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 冬季温度的主成分分析

    张红卫;申双和;陈怀亮;

    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河南省新乡市1971~2000年冬季温度的变化,并用相同方法分析冬季每个月主成分,得出了影响每个月的温度的主成分。

    2008年25期 10725-10728+10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树木生长方程参数的估计

    熊加兵;

    以树木生长的理论方程为基础,对树木生长方程的参数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树木生长方程参数的一种估计方法。

    2008年25期 10729+10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有效成分浸提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分析

    李宏燕;续京;

    通过对传统中药浸提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和浸提机理的分析,以传递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中药浸提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了这些因素与浸出有效成分浓度之间内在的关系。推导所得模型表明:提高温度,降低固体颗粒的粒度可提高溶液中有效成分的浓度,进而提高浸提效率。

    2008年25期 10730-10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成本分解法和机会成本法的影子水价计算

    侯晓明;

    解释了影子水价的内涵,概括了计算影子水价的几种方法,用其中的成本分解法和机会成本法测算淠史杭灌区的影子水价,并将它们和现行水价做比较,结果表明,灌区是严重亏损经营的,灌区影子水价远远高于实际供水价格,在充分考虑农民可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水价,以缓解这种局面。

    2008年25期 10732-10733+10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中总黄酮的研究

    杨铭;余林;江道冠;梁志坚;梁绍鉴;陈润升;黎彧;

    [目的]对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的新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在不同的提取工艺条件下进行平行试验、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原料0.500 g的腊梅花粉末,以7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剂,提取剂的用量为1∶60(g/ml),微波功率为288 W,在提取时间为450 s下提取次数3为最佳工艺。确定AB-8为腊梅花总黄酮的吸附树脂。其最佳静态吸附工艺条件为:温度30℃,吸附时间3 h;最佳动态解吸工艺条件为:流速2.6 ml/min,上样液pH值4.3,30 ml 70%乙醇洗脱。与溶剂浸提法相比,采用微波法提取腊梅花总黄酮提取时间由20 h缩短为450 s,提取率从79.86%提高到92.23%,而且AB-8分离腊梅花总黄酮分离效果明显,成本低。[结论]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可工业化推广。

    2008年25期 10734-10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乙肝清胶囊中金丝桃素含量的测定

    袁琳;雷磊;王敏智;辛秀;王萍;王兴;

    [目的]建立乙肝清胶囊中金丝桃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筛选超声和加热回流提取2种方法在不同的提取溶媒下对胶囊内容物的前处理效果,采用HPLC法测定金丝桃素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5 g/L KH2PO4水溶液(95∶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588 nm。[结果]最优提取方法为:以甲醇为提取溶媒在90℃水浴加热回流30 min;金丝桃素在0.108~1.0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4,平均回收率为98.8%,RSD=1.65%。[结论]所建立的乙肝清胶囊中金丝桃素HPLC含量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乙肝清胶囊的质量控制。

    2008年25期 10737-10738+10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凹凸棒土固定化菠萝蛋白酶工艺研究

    蒋荣;单良;王兴国;

    [目的]确定利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凹凸棒土(3-APTS-凹凸棒土)固定菠萝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3-APTS-凹凸棒土为基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研究用固定菠萝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确定菠萝蛋白酶固定化的条件为:0.4%戊二醛交联,温度38~44℃,pH值6.4,固定化时间4.5 h,最终产品的酶活为3 900 U/g,酶活回收率达80%。[结论]利用3-APTS-凹凸棒土固定的菠萝蛋白酶稳定性和利用率显著提高。

    2008年25期 10739-10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甘露糖蛋白的提取及乳化性质研究

    张玉香;周元;屈慧鸽;刘进杰;

    [目的]研究甘露糖蛋白的乳化性质。[方法]用热提取法提取甘露糖蛋白,然后对其乳化性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均质次数、pH值和温度3个影响因素进行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乳化性质的最佳条件。[结果]均质次数、pH值和温度对甘露糖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乳化稳定性效果最好的条件为:均质次数为4,pH值为6,温度为40℃。[结论]甘露糖蛋白是一种有效的乳化剂。

    2008年25期 10742-10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HPLC法同时测定白癜风胶囊中2种成分含量的研究

    周吴萍;梁丹;韦海园;

    [目的]建立白癜风胶囊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最佳提取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Supelcosi LC18柱(5μm,4.6 mm×250.0 mm);流动相:甲醇-水(40∶60),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45 nm。[结果]补骨脂素在5.5~55.0μg/ml(R2=0.999 9,n=8),异补骨脂素在4.8~48.0μg/ml(R2=0.999 9,n=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补骨脂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1.1%(n=6);异补骨脂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1.6%(n=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行,可有效控制白癜风胶囊的质量。

    2008年25期 10745-10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血浆中的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

    李艳霞;张恒松;黄喜根;张琼;

    [目的]探索同时测定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价廉、简便和快捷的方法。[方法]在pH值为1.81 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采用4种化学计量学方法(CLS,PCR,PLS和RBF-ANN)对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合成样品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各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该体系的解析能力。[结果]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6~13.8 mg/L,0.5~15.0 mg/L;检出限分别为0.14、0.24 mg/L。试验所用方法的回收率都在95%~105%。实际样品中可能存在的300倍的Mg2+、葡萄糖、Zn2+、Ca2+、K+,10倍的柠檬酸钠、Fe2+、Cu2+均不会对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产生干扰。用PCR和PLS对数据进行处理的结果较好。[结论]PCR和PLS对合成样中2种药物浓度的预报结果较好,该法还被用于实际样血浆中2种药物的测定,获得了较好的定量分析结果。

    2008年25期 10747-10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HPLC法测定荔枝花粉中氨基酸含量

    陈献雄;杨剑;

    [目的]通过研究荔枝花粉中的氨基酸含量,促进对荔枝花粉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了解影响不同荔枝品种品质形成的因素。[方法]采用柱前衍生RP-HPLC测定4个荔枝品种(桂味、怀枝、黑叶、妃子笑)花粉的全谱游离氨基酸,以邻苯二甲醛(OPA)与9-芴基羰酰氯(FMOC-CI)作衍生剂,正缬氨酸为内标,利用二极管阵列(DAD)可变波长检测程序。[结果]各种氨基酸的保留时间(Rt)RSD为0.01%~3.02%,相对峰面积(Ax/AI)RSD为1.19%~7.82%,回收率为95.21%~114.24%。4种荔枝品种花粉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为(mg/100 mg):桂味26.88、淮枝21.46、黑叶20.92、妃子笑18.91。[结论]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不同会影响到荔枝品质,其中桂味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营养价值高,可在养蜂业和花粉营养品加工业中加以充分利用。

    2008年25期 10750-10751+10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稀土甘氨酸丁二酮肟配合物的研究

    王坤杰;宋玉民;

    [目的]研究稀土甘氨酸丁二酮肟配合物的性质。[方法]合成3种稀土甘氨酸丁二酮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分析,研究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结果]稀土甘氨酸丁二酮肟配合物的通式为:RE(Gly)2(DMG)Cl3.3H2O,溶于无水乙醇和水,在乙醇溶液中属于1∶3电解质,氯离子全部处于配合物的外界。红外光谱说明稀土离子与DMG中羟基氧配位。紫外光谱中配合物的吸收峰红移和摩尔吸收系数增大。配合物在100℃左右产生微弱的脱水吸热峰,225~242℃产生配合物的骨架断裂吸热峰,415~492℃产生1或2个很强的氧化放热峰,热分解的最终产物为稀土氧化物。[结论]稀土甘氨酸丁二酮肟配合物具有相似的配位形式和结构类型。

    2008年25期 10752-10753+10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鸡肉中磺胺嘧啶残留量的测定

    裴翠锦;姚国光;章竹君;王玲丽;周福林;

    基于在酸性介质下磺胺嘧啶与碱性Luminol能产生化学发光,建立了化学发光微流动注射芯片测定鸡肉中磺胺嘧啶的方法。该芯片上微通道由激光雕刻机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上雕刻而成,采用精确时间控制进样的方式检测,测定磺胺嘧啶线性范围为(4.0~50.0)×10-8g/ml,检出限1×10-8g/ml,对2.0×10-7g/ml磺胺嘧啶连续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

    2008年25期 10754-10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产红色素果蔬内生菌菌种鉴定

    王红庆;

    [目的]鉴定来自果蔬中的产红色素的内生菌菌株。[方法]以来源于果蔬中的内生菌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该菌细胞卵形,单极芽殖;在液体培养基中有沉淀且有菌环;在固体培养基中,菌落红色,表面平滑、暗淡,边缘整齐,质地粘稠;无子囊孢子;无假菌丝形成。葡萄糖发酵为阴性;能同化硝酸钾;尿素分解呈阳性;明胶液化呈阴性;37℃呈阳性生长;DNA纯度较纯,核酸浓度为2 899 ng/ul。该酵母菌的18 S rDNA序列与粘性红圆酵母同源性达99.9%。[结论]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粘性红圆酵母。

    2008年25期 10756-10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植物生理·生化

  • 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

    李守中;郑怀舟;陈金梅;邹怡静;袁红伟;

    分析了水分、盐分、水蒸汽压、温度、太阳辐射,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探讨了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

    2008年25期 10758-10759+10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铅(Pb)胁迫对黄菖蒲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黄苏珍;

    [目的]研究铅(Pb)胁迫对黄菖蒲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L.)为材料,采用沙培方法,对不同Pb浓度(0、24、、68、1、0 mmol/L)和处理时间(71、42、12、8 d)胁迫下植物的叶片叶绿素、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Pb胁迫下,黄菖蒲植物叶绿素含量随Pb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随时间的延长相同Pb处理下叶绿素的含量先降后升。在6 mmol/L以上浓度Pb胁迫下,黄菖蒲叶片的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Pb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脯氨酸在Pb胁迫下出现相对更大幅度的上升,可能是使黄菖蒲提高诱导胁迫抗性的主要调节物质之一。[结论]初步揭示了不同浓度Pb胁迫对黄菖蒲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Pb胁迫下黄菖蒲生理生化指标与Pb耐性能力的相关关系奠定了基础。

    2008年25期 10760-10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干旱胁迫对玉米杂交组合叶片数和叶面积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袁玉清;赵致;施关正;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10个玉米杂交组合叶片数和叶面积及生物产量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控水干旱胁迫试验中设置正常供水(CK)和中度干旱胁迫(DT)2种水分处理。[结果]S11×411的叶片数在拔节期减少最多(13.16%);449×交51叶片数在孕穗和大喇叭口期减少最多(21.82%和18.52%);411×18599叶片数在拔节和抽雄吐丝期减少量最多(12.12%和9.09%);S11×411叶面积在拔节和抽雄吐丝期减少最大(14.08%,29.14%);449×交51在孕穗和大喇叭口期减少最大(41.43%和41.27%);411×18599在4个时期减少量均最小。在2种水分处理下449×交51的生物产量最高,其次是S11×411(CK)和411×449(DT),411×18599的生物产量最小。[结论]449×交51的叶片数、叶面积和生物产量在干旱和正常水分处理下均获最大值;411×449在干旱条件下栽培能获得较高产量。

    2008年25期 10763-10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超重力处理对小麦幼苗抗盐性的影响

    郭小建;郭春绒;

    [目的]探讨超重力处理对小麦幼苗抗盐性的影响。[方法]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600×g 4 h1、000×g 4 h的超重力处理和0.4%、0.9%盐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时的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测定了幼苗在0.4%盐胁迫下的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经超重力处理后,小麦的Gr和Gi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可以提高盐胁迫下的Gr和Gi;超重力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和0.4%盐胁迫处理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和0.4%盐胁迫处理组。[结论]超重力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小麦的抗盐性,且1 000×g 4 h处理抗盐性高于600×g 4 h处理。

    2008年25期 10766-10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抗生素对非洲菊切花衰老的影响

    吴迪;程聪;杨阳;郑翠萍;冉晓丽;罗红艺;

    [目的]为非洲菊切花保鲜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Terramor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对非洲菊寿命、观赏品质、水分平衡值、鲜重变化率、花瓣质膜相对透性等指标的观测,探讨了链霉素和四环素对非洲菊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2种保鲜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切花鲜重,增大花径,改善水分平衡;抑制POD活性的降低;延缓蛋白质的降解;增加SOD活性,延缓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的上升,延长瓶插寿命。[结论]含抗生素的保鲜剂能延长非洲菊切花的瓶插寿命,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保鲜剂。

    2008年25期 10768-10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水杨酸对大久保桃花及幼果生长的影响

    鲁凤娟;杜洁;董伟;王琦;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大久保桃花授粉和幼果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大久保桃花粉和幼果为试材,研究水杨酸对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和幼果纵横径生长的影响。[结果]0.0020、.020 mmol/L SA对花粉萌发有促进作用,而0.200 mmol/L SA处理的花粉萌发率明显低于对照;0.002 mmol/L SA处理其花粉管显著高于对照,起到了促进花粉管伸长的作用,0.200 mmol/L SA则抑制了花粉管伸长;0.002、0.0200、.200 mmol/L SA均对大久保桃幼果的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SA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结论]不同浓度SA对大久保桃花及幼果生长存在不同影响。

    2008年25期 10771-10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气污染影响下凯里地区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杨成;袁伟;王娅;向刚;范百龄;

    [目的]为凯里地区植物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凯里地区的代表性植物(油茶、马尾松、杉树、狗脊蕨和铁芒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MnO4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采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定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研究大气污染影响下凯里地区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大气污染环境下,凯里地区不同植物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凯里污染区植物与清洁区植物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的过氧化氢酶活降低了46.1%;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了23.4%。[结论]大气污染会对植物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产生影响,导致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和脯氨酸的大量积累。

    2008年25期 10773-10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两优培九抽穗期倒二·倒三叶片光合膜部分光能转化特性的研究

    项秀兰;陈国祥;李小蕊;高志萍;施大伟;韩彪;江玉珍;于光辉;

    [目的]在光合膜水平上对两优培九倒二、倒三叶的光能转化特性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功能叶倒二、倒三在抽穗期的生理变化,以揭示不同衰老程度叶片的光合功能。[方法]以抽穗期的两优培九为材料,测定倒二、倒三叶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类囊体膜PSⅠ、PSⅡ电子传递活性、类囊体膜室温吸收光谱、类囊体膜室温发射光谱等指标。[结果]倒二、倒三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采样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都下降,但倒三叶下降幅度比倒二叶大;PSⅠ电子传递活性都在不断下降,PSⅡ电子传递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类囊体膜室温吸收光谱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两者的室温发射光谱则是先下降后上升。[结论]功能叶倒三在抽穗期的生理变化比倒二更明显,叶片的光合功能比倒二叶弱,衰老比倒二叶快。

    2008年25期 10779-10782+10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合果木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特点的研究

    马小英;焦根林;

    [目的]了解合果木深圳大面积引种栽培后导致林下生物量少、土壤干燥等生态问题的原因。[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合果木的光合生理特性,分析合果木的水分利用特点。[结果]经过充分光诱导和CO2诱导的合果木叶片光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模型,CO2响应曲线符合二次曲线方程。合果木光饱和点低,为116.2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高达0.068±0.005μmol/mol,合果木利用低强度光的效率高。合果木水分需求量大。当达到光饱和后,净光合速率增长缓慢,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仍随光强的增强明显增大,显示合果木在高光强下利用水分的能力差,水分需求量大。[结论]该研究对合理进行合果木的迁地保护和引种栽培有指导意义。

    2008年25期 10787-10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生物技术

  • 蜈蚣草孢子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石晓云;唐伟斌;石霄凌;

    [目的]寻找蜈蚣草孢子组织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提高蜈蚣草的繁殖效率。[方法]以蜈蚣草孢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找出合适的萌发培养基、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结果]蜈蚣草孢子在1/8 MS1、/8 MS+0.2 mg/L 6-BAk、nop 3种萌发培养基中均可长出原叶体,之后接种到1/2 MS+1.0 mg/L 6-BA+20.0 g/L蔗糖诱导培养基中,30 d后形成球状体(GGB),将GGB接种到1/2 MS+0.5 mg/L 6-BA+0.05 mg/L NAA+20.0 g/L蔗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将GGB接种到1/2 MS+0.5 mg/L 6-BA+0.2 mg/L NAA+20.0 g/L蔗糖分化培养基上,20~30 d后分化出孢子体,再转入1/2 MS+0.2 mg/L NAA+20.0 g/L蔗糖生根培养基,30 d左右长出细根,缓苗后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结论]该研究为蜈蚣草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和基因转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8年25期 10775+10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杂交籼稻亲本成熟胚组培研究

    沈显华;黄仁良;朱珊;

    由于水稻组培效率对基因型的依赖性较强,因此针对水稻基因型研究和建立其高效组培技术体系尤为重要。筛选了愈伤诱导基本培养基,比较了6-BA和Kt对植株分化的效果,优化了激素配比。结果表明:16个基因型在愈伤诱导培养基MS上,平均愈伤诱导率和胚性愈伤诱导率分别为83.47%、38.59%,较CC培养基分别高出3.40%和7.42%;16个基因型中有12个基因型在MS培养基中表现出更高的胚性愈伤诱导率,且出愈时间早、愈伤生长快,不易褐化,说明MS培养基可作为杂交籼稻亲本成熟胚愈伤诱导的广谱培养基;植株分化预备试验结果显示,6个基因型在附加6-BA的分化培养基中均表现出更高的绿苗分化率,平均较使用Kt提高了10.65%,说明6-BA较Kt用于植株分化可取得更好效果;正交试验优化植株分化激素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R998和R463的最优激素组合均为3 mg/L 6-BA+0.5 mg/L NAA+1 mg/L Kt,而R253和R402的最优激素组合分别为1 mg/L 6-BA+1 mg/L NAA2、mg/L 6-BA+0.5 mg/L Kt,说明通过优化分化培养基中的激素配比,可以进一步提高了籼稻绿苗分化率,尤其是对于植株再生培养力低的基因型极为有效。

    2008年25期 10776-10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淡紫拟青霉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克隆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

    蒋桂芳;宋力;黄俊生;

    [目的]探索利用大肠杆菌进行丝氨酸蛋白酶PL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抗血清制备的方法。[方法]根据报道的PL蛋白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获得PL基因片段,对重组载体进行构建、鉴定和序列分析,用表达的特异蛋白条带制备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结果]通过RT-PCR扩增得到长约850 bp的PL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获得的重组子pET-22b-PL转化E.coliBL21(DE3),经最终浓度为1 mmol/L IPTG诱导37℃培养4 h,获得约31 kDa大小的重组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该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60%,说明该蛋白得到了高效表达。用表达的特异蛋白条带制备的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经ELISA测定效价为1/10 000。[结论]通过基因重组可获得PL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蛋白,且该蛋白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

    2008年25期 10783-10784+10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雪莲果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

    王洪习;张志轩;尚霄丽;汪妮;谷延泽;李明泽;

    [目的]研究雪莲果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灭菌方法和最佳培养基。[方法]以雪莲果叶片为外植体,用浓度0.1%升汞浸泡不同时间,筛选最佳灭菌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比较不同浓度生长调节物质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用浓度0.1%升汞溶液灭菌8 min,外植体污染率为54.55%,死亡率为3.64%;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1.5 mg/L+NAA 0.5~1.0 mg/L。[结论]最佳灭菌方法为浓度0.1%升汞对叶片灭菌8 min;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1.5 mg/L+NAA 0.5~1.0 mg/L。

    2008年25期 10785-10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类病毒几种提取方法比较

    王巍巍;吴凤新;苏前富;蔡红梅;

    通过对5种不同类病毒RNA提取方法的比较,针对不同的试验要求,利用适合的提取方法,做到对类病毒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2008年25期 10790+10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动物CACNA2D1基因进化遗传研究

    李建华;戴余军;杨明生;母昌考;

    [目的]评估该基因在进化遗传中所受到的选择作用,揭示该基因的结构特征和保守性,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参照NCBI数据库上发表的6种动物CACNA2D1基因编码序列,利用常规生物学软件,对动物CACNA2D1基因进行进化遗传分析。[结果]这6个动物的CACNA2D1基因序列核苷酸组成基本相同,其平均GC含量为42%,偏倚不严重,这6条同源序列的ENC值在50.319~53.624,CACNA2D1基因在密码子的使用上存在轻度偏倚,该基因各同源基因间的同义和非同义替换率之比不同,且变化范围较大,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极为保守且经历了净化选择。[结论]CACNA2D1基因可能是影响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候选基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008年25期 10791-10793+10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CSTB基因的克隆及多态性分析

    王文涛;何鑫淼;彭福刚;唐晓东;刘娣;

    [目的]利用RT-PCR方法克隆猪CSTB基因exon2序列,对所得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方法]以大白猪cDNA为模板,采用RT-PCR克隆方法,首次获得猪exon2序列,提交GenBank收录(GenBank登录号:DQ534493)。[结果]通过RT-PCR方法,克隆测序得到的猪CSTB基因exon2序列与人、鼠的CSTB基因exon2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0.39%与72.55%。对所得猪exon2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第26和78个碱基位置发生突变,分别为A→T和C→T,其中第26个碱基为错意突变,导致氨基酸的改变。[结论]CSTB基因exon2序列在猪、人和鼠上相对保守。

    2008年25期 10794-10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转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猪整合检测的研究

    华文君;乔宪凤;郑新民;王亚刚;李莉;肖红卫;

    [目的]为转基因猪生产的整合效率、外源目的基因表达水平、目的基因在猪体内组织特异性表达分布等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显微注射法将GFP标记的转基因猪表达载体PM1导入湖北白猪和通湖猪1-细胞、2-细胞胚胎中,胚胎移植妊娠后生产仔猪,取耳或尾组织样提取基因组总DNA,用PCR法检测PM1在猪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结果]在所有生产的78头仔猪中,有6头猪用PCR检测为转PM1基因阳性猪,这6头猪在3次PCR扩增反应中都得到650 bp目的扩增片段。其他样品没有得到目的扩增片段的为阴性猪。[结论]载体PM1可以用于携带外源基因进行转基因猪生产。

    2008年25期 10796-10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峨边花牛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王延云;

    [目的]为改良峨边花牛地方品种、提高产肉率及种质资源的保存奠定基础和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从乐山峨边花牛骨骼肌中提取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T载体上,通过PCR鉴定阳性克隆并对其进行测序鉴定。[结果]通过PCR扩增,得到峨边花牛MSTN基因cDNA的全序列,全长1 135 bp,包含全部的MSTN编码序列,共有3个外显子。将峨边花牛MSTN基因在GenBank上与比利时双肌牛及皮埃蒙特双肌牛比较后发现,峨边花牛在上述2种品种双肌牛的突变位点碱基未发现异常。[结论]成功地克隆峨边花牛的MSTN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对于后期表达载体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2008年25期 10798-10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转基因技术与家蚕新品种的选育

    邓永进;徐家萍;张磊;刘震;

    介绍了家蚕转基因方法、国内家蚕品种选育的现状及国内外转基因家蚕品种选育进展,并指出转基因技术是家蚕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

    2008年25期 10800-10802+10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芹菜中核酸内切酶CEL I的提取和应用概述

    李荣华;曾凡逵;郭培国;郑燕玲;缪绅裕;陈建辉;柯德森;谢国文;

    CEL I是从芹菜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单链特异性核酸酶,属于S1核酸内切酶家族中的一种,能准确切割异源双链DNA错配位点。概述了CEL I酶的分离技术及其在发现单核甘酸多态性(SNP)方面的应用,为从事动、植物及人类遗传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2008年25期 10803-10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农艺

  • 水稻倒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综述

    向波;刘丕庆;王锋尖;

    介绍QTL定位的原理及方法,综述最近几年水稻倒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状况,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008年25期 10807-10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滁州地区水稻需水量试验成果分析

    俞建河;俞万有;王芳;

    根据天长市二峰灌溉试验站(1981~2007)和全椒县下封灌溉试验站(1981~1986)多点多年水稻需水量试验资料,提出了滁州地区水稻本田期6~9月作物泡田用水量和5种需水量计算方法,成果为确定灌溉用水量、水资源平衡研究、农田规划设计及灌区用水管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8年25期 10810-10811+10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超甜玉米花期性状的遗传分析

    曾慕衡;乐素菊;王晓明;

    [目的]为选育高产、适应性强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个超甜玉米自交系P1~P6进行完全双列杂交,组配了15个杂交组合,并对花期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及方差(Wr)与协方差(Vr)相关性分析与估算。[结果]6个超甜玉米自交系雄花期性状的GCA效应大小顺序为P2<P3<P5<P1<P4<P6,则亲本P2花期的GCA效应值的负向优势最强,P3、P5次之。SCA效应值中P4×P6组合的负向优势最强,P3×P5和P1×P5次之。在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测定中,P1×P5,P3×P5,P2×P3等几个组合较优。6个亲本具有的显性基因由多至少排列顺序为:P1>P6>P4>P2>P3>P5。[结论]亲本P2和P3是早熟亲本的理想选择。

    2008年25期 10812-10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吉林省中南部区不同类型大豆的筛选研究

    邱强;石一鸣;闫晓艳;张伟;颜秀娟;任志国;朱晓海;

    [目的]筛选吉林省中南部地区不同类型大豆,为明确吉林省中南部地区适宜种植何种类型大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3种类型的9个大豆品种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结果]确定在吉林省中南部区种植大豆,高脂肪类型品种的产量优于高蛋白品种,与普通大豆品种差异不显著。[结论]吉林省中南部大豆产区适宜推广种植高脂肪类型大豆品种。

    2008年25期 10815-10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蔗砍收后品质变化情况分析

    谭芳;莫磊兴;杨荣仲;李松;

    [目的]为甘蔗品种的种植区划和加工计划安排提供参考。[方法]对桂引9号、赣95/108、台优1号及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16号砍收后不同贮存时间蔗茎品质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原料蔗品质的影响因素。[结果]随收获后贮存时间延长,蔗茎品质逐渐变劣;蔗糖分和蔗汁重力纯度下降,蔗汁还原糖、干耗损失和甘蔗纤维分不断增加。不同品种间品质变劣的难易存在差异,其中,综合性状较好的是新台糖16号,其品质变化较慢,属不易变劣品种,其次是新台糖22号、桂引9号、赣95/108,最差的是台优1号。湿度大、长时间低温、长时间强的日光照射严重影响原料蔗品质。[结论]原料蔗品质变劣程度受品种、时间、外界环境的影响。

    2008年25期 10817-10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前景探讨

    苗彦军;徐雅梅;

    综述了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指出了其在研究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2008年25期 10820-10821+10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伊犁河谷不同生境假苇拂子茅种群构件的生产力特征

    赵玉;李海燕;贾娜尔;张维;任艳利;贾风勤;杨允菲;

    [目的]研究伊犁河谷区羊草种群构件的质量性状。[方法]以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不同生境的假苇拂子茅种群为研究对象,以年龄结构为切入点,对不同生境条件下假苇拂子茅分蘖株和根茎的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在生长季末,4个样地的假苇拂子茅种群分蘖株的生产力表现为巩乃斯河种羊场段中心岛>伊犁河雅玛图段河岸>巩乃斯河黑山头段中心岛>伊犁河巴依托海乡段河滩,且均以1龄级的最高;不同生境根茎的生产力表现伊犁河雅玛图段河岸>巩乃斯河种羊场段中心岛>巩乃斯河黑山头段中心岛>伊犁河巴依托海乡段河滩,年龄组成均以1龄级根茎生产力最高。[结论]牲畜啃食和淹水扰动对分蘖株物和根茎的生产力均有不利影响。

    2008年25期 10822-10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园艺·园林·林业

  • 玉米间作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丁飞;曹国璠;耿培;

    [目的]确定玉米辣椒间作条件下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栽培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法研究玉米与辣椒间作密度、剪叶剪枝及微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所考察的因素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程度为:辣椒密度>微肥>剪枝剪叶>玉米密度;辣椒产量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6(种植玉米2.340万株/hm2,辣椒4.650万墩/hm2,不剪枝剪叶,喷施0.2%硫酸锌溶液);对辣椒素含量的影响程度为:玉米密度>剪叶剪枝>微肥>辣椒密度;辣椒素含量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8(种植玉米2.805万株/hm2,辣椒3.315万墩/hm2,不剪枝剪叶,施浓度0.2%硼酸溶液)和处理6;对辣椒Vc含量的影响程度为:微肥>玉米密度>剪叶剪枝>辣椒密度;辣椒Vc含量较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2(种植玉米1.995万株/hm2,辣椒3.315万墩/hm2,辣椒剪枝,喷浓度0.2%硫酸锌溶液)、7(种植玉米2.805万株/hm2,辣椒2.580万墩/hm2,玉米剪叶1/2,喷浓度0.2%硫酸锌溶液)和处理6;辣椒干物质含量较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6。[结论]综合来看,以处理6产量最高,品质较好。

    2008年25期 10824-10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春蚕豆试管苗生根培养研究

    刘洋;迟德钊;马晓岗;

    [目的]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蚕豆种子快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海9号蚕豆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的生长调节剂、BA与生长调节剂、高浓度IBA和基部遮光法对青海9号试管苗的生根作用。处理30 d后,统计生根株数、每株生根数和根长,计算生根率。[结果]单一使用IAA时生根率为0,单一的IBA在1.0 mg/L浓度下的效果最好,生根率为53.20%,平均每株生根数为3.39条,平均根长2.84 cm。在3种不同浓度的IAA和BA组合作用下,生根率均为0;3种不同浓度的IBA和BA组合作用下,以0.04 mg/L BA+1.4 mg/L IBA处理的效果最好,生根率为73.10%。100 mg/L的IBA效果最好,生根率50.32%,平均生根数3.21条,平均根长为2.26cm。基部遮光法处理的生根效果不如黑暗培养的效果好。[结论]0.04 mg/L BA+1.4 mg/L IBA处理的生根率最高。

    2008年25期 10826-10827+10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培养基对茶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杨林元;毛慧玲;徐峻;

    [目的]探求硒元素与As-1菌丝的生长能力变化的关系,力求为食用菌种植业的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营养成分、不同硒含量的培养基培养茶树菇(As-1)菌丝,研究不同类型培养基菌丝生长能力。[结果]加富、加硒有利于As-1菌丝平板生长。无硒培养基中振荡、加富有利于As-1菌丝液体的生长。硒浓度为5μg/ml时的As-1菌丝生物量效果最佳。

    2008年25期 10828-10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用景观演绎文化——以达州“凰城1号”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为例

    徐培迪;黄艾;林乐静;

    景观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的,文化通过景观来反映,而又改变着景观;作为住区文化的最重要的物质载体,景观应该是最自由多变的设计要素,也是表达住区文化的最直接和最富表现力的手段。通过对重庆市达州"凰城1号"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着重探索在住区环境设计中,如何用景观的手段演绎住区的文化精神。

    2008年25期 10830-10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生态·景观·文化: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新取向——以安顺市双阳新区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例

    王志泰;包玉;张静;

    在对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功能再认识的基础上,以安顺市双阳新区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集生态、景观、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新取向及其表达方式。

    2008年25期 10833-10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傣族生态文化滨水景观设计探讨

    刘荣凤;张云;姜海凤;

    通过提炼傣族文化以及密切相连的小乘佛教文化内涵,融入当地热带雨林风光、湿地环境景致,创造具有植物多样性的热带雨林模式滨水生态景观,融汇了傣族生产、娱乐、歌舞、音乐、美术、宗教、工艺、婚庆等活动内容的文化精髓,向人们阐释了景观多元化如何与地方特征相融合的方法。

    2008年25期 10836-10837+10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城镇规划新思路——以六合区新篁镇为例

    孙敏;杨山;

    阐述了传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新篁镇规划实例,讨论了新旧规划的思路。

    2008年25期 10838-10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山地读书公园园林景观设计探析

    何娟;张海清;

    以四川农业大学老板山读书公园为例,针对高校山地读书公园园林景观建设中相对较难的问题,提出设计园林景观时应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紧扣主题和互为呼应等原则。

    2008年25期 10840-10841+10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浅析

    王兆东;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学、绘画、手工等艺术紧密联结、源远流长,是中国园林大系中私家园林代表之作。简单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几个代表名园,并就其构景艺术及理念进行了分析。

    2008年25期 10842-10844+10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8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光照处理对晚花波斯菊观赏性的影响

    姚悦梅;王建华;戴忠良;刘小风;张振超;

    [目的]探讨光照处理对晚花波斯菊开花及观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天光照时间设81、01、2 h 3个水平,光照天数设7、142、1 d 3个水平,自然光照处理为对照,研究光照处理对晚花波斯菊观赏性的影响。[结果]波斯菊的观赏性以株高50 cm左右,分枝适中,株冠均匀丰满,植株开花数较多,花朵大为好。光照处理能显著影响晚花波斯菊的开花时间和观赏性状。光照天数和每天光照时间之间存在互作。光照时间处理中,以10 h光照处理植株开花最早,单株开花数最多。随着光照处理天数的增加,从播种到现蕾、开花的时间逐渐缩短。光照天数处理中,以每天处理10 h,处理21 d最好。[结论]处理14 d,每天10 h光照时,晚花型波斯菊的观赏性最好。

    2008年25期 10845-10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滇西北地区蔷薇属(Rosa L.)种质资源调查

    白锦荣;张启翔;

    对云南滇西北地区的蔷薇属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根据资料整理,表明该地区有蔷薇属种质资源32种5个变种,隶属于6组6系;分析了该属植物在滇西北的垂直分布和水平规律及生境类型,对主要种类的观赏性状及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为滇西北蔷薇属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奠定了基础。

    2008年25期 10847-10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湖南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利用

    王业社;杨贤均;段林东;

    对湖南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查证。结果表明,湖南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观赏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有137科1 129种;根据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可将其分为荫木类、观花类、观叶类、观果类、攀援类、地被类6大类型。同时对云山森林公园观赏植物资源开发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2008年25期 10851-10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棕榈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生态美

    张颖;毛明;汪源;

    棕榈植物是一种广泛生长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具有重要园林价值的植物资源,其品种繁多,姿态万千,应用历史久远。从生态和美学两个视角对棕榈植物在园林造景中构成的景观特色进行了分析,并从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3个方面对棕榈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美学特点进行剖析。

    2008年25期 10855-10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花境设计与应用浅析

    蔡军火;黄太章;魏绪英;邓光华;刘纯青;

    分析了目前国内花境设计研究与城市绿化应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花境的特点与本质属性出发,就花境的位置选择、平立面、背景设计、植物材料选择、色彩设计、花境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城市绿化提供参考。

    2008年25期 10857-10858+10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浅议竹类植物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王婷;陆海芬;胡亮;

    介绍了竹类植物的生态功能及其在生态园林造景中的应用,分析了目前我国竹类植物在生态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2008年25期 10859-10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

    黎伯钢;李德祥;

    通过分析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转变、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和广州现代园林植物文化,讨论了中国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2008年25期 10861-10862+10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之门的文化

    孙跃杰;刘长飞;

    以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门为研究对象,对其起源、种类和形制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从中探究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门所内含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呼吁现代建筑创作应关注传统。

    2008年25期 10863-10864+10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他感作用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吴爽;丁绍刚;康红涛;

    他感作用是植物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关于他感作用的许多理论都可以运用到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园林水的处理、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园林稳定的植物群落的构建等都离不开他感作用原理的应用,同时,通过对他感的实际应用,也可以为理论界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以便他感作用原理能够更方便的运用于园林的建设中。该文论述了他感作用的种类、释放方式及特点,列举了常见具有他感作用的园林植物,并指出了他感作用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领域。

    2008年25期 10865-10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几种我国北方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研究

    纪惠芳;张立娟;阎海霞;黄大庄;苏筱雨;黄秋娴;刘丽;

    [目的]随着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树种的滞尘能力成为城市绿化树种选择的一个因子。[方法]对中国北方10种主要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树种间滞尘能力存在很大差异,阔叶乔木树种中白玉兰、槐树的滞尘能力强,毛白杨和白蜡的滞尘能力弱;阔叶灌木树种中水木旬子、金银木和紫叶小檗滞尘能力强,连翘和女贞的滞尘能力弱。[结论]在北方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乔木树种白玉兰、槐树,灌木树种水木旬子、金银木和紫叶小檗。

    2008年25期 10869-10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卷柏属(Selaginella)管状分子的研究

    杨扬;蒋显;江丽;

    [目的]研究卷柏管状分子的类型和特点。[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经离析法处理的4种卷柏属植物的茎进行观察。[结果]中华卷柏和蔓出卷柏中具有管胞,其中蔓出卷柏中还可见梯状穿孔的管状分子,推测可能为导管;圆枝卷柏、垫状卷柏仅观察到导管,有梯状穿孔以及网状-梯状混合型穿孔2种类型。这4种卷柏中,圆枝卷柏和垫状卷柏的管状分子最为进化,蔓出卷柏次之,中华卷柏最原始。垫状卷柏、蔓出卷柏和中华卷柏的管状分子类型为首次报道。卷柏管状分子类型的不同可能与其生境有关。[结论]该研究为验证同形叶和异形叶类型卷柏管状分子的差别以及探讨卷柏管状分子的演化问题奠定了基础。

    2008年25期 10872-10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速生杨愈伤组织染色体制片技术

    王海燕;

    [目的]探索速生杨愈伤组织染色体制片的可行措施。[方法]以中林46号速生杨愈伤组织为材料,取2 mm3左右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块,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解离及染色方法制备永久封片,对比不同方法的制片效果。[结果]在5种预处理方法中,愈伤组织用4℃冰水预处理24 h或用0.05%秋水仙素在8~16℃条件下预处理6 h时,制片效果较好;在2种解离方法中,酸解和酶解愈伤组织效果相当,较理想;在3种染色方法中愈伤组织用吉姆萨染色2 h左右效果较好,改良苯酚品红染色2 h效果次之,醋酸洋红染色较浅,其显微摄影效果不理想。[结论]用4℃冰水或0.05%秋水仙素预处理、用盐酸或含果胶酶、纤维素酶的甘露醇溶液解离、用吉姆萨染色时,速生杨愈伤组织染色体制片效果较好。

    2008年25期 10895-10896+10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草料混合养鹅与精料养鹅效益比较

    陈勇;卢小良;黄亦彬;贺广生;

    [目的]探讨优质牧草饲养鹅的可行性,为广东发展种草养鹅提供依据。[方法]以矮象草(组Ⅰ)和从美国引进的杂交臂形草Ⅰ(组Ⅱ)、Ⅱ(组Ⅲ)进行牧草混合精料养鹅试验,组Ⅳ用纯精饲料,测定各组肉鹅的日增重。[结果]组Ⅰ、组Ⅱ、组Ⅲ、组Ⅳ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9.48、47.104、3.874、4.97 g/只。肉鹅饲养早期各处理的日增重均随天数增加而增加,第2阶段(36~45日龄)最高,第4阶段(61~80日龄)最低,下降最慢的是组Ⅱ。组Ⅱ的料肉比一直平稳降低,说明其对肉鹅的增重效果较佳。采用牧草混合精料饲养肉鹅节约了精料,降低了养殖成本,改善了肉鹅的屠体品质,烹调出来的肉食品味道香。[结论]杂交臂形草Ⅰ混合精料养殖肉鹅的效益较好。

    2008年25期 10875-10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安徽肉牛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贾玉堂;汤继顺;汤洋;李立冰;徐姗姗;徐智明;

    随着牛肉价格的飙升,安徽省肉牛生产反而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笔者总结了安徽省肉牛生产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安徽肉牛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2008年25期 10878-10879+10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谷氨酰胺·表皮生长因子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

    魏红芳;权凯;昝林森;徐照学;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表皮生长因子对体外受精胚8细胞以后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牛进行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体外培养,研究谷氨酰胺、EGF对牛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添加谷氨酰胺的4~8细胞发育率和桑囊率(52.52%、30.22%),都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添加谷氨酰胺和表皮生长因子的4~8细胞发育率(55.03%)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桑囊率(32.39%)比对照组(27.46%)高4.93百分点,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联合添加谷氨酰胺和表皮生长因子组比单独添加谷氨酰胺组的4~8细胞发育率和桑囊率都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单独添加谷氨酰胺对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联合添加谷氨酰胺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帮助牛胚胎通过体外发育阻滞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008年25期 10880+10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

    王东升;梁纪兰;严作廷;李世宏;谢家声;

    综述了子宫灌注剂、颗粒剂、栓剂和散剂4种剂型的组方、治疗效果及实验室研究等研究进展。

    2008年25期 10881-10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日粮中添加不同处理及水平的VA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中VA含量的影响

    乔良;董润利;闫素梅;邬亚青;田丰;

    [目的]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及添加剂量的维生素A对奶牛乳品质及乳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2随机试验设计,按照体重、泌乳量及胎次相近的原则,将24头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各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处理及水平的维生素A。[结果]奶牛日粮中维生素A的添加量由110 IU/kg BW提高至165 IU/kg BW,有明显减缓泌乳中后期奶牛日产奶量的下降及提高乳中维生素A含量的趋势,但其效果不如添加相同剂量的过瘤胃保护维生素A微胶囊。与未处理维生素A组相比,日粮中添加1101、65IU/kg BW过瘤胃保护维生素A微胶囊可以明显增加泌乳中后期奶牛的日产奶量,提高乳中维生素A含量,尤以165 IU/kg BW过瘤胃保护维生素A组的效果明显。[结论]奶牛饲喂过瘤胃保护维生素A能够有效提高奶牛的日产奶量,增加乳中维生素A浓度,增加日粮中维生素A的添加剂量也有增加奶牛生产性能及乳中维生素A的趋势。

    2008年25期 10884-10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萨福克羊精液低温液态保存效果的研究

    刘福元;陈玲香;杨永林;倪建宏;白丁平;

    [目的]为了提高萨福克羊精液低温液态保存的效果。[方法]用葡萄糖、柠檬酸钠、乳糖、卵黄为主要成分配制了5种萨福克羊精液稀释液,分别4、81、21、6倍稀释精液并5℃保存,通过观测精子存活时间、有效存活时间、生存指数等指标,筛选出精液保存时适宜的稀释液、渗透压、pH值及稀释倍数。[结果]4倍稀释不利于精液保存,8、121、6倍稀释精液保存效果好(P<0.01),结合母羊受胎率稀释保存倍数以8倍为宜;以葡萄糖3.0 g、柠檬酸钠2.0 g、卵黄10 ml为主要成分的稀释液保存效果优于其他4种稀释液(P<0.05)。稀释液pH值和渗透压与精液越接近保存效果越好。[结论]调整稀释液成分、稀释倍数、pH值、渗透压,可以提高萨福克羊精液低温液态保存效果。

    2008年25期 10887-10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广西黄莲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曾小飚;苏仕林;蒋才云;

    2007年5月对广西黄莲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17种两栖动物,隶属11属5科1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603,均匀度指数为0.919。根据调查结果,对两栖动物的区系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保护对策。

    2008年25期 10890-10891+10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处理方法对家兔超数排卵的影响

    胡军和;屈雷;

    [目的]确定家兔稳定高效的超数排卵方法。[方法]PMSG试验组母兔颈部皮下注射PMSG 406、0、80 IU/只,FSH试验组母兔颈部下注射FSH 6次,每次间隔12 h,注射量递减,总用量分别为80、604、0 IU/只,注射PMSG、FSH后耳缘静脉注射HCG 100 IU/只,计算卵子回收率,比较2种处理方法的超数排卵效果。[结果]应用PMSG超排时,60 IU/只试验组的卵子回收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应用FSH递减法超排时,总用量为60 IU/只的试验组的卵子回收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FSH递减法试验组和PMSG试验组的卵子回收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60 IU/只的PMSG联合100 IU/只的HCG对家兔进行处理的超排效果最好,卵子回收率达70%。

    2008年25期 10897-10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犬瘟热病毒F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焦金波;黄娟;秦晓冰;陈丽;温海燕;单虎;

    [目的]获得犬瘟热病毒F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用纯化的大肠杆菌BL21表达的犬瘟热病毒重组F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传统的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I、FA、Western-blot、细胞中和试验鉴定各株单抗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获得7株稳定分泌犬瘟热F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D6,3E10,3A2,5B7,5F6,6H8,9B6);单抗亚类鉴定结果分别为IgG2a,IgG1,IgG2b,IgG1,IgG1,IgG2a和IgG1;细胞中和试验初步证实2株单抗(5B7,9B6)具有中和犬瘟热病毒感染Vero细胞的作用,中和效价分别为1∶320和1∶640;经ELISA相加试验证实7株单抗的作用位点不同,其中2D6,5F6的作用位点非常相近。[结论]该研究成功制备了7株抗犬瘟热F蛋白特异性单抗,为进一步研究犬瘟热病毒F蛋白和临床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8年25期 10899-10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舍饲后不同时期滩羊裘皮性状的研究

    周玉香;张培松;马星;

    [目的]探讨滩羊生产性能的发挥与其饲养管理的长效性,为今后该品种的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了舍饲后不同时期滩羊裘皮性状。[结果]在营养水平相近的条件下,与对照组(2003年,舍饲初期)相比,随着舍饲期的延长,试验组(2007年,舍饲后第5年)滩羊羔羊的初生重、二毛期体重、平均日增重、肩部毛长以及肩部弯曲数都有一定程度提高。经方差分析,二毛品质即肩部毛长、肩部弯曲数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初生重、二毛体重和日增重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花穗评分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舍饲饲养条件可提高滩羊羔羊裘皮特性。

    2008年25期 10902-10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仔猪附红细胞体病贫血和黄疸机制的探讨

    杨猛;黄亚东;张守发;崔成都;

    [目的]阐明仔猪附红细胞体病贫血和黄疸的发病机制。[方法]对患附红细胞体病仔猪进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和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患附红细胞体病仔猪的血清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显著增高,血糖浓度降低;肝、脾和淋巴结等器官的细胞变性、坏死,红细胞破裂增加,表明患附红细胞体病仔猪的贫血属于溶血性贫血。[结论]红细胞的大量破坏和肝细胞的大量变性、坏死是导致黄疸发生的主要原因。

    2008年25期 10904-10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临床感染血清学检测研究

    石冬梅;皇甫和平;张华;郭永刚;

    [目的]总结河南省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份历时2年,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兽医院对来诊的未进行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接种的1 169头猪随机采血,进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平均阳性率为21.55%,同时在被检猪中又进行了猪瘟、圆环病毒、蓝耳病、伪狂犬病、弓形体等疾病感染的检测,证实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疾病有着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结论]猪在发生一种或几种传染病的情况下,由于机体抵抗力的下降,往往可以继发多种疾病。

    2008年25期 10906-10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研究

    黄晓容;钟成华;邓春光;

    [目的]探讨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方法]在实验室内的短期生物测试中,以白鲢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3种化合物不同浓度的试验液中,通过其死亡率求出48 h内的最大无死亡浓度和最小全致死浓度。[结果]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正式试验浓度范围分别为70~100 mg/L4、0~50 mg/L和80~120 mg/L,均属于高毒物质。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48 h内的最大无死亡浓度和最小100%致死浓度分别为70和100 mg/L、40和50 mg/L8、0和120 mg/L。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大小为:硝基苯>苯胺>二甲苯。[结论]研究鱼类的急性毒性可以用作评价水体环境安全性的一个快速有效的初级筛选手段。

    2008年25期 10908-10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江苏沿海虾类养殖现状及气候适宜性分析

    任健;商兆堂;蒋名淑;

    [目的]确定江苏沿海虾类养殖的气候区划。[方法]主要通过养殖试验和生产调查,收集养殖现状和养殖适宜气象指标。[结果]江苏沿海的气候适宜养殖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不同气候适宜性区域间有差异。影响养殖虾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气象因素有夏季高温和强降水。[结论]只有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养殖生产过程的气象条件研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才能提高虾类产量和品质。

    2008年25期 10910-10915+10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畜禽种质资源的评估·利用与保护

    徐珊珊;

    在分析畜禽种质资源的战略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畜禽种质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可持续利用与开发畜禽遗传资源的措施及其保护策略。

    2008年25期 10916-10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沙狐直针毛的显微形态学特征观察

    侯森林;

    [目的]为沙狐毛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及犬科各属间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沙狐背部和腹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鳞片花纹类型进行观察。[结果]沙狐背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为81.7%,腹部为72.0%,2个部位的髓质指数区间为71.4%~82.9%,说明同科动物的髓质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沙狐背部、腹部直针毛的鳞片排列顺序基本相同,长瓣型鳞片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杂波型和方瓣型,冠状型仅见于毛尖,扁平型仅见于毛根部,过渡型所占比例较小,与豺同部位的直针毛鳞片类型相比,差别明显。[结论]动物毛发的鳞片类型及髓质指数可为动物的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2008年25期 10919-10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鸿雁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付仁一;陈陆;王川庆;王家朝;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鸿雁大肠杆菌病提供依据。[方法]从疑似患大肠杆菌病的鸿雁体内分离鉴定出一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致病力及对抗生素敏感性等进行研究。[结果]从细菌的分离培养、系统的生化鉴定、细菌计数到动物回归试验,最终确定致鸿雁死亡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同时通过动物回归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大肠杆菌对鸿雁的致病性,LD50为4.11×107cfu/ml。此次分离的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中度敏感;对头孢吡肟等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首次报道的关于大肠杆菌对鸿雁的致病性和毒力试验的研究,对于鸿雁特禽养殖有一定指导意义。

    2008年25期 10921-10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三叶鬼针草生长观测及饲喂家兔的效果研究

    邓玲姣;邹知明;蒋建生;唐振权;龙安四;蒋顺萍;杨焕娟;

    [目的]观测三叶鬼针草的生长情况并研究用其饲喂家兔的效果,为有效控制和合理利用三叶鬼针草及开发新的家兔饲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自然状态下生长的三叶鬼针草为观测对象,粉碎制备成干草粉,测定其营养成分,用基础饲料+30%三叶鬼针草,并与添加30%的紫花苜蓿作对照进行家兔对照饲养试验,研究三叶鬼针草的生长规律、产草量、营养价值及配料喂兔的饲养效果。[结果]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种子发芽率高,返青及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低,早于其他草种,在竞争中占优势。对2处野生的三叶鬼针草经2年测产,总产鲜草量平均为74 415 kg/(hm2.a),折合干草为11 311 kg/(hm2.a)。三叶鬼针草草粉含水分10.8%,粗蛋白15.6%。试验组、对照组各8只家兔的总增重分别为2 1702、005 g,通过F检验,组间的增重差异不显著。[结论]三叶鬼针草自播力强,早期生长快,产量极高,已成为侵占力极强的害草之一。但其营养价值较高,喂兔适口性好,完全可以代替苜蓿草喂肉兔,作为家兔饲料值得开发。

    2008年25期 10923-10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流式细胞术分析四氮杂大环与Zn(Ⅱ)·Co(Ⅱ)配合物对四膜虫的毒性作用

    徐忠东;魏兆军;施荣华;王伟;陶瑞松;毕建洪;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四氮杂大环配体生物学特性奠定基础,为其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四膜虫为材料,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探讨Zn(Ⅱ)-L、Co(Ⅱ)-L这2种配合物对四膜虫核DNA的损伤作用。[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Zn(Ⅱ)-L、Co(Ⅱ)-L染毒2 h后,四膜虫DNA相对荧光强度出现明显差异。其中0.50 mg/ml Co(Ⅱ)-L引起的DNA的损伤最大,0.05 mg/ml Zn(Ⅱ)-L引起的损伤最小。随着DNA损伤的增大,相对荧光强度高的细胞数减少,相对荧光强度低的细胞数增多。流式细胞术能灵敏检测到DNA含量变化,可用于毒性检测的定性分析。[结论]Zn(Ⅱ)-L、Co(Ⅱ)-L均可引起四膜虫DNA的损伤而表现出毒性,Co(Ⅱ)-L的毒性大于Zn(Ⅱ)-L的毒性。

    2008年25期 10926-10927+10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安徽省地方猪的保种及利用

    饶锡生;

    介绍了安徽省地方猪的保种与利用现状及种类,分析了在安徽省地方猪的保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对现有猪种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措施。

    2008年25期 11161-1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

  • 墨兰茎腐病病原及防治研究

    刘智成;刘爱媛;冯淑杰;张荣;刘海涛;

    [目的]研究墨兰假鳞茎腐烂病病原及防治方法,以明确其发病原因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2005~2007年从广东顺德、番禺采集墨兰假鳞茎腐烂病害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鉴定。同时测定致病菌在14种温度下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从选用的18份墨兰假鳞茎腐烂病标本组织中均分离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在假鳞茎基部伤口接种该茵发病率100%。该菌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6~34℃,适宜温度20~32℃。多菌灵、多-硫、恶霉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对该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人工接种试验表明,用有效浓度为1000gμg/ml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泡墨兰假鳞茎预防茎腐病效果很好。[结论]Fusarium oxysporum Schl.是导致墨兰茎腐病的病原,假鳞茎基部伤口是该菌入侵的重要途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是预防墨兰分株移栽时病菌从伤口入侵的有效药剂。

    2008年25期 10892-10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9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最大似然法集成的黄曲条跳甲预警模型

    李亭;杨敬锋;彭晓琴;陈志民;

    采用最大似然法模型,建立蔬菜黄曲条跳甲的预警模型,并且针对最大似然法一般需要比较多的训练样本才能准确预测的缺点,提出能够显著地提高学习系统的泛化能力的集成算法,即最大似然集成算法以减少对训练样本数量的要求。通过对广东省蔬菜黄曲条跳甲数据验证表明,最大似然集成算法的预警准确率比最近邻算法k、-mean聚类和支持向量机预警准确率都要高。

    2008年25期 10963-10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板栗疫病菌的培养性状研究及药剂筛选

    倪军;毛建萍;浦冠勤;

    [目的]为了解板栗疫病病原性状及各种杀菌剂对该病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农药对板栗疫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板栗疫病菌的生长温度为8~35℃,最适生长温度为23~26℃;在供试的5种杀菌剂中,以浓度50%多菌灵WP和浓度50%退菌特WP的500~1 000倍稀释液对板栗疫病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结论]浓度50%多菌灵WP和浓度50%退菌特WP可望用于该病害的防治实践。

    2008年25期 10965-10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早疫病菌拮抗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梁宁;蒋继志;

    [目的]筛选马铃薯早疫病菌拮抗微生物,并研究其抑菌效果,为利用微生物资源更加有效地控制马铃薯早疫病提供依据。[方法]以对峙培养和滤纸片法筛选具有显著抑菌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及其胞内物质或发酵产物,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分离抑菌物质。[结果]供试真菌和细菌的12个菌株中,11个菌株均有显著的抑菌作用,但大多数菌株的直接抑菌作用强度与其胞内物质或发酵产物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枯草芽孢杆菌B309的直接抑菌率和发酵产物的抑菌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9.32%和75.22%;B401次之,其直接抑菌率和发酵产物的抑菌率分别为74.85%和72.03%。B309和B401的发酵产物硫酸铵饱和度分别在45%~55%和55%~65%时,获得的蛋白类物质的抑菌率最高,分别为69.34%和63.52%;蛋白类物质的含量也在上述硫酸铵饱和度时最高,B309为28.251μg/ml,B401为23.673μg/ml,非蛋白类物质无抑菌作用。[结论]枯草芽孢杆菌在防治马铃薯早疫病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2008年25期 10967-10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几种土壤处理杀虫剂对哈茨木霉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的影响

    程东美;梁婉筠;张志祥;

    [目的]为哈茨木霉的广泛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测试5种常用土壤处理杀虫剂与生防菌哈茨木霉的菌丝和孢子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甲基异柳磷在田间使用浓度(200μg/ml)下对哈茨木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菌率为64.37%,抑制中浓度EC50为119.56μg/ml,孢子的萌发率仅为64.25%;其次为辛硫磷和辛.氯,两者在田间使用浓度下处理后,哈茨木霉孢子的萌发率分别为68.5%和72.08%,明显低于对照,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285.63和251.51μg/ml。[结论]毒死蜱和杀虫双在田间使用浓度下与哈茨木霉的相容性较好,可在田间混用或同时使用。

    2008年25期 10969-10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巴旦杏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地里白尔·吐尔逊;

    巴旦杏是新疆地区著名干果,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种植范围的扩大,巴旦杏病虫害问题日益凸现,通过对新疆巴旦杏主产区的调查,掌握了巴旦杏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2008年25期 10971-10972+10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商丘地区保护地番茄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洪权春;胡海燕;

    [目的]为了明确商丘地区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的种类。[方法]保护地中采集带有大量根结的番茄根,经室内解剖镜下解剖,发现根内有大量根结线虫和卵。对雌虫和2龄幼虫的形态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制作雌虫会阴花纹切片进行比较鉴定。[结果]2龄幼虫体长425.27±9.98μm,尾长55.67±3.02μm,透明尾长14.20±1.52μm;雌虫口针长14.40±1.11μm,背食道腺开口到口针基部球的距离2.53±0.27μm。会阴花纹有明显的高而方的背弓,花纹背面和侧面的线纹呈波浪形、平滑,侧线不明显。[结论]危害商丘市保护地番茄的病原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

    2008年25期 10973-10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粱穗部害虫群落多样性和相似性及防治策略研究

    赵甘霖;丁国祥;程开禄;

    [目的]为高粱害虫的预测提供参考,为高粱害虫防治及高粱生产提供指导。[方法]应用昆虫群落生态学原理,对泸州市不同类型高粱穗部害虫群落进行调查,分析高粱穗部害虫群落的多样性及不同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结果]查明泸州地区有高粱穗部害虫45种,各群落中均以粟穗螟为优势种,各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较低,害虫发生数量极不均匀,优势种极突出,群落稳定性较差,几种类型高粱地的穗虫群落相似性极强,可以归为一类进行防治。[结论]对以粟穗螟为主的高粱穗部害虫,采用"在越冬防治基础上,适时提早高粱播栽期,压低一二代幼虫密度和受害面积,药剂防治重害田"的尽量减少农药施用量的防治策略。粟穗螟大发生年应在高粱扬花末至灌浆初期用菊酯类杀虫剂进行防治。

    2008年25期 10978-10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速公路野生植物昆虫群落结构初步分析

    郑建伟;王宝辉;黄大庄;张显国;陈金成;

    [目的]分析告诉了高速公路野生植物昆虫群落结构特征。[方法]通过对野生植物荆条进行昆虫调查,用优势集中性指数、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生态指标对野生植物的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共调查昆虫10 308头,分属于昆虫纲9个目、43科6、8种以及蛛形纲1科、1种;野生植物害虫亚群落的物种个体数多于天敌亚群落的个体数,害虫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和优势度最大,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大于害虫亚群落。[结论]野生植物荆条中昆虫的丰富度越高,其昆虫的均匀度就越低。

    2008年25期 10980-10982+10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用植物·烟草·茶桑

  • 黔产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胡成刚;胡奇志;潘炉台;

    [目的]对贵州产香茶菜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甲醇提取香茶菜,反复运用各种层析技术分离其甲醇提取物,结合IR、UV、NMR、MS等波谱数据解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贵州产香茶菜中分离得到3种无色结晶化合物。[结论]贵州产香茶菜中分离的3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β-谷甾醇、齐墩果酸。

    2008年25期 10928+10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峨眉山白术资源品质特性的初步研究

    程方叙;张兴国;乔怀耀;匙峰;

    [目的]以国产浙白术的药材及炮制品为对照,研究四川峨眉山白术资源品质特性,为科学评价与开发利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国药典方法,检测供试品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热水溶性浸出物及HPLC指纹图谱。[结果]峨眉山白术和浙江白术的总灰分含量低于5%,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低于1%;热水浸出物含量:药材均大于65%,以其中,四川峨眉山白术高于浙江白术(P<0.001),峨眉山白术植株不同部位表现为:根茎>须根>叶片>花>茎;供试品HPLC指纹图谱基本一致。[结论]峨眉山白术资源品质与国产地道药材浙白术无显著差异,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2008年25期 10929-10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秦艽种苗不同栽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王鸿;刘世巍;张守宗;

    [目的]为秦艽大田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年生无病虫感染的种苗为试材,设置行距(101、52、02、5 cm)、株距(15、20、253、0 cm)各4个水平,共16个密度组合。移栽2~3年后的秋季9~10月采挖,称其干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株行距为10 cm×15cm和25 cm×30 cm的组合产量均较低,不利于秦艽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株行距为15 cm×20 cm2、0 cm×15 cm1、0 cm×30 cm和10 cm×25 cm的4个组合的经济效益最好,产量分别为3 295.203、280.203、270.153、336.45 kg/hm2,净产值分别为49 886.74、9 511.704、9 260.45和46 171.20元/hm2。[结论]移栽秦艽种苗时,株距保持在10~20 cm,行距保持15~30 cm时,经济效益显著。

    2008年25期 10931-10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研究

    杨艳红;戴富华;李湘洲;刘慎;

    [目的]对红花黄色素提取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对照品,对萃取红花黄色素影响因素,包括提取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溶剂体积等进行单因素的考察。[结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定蒸馏水为最佳提取剂。通过正交试验最终确定了红花黄色素的适宜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0 min,液固比为100(ml/g),提取次数为4次。[结论]该研究确定了红花黄色素的适宜提取条件,为生产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2008年25期 10933-10934+10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杜文彬;张洪;

    [目的]研究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甘草酸收率为指标,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剂用量及配比对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对甘草酸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结论]得出甘草中甘草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试验得以验证。

    2008年25期 10935+10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柱果铁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王祥培;黄婕;靳凤云;孙宜春;吴红梅;

    [目的]探讨柱果铁线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柱果铁线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柱果铁线莲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柱果铁线莲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1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3.014%。柱果铁线莲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29.696%),其次是棕榈酸(12.370%)、α-松油醇(8.554%)、4-乙烯-2-甲氧基-苯酚(6.474%)、2-正戊基呋喃(4.063%)。圆底烧瓶的大小、温度及加水量是柱果铁线莲挥发油提取的关键,而添加正己烷有利于挥发油的提取与收集。[结论]该研究从柱果铁线莲挥发油中鉴定出51种化合物。

    2008年25期 10936-10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诃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冯世鑫;马小军;闫志刚;

    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诃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诃子的研究及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2008年25期 10938-10939+10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金银忍冬茎和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胡彦武;于俊林;孙仁爽;王迪;

    [目的]为寻找绿原酸新药源、综合利用金银忍冬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技术提取金银忍冬茎、叶中的绿原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检测波长选择为327 nm。绿原酸进样量与峰面积在0.20~1.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的RSD为1.30%,说明仪器较精密。稳定性试验的RSD为1.15%。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为1.35%,平均回收率为98.52%。金银忍冬叶和茎中均含有绿原酸,经外标法测定其含量依次为:叶(1.54%)>茎韧皮部(0.44%)>茎木质部(0.42%)。[结论]超声提取法简单、快速,检测方法可行,测定误差较小,结果较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金银忍冬茎和叶中绿原酸的定量分析。

    2008年25期 10940-10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海拔高度地区沙棘果中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马建滨;都玉蓉;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地区沙棘果中的总黄酮含量。[方法]于2007年9月在青海大通、甘肃天水、山西右玉、辽宁建平不同海拔高度地区采集沙棘果,榨汁后沉淀,然后将沉淀物在室温下晾干并粉碎,之后进行超临界萃取,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沙棘果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青海大通沙棘果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27%,然后依次是甘肃天水沙棘果、山西右玉沙棘果、辽宁建平沙棘果,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3%、0.95%、0.89%,可见,高海拔地区沙棘果中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沙棘果中的总黄酮(P<0.05)。[结论]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沙棘果中的总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2008年25期 10942+10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超声法提取蜘蛛香中总黄酮的正交试验研究

    李蓉;李小平;于生兰;吴莹;

    [目的]对超声法提取蜘蛛香中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超声法提取蜘蛛香中的总黄酮,考察了乙醇浓度、固液比、浸泡时间、超声时间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60%的乙醇,固液比1∶20,浸泡24 h,超声时间30 min。[结论]该工艺重现性好,对进一步的工艺开发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2008年25期 10943-10944+10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分光光度法测悬浮培养飞廉细胞中总黄酮含量

    叶小颖;徐茂军;

    [目的]建立悬浮培养飞廉细胞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悬浮培养飞廉细胞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线性范围为0~0.6 mg(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5%(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可作为测定飞廉细胞总黄酮含量的方法。

    2008年25期 10945-10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薄层色谱分离技术提取臭椿有效成分的研究

    霍清;

    [目的]为开发和利用臭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臭椿叶用乙酸乙酯提取旋转蒸发得浓缩液。利用薄层色谱法进行有效成分的分离,并用气-质联用法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用展开剂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醇为6∶17∶1能够从浓缩液中分离出8个点。确定臭椿叶中有效成分为:庚烷、3-氯-辛烷、十四烷、十六烷、十七烷、十八烷、二十一烷、二十六烷、三十六烷、9,12-二烯-十八烷酸、2,6-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2、,6,10,14,18,22-六甲基-2,6,10,15,19,23-六烯-二十三烷、邻苯二甲酸异丁醇二酯、8,11-二烯-十八酸甲酯、十八酸甲酯等成分。[结论]该研究方法为臭椿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奠定了基础。

    2008年25期 10947-10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GC-MS法测定藏木香栽培品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杨月琴;胡凤祖;马世震;张仲欣;马海乐;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藏木香栽培品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藏木香栽培品种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仪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并确认了37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桉叶油二烯5,11(13)-内酯-8,12,异-榄香烯,异-喇叭烯,桉叶油二烯4,11(13)-内酯-8,12。[结论]分析获得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效为藏木香这一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的人工规范化栽培和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8年25期 10950-10951+10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冬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抗肿瘤活性菌株筛选

    高蓬明;

    [目的]为开发利用冬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资源。[方法]使用K562细胞的SRB法筛选模型,对从贵州省施秉县采集的冬凌草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的207株微生物(放线菌112株、真菌95株)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得到活性菌株共27株,阳性率为13.0%,其中真菌13株,放线菌14株。[结论]冬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是寻找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的良好资源。

    2008年25期 10952-10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人参安全食效性研究

    杜迎刚;苗青;

    [目的]为更加合理安全地开发利用人参提供参考。[方法]以吉林白参为材料,以小鼠为试验动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研究人参的安全食效性。[结果]吉林白参100 g/kg剂量组小鼠2 d后出现活动少、进食少、毛发竖直、眼睛上睑下垂、眼球突出、会阴部污秽、缺乏知觉的中毒症状,以后恢复正常,人参急性毒性LD50>100 g/kg。人参在高剂量(20.0 g/kg)时可以明显增加小鼠骨髓微核数,在正常剂量下对小鼠骨髓微核数无影响。人参在高剂量(20.0 g/kg)时明显增加了小鼠精子畸变率,但仍较安全;低剂量人参能减少小鼠的骨髓微核数和畸形精子数。[结论]人参在剂量为20.0 g/kg时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2008年25期 10954-10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GC-MS法分析鸡皮果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苏秀芳;

    [目的]为了分析鸡皮果叶[Clausena anisum-alens(Blanco.)Merr]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鸡皮果叶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获得其总离子流图,对各个色谱峰进行了定性,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鉴定了20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质量的99.12%。主要成分为:4-甲氧基6-(2-丙烯基)-1,3-苯并二恶唑(28.97%),(+)-4-蒈烯(24.84%),大根香叶烯B(11.41%),十六烷酸(4.82%),1,2,3-三甲氧基5-(2-丙烯基)-苯(3.84%),斯巴醇(3.19%),1-二十二碳烯(2.82%),石竹烯(2.79%),1-甲基咪唑-5-甲醛(2.75%)。[结论]揭示了鸡皮果叶的药理作用,为综合开发利用鸡皮果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8年25期 10956-10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烤烟新品种(系)主要化学成分的因子分析

    史跃伟;王志红;王轶;任学良;

    [目的]分析烤烟新品种(系)主要化学成分,为贵州优质烟的开发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K326为对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从高世代中筛选出来的10个优良品系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主要化学成分的因子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参试品系中,8号品系主要化学成分最协调,5号次之,综合评判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结论]主成分分析方法较单一性状的方差分析更为合理,可准确评价烤烟新品种的优劣。

    2008年25期 10958-10959+10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贵州省毕节地区韭菜坪2号烤烟新品种(系)烟叶质量分析与评价

    王文艺;罗贞宝;饶应勇;朱维华;刁朝强;陈雪;彭华伟;吴学巧;

    [目的]为毕节地区特色烟叶的开发及烤烟新品种韭菜坪2号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K326为对照,分析烤烟新品种韭菜坪2号的烟叶外观质量、初烤烟叶的化学成分、经济性状,量化烟叶的感官质量,综合评价韭菜坪2号的烟叶质量。[结果]韭菜坪2号的杂色烟较少,成熟度较好,香气值较高,相同等级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淀粉含量高于对照,烟碱和总氮含量低于对照,钾/氯比更协调,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当,产量、均价、产值等经济性状高于对照。[结论]与K326相比,韭菜坪2号的外观质量和内在感官质量总体水平略好,初烤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经济产量高,初步工业验证评价较好,但栽培和调制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2008年25期 10960-10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烤烟上部叶不同烘烤工艺应用32P测定水分运输规律的研究

    徐建平;强继业;藤永忠;朱颖勋;王文楷;闫芳芳;

    [目的]研究烤烟上部烟叶一次性采烤和带茎烘烤过程中水分的代谢情况。[方法]用32P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烤烟上部烟叶一次性采烤和带茎烘烤过程中水分代谢情况。[结果]带茎烘烤时烟茎中水分能进入烟叶中参与代谢。根据同位素示踪法对DNA、RNA中放射性的测定,发现不论是带茎烘烤还是一次性采烤各时期茎秆或叶柄的水分都参与叶片中核酸代谢。[结论]带茎烘烤时烟茎中的水分能进入烟叶中参与代谢。

    2008年25期 11066-11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鄱阳湖区农业结构的演变与发展

    蒋海燕;黄国勤;江绍琳;

    系统分析自近代以来鄱阳湖区农业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状况,指出当前湖区农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2008年25期 10975-10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54年来农业自然灾害对贵州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以农业及粮食生产为例

    廖婧琳;苏跃;冯泽蔚;李茂松;

    通过对54年来贵州灾害资料的分析表明,旱灾、水灾、风雹灾、病虫害、低温冷冻害是影响贵州农业及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其中水旱对贵州的粮食生产危害最大。分析了贵州54年来各种农业灾害的发生及影响,以期为贵州农业灾害防、避、减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贵州农业及粮食生产。

    2008年25期 11114-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中的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化探讨

    陈永平;

    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种企业形态提供了一种组织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也由过去单一意义上的合作社发展到今天新型的合作互助形式,规模化成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化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008年25期 11118-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以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为例

    朱晓红;邓国军;

    从改革初始条件、资源组织方式以及公共权威结构的差异方面比较了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的不同发展模式,分析了其代表的3种不同的社会景观,指出了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

    2008年25期 11120-1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0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山西省蔬菜产业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马一娜;邢国明;

    对2004~2006年山西省不同栽培方式下蔬菜的经济效益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相对露地蔬菜而言,保护地蔬菜,特别是日光温室蔬菜高投入高产出的特征表现更为突出。在投入相同时,保护地蔬菜的产出比露地蔬菜高出19个百分点。保护地蔬菜对于均衡山西省蔬菜周年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克服蔬菜冬春淡季的主要措施,其重要性日益明显。

    2008年25期 11122-11123+1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1986~2006年重庆市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计量分析

    王佳;余世勇;

    运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增长速度测算模型,对重庆农业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的贡献度进行分析,得出重庆市1986~2006年农业技术贡献率为27.05%,并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依然是物质投入。

    2008年25期 11129-1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土壤肥料

  • 烟叶下角料有机肥对番茄和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毛家伟;张翔;孙春河;

    [目的]研究烟叶下脚料有机肥对番茄和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烟叶下角料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鸡粪和烟叶下角料有机肥在番茄和黄瓜上进行了田间肥效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烟叶下角料有机肥对番茄和黄瓜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增产效果好于目前常用的鸡粪有机肥,在番茄上可增产20.0%~22.8%,黄瓜上可增产23.9%~29.6%;在番茄上,施肥净收入增加29 010~33 030元/hm2,黄瓜上净收入增加51 030~63 045元/hm2。[结论]可利用烟叶下角料有机肥代替农家肥,达到节肥增效的目的。

    2008年25期 10983-10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氮素形态及施肥时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陈益银;毕庆文;高致明;陈亚;杨峰钢;王海明;黎根;吴月红;

    [目的]为烤烟生产和满足工业需要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试验于2007年在恩施州宣恩县椒园镇凉风村进行,云烟87为供试品种,在当地土壤肥力的基础上,设计4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常规化学成分,探索不同氮素形态和不同施肥时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有效叶片数和单株叶面积4个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其他指标L3(提前30 d施基肥的处理)明显优于CK(全施无机肥的处理),最大叶宽、根系干重、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L3分别比CK高24.87%3、8.50%、28.74%5、8.80%和28.38%。[结论]有机态氮与无机态氮配合施用,且有机态氮做基肥提前30 d左右施入能够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2008年25期 10987-10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肥料对覆膜小麦产量·品质和生理特征的调控及相关性分析

    任明见;远红伟;陆引罡;

    [目的]为喀斯特山区小麦的保优、节本、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在贵州大学农业高科技示范园进行,供试品种为贵农19,在土壤原有肥力的基础上,设计6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研究肥料与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结果]在相同施肥量前提下,前氮后移喷施能提高小麦产量10.4%。小麦产量、蛋白质、面筋含量和沉降值与肥料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除蜡黄期外,各生长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肥料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灌浆期以前根系活力与肥料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小麦孕穗期以后进行2次叶面追肥,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2008年25期 10990-10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拉萨河谷地区春青稞施氮效应灰色关联度分析

    钟志明;张宪洲;成升魁;

    [目的]为西藏拉萨河谷地区春青稞氮肥利用效率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春青稞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以及施氮水平与理想施氮量的关联度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春青稞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为株高>穗粒数>穗数>穗长>千粒重>生育期>小穗数>退化小穗数;5个施氮水平按关联度大小的排序结果与根据产量大小的排序结果并不一致,其中关联度最大的为施氮量225 kg/hm2;春青稞的最佳施氮水平分布范围大致在150~225 kg/hm2。[结论]培育大穗与较高秆(抗倒)品种,提高单穗小穗数与穗粒数可能应成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目标。

    2008年25期 10993-10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畜禽粪便高温堆肥过程中氨挥发的机理及控制

    李帆;朱宏斌;郭熙盛;蒋光月;

    总结了畜禽粪便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国内外抑制氮素损失常用的方法。

    2008年25期 10996-10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土壤质量聚类分析——以封丘县为例

    蔡曈;徐惠;吴群;

    介绍了聚类分析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并以封丘县土壤质量为例,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将封丘土壤质量分为4类,研究了其各因素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

    2008年25期 10998-10999+11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钾肥用量对大葱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杨果;崔荣宗;李彦;董晓霞;魏建林;

    [目的]为山东章丘大葱生产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施N 258.75 kg/hm2和P2O5258.75 kg/hm2基础上,设计4种不同钾肥用量的处理,统计不同处理的株高、茎周长、葱白长、单株重,探索钾肥不同施用量对章丘大葱产量和生产收益的影响。[结果]在氮磷基础上增施钾肥可使大葱株高增加14.3~30.5 cm,茎周长增加1~1.3 cm,葱白长增加7.2~11.8 cm(增长13.8%~22.6%),单株重增加47.7~103.8 g。各施钾处理均比不施钾处理增产,180、262.53、45 kg/hm2的施钾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1.1%、14.3%和14.5%,净增产值3 828~4 844元/hm2,其中262.5 kg/hm2处理的净增产值最高。[结论]在当地土壤养分条件下,施钾262.5 kg/hm2,增产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佳。

    2008年25期 11000-11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土壤养分因子对杜仲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研究

    伍庆;王兴宁;夏品华;

    [目的]筛选影响杜仲有效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方法]采用HPLC测定贵州不同产地杜仲叶中绿原酸及黄酮类有效成分(芦丁、槲皮素、山萘酚)的含量,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贵州不同产地杜仲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土壤养分因子与杜仲叶绿原酸及黄酮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偏相关系数,建立杜仲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影响芦丁含量的主要是土壤全磷、有机质;影响槲皮素含量的主导因子主要有有机质、有效磷、FACT,其次是土壤铵态氮、pH、全氮;影响山萘酚含量的最大因子为有机质,其次为土壤有效磷、铵态氮和FACT。[结论]贵州不同产地杜仲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养分因子对杜仲叶有效成分含量有很大影响。

    2008年25期 11002-11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王锐;常庆瑞;孙权;刘梦云;

    [目的]为生态恢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层次的土壤酶活性测定和分析来评价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质量。[结果]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弱,在0~20 cm土层活性较大。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大小总体上是草地>针叶林>灌木林>阔叶林>农田,尤其以蔗糖酶和磷酸酶最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脲酶与蔗糖酶呈极显著相关,与磷酸酶呈显著相关;磷酸酶与蔗糖酶呈极显著相关,与脲酶呈显著相关;蔗糖酶与脲酶和磷酸酶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与其他酶关系均不显著。[结论]在植被恢复过程中,优化不同的经营模式和恢复措施,以期达到最大的生态的、社会的和经济效益。

    2008年25期 11005-11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三峡库区土壤中Fe·Mn·Zn·Cu分布及空间变异性

    朱扬;罗凯;张永艳;

    [目的]研究三峡库区不同地域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与空间变异性。[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中下游的万州区、开县、忠县、城口县、奉节县、丰都县、云阳县7个县市土壤中的Fe、Mn、Zn、Cu等4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重庆万州区、云阳县属于缺Fe、Mn、Zn亚区,开县属于富Fe缺Zn亚区,丰都县、忠县属于缺Zn亚区,奉节县属于缺Cu亚区,城口县属于富Fe、Mn,缺Zn亚区。[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中下游土壤中Fe、Mn、Zn、Cu含量分布不均匀。

    2008年25期 11008-11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重金属毒性权重赋值的土壤地球化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以内江市白马镇为例

    谭晓莲;施泽明;罗改;

    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毒性。传统的模糊数学污染物浓度超标赋权法未考虑重金属自身的毒性,不能反映元素的实际生态效应。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基础上,将重金属的毒性纳入权重考虑,通过污染物浓度超标赋权法、毒性响应系数反推指数赋权法和重金属毒性大小排序赋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比较,研究表明毒性响应系数反推指数赋权法的评价结果更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实际结果。

    2008年25期 11013-1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氮钾配比对莴笋品质的效应研究

    李会合;陈德碧;

    [目的]为生产优质、高产叶菜类蔬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4个施肥处理,收获后,测定每盆产量和莴笋的硝酸盐、维生素C、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不同施肥处理间莴笋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增施氮肥、钾肥莴笋产量增加13.9%~51.0%,以200 mg/kg N和100 mg/kg K处理增加幅度最大(51.0%)。增施氮肥使莴笋的Vc含量降低6.7%~10.1%,氨基酸含量增加24.9%~44.8%,对硝酸盐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作用不一致,而增施钾莴笋硝酸盐含量增加22.7%,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降低15.2%和19.9%,对Vc的含量影响不大。[结论]从莴笋产量和品质来看,200 mg/kg N和100 mg/kg K处理对莴笋的综合效应最好,为最佳处理。

    2008年25期 11033-1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管理科学

  • 农村土地实权化MBO方式可行性研究

    黄立志;

    中国的农民问题实质上是土地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制度必须实权化。农地实权化采取承包者用书买的方式获得承包土地的所有权即MBO方式,探讨、论述了农地MBO方式的合理性及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008年25期 10985-10986+1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秦秀清;曾菁;

    该文基于实践调查和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了当前留守儿童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学校、家庭、社会3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2008年25期 11093-1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从农民视角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

    张广荣;孙正;

    基于对河北省644个农户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民视角的村级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结果表明,政府和村集体被农民视为村级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农民的参与意愿普遍较低;市场供给途径已为部分农民所接受。基于调查分析,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格局的政策建议。

    2008年25期 11096-1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农户与村组织的博弈研究

    李亚成;赵敏娟;

    运用博弈论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农户与村组织的博弈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所有权主体和农民偏好一致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才能有较高的制度绩效;村组织作为既得利益者会成为农民进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阻碍力量。

    2008年25期 11099-1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水电移民安置利益相关者及其活动分析

    徐俊新;施国庆;郑瑞强;

    明确移民安置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及其在安置过程中的行为,对于准确定位各利益主体在移民安置过程中的责权利及移民安置过程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做好水电移民安置的基础性工作。在对水电移民安置过程中各阶段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各利益相关者的活动全过程及其风险进行了分析。

    2008年25期 11102-11104+1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权主体权利辨析

    李冠杰;张忠潮;

    系统分析了环境权主体争论的核心,提出了环境权理论研究的本质,即环境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不同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国家、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和人类作为环境权主体所应有的各种不同权利。

    2008年25期 11105-11106+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环境保护视野下的农业补贴政策探析

    姜双林;王宝臻;

    我国农业环境补贴制度的完善离不开理念上的变革、制度上的创新,农业补贴政策不应仅停留在保障粮食的安全上,还需考虑农业环境的保护和农村社区的发展。

    2008年25期 11107-11109+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巫绪芬;田田;林向红;

    采用深沪股市2005~2006年的相应数据,在考虑了"资产重组"这一因素后,对样本进行了筛选。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增加企业规模变量对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横截面分析。

    2008年25期 11110-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0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粮食供应链的经济目标体系研究

    朱自平;王道平;李云竹;

    针对粮食供应链的经济目标体系进行了研究,从物流成本、资源利用率、损耗率、粮食加工、超市连锁经营销售比重等方面提出了一套粮食供应链的经济目标体系,并对各个目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该体系可结合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用于对粮食供应链进行评价,从而促进粮食供应链整体优化。

    2008年25期 11113+1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资源与环境

  • 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变化及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余卫东;杨君健;朱晓东;

    利用河南省30个站点1957~200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分析了近49年来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合近49年的旱灾和水灾受灾面积,分析了不同强度降水对水旱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9年来,河南省暴雨日、大雨日存在弱的增加趋势,中雨日和小雨日呈现减少趋势,其中小雨日减少的线性趋势达到了0.01的显著水平。暴雨量、大雨量和中雨量都存在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小雨量则表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其线性趋势达到了0.05的显著水平。干旱和水灾面积都呈增加趋势,其中干旱面积增加的线性趋势通过了0.0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不同强度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与干旱、水灾面积之间都显著相关,其中与旱灾关系最显著的是小雨量和小雨日数,而与水灾关系最显著的是暴雨量和暴雨日数。

    2008年25期 11010-11012+1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重庆城市形象定位研究述评

    王东强;田书芹;

    近年来重庆城市形象定位研究取得大量卓越成果,但在理论、逻辑和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缺点与不足。笔者对重庆总体和次级城市形象定位研究进行评述,以期为重庆城市形象定位提供依据。

    2008年25期 11017-11018+1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潮州近50年农业气候变化特征

    丁丽佳;

    以潮州50年的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农业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潮州的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各季的升温幅度不同;近20年夏季高温天气明显增加,低温霜冻、低温阴雨、寒露风天气减少,特别是近10年来更加明显;降水季节性变化明显,降水偏多的年份、季节往往气温较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气温和降水都呈上升趋势,但气温上升的幅度比降水明显偏大,另外,降水偏多的时段主要出现在夏季、秋季和冬季,即夏季高温多雨,秋、冬季暖湿;降水偏少的春季气温明显偏高;虽然近年来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高温、暖冬经常出现,但是强度较强的低温霜冻、低温阴雨、寒露风天气仍会出现,极端强降水天气也时有发生。

    2008年25期 11019-11021+1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孟祥文;崔学勇;任爱臣;

    依据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67~2005年39年间的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近15年气候资源较前24年的变化,以及这种气候资源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8年25期 11022-1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农村小水电气象灾害分析——以景宁为例

    周敬荣;孙莉莉;王祥明;黄小伟;

    利用浙江省1953~2007年气象资料和景宁县2003~2007年小水电灾害损失数据,分析浙江省气象灾害的特点及其对农村小水电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小水电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台风、梅汛暴雨、雷暴和冰冻,其中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最大。最后,就农村小水电气象灾害防御提出建议。

    2008年25期 11024-11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评价

    罗建美;渠开跃;霍永伟;

    利用1997~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依据R.Costanza等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8年来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增加值为56.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这说明现行的生态建设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但由于研究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所以今后的工作中仍要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荒漠化的治理,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

    2008年25期 11026-11029+11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驱动力分析——以安塞县为例

    胡明;卢爱刚;胡亚丽;张权峰;

    通过对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近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情况的分析,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有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安塞县土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工业因素是影响安塞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因子。

    2008年25期 11030-11032+1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省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曹小玉;张晓蕾;李际平;

    在分析湖南省湿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湖南省湿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湖南省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2008年25期 11035-11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广西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王争艳;潘元庆;皇甫光宇;余坤;李天阁;

    根据广西1997~2005年的统计资料,分析耕地面积变化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因素是广西耕地面积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其结果将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008年25期 11038-11040+1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价值判断

    张维亚;汤澍;

    从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分析入手,研究如何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

    2008年25期 11041-1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居住环境问题的研究Ⅶ——农村居室太阳能采暖技术

    高伟;蒋绿林;王艳霞;黄晓蕾;

    结合江苏农村住宅的能耗现状,介绍了一种适合江苏农村居室冬季的节能采暖技术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并系统地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同时结合具体施工案例以及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使用该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农居能耗的结论。

    2008年25期 11043-1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洪水河灌区灌溉预报研究——以板蓝根灌区为例

    张明;黄彩霞;韩辉生;梁越力;

    从节水灌溉的基本原理着手,运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以板蓝根灌区为例、洪水河灌区益民灌溉试验站多年试验资料为依据,作出适合当地板蓝根的灌溉预报。结果表明,板蓝根的灌溉定额为2 580 m3/hm2,夏灌1次水的灌水时间为6月中旬,灌水定额为1 290m3/hm2;夏灌2次水灌水时间为8月下旬,灌水定额为1 290 m3/hm2;与常规灌溉模式相比,节水1 200 m3/hm2,增产值5 755元/hm2,节水增产效益显著。

    2008年25期 11045-11046+1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性能参数的研究

    杨文澜;

    研究了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HRT=3.2 h、气水比为5∶1的工艺条件下,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能保证出水CODCr、NH3-N、BOD5、SS均达到GB8978-1996规定的1级排放标准,且充分利用曝气量。

    2008年25期 11047-11048+1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农业节水补偿实践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地区为例

    褚琳琳;陈菁;李荣富;代小平;陈丹;

    在总结我国农业节水补偿中的政府补偿和交易补偿2类节水补偿途径和资金补偿、实物补偿、技术补偿、其他补偿等补偿方法的基础上,分析甘肃省张掖市农业节水补偿措施,探讨目前张掖市农业节水补偿措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2008年25期 11049-1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黔西南铊成矿区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任大银;陈代演;

    对采集于黔西南铊矿床(点)及其外围的31件矿物、矿石、蚀变围岩、未蚀变岩石进行了INAA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与玄武岩含量相差较大,与中酸性岩浆岩的含量非常相似,与在该地区地层中发现中酸性岩浆矿物相印证。

    2008年25期 11051-11053+11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

    张君;赵俊荣;王存亮;

    分析石河子垦区南山一带2007年7月3日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常规产品和导出产品。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条件下,产生的2个中-γ尺度系统直接导致此次石河子市南山一带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变化、速度场、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水的质量分数对这次强对流冰雹天气具有相当好的临近预警指示意义。

    2008年25期 11057-1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2008年初夏1次强对流天气的分析

    周昆;陈斌;卢逢刚;

    发生在2008年6月3日安徽江北的天气是1次受多个雷暴单体影响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通过分析常规观测、卫星云图、雷达探测和收集的灾情等,了解到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对流参数、抬升系统等。结果表明,在这次强对流发生时,地面处于暖低压内,高空东北冷涡有弱冷空气扩散南下,安徽北部K指数大于30,0℃层高度约为3 km,层结弱、不稳定,并且局地湿度大,对流层低层风垂直切变大,地面冷锋东移南下触发强对流发生,在安徽江北地区产生了多处局地强度大、冰雹、雷电、大风灾害严重的雷暴云。在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上可见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反射率因子强,低层反射率梯度大,有钩状回波,中层有界弱回波区,高层悬垂体,速度图上有一对法向对称的正负速度中心,低层气旋和高层反气旋,有冰雹指数和中尺度气旋产品等。

    2008年25期 11060-1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深圳市羊台山森林公园群落学特征研究

    王琛;孙冰;廖绍波;尹光天;李意德;

    采用样方法,对深圳市羊台山森林公园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基于10 800 m2样地的羊台山次生林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148种,分属61科110属,群落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群落主要优势种为黧蒴、豺皮樟、银柴、杉木。群落不同层次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大小排序大致一致,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则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2008年25期 11069-11072+1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灌溉对高寒草原植被群落的影响试验

    刘安花;李凤霞;薛晓娟;颜亮东;李英年;张法伟;

    [目的]研究水分灌溉对退化高寒草原恢复重建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2007年在玛多县鄂陵湖边的高寒草原进行灌溉与非灌溉试验,并进行植物种类及生物量的调查。[结果]灌溉后高寒草原植物种类组成增加,物种丰富度高于非灌溉区;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比非灌溉区明显提高,灌溉区平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83.5和2 112.2 g/m2,比非灌溉区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增加13.4和594.7g/m2。[结论]灌溉有利于植物生长和群落的重建。

    2008年25期 11073-1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水葫芦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效果

    宋伟;韩士群;刘海琴;高运强;

    [目的]探索水葫芦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方法]采用水葫芦净化试验,研究水葫芦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在自然状态下,30 d内水葫芦对水中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85%、55%~60%;水葫芦对污水中的TN、TP去除速率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水葫芦对不同浓度的污水有都有净化能力。

    2008年25期 11076+1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安国庆;贾良清;李堃;

    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许多方面,着重从水质、水量、土壤潜育化及肥力、生物等方面进行阐述。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其影响的本质来看,主要通过直接影响水环境及地形地貌环境,间接影响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气候环境等,使局部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2008年25期 11077-1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的漓江水质综合评价

    宿程远;张建昆;陈孟林;邓华;蒙冕武;蒋艳红;

    采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对漓江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漓江兴安段水质为Ⅰ水体,灵川段和阳朔段为Ⅱ水体;在水质评价中,DO、氨氮和总磷具有重要的权重。未确知测度模型对评价空间实现有序分割,提高了分辨率,评价效果可靠,是一种实用模型。利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对漓江水质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008年25期 11080-11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兴安岭松合义东山地区火山岩及岩浆演化特征

    周向辉;

    据火山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喷发旋回特征及岩浆来源,将大兴安岭松合义东山地区火山岩划分为3个岩浆旋回。晚侏罗世塔木兰沟-吉祥峰旋回火山岩为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岩浆来源于上地幔并有陆壳物质的混染;早白垩世上库力旋回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早白垩世伊列克得旋回火山岩为碱性至亚碱性过渡系列,岩浆来自于地幔并受地壳的混染。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板内环境,早白垩世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2008年25期 11082-1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08年春季北疆强寒潮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吕新生;顾俊英;唐冶;

    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对2008年4月18日北疆强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寒潮天气暴发前期,里黑海脊发展东移与东欧脊同位相叠加后顺转,脊前东北风带加强,使得泰米尔半岛冷空气沿脊前偏北气流在横槽中堆积。高压脊部分东南垮,导致强冷空气大举东南下,强寒潮天气暴发。与强寒潮天气相伴的大到暴量雨夹雪发生在较强的能量锋区、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内。

    2008年25期 11159-1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业信息

  • 基于OpenGL的荷花开放过程模拟

    刘金定;伍艳莲;梁敬东;

    从虚拟植物基本步骤出发,用VC++6.0调用OpenGL实现了荷花开放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实践表明,基于OpenGL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精确地绘制出现实荷花的整体形态和生长模型。

    2008年25期 11054-1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虚拟植物研究进展

    胡林;周国民;丘耘;樊景超;王剑;

    当今植物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虚拟植物模型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数据采集上,从简单的手工采集发展到以激光扫描、近景摄影等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数据获取的速度和质量,加速了植物建模的过程,提高了植物建模的精度。在建模方法上,从结构建模、图像建模发展到结构与图像建模相结合的手段。在模型的类型上,分为功能性模型与非功能性模型。功能性模型的研究范围也从单一的生态性研究发展到生态生理性研究。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微观水平,开始研究基因与植物形态关系,形成了以虚拟植物模型为中心,以植物个体形态为主导的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的研究格局。

    2008年25期 11063-11065+1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

    阎晓军;

    总结各种模式的特点及其所体现的都市农业功能,结合我国不同类型城市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的选择,将为我国不同地区发展都市农业信息化提供有益的路径选择。

    2008年25期 11124-11125+1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探讨精准农业技术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朱明;熊元;吴亚雄;章伟雄;

    阐述了精准农业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2008年25期 11126-1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3S”现代技术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应用

    耿玉环;田明中;张建军;原佩佩;

    在分析地质遗迹资源的现状和空间分布特点基础上,结合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分别分析了"3S"技术在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工作中的优势,并阐述了"3S"集成技术在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中的实现过程。这种应用趋势将有利于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规划、保护和研究。

    2008年25期 11132-11134+1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tlab自动检测整精米率方法的研究

    赵士娜;冯成德;

    [目的]通过对米粒特征的提取来获得自动检测整精米率的方法。[方法]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运用Matlab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整精米率进行研究。[结果]该方法对于整精米率的识别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该方法可以提高整精米率检测的准确度和效率。

    2008年25期 11135-11136+1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贮藏与加工

  • 营养因子对黑曲霉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影响

    肖雷;徐芃;姚菁华;刘炯天;高菁;黄天天;

    [目的]研究营养因子对黑曲霉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影响。[方法]通过发酵试验考察了营养条件与柠檬酸产量的关系。[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柠檬酸发酵的发酵最佳时间为120 h,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比为:蔗糖10%,(NH4)2SO40.4%,MgSO4.7H2O 0.025%,pH值6.0。[结论]确定了黑曲霉发酵柠檬酸的较优配方,为柠檬酸的工业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2008年25期 11085-11086+1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多胺与采后果蔬贮藏时冷害的关系研究

    李青芝;王红星;

    介绍多胺减轻果蔬冷害的可能机制,综述采后果蔬受冷害时内源多胺含量变化和外源多胺处理与冷害的关系及相关研究进展,并展望研究前景。

    2008年25期 11087-11088+1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月季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

    张付根;

    [目的]探讨月季鲜切花保鲜技术。[方法]用3种无机盐配制成的保鲜液对月季红色系列"卡尔红"进行处理,分别测定其花朵直径、外观品质、鲜重变化、瓶插寿命。[结果]200 mg/L 8-HQC+2%蔗糖与3种盐类配成的保鲜剂,与单独使用8-HQC+2%蔗糖和蒸馏水相比较,可以改善花瓣状态、增进花色、提高开花级数等综合品质,增大花朵直径,使瓶插寿命延长2~4 d。3种加无机盐的保鲜剂中,0.2 mmol/LCoCl2的各项保鲜指标最好。[结论]200 mg/L 8-HQC+2%蔗糖+0.2 mmol/L CoCl2处理保鲜效果好,可以作为月季切花的保鲜剂。

    2008年25期 11089-1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木薯酒精浓醪发酵液化糖化工艺的研究

    易弋;蒋常德;伍时华;黎娅;黄翠姬;

    [目的]优化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中液化糖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对液化糖化工艺中的各种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的影响主次为:糖化酶量>糖化时间>糖化pH值>糖化温度。根据各因素的水平K值大小,确定了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中最佳液化工艺条件,即:料水比为1∶2.3,液化温度105℃,液化酶用量为10 U/g木薯粉,液化时间为2 h;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pH值4.5,60℃时加入糖化酶150 U/g木薯粉后,直接将醪液冷却至33℃进行发酵,即糖化与发酵同时进行。在该条件下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酒精终浓度可达16.9%(V/V)。[结论]该研究为后续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100 L的放大试验打下了基础。

    2008年25期 11091-11092+1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农业机械与电子工程

  • 我国微耕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闫国琦;张铁民;徐相华;李继宇;

    根据我国国情,分析了微型耕耘机(微耕机)的实用意义和国内外微耕机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简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微耕机研究领域的不同特点和我国微耕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适合棚室作业的电动力微耕机是最近研究的热点,指出在该研究方向的核心技术集中在电源问题上。目前,国内微耕机消费市场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对其质量检测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分析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展望了我国微耕机的几个发展趋势。

    2008年25期 11137-11139+1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传感器DS18B20的温室测温系统设计

    赵健;

    介绍了以AT89S52为控制核心,利用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B20实现温室温度测量的一种方法。论述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各功能部分的电路设计和系统的软件设计,给出了关键功能部分的电路图、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程序和单片机与上位机的串行通信程序。

    2008年25期 11140-1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1种智能农业设备开关稳压电源系统研究

    周国雄;朱俊杰;

    设计了1种智能开关稳压电源。采用性能稳定常用的PWM芯片SG3525进行反馈调整稳压,并通过51单片机设定输出电压,功放电路采用MOS管搭建的双端推挽方式,简化了驱动电路,提高了电源效率。过载保护电路采用过流采样比较器,通过程序查询的方式,实现了电源的过载保护。系统测试和运行结果表明,该稳压电源使控制更加智能化,结构简单,能为农用大型机械和农业照明设备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008年25期 11143-1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史

  • 东南丘陵区旱地农业的发展历程

    黄国勤;

    综述了东南丘陵区旱地农业发展的4个阶段。

    2008年25期 11146-1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恩来水利建设思想探析

    谢安国;

    周恩来一生关心水利建设,直接领导了大江大河的治理和规划。周恩来关于治水的目的、原则、方针、途径、措施、根本保证的思想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力地指导了新中国的水利建设实践,而且大大丰富了中国治水理论的宝库,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长远的借鉴作用。

    2008年25期 11149-11151+1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唐太宗农业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赵骞;胡毅;

    介绍了唐太宗农业思想中的合理部分,指出其对现今农业问题的借鉴意义。

    2008年25期 11152-1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探析毛泽东的“新农村”思想与实践

    温艳红;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改造、建设的不同时期对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农村建设思想,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基本框架。毛泽东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对当前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引导和教训借鉴作用。

    2008年25期 11154-1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村文化扶贫的若干问题研究

    李丰春;

    在对贫困文化进行界定之后,深入分析了贫困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进而探讨消解贫困文化、实现文化富民的途径。

    2008年25期 11157-1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设计与构造

    杜丛生;李勇;李忠芬;王玉福;

    钢筋砼框架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或倒塌,多数是由于梁柱节点破坏引起的。但在设计与施工中,梁柱节点部位常常不被人们重视;节点在梁高范围内柱中箍筋,但在施工时通常不予设置,使该部位脆性破坏现象更为突出,造成梁的主筋锚固得不到保证;在现场施工中因节点内钢筋错综复杂,施工人员也常向设计人员提出取消节点内"多余"钢筋。但从节点核心区的受力状态、节点破坏的机理、节点内箍筋的作用等来看,不仅要精心设计节点,而且还要精心施工,以保证节点的安全性,从而真正满足结构抗震要求。

    2008年25期 11163-1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