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合子Bt基因抗虫棉几个主要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崔秀珍;常俊香;

    方差分析表明:15个半合子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皮棉产量间差异极显著,株铃数、衣分、铃重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显著性大小为:铃数>衣分>铃重;相关分析表明:铃数和衣分对皮棉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铃重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株铃数是影响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衣分,而铃重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2006年07期 1277-1278+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豆三系杂交组合的优势研究

    李智;李磊;于伟;王敏;赵丽;

    利用现有不育系和恢复系人工组配杂交组合20个,并对其进行杂种优势测定和育性的稳定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杂交组合的竞争优势率在-30.3%~64.1%,变幅较大,其中有5个组合的优势率超过30%,且育性稳定,对当地适应性强,应用于生产的可能性较大。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结荚数和粒数等性状优势明显,但对杂交组合的竞争优势率的影响不确定,而单株粒重对各组合的竞争优势率起着决定作用。

    2006年07期 1279-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细胞固定化技术——海藻酸钠包埋法的研究进展

    李超敏;韩梅;张良;陈锡时;

    概述了海藻酸钠(SA)包埋法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影响包埋的各主要因素及海藻酸钠(SA)包埋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2006年07期 1281-1282+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0 ] |[阅读次数:0 ]
  • 灰色系统理论在高淀粉甘薯育种上的应用

    辛举文;辛国胜;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探讨甘薯主要性状对淀粉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甘薯主要性状与淀粉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烘干率>中薯率>鲜薯产量>成薯率>分枝数>蔓长>蔓粗>大薯率。

    2006年07期 1283-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玉米杂交种灰色关联度的综合评价

    王金召;贾耀军;刘软枝;乔旭;张明友;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品种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判分析法,对2000年玉米区域试验品种进行了12个性状指标综合分析,计算灰色关联度对杂交种进行评价,并把关联度值与产量性状及变异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均为显著相关,因此,认为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能够更好地评价玉米杂交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2006年07期 1285-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姜黄素的营养生理作用综述

    刘兆金;黄瑞林;印遇龙;李铁军;

    姜黄素已被证明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脂等医学作用,但在动物生产中尚未广泛应用。综述了姜黄素的营养生理功能,为其在动物饲养中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006年07期 1287-1288+1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雷蘑液体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王永斌;王允祥;

    在雷蘑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适于雷蘑深层发酵的初始pH值、接种量、装液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及摇床转速对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并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6.5,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500 ml,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 d,转速140 r/min的发酵条件下,所得胞外多糖量为93.61 mg/100 ml。

    2006年07期 1289-1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水涝胁迫对银杏内源激素和细胞溶质含量的影响

    何嵩涛;刘国琴;樊卫国;

    研究了水涝胁迫对银杏叶片中内源激素和细胞溶质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涝胁迫使银杏叶片中GA1+3I、AA和ZRs含量明显降低,在受涝后的第35天时,银杏叶片中的GA1+3I、AA和ZRs含量分别降为7.13、3.27、9.67 nmol/g。正常情况下,银杏叶片中ABA含量在4.74~8.57 nmol/g,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受涝后的第51、01、5、20、25天,银杏叶片中ABA含量分别为15.35、18.41、20.56、22.632、4.91 nmol/g,明显比对照高,且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增加的幅度呈上升趋势。水涝胁迫使银杏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而使银杏叶片中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降低。正常情况下,银杏叶片脯氨酸含量在22.21~30.08 mg/g,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受涝后,银杏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

    2006年07期 1292-1294+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生长激素受体(GHR)mRNA在绵羊皮肤组织切片定位

    牟艳军;廖和荣;赵宗胜;李大全;

    以地高辛标记的GHR cDNA为探针,利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GHR mRNA在绵羊皮肤组织切片进行定位。结果显示绵羊毛囊中存在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因此,可以确定GH对羊毛生长的作用是通过直接作用其位于毛囊上的受体而实现的。

    2006年07期 1295-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多重PCR分析方法应用于转基因农作物的检测

    吴影;陆徐忠;赵伟;汪秀峰;李莉;

    以转基因大豆、水稻等样品为材料,采用多重PCR技术对转基因作物中常见的启动子、终止子、筛选标记基因和转入的目的基因等多个外源转基因元件进行检测,以期建立一套快速、准确、高效的转基因农作物筛查鉴定技术。通过多重扩增实验,建立了关于转基因大豆检测的大豆内源Lectin基因,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35S启动子和根癌农杆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NOS终止子的三重PCR分析体系,及关于转基因水稻检测的CaMV35S、NPTII和HPT基因的三重PCR分析的技术体系。并以大豆、水稻等农作物样品为检测材料,采用单一PCR和多重PCR技术同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简便、准确等特点,在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潜力。

    2006年07期 1297-1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及其制备

    陈春刚;韩芬霞;

    介绍了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及其制备方法,为充分开发生物活性肽资源提供参考。

    2006年07期 1300-1301+1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生物安全的有关问题

    王超;魏秀俭;郭彦;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可以通过操纵生物遗传信息来改变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但同时也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讨论了生物安全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国内外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进行了综述。

    2006年07期 1302-1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生物芯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马原松;石毅;

    生物芯片作为新一代生物技术,已引起国际国内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生物芯片研究的类型、研发进展和应用,并进行了展望。

    2006年07期 1304+1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杂交早稻新组合种植比较试验

    李建新;熊哲民;尹萍;尹辉;赵伟;

    通过组织早稻新品种(组合)田间试验,从品种的优质、高产、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筛选出适合江西南昌市栽培的优质高产新品种,从而加快新品种的推广步伐,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006年07期 1305-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玉米杂交制种的花期预测与调节

    陈洁;

    花期预测与调节对玉米的杂交制种非常重要。介绍了玉米杂交制种中影响花期的原因、花期预测的方法和花期调节的措施。

    2006年07期 1307-1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辽东桤木的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

    蔡丹;刘军;陈红;恭伟;

    选用辽东桤木实生无菌苗的带芽茎段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用浓度75%的酒精和0.1%的升汞分别消毒种子5和20 min后,接入附加5 g/L葡萄糖的MS培养基,实生无菌苗成活率可达48%,且实生苗抽出真叶片数多,植株健壮;用WPM+6-BA(0.6、1.0)mg/L+NAA 0.1 mg/L+葡萄糖30 g/L作为增殖培养基,增殖倍数高达4.2;用1/2 WPM+IBA 1.0 mg/L+AC 500 mg/L+葡萄糖30 g/L作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1%;通过逐步炼苗法炼苗,炼苗成活率达93%。

    2006年07期 1309-1310+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celB基因标记法检测苜蓿根瘤菌竞争性的可行性研究

    钟文文;张小平;Kristina Lindstrom;

    对celB基因标记法检测苜蓿根瘤菌竞争性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供体大肠杆菌HAMBI2356与根瘤菌接合的方法成功地将celB基因导入到4株苜蓿根瘤菌株Y611、BB1811、BB2211和WZ622中,然后对标记基因可能会对标记菌株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检测,结果表明标记基因在标记菌株内能稳定传代,而且对标记菌株的生长、竞争性及有效性都没有显著影响,从而证明celB基因标记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直观而又有效的检测手段用于追踪根瘤菌株在土壤中的竞争性。

    2006年07期 1311-1312+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辅助水稻株型指标测量方法研究

    孟军;陈温福;

    探讨了以数码图像为基础、依据特征点选取法进行株型指标计算机辅助测量的方法。通过田间实验检验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进一步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方法对数据进行了还原,结果基本上能够正确反映不同品种的株型特征,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2006年07期 1313-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干旱胁迫下枣树叶片表皮气孔分布及特征分析

    刘世鹏;刘济明;曹娟云;白重炎;师荣;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栽培2个品种的组培苗(骏枣、木枣)和3个品种的嫁接苗(梨枣、狗头枣、掉牙枣),胁迫46 d后取5个品种不同浓度梯度上的叶片,用煮沸法撕取叶片表皮,研究枣树叶片表皮气孔的分布,气孔大小(气孔长度与宽度)、气孔密度与干旱胁迫的关系,及气孔大小与气孔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5个品种枣树叶片气孔密度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长度和宽度之间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在干旱胁迫下气孔大小(长度与宽度)先减小后增大;密度与长度、宽度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的负线性关系。

    2006年07期 1315-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7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0 ]
  • 高产稳产抗病抗寒小麦新品种泛麦5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张伟;罗家传;韦胜利;朱高纪;吴秋艳;孙艳华;

    泛麦5号是河南省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采用复合杂交与系统选育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抗寒。

    2006年07期 1319-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杂交稻信杂粳1号稀植栽培的茎蘖动态与穗粒结构研究

    祁玉良;石守设;鲁伟林;余新春;余明慧;何道君;胡建涛;

    以杂交中粳信杂粳1号为试验材料,设30万穴/hm2、22.5万穴/hm21、5万穴/hm2和7.5万穴/hm24个栽植密度,研究了该组合在不同栽植密度下的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特点。试验表明:随着密度的降低,水稻的有效分蘖期和最高分蘖期相应延迟,稀植栽培的分蘖成穗率明显提高,单株有效穗有较大程度增加,同时,种植密度的下降使得各个时期分蘖成穗的经济性状整体优化,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增加,中后期的分蘖成穗在产量构成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另外,信杂粳1号稀植栽培有利于发挥其增产潜力,提高水稻产量。

    2006年07期 1321-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临草(麦)一号选育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鲁晋秀;杨峰;张定一;党建友;闫翠萍;朱秀珍;

    临草(麦)一号是一种新型的饲草小黑麦作物。在山西选育与发展临草(麦)一号,不仅能充分利用山西省大面积的冬闲地和收获后的林果园地,而且在冬春枯草季节生产优质饲草,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并能减少水土流失,阻止沙尘暴的形成和危害,生态效益明显。但由于饲草产品和栽培技术研究的起步较晚,研发不足,严重影响其了推广和发展。鉴此,介绍临草(麦)一号的选育、用途和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饲草产品的迅速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2006年07期 1324-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麦套稻应用现状及技术对策

    陈洪礼;田文科;蔡建华;

    麦套稻是在麦子灌浆后期,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撒播在麦田里,与麦子形成一定的共生期,麦收时超高留茬30 cm左右自然还田,多余麦秸就地散开或就近埋入墒沟内,是集免耕、套播、旱育及秸秆还田于一体的新型稻作方式,操作程序简化,劳动强度降低,使秸秆禁烧自然还田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有效地解决了因长期以来超负荷生产造成的土地承载力下降,以及所带来的无节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和不科学的水浆管理等新问题,实现了水稻“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环保、节能”等生产目标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介绍麦套稻应用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技术对策。

    2006年07期 1326-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灌后覆膜及组合技术在旱地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邹吉波;

    应用灌后覆膜技术栽培玉米解决了春旱播种难问题,并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解决夏季干旱影响玉米稳产高产的问题,对灌后覆膜技术与双垄沟覆膜集水技术组合在一起应用于旱地玉米栽培进行探讨。

    2006年07期 1328-1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小麦全田均匀精旋播种技术的研究

    傅兆麟;

    小麦全田均匀旋耕播种技术,是经过多年研究成功的一项高效实用新技术。介绍小麦全田均匀精旋播种技术的原理与要点。

    2006年07期 1330+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水稻耐寒性品种的苗期耐寒性鉴定研究

    张瑛;吴跃进;余增亮;程灿;宋美;何成芳;吴敬德;郑乐娅;童继平;佘德红;

    通过以竹青等耐寒性品种作对照,对耐寒品种云恢72及其杂交后代的耐寒性进行鉴定;并通过对2003年试验材料的干、冻前、冻后的电导率测定和冻害对茎、根重影响的调查,筛选出耐寒性极好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直254和1401。

    2006年07期 1331-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国内外有机果品生产技术概述

    杜宗绪;张洪;张兆欣;

    果树的有机栽培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栽培的新模式,体现了现代果树栽培技术的最高水准,安全的有机果品是未来果树生产的必然趋势。综述了国内外有机果品生产技术,并指出有机果品生产存在的问题。

    2006年07期 1334-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苦菜的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王慧俐;

    介绍了苦菜的繁殖技术、快繁技术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2006年07期 1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丽佳秋海棠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的控制研究

    杜启兰;

    研究了大量元素浓度、琼脂浓度、光照对丽佳秋海棠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条件对丽佳秋海棠试管苗玻璃化影响的程度不同,适当减少大量元素的用量、提高琼脂浓度和光照强度,可有效地降低玻璃化苗的数量,且对丽佳秋海棠试管苗增殖、生长、生根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2006年07期 1337+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金童观赏南瓜离体繁殖技术研究

    耿新丽;赵一鹏;秦勇;

    通过消毒时间、外植体来源、激素组合等因素对观赏南瓜(金童)组织培养技术离体繁殖影响的研究,建立了其离体繁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利用子苗获得外植体过程中,南瓜种子用70%酒精表面消毒30 s,再用0.1%HgCl2溶液消毒10 min,可以获得最佳的消毒效果;在再生过程中,顶芽外植体的芽诱导率比子叶外植高;最佳诱导培养基组合为2/3 MS+6-BA 0.5 mg/L+3%蔗糖+0.7%琼脂。

    2006年07期 1338-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多效唑对高羊茅草坪草生长特性的影响

    刘琳;

    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03、00、6009、00和1 200 mg/L)对高羊茅草坪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多效唑对高羊茅草坪草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均表现出显著抑制高羊茅草坪草地上部分的伸长生长浓度为900 mg/L的多效唑处理使高羊茅生长速度明显降低、密度显著增加,明显促进高羊茅的分蘖。

    2006年07期 1340+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菊花无土栽培基质的筛选

    焦德志;李波;李南南;

    选取8种常用无机和有机基质,以不同配比制成17种基质,用枝扦插法移栽九月菊,通过对基质理化性质的测定,以及对培养4周后的植株茎、叶、根生长量的测量,得到适合菊花生长的最佳基质。结果表明,珍珠岩和蛭石以1∶1的比例混合最适合菊花的生长。

    2006年07期 1341-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沼液在西瓜和甜玉米设施栽培中的效果初探

    尹一萌;赵洪;李锡汀;

    采用沼液作为肥料,研究了西瓜和甜玉米设施栽培条件下的增产和改善产品品质的效果。

    2006年07期 1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葡萄水仙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赵彦杰;

    采用不同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基进行葡萄水仙鳞片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鳞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1.5 mg/L+NAA 0.2~0.4 mg/L;不定芽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3 mg/L;蛭石是葡萄水仙试管苗最佳的驯化移栽基质,在该基质中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90%。

    2006年07期 1344+1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多效唑对中国水仙开花和生长的影响

    杨爽;苏智先;

    试验结果表明:PP333能有效抑制中国水仙在北方冬季居室内的徒长,且以浓度10 mg/L处理、栽后5~12 d浇灌效果最好。但PP333只延缓了叶片的生长,并没有改变中国水仙慢—快—慢的生长规律。

    2006年07期 1345-1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连翘·碧桃的切枝催花及保鲜研究

    王少平;秦涛;

    用食用蔗糖作为外源营养供体,对连翘、碧桃的花枝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蔗糖可以使连翘、碧桃提前开花,并且可以显著提高开花率,对其瓶插寿命的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2006年07期 1347+1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糖分对三角紫叶酢浆草叶片组培苗形成的影响

    刘建;王永清;王利;张帆;

    以三角紫叶酢浆草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糖的种类及用量对其组培苗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效果最好,葡萄糖次之,可溶性淀粉的效果最差;浓度3%的蔗糖最有利于芽的诱导和不定根的分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 0.5 mg/L+NAA 0.5 mg/L+IBA0.1 mg/L+蔗糖3%。

    2006年07期 1348-1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绿量在深圳城市绿化的应用

    吴泽胜;

    绿量概念突破传统绿地规划建设控制指标,反映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利用绿量概念,营造景观与生态相协调的人工植物群落,大力提高深圳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介绍了绿量概念、绿量概念在城市绿化工作中的意义及应用。

    2006年07期 1350+1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光照条件对紫叶小檗光合特性及色素含量的影响

    郝峰鸽;杨立峰;任军辉;

    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对紫叶小檗光合特性及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下紫叶小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不同;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含量也有差别。同时,探讨了光照等因素与紫叶小檗叶色变化间的关系。

    2006年07期 1351-1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北方冷季型草坪的建植与养护管理

    高文芳;

    冷季型草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北方园林绿化的观赏性草坪,它以绿期长、耐寒而深受人们喜爱。介绍了冷季型草坪的建植、养护与管理技术。

    2006年07期 1353+1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影响树莓种子萌发关键因子的研究

    李粤渤;代汉萍;王菲;林莉娜;

    对树莓种子进行解剖学观察,发现不同树莓种子具相似的解剖结构,即种子由胚、胚乳层、种皮及内果皮构成。分别剥离种子内果皮、种皮、胚乳后,采用培养皿培养的方法研究树莓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暴露一部分胚的种子在2周内萌发率均可达到100%,内果皮、种皮及胚乳层均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研究所采用的树莓试材种子均不存在胚性休眠。

    2006年07期 1354-1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大学城景观环境设计的生态对策——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陈亮明;朱凯;

    在对我国大学城建设中面临的景观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城景观环境设计的生态对策,并对广州大学城景观环境设计与建设的生态对策进行了探讨。

    2006年07期 1357-1359+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CaCl2对切花菊保鲜生理效应的影响

    孙敏;唐瑜飞;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对切花菊保鲜过程中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对切花菊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可延长切花菊瓶插寿命,增加切花菊的鲜重,增大花径,增加切花的吸水量,减缓pH值上升和花青素含量下降,维持花瓣组织可溶性糖含量和花瓣膜结构的稳定性。各个处理当中以CaCl22 g/L+蔗糖3%+200 mg/L 8-HQS的溶液保鲜效果最佳。

    2006年07期 1360-1361+1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胡子鲶冬春囤养技术

    谢炎福;

    对胡子鲶在我国北方地区的越冬进行了研究,试验及推广情况表明:采用内建越冬水泥池,外面搭建保温棚的方法,在越冬池内营造适宜的越冬环境对胡子鲶进行越冬是可行的;并对越冬棚的构建、越冬期间的管理等进行了总结,为其他热带鱼类在我国北方地区的越冬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

    2006年07期 1362-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热应激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影响机理研究进展

    赵云焕;

    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是鸡产生热应激的一个重要特征。热应激导致鸡的采食量减少,营养物质不足,使体内血液各种生化指标无机离子以及内分泌机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蛋鸡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性能。综述了热应激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2006年07期 1364-1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地方猪种的利用现状及展望

    王重龙;陶立;张东红;

    中国猪多态性极其丰富,曾经对世界猪种的改良做出过重要贡献。市场需求的变化,再次为中国地方猪种的利用创造了契机。简要综述了中国地方猪种的利用现状及展望。

    2006年07期 1366-1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蛋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魏刚才;马汉军;郑爱武;

    分析了我国蛋鸡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了对策。

    2006年07期 1368-1369+1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烟熏剂的杀菌效果及其对产蛋率和孵化指标的影响

    石玉祥;钟翠红;李存;韩冬梅;

    运用中药烟熏剂对种鸡进行带鸡熏蒸消毒,对其杀菌效果及其对种鸡产蛋性能、孵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中药烟熏剂具有较好的杀菌性能,对鸡舍空气细菌具有较高的灭菌率,提高孵化效果;同时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不影响鸡的产蛋性能,也未有明显的临床应激反应。

    2006年07期 1370-1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苹果渣饲喂雏鸡的效果

    康永刚;陈永亮;

    选择400只商品代尼克红母雏,随机分为4组,每组100只,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为6周,试验日粮分别用5%的风干未发酵苹果渣粉、半干发酵苹果渣粉、膜发酵苹果渣粉替代基础日粮中5%的麸皮,研究苹果渣饲喂雏鸡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苹果渣粉的III、III、V组雏鸡绒羽换长较快,新羽光顺,紧贴体表,发育较整齐,成活率较高,饲料转化率高。

    2006年07期 1372+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昆虫蛋白资源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沈兆奎;查龙应;

    蛋白质资源不足是当今世界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寻找蛋白质资源为畜牧业提供充足的饲用蛋白已成为一项迫切任务。概述了黄粉虫、家蝇、蚕蛹等昆虫蛋白饲料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2006年07期 1373-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半胱胺对肉仔鸡胴体品质的影响研究

    韩杰;袁缨;孟军;

    将324只1日龄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成6组,在其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406、0、80、1001、20 mg/kg的半胱胺,饲喂7周。结果表明:添加100 mg/kg半胱胺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屠宰率4.1%(P<0.05)和胸肌率12.4%(P<0.01),并且降低了肉仔鸡的腹脂率31.6%(P<0.05),但对腿肌率影响不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100 mg/kg半胱胺是改善肉仔鸡胴体品质的最适添加剂量。

    2006年07期 1375-1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植酸酶对草鱼生长性能及植酸磷代谢的影响

    高春生;王艳玲;

    选用120尾当年鱼种,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I、组I、I组I、II组,每组30尾)进行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I组饲喂基础日粮+500 U植酸酶,II组饲喂基础日粮+1 000 U植酸酶,III组饲喂基础日粮+1 500 U植酸酶。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草鱼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降低饵料系数和死亡率;而且,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提高了植酸磷的利用率,减少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量,减少植酸磷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2006年07期 1377+1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家蚕暗化型基因(mln)遗传及利用研究

    孙家羿;李圣;黄德辉;汪黑铁;

    研究认为,在引进基础品种中发现的暗化型灰黑蛾个体,其幼虫期的褐头尾斑及成虫期的灰黑蛾性状为隐性遗传,并受同一基因控制。采用两段连续回交法将暗化型基因(mln)快速导入到实用品种中,选育出中系灰黑蛾春用及夏秋用品系各4个,并育成灰黑蛾春用品种991×992及夏秋用灰黑蛾品种517×518,已通过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杂交品种一方为灰黑蛾,另一方为常规白蛾,利用蛾色差异,可把杂交率提高到100%。

    2006年07期 1378-1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浅析2005年中秋蚕病暴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刘太荣;

    经分析认为,2005年中秋蚕暴发病毒病是由恶劣的气候条件、不良的叶质等因素造成的。防治对策主要是选育抗逆性强的优良夏秋品种,狠抓消毒防病工作,加强蚕药市场管理等。

    2006年07期 1380+1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烟草多酚氧化酶及其与烟草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武德传;徐晓燕;董召荣;朱小茜;

    烟草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介导的酶促棕色化反应会影响烟叶、烟丝的色泽和内在质量,因此多酚氧化酶一直是近年来烟草研究的热点。从PPO的酶学特性、烟草生产各阶段PPO活性变化、PPO与烟叶质量的关系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烟草PPO的研究成果,以期为烟草生产提供较为全面的知识。

    2006年07期 1381-1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昭通半夏染色体观察

    侯典云;王聪睿;王荔;马占强;

    采用BSG去壁低渗法,对采集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进行染色体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染色体数目2n=78与文献报道一致;该地区的半夏还存在2n=66。分析讨论了不同居群半夏染色体倍性及数目多样性的关系。

    2006年07期 1384+1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内生细菌对温室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

    田雪亮;霍云凤;单长卷;

    将从黄瓜体内分离到的内生细菌连续回接到黄瓜体内,提高黄瓜内生细菌的含量,并研究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经盆栽和田间试验,6种内生细菌混合液的防治效果与甲基托布津的相当;3种内生细菌混合液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2006年07期 1385-1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豚草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曲波;吕国忠;杨红;刘绍芹;

    综述了恶性杂草豚草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措施等。

    2006年07期 1387-1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C语言程序在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中的应用

    单文荣;刘花粉;李俊霞;

    通过对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的研究,总结出一种适合于生长速率法对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的C语言应用程序。该程序通用性强,方法简便,速度快,精确度高,适合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参考应用。

    2006年07期 1389-1390+1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热激处理对甘蓝幼苗热害指数的影响

    陈碧华;罗庆熙;刘弘;

    以耐热性不同的3个甘蓝品种(夏光、西园4号、京丰1号)为材料,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包括热激温度、热激时间2个因子)对种子进行热激处理,在苗期测定了热激处理对热害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激处理对甘蓝幼苗热害指数有显著影响,幼苗热害指数表现为:京丰一号>西园四号>夏光;得出了最佳热激处理组合为42℃,2.3 h。

    2006年07期 1391-1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蜡螟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韩冰;从斌;刘亚臣;付海滨;

    对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5龄幼虫处理12 h的羧酸酯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种品系线虫中,NC34处理的大蜡螟-αNA羧酸酯酶活力最高,是CK的2.047倍;其次是Otio品系的处理,为CK的1.965倍。-βNA羧酸酯酶活性以Otio处理的酶活力最高。由此可见,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蜡螟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存在着明显差异。

    2006年07期 1393+1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群体感应机制在生防细菌筛选中的应用

    黄华平;代鹏;唐复润;邓国平;黄俊生;

    根据群体感应机制,利用PCR技术,摸索出一套能够高效筛选生防细菌的方法。利用这一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的1 399株细菌中筛出42株,占总分离株的3%,PDA培养基平板拮抗试验发现,其中有39株对香蕉尖孢镰刀菌有抑菌效果,占总筛选株数的95.2%。抑菌效果最好的分离株DFL059在田间试验中对香蕉枯萎病有较强的生防效果。

    2006年07期 1394-1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5%吡虫啉微胶囊剂防治三角枫等星天牛试验

    李跃飞;王友定;龚国斌;

    试验表明,15%吡虫啉微胶囊4 000~3 000倍液喷雾能有效防治三角枫、柳树上的星天牛。

    2006年07期 1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的毒力及田间防效

    娄金贵;许小龙;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减弱,1~3龄期幼虫的LC50值小于0.2mg/L;4龄后幼虫的敏感性降低,LC50值为0.457 mg/L,毒力仍然很高。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对甜菜夜蛾有优异的防治效果,用0.5%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EC(ai)3.0 g/hm2,防治效果90%左右,持效期10 d以上。

    2006年07期 1398+1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颓子锈生座孢产孢和孢子萌发特性研究

    陈广艳;

    研究了牛奶子锈病菌(Aecidium elaeagni-umbellatae)重寄生菌胡颓子锈生座孢(Tuberculina elaeagni)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葡萄糖、蔗糖等5种碳源中以葡萄糖产孢最好;NH4Cl、KNO3等7种氮源中以蛋白胨产孢最好;25℃、pH值6和光照等条件适合产孢。25℃为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在相对湿度65%以上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以水滴中萌发最好,萌发率达80.4%。pH值5~6和光照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孢子致死温度为43℃10 min。

    2006年07期 1399-1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根外施钾对日光温室番茄光合速率的影响

    赵国锦;于明礼;李京冈;

    试验研究了番茄生育期根外施钾对其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外施钾可促进光合速率,一定程度缓和“午休”现象。番茄生育期11月~次年3月份4次根外施钾对促进番茄光合速率和营养积累有显著作用,其效应优于根外2次施钾和3次施钾处理,每次施钾作用持续时间达25 d左右。

    2006年07期 1402+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土壤含水率与光谱反射率的灰色关联分析

    徐效军;张鹰;

    鉴于采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含水率可行性,利用实际测量的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可见光范围监测土壤含水率的敏感波段,为大面积监测土壤含水率提供理论支持。

    2006年07期 1403-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渠灌类型区保墒灌溉的冬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表现

    袁彦云;张保军;徐福利;汪有科;

    采用5种保墒灌溉栽培方式,以传统耕作栽培方式为对照,在小麦灌浆期测定旗叶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含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值。结果表明:不同保墒灌溉栽培方式对冬小麦均有增产作用,平均增产13.46%,其中穗长平均增加7.15%,不孕小穗数平均降低21.78%,结实小穗平均增加11.42%,穗粒数平均增加10.82%,千粒重平均增加11.05%。保墒灌溉栽培方式的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降低减缓,MDA含量降低,SOD含量增高,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24.03%。以免耕留茬方式增产幅度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2006年07期 1405-1406+1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土壤干旱对冬小麦幼苗蒸腾耗水特性的影响

    单长卷;李存胜;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幼苗蒸腾耗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苗蒸腾速率、蒸腾耗水量、耗水系数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这说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冬小麦幼苗通过减少蒸腾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适应干旱逆境。

    2006年07期 1407-1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韩占江;王伟华;

    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以期为小麦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2006年07期 1409-1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杞县大蒜产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

    胡永华;王恒旭;王志坤;王文成;赵波;付巧玲;宁福正;胡俊成;盛奇;

    通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的方法,应用统计分析、尼梅罗污染指数、相关分析法,对河南省杞县大蒜产区土壤中Hg、As、Pb、Cd、Cr、Cu、Zn、Ni等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测区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迁移情况不同;依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测区土壤环境清洁无污染;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与粘土矿物关系密切。

    2006年07期 1411-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两种覆盖对公路路肩土壤含盐量的影响

    祝龙;王翊安;王作涛;周广柱;

    滨海盐地区公路绿化中,表层覆盖是降低路肩土壤含盐量的重要途径。该试验历时2年,在2004年3月末,分别在国道庄林线大水塘~二道沟段选取35个点。5个点为无覆盖的CK,15个点用10 cm厚的稻草覆盖,另15个点覆盖10 cm厚的秸秆。利用电导法,测定在树木生长季节内(春、夏和秋),路肩表层0~20 cm和覆盖下0~20 cm土壤的含盐量,并监测了秸秆覆盖和稻草覆盖对营口国道庄林线路肩土壤含盐量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覆盖对降低土壤盐分是有效的;稻草和秸秆的物质成分不同,导致两种覆盖的有效期不同。

    2006年07期 1413-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议畜禽饮水中微生物和重金属等质量指标及其质量控制

    丁在亮;刘发全;刘红云;陶小平;

    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对畜禽等动物来讲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畜禽产品的质量。所以在制定畜禽饮用水标准时,应严格控制畜禽饮水中微生物和重金属等质量指标,以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畜产品的安全。提出了畜禽饮水中微生物和重金属含量的控制标准及监测方法,指出必须从选好水源和管好水两方面着手控制各项水质指标。

    2006年07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蠕虫(蚯蚓)处理生物垃圾的初步研究

    金杰;俞志敏;蔡敬民;吴克;

    利用蚯蚓的生理代谢活动来处理生物垃圾,从而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中的氮、磷和钾等元素的含量,同时蚯蚓自身也得以存活和增殖。试验通过测定经蚯蚓消化代谢后的生物垃圾,从产物中找出氮、磷、钾的变化规律。同时试验表明蚯蚓的周繁殖率为34%,单独个体日处理生物垃圾量为0.957 g。利用蠕虫(蚯蚓)对生物垃圾进行处理不仅可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同时通过蚯蚓增殖更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006年07期 1416-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西省为例

    原向阳;任一新;郭平毅;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多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山西干旱缺水,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新的世纪,山西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一大课题。在分析山西农业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农业是山西农业发展的方向,并对如何建设生态农业提出了建议。

    2006年07期 1418-1419+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陈雁;

    结合滁州市农村实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滁州市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2006年07期 1420-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刘灵芝;陈志刚;

    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应用生物降解能力使有害废物无害化或低毒害化,是当今环境治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作为生物界的主要降解类群,在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化合物污染、石油及大气污染等治理过程中,均取得显著效果。

    2006年07期 1422-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房妮;俱国鹏;

    多环芳烃(PAHs)由于其毒性、致癌性和致畸性成为环境中一类重要的污染物。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是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主要途径。阐述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微生物修复的原理、优缺点、影响因素、强化措施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修复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006年07期 1425-1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混合脂肪酸选择性加氢探讨

    宋伟;解振兵;卢义和;宫素芝;卢妍华;刘真;李春静;

    以雷尼镍作催化剂对混合脂肪酸进行选择性加氢正交试验和单因素水平试验,对所得产品进行凝固点测定和韦氏法碘值测定后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原料1在温度200℃,压力0.6 MPa,时间60 min,催化剂ω(A)=0.6%,搅拌速度250~300 r/min条件下所得产品碘值从120.84降到100以下而凝固点控制在10℃以内;原料2在温度200℃,压力0.4 MPa,时间45 min,催化剂用量ω(A)=0.3%,搅拌速度为250 r/min的条件下碘值从97降到85而凝固点控制在15℃左右,验证了混合脂肪酸选择性加氢的可行性。

    2006年07期 1427-1428+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在巴氏杀菌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彭常安;余芳;杨靖东;

    按照HACCP计划的基本原理对巴氏杀菌奶生产工艺进行危害分析,确定生产工艺的关键控制点和监控跟踪程序,并比较了实施HACCP体系前后其微生物数量、质量缺陷和产品损耗等情况。结果表明:实施HACCP体系后,巴氏杀菌乳的质量缺陷率降低36.3%,平均补损率降低62.2%,实施效果显著。

    2006年07期 1429-1430+1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9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壳聚糖对啤酒中嘌呤的吸附性能

    雷崑;黄雅琳;

    以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加入啤酒中,吸附以高氯酸水解出的嘌呤碱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吸附前后4种嘌呤碱基量,结果显示:壳聚糖可以有效吸附啤酒中的嘌呤碱基,降低啤酒中的嘌呤含量。

    2006年07期 1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对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几点判断和思考

    金溯;罗芸;

    通过对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考察,认为该组织近年应运而生,发展加快,作用明显,形式多样,地位提高,但仍处起步阶段,覆盖面较小,运作水平低,生存环境差;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既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又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要坚持其多样性、民办性及效益性,以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对推进该组织发展提出一些相关的举措和政策建议。

    2006年07期 1432-1433+1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重建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探讨

    周丕娟;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个综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尚未形成,当前的所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从整体上看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背景以及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应该重新构建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设想。

    2006年07期 1434-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职业农民培养的对策研究

    何伟;

    职业农民是后工业化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农民的职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我国要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农民的职业化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悉,试图能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帮助。

    2006年07期 1436-1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我国农业结构调整

    张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农业科技的普遍推广,使我国农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不仅解决了我国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也带来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气象,即从过去传统的单一粮食种植转向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发展多种经营格局,然而,这种转变尚缺乏整体布局,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国民经济全局的高度考虑农业结构的优化和持续发展,确定农业结构的主要方向,调整和优化农业区域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科技开发和推广,尽快将现有先进、适用的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信息化建设,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

    2006年07期 1438-1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问题研究——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张耀武;董振涛;

    对洛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指出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需要做好7方面工作: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市场为导向,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构建教育培训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施远程教育;建立乡镇劳动力资源库。

    2006年07期 1440-1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安全无公害农业理论与生产经营模式的探索

    张西华;

    发展安全无公害农业,是建立在充分协调各种生态因素和经济因素关系基础上,促使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在农业生产中达到最佳统一,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006年07期 1442+1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工培训的障碍因子及突破对策

    孙细望;

    农民工培训的不足已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分析了农民工转移培训的障碍因子,并指出要突破这些障碍就必须从营造农民工转移的良好社会环境入手,增加政府与企业对培训的投入,有效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切实注重培训实效,形成以就业带动培训的良性循环的局面。

    2006年07期 1443-1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略论企业文化建设

    孟祥学;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企业文化,它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分析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及存在的误区,试图引起企业经营者对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更加重视。

    2006年07期 1446-1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以湖南省永州市为例

    刘湘辉;

    以湖南省永州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等,以资政府决策。

    2006年07期 1448-1449+1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浅析魁奈重农思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郭怀星;

    作为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的经济学家创始人,魁奈第一次把研究的视野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在农业生产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如他的重农思想、保障土地的所有权、必须增加农业投入、实行适度赋税制度等。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仍不乏闪光点,对于加入WTO下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6年07期 1450-1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农民专业劳动组织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研究

    吴丽莉;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公司+基地+农户各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为建立规范的农民专业劳动组织创造了条件。目前,公司+基地+农户组织形式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公司为龙头、依托农民的优等资源供予、形成以城市经济中心带动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组织模式。该模式实质是微观的个体组织模式,虽然让部分农民富裕了起来,但是要从根本上全面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必须从宏观经济角度,建立农民专业劳动组织的宏观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并通过发挥专业组织的运行机制,达到在组织范围内,整体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性和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2006年07期 1453-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从培育新型农民视角探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王君丽;祝士明;

    从介绍新型农民的涵义入手,阐述了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影响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的具体措施。

    2006年07期 1456-1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改革

    张劲松;陈宗军;

    事业单位在明确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其中公益性事业单位应该向非营利性方向改革。当前,社会因素、政府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于这一改革都有很深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加大政事分开的力度,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加强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监管和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2006年07期 1458-1460+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

    郑蕾;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问题严重困扰着农村教育的发展,阻碍了“普九”工作的进程,加大了“双基”工作的难度,影响了农村的发展,甚至贻误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初步探讨对导致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并从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农村教学教育改革和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解决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

    2006年07期 1461-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生猪养殖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评价研究

    胡莲;刘仲英;詹锦川;

    作为猪肉供应链的源头企业,生猪养殖企业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是商品猪肉质量安全保障的基础。依托猪肉供应链,构建了一套生猪养殖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进行了量化评判和分析,试图为批发商、零售商或屠宰场评价、选择具备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的生猪养殖企业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指导。

    2006年07期 1464-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俊霞;

    对河南省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2006年07期 1467-1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原始社会饮食之次级加工技术初探

    李会娥;

    次级加工是指从食品原料到食品的加工,该加工过程又可分为2大类:与火有关的次级加工,即烹饪;与火无关的次级加工,即生物技术(主要表现为酿酒)。笔者从火的发明及意义、陶器出现前的烹饪技术、陶器的发明及意义、生物技术几大部分论述了原始社会饮食之次级加工。

    2006年07期 1469-1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城镇化与土地收益分配

    宋敏;

    在我国,城镇化引发了土地产权的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土地收益在国家、农民集体、农民、用地单位等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分配问题也由此产生。通过阐述城镇化和土地收益分配的涵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现行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尝试从明晰集体土地产权、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市场化分配机制、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几个方面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建议。

    2006年07期 1471-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8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 ]
  • 我国绿茶由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途径

    徐莉萍;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我国的绿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这种比较优势并没有充分地得以发挥,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对于扩大我国绿茶出口规模、增加绿茶出口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进行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分析了我国绿茶比较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将绿茶产品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途径。

    2006年07期 1475-1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中小企业传统生存空间前景研究

    余蓓;孟宪忠;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中国加入WTO后,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出现了新特点。以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理论———“生态空间”(保罗.索尔曼)为基础,探讨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生存空间的前景及其相应的战略。

    2006年07期 1478-1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留守丈夫”留守原因及生存状态的调查分析——以安徽农村为例

    仰和芝;张德乾;

    在目前国内对农村留守人员的研究中,留守丈夫和他们的生存状态往往被忽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安徽省某县的W行政村为个案,试图分析农村留守丈夫留守的原因和生存状态。通过这次调查发现,虽然农村留守丈夫没有像留守老人、孩子和妻子那样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但是,这个群体不论从留守原因看,还是从生存状态看,都经历着许多艰难冲突和压力,和留守老人、孩子与妻子一样,留守丈夫的生存状况也有不容乐观之处,他们也需要关注。

    2006年07期 1482-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问题探讨

    郝亮;

    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及时地解决了农业产业化资本投入不足的问题。但是,当前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促进民营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

    2006年07期 1485-1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外商对华投资的正负效应分析

    万晓静;

    利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利用外资的正、负面效应。

    2006年07期 1487-1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企业化

    周应堂;尹正丰;

    农业产业化是当前“三农”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了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即缺少企业家资源、缺少组织生产体系、缺少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缺少品牌策划与市场营销、缺少竞争力、缺少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缺少企业化,最根本的是缺少价值链的链接;指出农业企业化的核心就是形成以利益为中心的产业链,在各个环节之间要形成以利润为润滑剂的产业链,也就是使产业链转化为价值链,这样的产业化才会有长远的生命力,而利润的来源在于市场、技术、管理、制度。结合南京远望富硒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案例,提出了8项对策,核心是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企业化。

    2006年07期 1489-1490+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合理性选择分析

    孙少茹;郑少锋;石峰;

    财政支农资金是我国支持农业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诸多的因素造成了我国支农资金效益的低下,然而支农资金投入结构的不合理则是造成我国支农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作了合理性分析,得出目前我国支农资金投入结构极不合理的结论,提出了优化调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的措施。

    2006年07期 1491-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乡镇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陈文翰;

    乡镇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发展却一直受到融资困难的制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分析了乡镇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2006年07期 1494-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在于民营经济大发展

    杨静;石成华;姜华;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已成为一个共识。只有创造新的要素需求,才能消化这些大量过剩的劳动力。就我国而言,要产生大量的劳动力要素需求,就必须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思路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2006年07期 1497-1498+1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区域高校图书馆的新使命——为“三农”远程信息服务

    续元申;

    分析了区域高校图书馆为“三农”开展远程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区域高校图书馆为“三农”远程信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2006年07期 1499-1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民非农就业对加剧广东劳动力市场分化的影响

    徐旭晖;

    劳动力被划分到不同的市场中去,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农民工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就业力量,参与了社会经济活动,创造了财富和价值,但绝大部分农民工仍然陷于贫困境地并趋于贫困永久化。应当尽快改变这种局面,使农民工能真正走出贫困,缓减劳动力市场分化的负面影响。

    2006年07期 1501-1502+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GIS与农业气候区划

    张海梅;符晓;牟萌;

    总结了GIS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经历了区划成果数字化、基于GIS的农业气候区划、提供信息服务3个阶段,通过分析认为,GIS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存在缺乏与气候年际变化有效结合以及提供服务有限等问题,并指出GIS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气候区划,可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依据,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2006年07期 1503-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 ]
  • 因特网上的农业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

    赵晓光;

    介绍了因特网上的中外主要农业信息库资源、农业信息检索方法,论述了因特网上农业信息的开发利用。

    2006年07期 1505-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网络环境下农业图书馆过刊工作的创新

    赵秀芳;

    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农业图书馆过刊工作的创新,包括过刊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过刊管理工作的创新和过刊服务人才的创新。

    2006年07期 1507+1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设施栽培环境检测与控制的研究

    曹会国;

    针对设施栽培环境中土壤水分、空气温度、湿度等因子,利用模糊控制思想设计了基于51单片机的检测与控制系统,并对多个大棚网络化控制的实现进行了探讨。

    2006年07期 1508-1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