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冰冰;张发宇;陈裕;汪家权;
[目的]研究不同冻融条件对破壁提取巢湖水华新鲜蓝藻中藻蓝蛋白的影响,为后续提取纯化试剂级藻蓝蛋白提供支持。[方法]在各种条件下,冻融破壁后,利用粗提液中藻蓝蛋白即PC纯度和得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冻融次数、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冻融介质对藻蓝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粗提液中PC纯度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而依次减小,PC得率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PC纯度和得率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呈现先持平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冻融介质的试验中,通过比较得出最优的冻融介质为浓度0.002 5mol/L的PBS缓冲溶液。[结论]对于冻融储存时间较长的巢湖新鲜蓝藻,最优的试验条件是选用浓度为0.002 5 mol/L的PBS缓冲液作为冻融介质,在含水率为96.0%~97.5%区间冻融次数仅需1次,即可得到最优的PC的纯度和得率。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45-5347+5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郭金丽;李国鹏;温玉龙;朱冠宇;李连国;
[目的]研究景天属植物的耗水规律及需水特征,为景天属植物在北方干旱地区进行抗旱节水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地早熟禾为对照,研究了德景天、八宝景天、三七景天、卧茎景天4种景天属植物的耗水规律和需水特性。[结果]浇水后进行控水,4种景天属植物及草地早熟禾的土壤水分在控水约10 d内大量蒸发,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了60%左右,土壤已达重度干旱;4种景天属植物及草地早熟禾的日蒸散量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减少,在控水约10 d内大量蒸散,之后日蒸散量极小。4种景天植物的年蒸散量为177.09~247.22 kg/m2,草地早熟禾年蒸散量为811.05 kg/m2,当地年降雨量为474.50 kg/m2,理论上4种景天植物均无需灌溉,草地早熟禾需年补充水分336.55 kg/m2、年浇水10次;园林绿化实践中4种景天属植物的浇水应为2次/年,草地早熟禾的浇水应为12次/年。[结论]景天属植物抗旱性极强,能够耐受极端干旱环境而保持正常生长和景观,从而实现节水灌溉。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52-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燕;杨皓明;蔡玉荣;
[目的]以再生丝素蛋白为原料,制备致密再生丝素蛋白膜,通过优选改性方法使得该膜具备一定的力学性能和不溶性、合适的降解速度等,以满足将来在子宫内膜修复中的应用要求。[方法]将蚕丝脱胶、溶解得到再生丝素溶液,采用流延法铺膜,并用无水乙醇和浓度0.1%戊二醛进行不溶化处理,用蛋白酶XIV进行降解试验,利用万能拉伸机、FESEM、FTIR和失重法等方法对丝素蛋白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蛋白构象和降解性等进行测试。[结果]由再生丝素溶液可制备光滑致密的丝素蛋白膜,经乙醇和戊二醛处理后,丝素分子中β-折叠结构增多,无规卷曲结构减少,其力学性能增强,降解速度减慢。蛋白酶XIV可加速其降解。[结论]再生丝素蛋白膜在作为物理屏障用于预防和减少术后组织黏连方面有着极大的可能性。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55-5357+5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崔之益;李蕊萍;胡加新;奚如春;
通过总结电导法在植物抗逆性、种子活力、植物养分等方面的研究,阐述了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并且结合自身的研究实践,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和自身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58-5359+5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军;高贵珍;方雪梅;吕晓娇;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小麦萌发期POD、CAT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豫农51、周麦22、济麦19、淮麦22等几个小麦品种,用不同浓度PEG6000模拟不同干旱程度,测定了小麦POD、CAT酶活性。[结果]小麦萌发期在0~120 h期间,5%、15%PEG6000胁迫下小麦POD、CAT活性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15%PEG6000胁迫下小麦POD、CAT活性比5%PEG6000胁迫下其活性增幅大,25%、35%PEG6000胁迫下小麦POD、CAT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另外,胁迫时间对小麦萌发过程POD、CAT活性有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60-5361+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 ] - 严鹤松;李婵娟;
[目的]从校园污水处理站污泥中筛选具有较强脱色能力的微生物,并且研究其脱色特性。[方法]将带有染料的细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筛选得到一株脱色性能高的真菌,初步鉴定为霉菌属。该试验初步研究了该菌对刚果红的脱色条件和脱色机制。该菌在28℃培养时脱色率高达97.3%。该真菌在刚果红浓度≤60 mg/L时,脱色率达到95%以上。当刚果红浓度高达105mg/L时,脱色率仍达到58.6%。这说明该菌对刚果红的耐受性较好。研究表明,该菌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中脱色效果更好,在pH≤7时脱色率均能达到95%以上;当脱色48 h时,该菌对刚果红的脱色率就能达到95%以上。该菌株的脱色能力是以吸附为主,是在生长过程中将色素吸附包裹起来达到对染液的脱色效果。[结论]该菌株对刚果红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62-5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婷;彭琳娜;
[目的]随着盐碱地面积的增加,植物在盐碱环境中的生长情况越发受到重视。[方法]以油麦菜为试材,研究不同盐分浓度下油麦菜生理生长情况。[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油麦菜叶绿素含量降低,叶色枯黄,细胞内丙二醛含量增加,对细胞膜破坏严重。在高浓度盐分条件下,根系和植株生长缓慢。在225 mmol/L NaCl浓度下,植株最终死亡。[结论]油麦菜不适合高盐环境生长。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65-5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董志刚;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化学染色和偏振光显微镜检识植物组织中草酸钙结晶的可行性。[方法]将闪光相思树(Acacia stellaticeps Kodela,Tindale&D.Keith)叶状柄用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包埋后制作半薄切片,分别用甲苯胺蓝和氨基黑10B对切片进行染色,利用偏振光显微镜在透射光和偏振光下对染色的切片进行观察和拍照,并且与在偏振光下观察和拍摄到的未染色切片进行对比。[结果]与单纯使用偏振光观察未染色切片和使用透射光观察甲苯胺蓝或氨基黑10B染色的切片以及使用偏振光观察氨基黑染色10B的切片相比,用偏振光观察甲苯胺蓝染色的切片能更准确地检识草酸钙结晶。[结论]该研究为检识植物组织中草酸钙结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67-5368+5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红红;魏海忠;刘庆彩;赵燕;徐长利;董鲁鹏;刘保申;
[目的]加密玉米SSR遗传连锁图谱,对玉米粗缩病抗性QTL进行精确定位分析。[方法]以(80007×80044)F9∶10为作图群体,在实验室前期建立的SSR遗传图谱基础上,将检测到的新的87个标记加密到遗传图谱中,最终构建包括260个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同时将RIL群体衍生的195个F9∶10家系进行田间抗病性状鉴定,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方法(ICIM)对玉米粗缩病抗性进行QTL的定位分析。[结果]图谱总长度1 170 cm,标记间平均距离4.50 cm;在济宁环境条件下定位到1个QTL,表型变异贡献率为9.57%,可作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结论]该试验对玉米粗缩病抗性QTL进行了精确定位分析,为玉米SSR遗传连锁图谱研究提供了依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48-5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买孜拉木·肉扎洪;麦合甫再木·阿不都热合曼;吾尔麦提汗·麦麦提明;谢仁娜依·甫拉提;艾尔肯·热合曼;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河水域的不同位点的水质污染程度。[方法]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新疆伊犁河水域的30个水样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结果]各样点MCN‰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30个水样点中有12个水样点无污染(PI值在0~1.5);10个水样点轻度污染(PI值在1.5~2.0);8个水样点中度以上污染(PI值2.0以上)。[结论]新疆伊犁河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区域中度以上污染,应及时加以治理。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69-5371+5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素红;苏胜茂;蒋恩顺;王江勇;
[目的]研究欧洲水仙的繁殖技术,为欧洲水仙的种质资源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系统介绍欧洲水仙的4种主要的繁殖方式:侧球繁殖、鳞片繁殖、双鳞片繁殖以及组织培养繁殖,并对4种繁殖方式进行简单比较。[结果]鳞片扦插方法操作较简单,但繁殖材料易污染腐烂,且扦插用材料较组织培养多,繁殖系数低。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快速繁殖,环境相对容易控制,污染率低,且所需材料少,繁殖系数高。[结论]组织培养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水仙的繁殖速度。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72-5373+5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春光;相德才;叶绍辉;
[目的]研究云南4个地方鸡种PRL外显子5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对云南地方鸡种剥隘小种鸡(BA)、大围山微型鸡(DW)、武定鸡(WD)、盐津乌骨鸡(YJ)4个鸡种PRL基因第5外显子PCR-SSCP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Progene,Editplu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PCR-SSCP检测分析发现,PRL外显子5有4个SNP位点,均有多种基因型。在PRL-exon5 681、742和816 bp处呈现基因多态性,剥隘小种鸡、武定鸡、盐津乌骨鸡有AA、BB和AB 3种基因型,大围山微型鸡有AA和AB 2种基因型。PRLR-exon5 950 bp处有1个SNP,4种鸡均有AA、BB和AB 3种基因型。[结论]A基因可能是影响繁殖性状的优势基因。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74-5376+5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朱海涛;赵永红;杨玉宇;柯善文;曾秀瑜;
[目的]对水稻叶色发育缺陷突变体的研究有助于阐释高等植物叶绿体发育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基因网络。[方法]从籼稻品种华粳籼74发展的一个株系中出现幼苗期叶片白化、四叶期枯死的表型分离,通过与粳稻中花11构建F2群体和分子标记,对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结果]该白化突变体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alb24,定位于第6染色体SSR标记RM276和Indel标记ID4955-1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5.0和0.1 cM。[结论]ALB24基因的初步定位为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和克隆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77-5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曾闻;肖向文;刘海峰;王俊铎;罗城;李晓波;郑巨云;
[目的]构建矮牵牛PhDF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对烟草进行遗传转化。[方法]从不同花色的矮牵牛中克隆了2个PhDFR基因,通过目的基因序列克隆、多步载体酶切、连接、转化等技术手段,将其连入通用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及pCAMBIA3301。利用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GV3101继而转化烟草。[结果]构建了含卡那霉素抗性筛选标记基因NPTII和除草剂抗性筛选标记基因Bar的GFP融合蛋白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PhDFR-GFP和pCAMBIA3301-PhDFR-GFP。转基因植株的GUS染色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构建表达载体的正确性和实用性。[结论]所构建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PhDFR基因在植物花色调控效应的功能及开展植物花色改良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植物基因工程科研工作提供了优良的备选植物表达载体。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80-5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王汝邦;毕保良;邓君明;武祥伟;吴志蕾;李永能;查明恒;孔令富;
[目的]对抗浪鱼MC4R基因进行PCR扩增。[方法]采用PCR方法,依据鲫鱼的黑素促黑素受体-4(MC4R)基因保守区的核苷酸序列,采用引物设计软件,对抗浪鱼的MC4R基因设计出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和纯化测序,并利用phylip软件对抗浪鱼和其他已知MC4R基因序列的鱼类构建基因进化树。[结果]抗浪鱼MC4R基因的扩增长度为1 001 bp。9种鱼类的MC4R核苷酸序列聚为2大类。其中,比目鱼单独聚为一类;斑剑尾鱼、舌齿鲈、白斑角鲨、斑马鱼、抗浪鱼、黑青斑河豚、中华多纪豚和红旗东方豚聚为一类。[结论]抗浪鱼与斑马鱼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比目鱼的亲缘关系最远。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85-5386+5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枷霖;袁卫民;蔡平;
从品种选择、选地建园、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疏花蔬果、防寒措施、冻后处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苏南沿江地区白沙枇杷防冻减灾露地生产栽培技术。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87-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欣;赵云飞;闫铁军;
钾、氯是烟草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也是衡量烟叶内在品质的重要指标,钾氯比值常被用作评价烟叶品质、燃烧性的基础,因此合理调控烟叶钾、氯含量,对改善烟叶品质、提高烟叶质量、提升烟叶工业可用性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生态因素、栽培农艺措施对烟草钾、氯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90-5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邵珠海;
[目的]在玉米(Zea mays L.)拔节期施用不同量氮肥,研究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以提高玉米产量。[方法]试验于2012年6~11月在菏泽学院农场进行。拔节期玉米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20、45 kg/hm2,测定玉米茎部性状、穗部性状和干物质质量,分析夏玉米收获指数,找到既适合夏玉米生长又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的氮素施用量区间。[结果]氮肥施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施用量过多不仅会减小茎粗,降低玉米抗倒伏能力,减少叶干重,从而影响产量,而且会增加玉米生产成本。从产量因素和经济效益角度考虑,拔节期夏玉米氮肥施用量在20~45 kg/hm2时,既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又能够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结论]菏泽地区,玉米拔节期氮肥适宜施用量为20~45 kg/hm2。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93-5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建军;刘佼;杨慧珍;
晋单87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隰县试验站以隰332为母本、隰50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玉米杂交种。2013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地区种植。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96-5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艳;张志胜;郭和蓉;吴艳飞;林青;谢利;
[目的]研究高山和赤霉素处理对杂交兰(Hybrid Cymbidium)开花的影响,为其花期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玉女杂交兰为材料。在惠州市象头山(海拔约600 m)进行高山处理;赤霉素浓度分别为50、200、400、600和800 mg/L,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花芽分化后,赤霉素和高山处理均可明显促进玉女杂交兰花序的生长,使花期提早,败花率降低;赤霉素处理可使玉女杂交兰的花朵变大,高山处理可使花横径明显增大。[结论]赤霉素和高山处理均可以调控杂交兰花期,但利用赤霉素调控杂交兰的花期时应注意处理浓度和时间,防止对花朵性状产生不利影响。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00-5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焦庆清;刘燕敏;秦晓平;马小凤;孙玉;谢吉先;
[目的]探讨中等肥力状况的高沙土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泰兴香荷芋生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方法]在统一垅宽100 cm、垅高20 cm、垅面宽60~65 cm的基础上,试验设6个种植密度处理:种植密度42 000株/hm2,株距47.62 cm;种植密度47 250株/hm2,株距42.33 cm;种植密度52 500株/hm2,株距38.10 cm(CK);种植密度57 750株/hm2,株距34.63 cm;种植密度63 000株/hm2,株距31.75cm;种植密度68 250株/hm2,株距29.30 cm。考查不同生育期的苗情与长势、子孙芋产量、商品芋效益。[结果]63 000株/hm2种植密度处理子孙芋产量最高,达25 103.70 kg/hm2,商品芋效益为97 738.2元/hm2。[结论]中等肥力状况下的高沙土地区泰兴香荷芋大面积种植密度以63 000株/hm2为宜。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03-5406+5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胜昔;李国荣;孙国清;冯常辉;孟庆忠;孟艳艳;董建辉;张光梅;
[目的]探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QS01(QS01)的增产潜力,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介绍其选育经过、品种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结果]KBQS01特征特性优良:生育期125 d左右,株高120 cm左右,第1果枝节位5.9节,单铃重6.37 g,大样衣分41.35%,小样衣分41.59%,子指11.5 g。KBQS01纤维品质较优,产量较高,2010年湖北省区试结果:子棉平均产量4 155.0kg/hm2,比对照增产9.49%,居第1位;皮棉平均产量1 611.0 kg/hm2,比对照增产8.35%,增产显著,居第3位,8个点全部增产;霜前皮棉平均产量1 240.5 kg/hm2,比对照增产6.41%。2009、2010年湖北省区试,KBQS01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结论]KBQS01性状优良,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适合大面积推广。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07+5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娟;谭红玲;
[目的]采用球面对称设计优化毛蕊老鹳草总黄酮的醇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回归和二项式拟合,通过球面对称设计法优选提取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g/ml),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35 min;在此优条件下,总黄酮的理论得率为1.91%。[结论]球面对称设计法优选毛蕊老鹳草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2014年17期 v.42;No.450 5398-5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梅;
该文对秦岭"七药"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秦岭"七药"植物种类丰富;药用部位具有多样,但以全草入药最多;因种类的不同,秦岭"七药"的药用功能也呈现出多样性。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08-5409+5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章洪;李振国;张翠英;
[目的]优化川芎中阿魏酸类效应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以溶剂量、提取次数、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阿魏酸类组分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川芎中阿魏酸类效应组分的提取工艺;以树脂类型、上样量、除杂溶剂、洗脱溶剂等为考察因素,以阿魏酸为测定指标,优化阿魏酸类组分的纯化工艺。[结果]确定川芎中阿魏酸类组分优化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8(g/ml),乙醇浓度70%,提取3次,每次0.5 h;阿魏酸类组分的纯化树脂为HP300大孔吸附树脂,上样量为5∶1(川芎:树脂),2 BV水除杂,2 BV浓度50%乙醇洗脱,回收溶剂、真空干燥,纯化物中阿魏酸和总酚酸的含量分别为9.71%和18.69%。[结论]所优化的提取纯化条件为川芎效应组分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10-5412+5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军义;孙兴;杨小兰;卢博礼;宋雪;
为促进贵州省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有效地提高药农种植效益,开展2012年度中药材种植业统计调查,并从面积、产量和产值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及野生保护抚育总面积为267 918.1 hm2,总产量为1 034 610 t,总产值为909 274万元。其中,9个市(州)中3方面最多的均为遵义市,这说明贵州省中药材种植规模虽大,但中药材土地产出率不高,因此贵州省应着力提高亩产效益,实现药农增收,并将其作为贵州省未来一段时间中药材种植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13-5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晓明;方成武;刘信秋;金琰琰;
[目的]鉴别几种易混果实种子类中药。[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方法鉴别紫苏子、牛蒡子、芸苔子、车前子、菟丝子和韭菜子等几种果实种子类中药与它们的混淆品。[结果]由于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种皮特征等方面的不同,可准确鉴别正品与混淆品。[结论]正品与混淆品虽然外形相似,但只要掌握鉴别要点,即可区分。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16-5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肖丹;杨洪岩;吴昊;
[目的]检测人参培养须根及内生菌中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植物生物反应器中人参培养须根及内生菌中10种人参皂苷单体的含量。液相体系为:Waters Symmetry C18Synergi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以乙腈为流动相A,超纯水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10μl。[结果]10种皂苷基本分离,线性关系良好,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均较好,平均回收率在95.07%~108.72%。[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可对人参培养须根及内生菌中皂苷含量进行多指标质量控制。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18-5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萍;张雨青;
虎耳草茎长而匍匐下垂,茎尖着生小株,犹如金线吊芙蓉,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可用于岩石园绿化,或盆栽供室内垂挂。同时,虎耳草还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如抑菌、抗氧化、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的增生等作用。文中详细描述了虎耳草的分布、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等慨况、民间药方以及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为虎耳草的生物活性研究和药用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22-5424+5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多;王晓玲;王晓丽;
[目的]揭示贵州境内不同变型金樱子10个居群间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有效引物,进行扩增,用NTSYSpc,ver.2.02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10个居群不同变型金樱子的相似性系数在0.09~0.35,聚成A、B 2大类。[结论]同一变型的金樱子样品并不严格为一类,不同变型金樱子样品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大。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25-5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周敏;周绍松;郑波;鲁耀;段宗颜;王建新;张忠武;杨景华;
[目的]在云南省曲靖市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比超过20的缺镁烟区,通过土壤镁肥施用和叶面喷施进行钙镁比调控,了解其对烤烟钾、钙、镁吸收的影响,为曲靖市缺镁烟区烤烟的平衡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镁肥作为对照,分别设3个叶面喷施硫酸钾镁肥处理和2个根层施镁+叶面喷施处理。采集根、茎、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5个部位进行烘干称重,并且粉碎制样,测定钾、钙、镁含量;每个小区从初烤烟叶中选取上部(B2F)、中部(C3F)、下部(X2F)样品,分析烟叶全钾、钙、镁含量。[结果]从不同部位来看,叶面喷施及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配合调控钙镁比提高了中、下部烟叶对镁、钾的吸收以及下部烟叶对钙的吸收,但降低了上部烟叶对镁、钾、钙的吸收以及中部烟叶对钙的吸收。烟叶不同部位镁、钾、钙的累积分配量比较表现为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从不同部位来看,中、上部烟叶钙镁比、钾镁比降低,下部烟叶钙镁比增加,而下部烟叶钾镁比处理之间没有差异。[结论]叶面喷施及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配合调控对烟叶钙镁比、钾镁比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镁的吸收。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27-5429+5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鱼彩彦;郭俊炜;郭文龙;刘建海;简玉云;
[目的]校园绿地土壤是校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采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绿地表层(0~20 cm)土壤,分析土壤的pH、容重、孔隙度及土壤有机质、N、P、K有效养分含量,以摸清校园内园林绿地土壤的肥力状况。[结果]校园公共绿地和专用绿地表层土壤容重为1.10~1.33 g/cm3,土壤孔隙度49.8%~58.4%,通气孔度>10%,土壤pH接近当地自然土壤;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土壤容重为1.38~1.59 g/cm3,土壤总孔隙度39.4%~47.9%,通气孔度<10%,土壤pH大于当地自然土壤,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幅为6.4~12.7 mg/kg,平均9.7 mg/kg,处于低水平;碱解氮含量变幅为10.4~31.5 mg/kg,平均18.2 mg/kg,处于低水平;速效磷含量变幅为6.4~14.9 mg/kg,平均为9.4 mg/kg,处于中低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幅为110.3~270.8 mg/kg,平均138.9 mg/kg,处于中高水平。总体上看,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绿地表层土壤主要问题是有机质和土壤氮素缺乏,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土壤容重大,土壤pH偏高。[结论]对校园绿地进行培肥,并且加强校园绿地土壤科学管理。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30-5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丽娟;周立伟;朱丽娜;王金霞;李玲;
[目的]考察不同pH、重金属钴初始浓度、陈化时间和离子强度对土壤中钴化学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采取经典Tessier连续提取技术。[结果]随着处理土壤pH的升高,有机物结合态含量呈下降趋势,两者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0.800**,P<0.01),残渣态随pH升高呈上升趋势,生物有效性在pH 5时达到最大值。在研究初始钴浓度范围内,随着外源钴浓度的浓度的增加,土壤中钴的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所占总钴的比例减小,生物有效性系数(K)呈明显的递减趋势,当钴浓度大于250mg/L时,K递减趋势较大;土壤环境离子强度在0.01 mol/L附近时,除残渣态外各形态钴在土壤中分布的比例达到最大值,当离子强度大于0.01 mol/L时,生物有效性系数降低,限制了土壤中钴的迁移性。在考察陈化时间内,土壤陈化10 d时,钴的生物有效性系数最大。[结论]各形态含量均随土壤介质pH、重金属钴初始浓度、陈化时间和离子强度有所变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重金属钴在土壤中的富集状况。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33-5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刁朝强;钱晓刚;黄宁;周建云;
[目的]为了掌握贵阳市烟田主要土壤水分变化动态,为烟田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自然条件下不同季节、不同土层深度和坡度的自然降雨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贵阳烟区在烤烟旺长期和成熟前期阶段性的土壤含水量是亏缺的,将限制烟叶产质量提高;成熟后期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伸根期变幅最小,旺长期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最低;受烤烟根系吸水综合作用的影响,层深15 cm的土壤受地表蒸发的影响强烈,而层深30 cm的土层正是烤烟根系密集区域,受根系的吸水影响较大;坡度可加大地表径流的作用,减少雨水的就地入渗量,降低烟地的蓄水量、保水量。[结论]自然雨养烟田土壤含水量呈浅"V"型,控水烟田土壤含水量呈倒"V"型,说明烟田抗旱能力随坡度增加而减低,在干旱季节旺长期和成熟期适量补水有利于烤烟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提升。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37-5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国伟;张龙平;高园园;韩成卫;高发瑞;
[目的]为明确鲁西南地区土壤的耕层情况。[方法]对鲁西南玉米生产的5个主要县(市)(嘉祥县、微山县、兖州市、滕州市、郓城县)30个有代表性的地块,调查了耕层深度、有效土壤活土量和土壤容重。[结果]鲁西南夏玉米区3个县(市)耕层深度在15 cm左右,2个县(市)深度在18~20 cm,有效耕层活土量介于1.83×106~2.93×106kg/hm2,表层土壤容重介于1.37~1.49 g/cm3。[结论]鲁西南部分地区的耕层结构已显著制约玉米生产,亟需改善。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40-5441+5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向琳;韩庆忠;周玉枝;王功明;周军;
[目的]为了提出推荐施肥措施。[方法]通过在秭归县玉米主产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该区域玉米施肥效果。[结果]测土配方施肥相比习惯施肥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增产增收、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等效果。玉米平均增产606.0 kg/hm2,增产率8.9%;新增产值平均1 272.0元/hm2,减氮增钾减少肥料投入平均321.0元/hm2,平均增加纯收入1 593.0元/hm2;配方施肥相对习惯施肥均为减氮减磷增钾施肥,平均分别减施纯氮、P2O5、K2O 79.5、13.5、9.0 kg/hm2,实际化肥施用量总计减少246.0 kg/hm2。[结论]对初步制定的秭归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玉米作物肥料养分施用指标进行了较合理的调整和修订。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42-5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焦颖;
主要阐述了土壤诊断、症状诊断、化学诊断与无损测试诊断在玉米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47+5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静;辛树权;
通过液体培养基中对木耳菌丝和常见的几种杂菌菌丝的培养,用显微摄像技术观察比较其菌丝形态特点。结果表明,通过显微技术比较液体培养基中的菌丝特点能清楚地区分出木耳液体培养基中的杂菌苗丝。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48-5450+5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雪英;沙依拉·帕那西;刘雪峰;马玲;
[目的]对银中杨黑星病病原菌进行鉴定。[方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银中杨上一叶部病害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和采集病害标本,并通过致病性测定、分子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为山杨黑星孢菌,为银中杨黑星病病原菌Fusichadium tremulae(Fr.)。[结论]此前尚未见山杨黑星病菌引起银中杨黑星病的报道。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51-5452+5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建峰;王刘东;
[目的]研究硫酰氟对贮烟害虫的熏杀效果。[方法]设置4个试验仓间,每个仓间均设置上中下3个浓度检测点。熏蒸过程前期每2 h检查一次,共检查11次。[结果]硫酰氟熏蒸防治烟草害虫的研究表明,硫酰氟整仓熏蒸22 h后,仓间设置的3个浓度监测点的浓度基本一致;均能达到对烟草甲成虫100%的杀灭效果。[结论]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相关依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53-5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东芳;张飞;周梅;李瑞;李晓航;
随着农业旱灾对农业系统造成的损失日益加剧,增大了对区域资源的压力,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农业干旱风险分析逐渐成为近年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不仅是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农业干旱风险区划和灾前损失预评估的理论基础。目前,针对农业干旱风险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模拟特定干旱指标与作物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对作物因旱损失进行微观风险评价,因此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农业干旱、农业干旱风险的定义,以及对基于降水指数的农业干旱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55-5458+5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立君;许汉亮;林明江;李继虎;胡玉伟;管楚雄;
阐述了近年来危害我国甘蔗的几种主要螟虫的分布与为害,综合分析了甘蔗螟虫大发生的主要因素,全面总结了对其预测预报研究概况,并对今后的预测预报工作进行了展望。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59-5461+5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陈建明;孙裕建;周小军;朱丽燕;杨德毅;
[目的]筛选能有效防治葡萄白粉病的药剂。[方法]在防治葡萄白粉病田间小区试验中,设8个处理,于病害发生初期每隔10 d施药1次,共施3次,药前进行基数调查,每次药后10 d调查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使用剂量为2 500和3 000倍时,末次防效为78.6%和75.5%,与各对照药剂防效相当,对葡萄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葡萄安全。[结论]生产上使用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SC 2 500~3 000倍液可有效防治葡萄白粉病。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62+5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洪涛;刘学卿;王丽丽;王英姿;
[目的]评价0.5%毒死蜱药肥混剂对韭菜韭蛆的防治效果。[方法]于2012~2013年,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进行了0.5%毒死蜱药肥混剂防治韭菜韭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0.5%毒死蜱药肥混剂在1 875 g/hm2施用量下,2012和2013年药后21d的防效分别达77.15%和80.00%,21d虫口防效分别达99.55%和97.30%,增产效果分别为59.06%和30.09%,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毒死蜱颗粒剂。[结论]应用0.5%毒死蜱药肥混剂防治韭蛆,推荐使用剂量为1 125~1 875 g/hm2。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63-5464+5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任兴超;
农用抗生素属于生物农药范畴,因其安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特点,作为无公害果菜、绿色食品的首选安全农药使用。农用抗生素按其防治对象可分为细菌病害、真菌病害、病毒病、杀虫杀螨、除草和植物生长调节剂6类,广泛应用于防治蔬菜、果树、粮棉等病、虫、草害,以及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来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和解除药害。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65-5466+5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钱兰华;
综述了国内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行为习性、种群消长、天敌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其成因机制并提出了建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67-5469+5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颖洁;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农药产品中14种有机氯、有机磷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方法]农药样品用丙酮溶解,经有机滤膜过滤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农药中14种有机氯、有机磷成分。[结果]该方法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5.24%~101.27%,相对标准偏差在0.55%~8.08%。该方法检出限除甲胺磷为0.5 mg/L外,其他13种有机氯、有机磷成分均为0.1 mg/L。[结论]该测定方法的建立为制定农药中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成分检测标准提供了参考。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70-5471+5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镇江;刘曼红;方润东;王克;王亮;
[目的]评价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方法]采用静水法研究烯草酮、氯氰菊酯和2-4D丁酯对中华摇蚊(Chironomus sinicus)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分别设定不同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试验,于48 h时测定摇蚊幼虫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在氯氰菊酯和2-4D丁酯处理摇蚊幼虫12 h后,不同浓度间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在48 h时随着农药浓度的增加,存活率下降。烯草酮、氯氰菊酯和2-4D丁酯对中华摇蚊幼虫48 h的LC50分别为1.842、0.150和1.999 mg/L,氯氰菊酯对中华摇蚊幼虫的毒性最高,其次为烯草酮,2-4D丁酯毒性最低。烯草酮对中华摇蚊幼虫组织SOD含量有明显影响,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2-4D丁酯对组织SOD含量有明显影响,但未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而氯氰菊酯对组织SOD含量则无明显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水体污染监测和水环境中农药的残留提供理论依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72-5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戴长春;赵奎军;迟德富;商璐;
[目的]明确供试大豆品种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mura)的抗性。[方法]6月中旬大豆蚜在大豆田出现后开始调查,至9月初大豆蚜消失止,每5 d调查一次有蚜株率、大豆蚜种群数量、年龄结构和天敌昆虫数量,并进行蚜害指数统计。[结果]nf58、hobbit和冀豆17均具有一定抗蚜性,其中以冀豆17的抗蚜性最优。品种早5241经过多种筛选,未发现其具有抗蚜性,并且与对照品种黑农51相比更感虫。[结论]冀豆17具有较好的抗蚜性,为品种自身抗性,但属非高抗品种。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75-5476+5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唐凌;邝声耀;刘兴国;张纯;张锦秀;
[目的]分析成都平原主养草鱼、搭配鲫鱼池塘底泥中的细菌群落结构。[方法]通过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对阳性克隆子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依据97%序列相似性划分OUT,所构建的文库共获得171个克隆子,并划分为14个OTUs(操作分类单元),其多样性指数Shannon(H)和优势度指数Simpson(D)分别为2.12和7.15,丰富度指数SChao1和SACE均为16。池塘底泥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为:梭杆菌门(24%)、变形菌门(55%)、浮霉菌门(10.5%)、绿弯菌门(5.9%)、拟杆菌门(2.3%)、放线菌门(1.8%)和厚壁菌门(0.6%)。[结论]Cetobacterium、Prolixibacter、Rhodocyclus、Candidate、Planctomycetacia、Thiocapsa、Desulfomicrobium和Sterolibacterium等属菌在脱氮除磷、降低硫化物、降解有机质等发挥重要作用。池塘底泥既是水生态系统修复功能菌的资源库,但也存在着Xanthomonas等致病性和功能未知的细菌库。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77-5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承芳;张晓佩;刘远;陈鑫珠;李文杨;翁伯琦;
[目的]为了判断黑麦草与猪殃殃的化感作用与资源竞争关系。[方法]运用化感-竞争分离法,通过盆栽混播不同比例的供、受体植株,测定受体植株干重的变化规律,以探讨黑麦草对猪殃殃杂草的化感作用或资源竞争的关系。[结果]当黑麦草和猪殃殃混播比例较大时(供受体混播比例为12∶10),会由竞争作用转为化感作用;而在氮素胁迫条件下,两者的关系均会加强,在氮水平为10kg/667m2时,化感作用最强,随着氮水平的加大,抑制作用减弱,竞争作用逐渐加强。[结论]明确黑麦草与猪殃殃的资源竞争与化感作用的关系,为黑麦草化感抑草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81-5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姚芳;
为探讨藏羊肠管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解剖学特点,选取青海海晏的藏系绵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肠管的解剖学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小尾寒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藏羊的肠管总长和大肠长度均长于小尾寒羊,差异显著(P<0.05);而藏羊的小肠总长短于小尾寒羊,差异显著(P<0.05)。这种解剖学指标的差异与2种动物所处的环境与饲养方式不同有关,藏羊的肠管解剖学特点是其肠道对高原低氧环境以及粗饲放牧方式的一种解剖学适应。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83-5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利;张玉娟;阎子盟;唐士明;黄顶;
河北坝上地区是我国华北农牧交错区的主体部分,草原畜牧业是该区域的主导产业,针对该区域草地畜牧业所面临的生态和生产的问题,选取沽源、围场和丰宁3个典型县域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测定和年鉴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从饲草供给与家畜需求的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县的草地产量与2012年农业部年鉴统计数据相一致,围场最高,其次是沽源,丰宁最低;饲草供给量与年鉴统计结果一致,且沽源县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在4个土层均显著高于丰宁和围场县,并根据各个县农业资源现状提出了沽源和丰宁2个县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模式、建立人工草地、开发新的饲料资源等方法解决饲草需求不足问题。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85-5486+5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关仁磊;向赟;陈兆明;杨世平;孙成波;
[目的]研究两口对虾地膜精养池营养盐的时空差异状况。[方法]在两口对虾地膜精养池投放一定密度虾苗,选取不同时间段和取样点取水样,检测地膜精养池中营养盐的时空差异变化。[结果]虾池水质中磷酸盐、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369、0.393、0.775、0.525 mg/L,均已经超过了富营养化的阈值,试验过程中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硝酸氮和氨氮到了后期有所缓和;整个养殖过程中,垂直方向上各水层的营养盐差异不显著,而在水平方向上部分区域的营养盐则差异显著(P<0.05),且各区域的营养盐含量大小排列顺序是C区>D区>B区>A区。[结论]该研究为科学调控水质、降低养殖过程中的自身污染提供理论指导。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87-5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保平;刘银宝;刘玉华;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黄芪多糖在养猪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20头21日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试验I组、试验II组、试验III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I、II、III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拌入100、500和1 000 mg/kg黄芪多糖,通过测定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肉比以及血清中猪瘟抗体效价、IL-4和INF-γ含量,评价黄芪多糖不同添加水平对仔猪生产性能与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II、III组与对照组在日增重、料肉比、血清中猪瘟抗体效价、IL-4和INF-γ含量方面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添加500和1 000 mg/kg黄芪多糖均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增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93-5494+5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 ] - 段正赢;戴德强;郭锐;廖仁芳;杨克礼;周丹娜;刘泽文;袁芳艳;田永祥;
[目的]对湖北省某猪场发生的以体温升高、部分病猪死亡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进行诊断。[方法]采集发病猪的脾脏、淋巴结等样品,应用PCR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实验室检验,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HP-PRRSV及PCV2混合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阳性率为40%,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为90%。[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猪场的经济损失。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95-5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卉新;杜海廷;田玉民;
综述了动物和人的乳糖酶结构和功能以及乳糖酶基因的结构和表达特点,并探讨了乳糖酶基因多态性与乳糖不耐症的关系。
2014年17期 v.42;No.450 5497-5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符乃方;吴俊才;符启俊;吕律;何继军;李开绵;叶剑秋;蒋盛军;蒋小强;邱红辉;高李泽;何萍;谢峥嵘;陈吉雄;
[目的]研究中草药红茶菌的细胞、乳鼠毒性以及对口蹄疫病毒在体外的抗病毒活性。[方法]将中草药红茶菌过滤,用细胞培养液稀释,分别接种在BHK21细胞上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评价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将中草药红茶菌用灭菌水稀释,分别接种3日龄乳鼠,观察乳鼠生长、健康状态和接种部位变化情况,评价其对乳鼠的毒性作用。用稀释的中草药红茶菌与浓度为1 000 LD50的口蹄疫病毒等量混合,37℃条件下作用30 min,接种3日龄乳鼠,观察乳鼠发病死亡情况,估算中草药红茶菌体外可杀灭口蹄疫病毒的最大使用浓度。用稀释的中草药红茶菌与口蹄疫病毒混合,接种BHK21细胞,观察致细胞病变效应,记录不同稀释度的中草药红茶菌对口蹄疫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BHK21细胞和乳鼠试验表明,中草药红茶菌在1∶4稀释后,对BHK21细胞无毒性反应,并可有效抑制1 000TCID50口蹄疫病毒在BHK21细胞生长繁殖;1∶2稀释的红茶菌微生态制剂对3日龄乳鼠无毒性反应,并可有效杀灭1 000 LD50口蹄疫病毒。[结论]中草药红茶菌是一种安全性好且对口蹄疫病毒有较好杀灭作用的口蹄疫预防中草药微生态制剂。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00-5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晓;刘志杰;杨吉飞;陈泽;关贵全;刘爱红;任巧云;罗建勋;殷宏;李有全;
[目的]对分离自湖北省大悟县的患病山羊体表脓包中的致病菌进行分析和鉴定,以确定脓包中细菌的分子分类学地位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通过对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细菌菌落形态和细菌生化特性分析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并对已鉴定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脓包细菌敏感性药物。[结果]从脓包分离的细菌分别为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氏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以及绿脓杆菌;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这些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以及氯霉素等敏感。[结论]该研究可为该地区该病流行病学的研究与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03-5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叶海胜;李振业;徐树珍;叶威龙;唐燕高;洪斌;程家高;
[目的]为控制蛇鳄龟养殖成本,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效益型蛇鳄龟稚幼龟高密度培育技术。[方法]2012年9月~2013年4月,利用控温温室,人工控制气温31~33℃、水温30~31℃,稚龟放养密度50只/m2,采用"一次放足全程培育法"培育蛇鳄龟幼龟。[结果]经7个月的培育,稚龟成活率达91.8%,雌龟规格达500~750 g,雄龟达450~550 g;稚幼龟培育平均投入产出比1∶1.35。[结论]该试验为蛇鳄龟在当地的养殖与技术推广提供了依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06+5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沙文锋;朱娟;顾拥建;戴晖;邱良伟;
虽然抗生素对养殖业、饲料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其本身也有无法克服的弊端,因此饲料中禁止使用抗生素是必然趋势。综述了抗生素替代品——微生态制剂的概念、作用机理及其在仔猪、生长育肥猪和母猪上的应用。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07-5508+5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振业;叶海胜;唐燕高;徐树珍;叶威龙;程家高;
[目的]为提高蛇鳄龟的繁殖力,增加苗种供应。[方法]从引进的蛇鳄龟稚龟中进行个体选育,获得2000只亲龟,于2012年5月~2013年10月开展蛇鳄龟生态产卵与控温孵化技术的初步研究。[结果]2012年亲龟产卵率86.0%,受精率81.0%,孵化率89.0%;2013年亲龟产卵率95.0%,受精率92.0%,孵化率96.5%。[结论]该试验为蛇鳄龟在当地的养殖与技术推广提供了依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09-5510+5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简保权;周磊;杨红文;秦学敏;邓先德;
为了防治规模化畜禽场臭气污染,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畜禽养殖场臭气来源、除臭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进一步分析了臭气防治技术研究的趋势,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规模畜禽场臭气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11-5513+5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赵晓光;钟敏;
国家林业局2013年5月出台的《全国林业生物质能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林木生物质能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文主要从"软硬科学"2个方面综述了林木生物质能的发展情况,分析现阶段该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实现我国的林木生物质能的中国特色式发展。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14-5515+5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吕晓琴;
从种子采集、贮藏及播种等方面介绍了辽东栎播种育苗技术,分析比较了不同环境及播种时间的1年生辽东栎苗生长状况,并结合辽东栎的树种特性,阐述了辽东栎的园林应用前景。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16-5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孟军;纪柳梅;刘洋;吴丹;黄思琪;黄增琼;
[目的]测定罗汉松实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为罗汉松果实的药效学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原子吸收法对罗汉松实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进行测定。[结果]罗汉松种子和花托总氨基酸含量(以鲜品计)分别为2 770.5 mg/100g和466.1 mg/100 g,药用氨基酸含量高达63.2%和62.0%。罗汉松种子和花托均含有Ca、Fe、Mg、Zn、Mn和Cu元素,其中Ca含量最高,分别为69.9 mg/100 g和21.6 mg/100 g。[结论]试验测得罗汉松实17种氨基酸和6种矿质元素,分析认为罗汉松实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特点与其药用价值密切相关。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18-5519+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谭玲;陆明英;姚继在;杨梅;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和6-苄氨基嘌呤(6-BA)对一年实生柳杉幼苗越冬的生长生理状况的影响,为越冬柳杉苗缩短育苗周期,提高出圃率及春季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50、100、150 mg/L的NAA和6-BA对柳杉实生苗秋冬季生长生理进行调控,测定其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NAA和6-BA对柳杉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6-BA 150 mg/L能更有效促进柳杉苗生物量的积累,有利于苗木长高,NAA 150 mg/L对于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NAA和6-BA能不同程度提高柳杉幼苗秋冬抗性,表现为稳定光合色素及促进其生成,同时调控渗透调节物积累。NAA 100 mg/L处理下柳杉叶片叶绿素种类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积累均在其浓度为100 mg/L时出现最高值;6-BA对柳杉的生理作用没有明显影响。[结论]NAA 100~150 mg/L对越冬柳杉苗生长生理最有利,6-BA 150 mg/L对柳杉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NAA壮苗表现优于6-BA。生产上可采用叶面喷施法选择浓度在100~150 mg/L的NAA,以适当浓度的6-BA为辅,为越冬柳杉优良苗管护生产和提高造林成活率打下基础。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20-5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相莹莹;黄麟;曹巍;岳彩荣;
基于2000~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植被覆盖度、坡耕地分布等数据,分析陕甘宁退耕还林/草工程区耕地转换为林地或草地状况、不同坡耕地退耕情况及退耕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等,从而揭示该区域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生态成效。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陕甘宁退耕还林/草工程区耕地面积减少了9 501.12 km2,减少比例占工程区总面积的1.41%,其中2 168.80 km2和6 753.48 km2分别转变为林地和草地,分别占减少耕地面积的22.83%和71.08%,以退耕还草为主说明工程实施过程中考虑了干旱/半干旱区水热条件限制。②2000~2010年,研究区地表植被覆盖度增加了8.37个百分点,呈现较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耕地转林地区域增加了14.63个百分点,耕地转草地区域增加了18.06个百分点,达到甚至超过了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增加的规划目标。③2000~2010年,陕甘宁退耕还林/草工程区内大于15°坡耕地面积减少了1 800.02 km2,其中15°~25°坡耕地转换为林地和草地面积为408.68 km2和10 48.04 km2,大于25°坡耕地转为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为149.83 km2和152.36 km2。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24-5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冯华;
基于ArcGIS10.2软件,通过实际操作研究,以造林设计图为例,阐述了ArcGIS软件在基层林业工作制图中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坐标系统定义,建立点、线、面数据层、转绘小班界线、添加图例、指北针等具体操作步骤。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郑友苗;邵琼;
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竹文化在促进竹林资源高效培育、竹加工业和竹生态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打造浙江竹业升级版必须继续大力弘扬竹文化、加强竹生物多样性保护、注重设施竹业工程建设和发展竹文化创意产业等建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30-5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郭杨;卓丽环;
[目的]研究哈尔滨居住区常用的12种园林植物固碳释氧能力。[方法]该研究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哈尔滨居住区常用的12种植物净光合速率进行测定。[结果]整个生长季中树种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能力随季节性变化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乔木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量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榆树、银中杨、白桦、暴马丁香、旱柳;灌木中植物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量从大小到依次排序为:紫丁香、连翘、小叶丁香、水蜡、锦带花、红瑞木、鸡树条荚蒾。由于叶面积指数的不同,乔木单株植物单位面积固碳释氧能力由强到弱为:榆树、银中杨、白桦、旱柳、暴马丁香;灌木为连翘、紫丁香、锦带花、红瑞木、鸡树条荚蒾、水蜡、小叶丁香。[结论]该研究结果将为哈尔滨市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33-5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阙怡;王昊諹;
从都市农业的产业形态入手,对不同都市农业规划模式进行分类探讨。以成都市为实例,结合实际情况,对成都市的都市农业产业形态、规划模式等进行分析研究,继而对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建议进行多维度开发,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以保证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37-5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岳桦;高荣;
通过采集33种哈尔滨春季观花植物的NCS色彩值、开花时序特征数据,及其温度相关数据,分析其观赏性状的时序性、相遇性与其气温变化的相关性,为植物景观季相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2012年春季共31 d,植物总体盛花期覆盖17 d,不同种类植物的盛花期在5~22 d不等﹔以33种植物盛花期相遇性为切入点,将其分为3类:①最早时段(4月20日~4月26日,候温15~16℃)包含4种;②植物色彩层次最为丰富时段(4月27日~5月4日,候温17~20℃)包含16种﹔③开花植物种类最多时段(4月26日~5月12日,候温18~21℃)包含22种。观花植物的花色主要有白(6种)、黄(12种)、粉(3种)和紫(6种)四大色系。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41-5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梁铮;周军;陈洁洁;孙静;
以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在分析基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色,提出了规划思路,即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农业生产、景观营造和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对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规划设计,以期为可持续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45-5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王金娜;
通过对河北省社会经济形态、空间形态及资源风貌分析及具体乡村旅游所处地理区域为依据,将河北省乡村分为沿海滩涂地区、平原地区、山地高原地区等类别,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及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借鉴,提出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模式构想。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48+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胥悦;罗言云;
从国内外屋顶花园的发展现况以及北方城市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的理念和要素进行研究,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认为目前北方城市的屋顶花园景观建设还处于初级发展水平,既有技术上的矛盾和制约,又想在创新之中突破自我。随着未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北方城市建设屋顶花园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这些矛盾将会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创新思维在屋顶花园中的应用,将在矛盾和探索中寻求创新发展,最终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49-5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卓德兵;谢文海;
通过分析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及围绕天门山旅游文化"天文化"进行的旅游文化品牌开发,总结了天门山旅游文化品牌开发的特征及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其他景区发展提供思路。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52-5553+5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正怀;
为了深度开发民族地区的旅游产品,以贵州黔东南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把旅游产品与地方苗侗文化有机结合,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为民族地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54-5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靖;陈菊;王永鑫;
[目的]对贵州省六冲河的重金属铅污染情况进行评价。[方法]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贵州省六冲河3个采样布设点的水质进行分析,测定其中的铅含量。[结果]六冲河重金属铅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9.67%~103.30%,RSD为0.8~1.8,3个采样点水中铅含量分别为2.93、2.86和2.76μg/L。[结论]六冲河的重金属铅含量较低,但今后仍应当防止铅含量超标引起河流污染。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56-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姚建刚;陈智远;李国梁;施兴荣;孙婷婷;曹伟召;
[目的]探讨蓝藻与稻草混合厌氧干发酵的可行性及产气特性。[方法]采用批量发酵的方式,比较蓝藻、稻草以及蓝藻与稻草混合发酵产沼气的能力。[结果]接种物与物料TS(干物质)1∶1时,在恒定温度为35℃的发酵环境中停留60 d,单独蓝藻厌氧发酵TS产气率为267 ml/g,单独稻草厌氧发酵TS产气率为320 ml/g,而蓝藻与稻草TS 1∶1混合发酵物料TS产气率为362 ml/g,比单独蓝藻、稻草厌氧发酵产气率都高。[结论]蓝藻与稻草混合发酵有利于厌氧发酵产气的进行,可以有效提高发酵物料的利用率。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58-5559+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银;徐兵兵;殷涛;王晓玉;王丽;何方;
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研究是全球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估算碳吸收量的重要依据,不仅直接反映了植被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表征陆地生态系统的质量状况,而且是判定生态系统碳汇和调节生态过程的主要因子。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MODIS数据,考虑到最大光利用率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差异,在CASA模型验证的基础上,估算了安徽省2002~2009年7月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通过与NPP实测资料及其他模型的对比,该模型估算的效果较好,数据获取上也比较容易,模型的可操作性较强。②2002~2009年的8年间,安徽省7月份平均NPP为193.99 gC/m2,变化范围为182.25~199.89gC/m2。③安徽省7月份NPP值呈增加趋势,但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平。④安徽省7月份NPP总体分布趋势是从南向北递减,其中山区NPP最高,水域和城市最低。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60-5563+5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琳;梁素钰;王文帆;杜倩;翟红丽;刘铁男;
[目的]研究碳酸盐逆境对柳枝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Na2CO3及NaHCO3两种碳酸盐对柳枝稷种子进行胁迫处理,胁迫浓度分别为0、5、7、10、12、15 mM。[结果]不同浓度Na2CO3及NaHCO3均对柳枝稷种子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Na2CO3对种子发芽的胁迫作用强于NaHCO3,随着碳酸盐浓度的增加相对碱害率上升,15 d后相对碱害率趋同,说明柳枝稷受碳酸盐胁迫影响,随着发芽时间的推迟,抑制作用得到缓解。[结论]柳枝稷对碳酸盐逆境具有一定耐受性,研究结果可为柳枝稷东北盐碱地区引种奠定基础。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64-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吕晓立;孙继朝;刘景涛;刘俊建;张英;崔海炜;
石油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和地下水。进入地下水的石油烃污染物以苯系物为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从国内外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现状、石油烃污染地下水模式以及修复控制技术等方面,对该领域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67-5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陈为;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对辽宁省辽阳市境内2县5区总计23个乡镇进行秸秆资源总量调查与评价,统计2012年的种植结构及种植数量,根据统计数据换算辽阳市作物秸秆资源现有情况,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辽阳市作物秸秆使用情况及秸秆资源利用情况,并通过科学分析给出了现行评价。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72+5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娟;
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标,从2007~2013年对南水北调徐州段张楼和蔺家坝控制断面底栖生物进行了水质的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虽然两个断面的物种数和生物密度在几年里有所波动,但总的看来都呈现出物种数增加和生物密度下降的趋势,也是两个断面的水质逐年好转的表现。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73-5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继成;关故章;袁著安;何家海;田霞;陈明;杨冰;董正香;李满;
研究潜江市畜禽粪便排放的时空分布,对畜禽粪便污染进行客观评价和预测,为制订畜禽养殖、环境治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潜江市"十五"末2005年、"十一五"末2010年和"十二五"2011年、2012年畜禽养殖数据为基准,研究潜江市各镇(处、农场)畜禽的年粪便排放量,并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潜江市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的变化趋势。2005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畜禽粪便总排放量分别为79.59万、96.75万、101.62万、121.39万t,"十一五"期间差异不显著,年递增率3.98%。2011、2012年增长幅度较大,差异显著,增幅达到19.44%。研究表明,园林办事处、潜江开发区、周矶农场的猪粪当量耕地负荷大,是潜江市畜禽粪便污染治理中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3个区域;熊口农场、白鹭湖农场和总口农场的猪粪当量耕地负荷较小,这3个区域可以在不造成污染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养殖业规模。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76-5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钟瑞华;
江西省境内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水资源存有地区,江河湖水系地区自然就成了江西省沙化土地集中发生的区域,针对区域土地沙化成因和变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于江河湖水系区域特定地区防治土地沙化的对策建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79-5581+5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裴秀苗;张高斌;褚红瑞;
基于运城市13个台站1971~2010年间的冬小麦和秋粮单产、作物生长期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地面资料以及海温、高度场资料,运用滑动平均、调和权重、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气象条件与冬小麦和秋粮单产的相关关系,分别建立了冬小麦、秋粮产量各种预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秋粮产量综合预报模型,其拟合效果和试报效果甚佳,可投入业务应用。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83-5586+5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廖忠辉;林明丽;黄娟;尹宝蓉;欧阳也能;
[目的]分析湘潭市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1961~2010年湘潭市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分析双季稻生长季的热量资源(主要包括农业生长界限温度和生长季积温等)、水资源、光资源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结果]稳定通过11℃初日提前,稳定通过20℃终日推迟,稳定通过8℃初日、22℃终日变化不大,10℃初日至20℃和22℃终日持续日期延长,活动积温增加,降水量增加,日照时数减少,但除稳定通过11℃初日、日照时数减少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余均未通过。[结论]湘潭双季稻的安全生长期将有所延长,可将种植品种中早熟品种换成生育期相对较长、产量相对较高的中熟或迟熟品种,将有利于提高双季稻的单产。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87-5589+5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孔令帅;程向红;徐东曙;
基于桐城市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降水资料,探讨了桐城市50年的降水变化特征,对其年际动态变化、年内分配以及年代距平分布和丰枯变化特征进行了阐述,并采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分析降水频率。结果表明,桐城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 262.3 mm,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差系数为0.239;降水量年际、年内变化均极不均匀,汛期(5~8月)降水量大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80%,其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和7月;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年降水量有缓慢下降趋势,幅度在100 mm以内;6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降水波动较为剧烈,自2008年之后,处于一个上升阶段。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90-5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光营;李建科;李成家;陈路;任芳;
根据Flex技术体系与特点,分析了基于Flex的WebGIS的系统结构,充分利用Flex创建Web应用上的技术优势,结合ArcGIS Server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陕西电网区域精细化预报系统,并从系统框架设计、多源数据采集、功能设计、系统特点等方面说明了基于Flex的WebGIS设计过程;实践证明,使用Flex能够有效地提高WebGIS客户端的交互能力,且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92-5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新玉;王传根;杨超;
气象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与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特别是为降水估计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帮助,在此通过对FY2D气象卫星资料和产品的特征分析揭示造成异常降水的原因,力图推动卫星资料和产品在天气预报,特别是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卫星监测资料的优势。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94-5597+5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吕丽;肖辉;吕博;
利用中尺度WRF数值模式、多普勒雷达资料和4DVar风场反演算法,对2010年7月17日安徽砀山县、江苏省丰县等地发生的伴有龙卷的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龙卷风暴过程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展强盛,高空冷槽不断东移的大尺度环境背景下形成的;龙卷发生前大气环境具有较大的对流不稳定能量,低层存在大的风垂直切变和丰富的水汽供应;数值模拟显示,在安徽、江苏、山东三省交界处存在明显的风速辐合带,最大风速达15.5 m/s,且辐合区存在强的正涡度;在雷达回波径向速度图上,龙卷风暴中存在较强的中气旋(MC)和龙卷涡旋信号(TVS),尤其是在20:36,出现了东北—西南走向排列成线状的4个中气旋(MC)和一个龙卷涡旋信号(TVS);从雷达径向速度图上看到,TVS处可观测到正负速度对涡旋结构,正负速度差达64 m/s,说明TVS很强;用基于4DVar的风场反演方法可很好地反演出局地三维风场,并在MC、TVS出现的地方可反演出明显的小尺度涡旋结构,对龙卷的发生地点和流场结构有较好的描述。
2014年17期 v.42;No.450 5598-5603+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梁宝元;刘君;梁凤娟;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气象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2013年6月15~16日发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在"两槽一脊"环流背景下,高空短波槽引导西北涡北上影响河套地区,较好的水汽输送和强烈的水汽辐合是出现河套地区大雨的原因之一;正涡度平流和暖平流对河套地区上升运动的产生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强降水形成;在一定条件下,喇叭口地形可以加强上升运动并使降水时间延长。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04-5606+5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应瑶;冯利华;王学烨;姚丹蕾;赵锃爽;钟建利;
根据金华市7个县(市)1968~2012年梅雨汛期降水量的实测数据,对金华市梅汛期降水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外推法建立各个地区降水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金华地区梅汛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多峰型,但从总体形势上看,近45年的梅雨量是呈上升趋势;经检验,浦江等地区预测的中长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说明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外推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这些地区梅雨期降水量的预测较准确,此预测模型可以为中长期降水预报及政府部门决策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持。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07-5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凯妮;沈艳婷;张长峻;林琳;杨红丽;朱四喜;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蜂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蜂胶黄酮提取工艺,并对不同产地蜂胶原胶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比较,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蜂胶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料液比、超声频率、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次数5个因素,以蜂胶黄酮的提取率为参数,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黄酮提取最佳参数。最佳提取条件提取并测定不同产地蜂胶中的总黄酮,采用spss 18.0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产地蜂胶的总黄酮含量。[结果]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是:超声频率59 kHz,提取4次,提取时间18 min,乙醇浓度为65%,料液比1∶28 g/ml。在最优提取条件下,对不同产地蜂胶黄酮提取率采用spss18.0系统进行显著性分析,经分析不同产地的蜂胶黄酮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蜂胶黄酮提取率经正交优化后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不同产地的蜂胶黄酮含量差异较大,该研究对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蜂胶资源有理论指导意义。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10-5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周雪;曹淑瑞;李贤良;郗存显;徐芬;陈志琼;
我国是蔬菜产销大国,新鲜蔬菜营养丰富,却易腐败变质,不利于长期储存以及远途运输,因此,保鲜剂在蔬菜采摘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常用的蔬菜化学保鲜剂及其残留限量、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蔬菜化学保鲜剂及其检测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14-5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徐文姗;谭馨;鲁黎明;
在烟叶质量综合评价中,决策分析法是较为常见的方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雷达图评价法,以及各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等。对这些方法在烟叶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并探讨了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赋权法在烤烟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可能性。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17-5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斌;杨磊;代显卓;滕凤云;熊志琴;
[目的]优化风味酱鸭的加工工艺。[方法]以鸭腿为原料,选取腌制时间、煮制时间、葡萄糖添加量和酱油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风味酱鸭风味的影响,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风味酱鸭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腌制时间12 h、煮制时间70 min、葡萄糖添加量2.0%、酱油添加量30 ml/kg(均以鸭腿的重量计)。在此工艺条件下,酱鸭腿风味口感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为风味酱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20-5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罗以贵;汪伯军;崔国民;许安定;陈益银;杨超;
[目的]探索改善烤烟品种K326中部叶质量的最佳烘烤调制工艺,实现K326中部叶在烘烤过程中的提质增香。[方法]采用4种不同的烘烤工艺对重庆市烟区K326品种中部烟叶进行烘烤调制,并对各烘烤工艺下的初烤烟叶多酚和有机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研究表明,中部初烤烟叶总绿原酸含量和多酚类物质总含量均表现为:重庆市三段六步式烘烤工艺初烤烟叶最高,外动力排湿烘烤工艺次之,三段式烘烤工艺最低;4个处理的中部初烤烟叶高级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明显,但外动力排湿烘烤工艺能明显降低中部初烤烟叶中柠檬酸和草酸的含量,其他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含量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差异不明显。[结论]重庆市三段六步式烘烤工艺和外动力排湿烘烤工艺的中部初烤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优于其他2个处理,且外动力排湿烘烤工艺处理的中部烟叶原料有利于其卷烟制品燃吸时烟气的酸碱平衡。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23-5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格桑曲珍;马红梅;普布;尼玛次仁;
[目的]研究新鲜西藏芫根水提物的理化特性。[方法]试验采用热回流水提的方法提取新鲜西藏芫根水提物,并对其提取物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西藏芫根水提取物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符合功能食品的开发要求,食品添加剂可乐香精和乙基麦芽酚精能有效地消除芫根水提取液中的刺激性气味。[结论]研究可为开发芫根功能食品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26-5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利华;刘欣;
[目的]为更好地利用马蹄加工皮渣中的资源,优化马蹄皮渣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得到得率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响应面法优化马蹄粉加工皮渣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建立了不同影响因素与马蹄总黄酮得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5.4%,料液比1∶30 g/ml,微波功率320 W,微波3 min,在此条件下重复提取2次,理论得率为2.376%,经过验证得到总黄酮得率为2.365%,实测值与理论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0.46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可靠,可为马蹄加工废弃物的综合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34-5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宁平;何婷;
[目的]通过溶剂法从成熟苦瓜籽假种皮中提取番茄红素,开辟一条新的提取番茄红素的途径,为探索出具有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条件提供参考。[方法]苦瓜经人工催熟,收集其假种皮,经发酵、干燥处理,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混合溶剂比、溶剂物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参数。[结果]试验得出具有工业放大的工艺参数为:混合溶剂体积比(二氯甲烷∶丙酮)为2∶1,混合溶剂与物料比为7∶1 ml/g,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次数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从苦瓜籽假种皮中提取番茄红素的萃取率>95%,油树脂中番茄红素含量>8%,溶剂残留<50μg/g。[结论]苦瓜籽假种皮含有可工业开发的番茄红素,该工艺条件下的溶剂残留量达到国家食品标准要求,该方法从苦瓜籽假种皮中提取番茄红素具有可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38-5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付欣;鲁明;吴兴壮;张晓黎;
[目的]优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产β-内酰胺酶发酵条件。[方法]选用大肠杆菌为供试菌株获得β-内酰胺酶,通过对该菌种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β-内酰胺酶活力。[结果]确定大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 7.8、接种量2.0%、装液量65 ml/250ml发酵瓶。使用最佳发酵条件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最终得到的β-内酰胺酶活力为178.54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3%。[结论]研究可为分离纯化β-内酰胺酶及其降解产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42-5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可;
运用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相关知识,以宝鸡市凤翔县为例,从政府的角度对现有的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经济、管理和法律等相关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建议,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45-5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荣荣;曹顺仙;
基于南京林业大学"关于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分析了扬州农村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现状,并深入研究了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对策。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47-5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严建华;全晓艳;王敬东;
针对四川省农业技术转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分析,提出了促进四川省农业技术转移创新的发展思路方法和实现途径。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50-5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左宇;
安徽省是国家沼气发展的重要省份之一,沼气的推广使用已经历了较长的一个历史过程,各级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沼气的发展,每年的财政支持力度也相当大,因此沼气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从国家对循环农业和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文明的要求来看,沼气产业发展的步伐还显缓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创新能源、生态农业、文明乡村的高度认识发展沼气的重要性,全方位规划安徽沼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力求为其他省份乃至全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54-5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亚萍;
以德州为例,分析了农村社区并建的现状,研究了并建过程中应用的模式,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合村并居"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57-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代应勇;张美琴;
将传统的生产模式与现代的生计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剖析了两种生产模式在内涵、建立基础等方面的相似以及差异之处。可持续生产安置模式既要防止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传统农业发展,同时又要防止库区人力资本失灵,实现与库区社会经济实际情况相吻合,实现库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60-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雅彤;李海燕;杨兴龙;
"党支部+合作社"是"党建富民"的一种新途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民族地区"党支部+合作社"模式的对策建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63-5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唐浦航;
分析了僰人特困群体的现状,即: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增加;自然环境条件差,扶贫攻坚难度大;受教育程度低,自我脱贫能力弱;产业扶持针对性不强,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输血式扶持方式,对政府依赖严重;缺乏有效的民族文化保护措施,民族文化濒临失传等问题。通过进村入户调查走访,提出了在僰人地区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夯实僰人脱贫的经济基础;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僰人素质增强发展能力;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僰人扶贫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僰人群体扶贫开发模式,构建僰人特困群体社会安全保障建设试点。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66-5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伟;王文庆;朱显灵;
分析了精益生产在烟叶生产与管理中的应用,即实施烟叶精益生产不仅会受到自然和生产条件的影响,而且会受到社会基础和管理制度的制约。指出推行烟叶精益生产必须根据现有自然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现状,紧密结合现行技术工程,着力改变烟草从业人员和广大烟农的思想观念。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69-5670+5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黄异芳;吕志刚;孙曼;崔小燕;
在对该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和农业生产力变化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劳动力转移造成农业生产能力减弱、良田撂荒和社会成本增加这三个问题,提出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和促进农业现代化来缓解这些问题。
2014年17期 v.42;No.450 5711-5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娴睿;黄英来;王成瑞;
传统K-means算法在初始聚类中心选择时具有较大随机性,是影响聚类分析结果的关键因素。利用信息熵辅助选取聚类中心,提出一种信息熵与K-means融合算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种网络入侵检测模型,除完成异常入侵检测外,可使聚类中心随网络变化而动态更新,提高入侵检测效果。通过对比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71-5672+5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淑萍;刘阳;马伟琴;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自1987年创刊至今已有27年,现已成为国内了解和掌握旱区相关问题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借助数据库提供的文献信息,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透视创刊1987~2013年27年来的发展趋势。基于载文量、研究机构、合作度、合作率、核心作者群、基金论文率、研究热点等指标分析结果表明:27年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载文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著者研究机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西北地区为主,尤其集中于内蒙、甘肃和新疆;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为该刊出现频次最高的3个关键词,说明期刊研究的重点区域,且分析发现该刊重点研究领域显著,热点研究靶区为新疆、内蒙古、甘肃、黄土高原及干旱区。此外,该刊因核心作者人数不足,核心作者论文产出量过低因而仍末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73-5677+5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永波;
将激光雷达与无线电探空的边界层高度做一分析对比,并且对城市与郊区的边界层激光雷达探测结果做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市区边界层有一典型的日变化特点,早晚比较低,日间有一个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过程;激光雷达探测结果与无线电探空结果比较吻合;市区边界层高度高于郊区。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78-5679+5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宇;李景禹;钟秋波;
针对仿人机器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具有单目视觉的仿人机器人视觉识别系统。在比较各种追踪算法的基础上,将算法应用于机器人视觉识别,并以此调整机器人前进路线。根据FIRA比赛规则,决策系统通过视觉反馈和姿态反馈信息,调用底层动作库,进行短跑运动规划。实验显示算法适合仿人机器人参加竞技类比赛。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80-5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怡卓;许超;许雷;赵晓坤;许云飞;陈朝辉;
实木地板图像采集和预处理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地板等级在线分选的重要步骤,由于图像数据量大,采用基于CPU架构的软件处理方法无法满足在线分选的实时性要求。该文充分利用FPGA的并行处理能力和流水线技术,设计了灵活度高、处理速度快的地板图像采集与预处理系统。设计的基于FPGA并行运算的快速中值滤波算法,有效解决了经典中值滤波算法比较次数多、比较速度慢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设计的算法能够显著提高图像预处理速度。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83-5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心俊;李贝贝;李秀娟;
[目的]小麦面粉麸星含量是评价面粉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面粉麸星含量,介绍一种基于ARM11处理器的面粉麸星检测系统。[方法]系统采用机器视觉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在Qt框架中运用V4L2(Video for Linux 2)的驱动架构实现麸星图像数据采集、显示和保存,最后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检测面粉中的麸星含量。[结果]采集到的麸星图像分辨率高,麸星检测结果精确。[结论]该系统具有高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并且检测效率明显提高。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86-5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超;
设计了一种将ZigBee技术引入到牧场火情监测系统中的方案,构建一个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牧场火情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牧场的相关参数,如空气湿度、温度及牧场的烟雾浓度变化情况等,为牧场防火灭火提供信息支持。研究了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电路设计、节点信息的采集、数据融合、传输以及传感器网络的有效拓扑结构。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89-5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晓思;崔肖敏;刘佳;
通过对生鲜电商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传统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将RFID技术应用于生鲜电商冷链物流全过程管理的思想,设计出基于RFID技术的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系统图,阐述了RFID技术在农产品生产、仓储、运输、配送等供应链环节中的应用,进而为生鲜电商的安全监控提出若干策略和建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91-5692+5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顺梁;魏建美;李庆;
基于对江西省南昌县、永修县、鄱阳县、定南县和乐平市等地的问卷调查结果,对江西省惠农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惠农政策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及生活水平,江西省"三农"发展得到了很大改观,但江西省惠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农民知晓率不高、满意度不高、补贴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等问题。从运行机制、执行机构及目标群体3个方面探究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而为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提供依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699-5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蓝婷;
论述了珠三角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珠三角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珠三角"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以确保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产增收。
2014年17期 v.42;No.450 5702-5703+5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时东;陈印军;方琳娜;
为了研究我国粮食生产的优势区域分布,以我国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全国分县粮食生产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得到不同县域的SAI、EAI及AAI,然后采用ArcGIS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对3种比较优势指数进行空间插值,确定我国粮食生产的优势区域。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优势区域主要包括东北、黄淮海、江淮、湘赣、内蒙古中部、陕西中部、四川中东部及新疆西部8个地区,其中东北、黄淮海以及江淮是最具优势的地区,虽然总播面积仅占全国的50.59%,但粮食总产却占到63.88%。
2014年17期 v.42;No.450 5704-5706+5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苏惟真;姜冰;
分析了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畜产品消费现状,指出黑龙江畜产品消费存在消费能力不足、消费结构不合理、质量安全隐患和收入组群消费差异化程度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从树立健康消费理念、加强畜产品全程产业链质量监控、提高可支配收入入手,推动畜产品消费结构的健康升级的建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707-5708+5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照昆;孙葆春;
苹果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栖霞经济的崛起,然而近几年来苹果价格的巨大波动,影响了栖霞经济的发展。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采用系统分析法分析了栖霞苹果滞销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栖霞苹果滞销问题的方案,希望通过市场的完善、新技术的运用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可以提高栖霞苹果的产量与质量,降低苹果滞销给农民造成的损失。
2014年17期 v.42;No.450 5709-5710+5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钟均宏;
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发展前景较好。通过调研,阐述了各地发展家庭农场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并分析了惠州地区发展家庭农场的基础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惠州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713-5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进军;王慧军;
基于对谷子主产区中谷子种植、加工、销售情况的实地调研,了解了谷子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对于政策方面的需求,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目前我国谷子产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从加强政策实效性、建立专项资金、加大科技支撑、鼓励机械化种植等4个方面提出了推进谷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715-5717+5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李君玲;
主要就生药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促进生药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生药学优秀人才的培养。
2014年17期 v.42;No.450 5718-5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苏同向;王浩;
以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精品课程为例,梳理其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不同时期的教学改革特征,探讨研究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设经验,希望对其他院校相关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有所帮助。
2014年17期 v.42;No.450 5720-5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庞欢瑛;鲁义善;蔡双虎;简纪常;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水产动物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的目标。
2014年17期 v.42;No.450 5723-5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泰群;秦方;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民素质水平与收入呈正相关性,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收入受素质水平影响最大。提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培养生产经营型,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加快培养生产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以提高工资性收入。
2014年17期 v.42;No.450 5725-5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顾玲;崔迎;娄绍霞;
通过阐述高职环保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分别从校企共建专业及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多元功能开发、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师资队伍培养以及考核评价机制建构5个方面提出了高职环保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制度及条件等保障措施。
2014年17期 v.42;No.450 5727-5729+5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杨杰峰;雷正玉;杜丹;冷艳芝;杨伟雄;张敏;
从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8~2013年入学的林业技术专业新生入手,通过查阅资料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招生录取情况及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高职院校林业技术专业招生规模与形势不容乐观,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在采取相关补助政策后,情况有所好转。最后就林业技术招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014年17期 v.42;No.450 5730-5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珠红;高放;
一直以来,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有所帮助,但对于培养拔尖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高等学校肩负着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以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探索研究"理科基地"建设过程中拔尖人才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等长效机制,为其他高校完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借鉴。
2014年17期 v.42;No.450 5733-5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房增国;
以青岛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讨论了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实习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科研训练体系,以及以提高学生科技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创业教育体系"四位一体"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以期为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2014年17期 v.42;No.450 5735-5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