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鞠洪峰;成善彬;李华青;熊万光;汪广亮;宋明川;肖明纲;
[目的]探究玉米种质资源对瘤黑粉病的真实抗性。[方法]利用人工接种方法连续多年对新选育的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瘤黑粉病精准鉴定和评价,并通过F_2分离群体抗感单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检验,初步分析高抗材料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在32份待鉴定材料中,20份玉米自交系对瘤黑粉病具有抗性,占鉴定材料总数的62.5%,其中高抗瘤黑粉病自交系6份,中抗瘤黑粉病自交系9份,抗瘤黑粉病自交系5份;12份玉米自交系对瘤黑粉病表现为感病,占鉴定材料总数的37.5%。根据F_2分离群体抗感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分析6份高抗玉米自交系抗瘤黑粉病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可能是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着新选育自交系Z17HEB-82、Z17HEB-93、Z17HEB-100和Z17HEB-107对玉蜀黍黑粉菌的抗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玉米瘤黑粉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及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17期 v.53;No.774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强;
通过对比分析青海引进的5份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与日喀则市主推的1份甘蓝型油菜常规种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上的差异,为从青海引进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在日喀则市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青杂4号生育期短但产量较低,可作为替代当地白菜型油菜的优选品种;青杂7号生育期适宜且产量表现较好,参照本地主推甘蓝型油菜品种的全生育期、产量和适宜种植区域,建议在日喀则市海拔3 800~4 050 m的河谷农区开展多点大田生产示范试验,进一步评估其推广价值;青杂9号、青杂12号、青杂15号在日喀则市4月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能够正常成熟,且较主推油菜品种增产幅度大,但鉴于日喀则市油菜普遍晚播(5月上中旬)的实际情况,开展大田生产示范时难以成熟的风险较高,不适宜在日喀则市大田推广种植,建议作为育种中间材料加以利用。
2025年17期 v.53;No.77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翟鹏飞;孔令娟;黄超;周晏;张琦;崔艺志;
系统探究了钵体毯状苗技术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通过提升秧苗素质实现显著增产。相较于传统毯状苗,钵体毯状苗显著改善秧苗形态质量,通过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从而增加产量,平均增产幅度达16.7%。该技术在不同生态区和品种类型中均表现稳定增产效应,为水稻机械化栽培的提质增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025年17期 v.53;No.774 17-2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塔娜;赵卫国;田洪云;张丽琼;贺心茹;
为了评价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贡献关系,以油菜190份F_(2∶3)代分离群体自交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农艺性状表型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成熟期的单株种子产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和株高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油菜F_(2∶3)代分离群体自交系的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偏向于母本WH20遗传,株高、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种子产量性状偏向于父本WH01遗传;单株种子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38.23%),一次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小(6.93%)。单株种子产量与单株生物产量、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和株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单株生物产量相关系数最高(R=0.87);一次分枝数与分枝部位呈极显著负相关(R=-0.43);除了一次分枝数,株高与单株种子产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可将7个农艺性状归为株高因子、一次分枝因子和主花序角果数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9.59%,基本涵盖了油菜农艺性状的全部信息。在油菜品种选育和改良中可对3个主成分因子进行改良,以达到油菜品种选育目标。
2025年17期 v.53;No.774 21-2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宣仓;张岳华;张以和;赛得尔丁·帕尔丁;吴正锋;于天一;郑永美;
[目的]明确低钙胁迫对不同钙敏感型花生品种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2种钙敏感型和2种耐低钙型花生品种为试材,通过桶栽试验研究了低钙胁迫对不同钙敏感型花生品种结荚期根系形态,植株氮、磷、钾、钙含量、累积量,以及干重的影响。[结果]钙敏感型和耐低钙型花生品种的根系形态对低钙胁迫的响应均不敏感。低钙胁迫主要抑制了钙敏感型品种对氮、钾和钙养分的吸收、累积,多数情况下对耐低钙型花生品种的养分累积无显著影响。低钙胁迫下,钙敏感型品种产量显著降低,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百果重和出米率的降低;而耐低钙型花生品种的产量并未显著下降。[结论]不同钙敏感型花生品种的养分吸收特性及产量对低钙胁迫的响应有所差异,生产上应根据不同花生品种对钙肥的敏感程度适量施用钙肥。
2025年17期 v.53;No.774 25-2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6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金;章忠贵;刘唐玉;崔保田;李明浩;
[目的]研究小麦叶片早衰突变体T68的早衰特性。[方法]以小麦品系中科852及其经γ射线诱变创制出的叶片早衰突变体T68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相关光合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探索其早衰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中科852和早衰突变体T68均能够正常完成植株的生长过程。但是,T68在幼苗期即开始出现叶片早衰的症状,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叶片早衰症状逐步加重,甚至引发整个植株出现干枯。同时,除了穗粒数之外,与产量相关的性状如株高、千粒重等均出现降低。通过对其POD和SOD活性测定发现,与对照相比,突变体T68在旗叶和倒二叶中活性较低,但在倒三叶表现出较高的酶活性。[结论]该研究为了解突变体T68的早衰特性及后续生理生化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2025年17期 v.53;No.774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强;蔡秋华;陈丽萍;肖晏嘉;蒋家焕;
对4个代表性三系不育系的花粉育性进行比较鉴定、遗传杂交和套袋自交试验。结果表明,育性微效恢复基因在不同不育系中的数量不同,京福6A含育性微效恢复基因数量最少且不育性稳定,Ⅱ-32A不育性波动较大,其育性微效恢复基因数量也较多,京福2A和京福8A微效恢复基因数量处于中间水平。微效恢复基因数量较多是引起不育性波动的内在因素,其数量越多,不育性越不稳定,该结果为微效恢复基因遗传规律和分子机制研究打下基础。
2025年17期 v.53;No.774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闫钘;刘文革;何明雄;卢昌友;黄晓霞;
为筛选出适宜广西河池市六寨烟区种植的烤烟品种,以当地的主栽品种K326为对照,对云烟116、云烟300、NC102和翠碧1号4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分别对各烤烟品种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田间自然发病率、经济性状、感官质量和外观质量进行综合性分析,筛选出最适品种。结果表明,云烟116在各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其他供试品种,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抗病性较好,感官评价和外观质量均为最佳,经济性状较高,综合表现最优,适合作为六寨烟区的后备品种进行推广种植;NC102和云烟300次之,综合表现稍逊于云烟116;翠碧1号的自然发病率较高,经济性状较低,综合表现较差,不适合在六寨烟区种植推广。该研究结果可为河池烟区选育新烤烟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17期 v.53;No.774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碧薇;葛洁;樊继德;赵永强;陆信娟;刘灿玉;杨青青;李梦倩;杨峰;
[目的]探究不同播期对大蒜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徐州地区播种的最佳大蒜播种日期。[方法]以徐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10个分期播种试验,自2023年9月20日起每5 d设置一个播期,分别用T1~T10表示,分析不同播期对大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大蒜株高、假茎高、叶长、叶宽、假茎粗和大蒜植株根部、假茎、叶片、薹、鳞茎鲜干质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以T4最高,T5次之;大蒜鳞茎横径在T4达到最大,与T5、T3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且T4较T10增加6.0%;鳞茎纵径T4最大,T5次之,早播(T1、T2)与晚播(T7~T10)差异不显著;单头鳞茎质量以T4(48.97 g)表现最好,与T5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播期,且T4单头鳞茎质量较其他播期高1.2%~20.2%;一级鳞茎比例在T4达到最大,与T5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且T4一级鳞茎比例是其他各播期的1.05~1.45倍;T4处理的大蒜鳞茎产量最高,为16 708.35 kg/hm~2,与T5、T3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且早播(T1、T2)产量显著高于晚播(T7~T10)产量;T4处理大蒜鳞茎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与T5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在T4达到最大,显著高于T10,是T10的1.63倍;可溶性蛋白含量以T4最高,T5次之,且显著高于T9、T10;T4处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与T5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T4处理的大蒜素含量最高,与T3、T5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T8、T9、T10。适时播种(T4、T5)大蒜品质较佳、产量较高,过早或过晚播种都会使大蒜品质和产量降低。[结论]根据徐州的气候特点和耕种习惯,结合大蒜的农艺性状指标、产量和品质的综合分析,10月5日(T4)至10月10日(T5)可作为徐州地区大蒜的适宜播种时期。
2025年17期 v.53;No.774 43-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建英;李素亚;孙笑寒;董雪霏;戴希尧;任喜波;
以芥蓝R22为材料,采用培养皿发芽法,探究280 mmol/L NaCl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CaCl_2溶液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CK1)相比,280 mmol/L 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鲜重依次为54.5%、68.3%、10.89、1.01和0.09 g。在NaCl胁迫下,添加外源CaCl_2的缓解效应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16 mmol/L CaCl_2处理效果最佳,其发芽势(57.8%)、发芽率(64.5%)、发芽指数(10.88)和幼苗鲜重(0.13 g)均略高于对照组CK2,活力指数明显提升。然而,当浓度升至28 mmol/L时,各项指标(分别为19.5%、28.9%、4.36和0.26)均显著低于CK2,表明高浓度CaCl_2反而加剧了盐害的抑制效应。综上,适宜浓度(16 mmol/L)的CaCl_2可缓解NaCl胁迫并促进萌发,而浓度过高或过低均无缓解作用,甚至加重伤害。
2025年17期 v.53;No.774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漫莹;刘海刚;孟富宣;段元杰;胡祥;阳世莹;王玉倩;
为了探究不同果树混种的增产、增效效益,将澳芒分别与甜橙和凤梨释迦混种。试验分为5个区,经过3年的种植,在各果树达到丰产期时,进行单种和不同混种组合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混种模式下,混合种植的产量、单果重和病害率都明显优于单种。2种混种组合相比,澳芒与甜橙混种对于产量的提升效果相对优于澳芒与凤梨释迦混种。不同作物的混种组合增产效果有差异,因此,选择适宜的混种比例及品种搭配,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及种间互补关系,减轻病虫害,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才能达到增产增效节本的目的。
2025年17期 v.53;No.774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远航;罗连;冯霞;何卓彦;刘建新;李成仁;汤历;林石狮;
为掌握翰林湖农业公园鸟类资源现状,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对该农业公园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到鸟类10目28科60种,其中,留鸟33种,夏候鸟8种,冬候鸟19种;地理区系上,东洋界物种39种,广布种2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57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7种。该次调查既摸清了翰林湖农业公园鸟类多样性本底现状,也为后续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2025年17期 v.53;No.774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金鑫;吉志新;张艳英;刘双;刘燕;杨泽;马丽娜;刘梦洁;李文君;
研究鸡粪和菌糠复配对饲养黑水虻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温度25℃、湿度70%~80%、光周期L∶D=16∶8的饲养条件下,鸡粪和菌糠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分析不同处理黑水虻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40%菌糠与60%鸡粪复配饲料干物质含量高,提高了黑水虻老熟幼虫的体重,缩短其历期,降低饲料消耗及死亡率。同时,还有助于增加预蛹和蛹的体重,提高羽化率,并缩短成虫历期。
2025年17期 v.53;No.774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姗;李艳梅;欧阳丽丽;戴四发;黄波;朱迎;刘丽娜;刘俊;姜恒;
[目的]了解20%恩诺沙星可溶性颗粒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试验选用8头经临床观察健康的成熟去势仔猪,分别进行单剂量耳缘静脉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规格5%,给药浓度2.5 mg/kg)和灌服给药恩诺沙星颗粒(规格20%,给药浓度7.5 mg/kg),采用2×2交叉设计方案,即周期I给药结束后,经7 d药物清洗期,进行周期II给药。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5、10、15、30、45 min和1、2、4、8、12、16、24、36、48、72 h前腔静脉采血,收集血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恩诺沙星含量,用药动学软件WinnonLin5.2.1的非房室模型来处理药动数据。[结果]恩诺沙星注射液静脉给药后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_(1/2)=2.891 6±0.563 1 h,C_(max)=2.236 3±0.325 5μg/mL,K_(10)=0.248 2±0.053 0 1 h~(-1),MRT=6.907 0±1.467 4 h, AUC=9.469 7±2.820 8 h·μg/mL。恩诺沙星可溶性颗粒灌服给药后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_(1/2)=4.722 9±1.457 2 h,C_(max )=2.188 6±0.302 8μg/mL,K_e=0.163 1±0.065 2 1 h~(-1),t_(max)=2.609 7±0.340 8 h, AUC=26.331 1±5.310 5 h·μg/mL,绝对生物利用度F=92.69%。[结论]20%恩诺沙星可溶性颗粒在猪体内经灌服给药达峰时间短、吸收快,绝对生物利用度高,具有吸收快,清除迅速,分布广泛的特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和应用前景的兽医临床药剂。
2025年17期 v.53;No.774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佳佳;李旭;周美琪;高岩;苏日娜;苗圳;王超;
为鉴定山新杨中响应非生物胁迫的DREB基因,从山新杨中克隆得到1条PdaDREB2E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该基因氨基酸序列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daDREB2E蛋白序列共有45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0 334.94,理论等电点(pI)为6,不存在跨膜区及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包含31个丝氨酸(S),11个苏氨酸(T),5个酪氨酸(Y)磷酸化位点。二、三级结构中主要由无规卷曲(41.68%),α-螺旋(34.37%),延伸链(14.19%),β-折叠(9.76%)组成。该基因定位于细胞核,具有自激活活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银白杨和毛白杨中DREB2E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daDREB2E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茎中最低;PdaDREB2E基因在响应干旱(PEG)、盐(NaCl)非生物胁迫及脱落酸(ABA)处理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特点。该结果为研究山新杨PdaDREB2E基因的抗逆功能研究提供材料。
2025年17期 v.53;No.774 83-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芩;付燕;刘雅兰;张婷渟;彭舒;邓洁;
对蓝莓花粉转录组中的SNP和InDe位点进行分析,对具有SNP位点的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析,为开发蓝莓特异性的SNP分子标记、早期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个兔眼蓝莓花粉转录组中分别挖掘到245 375~317 811个SNP位点,平均每条Unigene有6.30~8.16个SNP位点,每间隔107.10~138.71 bp出现1个SNP位点;转换型SNP位点占比65.27%~65.78%,颠换型SNP位点占比34.22%~34.73%;挖掘到10 844~13 433个InDel位点,其出现频率为16.91%~18.41%。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含SNP的差异表达Unigene富集在细胞解剖实体、细胞过程、绑定、催化活性、代谢过程、细胞部分、定位、生物调节、蛋白复合体等。差异表达Unigene最显著富集在剪切体、内吞作用、RNA转运、泛素介导蛋白水解、氨基酸生物、淀粉和糖代谢、碳代谢、植物病原体互作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通路途径。该研究挖掘的蓝莓花粉转录组SNP/Indel位点丰富,具有潜在的良好多态性,为蓝莓花粉性状鉴定标记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对蓝莓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有重要价值。
2025年17期 v.53;No.774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敏;刘金林;郜昌建;桑睿;刘飞;
基于MaxEnt模型,结合当前及未来气候情景(SSP126和SSP585),对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 M.H.Wu)潜在适生区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湿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最湿月降水量(Bio13)和降水量变异系数(Bio15)等6个关键环境因子对其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在未来气候情景下,适生区总体呈显著缩减趋势,尤其在高排放情景(SSP585)下,高适生区面积从当前的0.80×10~4 km~2缩减至2090年的0.14×10~4 km~2,仅残存于浙江省的核心区域。质心分析显示,低排放情景(SSP126)下适生区向东南方向迁移,而高排放情景下则向西南方向退缩。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百山祖冷杉的生存构成了重大威胁,应通过优先保护当前高适生区,加强生态恢复和管理措施,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促进该物种的持续保护。
2025年17期 v.53;No.774 98-10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季晓静;金洪涛;栾志慧;葛雨祺;邵殿坤;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椴树属展开了植物发育学研究,并构建了椴树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样品1紫椴利用引物扩增获得的基因序列长度为443 bp,其中A(腺嘌呤)含量为18.96%,T(胸腺嘧啶)含量为19.41%,C(胞嘧啶)含量为32.51%和G(岛嘌呤)含量为29.12%,平均A+T含量38.37%,平均G+C含量61.63%,A+T远低于G+C;样品2糠椴利用引物扩增获得的基因序列长度为770 bp,其中A含量为42.99%,T含量为30.26%,C含量为13.51%和G含量为13.25%,平均A+T含量73.25%,平均G+C含量26.76%,A+T远高于G+C;样品3南京椴利用引物扩增获得的基因序列长度为810 bp,其中A含量为21.48%,T含量为20.00%,C含量为29.63%和G的含量为28.89%,平均A+T含量41.48%,平均G+C含量58.52%,A+T低于G+C。通过dnastar 7.0软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并构建3种系统发育树,确定试验样品与椴树科中植物的亲缘关系。DNA条形码技术不仅为明确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确凿证据,还为其他物种的高效分析框架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5年17期 v.53;No.774 103-11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纪翔;刘燕云;罗旋;吴富雨;李元会;刘文辉;崔兴雷;刘韩;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甘孜州阔叶树种枝条的燃烧性进行测试分析,综合评价当地阔叶树种的防火性能。[方法]选取川杨、康定杨、高山栎、白桦等16种四川省甘孜州的阔叶树种新鲜枝条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在燃烧过程中的点燃时间、燃烧持续时间、燃烧最高温度和燃烧生物量4项关键燃烧性指标。采用熵权-TOPSIS算法对各树种枝条的燃烧性进行综合评估并排序。[结果]不同阔叶树种之间的燃烧性综合评分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综合分析,四川省甘孜州16种阔叶树种枝条燃烧性从高到低为高山栎、山杨、变叶海棠、康定杨、康定柳、华椴、川杨、水栒子、鲜卑花、糙皮桦、沙棘、高山杜鹃、川柳、乡城杨、白桦、色木槭。[结论]通过测定和评价四川省甘孜州16种阔叶树种枝条的燃烧性,为该地区的森林防火提供了数据支撑。高山栎的燃烧性强,发生树冠火的风险和强度大,应加强防控;色木槭的燃烧性弱,可作为潜在防火树种。
2025年17期 v.53;No.774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家华;张帅;张国娇;杜发春;
以云南保山百花岭村为例,探讨观鸟产业如何促进农文旅的融合发展,并分析其对地方社区经济增长、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多重影响,以期为类似农村地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策略。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深度访谈百花岭村的居民、观鸟活动参与者及相关管理者,结合实地调研,从原始数据中归纳出农文旅融合的关键要素和模式特征。创新之处在于应用扎根理论系统分析观鸟产业如何作为催化剂促进农文旅整合,特别是在生态敏感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此外,强调了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价值,提出了一种综合性发展模式,旨在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研究结果表明,观鸟产业显著促进了百花岭村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有效增强了社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通过举办观鸟节等文化活动,也有效促进了地方文化传播和民族文化保护。然而,观鸟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生态压力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需要通过制订合理的管理策略和保护措施来解决。
2025年17期 v.53;No.774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下载次数:1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希峰;杨帆;王爽;杜虹锐;李沐恺;刘春来;
[目的]提高生防菌株抑菌活性。[方法]以前期筛选的大豆根腐病拮抗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试验材料,选取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培养基组分,同时设置生防菌株在不同发酵条件下,对靶标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进行平皿测定。[结果]菌株BQD1在优化单因素培养条件下对靶标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当培养基配比为蔗糖2%,蛋白胨1.5%,磷酸氢二钾0.15%,氯化钠0.15%,且初始pH 6.0、装液量100 mL、接种量2%、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温度30℃、发酵72 h时,对靶标菌的抑菌活性最高。[结论]菌株BQD1生防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2025年17期 v.53;No.774 123-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强;尹玉玲;曲润波;肖苏军;邓兴;段灵涛;阴长发;兰波;杨迎青;王希;
为明确芦笋根腐病的病原菌及其系统发育关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基于DNA内转录间区(rDNA ITS)保守序列的BLAST对比分析,鉴定了分离到的芦笋根腐病菌,明确了其序列与同属近缘菌的差异和在植物病原真菌中的分类地位。将芦笋根腐病的致病菌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芦笋根腐病菌(F.oxysporum)与同属近缘种厚垣镰刀菌(F.polyphialidicum)的rDNA ITS序列在54、55、80、81、106、153、155、156、354、358、360、361、362、363、367、369、372、382、383、418、420、422和426等碱基位点存在差异。分离到的芦笋根腐病菌与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菌株单独聚为一支,与厚垣镰刀菌(F.polyphialidicum)亲缘关系较近。6属真菌大致聚为2个组群(Group I,GI; GroupⅡ,GⅡ),其中G I又包括了2个亚群。芦笋根腐病菌(F.oxysporum)所在的镰刀菌属(Fusarium)与木霉属(Trichoderma)亲缘关系较近。
2025年17期 v.53;No.774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正川;阳苇丽;周瑾;许立南;张明月;刘芳;赵铭钦;杨吉光;
[目的]探究土壤pH对雪茄烟叶化学成分和烟叶燃烧性的影响。[方法]以川雪3号雪茄烟叶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pH 5.0(T1,CK)、pH 5.7(T2)、pH 6.5(T3)、pH 7.4(T4)、pH 8.6(T5)5个处理,研究土壤pH对晾后雪茄烟叶的化学成分、矿质元素含量、燃烧性的影响,并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处理相比较,以土壤pH 5.7(T2)处理烟叶钾含量、钾氯比较高,矿质元素含量适中,雪茄烟叶阴燃时间长,燃烧速度适宜,灰色较白;雪茄烟叶总糖、还原糖和烟碱随土壤pH升高表现出先降后升趋势,土壤pH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烟叶K、Ca、Mg积累,且烟叶燃烧性能都较差,阴燃时间较短,烟灰灰度大、颜色黑;而烟叶P、Na含量则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烟叶阴燃时间与钾氯比、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氯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此外,总糖含量过高会导致烟叶燃烧面积显著减小且烟灰较黑,而烟叶中较高的Mg含量有助于烟灰呈现灰白的色泽。[结论]达州烟区建议适量施用碱性土壤调理剂提高其土壤pH,并减少硫肥、磷肥料的施用,注意补充镁、锰等中微量元素,增强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以提升烟叶燃烧性及品质。
2025年17期 v.53;No.774 133-138+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佳婉;汪明磊;熊绍军;向亚丽;于雄辉;于沛沛;肖深根;
为探讨增施菌草肥对百合产量及多糖含量的提升作用。通过设置菌草肥不同增施时期、增施方式及增施量处理,研究其对百合植株生长、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采收时,在常规施肥基础上,苗期增施处理卷丹和龙牙百合的株高、地径、产量和多糖均显著高于鳞茎膨大期增施、现蕾期增施;条状深施处理卷丹和龙牙百合的产量、多糖均显著高于对照、全园撒施处理;增施3 000 kg/hm~2处理卷丹和龙牙百合的单株鳞片鲜重、单株鳞片干重、产量和多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综合分析,在苗期采用条状深施方式增施3 000 kg/hm~2为最适菌草肥增施方式。
2025年17期 v.53;No.774 139-14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翔;李冉;宋聪;贾振华;贾良良;宋水山;
[目的]研究长期施加氮肥对小麦籽粒成分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大河氮肥定位试验田的8份小麦根际土壤样品进行测序,得到2组微生物群落组成信息,结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供的小麦籽粒和土壤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细菌方面,小麦生长过程中不加氮肥的处理(ENO)组的优势菌群集中在了Lacibacterium和Delt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而小麦生长过程中施加全氮的处理(ENA)组的优势菌群集中在了Flavobacteriia(黄杆菌纲)、Sphingobacteriaceae、Hyphomicrobiaceae(生丝微菌科)、Massilia(马赛菌属)、Xanthomonadaceae(黄单胞菌科)及Verrucomicrobiae (疣微菌纲)。土壤真菌方面,ENO组的优势菌群有Ascomycota(子囊孢子门)和Coprinopsis。ENA组的优势菌群有Ascochyta(壳二孢属)、Myrothecium(漆斑菌属)、Sordariaceae(粪壳科)、Pluteaceae(光柄菇科)以及Exidiaceae(黑耳科)。[结果]氮肥施加量与小麦的产量、总氮、硝态氮及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与细菌菌属的WPS 1_genera_incertae_sedis、Sphingomonas、Ohtaekwangia以及其他一些相对丰度低的菌属呈正相关,与真菌菌属的Psilocybe、Epicoccum、Cladosporium、unclassified_Hypocreales、unclassified_Russulales呈正相关。[结论]施加氮肥后,氮循环相关菌群富集在根际周围帮助小麦将氮元素转化成可以利用的形式,添加相关菌群可以增加氮肥利用率,降低化肥用量,减少成本。
2025年17期 v.53;No.774 143-14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0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立永;罗梅;彭红;扎西罗布;久美;王贞红;
为探究墨脱县不同作物类型生长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以及肥力状况,对墨脱县20个耕地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并分析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以期为耕地培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墨脱县耕地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5.21、45.94 g/kg、200.97 mg/kg、118.38 mg/kg、107.00 mg/kg,除有效钾为适量等级外,其他均达很丰富水平。墨脱县耕地存在不同类型的钾肥缺失情况,需针对性补充钾肥。土壤综合肥力分析表明,70%的耕地土壤肥力处于中上水平,表明墨脱县耕地肥力状况较好。
2025年17期 v.53;No.774 149-153+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永翠;王涛;任利卫;马仲炼;陈吉;马沙;陈悦;夏维敏;马永琼;
[目的]探索山地苹果园生草控草对土壤氮、磷、钾等养分的影响。[方法]以昭通市昭阳区海拔2 379 m的高山苹果园为试验地点,利用高智能土壤养分检测仪对同一苹果园内春、夏、秋3个时期的牛繁缕、白蒿、酸模和马唐4个杂草种群区域及清耕区域的土壤铵态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机质、含水量、容重和pH进行测定。[结果]果园生草对土壤养分的积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可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到7左右。其中,牛繁缕、白蒿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效显著;牛繁缕对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优于其他杂草;酸模可增加土壤的氮含量;果园生草对土壤容重无显著影响,该果园的土壤容重均在1.10 kg/cm~3左右。[结论]果园生草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还有利于苹果品质提升。
2025年17期 v.53;No.774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照;李澳;祁诗晴;林波;张斌;杨盟权;殷全玉;文俊明;
[目的]探究不同配方腐熟烟秆有机肥对咸阳烟区烟草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当地推广的腐熟烟秆有机肥优化配方。[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在咸阳烟区开展田间试验。设5个处理:对照组(CK)施用商品有机肥1.5 t/hm~2,试验组T1~T4分别施用腐熟烟秆1.5 t/hm~2(T1)、腐熟烟秆生物炭基肥1.5 t/hm~2(T2)、腐熟烟秆3.0 t/hm~2(T3)、腐熟烟秆生物炭基肥3.0 t/hm~2(T4)。系统分析不同处理对烟草农艺性状、土壤养分、光合特性、烤后烟物理特性与化学成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T4处理表现最优,与CK相比,烟草株高和茎围分别提高15.53%和6.21%。土壤理化性质方面,T4处理速效钾、速效磷含量较高,土壤酶活性优于T2和T3,有利于植株碳氮代谢及干物质积累。光合色素含量方面,T4处理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较CK增加180.73%和108.53%。烤后烟物理特性改善明显,与CK相比,T4处理上部烟叶叶长和叶宽分别增加6.34%和10.70%,含梗率降低9.12%;中部烟叶叶长和叶宽分别增加2.63%和12.69%,含梗率降低10.16%。化学成分方面,与CK相比,T4处理B2F、C3F等级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提高,增幅分别达42.94%、38.04%和49.97%、47.55%,糖碱比分别增加4.71%和38.81%。经济效益方面,T4处理产量达2 128.20 kg/hm~2,产值为57 142.20元/hm~2,均价26.85元/kg,上等烟比例达62.87%,均优于CK。[结论]腐熟烟秆生物炭基肥3.0 t/hm~2处理(T4)可促进烟草生长发育,改善土壤肥力,增强光合能力,提升烤后烟物理特性与化学成分协调性,并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是适宜咸阳烟区推广的优质有机肥配方。
2025年17期 v.53;No.774 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余里;张勇;张红立;刘艳芳;庞天河;
为进一步优化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的调控方式,采用实验室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检测不同单元垛位方式烟叶的化学成分,研究直投模式下不同单元垛位方式混配后的打叶复烤片烟化学指标,结果表明:T1与T2组间烟叶烟碱含量变化不显著,T1、T2与T3烟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组间烟叶钾氯比值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单元烟叶混配后片烟烟碱含量T1与T2组间变化不显著,T1、T2与T3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组间钾氯比值存在极显著差异;打叶复烤片烟化学指标均匀性T1组最好,T2组要优于T3组。
2025年17期 v.53;No.774 178-180+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佑芳;余鸿村;李启立;唐罴;黄永;
以5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贮藏阶段的发芽率、单薯发芽数、硬度、干物质含量、失水率以及营养品质,探究不同品种马铃薯贮藏品质的变化趋势,筛选耐贮藏品种。结果表明,整个贮藏期间,同一贮藏时间发芽率最低的是黔芋7号(QY7)。贮藏期间,同一贮藏时间单薯发芽数最多的是威芋3号(WY3),贮藏14~56 d云薯505(YS505)的单薯发芽数最少,而贮藏84 d时QY7单薯发芽数最少;贮藏期间WY3硬度降幅最大,QY7硬度降幅最小;贮藏84 d时,云薯104(YS104)失重率最低,YS505和WY3失重率较高;贮藏84 d, YS104和QY7蛋白质含量较高,WY3蛋白质含量最低;贮藏84 d, YS104维生素C含量最高,WY3维生素C含量最低;贮藏84 d,甘农薯7号(GNS7)还原糖含量最低,WY3还原糖含量最高;贮藏84 d, YS505淀粉含量最高,GNS7淀粉含量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QY7贮藏品质最好,YS104次之,而GNS7贮藏品质最差。
2025年17期 v.53;No.774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伟;李晓芹;张玲;曹叶中;钟晓红;何新叶;许喆娴;吴静姗;杨露峰;山珊;方志娟;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建立10种卡因类兽药检测方法,相关系数(R~2)为0.979 0~0.999 3,检出限为0.1~50.0 ng/mL,定量限为10.0~150.0 ng/mL。结合全球天然产物社交分子网络(GNPS)探索卡因类兽药质谱裂解规律以及可视化分子网络。通过比较分析卡因类兽药残留成分群、簇的质谱关联信息,开发出了一种卡因类兽药残留快速筛查的新方法。
2025年17期 v.53;No.774 185-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6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祥;刘勋;万晓霞;刘兴鹏;黄哲;李蒙禹;杨烨;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黔产金线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Amide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m),流动相为0.1%乙酸铵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使用Triple TOF 5600高分辨质谱,通过IDA模式进行高分辨质谱数据采集。通过自建数据库与HMDB、KEGG数据库结合检索得到初筛化合物,人工复核各化合物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等信息,并结合对照品信息和文献信息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基于分子量、碎片离子和保留时间,结合文献和数据库总结的裂解规律,鉴定出20个化合物,包括有机杂环类、黄酮类、姜黄素类、糖皮质激素类等,其中在已有的文献报道中鲜见到金线莲关于姜黄素类化合物和糖皮质激素类化合物的报道。[结论]该方法检测快速、准确,为金线莲药材的化学成分鉴定提供一种新的策略,也为质量评价指标选择及药效物质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5年17期 v.53;No.774 19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琪文;姚娟;
秸秆资源化利用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户经济双增长中至关重要,因此,深入分析影响农户采纳秸秆资源化的因素,对构建适应现代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的策略至关重要。通过对昌吉州7个县,共558家农户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构建OLS模型,分析影响农户积极行为执行的显著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采纳情况达到96%,处于采纳率较高但采纳程度偏低的状态。(2)农户的认知与规范构成了他们行为采纳的重要决策基础。在这一体系中,农户对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态度和实践选择,受到经济效益认知与生态效能认知两个因素的影响,而在农户规范方面,社会规范对农户的采纳行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3)环境规制对于农户的行为采纳存在差异,以环境监督为代表的约束型规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以补贴为主的激励型规制却无显著影响。
2025年17期 v.53;No.774 214-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方俊怡;柯珍堂;
随着农村人口持续外流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农业机械化资本要素投入替代人力要素迫在眉睫,但传统金融不足以支持农户顺利完成农业机械化。利用CFPS2020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机械要素替代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对人力资本的替代作用,在二级指标中,数字化程度的影响最大。在异质性分析中,对70岁以下老年人家庭、非粮食主产区和中等经营规模农户的影响最大。并据此在数字普惠金融推广、农村老龄化家庭及其不同主体数字普惠金融实现农业机械化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2025年17期 v.53;No.774 22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家灿;张佳;
抓好粮食生产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则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关键所在。该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模型以及调节效应模型等方法,探究农业新质生产力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能显著提升粮食生产,对粮食单产有正向促进作用,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也证实了其可靠性。同时机制检验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来推动粮食生产,而农地经营规模在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粮食生产能力中也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业科技生产力对粮食生产能力影响力大于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在各农业功能区中,其影响力大小为“粮食主销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销平衡区”。因此,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业新质生产力对粮食生产能力的驱动作用,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和农地经营规模水平,统筹协调各区域发展。
2025年17期 v.53;No.774 226-232+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其其格;
新型牧区集体经济是以嘎查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为发展基础,以联户经营或股份合作制为纽带,遵循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等现代产权制度要求,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经济形态。嘎查村集体组织作为牧区地方政府的代理者,如何将集体经济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是牧区新型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基层“三变”改革的有效尝试。但在具体实践中一定程度存在牧区群众合作互助理念缺失、农牧民主体地位不足、顶层设计和基层治理能力偏弱等深层次制约因素。应科学制定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完善参与各方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重视草原地区生态保护、自然规律和市场秩序,努力形成制度配套、功能齐全、结构多元、情感维系的牧区社区,进而促进牧区集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5年17期 v.53;No.774 233-236+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瑞卿;朱娟;刘春霞;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广东“百千万工程”政策的背景下,化橘红作为岭南道地药材之首,其产业已成为化州市平定镇大岭村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深入剖析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大岭村产业发展的优势,指出其在种植、品牌、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种植管理、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品牌影响力等可持续发展建议,旨在为大岭村化橘红产业精准定位发展方向,提升其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共赢,助力化橘红产业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
2025年17期 v.53;No.774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颖;刘钟林;
使用CiteSpace工具对2017—2024年乡村研学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分析,涵盖发文量、作者合作、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和时间线等方面。研究显示,“乡村振兴”“乡村研学”和“素质教育”是该领域的核心主题,反映了政策推动下乡村研学在乡村经济和文化复兴中的作用。近年来,“乡村价值”和“融合发展”等新兴主题逐渐受到关注,表明研学活动在资源整合和多领域融合中的重要性。建议加强研学基地建设,优化课程设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动研学与乡村经济的融合发展。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以及政策协同机制的完善,促进乡村教育、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2025年17期 v.53;No.774 24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显伟;穆天红;李元;张理川;
[目的]通过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反演青海省贵德县不同品种冬小麦长势,为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优化冬小麦种植、筛选优质冬小麦品种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在冬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4个关键生育期,通过无人机遥感获取冬小麦多光谱影像,在每个生育期选取10个植被指数计算与田间实测SPAD值的相关性,选择各生育期3个相关性最好的植被指数建立线性反演模型,确定模型中决定系数(R~2)和RMSE最优的为贵德县冬小麦长势反演模型。在获取冬小麦影像的过程中启用无人机网络RTK模块,在实测田间SPAD值时使用GNSS连接青海CORS基站获取厘米级定位数据,提高建模精度。[结果]由冬小麦开花期NDVI与SPAD值构建的反演模型精度最高,R~2为0.798,RMSE为1.632,对贵德县冬小麦制种基地开花期的NDVI影像进行反演,可以得出:瓦家村种植的蓝天42号长势最佳,SPAD均值43.687;大户村种植的中麦175号长势次之,SPAD均值41.774;杏花村种植的青麦612号长势最差,SPAD均值40.143,长势监测结果与贵德县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的数据一致。[结论]通过融合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与GNSS高精度定位技术能够提高建模精度;通过无人机多光谱遥感能够反演冬小麦长势情况。
2025年17期 v.53;No.774 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严念念;
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以及发展机会5个维度选取了11个关键二级指标,构建了都匀毛尖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和比较优势指数法测算出都匀毛尖茶产业竞争力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要素和相关及支持产业对都匀毛尖茶产业竞争力影响最显著;都匀市作为都匀毛尖的核心产区,其茶叶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最强;瓮安县茶叶生产效率的比较优势指数最大;而长顺县在这3个指数上均位于末位。最后,从政府、企业、茶农3个主要生产主体层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2025年17期 v.53;No.774 252-255+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潇;孔令成;谭昶;
基于2010—2020年湖北省市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出湖北省16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并借助面板Tobit模型对二者协调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探讨湖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水平在不断上升,但总体协调水平还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水平,协调水平有待提高;湖北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调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整体上鄂东、鄂中地区协调水平优于鄂西地区;财政支农、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对协调水平有正向影响,而不合理的户籍管制则会造成协调水平的下降。据此,提出了加大对地区农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优化户籍管理制度、加大交通建设投入以及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等措施,以促进湖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
2025年17期 v.53;No.774 25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林;丁忠甫;
通过对农村群体性纠纷具有多发、突发和破坏性特点的分析,继而深入分析农村群体性纠纷常常围绕经济利益诉求、公平正义诉求和对人自身发展的诉求而集中爆发的情况,发现官僚主义、腐败会引发矛盾,还有农民话语权弱,没有恰当的利益表达渠道,加之社会转型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而得出化解农村群体性纠纷的结论,即需要从农民话语权的培养,农民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以及村务公开、透明,权力监督,依法治理,协商解决纠纷以及探索共享发展几个方面来进行。
2025年17期 v.53;No.774 2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苗红;王靖;彭静;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密码”,高素质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头雁”更是发挥着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对成都、德阳、眉山、资阳4个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访调研,分析该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雁阵效应”模式,探究“头雁”如何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最终形成群雁齐飞格局,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2025年17期 v.53;No.774 269-271+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承建;李祥;邓希海;
涉农乡土人才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支中坚力量和骨干力量。针对涉农乡土人才自身和教育培训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过长期实践和探索,从教育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上课时间、教学场地,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多方面,提出“一原则,二课堂,三阶段,五环节,六措施”的教育教学模式,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v.53;No.774 272-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斌;张蓉瑞;
脱贫攻坚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具有丰富育人元素的宝贵资源,对于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阐述了脱贫攻坚精神的内涵,介绍了脱贫攻坚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赋能价值,并指出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前挑战和路径。
2025年17期 v.53;No.774 277-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赵博;厉书媛;姜龙;何心洁;赫兵;
根据新农科建设“三部曲”战略部署,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已清晰指明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径,这一战略共识在农林教育领域已形成体系化认知,发展新农科已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任务。阐述了植物生产类专业“新农科”建设的内涵,分析了植物生产类专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都市农业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指出了植物生产类专业与现代信息技术、其他产业等领域交叉融合的优势。此外,介绍了植物生产类专业的教学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升级路径。
2025年17期 v.53;No.774 28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