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 聚乙二醇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严涵;杨延慧;崔园园;徐静;陈红;康晓梅;陈晓浪;张志斌;

    综述了聚乙二醇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药物载体材料和组织工程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对聚乙二醇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将使其在生物医药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189-15191+1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9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王硕非;孔庆文;

    从农村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物流配送、农产品标准化、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5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制约因素,相应地提出了基于信息共享体系、市场体系、物流配送体系、保障体系和支撑体系的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策略,以期对解决我国农产品"卖难"问题有所帮助。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192-15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氨基酸营养对At.f菌生长迟缓期的影响

    张一;

    [目的]研究氨基酸营养对At.f菌生长迟缓期的影响。[方法]将At.f在分别加入20种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利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各时段Fe2+利用情况,并检测添加氨基酸后培养基pH的变化。[结果]非极性氨基酸对缩短At.f菌的迟缓期的效果较明显;苯丙氨酸、酪氨酸、脯氨酸、色氨酸四种成环氨基酸有较好的效果;丝氨酸、谷氨酰胺、组氨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非极性氨基酸能有效缩短At.f菌生长迟缓期,部分极性氨基酸则起到相反效果。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195-1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嗜热厌氧杆菌X514的盐度和pH生长范围研究

    谢天;

    [目的]研究嗜热厌氧杆菌X514的盐度及pH生长范围。[方法]设置不同Nacl浓度梯度及pH范围,分别将X514在不同盐度及起始pH培养基中培养,测定不同时段下X514的生长情况。[结果]X514的最适生长盐度为0 g/L,最适生长pH范围为pH 7~9。[结论]X514的生长受盐度影响明显,其最适生长pH范围与其他嗜热厌氧菌相似。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198+15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球藻对3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

    麻晓霞;石勋祥;马丽萍;马玉龙;

    [目的]探讨小球藻(Chlorellasp.)对3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3种常用抗生素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以确定分离、纯化微藻时对藻细胞无害并能抑制伴生杂菌生长的抗生素浓度。[结果]小球藻对青霉素较为敏感,而对氨苄青霉素和头孢他啶敏感性较弱,低浓度(1.0 mg/L)的氨苄青霉素对微藻细胞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氨苄青霉素可用于小球藻纯化过程中抑菌,其适宜浓度为1.0 mg/L。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199-15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离散数学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以陕西省旬邑县为例

    高亚玲;

    介绍了离散数学中广群和半群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概念,阐述了旬邑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以及离散数学和物联网技术在旬邑县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02+15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常见夹竹桃科植物叶片颜色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较分析

    黄秋婵;韦友欢;韦方立;梁雪;苏飞;

    [目的]分析比较常见夹竹桃科植物叶片颜色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方法]以3种常见夹竹桃科植物叶片无性繁殖材料为研究对象,使用丙酮、酒精混合液萃取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待测材料的胡萝卜素、叶黄素和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3种常见夹竹桃科植物叶片颜色不同,胡萝卜素、叶黄素和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有所差异,含量趋势均为鸡蛋花>夹竹桃>黄婵。[结论]3种夹竹桃科常见植物的叶片颜色与叶片内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有关,含量越高,植物叶片颜色越深,植株生长的也越高。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03-15204+1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生物技术

  • 油葵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研究

    薛志忠;马冬芹;吴新海;

    [目的]研究油葵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技术。[方法]以油葵的茎尖分生区组织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浓度的IAA、6-BA和AgNO3对不定芽诱导与分化的影响。同时,对生根培养基及炼苗与移栽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不定芽诱导及分化培养基为MS+0.03 mg/L IAA+1.6 mg/L 6-BA+6 mg/L AgNO3,诱导率可达76.7%,增殖系数可达4~5;不定芽转入生根培养基1/2 MS+0.3 mg/L NAA,生根率达100%,且须根较多。幼苗经炼苗和移栽后,成活率可达90%。[结论]建立了油葵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05+15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用PBR322质粒监控MSAP甲基化检测过程

    彭海;席婷;张静;魏传斌;

    [目的]监控MSAP甲基化检测过程,以控制MSAP每一反应步骤。[方法]利用PBR322质粒作为阳性对照,全程监控MSAP分析中酶切、连接、预扩与选扩体系。[结果]PBR322质粒作为阳性对照电泳时条带有限,可以根据条带有无和位置对MSAP甲基化检测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有助于发现问题的具有所在。[结论]该研究可以为MSAP技术提供可靠保障。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06+15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GTPase RABE1b参与拟南芥胚胎发育的研究

    李元;路小铎;沈颂东;张春义;

    [目的]研究影响拟南芥早期胚胎发育分裂模式的基因。[方法]从拟南芥T-DNA插入的突变体库中分离到2个T-DNA插入突变体,通过表型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PCR-WALKING表明,T-DNA插入位点分别位于基因At4g20360的5′非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基因编码的GTPase RABE1b蛋白为Rab蛋白家族的成员,将这2个突变体分别命名为Atrabe1b-1和Atrabe1b-2。透明分析发现此突变体在胚胎发育早期球形胚时期分裂模式出现异常,RT-PCR分析发现此基因在拟南芥中以组成型表达。[结论]基因At4g20360影响拟南芥早期胚胎发育的分裂模式,推测其编码的蛋白GTPase RABE1b可能对控制拟南芥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起重要作用。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07-15209+15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红山茶总DNA提取及ISSR-PCR引物筛选

    谢云;李纪元;范正琪;朱高浦;周兴文;

    [目的]筛选出简易的DNA提取方法及适合于所有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参考其他山茶科植物的50个ISSR引物,对来自浙江、福建、江西、安徽10个居群中共20份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改进的CTAB法可简单、快速地提取到高纯度DNA产物;筛选出的20条引物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良好。共扩增出337条DNA谱带,其中28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3.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6.85条谱带。[结论]所筛选的20条引物可有效应用于浙江红山茶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10-15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西葫芦果肉厚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周天华;

    [目的]分析西葫芦果肉厚遗传特性,指导西葫芦果肉厚育种实践。[方法]通过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6个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组合西葫芦果肉厚的遗传表现。[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肉厚性状遗传为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2个组合以多基因的显性效应为主;F2的基因遗传率较低,环境影响较高。[结论]西葫芦果肉厚育种宜采用个体选择法,可在晚世代选择。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13-15214+15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青海栽培黄管秦艽的叶绿体DNA psbA-trnH核苷酸变异和遗传分析

    张得钧;高庆波;李福安;李永平;

    [目的]研究青海栽培黄管秦艽(Gentiana officinalis H.Smith)的遗传多样性,对黄管秦艽遗传分化进行分析,为其品种选育提供建议。[方法]应用叶绿体DNApsbA-trnH序列对青海地区栽培黄管秦艽6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发现10种不同的单倍型,通过单倍型序列间比对,发现了7个变异位点,黄管秦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0.771),单倍型多态性水平(h)为0.563~0.857,核苷酸多态性水平(π)为0.002 43~0.006 31。居群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96 0,基因流Nm值为2.05,80.40%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结论]青海栽培黄管秦艽的种质遗传多样性较高,有利于培育高品质的药材。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15-15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结核分枝杆菌RD1区T细胞表位分布情况预测及分析

    姚翠梅;孙长江;张智勇;赵娅娅;刘珊珊;刘宏;韩文瑜;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RD1区T细胞表位分布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方法]利用NetMHC server生物信息学软件,以和HLA-Ⅱ和HLAⅠ-类分子结合能力为指标,分别对结核分枝杆菌RD1区9个编码蛋白进行T细胞抗原表位预测。[结果]通过预测,共获得和HLA-Ⅱ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1 580个和HLA-Ⅰ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336个。[结论]预测获得的T细胞抗原表位将对结核病特异性检测及新的结核疫苗研发起到借鉴作用。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18-15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小麦春化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王敏慧;高丽锋;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春化作用是冬小麦成花必需过程,该过程同时伴随低温驯化,影响着小麦品种种植范围及产量。简要概述目前克隆的小麦春化相关基因及春化作用调控机理等研究进展,为小麦春化作用机理研究提供资料。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22-15225+15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张伟;金玉荣;李友昌;

    对iPS细胞的制备方法、提高制备iPS细胞效率和安全性的方法与应用进行了综述。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26-1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艺·园艺

  • 基于属性差异度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其在水稻优选中的应用

    邹永红;谭建林;

    [目的]建立基于属性差异度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并说明其在水稻优选中的应用。[方法]提出属性间贴近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属性间的差异度进行研究,并对基于属性差异度的权重确定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了1种基于属性差异度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并针对水稻优选问题说明了该方法具有应用及可行性。[结论]丰富了多属性决策中属性权重确定的问题,并为科学合理地选择水稻品种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28-15229+15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球藻鉴定基因的筛选及高产油微藻的分子鉴定

    何茹;刘君寒;王士安;李福利;

    [目的]选择合适的小球藻种属鉴定基因,对高产油微藻进行分子鉴定。[方法]从分子鉴定常用的4条基因[核基因组rDNA的18S rRNA gene、内转录间隔区(ITS)、内转录间隔区2(ITS-2)和叶绿体rbcL基因]中筛选出最为适用的小球藻鉴定基因,并对从自然水体中分离筛选出的5株油脂含量在30%以上的小球藻(Chlorellasp.)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ITS序列变异程度高,片段长度短,序列长度在种间变异较大,而在小球藻种内高度保守,且种间距离(0.439 6±0.135 9)远大于种内距离(0.045 7±0.084 3),适用于小球藻属内种的鉴定。应用ITS序列分别将5株高产油藻鉴定为1株C.vulgaris、2株C.sorokiniana藻和2株Chlorella sp.。[结论]为建立藻类的鉴定基因库提供了参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30-15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徽两优6号特征特性·在凤台的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宋要;张效忠;赵磊;盛明传;台德卫;杨联松;白一松;

    [目的]介绍徽两优6号的特征特性和在凤台的产量表现,并概述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基于已有徽两优6号的选育、试种、示范和推广试验结果进行概述。[结果]徽两优6号200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被农业部任命为超级稻。该品种具有形态优良,抗倒性强;实粒数多,灌浆速度快;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产量高,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米质优,食味好。2009年在凤台县的抽查调查表明,有效穗数平均为262.80万穗/hm2;穗粒数平均为197.1粒;每穗实粒数平均为168.5粒;结实率平均为85.5%;千粒重平均为28.0 g;理论产量平均为12.40 t/hm2。要获得高产,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肥床旱育秧技术和大田栽插管理。[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徽两优6号在凤台及在条件相似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33-15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黑小麦单株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

    白建军;周生伟;汤开东;石培春;曹连莆;李卫华;艾尼瓦尔;

    [目的]分析影响黑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产量的性状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旨在为黑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10份黑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并对性状之间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穗重(0.812)>小穗数(0.635)>穗粒数(0.625)>穗长(0.540)>株高(-0.364)>千粒重(0.146);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小穗数(6.480)>穗粒数(-6.464)>穗重(1.235)>株高(0.486)>穗长(-0.133)>千粒重(0.124),表明了农艺性状之间具有明显的制约关系。多元回归方程:Y=-0.564+0.301X3-0.300X4+1.543X5,决定系数R2=0.892,表明穗重(X5)、小穗数(X3)和穗粒数(X4)3个因素所决定的单株产量变异占产量总变异程度的89.2%。[结论]协调好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这一性状间的关系可作为黑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筛选指标。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36-15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分析

    汤开东;周生伟;白建军;石培春;曹连莆;李卫华;艾尼瓦尔;

    [目的]了解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方法]配置了黑小麦76、黑小麦18、96-45和line220 4个黑粒小麦品种(系)与4个白粒小麦品种(系)9-231、宁春16、宁春17和新春22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F3植株上籽粒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黑小麦76的黑粒性状表现母体遗传,均为不完全显性,黑粒性状受2对互补基因控制,F3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line220、96-45和黑小麦18籽粒黑色性状的遗传基因有2对,表现为独立遗传且有互补作用,F2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结论]可以通过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分别选育粒色不同的新品种。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39-15240+15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 盐藻DNA对大豆幼苗耐盐性的影响

    郭金耀;杨晓玲;

    [目的]增强大豆幼苗的耐盐性。[方法]用0.1 mol/L氯化钙溶液浸泡大豆种子4 h后,将其浸入5 mg/L盐藻DNA水溶液中,蒸馏水浸泡作为对照组。选取长势一致的大豆幼苗,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幼苗的根部,栽于含3 g/L氯化钠的MS培养液中,处理与对照各60株。检测大豆幼苗耐盐适应性的变化。[结果]处理组的植株鲜重和株高分别较对照高出33.6和22.1个百分点,存活率高出46.7个百分点,根数减少了26.2个百分点,根长缩短了17.6个百分点。[结论]盐藻DNA提高了大豆幼苗的耐盐性。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41-15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β-环糊精与薄荷精油包合物的制备及综合热分析

    马晶;

    [目的]制备β-环糊精与薄荷精油包合物。[方法]用水饱和法制备β-环糊精与薄荷精油包合物,并采用综合热分析法对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确认了包合物的形成,而且说明由于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薄荷精油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正交法筛选了其最佳制备工艺:薄荷精油与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6,加水量为60 ml,温度为60℃,搅拌时间为45 min。[结论]水饱和法制备β-环糊精与薄荷精油包合物工艺简单可行。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43-15244+15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紫斑牡丹种子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周理平;夏欢;尹定森;

    [目的]探讨紫斑牡丹种子休眠的原因。[方法]利用水浸提的方式对紫斑牡丹种皮、胚乳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油菜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分析。[结果]紫斑牡丹种皮、胚乳中含有抑制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物质,随着浸提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显著;相同浓度的胚乳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种皮浸提液。[结论]紫斑牡丹种子内抑制物质的存在是紫斑牡丹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45-15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四棱豆种子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蒋立文;郑兵福;李白玉;陈东明;

    [目的]分析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 D.C)种子中的挥发性成分,以期为更好地利用此资源提供基础。[方法]采用GC-MC方法测定了4个四棱豆品种的挥发性成分,通过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4个四棱豆品种共检测出烷烃类、烯烃类、酸类、芳香族化合物、酯类、酮类、醚类、杂环类等10大类共125个化合物;每个品种挥发性成分42个左右,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酮类、醇类、酯类等物质,不同品种之间挥发性成分种类、总量差异不明显;但各组分相对含量差异性很大。[结论]挥发性组分之间的差异性形成各自的风味特点,其存在与差异性构成加工过程中四棱豆产品之间的差异。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47-15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药用植物

  • 半仿生法提取了哥王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赖红芳;吴志鸿;邓晰朝;

    [目的]研究半仿生法提取了哥王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温度(A)、提取时间(B)、料液比(C)、乙醇体积分数(D)4个因素对提取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半仿生法提取优化工艺条件是浓度70%乙醇、料液比1∶14(g∶ml)、回流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70∶35∶35(min)提取3次。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4.73%。[结论]半仿生提取法适合提取了哥王中的总黄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51-1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复合酶在叶下珠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蓝峻峰;廖政达;谢济运;玉澜;

    [目的]探索复合酶辅助提取叶下珠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为叶下珠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水为提取溶剂,以总黄酮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纤维素酶浓度和果胶酶浓度等5因素4水平,用正交试验优选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复合酶法提取叶下珠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25(g∶ml),提取温度40℃,纤维素酶浓度1.4 g/L,果胶酶2.0 g/L。在此条件下,黄酮的提取率为1.589%。试验所考察的5个因素中,对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果胶酶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纤维酶浓度。[结论]复合酶法提取省时、高效、低碳耗且提取率高,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方法。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54-15255+1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苯酚-硫酸法测定灰树花中多糖含量的研究

    樊懿娜;赵婷;周叶;韩亮;梁玲鸿;邹烨;仰榴青;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适于测定灰树花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热水浸提法提取灰树花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于490 nm波长处分别测定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按标准曲线计算葡萄糖含量。[结果]葡萄糖在20~17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009 7X-0.096 4(Y为吸光度,X为葡萄糖浓度,μg/ml),相关系数r=0.998 5,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9%、100.01%和100.23%(n=5),其RSD值分别为1.20%、0.85%和0.55%。[结论]苯酚硫酸法是一种快速、稳定、重现性好的灰树花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56-1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菘蓝根化学成分研究

    裴毅;聂江力;韩英梅;王栋;

    [目的]探讨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对菘蓝根进行分离和精制,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菘蓝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甲氧基-3-乙酸基吲哚(Ⅰ)、胡萝卜苷(Ⅱ)、腺苷(Ⅲ)、棕榈酸(Ⅳ)、β-谷甾醇(Ⅴ)、靛蓝(Ⅵ)、靛玉红(Ⅶ),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菘蓝根中分得。[结论]为菘蓝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58-1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新疆沙蓬籽中脂肪和蛋白质组分的研究

    库尔班江·巴拉提;

    [目的]探讨新疆沙蓬籽中脂肪和蛋白质的组分。[方法]以新疆产地的沙蓬籽为试材,提取其种仁油脂,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采用微量定氮法和分级提取法测定粗蛋白和分离蛋白,并对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沙蓬籽中油脂含量高(13.70%),其中以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为主要成分,占脂肪酸总量的80%以上;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沙蓬籽中粗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4.37%,其中以球蛋白和清蛋白为主,占蛋白质总量的80%以上,而谷蛋白、醇溶蛋白、残渣蛋白含量较低。其蛋白质均含18种氨基酸,属完全蛋白质,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18.30%),精氨酸含量占9.46%,此外还有天冬氨酸(9.27%)、亮氨酸(6.67%)和苯丙氨酸(5.04%);其次为丝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和缬氨酸;胱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最少。沙蓬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结论]为新疆沙蓬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了参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60-1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马利筋组织培养初探

    王世敏;程金朋;

    [目的]建立马利筋组培苗快繁体系,为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马利筋种子为材料,在无菌萌发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马利筋的萌发、分化、增殖及生根的诱导效果。[结果]Ms培养基对野生马利筋种子的发芽效果较好;4号培养基MS+0.2 mg/L6-BA+0.5 mg/LNAA对芽的增殖效果较好;7号培养基Ms+0.5 mg/LNAA对根的诱导效果较好。[结论]马利筋适合用组培快繁技术来加速获得种苗。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63-15264+15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氮、钾配施对田七种苗质量及氮、钾吸收的影响

    林昌华;白音;刘发光;石海英;

    [目的]明确N、K配施对田七种苗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布置田间试验,凯氏定氮法测全N,火焰光度计法测全K。[结果]田七种苗干物质的积累来看,所有处理配方对田七种苗干重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其总体表现为T2>T3>T5>T4≥T1;主根鲜重的表现为T3>T4>T2>T5>T1,其中T3、T4、T2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全株N吸收量为T3>T2>T4>T5>T1,其中T3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性显著,N吸收量提高了36.19%;全株K吸收量为T2>T3>T4>T5>T1,其中T2和T3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性显著,其K吸收量分别提高38.78%和37.42%。[结论]N、K合理配施不仅能够提高田七种苗的质量,而且也有利于田七种苗对N、K等矿质营养的吸收利用。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65-15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丙酮沉淀法提取金花茶多糖的研究

    谢爱泽;邹登峰;章艳;陈艺;叶凯;

    [目的]确定丙酮沉淀法提取花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金花茶为研究对象,以水为溶剂,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取金花茶多糖,提取液用丙酮进行沉淀,选取沉淀剂用量、沉淀时间和离心时间3个因素做单因素试验,然后以离心时间、丙酮加入量、沉淀时间作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丙酮沉淀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离心时间为15 min,丙酮加入量为20 ml、沉淀时间为12 h,在此条件下的所得粗茶多糖含量量为0.003 7 g。[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68-15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海南木莲叶和枝总异黄酮的含量测定

    鲍长余;范超君;陈湛娟;毕和平;

    [目的]测定海南木莲叶和枝中总异黄酮的含量。[方法]以染料木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66 nm处测定样品的吸光度。[结果]染料木素对照品在20~100μg时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C=0.003 9A,R=0.999 9。海南木莲叶、枝中总异黄酮的含量为0.240%和0.07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重复性好,适合海南木莲叶和枝中总异黄酮含量的测定。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70-15271+15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孔树脂对黄芪总皂苷的分离纯化研究

    李春红;田吉;何兵;肖顺汉;

    [目的]筛选分离纯化黄芪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方法]利用动态吸附-解析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总皂苷的含量,研究最适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黄芪总皂苷的条件。[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富集纯化黄芪总皂苷的最优条件为:采用黄芪提取液浓度为0.1g/ml上柱,上样量为3 BV,流速为1.0 ml/min,解吸时先用4 BV蒸馏水淋洗,再用4 BV50%乙醇解吸,收集50%乙醇洗脱液,得黄芪总皂苷提取物浸膏,黄芪皂苷收率可达52.1%。[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能满足大生产的要求。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72-15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半夏疏松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的优化研究

    朱艳芳;毛春娜;张爱民;薛建平;李佳娣;宋运贤;

    [目的]建立半夏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方法]以半夏叶柄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2,4-D、NAA、毒莠定和KT 4种植物生长物质及其配比对疏松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2,4-D和毒莠定对半夏叶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显著,KT和NAA次之。诱导半夏叶柄形成疏松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0.5 mg/L 2,4-D+1.0 mg/L NAA+1.0 mg/L毒莠定+1.5 mg/L KT。[结论]为通过半夏细胞悬浮提取有效成分和生产人工种子奠定了基础。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75-15276+15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GC-MS法鉴定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化学成分

    李寅珊;刘光明;李冬梅;

    [目的]研究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漾濞泡核桃壳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确定了其中20个组分的化学结构和相对含量。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脂肪烃类物质,占总挥发油的50.41%。其中,含量最高的棕榈酸占总挥发油的25.46%。含量较高的物质还有蒽(4.41%)、亚油酸(4.37%)、二苯并呋喃(2.50%)和二十七烷(2.27%)。[结论]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脂肪烃类。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77-15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杜仲总黄酮对大鼠成骨细胞护骨素表达的影响

    李三华;陈全利;何志全;凌锌;

    [目的]研究杜仲总黄酮对新生大鼠颅盖骨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护骨素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加入浓度为10、100、200μg/ml的杜仲黄酮到SD大鼠颅骨分离培养的成骨细胞中,用Realtime-PCR法检测杜仲总黄酮对护骨素的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杜仲总黄酮对护骨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杜仲总黄酮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护骨素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论]杜仲总黄酮成分能直接在RNA和蛋白质水平促进体外成骨细胞中护骨素的表达。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79-15280+15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达乌里胡枝子化学成分研究

    翁裕馨;刘占厚;陈湘宏;

    [目的]对达乌里胡枝子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NMR为主的光谱技术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达乌里胡枝子中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Ⅰ)、槲皮素(Ⅱ)、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芦丁(Ⅳ)、香草酸(V)及β-谷甾醇(Ⅵ)。[结论]化合物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81-15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烤烟根区土壤微生态·烟叶质量的影响

    刘巧真;郭芳阳;吴照辉;桂炎伟;胡宏民;陈启龙;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烤烟根区土壤微生态及烟叶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烟田施用几种土壤改良剂对烤烟根区土壤pH、微生物和酶活性以及烤后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烟田施用土壤生态调节剂和微生物肥,可降低烤烟生育前期根区土壤pH,提高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烤后烟叶评吸质量;施用腐植酸和硫磺可明显降低根区土壤pH和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但对烤后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提高不明显,并且燃烧性变差。[结论]土壤生态调节剂和微生物肥改善了根区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了烟叶质量。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83-15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农业措施对草莓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陈义群;董元华;王辉;黄冠燚;霍恒志;

    [目的]探讨不同农业措施对草莓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活性、功能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利用土壤酶学方法、微生物培养方法和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与不施肥相比,莓-稻水旱轮作、米糠+日晒和石灰氮均显著提高草莓连作土壤细菌所占比例、细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总数、AWCD、土壤脱氢酶活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莓-稻水旱轮作和米糠+日晒还能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与习惯施肥相比,莓-稻水旱轮作、米糠+日晒可显著提高草莓连作土壤AWCD、Mcintosh指数,莓-稻水旱轮作和米糠+日晒分别显著提高土壤脲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主成分分析表明,莓-稻水旱轮作、米糠+日晒和石灰氮条件下草莓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与习惯施肥及不施肥显著不同。[结论]莓-稻水旱轮作和米糠+日晒是控制草莓连作土壤生物退化的有效农业措施。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86-15289+15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 ]
  • 我国菝葜科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贾学思;关扎根;范圣此;张兴安;

    对我国菝葜属(Smilax L.)和肖菝葜属(Heterosmilax Kunth.)药用植物的资源种类、分布、资源化学、生境及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综述和实地调查,为深入研究菝葜科药用植物提供了参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90-15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土壤·肥料

  • 柑橘园土壤·植株叶片及根的钙含量调查与分析

    陈桂芬;黄玉溢;刘斌;熊柳梅;

    [目的]研究广西柑橘主产区耕层土壤、叶片和侧根中的钙含量现状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钙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不同树龄的土壤、叶片和侧根样品,分析钙元素含量状况,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柑橘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范围为162~7 550 mg/kg,平均1 343 mg/kg,叶片钙含量范围为1.35%~5.29%,平均3.15%,侧根钙含量范围为0.45%~2.67%,平均1.28%;柑橘侧根钙含量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二者呈0.01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果园耕作层土壤交换性钙、柑橘叶片钙含量与树龄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与土壤pH的相关性在0.01水平显著;柑橘园耕作层土壤交换性钙、柑橘叶片及侧根钙的含量之间存在0.01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柑橘园土壤、叶片和侧根中的钙含量差异较大,大部分的土壤和叶片样品钙含量低于临界值。在柑橘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合理施用钙肥。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93-15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陕西省有机肥施用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志华;张金水;同延安;

    为了掌握陕西省有机肥施用现状,为推广有机肥提供数据支持。2010年8月对陕西省4个县160户农民进行了有机肥和畜禽粪便利用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的农户施用有机肥,38%耕地施用有机肥,提供33%的养分;农田养分投入中,有机肥的养分贡献是K>N>P;40%的粮食作物和70%的经济作物施用有机肥;年龄越小、受教育年限越高的农户施用有机肥的比例越大,有家庭养殖的农户全部施用有机肥;农民接受施肥信息虽以经验传统为主,但通过示范、电视节目等其他途径获取有机肥信息的农户施用有机肥的比例达81%。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95-15296+15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配比菇渣和牛粪基质的性状及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张润花;段增强;

    [目的]研究菇渣和牛粪有机复合基质在番茄、黄瓜和西瓜育苗上的最佳基质配比。[方法]以充分腐熟的菇渣和牛粪基质为原料,形成不同配比有机复合育苗基质,以草炭和蛭石(2∶1,V/V)为对照,采用穴盘育苗的方法,研究了菇渣有机复合基质理化性状,及其对番茄、黄瓜和西瓜生长的效应。[结果]不同配比菇渣和牛粪有机复合基质容重、孔隙度均在适宜理想基质要求范围之内,与对照相比,较高比例牛粪复合基质pH偏碱,EC值偏高,不适宜作物正常生长,而适宜比例牛粪复合基质理化性质适合幼苗正常生长,幼苗生长健壮。[结论]番茄和西瓜幼苗的生长对复合基质中牛粪的响应相似,均表现出菇渣∶牛粪为3∶1的复合基质育苗效果最好,黄瓜以复合基质菇渣∶牛粪∶河砂为2∶1∶0.5的育苗效果最好。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297-15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的研究综述

    刘方明;孟维韧;刘今子;张武;

    从农田、林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线虫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及分布特征方面入手,综述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的土壤线虫群落的研究较少,建议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技术可为土壤线虫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01-15302+15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强度石漠化生物治理的土壤响应分析

    吴育忠;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石漠化生物治理的土壤响应情况。[方法]以贵州铜仁地区敖寨小流域示范区为例,监测土壤温度、容重、pH、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含量等。[结果]不同深度土壤温度日较差均减小;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趋大,且这种变化与石漠化等级相关联;pH更接近7.0,酸碱度更趋中性;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变化呈现复杂性。[结论]石漠化生物治理措施改善了土壤性能。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03-15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香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邓兰生;涂攀峰;张承林;李中华;赖忠明;

    综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以及香蕉的水分和养分需求规律、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06-15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灾害防御

  • 2种中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活性研究

    毕亚玲;王波;黄保宏;张文同;张轶辉;

    [目的]研究白术和白头翁2种中药提取物的杀菌活性,为其在植物源农药上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白术和白头翁2种植物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供试2种中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白头翁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好,在供试提取物质量吸度为10 mg/ml时,72 h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80.25%,白术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抗菌活性较好,抑制率为71.36%,且提取物的抗菌活性随着吸度的增大而增强,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2.93 mg/ml,白术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5.31 mg/ml。[结论]白头翁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09-15310+15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3种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构建

    乔楠;曹佳;李霞;

    [目的]构建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3种马铃薯主要易受感染的病毒多重PRC(multiplex 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PVA、TMV、PVY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建立3种马铃薯病毒的多重PCR方法;通过构建3种病毒PCR扩增目的基因的质粒用于制备标准品进行敏感性验证,利用PVX(Potato virus X)、PVM(Potato virus M)、PVS(Potato virus S)、PVV(Potato virus V),CMV(Cucumber mosaic virus)等其他马铃薯病毒进行特异性试验;并对11份疑似发生病毒病的马铃薯块茎采集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研究中构建的马铃薯3种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最低检测下限:PVA为100 copies/2μl,PVY为100 copies/2μl,TMV为1 000 copies/2μl,与PVX、PVM、PVV、PVS、CMV等其他马铃薯病毒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11份疑似发生病毒病的马铃薯块茎中7份样品检出3种病毒感染阳性。[结论]该研究成功构建了马铃薯PVA、TMV、PVY病毒的多重PCR方法,为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应用奠定一定基础。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11-15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转双价基因(Bt+CpTI)抗虫棉对棉蚜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

    薛丽;卢延;周正堂;高希武;宋敦伦;

    [目的]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为转基因棉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SGK321及其亲本棉石远321上长期饲养棉蚜,研究2种棉花品种对棉蚜短期(第1、2、3代)和长期(第41、42、43代)的影响。[结果]在SGK321上取食1代的棉蚜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在亲本棉上取食1、2、3代的棉蚜种群,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上饲养1、2、3代的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在石远321上饲养相同代数的棉蚜。但长期饲养的2种棉蚜之间羧酸酯酶比活力、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的棉蚜通过棉蚜解毒酶的调节作用对SGK321产生了适应性。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14-15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陕南蔬菜根结线虫群体的mtDNA-PCR-RFLP快速种类鉴定

    秦公伟;曹小勇;李丽霞;

    [目的]运用mtDNA-PCR-RFLP技术快速鉴定陕南蔬菜根结线虫,为根结线虫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形态学、同工酶鉴定的基础上,运用mtDNA-PCR-RFLP电泳技术,对采自陕南3市18县区的37个为害蔬菜的根结线虫种群进行了鉴定。[结果]在所鉴定的种群中,32个种群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2个种群为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1个种群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1个种群为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混合群体,1个种群为南方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的混合群体;其中南方根结线虫是陕南为害蔬菜的主要根结线虫。[结论]形态学方法应仅作为辅助鉴定手段,而同工酶表型和mtDNA-PCR-RFLP分析均可作为快速而可靠地鉴定中国常见根结线虫种类的方法。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17-15319+15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狭卵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诱导稗草叶片氧化胁迫和抗氧化酶变化的研究

    姜述君;于涵;张国庆;范文艳;马凤鸣;

    [目的]确定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对稗草的毒害作用是否与其诱导氧化胁迫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有关。[方法]通过离体试验研究了TeA处理稗草叶片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稗草叶片经500μmol/L TeA处理后,叶片中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47.86%和67.00%,表明TeA处理诱导了稗草叶片中活性氧暴发,并导致丙二醛和过氧化氢的大量积累。TeA引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其中在500μmol/LTeA处理下,稗草叶片SOD、GR和CAT活性均较对照增加1倍以上。[结论]TeA诱导活性氧的产生引起稗草叶片氧化胁迫,同时诱导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升高。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20-15321+15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周晓见;夏洁;靳翠丽;缪莉;董昆明;封克;

    [目的]探讨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了龙爪槐叶片浸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增殖抑制效果,并对活性组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龙爪槐叶片的无水乙醇浸提物经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依次分配后,提取物主要成分为极性组分(60%以上),而含量约为25%的非极性组分(正己烷相)具有显著的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效果。在25和50 mg/L正己烷相组分作用下铜绿微囊藻的7 d生长抑制率分别达75%和90%以上,同时还伴随着细胞中叶绿素a的破坏。[结论]为防治微囊藻水华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22-15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宣州区近年二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

    王霞;

    [目的]研究分析宣州区1996~2010年二化螟发生特点,探讨最佳防治策略。[方法]利用宣州区近15年水稻二化螟历史资料,从种植制度、气候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二化螟发生态势呈"鐘"形变化。1996~1999年种群数量提升期,2000~2004年快速发展期,2005~2007年发生程度快速下降期,2008~2010年为种群轻发期,但局部表现重发。种植制度的调整和栽培方式的变化是形成这一虫情特点的主要原因,气候因素引起这一总体趋势的局部震荡;氟虫腈等农药广泛使用是导致2005年后二化螟虫口数量快速下降的重要因素。[结论]二化螟的防治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用药为重点的持续控制策略。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25-15328+15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模拟技术在水库防洪预案中的应用

    王学超;

    [目的]探讨模拟技术在水库防洪预案中的应用。[方法]在研究河流系统模拟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InfoWorksRS系统建立了河流系统洪水演进模拟数字化模型,并对校核标准洪水下泄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结果]利用基于InfoWorks RS软件的洪灾信息系统对校核标准下洪水下泄对下游的淹没情况进行模拟,得出了各断面最大流量时的各水力参数、各控制断面流量与流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各断面水力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图以及下游水库控制流域最大淹没面积风险分析图。[结论]为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制定防洪预案提供了参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29-15331+15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森林火灾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及其时空差异研究

    吕爱锋;杨佩国;

    [目的]从区域的角度来探讨森林火灾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耦合站点气象数据、我国森林分布数据以及我国森林火灾季节月份分布数据,获得了气温和降水在每个省森林区域火灾季节时间段内的平均值。然后,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降水、气温与森林火灾面积的关系。[结果]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火灾面积的年际变化。降水减少的同时温度升高以及降水升高的同时温度降低与火灾面积的增、减存在的较好的同步关系,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这种伴随关系有差异。对不同地区森林区域平均气温、降水与火灾面积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多数地区森林火灾面积与气温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例如西北地区(R=0.367,P=0.01)、西南地区(R=0.327,P=0.02)、华南地区(R=0.330,P=0.02)、华东地区(R=0.516,P<0.01)、新疆地区(R=0.447,P=0.042)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降水与火灾面积除了在西北地区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2,P<0.01)、在华南地区存在负相关(R=-0.323,P=0.03)之外,在其他地区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揭示我国森林火灾与气温、降水关系对于开展森林防火以及火灾预警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32-15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产生条件研究

    陈曲;翟慧者;胡同乐;王树桐;曹克强;

    [目的]为了给生产实践中苹果树腐烂病研究提供一种获得分生孢子的方法。[方法]在室内测试苹果树腐烂病菌在6种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产生条件,比较每种培养基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个数、密度、大小、成熟率以及单个分生孢子器所含孢子数量等。[结果]PDA(添加马铃薯)、ABA(添加苹果树皮)培养基在各项参数对比中显著优于其他培养基。其中,PDA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数量最多,ABA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成熟率最高,产生成熟子实体的时间最短;黑光灯照射(紫外照度为53.5μW/cm2)有利于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器的产生和成熟。[结论]提供了一种较为方便的室内获得苹果树腐烂病孢子的方法。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37-15338+15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黑皮果蔗花叶病茎尖脱毒技术研究

    唐红琴;淡明;李松;余坤兴;黄诚华;刘丽敏;刘红坚;卢曼曼;

    [目的]利用果蔗热带种(Badila)茎尖培养进行甘蔗花叶病的脱毒研究。[方法]采用黑皮果蔗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并在生根阶段和假植阶段进行了甘蔗花叶病毒的分子检测。[结果]初代培养基为MS+0.50 mg/L6-BA+0.01 mg/LNAA+30 g/L蔗糖,继代培养基为MS+0.20 mg/L6-BA+0.01 mg/LNAA+30 g/L蔗糖。甘蔗花叶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利用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能够有效脱除花叶病毒。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45-15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陕西乾县梨疫腐病发生与防治研究

    尚晓峰;王志龙;徐凌飞;

    [目的]针对陕西乾县梨产区梨疫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研,找出引起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病害防治的有效药剂。[方法]田间实地调查梨疫腐病发生情况,统计树体发病率和果实发病指数,进行不同药剂对梨疫腐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2010年7月份的过多降水过多和高温高湿天气是导致梨疫腐病在陕西乾县泔河梨区爆发的主要原因;果园排水不畅、栽植密度过大也是引起梨疫腐病大爆发的主要因素。64%杀毒矾WP、60%甲霜灵锰锌WP、80%乙磷铝WP对梨疫腐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梨果实套袋也是较为理想防病措施。[结论]梨园生产中应注意改善通风透光,加强果园排水能力,实施套袋栽培,选择对症的内吸性药剂防治疫腐病。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47-15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省(区、市)地方政府在农业自然灾害预防与救助中的责任

    蒋奇勇;刘绍刚;

    阐述了省(区、市)地方政府作为省(区、市)的核心政府机关,是农业生产和农业自然灾害预防与救助的重要指导者、协调者和管理者,指出在农业自然灾害预防与救助中省(区、市)地方政府有着探索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发展模式、构建农业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农业自然灾害预防与救助信息发布制度、形成农业自然灾害防范和控制配套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6项责任,明确这些责任是农业自然灾害预防与治理的基础,也是农业自然灾害预防与治理长效发展的保障。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49-15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薇甘菊最新研究进展

    董蕾;吴林芳;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现今全球最为关注的恶性杂草之一。其因入侵性极强、生态幅宽和化感作用明显等特征,能够迅速占据生态位,使入侵地的植物无法生存。综述了薇甘菊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征、入侵假说和防治现状。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52-1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烟粉虱对寄主植物选择性的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陈奕磊;蔡冲;

    昆虫是否对寄主植物有选择性,可从昆虫的生物学参数及植物的物理特征、次生物质和生理参数等方面综合评价。针对烟粉虱对寄主植物选择性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其研究前景。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56-15357+1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01~2010年国内城市防灾绿地规划研究进展

    方大凤;张昌贵;

    以2001~2010年在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城市防灾绿地规划研究的51篇文献为样本,分析了文献研究的状况、文献研究的方法和文献研究的内容。结果表明,2008年之后城市防灾绿地研究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当前我国防灾绿地规划,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防灾绿地的规划模式、规划过程中的具体指标仍需进一步研究,在实践中修正与完善;应加强新兴的小城镇的防灾绿地规划。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58-1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小花假泽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郝彩琴;冷晓红;郭鸿雁;李军;

    综述了近年来小花假泽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主要从其在精油化学成分、非精油化学成分、医用及农用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其发展方向及前景。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62-15364+15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湿地松粉蚧研究进展

    金明霞;刘晓华;李桂兰;涂业苟;

    对湿地松粉蚧发生为害、生物学和种群动态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该害虫的进一步研究和预防控制提供了参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65-15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饲料科学

  • 宁夏贺兰山膜翅目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辛明;杨贵军;王新谱;胡天华;

    2008~2010年对宁夏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膜翅目昆虫进行系统采集和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膜翅目昆虫有12科37属61种。其中,蚁科、蜜蜂科为优势科;泥蜂科和胡蜂科为常见科。膜翅目区系组成的古北种占73.8%,广布种占31.18%,东洋种成分没有分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39-15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Cu2+对蚯蚓和家兔AChE毒性研究

    张轶辉;崔小伟;毕亚玲;王波;

    采用体外试验方法,以蚯蚓和家兔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Cu2+对二者AChE的半抑制浓度(IC50)和双分子速率Ki。结果表明,在抑制时间为10 min时Cu2+对蚯蚓AChE和家兔脑部AChE的IC50分别为3.6和2.4 mmol/L;在IC50浓度的Cu2+作用下,Cu2+对家兔脑部AChE的Ki值较大,为Cu2+对蚯蚓AChE的3.59倍,表明家兔脑部AChE较蚯蚓AchE对Cu2+更为敏感。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42-15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鼠IL-5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张龙;黄文强;卞春东;高明;

    [目的]克隆小鼠白细胞介素-5(mIL-5)cDNA构建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293细胞检测其是否表达。[方法]以小鼠脾脏细胞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小鼠IL-5基因cDNA,酶切后插入pRc-CMV/Fc真核表达质粒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mIL-5/Fc-pRc-CMV,转染293细胞,RT-PCR与ELISA法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结果]Fc-pRc-CMV中插入DNA序列与mIL-5 cDNA一致,重组质粒转染293细胞后,ELISA可检测出质粒能在293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小鼠IL-5目的蛋白。[结论]该研究成功克隆了小鼠IL-5基因cDNA,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68-15369+15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猪H-FABP基因内含子1的一个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杨文平;李彩桃;高爽;王明艳;张红梅;李超;曹果清;周忠孝;

    [目的]为H-FABP基因运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H-FABP基因在山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猪种的多态性,并研究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猪H-FABP基因内含子1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一个多态性,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A、B)、3种基因型(AA、AB、BB),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SSCP的变异是由碱基C→T的替换造成的。基因型在不同猪种分布的多重比较表明,马身猪与山西白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纯种猪群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肌内脂肪含量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最小二乘分析表明,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比较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H-FABP基因对猪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70-15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商品肉鸡突然降料症”的病因和防控措施研究

    张丹俊;赵瑞宏;胡晓苗;戴银;潘孝成;朱传民;

    [目的]查明"商品肉鸡突然降料症"的病因,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对2010年冬季广泛发生于安徽省商品肉鸡中并造成较大损害的、临床上表现以"突然降料"为主要特征的"商品肉鸡突然降料症"(暂定名)病因进行探讨,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解剖病变、实验室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以及动物试验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病是由鸡舍通风不良而导致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超标为诱因而引发的、以鸡毒支原体、大肠杆菌和温和型(H9亚型)禽流感病毒或其变异株为主要病原的混合感染症,并针对该症状提出一些防控措施。[结论]在该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5个发病鸡场病鸡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77-15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肺炎克雷伯菌药物外排泵mdtl的克隆及分析

    张芳;苏显中;王河清;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ATCC 49790(KP)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以KP基因组DNA为模板来扩增mdtl基因,将mdtl基因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将扩增产物与载体连接后转化到大肠埃希菌KAM32感受态细胞中,对转化子进行药敏分析。[结果]KP的mdtl基因扩增产物与已报道的mdtl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这个转化子对红霉素、氯霉素和卡那霉素具有很高的耐药性,这种高耐药性能被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和维拉帕米逆转。[结论]克隆到了KP一多药外排基因。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80-15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鱼类肛门的位置与形态

    金丽;赵娜;张耀光;

    对66种鱼类肛门的位置与形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肛门位置可以分为前位型、中位型和后位型,肛门与生殖孔间的距离可分为紧紧相邻型、间距型和紧邻间距型,肛门的形态可以分为椭圆形、圆形、凹陷型、花瓣型、泄殖腔型。另外还观察到1尾胭脂鱼肛门异位个体。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82-15383+15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检测H9亚型AIV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刘靖清;卞红春;胡云发;王新卫;陈枝楠;詹爱军;

    [目的]研制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方法]用巯基丙酸在镀银电极石英晶体自组装巯基丙酸单分子膜再通过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偶联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单抗构建传感器芯片,建立可以检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传感器。[结果]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与H5亚型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NDV)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20~100EID50。[结论]该研究为深入研究检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传感器奠定了基础,为其他相关病毒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84-15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复方中草药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效果

    何光中;刘镜;杨红文;何金平;

    [目的]探讨复方中草药灌注液"宫舒康"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在贵阳市清镇奶牛小区和乌当奶牛小区开展了临床试验。选取311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产后奶牛,随机分为2组,即复方中草药"宫舒康"治疗组和长效盐酸土霉素治疗组,并依据病情轻重分组治疗。[结果]在治疗轻度、中度子宫内膜炎病例时,复方中草药"宫舒康"和长效盐酸土霉素均取得了较高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但中草药"宫舒康"组比对照组缩短了患牛症愈后恢复发情的时间,并显著提高了受胎率(0.01<P<0.05);在治疗重度子宫内膜炎时,复方中草药"宫舒康"组的治愈率极显著低于长效盐酸土霉素组的治愈率(P<0.01),但有效率却显著高于土霉素组(0.01<P<0.05)。[结论]复方中草药"宫舒康"具有抗菌消炎、诱导发情和提高受胎率的作用,在治疗轻度、中度子宫内膜炎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重度子宫内膜炎时疗效较差,建议采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或2种方案结合治疗。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87-1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反刍月形单胞菌乙酸生成缺陷株的构建及相关酶活性分析

    苑学;孙国权;逄晓阳;刘国文;王哲;

    [目的]构建反刍月形单胞菌乙酸生成的缺陷株并分析其发酵特性。[方法]应用转座子标签法,通过转座子供体菌E.coliS17-1/pZJ25∷Tn5对受体菌反刍月形单胞菌进行转座子诱变,采用含卡那霉素和氟乙酸纳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接合子。[结果]共筛选出稳定的对卡那霉素和氟乙酸具有抗性的转座工程菌7株。对反刍月形单胞菌的突变株进行16S rRNA鉴定和Tn5的PCR鉴定,及乙酸激酶(AK)和磷酸乙酰转移酶(PTA)酶比活力分析,确定突变株属于pta基因缺失型氟乙酸抗性菌株。[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反刍兽瘤胃微生物乙酸的细胞代谢网络和调控奠定基础。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90-15392+15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桥洼林场山鹡鸰的生态习性研究

    周郁茂;

    2008~2010年在高桥洼林场对山鹡鸰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本地为夏候鸟,每年4月上旬迁来,9月下旬迁离,繁殖期为5~7月,多于5月中下旬产卵,窝卵数为4~5枚,孵化期约为9~10 d,雏鸟晚成性,13~14 d方可离巢。繁殖后在本地的种群密度平均为1.78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种群密度增加18.37%。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93-15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ytb基因序列的拟硬刺高原鳅遗传多样性研究

    杨成;申志新;王国杰;晁燕;祁得林;

    [目的]探究拟硬刺高原鳅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程度。[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方法获得拟硬刺高原鳅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全序列。[结果]拟硬刺高原鳅3个种群共58个个体均获得Cytb基因的全长序列(1 140 bp),共定义了20个单倍型,拟硬刺高原鳅宝库河种群遗传多样性低于黄河种群。[结论]拟硬刺高原鳅黄河种群和宝库河种群间存在显著的分化,建议在实践中将2种群分开管理和保护,以达到保护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目的。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95-15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虾Y-器官7、8-脱氢酶转化胆固醇为7-脱氢胆固醇研究

    黄时海;何鑫平;于配配;曹喜秀;曹普美;吴孔阳;李湘萍;

    [目的]以虾Y-器官微粒体7、8-脱氢酶催化胆固醇,制备7-脱氢胆固醇。[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影响转化反应的各种因素。[结果]将摘除眼柄的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Y-器官,匀浆、离心制备的微粒体酶液,于22℃与胆固醇避光反应6 h,可以积累相对较多的7-脱氢胆固醇。[结论]该研究为利用虾Y-器官7、8-脱氢酶转化胆固醇为7-脱氢胆固醇奠定基础。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397-15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桑蚕活蛹的最适冷藏期研究

    陈义安;王晓芬;刘俊凤;刘斌彬;杜周和;

    [目的]研究桑蚕活蛹的冷藏技术问题,为利于桑蚕活蛹的食用化利用途径拓展。[方法]将刚化蛹的蚕蛹6 h收集1次,分别单独存放,在不同的蛹龄时放入冰箱(2℃)中冷藏60 d左右。[结果]蛹龄≤12 h的蚕蛹Ⅰ、Ⅱ区的蛹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深;蛹龄<24 h的蚕蛹,其存活率很低;蛹龄=48 h的蚕蛹,其外观在冷藏前后几乎无变化;蛹龄≥192 h的蚕蛹冷藏后无蚕蛹存活,同时出现了蚕蛹蛋白腐败后特有的蛹臭味。[结论]桑蚕在化蛹48 h后用2℃冷藏可达60 d以上。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00-15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蜈蚣及其混淆品的鉴别研究

    杨成俊;周伟庆;

    [目的]对蜈蚣及其混淆品的性状与凝胶电泳图谱进行研究。[方法]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并比较它们的电泳图的谱带数目和种类。[结果]蜈蚣及其混淆品的电泳谱带数目和种类均不相同。[结论]SDS-PAGE图谱可以作为蜈蚣及其混淆品的有效鉴别依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02-15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4个鲤鱼群体形态学差异研究

    李倩;凌去非;王磊;王大鹏;佟广军;

    [目的]探讨4个鲤鱼群体的形态学差异。[方法]综合传统形态学(可数性状、可量性状)数据和框架测定数据,通过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对黄河鲤鱼、野生四鼻须鲤鱼、养殖四鼻须鲤鱼和吴淞江苏州段鲤鱼的形态差异和种系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个群体在可数性状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判别分析表明,4个群体的单一群体判别率分别为87.5%、78.1%、73.5%和96.8%,用优选的几项比例变量进行判别,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3.7%;聚类分析表明,黄河鲤鱼群体和野生四鼻须鲤鱼群体聚为一支,养殖四鼻须鲤鱼群体和吴淞江苏州段鲤鱼群体聚为另一支;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群体间形态差异主要系头部、尾部及鱼体垂直轴方面差异所致。[结论]为四鼻须鲤鱼这一珍贵鲤鱼品系的提纯复壮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04-15405+15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PDE3与亮甲酚蓝在绵羊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汪立芹;王静;金贤华;陈博;黄俊成;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3(PDE3)特异性抑制剂Milrinone与亮甲酚蓝染色液(BCB)相结合在绵羊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中的应用。[方法]比较了BCB对绵羊卵母细胞的筛选与传统的形态分级之间的差异,以及对胚胎后期发育的影响;研究了Milrinone对绵羊卵母细胞的最佳抑制时间,并用于BCB-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结果]A、B级卵母细胞中BCB+卵母细胞的比例为64.42%,极显著高于C级卵母细胞的17.00%;BCB+卵母细胞的成熟率(86.16%)、卵裂率(85.29%)、囊胚率(34.40%)分别极显著高于BCB-卵母细胞(50.94%、36.19%和6.73%);6 h是Milrinone对绵羊卵母细胞的最佳抑制时间,该试验组体外培养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Milrinone对BCB-卵母细胞抑制培养6 h,极显著提高了体外胚胎发育率。[结论]为提高绵羊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效率提供了依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08-15409+15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林业

  • 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及其价值

    唐佳;方江平;李萍;郭健斌;卢杰;袁庆娟;

    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境内,是迄今为止国家批复投资最大的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采用影子工程法,并根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工布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工布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总价值为84.85亿元,而涵养水源功能仅仅是生态服务功能的一小部分,可见工布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价值非常大,也就是说,工布自然保护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06-15407+15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黄叶银杏叶色发育及光合特性研究

    郁万文;曹福亮;

    [目的]研究黄叶银杏的叶色发育及光合特性。[方法]以1年生嫁接黄叶银杏为材料,研究了叶色表达期叶色,叶中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x.c)含量及其比值变化,以及全光照和遮阴下光合特性。[结果]黄叶银杏新生芽浅黄色,4月为橙黄色至金黄色,5月为浅黄绿色,6~10月黄绿色,11月为黄色。黄叶中Chla、Chlb和x.c含量明显低于绿叶中对应色素含量,Chla/x.c、Chlb/x.c明显低于绿叶中对应色素含量比值。在叶色发育过程中,黄叶Chla、Chlb和x.c含量升高,Chla/x.c、Chlb/x.c比值增大。自然光下银杏叶片饱和光强高于遮阴的叶片。黄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均明显高于绿叶。遮阴黄叶Chla/x.c、Chlb/x.c、Chla+b/x.c高于自然光下叶中对应色素间的比值。[结论]黄叶银杏的最佳观赏期是4、5月。黄叶Chla/x.c、Chlb/x.c明显低于绿叶是其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在叶色发育过程中,Chla/x.c、Chlb/x.c比值增大是黄叶转为黄绿色的原因。遮阴黄叶中Chlb含量高于自然光下的叶片,是对遮阴的一种适应性反应。遮阴黄叶Chla/x.c、Chlb/x.c、Chla+b/x.c较高,是遮阴黄叶较绿的原因之一。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10-15412+15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干旱和盐碱共胁迫玉米EST数据库分析

    豆长明;张洁;

    [目的]构建干旱和盐碱共胁迫的玉米cDNA文库,对细胞功能相关基因表达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提取处理玉米YQ7-96品系的雌雄分化期(12片叶龄)的混合组织(叶、茎和花芽)总RNA,运用SMART技术构建pDNR-LIB载体的cDNA文库,并随机挑选克隆进行EST序列的B lastX比对和MIPS归类分析。[结果]随机挑取3 027个cDNA克隆进行测序,94.45%的EST长度大于400 bp,共获得1 861个单基因簇,其中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基因占65.36%;参与细胞内运输、细胞内信号传导、细胞防御和细胞循环和DNA代谢过程的基因分别占9.26%、6.58%、2.63%和3.16%。[结论]在成功构建干旱和盐碱共胁迫的玉米cDNA文库的基础上,对产生的EST进行了测序和分析归类,筛选出了细胞功能相关EST,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13-15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澜沧江中下游篦齿苏铁种群结构及其保护对策

    曾辉;陈勇;杜凡;

    对澜沧江中下游糯扎渡水电站工程枢纽区和库区内篦齿苏铁的生境、种群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篦齿苏铁在澜沧江干流的两岸分布不均匀,右岸占48.37%,左岸占4.26%,支流占46.37%;主要生长在落叶季雨林下,以半阴半阳坡较多,占总株数401株的47.85%。调查区域内篦齿苏铁种群密度很低,平均约1株/hm2。由于人为采挖严重,导致其种群大小级结构不完整,成年个体较少,缺乏Ⅲ级个体,以Ⅰ级、Ⅱ级幼小个体较多,占32.21%。种群内开花结实植株少,仅发现5株开花,2株结实,但其单株自然结实率较高。目前该种群面临的威胁有:人为采挖;人类生产和建设活动使其生境丧失及生境退化严重;啮齿动物的啃食。使该区域苏铁种群密度急剧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各种人为干扰,而非自然因素。指出应加大对篦齿苏铁野生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力度,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并开展人工繁殖、遗传多样性和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其保护措施。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16-15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油松·樟子松松针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刘敏莉;刘佳;李江楠;赵伟;

    [目的]探讨油松、樟子松松针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揭示其药理作用。[方法]采用有机溶剂(石油醚)冷浸法提取油松和樟子松松针挥发油,精制后获得蛋黄色澄清精油。运用GC-MS技术对松针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结果]从油松和樟子松松针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出40和20种化学成分,其中以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结论]油松、樟子松松针挥发油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20-15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延安蔷薇科鞣料植物野生资源调查

    白重炎;张咏梅;

    通过对延安地区蔷薇科野生鞣料植物资源状况进行野外调查,初步统计出该地区现有鞣料植物9属10种,对其利用部位、分布地区、生境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开发利用蔷薇科野生鞣料植物资源的建议,旨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22-15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河南国有林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以国有信阳南湾林场为例

    范思齐;

    介绍了南湾林场建设、森林经营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南湾林场森林生态效益和目前林场建设所需资金,提出了南湾林场生态林业投资机制的构建。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24-15425+15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与分子响应研究综述

    王丁;张丽琴;薛建辉;

    文章分别从生理和分子层面对林木受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并且针对我国林木抗旱性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26-15431+15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景观·农村旅游

  • 庐山古树名木景观评价研究述评

    袁宜如;王晓峰;高光林;

    庐山自然条件优越,不但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宗教、政治背景。研究庐山的古树名木,对保护自然遗产,探究文化内涵,促进庐山古树名木资源开发利用和提升庐山旅游品位,实现庐山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庐山森林覆盖率达76.6%,其中蕨类植物41科83属217种,裸子植物9科34属95种,被子植物154科864属2 332种,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植被垂直分布较明显。笔者述评了古树名木景观价值的评价方法,希望通过科学客观地评价庐山古树名木资源的景观价值,促进庐山古树名木资源的调查保护利用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32-15433+15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大学校园景观生态格局研究

    李源远;李保莲;

    采用2009年10月5日的QuickBird卫星影像,分辨率为0.61 m,在MapGIS中分别对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3所大学校区进行影像解译判读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建立解译标志,对图形进行校正,得出3个校区的3所学校景观层面的景观指数,景观类型层面的斑块分维数及斑块形状指数,用于比较3所大学的校园景观环境,分析各校区景观格局的差别,最后提出合理布局,保持原有地貌、地形,合理设计校内景观,增加校园景观的人文建设的建议,旨在为大学校园建设的景观布局提供参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34-15436+15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果树在城市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毛燕;

    从果树在园林中应用的历史与现状出发,针对果树景观花、果、叶、树形、文化景观等构成要素,提出了果树在城市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原则,包括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果树的生态效益,提高造景搭配的韵律感和艺术性,使用特色性果树品种。探讨了果树在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观光果园等不同园林绿地中的应用,举例说明不同类型树种的适用范围。最后列举出果树在园林中应用所需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果树提供借鉴。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37-15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与台湾城镇风貌改造运动的比较研究

    徐慧宁;李云;

    从缘起和宗旨、主要历程和内容、实施方法以及配合措施4个方面介绍了广西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与台湾城镇风貌改造运动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对比和分析,探讨了两地实施城乡风貌改造的异同点,强调了台湾风貌改造的重点是景观,而广西风貌改造的重点则是建筑物立面;台湾的改造运动是长期性的,公众参与度与配合度较高,而广西的则是短期行为。就台湾在改造过程中民众参与度进行了思考,指出其长期持续不断地推进城乡风貌景观政策的目的在于积极推广一种能深入人心的价值,进而以"星火燎原"的波及效果来引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台湾经验开展广西城乡风貌改造的建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40-15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西安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模式研究

    衣学慧;熊星;李朋飞;

    保护利用大遗址可以确立城市或地域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坐标,进一步提升其文化形象和地位。西安近年来建造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等一批遗址公园,通过分析各遗址公园的建造特色和所用技术手段总结出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西安市把文物保护、遗产保护和开拓创新相结合,建设了一大批具有西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遗址公园,同时起到保护遗址并更新城市建设的作用,较好地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老东方文明的独特神韵。将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具有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地位、增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魅力、推动和促进大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争取更多城乡建设资金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43-15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市景观演变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

    潘况一;黄秀兰;姜澄;

    基于北京市1975~2002年5期MSS和TM遥感资料及该区的地理资料,通过图像处理和GIS分析,探讨整个北京市域范围内景观组分的变迁规律以及生态环境的相应变化。研究表明:27年间北京市景观生态组分结构变化较大,自然景观组分略增,半自然景观组分大幅度下降,人文景观组分迅速增加,且主要由半自然景观转变而来,说明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占用的是耕地,同时也表明人类干扰强烈;此外,在不同的时段,景观组分之间景观类型的转变也比较频繁,景观组分转换比例较大的是半自然景观组分,说明半自然景观组分是北京市的一种相对不稳定的景观类型。在生态环境方面,市域内自然景观组分的增加,主要是水体、城市绿地、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与1975年相比,北京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在逐步提高,城市内部的环境质量也得到了一定改善。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46-15449+15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透过文学看园林——《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中园林的对比分析

    姚瑶;

    从《红楼梦》、《源氏物语》这2本相似的名著入手,逐一对比分析了其中园林规划、植物选择、审美立意、园林描写特点、宗教体现、建筑配景、游览方式等方面有关园林的描写。由于存在着诸如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审美意识、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中日园林走上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国的人型山水、人文因素对园林有很大影响,使中国园林充满了书香气息,极富诗情画意;而日本属于天型山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私家园林寺庙化,极具禅意。中国园林运用植物种类丰富,而日本则偏爱常绿树草,少用花。中国人是在景中游玩,日本人却是在景中静思,游览方式不同。总而言之,由于社会和文化的种种差异,中国逐渐形成了人文气息浓厚的文人园,而日本则形成了宗教色彩浓厚的僧人园林。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50-15452+15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9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从场地分析到特色营建

    毕胭;

    概述了场地分析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所处阶段和作用。以宜昌市运河公园为例,探析了公园规划设计的思路,将该案例的设计思路归纳为:延续场地历史与文化脉络;形成稀有的城市湿地景观;尊重周边环境,融休闲游憩及理想山水格局于一体;通过核心景点展现地域风情;利用植物规划体现地域特色5方面。通过分析运河公园的项目特色,揭示了城市公园特色营建的4条路径,即以围绕城市发展的需求,用新思想引导;体现地域风情;挖掘当地的历史资源;充分表达公园性质。认为城市公园特色营建应从场地分析入手,通过对该场地显性的自然景观特色和隐形的人文历史资源的挖掘和提炼,分解、加工、整合之后使之成为具体的概念,借由具体的景观要素体现该场地乃至该城市的个性特征。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53-15455+1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珠江口两岸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差异化分析

    夏斌;刘保春;

    采用Landsat-5 TM(1988、1995、1998年)与Landsat-7 ETM(2002年)遥感影像数据,将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图和DEM等数据统一到同一坐标系和投影下,在ArcView软件环境下,将所有数据统一栅格化为30 m×30 m的GRID数据。通过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选用研究区平均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分离度、边界密度、形状指数、分维数、聚集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对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演变进行分析,揭示珠江口两岸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的差异化。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56+15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农村生态住宅的应变设计

    张进;陈泉安;

    在将农村住宅建设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的基础上,概述了现有农村居住模式在节能和舒适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着发展新农村生态住宅,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节能减排的目的,将自然生物体的气候应变现象引入建筑设计之中,分析了应变设计的概念,并针对中国具体的地域和气候特点指出应变设计有利于解决目前农村住宅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介绍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支摘窗、木格风门、开合式天井、气窗等应变结构。在此基础上,以郑州市郊区平原地带的联排住宅中的1个居住单元为例,从可变的暖廊、可变的天井、可控的自然风通道、植物应变特征的应用、可变的封闭构建、可控的"腔体空间"方面具体阐述了该应变设计的实例,以期为居民提供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57-1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陕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李淑娟;

    通过分析陕西省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及保护工作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政府主导作用不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龄结构失衡,传承体系不完善,社会民众文化自觉性不够,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认为应重视体系建设,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体系,加强群众文化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意识,从而达到保护陕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60-1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分析

    胡巍巍;

    利用淮河流域中游20世纪50年代的地形图和1980、2000年的遥感影像图分别提取、解译得到各时期的土地利用图和基于湿地二级分类的各湿地类型分布图,运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生态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950~1980年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大,1980~2000年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很小。这些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总体上说明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格局由多样化、复杂性转为单一化、破碎性,湿地系统组分急剧减少、过渡带大量消失,湿地景观的连通性、异质性大大减弱,湿地系统的完整性、均衡性不复存在,从而导致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或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63-15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邛崃市城北新区田园城市概念规划设计

    李俊;刘琨;

    以邛崃城北区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例,分析了田园城市的概念、邛崃市的区位概况以及发展现状,在分析了邛崃市旅游区位优势的前提下强调了对城市风貌进行综合部署的重要意义,进而从风貌塑造策略、生态景观策略、绿地系统结构方面阐述了邛崃市城北新区概念规划的策略方针,强调整体风貌应该以"城在田中,园在城中"为指导,注重生态组园与聚合组团并存,突出生态景观富集区的资源优势。在风貌塑造方面强调统一性、生态性、地方性、特色性,并在特色营造方面,在田园城市示范线、居住风貌、滨水岸线打造3个方面展开了细致探讨,强调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过程中,应该理清城市形象主线,遵从文化,处理好城市与乡村、人与环境、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场所,保护环境、挖掘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67-15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城市雕塑为例阐释地域性公共艺术建设的意义——黔东南地区下司县入口城市雕塑设计

    廖莹;

    从分析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其地域性含义,进而解析了公共艺术与公共艺术景观设计领域中的城市雕塑的关系,指明了城市雕塑能够强化城市空间景观,丰富公共艺术。具体阐释了城市雕塑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引导空间流动的交流性、创造人文环境的社会性、沟通空间与人的交流性方面。以黔东南地区下司县入口城市雕塑设计为例,对其所处区位与现状加以分析,强调其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及历史遗留的商业氛围,雕塑设计将代表商业文化的古钱币造型和代表黔东南地区苗族图腾的蝴蝶合二为一,在形成视觉冲击的同时突出了文化特色。总结了地域性城市雕塑的意义,强调其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设计元素原创性的文化来源、是地域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71-15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与景观营建结合的岩仓残痕整容设计研究

    李挺;

    指出目前的岩仓残痕治理过程通常以安全性为原则,运用工程技术,以工程材料和植被进行简单覆盖,缺乏景观艺术效果和游赏功能性。突出了岩仓残痕区整容设计的原则在于尊重自然、稳定坡地,适地适树、经济美观,特色美与协调统一美相结合,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结合,创新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容设计的基本思路与设计方法,并以柳州市银山岩仓残痕工程治理为例,分析了当地地质及岩仓残痕现状,气候特点以及石山植物资源及植被状况,进而探讨了具体的岩仓整容设计对策。结果表明:将工程技术与景观营建结合起来,设计层次丰富、生动自然、功能完善、安全有效的园林景观,不仅易于为市民所接受,也能为其他岩仓残痕的整容设计起到示范作用。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74-15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玉溪九溪人工湿地公园规划与生态化设计

    马建武;费冰;汤瑛瑛;

    在场地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湿地部分和陆地部分分别进行功能定位,注重解决湿地与公园的矛盾;以生态设计思想贯穿规划设计过程,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以及场所文化的体验,应用乡土建筑和乡土植物,采用透水性材料铺装,摒弃铺设管道的方法进行雨水管理;造园布局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因循自然;交通组织注意可通达性与安全性的结合。预期在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取得积极的效果。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79-15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杜兴翠;

    茂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独特,通过生态旅游既可以实现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功能,同时也可以解决社区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问题。在现有的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中,通过培训后让社区群众参与旅游接待,实现当地社区成为最大受益者的生态旅游原则,社区收益占旅游总收入的48%以上,对茂兰保护区社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前景。但保护区基础条件较差,且发展不平衡,在同一旅游区内,社区的经济收入差异很大,应该加强调节,寻求公平受益。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83-15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旅游业的马湖风景区璜琅村落更新探讨

    周洁;牟江;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马湖风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风景区及村落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璜琅村落的环境特色,包括村落历史与民族风情、景观资源与环境生态品质以及村落空间形态特征,总结了村落建设在风景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物质和精神2个方面探讨了璜琅村落的更新措施,一方面通过整合村落空间布局形态、整治建筑风貌、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来更新村落的物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挖掘村落的莼菜文化,营造水乡舒适的心理环境,使自然景观与休闲文化相结合,以便于游客体验良好的心理环境氛围,进而促进璜琅村落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86-15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节约型园林建设中节地要素的运用

    赵郁玺;林涵;李静;

    从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入手,分析了节约型园林的内涵及其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围绕空间结构布局、复层种植模式、立体绿化、地形处理、地下空间应用等,探讨了各节地要素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指出节约型园林的空间结构布局应建立竖向交通、节约绿化用地,结合地形特点、拓展立体空间,合理规划路网、提高绿地使用率;分析了复层种植模式的优越性;从屋顶绿化、垂直绿化角度分析了立体绿化模式;突出了地形处理中"芯"、"表"的概念;在地下空间应用方面则分别介绍了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的在节地方面的功效。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对节地要素的运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好地满足绿化建设的需要,为节约型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88-15489+15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古典园林借景手法的意境创造

    沈涛;

    解析了借景于意境的内涵,指出注重运用以文化与艺术的背景的借景手法,在意境的创造上可更胜一筹,强调借景手法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高层次的造园美学概念,分析了其在"诗情画意"、"以人为本"、"宛自天开"、"设计先行"、"动静虚实"意境创造中的重要意义,认为借景艺术手法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90-15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四大名园水体的水面理景手法和理论研究

    魏胜林;曹虎;杜卉;张重阳;

    以"避暑山庄"、"清漪园"、"拙政园"、"留园"的水体理景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我国四大名园水体的水面理景处理手法和相关理论。其中"避暑山庄"水体立意为表现江南水乡情调,水面处理手法采用师法江南水乡特点的水网密布,洲岛环水,星罗棋布,以洲、岛、堤、桥为划分水面的手法,来表现江南水乡水面的基本自然特征。"清漪园"水体立意为略师西湖其意而融己所长,水面处理手法采用两断"西堤"及支堤分隔水面,并赋予皇家御苑"仙苑"和"天人感应"的思想内涵。"拙政园"和"留园"水体更注重通过"一勺代水"的水面处理手法达到"一勺则江湖万里"来表现立意,让人联想到的水体空间有"纳千顷之汪洋"的意境。该研究可在风景园林设计师设计处理水面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92-15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7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合肥市滨水空间使用调查研究

    胡静;许克福;

    强调了滨水空间的复兴与开发在促进城市转型、提升城市活力、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并将使用后评价引入滨水空间的研究,以弥补传统的滨水空间设计方法上的不足以及对实际空间使用关注不够的缺陷,能够为滨水空间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合肥市环城公园庐阳亭周边这一具体地点的调查,加深这方面的研究并推广这一方法,以期在滨水空间这种城市重点地段的开发中发挥重大作用。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95-15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以上海嘉定北郊湿地公园为例

    黄奕;严力蛟;

    通过对湿地的介绍,引出湿地公园的概念,以上海嘉定北郊湿地公园规划案例为例,介绍了规划区现状,从交通条件、区位、用地、生态环境、文化资源、景观等方面分析,提出湿地公园的规划理念及规划措施。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498-15502+15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运动视觉角度下的景观空间营造——四川省奥林匹克运动学校景观设计

    冯美文;孙大江;杨铱;

    分析了运动视觉角度中蕴涵的美,指出景观设计中运动视觉的考虑是使用者与审美对象使用空间相互关系与交流的纽带,决定着景观空间的营造序列,进而解析了建筑空间与视觉感知之间存在的内部体验和外部体验的关系。以四川省奥林匹克运动学校的景观空间营造为例,在分析了景观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运动视觉角度下的景观构思展开探讨,从静观的二维视觉角度介绍了白鸽广场、明眸广场的景观效果;从动观的三维视觉角度介绍了五环水景、五环廊道的景观效果。在此基础上,基于视知觉下景观与建筑的融糅,分析了奥林匹克运动学校的校园建筑及其与景观营造的呼应。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03-15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西南地区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德阳·绵远湿地公园为例

    董莉莉;

    西南地区是生态敏感度较高的区域,其特殊的地理气候为湿地公园的生态群落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德阳.绵远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依托于绵远河的生态骨架,其设计根据空间现状来确定设计方向,强调生态格局与景观格局的建立,融入多重体验的尝试,并将综合效益的策略同步其中,进行了科学分析及有效设计。希望这种研究性的景观规划设计对西南地区湿地公园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08-15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城市边缘空间的景观模式探索——以宜宾市南岸西区带状用地概念性设计为例

    王云海;沈一;

    以宜宾市南岸西区带状用地概念性设计为例,通过分析场地现状、存在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反思,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介绍了城市边缘空间的景观形态及价值,并阐述了城市边缘空间景观的概念,最后通过城市部分的设计、过渡部分的设计、自然部分的设计以及立体景观框架和可达性的设计等,探索城市边缘空间景观新模式。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13-15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济南市南部山区风景旅游区景观生态评价及对策研究

    王立红;杨尚坤;张慧;

    应用RS与GIS技术分析了济南市南部山区风景旅游区土地利用现状,建立风景区景观信息系统,利用相关的数学模型和方法,对济南市南部山区进行景观生态评价。研究所进行的景观生态评价偏向景观资源环境特征的评价,对济南市南部山区风景区的资源环境特征旷奥度进行评价,并以此评价结果为依据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济南市南部山区旅游风景区的景观生态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评价结果表明,旷奥度最强的是锦绣川流域,说明该流域整体上景观幽密性较强,奥景观较多分布;而南沙河流域旷奥度最低,说明该流域整体上景观开阔性较强,空间尺度较大,旷景观较多分布,而旷奥度较低的区域更适宜于动态行为和人流集聚的活动。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16-15517+15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文化再生理念的古镇实心化开发模式研究——以走马古镇为例

    陈琴;李俊;张述林;

    针对空心古镇现象,指出其是城市化发展及欲望驱使演变的结果,分析了古镇空心化存在的使古镇自然、经济、社会功能整体退化,严重阻碍古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弊端。基于文化再生的内涵及理念,在文化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的应用上,构建了古镇实心化的旅游开发模式,并从古镇场景再现、文化感悟、文化推广的角度具体阐述了这一模式。以重庆市主城区西部的走马古镇为例探讨了古镇旅游开发的实践,强调从格局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整治、古镇保护与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再现走马场景,感悟并推广走马文化,并注重以历史文化遗产为素材构思旅游产品主题,提出古镇实心化开发的模式,实现文化遗产再生。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18-15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东莞市土地景观格局破碎化分析

    伍第政;王婧静;

    探讨东莞市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可促进东莞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选用斑块数、斑块平均大小、破碎化指数、分维数、边界密度、斑块密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东莞市1988~2006年土地镶嵌结构对景观结构的影响,探讨东莞市土地景观格局破碎化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建设用地斑块不断入侵、同化耕地景观与自然景观斑块,研究区景观斑块数量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迅速减小,表明东莞市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加深;1995年以后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增速较慢,表明研究区在城市急剧扩张以后更注重城市的整体发展,景观破碎化的速度逐渐回归理性。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21-15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省水体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与开发价值分析

    张利华;

    针对江苏省旅游以水体资源为开发重心的特点,分析了江苏省水体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概述了江苏省的地理特征和充沛的水资源优势,强调其水资源数量大,大部分城市都有河流通过;水资源分布广泛,与水体资源有关的国家5A、4A级景区(点)遍布省内所有市域;水体资源类型多样,主要分为河段、天然湖泊与池沼、泉、瀑布、河口与海面;水体旅游资源品位高、作用大,总体质量高;综合构景作用明显,水体不仅能够独立构成主景,还能通过多种构景因素给游人以多方面的美感。在综合评价了江苏省水体资源优势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水体旅游开发的现实价值,即为科学旅游规划提供依据、向游客提供类型丰富的旅游产品、塑造个性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创造新的增长极、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23-15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三峡传统民居的空间特征解析

    周传发;

    在宏观上分析了长江三峡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聚落的空间构成,强调其建筑聚落、山形地貌、江流水景互为依存,建筑与山水相依,自然与人文相融的特点。分析了民居聚落的空间特征,突出了其向"天"性特征、"灰色"特征、动态变化特征,进而探讨了民居建筑的空间特征,以南方天井式民居、吊脚楼为例,解析了民居建筑的外形空间特征;从对合院式布局的追求、对天井空间的偏爱、对堂屋空间的重视3个角度分析了民居建筑的内部空间特征。揭示了三峡传统民居中所蕴涵的建造者对自然环境以及住宅场所的理性思考,以及该建筑形式在峡区特定山江环境中的实用价值,解析其与环境融合共生的艺术成就,以期在"后三峡工程时代"为峡区城镇与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26-15527+15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草坪的多元化使用及问题分析

    陈雨峰;梁小红;

    基于草坪使用功能理论和城市规划观点,通过对城市草坪功能的分析,揭示出草坪多元化使用的现状及前景。分析认为,城市草坪作为现代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工作、学习、休闲及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部分。最后,分析了草坪多元化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28-15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社区经济发展探析

    姚正明;余登利;冉景丞;

    以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阐述开展生态旅游对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现状,剖析了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快生态旅游建设步伐、提高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增加旅游经济群众的覆盖面、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拉长旅游经济产业链、建立反哺机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提出对策建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32-15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北京农业旅游中的创意设计探讨

    苗润莲;时艳琴;李梅;

    简要评述农业旅游的概念,强调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凸显的重要地位,进而由提升农业旅游档次、开发旅游精品的需要引出了农业旅游创意设计的概念,并以之作为农业旅游策划的重点,分析了创意设计的重要意义,强调应开发具有新颖性、特异性和舒适性的旅游产品和体验。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农业旅游为例,介绍了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北京地区的创意资源基础,进而在自然性、文化性的创意设计原则指导下探讨了农业旅游文化创意设计的内容,重点围绕文化创意战略规划、人文自然景观强化、人造景观、旅游文化设计、科技创意、节事活动策划、旅游产品策划与设计、宣传资料和网站设计方面具体论述了农业旅游的创意设计。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35-15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镇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SWOT分析

    吴丹;

    解析了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以及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意义,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镇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优势在于自然条件优越且物种丰富,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劣势在于发展水平低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民技术水平低、经营和技术人才缺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机遇在于政策扶持,宁镇扬旅游区域的共同发展;威胁在于观念落后,经营秩序缺乏规范性。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镇江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对策,强调其应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环境;科学规划及分区,加强政府管理;整合山水组合优势,促进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生态农业资源,创新旅游产品。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38-15540+15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闽东畲族群落文化特色及其地理空间响应研究

    张光英;

    秉持着文化是自然环境和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的理念,在畲族群落文化对聚居地地理空间的响应以及地理空间对畲族群落文化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的基础上,以闽东畲族群落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畲族的分布情况,参考了闽东畲族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对畲族群落特色文化和地缘背景的分析,认为闽东畲族群落文化特色主要在于团结互助的群落文化、彪悍实用的体育文化、渊源流传的畲医畲药文化、极具山地特色的饮食文化以及畲族建筑文化,进而从区域空间、地理环境、气候因素方面探讨并分析了畲族群落文化对地理空间的响应,并指明了地理空间对畲族群落文化的深远影响。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41-15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乡村旅游负面产业效应及基于低碳旅游的对策研究

    孙梅红;

    通过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现存的负面产业效应提出基于低碳旅游的对策,认为应多层面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挖掘多层次的低碳文化旅游资源,从而为我国乡村旅游的长足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44-15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旅游安全控制与处理的科技支撑系统研究

    高玲;

    由于显性和隐性的安全隐患来源渠道广泛,使得乡村旅游安全控制与管理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这对乡村旅游安全管理的科技支撑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基于科技支撑的纬度,从乡村旅游安全管理实践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安全管理和科技支撑的内在共生性,研究乡村旅游安全控制与处理系统的3个组成部分,即从乡村旅游安全确认、乡村旅游安全隔离与控制以及乡村旅游安全处理与解决3个角度论述乡村旅游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科技支撑内涵。以期能够为旅游业安全管理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46-15549+15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昆明市五华区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特征分析研究

    杜松翠;魏开云;

    借助昆明市1∶20 000卫星影像图以及10 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以五华区绿化主管部门统计的绿化数据和实地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取城市绿地斑块平均面积、景观破碎度、景观连接度3个能够反映景观空间特征的指标参数,对昆明市五华区主城区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3个指标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五华区主城区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特征存在城市绿地以小型斑块为主,斑块平均面积较小;城市绿地斑块小而碎,绿地景观破碎度较大;绿地斑块间景观连接度较弱,生态廊道宽度较窄,不能充分发挥景观廊道的生态效益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的意见和建议,为优化和创造五华区优良的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特征及构建生态安全的景观生态格局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50-15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资源·环境

  • 改性碱木质素对苯胺的吸附研究

    周艳;边清泉;罗娅君;王小龙;王志江;

    [目的]使用甲基丙烯酸对碱木质素进行接枝共聚改性,考察其对苯胺的吸附性能。[方法]研究改性碱木质素在不同剂量、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等条件下对苯胺的吸附情况。[结果]改性碱木质素对苯胺的吸附在120 m in迅速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苯胺的最佳pH为6,吸附容量随着苯胺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结论]改性碱木质素对苯胺有很好的吸附能力,是苯胺废水处理的一种有前景的吸附剂。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54-15555+1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农业清洁生产的逆向选择分析

    范龙昌;范永忠;

    在农业清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不完全信息的情况。这种不完全信息的存在将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逆向选择,最终影响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农业清洁生产中的不完全信息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56-1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长江流域5个地区间苎麻产量差异的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刘头明;汤清明;朱四元;唐守伟;

    [目的]探讨影响苎麻生态区域适应能力的气候因素。[方法]在长江流域苎麻主产区选取5个不同生态区域分别作为试验点,考察了中苎2号的产量,并依据苎麻产量高低衡量了中苎2号对各生态区域的适应能力,最后分析了导致苎麻适应性差异的气候因素。[结果]各试验点产量差异较大,最高和最低产量差异达到2.3 kg/20 m2,且这一结果在2年试验中可以很好的重复。结合各生态区域的气候因子分析发现,中苎2号产量与其生长期间降水量、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均呈显著相关性,其中长江流域不同生态区域日照时间和降水量可对中苎2号起到增产作用,而相对湿度则会对中苎2号起到减产作用。[结论]环境气候因子降水量、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差异是导致苎麻在长江流域不同生态区域适应性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59-15562+15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D-GMOP模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曹月娥;;王新军;杨建军;

    阐述了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灰色多目标规划的动态模型构建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SD-GMOP模型能够充分反映决策者的愿望,提供最佳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63-1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有机负荷对餐厨垃圾单相厌氧发酵的影响

    孟宪武;许晓晖;杨智满;戴萌;郭荣波;

    [目的]为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中试规模条件下,以餐厨垃圾为底物,研究有机负荷对餐厨垃圾单相厌氧发酵的影响。[结果]低有机负荷[0.75~1.25 g/(L.d)]时,发酵过程的pH、氨氮、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维持相对稳定,提高有机负荷有利于提高沼气产量和产率,而当有机负荷达到一定高度[1.50 g/(L.d)]时,发酵过程的pH下降,氨氮和SCOD含量上升,说明单相厌氧发酵工艺对餐厨垃圾的处理能力较低。餐厨垃圾中的氮含量高,发酵前应调节碳氮比。沼气中甲烷浓度都在50%~75%,不受有机负荷影响。[结论]低有机负荷[0.75~1.25 g/(L.d)]有利于餐厨垃圾单相厌氧发酵。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67-15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工业污染源对水环境的影响——以炎陵县水口镇段河漠水为例

    龙云芳;葛大兵;张静静;欧阳锴;

    以炎陵县为例,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了各工业污染源对城市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口镇工业污水的主要污染源是炎陵县水口玻纤厂(等标污染负荷比是37.6%)和炎陵阿尔发冶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标污染负荷比是24.0%)。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氮(41.8%)、石油类(32.9%)和CODcr(25.3%)。镇内工业废水经处理后排放,污染物排放均未超标。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70-15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强化过滤研究

    杨广文;张建昆;

    [目的]以受污染水为水源,对生物强化过滤工艺与常规净水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CODMn、NH4+-N、色度、浊度等指标分析,计算出常规工艺去除率和生物强化去除率。[结果]生物强化过滤工艺对受污染水源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净水系统,其对CODMn、NH4+-N、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4%~56%、78.7%~92%、53%~68%、90%;而常规净水工艺对CODMn、NH4+-N、色度、浊度的去除率仅为11%~30%、4.7%~25%、38%~54%、60%~80%,并且处理效果不稳定。[结论]采用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72-15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因子分析方法在农业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为例

    张飞;唐斌;

    针对目前农业地质环境评价涉及因素众多、对其做综合评价比较困难的问题,提出当前农业地质环境评价的重点及难点是地质特征的数字化及量化。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杭州市萧山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评价定量化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通过对采样所得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进行R型因子分析,得到了3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主因子,并进一步计算了3个主因子的得分。结果表明,不同浅层地下水样品其R型主因子的因子得分存在明显差异,可以作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评价的定量化表示,为浅层地下水的水质分类利用及保护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74-15575+15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自贡市釜溪河水质现状

    马懿;周健;黄治久;杨云雷;王艳;

    根据釜溪河5处河流断面的环境监测数据,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釜溪河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氨氮、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超标严重,其中粪大肠菌群成为最主要的污染因子,其余各指标均轻微超标或不超标。丰水期,釜溪河水质总体达标,枯水期的水质严重不达标。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76-15577+15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石家庄市农业水资源研究

    耿土锁;王红扬;鲁静姣;卢震;

    通过分析石家庄市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提出农业用水大户的开源节流是解决水资源匮乏的关键。研究发现,从国家南水北调水错峰引水和建设大型湿地水域贮水等措施较为适宜。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78-15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pH值和初始浓度对烟嘧磺隆水解的影响

    万丽;侯志广;李丽春;马晓亮;马腾达;逯忠斌;

    [目的]为烟嘧磺隆的使用及正确评价其在环境中的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试验室培养方法,研究不同缓冲溶液和初始浓度对烟嘧磺隆水解的影响。[结果]pH和初始浓度对烟嘧磺隆水解速率的影响很大。在中性条件下烟嘧磺隆的水解最快,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次之,二者的水解半衰期均未超过10 d,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较慢,半衰期为20.5 d;当缓冲溶液pH为5时,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烟嘧磺隆的水解速率减慢,其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57、5.91、7.7 d。[结论]烟嘧磺隆水解受酸碱性影响较大,不同初始浓度对烟嘧磺隆水解速率有差异。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80-15581+15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毛乌素沙地不同地貌下沙柳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杨峰;刘立;王文科;赵贵章;段鹏;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地貌下沙柳(Salix psammophila)根系分布特征,揭示干旱地区不同地貌下植物适应机理。[方法]利用中子水分仪观测沙丘上和丘间洼地沙柳样地的土壤水分动态,采用挖掘法分别对沙丘和丘间洼地上的沙柳样地进行根系分布的调查研究。[结果]在水平方向上,沙丘上沙柳根量呈指数函数减少;丘间洼地的沙柳根量呈乘幂函数减少。在垂直方向上,沙丘上的沙柳根系主要分布在0~30和80~120 cm的土层范围内,根量占总根量的72%;丘间洼地上的沙柳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的土层范围内,根量占总根量的54%。[结论]沙丘上沙柳根系不仅利用表层土壤水,而且还利用中层地下水。丘间洼地沙柳根系则以利用表层土壤水为主。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82-15583+15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酸性预处理对生物质秸秆干式厌氧发酵的影响

    马兴元;刘琪;马君;

    [目的]探明酸性预处理对小麦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影响的内在机理。[方法]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浓度1%硫酸预处理前后小麦秸秆中纤维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酸性预处理使小麦秸秆纤维内部结构及其表皮层化学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使得纤维素从木质素的包裹中释放出来,厌氧微生物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纤维素,并可以对秸秆进行更有效的利用。[结论]纤维形态结构的变化是导致小麦秸秆干式厌氧消化产气量提高的内在原因。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84-15585+15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PEG-6000对高羊茅萌发胁迫效应的研究

    兰剑;沈艳;谢应忠;

    [目的]探讨干旱对高羊茅萌发的胁迫效应。[方法]采用PEG-6000对14个高羊茅品种种子进行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高羊茅萌发的胁迫效应。[结果]高羊茅14个品种的相对发芽率均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降低,且在水势为-0.6 MPa时有明显的转折点;高羊茅种子萌发相对发芽率与干旱胁迫呈线性关系:Y=70.412X+103.11,r=0.988 8,耐旱适宜的水势范围为≥-0.40 MPa,半致死水势为-0.76MPa,致死水势为-1.33MPa。爱瑞3、交战Ⅱ和翠碧A是抗旱性较强的品种;贝克、强劲和爆发力是抗旱性较弱的品种。[结论]为干旱地区牧草栽培和抗旱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86-15587+15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臭氧对亚硫酸铵的氧化效果研究

    危海涛;吴春笃;

    采用臭氧工艺,对氨法脱硫的主要副产物亚硫酸铵进行了氧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臭氧对高浓度亚硫酸铵具有较好氧化效果,氧化速率随着臭氧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亚硫酸铵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循环流量对氧化效果影响不大,温度对氧化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在亚硫酸铵初始浓度不超过2 mol/L时,120 min内转化率基本可达到100%,亚硫酸铵完全氧化能耗约为0.5kW.h/kg,显示出良好工业应用前景。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88-15589+15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石家庄地下水水位的影响

    赵建青;冉慧;晁曼妮;

    系统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型预测了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成后对石家庄市区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区地下水水位将得到回升,并逐渐趋于平稳。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90-15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宁夏生物质能的遥感估算

    李剑萍;曹宁;桑建人;张学艺;官景得;

    利用MODIS的MOD17A3数据获取宁夏植被NPP分布,根据宁夏植被生长发育节律利用MODIS NDVI数据提取宁夏土地利用类型,将两者叠加并进行计算获得宁夏生物量的分布。结果表明,2007年宁夏生物质能为1.259 7×108MJ,在空间分布上来看固原市生物质能最丰富,石嘴山市最少。遥感方法计算结果与统计方法获得的结果误差在8%,说明遥感方法估算生物质能准确性较高、空间分布清晰,笔者所选的参数是适当的,可为其他地区生物质能的遥感估算提供参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93-15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荒漠化评价研究综述

    魏婷婷;

    回顾国内国外荒漠化评价研究的现状,系统总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探讨荒漠化评价领域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并提出荒漠化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597-15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干扰我国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田育红;

    [目的]明确影响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方法]在参阅大量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从播种方式、放牧强度、种植时限和施肥4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它们对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混播方式比单播方式更有利于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系统健康,而单播或隔行混播对增加土壤有机碳要比同行混播更为有利,同时隔行混播的草地产生的牧草产量要大于同行混播的草地,牧草产量最低的为单播草地;轻度和中度放牧有利于维持牧草的高产和高质以及草地的可持续发展,重度放牧则导致草地的退化;种植时限对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则具明显区域差异;长期施肥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以及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但确定特定区域特定牧草的施肥量、施肥类型和比例是施肥效应发挥作用的关键。[结论]在进行人工草地种植时,要合理利用各因素的正面效应,有效控制人为干扰的深度和广度,避免或减弱负面作用的影响,为人工草地的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00-15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2种不同生境中毛瓣金花茶的种群结构

    戴月;薛跃规;

    [目的]探索濒危植物毛瓣金花茶(Camellia pubipetala)在2种不同生境中的种群结构和动态。[方法]采用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广西省大新县福隆乡和隆安县龙虎山2个典型分布区的毛瓣金花茶生境特征、种群结构及其开花情况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福隆乡毛瓣金花茶所在的苹婆群落结构较简单、郁闭度低,人为干扰较频,种群的营养生长受限,种群结构简单、年龄偏小;但其生殖生长良好,开花年龄早,灌木层植株的开花率和开花量高于龙虎山种群。龙虎山的毛瓣金花茶所在的苹婆+米浓液群落结构和层次较复杂,郁闭度高,种群营养生长旺盛,结构更加复杂和稳定,树龄偏大;然而其生殖生长受限,开花年龄晚,灌木层植株开花率低、开花量小。但伸入乔木层的植株开花率又会升高,开花量增加。2个种群皆能适应各自的生境,种群结构完整并较稳定,在灌木层中处于优势地位。由于立地条件、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2个种群的新生幼苗都极稀少,种群更新能力微弱。[结论]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合理的综合措施对两地毛瓣金花茶进行保护,以促进其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03-15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芦苇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规律性研究

    巴贺贾依娜尔·铁木尔别克;单玲;努尔拜依·阿不都沙力克;

    [目的]探讨干旱区盐渍化严重地区芦苇与盐分关系,揭示芦苇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规律。[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野外实地采样得到了较准确的芦苇种群地下生物量数据,利用统计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芦苇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通过试验测定了芦苇湿地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求取了C/N比值,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模型。[结果]芦苇种群地下总的生物量集中在10~40 cm土层,粗根在总的生物量中起明显的决定性作用。有机碳和全氮总体变化呈下降趋势,50 cm以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变化趋势稳定。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为干旱区盐渍化地区芦苇地下生物量的获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08-15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武汉严东湖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及与水质因子相关性研究

    王燕燕;叶艳婷;胡胜华;梁威;吴振斌;

    2010年8和12月在严东湖选择3个不同营养水平的位点进行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和水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严东湖1、2、3号点总叶绿素α含量夏季分别为4.22、3.13、127.96 mg/m3;冬季分别为2.32、7.82、44.95 mg/m3。夏季营养水平较低的严东湖1号点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α所占比例较高,而在营养水平较高的严东湖2和3号点其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α所占比例较高;冬季各湖区均以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α为主。叶绿素α与水质间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总叶绿素α与TN和TP显著正相关,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α与各种形态氮元素以及总溶解性固体、电导率显著正相关,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α与总磷、无机磷显著正相关。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12-15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水生植被重建对沉积物Pb·Fe迁移转化的影响

    杜璟;邓泓;

    采用修正后的BCR法对经过水生植被重建恢复的2条城市河道(丽娃河、曹杨环浜)进行研究,分析沉积物中0~10 cm层及10~20 cm层的Pb、Fe及总有机碳(TOC)含量。结果表明,经过植被重建后,2条城市河道沉积物Pb总量有所降低,但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占总量的70%~80%,说明Pb的活性很高,对环境仍然存在危害性。沉积物中可还原态的Pb、Fe含量存在相关性,说明根系泌氧形成的铁锰氧化物对Pb的迁移转化有较大影响,各形态Pb、Fe与总有机碳的含量也存在相关性。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15-15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水权市场特征及需求管理的分析

    单以红;

    运用经济手段实现竞争用水的和谐,其方法之一是建立水权、水权交易和水权市场机制。在充分分析水权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探究了水权市场短期内需求管理策略选择,并最终认为水权市场的宏观管理措施分为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短期内只能选择需求管理的方法,即调控水权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来使市场实现供需均衡。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19-15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流域系统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刘梅;李发鹏;卢善龙;乔玉霜;刘焕焕;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系统重金属含量的累积趋势日渐明显,对流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威胁。为适应国家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解决当前我国大江大河重金属污染问题,需要深化对重金属污染监测和治理研究现状的认识,发现并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文章系统总结了流域重金属污染研究领域有关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生物有效性分析、生态风险评价及植物修复、植物富集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整理和概括了相应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并指出:加强流域尺度河流-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重金属污染宏观研究,构建基于重金属元素循环迁移机理模型、遥感和GIS等技术的现代化立体监测系统与生态风险管理系统,将是流域系统宏观尺度重金属污染监测和治理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22-15626+15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武威市大气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龚地萍;李金娟;李玲萍;刘兴荣;

    [目的]对武威市大气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研究。[方法]采用美国EPA的非致癌物对居民健康风险的评价方法。分析武威市2003~2010年大气环境中SO2和NO2的监测数据,确定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居民的健康风险。[结果]武威市空气质量良好,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居民的健康风险较小。[结论]武威市空气质量状况良好,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甚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27-15628+15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土地科学

  • 我国城郊保留农田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刘明庆;席运官;

    在城乡一体化和城市郊区化的趋势下,我国城郊农田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与优化。通过分析当前城郊农田的功能定位、主要经营模式、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为加快城郊农田生态经济转型提供依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29-15631+15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田水利政策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研究

    秦承敏;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已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应对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措施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田水利的影响,及我国农田水利政策的变迁,探讨了农田水利政策的完善。结果表明,农田水利健康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政策指导,通过采取减缓与适应政策措施不仅能提高农田水利保障能力改变我国目前农田水利薄弱的现状,也是增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奠定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32-15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不同条件下农户土地流转差异性研究

    田晓玉;卢青;周洁;陈伟强;

    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152户农户进行了调查,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经济背景、地貌类型、农民外出打工、家庭规模等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探讨不同条件下农户土地流转差异的原因。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36-15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背景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四川省为例

    秦刚;陈涛;卿明福;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促进新农村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在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及监管、资金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难以实现当前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四川省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总结当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性对策与建议,以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38-15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白城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时间序列变化

    汤洁;刘森;韩源;张楠;戴春旭;

    采用遥感解译获取白城市农田面积,结合降雨径流参数、作物估产和涵养水源量模型,对1989、1996、2000、2004和2008年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揭示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时间序列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个年份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4 972.64、10 031.76、6 559.25、7 197.29和11 077.74元/hm2,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影响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旱涝灾害等自然因素以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等人为因素。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41-15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低碳视角下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广西区龙州县为例

    陈炳超;王丽芳;

    以广西区崇左市龙州县为例,从低碳的视角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县域生态环境效应问题,从而探究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碳的影响,并针对该县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向的建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45-15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影响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分析——以咸阳市土地集约利用为例

    李妮;

    以咸阳市为例,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分别对咸阳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单个指标评价和指标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和单位GDP交通用地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负相关,而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单位工业用地工业产值都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正相关;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城镇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50-15651+15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农业信息科学

  • 基于LabVIEW的电子鼻设计与优化

    朱静;杨晓京;张成心;杨菊;王维;

    在设计与研究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具备较高性价比的电子鼻,介绍了传感器选择、传感器阵列设计、测试气室设计、数据采集卡的选择及基于LabVIEW的软件开发,实现了方便、快速、低成本测量肉类新鲜度的目的。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52-15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林业调查中保护植物数据库设计及信息化管理实践

    李祥生;闫海忠;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保护植物经收集和处理后实施统一管理,以Microsoft Access工作表为基础,以Delphi编程语言作为数据库查询工具,从而建立云南保护植物信息系统,实现对云南省保护植物名称、别名、拉丁学名、保护价值及现状、用途、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海拔、生境和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以及图片各方面信息进行查询。结合已知资料,记录了云南省植物保护中的种类、生活型、地理分布、海拔、生境与生物学特性、繁殖特征等信息:云南省保护植物共126科277属353种,以乔木为主,水平分布在滇南居多,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高度,垂直分布出现频率最大的海拔高度为1 000~3 500 m,主要为热带植物,并且所有云南濒危植物中,种子植物有335种,占总数的94.90%。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植物濒危的原因在于历史原因、种间竞争、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变化。并提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的对策。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804-15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多光谱影像和专家决策法的作物分类研究

    刘磊;江东;徐敏;尹芳;

    [目的]探讨基于多光谱影像和专家决策法的作物分类,验证利用单时相多光谱影像区分农作物的可行性。[方法]以呼伦贝尔地区典型农业种植区为研究区,根据野外实测光谱数据,寻找区分研究区主要作物大麦、小麦、油菜的最佳时间,根据作物波谱特征,采用决策树方法,结合光谱角度制图(SAM)等光谱匹配方法,开展了作物分类研究。[结果]利用8月上旬获取的LandsatTM影像,在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的基础上,构建决策树,成功提取了小麦、大麦、油菜、种植草场的种植信息,分类总体精度达到86.90%,Kap-pa系数达到0.831 1。[结论]以典型时相的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应用决策树方法提取作物类型信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809-15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图像处理的植物叶面面积计算算法研究

    马丽;陶佳;杜秋菊;

    [目的]探讨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法快速计算植物叶片面积的方法。[方法]以杨树叶片为试材,先将叶片样本进行灰度化、二值化和开运算等预处理,得到叶片外部的参考框图像,之后将样本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去除叶柄求出叶片面积,最终编写MATLAB程序。[结果]通过研究叶柄处存在凸出的叶片的去叶柄算法,得到比较精确的纯叶片图像。在对畸变灰度图像二值化过程中采用局部阈值分割和直方图分割相结合的方法,人机交互处理后得到了清晰的边框;在对校正后的灰度图像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运用了最佳阈值分割方法也能得到满意的叶片图像。由此可见,目的和需要不同所采取的方法有很大差别。[结论]采用对精确的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能快速计算植物叶片面积。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812-15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3G的在线土壤水分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姜舒文;陈桂芬;刘义;

    利用WCDMA全球网络覆盖广、传输速率快和Internet服务器存储量大等特点,设计并实现宽带码分多址和在线技术相结合的土壤水分远程监测系统。包括利用3G开发模块和嵌入式技术研发出的无线远程水分传感器、基于Windows Mobile6.5设计的便携式移动水分监测系统和基于Web的在线数据服务器。通过3G网络建立无线传感器、移动终端与数据服务器的远程无线连接;将无线传感器采集的实时信息发送到数据服务器和移动终端;数据服务器的Web监测系统利用B/S模式实现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等多种功能;移动终端与数据服务器端还可实现同步访问与适时交互。结果表明,基于WCDMA网络,利用传感器和便携式移动终端发送和接收数据,通过数据服务器存储、查询和分析数据,解决了远程数据监测中传输速率慢、发送距离短、存储量小等数据传输、储存与分析中的难题,可满足精准农业对数据的大量需求。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815-15816+15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小麦生产预警系统研究

    侯晓磊;朱建华;刘淑云;尚明华;

    阐述了山东省小麦生产预警系统的设计和系统的基本功能,并以山东鲁西北地区冬小麦干旱预警进行实例分析。该系统具有符合山东省小麦生产特色的特点,对山东省小麦生产预测预警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817-15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无线数传技术的棉田滴灌监控系统设计

    严海娟;姚帅;李江全;

    提出基于无线数传的膜下滴灌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与下位机2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设计又包括硬件与软件两方面。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820-15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智能控制器在农业自动化中的设计分析

    张月静;

    讨论一种控制仪表——智能控制器,它是位于调节器和执行器之间的环节,通过控制电机调整执行机构的定位,实现对各种工业球阀、蝶阀、风门或其他转动装置的精确定位和控制。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822-15823+15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红外测温系统

    丁鲲;郜鲁涛;

    以AT89C51作为微控制器,以红外测温模块为前端数据采集模块,设计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红外测温系统。系统可分别测量环境温度和目标温度,实现了非接触式测温,便于系统部署应用,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成本。初步应用表明,系统设计合理、功能实用、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824-15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农业气象

  • 1951~2007年东北地区有效积温时空变化特征

    刘景利;王志明;陈明;史奎桥;梁涛;张兵兵;周福然;常君德;

    利用1951~2007年东北3省86个站点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通过arcgis和SPSS软件分析了东北地区近57年来>10℃的有效积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东北3省有效积温在时间上呈显著递增趋势,其中吉林(P=0.024)、黑龙江(P=0.003)和辽宁(P<0.001)递增趋势依次增强;阐明了东北区域农业气候资源的发展变化,探讨气候变化下,东北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增温导致有效积温增加,同时有可能加剧区域性干旱,加快作物的生长和成熟,从而导致作物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55-15656+15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省宁乡县2007年特大干旱评估分析

    邓婕;江艳;邓圣良;张海鸥;

    利用气象资料对2007年各气象要素进行对比分析,从大气环流、降水距平、温度距平、无雨日、副热带高压等方面,对宁乡县2007年特大干旱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结果表明,此次宁乡县特大干旱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长时间控制湖南中部地区,阻碍了水汽的输送,造成宁乡县长期连续高温少雨;此外,宁乡县的水利设施落后等因素是此次特大干旱形成的社会因素。针对干旱,气象部门应认真作好总结;针对农作物生长状况、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水情况,根据天气气候变化趋势,做好人工增雨抗旱作业的本职,并积极配合各水库作好蓄水调度。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16-15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一——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气象灾异频次与地震频次之间存在着明显关联。从今甘肃地区发生的地震看,白虹贯日、雷发非时等异常气象与地震的关系最为密切,与地震关联的异常气象还有天雨血、黑气、青虹等,地震前后异常现象还具有多发特征。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19-15722+15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961~200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

    那济海;国世友;侯绪明;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研究1961~2009年黑龙江省10℃积温及其持续日数、初日、终日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关系。[结果]在49年中,黑龙江省平均10℃积温增加355.4℃,持续天数延长13 d,初日提前8 d,终日延后5 d;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开始增暖,90年代以后是变暖最明显时期;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相关性很好。[结论]近4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显著增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23-15726+15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盘锦市冬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杨文艳;徐静;袁婧;尤敏;

    利用盘锦地区近50年(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对盘锦冬季降水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盘锦冬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代呈现几个明显多雨、少雨期,冬季各月降水年际变化趋势不同;含雪降水极值的地域分布存在南北差异。极值在15 mm以上降雪平均每3.6年出现一次,但年代际变化较大;近10年来盘锦地区冬季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多、少雨年存在2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各类天气日数变化不同。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27-15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庆探空温度气候特征分析

    韩世刚;罗永夔;蒋镇;唐家萍;

    利用1959~2009年重庆沙坪坝气象站地面和探空逐年气温观测资料,使用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51年来重庆高空温度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地面温度同高空各层温度之间变化趋势有密切联系,这种联系随高度的增加逐步减小。从地面到高空,重庆气温都经历了"先降温、后增温"的变化趋势,但是没有明显的突变年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地面和高空都逐步转为增温趋势,且高空增温趋势早于地面。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29-15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8月沈阳地区一次雷雨大风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陈立德;梁红;李洪海;张绍勇;

    利用沈阳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及m icaps常规资料,对2007年8月8~9日发生在沈阳的雷雨大风冰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8月8~9日的沈阳地区雷雨大风冰雹天气主要影响系统是500 hPa冷槽、850 hPa低涡切变线、西南低空急流以及地面冷锋。地面冷锋的抬升作用是该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飑线出现在冷涡的西南方;与地面锋面活动有关,发生在地面冷锋前的暖区内。弓形回波发生时通常伴随着地面大风,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的大值区和VIL的突增现象可以指示短时暴雨、冰雹的出现。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32-15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研究

    郑玉峰;许彦慧;赵红霞;

    该系统针对鄂尔多斯市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评估业务的需求,分析了全市30年气象、粮食产量、牧草产量等农牧业资料,提取影响小麦产量、玉米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返青期、小麦适宜播种期、玉米适宜播种期气象因子,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V isual Basic语言集成建立了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实现了农牧业气象预报定量化和自动化。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35-15736+15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00~2008年黑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

    雒新萍;王可丽;江灏;孙佳;朱庆亮;

    [目的]研究2000~2008年黑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方法]利用2000~2008年黑河流域21个气象站的逐日气候资料,结合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黑河流域9年来潜在蒸散量(ET0)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黑河流域春、夏、秋、冬四季和年的ET0序列变化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多年平均ET0空间分异特征明显,表现为从东北荒漠向西南山区逐渐减少,且多年季节变化依照夏、春、秋、冬季的顺序递减,逐月变化呈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7月。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水汽压是影响研究区内ET0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而平均气温对ET0的影响作用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制定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及排灌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37-15738+15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10年7月张家界市连续两次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陈孟琼;刘兵;朱金菊;黄骏;辛学飞;易文军;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在张家界市发生的连续2次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与动力、热力、不稳定条件、水汽条件等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张家界市连续2次暴雨过程与副高的南北摆动密切相关,随着副热带高压的每一次南撤,带动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弱冷空气南下,在张家界触发强对流,形成了强降雨天气。高低空急流在暴雨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低空急流不但为暴雨区带来丰富的水汽和良好的水汽辐合,且在暴雨区中低层形成不稳定层结和上升运动,是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建立者和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暴雨出现在垂直运动发展旺盛的上空,强的上升运动与强降水对应关系很好;水汽通量散度中心未来的移动方向对暴雨落区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当某地K指数由大变小,同时SI指数由小变大,不稳定能量EK由极小值逐渐变大,有利于该地区对流发生和中尺度系统生成,正是该地区暴雨爆发时间段。使用恩施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分析组合反射率因子(CR37)产品发现,张家界市连续2次暴雨过程降水表现为积云为主的混合性降水回波特征。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39-15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营口海陆风对比分析

    王贵军;姚文;郭锐;陈海涛;

    利用2010年4~11月份营口市海上灯船自动站、团山岸基自动站和西炮台自动站的逐时平均最大风速资料,从风向、季节和天气系统等方面,对营口海陆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营口地区多南到西南风和东北到北风,陆地风力一般在5级以下,出现7级大风,海面风力大多在6级以下,出现9级大风。一般来说,春、夏、秋季海陆东风风力均较小;春季海陆风力相当或大1级;夏季多偏南风,偏北风偏小,海面风力比陆地大1~2级;秋季海面风力比陆地大1~2级。不同影响系统下海面大风,主要考虑偏南大风和偏北大风。偏南大风有海上高压后部低压前部类和东北地形槽类;偏北大风有冷锋类和南来气旋类。海面大风多出现在夜间尤其是后半夜。陆地大风多出现在白天,大多在午后出现最大风力。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43-15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抚顺市2010年春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张昱;张鹏;李亮;李文博;

    采用抚顺市3个基本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介绍了抚顺市2010年春季气候概况,分析春季出现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并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对策。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46-15747+1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辽宁锦州50年最大连续降水量变化分析

    胡伟;杨旭;

    利用锦州1961~2010年5、6、7、8、9月农作物生长季的日降水资料,从50年的降水资料中选出5~9月各月中最大连续降水量采用一元线性趋势估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进行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锦州最大连续降水量的平均变化趋势率总体是上升的。锦州站5~9月最大连续降水总量的总趋势是呈现缓慢上升的,在1994年出现历史最大值,达511 mm。在2003年出现历史最小值,仅为101.6 mm。锦州5~9月最大连续降水总量存在着2a左右的时间尺度周期。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48-15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辽阳地区春季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侯少众;刘春明;韩秀坤;

    利用1956~2008年辽阳地区的地面观测资料和1972~2008年粮食产量资料,对该地区春季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6~2008年辽阳地区春季气候变化年代和世纪间变化明显,大体可分为20世纪90年代前和20世纪末~21世纪以来2个时段,前1个时段的特点是气候要素年际间变化平稳,后1个时段是气候要素变化幅度剧烈并有逐渐变暖的趋势,主要在3、4月;降水分布也逐年发生改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3月降水开始逐渐增多,4月逐年减少;日照时数逐年减少;终霜日期显著提前,无霜期日数、有效积温增多。由于无霜期天数增多,热量充足,可选择晚熟品种增加产量和提高粮食品质。根据辽阳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播种期可相应提前,选择晚熟品种增加粮食产量和品质。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51-15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nn-Kendall分析的昆明降雨与气温变化趋势研究

    张燕明;文俊;王新华;刘彤;

    根据昆明市1980~2005年的逐月气象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法、距平值法分析了降雨量和气温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降雨量和气温变化趋势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05年昆明市降雨量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降雨量和平均气温年内变化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季节分布明显。Mann-Kendall趋势检验表明,昆明市不同季节降雨量变化与年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春季、冬季和全年明显上升,秋季明显下降;不同季节平均气温变化与年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均为明显上升趋势。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55-15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1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农业管理

  • 提高耕地质量以确保四川省粮食安全的思考与建议

    李伯霞;王贝;

    通过对四川省粮食播种面积、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提高耕地质量是保障四川省粮食安全的现实途径,并结合实际提出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的建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57-15659+1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发展我国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意义与存在的契约风险

    郑江谋;

    从专用性投资、市场信息和技术外溢的角度探讨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经济意义,从契约稳定性、内部人控制及组织治理问题的角度对合作组织存在的契约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渔业合作组织未来的演进方向。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60-1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流域管理立法的主要内容与体系构成

    王国永;

    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紧缺等瓶颈问题,要求流域管理应体现水资源的自然特性和行政区域社会管理的和谐关系。与此相应的法律制度应重点调整跨行政区域的涉水利益关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不同的立法层面,对流域管理体制、流域水资源管理、流域防汛抗旱减灾、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流域水土保持管理等主要内容进行规定,根据流域管理事项的不同影响,构建"两体两翼型"流域管理法规体系,实现主体与配套相协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63-15664+1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问题研究

    李宗才;赵彩英;

    论述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中的现实重要性,指出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65-1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以山东省为例

    孙琳;潘庆忠;张爱芹;楚新艳;陈婕;

    [目的]根据农村居民生活的实际情况,编制适合针对农民幸福感研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为农民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农村地区(以山东省为例)随机抽样(n=900),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利用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获得较高信效度的农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结果]编制了由43个项目10个维度组成的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论]编制的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可以作为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研究工具。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68-15669+15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新问题及对策——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隋姝妍;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方面近三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长足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潍坊市发展最为典型,它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但在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尝试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可行的参考意见。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70-15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欧洲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文钰莹;高石;

    观光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农业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在欧洲迅速发展并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主要阐述了欧洲典型的观光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观光农业的启示。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73-15674+15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水污染问题经验研究的社会学视角

    洪长安;

    分析了社会学者对水污染问题经验研究的3个基本视角:功能主义视角、社会冲突论视角、社会建构论视角,指出不同视角下的研究有不同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取向,有助于从不同侧重点深化对我国水污染问题的认识。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75-15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天津都市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体系研究

    刘会想;孙国兴;李瑾;贾凤伶;

    分析了天津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土地和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人力资本流失等问题,针对天津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形势与需求,提出了都市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在于立体种养技术、农业生态修复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10个方面,并提出其相关关键技术体系。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78-15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

    牟静;

    从交易对象、交易主体和交易活动出发,总结出3种较为成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以期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以此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更大发展。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81-15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CGE模型的构建方案

    王灿;

    介绍了我国的粮食直补政策模式,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理论,提出了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模型的构建方案。在遵循市场的完全竞争性,资本、劳动力不存在国家间的移动,汇率不变、产品的不完全替代性,行为主体为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生产者、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所组成等假设的基础上,构建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CGE模型。该CGE模型需要的相关参数包括:中间合成产品、投资合成品和消费合成品在进口和国产之间的Arm ingtion替代弹性,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总销售在国内吸收和出口之间的转换弹性,居民支出弹性和价格弹性,出口需求弹性,以及资本存量中各部门的相对份额等。并指出CGE模型在分析粮食直补政策方面的优势及局限性。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83-15684+15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醴陵市城市化水平与城镇规模的关系研究

    李蓉;关欣;

    对收集来的醴陵市城市化水平和城镇规模数据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醴陵市城市化水平与城镇规模不相适应。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85-15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业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与完善

    方民;徐秀娟;

    对农业院校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农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建议农业院校要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科研经费监督评价,提高科研经费运行效益。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87-15688+15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村官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倪凤英;周璐红;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是党和国家推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然而受当前制度设计的不健全、帮扶措施不到位和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面临身份不明、不适应农村生活、实践能力差、缺乏协调能力、就业态度不积极以及发展问题等。需要通过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自身素养,构建待遇、环境、事业、绩效等多元化激励体系,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培养作用,并妥善安排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出路,解决其面临的困境,实现他们的良性发展。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89-15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九江茶叶产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

    李捷;徐有明;高飞;

    采用SWOT方法分析九江茶叶产业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提出九江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优化茶叶区域布局,着力培植名优茶区和重点茶区;提高茶产业集中度,统一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加大茶叶基地建设力度;建立生态观光示范园,培植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加快茶叶加工设施改造,推行清洁化生产;建立茶叶专门市场,健全营销体系;实施科技兴茶,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加快推进茶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营造产业发展氛围;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保障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92-15694+15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陕西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问题及对策

    任芳;谢安;

    基于统计数据,介绍了陕西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民缺乏投资理财理念、农村金融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分析了造成陕西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较低的原因,并就如何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95-15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陕西特色农产品B2C电子商务流通体系建设研究

    杨宏祥;卫玉成;查荣;

    在分析特色农产品B2C电子商务流通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了由农产品流通组织体系、物流网络体系、物流运作体系构成的B2C电子商务流通体系建设思路。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698-15699+15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构建的思考

    魏良益;

    针对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构建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产权外部性特征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主要来源;"谁受益,谁投资"和"公平与效率兼顾"是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当坚持的原则;投资主体边界不清与缺位是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构建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效机制应当考虑投资的效率、激励与约束等方面。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00-15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研究

    鄢敦望;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流通环节、科技创新和推广及管理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实施农业标准的生产、加快信息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和推广科学技术的改善措施,以完善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体系。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03+15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论党的农业发展政策

    蒙秀琼;

    新中国党的农业政策历经了由个体农业—集体农业—家庭责任制三大发展阶段,期间经历了由"农业服务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既有成功,也有过失。认真研究党的农业政策发展进程,总结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04-15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增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

    李凤梅;

    分5个阶段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收入进行研究,指出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受到农业科技水平低,增收渠道过于单一,农村公共服务落后,农业生产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落后。对此,提出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养大批农业科技人才、促进农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对策建议。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07-15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分类实施研究

    杜毅;王孔敬;

    农民工为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社会保障仍然不充分。由于农民工群体的异质性以及现行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单一性,无法满足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差异性需求,因此提出应将全体农民工纳入强制性工伤保险,提高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分类实施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就业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及社会救助,满足不同层次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10+15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西安户县的调查分析

    王文军;何文华;彭祝荣;

    在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村人才紧缺形势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就业,架构农村科学技术人才,以期实现双赢是各级党政部门和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该研究以户县地区大学生村官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村官工程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该工程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现实,提出应当从改善村官工作环境、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加强培训管理、合理使用村官、完善进出机制,引导村官发展等方面着手,来推动大学生村官工程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11-15713+1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苏州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索

    苏小娟;郭志海;

    通过对苏州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从质量、规模、形式、环境、培训5个方面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14-15715+15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都市农业:淮南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方向

    杜星莹;

    在对都市农业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淮南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及禀赋,提出了淮南发展都市农业在产业形态和空间架构上的基本构想。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830-15831+15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

  • 贵州湄潭绿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张成江;谢增琨;

    [目的]研究湄潭绿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绿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成分含量。[结果]3种方法所得绿茶挥发油中共分析鉴定了99种成分,主要成分为叶绿醇(12.75%)、棕榈酸(12.43%)、二十九烷(11.07%)、芳樟醇(10.97%)、α-松油醇(2.65%)、香叶醇(2.50%)和β-大马士酮(2.32%)等,检出的组分中有些尚未见报道。[结论]绿茶挥发油的成分、含量与其品种和提取方法有关。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58-1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牛肉饼中不同油脂复配比例的优化

    王浩田;马俪珍;柴丽园;

    [目的]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脂(葵花油、橄榄油和牛油)替代部分牛油添加到牛肉饼中,探寻最佳的比例组合。[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牛肉饼中葵花油、橄榄油和牛油的添加量对牛肉饼质构的影响以及最优比例的优化。应用感官评分法对牛肉饼的口感、组织状态、滋气味、色泽进行评分,并对牛肉饼的质构进行测定。[结果]感官评定与质构测定结果较一致,最佳组合均为5%葵花油、4%橄榄油和3%牛油。[结论]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其最佳工艺配方,可按照此比例添加到瘦牛肉馅中加工成品质优良的牛肉饼。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62-1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青海软儿梨白兰地果酒的工艺研究

    孙万成;罗毅皓;

    [目的]研制青海软儿梨白兰地果酒。[方法]以青海软儿梨为原料,经过清洗、榨汁、调糖、调酸、发酵、蒸馏、陈酿、过滤等工艺优化软儿梨白兰地果酒工艺,并研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酵母菌接种量对白兰地品质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适澄清条件: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10 d,酵母菌接种量0.3%,产品具有白兰地的外观特征和软梨儿的特色香味。[结论]可以生产出酒香纯正、果香宜人的软儿梨白兰地。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65-15766+15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黑曲霉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研究

    王海军;尹忠慧;田媛媛;李长福;

    [目的]优化黑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固态发酵豆粕的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黑曲霉固态发酵豆粕的影响因素,建立优化的发酵工艺。[结果]确定的黑曲霉固态发酵豆粕的培养条件为:当固态物料中含有10%麸皮,9%玉米粉,1%葡萄糖及0.15%K2HPO4和0.01%MgSO4时,在28℃恒温条件下培养48~72 h,每隔6 h翻料1次,大豆肽含量最高可达6.159 mg/g。[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大豆肽的发酵法生产提供参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67-15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新形势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发展困境及改善策略

    段明革;

    从公共管理学、公共社会学发展的视角对我国农村食品监管的内容进行了阐述,指出目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结合我国目前发展的实际,提出构建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措施,从而增强农村食品的整体质量安全。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70-15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番茄红素的条件优化

    徐丽萍;张亚非;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番茄红素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超声波提取番茄红素的最优条件:以乙酸乙酯作提取溶剂,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6 m in,超声功率120W,0.5%蔗糖为添加剂。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番茄红素含量可达4.22 mg/m l,优化效果明显。[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番茄红素奠定了基础。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73-15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菜籽油酶法脱胶条件优化

    李军红;姜绍通;杨洋;杨骏青;陈进斌;曾小平;

    [目的]寻找菜籽油的最佳脱胶工艺。[方法]利用磷脂酶Lecitase Ultra对菜籽油脱胶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并结合生产成本确定最佳脱胶条件。[结果]最优脱胶条件:加酶量为66.67 mg/kg,起始pH为5.5,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5h。在最优条件下进行脱胶,菜籽油含磷量为5.46 mg/kg。[结论]在最优条件下脱胶效果良好。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76-15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超声波法提取香蕉皮多糖的条件优化及其生物活性

    朱开梅;顾生玖;唐世锭;刘建楠;欧奕;赵磊;

    [目的]优选香蕉皮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多糖生物活性研究。[方法]运用超声波技术提取香蕉皮多糖,考察料液比、水提时间、水提温度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用苯酚-硫酸法测得香蕉皮中多糖含量。利用MTT法检测多糖对人乳癌MCF_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香蕉皮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时间210 s,超声功率320W,料液比1∶50,提取温度为50℃,水提时间1h,提取2次。[结论]利用超声波法提取香蕉皮中的多糖,提取效率高,工艺稳定可靠,方法简便可行;香蕉皮多糖对人乳MCF_7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79-15782+15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果酒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李娇妹;刘四新;陈文学;

    综述了果酒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多酚类化合物的分类、果酒抗氧化的机理和医疗保健作用。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83-15785+15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 ]
  •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识别食用植物油

    陈树坤;陈斌;

    [目的]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植物油种类、制油工艺和掺伪进行判别。[方法]以不同制油工艺制取的菜籽油、花生油和芝麻油为研究对象,用ATR附件采集样品在谱区4 000~400 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利用PLS+ANN、PNN、PLS-DA方法对植物油进行识别。[结果]植物油种类判别正确率为100%,制油工艺判别正确率为80%,掺杂5%以上的花生油可正确判别。[结论]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实现食用植物油的准确判别。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86-15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杂色蛤在微冻保鲜过程中菌落总数的变化

    张辉;李丽娜;刘红英;

    [目的]研究不同保鲜方法处理后的微冻保鲜过程中杂色蛤的菌落总数变化,以探寻最佳的保鲜方法。[方法]以杂色蛤为研究对象,在-3℃微冻条件下采用生物保鲜剂、涂膜保鲜、气调保鲜等不同保鲜方法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采用C、E、G组方法处理保鲜的杂色蛤,其菌落总数上升较少,保鲜效果较佳。[结论]复合生物保鲜剂、气调保鲜、涂膜保鲜法均具有抑菌作用,气调保鲜结合生物保鲜剂法、涂膜结合生物保鲜剂的法比单独使用生物保鲜剂的抑菌效果好。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89-15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大型活动中有机食品供给现状及前景分析

    张弛;席运官;肖兴基;

    对我国大型国际性活动中有机食品的供给现状和消费前景进行了分析,为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和理论参考。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91-15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功能化二氧化硅固载七钼酸盐催化葡萄糖差向异构反应

    姚胜昔;

    采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硅载体锚链Mo7O2-4的方法制备了8种固载型催化剂,以D-葡萄糖水相差向异构化制备D-甘露糖反应,评价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通过ICP和UV-vis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正辛基及十二烷基硅烷修饰的SiO2催化剂(C4、C8)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反应温度80℃、初始pH 4~5的条件下反应6 h,D-甘露糖质量收率分别为28.0%和27.2%。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93-15795+15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分离方法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李玥;牟伯中;罗昌荣;钟芳;

    [目的]确立既不破坏大米淀粉天然结构与性质,又能有效分离制备大米淀粉的方法与工艺。[方法]研究并比较了碱法、表面活性剂法和酶法3种不同的制备大米淀粉的方法分离大米淀粉与蛋白的效果,以及对大米淀粉各项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3种制备方法除蛋白的能力相近,但酶法制备的大米淀粉,其颗粒的破损率最小;DSC测量的热力学参数显示,不同方法制备的淀粉其糊化热力学特性没有明显的差异;粒径分布图显示,酶法制备的大米淀粉具有最小的颗粒粒径。[结论]综合各项物理指标,得出酶法制备大米淀粉的方法相对于碱法和表面活性剂法有较高的优越性,能较好地保持大米淀粉的天然特性。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96-15798+15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喀什树莓酒的紫外指纹图谱研究

    楚刚辉;徐云玲;丁晓丽;阿吉姑·阿布都热西提;

    [目的]对喀什树莓酒的紫外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计算样品紫外光谱与多个对照样品紫外光谱的相似度并求出平均值,通过该平均值与阈值的比较对样品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紫外光谱相似度能敏感反映谱图间的差异,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树莓酒的质量状况。[结论]根据紫外指纹图谱可实现对喀什树莓酒的质量控制。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799-15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植酸对芦笋采后贮藏过程中生理变化及酶类的影响

    魏云潇;何良兴;谢灵燕;

    [目的]探讨植酸对芦笋采后贮藏过程中生理变化及酶类的影响。[方法]采用植酸3个浓度梯度(0.1%、0.2%、0.5%)处理芦笋,测定叶绿素、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以及POD、CAT、PPO活性的变化。[结果]植酸抑制芦笋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延缓木质素、粗纤维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上升,刺激蔗糖含量的升高,有效提高了芦笋CAT、POD和PPO活性,延缓了衰老,保持了绿芦笋的鲜嫩品质。[结论]植酸处理后能较好地保持芦笋的品质,延长保鲜期。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801-15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试论茶贸易与卡思卡特使团访华

    刘章才;王凤青;

    阐述了18世纪卡思卡特使团访华的缘起及主要目的,分析了茶贸易在卡思卡特访华与中英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826-15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留守农民思想行为状况研究——以河南省邓州市沈岗村为例

    杨选科;

    以沈岗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以及对几个典型事例的分析,研究了留守农民的思想行为状况。结果表明,留守农民对未来充满信心,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倾向,缺乏主体意识,参政水平不高,对法律的使用存在顾虑等主要思想行为特征。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828-15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浅论日伪时期东北的农业科技试验

    翁有利;

    分析介绍了日伪时期,伪满政府在耕作技术与耕作制度、农作物品种改良、增强土壤肥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改良推广农业机械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科技试验。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832-15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性质及学科分类

    朱安;李杨;房威;张志转;朱永和;

    根据期刊性质和学科分类方法,以文献数量为依据对《中国油料作物学报》进行分类。结果发现,《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年刊登的论文全属学术性,其中农作物类文献88篇,占当年发表文献总量的77.19%,其余学科文献均较少,不能划入相应学科。因此应将该刊归类为农作物类专业学术期刊。

    2011年25期 v.39;No.350 15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