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安徽农业科学》发文的网络传播情况分析

    张志转;王业政;杨川;张尚君;朱永和;

    依据《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安徽农业科学》1979~2007年发文的网络传播情况。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00+9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地暖对刨花板地板力学性质的影响

    张仲凤;李凯夫;温福泉;彭万喜;吴义强;

    [目的]探索刨花板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模拟地暖条件,以热处理时间和温度为试验因子,采用全因素试验方法对12mm刨花板进行热处理,研究地暖对刨花板地板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温度对刨花板的内结合强度、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刨花板的内结合强度先增大后降低,静曲强度变化较小,弹性模量趋于降低。而在热处理过程中,时间对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影响相对较弱。随着时间的延长,刨花板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只发生了较小波动,内结合强度则出现较大的波动。经过热老化处理,可以改善刨花板的力学性质。[结论]该研究为刨花板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20-9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可可西里盆地构造信息的遥感提取

    刘海军;刘登忠;何武;徐争强;

    以Landsat-7 TM卫星影像为信息源,采用ERDAS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其进行系统处理;以基于地学知识的遥感构造分析技术对可可西里盆地构造特征进行全面解译和识别,以MPAGIS为平台进行断裂、褶皱构造信息提取及专题制图,在对该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查明了可可西里盆地断裂、褶皱构造的分布及发育特征,为国土资源调查及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提供参考。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43-9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捆绑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模式研究——以新疆坎儿井与交河故城世界遗产资源和文化价值分析为例

    张永明;吴纯渊;肖志远;王哲;代燕;

    通过提出"捆绑式申遗"概念,并结合新增"捆绑式"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对新疆坎儿井与交河故城世界遗产资源和文化价值及其"捆绑"情况进行了详实地分析。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72-9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数据挖掘在农业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何永进;饶思军;

    数据挖掘是一门新兴的数据处理技术,在信息的利用和提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描述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农业数字图书馆信息咨询、个性化服务、信息资源优化、读者需求分析等中的应用。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82-9283+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水稻稻瘟病研究现状

    张娟;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数据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年度载文量、核心作者群、合作度、主要产出单位及区域、期刊分布等方面对水稻稻瘟病研究文献进行统计,进一步分析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而揭示近20年来我国对水稻稻瘟病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84-9285+9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Web的区域气象站监测资料图形分析应用

    黄克磊;王媛;杨娜娜;李秋元;赵辉;肖杰;

    介绍了Surfer软件绘制等值线的特性,阐述了在Asp.Net环境添加Surfer应用,实现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等值线(面)分析、图形显示及网络共享的方法。并以"沁河流域雨量等值线(面)分析应用"业务系统为例,介绍了基于B/S结构的气象资料等值线图的绘制方法。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86-9287+9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3种采样方法对DEM质量影响的定量分析

    田洪阵;杨太保;刘沁萍;曾彪;

    通过编程实现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采集的3种方法(随机采样、规则采样和成层随机采样)的算法,并对某一地区格网大小为30 cm×30 cm的栅格格式的高程数据进行采样,使用多种插值方法对采样数据进行插值,然后计算出偏差值。通过对偏差值的分析,发现这3种采样方法中随机采样较差,规则采样适合于对相对高程要求较高的应用,而成层随机采样适合于对高程总体偏差要求较高的应用。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88-9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生态学杂志》1982~2008年核心作者分析

    魏中青;

    通过中国知网对1982~2008年《生态学杂志》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利用综合指数法和H指数法测评了《生态学杂志》的核心作者。1982~2008年《生态学杂志》共发文4 068条,统计作者6 967个,发文1篇的作者为5 614人,占80.58%,单个作者发文最多的是40篇,被引频次最高的为232次。通过综合指数法确定出63位核心作者;根据H指数法测评出40位核心作者,均在63位核心作者中,是该刊高被引作者。中国科学院是该刊最重要的核心作者来源机构。该刊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对刊物影响较大、造诣较深、活跃的核心作者队伍。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97-9299+9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神经网络的视觉图像处理研究

    时君伟;胡敏英;武志富;任振辉;

    近几年,随着神经网络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对神经网络技术的并行性计算能力、非线性映射和自适应能力等优点有了充分的认识,各种神经网络模型在图像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各种流行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图像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根据图像处理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类叙述,阐明了神经网络技术在图像处理领域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将来神经网络技术在图像处理领域中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2009年19期 v.37;No.272 9300-9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体系结构研究

    赵胜钢;

    主要对农业科学数据共享项目建设中的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及体系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将结构化思想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创新性地应用到服务平台体系结构的分析与设计中,以期为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以及其他类似平台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2009年19期 v.37;No.272 9303-9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自然灾害对清代小农经济劳动力资源的破坏

    朱凤祥;

    介绍了自然灾害对清代小农经济人力资源的戕害,并从事例出发,阐述了洪涝、温疫、雨雹等自然灾害对清代牲畜资源的摧残,指出清代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小农经济人力资源和畜力资源受到严重摧残,对小农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2009年19期 v.37;No.272 9306-9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初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与政府行为

    桑秋杰;孙刚;房岩;

    介绍了在唐朝建国之初,以李世民为代表的唐初统治集团,面对由于隋朝末年连年战乱而导致的人口流亡,土地荒芜,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残破局面,为了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农业经济,实行的一系列鼓励垦荒,舒缓民力的政策。

    2009年19期 v.37;No.272 9308-9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三农”思想研究综述

    任鹏;杨旭晖;

    介绍了毛泽东"三农"思想的形成、体系及内容,分析了其"三农"思想方面的失误及原因,最后,探讨了研究毛泽东"三农"思想的现实意义。

    2009年19期 v.37;No.272 931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 棉花产量的灰色-马尔柯夫模型预测

    崔春红;王阳;

    在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基础上对我国棉花产量建立了预测模型,并将预测结果与常用的灰色GM(1,1)模型及灰色-马尔柯夫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改进的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对棉花产量预测,建模简单、预测精度高,较好地解决了既有趋势性又有较大波动性的数据序列预测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09-8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模式匹配算法及其在农作物嫁接中的作用

    刘省贤;

    介绍了模式匹配算法的概念、实质、优点以及它在农作物嫁接中的应用。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11+8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植物叶序中的Fibonacci数与Lucas数的反演

    胡宏;

    植物的叶序与Fibonacci数和Lucas数有着密切关系,根据Fibonacci数与Lucas数的递推关系,利用母函数的方法,研究Fibonacci数与Lucas数的反演关系,揭示了植物叶序的内在现象。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12-8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橡胶树种子油的超临界提取及成分分析

    尹桂豪;曹建华;刘春华;李春丽;张世瑞;

    [目的]研究橡胶树种子油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及脂肪酸组成,为橡胶树种子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对提取种子油的影响,并对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气质分析。[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橡胶种子油的最佳条件: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40MPa,萃取时间为2.5 h,乙醇夹带剂用量15%,在此条件下,橡胶树种子油的出油率达到19.60%,并且油的色泽清亮。橡胶树种子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应用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分别为:肉豆蔻酸0.13%、棕榈酸9.34%、棕榈油酸0.30%、硬脂酸8.07%、油酸25.90%、亚油酸39.79%、亚麻酸15.75%、花生酸0.34%、花生一烯酸0.3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12%,有利于生物柴油的制备。[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橡胶种子油可作为制备生物柴油的一种潜在资源。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14-8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藿香油的化学成分比较

    刘志华;周德英;

    [目的]比较提取广藿香油化学成分的不同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CDE)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广藿香中提取广藿香油,并用GC-MS法对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比较。[结果]SCDE法提取的出油率为2.47%,SD法提取的出油率为1.58%。结果表明,SCDE法提取的广藿香油中相对含量0.5%以上有12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98%以上,其中广藿香醇相对含量为26.40%;SD法提取的广藿香油中相对含量0.5%以上有13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97%以上,其中广藿香醇相对含量为40.75%。[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收率和各成分的含量相差较大。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16-8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比色法测定细脚拟青霉胞内甘露醇及羟自由基清除率

    桂琳;葛飞;黄寅;

    [目的]采用比色法测定细脚拟青霉菌丝体中的甘露醇含量及羟自由基清除率。[方法]以细脚拟青霉为供试菌株,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细脚拟青霉菌丝体中的甘露醇,以D-甘露醇为标准品,绘制其标准曲线并计算其回归方程,通过测定甘露醇的吸光度计算细脚拟青霉菌丝体中的甘露醇含量及羟自由基清除率。同时,测定培养时间和提取时间对菌丝体中甘露醇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甘露醇在412 nm处有最大吸收峰,质量浓度在10~80μg/m l范围内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C=103.09A-1.381 4,r=0.998 8;平均回收率为101.47%,RSD为2.6%(n=5)。菌丝体中的甘露醇含量及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不随培养时间改变,培养第6天时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3.56μg/m l和47.95%。[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细脚拟青霉的抗氧化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18-8819+8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血清钙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

    王继芳;王伟伟;吕伟;谭炳海;曹荣峰;

    [目的]建立一种成本低、准确性高、操作简便、适合临床兽医的疾病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的血清钙测定方法。[方法]根据精密度分析、回收试验、稳定性分析、线性范围确定、干扰试验等,比较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滴定法、偶氮氯膦Ⅰ法、偶氮胂Ⅲ法和偶氮氯膦-mA法检测血清钙离子浓度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结果]偶氮氯膦Ⅰ测定法空白值低,随机误差小,精密度最高。偶氮氯膦-mA法的相关系数最大,但4种方法在浓度0.1~6.0 mmol/L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无明显差异。回收试验中EDTA-2Na滴定法回收率为97.1%;偶氮氯膦Ⅰ法回收率为98.5%;偶氮氯膦-mA法回收率97.6%;偶氮胂Ⅲ法回收率为100.7%。[结论]偶氮氯膦Ⅰ法具有精密度高、回收率高、稳定性高、空白值低和变异系数低等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血清钙测定方法。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20+8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分光光度法对马铃薯中酪氨酸酶活性的测定

    王宁芳;

    [目的]研究酪氨酸酶的活性,为防止马铃薯及其他含酪氨酸酶的水果和蔬菜等发生褐变提供参考。[方法]以马铃薯为原料,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酪氨酸酶的活性;为确定提取酪氨酸酶的适宜条件,测定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对酶活性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多巴溶液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λmax为480 nm,随着时间的增大吸光度变化趋于稳定。以此建立动力学曲线,由曲线的斜率可计算出酪氨酸酶的活性,并由试验得出酪氨酸酶的活性受温度和溶液的pH值影响较大。因此,提取和测定酪氨酸酶的活性时的适宜条件为:可见波长λmax为480 nm,温度控制在30℃,pH值6.5。[结论]为保障酪氨酸酶的活性,在提取和测定时应选择适宜的条件。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21-8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全自动定氮仪测定小麦籽粒蛋白质

    黄晓荣;曹承富;杜世州;张耀兰;武际;

    [目的]考察全自动定氮仪测定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可行性。[方法]以皖麦44和烟麦19为供试品种,应用KJELTEC2300型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小麦籽粒蛋白质,研究该测定方法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并与经典凯氏定氮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皖麦44全麦粉总氮量的添加回收率在99.38%~100.35%;皖麦44和烟农19的蛋白质含量10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60和0.84,符合国标方法允许误差的要求;经显著性测验表明,全自动定氮仪与经典的凯氏定氮法对皖麦44和烟农19全麦粉的蛋白质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KJELTEC2300型全自动定氮仪测定小麦籽粒蛋白质的结果与经典凯氏定氮法的吻合,不仅具有很好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还具有操作简便和快速省力的特点,可广泛用于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23-8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鲤血浆中阿苯哒唑及其代谢物的HPLC测定方法

    林红;操继跃;陈秀荣;罗宇良;

    [目的]探索用HPLC测定鲤血浆中ABZ及其代谢物的方法。[方法]血浆取自体重为(300±30)g的健康鲤,样品经乙酸乙酯2次提取,探索在1个色谱系统下同时测定鲤血浆中阿苯哒唑及其3种代谢物(亚砜、砜和氨基砜)的方法。[结果]通过考察,确定在测定波长为292 nm,流动相为甲醇-冰乙酸-水时,以1.0 m l/m in的流速经C18柱后4种组分的分离效果最佳,保留时间合适,杂质峰少,且峰形良好。在浓度为0.125~32.000μg/m l的范围内,阿苯哒唑及其3种代谢物平均回收率83.0%~89.2%,日内变异系数2.26%~7.59%,日间变异系数0.45%~2.34%,检测限分别为0.02、0.03、0.05和0.05μg/m l,定量限分别为0.02、0.03、0.05和0.05μg/m l。[结论]建立了利用RP-HPLC同时检测鲤血浆中阿苯哒唑及其3种代谢物的方法。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回收率高,重现性好。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25-8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GC/MS结合程度相似度用于烟用香精质量评价

    黄世杰;陈志燕;蒋宏霖;王维刚;许蔼飞;吴晶晶;

    [目的]为烟用香精质量评价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GC/MS法建立烟用香精指纹图谱,对6批次CW#烟用香精样品,计算其相关系数、夹角余弦和程度相似度。[结果]GC/MS结合程度相似度算法能够有效地反映样品间的整体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可作为烟用香精质量评价的一种直观、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28-8829+8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小麦叶片中多种微量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

    徐鸿志;陈志伟;刘东武;王英;

    [目的]分析小麦叶片中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处于生长时期的小麦叶片中的硼、镁、钾、钙、锰、铁、铜、锌、硒、钼10种有益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0.146~8.260 ng/g;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合,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10%。小麦叶片样品的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3.3%~104.2%。[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生物体中微量元素的定量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30-8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草莓采收期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李品艾;

    [目的]测定草莓中维生素C含量并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直接碘量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的20份草莓中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草莓中维生素C的含量随其成熟度的增加而增长,其维生素C含量从草莓绿熟期到全红期由33.79%升高到46.91%,表明草莓的最佳采收期为全红期,该时期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营养价值最丰富。该试验方法的回收率为95.67%~100.08%,表明碘量法是可以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且该方法具有所需试剂少及操作简单等特点。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9%,精密度偏低。[结论]该研究为增加人们对草莓的保鲜常识以及正确食用草莓补充营养素提供了参考。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32+8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磷钨酸/SiO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研究

    刘汉甫;冼育剑;白先群;莫兰群;沈雪松;颜桂炀;

    [目的]将杂多酸固载在载体上制得固载化催化剂。[方法]以溶胶-凝胶法合成的SiO2作载体,固载磷钨酸制得固载化光催化剂,并对甲基橙溶液进行催化降解、矿化处理。[结果]在催化剂浓度为4.2 g/L的条件下,光照1.5 h,4 mg/kg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达到98.8%,但矿化率仅有47.6%;而光照6.0 h后,矿化率可达92.7%。这意味着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是先发生脱色过程,然后再进一步矿化成CO2,且所制备的光催化剂在没有进行任何处理的条件下,重复使用10次,脱色率依然保持在65%以上。[结论]成功制备了固载化光催化剂,该固载化磷钨酸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且对甲基橙溶液的脱色和矿化并不同步。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33-8834+8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菜籽油常压水解制备脂肪酸的研究

    张伦;张无敌;尹芳;李建昌;田光亮;徐锐;

    [目的]以菜籽油作为原料,在常压下水解制备脂肪酸。[方法]研究在常压下温度(95±5)℃水解菜籽油制备脂肪酸,讨论油水比、催化剂(浓硫酸)、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和时间对菜籽油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乳化剂用量4%(W/W),催化剂量15%(W/W),油水比1∶2,水解时间17 h。在该条件下,水解产物的酸值达180.3 mg/g。[结论]利用菜籽油在常压下进行水解反应,能制备出工业上常用的脂肪酸,而且转化率可达93.8%。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35-8836+8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大豆异黄酮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

    刘晓艳;

    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机理,阐述了异黄酮分子的结构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37-8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9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粘细菌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孙鑫鑫;赵宇龙;冯福应;

    对粘细菌生物活性物质、在农业中的应用以及其生态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40+8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辐射胁迫与植物的生理生态响应

    姚明桃;江洪;余树全;

    利用国内外有关文献,对辐射胁迫影响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光合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评述,讨论了辐射胁迫影响下植物的生理生态和生化等特征的响应,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应加强研究的内容提出了建议。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41-8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农业生物技术

  • 牡丹胚离体培养的研究

    高昌勇;

    [目的]探寻牡丹胚离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方法]比较牡丹离体胚在添加有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组合的MS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筛选出最佳培养基。[结果]6-BA促进子叶生长,当浓度增大时对根的生长有抑制;NAA促进愈伤组织形成,抑制根的生长。[结论]0.2 mg/L 6-BA可以促进牡丹胚的胚轴、真叶、根的生长,有利于幼苗形成。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44+8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NAA和IBA对非洲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戴云新;张健;李敏;李玉娟;

    [目的]探讨IBA和NAA的不同浓度组合对非洲菊生根的影响,筛选出有利于非洲菊生根的生长激素组合,提高非洲菊组培苗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方法]以非洲菊A1的试管苗为材料,采用1/2MS分别与不同浓度的IBA、NAA配组为生根培养基,调查不同激素水平处理下非洲菊试管苗的生根数、根长、根粗、新生叶片数和鲜重,筛选出非洲菊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在IBA浓度相同时,不同浓度NAA对试管苗的生根数、平均根长和平均新生叶片数影响较大,0.1 mg/L NAA诱导的根最好;在NAA浓度相同时,不同浓度的IBA对根的形态影响较小,0.4 mg/L IBA诱导的根最好。[结论]初步确定了非洲菊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4 mg/L+NAA 0.1 mg/L。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45-8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9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甜叶悬钩子植物组织培养褐化现象控制研究

    郭治友;钱绍方;罗应;

    [目的]寻求甜叶悬钩子组织培养中的最佳抗褐化剂。[方法]以甜叶悬钩子的茎和叶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褐化剂(20%Na2S2O3、Vc和AC),研究不同抗褐化剂对甜叶悬钩子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AC和Vc都能对不同外植体起到抗褐化作用,在加入20%Na2S2O3的培养基上,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与Na2S2O3的浓度成正比,培养基中20%Na2S2O3的添加量达20m l时,外植体褐化最为迅速;在加入Vc的培养基上,随着Vc添加量的增加,培养基变成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接入的外植体容易死亡;在加入AC的培养基上,AC的添加量为5 g/L时,外植体的褐化率可控制在5%以下。抗褐化控制处理后,可以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培养出大量的愈伤组织。[结论]AC是较为理想的抗褐化剂,用量为5 g/L。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48-8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驱蚊草的组织培养

    赵荣华;唐冬梅;热比古丽;

    [目的]研究2种培养基的不同激素浓度对驱蚊草组织培养的影响。[方法]以驱蚊草的幼嫩枝条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BA和IBA,对驱蚊草进行增殖和生根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对驱蚊草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影响,为驱蚊草的快繁筛选最佳培养基。[结果]不同激素浓度对驱蚊草的组织培养有不同的影响,MS+BA 0.5 mg/L为驱蚊草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外植体的增殖数最多,长势旺,而且粗壮;1/2MS+IBA 0.3 mg/L为驱蚊草的最佳生根培养基,试管苗生根率达100%,所生根匀称粗壮。[结论]初步建立了驱蚊草的离体快繁体系,为研究驱蚊草的增殖倍数、培养基和激素的优化组合及其试管苗的移栽炼苗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51+9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紫花苜蓿下胚轴再生条件的优化

    曲静;杨金慧;王丕武;

    [目的]优化紫花苜蓿下胚轴的再生条件。[方法]选用不同的培养基和激素,对公农1号、公农2号、美国苜蓿王、草原1号4个苜蓿品种的下胚轴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结果]经筛选,获得了诱导愈伤组织的基本培养基为改良SH+MS有机+MS微量及铁盐+2,4-D 2.0 mg/L+KT 0.05 mg/L+蔗糖30 g/L,诱导再生植株分化的培养基为MS+NAA 1.0 mg/L+KT 0.1 mg/L+水解酪蛋白25 mg/L+蔗糖20 g/L。[结论]得到公农1号、公农2号、草原1号3个易于诱导和分化的基因型。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52-8853+8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兰花高频再生体系探究

    周丽;

    [目的]为兰花转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大花蕙兰原球茎、小苗和春兰种子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将原球茎切成薄片slice、小苗叶片切成小段进行诱导培养,用含有GFP基因的农杆菌对春兰幼小原球茎进行转化,检测GFP的瞬间表达。[结果]薄层切片较薄时,褐化和死亡率较高,但从切口处长出的原球茎多而圆;薄层切片较厚时,褐化和死亡率较低,但切口处无再生原球茎产生;对切片进行7 d的暗处理可提高薄层的再生率,黑暗中再生的白色原球茎见光培养2~3 d后即可转绿,并很快分化出小芽;叶片原球茎仅在叶片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处产生;小于1 mm的类原球茎为最佳转化受体,GFP的瞬间表达率可达60%。[结论]建立了兰花高频再生体系。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54-8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白菜非整倍体组织培养中污染控制研究

    秦垒;轩淑欣;陈雪平;王帅;申书兴;

    [目的]为大白菜珍贵遗传材料的保存提供参考。[方法]以受细菌污染的大白菜非整倍体组培苗和田间植株为材料,以常规消毒处理为对照,分别采用常规消毒+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抗生素和农用杀菌剂预处理+常规消毒对组培苗和外植体(取自田间植株)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组培苗培养7、14 d时,污染率分别为9.1%和36.4%,培养基中添加100 mg/L氨苄青霉素可有效控制污染;常规消毒外植体接种7 d后污染率达58.8%,杀菌剂预处理+常规消毒可有效控制真菌对外植体的污染,但对细菌无明显作用。[结论]培养基中添加氨苄青霉素、采用合适杀菌剂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可有效控制大白菜非整倍体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57-8858+8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水稻香系103成熟胚培养及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

    朱道玉;王旭英;

    [目的]为优质稻米种苗培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曲阜香稻新品系103的成熟种子为材料,取其成熟胚接种在MS1培养基中诱导胚性愈伤组织,选取松脆性胚性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结果]初始愈伤组织呈深黄色、瘤状、质地紧密、生长旺盛、易分化出芽,但难以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在MS2培养基中继代培养120 d后,愈伤组织呈浅黄色、颗粒状、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在悬浮培养基中继代培养2~3次后,不断释放出小细胞团和单细胞,用300目不锈钢网对培养液进行过滤,滤液培养120 d可建立起浅黄色、澄清、均一的胚性悬浮细胞系。[结论]建立了分散性好、生长快的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59+8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海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刘杰;韩晓弟;汤银川;罗春桂;尙昆;韩萌;吴玉剑;

    介绍国内外大型海藻组织培养的研究历史、概况、培养技术、相关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并阐述海藻取材、外植体无菌处理、培养基配制、培养条件、激素添加及藻体再生研究等问题。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60-8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番茄温敏核不育系花药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的研究

    韦鹏霄;罗丽;岑秀芬;王先裕;

    [目的]探讨影响番茄温敏核不育系花药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的相关因子。[方法]研究不同灭菌处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番茄温敏核不育系花药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结果]0.1%HgCl28 min+10%NaClO8 min的灭菌处理效果最佳,菌污染率仅为1.95%,出愈率达71.73%;在MS、B5、Miller3种基本培养基的比较试验中,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浓度为2,4-D1 mg/L、6-BA2 mg/L、KT2 mg/L。[结论]灭菌处理、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及浓度可以影响番茄温敏核不育系花药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63-8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有机添加物对大花蕙兰原球茎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超;张茜茜;楼楠男;荣松;

    [目的]探讨有机添加物对大花蕙兰原球茎及其再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大花蕙兰茎尖诱导的原球茎为材料,探讨不同有机添加物对原球茎及其分化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单独添加6种有机物时,0.2 g/L水解酪蛋白对原球茎增殖的效果最佳,增殖系数达13.10,其次分别为椰子汁、蛋白胨、土豆泥、香蕉泥、番茄汁;添加混合有机物时,50.0 ml/L香蕉泥与50.0 ml/L土豆泥混合物的增殖效果最佳,增殖系数达16.61;100.0 ml/L椰子汁对原球茎分化的效果最佳,原球茎分化芽数达11.37个/g,蛋白胨、香蕉泥,土豆泥、水解酪蛋白及番茄汁对原球茎分化具有抑制作用;添加50.0 ml/L香蕉泥、2.0 g/L蛋白胨与50.0 ml/L土豆泥混合物的培养基更适宜大花蕙兰幼苗生长发育。[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提高大花蕙兰种苗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效率提供技术参考。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66-8868+8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耐冷苯酚降解菌Phe311的分离和降解特性

    杨广花;蔡志强;赵希岳;项静英;朱孝霖;李亮;

    [目的]从自然界中筛选高效耐冷苯酚降解菌,并且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法,用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菌株降解苯酚的性能。[结果]从常州城北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曝气池中,分离6到1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耐冷细菌Phe311菌株。经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被鉴定为假单胞菌。Phe311在6℃96 h内对300 mg/L苯酚降解率达96.4%。Phe311降解苯酚的最适条件为pH值7.0,30℃,接种量1%。[结论]菌株Phe311在最适条件下72 h内可以完全降解苯酚。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69-8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应用cre/lox植物表达载体的AtNHX1基因转化杨树研究

    杨阳;张艳丽;王情;续晨;蔡小宁;

    [目的]研究Na+/H+逆向转运蛋白AtNHX1基因对杨树的转化。[方法]以杨树南林895杨的叶片作为外植体,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构建cre/lox植物表达载体,并对3株转基因植株进行PCR分子检测。[结果]结果表明,较适合的转化条件为:外植体在分化培养基上经过2 d预培养后于OD600 nm值为0.3~0.4的菌液中浸泡7 min,卡那抗性绿苗率可达43.9%;PCR分子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杨树基因组中。[结论]该系统可以应用于杨树的基因工程研究。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74-8875+8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火棘基因组DNA的提取和RAPD稳定的反应体系的建立

    韩颖;

    [目的]研究提取火棘基因组DNA的最佳方法,并研究适合火棘的稳定的RAPD反应体系,为以后开展火棘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物种资源研究和亲缘关系鉴定等提供重要的参考。[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法,成功地提取了火棘基因组DNA,并对RAPD反应体系中的Taq酶、MgC l2、dNTPs和引物4个因素进行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从中筛选出最佳的优化条件。[结果]电泳结果显示,DNA无降解,杂质少。DNA浓度较高约为500 ng/μl。并以此DNA为模板,成功地建立了RAPD稳定的反应体系:总体积25μl,包括25 ng的DNA,1×buffer,2.3 mmol/LMgC l2,1.0μmol/L引物,0.15 mmol/L dNTPs和2.0 U的TaqDNA聚合酶。RAPD扩增程序为:先在94℃下变性4 m in,然后在94℃下变性40 s,36.8℃下复性50 s,72℃下延伸70 s,反应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4 m in。[结论]改进的CTAB法能成功地提取火棘基因组DNA,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所建立的RAPD反应体系,可以获得较为稳定、可靠的扩增产物。该体系可应用于火棘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中,为进一步开展火棘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76-8878+8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红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优化

    张弢;

    [目的]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红掌基因组DNA。[方法]以4种不同花色的红掌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改良SDS法和CTAB法提取红掌基因组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DNA在A260 nm和A280 nm下的吸光值,根据A260 nm/A280 nm的比值检测DNA的纯度和浓度。[结果]用改良SDS方法提取的DNA透明且无杂质,A260 nm/A280 nm比值在1.6~2.0,DNA纯度较高,可满足红掌分子生物学试验的要求;用CTAB法提取的DNA呈褐色或淡黄色,A260 nm/A280 nm比值小于1.6,DNA纯度较低并且浓度低,含有大量蛋白,此方法不适于提取红掌基因组DNA。[结论]采用改良SDS法可以提取到高质量的红掌基因组DNA,所提取的DNA的纯度和浓度可以满足红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79-8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免疫鸡群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徐雪;孙彦婷;王宏魁;王泽霖;常洪涛;杨霞;陈陆;王川庆;

    [目的]鉴定免疫鸡群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方法]以接种IBV的鸡胚尿囊液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IBV的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目的片段,经酶切鉴定后对其进行测序鉴定。[结果]PCR扩增片段长度为409 bp,将其N基因核苷酸序列与不同地区分离株(山东、黑龙江等)以及欧洲呼吸型疫苗株(M41)的IBV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5.6%~100.0%,此次分离所得IBV的N基因与IBV SD0708株(EU352625)N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3%,而与呼吸型疫苗株M41(M28566)的同源性仅为87.3%。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可以证实分离到的病毒为IBV,命名为HN/HL株。[结论]该研究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控制奠定了基础。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81-8882+8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樱桃谷鸭线粒体控制区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于浩;刘晶;牛伟萍;赵志辉;张明军;

    [目的]探究樱桃谷鸭的遗传背景。[方法]通过线粒体D-loop区测序对樱桃谷鸭19个个体进行测序。[结果]结果表明,樱桃谷鸭群体内的核苷酸多样性(Pi)、单倍型多样度(Hd)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014 34、0.982和10.140,存在4种单倍型,可以将樱桃谷鸭分为2个较大的类群,同时樱桃谷鸭与绿头野鸭、建昌鸭和野生斑嘴鸭有较高的亲缘性。鸭种群线粒体D-loop区序列个体变异程度很小,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可用于群体内及群体间不同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樱桃谷鸭的多态性位点和单倍型的深入分析提供参考。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83-8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丽江塔城地区云南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郑法新;程璐;李侠;邵士成;刘群;

    为了探悉云南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了云南丽江维西地区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Cheng et L.K.Fu)内生真菌的种类组成及数量。从云南红豆杉根、茎、叶中分离获得115种内生真菌,经过形态学和ITS分析结果表明,这115种内生真菌分属于21属,其中分布最广的类群是芽枝霉属(19种),其次是黑孢属(17种)和拟茎点霉属(14种),说明云南红豆杉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经初步检测,其中有4个菌种能够产生紫杉醇。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85-8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PCR-DGGE方法分析玉米及苜蓿青贮动态发酵体系中菌群多样性

    韩吉雨;王海荣;侯先志;杨凯;赵子夫;郭天龙;

    [目的]探讨玉米青贮和苜蓿青贮动态发酵过程。[方法]以玉米和苜蓿为青贮原料,利用氯化苄方法对青贮中微生物基因组DNA进行提取,以P2 f和P3r为引物扩增目的片段并利用PCR-DGGE方法对玉米青贮及苜蓿青贮进行动态发酵多样性研究。[结果]玉米青贮的pH值在发酵过程中维持在4.0~4.5,而苜蓿青贮则维持在5.5~6.0。PCR-DGGE分析显示2种物料青贮在0和1 d、3和7d、20和60 d相似性均很高,并且它们具有基本相似的谱带类型,其中条带1、3、13、14、17、21、22为所有样品共有,只是亮度上有差异。DGGE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序列代表乳酸菌(LAB)类细菌,并以Lactobacillus类最多;其次为Lactococcus和Weissella。[结论]该研究为青贮添加剂的制作奠定基础。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88-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E.tenella吉林株单卵囊的分离及PCR鉴定

    杨桂连;李建华;张西臣;赵权;宫鹏涛;蔡亚南;张国才;

    [目的]为了获得E.tenella纯株,进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已经建立的球虫单卵囊分离技术进行改进,用分离的单卵囊胶囊接种雏鸡。同时应用PCR方法对收集的单卵囊分离株进行球虫种类鉴定。[结果]20只试验鸡中有15只粪便中分离到卵囊,感染成功率为75%。PCR扩增结果表明该单卵囊分离株为E.tenella。[结论]采用单卵囊胶囊进行接种,操作简便,既节省了接种时间,又降低了接种难度,且大大提高了接种成功率,为球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材料。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93-8894+8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大豆疫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spg1基因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孙文秀;

    [目的]构建大豆疫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spg1基因毕赤酵母表达载体。[方法]利用PCR方法从大豆疫霉菌cDNA中扩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spg1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NotⅠ分别酶切此基因和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然后用T4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PIC9K载体中构建此载体。[结果]扩增的大豆疫霉菌pspg1基因成熟肽片段大小为1 250 bp。用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重组子,可得到大小为1 200 bp的片段。而用载体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重组子,可得到大小为1 200和1 700 bp两条带,多出来的400 bp恰好符合载体部分的大小。将此特异性片段PCR扩增回收,序列测定发现大豆疫霉pspg1基因已经成功地插入到表达载体中。[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大豆疫霉菌pspg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奠定了基础。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95-8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瘤胃甲烷生成菌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淡瑞芳;藏丽丽;龙瑞军;魏小红;张海涛;

    [目的]优化适合于瘤胃甲烷生成菌的PCR反应体系。[方法]以1.5周岁健康的藏系绵羯羊瘤胃内容物总DNA为模板,用特异性引物对甲烷生成菌16SrDNA保守序列进行PCR扩增,并通过改变PCR反应体系中的各参数,优化其PCR反应体系中的相关参数。[结果]PCR最优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45 s,51℃退火45 s,72℃延伸90 s,35个循环;72℃后延伸7 min。优化后的PCR反应体系为:5.00μl缓冲液,4.00μl d-NTP,2.00μl引物(前引物和后引物各1.00μl),4.00μl MgCl2,0.25μlTaqDNA聚合酶和1.00μl 1∶100倍稀释的DNA模板,然后加水补足25.00μl。[结论]该研究为瘤胃甲烷生成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98-8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苎麻居群的取样策略

    赵中伟;徐玲玲;李同建;廖亮;潘其辉;赖占均;石庆华;

    [目的]研究我国重要纤维植物苎麻的遗传多样性,确定苎麻居群的合理取样策略。[方法]以不同生境的5个居群为研究对象,每个居群分单株采集24株,分为4、8、12、16、20、24株6个取样梯度,利用8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①分布于不同生境的苎麻居群的等位基因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各不同;②随着分析单位个体数目从4株增加到20株,各居群的多态位点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增大的趋势,但当分析单位的个体数目在20株以上时,多态位点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基本不再发生变化;③当分析单位个体数目为20株时,各居群的多态位点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包含了各自居群95%以上的遗传变异。[结论]在利用SSR技术进行苎麻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中,以单个居群随机采集20株苎麻为最少分析单位个体数目。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01-8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SSR标记鉴定玉米品种真实性及纯度的研究

    沈童伟;陆徐忠;刘勋辉;李莉;杨剑波;

    [目的]探讨杂交玉米及其亲本种子真实性和纯度的分子检测判读标准。[方法]以16个玉米杂交种及其双亲和202个骨干自交系为引物筛选材料,分别构建3个杂交种和3个自交系人工群体的验证试验材料,用CTAB法提取幼苗叶片DNA,选137对SSR引物进行SSR扩增及产物检测,用于玉米品种的真实性鉴定和纯度检测,并与同批移栽至大田的种植鉴定结果相比较。[结果]从137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了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高、扩增条带清晰和重复性好的20对一级和20对二级核心引物,用一级核心引物对杂交种人工群体进行真实性鉴定,根据一级核心引物的扩增结果,从中选取3对(phi080、umc1196、umc2084)表现较好的引物用于杂交种人工群体的纯度检测。SSR分子检测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利用SSR标记技术鉴定玉米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04-8908+8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Tricine-SDS-PAGE鉴定不同品质饲料蛋白质的组成

    周乃继;程茂基;李爱科;潘雷;

    [目的]探讨Tricine-SDS-PAGE技术应用于饲料蛋白质的分析与品质鉴定的可行性。[方法]采用Tricine-SDS-PAGE对菜籽饼粕、棉籽饼粕、菜籽浸出粕、热带假丝酵母固态发酵棉籽粕以及黑曲霉固态发酵棉籽粕分别进行凝胶成像分析,鉴定5种不同品质饲料的蛋白质组成。[结果]采用4.0%C、16.5%T的分离胶,可以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菜籽蛋白和棉籽蛋白样本的凝胶成像结果表明,菜籽饼粕中的蛋白质主要集中在泳道中部,为14.4~60.0 kD,而棉籽饼粕中的蛋白则在泳道顶端(约90 kD)含量较高,2种饲料蛋白得到了有效区分。同一种样本相同处理方法间的凝胶成像结果表明,用黑曲霉对棉籽饼粕进行固态发酵效果优于热带假丝酵母。[结论]5种饲料之间蛋白成像差异显著、直观,Tricine-SDS-PAGE可以作为饲料蛋白品质鉴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09-8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MGB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高建忠;魏雪;童琰;黄玉邦;

    以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aerolysin)基因为待检靶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MGB(M inor Groove B inder)探针,Aero基因探针5′端用FAM基团标记,3′端用TaqMan-MGB标记。建立并优化了检测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定量PCR方法,可检测的最低细菌数为1.25×100CFU/μl;试验中嗜水气单胞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非嗜水气单胞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重复性试验中,批间差异小于5%,批内差异小于3%。试验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株进行快速鉴定。该方法的建立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途径,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方法。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11-8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福寿螺纤维素酶基因的原核表达

    王万能;

    [目的]研究福寿螺纤维素酶基因的原核表达。[方法]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的纤维素酶基因Ce1Ag编码含395个氨基酸的多功能纤维素酶。利用RT-PCR方法技术,从福寿螺中克隆纤维素酶基因CelAg,并构建于表达载体pET-30a(+)上,再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重组菌E.coliBDCelAg,进行发酵并分析纤维素酶的活性。[结果]可表达出有活性的纤维素酶,酶活可达8.31 U/ml。[结论]为纤维素酶基因今后的大规模生产研究奠定基础,并对纤维素的生物转化与利用的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当前世界能源危机、粮食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14-8915+8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辽宁绒山羊Cytb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王春强;马巍;马宁;

    [目的]分析测定辽宁绒山羊Cytb基因序列,为我国山羊品种系统分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山羊的m tDNA的核酸序列,结合软件设计一对引物,对辽宁绒山羊Cytb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结果]序列长度为1 140 bp,A、T、G、C 4种核苷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8%、26.8%、13.2%、28.3%,其中,A+T含量(58.6%)明显高于G+C含量(41.5%)。[结论]在系统发育研究中,Cytb基因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标记。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16-8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晋麦F2籽粒中HMW-GS的遗传规律研究

    张丽;张建刚;潘登奎;

    [目的]为杂种小麦加工品质预测和优质小麦亲本组配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小麦母本晋麦47和父本丰优1号及其F2籽粒为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法对小麦籽粒中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分离及表达进行分析。[结果]F2籽粒中共出现21种HMW-GS带型组合,其中回归母本的带型(N、7+9、3+12)占69.10%,回归父本的带型(1、17+18、5+10)占1.04%,其余29.86%为双亲杂合带型或缺失带型;HMW-GS在F2籽粒中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离,G lu-D lb,G lu-D ld出现基因重组(重组率5.90%),17+18和7+9亚基同时在G lu-B1位点表达,而G lu-B lc在该位点出现表达空位(空位率5.20%)。[结论]明确了HMW-GS在小麦F2籽粒中的表达及分离规律。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18-8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家蚕moricin基因家族的诱导表达

    孔卫青;杨金宏;

    [目的]研究不同外源微生物对家蚕moricin抗菌肽的诱导表达。[方法]应用3种外源微生物BmNPV、JM109以及农杆菌LBA4404对家蚕进行诱导,RT-PCR检测moricin基因被诱导后在家蚕脂肪体的表达。[结果]结果表明,moricinB1和moricinB3基因有高的诱导表达水平,moricinA1和moricinB2基因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Moricin B1和Moricin B3蛋白可能对大肠杆菌具有抗菌活性。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20-8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冬枣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增殖

    王娜;刘孟军;秦子禹;刘晓光;

    [目的]获得冬枣花药胚性愈伤组织。[方法]以冬枣花药为试材,研究了碳源种类、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枣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结果]麦芽糖为诱导冬枣花药愈伤组织的最适碳源,MS为最适基本培养基,1.0 mg/L TDZ为最适诱导与增殖生长调节剂浓度。[结论]在MS+麦芽糖20 g/L+TDZ 1.0 mg/L的培养基中,冬枣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6.8%。获得的愈伤组织可进行增殖,愈伤组织呈黄绿色颗粒状,为胚性愈伤。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06-90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都山绣球试管苗促根试验研究

    池景存;黄守印;

    [目的]提高都山绣球试管苗的生根率,加快其在园林生产上的应用。[方法]以都山绣球试管无菌苗为试验材料,接入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生长素的1/2MS培养基中进行离体促根培养。[结果]都山绣球试管无根苗在1/2MS+IBA 0.25 mg/L+NAA 0.25 mg/L+1.50%蔗糖+0.75%琼脂的培养基中生根最好,生根率达94.7%,并且生根多、健壮,有利于移栽成活。[结论]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素对都山锈球试管苗的生根数量和根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91-9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动物与饲料科学

  • 环境因子对羊草和冰草根际固氮菌活性的影响

    新楠;米艳杰;施利利;王金龙;樊明寿;

    [目的]探讨环境因子对羊草和冰草根际固氮菌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优良牧草羊草和冰草为试验材料,从其根际中分离筛选出非共生固氮菌,根据固氮菌固氮活性的大小,选出4个固氮活性高的菌株,对其生长条件和营养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不同的固氮菌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存在差异,4个菌株最适宜生长温度在30~35℃;在不同的碳源上,4个菌株的生长具有明显差异,但蔗糖是所有菌株都能很好利用的碳源;培养基中高浓度的氮不论是铵态氮还是硝态氮均不利于菌株的生长;4个菌株对环境pH值的要求或耐酸碱的能力上也存在差异。[结论]羊草和冰草根际固氮细菌的应用和固氮作用的发挥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2009年19期 v.37;No.272 8871-8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γ-氨基丁酸·黄芪多糖复方对肉雏鸡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朱正生;郁杰;洪伟鸣;王妲妲;秦枫;魏体鳗;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和黄芪多糖联合施用对肉雏鸡生长和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200只健康肉三黄鸡雏鸡,随机分为复方Ⅰ、Ⅱ、Ⅲ和黄芪多糖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组,试验为期42 d,观察γ-氨基丁酸和黄芪多糖复方对三黄鸡雏鸡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基础日粮中添加复方3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雏鸡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复方3组和黄芪多糖组在首免后第14天的ND抗体效价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二免后第7、14天差异极显著;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显示,复方3组和黄芪多糖组对4周龄雏鸡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γ-氨基丁酸和黄芪多糖共同添加对于改善和提高肉雏鸡的生长和免疫性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94-8995+9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麻城黑山羊选育效果观测

    李助南;袁微;

    [目的]提高麻城黑山羊的生产性能。[方法]选用四川简阳大耳黑山羊公羊和麻城黑山羊母羊进行1次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自群繁育时,建立1个育种核心场与几个育种场,形成育种繁育体系,2006年对经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的生产性能指标进行观测。[结果]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公、母羊初生、3月龄、12月龄各阶段的平均体重分别比选育前提高了6.29%、7.78%、9.57%和5.71%、9.23%、8.97%,体尺指标也有提高;产羔性能十分突出,产双羔以上母羊比例高达82.30%,平均年产羔率达到346%;经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12月龄屠宰率为51.4%、净肉率为34.8%、肉骨比为3.88,与选育前相比,屠宰率有明显提高(P<0.05);繁殖性能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的各项生产性能均得到提高,选育效果明显。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96-8997+9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中草药添加剂对杂交野猪生产效果的影响

    李黔军;黄雪飞;罗杰;

    [研究]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杂交野猪的生产效果。[方法]比较3组不同中草药添加剂对杂交野猪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使用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杂交野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且Ⅱ组(黄芪10%、党参10%、艾叶15%、神曲10%、麦芽15%、芒硝20%、酸枣仁10%、夜交藤10%)平均日增重分别比Ⅰ(对照组)、Ⅲ(何首乌30%、白芍25%、陈皮15%、神曲15%、石菖蒲10%、山楂5%)、Ⅳ(贯众15%、厚朴15%、枳实15%、苍术15%、黄芪20%、苏子20%)组分别提高了58.01%(P<0.01)、5.63%(P>0.05)和13.56%(P>0.05);经济效益分别比Ⅰ、Ⅲ、Ⅳ组提高了66.28%(P<0.01)、5.86%(P>0.05)和14.68%(P>0.05)。[结论]用Ⅱ组中草药饲料饲喂杂交野猪能显著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98-8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温诱导对家蚕血淋巴的影响

    柴连琴;宋敏;张丽;

    [目的]了解高温诱导对家蚕血细胞数量和血淋巴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姬姆萨染色法对家蚕血细胞进行分类,38.0℃高温诱导四龄家蚕不同时间,分别用计数板计量家蚕血细胞数量变化并检测家蚕幼虫血淋巴中GSH-PX的活性变化。[结果]对照条件下培养的家蚕幼虫血细胞数量随幼虫体重增加有明显的增长,38.0℃高温诱导下的家蚕幼虫血细胞数量增长几乎为零,但血淋巴中GSH-PX活性显著升高。[结论]高温诱导抑制家蚕血细胞的分化和生长,证明昆虫GSH-PX是抵制高温伤害的重要保护酶系。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00-9001+90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GnRH在青年摩杂一代水牛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免疫组化定位

    凌泽继;黎金秀;秦津;潘堂峰;宋小白;杨柄壮;许典新;韩涛;潘琼;李瑞明;谢莹雪;周辰瑜;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在青年摩杂一代水牛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免疫组化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PicTureTM二步法检测5头青年摩杂一代水牛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GnRH的分布情况,研究GnRH在下丘脑、垂体及卵巢的分布上的联系,进而了解GnRH在下丘脑、垂体及卵巢三者之间分泌释放的途径。[结果]GnRH存在于青年摩杂一代水牛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各个环节。青年摩杂一代水牛下丘脑中各主要核团都有GnR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尤其以视上核、视前核、室旁核分布较多。对于垂体,GnRH免疫阳性产物只存在于青年摩杂一代水牛的腺垂体中。青年摩杂一代水牛卵巢中生殖上皮细胞、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发现有GnRH免疫阳性产物。[结论]为进一步研究GnRH在生殖中的生理和作用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并对青年摩杂一代水牛的繁殖育种起到参考指导作用。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02-9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猪附红细胞体病家兔感染模型的免疫指标检测

    唐莲莲;潘叶;于江红;曹蕾;王慧敏;巴彩凤;赵微;

    [目的]观察家兔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的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样,以腹腔注射的方式人工感染家兔。模型建立后,通过血液压片镜检及PCR方法检测。感染家兔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T淋巴细胞百分率检测,并利用淋转实验等对家兔感染后的免疫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家兔感染附红细胞体后,RBC-C3b和RBC-IC花环率明显下降,外周血ANA;E+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差异不明显。[结论]猪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家兔后可引起家兔的细胞免疫,造成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09-9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兔业发展模式研究

    王印华;路剑;杨江澜;曹文文;

    分析了河北省兔业发展的两种运作模式,对全国兔业发展中出现的5种主要模式进行评析,探讨了河北省兔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11-9012+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南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水鸟多样性初步研究

    邵明勤;胡斌华;柏有松;童建文;

    2007年12月~2008年3月,对南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个湖泊(战备湖、常湖、三泥湾和凤尾湖)的水鸟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水鸟28种。其中,留鸟1种、冬候鸟26种、旅鸟1种。在鸟类区系组成上,古北界鸟类24种,广布种4种,提示保护区内越冬水鸟以古北界为主。4个湖泊鸟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中,常湖鸟类种类和濒危鸟类种类较多,且每年濒危鸟类种群相对稳定,应对其加强保护。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13-9014+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佳木斯郊区农田土壤线虫群落时空分布特征

    刘方明;李丽;王仲;姜成;

    对佳木斯郊区农田土壤线虫群落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共鉴定线虫39属,包括植物寄生性线虫(PP)8个属、食细菌线虫(BF)17个属,食真菌线虫(FF)6个属和捕食杂食线虫(OP)8个属。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Mersorhabitis、Hetero-dera和Rhabditis为优势属。土壤线虫总数和食细菌线随土壤深度变化明显。土壤线虫总数、植物寄生性线虫数量、Mersorhabitis、Hetero-dera及均匀度指数随取样时间变化明显。玉米田和大豆田土壤线虫群落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15-9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桃花水母的研究进展

    冯慧娟;张建军;杨兴中;

    桃花水母是一种原始的低等多细胞动物,是世界珍稀水生动物之一,已经有数亿年以上生存历史,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观赏价值。从桃花水母的起源、分布、生长、生境、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概述,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桃花水母,保护这一珍稀物种。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18-9019+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葡萄糖溶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李俊霞;

    [目的]探讨适当浓度葡萄糖对斑马鱼胚胎发育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斑马鱼早期胚胎分别培养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观察环境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适当浓度的葡萄糖能明显加快斑马鱼胚胎的发育速度、缩短孵化时间,特别是1.5%葡萄糖能使孵化时间明显缩短,且孵化后的仔鱼发育状态良好。[结论]适当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能够明显促进斑马鱼胚胎的发育。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20+9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敌百虫对斑点叉尾鮰的急性毒性试验

    房英春;肖友红;周雪;

    [目的]了解敌百虫对斑点叉尾鮰的急性毒性情况。[方法]以健康斑点叉尾鮰鱼种为试材,平均体重46.7 g,敌百虫设6个浓度梯度(0.1、0.4、0.8、1.2、2.4和3.2 mg/L),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对斑点叉尾鮰进行急性毒性正交试验。[结果]敌百虫对斑点叉尾鮰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6、1.1、0.8、0.7 mg/L;安全浓度0.07 mg/L。敌百虫毒性强,使用时必须等毒性消失后才能放鱼苗;不同鱼类对敌百虫敏感性有差异很大,斑点叉尾鮰对敌百虫非常敏感,浓度为0.8 mg/L时已有将近50%的鱼死亡,而未死亡的鱼也表现出不同的中毒症状;大剂量使用不仅会出现残留、阻碍鱼类生长,而且还会污染水质。[结论]建议生产上敌百虫与其他药物轮用,使用时须等毒性消失后使用。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21-9022+9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家界市大鲵资源保护·增殖现状与对策

    罗庆华;刘英;张立云;

    综述了张家界市近40年来的资源保护与增殖情况,推介其成功的经验,解析存在的问题,探讨进一步做好大鲵资源保护的思路和措施。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23-9025+9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斯广杰;陈丕茂;陈勇;贾晓平;

    对海洋底栖生物,尤其是人工鱼礁生态系统中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的过去和现状进行了总结,剖析了我国人工鱼礁系统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与国际研究的差距,为制定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26-9029+9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1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农艺与园艺

  • 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陈景道;李胜群;左庆;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设播期和移栽密度2个因素。其中,播期设5个水平(5月5、15、25日,6月4、14日),移栽密度设3个水平(22.20万、27.75万、33.30万穴/hm2),共15个处理。[结果]播期越早全生育期越长,播期越迟全生育期越短;相同播期不同移栽密度生育期及全生育期天数基本一致。皖稻68的产量以播期5月15日,移栽密度27.75万、33.30万穴/hm2时最高。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大。[结论]为皖稻68的在安徽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22-8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研究进展

    戴罗杰;郭春雨;李飞宇;吴子恺;吕凤连;郑德波;

    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含油率与其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显微结构、遗传育种模型和种质创新、生理生化与油分积累的变化规律、种子萌芽和N、K施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25-8927+8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先玉335适宜栽培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徐明洁;刘江;董秋婷;温日红;张雷;

    [目的]寻求先玉335合理的种植密度,明确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高产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材,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式,设4种种植密度(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大垄双行种植条件下,先玉335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加大呈降低趋势,在6.75万株/hm2密度时,产量较高,玉米群体具有合理的株高和冠层结构,棒三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也较高。对株高、穗位高度以及LAI垂直分布的研究表明,该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的增加会使玉米群体的抗倒伏能力降低,单株叶面积减少,群体LAI有所增加,L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有所上升,玉米群体适宜高产的LAI在5.7左右。[结论]在试验条件下,先玉335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L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随着密度的增加上移。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28-8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铬胁迫下李氏禾显微结构的变化

    罗亚平;刘杰;张学洪;黄华苑;胡澄;孙家君;蔡湘文;

    [目的]为研究李氏禾的耐铬生理和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李氏禾幼苗为试材,分别用含0(对照)、5、30、60 mg/LCrC l3的1/2Hoagland营养液进行培养,培养45 d后收获,分别测定根、茎、叶的生物量,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不同组织显微结构的变化,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组织的铬浓度。[结果]除5 mg/L CrC l3处理外,其他处理根、茎、叶的生物量均随CrC l3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当CrC l3处理浓度≤30 mg/L时,根、茎、叶和总生物量分别减少8.2%、11.6%、21.5%和13.2%;受铬污染的李氏禾根、叶组织结构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茎的维管束明显缩小;转移系数(叶中铬含量与根中铬含量之比)随CrC l3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从1.07减小到0.09)。[结论]李氏禾对铬有很强的耐性和积累能力。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31-8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品种的木薯淀粉理化特性研究

    杨栋林;陈燕珍;庞月圆;刘晓灿;谭涛;

    [目的]研究木薯淀粉的理化特性。[方法]以大叶白皮面包木薯(DB)、小叶白皮面包木薯(XB)、大叶红皮面包木薯(DH)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蛋白质含量、透光率、冷冻稳定性、凝沉稳定性及颗粒形态等理化特性。[结果]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为:XB>DH>DB;透光率的大小为:DB>XB>DH;冷冻稳定性及凝沉稳定性差异不大;淀粉的颗粒形态有差异。[结论]试验为木薯的深加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35-8936+8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越;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低、中、高氮3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株高、穗长、产量明显增加,均以高氮处理最高,但千粒重、有效穗数以中氮处理最高。N、P、K肥料投入以施N效益最高,净收入2 678.3元/hm2,产投比3.6∶1,其次是K,最低是P。[结论]高氮处理水稻产量最高,N、P、K肥料投入以施N效益最高。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37-8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韦威旭;韦民政;覃维治;陆柳英;唐秀桦;韦哲;何虎冀;甘秀芹;韦本辉;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方法]分别采用地膜覆盖与不覆膜(对照)2种方式种植木薯,研究地膜覆盖对木薯茎叶生长、产量构成因素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地膜和覆盖后,木薯的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小区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7.79%、14.61%、14.28%、76.14%和76.09%;地膜覆盖后木薯的淀粉含量较对照降低2%,但相同面积木薯的淀粉产量较对照增加65.35%。[结论]地膜覆盖是木薯节本增效栽培的有效措施,其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提高块根直径和单株块根重、增加块根充实度实现的。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39-8940+8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镉污染农田施用EDTA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杨培玉;杨水平;

    [目的]探讨镉污染的农田中施用EDTA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规律。[方法]以高镉积累型水稻品种秀水63和常规品种Ⅱ优527为试材,在盆栽土壤上施加2.0 mmol/L EDTA,研究EDTA(乙二胺四乙酸钠)对在镉污染的土壤中不同镉富集类型水稻品种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在镉污染的土壤上施加EDTA,提高了水稻株高,降低了根长,高镉污染(5.0 mg/kg)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优于低镉污染(1.0 mg/kg)。镉污染对Ⅱ优527有效穗数的影响大于秀水63。EDTA增加了镉污染农田水稻有效穗数、成穗率、穗实粒数和Ⅱ优527的千粒重,降低了受污染水稻的穗长和秀水63的千粒重,相同条件下,Ⅱ优527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大于秀水63。[结论]该研究为采用改良措施控制水稻对镉的吸收提供科学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41-8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超绿水稻色素含量及其光合特性研究

    单提波;赵明辉;陈温福;

    [目的]研究超绿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其光合特性。[方法]以超绿水稻沈农19-6为研究对象,以叶色淡绿的沈农12-5、沈农07-015和叶色正常的丰锦、沈农265水稻品种作为对照,测定各品种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分析其光合特性。[结果]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时期,超绿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都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具有较高叶绿素含量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个生育期,超绿水稻叶片均保持较高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而其比值则较小;超绿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没有因叶绿素含量较高而显著提高,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且在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超绿水稻奠定基础。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44-8946+8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关联分析及其在玉米中的研究进展

    文阳平;贺浩华;王建革;徐景坤;孙晓磊;

    阐述关联分析的概念、特点、方法、统计学原理以及第3代分子标记进行关联分析的基础-单核苷酸多态性和连锁不平衡。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47-8949+8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陈玉君;邓小华;肖守斌;潘九林;伍纯六;

    [目的]对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以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的15个杂交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玉米品种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株高、穗位高、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秃顶长>株高>穗长>穗位高>穗粗。行粒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直接作用;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顶长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间接作用;穗行数和百粒重对玉米产量不但有较强的直接影响,而且还辅助其他性状对玉米产量产生较大的间接作用。[结论]进一步明确了各性状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效应大小及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为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杂交玉米引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50-8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镉铅复合胁迫对茭白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黄凯丰;江解增;

    [目的]探求重金属离子胁迫下,茭白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茭白的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试材,土壤栽培下,对Cd2+、Pb2+的单一及其复合胁迫进行有机肥和无机肥处理,测定了茭白叶片中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Cd2+、Pb2+的单一及其复合胁迫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两个茭白品种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复合胁迫处理时,其下降的幅度最大,Pb2+胁迫处理时下降的幅度最小;不同肥料处理间则以有机肥处理时两个茭白品种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总体强于无机肥处理。品种间以葑红早叶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强于蒋墅茭。[结论]茭白品种葑红早对重金属离子胁迫的忍耐性较强。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53-8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等离子体处理对无壳南瓜种子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方向前;赵洪祥;曹文明;孟祥盟;张丽华;谭国波;闫卫平;边少锋;李德陆;柴寿江;李忠芹;邱义图;郑军虎;郑在环;于晶;

    [目的]研究等离子体处理对无壳南瓜种子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等离子体处理无壳南瓜种子。[结果]等离子体处理无壳南瓜种子,能明显提高种子幼苗期的根长、茎粗、干物重、株高、叶片数和结瓜期的座果率;使开花期、座果期和成熟期提前1~2 d;使瓜蔓长降低13.8~16.7 cm;比CK增产437.5~991.5 kg/hm2,增幅达18.7%~42.4%;比CK增值2 575~5 899元/hm2。[结论]等离子体处理的无壳南瓜种子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55-8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安徽地方优质枣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俞飞飞;孙其宝;陆丽娟;

    [目的]为促进安徽省不同地区枣产业发展。[方法]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安徽地方5个不同品种(或优株)的枣进行了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皖枣1号的感官品质最好,繁昌长枣的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381.01 mg/100 gFW、29.6%,泗枣1号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达0.409%。[结论]皖枣1号是最适合在安徽地区发展的优质鲜食枣。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57-8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设施油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代谢的研究

    赵永红;李宪利;

    以设施内超红株油桃果实为试材,测定果实中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早期糖分积累以还原糖即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果实发育后期,还原糖含量下降,蔗糖含量迅速升高,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呈上升趋势;有机酸与苹果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柠檬酸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果实发育后期苹果酸酶(ME)活性逐渐升高,苹果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相似。说明SS和SPS与蔗糖积累有关,MDH与苹果酸合成有关,ME与苹果酸降解有关。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59-8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彩叶富贵竹叶绿素生物合成代谢的研究

    刘中华;计玮玮;鲁聪;徐式近;谈建中;

    [目的]探讨富贵竹色叶形成的生理原因,以便为观赏植物的栽培与育种提供新的试验依据。[方法]以金边富贵竹和银边富贵竹的叶片为材料,对绿叶部分与花叶部分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合成中间产物含量的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绿叶部分相比,花叶部分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小,2种试验材料表现了相同的倾向;在金边富贵竹的花叶与绿叶部分之间,叶绿素合成中间产物的含量显著不差异,但银边富贵竹花叶部分的Mg-原卟啉含量显著增加,而原脱植基叶绿素a显著降低。[结论]总叶绿素缺乏是引起富贵竹彩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金边富贵竹花叶部分的叶绿素合成代谢中由原脱植基叶绿素a转化为叶绿素a、或叶绿素a转化为叶绿素b的过程受到了阻抑,而在银边富贵竹中由Mg-原卟啉转化为原脱植基叶绿素a的过程受到了阻抑。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63-8964+8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太行花的研究进展

    耿霄;叶嘉;焦云红;张会敏;

    太行花是我国特有的濒危植物,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就其形态特征、分布区系及生境、植物化学、解剖学、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物学、保护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综述,同时对太行花濒危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保护措施,为太行花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65-8966+8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秸秆型育苗基质理化性质的研究

    张秀丽;

    [目的]筛选最佳的紫背竹芋育苗基质。[方法]以紫背竹芋为供试材料,玉米秸秆、草炭和园田土为育苗基质,对紫背竹芋幼苗在各种秸秆型育苗基质上的理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随着玉米秸秆的腐解和作物的生长,不同配比的玉米秸秆与园田土制成的育苗基质的容重和总孔隙度逐渐降低。基质中氮、磷、钾元素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中以配比比例为玉米秸秆∶园田土=3∶7的处理中各元素含量下降的速度较快,而且通过对紫背竹芋幼苗外观长势观察发现,幼苗在此处理下的育苗基质中逐渐适应生长环境,长势健壮,发育较好。[结论]玉米秸秆∶园田土=3∶7的基质是紫背竹芋良好的育苗基质。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67-8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木屑基质化腐熟技术研究

    尚秀华;谢耀坚;彭彦;张国武;

    [目的]寻找适合苗木生长的轻型基质材料。[方法]在木屑基质中添加不同氮源、不同微生物菌剂进行腐熟发酵试验,分析木屑基质理化性质的变化及有机质分解状况。[结果]腐熟后木屑易分解的有机质大部分分解,添加鸡粪为氮源的处理有机质含量由81.25%降到23.86%;C/N比降低,除添加尿素为氮源的处理外,其他处理均由初始的30∶1降为15∶1以下;理化性质有所改善,阳离子代换量增加。木屑基质在前5周腐熟速度最快,随后进入发酵速度相对缓慢的后熟阶段。添加鸡粪为氮源腐熟效果最好,不同的微生物菌剂对木屑腐熟效果影响不显著。室温对木屑基质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影响不显著。[结论]以酵素菌为微生物菌剂、鸡粪为氮源的腐熟效果较好,理化性质优良,腐熟彻底。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69-8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经济作物与药用植物

  • 西藏野生桑树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郭其强;边多;普穷;罗大庆;鲁成;

    根据对西藏野生桑树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其开发利用价值,认为未来应对西藏野生古桑树资源进行保护,扩大人工栽培数量,大力开发桑树资源多用途综合利用,使西藏桑树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74-8975+8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半夏种内不同变异类型生长节律的比较

    魏淑红;

    [目的]观测研究半夏种内不同变异类型的生长节律。[方法]对半夏种内椭圆形叶半夏、细叶形半夏和4~5叶半夏3种变异类型定期取样进行调查测定,观察其生长节律。[结果]半夏生育期划分为5个时期:出苗期、全苗期、珠芽发生期、佛焰苞集中出现期以及倒苗期。4~5叶半夏具有出苗率高,出苗较为整齐,珠芽数目多,倒苗率低等优良性状。各类型的佛焰苞发生率和结实率均较低。[结论]今后可着重将4~5叶半夏作为人工栽培的一个主要类型,并作为半夏优良种质进一步选育的方向。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76-8978+8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HPCE法测定肉苁蓉中红景天苷的含量

    李明国;魏培海;李炳奇;魏英勤;

    [目的]建立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法测定肉苁蓉中有效成分红景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运行缓冲液为30 mmol/L硼酸-硼砂缓冲液(pH=9.00);工作电压8 kV;柱温25℃;检测波长278 nm。[结果]红景天苷含量在0.007~0.140 m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为1.4%。[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可用于测定肉苁蓉中红景天苷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79-8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狭叶红景天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

    罗智敏;文怀秀;陶燕铎;邵赟;梅丽娟;

    [目的]确定狭叶红景天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回流、冷浸法,选用甲醇、无水乙醇、纯水3种溶剂对狭叶红景天进行提取;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因素对红景天主要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回流提取为最适提取方法;甲醇提取效率最高,但考虑到生产成本,大量提取选用乙醇较适合;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次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2.0 h。[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有效利用狭叶红景天资源及其工业生产提供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81-8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超声波法提取益母草总黄酮工艺的研究

    李洪娟;孙居锋;代现平;

    [目的]探讨益母草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总黄酮超声提取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益母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用量30倍量,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30 m in,提取温度50℃,其中乙醇用量对结果影响显著。[结论]该工艺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行。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84-8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6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3种不同口感的绞股蓝品种黄酮含量精确测定研究

    苏定昌;郑小江;刘金龙;

    [目的]对选育的甜绞股蓝新品种"恩五叶蜜"和"恩七叶甜"的黄酮含量进行精确测定研究,为甜绞股蓝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绞股蓝原变种为对照,将"恩五叶蜜"和"恩七叶甜"种植在同一生长环境,田间管理方法一致,成熟期采全草用索式器提取黄酮;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试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的最佳提取组合。[结果]最佳正交提取组合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 h;用最佳组合参数设计提取流程,检测得到绞股蓝原变种、恩七叶甜、恩五叶蜜黄酮含量分别为2.19%、3.65%、3.58%。[结论]甜味绞股蓝黄酮有工业提取价值,绞股蓝原变种黄酮味极苦涩,"恩五叶蜜"、"恩七叶甜"黄酮味淡甜,在开发保健功能产品方面有更好的利用价值。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86-8988+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海金沙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贲永光;李康;李坤平;张伟永;

    [目的]比较不同溶剂提取海金沙总黄酮对自由基活性清除能力的大小。[方法]应用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Fenton反应分别研究了浓度95%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乙酸、氯仿、甲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能力。[结果]6种溶剂提取得到的海金沙提取物对DPPH.、OH.和O2-.均有一定程度的清除作用,不同溶剂所得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有差别,其中浓度95%乙醇提取得到的海金沙提取物对3种自由基清除效果均最好。[结论]海金沙可作为抗氧化物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89-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唐古特白刺色素抗氧化活性研究

    赵晓辉;梅丽娟;邵赟;陶燕铎;

    [目的]研究白刺色素提取物(BCP)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体外利用二苯代苦味酰肼自由基体系(DPPH)、邻二氮菲(Fenton)体系以及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测定评价白刺色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体内试验测定白刺色素对小鼠血清及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白刺色素提取物在DPPH和ABT.S+体系中清除率都达到80%以上,同时在ORAC测定中也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在小鼠体内试验中能够明显提高小鼠血清、脑、肾中的SOD含量,同时显著降低MDA含量。[结论]白刺色素在体内体外都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2009年19期 v.37;No.272 8992-8993+9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农业灾害防御

  • 信阳市园林植物真菌性病害调查与鉴定(Ⅱ)

    卢东升;王金平;谢正萍;李国辉;

    对信阳市11种园林植物的真菌性病害进行了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对病害病状及病原菌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发现病害12种。其中,杜英叶斑病、龙爪槐炭疽病及海桐叶斑病为河南省3种新记录病害。分布较广、为害较严重的病害有紫荆角斑病、樱花褐斑病、枇杷叶斑病、龙爪槐炭疽病、鸢尾褐斑病、鸡冠花叶斑病6种病害。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30-9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6种杀菌剂对烟草后期主要病害防治效果比较

    董贤春;张志强;刘兰明;张宏健;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的药剂。[方法]以烟草K326为供试品种,通过喷雾处理比较6种常用杀菌剂对烤烟后期白粉病、赤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对烟草白粉病和赤星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中以15%三唑酮WP防治白粉病效果最佳,50%退菌特WP对赤星病表现较好的防治效果。白粉病防治在高山烟区还可选用80%的杜邦克露WP,在低山烟区可选用50%退菌特WP;赤星病防治在高山烟区可选用75%百菌清WP,中山烟区可选用15%三唑酮WP。在兴山烟区大田后期选用15%三唑酮WP和50%退菌特WP可综合防治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通过轮换用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结论]该研究为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32-9033+9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以清洁卫生为主的车间烟虫综合治理研究——以江西中烟工业公司赣南卷烟厂为例

    廖明俊;郭俊成;李翊玮;

    介绍了卷烟生产过程中车间烟草害虫增加的因素,说明以清洁卫生为主的车间烟虫综合治理可以破坏或削弱车间烟虫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生态位,抑制害虫种群发生的可能性。以江西中烟工业公司赣南卷烟厂为例,介绍了该厂采取的措施,并分析了所取得效果。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34-9035+9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4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WP对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

    邢春生;孙俊铭;韦刚;张启高;

    [目的]明确4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WP防除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的效果和使用剂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辐203为供试水稻品种,施药试验设8个处理,4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直播水稻3叶1心期施药,施药时稗草处于2.5~3.5叶期、千金子处于1.5~2.0叶期。[结果]4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WP在直播水稻3叶1心期施药,可有效地防除稗草和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用药量900~1 800 g/hm2,施药后45 d对禾本科杂草总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达93.64%~94.86%和93.89%~95.12%,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0%氰氟草酯EC 750 m l/hm2、50%二氯喹啉酸WP 450 g/hm2及人工除草处理。[结论]4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WP在直播水稻3叶1心期施药防除效果显著,其经济有效用量为900 g/hm2。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36-9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七台河地区近48年气温降水变化情况的研究

    王建华;

    利用七台河地区勃利县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对七台河地区近48年及近10年的气候变化情况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总结出该地区近48年及近10年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特征。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38-9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苹果轮纹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王敬尊;梁俊香;

    [目的]为提高苹果品质及经济效益。[方法]调查了苹果轮纹病的发生规律,并采用物理、化学、农业措施进行防治。[结果]苹果轮纹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并掌握了一套合理的防治措施。[结论]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借鉴。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40-9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诱捕器与诱芯对笋横锥大象虫的诱捕效果

    陈立君;唐超;金启安;温海波;彭正强;

    [目的]研究诱捕器与诱芯对笋横锥大象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比较不同诱捕器、不同诱芯制作方法对竹大象虫的诱捕效果。[结果]结果表明,用自制网式诱捕器诱捕笋横锥大象虫比撞板式诱捕器效果更好,诱捕效果提高325%。5种诱芯的诱捕效果比较:雌虫+笋的效果最佳,雄虫+笋的诱捕效果次之,雄虫表现的诱捕效果最差,雌虫和笋的诱捕效果相当。[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聚集信息素的提取及诱捕剂的研制工作提供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42-9043+9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次冰雹过程的物理量分析

    王月兰;莫瑶;张其忠;王凤娇;赵坤;

    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分析2008年6月25日山东滨州一次降雹原因。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涡背景下高空西北气流带来了冷空气,高空冷平流低层暖平流、上干下湿、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等对产生冰雹都有指示意义。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44-9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辽宁一次区域暴雨水汽输送分析

    曹士民;杨文艳;

    利用Ncep和M icaps资料对2008年7月15~16日辽宁发生的区域性暴雨进行诊断和水汽图像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暴雨产生的水汽输送对流层底层主要来自南海,其次还有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的水汽,对流层高层主要是孟加拉湾的水汽,从而反映出这次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区域上空的充足水汽供给和暴雨区上空不同层次的不同水汽源。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47-9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林业有害植物灾害生态效益损失动态评估

    朱雅丽;谭三清;刘大鹏;夏栗;

    对林业有害植物造成的生态效益损失进行动态评估,依据有害植物的生长规律建立生态效益损失评估模型及综合评估模型,利用动态评估的方法能真实地评价有害植物所造成的损失,并根据模型利用MATLAB模拟计算出15年来白云山风景区因有害植物所造成的总的生态效益损失为163.27万元,约为原有评价方法所得结果的7.17倍。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50-9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王江山;孙凤华;赵春雨;王颖;曹焉艳;

    阐述了东北地区气候变暖的现状,分析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具体影响,并提出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影响的对策建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53-9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2008年低温暴雪对枇杷北缘地区生产造成的影响

    王化坤;邱学林;徐春明;沈珉;李浩宇;张海如;张春晓;黄丽芳;

    2008年我国南方罕见的长期低温、暴雪天气以及霜冻给枇杷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枇杷栽培的北缘地区。笔者查阅了江苏省气候资料,低温、暴雪及此后的冰冻、霜冻是造成2008年枇杷减产的主要原因。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镇、金庭镇、张家港市、无锡市、上海市、浙江省余杭市等地的枇杷冻害情况表明:1.低温暴雪天气对2008年的枇杷产量造成较大影响;2.品种之间抗寒性差异明显;3.地形对枇杷冻害影响明显;4.不同管理水平和树势冻害差异明显。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57-9060+9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济宁地区干旱特点分析

    刘强;王友强;郭卫华;马丽;

    根据济宁近40年的气象资料,通过降水(干旱)距平分布、降水连丰、连枯周期分析,揭示济宁年降水量和干旱的关系,从而总结出济宁干旱的特点、成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济宁实际提出若干抗干旱对策。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61-9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资源环境

  • 基于空气质量日报的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张正勇;刘琳;杨帆;

    以乌鲁木齐市2001和2007年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数据为数据源,对比并分析这两年乌市城市空气中首要污染物、API、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的月、季节、年际的动态变化特征、原因和发展趋势,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64-9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淮海平原县域农业资源丰度评价

    夏敏;周凌云;瞿忠琼;徐梦洁;

    评价县级区域农业资源丰度对于指导农业资源利用具有实际意义。运用农业资源丰度指数模型对河南省封丘县农业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封丘县农业气候资源较丰富,但水土条件不足,需通过灌溉和施肥加以补充。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封丘县农业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必须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壤质量和合理配置水土资源。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66-9067+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四川植物源农药资源的研究进展

    阮飞;王学贵;张敏;

    综述了四川省的植物源农药资源,其中已有47科,103种植物经研究能够作为植物源农药进行开发,仍有54科的194种植物有待研究。并对四川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作了展望。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68-9069+9072+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黔南喀斯特次生灌丛群落菌根调查

    向旭;赵洪;邓功成;

    对黔南喀斯特次生灌丛木本植物与菌根真菌共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的17科29种植物中,89.66%的植物受菌根真菌侵染,72.41%的物种侵染率等级在中度以上。这表明喀斯特次生灌丛的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现象普遍存在。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73-9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机理研究

    苏高华;陈方正;郑新奇;杨斌;

    我国农村居民点扩张形势十分严峻,研究其演变机制并进而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调控显得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关于农村居民点扩展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2001~2006年期间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动态演变过程揭示出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的程度甚为粗放,并且农村居民点用地区域分异特征明显。研究认为:应该对农村居民点进行适度挖潜使其集约利用,但在集约化利用过程中应分别采取不同的集约化措施,同时要统筹兼顾区域整体和各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之间的协调。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75-9077+9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土地更新调查成果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中转换应用研究

    杨文森;陈翠芳;

    把更新调查与二次调查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更新调查成果在二次调查(农村部分)中的坐标转换、地类转换、线状地物转换、新增地物补绘、零星地物转换、权属境界转换等内容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结论。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78-9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珠江河口表层沉积物有机氮和总氮的分布

    王帅;赖子尼;杨婉玲;庞世勋;高原;

    于2007年8月对珠江河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氮和总氮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八大口门表层沉积物中总氮的含量变化范围为492.21~1 002.69 mg/kg,平均含量为737.20 mg/kg。各口门上游总氮平均含量为756.85 mg/kg,高于下游的717.56mg/kg。东四口门总氮平均含量为609.75 mg/kg,明显低于西四口门的864.66 mg/kg。有机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71.90~521.76mg/kg,平均为370.47 mg/kg。有机氮是总氮的主要组分,占总氮的32.7%~64.5%,平均占55.6%。东四口门有机氮在总氮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西四口门。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81-9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海南省西部地区橡胶园土壤生物学特征与土壤类型关系初探

    林飞龙;何鹏;吴炳孙;张焱华;佘贵连;

    对海南省乐东县胶园土壤生物学特征与土壤类型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土层不同土壤类型的pH值、速效磷和胡敏酸C含量、细菌和放线菌个数差异不显著。真菌个数、过氧化氢酶、蔗糖转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0~20 cm土层中不同土壤类型间有差异,而在20~40、40~60 cm土层中不同土壤类型无差异。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总腐殖酸、富里酸含量不同土壤类型间差异极显著。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都偏低。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与速效养分含量、腐殖酸及其组分含量、部分微生物个数、大部分土壤酶之间极显著正相关。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84-9086+9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土地资源脆弱性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

    梁彬;朱明秋;陈宏峰;罗伟权;

    碳酸盐岩出露造成的成土慢、土层薄、土被不连续、土壤贫瘠等,使土地资源存在本质的脆弱性;在人类胁迫下,土地资源极易蜕变,如土地资源损毁、土地退化、土壤污染等,存在特殊的脆弱性。土地资源脆弱性使得土地资源易产生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使岩溶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因此,开展岩溶石山地区土地资源脆弱性研究,对岩溶石山地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岩溶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形成演化与治理、岩溶生态环境整治与重建均有着重要科学意义与广泛应用前景。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87-9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三峡库区消落带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陈婷;

    在介绍三峡库区消落带形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阐述了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途径。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91-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变化及农地流失问题的研究

    刘菊梅;王皓;仝纪龙;袁九毅;张旭;王颖;

    以某工业园区为例,通过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析,以及该区农地价值评估,指出农地城市流转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农地流转带来的资源、环境和农地流失问题。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93-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环保投资对工业废水污染控制的影响研究

    全玉莲;孙玉龙;石碧清;张雪花;

    根据10年来污染治理投资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工业废水污染与水污染治理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和排放量均与单位GDP水污染治理投资比重呈负相关;工业废水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为:环保投资总量不足、单位GDP水污染治理投资比例不稳定、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率低、环保投融资渠道单一等。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96-9098+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测定和环境影响评价

    黄明霞;

    [目的]评价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方法]用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公路两侧土壤中镉、铬、镍、铅和铜的含量,并利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土壤受镉、铬、镍、铅和铜5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结果表明,采样点距公路直线距离越大,土壤中镉、铬、镍、铅和铜的含量越低,铬、镍、铅和铜的含量均有明显上升,但未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镉污染严重,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09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定西市安定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李栋;邸利;彭静波;林斌;

    [目的]评判出定西市安定区生态脆弱度水平。[方法]以安定区为研究对象,从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水平和生态平衡程度3个方面选取18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并采用均方差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计算生态环境脆弱度。[结果]安定区自20世纪90年代生态治理以来,生态脆弱度指数随时间呈波动式下降趋势,由1993年的0.713 2下降到2003年的0.286 8,经历了1993年的中等脆弱阶段,到1999年进入一般脆弱的相对稳定阶段,最后过渡到不脆弱阶段,其生态环境向良好阶段发展,并据此评价提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结论]采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为今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01-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俄胜哲;杨思存;崔云玲;王成宝;郭永杰;

    综述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04-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4 ] |[阅读次数:0 ]
  • 活性炭脱除废水中对硝基苯酚的研究

    谢红梅;张丽;许尊炼;王瑜珑;翟洺剑;

    对硝基苯酚(PNP)毒性大、难于生物降解,是化工、农药、染料等行业废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以活性炭为吸附剂处理含对硝基苯酚的废水,考察了吸附时间、活性炭用量、对硝基苯酚浓度对废水处理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时间、活性炭用量、浓度对对硝基苯酚的去除率具有明显的影响。当对硝基苯酚浓度为150 mg/L的废水,在活性炭用量为60 mg、吸附处理150 m in后,对硝基苯酚的去除率可达99.09%,此时即可将废水中对硝基苯酚的浓度降到2 mg/L以下,达到国家综合污水一级排放标准。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07-9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市郊河道受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曹文平;姬晓娜;

    市郊河道水体是市区河道或河流水源补充的重要来源,由于污染加剧和生态破坏等原因,市郊河道受损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对保护和维持市区河道或河流具有重要意义;从市郊河道受损水环境现状入手,并分析了市郊河道水环境受损的原因,最后基于这些成因提出了相应地的治理11条举措。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10-9111+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生态位变化分析——以广西南宁市为例

    左志莉;周兴;

    生态位理论作为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已被广泛引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之中。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了南宁市城市生态位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近7年来南宁市不同系统生态位格局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7年,南宁市生态位总体上呈波浪上升的趋势;环境生态位呈下降趋势,但2004年以来变化比较平缓;社会生态位除2005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经济生态位呈持续上升趋势。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12-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郭玉刚;窦立宝;郑舒绮;

    从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及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自身的承受能力出发,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测定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空间环境容量、经济容量、心理容量,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修正,最终得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合理空间容量及进入景区的速度。根据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实际容纳游客人数与其合理空间容量的对比分析,发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全年空间容量处于未饱和状态。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62-9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WT在风电场风能资源推算中的应用

    冯长青;杜燕军;包玲玲;车利军;

    利用内蒙古地区2个风电场内6个测风塔18个测风高度完整一年的测风数据及该地区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形资料,采用风电场内一个参考塔的测量结果,通过WT推导风电场内目标塔的结果,比较推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结果表明:WT在该文2个风电场的推算结果基本能够反映该风场风能资源的变化情况,在A#风电场各测风高度推算值的月平均风速与实测值的月平均风速相对误差较小,在B#风电场中相对误差较大;从线性关系分析,无论是风速还是风功率密度,A#风电场的推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优于B#风电场;WT对风电场无测风点风速的推算结果可作为无测风记录区风能资源初步评估的辅助资料,但仅以此推算结果作为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的依据还存在欠缺。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93-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贮藏·加工

  • 月季切花保鲜液组合配方研究

    贾雁;

    [目的]探索月季切花保鲜液的最佳组合配方。[方法]选用蔗糖、8-HQ、柠檬酸、异抗坏血酸(Vc)、A l2(SO4)3或K2SO4进行月季切花保鲜液的组合配方试验。[结果]各化学药剂作为月季瓶插保鲜液是可行的,对月季切花的保鲜均有明显影响。1.8%蔗糖+60mg/L 8-HQ+440 mg/L柠檬酸+100 mg/L A l2(SO4)3+80 mg/L Vc和1.8%蔗糖+100 mg/L 8-HQ+280 mg/L柠檬酸+0.12%K2SO4+80 mg/L Vc 2个配方组合最佳。[结论]开发出月季切花瓶插的2个优秀配方。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15-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六出花切花保鲜剂成分及其效果

    张华;谢利娟;

    选择STS、BA、GA、蔗糖、8-HQC作为六出花预处液和瓶插液成分,探索不同成分及浓度对六出花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BA、蔗糖能明显促进六出花小花开放,以80 mg/L BA和5%蔗糖效果最好;STS能有效抑制乙烯伤害,以1.0 mmol/L效果最佳;GA在叶片保绿方面作用极其突出,以50 mg/L效果最好;8-HQC适宜作六出花的杀菌剂,适宜浓度为300 mg/L。在此基础上配制的综合预处理液,即5%蔗糖+50 mg/L GA+1.0 mmol/L STS+300 mg/L 8-HQC+200 mg/LVc保鲜效果最佳。瓶插液处理的3个GA浓度均有明显的叶片保绿效果,其中50 mg/L GA效果最好;BA在瓶插阶段除有较好的叶片保绿效果外,在延缓切花开花进程和促进小花开放方面效果极为突出,适宜浓度为80 mg/L;只含有8-HQC的瓶插液保鲜效果不明显。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17-9119+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品种鲜叶生化成分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

    沈丹玉;尹军峰;许勇泉;袁海波;陈素芹;

    [目的]明确茶树品种间鲜叶生化成分的差异及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方法]以42个茶树品种鲜叶为材料,通过鲜叶发酵性能测定,进行鲜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发酵效果的相关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样品遗传距离远近关系,将供试茶树品种分为具有生化成分差异的类群。[结果]42个茶树品种间,儿茶素总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茶树鲜叶发酵性能鉴定试验,儿茶素总量,特别EGCG、EGC、ECG等酯型儿茶素及咖啡碱与发酵效果呈极显著高度相关。运用聚类分析把42个品种划分为3个具有不同生化成分遗传差异的类群,其归类与茶树鲜叶发酵性能鉴定结果基本对应。[结论]该研究为对红茶制作的品种选择和发酵性能鉴别提供参考。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20-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8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青梅果超氧化物歧化酶粗酶的提取及活性研究

    柳建平;罗安才;

    [目的]测定青梅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筛选青梅果SOD粗酶提取最有效的方法。[方法]以重庆綦江青梅果为原料,采取不同料液比提取青梅SOD粗酶,以Sevage法除去杂蛋白,硫酸铵分级沉淀。同时对各步骤所得SOD粗酶活性、蛋白量、比活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3PO4缓冲液的用量对SOD粗酶的提取有直接影响。当H3PO4缓冲液与梅果的比例为3∶1时,测得酶的比活最高,为25.34 U/mg蛋白;粗酶液按3∶1体积比加入的氯仿-乙醇混合液除去杂蛋白效果明显;粗酶液添加(NH4)2SO4至90%饱和度沉淀SOD效果好,比活较提取液上升51.43 U/mg蛋白。[结论]青梅果SOD粗酶提取的最佳条件:H3PO4缓冲液与青梅比例为3∶1,温度为25~30℃,pH值为7.8,Sevage法除去杂蛋白,(NH4)2SO4盐析从35%添加至90%饱和度沉淀SOD。该条件下,总蛋白为215.13mg,酶总活力为5 415.74 U/mg蛋白,比活为25.34 U/mg蛋白。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26-9127+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诸葛菜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王欣;徐固华;

    [目的]研究诸葛菜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鲜诸葛菜为原料,采用氯化钠提取液提取诸葛菜叶蛋白,通过单因素条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液质量分数研究诸葛菜叶蛋白的提取率。再经过正交试验。[结果]诸葛菜叶蛋白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5,浸提温度为40℃,浸提时间为10 m in,浸提液质量分数为15%。[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诸葛菜这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28-9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正交法优化提取苹果渣中果胶的工艺研究

    徐文秀;高霞;

    [目的]研究苹果渣中果胶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酸水解乙醇沉淀法从苹果渣中提取苹果果胶,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料水比、pH值、提取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对酸解法提取苹果渣中果胶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结果表明,水解体系的料液比对果胶得率影响最大,其次是pH值、提取时间,最后是提取温度。最佳水解条件为:水解温度90℃,水解体系pH值2.0,水解时间90 m in,料液比11∶2,果胶产率可达到9.25%。[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苹果渣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30-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柑橘皮精油工艺的研究

    汪焕林;曹长年;冯丽红;

    [目的]充分利用柑橘果皮渣。[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柑橘皮精油进行萃取分离试验,考察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CO2流量等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乙醇作为夹带剂进行了试验。[结果]最优工艺组合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萃取时间150 min,CO2流量23 L/h。加乙醇作夹带剂的提取率比所查资料的提取率高,提取率为10.164%。[结论]在现有设备条件下,该工艺组合的得率是最理想的。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3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农业机械与工程

  • 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与节能技术分析

    赵金秀;周红星;

    主要介绍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及特点,并初步分析了该系统的运行能耗情况。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35-9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蔬菜大棚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梁万用;王凯;

    针对目前蔬菜大棚人工控制的不足,设计了蔬菜大棚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对PID参数进行实时校正,使系统控制性能处于最优控制状态,实现对蔬菜大棚温湿度的精确控制。试验和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蔬菜大棚的智能化和统一化管理。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38-9139+9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2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恢复渠道中线测量的快捷方法

    杨中利;

    渠道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重要工程,渠道测量在渠道兴、改、扩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仅就施工过程中如何快捷恢复渠道中线的测量方法作了探讨,并对恢复中线的精度作了相应分析。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40-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与管理

  • 基于供应链的河北省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系统构建

    杨蕾;张博;

    通过对实际调研资料的分析整理,总结了河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八大主要问题,从系统思想和供求关系的角度出发,应用供应链的思想构建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系统为核心,以农产品供需系统为主线的"一体两翼"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系统框架结构,即"一个核心,两个主体,三个层级,四大平台",以加快河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化建设。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42-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以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贵州省茶叶运营新模式

    李侠;田丰;

    通过透视贵州茶叶产业现状,分析了贵州茶叶的比较优势,提出了贵州茶叶运营新模式,并对加快贵州茶叶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45-9146+9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

    王晓梅;张桂花;郭中杰;

    针对河南省2006年各方面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情况,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定量测度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结果显示,河南省2006年生态赤字为2.256 7 hm2,表明在现有发展和消费水平下,河南的发展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针对此问题,分析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区域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47-9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EA方法的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研究

    王淑云;刘丽英;张素梅;

    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建立DEA模型,评价内蒙古自治区1996~2005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出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搞好循环经济,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是发展与可持续并行的关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50-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研究

    郭晓慧;葛党桥;

    介绍了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基本趋势,简析了农产品价格刚性上涨的原因,研究了中国农产品价格及分类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特征。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53-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9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以云南省泸西县逸圃乡为例

    梁辉;

    介绍了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逸圃乡的概况,分析了其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逸圃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56-9157+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金融风暴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探讨——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

    樊帆;

    分析了湖北荆州市返乡农民工的特点,提出了解决荆州返乡农民工就业的相关对策。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58-9159+9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贵州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陈汉琪;

    根据2001~2007年的相关数据,在考察了贵州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借助ELES模型,分析了贵州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而提出了优化贵州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建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60-9161+9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以园区建设引领烟草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践与体会

    牛宝权;李跃峰;李建华;

    为推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河南省许昌市进行了以烟叶园区建设为载体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之路的探索。经过3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的现代烟叶生产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探索我国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62-9164+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韩渔业纠纷的原因和对策探析

    熊涛;车斌;

    自《中韩渔业协定》2001年6月30日生效以来,我国渔船与韩国海警经常发生纠纷,主要体现在渔船纠纷规模庞大、暴力冲突时有发生、韩海警将带枪盘查、渔业纠纷更为激化等方面。中韩渔业纠纷的主要原因是渔民生存的压力很大,渔民转产难度大;渔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纠纷多是技术违规所致;韩警执法严格冷漠,甚至违法办事。针对以上现状和原因,对解决中韩渔业纠纷的对策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实现中韩渔业关系的健康发展。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65-9166+9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支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洪利辉;李录堂;杨娟妮;

    介绍了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分析了其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做好陕西农村人力资源支持的相关对策。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67-9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进口棉花数量高峰分析

    张娟;李储东;杨华薇;

    应用方向数据统计方法对2004~2008年我国进口棉花数量进行了季节波动分析,通过假设检验得出中国进口棉花数量的走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69-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粮食安全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

    周素勤;

    介绍了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粮食安全对于中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71-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方案比选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

    祁萌;黄锐;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研究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依据。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户均建设用地标准和城镇体系规划分析了仪征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3个不同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各方案进行了优劣选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74-9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李倩;李红云;

    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1980~2006年广东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这种均衡关系具有反向修正机制;产业结构对广东省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期;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存有依赖性,主要是通过产值结构表现出来。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77-9179+9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6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引起的耕地撂荒及留守人群问题探究

    何昇林;吴沁珍;岳晓凤;秦嘉岳;

    以四川省三台县为例,介绍了农村留守人群遇到的困难及土地撂荒现状,分析了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失及耕地出现大面积撂荒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80-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知差异实证分析

    肖泽忱;布仁仓;胡远满;邰姗姗;张妍;

    从林业工作人员和林农两个不同主体对林权改革的认知差异角度,分析了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建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83-9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产业网络耦合机制研究

    韩新明;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循环经济与旅游产业网络的研究概况,介绍了旅游产业网络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产业网络耦合机制。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86-9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定价策略在休闲渔业经营中的应用研究

    张晨;韩兴勇;

    分析了实施多种休闲渔业经营定价策略的可行性,介绍了4种常见的休闲渔业定价方式,即时间(季节)差别定价、顾客差别定价、数量折扣、两部收费制,并以时间(季节)差别定价为例,研究了休闲渔业定价策略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89-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

    蒋爱先;

    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介绍了当前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推进该区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相关对策。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92-9193+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缓速经济下中国种业环境与安全问题的思考

    欧秋生;陈建宏;殷小林;

    通过对中国缓速经济的新命题下中国种业环境与安全状况分析,指出对外要堵住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种业,对内要解决自身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积极倾斜的扶持政策,推动种业整合重组和科研院所改革,完善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开展政策性的种子保险,保障中国种业安全。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94-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生态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探讨

    章海亮;欧阳爱国;刘燕德;

    针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发展生态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和现阶段我国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97-9198+9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重庆直辖10年后农业发展动态研究

    杨江民;张凤太;

    依据重庆直辖10年(1997~2006年)来农业发展的状况,选用反映农业发展水平的12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农业发展的动态变化,得出重庆直辖10年来,农业发展水平呈曲折动态变化趋势,2006年农业发展水平明显下降。重庆农业发展受耕地面积减少和自然灾害影响显著。

    2009年19期 v.37;No.272 919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文化繁荣探析

    程松杰;

    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建设等内容,其中文化建设就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如何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达到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新局面,在繁荣农村文化、发展农村文化,移风易俗,达到"乡风文明"目标方面提出探索性的建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02-9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浅析财政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税法规制

    张长利;

    政策性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物品,需要财政参与。财政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法律加以规范。财政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离不开财政的平衡、稳固和强大及财政的规范化、法治化。我国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法制度,包括尽快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其中应明确规定相关的财政法规范;制定《财政收支划分法》、《财政转移支付法》、《财政危机防范法》和《税收基本法》;修改和完善《预算法》及有关的税法行政法规。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04-9207+9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技术环境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

    梅其君;

    介绍了技术环境与技术创新的内涵,分析了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提出了促进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对策。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08-9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简析粮食危机与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的关系

    刘德萍;

    揭示农业合作化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导致粮食危机的现象,分析将农业合作化作为解决粮食问题途径的原因,探讨粮食危机与农业合作化快速发展的关系。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10-9211+9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科学传播的亲农化叙事研究

    侯丙孬;

    分析了科学传播策略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中的作用及农业科技新闻的特点和功能,介绍了农业科技新闻的亲农化叙事方式及其对新闻记者素养的要求。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12-9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现状

    刘雯波;

    从介绍土地发展权的涵义出发,阐述了创立土地发展权的意义并对土地发展权进行了具体设计,指出今后应首先明确土地发展权的界定及其归属,进而在该基础上加深对土地发展权的具体操作。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14-9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从经济角度分析建设绿色生态园的必要性

    石峡;孟庆香;

    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GDP及社会福利等经济角度分析水保园建设的必要性。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26-9227+9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上海·武汉·成都城市近郊型农家乐业主满意实证调查研究

    王秀红;许芳;

    基于上海、武汉、成都市近郊型农家乐业主开办农家乐的满意方面实证调查分析,对3地农家乐的经营现状有了明确的认识,即业主对经营农家乐具有很强的自豪感,对农家乐的季节性特点和团队精神表现出矛盾的心态,对独立表现出兴趣的缺失,对生意不好表现出较强的不满。此研究结果有利于地方政府把握农家乐发展的脉络,进行积极的引导,对农家乐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54+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农村旅游接待市场发展研究

    关占良;关琼;张晓芳;赵增峰;

    针对目前农村旅游接待市场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如何打造良性农村旅游接待市场的建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70-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林业

  • 安徽省森林资源现状·特点与可持续经营

    陈维;周泽龙;冯伟;黄志军;

    介绍了安徽省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发展特点,结合现代林业发展理念,重点分析了安徽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应具备的条件;并从5个方面提出了安徽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策略。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17-9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景观

  • 乡土树种在洛阳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田芳;邹志荣;杨囡君;

    针对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特有功能,结合洛阳市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考察了洛阳市乡土树种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对乡土树种资源在洛阳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22-9223+9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黎伯钢;徐慧宁;

    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文化内涵,并探讨了其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24-9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改造中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李瑾;牛津;

    介绍了巴塞罗那空间改造的历史沿革,提出了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改造中对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途径。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28-9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凉山彝族婚俗旅游开发的思考

    肖雪;

    婚俗是凉山彝族人生礼仪中颇具特色的礼仪,它不仅是彝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集中体现了彝族语言、文学、宗教、法律等方面的内涵。对彝族婚俗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有助于宣传彝族民俗文化,也有利于凉山旅游的发展。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30-9231+9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恩施城郊小康型农村住宅方案研究

    张劲松;

    通过对当前农村住宅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小康型农村住宅设计理念;针对湖北恩施地区长年炎热多雨潮湿的气候特点,设计了适合恩施近郊的小康型农宅模型。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32-9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以金鸡湖为例浅谈城市夜景观的特色营造

    肖娱玉;王杰青;关学瑞;

    以金鸡湖夜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并由此总结出城市特色夜景观的营造方法。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34-9237+9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化建设研究——以上海A20外环(长宁段)生态防护绿地专项工程设计为例

    屠苏莉;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造成人与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怎样在城市化建设中与自然生态建立平衡,人与环境和谐,是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的任务和使命。以上海A20外环(长宁段)生态景观专项工程为例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化建设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38-9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徽州古民居室内装饰的艺术价值

    谢震林;谢珂;

    从室内外的空间装饰营造,材料与色彩及工艺艺术特征几个方面阐述了徽州古民居室内装饰的艺术价值。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41-9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聊城市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陈永金;林英华;刘加珍;

    笔者利用SWOT法对山东省聊城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聊城市区域实际探讨了生态农业的不同模式,并提出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47-9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少数民族小聚居区域旅游业发展探析

    李英策;

    通过对少数民族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状况、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该地区通过优先发展旅游业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把特色旅游培育成为经济发展"增长点"的相关对策,由此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51-9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景观化校园营造探析

    陈长征;

    阐述了景观化校园的概念、意义及作用,以校园入口区景观设计为切点说明了景观化校园的设计方法和特点。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55-9257+9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湿地景观建设及其需水量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张俊华;张冰;杨耀红;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湿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和自然格局受到了严重威胁。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水作为湿地生态系统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关键因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针对城市湿地景观所面临的问题,以郑州市为例,计算了不同水平年维系城市湿地健康发展的最低需水量。并据此对城市湿地景观的保护和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58-9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市秦岭北麓发展带观光农业对比研究

    韩改芬;严艳;

    选取西安市秦岭北麓发展带长安区、临潼、户县、周至、蓝田的观光农业进行实证研究,从各县区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旅游资源分布、观光农业资源的聚集度、观光农业资源的开发潜力、旅游形象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64-9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广东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

    刘惠;

    以广东省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为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具体对策。

    2009年19期 v.37;No.272 9267-9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农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