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中国农学通报》总被引频次变化趋势与原因分析

    张志转;陈娟;张尚君;朱永和;

    基于《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的统计数据,将2001~2007《中国农学通报》的总被引频次和我国92种综合类农业学术期刊总被引频次平均值进行比较,并分析原因。

    2009年04期 v.37 1376+1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 宝鸡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灰色系统模型预测

    张永康;李世平;夏显力;

    针对宝鸡2002~2007年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宝鸡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总人口因素的相关性最大;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预测模型,预测了2010和2020年宝鸡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为宝鸡市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2009年04期 v.37 1385-1386+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多元回归分析

    达瓦;晓红;卓玛;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回归结果,分析了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内在关系,并对如何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和刺激消费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2009年04期 v.37 1387-1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超高压水射流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研究

    姜延伟;王懿萍;王盛民;陈波;张小荣;尹晔;陶敏;赵冬梅;

    [目的]研究超高压水射流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利用培养基培养法对微生物进行培养,使用超高压水射流设备对微生物进行灭菌处理,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微生物在压力处理前后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压力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压力越高,致死率越高;温度在杀灭效果上也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超高压水射流对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2009年04期 v.37 1390+1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诱变方法对兽疫链球菌产透明质酸的影响

    邓静;吴明霞;吴华昌;徐静;

    [目的]采用不同诱变方法对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zooepidem icus)进行处理,以期达到提高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产量的目的。[方法]具体讨论了紫外、DES、微波、温度等不同诱变方法单独和复合诱变对兽疫链球菌产透明质酸的影响。[结果]复合诱变比单一诱变效果好。而最优的复合诱变处理方式为首先紫外诱变处理90 s,然后微波诱变处理100 s。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菌株,其透明质酸产量由原始菌株的1.99 g/L提高到3.42 g/L,相对于原始菌株增加了72%,极大地提高了透明质酸产率。

    2009年04期 v.37 1391-1393+1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蜗牛酶中纤维素酶的分级分离

    邬晓勇;何钢;孙雁霞;苟小军;

    [目的]探索用分级沉淀方法去除蜗牛酶中非纤维素酶的效果。[方法]向粗酶液中加入硫酸铵,使溶液中的硫酸铵从10%饱和度以10%为梯度逐渐递增到100%的饱和度,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结果]硫酸铵饱和度达到40%时原酶液中的大部分非纤维素酶杂蛋白开始沉淀,但此时所得沉淀的比活力最低;在50%饱和度下分离出的沉淀中纤维素酶的活力最高,在50%及之后的几个饱和度时,分离出了较多的纤维素酶蛋白,表明硫酸铵分级沉淀蜗牛酶可以显著提高其中纤维素酶的活力。[结论]用50%的饱和度分级沉淀蜗牛酶中的纤维素酶最合理。

    2009年04期 v.37 1394-1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复合诱变选育腈水合酶高产菌株

    朱婷婷;秦智;孙晓君;蒋忠平;

    [目的]选择有效的方法选育稳定的腈水合酶高产菌株。[方法]以Rhodococcussp.HUST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出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培养并测定腈水合酶活性。[结果]菌株HUST复合诱变的条件为:出发菌株在距离为15cm时紫外诱变45s后再经1.1%的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20m in,然后进行有利突变株的筛选,通过初筛、复筛和遗传稳定性试验,获得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腈水合酶高产菌株HUST-1,其酶活高达698.6U,比诱变前提高了68.3%。[结论]通过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腈水合酶活力的菌株。

    2009年04期 v.37 1397-1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水相中钯催化Suzuki偶联反应及其在联苯菊酯合成中的应用

    谷维娜;施继成;于宏伟;张绍岩;刘会茹;金子林;

    [目的]研究水相中钯催化Suzuki偶联反应在联苯菊酯合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代替水溶性膦配体(三苯基膦三间磺酸钠盐,TPPTS)作为添加助剂,进行水相中钯催化合成联苯菊酯中间体(联苯衍生物)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Ionic Surfactant/Pd(OAc)2的催化活性优于TPPTS/Pd(OAc)2。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催化活性优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PEG-400)。当水为反应介质、Pd(OAc)2用量为1.0 mol%、K2CO3为碱和SDS为添加助剂时,对于4-甲基溴苯与苯硼酸的偶联反应,加热回流反应1 h,可以得到98%的收率。当Pd(OAc)2用量进一步降低为0.1 mol%,反应时间延长至6 h时,收率可达76%。[结论]产品经过1HNMR表征,结构正确,为目的产物4-甲基联苯。

    2009年04期 v.37 1400-1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作用

    金黎明;杨艳;王雅玲;赵小菁;田文杰;范圣第;

    综述了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机制及其在食品和防治自由基相关疾病方面的研究现状。

    2009年04期 v.37 1402-1403+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锯缘青蟹挥发性物质的研究

    蒋根栋;陈舜胜;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提取锯缘青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提取的风味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锯缘青蟹中共发现67种挥发性成分,蟹肉和蟹黄中的挥发性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差异较大。蟹肉中含有3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物质4种,酮类物质1种,醇类成分5种,苯基类化合物7种,烷烃类11种,含氮化合物1种,酯类化合物1种,其中烷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总量的45%左右。蟹黄中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物质18种,酮类物质2种,醇类成分5种,芳香类化合物3种,烷烃类5种,含氮化合物1种,类化合物1种,其主要成分为醛类物质,占总量的50%左右。

    2009年04期 v.37 1404-1406+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SDE-GC-Olfactometry联用研究鲢鱼肉的挥发性气味活性物质

    张青;王锡昌;刘源;

    [目的]探究鲢鱼肉中的挥发性气味活性物质,并分析各个物质对鱼肉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鱼肉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以及气相色谱-嗅觉测量(GC-ol-factometry,GC-O)法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以及气味特征的评价。由8人组成的评价小组通过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进行嗅觉测量。[结果]通过GC-MS分析鉴定得到了3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11种化合物具有气味活性,另外,有2种未知物也显示了较强的风味。它们分别具有鱼腥、青味、油脂、蘑菇等气味特征。通过稀释分析法发现,(E)-2-辛烯醛和3-甲硫基丙醛对鲢鱼肉的腥味有很大贡献。[结论]SDE-GC-O法能有效地筛选出白鲢鱼肉中的气味活性物质,并能确定各种物质对鱼肉风味的贡献大小。

    2009年04期 v.37 1407-1409+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的研究

    班睿;李玉美;黄荣茂;

    [目的]研究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方法。[方法]茶叶样品用乙腈超声波提取,浓缩后经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丙酮-正己烷(V∶V=1∶9)溶液淋洗,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50mg/L,茶叶样品加标浓度为0.01~0.50 mg/kg时,回收率为85.0%~101.1%,相对标准偏差为1.5%~7.8%。[结论]该方法满足茶叶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2009年04期 v.37 1410-1411+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HPLC法测定5种果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刘文海;范洁;刘丽莉;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5种水果中抗坏血酸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进一步优化色谱条件。[方法]以脐橙(广西)、番茄(湖南)、沙田柚(广西)、苹果(河北)和猕猴桃(湖南)为试材,榨汁和离心后采用HPLC法测定了5种水果中抗坏血酸含量。色谱条件为ODS-C18色谱柱,磷酸钾溶液(pH值为6.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8℃。[结果]各水果果汁中抗坏血酸含量大小分别为:脐橙>猕猴桃>沙田柚>番茄>苹果。抗坏血酸在浓度0.005~0.750 g/L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58 558.187+18 923 522.816x(r=0.999 6),线性范围为0.05~7.50μg,标准偏差(s)为3 906.93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40 96%。[结论]用所建立的HPLC法测定的结果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新鲜的果类等食品中抗坏血酸的快速定量分析。

    2009年04期 v.37 1412-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超声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中的锌

    屈兰竺;鲁绪会;

    [目的]探索超声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中锌含量的效果。[方法]采用超声波方法对大米样品处理后再进行碳化酸溶消解法消化试样,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锌的含量。[结果]超声波消解大米的最佳条件为超声20 min、固液比1∶6和硝酸∶高氯酸=3∶3。将滤渣按上述条件再次消解,测其吸光度值非常小,说明大米粉消解很完全。与碳化酸溶消解法比较,超声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效果更好,RSD为1.362%。[结论]采用均匀试验设计进行超声波结合碳化酸溶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中锌的含量,简便,快速,准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2009年04期 v.37 1414-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枸杞中的铅

    肖昭蓉;宋青云;孙丰全;

    [目的]简便快速测定枸杞中痕量铅的含量。[方法]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枸杞中的铅含量。[结果]采用干法灰化样品,以HCl-KBH4-K3Fe(CN)6为反应测定体系,铅的质量浓度在0~25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3。检出限为0.12μg/L(n=8)。加标回收率为99.6%~103.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6%(n=8)。[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等特点,可满足枸杞中痕量铅的检测要求。

    2009年04期 v.37 1416-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微波增压溶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延胡索样品中微量铅镉

    冯自立;

    [目的]研究微波增压溶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延胡索中的重金属元素。[方法]以采自陕西省汉中市的延胡索为样品,利用混酸消解样品,采用微波增压溶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延胡索药材中微量铅和镉的含量,并对微波消解的试剂和条件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以HNO3+HClO4作为消解试剂效果最佳。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检测出铅和镉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947和0.074μg/ml,含量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41%和1.32%,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2%和89.8%。分析结果显示,采自陕西省汉中市的延胡索样品中微量铅镉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结论]用微波增压溶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药材微量元素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并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2009年04期 v.37 1418-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生物甘油制备农药中间体丙烯醛的研究

    张跃;谢国红;刘建武;严生虎;沈介发;

    [目的]考察生物甘油制备农药中间体丙烯醛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具有Keggin结构的杂多酸H3PW12O40/A12O3催化剂,并用IR、XRD、BET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常压连续流动的固定床反应器考察该催化剂对甘油制备丙烯醛的工艺条件,研究了催化剂的种类、杂多酸的负载量、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利用具有Keggin结构的H3PW12O40/Al2O3做催化剂,在连续流动的固定床反应装置中,得到甘油制备丙烯醛的较佳条件是:当反应温度为330℃,H3PW12O40的负载量为40%时,甘油的转化率为100%,丙烯醛的摩尔选择性达到83.7%。[结论]采用Al2O3负载的磷钨杂多酸作为催化剂制备丙烯醛可避免对设备的腐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大大提高甘油的转化率和丙烯醛的摩尔选择性。

    2009年04期 v.37 1420-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地黄叶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薄层色谱的初步研究

    赵洪颜;林昊;金玉姬;朴仁哲;

    [目的]为开发利用地黄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新鲜地黄叶片为试材,将其热烫、打浆、过滤、真空浓缩干燥后,分别用乙醇、丙酮、氯仿、乙醚、石油醚提取浓缩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比较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并用化学预示法和薄层层析法对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5种有机溶剂的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其中,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最强,其最适用量为0.14%。0.14%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略低于0.02%的茶多酚,但高于0.02%的BHT和维生素C。化学预示和薄层色谱分析显示,地黄叶片的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为黄酮、萜类、有机酸和酚类化合物。[结论]确定了地黄叶片有机活性物质的组合及最佳提取溶剂。

    2009年04期 v.37 1458-1459+1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高产胆固醇氧化酶菌株的诱变选育

    周小楠;董群;

    [目的]选育高产胆固醇氧化酶菌株。[方法]从环链拟青霉、斜链拟青霉、中国拟青霉和蛹拟青霉中筛选出发菌株,对筛选出的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出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其酶活。[结果]选择环链拟青霉为诱变选育的出发菌株,紫外诱变环链拟青霉获得了一株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CM3,确定了紫外诱变的最佳时间是80 s。通过优化其发酵条件,得出CM3发酵产酶最优条件为30℃,pH值6.0,接种量为10%。其最高酶活力为1.336 0 U/ml,比出发菌株(0.336 9U/ml)提高了296.6%。[结论]通过紫外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胆固醇氧化酶活力的菌株。

    2009年04期 v.37 1576-1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植物生理·生化

  • 不同氮素形态对桉树幼苗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林宁;梁莹;杨振德;李诺;覃金萍;

    [目的]为明确桉树幼苗的氮素营养特性,进一步为桉树幼苗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尾赤桉和巨尾桉幼苗生长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氮素浓度处理下,桉树幼苗对硝态氮的吸收量显著大于对铵态氮的吸收量;在铵态氮处理下,尾赤桉对铵态氮的吸收量显著高于巨尾桉。桉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氮素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过高的氮素处理,叶绿素含量则出现下降的趋势。铵态氮更有利于尾赤桉幼苗的高生长,其高生长增量显著大于巨尾桉16号;而硝态氮对2种桉树幼苗高生长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桉树品种的氮素营养特性不同。

    2009年04期 v.37 1423-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叶面肥对苎麻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陈悟;曾庆福;潘飞;陈思奇;祝荻;崔永明;

    [目的]寻找适合苎麻施用的叶面肥。[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叶面肥在不同时间、不同土壤喷施对苎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喷施腐植酸类叶面肥可显著提高苎麻的可溶性糖、硝酸还原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从试验地点来看,新屋杨苎麻各参数的增幅相对较少,而牛角畈的增幅较大。从叶面肥的品种来看,丰收素施用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施用腐植酸类叶面肥能够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从而有效地利用深层土壤的养分与水分,能够促进作物茎叶生长,显著增加苎麻产量,提高产品品质,提高农民收入。[结论]叶面肥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2009年04期 v.37 1426-1427+1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水杨酸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

    常云霞;李青芝;杜红阳;刘怀攀;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方法]制备自然(CK)、0、0.5、1.0、1.5、2.0 mmol/L SA盐溶液(0.1mol/LNaCl),研究SA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盐胁迫条件下SA能提高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干重增长速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质膜透性,缓解了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其中,以1.5 mmol/LSA缓解效果最好。[结论]利用SA提高小麦幼苗抗盐性是可行的,为建立新的抗盐调控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2009年04期 v.37 1428-1429+1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低温胁迫下小麦生理生化及蛋白组分变化研究

    左芳;范宝莉;

    [目的]探究间接冷害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和影响机制。[方法]用水培法培养冬小麦京411,对实验组幼苗实施4℃低温胁迫,测定幼苗长势,丙二醛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并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幼苗叶片内的蛋白组分进行分离,研究低温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及蛋白组分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出现卷曲和萎蔫,叶片丙二醛含量、叶片内的蛋白组分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明显下降。[结论]该研究为探讨低温胁迫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430-1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腐胺对盐胁迫下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胡晓辉;

    [目的]探讨腐胺对盐胁迫下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白果强丰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检测100 mmol/L NaC l盐处理条件下,不同浓度腐胺(putrescine,Put)浸种处理的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和胚芽内MDA含量。[结果]在低浓度范围内,随着Put浸种浓度的升高,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逐渐升高,MDA含量逐渐降低。而高浓度的Put浸种处理,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当Put浓度为0.10 mmol/L时作用效果为佳。[结论]适宜浓度的Put(0.10 mmol/L)浸种处理可以促进盐胁迫下番茄种子的萌发。

    2009年04期 v.37 1432-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温度对蒙古扁桃及柄扁桃呼吸代谢的影响

    王晓霞;余伟莅;李钢铁;李娜荷芽;武玮;

    [目的]研究温度对蒙古扁桃及柄扁桃呼吸代谢的影响。[方法]用多池差示扫描量热仪(CSC4100)分别在10、15、20、25、30、35℃下测量蒙古扁桃和柄扁桃的呼吸速率和新陈代谢过程的热量散失率。在此基础上,根据Lee.D.Hansen等的生长-呼吸数学模型,计算不同温度下植物种的呼吸底物碳转化效率及其特殊生长速率,从而预测适宜其生长的温度范围和最佳温度值。[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范围内,随温度变化蒙古扁桃和柄扁桃的底物碳转化效率为常数,分别为0.55、0.57;适宜蒙古扁桃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4~34℃,最适生长温度为25℃,适宜柄扁桃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3~33℃,最适生长温度为24℃。[结论]为不同地区引种和栽培蒙古扁桃和柄扁桃提供植物生理学方面的依据,使树种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为今后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2009年04期 v.37 1434-1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外源6-BA·GA3·CEPA不同配比对唐菖蒲种球休眠的影响

    李明;刘金泉;严海鸥;王利平;王志忠;

    [目的]研究外源6-BA、GA3和CEPA不同配比对唐菖蒲种球休眠的影响。[方法]以唐菖蒲"江山美人"及"西伯利亚"品种种球为试材,选用6-BA、GA3和CEPA配制成4种不同浓度梯度(6-BA50 mg/L+GA3100 mg/L+CEPA3%,6-BA100 mg/L+GA3100mg/L+CEPA3%,6-BA200 mg/L+GA3100 mg/L+CEPA3%,6-BA400 mg/L+GA3100 mg/L+CEPA3%)的10%丙酮溶液,对进入休眠的唐菖蒲种球进行浸泡处理,观察不同处理下不同品种的种球发芽情况。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结果]4种处理均有助于打破唐菖蒲种球鳞茎的休眠,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6-BA400 mg/L+GA3100 mg/L+CEPA3%的10%的丙酮溶液处理效果最佳。该处理"江山美人"种球在50 d时发芽率达到60%,明显高于CK(10%),在70 d时发芽率达到95%,明显高于CK(55%);"西伯利亚"种球在70 d时发芽率达到80%,明显高于CK(40%)。[结论]6-BA400 mg/L+GA3100 mg/L+CEPA3%的10%的丙酮溶液最有助于打破唐菖蒲"江山美人"和"西伯利亚"种球的休眠,提高发芽率。

    2009年04期 v.37 1437-1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铝毒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

    杨国会;王莉莹;刘伟;王一;

    [目的]研究铝毒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并探讨铝毒的缓解作用。[方法]以10 d苗龄的大豆幼苗为材料,采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的pH值与不同的Al3+浓度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及Ca2+、Mg2+对Al3+的拮抗作用。[结果]当pH值为3.5时,Al3+毒害作用最明显。pH值对离子吸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根表面,特别是细胞壁的电荷变化及其与Ca2+、Mg2+阳离子的竞争作用表现出来的。在pH值为3.5条件下,Al3+浓度越高,毒害作用越大,当Al3+浓度为0.5 mmol/L时,Al3+对大豆根系的毒害作用最严重。经方差分析,Ca2+和Mg2+可以缓解Al3+对植物根系的毒害作用。[结论]可根据土壤性质,调理生理状态,科学施用各种肥料,便能减少铝对大豆根系的毒害作用。

    2009年04期 v.37 1439-1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镉对菠菜生长影响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鞠殿民;范丽颖;李景梅;金丽虹;葛建镕;冯耀勇;李程;

    [目的]研究菠菜对镉的吸收累积基因型差异及镉对菠菜生长的影响,为培育食用部位低镉积累的菠菜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6个品种,采用珍珠岩和蛭石混合培养法种植在镉含量为10 mg/L的环境中,研究了镉吸收和积累对菠菜生长及新陈代谢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营养液中镉含量为10 mg/L时,可以显著降低菠菜根部和地上部的干重、鲜重和总生物学产量,降低菠菜中叶绿素含量。经镉处理后,菠菜地上部镉含量为129.69~290.15μg/gDW,根部中镉含量为87.26~1 487.67μg/gDW。地上部及根部镉含量和镉积累量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镉主要累积在菠菜的根部。

    2009年04期 v.37 1441-1442+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红富士”改形后冠层微生态环境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高方胜;王磊;王明友;宋琪新;

    [目的]研究"红富士"改形后冠层微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及其对果实发育的影响。[方法]测定"红富士"改形后冠层微生态环境与果实发育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红富士"改形后冠层微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高干开心形冠层光照强度、昼温、昼夜温差、CO2浓度显著高于纺锤形;改形后果实的单果重也显著提高。[结论]改形后"红富士"微生态环境较好,果实发育也得到促进。

    2009年04期 v.37 1443-1444+1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植物激活蛋白对黄瓜秧苗素质的影响

    于振良;刘淑艳;关法春;顾成波;

    [目的]探讨激活蛋白生物药剂对黄瓜秧苗素质的影响。[方法]对比研究新型生物药剂对黄瓜育苗过程中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与在催芽阶段用清水进行催芽(CK)相比,该生物药剂能有效促进黄瓜秧苗株高、茎粗、功能叶叶面积和根冠比等各项指标的提高,有助于在育苗过程中培育壮苗。[结论]该研究为绿色无污染蔬菜产品生产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应用方法。

    2009年04期 v.37 1445-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能源植物膏桐种子萌发温度研究

    何承忠;李旦;彭科;江涛;李贾林;胥辉;

    [目的]探讨膏桐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方法]分别采用室温清水浸种18 h,60℃清水浸种10 min,20%双氧水浸种3 min和无任何处理的膏桐种子,放置于15.0、17.5、20.0、22.5、25.0、27.5、30.0℃的恒温下进行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膏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在15.0℃条件下膏桐种子不能萌发;温度在17.5~30.0℃时,膏桐种子均可萌发,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提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温度在25.0~30.0℃时,膏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都不显著。[结论]不同处理的膏桐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不同,20%双氧水浸种3 min处理的膏桐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25.0℃,其他方法处理的膏桐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30.0℃。

    2009年04期 v.37 1447-1448+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模拟酸雨对有性繁殖香根草光合速率的影响

    李红燕;

    [目的]研究酸雨对香根草光合速率的影响。[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研究模拟酸雨对有性繁殖香根草光合速率(Pn)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酸雨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较明显,低浓度(pH=4.5)的酸雨对香根草的Pn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pH≤3.5)条件下,Pn随酸度的增强而减小。可见,有性繁殖香根草有一定的耐酸能力。[结论]该研究为保护好我国大面积成群落分布的野生香根草资源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2009年04期 v.37 1449-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光合特性的研究

    宋碧;李斌;张雪;

    [目的]探索稻田免耕马铃薯高产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马铃薯免耕栽培和传统翻耕栽培2个处理,在马铃薯块茎增长期间,测定供试叶片的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结果]一天中稻田免耕马铃薯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都高于翻耕处理,而胞间CO2浓度低于翻耕处理。免耕马铃薯平均每穴的产量为490 g,翻耕的为230 g,两者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免耕的大、中薯个数及产量也明显高于翻耕处理。[结论]该研究从光合特性方面揭示了稻田免耕马铃薯增产的机理,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452-1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重庆地区野生红三叶耐热性比较研究

    秦晓鹏;彭燕;范彦;何玮;

    [目的]比较野生红三叶及现有国内外品种间耐热性的差异。[方法]以三峡库区采集的9个野生红三叶材料(CQ1~9)、2个国外品种(瑞德和多丽)和1个国内品种(巫溪)为材料,采用盆栽法在人工模拟高温环境下,评价了12个红三叶材料的生理指标和耐热性能。[结果]随着热胁迫时间的延长,12个红三叶材料的田间成活率递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递增,叶绿素总含量则递降,SOD活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耐热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Q8>瑞德>CQ5>多丽>CQ1>CQ2>CQ4>CQ6>CQ9>巫溪>CQ7>CQ3。[结论]按聚类分析,12个红三叶材料可分为3类,CQ8的各项生理指标稳定,成活率最高,耐热性最好。其次为CQ2、CQ4、CQ5、瑞德和多丽;CQ1、CQ3、CQ6、CQ7、CQ9和巫溪表现较差。

    2009年04期 v.37 1454-1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丛枝菌根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赵慧敏;

    丛枝菌根(AM)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互惠共生体。主要介绍了AM真菌和宿主植物以及环境条件对其形成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当前国内外在丛枝菌根生理生态学等方面研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2009年04期 v.37 1460-1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植物异三聚体G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郝立华;王伟霞;王灵敏;尚忠林;

    对近年来植物异三聚体G蛋白在细胞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植物异三聚体G蛋白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调节气孔运动、调控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展望了植物异三聚体G蛋白的研究前景及方向。

    2009年04期 v.37 1463-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0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3种入侵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

    刘敏;贾彩凤;牛延宁;党永岩;

    [目的]研究入侵植物的叶绿素荧光特性。[方法]以3种入侵植物水葫芦、大薸和空心莲子草为材料,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技术对其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在弱光下(200μmol/m2.s)空心莲子草实际光合效率(PSII)和快速光曲线的初始斜率(α)都高于大薸和水葫芦,但强光下(800μmol/m2.s)空心莲子草的PSII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受到显著抑制,大薸抑制程度较低,而水葫芦的耐受性最强。通过快速光曲线发现,在变化的光强环境中,水葫芦的适应能力最好,大薸次之,而空心莲子草最差。强光下水葫芦和大薸非光化学淬灭(NPQ)的主要组分是能态淬灭(qE),而空心莲子草的主要组分是qE和状态转换淬灭(qT)。3种入侵植物中水葫芦的适应能力最强,大薸次之,空心莲子草最低。空心莲子草尽管在强光下受到了损伤,但仍具备较高的光保护能力来助其"过冬"。这些特性可能与植物的入侵性有密切关系。[结论]该研究为探讨入侵植物维持能量平衡的能力与入侵性的关系提供参考。

    2009年04期 v.37 1496-1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农艺

  • 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研究

    周晓宇;张根;李守国;

    [目的]了解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方法]选用10个优产小麦品种(系),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上三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小麦上三叶性状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最后,建立了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最优多元回归分析方程。[结论]为西南地区小麦高产、稳产提供了参考,为小麦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467-1468+1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邓其明;周鹏;林琳;王世全;李双成;李平;

    从稻瘟病抗性遗传研究、抗性资源发掘、抗性基因定位和克隆、利用途径和取得的成就等方面对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及其在育种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我国稻瘟病抗性育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2009年04期 v.37 1489-1492+1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几种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的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胡景涛;黄文章;严明建;

    对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的常规方法、叶色标记法、蛋白质指纹及DNA指纹技术进行了概述,分别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各种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2009年04期 v.37 1493-1495+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小麦淀粉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薛香;梁云娟;杨忠强;郜庆炉;

    [目的]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个冬小麦品种(4个母本、5个父本)及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20个杂交组合为试材,研究冬小麦品种及F1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和膨胀势的配合力。[结果]4个淀粉品质性状的双亲一般配合力(GCA)和组合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之比在1.9以上,这说明这些品质性状的遗传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且以加性效应为主。中优9507、济麦20、偃师4110淀粉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为面条小麦优良亲本;弱筋×强筋杂交组合类型淀粉品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较高,是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组合。[结论]筛选出了具有较好淀粉品质的冬小麦亲本及杂交组合F1。

    2009年04期 v.37 1499-1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小麦与黑麦1BL/1RS易位的小麦染色体易位研究

    杨春玲;李海燕;王俊超;李晓亮;薛鑫;

    综述了小麦基因组,染色体和染色体转移,小麦-黑麦1BL/1RS易位,以及利用1BL/1RS易位进行育种的研究进展。

    2009年04期 v.37 1502-1504+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莜麦在河南省的引种与利用技术研究

    李明;

    [目的]研究莜麦在河南省的引种情况及利用技术,为河南省黄河滩区引进和推广来自内蒙古的莜麦品种内农大莜1号和内农大莜2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莜麦在河南省黄河滩区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的引种试验,研究内农大莜1号和内农大莜2号的适应性、生长特点、生物学规律和生产水平,并与原产地进行比较分析,探索该莜麦品种在河南推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果]莜麦引种到河南后,光合能力得到了增强,株高、叶面积指数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植株中干物质含量明显降低。内农莜-1和内农莜-2号的秸秆产量分别为1 578.4、1 462.7 g DM/m2,分别比原产地提高33.3%和21.6%;果实产量分别为457.6、481.7 g DM/m2,分别比原产地提高20.8%和26.0%。[结论]内农大莜1号和内农大莜2号能很好地适应河南省黄河滩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并且生长快、产量高,能表现出比原产地更高的生产性能,适宜在黄河滩区推广和利用。

    2009年04期 v.37 1505-1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春植蔗生长季降水变化及其影响

    段居琦;王凇;

    [目的]了解广西来宾市甘蔗生长季降水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运用农业气象统计分析方法,结合春植蔗阶段需水特点,分析了广西来宾市甘蔗种植区1965~2007年3~11月逐月降水资料。[结果]广西来宾市有2/3的年份降水不能满足甘蔗需水,特别是9~10月几乎年年发生干旱,甘蔗生长季月降水变率大,春植蔗生长季总降水有随年份减少趋势,但主汛期6~7月降雨量随年份增加,这将导致来宾市春植蔗易发生干旱,特别是秋旱,且干旱发生机率和强度变大,同时也存在着主汛期6~7月发生局地渍涝灾害的风险。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对策与建议。[结论]该研究对科学安排蔗田灌溉与人工增雨作业,提高甘蔗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09年04期 v.37 1509-1510+1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冠层温度与作物水分状况关系研究进展

    黄晓林;李妍;李国强;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小麦、水稻、玉米和棉花等作物冠层温度与作物水分状况关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建议,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2009年04期 v.37 1511-1512+1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生物技术

  • 甘露聚糖酶产生菌F1-5的鉴定

    张闻;汪立平;汪之和;

    [目的]鉴定1株高产甘露聚糖酶菌株。[方法]以高产甘露聚糖酶的菌株为对象,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手段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该菌株在牛肉膏蛋白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白色,革兰氏阳性,杆状,能形成芽孢,表明其属于芽孢杆菌属。对F1-5进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表明,其为枯草芽孢杆菌或蜡样芽孢杆菌。PCR扩增获取该菌的16S rDNA基因,经BLAST同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菌株F1-5 16S rDNA与枯草芽孢杆菌的16S rDNA具有99%的同源性,表明F1-5为枯草芽孢杆菌。[结论]该研究为甘露聚糖酶工业化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2009年04期 v.37 1469-1470+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牛源肠道益生菌的筛选与3株芽孢杆菌益生菌株的鉴定

    姜军坡;范会兰;张冬冬;雷白时;王世英;朱宝成;

    [目的]从健康牛的粪便中筛选出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进行初筛和复筛,采用SPSS软件对复筛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以选择抑制大肠杆菌活性较强的菌株,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采用稀释活菌计数法测绘这些菌株的生长曲线,利用SPSS软件结合修正的Gompertz方程和Logistic方程对生长曲线进行拟合,以获得这些菌株的生长动力学参数。[结果]经过鉴定,筛选得到的对大肠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3株牛源芽孢杆菌均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采用SPSS软件拟合得到的生长曲线的相关系数(R)在0.985以上。[结论]筛选并鉴定了3株牛源肠道益生菌;采用SPSS软件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这些菌株的生长动力学参数。

    2009年04期 v.37 1471-1474+1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金线莲组织培养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刘伟;王牛柱;

    [目的]筛选最佳的金线莲增殖培养基。[方法]以金线莲组培苗的茎段和顶芽为外植体进行增殖培养,在光照时间12 h/d,光照强度1 200 lx,温度(25±2)℃,pH值为5.8培养条件下比较不同基本培养基、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添加物等因素对金线莲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不同培养基的培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后筛选出适宜的培养基分别是:生芽增殖最佳配方为MS+琼脂7g/L+蔗糖25 g/L+NAA 0.2 mg/L+6-BA 2 mg/L;壮苗培养基为MS+琼脂7 g/L+蔗糖25 g/L+蛋白胨2 g/L+花宝1号3 g/L+香蕉100 g/L+活性炭1 g/L和1/2 MS+琼脂7 g/L+蔗糖25 g/L+蛋白胨2 g/L+香蕉100 g/L+活性炭1 g/L。[结论]添加马铃薯、香蕉、蛋白胨、花宝一号、活性炭等添加物能显著地促进金线莲外植体的分化与生长。

    2009年04期 v.37 1475-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柳枝稷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孟敏;李华军;徐开杰;奚亚军;

    [目的]探索柳枝稷的不同组培条件,优化其诱导和分化培养基。[方法]以柳枝稷幼穗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组培苗,建立相应的植株再生系统。[结果]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5.00 mg/L 2,4-D+0.15 mg/L 6-BA+3.00%蔗糖+0.75%琼脂;继代与增殖培养基为MS+4.00 mg/L 2,4-D+3.00%蔗糖+0.75%琼脂;分化培养基为MS+0.2 mg/L KT+3.00%蔗糖+0.75%琼脂;生根培养基为1/2MS+0.80%蔗糖+0.70%琼脂。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阶段培养温度为24℃,在分化和生根培养阶段培养温度为28℃。幼穗外植体的出愈率达95%,愈伤组织增殖率在800%~1 000%以上,分化率达80%以上,生根率在98%以上。经炼苗后,获得的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结论]采用优化激素搭配的培养基可得到高效的诱导率、分化率和生根率。

    2009年04期 v.37 1477-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百合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进展

    李筱帆;张启翔;

    综述了百合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着重介绍了百合离体快繁、愈伤组织与植株再生、体细胞诱导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2009年04期 v.37 1479-1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8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极端嗜热菌Pyrococcus furiosus热休克蛋白HSP60的克隆表达和纯化

    陈华友;张志燕;吴岩;张毅;

    [目的]研究极端嗜热菌Pyrococcus furiosus的热休克蛋白HSP60(Pfu-HSP60)的克隆表达与纯化方法。[方法]应用加拿大HSP60数据库及其BLAST和FASTA序列比较工具对Pfu-HSP60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对HSP60基因进行了体外扩增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克隆与表达,还进行了Pfu-HSP60蛋白的纯化。[结果]以Taq酶为DNA聚合酶,用PCR方法扩增出预期的Pfu-HSP60基因,插入质粒pET-21a,转化入大肠杆菌受体菌BL21-Codonplus(DE)3-RIL,0.1mmol/LIPTG诱导2 h,得到可溶性高表达,经超声、离心、上清85℃加热、再离心得到初步纯化的Pfu-HSP60蛋白,再经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收集峰超滤浓缩后经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柱,收集Pfu-HSP60蛋白峰,结果获得纯度为94.5%以上的重组Pfu-HSP60蛋白,总得率为28.0%。[结论]该研究为Pfu-HSP60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他热休克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等的研究奠定基础。

    2009年04期 v.37 1483-1486+1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DNA分子标记在麻疯树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陈珂;尹春英;

    在综述几种常用分子标记的基础上,介绍目前麻疯树遗传多样性研究中DNA分子标记的应用概况。

    2009年04期 v.37 1487-1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植物抗病基因作用机理及克隆研究进展

    袁亮;张伟彬;

    综述了植物抗病基因作用机理及抗病蛋白的类别,介绍了克隆植物抗病基因的不同方法,同时对植物抗病基因克隆提出了展望。

    2009年04期 v.37 1513-1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萝卜愈伤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邓为科;蔡奇英;邓为彬;葛刚;洪一江;

    [目的]探明萝卜无菌苗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方法]以萝卜种子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无菌苗和诱导出愈伤组织,利用离子胁迫诱导愈伤组织的细胞凋亡,并对其样品进行组织制片,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与电镜超薄切片观察萝卜愈伤组织凋亡形态变化。[结果]在萝卜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和动物细胞凋亡类似的染色质浓缩、颗粒化和边缘化以及后期发生降解形成凋亡小体等现象。钠离子和钙离子对萝卜愈伤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程度不同,钠离子影响不大,而钙离子对细胞凋亡影响较明显,且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凋亡所需时间越短。[结论]细胞凋亡的过程往往伴随染色质DNA的特异性断裂,形成寡聚核苷酸片段,电泳后形成DNA梯形带。

    2009年04期 v.37 1563-1565+1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灯盏花组培快繁与植株再生

    林丽飞;陶发清;胡先奇;金秋;吴丹;白学贵;熊力军;

    [目的]建立较为系统的灯盏花组培体系,培育、壮大和发展灯盏花这一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方法]以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的叶片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激素6-BA、2,4-D、KT和NAA对其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诱导愈伤组织最佳的培养基是MS+KT0.5 mg/L+2,4-D10 mg/L和MS+2,4-D0.5 mg/L+6-BA0.5 mg/L,诱导率为100%;二者相比,前者长出的愈伤组织较为紧密,而后者松散性好;MS+6-BA0.5 mg/L+10%香蕉汁是诱导芽最佳的培养基,达87%;加入0.3 mg/L NAA的1/2MS培养基对生根最有利,生根率达83%。[结论]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合理配比有利于快速构建灯盏花培养体系。

    2009年04期 v.37 1580-1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6亚基配体结合域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分析

    赵建勇;伏小平;独军政;高闪电;冯艳丽;常惠芸;

    [目的]分析测定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6亚基配体结合域单克隆抗体(mAb)的抗原识别位点、饱和值、亲和力常数。[方法]利用叠加ELISA法、间接ELISA法、硫氰酸盐洗脱法测定C2D8、B7B6、B8C9、C4C7、E7C7 5株mAb的抗原识别位点、饱和值、亲和力常数。[结果]5株mAb间具有相似或不同的抗原识别位点,其中C4C7与E7C7、C4C7与B8C9、E7C7与B8C9等mAb间的识别位点相似,而C4C7与B7B6、E7C7与C2D8等mAb间的识别位点不同。5株mAb C2D8、E7C7、B8C9、C4C7、B7B6的饱和值分别为1∶200、1∶400、1∶800、1∶800、1∶800,亲和力为B8C9>C4C7>B7B6≥E7C7>C2D8。[结论]分析测定了5株mAb的抗原识别位点、饱和值、亲和力常数,从而为利用mAb深入研究整联蛋白αvβ6在口蹄疫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2009年04期 v.37 1583-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生防菌菌株A的摇瓶培养条件及发酵工艺

    李小俊;陈颖;贾宇;王立安;

    [目的]优化生防菌菌株A的培养条件与液体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和分批补料发酵工艺,研究生防菌菌株A的培养条件与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适合菌株A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35℃,摇瓶装量12%,接种量3.0%,初始pH值7.2。20 L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参数为:种子培养基为YDC培养基,培养时间24 h,接种量3.0%;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0%,酵母膏1.0%,CaCO31.0%,pH值7.2;流加培养基:葡萄糖1.5%,酵母膏0.5%,制成混合液一起流加,发酵8 h开始流加;发酵周期(34±2)h,在以上发酵条件下,发酵液芽孢浓度达(3.410±0.151)×109cfu/m l。[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所获得发酵液芽孢数浓度较高,可用于进一步制备生防菌剂。

    2009年04期 v.37 1614-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园艺·园林·林业

  • 南方气候区冬菠菜需水量分析

    张黎明;王栋;金小平;侯会静;

    [目的]研究南方气候区冬菠菜需水量。[方法]设计3种灌水下限指标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90%(处理1)、80%(处理2)和70%(处理3),每个处理设置2个重复,研究不同灌水指标下冬菠菜的需水量。分析了冬季菠菜的需水量ET;采用改进的彭曼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ET0,进而求出作物系数KC;利用水面蒸发量E0计算需水系数α;并用LSD法对需水量、产量、作物系数、需水系数和叶面积作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各处理的需水量无显著性差异,降雨对需水量的影响很大;处理1的产量和叶面积显著大于处理2、3,处理2、3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为节约菠菜灌溉用水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516-1517+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蔬菜离体嫁接与嫁接亲和性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柳唐镜;李劲松;陈冠铭;韩晓燕;孔祥义;

    概述了蔬菜植物离体嫁接、嫁接生理学和嫁接亲和性等的研究进展,对嫁接生理适应与细胞识别反应机理及离体嫁接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2009年04期 v.37 1518-1522+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气候变化对海南岛香蕉品质影响的研究

    辛吉武;李伟光;刘银叶;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海南岛香蕉品质的可能影响。[方法]根据香蕉生理对环境的反映,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根据影响香蕉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近45年的变化,研究气候变化对海南岛香蕉品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南岛气温变暖也十分明显。而低温冷害对香蕉品质的威胁正在不断降低,高温的危害却在逐步增多;同时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的降低将减少香蕉果实内糖分的积累,影响香蕉的风味;降水日趋集中、强度增大将对香蕉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结论]该研究为评价香蕉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523-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叶片数量对欧李嫩枝扦插成活与生长的影响

    曹琴;王承禹;王鹏飞;杜俊杰;

    [目的]探究欧李带叶嫩枝扦插繁殖机理,以促进欧李扦插繁殖在生产中的应用。[方法]以山西农业大学欧李4号品种为试材,在嫩枝插条上设不同数量的完整叶片以及同数量的半叶处理,研究不同留叶量的欧李插条生根、萌芽及生长情况。[结果]试验得出,欧李无叶嫩枝插条不生根。在插条留1~3片叶的情况下,随着叶片数量的增加,生根率、萌芽率、成活率和新根数量在增加;其中,留半叶3片的生根率、成活率最高,3片叶的萌芽率最高。扦插后10~13 d萌芽速率最快,在13~17 d时萌芽速率减缓,有利于成活率的提高。插条的叶片数量对后期新梢的生长影响较小。[结论]欧李嫩枝扦插应留有一定数量的叶片,以保证插条的生根和萌芽;并在合适的留叶数量时,选择半叶处理比全叶处理能减少水分损失,从而提高成活率。

    2009年04期 v.37 1526-1527+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刺槐人工林抚育间伐试验研究

    吕保聚;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刺槐人工林的影响。[方法]以林木分级为基础,以弱度、中度、强度和对照4种间伐强度对刺槐中龄林进行间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可明显提高林木直径生长量、材积生长量和林分叶面积,但对林木高生长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为人工林抚育间伐提供科学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528-1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柳叶蜡梅的特性及其在黄山市的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

    方建新;程国栋;

    柳叶蜡梅为蜡梅科蜡梅属半常绿植物,系中国特有种。皖黄山市、浙衢州市、赣婺源县分布较为普遍。因其分布区域狭窄,被列入安徽省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该物种除可作药用外还可作为园林绿化观赏植物。报道了黄山市辖区柳叶蜡梅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信息。

    2009年04期 v.37 1530-1531+1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珍稀保护常绿乔木资源及园林应用研究

    郭二辉;胡颖;王从彦;胡小丽;田朝阳;

    于2004~2007年对河南的珍稀保护常绿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南分布有14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常绿乔木和23种省级重点保护常绿乔木植物;并对它们的观赏特性及其园林利用价值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评价,最后,对其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2009年04期 v.37 1532-1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嫁接时期与方法对陕西省镇安县大板栗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忠良;鲁周民;王祥坤;丁仕升;

    [目的]研究嫁接时期与方法对镇安大板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了规范板栗嫁接技术及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06、2007年,在板栗主产地镇安县采用插皮接、劈接和切接3种方法进行了板栗不同时期嫁接试验,研究了嫁接时期与方法对板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陕南山区,于3月30日至4月10日采用插皮接,成活率在88.6%~93.0%,当年平均抽枝长度132.9 cm,效果较好。[结论]插皮接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

    2009年04期 v.37 1535-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山西黑茶山自然保护区青毛杨的濒危原因和保护对策

    王振军;郝晓鹏;郭东罡;上官铁梁;

    青毛杨是中国特有的稀有物种,现已列为国家级保护植物,仅自然分布于山西兴县境内的黑茶山自然保护区。目前青毛杨有4个种群,种群个体数227株。青毛杨的主要濒危原因是:①有效结实率低,种子不易自然传播;②种子小,寿命短,容易丧失萌发力;③实生幼苗喜阴,成活率低;④人为砍伐和放牧干扰严重。针对青毛杨的濒危现状和原因,提出了科学保护的对策。

    2009年04期 v.37 1537-1538+1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采脂方法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

    谢善高;郑小贤;刘洪;莫大旺;吴艺梅;

    采用40%、50%、60%割面负荷率和天天割、隔天割的采脂方法,对不同密度的12、17和22年生马尾松林分进行采脂试验,结果表明,采割间隔期越短,割沟越长,越有利于松脂分泌;天天割的单位面积产脂量是隔天割的1.28倍,60%割面负荷率的平均单株单刀产脂量是40%、50%割面负荷率的1.19和1.07倍;中龄林采取40%割面负荷率和隔天割,近成熟林采取50%割面负荷率和隔天割的采脂方法,不但可获得较好经营效益,而且可延长采脂经营年限。

    2009年04期 v.37 1539-1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灰色关联原理分析北亚热带次生竹林降雨分配影响因素

    张家洋;朱凤荣;

    为了解北亚热带次生毛竹林降雨分配功能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影响林分降雨分配各因素的灰关联度值,揭示了降雨分配过程中的主导影响因素。

    2009年04期 v.37 1542-1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森林凋落物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郭伟;张健;黄玉梅;刘旭;王伟;薛林;

    森林凋落物的影响因素分为凋落量的影响因素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分别综述了这2种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其中,凋落量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子、林分因子和人为因子;而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是指凋落物的质量,外在因素包括气候、土壤状况以及全球变化等。

    2009年04期 v.37 1544-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不同日龄海兰鸡心率·血压及呼吸频率的研究

    冷超;

    [目的]测定不同日龄海兰鸡心率、血压及呼吸频率,以丰富海兰鸡群的基础数据库。[方法]通过肢体导联的心电描记,从而测定出心率;血压采用直接测压法;呼吸频率按1 min腹部羽毛起伏的次数计数。[结果]在11组中,小年龄段海兰鸡心率与其他鸡心率接近,但高于大年龄段的心率值;呼吸频率测定结果140、280和420日龄组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6组海兰鸡收缩压与舒张压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28与420日龄组差异极显著。[结论]实验测得的海兰鸡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值都是随着日龄的变化,而在各组之间表现为差异显著性的。

    2009年04期 v.37 1547-1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芪超细微粉与黄芪粗粉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海蛟;唐志武;陈兴波;

    [目的]对比研究黄芪超细微粉与黄芪粗粉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180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蛋雏鸡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其余2组为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将黄芪超细微粉及黄芪粗粉添加到雏鸡饲料中,通过测定体重、免疫器官(脾脏、胸腺、法氏囊)的重量、免疫器官指数、雏鸡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力,研究其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在体重变化方面,35日龄时,黄芪粗粉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黄芪超细微粉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鸡新城疫病毒(NDV)抗体水平比较,21、28、35日龄时,黄芪粗粉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黄芪超细微粉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免疫器官指数比较,49日龄时,黄芪粗粉组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黄芪超细微粉组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黄芪超细微粉与黄芪粗粉相比,在增加体重、血清抗NDV抗体效价平均值、法氏囊和胸腺指数等方面均占优势。

    2009年04期 v.37 1549-1550+1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双翅目昆虫侵袭对奶牛内分泌的影响

    梁旭;敖日格乐;王纯洁;红霞;吴德胜;

    [目的]揭示双翅目昆虫侵袭时奶牛血清中激素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9头成年健康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牛,按不同泌乳阶段分3组,采用个体跟踪法观察并记录侵袭试验牛双翅目昆虫的数目,自尾静脉无菌采血,提取血清,采用放射性免疫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AGTH、COR、PRL、GH和NE的水平。[结果]在双翅目昆虫开始侵袭的6月,血清中ACTH和COR含量较高,在双翅目昆虫频繁侵袭的7月奶牛血清中ACTH和COR水平下降,一直持续至9月。在昆虫活动嚣张期,血清中GH和PRL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NE水平明显提高,9月开始下降。[结论]该研究为制定缓解昆虫应激的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551-1552+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胎衣不下奶牛胎盘中TNF-α和IL-10含量变化的研究

    陈斌;周帮会;韩旭东;邵宾;黄会岭;姜国均;

    [目的]通过研究胎衣不下奶牛胎盘组织中TNF-α和IL-10含量的变化,探讨奶牛发生胎衣不下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集健康奶牛和胎衣不下奶牛的胎儿胎盘,制备胎盘组织匀浆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的TNF-α和IL-10含量。[结果]胎衣不下组奶牛胎盘组织中的TNF-α含量高于健康组奶牛,差异极显著(P<0.01);IL-10含量低于健康组奶牛,差异显著(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TNF-α和IL-10的含量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2009年04期 v.37 1553+1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摩交一代水牛与沼泽型水牛下丘脑细胞构筑的比较研究

    宋小白;潘堂峰;凌泽继;杨炳壮;许典新;秦津;黎金秀;韩涛;潘琼;

    [目的]为水牛下丘脑参与生殖生理功能调节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石蜡切片NISSL染色,采用DMRXAQ550JMS型显微镜及其图象分析系统扫描水牛下丘脑切片。以LEICQWIN图象分析软件对细胞数密度、胞体平均面积、胞体周长、各型细胞的出现率进行研究。[结果]比较摩交一代水牛与沼泽型水牛下丘脑细胞构筑,结果显示,2种水牛下丘脑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巨型、大型、中型、小型细胞在各个核团均有出现,且各自的比例也有明显不同;摩交一代水牛与沼泽型水牛下丘脑内侧部9个核团的神经纤维分布相似,各型细胞的出现率不同;摩交一代水牛与沼泽型水牛相比,在9个主要核团的细胞构筑均有明显差别。[结论]2种不同类型水牛下丘脑细胞存在较大差异,其参与调节2种类型水牛的不同生理生殖功能。

    2009年04期 v.37 1554-1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断奶安”防治仔猪腹泻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

    王玲;蒲万霞;扎西英派;孟晓琴;郭福存;李金善;邓海平;

    [目的]探讨微生物制剂"断奶安"对仔猪腹泻的防治作用机理。[方法]给断乳仔猪口服"断奶安",观察其对仔猪腹泻率、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区系、各肠段pH值及肠黏膜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断奶安"可提高断乳仔猪的存活率,使腹泻率下降19.24%,且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具有较好的提高断乳仔猪生长速率的趋势及阶段增重优势,使仔猪生长性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发挥;可通过增强仔猪肠道抵抗力来维持肠道黏膜的机械屏障作用和正常的消化功能,进而提高肠道的黏膜免疫水平;还可通过降低肠道内潜在致病菌比例及其对宿主的毒害作用,使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在极短的时期过渡至并维持在动态平衡状态,并具有降低仔猪肠道内容物pH值的趋势。[结论]"断奶安"可有效防治断奶仔猪腹泻。

    2009年04期 v.37 1557-1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柄海鞘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观察

    李霞;孙虎山;王宜艳;李华;

    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Golgi镀银法对柄海鞘神经复合体的结构进行显微观察,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甲硫氨酸脑啡肽在神经复合体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①甲苯胺蓝染色法显示,神经复合体由神经节、神经腺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神经节分为皮质部、髓质部和过渡带;神经腺位于神经节背侧面,由腺小叶组成;神经细胞呈深蓝色,神经纤维呈浅蓝色,与背景反差较大。Golgi镀银法显示的结果不理想,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着色不明显。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ENK在神经复合体中分布广泛,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及上皮细胞均有Met-ENK阳性反应。

    2009年04期 v.37 1560-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犬附红细胞体抗原分析

    齐楷;贾立军;张守发;梁晚枫;丛艳昭;王娜;金超;

    [目的]为了解犬附红细胞体抗原特性。[方法]对犬附红细胞体进行体外培养,培养后对解离的犬附红细胞体经超声波裂解,制备粗提抗原并提纯,对所提抗原进行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结果]犬附红细胞体抗原在电泳图谱上出现了3条主蛋白带,其分子量分别为66、32和25 kD,其中32和25 kD的抗原具有较好的免疫性,且不与犬附红细胞体阴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结论]该研究为犬附红细胞体的抗原成分及犬附红细胞体病的免疫学诊断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9年04期 v.37 1569-1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褐煤中提取的腐植酸对小鼠急性及蓄积毒性试验

    王玉峰;聂兵;张晓吉;魏佳佳;张立平;李洪龙;

    [目的]从褐煤中提取腐植酸,研究腐植酸对小鼠急性及蓄积毒性试验,以阐明褐煤中提取的腐植酸是否具有安全性。[方法]用昆明系小白鼠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蓄积毒性试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LD50>28 320 mg/kg,说明褐煤中提取的腐植酸属于实际无毒类物质;蓄积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褐煤中提取的腐植酸无蓄积毒性作用。[结论]褐煤中提取的腐植酸属于实际无毒类物质,并无蓄积毒性作用。

    2009年04期 v.37 1571-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地区食蟹猴配种后主要生殖激素的变化

    赵广伟;黎宗强;杜莹莹;谢莉萍;李婵;姚玲;卢昇盛;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笼养雌性食蟹猴配种后生殖激素的变化水平。[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食蟹猴配种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催乳素(PRL)的水平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在配种后1~60 d孕酮的含量缓慢降低,第60天降到最低水平(0.22±0.06)ng/ml,其后缓慢上升,第105天出现一个大的峰值,为(1.15±0.12)ng/ml,峰值过后浓度呈下降趋势,整个测定时期的平均值为(0.66±0.08)ng/ml。雌二醇的含量除了在第75天有一个较大的峰值[(86.92±18.54)pg/ml]外一直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在第120天后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整个测定时期的平均值为(35.16±5.12)pg/ml。催乳素的含量在配种后1~90 d稳步上升,第90天出现一个小的峰值,为(99.62±44.56)IU/ml,第105天后含量上升较快,催乳素在整个测定时期的平均值为(103.64±37.36)IU/ml。[结论]该研究为采用食蟹猴作为动物模型探讨不孕不育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573-1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拟黑多刺蚁雌性生殖系统的比较观察

    詹光杰;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的拟黑多刺蚁雌性生殖系统的特点。[方法]通过解剖,观察拟黑多刺蚁雌性成虫不同的发育时期(婚飞前、产卵旺盛期和老龄期)的生殖系统的特点,比较其卵巢发育指数和雌性附腺发育指数。[结果]产卵旺盛期的蚁后卵巢发育指数最高,老龄期及婚飞前蚁后次之,它们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产卵旺盛期蚁后的雌性附腺发育指数值是最高的,婚飞前与老龄蚁后的值次之,且它们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蚁后的生殖能力与其卵巢的发育指数和雌性附腺的发育指数有密切的相关性,值越大,产卵能力越强。[结论]该研究为拟黑多刺蚁的人工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578-1579+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水果收集果蝇的试验研究

    刘梅;

    [目的]探讨吸引果蝇的诱饵。[方法]选择苹果、香蕉、葡萄和玉米培养基(CK)作为诱饵,研究他们收集果蝇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在自然情况下,3种常见水果都能诱捕到果蝇,但香蕉和葡萄采集效果极显著,高于苹果和玉米培养基。[结论]该研究为果蝇的收集和为害提供科学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曲阜河滨两种鸻形目鸟类觅食行为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王增礼;张伟;

    以曲阜的南沙河(沂河曲阜段)和北沙河(泗河曲阜段)两地作为对青脚鹬(C.temminck)和金斑鸻(P.dominica)2种鸻形目鸟类的观察研究基地,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人为干扰实验法对2种鸟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青脚鹬和金斑鸻主要在河岸浅水和滩涂中觅食,金斑鸻更喜沙质基底。其食物主要为小鱼、小虾、蚯蚓、蝌蚪以及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2种鸻形目鸟类的取食频率和惊飞距离等参数在无人干扰和不同的干扰级别下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滨鸟觅食区的人为活动已经严重影响到以上2种鸟的觅食行为。

    2009年04期 v.37 1586-1587+1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多肽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梁拥军;孙向军;杨璞;张欣;

    [目的]制备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多肽,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从罗非鱼鱼皮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对原料,分离制备活性肽,并测定其理化性质。[结果]利用胰蛋白酶在45℃、pH值8、加酶量5%条件下,酶解3 h,进而用葡聚糖凝胶G-50通过蛋白质纯化仪进行分离,纯化得到较纯的多肽Y32。电泳得知Y32分子量为4.045 6 kDa;DSC820e测定Y32的变性温度为57.5℃;调节pH值测定其等电点为8.7;用氨基酸组成分析仪测定Y32氨基酸种类及其含量发现,Y32多肽中共含有19中氨基酸,其中,甘氨酸所占比例最大,符合胶原蛋白氨基酸的基本构成。[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罗非鱼鱼皮提供了基础资料。

    2009年04期 v.37 1588-1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1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 ]
  • 异育银鲫上皮瘤病发病池与未发病池的水质分析

    陆宏达;张连义;朱光来;卫胜昌;倪云超;

    [目的]探讨水环境因子与异育银鲫上皮瘤病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2007年9月~2008年2月,每月下旬对异育银鲫上皮瘤病发病较为严重的裕安淡水养殖场的37个养殖池水质进行测定分析,其中20个养殖池为发病池,17个养殖池为未发病池。[结果]结果表明,水质测定除2007年9月份发病池NO3-N与未发病池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月份发病池与未发病池中的pH值、NH3-Nt、NH3-Nm、NO2-N、NO3-N、COD和SR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的水质测定期间,发病池和未发病池中的NH3-Nm含量分别为(0.051±0.020)和(0.158±0.141)mg/L;2007年9、10和12月份发病池和未发病池的NO2-N含量均超过了0.1 mg/L;无论发病池还是未发病池SRP含量在水质测定期间均高于精养鱼池SRP最适含量0.010~0.030 mg/L的上限值。NH3-Nm、NO2-N和SRP偏高的协同作用可对鱼体免疫功能造成更大的损伤,增加异育银鲫对疾病的易感性,在病毒病原存在的条件下可促进该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该研究为异育银鲫上皮瘤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594-1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

  • 低分子量壳聚糖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何日安;岳武;姚评佳;魏远安;

    [目的]探索壳聚糖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与其分子量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最小抑制浓度和抑制圈,研究不同分子量的低分子量壳聚糖对稻胡麻叶斑病菌等13个植物原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对多数植物病原菌来说,可溶性的低分子量壳聚糖分子量在662~5 492范围内,随分子量的增加,其抑菌能力增强,抑菌效果更明显,最小杀菌浓度减小,杀菌能力增强。其中以聚合度在10~34,分子量在1 628~5 492的低分子量壳聚糖抑菌效果最好,对野油菜黄单孢-8004菌、青枯雷尔氏菌GMI1000菌株和辣椒斑点病菌的抑菌效果都很好。[结论]该研究为植物病原菌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566-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苜蓿内生拮抗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研究

    王燕;宗兆锋;詹刚明;胡普辉;

    [目的]分离和筛选苜蓿内生放线菌,为进一步筛选拮抗菌株打下基础。[方法]从健康苜蓿组织中分离得到3株内生放线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皿内对峙培养。[结果]MX2及其发酵滤液对11种靶标菌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特别对番茄灰霉、西瓜枯萎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MX3的发酵滤液对小麦纹枯病的抑菌作用较强,但是平板对峙培养中MX3没有此作用。[结论]MX2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

    2009年04期 v.37 1627-1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药用植物粗提物对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防治作用研究

    林纬;蒙姣荣;朱彬;黄永禄;袁高庆;黎起秦;

    [目的]寻找有效防治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方法。[方法]研究测定4种药用植物粗提物对罗汉果病毒病的防治作用。[结果]结果表明,板蓝根、贯众、大黄和黄芩的粗提取物对罗汉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10%、46.20%、46.20%和57.60%;板蓝根粗提取物用水稀释5、10、50、100和200倍液对罗汉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48%、59.15%、59.15%、52.14%和43.69%。[结论]该研究为探讨防治罗汉果病毒病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629-1630+1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桃蛀螟对蓖麻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王穿才;

    [目的]控制桃蛀野螟对蓖麻的为害。[方法]对桃蛀野螟在蓖麻上的危害习性和发生规律进行试验观察。[结果]结果表明,补充营养对成虫产卵量影响明显,尤其是越冬代成虫。幼虫蛀食蓖麻果实、籽粒及雌雄花蕾,其他部位不取食。7~11月是此虫在蓖麻上的为害期,防治方法有药剂喷雾及套袋。[结论]该研究为蓖麻桃蛀野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631-1632+1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植物提取物对夹竹桃蚜的触杀作用

    和玉华;孟梦;

    [目的]探索5种植物提取物对夹竹桃蚜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高阿丁枫、膏桐、辣蓼、竹柏、紫茎泽兰作为供试植物,采用浸渍法提取得到其提取物,在室内采用微量点滴法对夹竹桃蚜触杀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这5种植物提取物对夹竹桃蚜的触杀效果依次为竹柏(紫茎泽兰(高阿丁枫(辣蓼(膏桐。不同浓度的高阿丁枫、紫茎泽兰、膏桐提取物对夹竹桃蚜的校正死亡率都无显著差异,但不同观测时间的校正死亡率又都有显著差异。不同浓度和不同观测时间的辣蓼和竹柏提取物对夹竹桃蚜的校正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夹竹桃蚜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633-1634+1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花生苗期化学除草效果试验及安全性分析

    郭家锋;

    [目的]探索花生苗期田间杂草的化学防治效果。[方法]应用15%精喹禾灵乳油和11.8%精喹.乳氟禾乳油对花生苗期田间杂草进行茎叶喷雾处理的防治效果、安全性和增产作用的试验。[结果]在花生苗期喷施900 ml/hm2精喹禾灵乳油对稗草、狗尾草、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具有100%的防效,但对一些阔叶杂草防效较差,而喷施600和720 ml/hm2精喹.乳氟禾乳油则除了对稗草等禾本科杂草有特效外,还对马齿苋、刺儿菜、鸭跖草等阔叶杂草具有显著的防效,均达80%以上。2种除草剂均对花生叶片局部产生一些轻度的接触性药斑,药斑在1~2周内可恢复,不影响花生的中后期生长及产量,具有很强的选择性。[结论]供试的2种除草剂是理想的花生苗期(杂草芽后)选择性除草剂,值得推广应用。

    2009年04期 v.37 1635-1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用植物·烟草·蚕桑

  • 盐穗木中部分成分含量测定及活性作用研究

    陶大勇;王选东;刘利林;陈瑛;蒋涛;任道泉;

    [目的]研究塔里木盆地盐穗木中的有效化学成份。[方法]对盐穗木中所含的部分成分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盐穗木鞣质含量最高达1.912 2 mg/kg,多酚含量最高达1.174%,生物碱含量最高达0.026%。全钾%、全磷%,铜(μg/g)、锰(μg/g)、钙(μg/g)、锌(μg/g)、锰(μg/g)和铁(μg/g)8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分别为1.383、0.128,18.033、28.459、0.295、53.677、0.575和229.642。盐穗木水提物对大肠杆菌为中度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高度敏感。盐穗木全草经乙醇提取、正丁醇萃取,得到的正丁醇萃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盐穗木超声波提取,乙酸乙酯萃取,经柱层析分离,得到6种化合物;正丁醇萃取,经柱层析分离,得到3种化合物。[结论]对雏鸡饮喂盐穗木水煎液有提高成活率的作用,但对机体免疫机能影响不大。

    2009年04期 v.37 1591-1593+1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植株形态的比较研究

    李美善;许明子;李长军;张雪莲;刘宪虎;

    [目的]进一步了解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间的形态特点。[方法]以栽培高山红景天和野生高山红景天为材料,进行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植株形态的比较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间形态有一定的差异,株高雌株略高于雄株,主茎叶片数雄株多于雌株,叶片形态雄株比雌株狭长且薄、两性植株叶片较宽,茎粗雄株比雌株细,茎数雄株明显多于雌株,地下部根茎粗、根茎长和根茎数等性状雄株均大于雌株。[结论]该研究为高山红景天的性别分化机理、组织培养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599-1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青荚叶中多糖及矿物元素含量的分析

    刘利娥;李红萍;于斐;刘洁;张洪权;

    [目的]测定青荚叶中多糖和矿物元素的含量,为开发青荚叶食品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河南省卢氏县产青荚叶中多糖的含量,在380~55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确定最大吸收波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K、Ca、Na、Mg、Fe、Cu、Zn、Mn和Cr9种常量、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最大吸收波长为490 nm;青荚叶中多糖含量为46.6671 mg/g;青荚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是Ca、Mg、Fe、Mn和Zn。[结论]青荚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和多糖,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

    2009年04期 v.37 1601-1602+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贝母鉴别方法研究进展

    龚伯奇;罗桂花;王伟;

    就鉴别贝母的几种常用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光谱鉴别法等进行了概述。

    2009年04期 v.37 1603-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ICP-AES法测定道地中药材川乌头不同器官和炮制品矿质元素含量

    彭书明;苏娟;雷泞菲;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川产道地中药材川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硝酸-高温灰化对道地中药材乌头根、茎、叶及炮制品黑顺片、白附片、黄附片中的矿质元素进行消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消解液中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样品中K、Fe、Zn的含量较为丰富,其中,乌头根中Cu含量最高,为349.8μg/g,茎中K、Ni、Zn含量最高,分别为23 920.0、8.7、500.5μg/g,叶中Mn、Fe含量最高,分别为29.7、40 375.0μg/g;黑顺片中Mo、Sr含量最高,分别为1.2、1 981.0μg/g,黄附片中Cr含量最高,为95.5μg/g。所用测定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2.00%~109.40%,相对标差为0.29%~3.42%,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论]道地中药材川乌头不同器官及炮制品中矿质元素含量差别较大。

    2009年04期 v.37 1605+1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种源头花蓼中总黄酮及没食子酸的含量比较

    王祥培;吴红梅;万德光;许士娜;钱海兵;

    [目的]比较不同种源头花蓼中总黄酮及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5批不同种源头花蓼中总黄酮及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不同种源头花蓼中总黄酮及没食子酸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应注意不同种源头花蓼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2009年04期 v.37 1606+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臭柏枝叶精油的体外抑菌活性

    郭秀艳;包丽华;张国盛;王林和;王文明;

    [目的]探讨臭柏精油在抑菌、抗菌领域应用前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连续稀释法和自然沉降法对臭柏精油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臭柏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酵母菌的抗菌圈直径分别为(16.2±2.3)、(8.4±1.3)、(26.2±5.1)、(16.7±2.1)、(18.0±2.4)mm;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0%、10.00%、0.25%、7.50%和0.50%。对室内空气中菌类的平均抑菌率达43.3%。臭柏精油对5种菌的抑菌活性强度为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臭柏精油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是一种很有价值和开发前景的芳香油植物资源。

    2009年04期 v.37 1607-1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甘草2种类型愈伤组织的细胞学显微结构观察

    曹君迈;赵海燕;杨欢欢;

    [目的]比较甘草茎段愈伤组织和根段愈伤组织在细胞学显微结构方面的差异。[方法]以有再分化能力的甘草芽愈伤组织和无再分化能力的甘草根段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非生物制片技术与生物制片技术对二者培养24 d,再用涂片法和石蜡法分别进行线粒体和细胞骨架的活体染色观察。[结果]观察发现,2种愈伤组织中都存在运动型线粒体,且2种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细胞中运动型线粒体数目存在显著差异。芽的细胞具有运动活性的线粒体数目多于根细胞,芽较根细胞的细胞骨架网状结构较密集,说明芽诱导的愈伤组织细胞中各项生理活动旺盛,启动分化所需的能量充足,易进行再分化,而胚根诱导的愈伤组织则相反。[结论]2种类型愈伤组织脱分化结构的差异对其再分化有一定影响。

    2009年04期 v.37 1611-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葎草及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龚丽霞;丁卓平;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天然药物,葎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介绍了葎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和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开发利用葎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一定的科学借鉴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618-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7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盖草种类和厚度对黄芩产量及黄岑苷含量的影响

    陈万翔;高彻;计博学;曹秀莉;

    [目的]寻求提高黄芩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新途径。[方法]试验地共设地面覆盖物碎稻草厚度1和3 cm、整稻草1和3 cm、整玉米秸1和3 cm、裸地(对照)7个处理,研究地面覆盖物种类和厚度对黄岑产量及黄岑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经地面覆盖整稻草1 cm、碎稻草1和3 cm和整玉米秸1 cm处理的黄岑比对照增产极显著,增幅为82%~106.6%;覆盖整玉米秸3 cm处理的黄岑比对照增产显著,增幅为49.90%;黄岑苷含量以覆盖碎稻草1和3 cm、整玉米秸3 cm处理的最高,比对照增加11.18%~17.79%,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单位面积黄岑苷产量以覆盖整玉米秸1 cm、碎稻草1和3 cm处理的最高,比对照增加98.86%~127.49%。[结论]综合而言,覆盖材料以碎稻草最好,覆盖厚度以1 cm左右为宜。

    2009年04期 v.37 1621-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抱茎獐牙菜中3种药效成分的HPLC测定

    马玉花;纪兰菊;陈桂琛;卢学峰;

    [目的]测定抱茎獐牙菜中不同部位的药效成分。[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抱茎獐牙菜中不同部位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及芒果苷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HPLC法测定3种药效成分的最佳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条件0~25 min,甲醇:20%~5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结论]抱茎獐牙菜根部龙胆苦苷的含量最高,其余2种药效成分在花的部位有较高的含量。

    2009年04期 v.37 1623-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藏药材印度獐牙菜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王萍萍;陈现民;肖远灿;杜玉枝;魏立新;

    [目的]研究印度獐牙菜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方法]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印度獐芽菜乙醇浸膏,所得产物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洗脱后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印度獐芽菜全草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和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山酮(Ⅱ)。[结论]2种化合物β-谷甾醇与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山酮均为首次从印度獐芽菜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

    2009年04期 v.37 1625-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土壤肥料

  • 施氮水平对饲用高粱茎秆品质性状积累规律的影响

    罗峰;孙守钧;裴忠有;高建明;李子芳;

    [目的]研究施氮水平对饲用高粱茎秆品质性状积累规律的影响,为饲用高粱生产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方法]以饲用高粱品种天农青饲1号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研究氮肥对各品质性状积累的影响。[结果]4个处理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随生育进程不断增加,粗纤维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则不断降低。粗蛋白含量随着施氮量的递增而递增,超过某临界点时,又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粗纤维含量从拔节后24~52 d随施氮量的递增而递增;不同处理间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结论]施用氮肥可改进饲用高粱茎秆的品质,施纯氮28.0 kg/hm2时,品质性状的综合表现最好。

    2009年04期 v.37 1638-1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施氮量对免耕移栽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的影响

    赵田径;冯跃华;韩钢钢;董爱玲;潘兴书;宋碧;樊卫国;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免耕移栽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的影响。[方法]以超级杂交水稻黔南优2058为试材,设5种施氮量处理进行免耕移栽的稻作试验。[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在最高分蘖期和孕穗期茎干物质减少,叶干物质逐渐增加;在齐穗期茎、叶干物质逐渐减少,穗干物质比例和穗/茎叶逐渐增加;成熟期的情况与齐穗期相反。在75~225 kg/hm2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茎鞘物质输出率、茎鞘物质转换率、抽穗后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和输出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逐渐下降,而有效穗数逐渐升高。[结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以抛物线形式增加,施氮量为284.0 kg/hm2,可获得最高产量。

    2009年04期 v.37 1641-1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棉花-油菜轮作制中磷·钾肥合理分配研究

    张继铭;刘冬碧;余延丰;熊桂云;陈防;殷辉;

    [目的]探讨了棉花-油菜轮作制中磷、钾肥的合理分配,为相关区域棉花和油菜合理施用磷、钾肥及土壤磷、钾平衡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4年定位试验并结合农户肥料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湖北东部潮土区棉花-油菜轮作制中磷、钾肥的合理分配问题。[结果]棉花增施钾肥后增产显著,施钾4年平均增产27.3%,并对油菜有明显后效;油菜施磷4年平均增产约10%,增施钾肥的增产幅度较低;如果每年每季作物施磷肥(P2O590 kg/hm2)、钾肥(K2O 120 kg/hm2),土壤磷素盈余率为68.2%,钾素亏缺率约35.0%,且油菜季土壤K素亏缺量明显高于棉花季。[结论]根据研究区域磷、钾肥料使用情况,兼顾肥料的增产效果和土壤肥力的维持与提高,提出"棉花增钾、油菜增磷增钾"的施肥措施。

    2009年04期 v.37 1644-1645+1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黄玉梅;张健;杨万勤;卢昌泰;刘旭;刘洋;

    [目的]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生态学特征。[方法]2007年在理县毕蓬沟森林样地内,对采伐后人工种植的云杉纯林及人工天然混交林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动物群落以线虫纲、蜱螨目、弹尾目为优势类群,以倍足纲、猛水蚤目、轮虫纲、线蚓科、双翅目幼虫等为常见类群。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仍具有表聚性,但有向下层移动的趋势。人工云杉纯林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及多样性指数DG低于人工天然混交林,但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人工纯林较之混交林退化程度还不高,通过对植被组成和结构的调控,有望增加其生态系统内土壤生物的多样性。

    2009年04期 v.37 1646-1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土壤营养因子对地果叶部性状的影响

    王传华;李俊清;

    [目的]对地果植株的叶部性状与主要土壤生态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在对野生地果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壤生态因子(水分、N、P、K、有机C)对地果叶部性状的影响。[结果]土壤含水量对地果单叶面积、叶片数量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含水量上升,地果叶片变长、变宽,单叶面积增加而叶片数减少,茎节长度增加。土壤N和有机C含量对地果叶部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土壤N含量与叶片数量呈不显著负相关,与茎节长度呈不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地果具有耐贫瘠的特点。地果对土壤P的耐性较高,随土壤P量增加,单叶面积减小而叶片数量增加。地果对土壤K含量不敏感。[结论]该研究为人工栽培地果时土壤条件的控制提供参考。

    2009年04期 v.37 1649-1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庆安县南部黑土养分时空变化研究

    周利军;张淑花;

    以庆安县南部1993、2000和2003年监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为数据源,利用SPSS和GIS软件对庆安县南部土壤养分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安县南部土壤各种养分含量具逐年下降的趋势,空间变异强度为中等,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状态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

    2009年04期 v.37 1663-1664+1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资源与环境

  • 湖北省近50年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李帅;汤振权;匡亚红;

    温度和降水对气候的变化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调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湖北地区1957~2006年的气象资料,选取16个有代表性的站点,具体分析了近50年该地区气温与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总降水量与温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全年及春、秋、冬各季气温与降水的相关性规律表现不明显。这为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以及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提供一定的参考。

    2009年04期 v.37 1652-1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干旱内陆河尾闾绿洲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以金塔绿洲为例

    段慧平;齐善忠;

    以我国西北干旱内陆河尾闾的金塔绿洲为例,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和评价近15年(1988~2003年)来该绿洲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整个绿洲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3年金塔绿洲耕地、城市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显著增加,其中耕地面积增加了30.03 km2,城市建筑用地扩大了13.35 km2,未利用土地面积扩大了15.52 km2;而草地和林地面积急速下降,分别减少了58.06和1.76 km2。造成了整个绿洲诸如土地荒漠化、地下水位的下降等生态环境退化问题。

    2009年04期 v.37 1656-1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镇江赛珍珠旅游产品开发定位与展望

    曹步霄;

    对镇江赛珍珠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定位,按照旅游产品空间结构的类型,从点状产品、线状产品和网络状产品3个角度,对镇江赛珍珠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探讨,将赛珍珠研究拓展到旅游学术研究领域,为提升赛珍珠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以及同类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2009年04期 v.37 1661-1662+1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生态足迹的南宁市生态安全演变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孙崇智;郑凤琴;黄海洪;吴燊先;莫雨淳;

    近50多年来南宁市气候变化总趋势是逐渐变暖,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变暖明显,增幅加大。对气候变暖明显的近20年,根据生态足迹理论方法测算了南宁市历年的生态足迹,对南宁市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生态安全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而且随着气候变暖引起的旱涝灾害日趋分布不均,人均耕地和人均化石能源地的生态承载力将越来越小,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势必给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带来不利影响。

    2009年04期 v.37 1665-1667+1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柳州市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

    刘永裕;刘梅;唐国敏;覃靖;

    根据柳州站与沙塘站温度资料,对柳州市城市热岛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柳州市城市热岛效应逐年增强,秋冬强春夏弱,夜间强白天弱;柳州市强热岛日出现次数逐年增多,出现月份增多,12月份出现最多;强热岛日市郊差最大和最低气温是出现在2:00,各时次的市郊差多在4~5℃,同时指出了强热岛日的天气特点。

    2009年04期 v.37 1668-1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栅格化的广东省气候综合评价

    邓珊珊;夏丽华;千怀遂;

    基于广东省1965~2007年78个县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以经纬度、海拔高度、水分和热量等为气候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回归分析+残差修正"模型。然后采用反距离加权法对气候要素进行空间插值,以1?×1?栅格为评价单元,分别对年平均气温、大于10℃积温、干燥度、年降水量和年降水变率等因子进行分析评价。最后,采用AHP决策分析方法对气候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广东省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及空间格局。

    2009年04期 v.37 1671-1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熵值法的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价——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武玉艳;葛兆帅;蒲英磊;刘光启;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利用熵值法,对盐城市2006年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并应用ARCGIS软件绘制了脆弱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位于盐城市中西部地区的建湖县、阜宁县和盐城市区为农业洪涝灾害高脆弱性区;射阳县、滨海县、响水县、大丰市为中度脆弱性区;东台市为低脆弱性区。总体来看,盐城市西部地区的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明显高于东部地区。最后,从汛期降水量、地形和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2009年04期 v.37 1681-1682+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铁岭市48年气候变化特征与近期异常气候

    刘敏;周昕;高飞;

    利用线性倾向率、小波分析、滑动平均等方法,对铁岭市1960~2007年间4个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铁岭市近48年气候变化特点为温度呈上升、降水略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近17年,气温增暖幅度加大,但各季增温幅度差异较大,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降水春夏两季减少明显,降水时段分布不均,旱涝灾害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持续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某时段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屡破纪录,极端气候事件出现频次渐多。

    2009年04期 v.37 1683-1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江苏沿海主要海洋灾害分析与减灾对策

    赵红艳;陈晔;

    在分析江苏沿海海洋灾害的基础上,介绍了江苏沿海主要海洋灾害的类型以及海洋灾害的特点,重点分析了相对海平面上升、风暴潮、赤潮3种具有代表性海洋灾害的成因及其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

    2009年04期 v.37 1686-1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石河子荒漠绿洲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

    王玲;吕新;高秀平;

    以石河子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在GIS支持下编制了石河子土地利用景观图。在此基础上选取多种景观指数,从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空间构型指数、斑块特征指数等3个方面,定量地分析石河子荒漠绿洲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耕地和水域,二者面积之和占全区的58%左右;此绿洲景观以耕地、园地、林地以及城镇工矿用地等形式镶嵌在景观中,他们由于受到绿洲内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分形指数大,破碎度高;耕地及城镇工矿用地的分布均比较分散,水域沼泽及未利用土地分布较集中。景观优势度较低,说明景观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且各拼块类型在景观中均匀分布。各景观类型受干扰程度较大,景观处于不稳定状态。总体上看,石河子地区的景观较复杂,多样性指数较大,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异质性较高。

    2009年04期 v.37 1689-1691+1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赵雲泰;廖和平;

    结合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分析重庆市渝北区农村居民点的时空变化特点,研究农村居民点数量与位置的变化,并针对渝北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完善土地制度,发挥土地整理资料的导向作用。

    2009年04期 v.37 1696-1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抚州市野生染料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

    周亚平;陈连水;袁凤辉;饶军;

    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抚州市共有野生染料植物48种,隶属30科36属。在分析抚州市野生染料植物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染料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2009年04期 v.37 1699-1700+1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同位素在地表水中的应用

    孙营营;陆宝宏;汪集旸;谭忠成;

    自然界的各种水体(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中都广泛存在着环境同位素,同位素技术在地下水中的应用趋于成熟,但在地表水中的应用不是十分广泛。从基流分割、径流平均传播时间、水环境三个方面重点论述环境同位素在地表水应用,并结合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探讨应用前景。

    2009年04期 v.37 1701-1702+1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常见带刺植物研究

    贺猛;米锴;

    通过对植物学的学习和实习考察,大体掌握植物的分类,对于易混淆植物难以鉴别,特征掌握不全面。鉴于此,结合野外考察将一些易混淆的带刺植物分科属加以区别,并以个别种属举例说明,以此加深理解,对以后分类提供帮助。

    2009年04期 v.37 1703-1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曲麻莱县的自然资源状况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涂兵;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安全。以地处核心区的曲麻莱县为研究对象,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综合分析了该区的自然资源状况,揭示了该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曲麻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09年04期 v.37 1706-1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海岛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评价

    陈友吾;林晓佳;季宏铁;龚自强;董晓慧;唐红芳;张慧敏;仇正华;

    [目的]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海岛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方法]对不同植被类型设置3个30 m×30 m的样地进行调查,记录样地内所有乔木树种的种类、数量,并记录奇胸径和株高;同时,在样地对角线设4个2 m×2 m的样方调查所有灌木和草本的种类和数量。[结果]结果表明,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已经对海岛植物群落的种类及其构成、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带来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的程度越严重,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越低,植物多样性越小。[结论]对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04期 v.37 1708-1709+1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KOH/Al2O3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

    吴东辉;董秀娟;韩祝平;柳依婷;施磊;

    [目的]用固体碱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方法]以层析用中性氧化铝为载体,负载KOH并经高温焙烧处理制得KOH/Al2O3催化剂,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系统地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酯交换反应等条件对大豆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该催化剂对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当KOH负载量为10%,500℃焙烧3 h,催化剂用量5%,醇油摩尔比12∶1,酯交换反应仅2 h,大豆油的转化率高达98.63%。[结论]KOH/Al2O3催化剂对大豆油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且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后处理方便,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2009年04期 v.37 1710-1711+1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海岸带研究Ⅲ——滨海湿地研究

    安鑫龙;齐遵利;李雪梅;张秀文;

    从滨海湿地的类型、分布、资源及其丧失与生态退化等方面概括总结了中国滨海湿地的基本特征以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保护管理对策。

    2009年04期 v.37 1712-1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运城盐湖卤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李华静;李远刚;张稳婵;

    [目的]探索氯耗氧曲线校正法测定盐湖卤水中的COD值的效果。[方法]用氯耗氧曲线校正法测定运城市盐湖卤水的化学需氧量,并与其他的一些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在测定条件下,氯离子极易被重铬酸钾氧化,氯离子完全氧化时间为30 min。CODCr(Cl)与氯离子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222 4x-0.519,相关系数r=0.987 6。通过测定得知,水样中氯离子的浓度为3 503.85 mg/L,通过耗氧曲线及方程得出运城市盐湖卤水中的CODCr的值为438.18 mg/L,显示其污染较严重,需要进一步保护。[结论]用氯耗氧曲线校正法测定盐湖卤水COD值操作简单、简便、准确度高、精密性好,同时还可避免汞盐污染环境。

    2009年04期 v.37 1714+1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区域生态安全的评价研究

    门可佩;朱鸿婷;

    以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我国各省区生态安全协调度评价模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所提供的最新数据,运用极值处理的信息熵法计算出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因缺乏数据未包含西藏)的生态安全协调度指数,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及排序,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客观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715-1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1995~2004年宝鸡市生态安全分析与评价

    赵昕;任志远;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探讨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概念及计算方法,对1995-2004年宝鸡市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分析表明:10年来宝鸡市的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生态安全等级属于Ⅳ安全级,宝鸡市生态系统所承受压力偏大;最后提出了加强宝鸡市城市生态安全的建议。

    2009年04期 v.37 1718-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性研究

    周志恩;唐志鹏;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我国2005年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七大区域31个省份(直辖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2009年04期 v.37 1721-1723+1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UV254作为COD替代参数用于猪场污水的监测

    董滨;段妮娜;何群彪;陈洪斌;

    为选择一种简便、快速、廉价的监测方法代替猪场污水处理中COD的日常监测,通过实验,考察了UV254与猪场污水原水COD及MBR处理出水COD的相关性,并验证了NH3-N、NO3--N和NO2--N浓度对水样UV254的影响。结果表明,猪场污水原水和MBR处理出水的UV254与COD有良好的相关性;NH3-N、NO3--N和NO2--N浓度对水样UV254影响不显著。UV254代替COD用于猪场污水原水及MBR处理出水的日常监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009年04期 v.37 1724-1725+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富马酸废水厌氧处理试验研究

    张一波;邹华;

    [目的]探索厌氧生物法处理富马酸废水的可行性。[方法]先分阶段将原废水稀释至一定浓度,调节原水pH值,通过蠕动泵送入厌氧反应器进行生物处理,出水再循环至反应器,测定不同反应时间出水的化学需氧量和pH。[结果]在污泥驯化阶段,进水的化学需氧量浓度约为1 564 mg/L,经过约48 h的连续运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可达到约81%;在提高负荷和稳定运行阶段,进水的化学需氧量浓度约为10 377 mg/L,经过约32 h的连续运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可达到约60%,可见应用厌氧反应器对处理富马酸此类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良好的作用。[结论]该研究为企业废水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726-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08年初罕见的浙西南冻雨(雨凇)灾害分析

    潘娅英;柳岳清;王亚云;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初,浙西南地区遭受了罕见的低温、冻雨(雨凇)天气,此次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冰冻开始,冰冻加剧,长时间低温冰冻阶段。这次冰冻灾害给浙西南地区的各行各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给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是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丽水也是全省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主要从冻雨形成的3个条件分析了冻雨的成因,指出在较强的拉尼娜背景下,异常海温下垫面和大气环流给这次冻雨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很强的逆温层的存在是冻雨形成的直接原因;另外,浙西南独特的地形为冻雨形成提供了低于0℃的地物接触面,使得这次的冰冻灾害更加严重。

    2009年04期 v.37 1731-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强化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胡亚冰;张超杰;谭学军;张辰;朱洪光;周琪;

    污泥的厌氧消化技术能够有效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在当今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厌氧消化过程的效率,各种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技术被用于厌氧消化的预处理。介绍了碱解处理、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微波处理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前景,并对近几年研究者们所关注的一些联合预处理技术做了介绍。

    2009年04期 v.37 1737-1739+1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高浓度乳化废水的破乳-氧化-吸附深度处理研究

    刘宏;李菊萍;

    [目的]寻求有效的高浓度乳化废液的深度处理方法。[方法]采用酸化盐析破乳-Fenton氧化-粉煤灰吸附3级工艺对实验室模拟高浓度乳化含油废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模拟的高浓度乳化含油废水在初始pH值为3、末期pH值为10、H2O2与Fe2+的物质量投加浓度比为52∶1、H2O2投加量50ml/L和Fenton试剂投加量500 mg/L的条件下氧化2 h后,COD去除率达85.0%;对氧化后的废水进行吸附实验表明,进水COD336 mg/L,在粉煤灰投加量40 g/L、pH值为10的条件下振荡吸附30 min后,出水COD 109 mg/L,COD去除率达67.5%。[结论]使用这种工艺对实际的机械洗削废液进行处理,出水水质良好达国家排放标准(COD≤120 mg/L,含油量≤10 mg/L)。

    2009年04期 v.37 1740-1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胶东地区3个主要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比分析

    贾文臣;王卷乐;贾香云;李福印;

    利用20世纪80年代、1995年和2000年3期遥感解译矢量数据,通过叠加分析等方法,图示出胶东地区3个主要城市青岛、烟台和威海主要土地利用转移类型发生的位置和范围,计算出主要土地利用转移类型的面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率和动态度以及3个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对3个主要城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是胶东地区3个主要城市青岛、烟台和威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2009年04期 v.37 1743-1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一次春季冰雹天气的中尺度系统分析

    尹东屏;吴海英;张备;孙燕;杨婷娅;刘安宁;

    对2007年5月5日江苏出现的大范围雷雨、大风和区域性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触发所致,锋前对流层低层的增温和500 hPa冷空气的先行南下使潜在的对流不稳定性加剧;地面冷锋前中尺度低压的发展是对流性天气发展的主要因素;强烈的上升运动和低层水汽通量辐合提供了有利于冰雹产生的过冷水滴的碰撞增长条件;冰雹天气的产生与地面物理量场有很好的配置关系。

    2009年04期 v.37 1748-1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重庆市商品粮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评价

    黄进;魏世强;

    对重庆市17个商品粮基地103个水稻土进行采样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土壤中Cd、Cu、Zn、Pb、Hg 5种重金属平均浓度分别为(0.390±0.180)、(18.526±10.400)、(89.382±22.800)、(55.069±17.600)、(0.098±0.076)mg/kg。17个商品粮基地间的Cd、Cu、Pb、Hg含量各自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Zn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显示,重庆市商品粮基地部分水稻土受到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为潼南>秀山>綦江>永川>合川>荣昌>大足>南川>江津>梁平>垫江>长寿>铜梁>开县>忠县>渝北>巴南,主要污染物为Cd。

    2009年04期 v.37 1752-1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PAN纳米纤维毡负载TiO2处理废水中苯酚

    陈超;姜正雄;薛罡;周美华;

    采用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2/PAN纳米纤维毡处理模拟废水中的苯酚。结果表明:纺丝液浓度聚丙烯腈(PAN)质量分数为5%的TiO2/PAN纤维毡对苯酚的降解率最高,对浓度100、50、20和10 mg/L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51.1%、87.5%、99.6%和100.0%。光催化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纤维毡循环使用5次后对于浓度20 mg/L苯酚的降解率保持在87.4%。

    2009年04期 v.37 1756-1757+1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利用超积累植物修复铜绿山古铜矿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分析

    郑进;康薇;

    植物修复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污染物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介绍了超积累植物的特性及其作用机理,在分析湖北铜绿山古铜矿土壤重金属含量、植被类型及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特性基础上,综合评价超积累植物修复铜绿山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

    2009年04期 v.37 1758-1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棕壤重金属植物可利用性表征方法的优化

    段吴燕;丁园;舒红英;廖世玉;袁勇;曾涛;

    [目的]优化黄棕壤重金属植物可利用性的表征方法。[方法]选取15种化学提取剂,结合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探索其对黄棕壤中铜、铅、镉的植物可利用性的表征方式。综合分析提取剂对重金属提取能力的影响,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与化学提取剂提取的重金属含量、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的相关关系。[结果]在所用的15种提取剂中,硝酸钠、醋酸铵-EDTA、氯化钙、草酸等提取出的化学有效态含量不能有效地反应土壤中重金属铜的植物可利用性,而0.10 mol/L柠檬酸、0.05mol/LEDTA、0.05 mol/LHC l和5%HOAc提取的重金属含量均能较好地反应黄棕壤中重金属植物可利用态含量。[结论]该研究为科学利用和管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保障污染土壤上作物生产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760-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改进型模糊数学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中的应用

    张超;马建华;李剑;

    通过对郑汴公路杏花营段和圃田段公路两侧两个断面39个土壤样品中6种重金属离子(铅、镉、镍、铜、锌、铬)数据采用双权重因子改进型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评价区公路两旁300 m范围内的土壤环境质量大部分为二级到三级,公路北侧比公路南侧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杏花营断面的土壤环境质量比圃田断面的土壤环境质量差一些,这说明公路交通会对路旁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其污染程度受通车时间、主导风向、路旁防护措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009年04期 v.37 1763-1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研究

    牛建平;吴泽辉;石起增;

    [目的]揭示环境条件与磺胺二甲嘧啶降解之间的关系,为评价磺胺二甲嘧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常用兽药抗生素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以及土壤含水量、微生物、光照等不同环境条件对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是光降解和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只占很小的比例;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明显加快了磺胺二甲嘧啶残留的降解速率。[结论]可以通过提高土壤含水量等方法加速磺胺二甲嘧啶的降解,以降低其对环境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

    2009年04期 v.37 1767-1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钾对石灰性土壤和酸性土壤吸附铜离子的影响

    陈苗苗;张桂银;李瑛;张桃红;刘文菊;

    [目的]研究不同电解质浓度、pH值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潮褐土、红壤对Cu2+的等温吸附及不同pH值和电解质对土壤吸附Cu2+及次级吸附Cu2+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低浓度的K2SO4对潮褐土Cu2+的吸附略有促进,KH2PO4浓度高时促进潮褐土Cu2+的吸附,红壤对Cu2+的吸附率随着2种电解质浓度的增加基本呈峰形曲线变化;潮褐土Cu2+次级吸附率随着K2SO4和KH2PO4浓度的增加分别为略有增加和直线降低,K2SO4浓度低时促进红壤对Cu2+的次级吸附,红壤Cu2+次级吸附率随KH2PO4浓度增加而增加;K2SO4和KH2PO4对红壤Cu2+次级吸附率增幅远比Cu2+吸附率增幅高,且KH2PO4对红壤Cu2+吸附的促进作用比K2SO4强,K2SO4对潮褐土Cu2+吸附率与次级吸附率的影响规律一致。[结论]该研究为铜污染土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770-1772+1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农业污染问题研究

    郭廷忠;张超;张丽君;

    从农业立体污染的角度明确了农业污染的内涵;从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影响农产品质量,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危害人体健康和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6个方面阐述了农业污染造成的危害;详细分析了引起农业污染的表层原因(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废弃物污染和农膜污染)和深层原因(粮食安全压力和城乡二元结构),并据此提出了法律、政策、技术等控制对策。

    2009年04期 v.37 1773-1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0 ]
  • 天气气候条件对大气污染物分布的影响

    李燕;王友强;刘强;

    大气污染过程与局地的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结合济宁天气气候特点,通过分析风、大气温度层结、大气湍流扩散、天气形势以及城市小气候对大气污染物分布的影响,指出有利的气象条件可以帮助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合理利用气象条件可以减轻大气的污染程度。

    2009年04期 v.37 1781-1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武汉东湖水质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

    谢佳燕;王健;

    [目的]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综合评价东湖水体的污染程度。[方法]采集来自9个样点的东湖湖水直接处理蚕豆根尖,检测各组水样对根尖细胞形成微核的诱导效应,并评价对应水体的污染程度。[结果]东湖9个样点的湖水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后的微核率为2‰~8‰,部分水样污染较为严重。其中,3个样点水样形成的微核率均高于5‰,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水样(P<0.01),其污染达中度污染水平,表明东湖水体中存在一定致突变性,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结论]东湖水体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效应,可显著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上升,表明湖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较为严重的采样点主要位于排污口、旅游人群高密集区和交通干线附近的湖水水体。

    2009年04期 v.37 1783-1784+1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邕江南宁市区段河水诱发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效应

    张慧;蒙亚东;

    [目的]探讨邕江南宁市区段河水诱发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效应及其与水质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邕江南宁市区河段设5个采样点,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不同时期(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河水的微核千分率(MCN)及污染指数(PI),同时按常规方法测定其水质生化成分。[结果]邕江南宁市区段河水的MCN为4.29‰~12.07‰,PI为1.22~3.57,均存在较大的变幅;不同采样点和不同时期的MCN与其诱培水质的主要生化指标(NH3-N、CODMn、DO和BOD5)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结论]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可用于邕江水体污染监测。

    2009年04期 v.37 1785-1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业信息

  • GIS在温室大棚生产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构想

    张峰;董琳瑛;

    日光温室大棚是充分利用太阳能在冬季种反季节蔬菜的高效农业设施。大棚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就需要及时了解农作物自身及其周围的各种环境参数(如外界温度、湿度等),利用外界传感器获取实时数据,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组件技术等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并与自动化的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共同构建集农业信息采集、传输、存储、管理以及分析应用于一体的准确、高效、快速、全面、规范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在相关自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对大棚作物进行浇水灌溉、施肥、通风、卷放帘等操作。用户根据这些参数则可以对作物成长的近况有所了解,从而及时应对所出现的紧急状况;另一方面,可通过对实时数据进行专家系统分析,对农作物的生产产量做出预测及评估,对农作物的病虫害情况等做出实时监测,并通过专家系统的分析做出处理方案,以供管理人员决策参考。

    2009年04期 v.37 1659-1660+1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IS下的北京市板栗土地适宜性评价

    姜翠红;李红;霍霄妮;张微微;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根据板栗生长的土地利用要求,结合北京市的气候、土壤、地质地貌等资源数据库,选择9个评价因子并确定其权重,然后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评价模型,获得北京市板栗的一、二级种植适宜面积共计278 150.9 hm2,占北京市农用地面积的21.8%。

    2009年04期 v.37 1675-1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内容管理的热带农业数据库管理平台研究

    李红刚;方佳;张素萍;王强;梁伟红;

    针对目前我国热带农业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内容管理的热带农业数据库管理平台研究方案,并对该平台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基于动易内容管理系统SiteFactoryTMCMS构建了热带农业数据库管理平台。结果表明,该平台具有方便、快速、稳定、安全等特点,提高了热带农业数据库的管理效率和有效利用。

    2009年04期 v.37 1692-1695+1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利用GAMIT软件反演北京大气可降水量的初步研究

    李昂晟;张有全;陈蓓蓓;周环;

    利用GAMIT软件选取了10个IGS站和2个基准站对2003~2007年北京GPS部分观测数据进行了解算,验证解算精度达到要求后反演出各测段内时间分辨率为1 h的大气可降水量序列,并与无线电探空仪获取的探测结果和气象局解算的GPS数据分别进行比较。根据二者线性拟和关系发现初步结果趋势一致,可应用于下一步建立大气延迟改正模型。

    2009年04期 v.37 1728-1730+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IS的朝阳地区大枣适栽区精细选择分析

    张富荣;纪瑞鹏;宗英飞;梁群;

    [目的]建立大枣适栽区精细选择指标体系。[方法]在GIS平台基础上,利用精细化模拟方法,利用农业气候要素指标法将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与气象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决策辽宁省朝阳地区大枣适宜栽培区域。[结果]朝阳地区非常适合发展大枣栽植产业。大枣的最适宜栽植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凌河流域内低海拔地区,该区域年平均气温在7.7℃以上,年降水量在460~530 mm,日照时数为2 790~2 850 h。该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适宜栽植大枣,冬季大枣冻害几率低,产量高,品质好。[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朝阳地区大枣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能力及合理的布局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734-1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神经网络的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遥感获取技术研究

    于祥;刘香华;

    利用高光谱分析技术和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方法对黄河三角洲1996、1998、2000和2002年LandsatTM5图像3、4和5波段假彩色合成图像进行信息提取,采用高斯分布布点的观测点进行试验地验证反馈改进算法精度,获取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耕地33%、林地13%、居民地5%、水域27%、盐碱地18%和未利用地4%,土地利用率为51%,土地垦殖率为46%。

    2009年04期 v.37 1841-1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PGIS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实证研究

    阙泽胜;胡月明;李建华;李红云;赵士臣;杨洁;聂骁文;

    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资兴市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州门司镇为研究区,从技术的角度阐述了乡镇基层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了"一加、一减、一结合"的分区原则,总结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指导土地用途分区单元的划分。实践证明,"自上而下"的用途分区方法更能指导乡镇基础用途分区单元的划分。

    2009年04期 v.37 1843-1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升金湖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舒莹;

    根据1987,1998和2004年TM影像和研究区1980年地形图,利用RS和ARC/INFO进行解译,得到研究区3个时期土地利用图,在此基础上分析升金湖地区1987~1998年和1998~2004年两个时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升金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是显著的,既有面积变化,又有空间格局的转换,面积变化和空间上变化不同年段呈现特点有共性也有特性;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干扰是变化的主导因素。

    2009年04期 v.37 1845-1848+1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组件式GIS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系统研究

    高志宏;向学成;周晓超;

    针对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组件式GIS的技术特点,以SuperMap Objects 5.2和Visual Basic 6.0为平台,设计开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系统。同时,以宁阳县乡饮乡为例对系统的技术流程与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

    2009年04期 v.37 1849-1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IS的映(秀)—日(隆)旅游公路滑坡灾害预测预报系统研究

    周志华;张文君;王卫红;

    滑坡灾害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防治这种地质灾害最有效的途径是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在分析映(秀)—日(隆)旅游公路沿线滑坡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基础上,结合ArcGIS、Matlab以及Visual C++三者的强大功能,建立了基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系统,并阐述了数据库设计和接口设计等关键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滑坡灾害信息管理、滑坡灾害空间预测以及滑坡灾害时间预报,所得预测预报成果为公路建设和管理部门制订减灾、防灾措施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852-1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防灾减灾信息自动语音传输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范永玲;张喜娃;王志宏;李强;李清华;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各种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逐渐增多,社会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对气象防灾减灾各种气象信息的需求愈来愈广泛和具体。目前,气象信息传统的发布手段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已经很难满足各级政府和社会百姓了解把握气象防灾减灾信息的要求,也远远无法适应全省广大农村和农民朋友对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日益增长、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为此,我们利用现代化的传输手段和先进的电子技术,针对我省农村信息传递的主要问题,研究与开发更为快速便捷的防灾减灾信息自动语音传输系统,具有准确、便捷、迅速、经济、不留死角等特点。通过在太原、晋中、临汾所属乡镇试点应用,效果良好。

    2009年04期 v.37 1857-1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业机械与电子工程

  • 机械吸捕过程中蝗虫逃逸问题的探讨

    成图雅;杜文亮;

    野外试验时发现,蝗虫在吸捕的过程中有逃逸现象,并且主要出现在吸头两侧,因而吸捕率的高低跟吸捕机两侧流场的分布有密切关系。从吸嘴水平面更能直观地观察出吸头两侧流场的分布情况,利用Fluent软件中的RNGk-ε湍流模型对吸嘴水平面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试验数据分析草地蝗虫吸捕机吸头两侧流场的速度分布规律,寻求解决蝗虫两侧逃逸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时证明该数值算法的可靠性。

    2009年04期 v.37 1678-1680+1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RM7微控制器的第二代智能大树培养装置的设计

    施智雄;胡玉红;

    介绍了一种基于ARM7微控制器的第二代智能大树培养装置,内容包括硬件组成、功能特点以及工作原理。该装置基于ARM7处理器,有RS485接口和以太网接口,运行可靠、操作方便、智能化高,可广泛应用于现代高科技农业中的各类植物培养与农业科研。

    2009年04期 v.37 1860-1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灌木收割机理及装备研究

    李宁;俞国胜;

    分析了灌木收割机械的研究现状,对灌木切割的方式、类型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各自的特点,并对切割器进行了探讨,比较了圆盘式、往复式和循环式切割器的优缺点,提出了当前大型灌木收割机械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9年04期 v.37 1862-1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贮藏·加工

  • 真空包装冷鲜鸭制品菌群分析

    席军;蒋云升;董杰;张文娟;许惠卿;闫婷婷;

    [目的]分析冷鲜鸭真空包装的菌群变化。[方法]真空包装冷鲜鸭不同部位制品,测定其耐藏性大小。[结果]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冷鲜鸭制品耐藏性大小依次为鸭腿、鸭脯、鸭颈、鸭肝、鸭肫、鸭掌、鸭翅,在4℃下保质期为6~24 d。存放后期鸭肝、鸭腿、鸭颈、鸭掌和鸭翅中假单胞菌为优势菌,鸭肫部位肠杆菌与假单胞菌共同成为优势菌,鸭脯乳酸菌成为其优势菌。对真空包装制品来说,肠杆菌与假单胞菌性腐败较为迅速,而乳酸菌性腐败较为缓慢。鸭胸脯、腿比鸭肝、鸭肫较耐保藏,菌群不同决定了各部位易腐性的大小。[结论]该研究为构建冷鲜鸭综合保鲜技术提供依据。

    2009年04期 v.37 1776-1778+1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蔬菜纸的研究进展

    闵玉涛;宋彦显;

    介绍了国内外蔬菜纸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成型、护色、粘结剂添加等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及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2009年04期 v.37 1779-1780+1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管理科学

  • 社区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以农民权益保护为视角

    李长健;袁蓉婧;张兵;

    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一直游离于国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之外,农民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新农村社区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设置应该以农民权益保护为原则,以农村社区为载体,构建新型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农村社区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新导向,将成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最主要的形式。笔者从农民权益保护、社区发展和社区保障等方面论述了社区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2009年04期 v.37 1788-1789+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研究

    王旭然;姚新胜;魏建光;樊沙沙;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中心环节,发挥着集散商品、形成价格、传递信息、提供服务的功能。它是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完成交易的一个平台。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虽然在数量及质量上初具规模,但在基础规划、管理服务、物流技术、发展转型等方面存在制约农业与农村经济新的瓶颈。对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概述,通过实地调研,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逻辑演绎与归纳总结相结合、比较与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思路,提出了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对策。

    2009年04期 v.37 1790-1791+1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森林资源利益公平分享法律机制研究

    乔刚;

    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由于历史、立法、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的森林资源利益分配格局存在不公平不合理之处,不同主体、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的森林资源利益分配不平衡。因此,有必要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完善相关立法,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权属和流转制度,为森林资源利益的公平分享提供法律保障。

    2009年04期 v.37 1792-1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新时期以来农民流动的成因

    赵南南;李全喜;

    新时期以来,农民流动成为最大的社会现实。对农民流动的成因探讨是解决农民流动相关问题的重要前提。探讨了农民流动成因的3个问题,即农村为什么会出现剩余劳动力、农民为什么能够流动、农民为什么愿意流动。

    2009年04期 v.37 1796-1797+1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陕西未来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构建

    田富强;

    在计算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比例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数据估计了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规模,分析了陕西未来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构建出陕西未来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

    2009年04期 v.37 1798-1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精益思想的山东半岛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

    战书彬;李秀丽;

    农产品物流对人民的生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地调研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精益思想中有关产生浪费的各个方面,分析了山东半岛地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农产品物流中的浪费问题根源,并从价值确定、价值主张、价值交付3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农产品精益物流的对策,以期显著改善农产品物流速度、质量和成本。

    2009年04期 v.37 1801-1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理论构建

    张袁媛;

    从既定资源约束条件下社会保障效率最大化理论、保障型企业运行理论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理论3个方面对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理论构建。

    2009年04期 v.37 1805-1807+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宿州市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陈云玲;陈东旭;黄青燕;

    分析了宿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宿州市农村土地的流转,使土地流转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讨论了促进宿州市土地流转的对策,提出应多渠道、多途径转移农村劳动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征地制度等建议。

    2009年04期 v.37 1808-1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水资源公共政策:概念与体系

    范仓海;唐德善;

    水资源公共政策是水资源研究的新领域。在对水资源公共政策含义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水资源公共政策的内容与形式、结构与功能、构成要素与运行系统。

    2009年04期 v.37 1811-1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实证研究——基于修正的AIDS模型

    董国新;

    利用1992~2005年西部11个省市区农村居民12类食品消费数据,基于修正的AIDS模型,实证分析了西部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以及其消费行为对食品需求的影响。

    2009年04期 v.37 1815-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分析

    刘燕妮;章家清;

    利用综合优势指数法、贸易竞争指数法、显示性比较优势法,并结合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对安徽省茶叶产业竞争力进行国内、国际2个层面的实证分析,并与其他几个产茶省进行比较,得出了制约安徽省茶叶产业发展的各个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2009年04期 v.37 1818-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陈勇;李小林;张胜文;邹坤;彭日民;李红建;

    针对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与渴望,提出了改革与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举措:加强终端建设、创新组织构架、改革运行机制和完善推广模式,以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达到生产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09年04期 v.37 1821-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定西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梁伟;汤瑛芳;王恒炜;沈慧;

    通过对定西市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定西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战略构想和发展对策,为定西市及同类地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参考。

    2009年04期 v.37 1824-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

    李婧欣;孙保平;吴睿;

    基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现状及区域特点,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从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3方面构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进行评价与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张北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较低,建议现阶段以改善生态环境、完善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为增强经济可持续性的主要手段。

    2009年04期 v.37 1827-1829+1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林权改革对集体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以辽宁丹东为例

    秦悦;翟印礼;

    在创建集体林可持续经营评价体系基础上,采取定性要素赋值、数据标准化、层次分析法求权重等方法,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标指数。再根据收集的数据,通过改革前后均值的显著性分析以及改革后综合评价指数、相关要素变化趋势分析,得出如下结果和结论:①林权改革对集体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集体林可持续经营指数改革后比改革前上升了0.045 4;②林权改革对集体林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可持续的影响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对集体林经济可持续影响最为显著,对集体林社会可持续的影响为其次,对集体林生态可持续的影响最小;③林权改革对集体林可持续经营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

    2009年04期 v.37 1830-1832+1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的潜力分析

    李高阳;马俊青;

    根据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目标和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出河南省2012年森林碳汇总量将达到42 235.19万t,与2006年底的碳汇量15 721.07万t相比,碳汇的增加潜力为26 514.12万t,是2006年底森林全部碳汇量的168.65%。巨大的碳汇量潜力为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04期 v.37 1833-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

    牛海林;祁茹涛;

    介绍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内涵,简述了当前国内外几种主要的关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表达模式,在该基础上通过构建西宁市生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相关协调度计算模型对1996~2005年西宁市协调发展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作出了评价,并针对西宁市具体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现实,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2009年04期 v.37 1835-1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商鞅变法对中国农业改革的启示

    黄和刚;李富忠;

    回顾了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件,通过分析商鞅有关农业方面的变法及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农业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得出了创新土地流转制度以发展规模经营模式,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农业保险体系,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启示。

    2009年04期 v.37 1838-1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9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农史

  • 宋代耕牛牧养技术探析

    张显运;

    在介绍宋代牧牛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耕牛饲养技术的提高、耕牛疫病防治技术的发展和相牛技术的进步几方面对宋代耕牛牧养技术进行了探讨。

    2009年04期 v.37 1855-1856+1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