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丽;董井成;
[目的]研究粮食银行物流成本的数学模型。[方法]根据粮食银行物流链的模式,就单一品种(稻谷)一年内的物流成本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针对一个拥有3个供应点、3个配送点和6个销售点的小型粮食银行用LINGO软件编程求解,获得全局最优解。[结果]粮食银行的物流链模式类似于3水平分配(即有一中间环节)的转运问题。粮食银行的物流成本主要由仓储成本和运输成本构成。建立的数学模型属于线性规划,通过LINGO编程计算,得到了实例(小型粮食银行)的全局最优解,最小物流成本为4 227.51元。[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粮食银行物流成本的数学模型可寻求到最优运输方案,减少总成本。
2008年26期 11165+11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廖飒;
针对农作物品种评价的多性状特性,提出将TOPSIS方法用于农作物品种评价。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有效,适合具体应用。
2008年26期 11166-1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徐爱列;冯瑛;周建青;王永宁;
利用青海当地资源,进行综合实验的开发与设计,为提高教学质量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不仅能极大地促进高校的实验教学改革,也将对青海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008年26期 11168+1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金明;肖艳辉;陈玉贤;
[目的]确定柑橘皮色素的最佳浸提条件。[方法]以韶关市乐昌产温州蜜桔果皮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柑橘皮色素提取工艺中浸提环节的最佳参数组合。[结果]在35~65℃范围内,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浸提液的吸光度值升高。在0.5~1.5h范围内,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吸光度值增大。当液料比为201∶(m l/g)时,柑橘皮色素的提取效果最佳。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和浸提次数的增加,吸光度值增加。各因素对柑橘皮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浸提时间。[结论]柑橘皮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50℃,乙醇浓度95%,液料比201∶(m l/g),浸提时间1 h,浸提次数2次。
2008年26期 11169-11170+1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苏秀芳;唐隆群;黄锡山;
[目的]利用正交设计法提取蝴蝶果茎挥发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以得油率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结果表明,蝴蝶果茎浸泡0 h,加水量为15倍,提取4 h时得油率最高。[结论]该工艺为蝴蝶果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
2008年26期 11171+1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洪;敖波;范淑辉;陶明;
[目的]为石榴多酚的工业化制备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采用微波提取法对四川会理石榴皮中的多酚进行提取,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以水作溶剂、料液比1∶20时,多酚得率随提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0℃时多酚得率最高。采用水-乙醇复合提取体系,用3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剂,当微波提取条件为:提取功率300W、提取时间90 s、提取次数2次时,多酚得率较高。各因素对石榴皮多酚得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结论]微波提取石榴皮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30%乙醇溶液,料液比1∶20,提取功率30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00 s,提取次数3次,该条件下,多酚得率达26.91%。
2008年26期 11172-11173+1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段琼芬;罗金岳;陈思多;王有琼;安鑫南;
综述了目前我国在用水蒸气蒸馏法、冷榨法、微波辐射法、有机溶剂浸提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快速萃取法提取柑橘精油方面的研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作用机理、工艺条件、得率和产品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对微波辐射法和快速萃取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8年26期 11174-1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马素英;杨丽娟;杨利敏;
[目的]建立检测鸡蛋中盐酸环丙沙星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鸡蛋样品中残留药物用提取液提取、离心、蒸发,水溶解,然后用预活化的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流动相洗脱,洗脱液用HPLC检测。[结果]结果表明,该法对鸡蛋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是50、100μg/L。在100、150、200μg/L浓度添加范围内,回收率在70%~83%,变异系数CV<10%。标准溶液在2.5~160.0μ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适应于鸡蛋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检测,便于推广。
2008年26期 11177-1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侯冰;齐祥明;徐海涛;胡苏林;周仕禄;吕健;盛志艺;刘丽丽;马强;王青海;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甘露糖和葡萄糖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声萃取吸附卷烟烟气总粒相物的剑桥滤片,经固相萃取柱纯化,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采用KH2PO4-NaOH(0.05 mol/L,pH=6.8)/乙腈=85/15等梯度洗脱,在HP Hypersil ODS(125×4 mmi.d.,5μm)柱上检测了两种单糖成分。[结果]甘露糖在0.5~8.0μg/ml、葡萄糖在5~5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检测限均为0.14μg/m l(S/N=3),RSD均小于3%,回收率95.8%~99.8%。[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地同时检测卷烟烟气中甘露糖和葡萄糖的含量。
2008年26期 11179-11180+1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张靠稳;马爱瑛;叶东平;杨婧;
[目的]提取纯化根结线虫天敌真菌-1(Destroying fungi of root-knot nematode-1,DFRKN-1)的碱性磷酸酶,并对其主要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DFRKN-1为提酶材料,经正丁醇提取,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透析获得酶的粗提取液,用SephadexG-150凝胶过滤柱层析纯化,获得纯化碱性磷酸酶,并测定纯化碱性磷酸酶的理化性质。[结果]酶纯度达到电泳纯,提纯倍数达到15.7倍,比活力达5333 U/mg;该酶的最适pH值为8.9,最适温度为43℃,米氏常数为6.82 mmol/L;K+、Ba2+、Mg2+对该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有激活作用,甲醛、草酸、酒石酸对该碱性磷酸酶均有抑制作用。[结论]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DFRKN-1提供参考。
2008年26期 11181-1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利军;史洪中;周顺玉;尹健;陈月华;
[目的]对芫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鲜芫花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芫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新鲜芫花挥发油主要成分是十三醛(12.789%),四十四烷(7.633%),壬醛(7.427%),二十一烷(6.874%),十四酸(6.510%),十二醛(4.557%),8-壬烯-2-酮(3.723%)等。[结论]芫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中烷烃类化合物最多,共11种,其次是醇类10种,醛类8种,酯类仅3种。
2008年26期 11184-1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晓芳;王如阳;叶艳青;刀永华;尹晓琼;
[目的]研究以废弃澳洲坚果壳为原料的活性炭制备。[方法]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取活性炭,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制备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该方法制备活性炭的适宜条件为磷酸浓度50%,浸泡时间20 h,活化温度600℃。[结论]该活性炭制备方法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找到了新的途径。
2008年26期 11186-1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牛晓乐;史仲平;张龙云;
[目的]研究添加电子载体耦联原位液液萃取技术构建更高效丁醇发酵系统的可能性。[方法]添加微量的中性红等电子载体,增加发酵过程的还原力、改变发酵代谢流和产物比例;添加电子载体与使用油醇作为原位萃取剂相耦联,进一步提高丁醇萃取发酵的性能。[结果]在使用浓度15%初始玉米醪的条件下,与单纯的萃取发酵相比,高效耦联丁醇萃取发酵的生产强度和油相中的丁醇浓度分别提高了24.5%和40.9%。[结论]中性红可以改变代谢流,促成"高丁醇/低丙酮"丁醇发酵的实现。
2008年26期 11188-1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秦金平;徐董育;高俊伟;徐艳莉;
[目的]建立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物,用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三唑酮原药的方法。[方法]以自制的大口径SE-30毛细管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用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定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色谱条件下,三唑酮和内标物在10min内很好地分离;三唑酮与内标物质量浓度比与它们的峰面积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9.7%~100.4%,相对标准偏差为0.05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合在工厂推广。
2008年26期 11190-1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成伟;张晓雯;苏忠亮;
微藻是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就近年来微藻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氢气和长链烯烃3种物质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主要包括以EPA、DHA为代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途径,微藻光合制氢的机理以及以丛粒藻为代表的产油藻中的长链烯烃的合成途径。
2008年26期 11192-11194+1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纪伟;闫冬良;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猕猴桃中11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用DB-C8色谱柱,在梯度淋洗条件下对11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分离,通过柱后衍生化,荧光检测器(荧光波长为445 nm)定性定量测定猕猴桃中11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线威、灭多威、涕灭威、恶虫威、甲萘威、硫苯威、硫双灭多威、仲丁威、甲硫威、残杀威、双氧威)的残留量。[结果]结果表明,11种农药在30 min内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线性范围为0.01~50.00 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9~0.999 9,检出限为5.0~0.7μg/L,方法回收率为82.96%~101.10%。[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检测限低,完全能够满足猕猴桃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2008年26期 11195-1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姚柳焓;
[目的]提高马蔺种子的萌发率。[方法]采用酸蚀处理、碱蚀处理、热水处理与种子切胚等处理马蔺种子的种皮,以5℃中存放1个月的种子为对照,放置于25℃的恒温箱中,测定培养20 d的发芽率。[结果]98%的浓硫酸处理可使马蔺种子表皮完全氧化成炭,保湿催芽20 d后,种子萌发率达到36%~42%。40%的NaOH处理也同样可使马蔺种子表皮氧化成炭,种子发芽率达到48%~52%。热水处理对马蔺种子萌发的效果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萌发率只提高了2%~4%。种子切胚处理对马蔺种子萌发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很明显,可使种子发芽率达到24%~38%。[结论]98%的浓硫酸和40%的NaOH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马蔺种子的萌发率。
2008年26期 11197+1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春龙;
[目的]研究油菜品种的耐盐性。[方法]以5个油菜品种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2%、0.4%、0.6%、0.8%和1.0%)对其进行处理,清水处理为对照,测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结果]NaCl浓度为1.0%时,蓉油11号和油研10号的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较CK下降6.9%;NaCl浓度为0.4%时,杂双2号的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较CK降低22.6%。NaCl浓度为1.0%时,杂交种2号、杂双2号和蓉油11号的根长明显受到抑制,分别较CK缩短25.4%、35.3%和33.3%。杂交种2号、杂双2号、蓉油11号、绵油11号和油研10号的苗高受到显著抑制时的NaCl浓度分别为0.2%、0.6%、0.6%、0.2%和0.6%,其苗高分别较CK降低11.8%,28.8%、13.5%、8.1%和27.8%。[结论]蓉油11号和油研10号较耐盐。
2008年26期 11198-1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康浩;石贵玉;潘文平;梁超红;
对镉毒害的毒害效应、植物对镉的耐受机制以及镉在植物体的转运和解毒机制进行了综述。
2008年26期 11200-11201+1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9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1 ] |[阅读次数:0 ] - 郁飞燕;寇太记;张联合;苗艳芳;
对硒在植物上的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硒对种子萌发、根系活力、生长、酶活性、叶绿素含量、营养元素吸收和植物品质等的影响以及植物对重金属等胁迫的抗性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硒对植物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及对植物的毒害机制。
2008年26期 11202-1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王海珍;韩路;
[目的]为干旱荒漠区胡杨林的保护及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塔里木盆地2种荒漠优势树种———胡杨和灰叶胡杨为研究对象,比较他们在自然条件下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胡杨叶绿素a、叶绿素(a+b)及叶绿素a/b的含量分别达到(1.39±0.01)、(1.74±0.02)和(4.07±0.07)mg/g,显著高于灰叶胡杨的(1.01±0.03)、(1.35±0.05)和(2.99±0.03)mg/g,二者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灰叶胡杨的光合能力显著低于胡杨,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PSⅡ的潜在活性分别为胡杨的68.2%、82.4%、78.8%、98.6%和94.5%。[结论]胡杨比灰叶胡杨有更强的光合能力和生态适应性。
2008年26期 11205-1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伟;吕新;
[目的]研究玉米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光合生产规律及特性。[方法]利用分期播种的方法,对山东品种玉米掖单22和新疆品种Sc704在新疆石河子的不同播期群体光合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CAP的高值持续期,4月10日播期与4月25日播期为52 d,5月25日播期为43 d左右;各播期的CAP高值持续期均在大口至乳熟后期。[结论]Yd22的表观光合速率始终大于Sc704,具有较好的光合特性。
2008年26期 11208-11210+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郭二辉;胡聃;田朝阳;胡颖;王从彦;于盈盈;
综述了土壤氮素与水分对植物光合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不同土壤氮素、水分和植物光合生理生态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2008年26期 11211-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刘海英;崔长海;李慧;付帅阳;左爱辉;
[目的]为利用MH对菊花花期进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秋菊"姹紫嫣红"品种为试材,在其营养生长期,以不同浓度马来酰肼(MH,100、200和300 mg/L)的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初步研究了MH对菊花花期叶片几个与衰老有关的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与开花的关系。[结果]MH处理降低了菊花花期叶片中超养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100 mg/LMH处理因高于对照除外)、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MH处理延迟了菊花的花期,在MH 100~300 mg/L浓度范围内,对菊花的延迟效应为4.2~16.6 d,且随着MH浓度的提高,处理效应逐渐增强。[结论]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MH对秋菊在短日照条件下的开花时间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
2008年26期 11214-11215+1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程彦伟;齐耀程;姜炜;张红晓;张炜;
综述了NO的产生与检测,NO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NO的药理学研究及其清除。
2008年26期 11216-11218+1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琎;孙长忠;王琦;辛学兵;孔庆云;
概述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及其激素调控的研究进展。侧根的发生起源于特定的中柱鞘细胞,发生过程可分为起始、侧根原基的形成、侧根分生组织的形成与活化。不定根由根原基发育而来,不定根原基按其形成的时间、部位和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先生根原基和诱生根原基。生长素、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都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2008年26期 11219-1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朱红霞;葛才林;周晓冬;陈效民;
[目的]为制定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对策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研究SDBS、EDTA、Cd、Hg复合污染对水稻种子萌发及部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与未加处理的对照(CK)相比各处理组的蛋白含量均有所升高,而SOD酶活性降低,POD活性除SDBS-Cd、EDTA-Cd复合处理低于对照,其余均高于对照,各复合处理的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均比对照低。[结论]需加强重金属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
2008年26期 11223-1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庞晓斌;高双成;谢欣梅;
[目的]探索黄瑞香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培养条件。[方法]以黄瑞香幼嫩茎尖为外植体,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统计的方法研究黄瑞香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结果]确定黄瑞香茎尖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培养基为WPM+IBA 0.1 mg/L+KT 0.1mg/L,茎尖诱导芽的适宜培养基为WPM+IBA 0.2 mg/L+6-BA 3 mg/L,幼芽形成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IBA 3.0 mg/L。[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黄瑞香的快速繁殖及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该研究为黄瑞香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提供依据。
2008年26期 11226-11227+1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董社琴;李冰雯;
[目的]寻找有效的种苗快速繁殖途径,保护濒危的对节白蜡。[方法]以对节白蜡顶芽做外植体,接种于添加不同浓度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6-苄基腺嘌呤(6-BA)的MS固体培养基上,比较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长势。[结果]取用0.1%的氯化汞消毒10 m in的顶芽做外植体较理想;树龄对顶芽形成愈伤组织没有明显影响,而激素的种类和它们在MS固体培养基上的浓度对对节白蜡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S+2.0 mg/L 6-BA+1.5 mg/L 2,4-D为最佳培养基,产生的愈伤组织生长快,将此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可加速增殖,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的再生植株。[结论]采用生长良好的愈伤组织进行大规模快速繁殖是保护、开发、利用对节白蜡的最优途径。
2008年26期 11228-1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白明生;何丽颖;陈彦云;李国旗;
[目的]筛选诱导朝鲜蓟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方法]用朝鲜蓟的种子、根、叶柄、第三展开叶、第二展开叶、第一展开叶、心叶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种类、不同浓度组合的4种培养基对朝鲜蓟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结果]按朝鲜蓟愈伤组织诱导率大小,4种培养基组合的排序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MS+6-BA 2.0 mg/L+NAA 0.5 mg/L>MS+6-BA 2.0 mg/L+NAA 1.0 mg/L>MS+6-BA 0.5 mg/L+NAA 2.5mg/L;外植体的排序为:第一展开叶>心叶>第二展开叶>叶柄>第三展开叶>根>种子。综合分析表明,诱导朝鲜蓟愈伤组织的最佳条件为:以第一展开叶和心叶为外植体,在MS+6-BA 2.0 mg/L+2,4-D 0.5 mg/L培养基上,诱导率可达90.5%。[结论]该研究为朝鲜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提供技术依据。
2008年26期 11230-11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树丽;
[目的]为中华红叶杨种苗的快速繁殖提供依据。[方法]以红叶杨茎段为外植体,经Vc液振荡处理3 h后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然后分别接种于附加不同含量活性炭的培养基上,不经Vc液处理为对照,研究Vc液处理和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及二者综合应用对红叶杨外植体褐变的影响。[结果]Vc液处理在外植体培养初期对褐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其抑制作用减弱;当培养基中含0.3%的活性炭时,2周后可观察到绿色小芽点,8周后芽长达2 cm以上;对照组无明显变化;Vc液和活性炭综合应用对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外植体长出的芽达0.9 cm长。[结论]用Vc液处理红叶杨外植体,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0.3%的活性炭,对外植体褐变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2008年26期 11232-1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孙朝霞;侯思宇;王玉国;
[目的]研究渗透调节物质及有机附加物对小麦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小麦体细胞胚发生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渗透调节物质甘露醇或山梨醇及谷氨酰胺(Gln)、水解酪蛋白(CH)和水解乳蛋白(LH)等天然有机物,探讨影响小麦体细胞胚发生的最佳附加物配比组合。[结果]添加甘露醇或山梨醇≤40 g/L时,有利于促进体细胞胚的发生;单独添加300~500 mg/L Gln、CH或LH对体细胞胚的诱导无明显差别,但同时添加500 mg/LGln和300 mg/LCH可明显提高体细胞胚的发生。[结论]添加不同浓度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有机附加物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体细胞胚的发生,为完善小麦体细胞胚发生体系奠定基础。
2008年26期 11234-1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兴平;罗仍卓么;许尚忠;高雪;李俊雅;任红艳;除金宝;
[目的]寻找基因的群体遗传多态性检测的理想方法,为基因突变的群体检测提供方法指导。[方法]以104头中国荷斯坦牛群为研究对象,扩增了牛TLR4基因243 bp特异性片段,分别采用SSCP和创造酶切位点的RFLP(CRS-RFLP)方法检测了扩增片段的第27 bp处C→T的突变,并对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104头个体的扩增片段中,SSCP未能检测出多态性,而CRS-RFLP方法检测出了多态性。[结论]在不能直接采用RFLP方法的情况下,与SSCP相比,创造酶切位点RFLP(CRS-RFLP)方法为群体多态性检测的理想选择。
2008年26期 11236-11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叶云;钟英英;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的方法。[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模拟污染的水增菌后提取菌体DNA,以沙门氏菌、大肠杆菌DNA和空白作对照,用PCR法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的检测结果呈阳性,检测底限达100 cfu/L,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及空白对照均未出现特异性片段,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24 h。[结论]试验建立的PCR方法可检测水及类似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EA基因,并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速度快和易操作的特点。
2008年26期 11238-11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勤华;刘若余;吴芸;王兴群;
[目的]研究分析了贵州黑山羊mtDNACytb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为贵州黑山羊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奠定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基础。[方法]测定贵州黑山羊品种16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和序列间碱基的变异。[结果]在该品种(群体)中观察到6次T-C间发生碱基转换,其中有5个碱基替换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有1个碱基替换发生在密码子第1位点,且所有的变异均为同义突变;观察到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为0.442,核苷酸多样度(π值)为0.145%+0.159%。以绵羊为外群构建分子系统发生树,结果初步提示,贵州黑山羊有两个母系起源,其中支系A占81.25%(13/16),支系B占18.75%(3/16)。[结论]贵州黑山羊有两个母系起源(支系A和支系B),且该品种线粒体DNA多态度较为贫乏。
2008年26期 11240-11241+11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宋光明;沈微;孙金凤;饶志明;方慧英;诸葛健;诸葛斌;
[目的]研究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几丁质酶基因chiA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苏云金芽孢杆菌染色体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取几丁质酶基因chiA,将其与枯草芽孢杆菌表达载体pHSG连接,构建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检测培养液中的几丁质酶活性。[结果]扩增得到几丁质酶基因chiA大小为2.5 kb。构建的重组菌对底物[4-MU-(GlcNAc)3]显示出一定的水解活性,培养液酶活约为2.8 U/ml,而pHSG空质粒转化子在同样条件下其培养液没有明显酶活。该重组酶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反应温度为50℃,与苏云金芽孢杆菌自身产生的几丁质酶性质一致。[结论]几丁质酶基因chiA能在枯草芽孢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可成功分泌到细胞外。
2008年26期 11242-11244+1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和帅;李辉亮;范海阔;黄丽云;唐龙祥;
[目的]对椰子遗传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椰子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8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从中国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椰子种植区所采集的67个椰子种质进行随机扩增,以筛选适合于对所有椰子品种进行RAPD分析的引物。[结果]共筛选出30条能扩增出条带清晰、明亮、具多态性且重复性好带型的有效引物。12个随机引物在所有样品中共扩增出340条带,即检测到340个椰子RAPD位点,其中307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占总位点的90.3%。[结论]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椰子大量样品的系统分析,为椰子的品种鉴定、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依据和背景资料。
2008年26期 11245-1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雷晓柱;刘存歧;王伟伟;张亚娟;王军霞;
[目的]比较日本对虾、克氏原螯虾、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差异。[方法]将供试材料进行预处理后,测定各材料SOD活性,并采用聚丙烯酰胶凝胶电泳分析同工酶差异。[结果]SOD活性存在组织差异和种属差异性;电泳谱带在3种虾类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日本对虾和凡纳滨对虾的SOD的电泳谱带和迁移率较为相似,与克氏原螯虾存在明显不同。[结论]SOD同工酶活性比较可揭示虾类的亲缘关系与起源。
2008年26期 11248-11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邓丽;刘红;杨万年;
[目的]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植物重组表达载体pBI121-GFP-62390和pBI121-GFP-51780。[方法]用PCR方法扩增psmGFP的GFP片段,BamHI和SacI双酶切PCR产物,同时用BamHI和SacI双酶切pBI121。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纯化pBI121的大片段,经连接、转化、鉴定出改造后的质粒。[结果]用PCR方法扩增得到长度为740 bp的增强型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片段,克隆入pBI121表达载体后,获得了新的重组质粒pBI121-GFP。分别将编码拟南芥BAG7、BAG4蛋白的基因At5g62390和At3g51780通过PCR方法扩增后,克隆入pBI121-GFP,构建了用于超量表达BAG蛋白基因的GFP融合蛋白双元表达载体pBI121-GFP-62390和pBI121-GFP-51780。利用细胞感受态法将该植物表达载体分别导入根癌农杆菌GV3101中。[结论]为进一步研究BAG蛋白在拟南芥抗性胁迫中的功能及其在细胞内的动态分布奠定了基础。
2008年26期 11251-1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7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霞;吴华玲;罗世巧;曾日中;白先权;段翠芳;
[目的]为今后深入了解茉莉酸诱导橡胶树乳管分化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根据bHLH转录因子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以橡胶树树皮RNA反转录第一链cDNA为模板,获得橡胶树树皮组织bHLH基因的EST序列,以此序列设计巢式引物,应用3′RACE技术对其三端序列进行克隆,并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该基因在茉莉酸处理后4 h、8 h、1 d、2 d、3 d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共得到1 084 bp的HbbHLH基因3端序列,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属于MYC型HLH结构域。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茉莉酸处理后,bHLH基因在8 h内表达逐渐增强,1 d、2 d时表达稳定最高,3 d时表达水平开始减弱。[结论]茉莉酸对HbbHLH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2008年26期 11253-11256+11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美英;徐碧玉;杨小亮;刘菊华;张建斌;金志强;
[目的]为香蕉钙调神经磷酸酶B亚基样蛋白基因MaCBL1调控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在香蕉果实抑制缩减文库中获得的一个CBL基因片段,采用PCR方法克隆了MaCBL1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MaCBL1基因cDNA序列全长1 078 bp,编码213个氨基酸残基。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MaCBL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来源的CBL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遗传进化分析表明MaCBL1与其他植物如杨树、甘蓝、沙冬青、棉花和水稻的CBL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近,并在同一个进化枝上。[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香蕉钙调神经磷酸酶B亚基样蛋白对香蕉生长发育、果实的成熟调控及对各种逆境反应的调控提供了依据。
2008年26期 11257-11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卢高峰;夏平安;邱璜;李伟娟;王中明;刘明莉;
[目的]克隆PRRSVHn-1/06株GP5蛋白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PRRSV美洲株ATCC-VR2332的ORF5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从Hn-1/06株中扩增得到GP5蛋白基因的片段,与PTG19-T载体连接获得其阳性克隆PTG19-T-ORF5。以该基因片段为模板分别设计ORF5完整序列和删除信号肽的ORF5序列两条引物,进行PCR扩增,将目的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并对其进行酶切鉴定。[结果]扩增得到GP5蛋白基因全长序列603 bp,编码200个氨基酸残基;具有3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和9个半胱氨酸;分子量为22.4 kD,等电点为8.550;双酶切pET32a-ORF5鉴定,结果与预期一致,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PRRSVHn-1/06株GP5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为深入研究GP5蛋白的本质与功能及其致病性奠定基础。
2008年26期 11260-11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闫喜中;张锐;孟志刚;孙国清;周涛;郭三堆;
[目的]建立并完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抗虫棉Bt基因的方法。[方法]通过Bt基因序列,利用软件Primer5.0设计引物和探针,然后利用10倍系列稀释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pG4AB,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制作标准曲线。[结果]抗虫基因拷贝数与Ct值的关系为Ct=-3.549 632X+43.783 512,相关系数R2为0.997 867。[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抗虫棉Bt基因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
2008年26期 11376-11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蔡小东;吴俊清;谢志军;
[目的]为一品红原生质体融合及遗传转化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一品红品种"喜庆红"的顶芽和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悬浮系建立的研究。[结果]以浓度0.1%升汞处理顶芽和带芽茎段的时间分别以6 min和10 min为宜。在MS固体培养基里分别添加活性炭、PVP和Vc后,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褐化程度有所减轻,但与对照相比差异并不显著。[结论]一品红愈伤组织悬浮系的适合继代周期为7~8 d。
2008年26期 11417-11418+1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方亮;张振海;
[目的]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对宁夏区试中10个水稻品种的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7.35%;根据各品种主成分综合得分,对所参试品种综合评价,表现较好的是2003Y-266、花82和花95。[结论]应选择米粒光泽度较好的水稻后代材料,兼顾高产和优质的特性。
2008年26期 11263-1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梁冰;潘柱;常国旭;梁兆钦;
利用标准化距平、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信宜市1962~2006年间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月总降水量、月日照时数以及早稻单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的上升对早稻单产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早稻成熟期降水的波动趋势与早稻单产的波动趋势比较类似,目前,降水和水稻单产处于下降的趋势;早稻生长季均出现暖干、日照减少趋势,导致早稻出现增产缓慢或小幅度的减产趋势。
2008年26期 11265-11266+1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勇;刘远伦;
[目的]加快玉米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进一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质、高产、多抗的玉米新品种,为今后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盲目引种给农业、农民及种子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方法]用遵玉3号为对照,对引进的10个玉米新品种在遵义的不同试点进行区域品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5行区设计,3次重复,成熟时以中间3行计算产量,并对其综合评价。[结果]对这10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茎粗、抗逆性、出籽率、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秃顶度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以ZY-56的表现最好,产量比对照增产10.4%,各种性状表现较好,抗逆性较强,ZY-77、ZY-28、ZY-18分别比对照增产8.9%、8.5%、8.3%,达显著水平。[结论]ZY-56的表现最好,适合在贵州遵义大面积种植,其余品种建议再试验、示范。
2008年26期 11267-11269+11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书中;王生军;黄玉波;王海红;姜秀芳;庄秋丽;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锌肥基施对夏玉米的增产作用。[方法]在随机区组设计的大田试验中设7个处理:复合肥(CK)、CK+调节剂(15、30、45和60 g/hm2)、CK+Zn和CK+Zn+调节剂,研究调节剂和锌基施对夏玉米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玉米产量随调节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它们之间的关系符合方程:Y=8 648.6+34.957X-0.381X2;锌与调节剂同时施用时,玉米产量最高,达9 720 kg/hm2,比对照增产11.53%。且光合叶面积明显增加,棒三叶面积达到2 671.13 cm2,比对照增加9.38%。玉米穗长、穗粗和百粒重分别达到16.94 cm、5.20 cm和29.15 g,分别比CK增加0.53 cm、0.57 cm和1.9 g。[结论]植物调节剂与锌肥配合基施能有效促进玉米籽粒灌浆,提高产量和百粒重。
2008年26期 11270-11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晓辉;
[目的]研究双垄沟覆膜节水集水栽培技术,为解决我国北方因春季干旱和夏季少雨而严重影响玉米正常播种和玉米苗期正常生长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将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地膜玉米双垄沟栽培技术和玉米灌后覆膜栽培技术组合起来,提出玉米双垄沟覆膜节水集水灌溉栽培技术的设想。[结果]通过理论探讨可知,节水效果明显,播种前种床补水灌溉补水量为30~50m3/hm2,播种时注水量为40~90 m3/hm2。集水效果好,占大垄50%以上面积的雨水可以集中到双垄沟内。增产效果明显,单产可达10 000~13 000 kg/hm2,增产幅度可达35%以上。该项技术适用于降雨量在350 mm以上、春季蒸发量比较大、灌溉水源比较少的地方。[结论]玉米双垄沟覆膜节水集水灌溉栽培技术是可行的。
2008年26期 11272-1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道敏;
[目的]优化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培养基,提高马铃薯试管苗的质量。[方法]配制了不同糖分含量的9种培养基对马铃薯中薯3号的茎段进行琼脂固体培养,观察试管苗的长势,研究不同糖分含量培养基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糖分含量的培养基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较明显,试管苗的生长状况不尽相同。马铃薯培养基+1/4 MS(NH4NO3+KNO3+KH2PO4)+0.4 mg/L6-BA+0.1 mg/LIBA+30 mg/LB9+4%糖处理的马铃薯试管苗的长势最好,节间均匀,叶面积大,茎秆粗壮,无玻璃化现象,其马铃薯产量最高,其次是马铃薯培养基+0.4 mg/L6-BA+0.1 mg/LIBA+30 mg/LB9+4%糖、MS+0.4 mg/L6-BA+0.1 mg/LIBA+30 mg/LB9+4%糖2个处理。[结论]糖分含量为4%的培养基最有利于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苗壮、苗匀、苗齐,其保护地栽培成活率达100%,且马铃薯产量最高。
2008年26期 11275-11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贺宝珍;赵建中;周华坤;
利用果洛州大武乡3 700~4 200 m的海拔梯度,分别在海拔3 700、3 800、3 900、4 000、4 100 m对短穗兔耳草生长特征进行定株观测,研究结果显示:短穗兔耳草的叶片数与高度变化一致,即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而且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加而减少;短穗兔耳草的匍匐茎数量和单位长度干重变化基本一致,即在海拔为3 900 m处达到最大值,低于或超过此海拔时趋于减少;短穗兔耳草的基株干重和匍匐茎长度变化基本一致,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短穗兔耳草的匍匐茎长度逐渐减少。
2008年26期 11277-11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志红;李文峰;李书岭;王永安;周秉荣;张小刚;
依据郑州市1961~2001年共41年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3、5℃的日期,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5 cm地温稳定通过14、15、18℃的日期进行预测,确定郑州市春季播种棉花、花生、红薯等喜温作物的适宜播种期。通过41年数据的回代分析,效果良好,同时进行了预测分析,与实际出现日期也较为符合,可作为春播作物适宜播种期预报的主要参考依据。
2008年26期 11280-11281+1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雪枫;王坚;罗瑛;郇树乾;付玲玲;
[目的]探讨提取柱花草叶蛋白的条件,为柱花草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直接加热法提取柱花草叶蛋白,分别研究料水比、水浴温度、水浴时间、打浆时间对叶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直接加热法提取柱花草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5,水浴温度80℃,水浴时间9 min,打浆时间5 min。[结论]影响柱花草叶蛋白提取的最主要因素为料水比,打浆时间影响最小。
2008年26期 11282-1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程振勇;吕海英;周燕萍;闪红;何伟娜;杨铁钢;职承禄;
[目的]研究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的适宜密度。[方法]以豫杂35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移栽密度:10 500、15 000、19 500、24 000、28 500和31 500株/hm2,3次重复,研究移栽密度对株高、絮铃、成铃、幼铃数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移栽密度与絮铃数呈正相关(R=0.908),与成铃数、幼铃数和株高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0.909和-0.895。密度为10 500~31 500株/hm2时,絮铃占总铃数的比重由14.7%增加到23.4%,而成铃比重在61.2%~68.6%、幼铃比重在15.5%~17.0%。6个密度间株高存在显著、棉花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24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当密度低于15 000株/hm2时,产量会明显降低。株高与产量的相关性较低(R=-0.696)。[结论]为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2008年26期 11285-1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燕;王国槐;
[目的]探索薹油两用油菜"杂780"的高效栽培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播期:8月25日、9月5日和9月15日,3个密度:75 000、112 500和150 000株/hm2,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杂780"菜籽、菜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早播能显著提高菜籽和菜薹产量,早播菜薹平均产量分别比中播、迟播的高4.6%和76.0%;在一定范围内,菜薹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播期和密度组合中,早播、高密度时菜籽产量最高,为3 486.0 kg/hm2;中播、高密度时菜薹产量最高,为13 290.0 kg/hm2。早播油菜纯收入9 670.44元/hm2,比中、迟播分别高27.2%和216.0%;高密度时纯收入为9 726元/hm2,比中、低密度分别高25.6%和239.0%。[结论]"杂780"在9月5日前播种,密度为112 500~150 000株/hm2时,经济效益最高。
2008年26期 11287-11288+1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杨继涛;陈先江;杨培志;
[目的]探索多功能水对串叶松香草种子的最佳处理时间。[方法]采用室内及田间试验,以串叶松香草种子为材料,用多功能水对其施以不同的处理时间(10、20、30、40、50、60 min),自来水处理为对照(CK),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和种子活力。[结果]用多功能水处理串叶松香草种子30 min时,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和种子活力均达到最高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8个百分点、0.46、24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处理时间为40、50、60 min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均降低。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经30 min处理的串叶松香草种子出苗时间早、苗齐、叶片大且壮。[结论]多功能水对串叶松香草种子的最佳处理时间为30 min。
2008年26期 11369-11370+1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冉景盛;廖宇静;韩宗先;
[目的]研究杂交稻种子的萌发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关系。[方法]以杂交稻涪恢9801、中九A、中优9801、涪恢9303、宜香A、宜香9303、岗46A、R-725、多恢系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萌发过程中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萌发率、萌发势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关系。[结果]不同杂交稻种子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结论]硝酸还原酶活性达到最大值之前,酶活性和种子萌发率、萌发势呈正相关。
2008年26期 11371-1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晓东;孙景生;张寄阳;申孝军;
[目的]寻求适合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的灌水模式。[方法]以郑麦98为供试品种,对冬小麦6个不同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旱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株高、分蘖、叶面积及干物质累积量影响不同。冬小麦生长前期(苗期、越冬期和返青期)亏水后恢复正常灌溉,对株高、最终的分蘖、叶面积及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不大。在冬小麦生长前期灌水控制下限为45%田间持水量,在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灌水下限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5%、70%和65%,是适合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的灌水模式。[结论]该研究提出的灌水模式显著提高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2008年26期 11373-11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白斌;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河西灌区冬小麦高产栽培制定合理的密植范围。[方法]设计了225万(T1)、300万(T2)、375万(T3)、450万(T4)、525万(T5)、600万(T6)、675万(T7)、750万(T8)、825万(T9)、900万(T10)、975万(T11)、1 050万(T12)基本苗/hm2共12个密度处理,分别运用R ichards模型、一元二次方程模拟了冬小麦籽粒干物质增长过程及籽粒灌浆速率随花后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所建立的R ichards模型进行推导得到基本的灌浆参数,通过SPSS、DPS软件对籽粒灌浆参数与千粒重进行相关、逐步回归及以及通径分析。[结果]不同密度处理间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单株穗数、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密度处理冬小麦的籽粒灌浆均符合慢-快-慢的"S"型生长特性,用R ichards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冬小麦籽粒增重过程,用一元二次抛物线方程能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灌浆速率随花后时间变化过程;不同密度处理间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有较大差异,最大差异率分别为33.98%、22.61%,T7的平均灌浆速率1.26 mg/(grain.d)及最大灌浆速率2.44 mg/(grain.d)均最大,T12的平均灌浆速率0.94 mg/(grain.d)及最大灌浆速率1.99 mg/(grain.d)均最小;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灌浆活跃期、灌浆快增期与千粒重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8*、0.630*、0.849**、0.739**;通径分析表明,灌浆活跃期对千粒重的贡献最大。[结论]灌浆活跃期对千粒重的贡献最大,河西绿洲灌区冬小麦的适宜密度范围为675万~750万基本苗/hm2。
2008年26期 11378-1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梁昌成;
新两优6号是安徽荃银农业科技研究所选育的具有防伪功能的优质、高产、抗病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很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笔者总结了新两优6号,在岑溪市的种植表现情况,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2008年26期 11419-1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佘德琴;顾卫红;
[目的]探讨西洋南瓜大棚早熟配套栽培技术。[方法]对‘锦绣’的不同整枝方式、播期、种植密度、基肥用量和追肥类型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西洋南瓜以单蔓整枝为佳,江苏地区西洋南瓜大棚早熟覆盖栽培的最佳播期为2月上中旬,立架栽培适宜种植密度为15 000~18 000株/hm2,基肥施用量以有机肥600 kg/hm2+复合肥50 kg/hm2为宜;开花坐果期叶面追肥可以显著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增施钾肥可有效改善果实品质,从而显著提高产量和产值。[结论]该研究可为西洋南瓜的早熟、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依据。
2008年26期 11289-11290+1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李孝良;汪建飞;王丹;彭修胜;徐礼兵;
[目的]为优选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种植生菜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0、5%、10%、15%、20%的沼渣作为无土栽培生菜的有机基质,加入一定量的珍珠岩和蛭石(1∶1),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无土栽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15%沼渣配85%珍珠岩和蛭石处理的生菜单株产量和干重均最高,分别为30.49和0.75 g/株,不添加沼渣的纯无机基质处理的单株产量和干重最低。20%沼渣配80%的珍珠岩和蛭石处理的生菜还原糖含量最高,达0.44%,提高有机基质比例可提高生菜还原糖含量。纯无机基质处理的生菜Vc含量最高,达260.4 mg/kg。[结论]选用15%的沼渣和85%的珍珠岩和蛭石配比的有机无机基质栽培生菜较为适宜。
2008年26期 11291-1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雷军;强继业;王瑛;卢夏萍;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对宽叶青菜种子的影响,为射线辐射处理蔬菜种子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宽叶青菜种子,观察射线辐射处理对其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对于宽叶青菜出芽率与辐照剂量呈正相关。辐照剂量60 Gy的幼苗根长芽长最长,幼苗长势最好。[结论]对于探讨快速、高效的培育蔬菜农业生产方法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08年26期 11293-11294+1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甘耀坤;陈旭建;苏龙;何易;
[目的]探讨黄粉虫粪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在供试的5种食用菌(平菇、秀珍菇、猴头菇、鸡腿菇和红菇)菌丝的马铃薯(PDA)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含量)的黄粉虫粪,然后通过观察记录菌丝生长速度、增减率、菌丝密度等指标来综合评价黄粉虫粪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在PDA培养基中加入10%~20%、20%~30%、20%~40%的黄粉虫粪提取液时分别对红菇、平菇和鸡腿菇、秀珍菇菌丝丝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猴头菇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且黄粉虫粪提取液加入量达到20%以上时出现抑制现象。[结论]黄粉虫粪对大多数食用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008年26期 11295-11296+1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刘兴宽;郁建平;
[目的]为沿海滩涂甘紫菜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沿海滩涂甘紫菜为材料,将新鲜藻体晒干、粉碎,作为样品。测定样品中氨基酸、Vc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样品中共检测出15种游离氨基酸和16种水解氨基酸,在游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24.35%,水解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39.81%;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种类多、含量高,样品中含Vc 17.2mg/100 g、VE4.08 mg/100 g;微量元素中Na的含量最高,样品中含356.7 mg/100 g,其次是Ca、Mg和K,Pb和Cu的含量远低于指标值。[结论]沿海滩涂甘紫菜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
2008年26期 11297+11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福厚;陈敬谊;赵志军;张纪英;
[目的]为太行山区苹果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14年生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不同灌溉方式(常规漫灌、分区交替灌溉和调亏灌溉,研究灌溉方式和调亏灌溉对苹果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分区交替灌溉与常规漫灌的苹果产量、单果重、硬度、含酸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两者的产量和单果重显著高于对照(自然降水),分区交替灌溉较常规漫灌水分利用率提高了31.1%~70.7%。在调亏灌溉中,果实发育早期或中期控水与全灌溉对照的产量和单果重无显著差异,在果实发育后期控水和干旱则导致苹果产量和单果重显著下降。[结论]在保证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分区交替灌溉是最好的节水灌溉方式,果实发育的早期是实施调亏灌溉的最佳阶段。
2008年26期 11298-11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国林;梁群;
[目的]研究朝阳地区苹果树冠结构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冠层不同部位的光照分布、通风条件、温湿度及果实品质。[结果]结果表明:冠内光照强度与果实品质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空气湿度对果实硬度有一定的影响,而冠内温度、风速对果品质量影响不显著。[结论]建议树形修剪采用开心形来增加冠内光照强度,增加有效光区。
2008年26期 11301-1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宏建;梁尚武;张海红;
[目的]研究早酥梨的授粉结实能力,为其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对3种梨树品种的花期物候期进行观测,对照园中以园内无授粉品种而园周围有授粉品种(砀山酥和黄县长把梨)的为CK1,以园内配置2个授粉品种为CK2,供试园中套袋隔离早酥梨的花序,以上均为自然授粉,最终调查各种花序、花朵的坐果数。[结果]黄县长把梨的始花期和盛花期比早酥梨早2 d;砀山酥梨的始花期和盛花期比早酥梨晚1 d,均可作为早酥梨的授粉品种。早酥梨自花授粉的花序和花朵的坐果率分别为13.3%和4.9%;CK1和CK2的花序、花朵的坐果率分别为64.5%、14.5%和81.1%、30.6%。[结论]早酥梨虽有一定的自花授粉结实能力,但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配置授粉品种能明显提高其坐果率。
2008年26期 11303-11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齐向英;李宁;陈宗礼;
[目的]研究狗头枣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方法]以狗头枣幼嫩茎尖为试验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观察染色体,并作核型分析。[结果]狗头枣细胞经改良品红染色、压片后获得良好的有丝分裂相。[结论]狗头枣的染色数目为2n=24,核型为2B型,核型公式为:2n=2X=24=5 m+5 sm+2 st。
2008年26期 11305-1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尹章文;
[目的]通过低温和赤霉素处理探讨柿树枝条的休眠及发芽特性。[方法]以柿树枝条为试材,设置4个低温时数处理,在2~3℃低温下分别处理5、15、25、35 d,同时设置3个浓度的赤霉素液处理(100,200,300 mg/L),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柿树枝条发芽的影响。[结果]低温处理时数不同,柿树枝条发芽进度和发芽率有很大差别,其中以处理35 d的柿树枝条发芽最早,处理25 d的发芽率最高(63.98%)。用赤霉素处理的发芽试验中,3个浓度之间柿树枝条的发芽始期相同,发芽速度和发芽率无显著差异;但与清水浸泡对照相比,3个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使柿树枝条发芽始期均提前2 d,发芽率也有所提高。[结论]低温处理对柿树枝条打破休眠和提高发芽率效果明显,赤霉素对柿树枝条发芽没有显著影响。
2008年26期 11307-11308+1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龙义;杨小林;付燕玲;李云;
介绍了水生植物的造景特点与应用原则,分析了水生植物在造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水生植物的应用前景。
2008年26期 11309-11310+1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8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董必慧;沈银凤;
[目的]为菊花简便繁殖提供参考。[方法]取菊花不同生长时期的健壮枝条,插穗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及吲哚-3-丁酸处理后进行水插培养,研究处理后插穗的生长情况。[结果]4月20日扦插比4月9日扦插的整体成活率高61%。经过消毒处理的插穗比未经消毒处理的插穗成活率高30%,4月9日经过200 mg/L IBA处理12 h的插穗全部死亡,100 mg/L IBA处理12 h的插穗成活率也偏低,4月20日相同激素处理6 h,成活率显著提高。100 mg/L IBA处理的插穗生根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200 mg/L IBA处理的插穗生根数也略高于未经过激素处理的。[结论]采用4月下旬的插穗,消毒后用100 mg/L IBA处理,可提高扦插成活率。
2008年26期 11311-1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志强;吴云霄;
良好的农村园林景观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笔者介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的3种主要模式,并着重探讨了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期为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提供依据。
2008年26期 11314-1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凤兰;黄子锋;周厚高;李文珠;
[目的]为木本花卉的水培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伞树、金钱榕、太阳神、富贵竹4种木本花卉,采用水培技术,比较洗根处理与扦插处理对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伞树和金钱榕适宜洗根处理进行水培,而太阳神和富贵竹则适宜扦插处理进行水培。[结论]在水培过程中,将营养液pH值调节至5.5~6.5比较适合。
2008年26期 11316-1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今朝;王慧超;阳晖;
[目的]研究一株野生高产冬菇菌种的培养特性。[方法]以新鲜野生冬菇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冬菇菌种,研究其培养特性。[结果]冬菇在加富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菌丝白色、呈细棉绒状或绒毡状,稍有爬壁现象。在显微镜下,菌丝粗细均匀,有锁状联合。菌丝在pH值5.5~7.5范围内均能生长,pH值6.0时生长最快,长势最好。菌丝在21~29℃范围内均能生长,25℃时生长最快。冬菇菌丝在棉籽壳、木屑培养基中的满袋时间分别为40、44 d,冬菇产量分别为1.47、1.15 kg,生物学效率分别为49.06%、38.33%。[结论]冬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25℃,人工栽培的最适培养基是棉籽壳培养基。
2008年26期 11319-1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荣凤;张云;姜海凤;
研究了公园的发展历史,在研究城市公园作用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城市公园必备的休闲、生态、文化三大功能,并以大理洱海公园总体规划设计为例,从这三大功能阐释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2008年26期 11321-1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敏;
介绍了格尔木市园林绿化与植物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园林绿化发展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对策和建议。
2008年26期 11324-1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祁军;王琼;韩烈保;
[目的]设计一种适合草坪草生长的浮床。[方法]在不施肥不灌溉条件下,在再生水水面上浮床种植3种草坪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匍匐翦股颖,进行浮床种植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利用泡沫板作为漂浮载体,上铺无纺布作为基质在再生水水面上种植的3种草坪草均能正常生长;水面栽培条件下高羊茅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干重、密度、盖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土培。[结论]葡茎翦股颖和高羊茅较草地早熟禾更适宜水面浮板无土栽培。
2008年26期 11333-1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萌萌;华春;虞蔚岩;宋东杰;汤飞;李朝晖;
[目的]全面了解南京地区黑纹粉蝶各虫态形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方法]通过生境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黑纹粉蝶卵的孵化情况,幼虫的取食行为及幼虫的历期,幼虫的危害特点,化蛹的部位,成虫的习性等。[结果]生境调查和室内饲养表明,黑纹粉蝶在南京地区1年2~3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中越冬,成虫3月下旬始见,幼虫共5龄。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4~5 d,幼虫期为12~15 d,蛹期约为9 d,世代重叠严重。其寄主为油菜、白菜、甘蓝、芥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幼虫以花蕾,叶片为食。[结论]黑纹粉蝶的取食量在3龄幼虫期加大,应在该阶段加强对黑纹粉蝶的危害防治工作。
2008年26期 11327-11328+1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义德;武立权;朱德涛;
在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水稻穗发育畸形的症状和发生特点,初步确定为水稻线虫危害所致,并提出了目前的应对措施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2008年26期 11329+11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俊兰;方海涛;
从形态学、分类学、生物学等角度对胡蜂进行了综述,以期推动我国的胡蜂研究。
2008年26期 11426-11427+11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家品;冯雪松;江健;
[目的]研究栽培技术对稻瘟病的发生与为害的控制作用,为稻瘟病的大田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4+1、6+1、8+2、杂稻净作和糯稻净作。其中,4+1、6+1、8+2处理为:每隔2个宽行栽1行糯稻,每隔3个宽行栽1行糯稻,每隔4个宽行栽2行糯稻。[结果]结果表明:杂稻与高感糯稻间栽,4+1、6+1、8+2处理对杂稻叶瘟、穗颈瘟的控制效果不明显,但4+1、6+1处理对高感糯稻叶瘟控制效果较好,8+2处理控制效果较差;4+1、6+1、8+2处理对高感糯稻穗颈瘟的控制效果都较好,其穗颈瘟的发生明显低于糯稻净作。[结论]杂糯间栽技术对糯稻栽培在生产中叶稻和穗颈瘟的发生与为害均有控制作用。
2008年26期 11428-11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范永玲;任璐;刘秀英;韩巨才;
[目的]测定番茄早疫病菌对3种化学杀菌剂的敏感性。[方法]从山西省晋中、长治、临汾及五寨地区的番茄早疫病株的果实或叶片上采集番茄早疫病菌,将检测到的抗性菌株分别接种在含嘧菌酯、腐霉利和代森锰锌药物的平板上,测定不同分离菌株对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共采集分离到124株番茄早疫病菌。五寨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表明,其平均EC50值分别为0.033、1.969和9.328μg/ml,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1.0、8.0和50.0μg/ml。以此作为番茄早疫病菌对这3种杀菌剂的相对敏感基线,所测晋中、长治及临汾菌株与五寨菌株相比,均未对腐霉利及嘧菌酯产生抗药性,而对代森锰锌已普遍产生抗药性,最低达66.7%。[结论]番茄早疫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抗性处于中抗水平,对嘧菌酯及腐霉利未产生抗性。
2008年26期 11431-11433+11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孙培章;
[目的]筛选适合花生防治蛴螬的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最佳田间使用量。[方法]以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12 000、15 000、18 000 g/hm2为处理,以40%辛硫磷乳油15 000 g/hm2为正常对照,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调查花生被害情况,计算各处理防效。[结果]使用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2 000~18 000 g/hm2防治花生蛴螬效果显著好于对照药剂40%辛硫磷乳油,但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结论]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药效长、防效好,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2008年26期 11434+1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其峰;张弋春;方双红;周小兵;陈祥;
[目的]寻找有效的防治烟草青枯病的药剂,为降低青枯病的损失奠定基础。[方法]选择烟草青枯病发生较重的田块作为试验田,采取灌根的方法进行药效试验,比较4种药剂对烟草青枯病抑制效果。[结果]经过连续2年的小区药效试验表明:施用芽敌水剂后,随着时间推移,青枯病的发病速度和危害程度明显降低。在烟草青枯病易发田块,当烟株打顶后喷施30.2%的芽敌水剂2次,对烟株抑芽效果达到82.27%~91.43%,对青枯病防治效果达53.13%。硼肥加石硫合剂处理对青枯病抑制有一定作用。[结论]30.2%芽敌水剂对烟草青枯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既抑芽又防病,是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理想药剂。
2008年26期 11435-11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芳;吴进才;
[目的]探讨选择性农药是否是稻纵卷叶螟再猖獗的诱导因素。[方法]在盆栽和田间试验中,以武运粳7号为供试水稻品种,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25%扑虱灵和10%吡虫啉对稻纵卷叶螟2龄和4龄期的幼虫进行喷雾处理,研究这2种选择性农药对稻纵卷叶螟产卵的影响。[结果]在稻纵卷叶螟幼虫2龄期用扑虱灵300.0、112.5、60.0 g/hm2进行喷雾处理能刺激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在稻纵卷叶螟幼虫4龄期用吡虫啉60.0 g/hm2喷雾处理也能刺激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并且其成虫产卵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结论]扑虱灵和吡虫啉能刺激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是稻纵卷叶螟再猖獗的诱导因素之一。
2008年26期 11437-11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曾忠平;邓小华;蒋艾青;
采用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分析法和普通Kriging插值方法研究了湖南烤烟硫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南主产烟区B2F、C3F、X2F等级烤烟硫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002%、0.851%、0.800%,大于0.7%的样本占71.6%,绝大多数样本的烟叶硫含量偏高。3个等级烤烟硫含量存在空间变异结构方差,可分别用高斯模型、球型模型、指数模型拟合,变异范围较小(变程1.072~4.102 km),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3个等级烤烟硫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从湘中高值区域向湘南和湘西北降低的趋势。
2008年26期 11330-1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金香;王水兴;范青生;
[目的]研究银杏叶总黄酮的碱溶酸沉法提取。[方法]采用碱溶酸沉法,对影响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的pH值、固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银杏叶总黄酮碱溶酸沉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95℃时用40倍量pH值为10.0的NaOH溶液处理60 m in,酸沉pH值3.5,提取2次。[结论]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率达到86.4%。
2008年26期 11386-11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黎新江;张彬;周武;周率;欧阳辉桂;
探讨以烟叶浸膏为原料,经醇碱溶液皂化,采用乙醇水溶液和石油醚混合溶液萃取皂化物中的茄尼醇,再以甲醇分离茄尼醇,并经层析柱纯化,制备高纯度茄尼醇;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样品中茄尼醇含量,流动相为乙腈∶异丙醇=7∶3,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0 m l/m in,柱温为室温,测定结果是样品中茄尼醇含量达98.5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5%,标准偏差为1.75%。
2008年26期 11389-11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潘武宁;黄聪光;徐茂华;钟文坚;
[目的]提高打叶复烤质量。[方法]总结打叶复烤烤透率的含义、测定方法,分析烤透率的原理及其与烟叶水分均匀性的关系,研究烤透率对烤后烟叶储存的影响。[结果]在复烤过程中,不同烤透率的条件下,烟叶含水率极差变化较大,对回潮后烟叶水分均匀性的影响较大。随着烤透率的提高,烟叶含水率极差呈减小趋势,即各叶片含水率趋于均匀。不同水分烟叶在同一烟箱内水分平衡较缓慢。鉴于烤透率测定方法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偏差也不易控制,建议烤透率的行业标准设定为≥98%。[结论]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通过提高烟叶复烤烤透率,可提高回潮后烟叶含水率的均匀性和储存安全性,应将烤透率作为复烤工艺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2008年26期 11391-1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谢已书;冯勇刚;田必文;王玉兵;李国彬;
[目的]测试烤烟散叶密集烤房的性能。[方法]采用散叶密集烤房与普通气流上升式烤房和挂竿式密集烤房进行烘烤试验,研究烤烟散叶密集烤房的性能和烟叶烘烤质量。[结果]散叶密集烤房定色阶段烟囱出口温度仅50~67℃,大大低于测试指标(≤160℃),节能效果明显提高。散叶密集烤房平均烘烤1 kg干烟能耗及用工成本比普通烤房低1.10元。与气流上升式烤房相比,气流下降式烤房的节能效果和烤后烟叶的均价、上等烟率和桔黄烟率都明显提高。[结论]散叶密集烤房装烟容量大、操作简便、温湿度控制灵敏,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烘烤效率,且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明显提高,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感观评吸质量有所提高。
2008年26期 11394-11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朱欣婷;
[目的]为桑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种型号的大孔树脂进行纯化试验,利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的方法,研究大孔树脂纯化桑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D140型大孔树脂能更有效地纯化桑叶总黄酮。当上样浓度在1.041~3.122 mg/m l范围内时,桑叶总黄酮的回收率较高。上样速率为1、2 BV/h时,总黄酮回收率较高。上样体积为4.5 BV时,树脂基本达到动态饱和吸附。当乙醇浓度为70%、洗脱速率为1 BV/h时,洗脱率最大,产物纯度最高。[结论]D140型大孔树脂纯化桑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以浓度约为3 mg/m l的桑叶总黄酮上样,上样速率控制在2 BV/h左右,上样体积为4.5 BV,再用3 BV、70%乙醇,以1 BV/h的速率洗脱,获得的桑叶总黄酮的纯度为41.1%。
2008年26期 11397-11398+11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蒋天智;吴铭强;周志;周昊;
[目的]测定原生态雷山绿茶、雷山清明茶、黎平绿茶、黎平清明茶中的微量元素铁含量。[方法]样品经烘干、研磨,湿法消解,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微量元素铁。[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000μg/m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为0.999 8,特征浓度为0.005 4μg/ml,检出限为0.037 0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23%、0.50%、0.55%、0.48%,加标回收率为98.5%~100.8%。[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方法简便,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2008年26期 11399-11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耀兮;樊青玲;李天才;
[目的]为深入开发平车前的药用价值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产于青海省的平车前种子及花萼为试材,分析比较平车前种子和花萼中的钾、钠、钙、镁、磷5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青海平车前种子及花萼都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平车前花萼中的钾、钠、钙、镁4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平车前种子,磷元素的含量低于平车前种子。平车前种子和花萼中的钙元素含量相差15倍,钠元素含量相差13倍,镁元素含量相差4倍,磷元素含量相差2倍。平车前种子和花萼中的钾元素含量分别为2 039、2 910 mg/kg。[结论]青海平车前花萼相对于种子含有大量的镁、钙、钾等元素,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2008年26期 11401+1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文华;刘少友;刘玉林;
[目的]测定产地为黔东南林区雷山、黎平的原生态纯天然绿色环保绿茶中微量元素锌的含量。[方法]湿法消解试样,正交试验优化最佳仪器工作条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锌。[结果]线性范围为0.000~2.000μg/m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为0.999 00,特征浓度为0.02μg/ml,检出限为0.04μg/ml;4种绿茶的标准偏差SD为0.17%~0.2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9%~0.57%、回收率为98%~10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
2008年26期 11402-1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小平;陈鹏;于生兰;王权;冒玉娟;
[目的]研究银杏外种皮黄酮苷含量与不同生长期的动态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黄酮苷含量。[结果]在生长前期银杏外种皮黄酮苷含量逐渐上升,到盛花后65 d出现最大值,达到0.32%,然后开始显著下降。[结论]随着银杏种实的生长发育,银杏外种皮黄酮苷含量随生长期出现规律性变化。
2008年26期 11404-11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何志勇;夏文水;
[目的]分析研究橄榄果实中酚类化合物。[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和HPLC色谱法分别对福建檀香橄榄果实中的酚类含量和酚类化合物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结果表明:橄榄果实中的酚类成分主要集中在果肉中,其总酚含量约为1.5%,橄榄中的酚类成分以含苯甲酰结构的酚酸类为主,其中主要的酚类化合物为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8.8%和14.3%。[结论]为促进橄榄资源的深度加工利用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奠定了基础。
2008年26期 11406-11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张兴国;程方叙;文便便;廖正;
[目的]研究四川峨眉山白术不同生态类型不同生育年限的药材根茎光合产物积累量、生理水分贮藏量的变化规律,确立白术GAP种植适宜的生态类型及采收年限。[方法]采用产地调研法和60℃烘干法研究峨眉山坝区(450 m)和山地(1 200 m)生态1、2、3年生白术的根茎鲜品生物量、水分贮量、折干率、光合产物积累量和根茎干品产量,应用相关回归分析法研究不同生态类型不同生育年限白术的药材根茎光合产物积累量、生理水分贮藏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峨眉山白术植株根茎的鲜品生物量y1、生理水分贮量h、折干率y2、光合产物积累量y3、干品产量Y表现为:山地生态>坝区生态,且3年生白术>2年生白术>1年生白术,表明白术光合产物积累规律是随生育年限增长而呈正相关地增加(P<0.001)。[结论]山地生态条件适宜于白术的生长发育,植株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合成积累,建议白术适宜的种植采收期为3年。
2008年26期 11408-11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利平;王岳峰;
[目的]测定中药何首乌膨化前后大黄素的含量,为确定膨化技术能否作为中药何首乌的加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何首乌膨化前后样品溶液中大黄素的含量。[结果]何首乌膨化后大黄素含量降低了0.010 8%,相对降低27.48%。[结论]膨化技术会降低何首乌中大黄素含量,因此膨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中药材加工方法并不适用于何首乌。
2008年26期 11410+1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梁新华;尹晓雯;李梦菊;
[目的]考察西草主产区人工种植的乌拉尔甘草各器官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微量元素对其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甘草根中甘草酸含量,同时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并分析甘草根、茎及叶中Fe、Cu、Mn、Zn元素含量。[结果]甘草茎中上述4种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根及叶。甘草根中Zn元素含量及Zn/Cu比值与甘草酸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Zn元素对宁夏盐池县所栽培的道地乌拉尔甘草的质量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其特征元素。
2008年26期 11411-1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娟;张华;郭国宁;李琳;
[目的]探讨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建立一种测定烟草中游离氨基酸的方法。[方法]用氨基酸分析仪法测定烟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并对这些游离氨基酸分别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氨基酸分析仪法能够分离检测烟叶中的23种游离氨基酸(除了蛋氨酸),其回收率均在78.86%~101.46%,标准偏差均在8%以内,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回收率。最优的氨基酸提取方法是:样品过60目筛,用0.005 mol/L的盐酸超声萃取30 min。对不同的烟叶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不同种类烟叶所含有的氨基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烤烟和香料烟中所含的游离氨基酸以Pro为主,而白肋烟以Asn为主;只有白肋烟中含有氨基酸Tau,而烤烟和香料烟里面几乎检测不到。[结论]氨基酸分析仪法是测定烟叶中游离氨基酸较好的方法。
2008年26期 11413-1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1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李锦萍;毕玉蓉;韩友吉;王延花;张淑玲;陈桂琛;
[目的]探讨唐古特大黄与药用大黄对高原强紫外线辐射的生理适应特征。[方法]以栽培于同一生境下的4年生唐古特大黄与药用大黄为研究对象,测定2种大黄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紫外吸收物质的含量,研究了在高原强紫外线辐射下2种大黄的生理适应性。[结果]同一生境下唐古特大黄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和紫外吸收物质的含量高于药用大黄。[结论]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和紫外吸收物质的积累,有利于唐古特大黄对高原强紫外辐射的适应,是长期进化适应高原环境的结果。
2008年26期 11421-1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阮鸣;
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芝芪菌质中的多糖含量。研究确定了蒽酮-硫酸法测定芝芪菌质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检测条件,并测定了3批芝芪菌质的多糖含量。研究得出,当加入6.0 ml、0.050%的硫酸蒽酮溶液,在水浴中加热20 min,冷却20 min时,芝芪菌质中多糖含量测定条件最优;3批芝芪菌质多糖的平均含量为0.991 3%。
2008年26期 11424-1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采克俊;刘莉;张易祥;高云;严俊;陈秋明;
种公鸡精液稀释与人工授精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种公鸡的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就影响鸡精液稀释保存效果的相关因素,如稀释液物质组成、pH值、渗透压、稀释比例、稀释操作、输精频率等作一综述。
2008年26期 11336-11337+1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黄炎坤;范佳英;王长安;曹伟强;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溴隐停对麻羽肉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的43周龄的麻羽肉种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不同剂量的溴隐停,统计药物处理后2周内的产蛋率和种蛋合格率等指标。[结果]试验2组处理后第2周产蛋率最高,试验组处理后2周平均种蛋合格率较低。[结论]使用溴隐停有助于提高麻羽肉种鸡的产蛋性能。
2008年26期 11338-1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刚;李英伦;
[目的]研究"乳炎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方法]观察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氨苄青霉素等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并通过筛选耐药菌,研究"乳炎康注射液"对其耐药性的消除作用。[结果]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先锋霉素V高敏,对羧苄青霉素比较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G的敏感性低,并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经"乳炎康注射液"感触后,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下降,且原来敏感药物的抑菌圈扩大了1.2~2.3 mm。[结论]"乳炎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2008年26期 11340-11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年;索效军;陈明新;李晓锋;
[目的]为改良麻城黑山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波尔山羊为父本、麻城黑山羊为母本进行杂交,研究波麻杂种后代的生长发育性能、繁殖性能、肥育性能和屠宰性能。[结果]波麻杂交一代(F1)的体型趋向父本,合群性更好,有利于放牧管理。6月龄、12月龄的波麻F1代的体重、胸围与母本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体高、体长与母本存在显著差异(P<0.05)。波麻F1代的产活羔率高于麻城黑山羊。3月龄的波麻F1代在90 d的育肥期内,日增重达93.78 g,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波麻F1代的产肉性能明显优于麻城黑山羊。[结论]波麻F1代的生长发育性能、繁殖性能、肥育性能和屠宰性能均优于麻城黑山羊,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和适应性。
2008年26期 11344-11345+11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顾亚玲;马丽娜;马志龙;
[目的]研究了萨福克羊初生重和6月龄体重的相关性。[方法]对宁夏肉用种羊场的3只公羊90只后代个体初生重与6月龄体重的遗传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初生重与6月龄体重具有高度的遗传相关(r=0.853 9)。[结论]为肉用种羊的早期选种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2008年26期 11346-11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永福;
针对青海八眉猪的保护现状和资源特点,分析了保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保护好现有血统类型;保持适宜的保种群规模;实行随机交配和各家系等量留种制度;延长世代间隔;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产、学、研有机结合,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在保种中的应用和加大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力度等保护和利用该品种的主要措施。
2008年26期 11348-11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吴昊;
[目的]研究分胎次饲养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性能的可行性。[方法]将头胎、二胎、三胎母猪分开饲养后进行人工授精,并将一胎母猪后代猪群与二胎以上母猪后代猪群实行隔离饲养,记录每头母猪年产仔数和地方性肺炎病变等数据。[结果]分胎次饲养的头胎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2.5头,二胎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4.2头,三胎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2.3头,不同胎次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2.8头,头胎母猪的生产水平接近平均水平。头胎母猪后代的地方性肺炎病变率为31%,二胎以上母猪后代的地方性肺炎病变率是11%,为头胎母猪后代发病率的1/3,稳定了二胎以上母猪的健康水平。[结论]集约化分胎次饲养可提高猪场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
2008年26期 11350-11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汤颖梅;白云峰;王怀明;卞琳琳;
猪蓝耳病、口蹄疫等疫病的暴发,不仅使养殖户遭受重大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供给,从而引起猪肉价格上涨。总结了我国畜禽养殖方式、疫病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引起疫病暴发的潜在因素,分析了疫病暴发对养殖户、涉农企业、物价指数以及国际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8年26期 11352-11353+11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宁攸凉;王征兵;宁泽逵;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DEA方法,以主产品产量、副产品产值为模型的产出变量,以仔猪重量、精饲料数量、青粗饲料数量、其他物质与服务费用和用工数为模型的投入变量,将四川生猪产区散养生猪的生产效率的变化与全国平均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四川散养生猪产量的增长主要是投入的增长而非生产效率的提高。
2008年26期 11354-11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孙振兴;
[目的]探讨利用染色体参数进行聚类分析,以期在细胞水平上对双壳贝类进行分类。[方法]根据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以及它们的平均值、方差、极差、标准差等参数,计算了13种双壳贝类之间的核型似近系数(λ),用UPGMA法对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贻贝科、扇贝科的λ(0.980 0,蛤蜊科的λ(0.950 0,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相吻合;帘蛤科的文蛤、菲律宾蛤仔和紫石房蛤三者聚为一类,而它们与青蛤、日本镜蛤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聚类分析法可以弥补传统形态学分类的某些不足,有助于人们了解近缘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它为研究双壳贝类的系统演化和数值分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2008年26期 11357-11358+1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蒯军;商兆堂;
[目的]研究江苏沿海海水蟹类养殖的气候适宜性。[方法]主要采取农业气象指标分析方法。[结果]江苏沿海气候适宜养殖海水蟹类;常规统计指标和经验指标均表明,气候适宜性区域间有差异。[结论]从气候相对适宜性看,江苏沿海养殖海水蟹类的优先顺序为连云港、南通、盐城;造成区域间养殖贝类气候适宜性差异的主要是高温、低气压等灾害性天气指标。气象为海水蟹类养殖服务的重点应该是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程度评估和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及其防灾抗灾的应对措施研究等。
2008年26期 11359-11362+11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侯森林;
[目的]为貉毛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及犬科各属间的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貉背部和腹部的直针毛的毛髓质指数和鳞片类型进行观察,同时观察了貉颈部和臀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结果]貉背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为65.7%,腹部为52.3%,颈部为35.1%,臀部为36.4%,4个部位的髓质指数区间为34.5%~66.7%。貉背部、腹部的直针毛的鳞片排列顺序基本相同,背毛的主要鳞片类型是杂波型和杂瓣型,腹毛的主要鳞片类型为杂波型,背毛、腹毛的毛尖均为冠状型,毛根均为扁平型,与其他犬科动物同部位的直针毛鳞片类型相比,差别明显。[结论]动物毛发的鳞片类型及髓质指数可为动物的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2008年26期 11367-11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曹玲芝;马利芹;王丽叶;张晓利;徐倩倩;霍晓青;靳喜朋;秦建华;董世山;
建立腹泻模型是研究腹泻发病机制的重要手段,不同类型的腹泻需要建立相应的腹泻模型,主要包括急性腹泻模型、慢性腹泻模型、溃疡性结肠炎腹泻模型等,就目前常用的动物腹泻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了总结。
2008年26期 11383-1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栾文楼;温小亚;崔邢涛;宋泽峰;
利用冀东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资料,研究了冀东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Cr、Hg、Pb的富集特征与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与我国土壤元素的背景值相比,冀东表层土壤中Cd富集程度较大;与研究区背景值相比,表层土壤中Pb、Cd、Hg富集程度较大,其中Hg平均含量为背景值的2.91倍,按富集程度排序为Hg>Cd>Pb>As>Cr。地积累指数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以全国土壤背景值计算,重金属未造成污染;以研究区背景值计算,Hg表现为轻度-中度污染,As、Cd、Cr、Pb未造成污染。
2008年26期 11363-11366+1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衣霞;贾斌;王健;李怀民;杨继安;曹伟;
利用山东省聊城市1966~2005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资料,对其进行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聊城市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变化主要在于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年平均最高气温波动较大,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2008年26期 11457+1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孔莉;
干旱是威胁鲁西南地区工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1957~2004年共48年年降水量序列进行分析,揭示鲁西南年季降水发生气候突变这一事实;用春、夏、秋、冬季降水量序列分别对前12个月的海温场进行相关普查,得出了一批优势相关区。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区具有沿洋流传播的特征,多数相关区都叠加在洋流上;从各个优势相关区选取预报因子,用最优子集方法建立各月各季降水预报方程。经过2年的试用,收到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2008年26期 11458-11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佳丽;景元书;
[目的]分析南方日光温室的辐射条件,为合理进行日光温室的光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epctrum900-ET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对南方温室条件下的辐射因子连续观测,每隔15 min读一个数据。[结果]在阴天条件下,日照时数较少、室内光照、热量不足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日光温室内太阳辐射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日光温室内的太阳总辐射量与室外的太阳总辐射量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要合理安排作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结论]对温室内作物的种植具有指导意义。
2008年26期 11462-1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段艳芳;赵东;赵辉;
通过对郑州黄河滩地植物群落调查,结果表明:郑州黄河滩地植被有148种,隶属于42科109属,除了一个蕨类植物木贼科外,其余全为被子植物。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研究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热带区系成分也占相当大的比重。郑州植物区系是黄河植物区系纵向连续体的一部分,对上下游河段植物区系有着重要的顺承作用。滩地自然更新的灌草形式维持着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其次为人工林地。
2008年26期 11465-1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葆华;操璟璟;朱文中;
[目的]为保护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在野外实地调查、查阅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安庆沿江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演变趋势和驱动力,针对性地提出了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和对策。[结果]该自然保护区共有湿地维管束植物152种,鱼类81种,鸟类188种,两栖类动物12种,爬行类动物20种,浮游动物105种,底栖动物71种,兽类28种。受环境变化、生态阻隔、资源开发的影响,该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减少,优势种群不断更替,动物物种数量稳定,物种组成变化显著。[结论]该自然保护区通过加强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适度开发湿地资源、畅通生态通道等措施,可提高生物多样性。
2008年26期 11467-11469+1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谈家胜;方向明;
池州圩田开发的热潮初起于清末,繁兴于民国,大兴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截至20世纪80年代,池州沿江、河、湖滩涂湿地已开发殆尽,构筑成蜿蜒壮观的圩田网络,反映了皖江流域圩田开发的最后高潮。它一方面改变了滩涂旧貌,使过去杂草丛生的"雁鸟栖息之地"转化为优质的粮棉生产基地,且消除了血吸虫寄生的钉螺,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过度地围垦和人为的河流改道,又造成江、河、湖面的压缩和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生态水灾的频发及渔产资源的萎缩。这些历史和现实的环境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2008年26期 11470-1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何志明;杨小雄;
为了对比研究近10年来广西14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及其变化,根据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等5个因子和综合用地平均容积率、排水管道密度等26个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对比评价了1997年和2006年广西14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并对其增长驱动进行了分析。
2008年26期 11473-1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洁;许伟;刘青;钱谊;
盐城地理条件优越,尤其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当地生态系统质量下降。运用生态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以盐城沿海地区生态系统为对象,依据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及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空间分异规律,将其划分成9个生态功能区,并针对各功能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措施。
2008年26期 11479-11481+1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亚东;邓斌;魏春璇;贾黎;
通过对合肥及郊区多年来的气象要素(温度、风速、湿度等)变化的分析,结合合肥市城市化进程的统计数据,找出城市化进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热岛效应增大、风速减小、湿度减小、云量增加、大气污染严重,可通过采取如合理规划城市建设、节能、清洁能源、植树造林、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密度等措施减缓气候变化,以实现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
2008年26期 11484-11486+11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罗汉红;李碧方;陈飞鹏;暨淑仪;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澳门1977~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探寻影响澳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977~2004年,随着经济的变化,澳门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呈先升后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由1997年的2.123 hm2增加到2004年的4.210 hm2,净增2.087 hm2;人均生态赤字从2.108 hm2增加至2004年的4.198 hm2,年平均增长率达2.49%。28年间澳门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2008年26期 11487-11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金凤;王玉宽;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为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为系统地经营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目前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理论基础还很薄弱,现有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评价的尺度过于单一,且缺乏动态评估和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空间流动的研究。因此,今后的研究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范式和理论基础的研究,将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引入到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中;其次要拓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时空尺度,不仅从生态系统还要从流域和区域的尺度上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并且要研究生物多样性价值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另外需要探索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现机理,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空间流动性的研究。
2008年26期 11491-1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范旭丽;李德志;王超华;柯世朕;李红;周燕;宋云;孙玉冰;王春叶;
分析了环境资源的同质或异质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耦合效应对克隆植物的一些特性,如生理整合、形态和生理可塑性、觅食行为、劳动分工、风险分摊等所产生的生态影响。通过对一些经典理论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述、扩展和引申,提出了有关克隆植物对各类时空耦合异质生境响应对策的一些新的理论预测。同时对迄今为止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作了预测和展望。
2008年26期 11494-11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于金媛;周宝同;
[目的]为耕地保护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假设博弈双方是理性的经济人,建立了地方政府和监察部门的博弈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地方政府和中央监察部门的选择进行了博弈分析。[结果]当实施监管与不实施监管没有差异时,地方政府违规操作的最优概率ε=C/ζY(1+N),这表示地方政府将以最优概率*ε选择违规操作;如地方政府选择违规操作的概率*ε<ε,中央政府监管部门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管;地方政府选择违规操作的概率*ε>ε,中央政府监管部门的最优选择是监管。违规操作和循规操作无差异时的均衡概率*δ=1/(ζN),监管概率*δ>δ时,地方政府的最优选择是循规操作。[结论]在耕地保护监管过程中,要减少监管的概率,就要改进监管质量和加大对地方政府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
2008年26期 11499-11500+11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晶;
[目的]评价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方法]根据雄县17个乡镇的粮食平均产量及平均耕地面积,比较了不同区域及不同年份生产力的稳定性,评价了农田生产力的稳定性。[结果]年度间17个乡镇20年粮食生产力水平可归为3类,第1类的生产力水平为3 060.0 kg/hm2,第2类的生产力水平为4 810.5 kg/hm2,其他为第3类。区域间17个乡镇的粮食生产力水平可归聚成4类。年度间粮食生产力的稳定性分析表明1973年显著低于平均生产力水平,1977年显著高于平均生产力水平。区域间粮食生产力的稳定性分析表明17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的生产力稳定性低于平均稳定性,7个乡镇高于平均稳定性。[结论]雄县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较好。
2008年26期 11501-11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奇峰;马克山;
使用酸雨时间序列作为训练样本的基础,生成训练样本输入数据和期望输出数据,建立时间序列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误差反向传播的算法训练神经网络,获得输入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未来3年的酸雨数据。BP神经网络模型的应用设计借助于MAT-LAB软件包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完成。
2008年26期 11504-11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钢;
贵州省是西南岩溶区的中心,岩溶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由于岩溶山区本身的脆弱性和人为作用,导致土地贫瘠、水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日益加剧。为了尽快推进贵州岩溶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首先要加强岩溶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治水为龙头,因地制宜,开展以岩溶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以促进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008年26期 11506-11507+11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丁武泉;
[目的]为科学合理进行污泥处置奠定基础。[方法]以重庆市10个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样品,对其进行含水率、pH值、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总体上所采集污泥是一种富含有机质(平均为296.84 g/kg)、高氮(平均为48.33 g/kg)、中磷(平均为18.94 g/kg)、低钾(平均为14.17 g/kg)的养分含量颇高的有机肥。pH值在5.95~7.73,处于微酸性和微碱性之间,在园林土壤中施用,不会对土壤的酸碱度造成大的影响。污泥中含水量较高(平均为77.8%),不宜直接施用。污泥中含有Pb、Cr、Cd、Cu、N i、Zn、Hg等重金属,但含量不高,只有个别区县的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稍微超标。[结论]对污泥性质的分析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2008年26期 11508-11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黄德娟;杨薇;罗明标;金卫根;余军林;黄德超;
[目的]调查抚河文昌桥段浮游动植物种类和分布特性,研究抚河水质状况。[方法]以文昌桥为中心,随机设置10个采样点,进行为期3个月的浮游动植物群落调查。同时研究水温、pH值、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结果]在10个采样点内共检测出浮游动植物72种,隶属于53个属,其中绿藻和蓝藻数量较多,分别占总数的28.8%和21.9%,金藻、黄藻和甲藻的数量较少,分别占总数的4.1%、2.7%和1.4%;浮游动物的种类较少。一些多污带种类如浮游球衣藻、铜绿微囊藻、小颤藻、绿色裸藻、镰形纤维藻等,成为抚河文昌桥段中的优势种类。[结论]抚河水已遭污染,建议有关部门对其加强水质保护工作。
2008年26期 11510-11511+1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郑乐平;刘玉梅;钱显文;施晓燕;
介绍了水体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其在水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指出它可通过与有机物、无机物和生物结合的方式在水体中迁移转化并进入到沉积物中,阐述了研究重金属在水体中地球化学行为的意义。
2008年26期 11512-11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磊;孙卉;翟秋敏;郭志永;
为准确和客观地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运用MATLAB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结合K均值聚类方法建立径向基函数网络,对平顶山市2004年市控5个地表水断面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在评价前根据平顶山市的实际情况对训练样本范围进行更改,将训练和测试样本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时利用RAND函数对训练样本进行插值保证神经网络充分学习。结果发现,K均值聚类法能快速准确地确定网络中心,用建立的径向基函数网络进行地表水质量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单因子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并且具有计算速度快、量化评价结果便于同类水质间互相比较的优点。
2008年26期 11514-1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强;唐娜;
对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基质的类型、植物的种类、对微生物过程产生影响的各因素以及水力停留时间、污染负荷等其他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对潜流湿地系统脱氮过程产生的影响。
2008年26期 11517-1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梁振民;秦趣;于进勇;
首先,对地震避难空间的概念、类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国内外地震避难空间的研究进展和发展领域进行综述,由此指出我国在地震避难空间的研究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我国地震避难空间应重点研究的领域。
2008年26期 11520-1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中波;唐林;王治平;
利用湖南省东江水库流域境内的郴州探空站1995~2004年1~12月每日2个时段(北京时间08:00和20:00)的观测数据,以及郴州、桂东、资兴和汝城4县气象台站1995~2004年1~12月的地面雨量资料,应用传统的大气分层方法,计算并分析了流域上空的水汽量月变化,水汽交换次数及更新率,水汽总通量及人工增雨潜力。结果表明,流域空中水汽量年平均值为3.79 g/cm2,极大值为6.35g/cm2,出现在7月;极小值为2.02 g/cm2,出现在12月;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水汽最为丰富,为5.53 g/cm2,春季次之,冬季最少;而春季水汽更新率最快,仅需6.6 d;水汽总通量与降水总量的差异在夏季(6~8月)相当显著,若在此期间充分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可能给水库增加蓄水总量达1.17~2.94亿t。
2008年26期 11553-11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勤;员冬梅;
[目的]以排泥水泥淀物和废弃果渣为原料制取生物肥料。[方法]以水厂排泥水沉淀物、废弃果渣为培养基的主要原料,接入酵素菌,通过固体发酵,使其转化为生物肥料。[结果]试验表明,pH值在整个菌种生长繁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pH值在6.8以上时,菌种无法生存和繁殖。[结论]排泥水沉淀物、废弃果渣用量对培养基的pH值影响很大。
2008年26期 11439-11440+11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云舒;张殿宇;范燕敏;
[目的]研究酱渣复合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经微生物发酵后的酱渣加入不同比例的蛭石和珍珠岩配制成酱渣复合基质,研究其对番茄品种毛粉802农艺性状的影响。对照基质为草炭∶蛭石=2∶1(体积比)。[结果]酱渣复合基质的容重为0.167~0.253 g/cm3,孔隙度为71.20%~75.48%。基质中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显著高于CK。不同酱渣复合基质所育番茄苗的高度均显著低于CK。T1基质(酱渣∶蛭石∶珍珠岩=1∶1∶1)中番茄苗最高,为28.5 cm,比对照低了3.8 cm。该基质中的番茄苗茎粗显著大于CK,比CK粗17.7%。T1处理地上部鲜重与CK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地上部干重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酱渣代替草炭进行番茄育苗时,T1基质效果最好。
2008年26期 11441-11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丁久玲;郑凯;俞禄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氮肥对松萝凤梨生长的影响。[方法]对松萝凤梨植株喷施不同浓度的氮肥(50、100、150、200、250和300mg/L),研究其对松萝凤梨表观特征、伸长速率和增重率的影响。以喷清水为对照。[结果]不喷氮肥时松萝凤梨叶片呈灰绿色,喷施氮肥影响松萝凤梨叶片颜色。喷氮后各处理单株伸长速率均显著高于CK(P<0.05)。各氮素处理下松萝凤梨单株伸长速率大小顺序为:N3>N4>N2>N5>N1>N6。当氮肥浓度为150~200 mg/L时,松萝凤梨植株伸长速率达2.70~2.76 mm/d,长度显著增加。施氮后各处理单株增重率的表现与单株伸长速率一致。当氮肥浓度为150~200 mg/L时,最有利于松萝凤梨生物量的积累,其次是100 mg/L。[结论]氮肥浓度为150~200 mg/L时最有利于松萝凤梨生长。
2008年26期 11444-11445+11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冯永刚;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对紫穗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方法]运用室内栽培的方法,测定了紫穗槐在沙土、山坡土、黏土、森林土中的发芽、生长情况。[结果]不同土壤中紫穗槐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现依次为沙土>山坡土>黏土>森林土。主根生长最好的是森林土。森林土的侧根生长最好,山坡土次之,然后是黏土和沙土。下胚轴在森林土的生长最好,在沙土的生长最差。沙土和黏土中紫穗槐根的生物量最好,并在第12天的时候开始就明显高于其他土壤。4种土壤中的下胚轴生物量都差不多,以森林土的较高,而山坡土的积累的干重较多。叶的干重以沙地的最高。[结论]紫穗槐在沙土中的发芽率最高,在森林土中的生长量最大。
2008年26期 11446-11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敏;何鹏;韦家少;
[目的]为胶园土壤肥力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南省胶园酸性火成岩、基性火成岩、酸性变质岩、沉积岩、冲积物、海积物等不同母质发育下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胶园土壤肥力指标与其母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胶园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为在玄武岩中最高,全钾、缓效钾含量在花岗岩中最高。胶园0~2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在页岩中最高,21~40、41~6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在玄武岩中最高。[结论]胶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在一些母质上对母岩特性有继承性,但生物气候及耕作与施肥等因素已经完全弱化了因母岩成分不同而造成的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差异。
2008年26期 11449-11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黄承玲;陈训;范成五;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必要养分,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中碳酸钙是主要的磷吸附基质,使得喀斯特土壤中可利用的磷含量低。农作物根的分泌物在活化磷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利用平衡法模拟喀斯特地区土壤在有根分泌物存在时的磷吸附反应。结果表明,玉米根分泌物能抑制土壤对磷的吸附,即使得土壤中可供作物利用的磷增加。土壤对磷的等温吸附反应能被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拟合,拟二级速率方程是描述土壤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的最优方程。
2008年26期 11453-1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余丽;晏爱芬;
[目的]寻找适合高黎贡山特点的放线菌分离方法,为新种的发现和筛选奠定基础。[方法]采集高黎贡山海拔1 500 m下7个土样,以K2Cr2O7为抑制剂,对高黎贡山土壤放线菌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200 mg/L K2Cr2O7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放线菌种类丰富,但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菌的分布较耕地、旱地少。供试菌明胶液化培养5d后,中度液化能力的占42%。淀粉水解试验表明,绝大多数供试菌均有较强的水解能力,淀粉水解直径≤1 cm的占13%,1~2 cm的占40%,>2 cm的占47%。[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对高黎贡山放线菌及微生物资源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也为高海拔微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做了方法上的准备。
2008年26期 11456+1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恺;丁重阳;张梁;石贵阳;
[目的]优化高浓度玉米生料酒精发酵的工艺。[方法]在外环流式发酵罐中,考察了起始发酵醪加入量、起始添加时间、添加间隔时间及每批添加量等因素对玉米生料酒精发酵的影响,并将优化工艺应用于高浓度酒精的发酵。[结果]按料水比1.0∶2.3,添加100AUN/g原料的生淀粉酶获得初始发酵醪,取30%加入外环流式发酵罐,接种发酵,至2 h起每30 min添加5%的剩余发酵醪,30℃恒温发酵72 h,发酵终点酒精度达到120.0 g/L,淀粉利用率为90.08%,与普通工艺相比酒精度提高了15.3%。将该工艺进一步应用于高浓度生料酒精发酵,当料水比为1.0∶1.8时,酒精度达到133.6 g/L,淀粉利用率为86.6%。[结论]该试验提出的分批添加强制循环生料酒精发酵工艺能明显提高酒精浓度和淀粉利用率,有利于高效、清洁酒精生产工艺的建立。
2008年26期 11522-11524+1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芳;
[目的]深入研究南瓜粉在面包中的应用。[方法]选用1%、2%、3%、4%、5%、6%、7%、8%的南瓜粉添加量进行粉质试验和拉伸试验,用粉质仪、拉伸仪探讨南瓜粉对面包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南瓜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包面团的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评价值及面团的延伸性、抗拉伸阻力、拉伸曲线面积、最大抗拉伸力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弱化度和拉力比数不断增大。当南瓜粉添加量大于5%时,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面团的延伸性、抗拉伸阻力、拉伸曲线面积、最大抗拉伸力的下降趋势较明显。[结论]当南瓜粉添加量控制在5%以下时,面团可达到面包粉的加工性能。
2008年26期 11525-1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单良;徐利萍;金青哲;刘元法;王兴国;
[目的]探讨黑芝麻黑色素对食品加工理化因子的稳定性及其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测定黑芝麻黑色素溶液在食品加工理化因子作用下吸光度的变化,以色价保存率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测定加入黑芝麻黑色素后DPPH.、.OH、O2-.自由基体系的吸光度变化,以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考察黑芝麻黑色素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黑芝麻黑色素对光、热稳定;对几种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较好,对Fe3+、Cu2+、Zn2+的稳定性稍弱;耐氧化还原,耐糖耐盐性好,耐维生素C和防腐剂等优点。黑芝麻黑色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DPPH.>.OH>O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黑芝麻黑色素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论]黑芝麻黑色素安全无毒,稳定性优于花色苷类黑色素,而且具有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是非常有潜力的天然黑色素和抗氧化剂资源,在食品、医药、保健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2008年26期 11527-11531+11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1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陶运来;殷俊峰;田素润;柯立良;郭德军;
阐述了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的产生背景,对我国茶叶加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了应对措施。
2008年26期 11532-11533+1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海丽;杨小萍;
[目的]确定胰蛋白酶水解凤凰衣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方法]通过交联葡聚糖凝胶柱对标准品谷胱甘肽(M307)与细胞色素C(M12300)混合物的过柱情况,通过扫描,确定过柱液在波长230 nm处有最大吸收,在波长230 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确定分子量为307~12 300的分子多肽分布。以其为依据,以目的肽段得率作为指标,分别考察了酶与底物比例、酶解时间、pH、温度对胰蛋白酶酶解凤凰衣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胰蛋白酶酶解凤凰衣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通过试验确定酶解反应的最佳水解条件,在此条件下,可得到最大的目的肽得率。[结论]胰蛋白酶酶解凤凰衣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酶与底物比例为3%,pH值为8.0,水解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3.0 h。此时目的肽段得率为最高值1.845%。
2008年26期 11534-1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叶云;何英姿;黄瑶;吕鸣群;
[目的]研究蔗糖基聚合物对茂谷柑的保鲜效果。[方法]用0.5%、0.7%、1.0%浓度的蔗糖基聚合物对茂谷柑进行采后处理,研究其对茂谷柑的丙二醛含量(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采后进行蔗糖基聚合物处理茂谷柑,可以提高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和POD活性。[结论]蔗糖基聚合物在延缓果实组织的衰老,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延长贮藏寿命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2008年26期 11537-11538+11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崔艳;江莉;包建强;
[目的]以波纹巴非蛤为材料,研究其在低温无水保活过程中的生化变化。[方法]采用低温保活的波纹巴非蛤并置于4℃条件下进行保藏,测定其在此过程中的营养成分、腺苷三磷酸(ATP)及乳酸的变化。[结果]采用此法可使波纹巴非蛤保活5 d,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略有降低,氨基酸的变化不明显,ATP变化呈先下降再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乳酸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低温无水法是保活波纹巴非蛤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2008年26期 11539-11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夏昆;崔艳;江莉;包建强;
[目的]研究紫彩血蛤在低温条件下的保活效果。[方法]以紫彩血蛤为原料,测定了它的冻结曲线并对其在生态冰温区域内和冰块堆积条件下以及不同冷藏温度和湿度下的保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紫彩血蛤的生态冰温区大致在0~-2℃。随着温度的升高,紫彩血蛤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存活率最高的组为冰温保藏组(-1.5~-0.5℃),在保活10 d后其存活率依然达99%。淡水冰堆积组和4~6℃组保活效果较好,在保活7 d后,两者的存活率均达99%,而且总体表现接近。湿度对紫彩血蛤保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呈正相关性,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蛤体的存活。[结论]该研究为紫彩血蛤的实际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8年26期 11542-11543+11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吴平华;殷俊峰;
[目的]探讨草鱼加工成低盐-高水分冷冻半干制品的可适性及其耐藏性。[方法]通过腌制、干燥、包装、速冻和冻藏将市售新鲜的草鱼加工成低盐-高水分冷冻半干制品,研究冻藏过程中鱼体水分含量、盐分含量、系水力和其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相对于擦干鱼体对照组,腌制、干燥后的试验组鱼体失水更慢,系水力下降较慢。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2组鱼体的感官品质均下降,但试验组鱼体的下降速度更慢。冻藏过程中,2组鱼体的盐分含量变化较小,但对照组鱼体的盐分含量有缓慢上升趋势。[结论]草鱼较适合制成低盐-高水分冷冻半干制品,耐藏性较好,且在盐渍和干燥过程中增加了制品的风味,具有较好的口感。
2008年26期 11544-11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琼;齐源;
农民工是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的主体部分,分析了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主要现实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过程中的现实困难,进而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2008年26期 11571-1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胡军华;
从博弈论的思想出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支持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
2008年26期 11580-11581+11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真;
在论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提出的基础上,从"发展模式论"、"国外经验论"、"城乡差距论"以及"新型农民论"几个研究模式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现状,并在该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了研究新方案。
2008年26期 11582-11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李献辉;刘海云;
在对环京、津周围的廊坊市和涿州市80个村、260户失地农民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呈现边缘化和分异特征:边缘化主要表现为失地农民既不属于农村又不属于城市的边缘状态,即成为城市人眼中的农村人和农村人眼中的城市人;分异是指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生活水平上升,成为发展性农户,部分生活水平基本不受影响,成为稳定型农户,而部分农户因为土地征用,生活水平下降,成为贫困型农户。笔者在总结以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
2008年26期 11585-11587+11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微;
以我国1992和2002年投入产出情况为研究对象,从4个方面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2008年26期 11588-11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郭玉亮;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它对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积极影响是主要的。但是,分化后的各个阶层毕竟是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随着农村社会的分化,原来的利益格局和社会秩序被打破,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因素。因此,科学分析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前提。
2008年26期 11590-11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丰春;
以差序格局为逻辑起点,用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关系网络理论解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机制,以期找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脉络。
2008年26期 11594-1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胡积送;
分析了种子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2008年26期 11596-11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伟;张艳秋;
探讨了村区经济定位及乡镇的行政改革。
2008年26期 11598-11599+1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乐家华;周应祺;
简要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水产品生产状况,分析了各国水产品消费量和消费趋势,并对各国水产品消费动向,特别是日本消费者生活方式、销售流通结构和质量价格观念方面进行了总结。
2008年26期 11600-11601+11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宋自奋;张玉;祁春节;
从品质、价格、成本、土地生产率、品种结构、经营方式以及产业链方面比较了我国柑橘市场竞争力与国外的差距,并测算了"入世"后我国柑橘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研究表明,宽皮橘、柑橘罐头、柑橘果酱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力,而橙、柠檬、柑橘汁等完全没有优势。研究得出,提高柑橘市场竞争力需要科技支撑。
2008年26期 11602-11603+11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8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郑明亮;
对2000~2005年我国木材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情况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分析了产生供需缺口的原因。
2008年26期 11604-11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同成;
论述"连续统"中各种模式在我国过去、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变化及作用,提出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过程是不可逆的,"连续统"中从以家庭养老为主到以社会养老保障为主也必将是农村养老模式变迁的总体趋势。
2008年26期 11607-11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