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综述

  • 玉米-大豆间套作对养分利用及根系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恒震;罗炳元;朱镇选;欧小球;石小江;赵志坚;彭春;蒋勇军;张娟;

    查阅国内外玉米-大豆间套作相关文献的研究动态,总结间套作模式对养分利用、根系形态、根系分布及大豆根系结瘤的影响,了解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现状。研究表明,玉米-大豆间套作种植能显著提高玉米、大豆产量,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改善根系形态与分布,并促进大豆根系结瘤。玉米-大豆间套作可以提高种间生物多样性,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适合我国当前粮食与土地的大环境。

    2025年12期 v.53;No.769 1-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0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植物花粉管形态观察及生理过程研究进展

    王欣;吴翠云;陈奇凌;郑强卿;兖攀;刘静;

    植物的繁育效率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花粉管生长是植物繁育的关键环节,花粉管生长过程的复杂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敏感性,导致结实率不稳定,制约着繁育效率。从花粉管的结构、形态观察方法、花粉管与雌蕊互作及极性生长、胼胝质沉积、蛋白质调控、钙离子信号通路等方面,综述植物花粉管形态观察及生理过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更直观地观察花粉管中细胞结构以及行为状态,丰富对花粉管形态发生和调控机制的认识、提高繁育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2025年12期 v.53;No.769 5-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艺·园艺

  • 芝麻茎秆机械强度与相关性状的研究

    刘美茹;张仙美;张权;郑磊;吴鹤敏;卫松山;戴晋;刘立峰;

    在芝麻开花结蒴期对茎秆的机械强度进行测试,并对芝麻茎秆各节间长、粗、鲜重、干重、株高等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芝麻茎秆机械强度与各节间长呈负相关,其中漯芝21号的茎秆机械强度与茎秆基部第5节间长呈显著负相关,与基部第6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节间粗呈正相关,其中漯芝21号的茎秆机械强度与第2、5节间粗呈显著正相关,漯芝23号的茎秆机械强度与第2、4、5节间粗呈显著正相关,与第3节间粗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机械强度与各节鲜重呈正相关,其中漯芝21号茎秆机械强度与第5节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漯芝23号茎秆机械强度与第2节鲜重呈显著正相关;茎秆机械强度与节间干重呈正相关,其中漯芝23号茎秆机械强度与节间2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在芝麻生产中,应选择株高中等、茎秆粗壮的品种。

    2025年12期 v.53;No.769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1份玉米诱导系种子的耐老化鉴定

    李穆;武阳春;侯宗运;杜金洹;代玉仙;才卓;任军;徐国良;

    以玉米单倍体育种常用的2份诱导系为材料,采用高温高湿法对种子进行老化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诱导系种子经老化处理后,发芽能力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存在较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老化3 d后的发芽势为73.89%,发芽率为87.86%;老化5 d后的发芽势为55.04%,发芽率为63.33%,老化7 d后的发芽势为46.75%,发芽率为59.19%。综合各项发芽指标可知,MI-2、MI-10和MI-16这3份诱导系种子耐老化能力较强,MI-1、MI-5和MI-8等15份材料为老化敏感型诱导系。

    2025年12期 v.53;No.769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油菜EMS处理后田间表现多样性分析

    刘猛;钟玉芳;邵晓琪;程思潜;陈源;叶绍飞;季彪俊;

    为了解甲基磺酸乙酯(EMS)对油菜田间性状的影响,寻找EMS诱变的最佳处理条件,并研究油菜突变体的性状表现。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品种赣油杂8号(赣油杂8号)为试材,比较其在不同EMS浓度(0.50%、0.75%、1.00%、1.25%、1.50%)处理后大田的出苗率,并观察分析萌发后的农艺性状。结果发现,油菜种子萌发率随EMS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1.00%的EMS浓度下接近半致死率,可为以后的诱变提供借鉴。经EMS处理后的油菜,其田间的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株高、分枝高度、角果长度等8个指标的变异系数为21.11%~47.04%,均值为32.82%,其中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变异系数最高。建议选用具有植株较高、枝条高度较高、主花序的有效长度较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较多、每角粒数数量较大这类影响全株产量的性状的油菜品系。

    2025年12期 v.53;No.769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7个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及品质分析

    宋成孝;舒中兵;李秀钦;陈点华;罗奇军;

    为筛选适宜在遵义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引进17个鲜食玉米品种在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开展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分为糯玉米组和甜+糯玉米组。试验比较了17个鲜食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口感品质等指标,并选取8个代表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组中,遵糯222品质评分和综合得分均为第一,鲜果穗产量14 921.40 kg/hm~2,较CK增产8.75%,口感佳,糯性好,果穗大,且抗性好,综合表现最好,在当地推广潜力较大;甜+糯玉米组中,红彩甜糯211品质评分和综合得分均为第一,其产量达14 951.10 kg/hm~2,较CK增产8.97%,蒸煮后甜糯性好,风味佳,抗性强,有较大推广潜力。

    2025年12期 v.53;No.769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播期和行株距对兴粳6号产量的影响

    孙乌日娜;温丽;薛海楠;梁爽;白璐;韩磊;海日汗;梁依;刘季骢;孟祥锐;张明新;徐兴健;

    [目的]研究播期和行株距对兴粳6号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自育品种兴粳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个播期(4月1日、4月7日、4月14日),4个行株距和2个宽窄行×株距分别为30 cm×10 cm(M1)、30 cm×14 cm(M2)、30 cm×20 cm(M3)、30 cm×26 cm(M4)、(30 cm+50 cm)×26 cm(M5)、(30 cm+50 cm)×14 cm(M6),观察和分析不同行株距处理下兴粳6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3个播期条件下,兴粳6号的产量均随行株距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趋势,M5和M6处理的产量均高于8 000 kg/hm~2以上,说明宽窄行×株距处理的水稻产量相比单纯的行株距处理的水稻产量高;在兴安盟地区采用行株距(宽窄行种植模式)可以优化水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结论]综合考虑兴粳6号的产量构成因子得出,在播期(4月14日)和行株距为宽窄行×株距[(30 cm+50 cm)×14 cm]的条件下兴粳6号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均较为突出,该条件下的栽培技术模式具有显著优势。

    2025年12期 v.53;No.769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棉花塑型打顶技术在新疆的试验示范效果

    孔新;刘政;李有忠;赵曾强;王志军;朱宗财;怀春计;

    化学调控是新疆棉花种植中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也是当前棉花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必备技术,合理的化学调控可以缩短棉花生育进程,有效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通过引进棉花新型塑型和打顶化学调控技术并利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探索化学调控对棉花株型、铃数、铃重、品质的影响,创新棉花化学调控技术体系。基于棉花生产中应用效果评价,证明该技术体系是实现新疆棉花增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2025年12期 v.53;No.769 29-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播量和行距对甜荞生产性能的影响

    梅雪;耿英杰;王千军;张子臻;郑成忠;孙影;何竹青;杨舟;李赛如;石军;王凤梧;

    [目的]明确播量和行距对内蒙古中部半干旱地区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当地甜荞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采取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播量(30、45和60 kg/hm~2)与行距(20、30、40和50 cm)对甜荞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茎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行距对甜荞株高、茎粗、主茎分枝、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对千粒重影响显著。不同播量对所有相关性状影响均不显著。播量与行距互作对甜荞株高、茎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产量影响显著,对主茎分枝、主茎节数影响不显著。[结论]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半干旱环境条件下,甜荞播量45 kg/hm~2,行距50 cm时,产量最高,可达3 453.58 kg/hm~2。

    2025年12期 v.53;No.769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资源·环境

  • VC发酵副产物对辽西半干旱区秸秆降解速率的影响

    王立;高一楠;朱向楠;张默涵;

    [目的]研究施用V_C发酵副产物(RAE+CBS)对辽西半干旱区秸秆降解速率的影响。[方法]以辽西半干旱区免耕加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田为研究区,以作物产量和作物根系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浅埋滴灌的方式,采用大田试验和土壤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作物产量在施用RAE+CBS后显著提高,施用RAE+CBS土壤有机质组分中脂肪类碳占比和多糖占比均明显提高,芳香族碳占比明显下降。土壤有机质组分中多糖占比在施加高剂量RAE+CBS后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施用高剂量RAE+CBS,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施用后1~7 d纤维素酶活性呈急剧下降趋势;施加高剂量RAE+CBS,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平稳的趋势。[结论]施加RAE+CBS对半干旱区土壤的改良具有积极作用,其改变了土壤有机质组分,增强了秸秆降解中分解纤维素能力,促进了辽西半干旱地区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进程。

    2025年12期 v.53;No.769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RP模型的京津冀地区土地生态脆弱性评价

    王鑫;白龙;

    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借助SRP模型与GIS技术,从自然、社会等方面入手选取11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利用土地生态脆弱性指数、热点分析等方法对2020、2015、2020年3期土地生态脆弱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中度脆弱及以上面积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总体上呈现减少的态势。2010、2015、2020年中度及以上脆弱面积占比分别为56.87%、57.79%、56.61%。在空间上,研究区土地生态脆弱性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微度脆弱性主要集中在承德及太行山一带,重度和极度脆弱区主要集中在滨海平原地区。研究区土地生态脆弱性整体上空间差异性显著,生态保护措施需进一步加强,以期为京津冀土地生态保护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12期 v.53;No.769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安吉县典型案例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分析

    李钢;刘克军;裘涛;田刚;

    基于安吉县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典型案例,从案例实现过程、经验启示和政策建议3个方面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厘清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步骤,总结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举措,提出了需要完善的工作内容,为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53;No.769 46-47+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 皖南山区宁国市昆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分析

    王晓辉;何祥亮;韩杰;许克祥;刘莹;高艳;梁松;杜艳;陈众;

    [目的]掌握皖南山区宁国市昆虫多样性及特征分布,并提出一系列昆虫多样性保护措施,开展了宁国市昆虫多样性调查工作。[方法]采用样线法、样方法对当地的昆虫进行采集调查,将采集到的昆虫数据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共记录到昆虫1 09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4种,安徽省重点保护物种2种),隶属于19目181科825属。其中,昆虫物种数量最多的是鳞翅目,昆虫类群科级数量最多的是鞘翅目,昆虫类群属级数量最多的是鳞翅目;在不同时空分布下,9月的昆虫种类最多,灌丛生境是昆虫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Shannon-Wiener丰富度指数最高的网格是63003310,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的网格为63203340。影响宁国市昆虫多样性的因子主要包括生境破坏、农药污染、极端天气。[结论]建议宁国市合理使用农药,保护有益昆虫,合理利用昆虫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持续开展昆虫多样性基础研究。

    2025年12期 v.53;No.769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碳汇能力评估

    吴昊;张亚洲;梁君;

    利用《全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产量数据,估算2002—2022年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的碳汇物质量及碳汇经济价值,对主要养殖贝藻类碳汇能力进行评估并对浙江省发展碳汇渔业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2002—2022年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碳汇物质量为182.51万t,相当于减排669.81万t CO_2,折合经济价值10.05亿~40.19亿美元。浙江省海水养殖主要贝藻类具有显著的CO_2减排效果,浙江省发展碳汇渔业的潜力巨大。在当前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浙江省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海水养殖,加强政府主导发展碳汇渔业,规范“蓝碳”交易市场,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双碳”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2025年12期 v.53;No.769 55-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3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环境DNA 宏条形码技术的大洋河下游鱼类多样性研究

    朱春月;杨培民;刘忠航;张伯序;胡宗云;张健;

    为了解大洋河下游水域主要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保护其多样性,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大洋河下游鱼类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通过对大洋河下游环境DNA (eDNA)样品的采集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从大洋河下游水域环境DNA样品中共检测到61种鱼类,隶属于9目21科52属,其中以鲤形目(Cypriniformes)最多,有34种;其次为虾虎鱼目(Gobiiformes),有10种。在所有鱼类中,相对丰度较高的为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鮻(Planiliza haematocheilus)和刀鲚(Coilia nasus),相对丰度共83.85%。总体来看,河口(K)鱼类多样性和丰度较低,岭东段(S)鱼类多样性和丰度较高。与传统捕捞法相比,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具有测定灵敏性高等优点,可作为传统渔业资源调查的补充。该研究可以丰富大洋河下游水域鱼类资源的结构功能信息,为系统开展该水域鱼类资源的管理与修复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2025年12期 v.53;No.769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林业科学·休闲农业

  • 勐海布朗山茶树干与侧枝构造特征比较

    胡海波;杨苏苏;梁涤;邱坚;秦磊;

    以云南勐海布朗山茶树为研究对象,重点观察分析其宏微观构造特征。结果表明:在宏观特征上,树干和侧枝心边材区别略明显;生长轮较明显,晚材带窄,具青涩气味,纹理通直,波痕未见;侧枝髓心偏离不明显。在微观特征上,茶树为半散孔材,少见管孔团;梯状穿孔、穿孔板倾斜、横隔丰富;侵填体未见;薄壁细胞呈轮界状及短带状,数量较多,还有少量傍管状;径向纹孔常见;木射线异形Ⅰ型、Ⅱ型、Ⅲ型皆有;导管-射线间纹孔式横向刻痕状,内含物常见。在细胞形态特征上,通过分析和对比茶树树干及两侧枝的导管长度、导管直径、壁厚、木射线高度、木射线宽度、纤维长度6项特征数据得出,树干与侧枝A、B的宏观特征虽略有差别,但侧枝A、B与树干的解剖构造特征区别不明显,采取茶树的侧枝作为研究对象是比较合理的。

    2025年12期 v.53;No.769 65-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贵州省主要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李兴芬;李姝;

    特色林业产业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贵州省主要特色林业产业(竹、油茶、花椒、山桐子)的发展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产业用地保障,培育优强企业及着力打造品牌等对策建议,以期为贵州特色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53;No.769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低·高温胁迫对尾巨桉幼苗光合特征和生长的影响

    周雪梦;周晓果;温远光;吴衍霖;杨婷;邓少虹;高惠;黄勇杰;陈秋海;

    [目的]探讨极端气候对桉树幼苗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方法]在低温(5℃/0℃)和高温(40℃/36℃)(昼/夜)环境下,探讨了广西八桂种苗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G)和其他苗圃(NBG)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DH32-29幼苗光合作用和生长对低温和高温胁迫的响应。[结果]常温时,BG幼苗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NBG幼苗;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BG和NBG生产的尾巨桉幼苗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率均显著下降,但BG幼苗的光合作用参数显著高于NBG幼苗。BG幼苗的冷、热害指数分别为0~1和2~3级,NBG的冷热害指数分别为1~2和3~4级。[结论]在正常温度环境中,BG幼苗比NBG幼苗具有更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在极端气候胁迫时也具有更强的抗性和恢复能力。

    2025年12期 v.53;No.769 74-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7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垂珠花的分布特征及潜在适生区预测

    徐梦寒;王洪超;许晓岗;童丽丽;田露;程瑶;

    为探索垂珠花分布特性及潜在适生区,基于145条现代分布记录及18个气候环境因子,利用刀切法、标准差椭圆计算及多元相似度面和最不相似变量分析后发现,其适生区空间分布格局向“正北—正南”方向扩张,质心有由中亚热带往北亚热带迁移的趋势,未来气候条件下温度与降水共同制约垂珠花的分布,温度因子是驱动其适生区迁移的关键因素,但降水因子与垂珠花的潜在分布关联性更强。垂珠花的现代中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未来2种气候情景对垂珠花生存有正向影响,中高度适宜区面积存在增加现象。

    2025年12期 v.53;No.769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2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盘州市森林火灾风险评估与分析

    毕陈权;石振情;邓玉;陶秀松;彭涛;张蓓蓓;朱玉婷;程旺;周浩;蔡福欢;

    以全国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技术体系为框架,利用盘州市森林火灾风险要素调查数据对盘州市的森林火灾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承灾体脆弱性、森林火灾风险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盘州市县级森林火灾综合风险指数为0.283 5,等级为中高风险;各乡镇的森林火灾风险等级为高、中高2个等级,其中,仅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1个乡镇森林火灾风险为高等级,占3.70%;其余26个乡镇森林火灾风险等级均为中高等级,占96.30%。依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森林火灾防治建议。

    2025年12期 v.53;No.769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民宿发展模式探索——基于陕西西安蓝田县民宿的实地调研

    杨瑞;崔林;

    发展民宿可以有效破解住宿业在城乡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升级,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蓝田县特色民宿作为陕西西安乡村民宿的代表,对了解乡村特色民宿的发展现状,探索乡村特色民宿的发展模式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对蓝田县5个镇11家特色民宿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地民宿分布零散,投资主体多样化,经营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配套与服务能力不足,忽视民宿经营本质,民宿功能单一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政府、投资、经营、监管、营销等多方面提出了解决难题的路径。

    2025年12期 v.53;No.769 92-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研究

    黄荣;

    乡村旅游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乡村振兴+旅游产业示范样板符合中央精神。该研究旨在通过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创新的模式研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可能的路径选择。介绍了我国乡村文旅创新发展的类型,探讨了各类乡村文旅创新的实践模式。

    2025年12期 v.53;No.769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植物营养

  • 乙草胺浓度和土壤湿度互作对玉米安全性的影响

    柴军发;张怡;

    基于乙草胺浓度和土壤湿度对玉米芽长的抑制作用,研究两者的互作关系,评价其对玉米安全性的影响,为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对玉米生长抑制率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测定乙草胺浓度和土壤湿度对玉米芽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草胺浓度对玉米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土壤湿度更显著;当土壤湿度不变时,乙草胺随浓度增大对玉米芽长抑制作用增强,并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当乙草胺浓度不变时,土壤湿度在20%~50%时,玉米能够正常生长,土壤湿度在70%~90%时,随土壤湿度增加玉米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通过技术模拟寻优,要使对玉米芽长抑制率控制在50%以下,乙草胺浓度及土壤湿度分别小于1.16μg/cm~2、39.39%。通过调节土壤湿度,可以降低乙草胺的使用浓度,达到玉米安全生产。

    2025年12期 v.53;No.769 99-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梨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马依努尔·米吉提;张栋海;常心怡;牛蛉磊;崔钰雪;常学艳;吉光鹏;

    为研究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梨枝条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调节剂及喷施浓度。选择矮壮素、烯效唑、调环酸钙3种延缓剂,在田间开展不同延缓剂对大田栽植香梨的喷施试验。设置7个处理(T1、T2、T3、T4、T5、T6、CK),测量新梢长度、叶片叶绿素荧光、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待果实成熟后,测定各处理的产量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新梢生长的影响中,处理T1、T4和T6对新梢长度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分别为9.02、9.17、8.96cm,较对照降低了3.19、3.04、3.25cm。各处理对产量的影响中,处理T2的产量显著大于对照,达2 443.52 kg/hm~2,较对照增产935.77 kg/hm~2。各处理对品质的影响中,处理T2、T6能显著提高果实的内外在品质,其他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各处理对其他指标的影响中,处理T5和T3能显著增加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其他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处理T6对香梨新梢生长、果实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可用于香梨生长发育的调控和品质改善。处理T2也对香梨产量及果实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控制新梢生长及品质改善上选用1 000倍调环酸钙,提高香梨品质和产量上选用750倍矮壮素。该研究结果为新疆香梨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2025年12期 v.53;No.769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8种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汪亮芳;杨小龙;吴之涛;常浩;徐志鹏;李文学;马金慧;任宝仓;杨克泽;

    [目的]筛选出有效防治玉米穗腐病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的室内毒力,并在此基础上对抑制毒力较强的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叶菌唑SC、25%吡唑醚菌酯SC、30%丙硫菌唑SC和25%氰烯菌酯SC对玉米穗腐病的抑制作用较强,其EC_(50)分别为0.001 5、0.016 3、0.031 4和0.045 1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60%以上,其中30%丙硫菌唑SC对玉米穗腐病防治效果最好,株防效为69%。[结论]4种杀菌剂可在生产中交替轮换使用。

    2025年12期 v.53;No.769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延安烟区连作土壤的真菌群落研究

    李贵童;云龙;龚鹏飞;刘西金;白晓杰;丁朋辉;任杰;王林;杨建明;王兆宝;

    为研究连作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及真菌群落结构,选取延安烟区不同连作区域,在烤烟移栽前、生根期和旺长期检测土壤样品的理化指标,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植烟土壤的真菌群落差异。结果表明,在3个生长时期中,连作土壤的速效氮、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均高于未连作土壤;α多样性分析表明连作降低了真菌物种丰度;β多样性分析发现不同连作年限间真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群落构成中,Ascomycota、Basidiomycota和Mortierellomycota为优势门类;环境因子关联分析发现,Basidiomycota与连作年限呈显著正相关;Tausonia为Basidiomycota中第一优势属,与Ascomycota中的Fusarium都与连作年限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养分的富集,烟草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改变,以及有害真菌相对丰度的增加可能是导致烟草发生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

    2025年12期 v.53;No.769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金阳青花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张翠翠;潘业田;胡容平;李芹;王谢;唐甜;范中菡;陈庆东;杨育林;

    为探明不同有机肥与保水剂配施对花椒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金阳县花椒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以5年树龄花椒和20年树龄花椒为研究对象,通过施用蚕沙有机肥+叶面肥+保水剂、蚕沙有机肥+叶面肥、油枯有机肥+叶面肥+保水剂、油枯有机肥+叶面肥、保水剂+叶面肥和叶面肥(CK),研究不同有机肥与保水剂互作对花椒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年树龄花椒的最佳施肥方案:施用蚕沙有机肥+叶面肥,单株平均产量增加202.86%,纯收入增加48 553.05元/hm~2,其次是油枯有机肥+保水剂+叶面肥,单株平均产量增加167.80%,纯收入增加39 229.98元/hm~2;而20年树龄花椒最佳施肥方案:油枯有机肥+保水剂+叶面肥,单株平均产量增加42.38%,纯收入增加17 804.42元/hm~2。综上,不同树龄花椒对养分需求不同,应根据树龄合理施肥,可有效提高花椒产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2025年12期 v.53;No.769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冯腾腾;贾志航;蒋薇;张佳;薛林宝;

    [目的]以黄瓜连作5年(10茬)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缓解黄瓜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大棚种植的方法,试验设常规施肥处理(CK),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T_1),减化肥配施生物炭处理(T_2),分析各处理对黄瓜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养分的调控效果。[结果]T_2黄瓜株高、茎粗及叶片数均显著优于T_1和CK;T_2单株产量最高,为1 562.00 g,显著高于CK,较CK增产幅度达147.54%;T_2土壤pH、有机质及微生物氮含量较CK显著上升,EC值、速效磷含量较CK和T_1显著下降,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显著。[结论]减化肥配施生物炭可显著减缓土壤酸化,降低EC值,增加有机质、微生物氮含量,加速肥料分解以供连作黄瓜生长发育利用。

    2025年12期 v.53;No.769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药用生物

  • 高产虾青素红法夫酵母发酵工艺及培养基优化

    朱朝阳;田少阳;李会营;鲁来政;

    [目的]研究影响红法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培养工艺及培养基配方。[方法]首先对培养温度和pH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对基础发酵培养基中的各组分逐个进行单因素试验,接着在基础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或去除特定营养组分并逐个进行试验。[结果]经120 h发酵培养,酵母细胞的生物量由优化前的22.0 g/L提高到优化后的38.4 g/L,虾青素产量从优化前的38.5 mg/L提高到优化后的150.1 mg/L。[结论]较优的培养工艺和培养基配方为培养温度20℃,pH 5.0,培养基配方:葡萄糖30.0 g/L,酵母膏3.0 g/L,蛋白胨1.0 g/L,豆粕(经水解)4.5 g/L,玉米浆干粉3.0 g/L,硫酸铵5.5 g/L,MgSO_4·7H_2O 0.1 g/L,培养时间为120 h。

    2025年12期 v.53;No.769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喙乌头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戚淑威;杨少华;程远辉;康平德;徐天才;杨丽云;陈翠;

    为摸清长喙乌头种子生物学特性,采用观察法观察果荚和种子形态,对种子千粒重、含水量、吸水率和生活力进行测定,并开展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光照对种子萌发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喙乌头果实为聚合蓇葖果,通常2~5个果荚底部聚合于同一果柄上,黄褐色,有向外形似“鸟嘴”的长喙,种子整体呈“刺猬状”,一端有短喙,具背腹部,背部密生白色、深灰色或黑色渐变色“鱼鳍状”膜翅,腹部具黑褐色网格纹,较光滑;种子千粒重约为3.73 g,其中灰褐色种子千粒重约为2.74 g;种子含水量为7.49%,种子最适浸种时间为48 h; TTC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为88%,种子发芽率为57.6%,明显低于种子理想发芽率;3种颜色种子中灰褐色种子发芽率最高,达57.5%,黑色种子和灰白色种子发芽率极低,仅为8.3%和14.4%;光照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影响,但对种子萌发天数稍有影响。生产中应选择灰褐色、饱满、无虫咬、霉变的种子作为种苗繁育材料,浸种时间48 h,适当的光照有利于缩短出苗时间。

    2025年12期 v.53;No.769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设施栽培条件下广藿香的生长及药材品质研究

    李威;方俊鹏;高艺;陈瑜珍;莫小路;林晓坤;

    [目的]克服药用植物广藿香传统大田露地栽培生产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方法]利用水培、气雾培设施在温室大棚内栽培广藿香,并与土培广藿香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培养方式对广藿香的生长、药材产量与药材品质的影响。[结果]在相同培养环境和营养供给条件下,水培和气雾培对广藿香生长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在种植240 d后,气雾培的植株高度是对照(土培)的1.11倍,分枝数量是对照的1.15倍;经过一个栽培周期(240 d),水培和气雾培的单株鲜重均高于对照;气雾培的挥发油含量达到0.344 7%,并且挥发油中的广藿香醇含量达到49.30%。[结论]气雾栽培方式对广藿香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生产的药材质量与土培相近,气雾栽培技术可进一步开发并应用于广藿香等中药材的栽培生产。

    2025年12期 v.53;No.769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贮运加工·检测分析

  • 6种病毒复合侵染“玛莎莉”甘薯的鉴定和分析

    张晓艳;刘玉珊;朱文莉;唐洪杰;袁鑫;闫煜鑫;孙杰;

    以山东省临沂市4个“玛莎莉”甘薯样品为材料,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和RT-PCR检测,研究侵染“玛莎莉”甘薯的病毒种类,旨在为甘薯的脱毒种苗繁育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临沂市的“玛莎莉”甘薯叶片主要表现为花叶、皱缩等,转录组和RT-PCR检测分析并鉴定到6种已知病毒,包括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 SPFMV)、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 SPLV)、甘薯卷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 SPLCV)、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C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C,SPVC)和甘薯2号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2,SPV2)。经鉴定,3个样品中均含有6种病毒,1个样品中含有4种病毒,RT-PCR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基于CP基因全长的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到的SPFMV分离物属于RC株系,SPLCV、SPV2和SPVC与中国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SPVG与CH1亲缘关系最近,而SPLV分离物之间差异比较大。该研究结果将为“玛莎莉”甘薯田间防控和脱毒技术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12期 v.53;No.769 141-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1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3种山药鲜品营养成分与药理活性成分分析

    刘国霞;姚川;范阳阳;陈雪燕;裴庆华;马志坤;徐国鑫;赵庆伟;张丽;步迅;张全芳;

    [目的]系统评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陈集山药营养品质和药用价值。[方法]以铁棍山药为对照,采用酸水解法、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等方法检测西施山药和鸡皮糙山药鲜品的淀粉、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多糖等的含量。[结果]西施山药和鸡皮糙山药蛋白质含量与铁棍山药无差异,鸡皮糙山药总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低于铁棍山药。西施山药和鸡皮糙山药氨基酸总量分别为0.916%、1.023%,低于铁棍山药(1.685%);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之间的比值(EAA/TAA)比铁棍山药更接近FAO/WHO推荐值。矿物元素中钙和铁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西施山药、鸡皮糙山药、铁棍山药,钾和锌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鸡皮糙山药、铁棍山药、西施山药,总多糖和尿囊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西施山药、鸡皮糙山药、铁棍山药,总多酚和薯蓣皂苷含量最高的分别是鸡皮糙山药、铁棍山药;总黄酮含量西施山药和铁棍山药无差异,均高于鸡皮糙山药。[结论]陈集山药的氨基酸组成合理,矿物元素、多糖、多酚和尿囊素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2025年12期 v.53;No.769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5K]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农业气象

  • 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柴达木盆地大格勒灌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与监测点优化布置研究

    刘得俊;赵显昊;赵厚祯;

    为了探析农田精准灌溉中土壤水分监测点的空间关系,确定土壤水分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以柴达木盆地大格勒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莫兰指数工具和空间插值方法,在灌区大田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试验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规律,探索试验区土壤水分监测点的合理空间布局和数量。根据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土壤水分监测点应布设在土壤含水率平均值的位置,土壤监测深度应控制在0~40 cm,监测点的间距应控制在299 m左右。该研究结果可为该灌区土壤水分监测点的布置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53;No.769 149-155+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场景理论视角下的高品质未来乡村建设路径与模式探索——以湖州市吴兴区为例

    汤珏;黄奕婷;张远景;李瑛;章银柯;王贵卫;

    场景理论作为社会形态变更下的新理论,与未来乡村建设具有高度适应性。通过构建“两类两套”指标体系和3种场景类型,以湖州市吴兴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场景理论,探索一套可复制的乡村运营机制和未来乡村建设路径。该路径结合吴兴区的六大禀赋和指标体系,与场景理论相契合,实现浙江省“千万工程”再深化,打造了彰显吴兴区独特魅力、符合吴兴区总体发展的“吴兴范本”。不仅为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在乡村振兴和城乡共同富裕方面获得了可借鉴的路径和理论依据,为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科学范本。

    2025年12期 v.53;No.769 156-163+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光伏板遮阴对大叶种茶树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马锦雄;王宏琳;张军;谢鹏;殷雄康;袁海英;田洋;李秀;张春花;王睿芳;刘杰;

    [目的]探究光伏板遮阴对大叶种茶树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的光伏板遮阴程度,为茶光互补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比较了5种光环境下大叶种茶树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茶叶产量。[结果]光伏板遮阴处理对大叶种茶树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荧光参数和茶叶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与无遮阴处理(CK)相比,各光伏板遮阴处理初始荧光值(F_o)、最大荧光值(F_m)、PSⅡ的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Phi2)、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PhiNO)、稳态荧光值(F_s)均显著增加(P<0.05);与无遮阴处理(CK)相比,各光伏板遮阴处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光化学淬灭系数(qL)、PS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PhiNPQ)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适度遮阴有利于缓解夏秋季节强光和高温对大叶种茶树叶片光合系统的伤害,同时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茶叶产量,对于开发夏秋茶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云南普洱地区应推广茶光互补栽培模式,建议光伏板遮阴程度为30%~40%。

    2025年12期 v.53;No.769 164-16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农业信息

  •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食用木薯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黄寿辉;

    木薯是广西重要农业产业,近年来,木薯食用化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有力推动了广西乡村振兴发展。以广西食用木薯产业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采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威胁、机遇4个方面分析广西食用木薯产业,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找到广西木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推动广西食用木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效益,进一步助力广西乡村振兴。

    2025年12期 v.53;No.769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应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路径与实证探究

    茹琳;徐冬梅;邢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明晰互联网应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路径,匹配CFPS的数据库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从行为和认知2个维度理解与衡量农户的互联网应用,补充验证互联网应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等互联网变量对农户收入的增长的研究均表明互联网的发展对农户收入有正向的显著作用;补充了农民互联网认知指标之后,农户的互联网应用与收入仍呈正相关关系。

    2025年12期 v.53;No.769 173-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崂山绿茶区域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卞纪兰;刘慧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对于农业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崂山绿茶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产地环境、产业要素、品牌营销、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都是影响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崂山绿茶品牌发展还面临着市场占有率不足、新品牌培育不足和产业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实施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和加强市场监管效力的提升对策。

    2025年12期 v.53;No.769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以广东省为例

    欧阳博强;庄婉茵;刘浩;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特殊的技术属性、较弱的金融排斥以及低成本优势,可以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基于2011—2020年广东省市级层面统计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下更加突出,同时数字普惠金融会通过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因此,应当着力畅通乡村振兴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路径。

    2025年12期 v.53;No.769 182-187+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国土空间生态资本增量与生态投入研究

    季文光;周沐琪;于晴;孟怡人;佟淇;

    国土空间生态投入能够对国土空间生态资本量产生影响。在深入分析国土空间生态投入效应的基础上,对2013—2020年河北省国土空间生态资本增量与生态投入的相关性进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河北省生态投入与国土空间生态资本增量间存在着较为稳定可靠的正相关关系,加大国土空间生态的投资对河北省生态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域国土空间生态资本流动增量与生态投入的相关性分析,反映了国土空间生态资本增量与生态投入的内在机理,深化了国土空间生态承载潜力-产出生态足迹-消费生态足迹的内涵关系,为生态建设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提供可靠依据。

    2025年12期 v.53;No.769 188-19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0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YOLOv7的番茄果实成熟度检测方法

    谭荣英;李小明;李军辉;宋一明;

    为实现设施环境下准确识别番茄目标果实成熟度,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推进番茄果实智能采收。提出一种改进YOLOv7模型,对番茄目标果实进行成熟度检测。该方法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CBAM,增强模型对输入数据中目标区域的关注度;借助Soft-NMS算法,能够有效避免因目标高密度重叠而被一次性抑制从而发生漏检现象,提高检测效果;优化原始损失函数,将EIOU替换为SIOU。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7模型检测精度为93.1%,召回率为90.8%,平均精度均值为94.8%,与原始YOLOv7模型和YOLOv5模型相比,在检测精度、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等方面均有提高,可为实现复杂环境下番茄采摘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12期 v.53;No.769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益阳市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周智颖;

    数字乡村建设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为积极适应新时代下的国情世情农情,持续推进益阳地区乡村数字化建设,有效搭建益阳地区产业发展、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的新通道,分析益阳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数字乡村发展路径:加强区域融合发展,夯实建设根基;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创造,激发建设动力;提高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拓宽建设参与度和加强专业化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建设保障。以期通过有效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益阳地区基层治理精准化、农业产业智慧化和城乡服务均等化,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2025年12期 v.53;No.769 196-198+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乡村人才振兴研究可视化分析

    王云峰;崔枫佳;

    乡村人才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和传统文献梳理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2018—2023年收录的1 162篇核心文献为基础,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乡村人才振兴研究领域的进展、热点与主题演变展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乡村人才振兴研究领域的发文机构以高校为主,作者群体学科领域单一;研究地域特色彩浓重,缺乏整体的把控与思考,多维度理论研究丰硕,定量的实证性研究较少;乡村数字化逐步推进,人才对接问题鲜有探讨。现阶段主要研究热点涉及脱贫攻坚、职业教育、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基层治理、数字经济等多个方面。因此,突破地域与学科界限,构建研究共同体;强化多维化实证研究,探索差异化路径;聚焦乡村发展数字化,精准化对接人才成为未来乡村人才振兴的研究方向。

    2025年12期 v.53;No.769 199-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管理·农业教育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文旅助力河南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魏艳;李保国;远萌;刘家汝;

    新质生产力通过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新质生产力的视角阐述了文旅产业发展在资源挖掘、业态创新、消费培育、场景再现等方面的新要求,剖析了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传承优秀文化、完善配套设施、培养复合人才、强化科技支撑等实现河南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路径。

    2025年12期 v.53;No.769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共同富裕视域下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维度·困境与优化路径

    黄静玲;覃蔚玲;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方向指引和落脚点,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实现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力量通过助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多维振兴,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然而,社会力量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也面临缺乏乡村运营人才、农业品牌化建设、畅通的物流体系、低成本的大资金投入等现实困境,限制了对共同富裕驱动作用的发挥。为此,需要多方协同培育乡村运营人才、多手段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多维度畅通乡村物流体系、多层优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等路径优化,整合乡村内外的发展资源,形成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助力乡村共同富裕。

    2025年12期 v.53;No.769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探赜

    周仁准;李菊;

    农村共同富裕是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亿万农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愿景,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驱动力,体现了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特征和新要求。当前,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面临着物质基础相对薄弱,精神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等多种阻碍。对此,应从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体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等多个方面系统推进,共同发力,为促进农民精神富有提供致思理路。

    2025年12期 v.53;No.769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乡村文化生态铺陈的内涵解构与现实进路

    张喆宇;邱纪航;邵洁莹;林彬;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蓝图,为文化产业在振兴乡村中发挥杠杆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与绝佳契机。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与内生动力,优化乡村文化生态铺陈模式,既是锻造乡村文化资源“虹吸”效应的指南针,更是推动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耦合的催化剂。基于材料,进一步探讨了乡村文化生态铺陈的内涵意义与现实进路,建议寻找超越艺术的文化配方、实施“党建+中医药+农业”文化组合拳、构筑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三梁生态”着手,为乡村振兴建设及高质量发展贡献全方位动能。

    2025年12期 v.53;No.769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7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乡村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

    金香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乡村共同富裕,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彰显其价值意蕴。然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乡村共同富裕,仍然面临乡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失、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充分、乡村生态整治任务繁重、乡村治理滞后、乡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困境,严重制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乡村共同富裕。基于此,探索优化调整乡村产业结构、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建立健全乡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乡村共同富裕路径,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5年12期 v.53;No.769 220-223+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农业种子公司人才链的建设研究——以广西K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

    卢显旺;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才不仅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动力,也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人才链理论作为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为农业种子公司解决人才配置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此,在界定新质生产力和人才链内涵及关系的基础上,以广西K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全产业链驱动下的人才链建设模式。结果发现,公司在研发、育繁、生产、储运、营销、财会和管理等7个领域建立了多元化的人才链结构,以满足各环节的创新需求和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公司通过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等四大策略,确保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推动企业持续创新与高效运作。

    2025年12期 v.53;No.769 224-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衢州模式研究

    张海天;罗洪云;汪本学;

    以浙江省衢州市为典型案例,通过田野调查与政策分析,系统解构其秸秆治理的创新实践与经验启示。结果发现,衢州市通过构建“疏堵结合”治理体系,形成“全量收集-全域覆盖-全程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2024年其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离田率均列浙江省第一;核心经验是以政策工具创新平衡生态效益与农户经济利益,以市场化机制激活秸秆资源的多向增值路径,以三级收储网络破解秸秆收储“最后一公里”难题,最终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协同治理范式。衢州模式通过将农业废弃物治理与乡村产业振兴链条有效链接,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均衡,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技术可行、经济持续、主体协同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对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理论、推动“双碳”目标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5年12期 v.53;No.769 229-23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家庭增收的影响——基于甘肃省陇南市实地调研

    魏钰琳;侯庆丰;窦磊;

    利用明瑟收入模型,通过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康县和西和县的13个行政村农户调查,分析农村劳动力能力建设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家庭主要劳动力能力建设对农户家庭增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每增加1年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增长3.063倍。同时,农户家庭收入增长还受家庭其他生计资本的影响。在农村劳动力建设中,亟待提升农民对教育的认识、加强女性受教育程度、加强职业教育以及转变农民教育观念。

    2025年12期 v.53;No.769 23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探究——以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为例

    王倩倩;马瑛;苏向辉;王蒙蒙;郑淇淇;

    运用PEST与SWOT模型,从国家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维度,以及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视角对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的保护与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推动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即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优化产业链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强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旨在促进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的保护与发展,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5年12期 v.53;No.769 238-240+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藏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

    刘晨妍;魏林姣;顿珠罗布;

    在我国社会迅速发展背景下,农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原牧业由于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特殊,若单一依靠传统农业知识,农业技术无法与时俱进,则会影响牧业生产,成为乡村振兴农业发展阻力。为此,提出将传统知识与现在农业技术相融合,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生态环境,充分利用高寒地区牧草资源进行生产。现代农业技术在科研和成果转化方面都取得较多成果,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优势,融合传统农业知识是提升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对乡村振兴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2025年12期 v.53;No.769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若干思考

    周冬梅;

    耕地占补平衡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确保国家粮食的重要途径。为厘清新时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方向,梳理和总结了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耕地保护情况,并针对占补平衡工作中遇到的历史遗留问题多、空间和功能错配、协同治理不顺畅、配套政策不全等困境,提出了空间统筹、创新补充模式、利益平衡、政策配套等相关对策建议。

    2025年12期 v.53;No.769 246-249+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北京农业品牌建设的对策研究

    刘东悦;陈俊红;刘起林;

    农业品牌是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与效益的核心所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指标。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对当前北京市农业品牌建设的做法与成效加以分析,归纳北京品牌农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体系建设、文化挖掘、宣传推广、科技支撑方面提出可实施性的优化对策。

    2025年12期 v.53;No.769 250-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赋能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秦利;谷双梅;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教师数字素养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教师数字意识素养、教师数字知识与技能素养、教师数字应用素养、教师数字社会责任素养为依据进行理论研究。由于当前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意识不足、农村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供给不均衡、教师数字素养环境的构建不充分、农村职业教育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滞后等问题影响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注重培养教师数字素养的主体意识、确保提供教育数字化的优质资源、着重构建教师数字素养的优质环境、完善健全农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保障体系。

    2025年12期 v.53;No.769 25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农科背景下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刘德春;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我国农林高校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新农科背景下,迫切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育种人才。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从教学大纲优化、情景问题挖掘、教学方法改进、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了符合新农科要求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探究式教学模式效果良好,学生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均明显提高,为培养高素质的园艺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2025年12期 v.53;No.769 257-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类专业“课—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延边大学为例

    张雪梅;高旭;孙福亮;薛书江;李强;

    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考卷,视培养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研发高水平科技成果为初心和本分,为应对农林类人才培养与农业产业“两张皮”现象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学校通过搭建“立德树人为根本、思政教育为灵魂”理念指导的“三农”情怀育人平台,重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集群模块体系,构建案例牵引的“问题-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打造专业教师与产业人员组成的跨境教学共同体,构建“评价+反馈+反思调控”的评价体系,形成了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类专业“课—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教育与社会应用的衔接,保证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从业技能水平。

    2025年12期 v.53;No.769 260-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的研究生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以食品加工与贮运专题课程为例

    郭红莲;陈君然;朱恩龙;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为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对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提出了新要求。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充分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战略目标。以食品加工与贮运专题课程为例,从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教师思政能力提升及思政方案落实等角度探索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为引领的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扎实推进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协同发展,努力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时代重任的高质量人才。

    2025年12期 v.53;No.769 264-266+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茶学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童伟;李方东;高琪娟;吴琼;夏恩华;

    茶学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在当前大数据快速发展时代,提高茶学专业学生对生物大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力是专业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将理论应用实践以促进茶学学科全方位发展的关键途径。从茶学专业缺乏生物信息学课程这一问题出发,探索如何从课程理论与实践应用教学相结合来开设适合茶学专业的生物信息学课程,旨在通过提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方法,提高茶学专业培养质量,服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12期 v.53;No.769 267-270+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农科背景下虚实结合的设施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琨;张悦;韩志平;王志超;

    新农科建设对新时代高校农林专业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虚拟仿真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已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设施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现状,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课程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利用、课程教学组织、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构建线上与线下相融合、虚拟仿真与实体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显著提升了设施作物栽培学的实验教学效果,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2025年12期 v.53;No.769 27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类高校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吴田;王建昭;廖志杰;

    乡村振兴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三农”的发展,其中实现产业兴旺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任务,做到人才兴旺是完成此任务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结合农林类高校的特色,发挥自身优势,使人才培养跟得上时代发展,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等领域培养具有农业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从培养目标、教学投入、教学模式、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农林类高校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期建立优良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能够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以及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卓越农林人才。

    2025年12期 v.53;No.769 275-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