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秀琴;全成哲;郭晞明;赵劲松;张学军;叶来军;李朝峰;都兴林;
[目的]评价水稻新品种吉粳112的品质性状。[方法]介绍了吉粳112的选育经过,评价了其特征特性,分析了该品种的产量、抗性及品质表现。[结果]吉粳112的优点表现为:①高产,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比对照平均增产4.5%和5.2%;②优质,12项检测指标中有4项达到国家部颁1级优质米标准,综合评定是三等食用稻品种;③抗倒性强,灌浆速度快,抗稻瘟病性强,适应性广。[结论]吉粳112虽然综合性状较好,但米质尚未达到国家部颁1级优质米标准,有待进一步改良。
2010年14期 7214-7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8 ] - 朱普平;陈留根;盛婧;薛新红;
[目的]为水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相关技术依据。[方法]以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研究对象,研究秧龄与行距配置对水稻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小苗移栽可促进水稻及早分蘖,形成大穗,且群体干物质积累快,从而提高产量;宽窄行栽培由于窄行水稻植株间过早产生竞争,不利于水稻群体的早发,从而导致减产。[结论]小苗移栽有利于水稻高产,宽窄行不利于水稻生长。
2010年14期 7216-7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1 ] - 刘锐锋;郭希凯;张华;
[目的]探讨小麦种子萌发早期硫化氢(H2S)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NaHS作为H2S的供体,以扬麦158为供试材料,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使用H2S处理小麦种子可以有效提高总淀粉酶活性,当H2S浓度为0.4mmol/L,处理时间为9h时最佳。总淀粉酶中的β-淀粉酶活力增高而α-淀粉酶却不受影响。使用不同硫化物处理小麦种子9h,H2S处理过的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高于其他含硫化合物。[结论]试验表明,H2S可以提高小麦种子体内β-淀粉酶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
2010年14期 7218-7219+7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21 ] - 徐东昱;徐众帅;郭太君;金研铭;
[目的]研究不同月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对君子兰的开花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君子兰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8、9、10月的15日进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GA3,以清水作对照,定期测定君子兰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糖等生理指标。[结果]8月15日和10月15日喷施50~100mg/LGA3对君子兰提早开花有促进效果,而9月15日喷施100~200mg/LGA3对君子兰开花时间有延迟作用。GA3处理可使君子兰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全氮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碳氮比值与开花时间的关系无明显的规律。[结论]GA3对君子兰提早开花有促进作用,喷施时期8月或10月中旬,喷施50~100mg/L。
2010年14期 7220-7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98 ] - 孙世海;彭立新;卢兴霞;李慧;吴琼;张园园;
[目的]研究不同铵硝比营养液对韭菜生长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2008~2009年,对日光温室内砂培的2年生韭菜,分别浇施总氮量相同、铵硝比为0∶100,15∶85,30∶70,45∶55和60∶40的营养液。[结果]提高营养液铵硝比不仅大幅度降低了韭菜硝酸盐含量,而且显著地提高了春季韭菜的总产量。铵硝混合营养处理的韭菜硝酸盐含量极显著低于纯硝营养,铵硝比60∶40和45∶55处理的韭菜硝酸盐含量最低,均比纯硝营养降低了59.8%;铵硝比45∶55和30∶70处理的韭菜总产量显著高于纯硝营养,分别增产22.4%和14.0%。铵硝比对单茬韭菜产量的影响因收获时期不同而异,增铵对提高第1茬产量的作用最大、对第3茬无明显作用。[结论]45∶55和30∶70是适合韭菜砂培的营养液铵硝比。
2010年14期 7223-7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2 ] - 高祥斌;张秀省;邢柱东;曹兴;
[目的]提高"聊红槐"硬枝扦插繁殖效率,探索其扦插生根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插穗,并对插穗生根数、根长、根粗、侧根数及生根率等生根性状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插穗浸泡3h的生根性状指标好于浸泡1h的,浓度以300mg/L为最好。从根系效果指数上看,ABT为适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次是NAA,最后是IBA。[结论]"聊红槐"硬枝扦插采用ABT300mg/L浸泡插穗3h为好。
2010年14期 7227-7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9 ] - 翟丽丽;段晓梅;宋鼎;
笔者对昆明市主城区桂花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初步确定昆明市主城区桂花品种30个,分属于4个品种群,包括四季桂品种群9个、银桂品种群10个、金桂品种群4个、丹桂品种群7个,其中新确定和新记录桂花品种6个;为昆明市园林绿化推荐12个优良品种,并总结了昆明市主城区桂花品种资源特点。
2010年14期 7229-7230+7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8 ] - 缪绅裕;王厚麟;黄碧霞;郑燕玲;陈健辉;郭培国;
[目的]测定广东松种子若干生理指标,以期为国家保护植物广东松的保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种子含水量采用加热烘干称重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试剂法测定;氨基酸含量采用茚三酮试剂和抗坏血酸比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发芽率和发芽势采用萌发法测定。发芽率的快速测定分别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TTC法)和红墨水染色法;萌发指数同发芽率测定方法;种子活力采用电导仪法测定。[结果]广东松种子相对含水量10.33%,可溶性糖含量6.35%,氨基酸含量4387.25μg/g,蛋白质含量77.67μg/ml,发芽率21.11%;发芽期间,26~35d中每间隔2d发芽势为1.11~7.78;萌发指数2.13;快速测定种子,采用TTC法、红墨水法测定活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94.44%、93.33%;相对电导率13.09%。[结论]种子相对含水量低,有利于种子保持活力和延长寿命。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价值好。发芽率和萌发指数较低,体现出种子萌发明显受抑制,但新鲜种子大多具活力。电导率低,说明种子对逆境的抗性强。
2010年14期 7231-7232+7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2 ] - 杜双洋;金研铭;庄波;
对长春市20个常用绿化树种的滞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绿化树种因其叶片特征、枝叶形态和周边环境影响因子等不同,其滞尘量差异较大。针叶树种、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中滞尘能力较强的植物分别是桧柏、山桃稠李和小叶女贞,其滞尘量分别为13.46、11.15和7.74g/m2。京桃和东北山梅花的滞尘能力相对较弱,滞尘量分别为0.3675和0.4326g/m2。同一树种因其栽植地不同,其滞尘量也有较大差异,即在道路上的滞尘能力远高于其在公园内的滞尘能力。
2010年14期 7233-7235+7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18 ] - 王琼;张启翔;潘会堂;罗乐;李卉;
采用离体培养的方法测定了4种栽培玫瑰花粉的生活力,并考察了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冷藏时间下花粉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玫瑰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差异显著,‘紫枝’、‘北京单瓣白’的花粉萌发率相对较高,最高萌发率超过40%;‘平阴一号’、‘西湖一号’的花粉萌发率较低,最高萌发率仅为10%~20%。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对各品种萌发率的影响差异显著;冷藏花粉的生活力随冷藏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
2010年14期 7236-7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9 ] - 杨淑娟;毛桂莲;孙驰;
[目的]探究钙和硼与芦荟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设置不同浓度的Ca2+和H3BO3,研究不同浓度钙和硼对芦荟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a2+对芦荟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的伸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低浓度Ca2+不利于花粉管的生长,而高浓度Ca2+则抑制花粉管生长,其最适Ca2+浓度为1.3×10-3mol/L。在高浓度硼条件下,较长时间内花粉管均呈现出波浪形,花粉管生长的最适硼浓度为1.6×10-4mol/L。[结论]不同浓度的钙和硼,会促进或抑制芦荟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
2010年14期 7238-7239+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1 ] - 骆建霞;张腾;夏金徽;史燕山;柴慈江;李萱;徐蕊;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时间(12、24、36和48h)水淹胁迫处理对海姆维斯蒂栒子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淹胁迫期间,海姆维斯蒂栒子叶片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PRO含量基本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OD活性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SOD活性逐渐升高;随着水淹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枝叶的挺拔度及光泽度下降,解除胁迫后,植株可恢复正常生长,但恢复时间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2010年14期 7240-7241+7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4 ] - 宋维秀;樊萍;陶永明;
[目的]选出适宜唐古特白刺出苗及苗期生长的生长调节剂。[方法]对唐古特白刺进行容器播种育苗试验。[结果]用生根粉(6号)处理出苗率最好。吲哚丁酸处理后的唐古特白刺平均株高达到7.14cm。生根粉、萘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处理对唐古特白刺的地径生长均有一定的效果。生根粉(6号)、吲哚丁酸处理的主根长生长较好。吲哚丁酸处理后的生物产量最高。[结论]生根粉(6号)、吲哚丁酸、赤霉素是促进唐古特白刺幼苗生长良好的生长调节剂。
2010年14期 7242-7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2 ]
- 张映杰;窦玉青;程森;王树声;
[目的]探索西南烟区烟叶颜色与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方法]2005和2006年采集云南和四川初烤烟叶样品,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感官评吸鉴定。[结果]数据统计显示,X2F化学成分协调性稍好于X2L,但X2L更趋向于清香型特征,且X2L的质量档次比X2F稍好。中部桔黄组烟碱和总氮含量高于柠檬黄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低于柠檬黄组。中部1、2级桔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不及柠檬黄烟叶。中部桔黄组烟叶感官评吸总得分都低于柠檬黄组。中部柠檬黄组烟叶香气类型更倾向于清香型特征。就化学成分及其比例而言,上部桔黄1级烟叶质量不及柠檬黄1级,B1F香气量稍高于B1L。[结论]该研究为烟叶的工厂化高效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0年14期 7258-7261+7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2 ] - 陈志燕;
按照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方法对梗丝各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膨胀干燥工序对烤烟梗丝的填充值、pH值、常规化学成分以及其制品的烟气指标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梗丝的填充值均增加,pH值保持不变;常规化学成分中,总氮变化最明显,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和氯变化不明显;在保持梗丝制品烟支恒重的条件下,各烟气指标均下降,其中总粒相物、焦油、烟气烟碱下降幅度较大,大于15%,而CO含量下降幅度小于10%。
2010年14期 7262-7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0 ] - 周晓;陈志燕;曾德芬;王维刚;徐雪芹;
系统地分析了2006、2007和2008年我国6个省(区)生产的144个复烤烟叶样品的挥发酸和挥发碱含量。不同产区挥发酸和挥发碱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各产区挥发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贵州>广西>湖北>云南>重庆>湖南,挥发碱含量由高到低是贵州>重庆>云南>湖北>湖南>广西。不同烟叶部位挥发酸和挥发碱含量均以上部叶含量最高,中部叶次之,下部叶含量最低。
2010年14期 7264-7265+7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8 ] - 周统武;蔡娟;
[目的]筛选茄尼醇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方法萃取茄子叶中的茄尼醇,研究了不同的溶剂、料液比、辐射时间、萃取温度、辐射功率对茄尼醇的提取率和浸膏得率的影响。[结果]最佳萃取工艺为:以95%乙醇为萃取溶剂,料液比为1∶14,辐射时间为25min,萃取温度为50℃,辐射功率为500W。在该条件下,茄尼醇的提取率为0.0435%,质量分数为0.78%。[结论]该方法萃取速度快,溶剂用量少,萃取效率高,是提取茄尼醇的有效方法。
2010年14期 7266-7267+7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3 ] - 张丽平;程远征;王学东;邓树娥;曲小杰;
[目的]优化玫瑰花中没食子酸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玫瑰花水煮液中没食子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确定以1∶30的料液比在100℃下提取3h为最佳提取条件。[结论]该试验采用的方法简单、快捷,可作为玫瑰花中没食子酸的提取方法。
2010年14期 7268+7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4 ] - 梁云贞;彭金云;李怡;梁海红;
[目的]确定从山黄皮[Clausena indica(Datz).Oliv.]果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优化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微波辅助提取山黄皮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溶剂浓度、料液比、微波功率及微波处理时间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并对微波辅助提取法和常规提取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山黄皮果中黄酮类化合物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50,微波功率240W,微波处理时间60s,在此条件下,提取所得山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3.621%,常规提取法提取所得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3.216%。[结论]微波辅助法提取山黄皮果中的黄酮类物质效果优于常规提取法。
2010年14期 7269-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2 ] - 马萍;吴江;
[目的]确定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 Maxim)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选取提取时间(A)、浸泡时间(B)和加水倍数(C)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试验,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筛选水蒸气蒸馏法的最佳条件。[结果]3个因素对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提取时间>浸泡时间>加水倍数,最优组合为A2B2C1,即加水倍数8倍,提取时间3.0h,浸泡时间2.0h。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所得挥发油提取量最高,为1.5%,RSD值为0.066%,表明优选的方法准确可靠。[结论]该研究优化的提取方法易于控制,仪器简单,为头花杜鹃的生产和广泛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0年14期 7272-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7 ] - 朱秋燕;张晓燕;龚受基;田辉;苏小建;
[目的]研究红海榄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和萃取法提取红海榄叶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其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红海榄叶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检测出92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29种,占总量的67.70%,其中主要成分是酯、苯和萘的衍生物及烷烃类化合物,其他成分主要是醛和酚类化合物。[结论]通过对红海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为充分发挥其药用价值提供依据。
2010年14期 7274-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0 ] - 刘焱;李丽;高智席;曾启华;张素英;
对药食同源野生果金樱子中有效化学成分及营养成分的研究做了简要叙述,对其提取物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及食品开发状况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金樱子的药用研究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0年14期 7276-7280+7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13 ] - 李京雄;惠静;杨洋溢;黄钟奇;
[目的]对五指毛桃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五指毛桃挥发油,通过GC-MS的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得到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确认了35种化学物质,主要为长链脂肪酸(31.4%)、醛类(15.8%)以及酮类(13.3%)化合物,还有少量的饱和长链烷烃、酚类及内酯类物质。[结论]该研究为五指毛桃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0年14期 7281-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3 ] - 王晓平;黄翔;陈晓白;陆奇丰;李丽梅;岑业文;
[目的]研究五指毛桃(Ficus simplicissima Lour.)水提物的致突变性。[方法]应用微核试验,对五指毛桃水提液致小鼠肝细胞、睾丸生精细胞、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形成率进行检测。[结果]五指毛桃各剂量组对小鼠肝细胞、睾丸生精细胞、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形成率的影响,与阴性对照组在0.05水平上无差异,但与阳性对照组在0.01水平有差异;各剂量组之间在0.05水平上无差异。[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五指毛桃水提物不具有致突变性。
2010年14期 7283-7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4 ] - 邢莎莎;陈超;
[目的]研究香椿子[Toona sinensis(A.Juss)Roem]多酚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还原K3Fe(CN)6法对香椿子总多酚提取物的还原力进行测定,并测定香椿子多酚对fe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及Fe2+诱发卵黄低密度脂蛋白(LDL)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产生的烷氧基(LO.)和烷过氧基(LOO.)的清除作用,来研究香椿子多酚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香椿子多酚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烷氧基(LO.)和烷过氧基(LOO.)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香椿子多酚清除自由基能力比抗坏血酸弱,但是总还原能力强于抗坏血酸。[结论]香椿子多酚体外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2010年14期 7285-7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00 ] - 李知敏;陈纪军;闫孟红;
[目的]研究桑科构树属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干燥的构树皮用95%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乙酸乙酯部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kazinol B(1),7,4′-dihydroxy-3′-prenylflavan(2),7,3′-dihydroxy-4′-methoxyflavan(3),kazinol A(4),3′-(3-methylbut-2-enyl)-3′,4′,7-trihydroxyflavane(5)和BroussochalconeA(6);2个三萜分别为:齐墩果酸(7)和augustic acid(8);胡萝卜苷(9)。抗菌试验显示,化合物1,2,5,7对口腔微变异链球菌(S.mATCC25175)、放线菌(A.n ATCC12104)、牙龈卟啉单胞菌(P.g ATCC33277)和厌氧具核梭菌(F.n ATCC10953)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3、7、8为首次从构树树皮中分离得到。
2010年14期 7288-7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0 ] - 张雁萍;陈显国;吴颖荣;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间套遮阴对玉米和连钱草(Glechoma longituba)生长发育、产量及收益的影响。[方法]玉米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处理,3次重复,行距均为170cm,株距分别为49、30、22、17、14cm,即密度分别为1.20万、1.95万、2.70万、3.45万、4.20万株/hm2。连钱草的种植密度为15.95万株/hm2。[结果]玉米间套密度在1.95万~2.70万株/hm2时,连钱草的生长发育较好,且质量、产量和收益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解决既要满足连钱草的匍匐生长,又要满足其喜阴喜光习性的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且为改变药农以栽培玉米为主而不是以种植药材为主的传统种药方式提供指导。
2010年14期 7291-7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3 ] - 胡国海;李洪潮;解成骏;
[目的]探讨云南文山人工种植金线莲的价值,为当地人工种植的金线莲价值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干法灰化处理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连续测定人工种植金线莲中Zn、Mn、Cu、Fe、Ni、Co、Cr、Cd、Pb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将其与野生金线莲比较,计算鲜样含量。[结果]人工种植的金线莲(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中Fe>Mn>Zn>Cr>Cu>Co>Ni>Pb;野生金线莲(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中Fe>Mn>Zn>Co>Cu>Cr>Ni>Cd>Pb,其回收率为99.8%~103.7%,RSD值在0.66%~3.25%。野生的与人工种植的比较,Fe、Mn、Zn、Co、Cu元素均比人工种植的高;而Cr元素含量人工种植的比野生的高,有害元素在人工种植和野生中的含量都很低或未检出。[结论]金线莲(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是一种珍稀的野生生物资源,目前已人工繁育成功。通过对人工种植的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并与野生的相比较,认为人工种植的金线莲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2010年14期 7294-7295+7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06 ] - 彭素琴;刘郁林;
[目的]为忍冬科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比较不同品种金银花不同花期的绿原酸含量。[结果]贵州蕊帽忍冬和河南小花银花花中绿原酸含量随发育阶段提高而降低,贵州蕊帽忍冬绿原酸含量在各发育阶段均比引种的河南封丘小花银花高。[结论]从贵州金银花药材资源开发利用角度而言,贵州花溪蕊帽忍冬作为乡土种比河南金银花更适合。
2010年14期 7296+7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4 ] - 王刚;郭延磊;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金花葵子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金花葵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10.74%)、软脂酸(42.01%)、顺-9-烯-十八烷酸(8.14%)等。
2010年14期 7297-7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2 ] - 马存花;代斌;徐彩霞;肖芙蓉;周娜;吴建宁;
[目的]探讨新疆甘草的区域性差异及指纹特征,为甘草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新疆15种甘草中13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用聚类分析法对其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新疆甘草中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通过聚类分析得知,当要求相似程度高时,南北疆甘草具有较显著的区域差异;当要求相似程度低时,南北疆甘草不具有显著差异。由无机元素含量曲线分布图可看出,15种甘草中12种无机元素含量具有相似的峰形。[结论]新疆甘草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指纹特征。
2010年14期 7299-7300+7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7 ] - 张少颖;巩江;倪士峰;骆蓉芳;侯恩太;赵婷;孙芳云;
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粉条儿菜成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为对其进行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0年14期 7301+7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 韩宝瑞;徐凌志;
[目的]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inne)种子休眠机理进行探讨。[方法]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发芽抑制物质,之后大量制备,进行TLC分离,并采用GC-MS联用仪纯化和鉴定其结构式。[结果]在西洋参果肉中鉴定出21种发芽抑制物质。[结论]证明了果肉中确实含有多种抑制物质,其抑制活性强弱与稀释倍数成反比。
2010年14期 7302-7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4 ] - 黄萍;赵雨;牛放;杨菲;张连学;
[目的]优化鹿角托盘总蛋白提取工艺。[方法]以总蛋白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用含0.3mol/LNaCl,20mmol/LNa2HPO4缓冲液(pH值为9)提取,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24h,提取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总蛋白得率达10%以上。[结论]试验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2010年14期 7305-7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8 ] - 毛讯;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分离麦冬多糖的优化工艺条件。[方法]比较了不同pH值、流速对麦冬多糖的纯化效果。[结果]确定大孔树脂纯化麦冬多糖的层析条件为:上柱溶液pH值为8,洗脱溶液pH值为8,流速为1.0ml/min,在此条件下麦冬多糖纯度可达到81.0%,回收率71.2%。[结论]该优化工艺条件可以作为麦冬多糖的纯化方式进行推广。
2010年14期 7308+7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8 ] - 王康宇;杜研;张美萍;孙春玉;蒋世翠;王义;
[目的]利用水杨酸和真菌诱导子协同作用,研究其对黄芪细胞培养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药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有用的次生代谢产物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方法]以黄芪组织培养物为材料,测定黄芪愈伤组织中POD、PAL、CAT的生物活性。[结果]黄芪愈伤组织中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对照;H2O2和NO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结论]水杨酸和真菌诱导子的共同作用提高了黄芪愈伤组织的抗性,有利于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如在生产中加入诱导子,可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2010年14期 7309-7311+7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8 ] - 于晓辉;刘自扬;杨劲松;杨秀玉;万仁玲;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控制黄芪多糖粗粉质量的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半定量测定了自制黄芪多糖粗粉中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其中总糖的含量,并初步研究了影响苯酚硫酸法测量重复性的因素。[结果]该批黄芪多糖粗粉中,葡萄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分别为0.83%、6.67%、42.00%。[结论]该研究所用的方法简便、快速,可以作为现场检测黄芪多糖制剂的方法。
2010年14期 7312-7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19 ] - 万军;黄国钧;周霞;
[目的]确定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的波长。[方法]采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对不同时间点及时间段邻苯三酚自氧化中间产物吸光度进行测定。[结果]邻苯三酚自氧化初始中间产物的吸收度在320nm处线性好、灵敏度高。[结论]320nm可作为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的测定波长。
2010年14期 7315+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9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11 ] - 辜燕飞;刘红;徐伟霞;
[目的]研究西番莲(Passiflora dulis)叶红外指纹图谱。[方法]运用双指标序列分析法。以共有峰和变异峰率为指标,计算样品相对于该标准品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并按照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的大小建立不同的序列。[结果]海口、儋州、万宁、屯昌的西番莲样品红外图谱比较吻合,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快速地把相似的西番莲样品归为一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0年14期 7316-7317+7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0 ] - 岳红坤;贾会珍;王俊;
[目的]优选出当归[Angelica sinensin(Oliv.)Diels]中阿魏酸的最佳萃取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当归中的有效成分,考察当归的粉碎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对挥发油及阿魏酸萃取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测定其含量。[结果]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当归挥发油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当归的粉碎粒度30目,萃取压力28MPa,萃取温度35℃,分离釜Ⅰ温度45℃,分离釜Ⅰ压力6MPa,分离釜Ⅱ温度45℃,分离釜Ⅱ压力6MPa,CO2流量20L/h、萃取时间2h;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当归中阿魏酸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当归的粉碎粒度10目,萃取压力22MPa,萃取温度35℃,分离釜Ⅰ温度40℃,分离釜Ⅰ压力6MPa,分离釜Ⅱ温度40℃,分离釜Ⅱ压力6MPa,CO2流量20L/h,萃取时间2.0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对当归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较高的萃取率,较好地保留了药效成分。
2010年14期 7318-7320+7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7 ] - 胡光平;方小平;杨占南;陈奔流;
[目的]研究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花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分布状况。[方法]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其组成。[结果]从花托中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其中β-榄香烯(21.07%)、石竹烯(30.78%)和大牻牛儿烯D(15.41%)为主要成分;从花瓣中共鉴定出2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乙酸丁酯(62.56%)、乙酸乙酯(6.36%)、2,4-二异酸甲苯酯(4.67%)、2,4-二甲基-5-甲酰基-3-腈吡咯(4.04%)和2-甲基-丙酸乙酯(4.13%);从花丝中共鉴定出1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2-甲基-1-丙醇(28.43%)、乙酸丁酯(20.93%)、2,4-二异酸甲苯酯(18.58%)和2,4-二甲基-5-甲酰基-3-腈吡咯(16.29%)。[结论]云南含笑花中的药效成分主要分布在花托,赋香成分则主要分布在花瓣和花丝。
2010年14期 7321-7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4 ]
- 曾亮;
[目的]为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中药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水分检查、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检查。[结果]建议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标准为:水分不得超过10.0%,总灰分不得超过1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9.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11.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4.0%。[结论]该建议可以为白花蛇舌草质量标准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2010年14期 7329-7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张成光;周立国;吴明根;傅民杰;
[目的]筛选适宜龙胆草(Radix gentianae)生长的基质配方。[方法]将草炭、蛭石和旱地土按不同比例配制成龙胆草育苗基质,研究了基质的保水性能和其对龙胆草育苗性状的影响。[结果]草炭、蛭石与旱地土结合均能明显改善土壤的保水性能,有利于龙胆草出苗和生长。其中,草炭∶旱地土为6∶4与草炭∶蛭石∶旱地土为2∶3∶5的2种基质配方保水能力强,龙胆草出苗率可达80.0%以上,且由此2种基质育成的龙胆草幼苗素质显著优于旱地土壤基质。[结论]该研究为有效解决龙胆草育苗方面的难题,并为实现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理论指导。
2010年14期 7331-7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 范坤;巩江;倪士峰;赖智捷;路锋;侯恩太;王明;
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对苦草的生物学特性、成分及生物活性等进行了综述,为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10年14期 7334-7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5 ] - 刘亚华;徐文芬;高杰;何秀容;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和不同炮制方法加工的栽培川续断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及其含量动态变化,探讨不同生长期、不同生长年限、不同炮制方法对川续断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川续断皂苷Ⅵ为测定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续断药材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结果]川续断药材以3年生花前期采收,经105℃杀青30min,80℃干燥加工的根中含量最高。[结论]为续断GAP规范化种植的SOP制订和相关医药工业生产提供了试验数据,有利于续断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利用。
2010年14期 7336-7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7 ] - 田振华;许召林;
[目的]调查重楼属(Paris)药用植物在贵州省的分布情况,为贵州省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进行标本查阅以及资料考证,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基本弄清贵州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共有9种9变种1变型,其中有2个变种为贵州特有。[结论]基本摸清了贵州省重楼属药用植物的资源状况。
2010年14期 7339-7340+7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95 ] - 聂颖杰;林鹏程;
[目的]建立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不同部位中异荭草素的RP-HPLC检测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HypersilODS柱(4.6mm×250.0mm,5μm),以40%甲醇-水溶液(含0.02%磷酸)等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nm。[结果]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异荭草素与其他组分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0.0899~0.539.0μg,r=0.9999。加标回收率为99.7%,RSD为0.49%。[结论]方法快速、准确,结果可靠。
2010年14期 7341-7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7 ] - 彭亮;李知敏;徐玲;
[目的]研究灰兜巴提取物的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法]以维生素C为对照,比较灰兜巴提取物在3个不同提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HDB-1、HDB-2和HDB-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3种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灰兜巴的3个不同提取阶段的中间提取产物中,以HDB-1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最强。在该试验浓度条件下,HDB-1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6.2%、31.1%和35.0%;而HDB-2和HDB-3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差异不大。[结论]该方法提取的灰兜巴产物有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力。
2010年14期 7343-7344+7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5 ] - 林丽超;董华强;刘富来;黄剑波;李梅;
[目的]研究合水葛根异黄酮含量的HPLC指纹图谱,为合理开发利用其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葛根素为标准品,对合水粉葛块根的头、中、尾、表皮、皮下部分和须根的总异黄酮、葛根素含量和异黄酮成分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合水粉葛块根表皮的总异黄酮和葛根素含量都高于皮下部分,块根尾部总异黄酮和葛根素含量较头部和中部低;须根的总异黄酮含量高于块根,但须根中葛根素占总异黄酮含量的比例低于块根,并且存在一种含量仅次于葛根素的未知异黄酮物质。[结论]合水粉葛块根不同部分和须根的总异黄酮、葛根素含量和异黄酮成分构成不同。
2010年14期 7345-7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1 ]
- 张福平;傅筑荫;陈彬;吴志国;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兴义矮脚鸡的选育效果,为矮小型鸡的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0个微卫星座位对3个品系贵州兴义矮脚鸡(100日龄),即黄羽(xy)、麻羽(xs)和黑羽(xb)(各50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3品系矮脚鸡在10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各座位上等位基因数为5~10个,平均为6.800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4.3002。10个微卫星座位的期望杂合度在0.5238~0.8816,平均为0.7326。多态信息含量(PIC)的范围在0.4981~0.8656,平均为0.6973。3品系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129~0.0664,平均值为0.0289。各座位的基因流都大于1,平均Nm值为8.4109。3品系矮脚鸡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464~0.1474之间,xy和xs品系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但两者与xb品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均较远。[结论]兴义矮脚鸡各品系间遗传分化较小,均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仍有较大的选育空间。
2010年14期 7356-7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周杰珑;郭子发;万海龙;陈粉粉;李奇生;
[目的]为野生原鸡适时开发、家鸡遗传改良等提供实际指导意义。[方法]以原鸡滇南亚种(♂)分别与原鸡(♀)、茶花鸡(♀)、绿耳乌骨鸡(♀)、楚雄麻鸡(♀)不同组合的F1代(♂)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型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及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体型体尺、屠宰性能在不同组合F1代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绝对产肉性能和体型体尺性状来看,原鸡纯种F1代表现最差;从相对产肉性能来看,仅屠宰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指标存在组间显著差异(P<0.05)。就体型性状与产肉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而言,不同组合F1代间虽有不一致的表型相关系数,但总体表现为体斜长、胸骨长及胸围与产肉性状相关系数较大。[结论]体斜长、胸骨长及胸围为原鸡不同组合F1代产肉性能的主要决定因素。
2010年14期 7359-7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5 ] - 苏世云;夏俊保;赵俊;吴琼;王明丽;
[目的]研究重组猪干扰素α的纯化工艺,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分子结构及rPoIFN-α标准品的制备奠定基础。[方法]将含重组菌E.coliBL21诱导表达后得到的粗制rPoIFN-α,分别用2种方案进行纯化。方案1,依次用GST亲和层析法、DEAE阴离子交换法及分子筛法层析三步法进行纯化;方案2,依次用GST亲和层析和分子筛法层析两步法进行纯化。纯化结果用SDS-PAGE及Western-blot进行纯度检测及鉴定。[结果]诱导表达后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发现在45Kd分子量处有目的条带,Western-blot检测有特异性条带。通过两步法纯化后的rPoIFN-α纯度达96%,蛋白得率为42.8%,三步纯化纯度为98.8%。[结论]两步法得到的蛋白纯度非常接近三步法,但与三步法相比工艺更为简单方便。
2010年14期 7363-7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1 ] - 严作廷;王东升;杨国林;谢家声;李世宏;张世栋;巩忠福;
[目的]观察产复康对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产复康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机理。[方法]选择试验奶牛58头,分为气虚血瘀证治疗组、气虚血瘀证对照组、健康用药组和健康未用药组。分别于分娩前后测定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气虚血瘀证奶牛产后血浆中ET含量和血清中NO含量显著升高;产后10d,NO含量开始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但ET含量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服用产复康10d后,ET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O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复康可能通过升高气虚血瘀证奶牛ET和降低NO含量改善奶牛产后气虚血瘀证状态。
2010年14期 7366-7368+7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0 ] - 戢爽;王典;王瑞雪;姜怀志;
[目的]探讨VEGF基因在不同繁殖力绵羊母羊妊娠期不同阶段的子宫内膜表达规律及差异。[方法]以已妊娠的2.5岁的东北细毛羊和小尾寒羊为试验动物,利用手术法采集样品组织。通过提取检测样品组织总RNA,并对其进行PCR扩增、检测分析扩增产物研究了VEGF基因在妊娠期绵羊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及差异。[结果]VEGFmRNA在绵羊各妊娠期的子宫内膜均有强烈表达,随着妊娠的持续,表达量逐渐升高,妊娠后期与妊娠前期相比子宫内膜VEGF基因的mRNA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小尾寒羊在妊娠各期子宫内膜上VEGF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东北细毛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为阐明VEGF基因在绵羊妊娠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2010年14期 7369-7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5 ] - 丛璐璐;
[目的]研究内蒙古呼伦贝尔东部地区鸿雁的巢址选择。[方法]通过野外调查获取巢址样方和非巢样点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确认鸿雁巢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数据的Z检验表明,只有巢周芦苇密度呈正态分布,距明水面距离、明水面面积、巢周芦苇面积、巢周芦苇高度、巢周芦苇密度、距人为干扰距离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并且其累计贡献率达到64.700%。第1主成分中岛的大小、巢周芦苇面积、巢周芦苇密度的贡献率达22.184%;第2主成分中巢周芦苇高度、距明水面距离的贡献率为16.546%;第3主成分中距人为干扰距离、巢下水深的贡献率为14.076%;第4主成分中距人为干扰距离、巢周芦苇盖度的贡献率是11.868%。在4个主成分中反映鸿雁繁殖期隐蔽与逃逸的因子占主要地位。[结论]该研究为鸿雁繁殖生境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0年14期 7372-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3 ] - 王禹石;阮禄章;黄鹏;罗华星;陈绍萍;
对吴城周边的9个湖泊包括大湖池、沙湖、蚌湖、朱市湖、梅西湖、中湖池、大汊湖、象湖和常湖池的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在约100km的有效样线调查中共记录到72只东方白鹳个体,分布于7个样方中,其中大湖池观察到个体数量最多共37只,其次为蚌湖共28只、中湖池4只,沙湖3只。通过比较7个东方白鹳样方和随机选取得9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变量,发现两者之间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平均水深和湖面宽度差异性显著(P<0.05)。东方白鹳主要分布于水深5~40cm的沼泽地或浅水湖中。栖息地植被主要由莎草科和禾本科为主的植物群落组成,平均植被盖度为(13.06±22.87)%,平均植被高度为(4.51±4.03)cm。决定东方白鹳分布的环境因子为平均水深,其主要分布于水深5~40cm的区域。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对东方白鹳野生种群威胁因素包括偷猎、放牧、餐饮业和捕鱼业等。
2010年14期 7376-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1 ] - 李俊营;詹凯;许月英;赵瑞宏;唐中节;
[目的]检测巢湖鸭Ghrelin基因外显子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其与巢湖鸭屠体性状的关系。[方法]以巢湖鸭为试验群体,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鸭生长素(Ghrelin)基因外显子的3SNPs,并将所发现的SNPs与胴体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等屠体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巢湖鸭外显子3第54bp处发生G→A的沉默突变,检测到AA、BB和AB3种基因型,该突变位点对巢湖鸭胴体重影响极显著(P<0.01),对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有显著影响(P<0.05),BB基因型在胴体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上显著高于AA型和AB型(P<0.05)。[结论]Ghrelin基因多态性与巢湖鸭的部分屠体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对B等位基因进行选择将有利于提高巢湖鸭的屠体指标。
2010年14期 7379-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1 ]
- 袁东;
[目的]为酸雨中常见污染物的准确测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雨水样品中常见阴离子的含量,并对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最佳色谱条件为:YIC-8型离子色谱仪和AJS-10型阴离子分离柱,1.5mmol/LNa2CO3和1.4mmol/LNaHCO3的混合液为淋洗液,流速1.5ml/min,检测器为抑制电导检测器。从雨水样品中共检测到F-、Cl-、NO2-、NO3-、SO24-5种阴离子,未检测到Br-和HPO42-;5种阴离子的检出限为0.2~50.0μ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0%~101.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结论]建立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雨水中5种阴离子的方法。
2010年14期 7412-7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6 ] - 丁抗抗;高庆先;李辑;
物候是指示气候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开展物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是现代物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综合论述了现有国内外已有的文献,阐述了研究物候的意义,对比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各个区域物候变化趋势及各自特征。
2010年14期 7414-7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16 ] - 周广学;李普庆;周晓东;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对朝阳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影响,为政府指导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近60年的气候资料和近30年的畜牧业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和Excel程序对朝阳地区的热量历年变化情况、生猪和羊的历年出栏数及畜牧总产值增长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朝阳地区的热量资源逐年增加,猪和羊的年出栏数迅速增加,畜牧业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结论]气候变暖对朝阳地区畜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010年14期 7418-7419+7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8 ] - 徐玉花;吴俊祥;范志军;张军;王昊;程子宵;王浩汤;冉献忠;
通过试验研究,秋冬至初春连旱对冬小麦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底墒水充足,肥料施用量适当,播种期和播种量适宜的情况下,遇秋冬季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严重偏少,在冬小麦孕穗期-抽穗期形成大气干旱,短期内土壤干旱时,灌溉可使地上部干物质重量和鲜重增加,总茎数增多,但冬小麦实际产量增加不明显。当气象部门预报后期有适量降水时,不需要浇水,以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增加生产成本。
2010年14期 7420-7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4 ] - 郑云玉;冯达;温亚利;
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生态旅游对于保护区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在取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2010年14期 7423-7424+7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0 ] - 宋永嘉;张献才;王焕芳;
通过对淤地坝系拦泥保土、滞洪减沙、改良土壤、增加耕地面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等主要作用的探讨,对逛河小流域坝系的拦沙目标、淤地目标、防洪目标、坝地发展潜力、退耕还林(草)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等进行了分析论证,确定了逛河小流域坝系的建设目标,证实了淤地坝系在黄土沟壑区水土保持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0年14期 7425-7426+7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0 ] - 傅文清;刘敬勇;朱林波;潘烨;赖均发;高淑君;黄伟强;曾佳俊;李浩伟;钟越海;杨燕婷;邓赞辉;叶沅华;游鸿志;曾明珠;陈艳玲;李东梅;石玉婷;张亮思;
东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广东省河源、惠州、东莞、深圳、广州等城市4000多万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来源。根据2009年对东江上游流域的龙川县水资源保护现状的最新调查,对保护地存在的环保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010年14期 7427-7428+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7 ] - 吴俊祥;
从商丘的自然、地理、经济状况出发,研究了该市干旱缺水的气候环境及多年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干旱是商丘最易发生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最严重;该市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较大,且各季降水分布不均,夏季降水最多,冬季降水最少;7月份降水最多,11月份降水最少;东部降水日数多于西部。该市变暖趋势进一步加剧,年平均气温上升0.7℃,冬季增温现象最明显。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实施人工增雨战略工程,是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2010年14期 7429-7430+7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3 ] - 姚静;张永娥;王瑞良;闫童;
以山东费县为例,对3种不同耕地利用方式(粮田、果园、菜地)下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利用方式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偏低;菜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硼含量明显高于粮田和果园,有效铜和有效钼含量受耕地管理措施影响较小;粮田土壤pH值最高,菜地土壤pH值最低,蔬菜地土壤具有明显的酸化趋势。
2010年14期 7431-7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6 ] - 曹军;尤雅婷;徐国想;
[目的]研究海带吸附铜、镍离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在100ml铜/镍离子溶液中加入0.2g海带粉,所有试验的振荡速度均设为120r/min,用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过滤后溶液中的铜、镍离子浓度。[结果]海带吸附铜、镍离子的最佳pH值为4.0。海带对镍离子的吸附平衡时间为60min,对铜离子的吸附平衡时间为90min,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在pH值为3.0时,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效率达80%以上。前30min海带对2种离子的吸附速度较快,而后30min吸附速度相对较慢。在同一温度下,相同质量的海带粉对铜离子的吸附量大,对镍离子的吸附量小。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指数介于0.3~0.5,对镍离子的吸附指数介于0.4~0.6。[结论]该研究为利用生物吸附剂处理工业废水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0年14期 7435-7436+7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5 ] - 孙英杰;王劭然;王华伟;
针对目前国内秸秆直燃发电厂不控制锅炉烟气中HCl的问题,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秸秆中含Cl量、Cl的存在形态以及秸秆燃烧中产生HCl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国外秸秆热电工程烟气中HCl浓度的基础上,认为秸秆直燃热电工程锅炉烟气中HCl含量存在超过《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风险。
2010年14期 7437-7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3 ] - 蒋航;李亚光;刘祥红;霍震;田颖;周延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走进自然、回归自然的森林生态旅游逐渐为人们所喜爱。以北京市军庄古梨森林公园为例,着重探讨了森林公园建设对京白梨种质资源的保护作用,分析了公园所具有的自然景观资源、水体景观资源、天象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并对公园的规划进行了总体布局。
2010年14期 7440-7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4 ] - 李劲;顾松山;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红外卫星云图,结合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9年6月5日发生在安徽的致灾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此次大风过程是由发展强烈的强对流系统引起的,其产生于对流层中高层槽后干冷空气向南大范围扩散,低层辐合,大气层结非常不稳定,深层大气垂直风切变中等的背景下。高空冷平流和低空暖平流产生的对流不稳定是强对流天气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低层存在干线和风向辐合为强对流发生提供了触发机制。对流风暴下部强烈冷性下沉气流形成了地面雷暴高压,雷暴高压与周边低压区之间较大的气压梯度是形成地面大风的主要原因。
2010年14期 7443-7445+7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0 ] - 张建龙;王月健;丁武泉;谢付杰;
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颁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为概念框架模型,对其中部分指标及权重进行了改进,构建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相关数据对该流域1976~2005年近3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进行了相关评价。结果表明,1976~2005年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34.44提高到了48.26,流域的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有所下降,水网密度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则有所上升,流域生态环境好转和恶化并存,总体上,生态环境由较差状态转化为一般状态,生态环境质量在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改进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计算方法是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的。
2010年14期 7446-7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1 ] - 李长坡;许淑娜;
粗集是一种新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性知识的数学工具,可将其应用到城镇土地定级工作中。提出了基于粗集的城镇土地定级方法,并以长阳住宅用地定级为例,验证了此方法。
2010年14期 7449-7450+7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7 ]
- 王伟;高捍东;陆小青;
[目的]分析NaCl胁迫条件下4个中山杉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反应,并对无性系间的差异进行比较。[方法]以中山杉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进行盐分胁迫处理试验。[结果]盐胁迫处理60d后,在125mmol/L的盐分浓度下,中山杉4个无性系间有明显差异;当盐分浓度达到150mmol/L时,中山杉4个无性系均无法生长。盐胁迫对中山杉苗木的形态、生物量积累、苗高生长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25mmol/L的NaCl胁迫下4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而胞间CO2浓度变化不大,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各无性系间表现的趋势基本一致。[结论]中山杉4个无性系的耐盐能力为中山杉118和146强于中山杉1和302。
2010年14期 7454-7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4 ] - 卢海新;朱天赐;
胡萝卜作为保健食品和重要的调料蔬菜,在厦门地区栽培适应性广,已列入厦门市有发展前途的栽培蔬菜。胡萝卜的栽培和气候资源条件关系密切,通过大田栽培试验,应用气候资源安排胡萝卜生产,采取农业技术措施,可提高胡萝卜品质和亩产量,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2010年14期 7458-7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0 ] - 王鹏飞;周利霞;刘俊良;
通过全面研究污水灌溉后病原菌的传输过程,提出了定量划分吸附后的病原菌的方法,分析了污水灌溉后土壤吸附作用的去除效果,旨在为污水病原菌的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采取人工措施防控污水中病原菌的数量提供依据。
2010年14期 7460-7461+7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8 ] - 赵克俭;
针对城市重金属污染水体治理困难的现状,分析了湿地植物在重金属污染水质中的修复作用,通过开展试验将不同的湿地植物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不同pH值对湿地植物去除重金属离子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植物芦苇对重金属污染的水体修复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滤除水体中的重金属例子;最后对水生植物对重金属污水的修复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和发展湿地植物干预治理城市重金属污染水环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0年14期 7462-7464+7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3 ] - 程凤枝;刘一明;朱晓莉;王兆龙;王忠;
[目的]寻求一种能够有效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方法。[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研究对照和处理多年生黑麦草根、叶鞘、叶中铅的分布情况。[结果]多年生黑麦草根是积累铅的主要部位,且皮层中积累了大量的铅,而中柱则很少。[结论]可通过更新多年生黑麦草来修复铅污染土壤。
2010年14期 7465-7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7 ] - 尤振;聂俊华;
[目的]为外源植酸酶在土壤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方法,对施用外源植酸酶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添加外源植酸酶对速效磷含量有一定影响,不同土壤速效磷变化不同。在正常土壤条件下20d后取样时速效磷含量和植酸酶添加浓度呈正比关系。[结论]该研究为植酸酶在土壤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2010年14期 7467-7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9 ] - 陈明君;周群英;
以江水-狗牙根构成的有机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模拟试验,研究了Cr(Ⅵ)在狗牙根中的富集迁移情况。研究表明,狗牙根在Cr(Ⅵ)初始浓度在5.0mg/L及以下能比较正常地生长发育,Cr(Ⅵ)初始浓度达到10.0mg/L明显中毒,生长发育很缓慢。随着处理的Cr(Ⅵ)质量浓度的增加富集迁移量逐渐增大,且能明显降低江水中的Cr(Ⅵ)浓度。
2010年14期 7469-7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4 ] - 卢茜;陈晖;许燕萍;高人;
[目的]探讨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中活性碳含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主要选择黄红壤、黄壤和草甸土,测定土壤微生物碳和可溶性碳含量。[结果]微生物碳为土壤有机碳中最活跃成分,环境波动对其影响很大,随着取样点海拔高度的变化,微生物碳含量依次为0.52、0.50、0.65、0.94、1.25g/kg;而可溶性碳受环境波动的影响较小,含量分别为0.22、0.23、0.33、0.23、0.25g/kg。[结论]微生物碳是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敏感指标。
2010年14期 7471-7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5 ] - 彭尔瑞;王穗;吕霞;张建生;张川;郝莉莎;
介绍了研究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概况,依据2006年昆明市耕地相关数据,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利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结合人均食物需求量300和400kg2种情况,计算分析了昆明市及各县(区)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结果表明,人均粮食需求量Gr为300kg时,昆明市人均耕地面积具有区域差异性,体现了不同空间的分布规律,呈现了明显而典型的径向分布特点,以昆明市区为中心处于全市最低,从市郊向四周递减;人均粮食需求量Gr为400kg时,在同样的消费水平条件下,昆明市各县耕地承受的压力不同,而驱动这种变化的因素也各不相同;人均粮食需求量Gr为300、400kg时,昆明市耕地压力指数都大于1,耕地资源压力巨大,各县(区)耕地压力指数存在大于1和小于2种情况,其原因各不相同。结合昆明市耕地、粮食的空间分布特点及产业发展状况,提出了盘活存量用地、统筹规划昆明市各县(区)的产业结构布局、合理配置耕地资源等对策建议。
2010年14期 7474-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7 ] - 梁启学;姚秋昇;
以TOPSIS法为核心,对重庆市34个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旨在为各级政府寻找差距,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2010年14期 7477-7478+7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02 ] - 安定明;
在分析坝上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坝上地区风力发电的优势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开发风电的思路。
2010年14期 7479-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3 ] - 丁恒兀;葛继稳;
阐述了山区小水电工程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主要途径,针对影响特点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宏观和具体对策。
2010年14期 7481-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9 ] - 牛俊玲;郑宾国;李国学;崔宗均;
在堆肥中加入经过驯化构建的降解纤维素和林丹的复合菌系,探讨接菌处理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变化和堆肥物质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复合菌对纤维素和林丹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堆肥高温后期,该复合菌系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林丹的降解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菌处理的细菌总数明显多于对照,不同处理对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不明显。
2010年14期 7484-7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5 ] - 邓日烈;聂呈荣;温玉辉;杨文瑜;李梅;
[目的]研究佛山市菜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特征。[方法]调查分析佛山市禅城、南海、顺德、三水和高明5个区的菜地土壤Cu、Pb、Zn和Cd4种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不同形态含量。[结果]佛山市5个区菜地土壤4种重金属Cu、Pb、Zn和Cd含量均超过国家和广东省背景值,其中以禅城、南海区最为严重。4种重金属元素中,Cd的污染指数最大,Cu次之;Cd的有效性系数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指导佛山市蔬菜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2010年14期 7488-7489+7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6 ] - 朱雅兰;
综述了土壤农药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重点分析了植物对土壤农药污染的修复机理,介绍了影响植物修复的主要因素,并对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于农药污染土壤研究进行了展望。
2010年14期 7490-7492+7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8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0 ] - 王洪平;贾沁贤;刘喜方;
研究了采自西藏绒马温泉的椭圆真星介(Eucypris elliptica Baird)在(25±1)℃下对NaCl的耐受性和在盐度S=0.37g/L下的温度耐受性。结果表明,椭圆真星介6h的半致死盐度LC50为32.14g/L(95%置信区间为21.66~42.62g/L);12h的半致死盐度LC50为17.04g/L(95%置信区间为16.94~17.14g/L);6h的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39.3℃(95%置信区间为38.7~40.0℃);24h的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36.1℃(95%置信区间为35.6~36.6℃)。6h时,在26.36、32.00g/L的盐度水平下,椭圆真星介全部昏迷;24h时,在17.89、21.72、26.36、32.00g/L的盐度水平下,也全部昏迷。12h时,在42℃的温度水平下全部昏迷。野外采样结果表明,椭圆真星介能在6‰~22‰的盐度和32℃的温泉环境下正常存活,并且椭圆真星介对NaSO4+MgSO4与NaCl的耐受性不同。
2010年14期 7493-7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4 ] - 张帅;董泽琴;王海鹤;邹凤钗;
在全球公顷、国家公顷和省公顷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市公顷生态足迹计算模型,阐明了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的相关概念与计算方法。以某市为例,计算了2007年其均衡因子和其市域范围内某县的产量因子,结果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模型下的数值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一差异是合理的。研究表明,市公顷方法更适合市级以下区域生态足迹的核算和比较,计算所得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更能反映小区域的实际,相对误差较小。
2010年14期 7496-7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93 ] - 付丽丽;
从现阶段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投资大、成本高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实际污泥减量化的几种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以生物砾石为微生物载体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其不仅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而且达到了无剩余污泥排放的目标。
2010年14期 7499-7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5 ] - 唐翀鹏;张玲;张旭;
通过研究滇池流域一区域段的暴雨径流特征,探索人工沸石复合湿地技术应用于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以人工沸石复合湿地技术为核心的组合湿地系统对氮、磷具有稳定的去除效果,且在处理暴雨径流期间,表现出短时间内对氮、磷较强的截留率。
2010年14期 7501-7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1 ]
- 王海平;黄和升;
[目的]研制一种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海红啤酒,以扩大海红果的市场应用前景。[方法]以海红汁、大米和麦芽为主要原料,利用小型啤酒生产线,通过无压高温发酵-低温后熟工艺研制海红啤酒,并对麦汁制备的糖化条件、生产啤酒的发酵条件和海红汁的添加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麦汁制备的最佳糖化条件为:糖化温度65℃,糖化酶添加量100U/g,糖化时间85min,糖化pH5.2;生产啤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0.5%,主发酵温度13℃,主发酵时间9d,主发酵pH5.2;海红汁的最佳添加方式为:后发酵前添加3%的海红汁,后发酵时间20d;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制得具有海红风味的营养保健啤酒。[结论]该研究为海红果的市场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2010年14期 7511-7513+7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7 ] - 清源;李向婷;
[目的]开发以毛木耳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型果冻产品。[方法]以毛木耳多糖溶液、蜂蜜等为主要原料,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毛木耳多糖保健果冻的加工工艺和配方进行研究。[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产品的最佳配方为:毛木耳多糖汁30%,蜂蜜30%,柠檬酸0.30%,明胶5%。[结论]所研制出的保健型果冻,具有透明度适中,色泽匀称,组织状态良好,香气协调等特点。
2010年14期 7514-7515+7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1 ] - 赵历;
[目的]探讨用植物乳杆菌发酵甘薯泡菜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甘薯为原料,利用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对甘薯泡菜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测定甘薯泡菜的理化指标,并采用评分检验法对其进行感官分析。[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低盐浓度(6%)比高盐浓度(8%)更有利于pH值的降低及乳酸含量的增加,因而更有利于甘薯泡菜发酵。3因素的正交试验表明,发酵温度对泡菜发酵产酸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盐浓度,接种量的影响最小;甘薯泡菜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是:接种量3%,发酵温度30℃,盐浓度为6%,发酵时间6d。[结论]以植物乳杆菌纯种发酵生产甘薯泡菜是可行的,产品色泽好、质地脆、口感佳,是营养丰富的泡菜新产品。
2010年14期 7516-7517+7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9 ] - 杨聪;黄祖强;黄爱民;胡华宇;韦艳枝;孙果宋;黄科林;
[目的]采用自制的高能效搅拌磨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研究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粉体综合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BT-1000粉体综合特性测试仪分析不同活化时间木薯淀粉的粉体综合特性。[结果]随着机械活化时间的增加,木薯淀粉的休止角、崩溃角、平板角均有所降低,差角和分散度增大,卡尔系数降低,孔隙度增大。[结论]经过机械活化后,木薯淀粉流动性、喷流性增强,压缩度降低,孔隙度提高。
2010年14期 7518-7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6 ] - 张天翼;
[目的]探索加工杏鲍菇灌肠的最佳工艺配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杏鲍菇灌肠品质的3个主要因素——杏鲍菇添加量、淀粉用量和大豆分离蛋白用量进行探讨,以确定杏鲍菇灌肠生产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杏鲍菇灌肠的最佳工艺配方为10%的杏鲍菇,10%的淀粉和3%的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和淀粉用量是影响杏鲍菇灌肠工艺配方的关键因子。[结论]在灌肠过程中加入杏鲍菇能够改善灌肠风味,提高肠类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2010年14期 7520-7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9 ] - 刘红;赵丹微;杨定国;韩长日;
[目的]研究神秘果果皮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性的关系。[方法]综合各种数据,选分别取60%乙醇和0.1%HCl为最佳浸泡溶剂和酸度条件,采用2×3因素均匀设计法,时间为0.5~5.0h,温度为30~50℃,研究神秘果的总酚与还原力和DPPH清除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不同温度与时间条件下,干燥果皮的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性相关性不大。基于均匀设计的提取花青素工艺筛选试验表明,在用60%乙醇和0.1%HCl的提取条件下,温度对神秘果果皮的抗氧化性有促进作用,其抗氧化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1.0h为提取花青素的最佳提取时间。[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神秘果果皮的抗氧化性提供参考。
2010年14期 7522-7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1 ] - 岳贤田;
[目的]确定微波辅助提取橘子皮中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微波辐射萃取法提取橘皮中的果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萃取剂类型、溶剂类型、料液比、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乙醇浓度及pH值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以盐酸作为萃取剂,以水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20,微波辐射功率为600W,微波辐射时间为4min,乙醇浓度为60%,pH值为1.8时,果胶提取率较高,达20.7%。[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橘子皮中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盐酸调节提取液pH值为1.8,用水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20,微波辐射功率600W,辐射时间4min,乙醇浓度60%。
2010年14期 7525-7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16 ] - 寿鲁阳;杨基和;
以环烷基常压侧线油为原料,采用低级醇A、碱性溶剂B组成复合萃取溶剂,脱除原料中的石油酸,以达到变压器油、冷冻机油等润滑油料酸值指标要求;同时对脱除的石油酸进行溶剂抽提,提取粗环烷酸。结果表明:在A与原料剂油比为0.03和B浓度为5%,反应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20min,相分离时间为15min时,可以将基础油中酸值从3.75mgKOH/g降至0.03mgKOH/g以下;采用溶剂C抽提环烷酸,在负模式下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得到,环烷酸相对分子量集中在220~420。
2010年14期 7527-7528+7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3 ] - 任顺成;范永超;李翠翠;李绍虹;
[目的]研究3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食品细菌的影响。[方法]以30种中草药为试验材料,以食品中常见的3种细菌为试验菌种,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水、无水乙醇、石油醚3种提取液的抑菌效果。[结果]黄连、大黄、厚朴和丁香的水提取液,黄连、厚朴、虎杖和丁香的无水乙醇提取液以及大蒜、厚朴、丁香和黄连的石油醚提取液的抑菌能力较强。[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天然食品防腐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0年14期 7529-7531+7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25 ] - 关荣发;蒋家新;黄光荣;叶兴乾;刘明启;刘斌;
过敏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很多植物性食物中含有抗过敏成分,对抗过敏功能性成分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过敏问题。综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植物及其提取物中的抗过敏成分。
2010年14期 7532-7533+7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1 ] - 陈学红;秦卫东;马利华;黄玉华;
[目的]探讨影响芝麻渣蛋白萃取效果的因素,确定最佳萃取工艺。[方法]利用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萃取芝麻渣蛋白,以芝麻渣蛋白萃取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4个因素,即芝麻渣加入量、前萃pH值、KCl浓度以及反萃取时间的最佳组合。[结果]芝麻渣加入量为0.06g/ml,前萃pH值为3,KCl浓度为1.5mol/L,反萃时间为20min时,芝麻渣蛋白的萃取量最大,萃取率达86%。[结论]反胶束萃取体系有利于芝麻渣蛋白的提取。
2010年14期 7534-7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03 ] - 吴汉东;佟伟;
[目的]探索蛋黄卵磷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鸡蛋黄为原料,采用无机盐复合沉淀法精制卵磷脂,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卵磷脂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卵磷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蛋白酶添加量0.06%,乙醇浓度90%,提取温度25℃,金属离子浓度40%。[结论]无机盐复合沉淀法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提取方法。
2010年14期 7537-7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6 ] - 刘宁宁;韦美美;宋莎莎;郭保香;王丰俊;
[目的]研究核桃粕制取核桃酱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工艺参数,为核桃粕生产核桃蛋白酱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酶解的方法研究核桃蛋白酱体外消化率。[结果]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得出,3个因素对核桃蛋白体外消化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烘烤温度>粉碎粒度>蛋白来源,在烘烤温度160℃、粉碎粒度为100目、使用冷榨制油后的蛋白时,核桃蛋白酱的体外消化率最高,可达93.55%,比最低消化率提高了31.72%。[结论]在3个影响因素中,烘烤温度对核桃蛋白酱体外消化率的影响最大,冷榨法制取的蛋白生产的蛋白酱体外消化率最高。
2010年14期 7539-7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4 ] - 贾洪信;刘素纯;黄建安;曹聪;达海滔;
[目的]改善黑毛茶及醇化后黑毛茶的发花效果。[方法]以黑毛茶或醇化后的黑毛茶为原料,研究其发花过程,并探讨原料含水量、汽蒸时间、接种量、渥堆时间及温度、发花温度及添加剂种类(淀粉、有机盐、蔗糖)对发花效果的影响。[结果]散茶含水量为28%~32%,汽蒸时间为8~10min,接种量为0.5‰~1.0‰,渥堆时间为1.5h,渥堆温度为70℃,发花温度为28℃,添加剂为蔗糖时有利于发花。此条件下可实现散茶早发花,发好花,缩短生产周期,改善发花效果。[结论]该研究优化了散茶发花的工艺条件。
2010年14期 7541-7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3 ] - 徐慧君;边才苗;王锦文;
[目的]掌握平菇、香菇及金针菇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分布情况。[方法]测定香菇、平菇和金针菇的菌盖、菌柄、菌根的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灰分、蛋白质、矿质元素、糖类等含量。[结果]蛋白质、糖类、脂肪、Vc等在菌盖中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菌柄,菌根中含量最低;粗纤维和微量元素Ca、Mg、Zn、Fe、Cu、Mn在菌根中含量最高,而菌盖中含量最低。[结论]菌体不同部位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2010年14期 7544-7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02 ] - 兰立新;肖怀秋;
微生物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类,也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对脂肪酶在食品工业、有机合成、生物柴油合成、手性药物合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并进行了展望。
2010年14期 7547-7548+7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0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95 ]
- 王文杰;安莉娜;马小兵;
为解决现状水体二维水质模型污染因子反应原理单一,将WASP5水质模型总磷循环的基本方程作为源项,建立采用有限体积法(FVM)配合通量向量分裂格式(FVS)水体二维水量水质耦合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某湖区水体二维水域的水量水质数值模拟,模拟成果验证了该耦合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2010年14期 7549-7551+7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8 ] - 王志强;陈平;
针对大型粮库粮食储藏环境监测点分散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GPRS技术的无线粮库温湿度监测系统。该系统以MSP43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结合温湿度传感器SHT11和GPRS模块PIML-900/1800构成现场监测终端,完成信息的采集与上传;利用LabVIEW开发了监控中心管理软件。
2010年14期 7552-7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02 ] - 刘健;张云伟;
茄子识别是茄子采摘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关键技术,利用Matlab软件中的图像处理函数,将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拍摄的大棚中成熟茄子图像进行分割。对H、I通道分别进行自动阈值法和固定阈值法分割,将分割后二值化图像进行逻辑与运算,获得最终分割结果。去除噪音部分,使用形态滤波的开运算消除图像中其他的噪音部分。结果表明,该分割方法正确率大于91%,是一种较实用的茄子分割算法。
2010年14期 7554-7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9 ] - 蔡黎;黄勤;代妮娜;谭泽富;
现有的农业大型温室系统种类繁多,但绝大部分未能综合应用自动化的新技术。提出了一种现代大型农业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分析了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该系统中应用的FCS、DDE和组态软件关键技术,阐述了其实现的具体方法,并给出了软件流程图和运行效果图。最后,对该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作出了评价。
2010年14期 7557-7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5 ] - 孙玉梅;耿丽微;李建国;
介绍了基于MFRC632读写芯片和ATmega128单片机的用于奶牛身份识别的RF10读写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读写器主要模块的硬件电路图和软件工作流程。测试结果表明,读写器实现了快速准确识别奶牛个体信息的设计目的,其典型读写距离为52cm,标签在有效感应区域内连续读写出错率约为0.02%,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通信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
2010年14期 7559-7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6 ] - 黄婷婷;刘占良;毛新华;
针对传统的畜禽舍无线测控系统的芯片价格昂贵、传输距离短等问题,设计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通信的温度测控系统。该系统以DS18B20传感器为数据采集端,以SST89C51单片机为主控制器,不仅实现了对畜禽舍温度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还具有监控范围宽、成本低、耗电少、网络节点多、传输距离远等特点,为实现畜禽舍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0年14期 7562-7563+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8 ] - 刘晓妍;周立国;王玉兵;刘凯;
[目的]探讨双子硬脂酸聚甘油酯的防雾滴性能。[方法]制备出一系列聚合度不同的双子硬脂酸聚甘油酯,测试了其喷涂后薄膜的防雾滴性能(初滴时间、10滴时间和高温长效性),并与单硬脂酸聚甘油酯(PGME)进行了比较,探讨聚甘油的聚合度与防雾滴性之间的关系,考察多次喷涂后薄膜防雾滴性能的稳定性。[结果]在各种双子硬脂酸聚甘油酯产品防雾滴性能比较中,用聚合度为2.2的聚甘油合成的双子硬脂酸聚甘油酯,其初滴时间和10滴时间均比较短,无滴效果好,且80℃的高温长效性也较长。双子硬脂酸聚甘油酯的防雾滴性能稳定,防雾效果重现性好,可多次使用。[结论]双子硬脂酸聚甘油酯的防雾滴性能优于其单聚甘油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农用塑料薄膜防雾滴剂。
2010年14期 7564-7565+7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09 ] - 刘洪波;
分析了国外鱼道建设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大力开展我国鱼道建设的建议。
2010年14期 7566-7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1 ]
- 王琳瑛;徐秀梅;张凌青;康小青;
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战略对策,旨在实现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双赢局面,为今后湿地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2010年14期 7568-7570+7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3 ] - 唐峰陵;
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建立游客景区选择的数学模型,对被选景区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出游客景区选择的备选方案,方便游客进行景区决策,同时也为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提供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
2010年14期 7571-7572+7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5 ] - 曾文萍;谭杰倪;何静;
我国自古盛行山地旅游,随着休闲旅游在我国的流行,山地休闲旅游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在阐述山地休闲旅游基本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山地观光、山地度假、山地运动、山地体验4个方面对现有山地休闲旅游的产品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010年14期 7573-7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2 ] - 尹长丰;柳百萍;
介绍了乡村旅游在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的贡献,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合肥市乡村旅游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
2010年14期 7576-7577+7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5 ] - 李天芳;
以陕南茶叶产业为研究对象,应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其产业集聚进行经济学分析,指出产业集聚是陕南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集聚的主要动因来自市场、社会、文化及政府等方面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陕南茶叶产业在自然资源、市场需求、产业企业结构、相关支持产业具有的竞争优势,指出通过集聚过程,茶叶产业可以成长为陕南地区独具特色的、竞争力最为强大的支柱产业。
2010年14期 7578-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7 ] - 牛国元;鲁长才;刘艳华;
在阐述压砂西甜瓜产业发展特点、深入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西甜瓜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推动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14期 7581-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7 ] - 何振;
综述了有关新疆番茄产业发展的文献,介绍了新疆番茄产业化合作模式的发展概况及合作模式的划分。分析了新疆番茄产业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变迁:经历了由新疆地方的"公司+农户"、"公司+产销大户+农户"、"公司+村委会+农户"模式向新疆兵团的"公司+农场+农户"模式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公司的主体利益处置权较大,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担不均;利益分配机制随着产业化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股份合作约束机制和租赁约束机制将成为新疆番茄产业化深入发展的表现,保护价格制度和风险基金制度是新疆番茄产业化变迁的趋势。研究显示,新疆番茄产业化合作模式将会由松散型、半紧密型向紧密型合作转化,合作将由订单型向中介型、车间型模式转化。其中,车间型模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疆番茄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2010年14期 7584-7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0 ] - 王多宏;李愈;赵红霞;张江泉;
简述了封闭供应链的概念;介绍了以物流中心为核心企业的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构成及农产品物流中心作为核心企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产品物流中心作为核心企业的作用,即农产品物流中心具有信息交换、集散、储运等功能;提出了农产品物流中心作为核心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包括具有稳定的收益预期和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规模、较强的号召力和供应链管理思想。从农产品物流中心(包括转运、仓储、流通加工节点及信息平台、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生产资料供应商、零售商4个方面探讨了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功能设计。进而在研究基于物流中心的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运作目标和服务对象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运作思路:物流中心以当地主要农产品为依托,以大宗农产品集散为主;选择恰当的战略合作伙伴;与合作伙伴签订契约;执行供应链运作方案;维护供应链关系。
2010年14期 7587-7590+7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8 ] - 张晓凤;赵建欣;朱璐华;韩彩欣;
对农户安全农产品供给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农产品供给是农户以利润最大风险最小为经济目标农户的理性行为,它既受到农产品价格、农产品成本、风险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又受到政策法规、中介组织、社会舆论等社会因素的制约。
2010年14期 7591-7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36 ] - 陈洪跃;肖洪安;
简述了有关农业生产效率的文献,介绍了DEA方法的概念以及DEA有效、非有效,规模效益递增、不变、递减的界定方法。根据重庆市1997~200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作为产出指标,以农林牧渔业总劳动力、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役畜以及有效灌溉面积作为投入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重庆市1997~2007年的农业经济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其规模效益。结果表明,直辖后重庆市农业在投入规模方面还有待优化,农业生产效率总体不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重庆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基于此,提出了提高重庆市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关建议: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和推广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
2010年14期 7595-7596+7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08 ] - 刘楠;
介绍了灰色关联的内涵及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利用线性加权灰色关联度、邓式灰色关联度、灰色欧几里德关联度、灰色加权欧几里德关联度4种关联度分析方法,根据2002~2008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4种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研究表明,利用邓氏灰色关联度和线性加权灰色关联度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更为适合;畜牧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度是最高的,其中,肉产量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大大高于其他行业;而农业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是最低的。基于此,提出了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一是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二是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三是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不同地区应优先发展的产业,并给予扶持;四是完善和配套相关产业发展体系。
2010年14期 7597-7598+7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9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124 ] - 何有良;张翼;
通过对广西各个地市农业产值的实证分析,说明了在自然禀赋条件相似、制度文化因素相同和共同的市场腹地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趋同有着必然性。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农业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供给不足,是导致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的后天因素。
2010年14期 7599-7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22 ] - 姜磊;
分析了青白江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策略,即从生态农业园的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用薄膜回收利用以及农村沼气池建设等方面着手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以便实现"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
2010年14期 7604-7605+7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张亮;
构建了村镇劳动力跨区域流动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框架,该系统将村镇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和DSS两者相结合,能够最大程度地为领导层提供村镇劳动力调控引导工作及相关方案的辅助决策功能。探讨了劳动力跨区域流动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功能,其中,从劳动力流动分析、劳动力流动预测、跨区域流动调控和决策支持系统配置4个方面介绍该系统的功能模块;在村镇劳动力外出务工动态跟踪数据库基础上,结合其他数据源,建立了数据仓库模型,以劳动力外出务工次数分析主题为例,基于时间维、地区维、工种维、随行人员维等视角设计了星型多维数据模式;利用OLAP,从劳动力外出务工次数、外出务工地区等多种角度对村镇劳动力跨区域流动进行分析及预测。介绍了劳动力跨区域流动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原理,指出该系统可为村镇劳动力流动调控政策的制定者和相关企业服务,将在村镇劳动力流动跟踪监测与跨区域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14期 7606-7607+7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4 ] - 黄利民;刘成武;
在理清农地边际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诊断农地边际化程度的指标,包括农地利用的纯收益、总收益和单位面积农地的农产品产量。依托在湖北省通城县的685份农户调查资料,结合1985~2006年通城县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应用综合指标法、聚类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研究了通城县的各类型农地的边际化程度及其与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关系。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通城县农地发生了2次边际化现象,旱地的边际化程度深于水田;农地边际化程度与农村劳动力迁移具有显著相关性,且水田边际化程度与劳动力迁移的相关性大于旱地;农地边际化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在目前农地流转不畅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的迁移会进一步加深农地边际化程度,因此,农地边际化是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010年14期 7608-7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2 ] - 李翠锦;
考察了有关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贫困关系的文献,根据1990~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其方差分解实证,研究了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贫困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均对农村贫困有显著的缓解效益,而迁移投资对农村贫困的缓解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在引起贫困波动的因素中,短期内,教育投资对贫困波动的影响大于健康投资,但在长期,健康投资对贫困波动的影响大于教育投资。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大教育和健康投资的力度,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力度,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健全农村贫困人口的培训和技术推广体系。
2010年14期 7611-7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04 ] - 宋欣;梅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户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从"信任匮乏"的视角,基于借贷农户间信用机制的形成机理,运用博弈论的知识,研究长期借贷关系下农户与金融机构信用机制的形成,并提出该机制形成与运用的条件。
2010年14期 7614-7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 俞健;朱定贵;陈成志;
笔者向广西省268个乡镇的扶贫助理、327个村的村干部发放调查问卷,分析贫困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影响因素的认识情况,发现乡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影响因素存在的分歧主要是在观念问题上,这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干部管理提供了方向。研究中也发现,致富带头人能给村民带来新思想、新技术,具有广泛的带动示范效应。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鼓励在外打工、创业者回乡发展,给他们提供优惠条件,鼓励他们带领乡亲致富。对于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也应该加大思想观念创新指引,积极发展贫困乡村干群的集体智慧,促进贫困乡村新农村的大发展。
2010年14期 7617-7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6 ] - 樊长科;吴雨;
选取关于广西各地市经济发展的10项指标,依据相关经济数据,采取系统聚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各地市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析广西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时,系统聚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结果一致;广西总体经济实力较弱,南宁市由于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势,各项因子得分较高,其余各地区的综合得分均低于1,与南宁市的发展差距较大;在总体发展战略中,广西应加快北部湾经济圈建设,打造具有国家发展战略意义的强大物流体系;应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依托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东西互动、南北贯通和连接国内腹地及东盟市场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基于广西各地市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了加快南宁市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工业城市的循环经济体系、加速旅游城市的工业化、产业化进程等对策建议,以期实现广西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2010年14期 7620-7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