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综述

  • 玉米种子的超干贮藏水分热力学分析

    张海娇;张耀川;白素兰;

    [目的]研究超干对玉米种子水分热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京单28、先玉335和农大108采用干燥处理,回湿后测定其发芽率、种子含水量、水分吸附等温线,通过3个指标来衡量种子的水分热力学特性。[结果]不同玉米品种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不同,不同时期对水分的吸收也不同。京单28和农大108是对超干燥处理较敏感的种子。测定超干前后种子水分吸附等温线及水分热力学参数可以判断种子的耐干性。[结论]从水分热力学吸附特征的角度对种子的耐干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2018年18期 v.46;No.595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时空演变及差异分析

    宋知远;孙晓玲;许雅婷;周子阳;胡乃娟;

    [目的]研究江苏省化肥施用规律并为化肥减量提出建议。[方法]以江苏省2000—2016年化肥施用量及农作物播种面积为原始数据,计算得到该时期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化肥施用的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以研究其时空变化。[结果]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经历了受城镇化影响上升后受农业结构及相关政策影响下降的过程,在2007年达到最大值,为463.40 kg/hm~2;变异系数与泰尔指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00—2014年逐年上升,近年有下降趋势,表明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区域差异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及农业发展水平影响在空间上呈"北高南低"的特征;随着时间延长,大多数城市的化肥施用强度逐渐下降。[结论]从发展节肥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政府引导3方面提出化肥减量的建议。

    2018年18期 v.46;No.59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碱法絮凝采收聚球藻7002的研究

    黄敏;冯广鑫;朱素芹;吴浩浩;

    [目的]探究碱法絮凝采收聚球藻7002的效果和机制。[方法]通过研究不同pH、沉降时间和藻细胞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确定碱法絮凝聚球藻7002的最佳条件,通过检测藻体Zeta电位和藻体沉淀中Ca~(2+)和Mg~(2+)的浓度,分析碱法絮凝收集聚球藻7002的机制,并根据采收的藻细胞的生长情况,评估碱絮凝方法的安全性。[结果]碱法絮凝采收聚球藻7002的最佳pH和沉降时间分别为10.5和120 min,采收过程不受藻细胞浓度的影响。当絮凝pH为10.5时,藻体Zeta电位(绝对值)最低,Mg(OH)_2沉淀大量形成,并通过正负电荷中和作用诱导藻细胞絮凝。此外,pH 10.5的絮凝条件不会对藻细胞的生理活性产生明显影响。[结论]该试验得到了一种经济高效采收聚球藻7002的方法。

    2018年18期 v.46;No.595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质量浓度NaCl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马玉心;叶立果;崔大练;杨圣琼;周秋怡;闻雪萍;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NaCl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NaCl对钝顶螺旋藻生物量、多糖含量、藻胆蛋白含量、质量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NaCl质量浓度为0.5%时,钝顶螺旋藻产量最大、叶绿素a浓度最高、藻胆蛋白含量最高;当NaCl质量浓度低于0.5%时,钝顶螺旋藻产量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所得藻中叶绿素a含量、藻胆蛋白含量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多;当NaCl质量浓度高于0.5%时,钝顶螺旋藻产量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减小,所得藻中叶绿素a含量、藻胆蛋白含量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减少;NaCl质量浓度为0.6%时,钝顶螺旋藻的多糖含量最高,但质量浓度0.6%与0.5%NaCl的多糖含量差异不大,且NaCl质量浓度对多糖含量的影响趋势也呈先增加后减少。[结论]NaCl胁迫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和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显著。

    2018年18期 v.46;No.595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兴安岭塔源林场不同生境蝶类多样性与相似度分析

    许龙;肖平;金玉萍;李晓庆;曹天棋;刘雨婷;罗志文;

    [目的]对大兴安岭塔源林场不同生境蝶类的多样性与相似度进行分析。[方法]首次对大兴安岭塔源林场蝶类资源进行调查,掌握塔源林场不同生境中蝶类的资源分布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塔源林场有蝶类82种活动,隶属于7科53属,包括优势种11种。通过分析样地中野生蝶类资源的分布情况发现,灌丛环境蝶类多样性与优势度指数最高,草甸的均匀度指数最高,湿地的各项指数均最低。相似度情况以灌丛和湿地最高,林缘和草甸的相似度最低。[结论]该研究对于分析大兴安岭塔源林场蝶类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8年18期 v.46;No.595 16-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申家店林区不同环境大型真菌资源与多样性分析

    薛春梅;郭普宇;杜春梅;李环明;韩月新;李丽;靖桂云;董锡文;

    [目的]开发申家店林区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方法]选取不同时间段实地调查了申家店林区野生大型真菌的种类,并进行了多样性与相似度分析。[结果]该林区共有真菌42种,其中优势种14种。申家店林区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以阔叶林最高,针叶林最低。申家店林区相似度指数以阔叶林和灌丛的相似度最高,针阔混交林和灌丛的相似度最低。[结论]该研究为申家店林区大型真菌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018年18期 v.46;No.595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动物源性制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新进展

    马文娟;姜金融;

    动物源性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巨大危害,生物传感器具有检测快、灵敏度高、便携等优势,在抗生素残留检测领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着重介绍了基于分子识别元件和转换元件的不同类型生物传感器以及其在动物源性制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纳米材料的掺入为新型生物传感器的开发提供了有效途径,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8年18期 v.46;No.595 22-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有机肥对大豆生产效应研究进展

    张成兰;刘春增;李本银;景新新;

    综述了有机肥在改善大豆农艺性状、提高产量和品质、改善大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大豆生产中合理、高效施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达到既能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又能培肥土壤的效果,实现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18期 v.46;No.595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小分子热激蛋白参与植物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敏;江彪;林毓娥;彭庆务;刘文睿;梁肇均;何晓明;

    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s)是植物面临逆境胁迫时,被激活且表达增强的一类蛋白,属于热激蛋白的一个亚家族。sHSPs作为分子伴侣,在植物抵抗高温热害、低温冷害以及种子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综述了sHSPs的分类、特点和功能,重点讲述了其参与植物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8年18期 v.46;No.595 29-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蓖麻毒素结构及其活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刘宁;张柏林;窦全丽;王双双;

    对蓖麻毒素结构及活性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从而为蓖麻毒素的深入研究、选择合适的蓖麻毒素活性测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2018年18期 v.46;No.595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农艺·园艺

  • 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广西南宁引种试验

    谢红英;梁志辰;汤丹峰;韦范;李增强;史奇奇;贾瑞星;周瑞阳;陈鹏;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大豆品种,同时为广西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方法]以广西区外引进的24个大豆品种及作对照的广西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在大豆生长成熟期测定大豆的株高、茎粗、SPAD和主茎分枝数等农艺性状指标,在大豆采收期测定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和小区产量等产量性状指标。[结果]不同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各有差异,株高为42~75 cm,株高较高的品种是22、2、4和25号,株高均在70 cm以上;茎粗为3.5~8.3 mm,茎粗较粗的品种是25、4和3号;SPAD值为28~46,较高的是25、18和8号品种;主茎分枝数为7~16个,其中分枝比较多的是9和24号品种;20号品种的单株荚数最高,17号品种的单荚粒数和百粒重最高。产量前3的品种是20号、17和25号,产量分别为3 058.7、3 045.9和2 599.4 kg/hm~2。[结论]20号和17号这2个品种的株高较高,茎粗较粗,分枝数较多;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都较高,生育期合适,实际产量较高,增产潜力较大。这2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且适宜广西种植,有引种改良当地品种的前景,可在后续几年继续进行试验。

    2018年18期 v.46;No.595 36-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水稻品种直播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比较

    朱傅祥;戴凌云;郭登兄;徐冬梅;韦玉成;王受荣;周华江;吴建中;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直播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方法]选用11个水稻新品种进行直播,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临稻16号、苏秀867适宜江苏水稻直播稻栽培;武运粳32号、泗稻785直播、机插皆宜;南粳9108、盐粳15号、淮稻5号适宜江苏水稻机插秧栽培;京粳1号、淮稻18号、连粳12号、圣稻18不适宜在江苏种植。[结论]该研究为筛选适宜江苏种植的直播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2018年18期 v.46;No.595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直播稻新品种主要性状比较

    郭晖;戴凌云;王受荣;郭登兄;王珊;朱傅祥;杨帆;吴建中;

    [目的]比较直播稻新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方法]选用11个直播稻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临稻16号、苏秀867等品种适宜盐城水稻直播稻栽培;武运粳32号、泗稻785、京粳1号等品种直播、机插皆宜;南粳9108、盐粳15号、淮稻18号、淮稻5号等品种适宜盐城水稻机插秧栽培;连粳12号、圣稻18综合性状较差,不适宜盐城水稻生产应用。[结论]该研究为筛选适宜江苏种植的直播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2018年18期 v.46;No.595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紫薇杂交试验及后代早期性状分析

    许蕊;

    [目的]培育出矮生、花色艳丽的紫薇品种。[方法]通过矮生性状优良、引种美国的矮首领系列(Lagerstroemia indica‘Little chief’)中的2个品种"矮生粉""矮生堇"与灌木紫薇品种"粉娇容""红火球""繁花似锦"进行杂交,并对杂交F_1果实形状、坐果率、结实率、发芽率、成苗率、花色、苗高、地径、分枝数、枝条长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杂交后代蒴果全部呈椭圆形,果实颜色均为黑褐色,不同杂交组合果实大小不同;不同的杂交组合其坐果率、结实率有较大的差异,其中2号杂交组合的坐果率最高,坐果率为73.3%;1号、5号、8号、9号结实率达到了100%,7号杂交组合的结实率最低;杂交苗发芽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矮生亲本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出苗时间较早;以矮生亲本为父本的杂交组合成苗率高于以矮生亲本为母本的杂交组合;F_1代的花色变异较广泛,但大部分在父母本花色变异之间,亲本间花色相差较远的杂交组合,后代花色变异较大,有红火球作亲本的后代,不论作母本或是父本,都出现了复色花;不同杂交组合的F_1代在苗高、地径、分枝数、枝条长度上的变异不同,其中2号和5号杂交组合的矮化性状较好。[结论]分别从2号和5号杂交组合中选出了3个优良单株,为紫薇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育种材料。

    2018年18期 v.46;No.595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猕猴桃修剪技术研究

    汪志威;肖钧;李秀亚;宋福兵;韩振成;许金宽;

    猕猴桃生长势强,枝长叶大,每年都需要通过人工修剪来协调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保持其稳产高产。在猕猴桃生长的不同时期采取合适的修剪方法,不仅对维持树体健壮、保持较高的结实能力和延长树体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能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和减少肥料投入。综述了猕猴桃冬季和夏季修剪方法、雄株修剪方法,总结了目前修剪存在的问题。

    2018年18期 v.46;No.595 52-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资源·环境

  • 低浓度磷酸盐对绣源河铜绿微囊藻和衣藻生长的影响

    邱振鲁;彭志芸;陈钰涵;李新颜;颜菲菲;曲奕;钟晓璇;

    [目的]研究低浓度磷酸盐对铜绿微囊藻和衣藻生长的影响。[方法]以BG-11培养基为基础,配制成不同磷酸盐质量浓度的培养基,使用叶绿素a含量与培养液吸光度作为指标检测铜绿微囊藻和衣藻的生长状况。[结果]磷酸盐是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其浓度为0.02~0.10 mg/L时,随磷酸盐浓度增加,铜绿微囊藻生长速率增高,在磷酸盐质量浓度为0.10 mg/L时,生长情况最好;当浓度达到0.20 mg/L时,生长速率不再增高。而对于衣藻,磷酸盐质量浓度0.01~0.15 mg/L可以促进衣藻的增殖,在质量浓度为0.10 mg/L时,其生长最好;而浓度达到0.20 mg/L时,衣藻的生长出现了轻微的抑制现象。[结论]该研究可为绣源河风景区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和预防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2018年18期 v.46;No.595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微藻自絮凝采收工艺研究

    张晋阳;王慧岭;滕杰;罗建涛;白雪梅;耿金峰;

    [目的]研究微藻低成本采收工艺。[方法]通过对微藻表面电荷与细胞自絮凝关系的研究,获得细胞自絮凝的机理。明确pH、微藻养殖深度、微藻细胞浓度和日辐射量对微藻细胞表面的影响,分析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总结出微藻自絮凝条件。[结果]在750 nm处吸光度(OD_(750nm))大于5.0、液层深度2 cm、日辐射量16.2~28.1 MJ/(m~2·d)时,3~5 h均可实现自絮凝沉降,沉降率均在75%以上。[结论]该研究可为微藻低成本自絮凝采收提供理论依据。

    2018年18期 v.46;No.595 57-5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生态环境治理下果树残枝的资源化利用

    杜娟;韩美玲;安琪;李丛胜;

    对我国果树残枝的资源化利用状况进行了综述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在果树残枝利用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概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6个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果树枝条资源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2018年18期 v.46;No.595 59-6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TBO+反硝化池组合工艺冬季运行效果研究

    王翔宇;匡武;周其胤;徐海峰;

    [目的]研究TBO+反硝化池组合工艺冬季运行效果。[方法]通过加热风机对深渗滤系统进行充氧,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溶解氧和温度,从而形成TBO工艺(保湿生物膜曝气技术),并与反硝化池组合形成新的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COD去除效率提升了12%,平均去除率达到85.0%;NH_3-N去除效率提升了10%左右,平均去除率达到79.8%。[结论]该组合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氮磷去除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节能环保,并适应安徽省皖北地区气候环境。

    2018年18期 v.46;No.595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 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的群落变化研究

    于潇;李希磊;杨俊丽;崔龙波;

    [目的]了解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的群落变化。[方法]于2017年5—11月每月中旬采集莱州湾10个扇贝养殖区的水样,对其浮游植物的群落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共检测到浮游植物5门53属90种,其中硅藻门35属65种,金藻门4属4种,绿藻门3属4种,甲藻门9属15种,隐藻门2属2种。浮游植物密度在春、秋季较大,而优势种数目在夏季最多。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1.306 0~3.571 1,均匀度指数为0.365 8~0.965 0,丰富度指数为1.424 5~4.416 0。[结论]在调查期间,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分布均匀,且群落结构比较稳定。

    2018年18期 v.46;No.595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光照对优质肉鸡性器官发育及其性激素变化的影响

    王钱保;赵振华;黎寿丰;黄华云;李春苗;薛龙岗;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模式对优质肉鸡血液中性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540只0日龄的优质肉鸡S3系母鸡放于3间封闭式鸡舍内,分别在育雏期和育成期设计3种不同类型的光照模式,研究光照对优质肉鸡性器官发育及其性激素变化的影响。[结果]3组鸡输卵管和卵巢组织在早期发育缓慢,光照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14周龄组(2)输卵管长度达到16.26 mm,显著大于组(1)和(3)(P<0.05);14周龄后卵巢表面陆续出现有白色和黄色卵泡;16周龄3组小黄卵泡数和卵巢重量差异显著(P<0.05),组(2)小黄卵泡数和卵巢重量分别为6.65个和17.42 g。10周龄3组4种性激素含量都略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4周龄组(2)的促黄体生成素(LH)和人脑垂体促卵泡激素(PRL)含量显著高于组(1)(P<0.05),但与组(3)无显著差异(P>0.05);开产时组(2)促卵泡生长激素(FSH)、LH、睾酮(T)和PRL含量显著高于组(1)和(3)(P<0.05)。[结论]组(2)光照方案最优,可根据市场需求加以推广应用。

    2018年18期 v.46;No.595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无角牦牛的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

    梁春年;王宏博;吴晓云;张国模;褚敏;殷满财;郭宪;包鹏甲;丁学智;马金寿;武甫德;阎萍;

    [目的]通过对无角牦牛屠宰性状和肉品质的测定,为无角牦牛新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8月龄和30月龄的无角牦牛,进行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18月龄无角公牦牛和母牦牛的屠宰率分别为51.95%和48.53%,30月龄无角公牦牛和母牦牛的屠宰率分别为50.28%和49.68%。与其他地方牦牛品种相比,无角牦牛具有较高的屠宰率和产肉性能。[结论]利用当地牦牛品种为母本培育的无角牦牛在产肉性能方面具有较高的遗传潜力。

    2018年18期 v.46;No.595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烟草β-1,3-葡聚糖酶的特性和结构分析

    刘彪;杨柳;罗万麟;赵爽;殷雪艳;

    [目的]对烟草β-1,3-葡聚糖酶的特性和结构进行分析。[方法]以烟草为材料,采用PROTSCALE、Target P 1.1、NPSA-PRABI和SWISS-MODEL工具分别测定烟草葡聚糖酶的疏/亲水性、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结果]NtBGl属于亲水性蛋白,NtBGl-1和NtBGl-2的疏/亲水性较为相似,N端和中部区域的疏水性较强,NtBGl-3以N端的疏水性较强;NtBGl均含有信号肽,且其切割位点分别位于第21、32和29位氨基酸处,NtBGl-1和NtBGl-2定位于液泡,NtBGl-3定位于细胞外;NtBGl的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比例最大,依次为36.21%、35.14%、35.28%,三级结构呈现"C"型。[结论]该研究可为有效发挥烟草葡聚糖酶的功能特性奠定基础。

    2018年18期 v.46;No.595 76-7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光叶山楂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武玉婷;石岭;张建中;贾建宇;云利俊;

    [目的]建立光叶山楂高效再生体系。[方法]以光叶山楂茎尖为外植体,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培养基配比,建立光叶山楂高效再生体系。[结果]光叶山楂初代培养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1/4MS+BA 0.1 mg/L;愈伤组织形成最适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0.1 mg/L+CPPU 0.01 mg/L;继代培养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MS+BA1.0 mg/L和MS+BA1.5 mg/L+IAA0.1 mg/L;生根培养最适培养基为1/4MS+IAA1.0 mg/L;100 mg/L BA浸蘸嫩茎基部30 min,外植体的生根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光叶山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18年18期 v.46;No.595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优绿化植物冬红离体培养与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余平福;蓝学;覃林海;

    [目的]建立冬红组培再生体系。[方法]从外植体消毒、外植体出芽诱导、无菌芽继代增殖、壮苗、生根、移栽等方面建立冬红组培再生体系。[结果]用75%乙醇30 s+0.1%HgCl_210 min+0.2%HgCl_25 min进行外植体消毒效果最好;较好的外植体出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2 mg/L+IBA 0.4 mg/L+蔗糖3.0%,诱导率为80%;继代增殖培养基:改良MS+6-BA 0.5 mg/L+KT 0.5 mg/L+NAA0.2 mg/L+蔗糖4.0%的有效苗最多,增殖系数为3.8;壮苗培养基以改良MS+6-BA 0.1 mg/L+NAA 0.2 mg/L+蔗糖3.0%的效果最好;生根培养基1/3MS+NAA 0.5 mg/L+蔗糖1.5%的生根率最高,达85%;移栽基质以泥炭土∶黄泥∶河沙(V∶V∶V=1∶1∶1)的混合基质较好,30 d后移栽成活率高达90%。[结论]该研究基本建立了冬红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实现冬红组培苗木批量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8年18期 v.46;No.595 83-8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蓝莓品种“粉红柠檬水”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赵子刚;张辉;俞财峰;沈雪锋;吴晓华;舒雅娟;

    [目的]建立蓝莓品种"粉红柠檬水"稳定高效的组培快繁体系。[方法]以"粉红柠檬水"带腋芽的茎段为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生根基质对诱导、增殖、生根过程的影响。[结果]在改良WPM培养基上,添加玉米素ZT 2.0 mg/L、NAA 0.1 mg/L可成功诱导出芽,将芽接种在添加0.3~1.0 mg/L ZT玉米素的培养基上增殖良好,增殖系数1.10~1.40;以水苔藓为扦插基质进行瓶外生根,生根成活率达85.00%。[结论]该研究可为蓝莓品种"粉红柠檬水"果树种植推广奠定基础。

    2018年18期 v.46;No.595 86-8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林业科学·休闲农业

  •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光叶珙桐幼苗叶片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王磊;汤家鑫;高兴国;代勋;李浪;张梅;马帅;潘红;张松明;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光叶珙桐叶片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光叶珙桐幼苗叶片含水量、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光叶珙桐幼苗在耐受范围内短时间对干旱胁迫的低水平变化并不十分敏感,但对于短时间的高强度干旱胁迫和长时间的低强度干旱胁迫的耐受力明显下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可以通过应激反应加强叶片的代谢,以合成更多的蛋白质抵御干旱威胁,但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植物叶片蛋白质合成能力逐渐降低。[结论]该研究为更好地分析光叶珙桐的抗旱性提供理论依据。

    2018年18期 v.46;No.595 88-89+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方正国有重点林区改革评估

    班德军;张少鹏;任月;

    对方正林业局在改革中期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方正林业局在改革"六分离"中只有职能分离取得一定的进展,其他方面的分离均进展缓慢;方正林业局的生态建设与产业转型在改革中成效较为显著,且在比较改革前后的职工收入与就业状况后,发现处于改革中期的方正林业局民生改善方面进展较好。因此,方正林业局应重点做好改革"六分离"工作,推动"三分开"的目标尽快实现。

    2018年18期 v.46;No.595 90-9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安吉县竹林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安吉县上墅乡刘家塘村为例

    孙路;田立斌;唐辉;

    以安吉县上墅乡刘家塘村为例,阐述了刘家塘村林下经济情况,论述了适合刘家塘村发展的林笋、林林、林禽、林酒、森林休闲5种模式,并对全县发展林下经济提出了相应建议。

    2018年18期 v.46;No.595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文化大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安徽桐城为例

    张庆霞;

    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既符合市民需要,又可让农民受益。针对桐城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表明,桐城有着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乡村旅游基础较好等优势,但也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发展水平不高、产品层次较低、管理人才短缺、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并从优化发展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产品品质、强化人才培训、提升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018年18期 v.46;No.595 95-97+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土壤肥料·植物营养

  • 表面活性剂对土壤毛细水上升特性的影响

    王兴照;李英杰;胡晶;周春坚;田森林;黄建洪;

    [目的]探明表面活性剂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研究土壤修复中常用的3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40、吐温80)对土壤毛细水上升高度、上升速度以及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均可降低土壤毛细水上升高度,在1.00倍临界胶束浓度(CMC)时,3种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土壤中的毛细水上升高度分别减小了13.6%、22.1%和27.9%,且毛细水上升高度可采用幂函数进行定量预测。土壤毛细水上升速率和含水率随表面活性浓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且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CMC时,影响较大,随着浓度的继续增加,影响逐渐减小并趋于平缓。[结论]该研究对于认识表面活性剂-土壤复合体系的理化性质及进行污染土壤修复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18期 v.46;No.595 98-10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荸荠地土壤中铅和镉的测定及污染评价

    唐昭领;包秘;左柱敏;赵大庆;陈蔚;陶剑恒;李惠静;罗晓慧;莫秋云;王蕾;

    [目的]利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荸荠地土壤中铅和镉含量,验证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与精密度,分析荸荠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镉含量。[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荸荠地土壤中铅和镉的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荸荠地土壤中铅含量为10.1~25.8 mg/kg,平均值为21.9 mg/kg;镉含量为0.154~0.280 mg/kg,平均值为0.198 mg/kg。以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依据,铅和镉含量均处于无污染的清洁水平。2种重金属其潜在生态危害强度镉大于铅,均处于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结论]研究区荸荠地土壤中铅和镉污染风险程度较低。

    2018年18期 v.46;No.595 102-10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连作年限下烤烟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区系动态研究

    徐继磊;张友杰;叶协锋;刘志广;孟敏;李玲丽;崔军;王进安;张荣成;

    [目的]研究烤烟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烤烟连作0、4、6和8年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结果]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各微生物数量在整个生育期表现:细菌和解磷细菌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的规律,真菌与之相反;放线菌和氨化细菌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解钾菌与二者表现相反的规律;硝化细菌随连作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加。各微生物随烤烟生育期变化: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菌、解钾菌表现为先降低至末期又升高的趋势;硝化细菌和解磷菌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结论]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烤烟连作及烟草生长关系密切,研究连作和烟草生长发育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交互影响更有意义。

    2018年18期 v.46;No.595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贵州顶坛花椒树体与土壤营养分析

    黄伟;杨仕品;罗孝明;万明长;乔荣;

    [目的]研究顶坛花椒基地土壤养分与树体营养状况的现状及关系。[方法]对贵州顶坛花椒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树体衰退现象,进行土壤与植株叶片营养状况分析。[结果]贵州顶坛花椒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土壤氮、磷、钾含量均较高,硼、铜含量差异不明显,部分树势衰退的椒园锌含量偏低,个别树体长势差的叶片中硼含量较低。[结论]该研究为探明花椒树体早衰的原因并制定防控措施奠定基础。

    2018年18期 v.46;No.595 109-11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农业气象

  •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花生中后期死苗的防治效果

    冯梦诗;谢吉先;王书勤;蒋莹;常蕾;丁彬;王显;

    [目的]明确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花生中后期死苗的控制作用及随施用剂量增加而提高的实际效果。[方法]以常规药剂40%多·酮(35%+5%)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于花生花针期喷施不同剂量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研究其对花生中后期死苗的防治效果。[结果]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大面积控肥减药的现实要求,兼顾中后期花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需要,提出大面积生产上采用1.5 kg/hm~2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替代40%多·酮(35%+5%)可湿性粉剂或与其交替使用。[结论]该研究结果为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8年18期 v.46;No.595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白千层对2种草本植物的化感作用

    向亚林;余细红;林信钇;李思维;

    [目的]探讨白千层对2种草本植物的化感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0、10、100、1 000、10 000 mg/L)白千层树皮乙醇浸提物为供试材料,以黑麦草、苜蓿种子为受体材料,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研究白千层树皮的化感效应。[结果]白千层浸提物对黑麦草和苜蓿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化感效应,在10 mg/L浓度下对黑麦草、苜蓿种子的萌发起促进作用,且能促进根和芽的生长;随着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减弱,化感抑制作用增强,表现出浓度效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饲草种植、草坪建植以及白千层的绿化种植区域分布提供了参考。

    2018年18期 v.46;No.595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3种除草剂对小麦田硬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朱艳华;陈芳芳;赵伟;吴昌兴;

    [目的]筛选小麦田硬草的防治药剂。[方法]比较不同浓度3种除草剂对小麦田硬草的防除效果,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药后52 d,15%炔草酯WP 300~600 g/hm~2处理对硬草的防效达87.80%~96.55%,5%唑啉草酯EC 900 m L/hm~2处理对硬草的防效达97.72%,7.5%啶磺草胺WG 150.0~187.5 g/hm~2处理对硬草的防效达88.19%~90.17%,且安全性较好。5%唑啉草酯EC 900 m L/hm~2处理小区小麦出现零星叶片褪绿、发白现象,但对小麦的分蘖、叶色无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麦田硬草的防除提供参考。

    2018年18期 v.46;No.595 116-11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稻瘟病菌培养产孢培养基的配制与效比分析

    吴斯骏;孙强;陈洪凡;杨增青;徐沛东;杨迎青;兰波;

    [目的]筛选产孢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培养基。[方法]采用稻秸浸出液与PDA培养基为主要成分配制6组不同培养基,比较其稻瘟病菌的培养产孢情况。[结果]配组稻秸浸出液∶PDA培养基=1∶1具有最快的培养速率和最大的产孢量,并且与燕麦片培养基和大麦粒培养基相比在产孢效率和经济成本上也更具有优势。[结论]该新型培养基在水稻稻瘟病菌致病性与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18年18期 v.46;No.595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清城区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彭窈;张学泰;罗瑞婷;

    通过统计1957—2010年清城区的气候背景条件,结合火龙果生长适宜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可知当地温度、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基本适宜火龙果的生长。针对该地区不同季节的气象灾害(如冻害、干旱、洪涝、大风等)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为火龙果大面积、商业化推广种植提供科学参考,有利于开展针对性、专业化的农业气象服务。

    2018年18期 v.46;No.595 121-12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江淮暴雨低涡的演变特征分析及预估

    徐方姝;牛丹;

    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4(Regional Climate Model,version 4.0)的模拟与预估结果,对当代(1995—2005年)气候背景下江淮暴雨低涡的时间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未来(2020—2030年)2种温室排放情景下(RCP 4.5和RCP 8.5)典型的江淮暴雨低涡演变过程特征进行预估及对比。结果表明,未来2种情景下低涡移动路径相似,主要为东北路和东路;但移动速度略有差别,RCP 4.5情景下的低涡的初始移动缓慢,后期移速加快,而RCP 8.5情景下的低涡移动速度则较为均匀。RCP 4.5情景下的暴雨低涡强度缓慢增长,而RCP 8.5情景下的暴雨低涡个例低涡强度变化呈现的是平稳维持、增长、减弱维持3个阶段的变化趋势;就低涡暴雨过程中的降水量和降水范围来说,RCP 4.5情景下的低涡个例均明显小于RCP 8.5情景。研究结果显示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未来出现更强的低涡暴雨,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对低涡暴雨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的研究。

    2018年18期 v.46;No.595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检测分析

  • 基因prtP编码的细胞膜丝氨酸蛋白酶lactocepin对干酪乳杆菌体内外黏附性的影响

    王莺莺;王慧敏;李小函;王念念;王珺垚;许慧卿;

    [目的]研究基因prtP编码的细胞膜丝氨酸蛋白酶lactocepin对干酪乳杆菌体内外黏附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标记技术对干酪乳杆菌亲本株(L.c)及prtP基因缺失突变株(L.cΔprtP)进行标记,对6~8周龄的BALB/c小鼠进行干预,测定亲本株和突变株体内黏附菌体数量的差异,同时测定其在体外对小鼠肠黏液的黏附性。[结果]L.cΔprtP的黏附率总体上较L.c低,黏附能力较L.c弱。说明干酪乳杆菌的黏附性受lactocepin的影响很大。[结论]干酪乳杆菌体内外黏附性与基因prtP编码的细胞膜丝氨酸蛋白酶lactocepin有关。

    2018年18期 v.46;No.595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枸杞干辐射杀菌工艺剂量研究

    邱建辉;陈玉霞;谷峰;刘尚洪;林勇;

    [目的]研究枸杞干的辐射灭菌工艺剂量。[方法]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枸杞干,研究不同剂量对枸杞干感观品质、微生物生存率以及蛋白质等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当辐照剂量为3.98 kGy时,枸杞干中细菌总数降至4.30×10~2CFU/g,霉菌数小于10 CFU/g,大肠菌群未检出,符合企业枸杞干卫生标准;计算得到枸杞干中细菌D_(10)为1.61 kGy。当辐照剂量低于8.11 kGy时,枸杞干的比重、色泽、气味、滋味和口感以及可接受性与对照(未辐照)相比无明显变化。辐照对枸杞干的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无明显影响,对VE含量有影响。在枸杞干批量辐照时,产品箱中最低剂量点剂量不得低于4 kGy,经剂量跟踪,枸杞干吸收剂量为4.02~5.96 kGy,不均匀度为1.48,微生物含量符合要求。因此,枸杞干辐照灭菌的工艺剂量为4~8 kGy。[结论]该研究为枸杞干的辐照灭菌应用提供了工艺参数。

    2018年18期 v.46;No.595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优良粳稻食味品评研究

    殷春渊;王书玉;刘贺梅;孙建权;胡秀明;王和乐;田芳慧;

    [目的]品评河南省优良粳稻的食味品质。[方法]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针对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近几年育成的水稻优良品种或品系进行食味品评研究。[结果]初步评选出了3个食味较好的优良品种,新稻18号、新稻69和新稻89,并淘汰了食味较差的品种(品系)J1413/盐丰47-1。[结论]该研究可为加快沿黄水稻优质米育种进程,提升食味米研究水平提供参考。

    2018年18期 v.46;No.595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藜麦饮料液化糖化工艺研究

    李贞景;薛意斌;张兰;果嘉成;李欣忆;安中平;王昌禄;

    [目的]优化藜麦淀粉进行水解时的液化和糖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藜麦为原料,DE值为主要评估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藜麦饮料生产中的淀粉液化和糖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最优液化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用量11 U/g、液化时间45 min、液化温度65℃、pH 7.0,此时液化DE值为24.46%。最优糖化工艺条件:糖化酶用量110 U/g、糖化时间70 min、糖化温度70℃、pH 5.0,糖化DE值为63.45%。[结论]该研究可为藜麦在饮料研发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8年18期 v.46;No.595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金华佛手精油纳米乳制备及其对HT-29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孙小涵;寇兴然;吕文平;王洪新;

    [目的]研究制备佛手精油纳米乳的工艺及纳米乳对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佛手精油和MCT混合为油相,吐温(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佛手精油纳米乳(O/W型),并探讨纳米乳对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粒径大小和多分散性指数(PDI)为指标优选高压均质法参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纳米乳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影响。[结果]油相质量百分比10%(佛手精油和MCT质量比4∶1),乳化剂的质量百分比2.00%,在均质压力10 000 Psi,均质次数3次的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佛手精油纳米乳粒径为100~120 nm,PDI在0.3以下。[结论]佛手精油纳米乳对HT-29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效果,且呈剂量依赖型。

    2018年18期 v.46;No.595 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灵芝多糖颗粒剂的处方优化研究

    吕兴萍;郑小莹;刘海燕;杨薇红;

    [目的]研究制备灵芝多糖颗粒剂的最优处方。[方法]以颗粒的粒度、吸湿性、制粒难易度、口感等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稀释剂、润湿剂等的影响,再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优处方。[结果]最优处方是稀释剂为糊精∶乳糖(1∶1),润湿剂为70%乙醇,每剂量中甜味剂阿斯巴甜添加量为0.025 g。[结论]在最优处方条件下所制备的颗粒是口感好、溶解快、吸湿性小的合格颗粒剂。

    2018年18期 v.46;No.595 150-152+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检测果蔬汁中56种农药残留

    李艳芳;叶瑜霏;胡楚维;钟鸣;徐匆;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快速检测果蔬汁中56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测定65种市售果汁(浆)及果汁饮料和蔬菜汁(浆)及果汁饮料。[结果]样液浓度在0.001~0.100 mg/L时,校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1 65~0.999 98,回收率为71.6%~116.1%,相对标准偏差为2.21%~9.84%,检出限为0.001~0.070 mg/L。[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灵敏度高,适用于不同类别的果蔬汁中农药残留的测定,为果蔬汁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提供依据。

    2018年18期 v.46;No.595 153-156+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合水粉葛中氟虫腈·甲拌磷和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黄梅花;

    [目的]建立合水粉葛中氟虫腈、甲拌磷和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残留(9种)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改良Qu ECh ERS方法,使用电子喷雾离子源(ESI)和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定量。[结果]9种农药在10~200μg/L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加标回收率为81.7%~119.4%,最低检测限为0.38~5.88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4.5%~12.4%。[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合水粉葛中9种农药的检测。

    2018年18期 v.46;No.595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球孢白僵菌菌丝体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邵颖;任格;孙颖;陈安徽;

    [目的]研究球孢白僵菌菌丝体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直接灰分法、苯酚-硫酸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索氏抽提法、酸解法对球孢白僵菌菌丝体的灰分、总糖、还原糖、粗脂肪及氨基酸进行分析。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球孢白僵菌菌丝体中的粗多糖,通过构建铁离子螯合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还原力3个抗氧化模型,研究菌丝体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球孢白僵菌菌丝体样品的灰分、总糖、还原糖、粗脂肪含量分别为6.61%、2.44%、0.90%、5.23%,菌丝体中含有7种必需氨基酸,占所测定的18种氨基酸总量的39.9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66.50%。同时,菌丝体粗多糖显示了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球孢白僵菌菌丝体中营养成分较全面,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2018年18期 v.46;No.595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农业信息

  • 河西走廊典型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研究——以金昌市灌区为例

    王建莹;赵文发;刘春成;

    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严重威胁灌区的生态安全。根据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及灌区实际调查资料,利用水量平衡法分析灌区农业水资源供需存在的问题,研究成因关系,提出解决思路。结果发现,金昌市灌区农业水资源存在较大缺口,其主要原因是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等,深层次原因则是缺乏有效的调蓄工程。因此,加强水资源优化调度和水资源统一管理,建设雨洪调蓄工程,是金昌灌区也是河西走廊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8年18期 v.46;No.595 163-166+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东源庄园小区环境规划设计

    赵春仙;谢会成;贾宁;

    对东源庄园的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小区以生态社区为基础,植物的应用以乡土植物为主,通过多层次的植物群落配置设计,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绿色空间,中央以景观主轴线来表现其特色。在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上,注重空间形态多样性的变化,从公共空间及局部空间架构体现出丰富层次感的小区空间体系;注重传统文化特色的体现,以提升其人文景观效果。东源庄园的绿地规划是以满足使用功能为出发点,体现休闲与生态的特色。

    2018年18期 v.46;No.595 167-170+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再造梗丝与普通梗丝使用性能对比研究

    谷超林;崔龙吉;刘文春;马春生;王智奇;李凤琴;

    [目的]探讨再造梗丝的使用性能。[方法]在配方叶丝中分别掺入不同比例的再造梗丝、普通梗丝制成试验烟丝,卷制试验卷烟样品,对试验卷烟样品进行物理指标、主流烟气指标、感官质量检测。[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配方叶丝中掺入再造梗丝可以降低焦油释放量0.32~1.66 mg,降低卷烟单支重量6.0~10.8 mg;试验范围内配方叶丝掺入普通梗丝可以降低焦油释放量1.02~2.49 mg,降低卷烟单支重量3.2~17.3 mg,再造梗丝可以起到降焦、降耗的作用,其效果弱于普通梗丝。在配方叶丝中掺入再造梗丝时其卷烟样品感官质量总分为128.65,在配方叶丝中掺入普通梗丝时其卷烟样品总分为124.41,再造梗丝对感官质量的影响优于普通梗丝,尤其是对劲头、浓度、杂气的影响。[结论]再造梗丝是一种良好的卷烟原料,但不能替代普通梗丝。

    2018年18期 v.46;No.595 171-173+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山毛豆在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工程中的应用

    赵俊喜;

    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对保护和美化环境有重要的作用。以海南省中线琼中至五指山至乐东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实践为例,调查分析了山毛豆做为乡土植物进行边坡绿化的效果及可行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山毛豆作为边坡防护植物的方案,防治效果、绿化效果比较明显,可广泛应用于当地边坡防护。

    2018年18期 v.46;No.595 174-175+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热管热风炉在密集型烤房中的应用研究

    陈庆山;李建华;孙晓伟;王维超;曹晓涛;孙永军;

    针对国内现有密集烤房热能利用效率普遍较低问题,提出一种由热管元件制作的热管热风炉设计方案,采用自主研制的热管热风炉开展试验研究,对实测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热管热风炉换热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可以克服现有密集烤房供热设备的不足,密集烤房热能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与现有密集烤房热风炉相比,节能效率达到33.0%以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018年18期 v.46;No.595 176-17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重庆市万州区密溪沟滨水区规划设计

    陈雅轩;谭欣;袁犁;

    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通过良好的运用既有资源,可将其创造成为城市的活力区域。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密溪沟滨水区功能、交通、驳岸、照明、市政、景观节点等进行合理规划,创造一个宜居的滨水空间环境。

    2018年18期 v.46;No.595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茶园地膜覆盖对茶园地温及成活率的影响

    姚健;崔清梅;张强;向俊;周洋;梁金波;

    [目的]探讨茶园地膜覆盖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茶园地膜覆盖和不覆盖对茶园地温和茶树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在茶园建设中,具有保水、保土、保墒、增温的效果,同时能有效控制茶园杂草生长,显著提高茶树成活率。[结论]地膜覆盖是山区茶园实现标准化种植和管理的有效措施。

    2018年18期 v.46;No.595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大型自压滴灌系统在现代农业节水灌溉上的应用研究

    雷雨;王振华;

    针对干旱缺水灌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地下水超采、无电牧区农业以及丘陵山地灌溉困难的现状,结合滴灌系统,以地表水为灌溉水源、管道输水的自压滴灌系统是解决当前农业灌溉问题的绿色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以新疆农业为例,总结了自压滴灌系统的应用现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可为大型自压滴灌系统在现代农业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2018年18期 v.46;No.595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昆虫性信息素在生物防治中应用的专利分析

    刘洪辰;李桂彬;

    在检索分析了大量国内外专利文献的基础上,对昆虫性信息素国内外公开的专利进行分析,从专利申请整体趋势、主要申请专利分布和主要申请人技术分支发展特点等方面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就昆虫性信息素技术发展脉络和研发热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通过对专利技术的分析,为生物农药防治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和研究方向。

    2018年18期 v.46;No.595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农业管理

  • 绵阳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问题与对策

    郅正鸿;魏顺泽;

    介绍了绵阳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交易不活跃、确权颁证基础工作滞后、法律支撑不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后续延伸配套服务缺失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绵阳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对策建议。

    2018年18期 v.46;No.595 194-195+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泸西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杨红丽;龚家顺;

    简单介绍了泸西县主要农产品的构成及产量,列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018年18期 v.46;No.595 196-198+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重庆市粮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

    罗小敏;陈松柏;方立魁;况觅;张凯;

    阐释了重庆市粮油、蔬菜两大产业当前供给侧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原因,提出了粮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最后探讨了促进改革合理化的对策措施。

    2018年18期 v.46;No.595 199-20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下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研究

    朱天明;刘向昭;彭海燕;牛凯莉;石良成;聂小丽;马馨萍;汤榆梅;蹇玉琼;

    概述了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粮食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理顺业务范围、构建预警和追溯体系、健全检验检测信息平台、加大粮食行业的人才培养和增强消费者粮食安全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2018年18期 v.46;No.595 202-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油菜多功能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刘磊;汤春桥;徐胜;

    通过对安徽省油菜多功能利用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掌握各地油菜多功能利用状况,总结出主要做法和经验,指出了当前油菜多功能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动安徽省油菜多功能发展的建议。

    2018年18期 v.46;No.595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七个坚持”引领乡村振兴

    刘艳丽;容国玲;

    就实施乡村振兴的7个基本原则("七个坚持")即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论研究,并对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2018年18期 v.46;No.595 207-208+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王爱华;

    根据国家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要求,对江苏南通沿海5县1市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机构建制不完善、专业人员匮乏、防灾减灾意识不强、海洋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尚未建立、预报成果应用处于初浅层面等5个方面的问题。从南通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际出发,提出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海洋灾害综合防御机制、加大海洋灾害防御科技创新力度、强化海洋防灾减灾队伍建设、完善海洋灾害防御投入机制、提高全社会海洋灾害防御意识等对策和建议。

    2018年18期 v.46;No.595 209-210+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创新探索

    陈伟;

    在对安徽省11个县(市、区)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创新的新模式,主要有示范基地展示引领式、农业合作社牵头带动式、科研企业农户合作共赢式、全程农事保姆服务式、专家农户现场互动培训式、包村联户结对帮扶式、"互联网+"农技推广式等7种方式。实践证明,这些新模式行之有效,在当地发挥了示范带动力强、推广效率高的作用,但在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和宣传引导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8年18期 v.46;No.595 211-21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林富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正处于探索阶段,但因缺乏统一规则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农民合作社开展新型合作金融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2018年18期 v.46;No.595 213-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农业教育·农史

  •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翟立峰;张美鑫;

    针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材料的建设、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适应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2018年18期 v.46;No.595 215-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改进措施——以红河学院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谢昆;孟衡玲;蒋成砚;陶宏征;沈云玫;

    生物化学是面向生命科学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专业必修课程。红河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有自身的地缘优势,其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以红河学院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更好地发挥生物化学在课程体系设置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018年18期 v.46;No.595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研讨式教学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王业社;陈立军;黎颖惠;杨贤均;王亮;

    分析了目前各高校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该课程设计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中开展研讨式教学改革的思路,并对其时间安排、设计选题、方案设计和考核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新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2018年18期 v.46;No.595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科教结合培育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的模式研究

    周一波;王明海;邢红飞;

    介绍了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并阐述了南京市农科教结合模式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探索了农科教结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模式,指出了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培育效果的具体措施。

    2018年18期 v.46;No.595 223-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生态文明视域下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赵凯;余世金;

    生态学课程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存在教材选择困难、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要求,提出以下对策:应强化生态学理论基础地位;在有关章节补充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相关内容;着重讲解生态学理论基础;通过野外实习、实验课、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方式增强该学科的实践教学。

    2018年18期 v.46;No.595 226-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院校猪生产课程教学设计改革

    王燕丽;蒋春燕;

    根据猪生产课程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按照"模拟猪场为载体,异常问题为主线"的设计思路,从养猪企业调研、整合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案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改革。

    2018年18期 v.46;No.595 229-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创新”和“卓越”视域下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胡晓倩;董丽丽;毕淑峰;吕顺清;许竟成;

    以"创新"和"卓越"为指导,充分考虑地方高校的"地方性应用型"以及生物行业的多样性和实践工程能力,从"突出专业特色、突出实践创新、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强化学生工科和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等方面阐述了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旨在促进突出"创新能力、工科素养和应用型"的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

    2018年18期 v.46;No.595 23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水肥高效利用综合实习课程为例

    邓兰生;张承林;郑少玲;

    实践教学是高校学生巩固理论学习成果和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从课程设置、学校、学生及教师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探索,提出了政策制度支持、课程内容建设与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培养模式创新等教学改革措施。实践结果表明,课程内容的合理化建设和校企合作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018年18期 v.46;No.595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