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海佳;佟光霁;
当前,中国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既是国际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国内农业发展中需要面对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近年国内外学者关于中澳农产品贸易研究的梳理,廓清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明确了现有研究的缺失,提出了深化与拓展研究的切入点和方向。
2019年24期 v.47;No.637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9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艺;赵光影;刘超;冯晓雯;李宇茜;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是由丛枝菌根真菌分泌到土壤中的蛋白质,是碳元素和氮元素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真菌、土壤三者之间联系的的桥梁,其变化与土壤碳、氮动态密切相关。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可以调节土壤理化性质,保持土壤中有机碳、氮元素的稳定性。在生态系统中,土壤酶不仅参与物质循环,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土壤碳氮与土壤酶、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都有很重要的联系。
2019年24期 v.47;No.63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玉亮;史雅楠;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程中农村农业发展的战略统领,乡村人才振兴是其五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数据统计和研究内容2个方面对十九大后发表的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并做简要评论。
2019年24期 v.47;No.637 7-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美垚;崔明;
刀鲚是我国长江重要的溯河洄游性鱼类。介绍了刀鲚生物学、繁养殖、应激、洄游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其人工养殖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更好地开展该物种的资源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2019年24期 v.47;No.63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吴翔;万娅琼;徐雅芫;王灼琛;程江华;
豆制品历史悠久、品类众多、营养丰富,是最经济最环保的蛋白质来源,也是广大消费者日常不可或缺的食品原料,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也稳步增长。但传统豆制品加工属于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直接排放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新的环保政策压力下,大量的污水处理也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污水减量化和清洁化处理技术成了豆制品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通过对豆制品污水营养成分、现有处理工艺、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提出了有效减量化、清洁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发展方向。该研究为促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豆制品加工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清洁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副产物有效综合利用提供了基础。
2019年24期 v.47;No.63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7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伟;刘君;韦庆慧;
松杉灵芝主要生长于落叶松、冷杉和云杉的腐木或伐根上,其营养成分丰富,含有多糖、三萜类化合物、蒽醌、甾醇、核苷和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主要包括抗肿瘤、抗高血脂、抗氧化、消炎等作用。野生松杉灵芝资源稀少,完全不能满足市场及科研的需求,研究人工栽培技术势在必行。对松杉灵芝的化学成分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菌种制作、培养、栽培,为松杉灵芝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19年24期 v.47;No.637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晓强;
在分析秸秆营养特点及西藏油菜秸秆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当前国内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的应用状况,重点围绕氨化、青贮、微贮等技术展开论述,旨在为西藏开展油菜秸秆饲料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借鉴和技术支撑。
2019年24期 v.47;No.637 20-2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巧云;王汉霞;单福华;田立平;侯淑敏;张风廷;
采用近10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高水肥组试验数据,分析了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和变化趋势,以及参试品种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延后,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和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籽粒灌浆时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产量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三要素中穗粒数与千粒重呈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粒数、千粒重均呈负相关,说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之间、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之间均为相互制约的关系。产量与其构成三要素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说明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穗粒数,有效穗数的贡献最小。因此,北京地区在选育小麦高产品种时应重点考虑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适当增加穗粒数,同时注意协调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矛盾。
2019年24期 v.47;No.637 23-2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邹原东;韩振芹;李志强;
[目的]探究玉米幼苗期水分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变化,衡量不同玉米品种之间的抗旱差异,为抗旱品种选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环境,比较4个玉米品种(林丰香粘、晋超甜1号、石甜玉1号和超甜T-75)幼苗期的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随着PEG-6000水溶液的增加,4个品种的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相应增加,在8.75%浓度处理下林丰香粘和超甜T-75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其他浓度处理差异显著,晋超甜1号和石甜玉1号不同浓度处理的脯氨酸含量差异极显著,8.75%和7.50%浓度下4个品种的丙二醛含量与其他浓度相比差异极显著。[结论]石甜玉1号和晋超甜1号的抗旱性优于林丰香粘和超甜T-75。
2019年24期 v.47;No.63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田鑫;钟程;李性苑;
[目的]探讨春大豆与低温胁迫有关的光合参数以及种质与低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5个春大豆品种的幼苗为试验材料,用叶绿素荧光测定仪测定低温胁迫后的叶绿素含量。[结果]5个春大豆品种的Fv(样品可变荧光)/Fm(样品最大荧光产量)和qP(光化学淬灭系数)均显著降低;与室温对照相比,F_0(初始荧光)和qN(非光学淬灭系数)在低温胁迫下显著增加。与其他品种相比,骨粒青的F_o和qN均显著增大而Fv/Fm显著降低,qP下降但仍处于高水平。43号的F_o增加最少。95-1的Fv/Fm最高,但qP最低。南农513的qN增加最少,属于低温敏感型材料。光氧化(qN)是引起南农513损伤的主要原因,而qP和qN反映出骨粒青能在低温下继续光合作用进行生长,以减少光氧化带来的损伤。[结论]qP和qN是用来评估大豆的低温抗性指标的较可靠的光合参数。
2019年24期 v.47;No.637 28-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8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金霞;蒋福稳;赵治军;刘艳丽;
[目的]探索适合旱薄地推广的花生栽培模式和节水措施,提高花生种植效益。[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豫花9326生育期、抗病性、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起垄覆膜+保水剂+配方肥+钼酸铵拌种处理各生育期性状表现较好,折合产量达7 167 kg/hm~2。[结论]起垄覆膜+保水剂+配方肥+钼酸铵拌种处理的增产幅度最大,适宜在花生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2019年24期 v.47;No.637 32-3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史江;陈飞程;韩助君;李小勇;沈雪婷;潘瑞朋;肖子康;胡蓉花;
[目的]为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烟区筛选出适宜的烤烟采收方法。[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研究不同有效进烤叶片数(14、15、17片)和采烤次数(4、5次)处理对安福县烤烟经济性状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14片有效进烤叶片数和4次采烤次数处理的品质较高。[结论]适当减少有效进烤叶片数和采烤次数可以改善吉安市烤烟的品质。
2019年24期 v.47;No.637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于磊;刘宗林;徐宗艺;屈申;杨少彤;
[目的]对大豆在不同浓度的NaCl盐胁迫下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方法]以大豆幼苗为研究材料,设置NaCl浓度梯度,对大豆幼苗施加NaCl盐胁迫,测定其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结果]在盐浓度递增的情况下,丙二醛含量呈递增趋势;SOD先增后减,在盐浓度125 mmol/L时达到峰值;POD先平缓后递增;游离脯氨酸含量整体呈递增趋势;叶绿素含量整体呈递增趋势,增长较缓慢,最终趋于稳定;电导率变化没有规律可循,在125 mmol/L时达到峰值。[结论] NaCl盐胁迫会影响大豆的生理指标,说明大豆植株的生理状况随生长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大豆植株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2019年24期 v.47;No.63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娄艳华;何卫中;邵静娜;吉庆勇;疏再发;
[目的]气雾栽培营养液对茶树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塔式气雾栽培方式,研究了4种营养液配方处理对3个茶树品种(中黄1号、景白2号和黄金芽)成活率、全株鲜重、株高、主根长度、根数、茎干长度和着叶数的影响。[结果]气雾栽培营养液配方处理的茶树苗成活率均在95%以上,其中T3处理的成活率最高,其全株鲜重、株高、主根长度、根数、茎干长度和着叶数等性状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茶树扦插育苗技术的改良和新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24期 v.47;No.637 42-4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雪;王庆峰;李庆鹏;王世发;
以亚麻新品种吉亚6号为试材,对密度、肥料、微肥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方法,研究了亚麻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亚麻产量、减少化肥使用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吉亚6号的最佳组合为种植密度450万株/hm~2、播种量41.0 kg/hm~2、肥料460.20 kg/hm~2和微肥2.85 kg/hm~2。在此条件下,吉亚6号平均籽粒产量为2 314.5 kg/hm~2。
2019年24期 v.47;No.63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滕志英;李明星;解小林;陈春;王祝彩;张晓慧;周凤明;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华麦1028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华麦1028参加国家小麦品种试验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的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多重比较、变异系数、高稳系数法以及回归系数分别对国家小麦品种试验长江中下游组(A组)区域试验中的华麦1028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华麦1028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对照,是一个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比较理想的小麦品种。
2019年24期 v.47;No.637 48-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庆全;胡群文;程梦瑶;王璐杨;
为改良当前生产上利用的水稻不育系的稻瘟病抗性,选育具有配合力好、抗性强、米质优的优良不育系,以1892S和广占63S为受体,以携带抗性基因Pi1的BL122和含有抗性基因Pi9的75-1-127为供体,利用复交、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将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9进行聚合,并对稻瘟病抗性、米质、配合力和育性等性状进行选择,育成了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安农186S。考查结果显示,安农186S除了具有理想的株叶形态以外,还具有适当的播始历期、较好的开花习性及异交结实性等特点。田间自然温光特性鉴定和人工气候室温光特性鉴定结果表明,安农186S的不育性稳定、不育时期较长。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安农186S高抗稻瘟病。此外,安农186S稻米品质优、配合力强、繁殖技术简单易行。
2019年24期 v.47;No.63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亚萍;周彦芳;仁增茂;赵玺;胡有权;魏玉杰;张靖;张兆萍;施志国;
针对河西地区荒漠化严重,荒漠地区苗木移栽成活率低,绿化困难的问题,提出在河西荒漠地区通过铺设具有防渗透气功能的改性荒漠砂来栽培枸杞的技术措施。初步总结出一套包括园地整理和规划、品种与苗木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花果管理等荒漠地区铺设改性荒漠砂栽培枸杞的技术,制定了河西荒漠地区铺设改性荒漠砂枸杞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河西荒漠地区枸杞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2019年24期 v.47;No.637 54-5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娟;刘凯;张长坤;赵永利;
以泥炭、椰糠、蛭石、珍珠岩为原料,按照不同比例配制4种育苗基质,研究不同配比的育苗基质对辣椒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椰糠、蛭石、珍珠岩按照体积比42%、33%、20%、5%配制的育苗基质在叶绿素含量、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以及壮苗指数上均显著优于其他配比的育苗基质,育苗效果显著提高,可推荐作为夏季辣椒育苗的专用型育苗基质。
2019年24期 v.47;No.637 57-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鲁真;杨木壮;
选取7个指标构建垦造水田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对2017年惠州市各个县区垦造水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惠州市各个区县的可调整耕地均适宜进行垦造水田项目,博罗县非常适宜,惠东县比较适宜。
2019年24期 v.47;No.637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玉梅;王根林;刘峥宇;张冬梅;李艳;蔡姗姗;
[目的]研究不同耕法与秸秆还田方式下草甸土不同深度土层中有机碳(SOC)和硝态氮(N)的分布特征,为有效利用秸秆培肥土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3种耕法(免耕、浅翻、深翻)与3种秸秆还田方式(覆盖还田、浅翻还田、深翻还田)条件下,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土层中SOC与硝态N的变化。[结果]无论秸秆是否还田,不同耕法下土壤硝态N含量随生育进程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苗期>成熟期>播种期;无秸秆还田条件下,3种耕法处理土壤硝态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40~50 cm土层均没有出现硝态N富集现象,浅翻与深翻分别对10~20和20~30 cm土层硝态N含量影响较明显;深翻处理0~30 cm土层SOC含量比免耕和浅翻分别降低8.75%、9.53%;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时期土壤硝态N总积累量不同。苗期以深翻还田处理积累量较大,比浅翻还田和免耕覆盖分别增加8.15和9.57 mg/kg;成熟期硝态N总积累量以免耕覆盖处理最大,比浅翻还田和深翻还田分别提高19.23%和14.68%;深翻还田30~40 cm土层SOC含量比免耕覆盖和浅翻还田分别增加3.33和3.86 g/kg。[结论]同一耕法,短期内连续有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硝态N含量低于无秸秆还田处理,秸秆还田深度影响不同深度土层中SOC的含量。
2019年24期 v.47;No.637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任惠敏;李国慧;林成;宋娅妮;
选取丹江口库区青塘河五龙池小流域坡耕地夏玉米黄棕壤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间原位淋湿装置,通过阴阳离子树脂吸附法研究了3种耕作土壤硝态氮淋失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土壤硝态氮累积淋失量存在明显差异,平作可以减少0~1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淋失量,而横坡和顺坡垄作均增加了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淋失量。研究结果可以量化土壤氮素循环机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为丹江口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提供依据。
2019年24期 v.47;No.637 67-6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晨;曹玉红;刘崇刚;刘美云;董舜舜;
将沈巷镇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TM影像图进行解译,结合ArcGIS软件平台的空间分析能力,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对这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空间、数量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沈巷镇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5年,草地面积在5个时期没有发生变化,重心也没有偏移;水域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总体变化幅度不大,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且呈现出向建设用地和耕地转移的趋势;建设用地的面积一直在增加,在2010—2015年变化最大,其补充来源多为耕地,重心向东北沿江方向偏移;耕地的面积逐年减少,变化幅度较大,大部分转为建设用地。皖江承接转移示范区的成立带动了沈巷镇经济发展,促使各土地利用的转型。
2019年24期 v.47;No.637 69-7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2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林;戴天骄;陈亮;冯琛雅;刘琦;赵明杰;
为掌握秦皇岛桃林口水库未来水质变化的状况,选取总磷(TP)、硝酸盐氮(NO_3-N)、亚硝酸盐氮(NO_2-N)、氨氮(NH_3-N)、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溶解氧(DO)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7项指标2008—2015年8年的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桃林口水库出库站2016、2017年7项水质指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模拟训练后的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以运用到桃林口水库水质指标的预测预警系统中。
2019年24期 v.47;No.637 73-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6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董雅洁;石红;
以普洱市16个最具代表性的景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包括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环境承载力、设施环境承载力和旅游者和居民心理环境承载力分别进行量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普洱市旅游资源利用率较低,景区建设不够完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对此提出一些开发性建议。
2019年24期 v.47;No.637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干晓宇;唐江川;鲁岩;刘琳;刘伟;侯众;张绪校;李林;秦盼;
构建以遥感参数为主的天然草地及其草地类的解译指标体系,能够高效快速地提取天然草地资源的现状特征。以四川省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遥感技术,提取四川省3州(甘孜、阿坝、凉山)及四川盆地周边地区天然草地解译标志。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波段、红光波段及绿光波段指标,配合温度、湿度、降水等非遥感指标构建的解译指标体系,能够很好地提取四川省的5类主要天然草地类的分布特征,其解译精度为89.7%。此研究为接下来的四川省天然草地资源清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9年24期 v.47;No.637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6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金涛;卜新春;温胜强;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单元,从区域发展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选取29个评价指标,利用综合协调度评价法构建了甘肃省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体系,研究了甘肃省14市州的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度,并对整体发展水平做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市州发展水平不均衡,生态环境条件不一致,各市州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也不相同;甘肃省14个市州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度偏低,以综合协调度水平为分类标准,可将甘肃省各市州分为3种类型:a.同步协调型,包括张掖市、白银市、甘南州、武威市、平凉市、天水市、庆阳市和金昌市;b.趋近协调型,包括临夏州、酒泉市和嘉峪关市;c.生态主导型,包括定西市、陇南市和兰州市。针对不同类型区域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影响协调度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发展对策。
2019年24期 v.47;No.637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奚蓉;刘胜祥;
依据干热河谷地区植物资源的自身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该地区30种典型资源植物种类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此次评价的30种典型植物综合评价值在1.983 4~4.261 4,其中评价值在3.5以上的有9种,它们在利用价值、生物学特性、资源潜力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评价值,可进行大力开发和利用;评价值在2.5~3.5的有13种,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度进行开发利用;评价值在2.5以下的8种野生植物利用潜力偏低,可暂不予以引种培育及开发利用。
2019年24期 v.47;No.637 94-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俊;翟康;周游;
通过收集解译基础数据资料,参考污染排放负荷系数,对太湖上游典型区域武进区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染排放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太湖上游区域农村生活污染排放负荷最为严重,畜禽养殖是TP污染排放负荷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污染防治技术措施,为探索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和调控提供科学参考。
2019年24期 v.47;No.637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伟;杨涛;艾志强;
以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耕地和枇杷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染色试验和室内淋溶试验研究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红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对氮运移的影响。结果得出: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优先流的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区别。耕地优先流到达的最大深度为40 cm,枇杷地优先流到达的最大深度为60 cm。耕地的优先流宽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较小,枇杷地的优先流宽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耕地和枇杷地淋出液总氮的浓度都随着试验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在试验前120 h内,枇杷地淋出液总氮浓度比耕地淋出液总氮大,在120 h之后,两地淋出液总氮浓度大致相等,但是,枇杷地所有淋出液总氮的平均浓度是耕地的1.21倍。硝酸根离子在耕地的穿透速率比在枇杷林地快。耕地淋出液检测到总氮是在试验开始后4 h,枇杷地淋出液检测到总氮是在试验开始后8 h。
2019年24期 v.47;No.637 100-102+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秦幸幸;
首先根据河南省统计数据分析了2006—2017年许昌市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动情况;然后基于GM(1,1)模型对2018—2027年许昌市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有效的预测,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修正了预测结果;最后提出了在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等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适当转移耕地用途以促进许昌市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2019年24期 v.47;No.637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蔡其刚;唐一波;高小龙;仝丽娜;赵静;张红见;
为了建立特异性、敏感性和适用性强的LAMP检测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该细菌的outL基因,进行了多序列比对和保守区域确定。根据其保守序列,在线设计和筛选了一套LAMP引物。温度优化及特异性和敏感性验证后建立了检测该病菌的LAMP检测方法,并对青藏高原放牧牛、羊临床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LAMP检测方法的最适温度为63℃;检测其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及蜡样芽胞杆菌无交叉反应;检测下限为100 fg目的基因;利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了208份放牧牦牛、藏羊粪便DNA样品,共检测到26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2.5%。这表明成功建立了一种检测该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适用性强的LAMP检测方法。
2019年24期 v.47;No.637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伟萍;童水明;贺刚;方春林;张桂芳;张志红;王庆萍;吴斌;
对中华鳖池塘夏季主要水质因子进行昼夜连续监测,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气温与水温、气温与pH、气温与溶解氧(DO)、气温与氨氮(NH_4~+-N)、水温与pH、水温与DO、水温与NH_4~+-N、透明度与pH、pH与DO、pH与NH_4~+-N、DO与NH_4~+-N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气温与透明度、NH_4~+-N与亚硝酸氮(NO_2~--N)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气温(A)与DO(D)函数关系为D=0.649A-12.729(R~2=0.900,P<0.01),一元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H(H)与DO(D)函数关系为H=0.015D~2-0.021D+6.59(R~2=0.900,P<0.01),二元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该研究结果可为指导中华鳖池塘养殖提供参考。
2019年24期 v.47;No.637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超;姚飞虹;张之怡;程庆;罗稀楷;李嗣忻;舒宇;王歧本;
[目的]探究地锦草与其他抗菌药物对猪链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果,达到有效防止猪链球菌的目的。[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分别测定了地锦草与庆大霉素、青霉素、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硫酸链霉素对3株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结果]地锦草和5种抗菌药联用后对3株链球菌的MIC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联用后都表现为相加或协同效果。[结论]地锦草在体外与5种抗菌药联用可减少抗菌药物用量,增强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2019年24期 v.47;No.637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仁灿;杨文端;赵智勇;胡清泉;沙茜;常雅洁;韩敏;
为寻求不同阶段猪的用水情况,选择3个阶段的猪(体重20 kg左右保育猪、体重60~80 kg育肥猪、怀孕2个月左右妊娠母猪),每个阶段5头,采用单体代谢笼饲养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阶段猪采用鸭嘴式饮水器用水量、饮水量、泼洒量差异明显,且泼洒量随饮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保育猪与育肥猪、妊娠母猪尿液产生量差异显著,保育猪尿液产生量占饮水量的比例较育肥猪、妊娠母猪低;各阶段猪采用鸭嘴式饮水器泼洒量占用水量的20%~30%,泼洒量占污水总量的29%~60%。控制养殖过程中各阶段猪的泼洒浪费,是节约用水与污水减量的关键。
2019年24期 v.47;No.637 117-118+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蒋晓新;许芸;丑武江;冯贵喜;卫星远;
为研究不同季节对北方地区荷斯坦奶牛发情效果的影响,对新疆天润第九牧场存栏1 486头次荷斯坦奶牛进行为期2年不同季节、不同月份随机连续发情观察和鉴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月份奶牛发情比例和效果差异显著;奶牛子宫变化、卵泡发育、爬跨、吊线等行为比例均不同。该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地区奶牛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2019年24期 v.47;No.637 119-12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仁胜;高常年;鲍俊杰;王永杰;
[目的]优化植物源蛋白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探讨发酵饲料替代传统膨化饲料饲养克氏原螯虾的可能性。[方法]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3个菌种的混合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该工艺条件生产的发酵饲料来饲养克氏原螯虾。[结果]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5%、固液比2∶1(g∶mL)、发酵时间96 h、温度32℃,且接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的比例为12∶3∶2;原料经过混合菌发酵后,小肽含量提高了约10倍,粗纤维含量有所降低,粗蛋白、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变化不明显。采用发酵饲料喂养的克氏原螯虾,在生长初期增重速率明显高于投喂膨化饲料的,发酵饲料组虾田水体pH和溶氧都略低于膨化饲料组,氨氮对比差异不明显。[结论]发酵饲料更易于克氏原螯虾生长初期消化吸收,可部分代替膨化饲料使用,且对水质影响较小。
2019年24期 v.47;No.637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朋朋;张珍;李林育;张聪;晏磊;李召斌;张晓东;姚路路;杨绒娟;高艳艳;周德刚;
为比较不同氟苯尼考产品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将18头健康猪随机分成3组,按照20 mg/kg体重经口给予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使用WinNonlin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计算3种产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普得康、市售国产产品和市售进口产品的峰浓度(C_(max))分别为(13.46±1.26)、(13.68±2.55)和(13.33±1.02)μg/mL;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1.25±0.29)、(1.70±0.27)和(1.60±0.42)h;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3.77±0.21)、(4.06±0.41)和(3.75±0.21)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分别为(93.07±7.00)、(84.58±11.13)和(90.89±7.99) h·μg/mL。以市售国产和进口产品作为对照药物,普得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110.0%和102.4%。这表明普得康主要药动学参数与2种市售产品相比无显著差异,此结论为临床合理使用该剂型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2019年24期 v.47;No.637 125-12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红;黄志银;李梅;范伟强;温娟娟;王超楠;
为培育具有抗根肿病基因的青麻叶大白菜,丰富天津地方种质资源,以优良的青麻叶自交系H227作为轮回亲本,12G57自交系作为抗根肿病基因的供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BC_3F_2世代即选育出4株轮回亲本基因组含量为100%的纯合抗性单株,快速高效地构建了抗根肿的青麻叶近等基因系。从抗病性、农艺性状等方面分别对所获得4个近等基因系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表型均达抗病,主要农艺性状也均与轮回亲本H227无显著差异,表明今后不仅可用作青麻叶抗病育种实践的材料,而且可作为根肿病抗病基因定位的最佳材料。
2019年24期 v.47;No.637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6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有菊;刘刚;刘玉波;杨喜林;胡啸妍;吕伟伟;
采集2个地点的玉玲花种子,对种子的形态特征如长度、宽度、厚度、种皮厚度和千粒重进行观测,采用3个影响因素(-15℃低温层积时间、40℃热水浸泡时间、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的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种子休眠解除研究,对观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筛选出玉玲花种子解除休眠的最佳组合。2个采集地点5个指标中都是长度变异系数最大,种皮厚度变异系数最小,长度变异系数分别是种皮厚度变异系数的2.40倍和4.78倍,说明长度对种子遗传特性的影响较大。正交发芽试验结果表明,3个影响因素的程度为-15℃低温层积时间(B)>40℃热水浸泡时间(A)>赤霉素浓度(C),筛选出种子解除休眠的最佳组合为A_3B_3C_2,即将玉玲花种子先用40℃热水浸泡96 h,接着用150 mg/L赤霉素溶液处理,最后-15℃层积处理90 d,种子发芽率达到最高89%。
2019年24期 v.47;No.637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玉玲;周庆芳;燕东波;石磊;丁晨旸;李萍;
为提高东营市中心城园林植物配置的科学性,选取市区内500个样地作调研,结果表明,东营市植物种类共计57科105属196种,其中乔木103种,占总数的53%,灌木63种,占总数的32%,草本植物30种,占总数的15%。乔灌草比例为3.5∶2∶1,常绿与落叶植物的物种比例为1∶4.2。城市总体绿地植物多样性较低,东城区>西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城区差异性显著。优化建议包括增加城市优良乔木、加大草本数量级丰富度、调整乔灌比、引进新品种、提高多样性等。
2019年24期 v.47;No.637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文军;李志;祁玉军;
通过对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等概念内涵的梳理,结合徽州乡村旅游的内容与问题,提出徽州乡村旅游应立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通过保持文化的原生性、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提升村落居民的参与性、挖掘文化的商业性、重视人才培养的迫切性等多途径探究徽州乡村旅游发展,以期全方位展现徽州文化的内涵,促进徽州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019年24期 v.47;No.637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争;奚照寿;
江苏丰县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农业资源丰富,随着国家、省、市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丰县休闲农业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该研究详细梳理了丰县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精确定位丰县休闲农业产业的战略目标,并为其战略选择及设计相应的保障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有望提升丰县休闲农业产业的物质基础、投资环境、政策氛围和发展空间。
2019年24期 v.47;No.637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兴娥;赵永田;
昆虫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开发的旅游形态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研究立足四川,在阐述观赏昆虫含义和价值的基础上,探讨四川可供开发的观赏昆虫类群和开发利用设想,以期为四川开发昆虫旅游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24期 v.47;No.637 149-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莉;宋晓;李建芬;李瑜玲;李夕军;
从休闲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论述休闲农业发展成效,提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供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及相关部门借鉴参考,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9年24期 v.47;No.637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杨;卞建锋;伍仁军;郭仕平;杜卫民;秦艳青;杨民烽;王蓉;杨青青;
[目的]明确攀枝花烟区烟蚜茧蜂对烟蚜的田间控制效果。[方法]在攀枝花米易县坪山镇对田间烟蚜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并进行了田间释放烟蚜茧蜂对烟蚜控制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 2016—2017年田间蚜虫种群数量消长均为双峰型,不同年份间烟蚜种群数量高峰期出现的日期和种群密度却有所差异,2016年烟蚜的第一个小高峰出现在6月14日左右,单株蚜量为21.3头; 2017年烟蚜的第一个小高峰出现在6月19日左右,单株蚜量为33.7头。2016、2017年烟蚜第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7月14日、7月4日,单株蚜量分别为50.2、58.9头;释放烟蚜茧蜂7 d后,田间烟蚜的被寄生率明显升高,放蜂后15 d烟蚜的被寄生率达到最大值,放蜂21 d后,寄生率有所下降,且2017年的最高寄生率较2016年有所增加,平均寄生率高达60.51%,放蜂后,烟蚜数量减少,虫口减退率逐渐升高。放蜂后21 d烟蚜的虫口减退率高达76.90%~86.88%,显著高于对照烟田。[结论]烟蚜茧蜂对烟田烟蚜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可进一步在攀枝花烟区进行推广应用。
2019年24期 v.47;No.637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万里;尹飞;陈焕瑜;李振宇;冯夏;林庆胜;
为明确广州、连州、花都、清远4种不同耕作制度下烟粉虱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指导不同种植模式下烟粉虱有效防控。采用琼脂保湿叶片法测定4个地区烟粉虱成虫对供试药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广州、连州、花都、清远4个地区烟粉虱对各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差异较大,广州地区烟粉虱对吡虫啉、联苯菊酯及氟啶虫胺腈的抗药性处于中、高等抗性水平,花都地区烟粉虱对6种杀虫剂均未产生抗药性,连州地区烟粉虱仅对氟啶虫胺腈产生低水平抗药性,对其他5种杀虫剂敏感,清远地区烟粉虱对吡虫啉产生中等水平抗药性,对其他杀虫剂均处于敏感水平。不同地区种植模式及用药习惯是影响烟粉虱抗药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2019年24期 v.47;No.637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迟元凯;赵伟;汪涛;叶梦迪;戚仁德;
[目的]研究安徽省宿州市小麦孢囊线虫发生规律。[方法]2015—2018年,通过定点采集小麦田土壤和小麦样本,监测土壤中小麦孢囊线虫的孢囊数量、卵量、2龄幼虫数量以及小麦根系内部孢囊线虫的发育情况,鉴定田间小麦孢囊线虫群体类型。[结果]安徽省宿州市试验田内小麦孢囊线虫群体为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线虫的混合种群,其中以禾谷孢囊线虫为主;其孵化和侵染高峰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3至4龄幼虫发育高峰期为4月上旬,5月上旬根部可见白雌虫。[结论]明确了安徽省宿州市小麦孢囊线虫的种类和发生动态,为其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
2019年24期 v.47;No.637 161-164+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曾钰婷;许娟妮;尼玛卓嘎;祁驰恒;斯年;欧珠;白玛玉珍;
为减少化肥施用量,筛选优良新型肥料,实现马铃薯绿色稳产增效的目标,以中薯18号、青薯9号和艾玛土豆3个马铃薯品种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复合肥+生物肥的施肥组合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2与F4处理下,马铃薯的产量未受到明显影响,F2处理下马铃薯的商品薯率高,品质最优,又能降低投入成本,为马铃薯优质施肥组合。F4处理下马铃薯的部分品质表现不佳,但施肥量最少,投入低,使用效率高,可对其施用方式进一步研究。
2019年24期 v.47;No.637 165-166+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黎兰献;张松山;赵定杰;辛复林;殷明;
开展化肥减量增施有机肥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指导该地区推广应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肥料"一减一增"对小白菜的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有机肥含量的增加,小白菜的产量先降后增,纯施有机肥的处理小白菜产量最高,比对照极显著增产32.04%;增施有机肥可改善小白菜的品质,特别是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显著,比对照降低55.6%~97.8%。增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硝态氮含量降低,有效磷及有效钾含量高于对照。说明有机肥对提高小白菜产量、改善小白菜品质、改良和提质土壤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试验后土壤中养分含量总体水平较高,土壤酸化,建议采用配方施肥方法科学施肥。
2019年24期 v.47;No.637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苗文娟;陈志宏;张汆;孙艳辉;张榆敏;
为优化大米蛋白乳饮料生产工艺,以大米蛋白、乳清蛋白为主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产品最终配方。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大米蛋白和乳清蛋白以3∶2比例复配后的蛋白粉氨基酸组成合理;稳定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大米淀粉、卡拉胶和结冷胶对大米蛋白乳饮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黄原胶效果不佳;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配稳定剂添加量为卡拉胶0.040%、结冷胶0.035%、大米淀粉0.60%;风味调配结果表明复配蛋白粉添加量6.0%、蔗糖5.0%,柠檬酸0.04%,炒米香精0.08%,在此工艺下制得的大米蛋白乳饮料氨基酸组成合理,产品稳定性良好,风味佳。
2019年24期 v.47;No.637 170-173+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文娟;吴以龙;丁其欢;毛林江;沈晓静;李兴玉;字成庭;
采用不同乙醇提取时间,DMSO共沸收集-冷冻干燥制备咖啡因的方法,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纯度。研究表明,95%乙醇提取3 h,DMSO共沸收集-冷冻干燥制备的咖啡因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纯度较高。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得咖啡因的最佳条件为10 g茶叶粉末,95%乙醇75 mL,提取时间2 h,DMSO共沸收集,冷冻干燥。
2019年24期 v.47;No.637 174-176+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2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奎龙;曹岗;何帅滢;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薏苡仁多糖的单糖组成。[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的薏苡仁,以水提醇沉的方法获得薏苡仁粗多糖,并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各样品中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使用HPLC-UV法对酸水解后的薏苡仁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建立了稳定可靠的薏苡仁单糖组成分析方法,发现薏苡仁多糖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单糖组成,其中葡萄糖所占比例最高,并初步分析了7种单糖的质量分数,发现不同产地的薏苡仁存在的差异较大。[结论]研究方法专属性强,可为薏苡仁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2019年24期 v.47;No.637 177-17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静;朱雅琴;祝宇龙;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对提升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差异。[方法]120只SPF级昆明雄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铁皮石斛组和铁皮石斛冻干粉组。两组给药组连续灌胃30 d后,24 h内模型组、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组一次性腹腔注射200 mg/kg的环磷酰胺免疫抑制造模。试验结束后测定胸腺系数、脾脏系数、足趾肿胀度,以及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6的含量。[结果]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均可以升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和脾脏系数;增加免疫抑制小鼠的足趾肿胀度;上调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TNF-α、IFN-γ、IL-2和IL-6的水平。[结论]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抑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后者药效更好。
2019年24期 v.47;No.637 180-181+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肖永银;蒋卓芳;董高峰;高则睿;杜超;刘鑫;殷沛沛;罗晓鸽;
采用2450MHZ微波膨胀设备处理云南主产烟梗原料,在相同的前处理工艺和微波膨胀参数下,对比分析了云南主产烟梗原料的微波膨胀差异性,包括平均膨胀度和焦糊度2个方面。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烟梗原料微波膨胀差异性较大,在相同微波功率下,膨胀度指标C>X>B,焦糊度指标X>C>B;同一部位不同品种的烟梗原料微波膨胀差异性较大,在相同微波功率下,膨胀度指标K326>云87>红大,焦糊度差异性不大;同一品种同一部位不同产地的烟梗膨胀度差异性不大,焦糊度指标楚雄>玉溪>大理。烟梗原料的平均膨胀度与烟梗原料的密度有关,焦糊度与烟梗原料的颜色有关。
2019年24期 v.47;No.637 182-184+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文平;徐建辉;任江涛;
对醇化中烟叶进行赋值,通过计算得到某一时间点分值。分析9个样品定期取样获得试验样品的分值数据,发现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醇化中烟叶外观色度加深,烟叶样品分值加大,同时春、夏季的增加幅度大于秋、冬季。因此,用烟叶赋值法定量测量评价醇化过程中烟叶的外观质量是可行的。
2019年24期 v.47;No.637 185-186+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紫刚;杨双艳;郭军亮;杨涛;茶正雄;黄亮;雷连龙;许建营;周瑾;
[目的]对加热不燃烧卷烟在不同的空气流中烟雾量、香气量及生理强度3个指标进行评判,研究在不同的空气流情况下以上3个指标的变化。[方法]以市售某国际品牌的加热不燃烧卷烟发烟段薄片从烟弹中拔出装入不同空气流的铝管中,通过吸烟机检测烟气中的烟碱、致香成分及感官评吸判定烟雾的大小。[结果]空气流不经过发烟材料的致香物质种类要多于空气流经过发烟材料,烟碱传递效率是空气流经过发烟材料的1.18倍,经感官评吸,空气流不经过发烟材料总体结果好于空气流经过发烟材料的,烟雾量大。[结论]该研究为加热不燃烧卷烟的技术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2019年24期 v.47;No.637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杰;李兰;戴莉;张江国;莫善明;徐新龙;
[目的]分析不同标准方法中CaMV 35S启动子基因筛查方法中引物探针位置关系,讨论以引物探针序列重组为阳性对照样品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国内标准方法中CaMV 35S启动子基因检测引物探针序列与CaMV参考序列比较,确定其引物探针位置特点。设计不同长度间隔序列的串联引物探针重组序列,检测其结果差别。[结果]CaMV 35S启动子基因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中引物与探针区间隔序列对扩增结果影响甚微。[结论]通过将引物探针序列顺序串联合成重组序列可以作为特定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阳性对照。
2019年24期 v.47;No.637 19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应康;曹耀;
[目的]以黄元米果原料黄元柴灰为分析对象,探究黄元柴灰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及成分组成并对其应用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X射线衍射仪(XRD)对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于都县、赣县等不同地区黄元柴灰的元素含量、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黄元柴灰中含有多种金属元素,不同地区灰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是K、Ca、Mg,还含有一定量的污染物元素Pb、Cr、Cd,灰分主要组成是Na_2CO_3、CaCO_3、K_2SO_4。[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黄元米果的开发加工提供试验依据。
2019年24期 v.47;No.637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艳;徐欣然;吕晓峰;侯莉莉;陈梦静;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鸡蛋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样品经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加入衍生试剂2-硝基苯甲醛,37℃避光孵育16 h,Na_2EDTA-McⅡ-vaine缓冲溶液和乙酸乙酯共同提取,经固相萃取去除基质中的干扰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结果]4种兽药残留采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在0.1~20.0μg/k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回收率为79.85%~102.1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4%~9.16%,定量限为0.5μg/kg。[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相对简单、准确且灵敏度高,适用于鸡蛋中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药物残留检测。
2019年24期 v.47;No.637 199-20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文锦涛;杨翠苹;余佳斌;孙亚楠;张晓强;
运用DEA模型分析贵阳烟叶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然后运用Tobit模型对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叶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分别为0.637、0.788和0.806,土地流转年限、烟地的交通便利程度、是否有生产管理记录、烟地水利设施完善程度、是否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是影响烟叶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显著性因素。结合当地情况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以期提升当地烟叶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促进当地烟农增收以及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019年24期 v.47;No.637 20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南铭扬;
"五渔"联合打造现代渔港经济区的建设正是实现海洋经济强国目标的切入点。虽然近年来关于渔港建设的一系列议案工程已经使大多数渔港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现代渔港经济区的要求差距很大。通过"五渔"具体的发展现状,总结了传统渔业、渔村、渔民、渔区、渔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渔港经济区的规划与建设,指导具体建设工作,实现渔港升级、渔业转型、渔政科学、党建引领、渔村振兴、渔镇小康、渔民幸福。
2019年24期 v.47;No.637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燕;杜刚;龙荣华;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从优势、劣势以及制约因素等多方面阐述了云南蔬菜产业发展机遇,为了促进云南蔬菜产业更高效、更健康的发展,提出了错季发展、绿色发展、产业化发展、产业融合发展、营销模式创新、加强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
2019年24期 v.47;No.637 217-22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冠湘;崔金银;蔡文学;龚丽萍;
为了解决有机市场的有机作假和有机认证效率低下等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去信任化和分布存储等特性,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有机蔬菜认证与溯源模型。论述有机市场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有机蔬菜认证与溯源的数据基础,构建其认证与溯源系统模型,设计基于有机认证的智能合约;并与中心化系统对比,分析模型的优势;以购买假冒有机标识和数据作假2个情景为例,分析模型在解决有机作假和提高认证效率的效果。
2019年24期 v.47;No.637 22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4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雄;李鹏;潘虎;
信息技术直接制约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基于本国国情创建了农业信息科技及农业贸易交流平台。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科技水平迅速发展,各地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求同存异。因此,介绍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国外和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基本情况,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农业信息化发展应对策略。
2019年24期 v.47;No.637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吴文斗;王贤;李泓蒴;刘本英;
以国家种质勐海大叶茶树资源圃茶组植物25个种3个变种的1 521份茶树种质资源的图片、农艺性状、生化成分、茶叶加工品质、抗寒性、抗病虫性等特征数据为数据源,构建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共享化,有效解决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源数据保存分散,以及共享、交流和利用困难等问题。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的管理和共享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2019年24期 v.47;No.637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2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黎力;朱永亮;陈亮;刘恒博;
利用重庆市2017年13场暴雨致灾事件,开展基于水土耦合机制的重庆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并从预警事件的准确率和预警区域的精确性两方面与实际灾险情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当前重庆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2019年24期 v.47;No.637 234-236+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艺璇;何云峰;
在脱贫攻坚战中,激发农村内生增长力是重要一环。在大众创业的背景下,青年返乡创业是扶贫持久有效的选择。以一对青年夫妇返乡创业经历为研究对象,以其创业发展及其扶贫带动为基点展开叙事,分析其辞职下海、艰辛探索创发展之路及其取得的成效,重点分析其在创业及其扶贫示范带动中遇到的矛盾困境,并从政府、社会、企业运行等多维对返乡青年创业及其扶贫带动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2019年24期 v.47;No.637 23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丽果;成智杰;王洋;王贵彦;张翠华;彭正萍;
农业生产托管作为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对于整合农村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宁晋县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在不断强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粮食产业联盟+服务产业园+市场化运作"的"垄上行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对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的组织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管理机制等成功因素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探讨,以期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推广和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并针对土地托管协会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助力土地托管协会转型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2019年24期 v.47;No.637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辛曙丽;刘永华;
总结海南陵水地区樱桃番茄的产业现状,并分析了目前生产中面临的连作障碍、病虫害高发、土壤性质劣化、品种单一、种植管理水平落后等系列突出问题。针对这些制约樱桃番茄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为海南陵水乃至我国其他热带地区樱桃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19年24期 v.47;No.637 24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秦梦华;马琼;
[目的]以农户是否参与土地流转为研究对象,抽取新疆386份农户为样本获取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新疆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因素。[方法]从户主基本特征、家庭基本特征、土地流转基本特征和农户自身特征4个方面选取了10个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选取因素的显著性。[结果]影响农户土地转入的显著性因素有户主年龄、对农业风险的感知、耕地面积、年流转租金、流转年限和对土地流转政策的满意程度;影响农户土地转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有受教育程度、农业风险的感知、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年流转租金和流转年限。[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在维护家庭经营稳定、维持农民耕种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出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拓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等方面的相关对策建议。
2019年24期 v.47;No.637 25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龙月;蔡海生;曾君乔;尚俊;陈艺;
[目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业弱视化现象普遍存在,传统的农业经营体系如何在共享经济背景下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方法]基于当前我国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状和相关学术前沿研究,运用理论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从共享农业的视角下系统探讨当前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农业经营体系中经营主体、市场、服务及监管体系存在各种不相适应的地方,应探究新的共享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模式。[结论]创新制定共享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让农民共享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全面小康。
2019年24期 v.47;No.637 254-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浜源;
江苏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先行者,这为推动江苏数字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村网格化社会治理和形成农村电商产业集群方面面临着一些困境。应围绕建立以提质增效为目的的数字化农业生产体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农业经营体系,建立以农民为中心的数字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精准化为目标的数字化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大力推动江苏数字乡村建设。
2019年24期 v.47;No.637 259-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艾叶;叶露莹;
"Landscape Horticulture"课程为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开设的一门中加合作课程。该课程具备教学智能化和管理自动化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同时也重视学生和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双语教学实施难度大、远程视频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指定教材、移动设备难以合理控制等问题。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该课程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课程改革的方向。"Landscape Horticulture"课程的教学分析与思考对我国园林、园艺及林学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2019年24期 v.47;No.637 262-263+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素星;
分析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人才和科研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通过加强对外合作,培养青年人才和创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助力特色明显的现代农业院所建设的建议。
2019年24期 v.47;No.637 264-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魏麟;黎晓英;付明;李昌灵;刘胜贵;
阐述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分析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教学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以及改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让该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19年24期 v.47;No.637 267-268+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欢;李学行;王蒙;
近年来,气象事业蓬勃发展,气象现代化逐步推进,县级气象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如何提升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气象培训机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安徽省气象部门结合省内实际情况,运用模块化课程理念,根据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内容和业务流程,设计了适用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人员的模块化课程,通过开展课程教学、分析应用效果,对后期优化课程和进一步的教学工作进行思考。
2019年24期 v.47;No.637 269-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雷红;孔令艳;彭冬梅;薛梅;
通过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以及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本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必要性,探讨了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策略,包括校企合作培养过程的全程化管理、营造创新和合作的科研氛围、强化企业的作用以及加强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的各方保障。
2019年24期 v.47;No.637 273-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阙青敏;陈丽君;黄小玲;吴奉奇;
华南农业大学开创性地针对非农专业本科生开设农事训练课程,经过几年的办学经验,效果逐渐显现。林木组织培养技术是其中一门课程,其中的理论基础讲授和实际操作训练,对非农专业的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农业知识起着重要作用,该课程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9年24期 v.47;No.637 275-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强;曾子焉;王建武;
分析了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类本科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科教融合提升资源环境类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介绍了本科生导师制、依托企业强化实践教学、搭建创新平台等有效措施,旨在为同类高校提供借鉴。
2019年24期 v.47;No.637 278-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尹秀;禄亚洲;
分析了西藏高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西藏农牧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对问卷调查及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实际操作能力更强,成绩得到提升,因此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9年24期 v.47;No.637 28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