基础科学·综述

  • 我国农村消费结构与潜力分析:一个文献综述

    柯彦若;郭红喜;杨泽冰;周琰;

    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结构的相关文献,从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性、我国农民消费意愿和现状、消费潜力、消费不足的原因以及相应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整理。以往相关研究普遍认同我国农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仍明显滞后,该研究对滞后的成因和对策建议进行了重点讨论与总结。结果表明,农民收入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商品供给不符合农民需求、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差、制度不合理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农村消费不足且结构不合理;促进农村地区消费需要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协同:多渠道提升农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调整农村商品供给,进一步优化改革商品流通政策,并完善农村信贷市场和科教文卫活动,以完善提升我国农村消费潜力、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公共政策。

    2021年13期 v.49;No.67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1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红掌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俞政男;冯欣洁;张志胜;曾瑞珍;谢利;郭和蓉;

    红掌是仅次于兰花的第二大热带观赏植物。佛焰苞颜色是红掌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其所含的花色素种类和含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花青素是影响红掌花色的主要色素之一,其生物合成受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共同调控。综述了红掌佛焰苞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结构以及调节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进展,为红掌花色的分子育种提供指导。

    2021年13期 v.49;No.674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茶林复合栽培模式及应用现状

    陈美丽;王熙富;

    主要综述近年来茶林复合栽培模式的研究进展,从利于美化茶园、形成茶园小气候、提高茶叶产量及品质、抑制病虫害发生4个方面分析茶林复合栽培模式的应用现状,并对此种模式的研究及应用进行展望。

    2021年13期 v.49;No.674 10-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强力枇杷露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黎强;樊文研;陈宇;庞小莲;卢森华;

    强力枇杷露是2020年版《中国药典》新增品种,由枇杷叶、罂粟壳和百部等药组成,具有养阴敛肺和镇咳祛痰的功效,适用于久咳劳嗽和支气管炎等病症。药典规定对其处方中枇杷叶、罂粟壳、薄荷脑进行定性鉴别,并对罂粟壳中的吗啡含量进行测定。为进一步完善其质量控制体系,对强力枇杷露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定性鉴别、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等,并分析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建立该品种更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

    2021年13期 v.49;No.674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农艺·园艺

  • 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系)适应性研究

    罗孝荣;吴海棠;李大荣;吴佳奇;熊琳珂;

    为筛选更适合西藏种植的油菜品种,2014年引进18个油菜品种,以当地品种山油2号为对照,在西藏林芝进行适应性比较试验研究,对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18个油菜品种均能正常成熟。参试品种(系)苏油1号综合性状应进行进一步试验;H19-4、花油5号、花油6号、玉红油1号虽早熟,但产量性状不佳,不建议引进;浙双758、美油王999、浙大619、南农油3号、浙双72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表现好,但均为晚熟品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引进。

    2021年13期 v.49;No.67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饲用小黑麦在济源地区的生产性能和品质研究

    孙迷平;岳竞之;肖兴中;贾宝华;

    小黑麦是一种重要优质的饲草作物,为了饲用小黑麦在济源地区畜牧业上的推广应用,引进中饲1408、石大1号、甘农2号、中饲1257、中饲1640和中饲3366共6份小黑麦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生育期、株高、不同时期鲜草产量、茎叶比、籽粒产量、抽穗期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等指标。结果表明,小黑麦能适应济源地区生长,甘农2号综合表现较好,可以示范推广。

    2021年13期 v.49;No.674 20-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玉溪峨山不同烤烟品种烟叶质量综合分析

    王正旭;刘魁;孙华;田阳阳;卢茂禄;常立;普云飞;李莎;郝建华;张志东;杨晓波;杨昕晔;徐昭梅;

    为了明确玉溪峨山生态条件下适宜种植的烤烟品种,为红塔集团高端烟叶生产基地的烤烟品种布局和后备品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取样检测,综合分析初烤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和烟叶致香成分含量情况。结果表明,在3个品种中,NC297品种的外观质量表现最好,中上部烟叶整体均优于其他2个品种;化学成分方面,NC297品种上部烟叶烟碱稍高于适宜值(4.00%),达到4.26%,呈现糖低碱高的现象,与其他2个品种差异显著,K326和云烟116品种烟碱含量适宜,3个品种中部烟叶化学成分较适宜,钾高氯低,K326品种非烟碱氮比总氮适宜,云烟116和NC297品种氮碱协调性较K326品种稍差。K326品种感官质量均优于其他2个品种,感官评吸总分由高到低排序为K326、NC297、云烟116。从致香成分含量来看,K326品种烟叶致香成分总量高于其他2个品种,且几个关键的致香成分,如巨豆三烯酮、β-大马酮、苯乙醇、苯甲醇、糠醇、糠醛和金合欢基丙酮均较高。在玉溪峨山生态条件下,K326和NC297品种表现较好。K326品种烟叶品质佳,但是外观质量稍差,建议生产过程中以提高烘烤技术,提升烟叶外观质量为主;NC297品种外观质量较好,但是内在品质稍弱于K326品种,在生产上要以提高内在品质为主。

    2021年13期 v.49;No.674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在高梁上的应用研究

    石晓瑛;

    为丰富平凉高粱品种资源并大面积推广应用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以吉杂127露地栽培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酿造高粱品种进行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配套种植,系统研究了8个品种的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川糯梁1号表现为植株高、穗子长、穗柄长、穗粒重大、耐倒伏、植株生长整齐、生育期适宜、抗病虫危害、穗粒优势大等特点,产量可达9 800.49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品种,较对照产量增加64.48%,应作为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的主配品种在域内种植推广;通杂139、吉杂224-2和吉杂237具有幼苗生长快、茎秆粗壮、耐倒伏、成熟较早、籽粒性状优良的特性,产量分别达到了8 333.75、8 108.74和7 775.39 kg/hm~2,较对照品种分别增产39.86%、36.08%和30.49%,可作为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的搭配品种进行种植;其他3个品种虽然在一些农艺性状上有较好的表现,但增产水平偏低,不建议作为该技术的配套品种。进一步分析试验结果得出,吉杂224-2和吉杂237的株高、茎粗、穗部性状、成熟期等与机械收获高粱品种的性状指标要求相吻合,产量水平较高,应作为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机械化收获配套品种在域内种植推广。

    2021年13期 v.49;No.674 27-3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17—2019年安徽省中粳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范凌;马晓春;张俊江;高前宝;

    鉴定、评价水稻新品种在安徽省中粳稻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安徽省中粳稻区水稻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于2017年开展安徽省中粳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分析2017—2019年阶段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赛粳618、淮119、赛粳730、信粳糯638这4个品种产量及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安徽省中粳稻区示范推广种植。

    2021年13期 v.49;No.674 31-3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伽师瓜种质资源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布美热木·克力木;美热古力·奥斯曼;哈里布努尔;张凯;

    以新疆伽师县地区所种植的甜瓜品种的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外抽查筛选数据,收集不同地方的土品种种子,采用查阅资料、采访等研究方法对伽师瓜的品种资源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伽师地区甜瓜品种资源分为早熟甜瓜类型、中熟甜瓜类型和晚熟甜瓜类型,其中晚熟类甜瓜品种中的卡拉克赛,中熟类甜瓜品种的斯木托和八六3种甜瓜生产最多,广受人们的欢迎并被大量运输到国内各地,推动了当地瓜果的发展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早熟类甜瓜卡攒齐品种的单瓜重、塞满齐力甘的糖含量高;中熟类甜瓜阿合马普特品种的单瓜重、斯木托的糖含量最高;晚熟类甜瓜黑眉毛品种的单瓜重、孜开热克孜的糖含量最高;32个品种中阿和马普特、开热克孜、阔克土那、阔如克齐、马木提卡孜、卡赞齐等12个品种不同程度面临濒危,麦克这一品种已灭绝;卡拉克赛、八六、斯木托3个品种较受广大人民的欢迎且被大量生产;目前斯木托、卡拉克赛、八六的生产最多,这对保持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不利。因此挖掘和保存本土品种资源,对今后的育种研究以及伽师瓜种质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3期 v.49;No.674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1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采收期新红将军和寒富苹果果实品质差异分析

    王贵平;夏伟;薛晓敏;陈汝;韩雪平;王金政;

    在新红将军和寒富苹果的近成熟期,研究不同采摘时间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采收期的推迟,新红将军单果重、着色指数逐渐增加,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光洁度和硬度逐渐降低;随采收期的推迟,寒富单果重逐渐提高,果形指数、着色指数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光洁度指数、硬度逐渐降低,综合各项指标认为,鲁中地区新红将军苹果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30日,寒富苹果的适宜采收期为10月10日。

    2021年13期 v.49;No.674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光照对龙芽楤木茎段水培芽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申健;刘德江;杨志;丛慧颖;田立娟;

    为了研究光照条件对龙芽楤木茎段水培中嫩芽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及光质对嫩芽生长的研究,通过对萌芽时间、芽长、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的比较,筛选出较适宜光照条件。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比较嫩芽鲜重、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优化水培光照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补光措施可以使嫩芽的萌发时间提前3 d,但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及光质的不同对嫩芽萌发时间无显著影响。光照强度是鲜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光照时间10 h、光照强度150μmol/(m~2·s)、红蓝2∶1时,鲜重最大,为46.07 g。光质是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的主要影响因素,光照时间6 h、光照强度150μmol/(m~2·s)、红蓝1∶2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大,为8.5 g/kg。光照时间10 h、光照强度150μmol/(m~2·s)、红蓝2∶1时,可溶性总糖含量最大,为23.55 g/kg。光照时间是维生素C的主要影响因素,光照时间8 h、光照强度180μmol/(~2·s)、红蓝1∶2时,维生素C含量最大,为187.6 mg/kg。综合考虑影响各指标关键因素,可将龙芽楤木茎段水培光照条件设为光照时间8 h、光照强度150μmol/(m~2·s)、红蓝2∶1或红蓝1∶2,培养30 d后采收。

    2021年13期 v.49;No.674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蟠桃胚培苗的移栽技术及影响因子研究

    杜纪红;吴丹丹;苏明申;周慧娟;李雄伟;张夏南;叶正文;

    为探索影响胚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因子,对蟠桃胚培苗的移栽苗龄、移栽基质、肥料、叶面喷施的药剂种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龄10 d的幼苗移栽后成活率最高为86.7%,随着移栽时间的推迟,移栽苗的长势和成活率降低。阳光3号混合泥炭∶珍珠岩=2∶1、椰糠∶蛭石∶珍珠岩=1∶1∶1、草炭∶蛭石∶珍珠岩=1∶1∶1这3种基质配比对胚培苗移栽后的株高、株粗和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均可作为胚培苗的移栽基质。移栽后浇灌花多多水溶肥能够显著提高株高、株粗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壮苗效果明显。叶面喷施200 mg/L GA_3(赤霉素)处理的幼苗株高是对照的2倍,但会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200 mg/L IAA、 200 mg/L 6-BA、多效唑、尿素处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小,因此叶面喷施GA_3是促进幼苗生长的有效药剂。初步探索出一套高效实用的蟠桃挽救苗配套移栽技术。

    2021年13期 v.49;No.674 48-5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资源·环境

  • 基于MODIS的广西典型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赖双双;庞柯柯;姚文昕;

    [目的]研究2001—2017年广西3种典型土地覆被(森林、农田和城市)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基于广西统计年鉴和MODIS遥感观测资料,以经济区为研究单元对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广西森林覆被率整体提高,各经济区森林覆被的持续稳定比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包括桂北、桂中、桂东)持续稳定比率高且呈连片分布,增速较慢,属森林稳定发展区;西部地区(包括桂西、桂南)持续稳定比率低,但新增森林覆被较多且增速较快,属森林快速发展区;农田覆被整体变化不大,桂南、桂中、桂东地区农田覆被率高、持续稳定比率高,且连片分布,与桂西、桂北的低覆被率、低持续稳定比率形成明显差异;各经济区城市覆被均增加,从北至南以桂林、柳州、南宁三大主要城市为核心向四周扩张,前期(2001—2010年)、后期(2011—2017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桂—柳—南沿线以东城市扩张发展较沿线以西好,与经济区实际的经济发展相符合。[结论]该研究为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1年13期 v.49;No.674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6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巢湖十五里河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

    张天然;张平究;杨艳芳;张经纬;

    十五里河是巢湖流域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河道,其河流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对水体环境分析有重要意义。对十五里河沉积物进行采样,并对其沉积物中的化学元素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元素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母质作用的影响,与河流上下游并无明显相关性;CaO、Nb等元素及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受到河流作用影响;受人类活动污染和元素迁移性的影响,部分元素含量存在异常升高。

    2021年13期 v.49;No.674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5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衡水湖湖水与地下水交互关系研究

    王丽娟;王哲;李晓媛;吴利杰;李政红;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采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水化学、地下水温度场及电导率结合的方法,研究衡水湖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沿垂直湖岸方向,由湖岸向四周,地下水水温逐渐降低,电导率逐渐升高;湖水水化学类型为SO_4·Cl-Na型,总溶解固体(TDS)含量为0.70~0.76 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SO_4·Cl-Na·Mg、Cl·SO_4-Na·Mg和Cl·SO_4-Na等为主,近湖点水化学类型与湖水相近。TDS含量普遍大于1 g/L,且近湖点含量较远湖点低;其他地表水体水化学类型为Cl·SO_4-Na型,TDS含量普遍大于1 g/L;地下水中稳定同位素(δD、δ~(18)O)空间差异明显,近湖点同位素富集,与湖水含量相近,远湖点贫化。该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湖湖水与地下水交互关系为湖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为进一步探究湖水循环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2021年13期 v.49;No.674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毒死蜱降解菌的驯化筛选及高活性毒死蜱降解菌群的构建

    孙孝文;刘诚;王慧敏;

    [目的]通过对3种活性污泥的长期驯化、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优势菌筛选与复配,构建一种对毒死蜱具有高降解活性的菌群。[方法]以农药公司的3种不同废水处理工序的污泥为材料,利用毒死蜱长期胁迫驯化以获得高效降解毒死蜱的活性污泥;随后,在驯化后的3种活性污泥中筛选优势菌株,并以筛选的菌株构建复合菌群用于毒死蜱的降解。[结果]以毒死蜱为碳源,在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3株具有毒死蜱降解活性的菌株(Paracoccus MLCa-1、Klebsiella MLCp-2、Serratia MLCs-1),并对3种菌株进行复配,构建了复合菌群MLCF7。复合菌群MLCF7对100 mg/L毒死蜱降解率达82.84%。[结论]复合菌群对毒死蜱具有高降解活性,表明其在农药污染生物修复中具有应用潜力。

    2021年13期 v.49;No.674 64-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5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陆海统筹的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估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王建庆;刘奎;任海波;何丛颖;潘廷耀;邵超;甘付兵;

    以宁波市为研究区域,基于陆海统筹角度,从海洋功能区划目标实现情况、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效益情况、海洋功能区划保障措施落实情况3个层次出发,选取18项评价指标,对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实施状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总功效系数F=0.65,功能区划实施效果为二级,海域使用比较协调。依据评估结果和目前实施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后续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2021年13期 v.49;No.674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9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玉米秸秆田间原位腐解菌剂研制及功能验证

    徐杰;王泽懿;刘文越;狄鲁滨;黄雨阳;

    以玉米农田土壤为筛选样本,以玉米秸秆为筛选碳源,通过多重筛选试验组合,成功构建一组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复合型菌剂Y8,并进行室内摇瓶试验、室外对比性坑试,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探讨菌剂Y8的降解能力。经菌落和菌体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初步鉴定,这8株纤维素降解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在摇瓶试验中,该菌剂对玉米秸秆的降解率达44.70%;田间试验中菌剂对秸秆的降解率可达6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菌剂Y8可明显提高玉米秸秆田间原位腐解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

    2021年13期 v.49;No.674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9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耕作方式对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的影响

    方宇;邓小鹏;张留臣;封幸兵;王皓;李庆鹏;周彬;陈峰;王津军;张晗;李卫;陈小龙;黄飞燕;余磊;童文杰;刘佳妮;

    [目的]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为缓解其自毒化感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K326"为研究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旋耕20 cm(RT20)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旋耕20 cm(RT20)、翻耕30 cm(DT30)、深松30 cm(ST30)和深松40 cm(ST40)下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基于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模型探讨各酚酸类物质的积累特征及其影响。[结果]不同耕作方式下共检出6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和酚酸总量在DT30处理下含量较低,较RT20分别低13.77%、68.87%、25.81%、19.83%、20.54%、27.09%,且香草酸达到显著差异(P<0.05);除肉桂酸外各酚酸类物质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ST40下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和酚酸总量较ST30分别低16.41%、8.39%、17.85%、18.57%、35.68%、26.18%;同在30 cm耕作土层中,除肉桂酸外各酚酸含量均表现为DT30<ST30,且DT30下的对羟基苯甲酸含量较ST30低31.48%,达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翻耕、深松对土壤扰动较大,重塑了根际土壤的不同生态位,对烤烟根际微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促进了土壤有机质转化和养分循环,有利于酚酸类物质含量的降低。

    2021年13期 v.49;No.674 80-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1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 免疫缺陷小鼠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治疗

    马贯中;刘婕妤;王利云;张韬;

    从有腹泻症状的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分离出1株病原菌。对该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和迁徙行为观察。经迁徙行为观察发现,该菌在1.5%LB上呈现弥漫性生长,在0.5%、1.0%的LB平板上的未见迁徙现象。该菌在DHL平板上的菌落特点与沙门氏菌相似,通过沙门氏菌手工生化鉴定、ATB细菌鉴定及16S rDNA分子测序比对证实该菌为奇异变形杆菌。通过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8~20 mm,而对多数药物中度敏感或不敏感。给腹泻小鼠饲喂喹诺酮类药物后,腹泻症状明显改善,发病率明显下降。该研究结果为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免疫缺陷小鼠腹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

    2021年13期 v.49;No.674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8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草鱼不同池塘养殖模式比较——以广东省为例

    郭红喜;周琰;柯彦若;杨泽冰;龚琦;肖彩虹;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不同草鱼池塘养殖模式效益。[方法]基于广东省中山、佛山、惠州、清远、韶关等地162例草鱼养殖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对草鱼4种池塘养殖模式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从经济效益来看,脆肉鲩养殖模式净利润最高,鱼种养殖模式次之;从成本构成来看,可变成本远高于固定成本,其中饲料成本占比最大;从不确定性来看,小草鱼养殖模式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小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结论]提出了合理确定养殖模式、加强科学投喂、提高政府财政补贴等建议。

    2021年13期 v.49;No.674 92-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9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饲料中添加甘薯黄粉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秦梦晗;司增志;曹丽娟;赵捷雄;吉庭锋;李祥龙;高桂生;吉志新;

    [目的]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甘薯黄粉对黄粉虫各阶段生殖性能的影响,确定甘薯黄粉最佳添加量。[方法]喂食黄粉虫添加比例分别为10%、20%、30%、40%、50%的甘薯黄粉饲料,测定黄粉虫幼虫阶段体重、体长、头宽、死亡率、饲料转化率、幼虫历期,黄粉虫蛹阶段的化蛹率、蛹历期、蛹的重量和雌雄比以及成虫阶段的羽化率、成虫发育历期、成虫的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结果]喂食50%甘薯黄粉+50%麦麸和40%甘薯黄粉+60%麦麸的黄粉虫老熟幼虫体重、体长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喂食40%甘薯黄粉+60%麦麸的黄粉虫化蛹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喂食50%甘薯黄粉+50%麦麸的黄粉虫蛹重最高;饲料中添加40%甘薯黄粉+60%麦麸的黄粉虫孵化率、羽化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甘薯黄粉添加量的增加,老熟幼虫体重、体长、头宽、化蛹率、蛹重、羽化率、产卵量及孵化率均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率、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结论]考虑到经济成本因素,在饲料中添加40%甘薯黄粉对黄粉虫的生殖性能效果最好,对大批量生产黄粉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21年13期 v.49;No.674 95-97+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1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烟草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吴辉;耿伟博;宗浩;刘文涛;高强;徐后娟;侯欣;唐恒;

    在烟草中鉴定了45个LEA家族成员与7个亚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NtLEA家族成员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染色体分析显示,NtLEA家族成员在染色体分布上偏好性较小;NtLEA家族成员结构上具有相似性。通过对烟草LEA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的鉴定与分析,为进一步阐明NtLEA作用和提高烟草在非生物胁迫下的抗性提供基础。

    2021年13期 v.49;No.674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转录组的金花茶PEBP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分析

    刘合霞;刁慧玲;舒杨;谭肖玲;韦晓晓;李妍;龙开芸;苏雅萍;赵娇妹;李博;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binding protein, PEBP)在花的形态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该基因家族在金花茶开花过程中的调控作用,通过对金花茶的花瓣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PEBP基因,并对其蛋白质性质、功能结构域、进化关系及开花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花茶花瓣转录组中共含有9个PEBP基因家族成员,可以分为FT-like、TFL1-like、MFT-like、PEBP-like 4个亚基因家族;该蛋白家族主要由酸性、亲水的稳定蛋白构成,定位于细胞核中;该基因家族Motif具有一定的保守型,且所包含的保守基序数目及种类存在一定差异。在金花茶开花过程中,CnPEBP 4基因的表达量不断增高,该基因可能对金花茶花瓣形态建成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而其他基因家族成员在金花茶花瓣组织中表达量较低或不表达。鉴定获得了金花茶PEBP基因家族成员的序列和部分功能信息,为研究金花茶开花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为金花茶开花调控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2021年13期 v.49;No.674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0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条锈病对小麦籽粒APX和GR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影响

    常玉珍;高红云;史银佩;王言景;吴玉芳;蒋沙沙;

    [目的]揭示小麦对条锈病的抗性应答机制。[方法]以田间优势条锈菌接种抗病小麦品种赛德麦601和感病小麦品种郑麦37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分光光度计法分析小麦籽粒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基因表达和酶活性变化。[结果]花后15 d,郑麦379中APX和GR基因表达显著升高,APX基因表达量升高幅度大,花后25 d上调至CK的11.45倍,且持续时间较长;GR短时间小幅度升高,在花后20 d升高至CK的1.65倍。赛德麦601中APX基因仅在花后20 d后表达量显著升高,上调至CK的9.83倍,其他时期变化幅度很小;GR基因仅在花后25 d和花后30 d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升高至CK的2.09、1.92倍。APX和GR酶活性的变化与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一致。[结论]APX和GR参与了小麦对条锈菌的抗性应答反应。

    2021年13期 v.49;No.674 108-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3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林业科学·休闲农业

  • 基于斑块-廊道理论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以日照市机场连接线及220省道为例

    徐晓艳;李文彬;王兴梅;

    以日照市机场连接线及220省道设计为例,借鉴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理论,从城市绿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介绍了机场连接线及220省道景观功能定位,分析了景观连接性、地域景观、生态理念的设计理念,从整体规划、重要节点设计、种植规划、水系与养护路规划几方面着重阐述了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2021年13期 v.49;No.674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因子对小紫珠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高会荣;

    以小紫珠为试材,测定其种子萌发特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小紫珠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5℃,40℃浸种24 h发芽率可达88.99%。在25℃,黑暗环境有利于种子萌发,GA_3和6-BA溶液浸种对种子发芽影响较小;小紫珠种子对盐分反应敏感,发芽率随NaCl浓度的升高明显下降,NaCl浓度为300 mmol/L时种子不能萌发。

    2021年13期 v.49;No.674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马勃属野生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妍;

    采用形态鉴定与ITS分子序列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的一株马勃属野生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菌种菌丝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步通过形态鉴定法鉴定为梨形马勃,后进一步用ITS分子序列鉴定法鉴定,分离株rDNA ITS片段长度为697 bp,测序结果登录NCBI与GenBank中已知菌种进行BLAST比对,采用MEGA 2.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分离菌种为网纹马勃,结合形态特征,最终鉴定该菌种为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为该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硝酸铵为最适氮源,7.0为最适pH,菌丝最适温度为25℃。

    2021年13期 v.49;No.674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1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乌鲁木齐市3种典型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价

    袁蕾;

    [目的]为合理利用乌鲁木齐植物配置,提高园林绿化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乌鲁木齐市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3种典型绿地绿化植物的比叶重、光合量、固氮释氧量、蒸腾量,对不同绿地系统进行了生态效益评价。[结果]公园绿地绿化植物的平均比叶重和日均光合速率大于附属绿地和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典型绿化植物的平均比叶重高于生产绿地,但生产绿地典型绿化植物的日均光合速率高于附属绿地。3种典型绿地绿化植物的日释氧量表现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日固碳量表现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平均蒸腾耗水量表现为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公园绿地。[结论]乌鲁木齐3种典型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以公园绿地最高,其次是生产绿地、附属绿地。

    2021年13期 v.49;No.674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1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人体舒适度的南宁罗汉松园小气候研究

    黄露璐;叶劲枫;蔡鑫;蔡如;冯颖竹;

    [目的]探究南宁罗汉松园的小气候,为植物主题园营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南宁罗汉松园不同片区夏秋季温湿度的实地观测,分析罗汉松园的温湿度日变化特征,研究温湿度随高度的变化和不同片区的分布特点。[结果]秋季的人体舒适度整体较夏季高;不同片区中,罗汉松区整体的人体舒适度为最佳;距离地面不同高度的人体舒适度不同,但总体差别不大。罗汉松在夏秋季可有效降低空气温度,增加空气相对湿度。[结论]可据不同的季节和时间段得出最佳观赏时段及路线;可适当增加罗汉松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搭配的比例,通过营造罗汉松园小气候,增加人体舒适度,提升游客观赏园林的体验感;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依据小气候效益适当选择种植罗汉松植物。

    2021年13期 v.49;No.674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7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合肥地区长效型花境的营建与分析

    张继妹;王静;王媛媛;

    介绍了长效型花境在合肥地区的概念与兴起,从植物选择、设计搭配、养管经验等方面,探讨了合肥地区长效型花境的营建,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13期 v.49;No.674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8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瓦屋村为例

    陈苏;郭欣;刘磊;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乡村的发展日新月异,平衡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环境保护是乡村发展的首要前提。在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乡村生态旅游的规划原则,并以重庆市石柱县瓦屋村为实践案例,以生态为切入点,针对不同生态敏感度区域提出不同规划建设意见,最终实现生态旅游目标。

    2021年13期 v.49;No.674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5K]
    [下载次数:1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北京市农田创意景观实践

    李琳;赵菲;聂紫瑾;朱莉;

    为了避免景观农业千篇一律,2010年开始北京在发展景观农业的同时,探索农田创意景观,并取得了一定景观和社会效果。从北京市农田创意景观实践出发,总结了设计原理、几种常用作物、两种落地方法以及8类创意图案主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创意农业和景观农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2021年13期 v.49;No.674 141-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1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情景模拟的元阳梯田开发策略研究

    郑阿敏;王映月;朱铨;

    以元阳梯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找到梯田现存问题,包括梯田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方式和旅游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基于此,从政府、旅游运营者及游客3方面入手,运用Net Logo程序中的Wolf Sheep Predation模型,构建不同角度下的情景模拟,旨在研究元阳梯田的可持续性开发策略。期望为元阳梯田开发利用的提升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为梯田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为农业旅游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2021年13期 v.49;No.674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2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植物营养

  • 植物生长调节剂芸乐收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加涛;杨向红;付正波;字尚永;刘猛道;

    通过在大麦分蘖盛期、孕穗期、扬花灌浆期喷施1~3次芸乐收(0.01%芸苔素内脂可溶性液剂10 mL+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5 mL+BD助剂15 g),研究喷施芸乐收对冬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芸乐收对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具有促进作用,有效穗增加8万~24万/hm~2,穗实粒数增加1.2~2.6粒,千粒重增加0.1~1.5 g,白粉病减轻1级;喷施芸乐收具有增产作用,比对照增产766.6~1 099.9 kg/hm~2,增加11.9%~17.0%,增收1 260.0~1 510.2元/hm~2;增加产量与喷施次数呈正相关,投入产出比与喷施次数呈负相关;喷施一次时选择扬花灌浆期效果最佳,喷施2次时,分蘖盛期+扬花灌浆期组合最佳。

    2021年13期 v.49;No.674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烟草根结线虫感病烟株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变化的研究

    王启宇;邓小鹏;张留臣;封幸兵;王皓;李庆鹏;周彬;陈峰;王津军;张晗;李卫;陈小龙;黄飞燕;刘佳妮;余磊;童文杰;

    [目的]以烟草根结线虫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探寻健康与感病烟株根际土壤7种酚酸物质(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阿魏酸、4-香豆酸、肉桂酸、香草酸、阔马酸)变化特征,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技术分别检测感病和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含量,分析感病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酚酸物质的含量差异。[结果]健康及根结线虫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出6种酚酸类物质,除4-香豆酸变化不明显外,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和肉桂酸含量均较健康烟株有所增加。其中玉溪试验区感病根际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和丁香酸增加量达31.0%和35.0%,差异显著;同时,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酸也呈现累积效应,分别较健康根际土壤增长了14.7%、18.0%及6.7%;同样,在九乡试验区土壤样品中香草酸含量变化较大,其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中的含量较健康烟株增加38%,而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变化较小,仅增长2.5%,同时丁香酸、阿魏酸及肉桂酸含量分别较健康土壤增长17%、5.4%及21.5%。[结论]感病烟株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及潜在功能与健康烟株显著不同,土壤微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互作,对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的变化特征塑造起重要作用;同时不同区域的自然和管理条件差异,及植物对不同生态位的选择和适应可能会导致根系分泌物组成和含量发生较大改变。

    2021年13期 v.49;No.674 153-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0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药剂对法国梧桐方翅网蝽防治效果比较

    贾功流;

    为明确当前主要防治药剂的效果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选用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36%杀虫双水剂和20%杀虫单水剂(保林三号)等8种药剂,采用打孔注药的方式,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打孔注药防治方翅网蝽效果最好,防治后3、7和15 d,校正死亡率均可达90%以上,分别为90.8%、94.3%和93.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2021年13期 v.49;No.674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4-D丁酯对槟榔苗生理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杨德洁;王晔楠;余凤玉;牛晓庆;宋薇薇;唐庆华;覃伟权;

    以槟榔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2,4-D丁酯对其生长情况、叶片生理特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30×10~6 mg/kg)的2,4-D丁酯会促进槟榔幼苗生长,而高浓度(2.60×10~6 mg/kg及6.50×10~6 mg/kg)会抑制其生长。同时,随着2,4-D丁酯浓度的升高,槟榔苗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此外,CAT和POD活性在5倍浓度处理时显著高于对照,SOD活性在2倍及5倍浓度处理时显著低于对照。

    2021年13期 v.49;No.674 161-162+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8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河三角洲典型麦田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研究

    刘国利;姚海燕;张衍鹏;王学忠;

    [目的]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农田小麦NPK肥料的利用率。[方法]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处理:NPK、NP、PK、NK和缓释肥料,比较NPK平衡施肥和施用缓释肥2种施肥方式的差异。[结果]土壤中残存速效养分、小麦产量及生物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NPK平衡施用有助于小麦增产,较NP、PK、NK处理分别提高了9.6%、11.3%、33.8%。同时NPK处理中N、P、K肥料利用率较缓释肥处理均有所增加。[结论]选择适宜的施肥模式是该地区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环节。

    2021年13期 v.49;No.674 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有机肥与磷肥配施对旱地甘蓝型冬油菜根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建学;杨志奇;雷建明;王芙蓉;张亚宏;范提平;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有机肥和磷肥配施对北方旱地甘蓝型冬油菜苗期叶片、根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主处理为不施有机肥(M0)和施有机肥处理(M),副处理4个磷肥施用量(P_2O_5)分别为0、75、150、225 kg/hm~2。结果表明,适当的有机肥和磷肥配施可促进冬油菜的生长,改善经济性状,增加产量,有机肥和磷肥配施效果明显,在MP_2O_5150处理时效果最佳,叶片数、叶干重、主根长、主根颈直径、根干重分别比对照处理M_0P_2O_50增加了6.00片、7.44 g、19.56 cm、0.75 cm和1.91 g;株高、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处理M_0P_2O_5 0增幅46.91%、18.19%、28.73%、9.63%和72.22%,产量为3 613.11 kg/hm~2,较对照增收1 257.15 kg/hm~2,增幅53.36%,增产差异非常显著。施用有机肥对旱地冬油菜籽粒品质影响不明显,但施磷肥可提高含油量和芥酸含量,降低硫甙、蛋白质和油酸的含量,MP_2O_5150处理时含油量最高为45.36%,比对照处理高2.59%,芥酸含量为36.36%,比对照处理高2.1%,硫甙含量99.13 kg/hm~2,蛋白质含量21.88%。

    2021年13期 v.49;No.674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0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花卉专用控释肥对白掌生长的影响

    陆洁珊;李瑞荣;程凤娴;姬静华;涂攀峰;邓兰生;张巧玲;

    研究不同花卉专用控释肥对白掌生长的影响,为白掌栽培生产筛选合适的花卉专用控释肥,为我国花卉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白掌品种"美酒"为供试作物,5种不同花卉专用控释肥为供试肥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花卉专用控释肥对白掌生长和整体品质的影响,施用控释肥((15-10-12+2MgO+TE)控释期210~240 d)白掌株高、冠幅、EC值、分枝数、整体品质、鲜重等多方面表现突出。在出货期间,花卉专用控释肥((15-10-12+2MgO+TE)控释期210~240 d)比施用等养分水溶肥料处理(CK)分别提高7.78%、29.91%、185.0%、21.2%、27.0%;花卉专用控释肥((15-10-12+2MgO+TE)控释期210~240 d)的养分释放速率能够与白掌需肥规律同步,能够促进白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花卉专用控释肥((15-10-12+2MgO+TE)控释期210~240 d)可作为白掌的推荐用肥。

    2021年13期 v.49;No.674 169-17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叶面喷施微肥对小麦产量·籽粒及干物质的影响

    宋志均;周其军;董军红;刘国涛;

    为了探讨小麦生长期内,在底肥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对产量、籽粒、茎叶中含量的影响。用众麦99为材料,在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柏庄基地进行试验,在小麦拔节中期和抽穗初期,对叶面喷施一定含量的锌、铁、硒肥。结果表明,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对产量及其三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千粒重提高,有效穗数减少,锌和铁肥在茎叶、颖壳、籽粒都有拮抗作用,硒肥和锌、铁肥之间在茎叶、颖壳、籽粒都有抑制作用;喷施硒肥籽粒、茎叶、颖壳含量都增加,易形成富硒作用。

    2021年13期 v.49;No.674 173-174+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7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药用生物

  • 姜辣素提取工艺及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研究

    李米;陈尚龙;张建萍;刘辉;

    采用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姜辣素,确定姜辣素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将提取出的姜辣素用于清除亚硝酸盐,确定最优清除条件。结果表明,姜辣素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1.4%、料液比1∶40、酶解温度65℃、酶解时间85 min,在该条件下平均提取率为2.61%;姜辣素清除亚硝酸盐的最优反应条件为添加5μg/mL亚硝酸钠溶液2.0 mL,姜辣素浓度15 mg/m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0 min、姜辣素添加量4.5 mL,在该条件下平均清除率为98.74%。

    2021年13期 v.49;No.674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6K]
    [下载次数:7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精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研究

    周东月;关敬;付博;孙群宙;赵美雅;刘露;张国斌;姜爽;

    [目的]考察黄精多糖的制备工艺及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黄精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测定黄精多糖对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黄精多糖对三价铁的还原能力。[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黄精药材粒度80目、料液比1∶25、pH 9、提取时间3.0 h。黄精多糖对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清除能力随多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黄精多糖对三价铁的还原能力与浓度成正相关。[结论]确定了水提醇沉法的最佳工艺参数,证明了黄精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2021年13期 v.49;No.674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0K]
    [下载次数:1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火炭母水提液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杨艾华;宋姗姗;林宇杰;胡小娇;王秋;王微微;

    [目的]研究火炭母水提液的体内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体外试验测定火炭母水提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体内试验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测定火炭母水提液对线虫寿命和应激损伤的影响。[结果]火炭母水提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自由基清除率逐渐增强;50 mg/mL火炭母水提液可以显著延长线虫寿命,并且提高线虫在急性热应激和氧化应激条件下的存活率。[结论]火炭母水提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为火炭母开发成为天然抗氧化剂和保健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2021年13期 v.49;No.674 184-186+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7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贮运加工·检测分析

  • 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烘烤效果对比

    陈勇华;孙红权;毛林昌;刘遐波;柳太卫;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开展传统挂竿(对照)、散叶插扦、散叶网筐、框架式散叶双插扦4种装烟方式烘烤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散叶插扦、散叶网筐、框架式散叶双插扦烘烤较传统挂竿烘烤装烟密度有所增加,单叶重有所增加;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来看,传统挂竿最好,框架式散叶双插扦次之,散叶网筐最差。从烤后经济性状来看,散叶插扦烘烤次于对照,散叶网筐和框架式散叶双插扦烘烤好于对照,散叶网筐又好于框架式散叶双插扦。框架式散叶双插扦烘烤装烟不需要烟竿编烟,省工、省力,烟叶装炕后叶柄朝上,叶尖朝下,自然悬挂在挂烟梁上,接近于传统挂竿烘烤。综合考虑,框架式散叶双插扦烘烤值得推广。

    2021年13期 v.49;No.674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片干燥工艺及品质研究

    刘丽;徐洪岩;张明爽;于倩倩;

    以尤金品种马铃薯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的熟化方法,并对马铃薯干片传统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熟化方法是热水漂烫,达到所需熟化程度需6 min,马铃薯片最适厚度为0.5 cm, 40、50、60、70、80℃干燥温度下,马铃薯片的干燥时间分别为9、8、8、6、6 h。优化方法比传统方法更节省干燥前的加工时间和人工成本,2种方法所需的干燥时间相同,漂烫熟化法的营养损失量略高于蒸制熟化法。

    2021年13期 v.49;No.674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3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云产高端卷烟原料致香物质含量分析

    何晓健;张丽梅;杨应明;李枝桦;刘晓敏;江雪;李伟;李东节;饶智;

    [目的]对高端卷烟原料及一、二、三类卷烟原料致香物质含量进行分析及比较,旨在为高端烟叶生产及工业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昆明、曲靖、红河、文山、保山、大理6个州市共61个批次中部烟叶复烤片烟样品进行致香物质测定,同时经过感官质量评吸划分为高端、一类、二类、三类原料。[结果]高端卷烟原料酯类致香物质含量显著高于一、二类卷烟原料,而新植二烯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价类卷烟原料。高端卷烟原料中酸类、醇类致香物质含量高于其他价类卷烟原料,但差异不显著。醛类、杂环类、酚类致香物质含量在各价类卷烟原料间无显著差异。高端卷烟原料除新植二烯外致香物质总量及占总量比例显著高于一、二类卷烟原料。[结论]云产高端卷烟原料中酯类致香物质总含量、2-甲基四氢呋喃-3-酮(面包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芳樟醇较高,新植二烯含量较低。

    2021年13期 v.49;No.674 194-197+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2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采摘方式加工的海青绿茶生化与香气成分研究

    梁凤美;刘冉霞;丁立孝;

    选用不同采摘方式制作的海青绿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品质成分并采用GC-MS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春季绿茶酚氨比为4.6,适合制作绿茶;夏季机采绿茶酚氨比为7.8,适宜制作红茶;春季绿茶、夏季人工绿茶和机采绿茶3种绿茶分别鉴定出57、36、46种化合物,香气组分存在差异,春季绿茶中醇、酯、酮类含量平衡;夏季人工绿茶与机采绿茶差别明显,夏季人工绿茶主要香气成分是2-甲基,1-(1,1-二甲基乙基)-2-甲基-1,3-丙二醇丙酸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正壬醛、磷酸三丁酯、正癸酸、二乙基-乙酸、2-甲基,3-羟基-2,4,4-三甲基丙酸戊酯、十七烷、1-十二烷醇、十六烷等,机采绿茶主要香气成分是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7,9-二叔丁基-1-氧杂螺(4,5)癸-6,9-二烯-2,8-二酮、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2-甲基,1-(1,1-二甲基乙基)-2-甲基-1,3-丙二醇丙酸酯、1,2-苯二甲酸,双(2-甲基丙基)酯、棕榈酸异丙酯、苯乙醇、正癸酸、磷酸三丁酯等。此外,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采摘成本高,对于海青大宗夏季茶叶,可利用机械化采摘,来制作红茶,以改善夏茶产品品质与提高经济效益。

    2021年13期 v.49;No.674 198-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7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饼干中脂肪的测定方法研究

    邢丽丽;郭利攀;吴思远;徐晓;王伟;

    [目的]确定饼干中脂肪测定的酸水解温度和时间以及提取脂肪的次数,改变浸提剂,提高饼干中脂肪测定的效率和准确率。[方法]以不同比例的石油醚和无水乙醚为浸提剂,并结合水浴恒温振荡的方法对脂肪酸水解和提取过程进行优化。通过方法比对、质控样测定、实际样品分析,确定该优化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水浴温度为80℃,水解时间20 min,石油醚和无水乙醚比例1∶1,提取次数为3次,饼干中脂肪测定的效率和准确率最佳。与国标法比对,提高了脂肪的酸水解的效率,且该优化方法与国标法精密度均小于5%。同时采用该优化方法对质控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脂肪测定结果准确率高,其含量均在其特性值范围内(6.879%~8.663%)。[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提取效率高,精密度、准确性均满足检测要求,可应用于饼干中脂肪的测定。

    2021年13期 v.49;No.674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3K]
    [下载次数:9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会东县烤烟化学成分年度间稳定性分析

    江彬;郑好;黄后金;郭文杉;郑福端;何光强;陈利伟;

    [目的]分析会东县烤烟各年度化学成分稳定性,为改进烟叶生产技术措施、生产稳定优质烟叶以及卷烟工业合理选择原料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会东县烤后烟样品,进行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会东县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平均值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要求,两糖含量偏高,钾含量偏低。会东县烤烟B2F、C3F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等级间的变化基本符合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部位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异系数中氯、钾氯比的变异较大,其他各项指标变异均较小;其中C3F氯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C3F氯含量较不稳定;C3F总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说明C3F总糖含量较稳定。会东县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变异性在各年度表现不同。C3F等级烟叶年度间变异较小,其中还原糖、氯、钾、总氮、淀粉含量各年度间均无变异,较稳定。B2F等级烟叶总糖、糖碱比有所变异,其他化学成分年度间变异较小,其中氯、钾、钾氯比较稳定。[结论]会东县烤烟化学成分年度间变化基本稳定,基本符合卷烟原料需求。

    2021年13期 v.49;No.674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农业气象

  • 肇东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效益评价研究

    苏蒙;黄辉玲;

    为了更好地检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取得的效益情况,以肇东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例,用ArcGIS软件绘制肇东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示意图,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适宜性原则合理地选取项目区效益评价指标,建立肇东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评价的模型,最后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项目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肇东市的综合效益有了很大提高,社会和经济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项目区内的发展。

    2021年13期 v.49;No.674 209-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0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庐江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季立仁;李布青;华胜;朱中宾;刘姣姣;

    通过对庐江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调研,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强宣传、健全投入机制、建立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以及大力拓展秸秆多层次多渠道综合利用途径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推进农作物秸秆"五料化"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1年13期 v.49;No.674 214-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作物秸秆打捆机关键部件分析

    禚冬玲;付春香;刘凯凯;毛红燕;廖培旺;李伟;张爱民;

    为提高农作物秸秆的打捆质量、农作物打捆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作物秸秆打捆机的关键部件进行了运动学、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其中,对弹齿和曲柄滑块压缩机构进行了力学性能分析,对拔叉和弹齿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作物秸秆打捆机关键部件符合压缩打捆的要求。

    2021年13期 v.49;No.674 217-219+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8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土地整理对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晖;朱智强;雷菲;符传良;

    [目的]研究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土地整理前后养分的变化,为地力提升提供依据。[方法]对土地整理前、后及种植一季水稻后土壤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NPK等大量元素及常见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土壤pH从整理前5.71降低到4.77,种植一季水稻后增加到6.01;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均大幅度下降,总体上有机质、氮极缺乏,钾中等,磷极丰富;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分别下降了66.66%、29.18%,种植后上升12.78%、54.68%,总体上钙较缺乏、镁中等;有效硫从11.39 mg/kg提高到15.41、16.11 mg/kg,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阳离子交换量从3.94 cmol(+)/kg降低到2.87 cmol(+)/kg,降低了27.09%,种植后略有提高;土地整理后有效铁、有效锰总体处于偏高水平;有效铜从中等降到极缺,种植一季水稻后提升到较缺水平;有效锌从偏高降低到中等,种植一季水稻后提升到丰富水平;有效硼从中等降低到较缺水平。[结论]三亚市崖州区地力提升的策略是大量施用有机肥,多施氮,适量施钾,少施或不施磷,并重视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钙、有效铜、有效硼的含量。

    2021年13期 v.49;No.674 22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2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农业信息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李宏;郑天佑;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分析了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重点指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三方面问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面临过度规模化的问题,农民合作社内部治理和收益分配的问题,农业企业存在离农化和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总结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困境,如高昂的粮食生产成本、超额的农地流转租金、"非粮化"诱惑、金融支持困境和政策困境。针对这些现状和困境,给出4点对策,严控过度规模经营,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二次补贴,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行贴保贴息政策。

    2021年13期 v.49;No.674 224-228+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2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岳升平;黄映晖;

    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于推进首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以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北京市农业龙头企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服务、联农带农、产业扶贫和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新型业态占比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以及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笔者以2019年北京市142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为样本,从总体规模、行业类型、社会化服务水平、利益联结机制、参与产业扶贫情况及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北京市农业龙头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2021年13期 v.49;No.674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0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ISM模型的规模农户产业链内部融资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吕玫萱;王洪生;赵庆功;荆瑞;

    伴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农业产业链逐步完善,规模农户作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中坚力量,信贷需求量大却得不到满足。农业产业链融资顺应了农户组织化程度提高与产业链扩展深化所带来的农业金融需求的深刻转变。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选出影响规模农户产业链内部融资规模的影响因素,在其基础上运用ISM模型进行影响程度和层级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规模农户的议价能力和被替代程度是影响规模农户产业链内部融资规模的表层直接影响因素。规模农户的家庭主要经营类型和收入稳定性是中层间接影响因素,文化程度、是否加入产业链组织、种养面积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并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建议。

    2021年13期 v.49;No.674 23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9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水产养殖生物脱氮领域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司圆圆;张卓婷;陈兴汉;余祥勇;

    生物脱氮是一种经典的水处理技术,目前已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广泛应用。以Web of Science和CNKI为数据源,聚焦研究热点和前沿,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30年水产养殖生物脱氮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解析了国内外研究的特点和规律,预测了发展趋势。多视角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产养殖生物脱氮研究领域发展的多样性和深广度在不断增加,好氧反硝化技术脱氮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021年13期 v.49;No.674 236-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3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阿尔及利亚水产养殖现状·挑战和建议

    王芸;张霖;姜海洲;叶伟;敬小军;

    阿尔及利亚水产养殖起步较晚,水产养殖技术水平较落后,但与丰富的海洋和地表水资源以及适宜的地中海气候条件相比,阿尔及利亚水产养殖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从水文地理、水体及渔业资源、养殖品种及模式、养殖产量、渔业机构组成和渔业政策等方面总结概述了阿尔及利亚水产养殖现状和潜力,总结分析了阿尔及利亚在水产养殖领域存在的挑战和问题。结果显示,阿尔及利亚水产养殖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大量的养殖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资源等)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可以通过发展养殖技术、改进产业结构和养殖模式、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2021年13期 v.49;No.674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00—2018年中国气象行业标准的动态演变·体系对比和发展展望

    王一飞;崔晓军;成秀虎;吴明亮;

    采用中国气象标准化网公布的2000—2018年我国气象行业标准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趋势性分析与检验方法和文本挖掘方法,对2000—2018年中国气象行业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气象行业标准发布数量在2000—2018年整体呈现出增加态势,尤其是2010年后增加迅猛,2007、2015和2018年中国气象行业标准发布数量出现增长峰值,分别达到42、59和67个,中国气象行业标准需求在未来将进一步稳步增加。中国不同领域气象行业标准相差较大,尤其是气象观测仪器和气象防灾减灾类的标准发布相对较多,反映了气象观测服务和防灾减灾服务需求增加。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气象防灾减灾、雷电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4类气象行业标准占总体气象行业标准的56.26%。在气象行业标准归口单位上,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气象行业标准最多,其他单位较少。气象行业标准在"一带一路"倡议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下亟须兼顾国内和国外大局,以气象行业标准助力国家战略和建设,促进走出国门提升中国标准和中国创造的品牌效应,夯实软实力。

    2021年13期 v.49;No.674 246-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农业管理·农业教育

  • 湖北省丹江口市发展雪茄烟叶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黄凯;王洪斌;吴自友;周波;杨春雷;周文;刘杰;刘岱松;王勇;程坤;吕培军;

    为论证丹江口市发展雪茄烟叶产业的可行性,对丹江口市雪茄烟叶产区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丹江口市发展雪茄烟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充足的宜烟耕地面积、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完善的技术储备和工商合作协同发展等有利条件和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

    2021年13期 v.49;No.674 252-25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4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多村联创”发展模式的实践经验与启示——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

    高仓健;冯相龙;顾莉莉;周江徽;胡天琦;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浙江省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的一大批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示范村,但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入,多数村庄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发展不平衡,后劲不足,单打独斗多"等问题,为此,安吉县积极探索"多村联创"发展模式,着眼优化产业布局,侧重产业多样,让村与村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激活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克服发展后期的滞缓问题,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2021年13期 v.49;No.674 25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7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逻辑关系及协同驱动路径探析

    刘慧芳;马玉芳;黄晶;韩新辉;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和协同驱动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在此基础上,研判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基础和成效,厘清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关系,指出了现阶段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与协同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探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协同驱动的产业衔接路径、人才融合支撑路径、内生动力培植路径、生态持续路径和组织引领路径。

    2021年13期 v.49;No.674 260-2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4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土地流转的乡村旅游地产开发策略分析

    张韦唯;吴莹莹;张婉茹;张旭蕾;

    总结了目前乡村旅游地产的开发前困境,基于土地流转分析乡村旅游地产开发现状,探索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乡村旅游地产开发的主要过程,并根据当前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土地流转模式,提出乡村旅游地产开发的建议,寻求二者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推进乡村和谐发展。

    2021年13期 v.49;No.674 265-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2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陕南地区教育扶贫的困境与路径探析

    杨宝国;

    教育扶贫是国家脱贫攻坚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和重要方式。该研究基于陕南地区教育扶贫为视角,从陕南现有教育扶贫政策和扶贫效果梳理了陕南地区教育扶贫现状;认为陕南地区教育扶贫存在扶贫政策实施缺乏精准、重物质轻精神和家庭教育扶贫缺失的现实困境;建议陕南地区后期教育扶贫应通过秉承差异性扶贫理念、强化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等路径,不断提升陕南教育扶贫效果,为陕南教育扶贫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2021年13期 v.49;No.674 26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2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洪文龙;曹淼;李树炎;韦湘;陆智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的发展,行业对农产品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要求能学习更多的其他专业知识。该文提出了"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详细介绍了该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培育模式、实践意义、推广价值等内容。最后,对实践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其他专业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2021年13期 v.49;No.674 272-27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DIO模式的微生物工程课程改革探究

    聂春雨;郎亚军;殷亚杰;任国领;袁改霞;张志国;

    微生物工程作为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引入CDIO教学模式,以"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为目标导向,对微生物工程课程的理论教学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此次改革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对微生物工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效果明显。

    2021年13期 v.49;No.674 274-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动物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甄莉;李鹏;计红;陈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成为建设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重要举措。以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为例,从搭建线上教学平台、教学互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2021年13期 v.49;No.674 277-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9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型本科高校贝类学实验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

    白丽蓉;喻达辉;王培;严雪瑜;

    贝类学实验课程是水产养殖一流学科人才培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涵盖贝类基础解剖知识、分类学知识、苗种培育技术、养殖技术等,并且和养殖生产实践结合紧密。在课程建设上,重点关注课程建设目的,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着力打造符合北部湾海洋特色的贝类学实验课程。在教学改革方面,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验材料准备改革、实验考核4个方面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为培育水产养殖学科高素质人才提供支撑。

    2021年13期 v.49;No.674 28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