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梅;雷国平;
根据建设用地需求的特点,采用新维无偏灰色马尔科夫模型进行预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与一般无偏灰色模型和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相比,预测准确度得到了较大提高,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预测。
2009年07期 v.37 2825-2826+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田成方;冯利华;
水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众多,结构复杂,采用传统的数学方法很难做到准确的评价。该文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对金华市的水资源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华市的水资源价值在高和较高级别的隶属度分别为42.23%和32.37%,水资源价值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仍有提高的空间。
2009年07期 v.37 2827-2828+2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谢贞建;范珏;唐鹏程;焦士蓉;
[目的]研究石榴皮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液固比、提取时间、微波功率3个因素,石榴皮多酚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设计,对石榴皮进行提取。以淀粉和PNPG为底物,构建符合人体糖尿病病理的生理特征、更加具有临床意义的高通量体外筛选模型。[结果]结果表明,石榴皮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60 mg/ml时达39.55%;石榴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浓度在1~10μg/ml时,其抑制率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当浓度≥10μg/ml时,其增大趋势趋于平缓。提取物浓度在10μg/ml时,其抑制率达90%。[结论]石榴皮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是潜在的降糖功能因子。
2009年07期 v.37 2829-2831+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袁新跃;江和源;张建勇;刘晓辉;崔宏春;江用文;鲁成银;
[目的]研究树脂作为多酚氧化酶的固定化载体的可行性。[方法]以树脂为固定化载体,对多酚氧化酶进行固定化研究。[结果]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固定化处理的条件:取50 mg多酚氧化酶,加入到10 g树脂载体中,吸附固定化2 h后,再用浓度0.04%的戊二醛溶液交联1 h。以确定的固定化处理条件对11种树脂的固定化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多酚氧化酶固定化树脂载体D152。与其他固定化方法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固定化效率相近的情况下,以树脂D152为载体的固定化酶的单位酶活性更高,而且机械强度也更强。[结论]以筛选出的树脂载体D152作为固定化载体,制备固定化多酚氧化酶,不仅固定化效果好,而且单位酶活性高。
2009年07期 v.37 2832-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文芳;左伟勇;李倬;苏治国;宋昌军;
[目的]筛选水解伴大豆球蛋白效率高的蛋白酶。[方法]采用几种常用的蛋白酶水解伴大豆球蛋白,以水解度为指标,筛选最适水解伴大豆球蛋白的蛋白酶,并对水解工艺进行初步优化研究。[结果]在相同水解条件下,复合风味蛋白酶对伴大豆球蛋白的水解能力相对较强,水解率达到22%,因而选用其作为酶解伴大豆球蛋白的工具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风味蛋白酶水解伴大豆球蛋白的最佳条件:pH值为7,温度为50℃,底物浓度为14%,酶与底物浓度比为6%,酶解时间为8 h。[结论]该研究为伴大豆球蛋白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2009年07期 v.37 2835-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谢玉玉;王娟芳;黎艳;郭新锋;崔治清;朱保安;王晓军;
[目的]为合成高效保水剂奠定良好基础。[方法]通过一系列试验对提高淀粉糊化率方法进行探讨,采用GB5009.7-85直接滴定法计算在不同条件下淀粉糊化率的大小,考察盐酸、水用量、糊化温度、糊化时间等对糊化率的影响。[结果]95℃下的水解率明显高于同等盐酸用量时低温下的水解率;淀粉水解程度与盐酸用量具有同向增长趋势,在95℃条件下,水解率随着盐酸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盐酸用量高于6 ml时,水解率反而下降;水解后溶液所测葡萄糖含量会随着糊化时间的增大而升高,而在90 min左右,葡萄糖含量会达到极大值;在加入150 ml水时,葡萄糖含量最大。[结论]5 g淀粉在150 ml水中95℃条件下,使用6 ml HCl(1∶1)糊化90 min,最大水解率可达到52.5%。
2009年07期 v.37 2838+2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倪志华;张玉明;刘龙;马珦玻;
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在对海洋微生物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药理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各种疑难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就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几种重要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菌、酶及酶抑制剂活性分别进行概述,同时概括了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2009年07期 v.37 2839-2841+2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9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段书德;于宏伟;谷维娜;郧海丽;张东红;任蕾;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分类及其结构特点。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农业工程、农药助剂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009年07期 v.37 2842-2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孙居锋;李洪娟;
综述了近年来从植物中发现的一些抗病毒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蒽醌类、萜类、挥发油、生物碱、植物蛋白、植物多糖等,旨在为临床使用抗病毒天然药物提供参考。
2009年07期 v.37 2844-2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李文;潘家祯;许洪朋;
在能源问题日益紧张的时局下,寻求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乙醇燃料无疑是化石类能源的最佳替代能源。生物质转化为生物乙醇(简称B2B)工艺无论是从可行性、清洁性抑或是经济性来看都具有可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前景。基于木质纤维素物质来源广、成本低等特点,这类原料制备生物乙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详细综述了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生物乙醇中的预处理工艺进展和发展方向,并对各种预处理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论述,此外,对于双螺杆挤出爆破工艺也进行了详细阐释。
2009年07期 v.37 2911-2916+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9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朱清华;张学成;
介绍了一种分离纯化冈村枝管藻的方法:用组织匀浆机将孢子体磨碎,用灭菌海水稀释,在倒置显微镜下用自制的显微操作针挑出端部多室孢子囊饱满的同化丝,在盛有Provasoli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培养温度为23℃,光周期为12L∶12D。15 d左右后,部分试管中发育出孢子体。
2009年07期 v.37 3047-3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敏杰;熊亚;
[目的]探索固定化酵母发酵产酒精的效果。[方法]通过比较固定化酵母与游离酵母的酒精度、酸度和糖锤度,分析它们在产酒精、酸度和糖锤度变化方面的差异。[结果]固定化酵母在发酵过程中初发酵时间比游离酵母初发酵时间短,发酵的速度比游离酵母发酵的速度快。在12 d的发酵时间里,固定化酵母发酵产酒精比游离酵母发酵产酒精的酒精度高将近50%。固定化酵母发酵液的酸度变化比游离酵母的酸度变化小,发酵液的酸度比较稳定,对产酸杂菌的抵抗能力更好。固定化酵母发酵比游离酵母发酵更彻底,时间更短。[结论]固定化酵母发酵比游离酵母发酵更优越。
2009年07期 v.37 2856-2857+2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林书欣;朱启忠;戴珅;刘洪涛;
[目的]研究裂褐菌对刚果红染料脱色的影响。[方法]通过控制培养基中Mn2+的浓度,获得只有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或锰过氧化物酶(MnP)的单一酶和两者的混合物,探讨裂褐菌对刚果红染料的脱色效果。[结果]LiP、MnP及LiP和MnP的粗酶液在1 h内对4种浓度的刚果红染料进行降解过程中,35 mg/L的刚果红的降解效果较佳,最高可分别达24.77%、20.31%、23.47%。3种培养物对刚果红都有明显的脱色效果,5 mg/L的脱色效率均在95%左右,20 mg/L的脱色效率超过80%,35 mg/L的脱色效率在80%左右,50 mg/L的脱色效率在70%左右。[结论]该研究为染料废水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2009年07期 v.37 2858-2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丽;赵德刚;
[目的]对杜仲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建立愈伤组织的培养系统。[方法]以杜仲子叶、幼叶、下胚轴为外植体,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中诱导和继代。[结果]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低顺序为:下胚轴>子叶>幼叶。子叶和幼叶在MS+NAA 1.00 mg/L、MS+2,4-D 1.00 mg/L培养基中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MS+6-BA 1.00 mg/L+NAA 2.00 mg/L、MS+2,4-D 1.00 mg/L培养基中继代培养为佳;胚轴在MS+NAA 3.00 mg/L、MS+6-BA 1.00 mg/L+NAA 1.00 mg/L和MS+2,4-D 1.00 mg/L培养基中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MS+6-BA1.00 mg/L+NAA 2.00 mg/L、MS+6-BA 1.00 mg/L+NAA 1.00 mg/L和MS+2,4-D 1.00 mg/L培养基中继代培养为佳。[结论]杜仲的子叶、幼叶和胚轴可采用多条途径实现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增殖培养,为进一步筛选高产细胞系打下基础。
2009年07期 v.37 2861-2863+3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宏;
对微核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影响微核产生的因素(包括自发因素、化学诱变剂、抗氧化因子缺乏、放射线和磁场)、微核试验技术的发展以及微核试验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009年07期 v.37 2864-2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0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李先昆;聂智毅;曾日中;
酵母双杂交是利用遗传学方法在酵母真核细胞体内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非常有效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细胞信号转导和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手段之一,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重要发现。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酵母双杂交的基础上又建立起了酵母单杂、反向双杂交、三杂交及核外双杂交等多项技术,并已经成功地运用于蛋白质之间、蛋白质与DNA、RNA和配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对酵母双杂交及其相关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可以预见,在人类、水稻和拟南芥等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完成后,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技术将在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9年07期 v.37 2867-2869+2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9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7 ] |[阅读次数:0 ] - 遇玲;李名扬;郭余龙;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现象,是通过体外人工合成的或体内的双链RNA(Dubble-stranded RNA,dsRNA)在细胞内特异性的降解其同源mRNA,使相应的基因沉默,达到阻止基因表达的目的。因其具有特异、高效、易于操作等优点,为细胞内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就RNAi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2009年07期 v.37 2870-2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袁宁;
[目的]探讨SARS-COV结构蛋白的PCR扩增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SARS全基因组进行PCR反应筛选目标片段,确定退火温度、模板浓度、聚合酶量、引物浓度P、CR延长时间对于PCR反应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55~60°C、模板浓度5 mg/ml加入1μl、DNA聚合酶加入0.25μl、引物浓度25 pmol/LP、CR反应时间为60 s时,DNA回收量最高,为4.37μg。[结论]该研究为SARS冠状病毒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提供科学依据。
2009年07期 v.37 2873-2874+2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勋;殷家明;徐新福;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植物分子信息被发掘、整理和利用。以基因序列的获取、分子标记、QTL定位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等技术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论述了分子设计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以及新的育种手段和未来育种研究的发展趋势。
2009年07期 v.37 2875-2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6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丽娟;张宗文;
[目的]研究用ISSR标记分析甜荞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来自11个省的90份甜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19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508条条带,平均2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462条,平均24.3条,多态性带的百分率为90.1%。Nei’s遗传相似系数在0.67~0.95。UPGMA聚类分析显示,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有较强的一致性,来自辽宁、内蒙古、陕西、四川、甘肃等省的甜荞都是按来源各自聚为一类,但是发现了几个特殊的类型,即来自河北的甜荞E、安徽的82F以及辽宁的辽荞37号均单独聚为一类。不同地区材料之间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差异较大,其中,辽宁的最高,为0.842,内蒙古的最低,为0.633。[结论]采用ISSR分析甜荞遗传多样性,甜荞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表明可以用ISSR标记对甜荞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2009年07期 v.37 2878-2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左宝平;宋大祥;周开亚;孙红英;
[目的]对中国平耳孔蜈蚣种群的地理变异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中国平耳孔蜈蚣标本经95%乙醇浸制后进行总基因组提取、PCR扩增和测序,最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定义26个单元型,单元型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3。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波动范围较大,系统发生树中各样地平耳孔蜈蚣的单元型呈现一种混杂的分布格局。[结论]根据节肢动物分子钟,推断现代平耳孔蜈蚣遗传分布格局均比较古老,早在第三纪中期就已经形成,可见更新世冰期对平耳孔蜈蚣种群没有影响。
2009年07期 v.37 2883-2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礼平;
[目的]对水稻L-半乳糖脱氢酶(L-GalDH)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方法]通过RT-PCR从水稻中克隆了L-GalDH基因,采用GenBank的BLAST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水稻L-GalDH基因的cDNA全长1 340 bp,包含一个长为951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L-半乳糖脱氢酶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其中与大麦的同源性最高,序列一致率为92%,与菠菜的序列同源性稍低,一致率为71%。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L-GalDH基因聚为3类。[结论]该研究为L-GalDH基因的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2009年07期 v.37 2886-2887+2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唐仁生;夏建红;王玉梅;龚世园;喻达辉;
[目的]探讨重金属对大珠母贝苗种存活的影响。[方法]对大珠母贝金属硫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通过构建大珠母贝外套膜全长cDNA文库,首次克隆得到大珠母贝金属硫蛋白(PmMT)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599 bp,5′UTR(Un-translated region)为75 bp,3′UTR为296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228 bp,编码75个氨基酸。编码的氨基酸中半胱氨酸含量丰富,达29.3%;赖氨酸和甘氨酸含量也较高,均为9.3%;不含苯丙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含有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特征序列。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该序列具备金属硫蛋白的典型特征,是金属硫蛋白家族成员。[结论]该研究为海洋贝类金属硫蛋白的进化及功能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009年07期 v.37 2888-2890+2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柯;张浩玉;姚强;
从枯草芽孢杆菌染色体中扩增出受冷诱导的Δ5Des去饱和酶,构建出可以与集胞藻PCC6803染色体发生同源双交换的质粒,将Km抗性基因::PpsbA1::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和对照基因分别整合入PCC6803的染色体上,获得转化子后,对不饱和脂肪酸进行研究。结果发现,30℃条件下脂肪酸成分的含量发生了较大变化,20℃时有新成分的出现,且长链脂肪酸的含量有所上升。
2009年07期 v.37 2891-2893+2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郑惠华;陈惠;张志才;
[目的]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和产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牛粪和麦秸秆堆肥中筛选出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对其产纤维素酶的条件:碳源、氮源、pH值、NaCl浓度、装液量等进行研究,并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从筛选出的分解纤维素的11株高温菌种中选出产酶活性较高的JSU-5。其高温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当pH值在6左右时,产酶活性最高;培养时间为5 d时,产酶活性最高;以麦草为碳源,产酶活性最高;以黄豆饼粉为氮源,产酶活性最高;较为适合的钠盐浓度为0.2%。培养基组分中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碳源、水分和氮源。[结论]菌株JSU-5产纤维素酶培养基的最佳营养组成为麦草装量50 g/L,黄豆饼粉30 g/L,NaCl2 g/L,装液量60 ml,pH值为6.0,发酵温度为50℃。该条件下所产酶活力为113.4 U/ml。
2009年07期 v.37 3040-3042+3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俞征瑶;彭坚;赵长增;李永红;陈佰鸿;席嘉宾;何国强;
初步探讨了‘四季花’龙眼同一花序二次开花的调控技术,结果表明:结果母枝叶片颜色基本变为深绿色时喷施多效唑(PP333,可有效地克服‘四季花’龙眼花序二次开花,使花序开花整齐度达100%;同时还显著地增加了结果母枝的粗度和花穗的总花量、雌花数、每穗果数、单果重。研究初步解决了‘四季花’龙眼同一花序上果实发育大小差异显著的难题。各处理中以300 mg/L PP333为效果最佳。
2009年07期 v.37 2903-2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殷继艳;张建国;
额尔齐斯河两岸分布着我国最多种类的天然杨树和多种珍贵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宝库。介绍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杨属植物概况,提出保护和利用的策略,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新的思路。
2009年07期 v.37 2906-2908+2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方纪明;赵新周;
以略阳县九中金民俗村规划设计为例,从设计原则和设计元素定位几个方面对氐羌民俗村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民俗村设计存在的几个难点和解决方案。
2009年07期 v.37 2909-2910+2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曙辉;王文琪;唐晓伟;何洪巨;高丽朴;
[目的]进行有机蔬菜的营养成分分析并与普通栽培蔬菜进行比较。[方法]对北京郊区4个有机栽培基地种植的番茄、白萝卜、芥蓝、绿菜花、甜椒、生菜进行连续2年的营养成分分析,并与中国食物成分表上相应的普通栽培蔬菜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几种有机栽培蔬菜的Vc、钾含量较为明显地高于普通蔬菜,粗纤维、粗蛋白和钙、铁、锌、铜、锰含量低于普通栽培蔬菜。[结论]不同栽培地点、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时间都会引起有机蔬菜营养成分含量上的差异。
2009年07期 v.37 2917-2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解文峰;程勇;黄玉梅;
探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内容、特点及现状,并提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009年07期 v.37 2924-2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海防;周志翔;
以武钢工业区为例,从树种丰富度、季相变化、树种配置3个美学功能要素入手,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绿地景观美学功能适宜度进行评价,为绿地规划设计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100个绿地斑块中,适宜绿地斑块占20%;基本适宜的绿地斑块占22%;不适宜的绿地斑块占58%。不适宜的斑块较多,说明武钢工业区在树种丰富度、可观赏树种选择、乔灌草搭配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修正。
2009年07期 v.37 2927-2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卢敏敏;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硒对水培生菜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含硒0.050、.10、0.50、1.002、.004、.00 mg/L的营养液对水培生菜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硒浓度为0.050、.10、0.50、1.002、.004、.00 mg/L的处理的生菜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32%6、7%、90%、106%、42%、33%,Vc含量分别提高了15%、35%、52%3、4%、21%、7%,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40%、60%9、0%、71%、51%、17%,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4%2、2%、48%、15%、11%、7%。1.00 mg/L硒浓度处理的生菜硝酸盐含量最低,0.50 mg/L硒浓度处理的生菜Vc、还原糖、叶绿素的含量最高。[结论]低浓度硒(≤0.50 mg/L)提高了生菜的品质,而高浓度硒(≥0.50 mg/L)抑制了生菜的生长并降低了生菜的品质。
2009年07期 v.37 2930-2931+2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徐忠传;冀宏;陈元彬;张逸明;
[目的]筛选最佳磁处理条件,为磁处理在食用菌菌种生产中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数。[方法]以食用菌(杏鲍菇、秀珍菇、灵芝和香菇)菌丝体为对象,用61、21、72、7 mT 4种磁感应强度进行不同时间的磁处理,研究磁场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所产生的正负生物学效应,从而筛选出具有正生物学效应的最佳磁处理条件。[结果]不同磁处理条件对几种试验材料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不同;同一试验材料在不同磁处理条件下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不同。具有正生物学效应的最佳磁处理条件为:杏鲍菇27 mT/40 min;秀珍菇12mT/50 min;灵芝12 mT/30 min;香菇17 mT/30 min。[结论]适当条件的磁处理能够产生良好的正生物学效应,从而能够促进食用菌(杏鲍菇、秀珍菇、灵芝和香菇)的生长。
2009年07期 v.37 2932-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袁秀云;张仙云;马杰;
河南百合科野生花卉植物资源丰富,有16属61种。分析了百合科野生花卉植物的区系分布和观赏特性,并对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利用进行了展望。
2009年07期 v.37 2935-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顾振华;王燕;李巧云;柳小年;
为解决桃花源风景区桃花群体观赏期较短的问题,2007~2008年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观赏桃花种质资源圃定点观察记载了34个观赏桃品种的开花物候期,拟定3月10日前进入最佳观赏期的为早花品种;3月11~20日进入最佳观赏期的为中花品种;3月20日后进入最佳观赏期的为晚花品种。从中筛选了24个品种,按照早、中、晚花品种株数数量以4∶3∶3的比例配置,形成延长桃花源风景区桃花观赏期的品种组合方案,可使桃花群体花期延长至52 d,从而提高了桃花源风景区景观价值。
2009年07期 v.37 2937-2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景峰;吴红芝;
以彩色马蹄莲和2n配子方面的文献为基础,综述了2n配子的发生情况、鉴定方式、遗传学机制及其在育种中的作用和提高2n配子产生频率所面临的问题,并对2n配子在彩色马蹄莲杂交育种利用的优越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2009年07期 v.37 2940-2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璟琦;
对秦岭野生悬钩子植物资源进行了归类和分析,为合理开发利用秦岭悬钩子属植物野生种质资源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9年07期 v.37 2943-2944+2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康亮;朱红霞;
在现有上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础上,着重论述城市绿地对部分城市灾害的防灾减灾作用,结合上海城市绿地系统在防灾避难方面的作用,探讨了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难功能,提出加强城市绿地防灾避难功能的措施,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规划和决策参考。
2009年07期 v.37 2945-2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洪萍;莫志闻;陈华;
立体花坛造型丰富,可以制作出由花和叶组成具有各种色彩和外观的图形。由于其出色的美化环境与休闲娱乐的功能,使其日渐成为现代城市美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肇庆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其绿化发展也离不开立体花坛的装饰。对肇庆市城区立体花坛现状进行了调查,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2009年07期 v.37 2948-2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芝;
以福建省永安市吉山旅游区为例,在对旅游地景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按照P-C-M模式,拟定旅游规划方案,分别就旅游区斑块、廊道、基质设计进行阐述。
2009年07期 v.37 2950-2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庆龙;卢秀兰;黄济文;
调查了南宁市的40个住宅小区,小区绿化共用植物273种,隶属73科161属,分析了植物物种丰富度、组成、出现频率、群落结构,比较了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多样性、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多样性以及观赏部位的多样性,进而探讨了住宅小区绿化中的植物多样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009年07期 v.37 2952-2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秀良;郭宝林;
对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理工大学和唐山师范学院2所高校校园绿化的结构特征、群落特征和植物配置进行调查。通过对重要值、物种丰富度(R)、Simpson指数(D)、Shannon-Weiner指数(H)的分析,明确了校园绿化存在问题,并对校园绿化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2009年07期 v.37 2955-2957+2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少亭;吴云霄;李志强;左乐;
在对延安市森林公园和城市公园绿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延安市公园绿地的树种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公园绿地中共有树种40种,分属23科30属,森林公园和城市公园树种组成有很大差别,共有树种4种,树种优势科、属不明显。城市公园的树种多样性小于森林公园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简单,城市公园中仅有少数群落构成树林形式,大部分是草地上散植少量乔木和灌木,乔木和灌木的郁闭度和覆盖度小,树种的高度小于森林公园的高度。树种构成的生态习性分析结果显示,除杨家岭革命遗址公园常绿树的数量大于落叶树外,其他公园落叶树的数量均大于常绿树。公园观赏树少。
2009年07期 v.37 2958-2960+2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谢风;潘斌林;胡松竹;胡冬南;
主要从生物学特性、人工培育、开发利用等方面对光皮树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光皮树的人工资源繁育和油料资源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2009年07期 v.37 2961-2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谭运洪;张艳军;张远辉;
[目的]筛选比较适合海巴戟幼苗生长的基质配方。[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生土为对照,设6个处理:①园土+草炭土+农家肥、②椰糠+草炭土+农家肥、③椰糠+园土+农家肥、④椰糠+珍珠岩+草炭土+农家肥、⑤椰糠+珍珠岩+园土+草炭土+农家肥、⑥园土,研究6种不同栽培基质对海巴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处理④的植株生长最好,与处理⑥和对照差异极显著。处理③、④的平均株高分别为22.90和21.64 cm;处理④、⑤的平均茎基分别为0.69和0.66 cm;处理③、④的平均叶片数分别为24.53和24.13;处理④的单株地上、地下部分鲜重分别达86.3和25.9 g。[结论]椰糠+珍珠岩+草炭土+农家肥(1∶1∶1∶1)为海巴戟幼苗生长的最佳配方。
2009年07期 v.37 2963-2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国武;罗建中;尹国平;
考察了澳大利亚和巴西2个国家的桉树,特别是桉树人工林经营状况。澳大利亚具有丰富的桉树天然林资源;巴西是世界上桉树人工林集约经营水平最高的国家。重视优良遗传材料的选育,采取高度集约化的栽培管理模式以及完善的林业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是澳大利亚和巴西在桉树人工林经营方面的主要特色,对我国发展桉树人工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9年07期 v.37 2965-2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邓伦秀;李茂;
在概述全球人工林资源分布状况和我国人工林资源在世界所处地位的基础上,系统地综述了马尾松人工林在遗传改良、立地选择、整地、施肥、密度等营林管理措施方面的研究成效;针对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经营的目标和方向。
2009年07期 v.37 2968-2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陈志阳;田小梅;
对来自中国、蒙古、缅甸、南非和德国5个样地进行Monod模型分析,结果表明:①种-最小面积与气候带有关;②种-最小面积可以通过模型S″=(1+bA)32ab为零或近似为零(1×10-6)来确定;③最小面积和最大种数的关系可用模型Amin=a×ln(Smax)b很好地描述。
2009年07期 v.37 2972-2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恩;谢宝元;
含有氮磷元素的化合物是造成库区水质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按照林外降雨、林内穿透降雨、树干径流、地表径流顺序,研究了密云库区主要水源涵养林树种对降雨中氮磷含量的影响,并对不同树种进行比较,对氮磷元素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林内降雨、树干径流、地表径流中总氮含量都要远远大于总磷含量;油松、火炬能够增加降雨中总氮、总磷的含量。
2009年07期 v.37 2974-2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超颖;陈超;石洪凌;宋兰;
[目的]研究睡眠运动的机理,分析睡眠运动中的叶枕的形态学变化。[方法]以温室中女王竹芋为研究材料,用石蜡切片法对处于不同运动状态下竹芋的叶枕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结果]睡眠状态下的叶枕部韧皮纤维细胞体积增大,而觉醒状态下的叶枕部韧皮纤维细胞体积缩小。[结论]叶枕部细胞吸水撑大后叶子就张开,叶枕细胞排水缩小后叶子就闭合。
2009年07期 v.37 2991-2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秋根;魏立安;陈素华;
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层结构,从园林景观美化、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服务文明、经济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建了花园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国内外花园城市标准与南昌市现状,提出了评价指标的标准建议值,并对南昌市的生态发展度进行了评价。
2009年07期 v.37 3152-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香林;陈建军;梁剑平;张力;
[目的]为肉鸡饲料中添加喹胺醇提供科学依据,为食品卫生安全方面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乙腈-乙酸乙酯(3/2,V/V)提取组织中的药物,反相高效色谱法测定组织中喹胺醇的浓度,对鸡多次口服(50 mg/kg,每12 h 1次,连用6次)喹胺醇在肝脏、肾脏及肌肉3种组织中的残留进行研究。[结果]鸡多次口服喹胺醇,第6次给药后18 h肌肉、肾脏、肝脏中药物的浓度为(123.18±5.48)、(111.99±14.20)(、104.89±3.22)μg/g,24 h后3种组织中均未检测到喹胺醇;消除半衰期分别为6.05、6.926、.30 h。若规定组织中喹胺醇浓度最高残留限量为1μg/g可食用,则休药期为2.7 d。[结论]饲料中添加喹胺醇后休药2.7 d的肉鸡方可食用。
2009年07期 v.37 2976-2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永辉;阎萍;王强;梁春年;曾玉峰;
[目的]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大通牦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仪对大通牦牛肌间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分析其组成及含量,并与当地大通黄牛进行比较。[结果]大通牦牛肌间脂肪中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极显著低于大通黄牛(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极显著高于大通黄牛(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大通黄牛无明显差异(P>0.05)。大通牦牛PUFA/SFA和n-6/n-3PUFA均在推荐比例之内。[结论]大通牦牛肌间脂肪酸构成优于当地黄牛,营养价值更高,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
2009年07期 v.37 2978-2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潘杰;陈荣军;姚康;李铁军;耿梅梅;印遇龙;黄瑞林;
[目的]检验精氨酸的作用。[方法]选用6头21日龄5.20 kg左右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别饲喂对照日粮(基础日粮+2.05%丙氨酸)和精氨酸日粮(基础日粮+1.0%精氨酸),试验期为7 d,观察日粮添加1%精氨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器官相对重量和血液生化参数的影响。[结果]仔猪饲喂添加1.0%精氨酸的日粮后,其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有显著提高,但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仔猪肝脏、心脏、肾、脾以及肺的相对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小肠的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仔猪血清中尿素氮、白蛋白、总蛋白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但所有血液生化参数差异都不显著。[结论]补充精氨酸对提高断奶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2009年07期 v.37 2981-2982+2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张玲;冯宝刚;许惠艳;何若钢;卢晟盛;房慧伶;潘天彪;蓝海恩;黄敏瑞;卢克焕;
[目的]探讨不同激活方法对猪单精子显微受精(ICSI)胚发育的影响。[方法]冷冻精子解冻洗涤后直接应用于ICSI,ICSI后采用不同激活方法激活卵母细胞,检测其原核形成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单纯电脉冲激活以及电脉冲与6-DMAP联合激活其受精率分别达53.3%和60.4%,对ICSI卵雌雄原核形成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ICSI后采用不同激活方法激活卵母细胞,检测猪ICSI卵胚胎早期发育情况,单纯电脉冲激活囊胚率达13.0%,显著高于对照(P<0.05)。[结论]单纯电脉冲激活能促进猪ICSI胚胎的早期发育。
2009年07期 v.37 2983-2985+3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富;黄金田;吕林兰;董学兴;
[目的]研究双齿围沙蚕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氨氮的耐受能力。[方法]在水温(27.0±0.5)℃、pH值为8.10的条件下,研究3种盐度(15‰2、5‰和35‰)下氨氮海水对双齿围沙蚕的急性毒性。[结果]在相同盐度下,氨氮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双齿围沙蚕的死亡率越高;在相同氨氮浓度下,盐度越低,双齿围沙蚕的死亡率越高,在15‰、25‰和35‰3种盐度下,总氨和非离子氨对双齿围沙蚕的安全浓度分别为3.31和0.23、3.84和0.254、.31和0.27 mg/L。氨氮对双齿围沙蚕的毒性表现出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并受盐度影响,盐度升高,毒性下降,双齿围沙蚕对氨氮的耐受能力增强。[结论]该研究为双齿围沙蚕的健康养殖提供了科学指导。
2009年07期 v.37 2986-2987+2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牟洪善;王琨;李金萍;
对文昌鱼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研究意义等进行叙述,进而阐明文昌鱼生长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2009年07期 v.37 2988-2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文强;刘桂芹;路建彪;秦绪岭;王桂英;朱明霞;
[目的]监测聊城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病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以山东省聊城周边地区的7个养猪场的222份血清为材料,应用ELISA方法配合流行病学调查,检测猪圆环病毒抗体水平。[结果]检测发现7个养猪场的猪群都感染过猪圆环病毒,抗体阳性率在33.3%~83.3%。发病猪群都为5~10周龄的保育仔猪。猪群在断奶后1周左右,出现进行性消瘦,生长迟缓,采食量下降,被毛粗乱,精神差。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发病猪和死亡猪全身淋巴结水肿,发黄,肾脏水肿,肺脏肿大,质地变硬。该疾病初步定为由PCV-2感染所致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结论]该研究为制定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制措施奠定了基础。
2009年07期 v.37 2993-2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庭俊;苏子杰;帅学宏;
[目的]探讨鬼臼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体内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鬼臼多糖或配合地塞米松(Dex)处理小鼠,测定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胸腺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一氧化氮(NO)含量,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脂质过氧化(MDA)水平。[结果]结果表明,鬼臼多糖(200 mg/kg)能显著提高小鼠脾脏指数、胸腺匀浆中GSH水平和血浆中T-AOC,能降低正常小鼠血浆MDA水平及免疫抑制小鼠脾脏一氧化氮水平。[结论]鬼臼多糖能提高小鼠体内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2009年07期 v.37 2995-2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邹本革;刘焕奇;邹明;
[目的]研究盐酸克伦特罗对小鼠心肌SOD和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小鼠为试验动物,采用腹腔注射法给药,注射不同浓度的盐酸克伦特罗,1次/d,连续给药30 d,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脊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迅速取出心脏,匀浆后测定超氧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盐酸克伦特罗可使小鼠心肌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大剂量盐酸克伦特罗可降低心肌抗氧化能力。
2009年07期 v.37 2997+3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玮;闫冬春;
脑啡肽原在无脊椎动物免疫神经等器官系统广泛存在,并参与诸多免疫调节机制。综述了无脊椎动物脑啡肽原的研究现状,并从蛋白水平上将其与脊椎动物脑啡肽原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现有文献,无脊椎动物脑啡肽原分子水平上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脑啡肽原在无脊椎动物神经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明确其在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
2009年07期 v.37 2998-3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琼;宋小白;陈磊;秦津;李鹏;周辰瑜;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鸽瘟的发生。[方法]利用分离到的鸽I型副粘病毒研制了油乳剂灭活疫苗。[结果]该疫苗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疫苗注射后1周就可检测到HI抗体,3周后HI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并可持续6个月;从免疫保护试验看,免疫后14 d,用强毒攻击,保护率达100%,而对照组,10只鸽全部死亡。[结论]应用鸽瘟油乳剂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鸽瘟,且比使用鸡新城疫疫苗效果更好。
2009年07期 v.37 3001-3002+3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琦;张立岭;赵静;马月辉;张剑平;
介绍了基因组印记重组对动物胚胎发育的影响。
2009年07期 v.37 3003-3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爱伟;陈粉粉;熊春梅;余建平;赵彦光;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稻草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稻草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氢氧化钠+氨水、氨水、尿素进行处理,研究稻草在第153、0和45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颜色、气味和手感等变化。[结果]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可降低稻草的粗纤维含量,提高稻草的粗蛋白(CP)含量;处理45 d后,氢氧化钠+氨水、氨水、尿素组的粗蛋白(CP)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4.4%、48.1%和90.9%;粗纤维(CF)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6.8%、10.2%和12.9%。3种处理对钙(Ca)、磷(P)、粗脂肪(EE)、粗灰分(Ash)的影响不大。[结论]经过3种处理后的稻草呈黄褐色,质地松软,有氨味,动物喜欢采食。
2009年07期 v.37 3006-3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韩萨茹拉;高爱琴;李金泉;张燕军;梅步俊;
介绍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种类和作用机理。同时,对国内外对FGF在胚胎发育、器官形成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009年07期 v.37 3008-3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刘艳梅;杨航宇;张宗舟;
对麦积山风景区64种蝶类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蝶类以古北界为主体,计31种,占总数的48.4%;东洋界13种,占总数的20.3%;东洋、古北二界共有种10种,占总数的15.6%;广布种10种,占总数的15.6%。属于甘肃省首次记录蝶类8种,其中三尾褐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属国家Ⅱ级保护种。
2009年07期 v.37 3011-3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向玉勇;
概述了我国药用昆虫资源、使用历史、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9年07期 v.37 3014-3016+3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李均祥;
[目的]确定青海湖裸鲤体重和体长性状的剖分组成和相关关系。[方法]剖分和测定511条青海湖裸鲤(211♂,300♀)的体重和体长性状,应用SAS软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雌雄混合群体和雌鱼群体中,体重(Y1)与头重(X1)、鳍重(X2)、躯尾重(X3)、肠容物重(X4)的相关系数极显著;雄鱼群体中,体重(Y1)与头重(X1)、躯尾重(X3)的相关系数极显著,与肠容物重(X4)的相关系数显著,与鳍重(X2)的相关系数不显著;其最优回归方程:雌雄混合群体Y1(♂♀)=-2.243 90+0.998 98X3+1.306 04X4;雄鱼群体Y1(♂)=8.976 41+1.203 10X3;雌鱼群体Y1(♀)=1.930 02+0.883 62X3+1.245 84X4。体长(Y2)与头长(X5)、躯干长(X6)、尾长(X7)的相关系数极显著和显著,其最优回归雄鱼方程:Y2(♂)=0.971 45+0.953 31X6;雌鱼方程:Y2(♀)=3.629 09+2.257 76X5+1.103 67X7。[结论]回归方程适用于体重、体长在一定范围的青海湖裸鲤性成熟亲鱼,其他近缘裸鲤也可借鉴。
2009年07期 v.37 3017-3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磊;管越强;李艳芹;李文艳;
[目的]分离鉴定患病罗汉鱼疑似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方法]对患病罗汉鱼进行体表、口腔、鳃、肾、肝、肠等器官及肌肉组织的病理变化观察。在病灶(下颌)、肾、肝、鳃处分离细菌,并对分离的细菌进行初步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在病灶(下颌)、肾、肝、鳃处分离出3株优势细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以及生理生化测定,鉴定出该3株细菌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适宜盐度分别为:10.00‰~20.00‰0、.01‰~1.00‰、0.01‰~1.00‰,对四环素、红霉素、土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结论]为找到预防与治疗罗汉鱼疾病的有效手段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观赏鱼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9年07期 v.37 3020-3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凡;郭向萌;
[目的]研究氯氰菊酯对金鱼鱼种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氯氰菊酯对金鱼鱼种的急性毒性。[结果]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对金鱼鱼种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MTL(Median tolerance limits)分别为17.10、13.50、10.74和10.53μg/L,安全浓度为1.05μg/L。[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金鱼及相关观赏鱼的鱼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009年07期 v.37 3023-3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马莹;丁锋;郭亚利;李洪勋;
[目的]为黔西南州特色烟叶的开发及烟叶质量的正确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黔西南兴义市、安龙县、晴隆县、贞丰县、普安县、兴仁县共同种植的烟叶品种K326的C3F和C3L等级烟叶为材料,对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量、刺激性、口感、余味、燃烧性、灰色、评吸总分进行考察,比较6个地区烟叶质量的差异。[结果]6县(市)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量、刺激性、口感、余味、燃烧性、灰色、感官总体得分分别为6.91~7.23、6.76~7.03、6.51~6.77、6.54~6.89、6.54~6.89、6.57~6.69、7.34~7.61、6.47~6.96、75.86~77.94。安龙县、兴义市烟叶香气质得分较高,分别为7.23、7.36;兴仁县烟叶香气量较充足;兴义市、贞丰县烟叶杂气量较少;普安县烟叶余味最好。[结论]6县(市)烟叶感官质量无明显差异,烟叶风格基本一致,均为清香型。
2009年07期 v.37 3025-3026+3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朱显灵;王能如;周慧玲;
[目的]分析中国主产烟区烤烟品质的差异性。[方法]根据全国范围内的取样分析结果,全面比较云南、福建、湖南、贵州、河南、山东6大主产烟区烤烟糖类物质、含氮类物质、无机成分和烟气成分含量以及吸食品质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烟叶品质差异显著,但不同品质要素、不同等级间差异并不一致。具体表现为:糖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不同地区同等级间总糖含量差异大于还原糖含量差异;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但总氮、烟碱、挥发碱含量差异不显著;钾、氯、钙和镁等无机物质含量差异显著,且钾和钙含量的差异大于镁和氯;烟气成分,如烟气烟碱、香气质、杂气和刺激性等有极显著差异,但香气量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各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品质要素表现,各主产烟区烟叶品质特征明显。
2009年07期 v.37 3027-3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巩江;张晶;倪士峰;吴一飞;仝瑛;骆蓉芳;
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乌蔹莓的生态特点和生活习性等,并研究了其在药用方面的价值。
2009年07期 v.37 3031-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忠;张晓婷;高唐英;刘佳;李继东;陈光英;
[目的]测定6种海南药用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其合理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常规扩散法测定猪肚木(根、茎、叶)、血桐、黄皮(核、叶)、鸡屎藤(茎、叶)、毛鸡屎藤叶、苍耳的不同极性溶剂提取浸膏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毛霉和黑曲霉的抑制活性。[结果]猪肚木茎氯仿提取物、血桐没食子酸粗提物、黄皮果核石油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血桐没食子酸粗提物对毛霉、黑曲霉生长也有抑制作用。[结论]猪肚木茎氯仿提取物、血桐没食子酸粗提物和黄皮果核石油醚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
2009年07期 v.37 3033-3034+3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杨瑞云;李远;何瑞杰;兰艳素;邓业成;
[目的]研究灵香草系统溶剂提取物对10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甲醇和水为溶剂制取灵香草浸膏,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各浸膏的抑菌活性。[结果]在浸液浓度为10 mg/ml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8种病菌的抑制率为100%;氯仿提取物对甘蔗凤梨菌、芒果叶枯菌、玉米炭疽菌的抑制率高于90%,对香蕉炭疽菌、柿角斑菌的抑制率为88.39%和87.68%;甲醇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为100%,对甘蔗凤梨菌、水稻纹枯菌的抑制率高于90%;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率均在70%以下;水提物的抑菌活性最弱。预试试验表明,灵香草中含有萜类、黄酮类、醌类、内酯类、酚类和鞣质、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结论]灵香草粗提物对10种植物病原菌具有强的抑制活性。
2009年07期 v.37 3035-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黄红英;邓斌;张晓军;余瑞金;
[目的]确定从青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优化条件,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用正交试验法确定青蒿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方案,测定提取的粗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青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0%,提取时间3.0 h,固液比为1 g∶40 ml,提取温度为70℃,在此条件下青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2.885%。此外,青蒿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随着猪油中黄酮类化合物添加量的增加,其抗氧化作用逐渐增强。[结论]青蒿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青蒿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2009年07期 v.37 3037-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倪士峰;刘惠;申志勇;骆蓉芳;吴一飞;仝瑛;张宁;
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桦木属植物药学、成分、药理及其现代临床方面的研究,并探讨了桦木属植物的药学应用前景。
2009年07期 v.37 3046+3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高中良;张丽英;李梦青;刘晓磊;
[目的]优化从牵牛子中依次提取咖啡酸和咖啡酸乙酯的工艺。[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以咖啡酸、咖啡酸乙酯提取率为指标,用L16(44)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95%的乙醇作为提取剂,70℃提取4 h,料液比1∶20(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咖啡酸、咖啡酸乙酯提取率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009年07期 v.37 3049-3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施自伦;李朝品;刘群红;
蚕蛹蛋白是一种优质纯天然全价蛋白质,因特殊气味、颜色等限制了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主要对蚕蛹蛋白在脱脂、脱色、除臭及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能为蚕蛹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信息。
2009年07期 v.37 3051-3052+3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姚启;许明子;付英杰;刘博;
[目的]调查分析高山红景天种子的特性。[方法]以长白山野生高山红景天和和龙栽培高山红景天的种子为试材,按大小将其分成3类并对其形态、大小以及发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高山红景天种子为香蕉形,种皮呈淡棕色或深棕色,表面有多个条状突起,且多为纵向,种子两侧有较粗的棱。高山红景天种子大小的差异较为明显,大种子的平均长度为1.650~1.855 mm,平均宽度为0.433~0.488 mm,中等种子的平均长度为1.385~1.438 mm,平均宽度为0.435~0.447 mm,小种子的平均长度为1.120~1.390 mm,平均宽度为0.386~0.435 mm;高山红景天种子在152、02、5和30℃4个温度下的发芽率不同,在15℃下发芽率最低,30℃下发芽率最高,且发芽率从低温到高温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为利用有性繁殖技术大规模栽培高山红景天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2009年07期 v.37 3076-3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保平;黄承标;庄嘉;赖家业;陈朝山;
通过对桂西北石山区退耕还林样地进行地表径流量调查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地表径流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区退耕还林工作提供依据,从而选择更有效的退耕还林类型,加快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表径流跟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气温有关,月地表径流量与当月的日平均降雨量有关。②3个样地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喜树人工林(2.52 mm)>玉米地(2.17 mm)>喜树+吊丝竹人工林(0.84 mm),说明喜树+吊丝竹样地的地表径流量较小,其保持水分效果比喜树和玉米样地好,是较好的退耕还林模式。③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关系为: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总体的趋势是地表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呈正相关,但是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不是正比关系,两者相关性不显著。
2009年07期 v.37 3082-3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沈良芳;高荣斌;吕军;李捷;张强;李勇;
利用江苏全省59个台站1961~2004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引用帕尔默干旱指标思想,建立了适用于江苏全省的区域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指数)。采用SVD分析法,分析了江苏省夏季以及前期5月份指数与北太平洋SSTA场的关系、典型干旱年和湿润年海温距平场特征等。结果表明:主要关键区位于日本岛的东部洋面、夏威夷群岛以及赤道东太平洋附近,尤其是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对江苏省夏季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当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偏冷时,夏季干旱的可能性较大;当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时,夏季湿润的可能性较大。
2009年07期 v.37 3085-3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金玲;王冀;甘庆辉;
利用1961~2006年江淮流域降水资料,计算了6种极端降水指数,分析了江淮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极端降水指数除了大于10 mm天数呈微弱下降趋势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均为上升趋势,其中非常湿天降水量和极端湿天降水量上升趋势最明显。在年代际变化方面,极端降水出现了气候变得更加湿润的特点,但是这种增加趋势并不明显。在极端降水指数空间分布方面,极端降水指数在不同地区的变化情况并不相同,日最大降水日量和连续5 d最大降水量在江淮流域中部和西南部为增加趋势,在江浙的沿海和西北地区为减少趋势。降水日数在江淮流域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均为减少趋势,而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为增加趋势。非常湿天降水量和极端湿天降水量则除了在河南和陕西部分地区是减少趋势外,其他地区呈一致的上升趋势。
2009年07期 v.37 3089-3091+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贺利中;龙塘生;吴清华;肖小辉;龙建平;李天成;
对七溪岭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77种,包括稀有植物7种,渐危植物10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2种、国家二级保护有11种,江西省二级保护11种、省三级保护53种。
2009年07期 v.37 3092-3095+3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邹丽丽;崔海山;李颖;
以土地沙化比较典型的吉林西部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白城、洮南、镇赉、大安、前郭、乾安、通榆和长岭8个县(市)。通过对这8个区域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该区域气象要素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气候变化对土地沙化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推移,降水逐年减少,气温逐年递增,如果不加以治理,土地沙化现象将进一步扩大。
2009年07期 v.37 3101-3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饶新平;易武;吴立;王志俭;赵欣;
介绍了条形药包硐室爆破在三峡库区某滑坡治理中的应用,并对加强松动爆破作业效果、爆破地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为今后的滑坡治理开拓了新的思路。
2009年07期 v.37 3104-3107+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晴;李力;
利用LPJ(Lund-Potsdam-Jena)全球动态植被模型,对1971~1998年我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年总量变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的碳汇强度在波动中呈增强趋势,多年平均总碳汇强度为-0.25 Gt.C/a。全国不同区域年均净碳交换量差别显著,整体表现为东部碳汇强而西部弱,除西北部分荒漠草原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为碳汇区。1985~1998年平均相对于1971~1984年平均,我国不同地区NEE的变化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其中内蒙的中部地区则由原来的弱碳汇区转为弱碳源区,大部分地区碳汇增强。
2009年07期 v.37 3108-3109+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9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曹兴锋;王庆华;魏玉鹏;
利用MM5模式模拟结果、多普勒雷达产品及中尺度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07年造成山东省临沂地区的2次局地冰雹天气的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普勒天气雷达、MM5模式、中尺度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发生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系统的水平,立体结构特征以及它们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小尺度系统和提高短时、临近预报的准确率有一定的帮助。
2009年07期 v.37 3110-31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董旭光;邱刚;刘焕彬;王栋成;王静;曹洁;
运用昌邑北部沿海100 m高度测风铁塔2006年1~12月逐时测风资料,分析了当地风力资源状况及风的垂直变化特征,并与昌邑气象站累年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了测风塔不同高度风速日、年变化及风向频率的年变化;计算分析了测风塔不同高度平均风速、有效风功率密度、有效小时数、Weibull双参数及年有效风能等风能资源参数;估算了目前常用风力发电机年发电量及其随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风电开发潜力。
2009年07期 v.37 3114-3116+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春笃;瞿俊;解清杰;刘兴;朱国锋;
针对2008年初中国南方的特大冰雪灾害,分析了政府的应对策略和应急反应及其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重点从灾前预防、灾中应对、灾后重建3方面对政府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危机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寻求应对类似自然灾害的方法。
2009年07期 v.37 3117-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黄雪峰;龚碧凯;黄海峰;
利用Landsat遥感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结合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分别代表四川盆地平原和丘陵地貌的眉山市东坡区和仁寿县的NDVI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NDVI呈波动变化,总体表现为上升;除1975年外,仁寿县均高于东坡区,即丘陵区均大于平原区;NDVI变化与环境政策、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状况密切相关,而丘陵区生态最为脆弱,水是最重要的限制因子。
2009年07期 v.37 3126-3128+3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顾东亚;黄萍;崔波;沈俊辉;蒋素华;叶永忠;
对河南农药种子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和区系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农药植物有63科133属190种3亚种23变种,其中以双子叶植物为主有56科120属172种3亚种23变种,单子叶植物有5科11属16种,裸子植物有2科2属2种。河南农药植物区系组成中,以北温带、泛热带、东亚分布、世界广布、旧世界温带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6种为主,植物区系中热带成分约为温带成分的3/5。
2009年07期 v.37 3129-3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学文;梁秀梅;乌力吉;张晓明;
对内蒙古达赉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组成与植物科属分析的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物78科286属653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2属2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75科282属649种。该保护区菊科、禾本科等较大科的组成占主导地位;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类型最多,其次为温带分布类型。属的组成以区域性单种属和寡种属占主体,占植物总属数的93.71%;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属于13个分布区,区系成分复杂。北温带分布成分及其变型占明显优势,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和温带亚洲分布型的比例较高,反映出该保护区植物科属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地理联系广泛,特有程度不高。
2009年07期 v.37 3131-3133+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鑫磊;葛继稳;王茜茜;
在对湖北省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认真调查和复核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就地保护状况及空缺,并提出了保护建议和措施。结果表明,湖北省天然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占全国总种数的18.55%;已就地保护了45种,占总种数的88.24%。提出了对部分物种加大保护力度、调整和新建部分自然保护区(点、小区),以及将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等建议。
2009年07期 v.37 3134-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黄报远;李秋华;陈桐生;
为了更好地了解梯级电站开发后广东连江水质状况,于2008年4月调查了浮游植物和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监测到浮游植物28种,其中蓝藻门6种(属),绿藻门7种(属),硅藻门12种(属),甲藻门2种(属)和裸藻门1种。浮游植物丰度在0.35×104~1.42×104cells/L。浮游植物主要是由硅藻组成,占73.33%~90.62%。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在2.85~3.47;均匀度指数在1.15~1.25。监测到浮游动物6种,其中桡足类有1种为桡足类幼体(Copepodites),轮虫类有4种,分别是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 Gosse)、热带龟甲轮虫(Keratella tropica)、蛭态轮虫(Bdelloide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枝角类1种为长额象鼻氵蚤(Bosminalongirostris)。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丰度在下游明显增加。
2009年07期 v.37 3137-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谭利红;吕惠进;
通过对金华市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金华市乡村旅游开发的对策和措施。
2009年07期 v.37 3141-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把多勋;常承明;李秀兰;张艳芸;
叙述了甘肃省白马藏族民俗旅游开发的内容;以矩阵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方法为主,探讨了白马藏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并就白马藏族民俗旅游的开发条件、开发设想、开发原则及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9年07期 v.37 3143-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蔡东;
分析了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
2009年07期 v.37 3147-3149+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余构雄;江金波;
在总结大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特征及主要模式的基础上,采取个案研究方法,以广东省佛山"农家乐"为例,对珠江三角洲大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2009年07期 v.37 3150-3151+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乐;蔡运龙;
采用地方统计资料分析黔中清镇市1949~2006年耕地的数量变化、1992~2002年耕地变化的空间差异和耕地坡度分布变化,计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建立初步的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表明,1949~2006年清镇市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减少;1992~2002年相对变化率由靠近市区和贵阳的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耕地分布的坡度有向2°~15°集中的趋势;1973年之后,耕地压力指数保持在大于1的水平,处于粮食安全警戒状态;4种情景模拟的结果表明,未来清镇市耕地压力也难以得到缓解。
2009年07期 v.37 315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谭彩莲;黄春芳;唐云松;
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不足,通过比较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与一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异同,指出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特殊意义,提出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纳入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对策。
2009年07期 v.37 3158-3159+3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0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周智;董玉娟;马立军;
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的挖掘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在分析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挖潜方式及枝江市农村居民点现实情况的基础上,为枝江市农村居民点选择了依托原有优势居民点进行中心村建设的用地潜力挖掘方式。
2009年07期 v.37 3160-3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薛保山;刘刚;
通过对比分析目前土地适宜性评价中普遍采用的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模型方法,得出各自的优势和缺陷,提出在评价过程中应在采用当前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模型方法对评价系统进行最佳拟合。
2009年07期 v.37 3162-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9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常春艳;聂宜民;王硕;罗艺;
介绍了挂钩政策的内涵、背景及其意义,分析了挂钩政策下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内容途径,在此基础上,结合山东费县土地整理,对挂钩政策下的农村土地整理情况及其对当地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009年07期 v.37 316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周文霞;陈笑媛;郭旭辉;
在生态功能区划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讨论了贵州省大方县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与方法,将大方县分为4个生态功能区,确定不同生态功能分区的土地开发保护对策,并就其在毕节试验区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2009年07期 v.37 3169-3170+3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甄勇;李贻学;赵春敬;
目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根据全国各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实践经验,在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金筹集、组织领导、具体操作等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并对德州市不同农村地区的适宜模式进行了初步归类和总结。
2009年07期 v.37 3171-3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张国林;梁群;
[目的]研究计算起伏地形日照时数的方法,为农业作物布局、日光温室设计服务。[方法]选择户子沟为试验点,实地测量周围起伏地形的仰角、方位角、时角等,绘制太阳视轨道图,应用太阳视轨道方程,计算出晨蔽、昏蔽太阳高度角,进而计算出日照时数。[结果]在周边起伏地形的影响下,4~9月户子沟日照时数为1 069.3 h,仅为平地的71.3%。[结论]应用太阳视轨道方程计算起伏地形的日照时数可提高光能利用率,为农业生产服务。
2009年07期 v.37 3173-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骁轩;
通过开展第1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了某市各类污染源情况,采集到大量的污染源普查数据。结合环保业务中污染源信息特点,将GIS技术应用于污染源信息管理中,开发该市环境污染源信息系统。这些污染源普查数据的二次应用,为科学编制各类规划、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科学制订环保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2009年07期 v.37 3175-3177+3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梁春玲;张祖陆;牛玉生;
南四湖近些年来出现的湖泊水情要素较多灾变、水质污染、泥沙淤积以及人为围湖造田和水资源纠纷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湖泊水安全的重大威胁因素。研究将南四湖水安全评价指标定为水质、沙容比、水域面积、年降水量、水位和水因患病率等6大指标,并将6种指标依据各自实际影响程度分为5个数量级段,相应地将湖泊水安全标准定为5级,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南四湖水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表明,南四湖水安全现状处于4级,即差的状况。
2009年07期 v.37 3178-3181+3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兰萍;耿荣庆;张翱;薛菲;刘忠权;
[目的]研究盐城市区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方法]以筛选出的敏感型的无污染蚕豆为材料,分别从流经盐城市城区的主要河流通榆河、小洋河以及串场河采取水样,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对其水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采样点水质的微核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小洋河水样的微核率最高,为5.133‰,其次是串场河水样,为3.134‰,通榆河水样的微核率最低,为2.295‰。污染指数显示通榆河属于基本无污染,小洋河属于中度污染,而串场河属于轻度污染。[结论]该研究为准确掌握河流的水质污染和开展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提供了基础参考。
2009年07期 v.37 3182+3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阳俊;孙从军;
[目的]为秋冬季节选育不同类型的浮床植物净化污水提供参考,为滇池流域本土植物在浮床系统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严重富营养化水体大清河水培育美人蕉和伞草,同时设不培育植物的大清河污水为对照,研究美人蕉和伞草2种浮床植物对大清河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利用云南土著植物美人蕉和伞草在秋冬季节处理大清河污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2种植物在污水中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对污水中TN、TP的去除率,美人蕉达到84%、80%,伞草达到77%、72%;对TN、TP的平均生物量去除速率,美人蕉为21.697、.97 mg/(kg.d),伞草为12.315、.95 mg/(kg.d)。培育美人蕉和伞草的污水中叶绿素和浮游生物量明显下降,与原污水相比较,浮游生物量分别降低了82%和68%。[结论]美人蕉和伞草能去除污水中大部分的污染物。
2009年07期 v.37 3183-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李娟红;张贵清;刘忻;蒋京东;马三剑;
利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处理高浓度马铃薯加工废水。结果表明,当UASB反应器进水CODcr为30 000mg/L时,容积负荷可达到30 kg/(m3.d),水力停留时间24 h,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5%以上,出水COD小于4 500 mg/L。
2009年07期 v.37 3186-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叶瑞;张发宇;杜海明;吕凤明;汪家权;王相勤;余增亮;
[目的]优化改性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条件。[方法]用正交实验法对用改性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研究在最佳条件下,此絮凝剂对生活污水中COD、总磷与总氮的去除情况。[结果]在粉煤灰与磁介质的比例,pH值,粉煤灰投加量,搅拌时间4个因素中,粉煤灰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极显著,粉煤灰与磁介质比例的影响显著,而搅拌时间和pH值的影响不显著。当粉煤灰与磁介质的比例为1∶1,pH=7,投加量为300 mg/L,搅拌时间3 min时,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在此最佳实验条件下,生活污水COD、总磷与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5%、45%和80%。[结论]该研究为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2009年07期 v.37 3188-3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云嫩;丁元春;
[目的]研究谷壳吸附水中镉离子的吸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间歇吸附的方式考察了溶液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镉离子初始浓度等物化参数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结果]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谷壳对镉离子的吸附动力学模型较好地符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当反应温度为298 K,pH值为6,谷壳投加量为4 g/L,振荡速度为150 r/min,反应时间为30 min时,谷壳对镉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谷壳对镉离子的吸附加快。该吸附反应的焓变值为正,自由能变值为负。[结论]谷壳是处理镉废水的有效的低成本吸附剂,其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
2009年07期 v.37 3190-3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杨姣;刘正文;钟萍;张修峰;
[目的]研究惠州西湖捕鱼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方法]于2007年6月8~28日对惠州西湖中的南湖进行鱼类全面清除,采集浮游植物样品进行鉴定和计数。[结果]结果表明,在捕鱼前后,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变化显著。[结论]在热带浅水湖泊中,鱼类可以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但无法显著降低浮游植物生物量。
2009年07期 v.37 3193-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韩彬;薛罡;荣达;周美华;
[目的]研究稻草秸秆基活性炭对苯酚和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方法]选用(NH4)2HPO4为活化剂,利用农业废弃物——稻草秸秆为原料,通过化学活化法制得3种稻草秸秆基活性炭RN-1、RN-2和RN-3。通过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和Boehm滴定法对其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结果表明,预氧化处理不仅会改变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的含量,也对其比表面积有影响。将活性炭应用于水中的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活性炭吸附苯酚和亚甲基蓝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N-3(187.7 mg/g)具有最大的苯酚吸附量,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RN-3(166.35 mg/g)和RN-1(161.00 mg/g)相近。说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受比表面积和含氧基团的共同影响,含氧基团量的升高不利于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结论]该研究为稻草秸秆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以废制废的目的。
2009年07期 v.37 3196-3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1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许永利;张俊英;李富平;袁跃广;丁占峰;周玲玲;
[目的]研究蚯蚓活动对铁尾矿中植物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盆栽方法,研究蚯蚓对铁尾矿中高粱和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蚯蚓可以改善铁尾矿中高粱和紫花苜蓿的生长,包括植物的株高、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等,对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增加作用好于对高粱的作用。同时,蚯蚓的活动可明显增加高粱和紫花苜蓿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与对照相比,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22.7%~50.0%和90.0%~163.3%;真菌数量增加了36.8%~47.3%和8.2%~93.4%;放线菌数量增加了4.3%~52.2%和1.1%~177.8%。随着蚯蚓数量的增加,微生物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蚯蚓可明显促进铁尾矿中高粱和紫花苜蓿的生长,增加铁尾矿中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利于铁尾矿中植被的恢复。
2009年07期 v.37 3200-3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建军;胡祖武;刘振乾;
对石井河沉积物中Cd、Cu、As、Pb、Cr、Zn 6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检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样品中重金属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石井河的突出污染因子是Cu,潜在生态风险是中等程度,各污染元素产生的生态风险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Cu>As>Pb>Cr>Zn。
2009年07期 v.37 3202-3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郭艳丽;台培东;冯倩;李培军;韩艳萍;
[目的]研究沈阳张士灌区几种常见木本植物对镉的积累特征。[方法]以位于沈阳市张士灌区的德胜乡苗圃为研究样地,比较分析6种木本植物对镉的吸收和累积特性以及对土壤镉的去除能力。[结果]木本植物对土壤中镉的吸收在分类学上表现出规律性差异,即杨、柳>杏、李>刺槐、侧柏。镉在木本植物组织或器官中的分布特征为:根系镉含量低于茎叶,木质部镉含量低于叶片和韧皮部;杨、柳地上部的镉富集系数高(分别为2.19和6.23),在土壤中镉的平均含量为4.56 mg/kg的情况下,每年至少可分别累积20.20和32.68mg/m2的镉,分别占土壤总镉量的1.64%和2.66%。[结论]杨树和柳树是较为理想的修复张士灌区污染土壤的植物种类。
2009年07期 v.37 3205-3207+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邢丹;刘鸿雁;
介绍了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机制及超富集植物的筛选依据,综述了我国在铅锌矿区进行重金属耐性植物与超富集植物筛选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
2009年07期 v.37 3208-3209+3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 ] - 张浩;王济;郝萌萌;王诚曦;
介绍了镉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人为引入环境的镉的主要来源、镉的测定等内容,分析了土壤、植物系统中镉的情况,最后综述了镉污染的防治措施。
2009年07期 v.37 3210-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黄勇强;厉晶晶;
高速公路路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占较大的比例,介绍了路域土壤重金属的种类、来源,分析了国内外重金属污染研究状况,总结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详细论述了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并提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高速公路路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是一项成本低、效果好、不破坏环境的修复技术。
2009年07期 v.37 3216-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高爽;殷红;郭范顺;李建东;郭瑞;王国骄;孙备;燕雪飞;
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问题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界面理论与景观生态学中的异质性过渡区域——生态脆弱带相结合,从界面理论、生态脆弱带、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出发,从基本特征和结构功能两方面分析了界面和生态脆弱带的相关性,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地里边界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及移动窗口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展望。
2009年07期 v.37 3219-3220+3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灵峰;张玉萍;邓建绵;吴波;明海涛;王哲;
河流水体具有生态系统复杂、污染类型齐全、污染源数量多、危害极为严重的特点,因此河流修复是维护河流健康的重要措施。根据河流生态恢复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综述了河流水体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生态学意义。
2009年07期 v.37 3221-3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王英健;
[目的]探索空气中对硫磷含量的监测方法。[方法]用气体采样器采样,胆碱酯酶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的吸光度,计算出样品的胆碱酯酶抑制率,再从标准曲线查出对硫磷质量。[结果]准确称取对硫磷标准液0.010 00 mg/m3分别加入样品1、样品2和样品3中,测得样品1、样品2和样品3的回收率分别为98.6%~101.3%、99.2%~100.7%、98.5%~102.1%,精密度分别为2.83%、1.74%、2.46%。采用快速监测法监测空气中对硫磷农药的残留量具有精密度高、准确度好、简便、快速的优点,能满足农药残留量的测定要求,适用于用药残留量的快速批量监测。[结论]该研究为空气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2009年07期 v.37 3223-3224+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丽宇;
从农村人口结构、经济状况、养老状况、参保意愿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提出合理确定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低门槛起步、逐步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发展是切实可行的社保制度创新。
2009年07期 v.37 3239-3240+3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杜君楠;
介绍了我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投融资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
2009年07期 v.37 3241-3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郗伟东;石玉月;田巍;
在抽样调查数据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分析对生猪散养农户行为进行了划分,给出了3种风险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粗糙集理论提取了农户饲养过程决策依赖属性和决策知识规则,通过对规则研究提取了生猪散养方式的风险结构;根据该风险结构和决策知识规则提出了降低与控制生猪散养方式风险的散养技术标准、养殖规范体系、经济规制体系。
2009年07期 v.37 3244-3246+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钧;
根据弹性分析理论,在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时,汇率升值具有促进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对2005~2007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显著增加,但短期内尚未对江苏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造成显著的不利影响。最后,进一步对实证结果作出分析并指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2009年07期 v.37 3247-3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万生新;
讨论了我国农村房地产市场需求的现实性,阐明了发展农村房地产市场在加快农村城镇化、实现农业产业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农村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发展农村房地产市场的路径依赖: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加强对农村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2009年07期 v.37 3250-3251+3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郭健美;邢洁;刘同芗;
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普遍建立。山东省农村低保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统筹层次的提高、全部入户调查的实施、数据库的建立和动态管理机制的探索等,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制度的良好运行得益于政治、经济、民主文化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因此,分析低保制度的成功经验及其致因有利于当前农村低保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2009年07期 v.37 3252-3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楼旭明;
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利用与转移的诸多障碍,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健全机制体制,以教育性开发为基础,以转移性开发为重点,以特色性开发为方向,以制度性开发为关键,以政策性开发为保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开发利用与转移。
2009年07期 v.37 3255-3256+3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魏国辰;徐金生;
针对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方面研究欠缺的现状,引入了我国学术界的新近成果———可拓分析,并基于供应链的视角,对区域农产品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基于可拓方法的评估作了研究探讨。结合事例全面介绍了如何运用可拓评估方法对区域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现状进行评估。
2009年07期 v.37 3257-3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艳萍;李允鹏;
阐述农业项目投资在日常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其具备的特性突出表现了它的高风险。分析结果表明,防范农业项目投资风险可采取充分利用投资组合原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分析和研究农产品市场等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市场风险。
2009年07期 v.37 3260-3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8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陈玉江;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依据,阐述了要深刻领会和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必须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民间性、民主性和专业性。
2009年07期 v.37 3264-3265+3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兰闳;王瑛;
分析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论述了融资工具缺乏、贷款部门和等级审定机构的态度、资本成本、公司成长性等因素对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了融资工具多样化、赢利性企业充分发挥负债的"税盾效应"、提高资本结构管理的战略意识等优化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建议。
2009年07期 v.37 3266-3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长有;
在总结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新观点:我国的劳动力价值(工资)中应该包括劳动值本人及其父母的一部分养老费用。以此为基础,把传统的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养老整合成目标模式———复合养老模式。复合养老模式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社区居家养老制度2个层次,前者主要提供养老保障资金,后者主要提供养老保障的生活服务和精神慰籍。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设置有农民基本养老金、社会养老金和计划生育养老金。
2009年07期 v.37 3269-3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艳艳;张于贤;
概述了HACCP体系的含义及其在冷链物流中应用的必要性;对HACCP体系在冷链物流食品安全管理中运用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将冷链物流过程分解,对每个环节上潜在的危害从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3个角度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制定HACCP实施计划表;最后针对HACCP体系在我国应用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
2009年07期 v.37 3273-3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 ] - 康燕;张忠潮;郝晓红;
当前我国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在流域环境的管理和保护中忽视了流域环境权利群共同作用时的体系效应与生态整体性相联系。因此,需要构建以环境权理论、系统论、外部不经济性为理论基础的流域环境权,把流域环境各种资源权利作为一个权利群进行研究,从而为我国环境权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流域管理机构的改革以及流域环境立法和流域环境管理实践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2009年07期 v.37 3275-3276+3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静玉;刘鹏;
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区域协调机制的概念,归纳了区域协调机制的种类及现行各种区域协调方式的优劣。通过对国内外常见的区域协调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良,结合郑汴经济整合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郑汴区域协调的基本模式。该模式具有如下特点:①建立了常设性机构——区域协调委员会和区域协调办公室;②注重立法;③机构间责任和职权范围明确。最后,提出了郑汴区域协调机制建设的基本对策。
2009年07期 v.37 3277-3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红莉;吴柏清;
通过对生态小城镇的涵义及其建设途径的论述,并且依据其生态学理论基础,提出了适合小城镇发展的生态模式,即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恢复型模式、生态农业+生产绿化型模式、生态服务业(物流业)+生态走廊型模式、生态业+森林防护绿化模式。
2009年07期 v.37 3281-3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甄翌;
提出了可转移生态足迹、不可转移生态足迹概念。以张家界为例,计算分析张家界市居民消费的生态占用情况。结果表明:2004~2005年张家界居民可转移生态足迹分别为741 3918、61 8518、96 815 hm2;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分别为1 592 8091、769 1381、900 515 hm2。
2009年07期 v.37 3284-3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