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综述

  • 茶树主要害虫研究进展

    杨妮娜;黄大野;万鹏;曹春霞;

    总结了中国茶树害虫的种类和危害情况,针对危害茶树较重的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橙瘿满、黑刺粉虱等害虫,论述了其研究概况,并对茶树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茶树生产中主要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2019年22期 v.47;No.635 1-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水产品保鲜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

    吴锁连;康怀彬;李冬姣;

    水产品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但是内源酶活性强,携有大量微生物,易腐败变质,影响水产品的贮藏、流通及营销各环节,因此水产品保鲜技术的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从物理、化学及生物保鲜3个角度分析水产品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9年22期 v.47;No.635 4-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9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农艺·园艺

  • 控灌改良条件下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冬小麦生长与产量研究

    宋常吉;刘乐;林树峰;宋静茹;

    黄河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与冬小麦的株高、分蘖数、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都随着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泥沙施用量的影响均大于灌水量。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在拔节期以后对冬小麦株高影响较大。6cm泥沙施用量、330 mm灌水量处理的叶面积指数、灌水量和产量最高,叶面积指数在抽穗期达到最大(6.89);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最大(13 620 kg/hm~2);冬小麦产量最为5 556.3 kg/hm~2。

    2019年22期 v.47;No.635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水旱兼用型小麦新品种石麦2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傅晓艺;史占良;韩然;高振贤;单子龙;曹巧;何明琦;

    [目的]分析小麦新品种石麦28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方法]对2015-2017年国家小麦水地区域试验和旱肥组区域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并对区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其他品种相比,石麦28适应性强,在水地、旱地条件下产量高,且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结论]石麦28是一个水旱兼用型小麦品种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和黄淮旱地区域种植。

    2019年22期 v.47;No.635 11-1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起垄高度对湘西山地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

    张震;杨艳东;张黎明;王新发;高卫锴;任天宝;刘国顺;

    根据湖南省永顺县气候和土壤特点,研究不同起垄高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探索试验区域最优的起垄高度,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的垄高明显影响烟株、烟叶根系和叶片的生长发育,并且会影响烤烟的化学成分。适当增加起垄高度能够增加烟株根系体积和干鲜比。垄高30 cm处理旺长期和成熟期的主要农艺性状较优;垄高30、40 cm处理的烤后样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较佳;增加起垄高度可以提高烤烟产量和经济收入。

    2019年22期 v.47;No.635 15-1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茶树菇菌渣作底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张书良;刘彩云;张洪勇;朱金英;

    为探讨茶树菇菌渣肥料化利用的可行性,以不同比例茶树菇菌渣与普通化肥(N:P2O5:K2O=15:15:15)作底肥,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经济效益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单施化肥处理相比较,增施90 000和12 000kg/hm~2菌渣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根重、群体数量、干物质积累、穗粒数和产量;增施6 000、9 000和12 000kg/hm~2菌渣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的植被覆盖指数和千粒重;施9 000kg/hm~2菌渣肥配合600kg/hm~2普通化肥处理的经济效益最优。

    2019年22期 v.47;No.635 18-2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抗逆丰产宜机收夏玉米品种筛选

    李中建;于广军;许洛;冯健英;

    采集了14个近几年通过国审、省审的宜机收夏玉米新品种、新组合,对其生育期、抗性、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及产量等多项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符合宜机收要求的品种有万盛106、联创808、炬丰1718、迪卡517、京农科728和郑原玉432。该研究为筛选出适合河北省中南部夏播区种植的适宜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22期 v.47;No.635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乌梅类杨梅四倍体种质鉴定分析

    张淑文;戚行江;梁森苗;郑锡良;任海英;

    [目的]对乌梅类杨梅四倍体种质进行鉴定分析,为杨梅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通过染色体检测、果实外观、质量和品质等表型性状的测定,对四倍体2008X4进行鉴定。[结果]2008X4的染色体数目为32条,与‘荸荠种’(16条)相比染色体数量加倍,为四倍体材料,且在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葡萄糖、糖酸比、V_C等果实质量和品质性状上显著高于‘荸荠种’。[结论]该乌梅类四倍体材料可作为目标优株,也可为优质大果的倍性杂交育种提供亲本选择。

    2019年22期 v.47;No.635 24-2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诸葛菜的蜜粉源价值评价

    孙学武;李子环;王世福;郑祖林;

    测定了大田条件下诸葛菜单花泌蜜量、单花花粉量和单花药花粉数量,以期评价冬绿肥诸葛菜的蜜粉源价值,指导生产应用。结果表明,诸葛菜单花药花粉数量为59 444~99 074粒,个体差异较大;长、短雄蕊间的花药花粉数量无显著差异;单花花粉干重0.8~2.4 mg/朵,平均单花产干花粉1.7 mg/朵;单花泌蜜量0~2.7 mg/朵,平均1.0 mg/朵;诸葛菜绿肥翻压前可产干花粉237.7 kg/hm~2,可分泌花蜜139.8 kg/hm~2。

    2019年22期 v.47;No.635 26-2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多效唑浸种对谷子幼苗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思辰;曹晓宁;王海岗;王君杰;陈凌;乔治军;

    [目的]研究多效唑浸种处理对谷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谷子品种"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15、30、45 mg/L)的多效唑浸种处理,调查谷子幼苗植株高度变化,并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多效唑浸种处理可显著降低谷子幼苗植株高度,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株高显著降低,45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的株高最低;多效唑浸种处理显著提高谷子幼苗叶片中SOD和POD活性,显著降低MDA浓度。30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晋谷21号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提高及MDA含量的降低效果最好;多效唑浸种处理增加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结论]30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的谷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效果最佳。

    2019年22期 v.47;No.635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播期对山西早熟夏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任小俊;任海红;吕新云;马俊奎;

    以山西早熟夏大豆品种汾豆98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对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筛选早熟夏大豆适宜的播种范围。结果显示,播期为5月4日—7月3日时,早熟夏大豆均可以获得2 250 kg/hm~2以上的产量表现。其中,6月3日播期的产量最高,为3 225 kg/hm~2;大豆的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株高等均较高。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大豆生育期缩短,出苗速度加快,主茎节数降低。因此,汾豆98的适宜播期为6月3日。

    2019年22期 v.47;No.635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套袋对龙泉山脉地区“巨峰”葡萄品质及安全的影响

    兰昌文;蒋立茂;徐涵秋;胡巍;欧小军;李成海;

    以龙泉山脉地区的"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不同透气性和透光性的4种育果袋对葡萄品质和安全的影响,以筛选出更适宜"巨峰"葡萄生长的果袋,为龙泉山脉地区的"巨峰"葡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育果袋均可以显著提高龙泉山脉地区"巨峰"葡萄的产量、色泽亮度、色泽饱和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_C含量,降低葡萄的色差、主要有机酸含量和农药残留量,减缓葡萄的失重率;透光度37.08%、透气度2.20μm/(Pa·s)的2号育果袋对葡萄品质和安全性的提升最明显。

    2019年22期 v.47;No.635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花序修剪长度对阳光玫瑰葡萄商品性状的影响

    王巧玲;张硕彤;戚钰皎;

    [目的]不同花序修整长度对阳光玫瑰葡萄商品性状的影响。[方法]在花后7~14 d分别对花序保留不同长度的修剪,保留花序的长度分别为5.0、6.0、7.0、8.0和9.0 cm。果实成熟后,分析不同果穗长度对阳光玫瑰葡萄果粒和果穗的重量及长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当花序长度为9.0 cm时成熟后的果穗长度最长,约14.5 cm,当花序长度为5 cm时成熟后的果穗长度最短,约10.0 cm,各处理成熟果穗的长度差异显著;当花序长度为7.0 cm时,成熟后果实单粒重为9.2 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为20.5%。[结论]阳光玫瑰葡萄在露地栽培条件下,适当进行花序修剪可以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并增加单粒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2019年22期 v.47;No.635 38-3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鲜玉米秸秆覆盖对南方冬种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杨建波;骆秋萍;阮振蓥;黄秀丽;蒙文丰;刘卓杰;

    为探索新鲜玉米秸秆在南方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中的应用价值,于2017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郊开展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对比黑膜覆盖下不同方式、厚度的玉米秸秆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覆盖不同程度促进了结薯和产量形成,但青薯率不及常规覆土栽培,商品薯的产量和收益以及鲜薯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淀粉的含量均与常规覆土栽培差异不显著;其中,6 cm厚粉碎秸秆覆盖处理的单株结薯量、总结薯量和3 cm厚粉碎秸秆覆盖处理的产量、干物质总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无覆盖和常规覆土,而6 cm厚粉碎秸秆覆盖的商品薯产量和淀粉产量最高。可见,玉米秸秆可用于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以3~6 cm厚粉碎秸秆覆盖为宜。

    2019年22期 v.47;No.635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资源·环境

  • 新疆伊犁河谷地下水系统划分及特征研究

    邵杰;李瑛;董美玲;冯俊岭;

    地下水系统划分是正确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也是区域地下水规划的重要依据。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以伊犁河谷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研究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依据地下水系统划分原则,将伊犁河谷地下水系统划分为2个一级地下水系统,7个二级地下水系统,并对一级、二级地下水系统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通过对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划分,为伊犁河谷地下水资源规划提供了科学评价和理论依据,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系统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2019年22期 v.47;No.63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河道水体黑臭前后微生物种群变化研究

    王鹏;刘梅;翁益松;郑海宏;孙静亚;

    [目的]探究河道水体黑臭前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为河道水体黑臭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河道水体黑臭前、黑臭中、黑臭后的水质进行高通量测序,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确定水中引起黑臭变化的硫酸盐还原菌优势属种为狭义梭菌属严格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甲苯单胞菌属、伯克氏菌属、马赛菌属等优势种群,并得出关键致黑致臭微生物种群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这一菌种在黑臭水体中的数量约20 000 cell/mL以上,占比64.09%,为黑臭核心微生物种,致黑臭微生物种群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为狭义梭菌属严格芽孢杆菌属类,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是主要的硫酸盐还原菌种群。[结论]硫酸盐还原菌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在河道黑臭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2019年22期 v.47;No.635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派河支流污染源解析及对策措施研究——以五老堰河为例

    方春霞;张浏;

    以派河支流五老堰河为例,分析五老堰河小流域水质空间变化,有效解析五老堰河小流域污染源;针对不同污染源及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沿河流域生活及养殖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工程、河湖滨岸生态空间保护、下游河道原位水质保障工程、增加河道下游自动监测断面等对策措施,以期为派河其他支流水体污染的控制治理及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思路与研究,也为减轻巢湖西半湖水体污染提供有效防治途径。

    2019年22期 v.47;No.635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低丘缓坡开发项目区林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张洪;张雪岩;丁江;

    云南省低丘缓坡项目区开发过程中占用林地导致了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同时也加剧了开发建设项目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明确项目区的可持续发展性,将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生态损益用货币的形式更加直观的推算出来,对项目开发前后的生态效益进行直观的对比,从而能够合理有效地制定更加科学准确的低丘缓坡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开发保护的实质性政策,促进低丘缓坡项目科学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选取了12个在开发建设项目区为案例研究,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服务价值计量模型,对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做出计量和分析。

    2019年22期 v.47;No.635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水葫芦在海水中的驯化及其对氨氮的去除能力研究

    许泽昊;胡海燕;

    [目的]研究水葫芦在海水驯化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能力。[方法]设置不同盐度试验组对水葫芦进行驯化,采用纳氏试剂法测定水体中氨氮浓度。[结果]1∶2和1∶5试验组比1∶0和1∶1试验组更快到达平稳期,且去除氨氮效果更好。1∶0、1∶1、1∶2和1∶5试验组氨氮去除率分别为49.79%、66.45%、70.65%和77.43%。[结论]水葫芦可以在较低盐度生长且氨氮去除率高,通过海水驯化可以使得水葫芦更加适应海水环境,并为治理近海海域水体富营养化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2019年22期 v.47;No.635 65-6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水稻+南美白对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研究

    王志明;杨光炫;耿相昌;庄振湘;陈年静;

    为探索在稻田中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生态种养模式,促进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开展了"一季中稻+一季虾"与"一季晚稻+两季虾" 2种"水稻+南美白对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一季中稻+一季虾"模式产值24.660万元/hm~2,平均纯收益10.635万元/hm~2;"一季晚稻+两季虾"模式产值44.670万元/hm~2,平均纯收益达19.620万元,2种模式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019年22期 v.47;No.635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增减挂钩项目土地复垦后耕地适宜性评价——以绥德县为例

    韩海燕;

    依托绥德县吉镇镇等13个乡镇县域内城乡建设增减挂钩项目,对复垦后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选取有效土层厚度等6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特尔斐法确定权重,对各评价单元进行适宜性综合分值计算和结果分析。研究表明:在选取的38个评价地块中,有效土层厚度和地形坡度是此次增减挂钩项目土地复垦后耕地适宜性评价的最大影响因子。

    2019年22期 v.47;No.635 71-7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因素法的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以富县富城镇罗家塬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

    杨静平;

    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选择渭北陇东黄土旱塬区典型土地整治项目,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运用多因素法确定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增耕地国家级自然等为11级,国家级利用等为11级,国家级经济等为9级,通过土壤有机重构,增加灌溉设施等工程措施,补充耕地质量等别高于周边耕地,实现了耕地质量和数量的提升。

    2019年22期 v.47;No.635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秦岭黑河水环境中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蒋缠文;

    为了解秦岭黑河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根据采样条件沿秦岭黑河干流方向共设置8个采样点位,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中6种重金属(As、Cr、Cu、Pb、Ni、Mn)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US EPA推荐的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分别对水体中致癌物质(As、Cr)和非致癌物质(Cu、Pb、Ni、Mn)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秦岭黑河流域水环境中重金属除6号采样点位地表水中的Cr元素(风险值为1.883×10~(-3))外,其他采样点位各重元素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年总风险值最大值为3.78×10~(-6),远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和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的推荐值5×10~(-5)、1×10~(-4),表明研究区域水质良好,但需重视个别点位的个别重金属超标现象。

    2019年22期 v.47;No.635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可降解地膜农田适用性评价

    张相松;王献杰;房晓燕;居学海;

    [目的]评价可降解地膜的农田适用性,为防治地膜污染寻求有效途径。[方法]选择山东主要覆膜作物春花生作为供试作物,通过设置覆膜栽培试验、暴晒试验和填埋试验,系统评价不同类型可降解地膜的农田适用性。[结果]参试的4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和2种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均能满足农机作业要求;以聚乙烯为主要原料的普通地膜和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抑草、增产效果优于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劣于全生物降解地膜。[结论]可降解地膜基本具备了聚乙烯地膜的功能和较好的降解性能,是防治地膜污染的一个有效途径。

    2019年22期 v.47;No.635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 母水牛同期发情中多卵泡发育的排卵监测

    陈明棠;李辉;黄健;谭正准;赵朝步;钟华配;覃广胜;

    用"GnRH+PGc+GnRH"法同期化处理水牛,利用B超对多卵泡发育和排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经同期化处理的母水牛多卵泡发育发生率为6.43%(42/653),排卵率为72.73%(24/33)。母水牛多卵泡发育的发生与品种、年龄、季节等因素无关。

    2019年22期 v.47;No.635 83-8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副猪嗜血杆菌Hps-SX19株药物敏感性研究

    谈小龙;张黎;张佳;郑龙龙;

    为了解山西某规模化猪场5月龄猪群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的敏感药物情况,采集病死猪胸腔积液5份,通过细菌染色、形态观察、PCR检测,从胸腔积液样品中检测出5株Hps,根据其药物敏感特性推测其为同一菌株,将其命名为Hps-SX19。此次试验获得的Hps菌株为超级耐药株,该菌对β-内酰胺类、截短侧耳素类、林可胺类药物敏感,对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给生产上敏感药物的选择带来了巨大的困扰,降低了猪群的整体健康情况,为非洲猪瘟进场提供了便利,可能会带来巨大损失。

    2019年22期 v.47;No.635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鳞副泥鳅气单胞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唐庆权;徐婷婷;陶敏慧;毛颖睿;张子涵;鲁子怡;樊慧敏;许晓牧;彭开松;王黎明;鲍传和;薛贵胜;朱若林;李明;

    为探明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溃烂病的病原,并筛选有效的外用和内服药物,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人工感染、药物筛选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N-1株为中间气单胞菌,N-2株和N-3株为凡隆气单胞菌,且携带气溶素aerA、细胞毒性肠毒素Act、鞭毛Fla、酯酶Lip等毒力基因。N-1、N-2、N-3对应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0~(5.21)、10~(5.88)、10~(5.53) CFU/尾,外用和内服药分别优先选择优力克和氟苯尼考。中间气单胞菌和凡隆气单胞菌可引起大鳞副泥鳅皮肤溃烂病,优力克外泼和氟苯尼考内服可治疗该病。

    2019年22期 v.47;No.635 88-9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文昌鸡体尺指标和屠宰性能的相关分析

    王秀萍;顾丽红;李金明;惠春晖;林哲敏;

    为了解文昌鸡的生长性能和肉用性状,试验选取90日龄文昌鸡公、母各30只,测定其体尺指标和屠宰性能,并进行体尺指标与屠宰性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昌鸡公鸡的体尺指标明显高于母鸡;文昌鸡的屠宰性能良好,脂肪沉积能力强;文昌鸡公、母鸡活重、屠体重、全净膛重和半净膛重均分别与体斜长和龙骨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2019年22期 v.47;No.635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野生与养殖大口黑鲈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陈度煌;何国森;刘银华;刘艳艳;

    [目的]对野生与养殖大口黑鲈进行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比较。[方法]采用国标生化分析方法对野生与养殖大口黑鲈肌肉一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结果]二者在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组成上基本一致,但含量存在差异。与野生大口黑鲈相比,养殖大口黑鲈肌肉水分、粗灰分、钙、磷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在氨基酸组成成分上,养殖大口黑鲈肌肉鲜样中总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达到17.29%和6.70%,高于野生大口黑鲈。二者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非常接近;野生与养殖大口黑鲈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7.74和75.31,高于许多其他经济鱼类;大口黑鲈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很高,其中EPA与DHA尤为明显。[结论]野生与养殖大口黑鲈的蛋白质含量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2019年22期 v.47;No.635 94-96+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河豚毒素在半褶织纹螺体内富集和消除的研究

    陈页;张小军;曾军杰;严忠雍;宗靖靖;

    以有毒的河豚鱼肝脏和无毒虾肉饲喂半褶织纹螺,定期取样,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织纹螺体内河豚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半褶织纹螺对河豚毒素的耐受力高,投喂有毒河豚鱼肝脏后,其体内毒素含量迅速增加。当投喂无毒虾肉后,其体内的河豚毒素初期会呈现减少趋势,此后又快速增加。处理组和对照组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毒素升高。因此,推断半褶织纹螺能自身产生河豚毒素,也能从食物链获得河豚毒素。

    2019年22期 v.47;No.635 97-99+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伊春阔叶红松林兽类的分布特征研究

    逄世良;

    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伊春阔叶红松林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法开展了该地区兽类分布特征的研究。共布设了相机56台,累计观察了6 608个捕获日,获得的照片总数5 167张,其中有效照片240张、有效视频资料232份、兽类独立照片66张。共拍摄到3科5种兽类,分别为鼬科(Mustelidae)的狗獾(Meles meles)、青鼬(Martes flavigula)、黄鼬(Mustela sibirica),松鼠科(Sciuridae)的松鼠(Sciurus vulgaris),鹿科(Cervidae)的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西伯利亚狍的独立有效照片28张,松鼠10张,青鼬11张,黄鼬12张,狗獾5张。其中西伯利亚狍的相对丰富度最高。

    2019年22期 v.47;No.635 100-102+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粒径银纳米颗粒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及代谢研究

    张伟;徐晨;屠钰;李款;陈仲达;刘泽玉;李龙;武国华;

    以家蚕为模式生物,研究了2种不同粒径的银纳米颗粒[Ag NPs,直径分别为(23.2±2.8)nm和(47.6±5.2) nm,分别记为Ag NPs-23.2 nm及Ag NPs-47.6 nm]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在家蚕5龄的第3天,将不同浓度的Ag NPs(60μg/头、120μg/头、180μg/头)通过腹足注射的方式导入家蚕体内,分别于注射后24、48、72 h解剖家蚕,获得家蚕血液、丝腺和中肠,同时收集蚕砂,结茧后收集蚕丝,然后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各组织及蚕砂、蚕丝中Ag的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A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120μg/头Ag NPs注射24 h后,血液中Ag的浓度分别为(23.87±3.00)μg/mL(Ag NPs-23.2 nm)、6.54±0.33μg/mL(Ag NPs-47.6 nm),中肠对应的Ag浓度分别为(200.34±12.11)μg/g(Ag NPs-23.2 nm)、(20.12±1.60)μg/g(Ag NPs-47.6 nm)。血液中Ag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而中肠中Ag的浓度则持续升高;蚕砂中Ag浓度也随时间而降低。由此可见,注射进入血液中的Ag NPs会向中肠转运,再通过代谢进入蚕砂而被排出体外。小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家蚕吸收并在体内富集,而大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代谢进入蚕砂。通过对不同粒径Ag NPs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的研究,可为Ag NPs的毒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2019年22期 v.47;No.635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TePDS1基因功能番茄遗传转化分析

    王瑞鹏;冯国栋;徐焕焕;王莹莹;张恩启;牛向丽;

    根据万寿菊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克隆PDS基因(TePDS1),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TePDS1进行番茄遗传转化。试验结果显示,TePDS1已整合于番茄基因组中,获得了表达万寿菊PDS基因的番茄植株,且转化番茄果实中的番茄红素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表明TePDS1基因具有功能活性,可用于提高植物果实中色素含量。

    2019年22期 v.47;No.635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天麻基因组DNA不同提取方法比较

    黎晓英;李俊威;刘胜贵;田玉桥;陈三春;方伟;邹娟;邱小燕;伍贤进;

    以天麻块茎为供试材料,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紫外分光光度含量测定技术,比较改良CTAB法和SDS-CTAB法提取天麻块茎基因组DNA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天麻块茎基因组DNA的产量高于SDS-CTAB法,纯度略次于SDS-CTAB法,二者提取的基因组DNA,DNA结构完整、大片段的DNA分子含量高。该研究为天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天麻种质资源的分子遗传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2019年22期 v.47;No.635 111-11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林业科学·休闲农业

  • 几种高山杜鹃花播种基质研究

    彭克忠;吴富雨;刘韩;刘光立;段旭宇;伍杰;

    [目的]筛选5种高山杜鹃(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hytum Franch、多鳞杜鹃R.polylepis Franch、银叶杜鹃R.argyrophyllum Franch.、繁花杜鹃R.floribundum Franch.、绒毛杜鹃R.pachytrichum Franch.)种子繁殖的最佳播种基质。[方法]将自然干燥的种子置于4℃冰箱中保存,并选取常用的3种基质(腐殖土、农田土和沙土),以发芽率、成苗率、保存率及幼苗生长指标(高度、叶片数量、地径和叶片长宽)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播种基质对几种高山杜鹃种子繁殖的影响。[结果]5种杜鹃种子的发芽率以腐殖土中的最高,分别为73.33%、68.56%、65.46%、69.01%、70.67%,且显著高于其他2种基质;对杜鹃种子成苗率来说,腐殖土中表现最好,且显著高于其他2种基质;而杜鹃幼苗的保存率虽以腐殖土为最高,但与其他基质差异不明显;就杜鹃幼苗的生长特性而言,腐殖土的表现为最佳,且显著优于其他2种基质。[结论]综合所有指标评价得出,腐殖土可作为5种高山杜鹃种子播种繁殖的最佳基质。

    2019年22期 v.47;No.635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长春市综合公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李慧敏;

    为了科学地对城市综合公园进行景观评价,根据景观三元论原理,从美观性、生态性和功能性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了多层次评价因素集,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基于模糊数学的理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原理,并考虑北方的景观特色,提出了长春市综合公园景观评价的分级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长春市三大综合公园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对综合公园的景观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模糊综合评判法用于综合公园景观评价是合理实用的。

    2019年22期 v.47;No.635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豫南黄土丘陵区丹红杨引种试验研究

    申明海;余亚平;肖曙光;李楠;吕顺端;张博;

    在豫南黄土丘陵区杨树引种试验中,丹红杨年平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分别为3.9 cm、3.3 m。虽然与其他丹红杨引种栽培区相比生长速度偏小,但是其胸径和树高生长均显著大于当地主栽杨树品种,丹红杨仍是当地培育速生丰产林的首选杨树品种之一。土壤条件是豫南黄土丘陵区中丹红杨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需要加大造林整地力度,提高土壤养分,为培育速生丰产林打好基础。

    2019年22期 v.47;No.635 119-12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制分析——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吴通宜;

    作为多元城市化模式之一的旅游城市化近年来已被证实是我国乡村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边贫地区民族旅游村寨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城市化呈现如下特征:①寨内软硬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建设基本实现城市化;②农户生计由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向旅游经济,生计方式完全实现旅游化;③村民消费结构和居住条件等生活方式已经呈现市民化;④村民的商业意识、教育观念等思想观念现代化转向十分明显。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政府的强力推动、村民的积极参与、强劲的游客搬运等是诱发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城市化的主要机制。

    2019年22期 v.47;No.635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美丽乡村农业景观体系分类构建——以南京市桦墅村为例

    薛俊菲;马涛;施宁菊;曹仁勇;

    美丽乡村农业景观是乡村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村落景观的融合成就了美丽乡村的特色景观。该研究从农业景观的含义及要素特征出发,将农业景观体系划分为农业生产景观、农业生态景观和农业生活景观3个类型;据此对南京市桦墅村(周冲)的农业景观进行分类,采用或保留、或替代、或填充、或提升、或重构的空间布局策略,提出桦墅村3类农业景观的布局优化方案。

    2019年22期 v.47;No.635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0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植物营养

  •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广西一年两收阳光玫瑰葡萄栽培上的应用

    林玲;时晓芳;曹雄军;白杨;韩佳宇;郭荣荣;张瑛;白先进;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一年两收栽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夏果和冬果)无核膨大处理的配方与方法,为广西地区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高效、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赤霉素(GA_3)、吡效隆(氯吡脲、CPPU)、噻苯隆(TDZ)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夏果设置10个组合和浓度处理,冬果设置19个组合和浓度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对一年两收栽培的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和冬果进行无核化及膨大处理。果实成熟后每处理采取5~10穗正常果穗,分别测量果穗长度、果粒数、果粒纵横径、果梗直径等,分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结果]不同处理中GA_3+CPPU和GA_3+噻苯隆均能使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阳光玫瑰夏果和冬果的果粒增大,品质提高,但所有处理中,果粒最大、综合果实品质优良的处理为满花后3 d用25 mg/L GA_3+5 mg/L噻苯隆处理第一次,夏果间隔10 d、冬果间隔7 d后用30 mg/L GA_3+2 mg/L噻苯隆处理第二次,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夏果果实平均单粒重为13.40 g,最重果粒达17.44 g,无核率为84.00%,固/酸为33.51;冬果果实平均单粒重为11.32 g,最重果粒为14.96 g,无核率达96.00%,固/酸为25.57。[结论]一年两收栽培的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和冬果用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能使果粒显著增大,增加其单粒重,提高其无核率并提升果实内在品质。

    2019年22期 v.47;No.635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复配除草剂对青海省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

    闫佳会;郭良芝;

    选用5种复配除草剂进行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安全性研究,筛选对玉米田杂草防效及安全性较好的除草剂。结果表明,20%烟嘧·莠去津OD 540 g/hm~2+288 g/L氯氟吡氧乙酸EC 129.6 g/hm~2+56%二甲四氯SP 252 g/hm~2复配组合,施药20 d对总阔叶草株防效为86.9%;施药40 d对总阔叶草株防效为90.6%;施药40 d对总阔叶草鲜重防效为95.6%。使用20%烟嘧·莠去津OD 540 g/hm~2+288 g/L氯氟吡氧乙酸EC+56%二甲四氯SP于玉米田苗后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对玉米安全,除草效果良好,可以作为玉米田的主要除草剂进行使用。

    2019年22期 v.47;No.635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防治蚜虫寄生曲霉的分离与防效试验

    李静;王建红;张伊帆;王树伟;

    从自然染菌死亡的蚜虫体内分离得到一种杀蚜真菌,经鉴定为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具有感染流行性,相对湿度75%以上,对蚜虫的侵染率达95%以上,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接种量为2.5%(重量比),玉米面和麸皮比例1∶1,水分含量60%,28℃,相对湿度80%,培养时间72 h,产孢量最高达3.0×10~9 CFU/g;该株杀蚜真菌对蚜虫持效期达15 d以上,明显优于10%吡虫啉和40%毒死蜱防治效果。

    2019年22期 v.47;No.635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惠州地区桔小实蝇野生寄主植物调查

    方思明;罗小凤;高惠良;朱玲珑;李家波;

    [目的]初步了解惠州地区桔小实蝇的野生寄主植物。[方法]以象头山、罗浮山等为中心,调查该地区内自然生长的植物上桔小实蝇的为害情况,将发现的桔小实蝇成虫或虫果带回实验室进行镜检,为害程度则根据受害率进行分级。[结果]桔小实蝇的寄主植物19科41属68种;其中桃金娘科和芸香科寄主植物受害程度最高,桑科寄主植物种类最多。各种植物的受害期不同,并在其中转移为害,世代繁衍。[结论]该研究为桔小实蝇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22期 v.47;No.635 146-14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苏南通市园林昆虫种类调查

    禹海鑫;李春喜;孙民琴;郭骁驹;林丽莎;

    为了解江苏南通市区园林昆虫分布情况,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对南通多个公园林地开展大量的实地调查和采样,共采集和鉴定昆虫132种,分别隶属于11目73科,其中鳞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的种类数量最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园林植物配置、引入天敌昆虫防控园林害虫的建议。

    2019年22期 v.47;No.635 148-15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玉米幼苗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

    高永峰;刘继恺;唐运来;周春壮;张建昆;王仙慧;李志华;王以旺;邓斌;

    [目的]探讨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可能引起的镉污染风险。[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磷石膏添加量(0、5%、10%、20%、40%和80%)对玉米幼苗生长、叶片色素含量,以及对玉米幼苗镉积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电导率(P<0.05)。随着磷石膏添加量的增加,玉米幼苗的株高、叶面积、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磷石膏处理可显著抑制玉米幼苗根的生长,但对玉米幼苗茎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处理的玉米幼苗对镉的吸收均表现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高磷石膏添加量处理(地上部分80%,地下部分20%~80%)可显著提高玉米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镉含量。[结论]不超过10%的磷石膏添加量处理有利于玉米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和光合能力,且对幼苗镉积累影响不显著。

    2019年22期 v.47;No.635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减量钝化剂与常规肥料混施对镉钝化效果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于春晓;张丽莉;杨立杰;武开阔;李东坡;宋玉超;薛研;宫平;武志杰;

    [目的]研制重金属钝化调理专用肥。[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作的生物炭和黏土矿物海泡石为对象,研究在连续2茬小白菜种植后的钝化效果及对肥料利用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配施减量的生物炭和海泡石能提高土壤pH,各添加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土壤Cd的钝化效果以生物炭(B∶N=3∶1)及海泡石(S∶N=1∶1)处理最优,小白菜可食部分Cd含量最低。相比于对照,生物炭处理均能减少土壤中速效氮含量,而对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海泡石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逐渐增加。[结论]减量生物炭与氮磷钾肥料混施能有效降低污染土壤活性Cd含量,降低Cd的生物可利用性,还能对土壤中营养元素起到固持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2019年22期 v.47;No.635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复合肥和硝酸钾前后追施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刘润生;许威;彭耀东;肖先仪;曾浩;陈国金;曾祖斌;欧阳卫卫;

    [目的]研究复合肥和硝酸钾前后追施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为烟草施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取追肥中复合肥和硝酸钾前后施用田间对比试验,对云烟87品种烟叶田间生长状况、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经济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复合肥放到小培土前施完、硝酸钾集中在培土时施用的T_2处理,有利于成熟期及时落黄成熟,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有利于提高中下部烟叶烟碱,降低上部烟叶烟碱,从而达到提高中下部烟叶香气量及上部烟叶可用性,但产量产值有所降低,可采取适当增施肥料解决;前期用硝酸钾提苗,小培土、大培土复合肥与硝酸钾混施的T_1处理虽然产量产值最高,但上部烟叶烟碱明显偏高,而中下部烟叶烟碱明显偏低,不利于解决江西省烟叶打顶后长势偏旺,中下部烟叶香气量不足,上部烟叶烟碱高的问题。[结论]追肥中复合肥应放到小培土前施用,硝酸钾放到大培土时集中施用,可解决打顶后长势偏旺,中下部烟叶香气量不足,上部烟叶烟碱高的问题。

    2019年22期 v.47;No.635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与肥力评价

    周敏;杨国顺;

    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探究葡萄园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并对其肥力状况进行评价,为科学施肥提供指导。通过连续6年采集刺葡萄园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有机质、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硼等含量,并根据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土壤pH主要分布在5.5~6.4,属于偏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土壤基础肥力较低;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丰富,2015年达到过量水平;交换性钙、镁、有效硼含量缺乏,是影响土壤整体肥力水平的限制因子,其他养分含量均处于适宜水平。运用Nemoro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单项肥力水平差异明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肥力指数高于其他因子,土壤综合肥力逐年增加,但整体水平较低。在葡萄生产过程中应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增施钙、镁、磷肥,改良土壤酸碱度,在开花前合理施用硼肥。该研究对该地区葡萄园土壤养分管理有一定参考意义。

    2019年22期 v.47;No.635 164-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药用生物

  • 葡萄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韩娇;代俊强;吴玥霖;杨晓凤;王臣信;陈绪洲;岳成鹤;曾睿;

    [目的]对都江堰市葡萄农药残留进行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方法]2017—2018年对都江堰市生产的86批葡萄样品进行50种农药残留定量检测分析。[结果]2年抽检86个样品中有67个样品农药有检出,检出率为77.9%,有1个样品氯氟氰菊酯超标,超标率为1.2%。杀菌类农药嘧菌酯、多菌灵、腐霉利等检出率较高,膨大剂氯吡脲、多效唑均未检出,检出的农药有5种未在葡萄上登记。检出的14种农药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为0.01%~0.35%,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为0.31%~44.26%。根据残留风险得分,检出的农药有1种为高风险农药,其余13种农药为中低风险农药。按照风险指数(RI)排序,中风险样品占3.5%,低风险和极低风险样品占96.5%。[结论]出于保护消费者健康角度,建议吡虫啉、丙环唑、异菌脲、咪鲜胺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分别设为6、7、6、1 mg/kg。

    2019年22期 v.47;No.635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复合酶对枸杞果汁出汁率的影响

    任旭桐;崔振华;邱佳;徐桂花;刘敦华;历媛媛;

    为了保证枸杞果汁良好的感官品质,提高出汁效率,试验以枸杞果汁为原料,通过添加果胶酶、半纤维素酶,调整二者复合比例,考察在不同温度以及酶解时间等条件下,复合酶对枸杞果汁出汁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枸杞果汁中添加2.5 g/L复合酶(果胶酶与半纤维素酶比例为2∶1),在50℃下酶解120 min,出汁率可达87.12%,明显提高了枸杞果汁的出汁率。

    2019年22期 v.47;No.635 175-177+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白及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周先建;张美;林娟;陈铁柱;吴萍;

    [目的]对四川省白及属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为加强野生白及属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和白及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文献调查、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四川野生白及属药用植物破坏严重,尤其是白及已濒临灭绝,资源蕴藏量仅1 500 kg。黄花白及适应力强,分布广,调查区域的资源蕴藏量为14 660 kg。小白及主要分布于山地峡谷区域,调查区域资源蕴藏量为16 380 kg。[结论]白及野生资源已发生不可逆的破坏,急需加强保护。黄花白及和小白及处于资源的动态平衡中。

    2019年22期 v.47;No.635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比较麦冬·去心麦冬及炮制品中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

    周玉波;曾怡;王赛男;屠晨瑶;黄思洋;

    [目的]通过测定麦冬、去心麦冬及其炮制品中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比较麦冬去心前后及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变化。[方法]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以芦丁为对照,采用NaNO_2-AlCl_3-NaOH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多糖含量分别为麦冬生品10.88%、酒炙品6.92%、清炒制品10.48%、米炒制品6.81%,去心麦冬生品11.73%、酒炙品8.46%、清炒制品11.01%、米炒制品8.54%。总黄酮含量分别为麦冬生品0.83%、酒炙品0.76%、清炒制品1.03%、米炒制品0.95%,去心麦冬生品0.78%、酒炙品0.70%、清炒制品0.99%、米炒制品0.84%。[结论]麦冬去心后,多糖含量增加,麦冬生品及去心麦冬经炮制后,多糖的含量均有减少;麦冬总黄酮含量在去心后减少,麦冬生品及去心麦冬炮制后,除酒炙品以外,总黄酮的含量均有增加。

    2019年22期 v.47;No.635 181-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8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产紫丁香苷内生细菌CX33的鉴定及活性研究

    王宇晴;卢玢宇;刘松梅;郑春英;

    [目的]研究内生细菌CX33的活性作用及活性代谢物,探讨其与宿主植物刺五加的相关性。[方法]对内生细菌CX33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采用HPLC法对CX33发酵液中活性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内生细菌CX33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经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检测该菌株发酵液中含有紫丁香苷。[结论]内生细菌CX33为紫丁香苷产生菌,该菌可能与宿主植物刺五加具有相同的代谢机制。

    2019年22期 v.47;No.635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贮运加工·检测分析

  • 荔枝皮多酚纯化工艺的优化研究

    周秋艳;唐方华;蒋旭红;郑志鹏;谢小燕;

    [目的]以荔枝皮为原料,优化荔枝皮多酚的纯化工艺,提高荔枝多酚资源利用率。[方法]以多酚纯度及收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对比7种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与解吸,确定纯化荔枝皮多酚的最佳树脂;通过大孔树脂动态吸附与洗脱,考察吸附量、洗脱溶剂、洗脱溶剂用量、洗脱速度等因素,确定荔枝皮多酚纯化的最佳工艺。[结果]筛选出DM21大孔树脂作为最佳纯化材料,DM21纯化荔枝皮多酚的最佳工艺如下:吸附量93.4 mg/mL、洗脱溶剂为90%乙醇、洗脱溶剂用量1.5 BV、洗脱速度1.5 BV/h。在此最优条件下,荔枝皮多酚平均纯度为32.27%,平均转化率为69.03%。[结论]大孔树脂DM21纯化荔枝皮多酚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2019年22期 v.47;No.635 187-189+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变黄初期干湿球差对烟叶烤后质量的影响

    邱荣俊;廖小林;许威;彭耀东;廖忠辉;

    以云烟87品种为材料,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变黄初期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等级结构及均价的影响,为减少青杂烟叶比例、提高烟叶质量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顶层干湿球差1℃的处理综合表现最好,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好,等级结构、桔黄烟叶比例最好,低次烟叶比例、青烟比例最低,随着干湿球差拉大,烤后烟叶等级结构、桔黄烟比例有降低的趋势,青烟比例、低次烟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2019年22期 v.47;No.635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三明烟区翠碧一号烟叶表面颜色特征量化分析

    王飞;王改丽;卢志伟;黄本荣;范兆烽;林文贵;林建麒;

    为探析三明烟区翠碧一号烟叶不同部位、色组烟叶表面颜色特征,以2018年审定的基准样品为原料,采用L~*a~*b~*颜色空间表征方法对表面颜色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三明烟区翠碧一号烟叶表面颜色特征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明度(L~*)以下部柠檬黄最高,上部橘黄最低;红度(a~*)以上部橘黄最高,下部柠檬黄最低;黄度(b~*)以中部橘黄最高,上部橘黄最低;饱和度(C~*)以中部橘黄较高,上部橘黄较低。各等级表面颜色特征参数均较集中,变异系数均较小,为0.11%~4.51%,其中柠檬黄色组的变异程度大于橘黄色组。除饱和度(C~*)外,三明烟区翠碧一号相同部位、不同色组烟叶表面颜色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部位橘黄色组均具有较高的红度(a~*)、较低的明度(L~*)。三明烟区翠碧一号橘黄色组不同部位间表面颜色指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烤烟部位的上升,红度(a~*)逐渐升高,明度(L~*)、黄度(b~*)和饱和度(C~*)均先升再降。柠檬黄色组不同部位间表面颜色指标除了颜色饱和度(C~*)外,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烤烟部位的上升,红度(a~*)逐渐升高,明度(L~*)和黄度(b~*)均逐渐降低。

    2019年22期 v.47;No.635 193-195+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冻干浓缩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杭椒类辣椒中辣椒素类物质的影响

    吕晓菡;杨静;陈建瑛;傅鸿妃;祝彪;聂智星;

    [目的]研究冷冻干燥和浓缩等技术在辣椒特别是低辣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类物质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不同辣度的4种辣椒果实为试验材料,分析烘干/冷冻干燥、浓缩/不浓缩等前处理方式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素类物质的影响。[结果]采用冷冻干燥技术不仅能去除鲜辣椒中水分而且最大程度保留其活性物质,较烘干技术果实中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损失减少,同时解决了大批量测定分析时,鲜辣椒无法长期保存的问题。提取过程中采用浓缩提取方法,解决了样品量少、样品辣椒素含量过低时无法获得准确数据的难题。另外,还利用该方法对辣椒素含量较低的杭椒类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当辣椒果实进入成熟期后在前期辣椒素含量与果实成熟度呈正相关,但在成熟期后期即开花48 d后果实中的辣椒素含量有所下降。[结论]该研究为辣椒素的氧化及转化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2019年22期 v.47;No.635 196-199+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破壁处理与改进QuEChERS结合UPLC-MS/MS快速检测蔬菜中52种农药残留

    徐春奎;李艳;侯莉莉;张冷思;

    [目的]建立一种蔬菜中52种农药残留快速前处理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52种目标农药添加至经过破壁处理的空白基质小青菜中,静置24 h后,使用乙腈超声提取,高速离心并以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无水硫酸镁按1∶1混合净化后上机检测。[结果]在低(25μg/kg)、中(50μg/kg)、高(100μg/kg)3种添加浓度水平下,样品经破壁处理后再采用改进的QuEChERS法前处理平均回收率为60.45%~114.0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0%~12.18%。[结论]该方法更简单快速、准确高效、相对省时省力,且均符合检测要求,可用于日常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测定。

    2019年22期 v.47;No.635 200-20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农业气象

  • 尖萼金丝桃根系特征对其抗拉特性的影响研究

    唐彪;薛海龙;何新杰;张竞元;沈彦会;赵亮;

    以西南地区2年生野生乡土植物尖萼金丝桃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拉拔试验,选取拉拔位移、抗拉拔力、抗拉强度以及弹性模量作为抗拉拔特性指标,探讨根径、根长对其抗拉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拉拔位移与直径显著相关;抗拉拔力与直径间表现为正向相关,根系极限抗拉拔力随根径的增大而增长;抗拉强度与直径呈负相关,极限抗拉强度随根径的增大而减小。弹性模量随着根径的增加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弹性模量为2.695~432.230 MPa。该研究结果可为更好地定量评价尖萼金丝桃根系增强边坡固土抗蚀性能的贡献提供试验数据支撑,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植物根系增强边坡土体的稳定性机理提供参考。

    2019年22期 v.47;No.635 20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IS的沧州市暴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高操;韩典辰;赵晓涵;张方敏;李连祥;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建立以致灾因素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灾害承受体脆弱性和防灾抗灾能力为主的评估体系,选取河北省2010—2018年的暴雨频次、暴雨强度、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指标,利用GIS分析技术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沧州市暴雨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大面积的暴雨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海兴、黄骅和盐山地区,该地区暴雨发生危险性和环境敏感性较大;中南部地势低且平坦,环境敏感性和承载体易损性相对低,导致暴雨灾害发生的风险较低;沧州市区的承载体易损性特别高,市区西部的防灾减灾能力也较差,导致沧州市区西部的暴雨灾害发生风险高于东部。

    2019年22期 v.47;No.635 210-213+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溃变理论的v-3θ图在陇东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杨丽杰;路亚奇;张可心;

    [目的]验证v-3θ图在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灾情月报及上游平凉站的探空资料,对庆阳市2012—2018年172个强对流天气样本的v-3θ图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箱线图确定了湿度阈值,并对比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发生前v-3θ图与T-lnP图特征。[结果]v-3θ图对于陇东地区的对流性天气的指示意义较好;超低温、θ曲线有拐点及θ_(sed)和θ~*与T轴成钝角可作为强对流天气的起报条件;就滚流效应而言,冰雹天气过程最明显,对流性暴雨、阵性大风、干雷暴依次减弱;对流性暴雨及阵性大风发生前低层湿度条件好,但前者湿层伸展高度高;当起报条件满足时,首先利用低层θ~*-θ_(sed)判断对流天气类型:其数值≥10℃时,若滚流效应较为显著,则预报冰雹,否则为干雷暴;其数值≤3℃时,则需进一步分析湿层伸展的高度,位于700 hPa以下则预报阵性大风,否则为对流性暴雨;对流强度越弱时,v-3θ图相较于T-lnP图优势越突出。[结论]该研究为提高该地区的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2019年22期 v.47;No.635 214-218+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农业信息

  • 基于Logit-ISM模型的消费者动物福利猪肉购买意愿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马群;孙世民;张园园;

    动物福利被看作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体现,在经济上动物福利猪肉也有着改善肉质、影响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的作用。根据山东省215位猪肉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首先运用二元Logit模型确定了消费者动物福利猪肉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ISM模型解析出了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动物福利概念认知、动物福利肉质安全认知、肉质味道认知、政策诉求以及市场诉求7个因素对动物福利猪肉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动物福利概念认知、政策诉求、市场诉求是直接影响因素,动物福利肉质安全认知、肉质味道认知以及收入状况是间接中间因素,文化程度是根源深层因素。最后从消费者角度为促进动物福利猪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2019年22期 v.47;No.635 219-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财政支出视阈下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周启清;尹盼盼;

    根据1985—2017年人均GDP、城镇化率、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等数据,对财政支出促进陕西城乡统筹发展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财政支出不能提高陕西城乡统筹发展水平。陕西地方财政支出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推动作用目前未能得到体现,在后期的发展中,陕西省应该积极做大做强地方财政收入,提高陕西地方财政的针对性支出,积极实施可行性缺口补助型PPP融资项目等,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出促进陕西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

    2019年22期 v.47;No.635 224-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广东农垦红江橙品牌化经营问题与对策

    毛丽君;

    分析了红江橙市场营销现状,阐述了红江橙走品牌化营销的必要性,提出了红江橙品牌化经营对策,即要走经营产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实施具体化等经营之路。

    2019年22期 v.47;No.635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省金融扶贫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朱丽君;王光宇;张扬;

    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省农村金融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也依然面临着诸多阻碍。通过梳理与剖析安徽省农村金融扶贫发展的影响因素,从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市场活跃程度、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等方面来对安徽金融扶贫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促进安徽金融扶贫事业的高效率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2019年22期 v.47;No.635 232-234+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内蒙古农村产业融合对农牧民增收的影响机理研究

    赵斌杰;李春园;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农牧民增收与农村产业融合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内蒙古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情况,研究发现内蒙古地区产业融合的困境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营主体发展缓慢、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和科技水平人力资源素质低。进一步探究内蒙古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牧民增收的作用机理,即内蒙古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可以从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农村多功能性的拓展、农牧民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等方面有效促进农牧民增收。

    2019年22期 v.47;No.635 235-23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莲子在食品领域中运用的中国专利分析

    肖正强;刘少金;

    莲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很好的食疗功效。以莲子在食品领域中运用的的中国专利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Incopat数据库,对莲子在食品领域中运用的的专利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分析。通过对该领域专利申请趋势、专利申请人、法律状态、申请人类型、技术分布等进行分析,为莲子在食品领域中运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2019年22期 v.47;No.635 238-240+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扬州大学农业科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竞争力分析

    李悦;

    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分析了2008—2018年扬州大学农业科学的学科发展现状,并通过与国内八所ESI前1‰高校的对比对其学科竞争力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近些年扬州大学农业科学学科发展态势良好,整体科研水平稳步提升,论文产出有大幅度提高,但是与ESI前1‰高校的科研产出规模、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国内合作等都存在较大差距。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调整资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增加科研产出,开展国内外科研合作以提高学术影响力,关注国际研究前沿和热点以提升创新力。

    2019年22期 v.47;No.635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业管理·农业教育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大庆地区的秸秆利用

    史乔丹;于晓秋;

    为了加强大庆地区秸秆利用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提高秸秆利用率,针对大庆地区秸秆利用现状,遵循激励性与责任性相结合等原则建立了大庆地区秸秆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对调研结果进行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和综合得分,研究结果说明大庆地区秸秆利用供应链处于良好水平。针对大庆地区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2019年22期 v.47;No.635 24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实践与思考——以六安市独山镇太安村为例

    张高华;

    为了深入研究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以六安市独山镇太安村为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太安村基本情况,以及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制定靶向政策、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强化党建引领等脱贫攻坚工作的实践经验。由此引发了关于破解农村发展困境、深入探索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领头作用、政府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保驾护航、区域政策优于产业政策分析、规划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五方面关于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思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2019年22期 v.47;No.635 250-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界首市马铃薯粮食主产区规划建设研究

    金立薇;

    为寻求粮食增产新途径,以界首市马铃薯粮食主产区规划建设为例,从马铃薯产业发展背景入手,对界首马铃薯粮食主产区的条件、规划概况、建设方式进行了介绍,提出了马铃薯主产区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与保障制度建设的建议。

    2019年22期 v.47;No.635 252-254+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马明远;王之岭;杨国航;

    以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参与主体为研究切入点,从政策环境、创新能力、资源共享、成果转化、协同力度5个方面探索构建了一套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体系,提出了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和分级标准,以期为评价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参与主体的工作成效、加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提供参考。

    2019年22期 v.47;No.635 25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洞庭湖区生态农业发展瓶颈及对策

    周永;齐增湘;

    洞庭湖区作为湖南省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其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无法满足人们消费和农民增收的需求以及生产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通过对洞庭湖区生态农业系统运行状态、模式与绩效、组织协调与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破解制约洞庭湖区生态农业科学发展的瓶颈,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湖南省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2019年22期 v.47;No.635 258-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政府主导的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影响效应研究

    柯为民;

    基于武汉、鄂州2市的农户调研数据,分析政府主导下的农地流转对不同兼业程度转出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流转会降低纯农户与Ⅰ兼农户的农业收入,提高Ⅱ兼农户的农业收入;流转还会提高Ⅱ兼农户的非农收入,而对纯农户与Ⅰ兼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影响不明显;最终政府主导下的流转使得纯农户和Ⅰ兼农户家庭总收入下降,Ⅱ兼农户家庭总收入上升。

    2019年22期 v.47;No.635 261-265+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协商治理在改善人居环境中的实践探析——以X县“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为例

    陈泳诗;

    中共十八大以来,农村协商治理实践快速发展,十九大以来,人居环境建设的行动频繁,针对这两大时政背景,并根据X县12个镇街调研所得的数据、访谈稿、文件等资料详细分析了X县人居环境建设的背景、具体实践形式以及成效。其中"党领群治型协商""村民议事型协商""政村互动型协商"这3种协商治理形式在X县人居环境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2019年22期 v.47;No.635 26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农学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建设研究

    秦笙;王学扬;孙霞;李木旺;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生物信息学在相关研究中变得更加重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生物信息学的教学模式还未成熟,尤其在农学专业的教学中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例如:作为选修课程教学学时较短,教学内容在不同人才层次培养过程中及不同学科间存在部分重叠,同时具备农学和生物信息学知识背景的师资力量不足,针对农学专业的教材严重匮乏,培养的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改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通过重新规划教学内容的安排提高教学方案的合理性;通过加快教材建设,及时更新课件来应对本学科知识更迭较快的特点;通过引进人才,加强教师培养的手段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通过增加综合训练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方案旨在提升教学水平,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生物农业的合格人才。

    2019年22期 v.47;No.635 26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院校实践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冀荣华;孙瑞志;

    针对我国农业院校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2012年起,依托行业优势,探索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通过卓有成效的改革实践,摸索出以提高应用能力为中心的"行业认知先行、实际案例总结、实践项目选题、校企协同指导、论文质量监控"的一体化培养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探索经验,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效果。

    2019年22期 v.47;No.635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高职院校开展学生“三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刘媛;

    农业高职院校是培养农业高级技术人才的主阵地。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对"三农"问题普遍认识模糊,开展"三农"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探索开展"三农"思想教育的几种途径,以便让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三农"情怀,促进学生成长。

    2019年22期 v.47;No.635 275-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森林生态学的建设与实践

    庞军柱;张硕新;侯琳;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和森林保护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森林生态学课程在2010年获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被列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森林生态学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对师资队伍的优化、课程教材的选择、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以及实践教学的强化,近年来课程设计注重跟踪学科前沿,将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科研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得森林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2019年22期 v.47;No.635 27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动物骨折治疗为例

    刘运镇;吴双;徐婷婷;

    随着信息化手段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合理设计与布局。以动物骨折治疗课程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特色与创新5个方面探讨职业化教育中如何优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以更好地推动课程改革。

    2019年22期 v.47;No.635 28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20年《中国种业》

    <正>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种业》是由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种子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性、技术性种业科技期刊。刊物目标定位:以行业导刊的面目出现,并做到权威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主要栏目有:种业论坛、专题综述、种业管理、研究论文、品种选育、良种良法等:报道内容范围:最新种业政策、各地种业管理经验、种业企业经营之道、

    2019年22期 v.47;No.635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0年征订启事

    <正>《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被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被CA化学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收录,荣获2015年度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高影响力十佳期刊。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2018年影响因子1.159,居21种农艺学科期刊的第二位。在2018年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中,《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在世界农艺学102

    2019年22期 v.47;No.635 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