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 内蒙古孑遗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特性调查

    韩玥;杜国新;

    对内蒙古荒漠珍稀、孑遗植物四合木、绵刺、白刺、霸王和强旱生植物半日花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特性进行了调查。通过显微镜观察根系样本,采用十字交叉法统计常见科、属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丛枝、泡囊的侵染率,观察侵染面积,阐明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结果表明:这些孑遗植物均被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多数种类侵染率较高;不同种孑遗植物侵染率有一定的差异。在不同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下,同种孑遗植物菌根侵染状况也有明显的差异。四合木、半日花等的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很高,菌根类型主要为疆南星型菌根。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53-10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生物技术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研究进展

    张必弦;朱延明;来永才;胡小梅;李炜;李琬;毕影东;肖佳雷;张俐俐;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广泛存在于生物基因组中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而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变化的一种技术。该研究总结近年来广为科研人员所广泛应用的SNP技术及其原理,以期为更好地使用现有技术和开发新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55-10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杏鲍菇液体培养微量元素对其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谢天娇;

    [目的]研究杏鲍菇液体培养微量元素对其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以期为杏鲍菇培养条件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杏鲍菇培养液中添加不同微量元素,考察其菌丝生物量的变化,分析微量元素对其生长的影响,优化杏鲍菇培养条件。[结果]培养液中添加镁、钙以及少量的铁可以促进杏鲍菇生长,添加锌和过量的铁会导致杏鲍菇生长抑制。[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杏鲍菇液体发酵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57-10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水果兰组织再生体系的研究

    程天航;马玉心;陈实;吴晓东;

    [目的]为水果兰的快速繁殖及其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唇形科石蚕属香料植物水果兰的叶片、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再生体系的研究。[结果]最适的消毒处理是先加入2~3滴吐温80,用超声波振荡30 min,然后用2%NaClO消毒剂消毒8 min,总体污染率低于20%;最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1/2 MS+2.0 mg/L 6-BA+0.3 mg/L 2,4-D;最适的继代培养基是MS+3.0 mg/L 6-BA+0.1 mg/L 2,4-D+0.2 mg/L KT;最适分化培养基是1/2 MS+1.0 mg/L 6-BA+0.5 mg/L 2,4-D的组合。[结论]初步确定了水果兰再生体系的培养条件。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60-10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艺·园艺

  •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宣F116S的特征特性及应用研究

    曹新国;黄一飞;胡锋;

    [目的]分析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宣F116S(Orza sativa L.)的特征特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宣F116S是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10年利用宣69S为母本、培矮64S为父本杂交选择育成的,2011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为充分了解其特征特性,在选育鉴定过程中,采用分期播种试验和相关指标测试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宣F116S育性稳定,花粉镜检以无花粉败育为主,败育率99.98%,套袋自交结实率100.00%;开花习性较好,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较高,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合力强。[结论]宣F116S适合配制早熟和中熟杂交中籼组合,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加强优质原种繁育、优选父本配组和配套安全生产技术,有利于不育系的应用。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59+10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在砂浆黑土区种植强筋优质小麦的效益分析

    赵立尚;石明权;李栋业;王梦扬;

    [目的]研究强筋优质小麦种植在砂浆黑土区的效益,为强筋优质小麦在砂浆黑土区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奠定基础。[方法]以周麦18为对照,郑麦9023、西农979、新麦26、济麦20和皖麦38为试验对象,按照农户大田种植习惯,于10月20日在河南上蔡、安徽涡阳、安徽灵璧、江苏东海、山东峄城的砂浆黑土区播种,小区面积不低于200 m2,农户根据自己责任田的形状设计长和宽,不设重复。成熟后,各品种均按实际收货后的重量折算单位面积产量。除对照外,各品种各取15 kg,送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化验各项品质指标。[结果]在河南上蔡砂浆黑土区,5个优质麦品种的容重均大于770 g/L国家标准,降落数值均大于300 s,湿面筋均大于30%国家标准,面团稳定时间均大于12 min国家标准,拉伸面积均大于90 cm2国家标准;在安徽涡阳、安徽灵璧、江苏东海、山东峄城砂浆黑土区,5个优质麦品种的容重、湿面筋、降落数值、面团稳定时间和拉伸面积也均符合国家优质麦标准。在河南上蔡、安徽涡阳、安徽灵璧、江苏东海、山东峄城砂浆黑土区,种植强筋优质小麦的产值比种植普通小麦高981.0、982.5、1156.5、1215.0、637.5元/hm2。[结论]在砂浆黑土区种植强筋优质小麦各项品质指标完全符合国家优质麦标准,且可以获得较多收益,因此可以在特定区域内全部种植强筋优质小麦,以避免回收的优质麦里混有普通小麦。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69-10770+10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0份彩色马铃薯亲本材料的杂交效果分析

    吴承金;瞿勇;李大春;沈艳芬;

    [目的]对引进的10份彩色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亲本材料进行杂交组配,以确定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方法]试验材料种植在塑料大棚内,母本在07:00~11:00、16:00~18:00去雄。授粉于08:00~11:00进行,授粉后标明组合名称、日期及授粉花数。浆果成熟后统计浆果数及种子数。[结果]10份彩色马铃薯亲本材料均可在杂交育种中直接利用。AC0106、AC0131、紫云1号、AC0324、AC0391等宜作母本利用,其中,紫云1号作母本,平均坐果率48.8%,平均单果种子数76粒;AC1079、AC0338、AC0082、AC0849、AC0099作父本时有较高的组合成功率和坐果率,单果种子数亦较多,较之其作母本有较强的优势。其中,AC0082作父本,平均坐果率65.0%,平均单果种子数128粒。[结论]该研究可为10份彩色马铃薯在杂交育种中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71-10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大花秋葵耐盐性研究

    马金贵;郭淑英;马书燕;

    [目的]研究大花秋葵(Hibiscus grandiflorus)的耐盐性,为其在盐碱地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大花秋葵种子清洗后,分别放入0.2%、0.4%、0.6%、0.8%NaCl溶液中培养,观察生长状况,测定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并计算成活率,以去离子水为对照。[结果]NaCl胁迫抑制了大花秋葵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当NaCl浓度超过0.8%时,大花秋葵种子发芽率和苗木成活率显著下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大花秋葵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当浓度为0.8%时,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结论]当NaCl浓度≥0.8%时,会对大花秋葵的生长、生理和成活率产生影响,且在NaCl浓度为0.8%及以上的盐碱地无法通过播种来建植大花秋葵群落。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76-10777+10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种多肉植物在室内环境中的光合及蒸腾特性研究

    岳莉然;岳桦;

    [目的]研究多肉植物长寿花(Kalanchoe blossfeldiana'Sensation')和花蔓草(Aptenia cordifolia)在室内环境中的光合特性和蒸腾特性,为其室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观赏性好、市场拥有率高的多肉植物长寿花和花蔓草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室内不同环境中光强、温度、湿度的持续研究,得到了室内光分布的曲线变化图,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室内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作为试验区域,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测定试验材料的CO2净吸收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昼夜变化,分别计算昼夜的固碳量和蒸腾释水量。[结果]长寿花和花蔓草在不同光环境中蒸腾速率的昼夜变化趋势和CO2净吸收速率的昼夜变化相似;从吸收CO2方面考虑,在南向房间中长寿花和花蔓草均宜放在1 052~1 360μmol/(m2.s)的光环境中,在北向房间中长寿花则宜放于北窗区域,而花蔓草易放于东向窗附近区域;从降低空气湿度方面考虑,在南向房间中长寿花和花蔓草宜放在1 052~1 360μmol/(m2.s)的光环境中,在北向房间中花蔓草和长寿花则宜放于北窗区域,且长寿花在北向房间的北窗区域的蒸腾量要比在南向窗区的蒸腾量还多。[结论]该研究可为将长寿花和花蔓草更好地应用于室内设计提供指导。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78-10780+10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天然橡胶初加工废水灌溉对芫荽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

    黄亚文;张旭;刘坤;唐文浩;

    [目的]用天然橡胶初加工废水灌溉芫荽(Coriandrum sativum),研究其对芫荽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不同稀释度天然橡胶初加工废水(100%、50%、25%、10%胶清废水,100%、50%、25%、10%UASB厌氧出水,好氧生物处理终水)对芫荽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与清水浇灌相比,未稀释的胶清废水灌溉对芫荽的生长有强烈的负面影响,其余废水处理对芫荽的生物量及品质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稀释度的胶清废水灌溉中,浓度10%的胶清废水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在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总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方面分别比清水浇灌高出281.44%、33.18%、20.69%、5.66%、212.52%;在不同稀释度的UASB厌氧出水灌溉中,浓度50%的UASB厌氧出水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在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总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方面分别比清水浇灌高出284.43%、58.16%、16.47%、16.59%、146.62%;好氧生物处理终水处理的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总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方面分别比清水浇灌高出216.29%、17.83%、7.11%、2.15%、63.67%;好氧生物处理终水直接灌溉芫荽,其地上部分硝酸盐含量符合国家标准(GB 19338-2003)限值,胶清废水和UASB厌氧出水灌溉存在硝酸盐积累问题。[结论]该研究可为天然橡胶初加工废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提供指导。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81-10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湖北省自育烤烟新品系烘烤特性分析

    柴利广;吴自友;石方斌;张友臣;吴芳;曹景林;

    [目的]分析湖北省自育烤烟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并研究其烘烤时的失水特性。[方法]以云烟87品种为对照,分析了3个烤烟品种(系)A7、A9和HB074的烘烤特性。[结果]3个新品系的叶片厚度均比对照云烟87薄,失水速度快于云烟87或与云烟87相当,在烘烤中要注意保湿变黄,及时定色。[结论]该研究可为A7、A9和HB023的推广提供烘烤技术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86-10788+10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稻-鸭共作模式对稻田水地温及水稻干物质的影响

    杨华松;彭吉萍;彭风梅;张曦;魏红江;戴志明;

    [目的]研究云南稻(Orza sativa L.)-鸭共生对稻田水地温及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重的影响,探讨稻鸭共作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田间对比试验,随机区组排列。测定指标为稻田土温、水温及不同时期水稻干物质重。[结果]稻-鸭共生模式能改善稻田的物理状况,增加稻田水体和土壤温度,提高水稻的干物重。[结论]稻-鸭共作对改善水体理化性质,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89-10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盐胁迫对唐山玫瑰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马书燕;马金贵;郭淑英;尹东洁;赵丽薇;

    [目的]研究唐山玫瑰(Rosa rugosa)耐盐性,为抗盐植物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盐质量浓度梯度分别为0%(CK)、0.2%、0.4%、0.6%、0.8%,10次重复。测定指标分别为成活率、生长量、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结果]盐胁迫抑制了唐山玫瑰的新稍生长量和生物量,与地上部分相比,根系对盐胁迫更加敏感。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唐山玫瑰的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在盐浓度为0.6%时,叶绿素a和b的含量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上述指标可以作为唐山玫瑰耐盐性评价的参考指标。[结论]盐质量浓度达到0.6%时对唐山玫瑰的生理产生影响。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92-10793+10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红芙蓉×中油5号组合F1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研究

    刘佳棽;王尚德;蒋海月;

    [目的]研究油桃果实主要性状遗传倾向。[方法]以红芙蓉×中油桃5号F1群体为试材,对果实大小、果实发育期、果肉颜色、风味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果肉颜色遗传符合1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白肉对黄肉为完全显性,证明两亲本均为杂合体;果实发育期属数量性状,后代出现较广泛的分离,5%的单株成熟期有超亲遗传现象;F1群体果实单果重均值低于双亲,但仍有10.5%的单株单果重超过了双亲;F1群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值虽低于双亲,也有高达16.1%的单株;F1代中果实具有倾向于甜风味的趋势。[结论]红芙蓉×中油桃5号组合后代出现了果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综合性状超越了亲本的优系,亲本红芙蓉和中油5号可作为油桃改良的种质。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94-10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金衢地区稻-麦(油)不同种植方式效益比较

    陈珊宇;闫川;纪国成;秦叶波;黄益峰;徐彬彬;洪晓富;郑学强;

    [目的]筛选适宜金衢地区的稻(Oryza sativa L.)-麦(Triticum aestivum L.)[油(Brassica napus L.)]种植方式和主栽品种。[方法]选取在金衢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浙双6号、浙双3号、浙双72、浙油50、浙油18)、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甬优9号)、小麦品种(扬麦14),分别进行了免耕直播、翻耕直播等种植方式比较研究,筛选直播油菜品种,对比考察油菜、水稻、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下的产量、产值、农资投入、人力投入等。[结果]油菜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其中浙油50和浙双72产量最高,同一品种翻耕直播产量较免耕直播高,适宜金衢地区的油菜的种植方式是免耕直播,可选择产量高、株高适中的浙油50;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与甬优9号直播时的产量与移栽差异不显著,但应用直播技术较移栽可分别节本增收1 911和1 716元/hm2,综合效益较好;小麦品种扬麦14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其生育期、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免耕直播节本增效1 110元/hm2,适宜采用免耕直播。[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金衢地区油菜(小麦)免耕直播-单季稻的直播栽培及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96-10797+10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玉米浅丘组合与山区组合产量结构差异比较分析

    陈勇;

    [目的]研究玉米(Zea mays L.)各种产量构成性状分别对四川省浅丘和山区玉米产量的贡献程度。[方法]以四川省区试浅丘B组和山区I组为材料,对它们的产量结构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浅丘组合产量构成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除秃尖长和出籽率外,均为正值;只有株高和出籽率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数,穗位高和行粒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且较大,分别达1.899 93、0.531 11。山区组合产量构成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除秃尖长外,均为正值;只有株高和秃尖长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数,穗行数和行粒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且较大,分别达0.610 61和0.555 60。[结论]在玉米育种时,浅丘组合应着重注意穗位较高和行粒数较多的基因型,山区组合则应着重注意穗行数与行粒数较多的基因型,同时都必须协调好各个性状之间的关系。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98-10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水稻渗落式全程深施肥模式的增产效果研究

    李殿平;王桂艳;

    [目的]以超级稻东农431(Oryza sativa L.)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了水稻渗落式全程深施肥模式的增产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施肥处理:渗落式全程深施肥(DAF)[施基肥(氮肥和钾肥各50%,磷肥100%)之后进行翻地;追肥分别于幼穗分化前施氮30%,抽穗前施氮10%和钾50%,齐穗期施氮10%;灌水方法为浅、湿、干交替,追肥在晒田干至有裂纹时结合灌水施下,"裂纹渗落,以水带氮"];全层施肥(IAF)[施基肥(氮肥60%,钾肥为50%,磷肥为100%)后耙地;追肥分别于分蘖始期施氮20%,抽穗前施氮15%和钾50%,齐穗期施氮5%];表层施肥(SAF)(耙地后将基肥施入,追肥同全层施肥);不施氮肥(对照CK)(纯氮为0 kg/hm2,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方法同表层施肥)。各处理施纯氮150 kg/hm2,N∶P∶K=4∶2∶1,即尿素262.5 kg/hm2,磷酸二铵163.5 kg/hm2,硫酸钾75.0kg/hm2。[结果]全程深施肥方法中,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较其他施肥方法分别提高了17.18%~23.73%和14.08%~18.96%;最高分蘖临界期较其他施肥方法延长了7 d左右且有效分蘖数达到361个/m2,较其他施肥方法提高了29~39个/m2;从灌浆始期(IS期)至灌浆末期(LS期),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均以全程深施肥方法为最高,且呈如下顺序:全程深施>全层施>表施>无肥区;从拔节期(JS期)至成熟期(RS期),干物质积累量均以全程深施肥方法为最高,且呈如下顺序:全程深施>全层施>表施>无肥区。全程深施肥处理的产量达到11 580.0 kg/hm2,较其他施肥方法提高了2 112.0~2 844.0 kg/hm2。[结论]全程深施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适于在北方寒地稻作区大面积推广。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03-10805+10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杂优组合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张丹;邹洪军;陈志斌;

    [目的]分析不同杂优组合玉米(Zea mays L.)杂交种产量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以提高育种效率。[方法]以辽宁省常用的来源不同的10个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7个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杂优组合杂交种产量差异、产量杂种优势表现及影响产量的各构成因素。[结果]杂交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自交系间产量差异极显著,母本自交系的产量都比父本产量高,说明杂交种的产量产生优势受到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改良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进而提高玉米产量,应当侧重于协调增加行粒数和穗行数,提高百粒重,这3个性状的选择,有利于F1代产量优势的发挥;使F1代发挥产量优势应根据各杂优群自交系的组配特点选用不同杂优组合。[结论]该研究可为引进新的玉米种质、扩增玉米种质来源、更好地选育玉米杂交种以及更加完善地利用杂种优势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提高玉米育种的预见性起到指导作用。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06-10807+10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寒春油菜区抗跳甲春油菜品种资源筛选试验

    余青兰;赵志刚;徐亮;

    [目的]研究春油菜区跳甲对3大类型油菜(Brassica L.)苗期的危害状况,探讨3大类型油菜在苗期对跳甲的抗性差异并筛选强抗跳甲品种(系)。[方法]选取16个在高寒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油菜品种(系)在试验田进行3次重复试验,苗期田间调查跳甲危害状况。[结果]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系)对跳甲抗性差异显著(P<0.05);16份材料对跳甲抗性最强的是芥菜型油菜,其次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抗性最弱。荠菜型油菜中抗性最强的品种为严小村芥,其次为98921、多室油菜和大辣芥,甘蓝型油菜中杜903抗性最强,白菜型油菜中抗性最强的为青油241。[结论]严小村芥、98921、多室油菜、大辣芥、杜903、青油14号、233、青杂5号、青油241、双低白、97-46Ⅱ等这些品种(系)可以作为抗跳甲育种材料。该研究可为春油菜区3大类型油菜苗期对跳甲抗性研究积累资料,并为油菜抗跳甲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03-1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土壤·肥料

  • 脲酶抑制剂在水稻增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盛素君;王趁义;朱培飞;王乾震;陈志宏;郑纯纯;

    尿素对提高水稻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土壤中广泛存在的脲酶会引起尿素的快速水解,极大地降低水稻对氮素的利用。添加脲酶抑制剂能延缓尿素水解速度,提高尿素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水稻产量。该研究阐述并总结了脲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水稻增产中的应用现状。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62+10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田风沙流结构中风蚀物粒度特征的变化

    要洁;魏立涛;常春平;

    [目的]了解河北坝上康保县农田风沙流中风蚀物的粒度在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上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康保县选择农田进行野外观测,再对农田风蚀物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测定。[结果]风沙流中的风蚀物以>0.01 mm粒径为主,含量均在80%以上。各类耕地风蚀物粒径均集中在0.05~0.25 mm,且在这一粒径范围内风蚀较为严重。在垂直高度上,风蚀物的平均粒径随着垂直高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采取防风措施、防治农田风蚀提供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63-10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等离子体对ICP-MS调谐结果的影响

    付燕利;邱坤艳;陈纯;赵小学;

    [目的]为了提高灵敏度和减少氧化物、双电荷等的质谱干扰。[方法]分析了等离子体参数射频功率、载气流量、采样深度、雾化泵泵速对ICP-MS灵敏度、氧化物、双电荷的影响。[结果]以ICP-MS 7700x为例,给出在标准模式下各参数的最佳范围,即射频功率1400~1 500 W,采样深度7.0~8.5 mm,载气流量1.05~1.15 ml/min,雾化泵泵速0.10~0.15 r/s。[结论]该研究得到ICP-MS 7700x标准模式等离子体参数。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67-10768+10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景观·农村旅游

  • 华山旅游对“农家乐”崛起的带动作用研究

    孙卫喜;孙欢;

    以陕西省华山乡村"农家乐"为例,分析了"农家乐"的现状,了解了其发展状况,预测了其发展趋势,并发现"农家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诸如从业人员素质、卫生条件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家乐"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政策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应在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上,塑造品牌,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旅游"农家乐"的规模化发展。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774-10775+10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方梯田地区的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及优化研究——以湖南紫鹊界梯田为例

    罗意坚;王鹏;邓育武;田成;罗文丽;黄政珉;唐高溶;

    以紫鹊界为例,结合乡村人居环境遗产型社区的特点,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满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分析方法,对根据问卷调查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初步得出紫鹊界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现状和演变的一般规律,并据此对紫鹊界乡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40-10941+1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要点研究——以淮南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为例

    刘天天;

    分析了淮南市的主要灾害类型,归纳总结了淮南市的灾害特性,并讨论了不同类型绿地的防灾避险的功能。针对淮南市城市绿地现状,做出客观评价,希望能综合淮南市城市绿地、医疗、交通等多方面因素,探讨淮南市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模式,以突出体现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42-10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宿迁市野生花卉资源调查及园林应用现状分析

    李素华;张丽华;姬金凤;

    对宿迁市野生花卉的种类及应用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初步筛选出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65种,隶属30个科,62个属,指出目前宿迁园林中野生花卉的应用形式有花坛、花境、地被、基础栽植、垂直绿化等。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46-10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遂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研究

    邹静源;李霈霖;

    分析了遂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价值,指出发展乡村旅游是遂宁市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产业转型的创新之路。概括了遂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条件,并抓住"一个中心,四大片区",解析了遂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布局模式,强调遂宁市乡村旅游发展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整合融资渠道,并且注重优化服务质量,重视环境保护,坚持科学发展。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50-10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三旧”改造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雷霆;胡月明;王兵;王腾飞;

    针对近年以广东省作为试点开展实施的"三旧"改造规划,通过对广东省高州市"三旧"改造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构建"三旧"改造实施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改造实施后对土地集约利用提升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改造实施后对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的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为"三旧"改造的实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55-10957+10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苏州市边缘区空间演化中的具体行为及其利益分析

    马一星;徐勇;杨忠伟;

    苏州市边缘区空间演化是边缘区各个具体空间行为合力作用的结果,尽管政府行为依然主导了边缘区的空间演化,但多元利益主体开始竞相抢夺边缘区空间资源,导致边缘区建设的高速蔓延、杂乱无序以及无机破碎,并最终影响边缘区空间结构。以边缘区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土地"以租代征"和小产权房为例,从相关背景、合理性、风险性以及现实利益角度加以分析,揭示多元利益主体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实现利益最大化,为苏州市边缘区空间规划的合理构建寻求基本立足点。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58-10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东四大古典名园植物调查分析

    郭春华;刘小冬;余盘满;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植物群落学原理与统计学方法,对广东四大名园中植物物种组成,乔、灌木层群落的数量特征,植物观赏特性与景观季相变化,以及植物文化与造景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为岭南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维护和改进提供科学数据,为现代园林的建设提供借鉴。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64-10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住宅功能模式的适用策略探析——以豫北地区为例

    王桂秀;卢玫珺;郑智峰;

    通过对豫北地区典型村庄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农村新建住宅存在的功能问题,从农村与城市住宅的功能对比和农村居民对理想住宅的功能需求入手,在住宅整体规划、院落空间和内部空间方面,提出基于农村生活习惯的豫北地区农村住宅的功能模式的适用策略,使新农村住宅更适合村民居住。以期为其他地区农村住宅设计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思路。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68-10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药用植物

  • 平凉市药用草类生物资源调查

    高芸;程智慧;雷世鑫;潘润存;胥秀萍;李建忠;

    对甘肃省平凉市西南山区、泾河川区及北部塬区的药用草类生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与收集到64种药用草类生物资源,鉴定了科、属和种的情况,并对部分资源的药用部位、主治疾病、使用方法及药用价值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药用草类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08-10809+10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交法优选厚朴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提取工艺

    张丹;颜学伟;王刚;文小峰;李雪梅;罗丹;曹纬国;

    [目的]优选厚朴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总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厚朴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提取条件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g/ml),乙醇浓度80%,提取次数1次,提取时间1.5 h。[结论]该提取工艺方法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较高,适用于厚朴叶中活性成分的提取。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10-10811+10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HPLC法测定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及其色谱图特征分析

    杨素萍;田嘉铭;孙东晓;甄攀;

    [目的]建立芦荟中芦荟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测定几种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并分析这几种芦荟色谱图的特征,从而将5种芦荟区分开来。[方法]采用超声振荡提取法制备样品溶液,并用HPLC测定芦荟苷的含量,得到芦荟色谱图。[结果]芦荟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3.168 4X-2.855 4,R=0.999 8,表明在2.92~46.67μg/ml范围内,芦荟苷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8.0%;5种芦荟苷的含量分别为:木立芦荟614.3μg/g、海虎兰212.5μg/g、库拉索芦荟135.3μg/g、华芦荟72.92μg/g和不夜城芦荟2.622μg/g。库拉索芦荟在3~5 min出现的双峰左边的峰高稍低,但相差不明显,双峰基本达到基线分离,在其后再没有明显的色谱峰。该特征仅与木立芦荟的色谱图相似,与华芦荟、不夜城芦荟和海虎兰色谱图相差较远,较易区分。[结论]不同品种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不同;其中木立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最高;所确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图谱分析可将这5种芦荟区分开来。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14-10816+10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怀山药零余子薯蓣皂苷元成分的含量测定

    滕井通;高翔;薛建平;李紫薇;张爱民;盛玮;

    [目的]测定怀山药及其零余子中薯蓣皂苷元成分的含量。[方法]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对照品,浓度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混合液为显色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7 nm处对怀山药及其零余子的皂苷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怀山药中薯蓣皂苷元含量为0.016 4%,怀山药零余子中薯蓣皂苷元含量为0.021 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46%,RSD为1.36%;零余子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略高于怀山药。[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可用于怀山药零余子中薯蓣皂苷元成分的含量测定。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17-10818+10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速溶芦笋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汉臣;赵希艳;刘绍军;彭友顺;

    [目的]研究速溶芦笋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的方法,将速溶芦笋粉(芦笋提取物)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持续30 d,检验其对小鼠免疫能力的影响。[结果]速溶芦笋粉能明显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也能明显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但对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及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速溶芦笋粉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19-10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顺磁共振法测定牛蒡纯化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

    胡建;李哲进;孔凡伟;顾林;

    [目的]测定牛蒡纯化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方法]应用电子顺磁共振(ESR)方法测定牛蒡纯化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当牛蒡纯化多糖与DPPH·自由基的质量比达到10.0时,5 min后就检测不出DPPH·自由基;牛蒡多糖与DPPH.自由基质量比为4.67时,可以清除50%的DPPH·自由基。[结论]牛蒡纯化多糖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21-10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山姜素-环糊精新型包合物的性能研究

    马水仙;张娜;周树娅;杨丽娟;

    [目的]研究山姜素分子与环糊精(α-CD,β-CD和γ-CD)形成的配位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滴定、粉末X-射线衍射和热量分析等方法对山姜素分子与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进行性能研究。[结果]山姜素和环糊精的(α-CD,β-CD和γ-CD)形成配位包合物,且形成包合物后,山姜素的水溶性和热稳定均性明显提高。[结论]山姜素作为医药分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26-10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芩毛状根的诱导及响应面法优化培养条件

    张东向;李红波;王志刚;莫继先;高美玲;刘丽杰;林立东;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芩毛状根的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1.2556感染黄芩获得毛状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c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黄芩毛状根生长的培养条件(培养时间、温度、摇床转速和接种量)进行分析,优选最佳培养条件。[结果]毛状根在无外源激素的MS培养基上自主生长,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特征。毛状根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24.95 d、温度27.4℃、摇床转速123.69 r/min、接种量0.500 g;在此条件下,黄芩毛状根的生长量为(fm)9.271 28 g/瓶。[结论]该研究优化了黄芩毛状根的培养条件,为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29-10832+10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土壤改良及种植方式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

    王忠平;陈建祥;余彬情;左群;吴文和;李佳林;

    [目的]研究土壤改良及种植方式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石灰、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将太子参以撒播和条播的种植方式播种在改良后的土壤中,然后对太子参的产量进行计算,研究土壤改良及种植方式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结果]土壤改良及种植方式对太子参的产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以石灰+有机肥改良土壤及条播方式播种的太子参的产量最高。[结论]施用生石灰和有机肥及条播种植能明显增加太子参的产量。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33+10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苗药铁筷子挥发油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钱海兵;罗奎;龙清隆;靳凤云;

    [目的]观察苗药铁筷子挥发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和铁筷子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生药量10.0、5.0和2.5 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大鼠左后跖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各组于造模当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21 d,观察铁筷子挥发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关节肿胀、免疫器官脏器系数以及病理形态的影响,采用放免法测定铁筷子挥发油对各组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铁筷子挥发油对大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免疫器官没有明显影响;铁筷子挥发油还可明显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β以及TNF-α的含量。[结论]铁筷子挥发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因子的生成有关。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34-10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NaCl胁迫对中华补血草活性氧清除能力的影响

    张侠;尹海波;陈世华;李丽霞;赵吉强;郭善利;

    [目的]探讨NaCl胁迫对中华补血草活性氧清除能力的影响。[方法]用500 mmol/L NaCl对中华补血草进行处理,分别测定叶片渗透势,MDA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MDA含量能维持较低水平,但在处理5 d时达到最高点,而3种抗氧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处理的第5天降至最低,与MDA含量测定结果一致。[结论]补血草在短时间NaCl处理时能依靠抗氧化酶系统及时清除活性氧,减少氧化损伤,维持生长。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37-10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香椿蛋白质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及非特异免疫的影响

    张林甦;夏亚兰;彭泽萍;

    [目的]研究香椿蛋白质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及非特异免疫的影响。[方法]用硫酸铵沉淀法、透析、冷冻干燥的方法提取香椿蛋白粗品,然后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的香椿蛋白腹腔注射小鼠9 d,取一半数量小鼠的血清,用试剂盒测定血清的SOD和GSH-Px,并解剖出肝脏、脾脏和胸腺,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及胸腺和脾脏指数;另一半小鼠于第10天腹腔注射淀粉肉汤,然后取腹腔液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率。[结果]香椿粗品蛋白的含量为84.5%,得率为5.3%。香椿蛋白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清SOD的活性(P<0.05,高剂量P<0.01);高剂量香椿蛋白可明显增加GSH-Px的含量(P<0.05)、脾脏指数(P<0.05,高剂量P<0.01)和巨噬细胞的吞噬率(P<0.05)。[结论]香椿蛋白具有一定的体内抗氧化能力,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40-10841+10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江西道地药材车前子规范化栽培的配方施肥优化

    张寿文;钟伟光;李风琴;曹岚;

    [目的]优选车前子规范化栽培的施肥配方。[方法]通过二次旋转组合设计,建立车前子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四因子的回归模型,利用DPS数据库系统确定最优施肥方案。[结果]车前子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4因子的回归模型为:Y=2 937.44+105.46X1+17.06X2+62.69X3+265.18X4-251.17X21-80.01X22-150.62X23-55.67X24+22.75X1X2+22.75X3X4;以产量3 450 kg/hm2作为目标,配方施肥的系统优化方案为:施氮(尿素)247.65~314.81 kg/hm2;施磷(过磷酸钙)346.05~553.95 kg/hm2;施钾(K2SO4)213.3~340.425 kg/hm2;施有机肥(腐熟猪粪)32 737.5~35 782.5 kg/hm2。[结论]方程的拟合度较好,可以用来反映车前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之间的关系。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42-10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薤白中铁·钙·锰·铬·镍和铜的含量

    任玉兰;郑炜;应知伟;金超;邸继鹏;

    [目的]测定薤白中铁、钙、锰、铬、镍和铜的含量。[方法]以牡丹江市西山野生的薤白为原料,考察湿式消化法和干式灰化法对样品的处理情况,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薤白中铁、钙、锰和铬等元素的含量,并进行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结果]薤白中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且其中的钙含量较高,为1.240 7 mg/g;铁的含量居中,为0.201 7 mg/g;锰、铬含量较少,而镍、铜则几乎检测不到。[结论]该方法具有省时、省力、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准确等优点,可用于薤白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分析。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45-10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鹤庆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研究

    范鹏;

    [目的]研究鹤庆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鹤庆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并通过现代波谱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鹤庆五味子藤茎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Wuweilignan E(1)、Methyl-gomisin R(2)、Methylisogomisin O(3)、Gomisin D(4)、Tigloylgomisin P(5)和Gomisin N(6)。[结论]化合物1、2和3均为首次从鹤庆五味子中分离得到。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47-10848+10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菌草栽培的9种灵芝菌株生长状况和多糖含量比较

    王凯;林占熺;曹剑虹;

    [目的]比较菌草栽培的9种灵芝菌株的生长状况和多糖含量,优选最佳栽培菌种。[方法]采用G10004、泰山G10014、信州G10002、三明所G10001、韩国灵芝G10006、G10022、赤芝G10008、G10021和Ga0801等9种灵芝菌株进行菌草栽培,比较灵芝菌株的生长状况和多糖含量。[结果]栽培的G10021灵芝菌株生长状况最好,且有效成分多糖的含量较高;Ga0801和泰山G10014菌株也可应用于灵芝的菌草栽培,而其他菌株则不适宜用作菌草栽培。[结论]G10021可以作为菌草栽培灵芝的首选菌株。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49-10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盐胁迫对胀果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强玮;向礼恩;马丽利;李金弟;陆嘉惠;汤绍虎;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胀果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胀果甘草种子为材料,分别采用浓度为0、50、100、200和300 mmol/L的NaCl和Na2SO4以及浓度分别为0、25、50、75和100 mmol/L的NaHCO3进行处理,研究盐胁迫对胀果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3种盐胁迫对胀果甘草的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差异明显,对胀果甘草种子萌发影响的强弱顺序为:NaHCO3>Na2SO4>NaCl。在3种盐胁迫下,幼苗子叶、胚根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幼苗子叶SOD活性随盐浓度的升高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胚根SOD活性随盐浓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结论]3种盐胁迫对胀果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均有明显的影响。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53-10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激素前处理对薄荷种子萌发的影响

    牛文昊;赵岩;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前处理对薄荷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研究赤霉素、乙烯利、NAA和2,4-D激素对胡椒薄荷(Mentha arv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当赤霉素浓度在40~160 mg/ml时,薄荷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升高;当赤霉素浓度继续增加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明显降低,最适宜的赤霉素浓度为160~200 mg/ml。当浓度在40~100 mg/ml时,乙烯利对光下薄荷种子的萌发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萌发率,而高浓度的乙烯利(100 mg/ml以上)则对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当NAA浓度为0.08~0.1 mg/ml时,薄荷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升高,表明一定浓度的NAA对光下薄荷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萌发率;而NAA浓度继续增加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高浓度(0.5 mg/ml以上)有抑制作用。当2,4-D浓度为10~30 mg/ml时,薄荷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升高,表明一定浓度的2,4-D对光下薄荷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使萌发率;而随着2,4-D浓度的继续增加,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高浓度(50 mg/ml)的2,4-D对萌发有抑制作用。[结论]赤霉素、乙烯利、NAA和2,4-D激素对胡椒薄荷种子的萌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57-10858+10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结香花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韩佳;徐玲;蔡正洪;唐静;

    [目的]研究结香花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方法]将结香花药材用浓度70%乙醇提取,然后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分离,得5个溶剂萃取物,再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连续稀释法对各溶剂萃取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结香花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蜡样芽孢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明显抗菌作用;水层残留物对以上5种致病菌均无明显的抗菌效果。[结论]结香花的粗提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59-10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樱桃叶多糖的提取、鉴别及定量测定

    刘德胜;颜玲;韩景田;

    [目的]提取樱桃叶多糖,并对其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先将樱桃叶经石油醚和乙醇脱脂、脱杂后,再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樱桃叶粗多糖(PPP),然后以Sevag法除去粗多糖中的蛋白,并用Molish试验(α-萘酚试验)、葸酮-硫酸法试验、Fehling试验与红外光谱分析、淀粉的碘试验对其进行定性鉴定;以硫酸-蒽酮法测定樱桃叶多糖的含量。[结果]经过鉴别可知,所提灰白色物质为多糖;经测定,其含量为29.7 mg/g。[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61-10862+10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银杏壳中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梁晓锋;

    [目的]研究银杏壳中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乙醇水溶液作提取溶剂来提取银杏壳中的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温度等主要因素对银杏类黄酮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传统醇提取法和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银杏壳中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传统醇提取法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乙醇浓度为75%,料液比为1∶45(W/V,g/ml,下同),提取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类黄酮的得率为0.503 4%。微波法提取银杏壳中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微波温度为60℃,乙醇浓度45%,料液比1∶30,微波提取时间480 s;在此条件下,类黄酮得率为0.815%。[结论]微波提取法操作极为简便迅速,是一种快速、高效、节能的新型提取工艺,与传统醇提法比较,有一定的优越性。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63-10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川玄参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敬娟;蔡正洪;唐静;

    [目的]研究川玄参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和连续稀释法,评价川玄参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菌活性。[结果]川玄参不同溶剂萃取物对产气杆菌均没有抑制作用;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枯草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氯仿提取物的作用最强,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则没有抑制作用。[结论]川玄参的粗提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68-10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三叶悬钩子对3种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郝芳芳;庄孝龙;郭美仙;杜一民;

    [目的]探讨三叶悬钩子对体外培养的3种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三叶悬钩子提取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株)、K562(人红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及HL60(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然后以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三叶悬钩子氯仿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均能够抑制SGC7901、K562和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氯仿提取物对SGC7901和K56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5.53和28.03μg/ml;石油醚提取物对SGC7901和K56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9.52和14.99μg/ml,但这2种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均较大。而不同浓度的氯仿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小于10μg/ml的顺铂。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几乎无抑制作用。[结论]三叶悬钩子氯仿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体外SGC7901、K562及HL60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70-10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丹参的提取工艺研究

    贾永艳;田效志;李九席;贾永;魏超娟;

    [目的]优选丹参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以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总酚酸量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的超临界萃取及醇提工艺条件。[结果]丹参的最佳超临界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料液比为10∶3(g/ml);在此条件下,丹参酮ⅡA的转移率为69.03%。丹参的最佳醇提条件为:料液比1∶11(g/ml),乙醇浓度30%,回流3次,每次0.5h。[结论]优化后的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适于丹参的提取。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73-10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正交设计优选薏苡茎多糖的酶提取工艺

    郭立强;黄礼德;张照平;潘廷啟;文全泰;颜祖弟;黄锁义;

    [目的]确定薏苡茎多糖的最佳酶提取工艺。[方法]利用纤维素酶从薏苡茎中提取多糖,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条件优选,并用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进行多糖的含量测定。[结果]检测波长为490 nm;葡萄糖含量在0.010~0.100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最佳酶提取工艺为:pH值为5,酶用量为6.0 ml,反应温度为40℃,酶解时间为150 min;在此条件下,薏苡茎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19.62%,RSD为0.21%。[结论]优选出的酶提取工艺合理,经济,可行。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76-10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彝药翻白草和牛口刺的红外及热分析鉴别

    陶明;罗茜;黄燕;

    [目的]建立翻白草和牛口刺药材的鉴别方法。[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和差热-热重分析仪对翻白草和牛口刺进行红外指纹图谱和TG-DTG曲线分析。[结果]翻白草和牛口刺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和TG-DTG曲线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结论]所得翻白草和牛口刺药材的红外特征指纹图谱和TG-DTG曲线可用于鉴别翻白草和牛口刺药材。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78-10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农业管理

  • 县级行政规划应急服务资源指派优化研究

    唐晓婷;

    目前对政府规划中多点应急组合问题的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对路径问题的探讨,仅考虑时间维的目标,但从应急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和费用角度来看,资源数目也应是优化目标。笔者建立较直观的数学模型,将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形成新的混合优化策略,使算法的优化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该研究为探索应急服务资源指派,推进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等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12-10813+10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峥;

    在总结前人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特点构建其影响因素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16个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出其中最关键的7个因素,即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劳动力市场、农业产业化、生产技术水平、教育状况、社会保障制度。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1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基于村落终结的视角

    程伟;张红;

    以河南Z村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从村落终结的视角出发,从村落社会交往、村落权利的重构两个方面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社交中心普遍出现外移现象,已经超出农村"熟人社会"的范围,促使传统社会关系网络的"差序格局"被打破;他们主动参与村落权利的建构过程,表现出更多的政治热情和对现代民主观念的践行;农民工返乡创业既加速了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和传统农民的分化,也是实现农民自身终结与村落终结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契机。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14-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城乡协调发展下青藏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研究

    何龙娟;詹慧龙;

    在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农业生产效率的角度研究了农业农村发展在城乡协调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的新态势,分析了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战略。指出青藏地区农业农村发展要建立区域非均衡模式,重视生态保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步同化。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17-11118+1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

    邹悦;梁颖;

    在介绍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农用地质量下降、生产效率不高、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善等,并从保护耕地、耕种面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作物单产和加大农业推广力度5个方面研究了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措施。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19-1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业灾害防御

  • 1,2,4-三唑稠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李映晖;

    按照修饰对1,2,4-三唑环引入的不同结构,对1,2,4-三唑稠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的研究进行了分类综述,并展望了它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80-10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蒋学建;李德伟;常明山;何锦华;何容焕;

    [目的]了解利用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cus Endrdy Younga)控制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可能性以及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的控制作用和捕食潜能。[方法]研究了日本方头甲成虫对不同虫态和不同密度松突圆蚧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最佳寻找密度。[结果]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的捕食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对松突圆蚧雌成虫、2龄和1龄若虫的日极限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1.15、71.32和185.36头;当松突圆蚧虫口密度低时,日本方头甲对雌成虫的寻找效应高,当松突圆蚧虫口密度高时,日本方头甲对1龄若虫的寻找效应高;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雌成虫、2龄和1龄若虫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8和17头。[结论]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具有很大的捕食潜力,可作为防治松突圆蚧的天敌加以繁殖利用。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86-10887+11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气相色谱法测定地奥司明中吡啶残留的研究

    梁引库;

    [目的]建立测定地奥司明中吡啶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和DB-WAX色谱柱(30.00 m×0.25mm,0.25μm),在分流比30∶1、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载气氮气总流量55.50 ml/min、进样量1μl的条件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地奥司明中的吡啶残留。[结果]吡啶在1.965~23.586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698.4X+51.853,相关系数为0.999,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05μg/ml,定量限为0.25μg/ml,回收率在95.08%~100.05%。[结论]该方法精密度较高、稳定性较好,可用于地奥司明中吡啶含量的检测。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88+10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饲料科学

  • HACCP在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多肽生产中的应用

    张嘉强;刘海;任鹏康;赵云涛;

    [目的]将HACCP体系应用于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多肽的生产过程中,确保工业生产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多肽的安全性。[方法]阐述了胶原蛋白多肽的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了各环节的潜在危害,并设定了关键限值、监控频率与措施、纠偏措施、档案记录和验证程序来监控关键点。[结果]确定原料验收、酶解提取、浓缩、喷雾干燥、磁选和内包装为关键控制点,并制定了HACCP计划表,从而在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生产中建立了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结论]HACCP体系的实施降低了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生产中的危险因素,保障了胶原蛋白多肽的品质和食用安全。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89-10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g2+·Zn2+对鳜·鲢胚胎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许二学;

    [目的]探讨重金属氯化汞和硫酸锌对鳜、鲢胚胎的毒性效应。[方法]在水温18~23℃条件下,采用半静止式生物毒性试验法,测定鱼胚胎对2种药物的最低全致死浓度、最高不致死浓度以及半致死浓度,探讨不同浓度的氯化汞、硫酸锌对鳜、鲢胚胎的毒性效应。[结果]鳜、鲢鱼的胚胎对Hg2+相当敏感,对仔鱼的致畸率也很大,特别是对刚出膜的仔鱼的致死率很高。鳜、鲢鱼的胚胎对Hg2+的毒性抵抗能力差别不大。鲢胚胎对Zn2+的耐受能力明显高于鳜胚胎。以安全浓度为衡量标准,Hg2+和Zn2+对鳜、鲢胚胎的毒性强弱顺序为Hg2+>Zn2+。[结论]该研究可为渔业健康养殖和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92-10893+10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蛙皮活性肽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巢警殳;杜鹃;刘雅娟;

    [目的]探讨林蛙皮生物活性肽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林蛙皮活性肽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28 d后,采用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T淋巴细胞增值,并通过溶血空斑试验和血清溶血素试验检测林蛙皮活性肽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林蛙皮生物活性肽可明显促进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值,增加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增强血清溶血素抗体效价水平。[结论]林蛙蛙皮生物活性肽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具有增强作用。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94-10895+10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纳米银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王燕;张伟;李恺;滕安娜;王辉;徐五通;刘元敏;顾希;

    [目的]探讨纳米银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染色质的变化,用Fluo3荧光染料检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变化,并利用ELLSA试剂盒检测Caspase-3凋亡酶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50μg/ml纳米银处理36h后,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率达到最高((48.3±0.33)%),凋亡酶活性增强,并且细胞内游离的Ca2+荧光强度达到41.70±18.78。结论50μg/ml纳米银作用36 h可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96-10897+10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木聚糖酶在肉鸡日粮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费卓群;陈光;

    [目的]探讨木聚糖酶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应用效果及其适宜添加量。[方法]研究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代谢性能、血液指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建立木聚糖酶与饲料利用率的定量关系。[结果]在玉米-豆粕型肉鸡日粮中添加800、1 200 U/kg木聚糖酶,能显著降低肉鸡料肉比,提高肉鸡对日粮的蛋白利用率,提高肉鸡前肠食糜中的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但是,添加木聚糖酶对肉鸡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影响。玉米-豆粕型肉鸡日粮中木聚糖酶的适宜添加量为1 200U/kg。[结论]该研究可为木聚糖酶在肉鸡日粮中的进一步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898-10902+10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孙荡;高歌;周胜;鲍梦雅;茅翔;

    [目的]为临床上构建PRRSV的拮抗性小肽及相关疫苗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NCBI上国内分离的PRRSV毒株(FJ175688.1)Nsp2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对其组分、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和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Nsp2含有7段的跨膜区域,二级结构中自由卷曲含量最高(57.64%),同时含有4个糖基化位点和76个磷酸化位点。综合分析表明,Nsp2具有大量的抗原决定簇。[结论]通过对Nsp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为PRRSV疫苗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03-10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蜂科昆虫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养殖技术

    郭云胶;高鹏飞;赵昱;

    探讨了科学养殖胡蜂科蜂幼虫蜂蛹的复合技术,简要介绍了人工条件下蜂王交配、蜂王越冬、蜂王筑巢等技术难题的破解,并对我国胡蜂科昆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06-10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光唇鱼与厚唇鱼肌肉营养成分的研究

    王宇希;应建平;

    [目的]比较光唇鱼和厚唇鱼的肌肉营养成分与氨基酸含量。[方法]对光唇鱼和厚唇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探讨了2种鱼的营养价值。[结果]光唇鱼粗蛋白含量为19.4%,高于厚唇鱼(18.9%)。光唇鱼粗脂肪含量为1.05%,比其他鱼类低,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光唇鱼氨基酸总量达13.19%,也高于厚唇鱼(13.04%)。光唇鱼的必需氨基酸总量为5.31%,而必需氨基酸的占氨基酸总量的40.27%,均高于厚唇鱼。从与鱼肉味道相关的4种鲜味氨基酸来看,光唇鱼为5.11%,也高于厚唇鱼。[结论]该研究为光唇鱼和厚唇鱼的配合饲料研制和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09-10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大别山区皖鄂蝶类多样性比较研究

    郑鹤鸣;虞磊;侯银续;许宝奎;梁君;

    2011年夏季通过对位于大别山腹地小岐岭两侧的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桃花冲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蝶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样地的蝶类多样性及均匀性明显高于非保护区样地。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11-10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平均取代度的甲基化-β-环糊精对泰乐菌素的增溶作用

    李清霞;甘永江;方娜;

    [目的]探讨甲基化-β-环糊精对泰乐菌素的增溶作用。[方法]采用相溶解图法,研究不同取代度的绿色甲基化-β-环糊精对药物泰乐菌素的增溶作用,并测定包合稳定常数和增溶效果。[结果]泰乐菌素与甲基化-β-环糊精以1∶1的包结比形成包结物。β-环糊精与不同平均取代度的甲基化-β-环糊精对泰乐菌素均有增溶作用,平均取代度为14.2的甲基化-β-环糊精对泰乐菌素的增溶作用最为显著,增溶倍数为1.5。[结论]该研究可为泰乐菌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14-10915+10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甲状腺激素受体在围生期甲亢母鼠心脏中的差异表达

    李斌;陈晶;宋芳;岳淑芬;冯若鹏;

    [目的]研究围生期甲亢母鼠心脏中甲状腺激素受体在mRNA水平的差异表达。[方法]首先建立妊娠合并甲亢模型,取围生期(孕16 d、孕18 d、孕20 d、产后5 d、产后10 d)母鼠心脏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Rα1、TRβ1的表达量变化。[结果]与正常母鼠相比,在围生期甲亢大鼠心脏中TRα1表达量在孕16 d上调213%,孕18 d上调64%,产后5 d上调888%,产后10 d上调200%。除产后10 d外,TRβ1变化不显著。[结论]甲亢可以引起围生期大鼠TRα1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上调,TRα1的表达量与心功能的维持密切相关。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16-10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雪山草鸡氨基酸组成与营养价值研究

    纪韦韦;徐银;洪文龙;

    [目的]评价雪山草鸡的营养价值。[方法]以雪山草鸡为材料,对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及组成进行分析,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雪山草鸡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占蛋白质含量的95.34%,且种类齐全,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达1.096 g/kg。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族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4.97%、17.86%和7.07%,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且比例均衡,比值系数分(SRC)为76.91。在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结论]该研究可为雪山草鸡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19-10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海产海燕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李敏晶;李成方;刘远;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海燕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下,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海燕多糖提取率的首要因素为料液比,其次是提取时间。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海燕多糖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温度为40℃。[结论]该研究为海燕多糖的开发和进一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22-10923+10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粉虫粪和蚕沙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王金花;王学梅;杨雨辉;吴晓莉;尚燕飞;吴金瑜;

    采用饲料常规养分分析方法对黄粉虫粪和蚕沙非常规饲料样品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含量进行测定,并将黄粉虫粪与玉米粉、鱼粉,蚕沙与玉米粉、豆粕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粉虫粪粗灰分比鱼粉低,显著高于玉米粉;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鱼粉,但显著高于玉米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鱼粉;钙含量比玉米粉和鱼粉均高;磷含量显著高于鱼粉和玉米粉;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鱼粉。蚕沙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豆粕和玉米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粉,低于豆粕;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豆粕;钙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粉和豆粕;磷含量显著低于豆粕;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玉米粉和豆粕。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24-10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研究进展

    陈红莲;王永杰;蒋业林;

    对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IHN)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特征(生物学特征、基因组和不同基因型分离株的地理分布)、检测技术及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28-1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林业

  • 林下经济发展探讨——以安徽省为例

    黄大国;

    通过对林下经济概念、特点及发展意义的论述,结合安徽省林下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介绍了安徽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提出安徽省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和策略,最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26-10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1 ]
  •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杜鹃群落学研究

    董安强;梁耀;胡明锋;刘宗君;王发国;邢福武;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秤架管理处辖区内海拔1 500 m左右的南华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 6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52科79属121种(变种),以泛热带成分为主,热带和温带成分也有一定的比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过渡性质;群落组成以南华杜鹃为绝对优势种,其优势地位非常明显;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层间植物稀少;按Raunkiaer标准,群落内的种群频度为1%~20%的种类占优势,为总种数的60%;南华杜鹃种群中,大龄树占优势,表明该地的南华杜鹃种群处于衰退阶段,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29-10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对林农营林的影响研究——基于陕西省富县和西乡县的调查

    周琳;路越平;李小勇;

    围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五大内容之一的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的概念和内容,结合对陕西省富县和西乡县的实地调查,分析了陕西省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中开展的各种措施和工作及其对林农营林活动的内外部因素和不可控与可控因素两方面的影响。最后从不同主体的角度指出陕西省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34-10936+10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麻疯树叶浸提液对万寿菊幼苗氮代谢的影响

    张红;杨兵;

    [目的]揭示麻疯树对林下植物的化感生理机制。[方法]研究麻疯树叶浸提液对万寿菊幼苗叶片的叶绿素总量、蛋白质、硝态氮、铵态氮及与氮代谢相关的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麻疯树叶浸提液加入土壤后,明显抑制了万寿菊总叶绿素含量。同时,叶浸提液也减少了叶片中总氮、蛋白质和硝态氮含量,但增加了铵态氮的含量,而且这种效应随着叶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麻疯树叶浸提液在较低浓度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合成酶(GS)活性没有显著变化,但在较高浓度时,NR和GS酶活性明显降低。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随着叶浸提液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麻疯树能释放化感物质进入土壤,通过干扰氮代谢的生理活动,抑制植物的生长。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37-10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以青阳县为例

    姜国清;

    介绍了国内外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青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林下经济发展思路。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科学地选择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提出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健全政策引导体系、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创新资金投入体系"四大体系",谋划推动规模化发展战略、推进集约化经营战略、推行品牌化战略"三大战略"。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08-1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农业气象

  • 贵港地区气温日较差特征分析

    周幼婵;王传辉;周顺武;

    [目的]分析1960~2009年贵港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演变趋势。[方法]利用贵港地区1960~2009年来具有连续完整记录的3个气象台站的平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等资料,对该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演变趋势。[结果]年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最高气温上升幅度小于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夏秋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春季,各月变化呈单峰单谷型;气温日较差空间变化倾向值形成以北回归线为中心向两侧逐渐减小趋势;远离北回归线的台站极端日较差减小幅度最大,显著性强;靠近北回归线的台站极端日较差减小幅度较小,甚至呈弱增加趋势,但显著性水平不高。不同因子对日较差影响不同,日照与日较差正相关显著,总云量、相对湿度和降水量与日较差负相关显著,而与平均风速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了解贵港地区气候变化规律提供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70-10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济南地区近3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刘树峰;苏轶;赵玉翠;

    [目的]分析近30年济南地区气温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济南市所辖6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近30年来济南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近30年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最明显,倾向率达0.502℃/10a;年平均气温次之,倾向率为0.288℃/10a;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趋势最为缓慢,其倾向率仅为0.144℃/10a。章丘的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最为明显,倾向率达1.347℃/10a;说明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上升主要在于年平均最低气温的贡献,章丘为单个站点中贡献最大。就单个站点而言,济南市区在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中,气温上升倾向率均较小,在济南地区整个气温变化中济南市区贡献最小。[结论]该研究为济南市开展气候变化监测、诊断、评估、预估以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74-10975+10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夏初850hPa西太副高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影响

    胡顺起;韩永清;朱义青;

    [目的]研究夏初85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方法]利用NCEP/NCAR 2.5°×2.5°的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位势高度场、纬向风场、降水率、垂直速度场等与副高指数相关联的环流和降水异常进行了分析,探讨夏初85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结果]夏初西太平洋850 hPa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有重要影响。夏初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偏小、脊点偏东、偏北时,500 hPa高度场上鄂霍次克海地区无阻塞型控制,高纬冷空气路径偏北,梅雨锋区低压扰动减弱,东亚夏季风环流加强,江淮流域冷空气偏弱,使得江淮流域降水偏少;夏初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偏大、脊点偏西、偏南时,500 hPa高度场上鄂霍次克海地区为阻塞高压控制,梅雨锋区低压扰动加强,东亚夏季风环流减弱,江淮流域冷空气偏强,使得江淮流域降水偏多。[结论]该研究为江淮流域的降水异常提供指示作用。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76-10980+11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淮流域一次飑线天气成因分析

    张玉峰;丁治英;黄先成;

    [目的]分析2009年6月3日发生在黄淮流域的强飑线天气的成因。[方法]利用1°×1°的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区域地面自动站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结合使用FY-2C卫星云图和商丘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09年6月3日发生在黄淮流域的强飑线天气环流背景形势进行诊断分析,探讨此次飑线天气的成因。[结果]此次飑线天气是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加大的有利形势下,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地面出现中尺度辐合并产生上升气流作为对流触发机制,来自南方的水汽持续供给,飑线最终得以形成并发展;地面干线附近是雷暴和飑线的高发区。[结论]该研究为以后类似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81-10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阳“8·21”罕见冰雹防雹天气预警再分析

    田广元;胡伟;杨旭;

    [目的]分析2011年8月21日18:30~19:30期间发生的冰雹天气。[方法]利用NCEP 6 h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FY-2卫星云图资料,对2011年8月21日18:30~19:30期间发生的冰雹天气的天气形势场、冰雹特征气象要素场和卫星云图进行再分析,探讨此次冰雹的天气成因及冰雹云的云图特征,总结如何从实况天气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进行防雹天气预警分析。[结果]此次冰雹天气的发生发展过程,高空500 hPa冷涡是背景天气系统,低空850 hPa暖舌和地面风切变是形成强对流冰雹云的必要条件;分析尽早时次的天气图,可以从天气系统的机理方面分析天气的发生原因,并能尽早地发出天气预警;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分析冰雹特征气象要素场,可以更进一步地分析并精确地预测冰雹发生的概率、时间以及范围;而红外卫星云图对于对流旺盛的冰雹云的监测更准确,特征更明显,可以更直观地预测冰雹天气的发生。[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类似的冰雹天气提供防雹预警经验。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84-10986+1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105号热带风暴“米雷”造成辽南大暴雨过程分析

    刘桐义;姚文;张晶;孙丽红;赵晓川;孙瑶;

    [目的]分析2011年第5号强热带风暴"米雷"影响辽宁地区造成局地大暴雨过程。[方法]利用高空地面资料、雷达资料、数值预报资料、加密自动站以及NCEP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第5号强热带风暴"米雷"影响辽宁形成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热带气旋北上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结果]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打通后形成的高压坝持续维持,迫使"米雷"在登陆山东后部向西北转向;伴随"米雷"形成的低空东南急流将低层的暖湿空气持续向暴雨区输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输送和层结不稳定条件;暴雨主要分布在高能舌内,高能舌的移动和消失对应暴雨雨带的移动和过程的结束,能量的分布情况对暴雨的落区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结论]该研究为预报业务提供参考。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87-10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资源·环境

  • 基于含水率的固化污泥基质体中固化反应的分析

    王月香;廖瑛;丁建文;

    [目的]了解固化污泥基质体中固化反应程度。[方法]采用新型固化剂固化污泥,通过含水率的变化,研究不同水泥掺量比、石粉掺量比对不同龄期的固化污泥基质体固化反应程度的影响。[结果]固化污泥基质体中的含水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固化剂的掺入量越大,含水率越低;固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前7 d;固化后污泥基质体的相对含水率随时间而变大;固化剂掺入量的增加对固化反应有推动作用,但也与固化剂的类型有关。[结论]可以用含水率的变化来反映和了解固化反应进行程度,基于相对含水率估算固化反应程度的预测公式适用于固化污泥等固化污染土。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91-10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以常熟市陶荡面为例

    甘月云;金辉;陈星;张其成;

    [目的]定量评价水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方法]以常熟市陶荡面湖泊为例,建立了由淡水供应、休闲娱乐、水质净化、维持生物多样性4项功能构成的水生态系统评价体系,采用市场价值法、旅游费用法和恢复费用法对陶荡面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价与估算。[结果]陶荡面淡水供应价值和休闲娱乐价值占优,二者产生正效益,而水质净化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产生负效应,表明陶荡面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亟需通过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等技术进行治理与保护。[结论]该研究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94-10995+1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控制方案研究

    李其阳;王崇云;彭明春;周睿;罗婷;董磊;杨莎;

    [目的]研究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控制方案。[方法]以2010年SPOT5卫星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GPS记录为数据源,对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进行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设计,并通过各土地利用类型的N、P输出量变化来评估优化措施对面源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优化后,水源保护区控制土壤侵蚀和N、P等污染物排放的功能得到提升,优化措施对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的防控具有显著效果。[结论]该研究为促进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绿色小流域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0996-1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天津市七里海湿地价值评估

    胡蓓蓓;徐利淼;李兆江;孟伟庆;

    [目的]评估天津市七里海湿地的价值。[方法]将七里海湿地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运用市场价值法、旅行费用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对七里海湿地使用价值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了评估;运用意愿调查法来估算七里海湿地的非使用价值。[结果]七里海湿地总价值为18.92亿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该区动植物产品价值、旅游价值和科研文化价值之和,为5.39亿元(占28%);间接使用价值为该区水文学功能价值、水质功能价值、侵蚀控制功能价值、固定CO2价值和栖息地功能价值之和,为9.65亿元(占51%);非使用价值为3.88亿元(占21%)。从效益角度来看,七里海湿地生态效益最大,占72%;经济效益居中,占19%;而社会效益最小,仅占9%。[结论]该评价结果为七里海湿地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01-11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湖泊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周鹏飞;

    [目的]对湖泊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在深入挖掘"健康湖泊"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专家评分法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值,选取吴江市3个典型的省保湖泊(三白荡、北麻漾、桥北荡)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开发利用保护的模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结果]湖泊健康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白荡、北麻漾均处于基本健康状态,桥北荡处于亚健康状态。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有较强的适用性。[结论]该研究为湖泊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05-11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富营养化水体底泥磷释放的研究进展

    李海宗;潘梅;

    底泥是富营养化水体内源性磷的主要来源,而底泥中磷的释放与磷的形态及其数量分布、环境影响因子等有密切的关系。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底泥磷的形态、释放影响因素及原位控制技术等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08-11010+1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玉米芯浸提COD影响因子研究

    张洪灿;王清良;胡鄂明;陈勇博;张琪;王沙;

    [目的]探讨玉米芯浸提液中COD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质量浓度、温度、时间、pH等不同参数条件下玉米芯浸提液中COD的变化,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玉米芯产COD的最佳试验条件。[结果]玉米芯质量浓度小于50 g/L时,质量浓度与玉米芯浸提液中COD值呈线性关系;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有利于提高玉米芯浸提液中COD值。玉米芯释放COD的最佳试验条件为:温度35℃,质量浓度40 g/L,pH为3,浸提时间3 h,此时单位质量玉米芯释放COD的量为0.056 2 g。[结论]该研究为微生物方法治理地浸采铀矿山废水降低了成本,也为玉米芯的充分利用提供了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11-1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环境友好的可替代煤及石油中有机碳源的CO2合成利用途径与技术探析

    沈发治;

    对以CO2为原料合成醇、醚、酯、胺酯、内酯、聚酯、尿素及金钢石等物质的途径与技术进行了探析,指出二氧化碳作为潜在的有机碳资源,充分利用,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也能缓解资源短缺。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14-11016+1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烃类污染物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生长条件研究

    李平;卓凤萍;高立洪;蔡鸣;

    [目的]筛选烃类污染物降解菌,研究其生长条件。[方法]以石化厂附近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微生物为菌源,煤油作为唯一碳源,经过驯化筛选、分离出对煤油降解效果较好的菌种,并对影响菌种生长的条件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煤油降解菌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 7,盐度2.5%,恒温摇床转速190 r/min。在此条件下,将菌种培养3 d后,煤油降解率达42.6%。[结论]该研究为烃类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17-11019+1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雀儿山新路海自然保护区高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王静;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对新路海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64种,隶属于41科、99属;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属的分布以北温带分布和世界分布属为主,温带成分比例远大于热带成分,反映出该地区明显的温带性质;该区植物种类较为贫乏,草本植物类型占明显优势,充分体现出该区植被以高山草地为主的特点。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20-11021+1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SWAT模型在新蔡河流域面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王景深;

    [目的]应用SWAT模型对新蔡河流域的径流、泥沙及面源污染负荷的产输出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方法]首先介绍了SWAT模型的原理,然后对模型径流参数和水质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最后利用SWAT模型研究新蔡河流域的泥沙及面源污染负荷的产输出特性。[结果]SWAT模型基本合理可行,可用于新蔡河流域面源污染的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丰水年泥沙和各种面源污染物负荷都比较大,平水年次之,枯水年最小,这说明泥沙和面源污染的产输出与当年的降雨径流量有关。[结论]该研究为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22-11024+1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

  • 基于食品安全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研究

    连茜平;

    针对国内近年来频繁的食品安全问题,从食品供应链角度进行分析,查找现有食品供应链影响食品安全的隐患,指出构建食品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构建食品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措施,更有效保证食品安全。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25-11026+1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葡萄酒加工环节科技创新关键点分析

    张欣;李彦宁;林丽;

    为探索河北省葡萄酒科技创新的方向,对葡萄酒加工8个环节的科技创新进行了分析,发现河北省葡萄酒生产由于技术创新的滞后,致使葡萄酒生产辅料及加工设备的进口依赖性过强。在此基础上,结合葡萄酒加工科技方面最新的发展趋势,提出河北省应该在葡萄原料、葡萄酒加工和葡萄酒包装方面进行科技创新,并绘制出了葡萄酒加工业科技创新关键技术路线图,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27-11029+1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GC-MS测定姜油中α-蒎烯·桉油精和龙脑的含量

    马雯芳;谭建宁;徐东来;严克剑;

    [目的]建立GC-MS同时测定姜油中α-蒎烯、桉油精、龙脑含量的方法。[方法]以GC-MS测定姜油中α-蒎烯、桉油精、龙脑的含量。[结果]α-蒎烯、桉油精、龙脑的浓度分别在20.01~300.15μg/ml(r=0.999 5)、34.74~521.10μg/ml(r=0.999 0)、6.48~97.20μg/ml(r=0.999 5)范围成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1.09(RSD 1.35%)、97.78%(RSD 1.86%)、103.28%(RSD1.57%)。[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为姜油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30-1103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芦荟微波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研究

    张磊;赵肃靖;蔡秀桃;梁雪冰;罗斯燕;

    [目的]对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2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最佳提取工艺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波提取与常规的有机溶剂提取2种方法对芦荟进行有效成分提取,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探讨芦荟的微波提取物与葡萄糖,NaCl混合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在萃取剂为乙醇-水体系,乙醇体积分数为90%,萃取时间为8 min及微波功率为600 W的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芦荟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微波提取法具有提取速度快、提取物成分破坏少、提取率高及溶剂用量少等特点。芦荟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与糖、盐协同作用时,抑菌效果更好。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32-1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固定化酵母发酵木瓜-西番莲复合果酒工艺的研究

    黄夏;潘嫣丽;农志荣;黄卫萍;黄友琴;

    [目的]研究固定化酵母发酵木瓜-西番莲复合果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木瓜和西番莲果为原料,研究了初始加糖量、pH、固定化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对木瓜-西番莲复合果酒残糖、酒精度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影响木瓜西番莲复合果酒发酵残糖、酒精度和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为复合果汁初始加糖量,最佳发酵条件为混合果汁起始糖度28%、pH 4.5、酵母接种量0.015%、发酵温度25℃。[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获得色泽淡黄自然、拥有着和谐的果香与酒香、入口清爽、酒精含量约13.8%的木瓜-西番莲复合果酒。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35-11037+11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玉米秸秆木糖水解液的脱色研究

    田璐;於露;樊耀亭;

    [目的]为玉米秸秆木糖水解液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活性炭对玉米秸秆木糖水解液进行脱色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玉米秸秆木糖水解液脱色的较优工艺参数。[结果]以活性碳对玉米秸秆木糖水解液脱色的较优工艺参数为:活性炭用量5%,温度60℃,时间3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木糖水解液的脱色率为95.27%,木糖保留率为80.12%。[结论]以该优化工艺脱色,玉米秸秆木糖水解液的脱色率和木糖保留率均取得较好效果,该工艺稳定可行。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38+1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板栗浆饮料护色方法研究

    洪文龙;纪韦韦;贾君;

    [目的]寻找出适合做板栗浆液护色剂的产品。[方法]研究了VC、EDTA-2Na和柠檬酸3种护色剂对板栗浆液颜色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选出了最适的浓度比例。[结果]经过试验,3种护色剂对板栗浆护色效果为VC>EDTA-2Na>柠檬酸,护色液的最佳配置比例为柠檬酸0.11%,VC0.7%,EDTA-2Na 0.02%。[结论]试验得出的复合护色剂对板栗浆的护色效果显著,可很好地控制板栗浆的褐变。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39-11040+1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花生活性肽的分子量分布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瑞;范远景;陈伟;黄文东;王林;孟凡莉;

    [目的]研究花生活性肽的分子量分布及其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截留分子量8.0、3.5、1.0 kD的透析袋对花生蛋白酶水解液进行分级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范围的抗氧化肽,分别测定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与Tricine-SDS-PAGE技术相结合,考察花生蛋白酶解物的分子量分布。[结果]分子量范围在1.0 kD以下的多肽混合物含量分别为碱性蛋白酶和风味酶的总水解物的76.21%和83.42%,不同分子量范围的水解物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且随分子量的减小而增大,分子量范围在1.0 kD以下的组分对碱性蛋白酶和风味酶中的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分别为(87.41±0.66)%和(67.88±0.48)%。[结论]花生活性肽的抗氧化能力较强,尤其是分子量1.0 kD以下的短肽,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41-11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都匀毛尖冲泡的优化工艺研究

    魏学军;林先燕;刘文兰;冯光维;夏亚兰;李江;

    [目的]确定都匀毛尖冲泡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指导其科学的饮用和发挥最佳预防保健作用。[方法]选取液固比、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和冲泡次数为考察因素,以都匀毛尖中茶多糖的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冲泡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影响都匀毛尖茶多糖提取的因数顺序为:液固比>冲泡温度>冲泡时间。最优冲泡工艺参数为液固比80∶1 ml/g,冲泡温度90℃,冲泡时间10min,冲泡2次。[结论]研究得出的都匀毛尖冲泡的最优工艺经验证为科学的、合理的。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44-11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贮叶环境温湿度与烟片含水率及叶丝物理质量相关关系研究

    阙文豪;

    [目的]探索卷烟制丝过程贮叶工序适宜的环境温湿度控制条件。[方法]通过设定制丝过程贮叶工序环境温湿度条件,系统研究了烟片温度、烟片含水率、切丝效果、叶丝物理质量等变化情况。[结果]在不同的温湿度贮存环境条件下,烟片含水率、切丝前烟片温度等关键指标变化较小,切丝效果差异不显著,叶丝物理质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环境条件与加工质量的影响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温湿度控制条件,以达到既能降低企业能耗,又能保证卷烟在制品工艺质量的积极效果。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46-11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交试验优化橘皮中橙皮苷提取工艺

    张凤;黄芳;李健;

    [目的]对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橘皮中橙皮苷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橙皮苷得率的影响。[结果]提取橙皮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为提取剂,液料比15∶1ml/g,70℃下回流提取2.5 h,在此条件下橙皮苷得率为4.38%。加样回收试验表明,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0.9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工业生产。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48-1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响应面法优化葵花粕中绿原酸提取工艺

    刘刚;秦高;任雪;

    [目的]优化葵花粕中绿原酸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绿原酸的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绿原酸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葵花粕中绿原酸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7%,提取时间39 min,提取温度53℃,超声功率100 W,料液比1∶14 g/ml,提取1次。在该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率达2.25%。[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具有提取率高、时间短等特点,该研究为葵花粕绿原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50-11052+1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冷加工食品菌落总数标准的探析

    刘卫明;罗苗;

    以冷加工食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收集的冷加工食品菌落总数检测数据,应用统计软件分析,得出冷加工食品菌落总数符合Weibull模型的结论,求出模型的相关参数。分析冷加工食品菌落总数标准的合理性与弊端,探讨冷加工食品菌落总数标准及食品质量控制标准。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53-1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陕西果品现代冷链物流需求的SD分析与对策

    周宾;

    基于对陕西果业发展现状的初步分析后,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陕西特色水果之一的猕猴桃冷链物流需求进行SD建模与模拟,预测至2020年,陕西全省猕猴桃需要冷藏的数量可达80万t。针对未来陕西果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从构建冷链物流网络体系、提升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构筑果品冷链物流安全屏障、完善果品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加强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地方配套政策支持力度6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对策设计,对推动陕西水果产业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进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56-1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曲酸生产与利用的研究进展

    蒋利亚;兰时乐;

    概述了曲酸特有的分子结构及化学性质,并对曲酸生产的菌株的选育和优化、发酵方法、发酵原料、抗菌防腐、护色保鲜、美白及其安全性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59-1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大豆肽液体发酵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李红胜;谢为天;高存川;徐春厚;

    [目的]利用Minitab软件优化大豆肽发酵条件,为液体发酵法生产大豆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对影响芽孢杆菌y-6发酵豆粕产大豆肽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大豆肽转化率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该模型求解,得最佳发酵条件。[结果]Plackett-Burman试验表明,影响大豆肽转化率的主要因子为接种量、发酵温度、摇床转速;Box-Behnken试验得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为6.3%,发酵温度为39.89℃,摇床转速为187 r/min。优化发酵参数后,大豆肽的转化率由最初的63.70%提高到了78.15%。[结论]响应面分析法有效地提高了大豆肽的制取率。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64-1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微藻油脂含量的几种快速测定方法

    石玉新;穆迪;武洪庆;齐树亭;李志岗;

    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缓解全球能源压力,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微藻因其生长迅速、油脂含量高,被认为是制备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在微藻生物柴油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频繁地测定油脂含量。简单介绍了尼罗红比色法、铜试剂比色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和气质联用法几种快速测定微藻油脂含量的方法。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67-1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干制和热烫加工对香椿品质的影响

    赵明烨;戴蕴青;苏春元;陈敏;

    [目的]探寻更加合理的香椿加工方法。[方法]对香椿进行热风烘干、冷冻干燥和热烫处理,测定加工处理前后样品的总抗坏血酸、总酚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对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椿品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制与热烫均对香椿中的抗坏血酸、多酚、亚硝酸盐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及短时间的热烫对抗坏血酸含量影响较小,长时间热烫及热风烘干对抗坏血酸含量影响相对较大;烘干、冻干、热烫5 min以上,香椿多酚的损失率均达60%以上,较短时间的热烫对总酚含量影响相对较小;热风烘干和热烫可使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大幅度降低,真空冷冻干燥反而使亚硝酸盐含量提高,使香椿的食用安全性下降。[结论]短时间热烫是较为合理的香椿加工方式,可有效降低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并保留其营养物质。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70-11072+1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的研究现状及其在饲料检测中的应用

    石磊;王旭峰;邓丹雯;耿响;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应用于饲料的检测分析。主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光谱的预处理、多元校正方法等,以及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00-1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土地科学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河流的影响

    黄宝强;刘青;李荣昉;曹文洪;钟菊芳;

    介绍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形式,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河流的水文情势、水质、泥沙、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指导。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73-11076+1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城乡统一地价动态监测研究

    杨湛;胡月明;

    从现有比较成熟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出发,分析城乡一体化的土地价格形态即其估算方法,结合农用地地价和城镇地价的衔接方法,探究城乡地价一体化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和体系建设技术路线。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77-1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60后农民的土地养老保障研究

    陈东强;

    概述了我国农村土地的双重功能,基于对重庆市永川区大安镇94位60后农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村土地养老的现状,在介绍农村养老保障的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农村土地保障的实现机制。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80-11082+1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IS与多智能体的建设用地变化仿真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刘卫芳;夏斌;聂云峰;

    基于GIS技术和多智能体模型,对应不同的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因素输入,利用1998年土地利用图模拟并预测了番禺区2002年的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并与2002年的番禺区土地利用图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多智能的模拟结果与实际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基本一致。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83-1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土地伦理研究

    王素娟;

    介绍了土地伦理的概念,追溯了土地伦理的思想渊源,论述了土地伦理的基本原则,指出了土地伦理的实现途径。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86-11087+1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太原市西山地区土地资源数量和空间结构分析

    李春云;杨明;

    基于太原市西山地区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太原市西山地区土地资源数量和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多样性方面,西山地区尖草坪区域的GM指数最大,达到了0.76,其次是晋源区域,GM指数达到了0.70,万柏林区域的GM指数最低,仅0.57;在土地结构集中度上,万柏林区的土地集中化程度高于西山地区的总体水平,晋源区和尖草坪区的土地集中化程度低于西山地区的总体水平;在土地结构数量组合上,整个西山地区土地利用齐全程度较高,集中化程度较低,土地利用组合类型分为3种,从其所辖区域上看,尖草坪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最多,土地利用程度较为齐全,万柏林区域和晋源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类型相对较少,土地利用的整体功能也相对较弱。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88-11089+1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四川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增长分析及预测——基于Markov预测和ARMA模型

    卢小丽;

    选取1978~2009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值的32个样本,首先,通过Markov预测法预测未来生活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以10%~20%的概率较大;然后,为提高预测精度,在传统ARMA模型中加入时间变量t进行建模并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平均相对误差率为1.56%,其中2006~2009年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均小于0.5%;最后,将Markov预测和ARMA模型对2010~2012年的预测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在生活消费增长幅度上吻合,预测结果可靠。结果表明,在与目前相似的政策力度下,短期内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需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90-11092+1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青海省生态足迹研究

    祁永寿;王建军;张承亮;张晟义;

    利用投入产出法对青海省2002~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由2002年的1.914 8 hm2减少到2007年的1.080 4 hm2,降低了43.58%;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贸易盈余0.128 52 hm2,2007年变化为微量贸易赤字,值为-0.006 17hm2。青海省应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生态足迹贸易,减少贸易赤字。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93-11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

    杨松;何伟;

    选取13个评价指标构建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2009年江苏省51个县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并提出了提升江苏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097-1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农业教育

  • 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刘洪;徐振江;李春兰;饶得花;任永浩;

    通过剖析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验设施条件、课程设置、教学时间、教学手段及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论述了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旨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验技能与动手能力,提升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05-1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园林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柳玉晶;张淑梅;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探讨了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园林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取得的成效。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26-1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案例教学方法在农业资源与区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冯永忠;韩新辉;任广鑫;杨改河;

    根据农业资源与区划课程的特点,结合案例教学的理论及方法,探索了适宜于高等农业院校宏观类选修课程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该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库,并结合学校本科教学平台,建立了课程网络交流平台,延长了课程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33-1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园林综合实习模式研究

    丁健;刘中兵;杨祖达;刘群;杨海林;曾菊平;

    介绍了园林综合实习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园林综合实习模式及创新点,以期为园林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方法。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35-1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以就业为导向的农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杜永才;

    从更新办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几方面,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农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37-1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多媒体课件在果树栽培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于强波;苏丹;

    论述了多媒体课件在果树栽培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多媒体课件如何更好地应用于该课程教学中,以期为果树栽培课程多媒体课件合理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41-1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开放实验室建设探讨

    张莉;陈乃富;陈存武;陈科;

    阐述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及开放实验室建设情况,目的是为了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变学生的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实验资源的效益及实验室的使用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43-1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农业机械

  • 温室环境实时监测控制系统设计

    唐婷;

    农业环境控制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目前温室环境监测技术的弊端,设计了一种高效、智能的温室环境监测控制系统。该方法将单片机控制技术与信号检测技术相结合,将温度、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经过单片机进行信号处理与分析,当温室温度低于正常温度时能及时的启动报警装置。该设计方案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22-1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性质及学科分类

    李杨;朱安;房威;张志转;朱永和;

    根据期刊性质和学科分类方法,以文献数量为依据对《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进行分类。结果发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刊登的论文全为学术性,水产和渔业类及海洋学类文献数都超过该学科"20%区域"文献数均值,其余学科文献均较少,不能划入相应学科,因此应将该刊同时归类为水产和渔业类与海洋学类专业学术期刊。

    2012年21期 v.40;No.382 1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