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综述

  • 三峡库区柑橘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构建

    张明博;朱士江;徐文;张涛;刘彩虹;彭玉强;王斌;李虎;王浩;贵树彪;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针对三峡库区柑橘树根区60 cm深土壤水分建立ARIMA(1,1,1)模型。结果表明,拟合区与预测区相对误差分别为0.37%~7.67%、2.83%~5.56%,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33%、4.52%,均小于5%。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与预测柑橘树根区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可以进一步应用在其他作物根区的土壤水分监测,为农作物优质生长、节水灌溉提供技术支撑。

    2021年11期 v.49;No.67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巴西蕉果指干重与果指形态的相关性及其定量模型研究

    刘永霞;何应对;连子豪;王丽霞;殷晓敏;唐粉玲;曹宏鑫;

    [目的]探究巴西香蕉果指干重与果指形态的相关性。[方法]2019—2020年采用"3414"施肥试验设计方案,对巴西香蕉(Musa AAA Cavendish cv.‘Baxi’)采收期果指干重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巴西蕉果指干重与果指内弧长、果指外弧长、果指直径、果柄长、果柄直径5个农艺性状呈正相关,与果指外弧长、内弧长呈显著正相关,香蕉果指直径对香蕉果指干重的直接作用最大,果指内弧长通过外弧长、果指直径对果指干重的间接作用最大。对果指干重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得预测回归模型FDW=0.326FIA+0.366LFOA+2.399FSL+2.384FD-8.581。[结论]巴西香蕉果指干重与果指形态具有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果指内弧长对果指干重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强调巴西香蕉高产育种的性状选择上,可减少果指弯曲度、适当增加果指直径,既可提高产量,又可提高果指的商品率,增加经济效益。

    2021年11期 v.49;No.672 5-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精化学成分·生理功能及产业发展研究进展

    杨冰峰;胥峰;李淑立;李立房;李立波;李仲芳;陶雪莲;

    主要对黄精的化学成分、生理功能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黄精的全面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11期 v.49;No.672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2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铬胁迫对烟草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

    王慧;王婷;赵孔阳;张素蕙;段冬冬;吴振华;

    介绍了环境中铬的存在形态,烟草对铬的吸收,分析了铬胁迫对烟草光合作用、抗氧化酶系统以及基因调控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最后从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方面提出了控制铬胁迫的措施,以期为铬污染区烟草种植提供指导。

    2021年11期 v.49;No.672 13-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对虾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尾水处理研究进展

    王晓璐;刁菁;樊英;盖春蕾;叶海斌;刘洪军;王淑生;付壤辉;王友红;

    依据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水质处理的相关研究以及实际生产中的健康养殖模式,提出了对虾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尾水处理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相关处理技术,如重力沉降、物理过滤、生物净化、人工湿地以及工厂化循环水等技术。

    2021年11期 v.49;No.672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张华崇;赵树琪;闫振华;黄晓莉;戴宝生;李蔚;

    赤霉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生产和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综述了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选育抗病品种、化学防控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等,旨在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2021年11期 v.49;No.672 20-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8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莲雾营养成分及利用价值研究进展

    孙勇;高乐;张先;甘霖;邢宏宝;何海林;何鹏;

    莲雾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药用、保健和观赏价值,获得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莲雾营养成分的分析、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利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莲雾高营养特性的研究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也为从事莲雾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2021年11期 v.49;No.672 23-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农艺·园艺

  • 减量施肥及起垄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李洁;陈翠霞;聂红民;荆建国;杨宜红;

    为满足花生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花生品种豫花2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农民习惯施肥)、施肥量减少30%、施肥量减少25%共3种施肥量,起垄和平作2种种植模式,共6个处理,研究减量施肥及起垄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下,与平作种植模式相比,起垄种植花生荚果增产不显著;在肥料减施25%、30%的情况下,起垄种植的花生荚果产量显著增加;平作条件下,肥料减施25%的花生荚果产量显著降低;但在起垄条件下,肥料减施25%对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合理减量施肥和起垄种植不仅不影响花生产量,还能减少肥料投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养分流失造成面源污染的风险。

    2021年11期 v.49;No.672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适宜陇东地区机械化收获的高产早熟矮秆耐密植酿造高粱品种引种筛选

    石晓瑛;

    为筛选适宜陇东地区机械化收获的高产、早熟、矮秆、耐密植酿造高粱品种,在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的条件下,对引进的10个酿造高粱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大田鉴定。结果表明,吉杂145具有株高适宜、穗柄长、茎秆粗壮、耐倒伏等特点,符合机收酿造高粱品种主要指标要求;同时其成熟早、植株生长整齐、抗病虫性强、穗型紧凑、穗子长、穗粒优势大,产量最高,其产量为9 747.74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品种,较对照品种增产30.06%,应作为机械化收获首选酿造高粱品种在陇东地区推广应用;吉杂168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和机收相关性状,较对照增产19.68%,可作为机械化收获搭配酿造高粱品种在陇东地区种植;吉杂166、吉杂163和吉糯杂5虽然在机械化收获和诸多农艺性状上有较好的表现,但增产水平较低,引进种植价值不大;其余5个品种均较对照明显减产,减幅为0.44%~30.65%,生产上不再考虑。

    2021年11期 v.49;No.672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增温对宁夏引黄灌区大豆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史云云;张峰举;许兴;肖国举;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宁夏引黄灌区大豆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利用田间大气自动增温设备研究不同增温处理(0、0.5、1.0、1.5、2.0℃)下大豆不同生育期植株干重、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植株累积量和产量等。结果表明,增温0~2.0℃有利于大豆干物质累积、提高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和植株累积量;大豆百粒重随着增温梯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单株结荚数量随着增温梯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最终导致大豆产量、收获系数和氮磷钾利用效率降低。

    2021年11期 v.49;No.672 32-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1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南方籼稻整精米率发展趋势及对策

    邹禹;钱宝云;占新春;郑乐娅;张培江;

    统计2009—2018年我国南方籼稻整精米率检测数据,表明我国南方籼稻品种的整精米率呈逐年下降的发展趋势,整精米率已经成为优质籼稻发展的限制因素。从品质性状遗传、生态环境、栽培管理、稻米加工等方面分析整精米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合优质常规籼稻的品种选育和优质杂交籼稻配组的实践,对优质籼稻育种进行展望。提高我国南方稻区籼稻品种的整精米率,对提高籼稻种植效益和加工效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升我国稻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1期 v.49;No.672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覆盖栽培对烤烟成熟期叶片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

    姚远华;刘兰;张德龙;王行;王军;

    [目的]探讨烤烟成熟期叶片衰老的生理机制,为提升烟叶田间耐熟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粤烟97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全生育期覆盖地膜、团棵期揭膜高培土和前膜后草3种覆盖栽培措施下,烤烟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MDA含量,以及SOD、POD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前膜后草的处理其叶片在成熟期各阶段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SOD、POD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而丙二醛含量也最低,烟叶衰老速度相对缓慢,且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好。[结论]生产实践中,前膜后草覆盖结合高培土的栽培方式对延迟烟叶衰老、提高烟叶田间耐熟性、提高烟叶经济性状有重要作用。

    2021年11期 v.49;No.672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灌水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石学萍;刘伊明;王九明;兰印超;檀海斌;

    为准确掌握限水条件下冬小麦高产高效的灌溉制度,分析比较了2019—2020年(枯水年)冬小麦不同灌溉量处理(127、172、217、262、315 mm)对土壤水分含量、作物产量构成因素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千粒重、穗粒数、穗数变化趋势较一致,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当灌水量为127~217 mm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千粒重、穗粒数、穗数显著增加;当灌水量为217~315 mm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千粒重、穗粒数、穗数呈缓慢减少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当小麦生育期灌水量217 mm、春季关键期3次灌水、每次灌水60 mm时,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分别为8 396.72 kg/hm~2和19.19 kg/(hm~2·mm)。

    2021年11期 v.49;No.672 51-5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玉米新品种郧单21的选育

    周刚;陈光勇;杨虎;唐余成;张世洪;李文品;许红霞;王璐;

    郧单21是用自交系WD03作母本、自交系N75作父本组配的普通玉米杂交种。2020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鄂审玉20200008。在2018—2019年湖北省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9 680.1 kg/hm~2,比对照(宜单629)增产4.89%。介绍了郧单21的选育进程、综合特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等。

    2021年11期 v.49;No.672 53-5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提高烤烟可用性的影响

    张慢慢;刘毅;张闯;管恩娜;钟善良;申昌优;杨庆根;肖先仪;饶文平;吴海洋;

    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提高烟叶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株进入团棵时间越早,生育期也随之延长;烟株垄距越宽、施肥量越高、种植密度越小,烤烟农艺性状表现越突出;在相同施氮量下,烤烟的均价、上等烟比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经济性状指标变化幅度不大。综合生育期、农艺性状、烤后烟叶品质、单叶重、经济性状和天气情况等指标,在赣州信丰烟区按照行距110 cm、种植密度17 250株/hm~2、施氮量142.5 kg/hm~2处理培育出的烤烟产质量相对较好。

    2021年11期 v.49;No.672 56-5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整枝方式和密度对日光温室小果型西瓜综合效益的影响

    赵平;李学涛;冯燕青;林英杰;崔方让;王强;康振友;

    为探索小果型西瓜不同整枝方式与密度的综合效应,在日光温室内进行了6种不同整枝和栽培密度的对比试验,对不同处理的产量、品质和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整枝方式与密度对单瓜重、产量、效益有一定影响,对果实品质影响不明显。以吊单蔓留单瓜+爬地半蔓、栽培密度为28 590株/hm~2处理的净收入最高,达到641 869.2元/hm~2,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效效果,可作为日光温室小果型西瓜适宜的整枝方式和密度进一步示范推广。

    2021年11期 v.49;No.672 59-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文山州彩色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高建莉;李罡;

    为筛选适宜文山州种植的优良彩色马铃薯新品种,以文山本地马铃薯"丘北紫洋芋"为对照,对引进的6个彩色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H-6"产量较高,为48 474 kg/hm~2,较对照增产8.1%,两者差异显著。另外,"H-6"具有结薯集中、芽眼浅、表皮光滑、商品薯率高等优点,可进一步进行示范和推广。

    2021年11期 v.49;No.672 62-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资源·环境

  • 基于竹纤维填料的一体化脱氮除磷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研究

    王睿;张亮;谭映宇;李亚;任旭锋;徐佳佳;梅荣武;王震;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聚氨酯、竹纤维、火山岩、沸石、牡蛎壳5种填料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以填料的优化配置为基础研发一种基于竹纤维的一体化脱氮除磷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并开展小试、中试研究。小试试验中,火山岩填料的出水COD平均浓度最低,为27.56 mg/L,平均去除率为91.64%;混合填料对NH_4~+-N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平均浓度为4.80 mg/L,平均去除率为77.66%;沸石填料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平均浓度为9.53 mg/L,平均去除率为71.44%;混合填料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其出水平均浓度为1.88 mg/L,平均去除率达57.84%。中试试验中,出水COD、NH_4~+-N、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0.73、11.03、13.10和1.59 mg/L,相应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51%、59.53%、61.57%和43.92%,出水满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3/973—2015一级标准。

    2021年11期 v.49;No.672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5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东向鹤田涌水环境状况及综合整治探讨

    王燕;

    中堂镇位于东莞市西北部,水污染主要由排水体制混乱、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水体污染严重等造成,亟需提升流域水体质量,改善环境。以东向鹤田流域为调查对象,对水环境状况开展了排污口、污水管网和水污染成因研究和调查,分析了水污染现状及成因。针对流域水环境存在的问题,设计内源治理、活水保质、河岸整治等治理措施。设计方案实施后,东向鹤田涌水质指标基本达到不黑不臭,水质力争达到V类水。

    2021年11期 v.49;No.672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赤水河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闵文武;黄福江;王伟;

    [目的]研究赤水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9月对赤水河流域11个采样断面进行浮游动物采集和水环境因子测定。[结果]赤水河部分断面TN超标。赤水河共有浮游动物52种,轮虫种类最多(33种),原生动物11种,桡足类6种,枝角类最少(3种)。浮游动物优势种共7种,褐砂壳虫(Difflugia avellana)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204,枝角类不构成优势种。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4.61个/L、27.11μg/L、4.56、0.82和2.13。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差异显著。冗余分析结果显示,TN和SS是影响赤水河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该研究为赤水河流域健康管理提供数据补充。

    2021年11期 v.49;No.672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土地系统脆弱性及应对策略研究

    王春雨;张洪;

    为了揭示土地系统脆弱性现状,在构建云南省土地系统脆弱性VSD模型框架的基础上,测算云南省土地系统脆弱性,并根据其脆弱性进行分级,并分区域提出土地系统脆弱性应对策略。结果表明:云南省2010、2015和2018年土地系统脆弱性指数分别为3.836 3、3.210 9和3.109 2,土地系统脆弱性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云南省土地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异显著,不同州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状况、土地利用结构等不同,导致全省土地系统脆弱性分布的差异性。该研究可为了解人类活动对区域土地的干扰和破坏程度,根据不同区域的脆弱性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并对云南省土地系统保护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2021年11期 v.49;No.672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温凯茵;林彰文;卢欢亮;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内容,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福祉。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广东省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目前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经全面提升,但治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分析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下一步广东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2021年11期 v.49;No.672 85-8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 鸿雁体尺指标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杜强;韩卫杰;郑峰;黄晓凤;

    [目的]探讨鸿雁体尺指标与体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其体尺指标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试验随机选取6月龄鸿雁30只,雌雄各半,测量其体质量(Y)、胫围(X_1)、胫长(X_2)、胸宽(X_3)、胸深(X_4)、胸围(X_5)、体斜长(X_6)、龙骨长(X_7),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体尺指标与体质量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鸿雁的体尺指标(胫围、胸宽、胸深、胸围、体斜长、龙骨长)与体质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体尺指标中,对鸿雁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的指标有龙骨长、胸宽、胫围、胸深;大部分指标的直接作用小于间接作用,反映多体尺指标联合效应成为影响鸿雁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决定程度分析显示,对鸿雁体尺指标对体质量决定程度较高的体尺指标有龙骨长、胫围、胸宽。以体质量为因变量,体尺指标为自变量,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回归方程:Y=-2.432+0.146X_7+0.371X_1+0.124X_3(r=0.924,P<0.01)。[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鸿雁进行我国家鹅杂交改良提供依据。

    2021年11期 v.49;No.672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阿坝藏鸡蛋品质及氨基酸组成分析与营养评价

    张燕;吴锦波;何世明;余春林;王蓉芳;苏元君;杨小林;李星亮;牟桑;

    为研究阿坝藏鸡蛋品质特性,并为阿坝藏鸡专门化品系选育工作等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阿坝藏鸡3个品系的鸡蛋,对鸡蛋的物理性质及全蛋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并以FAO/WHO氨基酸模式为评价标准,对阿坝藏鸡鸡蛋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阿坝藏鸡鸡蛋均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能满足理想氨基酸模式。这说明阿坝藏鸡鸡蛋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价值均衡。

    2021年11期 v.49;No.672 91-9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小鼠部分组织器官石蜡切片制作方法的改良

    陈思怀;李德龙;高继业;

    为了克服小鼠组织器官传统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存在组织易碎、结构不完整的缺点,对传统石蜡切片制作进行了改良。将浸蜡前的透明步骤改为异硬脂醇与石蜡混合液处理,替代苯类透明剂制作空肠、脾脏2种器官的石蜡切片,并以切片机切片时蜡带质量和HE染色后镜下质量为切片制作效果的评定指标。结果表明,2种器官在切片机上均能切出完整、较长的蜡带,组织块无硬化、不碎裂,展片平整;HE染色过程中不掉片,染色后光镜下细胞质与细胞核染色对比清晰,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就脾脏和空肠而言,应用异硬脂醇与石蜡混合液替代苯类透明剂能制作出优良的石蜡切片。

    2021年11期 v.49;No.672 94-9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1K]
    [下载次数:1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PLRV病毒宁夏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CP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陈晓军;郭成瑾;王喜刚;沈瑞清;

    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离得到了PLRV宁夏分离物,并采用RT-PCR技术分离得到了宁夏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CP的核苷酸序列,PLRV CP基因共624 bp,推测编码20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大小为23 234.2,等电点11.85。通过同源性分析,其与2013年内蒙古分离物(KC456052)最为接近,同源性达99.8%;进化树分析发现其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性,为单独分支起源。

    2021年11期 v.49;No.672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腰楼大葱”组织培养技术及田间对比研究

    李文峰;张晓慧;张书;

    [目的]筛选最佳浓度NAA"腰楼大葱"生根培养基,比较组培苗和非组培苗的优劣。[方法]以"腰楼大葱"茎尖为外植体材料,接种到不同浓度NAA生根培养基上,将获得的组培苗与非组培苗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生根壮苗最佳NAA浓度为0.10 mg/L;组培苗与非组培苗的直立叶数和老叶个数均存在显著差异;非组培苗的平均倒伏叶数为6.40片,组培苗仅有3.29片,且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腰楼大葱"组培苗商品性明显优于非组培苗。

    2021年11期 v.49;No.672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林业科学·休闲农业

  • 云南省湿地资源保护进展及建议

    董磊;吴富勤;马山俊;李玲芬;

    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林草工作重要的保护研究对象。全面保护湿地资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构建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途径。系统总结了云南省在湿地资源保护方面开展的工作,分析了云南省湿地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湿地资源保护建议。

    2021年11期 v.49;No.672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户林下经济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基于安徽省池州市3个县的数据调查

    查选周;

    基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林下经济经营意愿较低的原因,并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林下经济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池州市农户林下经济经营意愿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缺乏、资源优势缺乏、资金缺乏、交通不便、从事其他工作的收入更高等;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开展林下经济经营意愿的重要因素有户主特征、资源禀赋以及家庭特征中的老年劳动力在家庭中所占比重和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最后,根据影响因素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2021年11期 v.49;No.672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公园绿地对周边温度场的影响——以芜湖市神山森林公园为例

    伍卉;闻治江;

    选取芜湖市神山森林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芜湖市2017年Landsat8遥感数据源反演出研究区的地表亮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公园周边环境一定的范围内,温差(ΔT)随着距离(L)的增大而相应的增加(减少),增速由大变小,最后趋于平缓或无规律,可用3次多项式拟合模型来反映变化规律。神山森林公园对周边温度场平均辐射的最大范围为526.05 m,公园边界与周边环境的平均最大温差(ΔT_(max))为2.4℃。公园对周边温度场辐射影响范围从高到低依次为南、北、西、东,对周边温度场辐射影响温差(ΔT)由高到低依次为南、北(西)、东;神山公园内部的场强、周边环境的用地类型以及风向的差异导致了公园对4个方向上最大辐射范围的差异。

    2021年11期 v.49;No.672 109-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8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甘肃河西地区文冠果林木良种基地营建技术——以张掖市文冠果省级林木良种基地为例

    刘建海;赵国生;王艺林;范菊萍;郭彩霞;赵玉红;

    以张掖市文冠果省级林木良种基地营建为例,通过对文冠果良种基地营建的必要性、基地选址、功能区划、种质资源收集区、种子生产区、良种繁育区、良种示范区的营建和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整理归纳,系统地阐述了良种基地的营建技术和方法。张掖市文冠果林木良种基地的建成不但加速了文冠果在甘肃河西地区良种化进程和大面积的推广,而且为文冠果良种基地营建及生产良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

    2021年11期 v.49;No.672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厚叶南五味子仿生态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林小青;周俊新;

    选取厚叶南五味子应用试验方法,进一步筛选优良扦插技术、壮苗培育技术方案和立体种植关键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厚叶南五味子扦插技术在70%透光率的塑料大棚内扦插50 d,可获得优良的扦插苗,取得最佳的生长效果;壮苗培育技术最优基质配比为碎石∶腐烂树皮∶碎木屑(1∶2∶1)+1.5 kg/m~3缓释肥+4.0 kg/m~3腐熟饼肥;立体附植应以240 d的壮苗在3月份进行。

    2021年11期 v.49;No.672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杨顺强;杨科;吴银梅;黄朝富;杨成翠;唐忠艳;李柒玉龙;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保护区周边社区推广种植大球盖菇、竹荪、羊肚菌和猴头菇,4种食用菌鲜菇产量分别达18 784.80、2 363.70、2 625.00 kg/hm~2和0.95 kg/袋;采用"管护局+当地高校+种植户"的推广种植模式,通过管护局的组织管理、当地高校的技术支撑和种植户的积极参与,保障了项目的有序、高效推进;食用菌栽培资源化利用了1 000余t农林业废弃物。该项目促进了周边社区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协调统一,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社区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2021年11期 v.49;No.672 119-12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切花红掌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束晓春;张彬;陆波;王忠;

    [目的]建立切花红掌组织培养快繁体系。[方法]选用切花红掌品种"佛莱"为试材,研究不同外植体、激素对其组织培养诱导、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适宜红掌"佛莱"建立无菌系的外植体为4月10日的顶芽组织;初代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继代培养基为MS+6-BA 0.8 mg/L+NAA0.3 mg/L,增殖系数达19.4倍;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生根率100%。[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红掌"佛莱"组织培养快繁体系可为切花红掌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2021年11期 v.49;No.672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借鉴及发展前景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梁诗琦;钱子玉;申潞玲;

    从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模式入手,提出"农业+文旅+地产+创意+互联网"五位一体的发展方案,发展城乡功能的优质高效链接,建设可持续的现代化田园综合体。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城市发展生态农园的成功经验,结合山西省乡村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通过该模式来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从而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2021年11期 v.49;No.672 124-128+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植物营养

  • 不同植物源杀虫剂对黄瓜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李付军;卢国彩;田洪平;管圆圆;

    为筛选防治蓟马的有效植物源杀虫剂,以缓解目前黄瓜生产中存在的适用杀虫剂品种少和抗药性严重等问题。对3种植物源杀虫剂的2个浓度梯度防效进行了大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苦参碱可溶液剂和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表现较好,药后7 d防效达90%以上,能够有效控制田间蓟马的为害。另外,苦参碱(500倍液)和藜芦碱(600倍液)低浓度施用时的防效与吡虫啉和多杀菌素等常用杀虫剂防效相当。苦参碱和藜芦碱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在早期发生较轻时代替吡虫啉等常规化学药剂,且生产上推荐使用低浓度用药量。

    2021年11期 v.49;No.672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剑麻紫色卷叶病田间调查和其传病因子的分析

    刘后伟;廖章鹏;李瑞莹;洪利鹤;李霖枫;黄标;姚小华;

    对湛江农垦成龄和幼龄剑麻紫色卷叶病田间调查发现,一般抗病苗与普通苗发病率为18%~33%,之间无显著差异,而高抗病苗能有效对抗紫色卷叶病(发病率近0);列联表分析表明剑麻的抗病、发病、死亡等现象不是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存在未知关联;根据田间剑麻种植布局,每株周围剑麻分为直接接触和非直接接触两类,调查发现直接接触生病剑麻数量水平决定了发病率高低(相关系数为0.976),每增加一株病麻,剑麻发病率提高13.6%,而非直接接触生病剑麻数对发病率的影响呈弥散状,说明直接接触传染是紫色卷叶病扩散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单块成龄或幼龄剑麻田,还是二者合并,紫色卷叶病发病率分布都存在不发病和高发病2个峰,推测存在2种以上的因子影响剑麻发病,为此提出抗病因子和非抗病因子2个因子共同决定剑麻紫色卷叶病的双因子模型,这2类因子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剑麻染病、恢复、再染病、再恢复的循环,能够解释目前紫色卷叶病表现。

    2021年11期 v.49;No.672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5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肇庆市红火蚁防控措施研究

    孟醒;钟春燕;黄益强;黄美华;李霜霜;

    广东于2004年发现了红火蚁,对生态和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全省各地开始加强对红火蚁的防控。简述了肇庆市红火蚁防控概况及防控措施,总结了防控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控策略,以期为肇庆市红火蚁的防治提供科技支撑与保障。

    2021年11期 v.49;No.672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有机氮不同替代量对西兰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波;薛贞明;王静;徐济春;陈梦玲;武际;

    研究不同有机氮替代量对西兰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该地区西兰花优质高产技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有机替代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西兰花产量和品质。相较于不施化肥和全量化肥处理,有机替代处理西兰花产量分别提高30.6%~43.7%和4.7%~15.3%,其中有机氮替代30%时产量增加幅度最大。西兰花硝酸盐含量在有机氮替代30%时较不施化肥处理降低12.9%,替代50%时提高26.2%;维生素C含量在有机氮替代30%和50%时分别增加21.0%和2.9%。有机氮替代对西兰花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该试验条件下,有机氮替代30%时最有利于提高西兰花产量及品质。

    2021年11期 v.49;No.672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在山核桃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陈正道;刘晓霞;杨艳;

    以山核桃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8年在浙江临安开展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在山核桃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连续3年施用含腐殖酸水溶肥料能有效防治山核桃干腐病,其中叶片新病斑数平均降低46.2%,老病斑复发数平均降低21.1%;提高产量,平均增产7.1%;减少空籽数,空籽率平均降低32.6%;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26.2%,pH提高20.3%。综上,含腐殖酸水溶肥料能够增强山核桃抗病性、提高产量并改良土壤,对山核桃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1期 v.49;No.672 145-14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药用生物

  • 转人溶菌酶牛乳营养成分及食用安全研究

    程静然;宋荣荣;戴蕴平;赵春江;

    [目的]探究转人溶菌酶牛乳和非转基因牛乳的营养成分差异,以及重组人溶菌酶的食用安全性。[方法]通过测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组2种乳样乳常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较其成分差异。通过大鼠、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以及模拟胃肠液消化稳定性试验检测重组人溶菌酶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表明,转人溶菌酶牛乳和非转基因牛乳相比,细菌总数偏高,脂肪含量偏低,其他营养成分无明显的变化;食品安全评估说明重组人溶菌酶属于实际无毒蛋白,且无潜在的致敏性。[结论]该试验验证了转人溶菌酶牛乳的食用安全性。

    2021年11期 v.49;No.672 147-15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6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盐源县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与分析

    唐梦;黄婷;张雪梅;

    为了调查盐源县现有药用植物资源情况,明确该区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运用文献查阅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植被类型、植物资源、药材市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此次普查总计调查到125科464属785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119科393属586种,重点药用植物66种,走访调查到主要栽培药用植物4种。通过调查发现盐源县中药资源种类丰富,可为盐源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盐源县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2021年11期 v.49;No.672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遂昌县野生华重楼资源调查与应用分析

    周国华;程筵寿;成亮;钟建军;叶陈育;王海蓉;叶金俊;程诗明;

    [目的]掌握遂昌县野生华重楼资源分布现状及生境特点,为开展其人工驯化栽培并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走访、野外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遂昌县野生华重楼资源分布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华重楼生境特点与濒危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遂昌县华重楼在海拔347~1 068 m均有分布,平均分布海拔为697 m;分布地多为半阴坡,坡度在26°~38°,平均坡度为34°;分布地土壤偏酸性。毛竹林、油茶林、灌木林、古榧树林和竹阔混交林等林地条件下均有华重楼分布;在自然生境中,华重楼个体形态差异较大。[结论]华重楼喜阴,其野生群落数量与生境的海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类活动对野生华重楼个体生长和种群繁衍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2021年11期 v.49;No.672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地黄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研究

    吴廷娟;杜权;谢小龙;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地黄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以明确不同地黄品种的根际土壤中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组成是否具有差异,为优选抗病性地黄品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采用传统的平板培养和分离方法,将吨王、北京3号、沁怀、金九、金状元、狮子头6个地黄品种土壤中的真菌先进行纯培养分离、鉴定和计数,然后提取初步分离得到的真菌菌株的DNA,采用基于ITS序列的一代测序技术,通过ITS序列扩增、测序比对,进一步鉴定真菌的种类,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从6个地黄品种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34株真菌,分别通过形态、显微鉴定以及序列分析,最终归属于13属27种,主要属于青霉属、毛霉属、曲霉属、根霉属、酵母属、枝孢属、链格孢属等。其中沁怀中分离出来的真菌属于4属,狮子头3属,金九3属,金状元4属,吨王和北京3号均为5属。[结论]不同地黄品种根际土壤中真菌的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地黄根系对其根际土壤中的真菌数量、组成和种类具有一定的塑造性。

    2021年11期 v.49;No.672 159-16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2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贮运加工·检测分析

  • 云南古树普洱生茶特征滋味成分分析

    罗正飞;曾敏;周李红;龚正礼;

    为了更好地了解古树普洱生茶特征滋味的化学基础,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主要滋味组分含量。结果表明,13个古树普洱生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和水溶性总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1.53%、24.75%、14.96%、3.85%、4.27%、1.58%和3.81%。古树普洱生茶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简单儿茶素、氨基酸、水溶性总糖含量和鲜爽度量化比值均显著高于台地普洱生茶,而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和黄酮类含量均显著低于台地普洱生茶。即相对于台地普洱生茶而言,古树普洱生茶的内含物质较丰富,且苦涩味较弱、鲜爽度较高、回甘较好。

    2021年11期 v.49;No.672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驴胎盘蛋白的组成分析

    樊雨梅;汝文文;张建岭;解晓;廖峰;

    采用蛋白质传统分离技术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揭示驴胎盘蛋白质的性质和组成,结果表明,驴胎盘蛋白含量为(15.62±1.04)%,等电点均匀分布酸性和碱性区域,分子量主要集中在7~19、36~78 kD 2个区域。通过与马科蛋白图库进行对比,检索出3 865种可识别的蛋白,进一步对驴胎盘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驴胎盘蛋白主要参与了内质网蛋白质加工、ECM-受体相互作用、内质网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为驴胎盘药理活性成分的筛选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1年11期 v.49;No.672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果蔬中30种农药残留

    王红梅;肖传勇;张倩;曹盟盟;梁晓明;

    [目的]建立果蔬中30种农药残留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分离,以乙腈-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含0.05%甲酸,V/V)为流动相梯度洗脱,C_(18)色谱柱分离,采用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分析,基质配制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30种农药在16 min内完好分离。在1~500μg/L线性关系良好(r>0.99),对番茄、苹果进行3个添加水平回收试验,30种农药的回收率为77%~12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2.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适用于果蔬中农药残留的测定。

    2021年11期 v.49;No.672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药桑不同部位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含量测定分析

    伊丽则热·艾拜杜拉;陈冰婷;李德龙;谭惠文;马晓丽;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药桑不同部位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方法]用AQC为衍生试剂进行衍生化反应,流动相为乙腈-乙酸铵(85∶15),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最大激发波长25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395 nm下进行荧光检测;用正交试验考察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65%乙醇、料液比1∶150、超声功率150 W、提取次数2次、超声时间10 min,在最佳提取工艺下,桑叶、果实、桑枝中1-DNJ的含量分别是1.069%、0.341%、0.078%。[结论]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可用于药桑不同部位的1-DNJ含量测定。

    2021年11期 v.49;No.672 178-18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7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一测多评法测定甘肃地区淫羊藿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张敏;刘惠娟;王永福;石岩;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淫羊藿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方法,并对甘肃地区的21批药材进行定量分析。[方法]Agilent Zorbax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为水(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10μL。分别考察不同条件对相对校正因子的影响。评价一测多评法和标准曲线法在含量测定结果上的差异。[结果]建立了以淫羊藿苷为内标参照物,同时测定6种黄酮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法。不同条件下相对校正因子的RSD小于2.63%。多点矫正-一测多评法、斜率矫正-一测多评法和标准曲线法测定21批甘肃地区淫羊藿样品含量,其RSD小于3%,无明显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结果准确、操作简单易行,可用于淫羊藿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2021年11期 v.49;No.672 182-185+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0种深色表皮农产品中花青素研究

    刘玉晗;邢丽杰;李先义;罗瑞峰;王远;邹良君;

    为比较常见深色表皮农产品中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市场内常见的20种深色表皮农产品中6种花青素(飞燕草素、矢车菊素、矮牵牛素、天竺葵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20种深色表皮农产品中花青素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花青素种类为1~5种不等,含量在2.6~1 144.2 mg/kg,其中黑果枸杞花青素含量最高,蓝莓、巨峰葡萄果皮和黑加仑葡萄干中检出花青素品种较多。

    2021年11期 v.49;No.672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农业气象

  • 湘西南民族村落文化景观变迁研究——以湖南省上堡侗寨为例

    巫涛;黄宗胜;彭重华;李晟;秦俊;

    [目的]揭示湘西南传统民族村落文化景观变迁的特征,探寻文化景观变迁的内在动力和变迁机制,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文化景观变迁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方法。[方法]以文化空间景观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的文化空间研究和灰色关联分析,对文化景观变迁因子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空间整合度与文化频率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回归关系,空间可以塑造文化景观;随时间的推进,文化空间景观从建筑内部的堂屋逐渐向建筑外部的院落发展;文化空间呈现2种自由随机的变迁方式发展;在简单民居内部,文化空间以堂屋为主,在有院落的民居中以庭院为主,在族系尺度则以公共空间为主;在景观变迁因子中,使用工具等物质文化景观比生活习俗等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变化要快;总体上,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对文化景观变迁的影响最大。文化景观表现型因子对受外界施加的影响反应要大于文化景观基因型因子;湘西南文化景观变迁受到内外两方面的作用,以有利与否为标准进行变迁。[结论]文化景观的保护、开发、利用与管理应该重点抢救、保护内在的基因型民族文化景观,然后再挽救表现型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变迁需要进行科学引导,尤其是市场作用即文化产业作用下的正确引导。

    2021年11期 v.49;No.672 18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3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型装配式渠槽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刘长顺;张景奎;郑继;吴超;

    为响应和贯彻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精神,引领装配式结构更快更广的服务农田水利建设。从材料选用及性能、结构设计、模具制作与生产、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新型装配式渠槽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技术,以期为新型渠系装配式建筑物应用技术革新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21年11期 v.49;No.672 194-197+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柯桥丹家冬季气象景观气象成因分析

    周弘媛;杨欣洁;周晓燕;包君俏;

    利用2015—2019年冬季柯桥区域站气象监测数据和丹家雪凇(雾凇)景观观测等资料,从气象条件、地形特点分析冬季气象景观形成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丹家每年冬季均有气象景观出现,但年际变化、月际变化特征较明显,主要表现为1月出现的概率高于2月和12月,这与温、湿、风、雨等气象要素密切相关。冬季气象景观的形成对气温的要求严苛,日平均气温需低于1.0℃、日最低气温需低于-0.5℃,日最高气温需低于5.0℃;高湿度是冬季气象景观形成和维持的必备条件,形成阶段日平均相对湿度需超过99%,且形成当日或前1 d均有降水过程;维持阶段保持95%以上的高湿度即可;形成阶段需满足静风微风条件(平均风力≤3级,最大风力≤4级),并得出北风转为偏南风、平均风及最大风风力≥4级、极大风力≥5级等是冬季气象景观消融的关键性指标。

    2021年11期 v.49;No.672 198-20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农业信息

  • 我国设施黄瓜生产要素替代关系分析

    李梦;李青;

    为进一步厘清设施蔬菜要素禀赋变动与要素替代变化,运用2008—2019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建立生产函数对具典型代表性的设施黄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9年设施黄瓜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本投入呈稳步上涨的趋势,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之间基本是呈现"双升"趋势,仅在2011、2018年间出现了下降现象,说明资本的重要作用凸显,农业生产在悄然变化。由此得出,劳动土地比和资本土地比均促进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但化肥折纯用量的作用并不显著;土地劳动比、资本劳动比以及机械作业费均对劳动生产率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其中机械技术代替劳动要素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金密集投入土地会使土地生产率提高。

    2021年11期 v.49;No.672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食品价格的影响及预测研究——基于4地食品价格的分析

    张筱娴;谭莹;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研究疫情对食品价格的影响,有助于稳定农产品的供求。在收集广东、上海、浙江和河南4地的肉蛋及主食4类食品的价格日度数据以及疫情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建立FI-GARCH模型,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对食品价格的影响,此外还构建GRNN模型对4地食品价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类食品的影响存在省际差异,上海、浙江的猪肉价格显著提高,4地的鸡蛋价格均有下降,其中上海下降最为明显,各地鸡肉价格整体上无明显波动,广东、上海和浙江大米价格出现上涨;GRNN模型对食物价格进行预测的精度较好,有助于主管部门提前感知风险并采用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基于模型估计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稳定农产品供求状况的政策建议。

    2021年11期 v.49;No.672 205-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2K]
    [下载次数: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的品牌农业研究——以浙江涌泉蜜橘产业为例

    冯仁方;

    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透过品牌农业视觉,系统全面地分析涌泉蜜橘产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品牌发展状况。剖析现今产业中存在的过度追求增长、智能化程度低、初级加工为主、二三产业不足、新老交替不足、科技人才匮乏、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加强科学生产经营,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科学规划品牌战略,文化引领消费升级,线上线下同步发展,二三产业有效延伸。

    2021年11期 v.49;No.672 216-22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滁州市稻虾共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查明方;朱国美;凌武海;陈超;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滁州市大力发展稻虾共作模式,取得明显成效。介绍了滁州市稻虾共作产业发展现状、效益、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稻虾共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1年11期 v.49;No.672 22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蔬菜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大数据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曾志康;韦健;李敏;郭元元;莫小香;覃泽林;

    以搭建蔬菜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大数据平台为目标,详细分析了蔬菜产业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数据采集需求,提出平台架构由表现层、服务层和持久层组成,设计了基于智能化数据接口和第三方监管的蔬菜精准管理与安全监控的多终端大数据平台总体框架,为监控广西蔬菜产业全流程信息、促进大数据落地应用和推动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1年11期 v.49;No.672 224-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张骞;李瑾;康晓洁;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主动适应新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已形成多种成熟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重点选择德国循环农业、日本和韩国六次产业、法国乡村旅游和美国精准农业融合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其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技术研发、社会组织、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针对我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融合程度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不够深入、农民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培养多元融合主体、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2021年11期 v.49;No.672 23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SSCI数据库的乡村振兴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贺栋豪;刘桃;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SSCI数据库(2017—2020年)期刊文献进行处理及知识图谱分析。在深入阅读文献内容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乡村振兴相关研究主题的研究概况。结果显示,目前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学者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日益深化,研究主题及内容深度不断拓展且主要集中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乡村贫困治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当下乡村振兴相关主题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2021年11期 v.49;No.672 235-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5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管理·农业教育

  • 苏州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实践的思考

    周宗辉;施杨;纪洋洋;

    近年来,苏州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规模种养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共享农庄等"农业+"融合发展的农村创新创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对几种模式的归纳总结、分析,并提出建议,从而推动农村"双创"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2021年11期 v.49;No.672 240-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高校体育资源融入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研究——基于对安徽省高校和农村中小学的调研

    邹钧人;章劲松;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实施,人民大众对体育硬件和软件的服务渴求逐渐提高。安徽省高校的体育资源非常丰富,有着大量高素质的师资资源,同时还拥有众多的体育管理、科研等方面的人才。立足于调查研究高校体育资源和农村地区体育文化的现状和需求,从而提出安徽省高校体育资源服务于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建议,为促进安徽省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2021年11期 v.49;No.672 24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桃源县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邱真武;谢添;王蔚风;曹明锋;张志华;王可;祝利;易丽君;汤烨;

    面对当前烟草行业发展新形势,通过梳理桃源县烟叶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桃源县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统筹任务总量分配,发展适度规模农户;注重职业烟农培育,加强对烟农的轮训;加强从烟队伍建设,开展机械课题攻关;狠抓各项技术落地,确保促农增收成效;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力争辅业多元创收。

    2021年11期 v.49;No.672 246-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农村废弃物的环境影响及解决路径

    罗锦程;张冰洁;徐紫寅;李淑媛;

    强化农村地区废弃物监督管理,压实农村废弃物监管主体责任,是新时期农村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助推乡村振兴与走向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关键之举。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废弃物的管理处置现状、农村废弃物的环境危害、典型农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归纳,并对此提出未来展望与建议:依法科学开展新农村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强化政府调控职能、发展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

    2021年11期 v.49;No.672 249-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西部大开发20年陕西省国土空间治理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机制

    屈楠;

    通过剖析2000—2019年西部大开发20年陕西省的空间治理水平和精准脱贫成效,分别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方法测度评价两者的时序变化,通过LSDV法估计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逐步回归模型和2SLS模型探究国土空间治理对于脱贫攻坚水平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20年陕西省国土空间综合治理能力和脱贫攻坚水平均呈现先小幅降低后稳定上升的态势,各分维度指数变化各有差异。国土空间治理和脱贫攻坚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为由失调衰退的轻度失调型,逐渐发展为协调发展的良好协调型,系统协调度步入发展的良性互动阶段。国土空间治理对于脱贫攻坚具有正向显著促进作用。农村收入水平起到国土空间治理促进脱贫攻坚的中介效应的作用。农民收入水平、农村教育水平和人均GDP均对脱贫攻坚有一定的显著促进作用,但农村人口数量对于脱贫攻坚起到显著负向影响。基于此,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进程中,陕西应尽快出台后扶贫时代的空间统一规划,不断创新乡村精准脱贫的机制体制,大力发展"新基建"驱动精准脱贫,推动乡村产业和经济的振兴发展,最终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

    2021年11期 v.49;No.672 252-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周秀梅;

    农业机械在农业近现代发展历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在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生产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总结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均衡、企业对农机购置补贴认识错误、农业机械成果转化难度大、农业机械与农艺之间融合度较低、农业机械的地域针对性亟待加强、农业劳动人员的作业素质急需提高等问题,最后从完善对农业机械发展的支持政策、推动农业机械与农艺的融合发展、培育农业机械人才队伍、推动农业智能化和农业机械化的融合、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把握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时代特性几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2021年11期 v.49;No.672 258-260+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地方感对返乡农民工留乡就业意愿的影响

    罗卫怡;

    心理因素作为一种潜在的主观因素,对农民工的返乡意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此引入地方感概念,并探讨其对新立镇返乡农民工留乡就业意愿的影响。依托乡村"人才振兴"背景,借助返乡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将地方感的3个维度——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以探究地方感对返乡农民工留乡就业意愿的行为决策;利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将愿意与不愿意留乡就业的返乡农民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群体在地方感因素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对农民工留乡就业意愿均存在正向显著性影响,但地方依赖对返乡农民工留乡意愿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呈负向影响;愿意留乡就业与不愿意留乡就业者的地方感存在强度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

    2021年11期 v.49;No.672 26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个体生态学基本原理与课程思政教学融合的实践

    简敏菲;张丹丹;崔浩;邵明勤;江玉梅;

    从个体生态学的核心内容入手,对生态因子作用原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总结,阐述了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规律性与普遍联系哲学观点之间的融合、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与"不违农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交汇、最小因子法则与"木桶效应"的相容性,并通过教学实践充分发挥生态学课程的育人和思政教育功能,实现了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思政融合的育人目标。

    2021年11期 v.49;No.672 26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涉农高校助力农民教育培训的路径

    李聪颖;杨乙丹;

    新农科的建设为我国涉农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涉农高校助力农民培训带来了新契机。针对涉农高校助力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主体意识不强、培训机制不活、培训内容老套、配套保障政策不健全等主要问题,提出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充分发挥涉农高校优势、构建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强化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地位、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新方式、完善农民教育保障机制等策略。

    2021年11期 v.49;No.672 269-27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创业环境·自我效能感和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

    薛韩容;彭丽;

    以农业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献,将影响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归纳为创业政策、融资环境、社会文化、创新效能感和风险承担效能感5个方面,并对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业政策、融资环境、创新效能感和风险承担效能感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社会文化对创业意向的产生无显著影响。最后,从政府和高校两方面提出了提升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相关建议。

    2021年11期 v.49;No.672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李逢振;贺光祖;黄通灵;

    介绍了高职教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分析了高职教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并以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高职教师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思路和路径,期望通过教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为世界职业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1年11期 v.49;No.672 275-27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郜彦彦;林丽萍;舒梅;张凤英;吴国平;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广泛推广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从食品微生物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出发,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详细介绍了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中案例的筛选,重点探索了思政教育的实践途径,旨在提升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同时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2021年11期 v.49;No.672 27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农业硕士培养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探索

    郑世忠;赵前程;郭建;

    农业硕士是服务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不可或缺的高层次人才。在农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助力脱贫攻坚对于乡村各级政府、自治组织、企业、农业硕士、培养单位等各方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订单培养模式、合作培养模式、项目带动模式等农业硕士培养模式,对于推动脱贫攻坚深入实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有效推进这项工作,需要强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鲜明导向,有效激发市场的力量,支持合作基地的建设,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增加资金投入,重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2021年11期 v.49;No.672 28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安徽农业科学

    <正>欢迎订阅欢迎投稿官方网站:www.ahnykx.com投稿邮箱:ahnykx@aaas.org.cn微信公众号:ahnykx联系电话:0551-65160973/65148869邮发代号:26-20定价:人民币35.00元

    2021年11期 v.49;No.67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