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 修饰的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胺酶对鸟苷产量的影响

    鲍朋;陈宁;温廷益;

    [目的]通过对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胺酶的修饰提高鸟苷产量。[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的方法进行点突变对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胺酶修饰,构建了基因工程菌WYB059,并进行了500ml摇瓶发酵。[结果]基因工程菌WYB059的鸟苷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2%。[结论]该研究为提高鸟苷产量提供了一种方法。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097-10098+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加工番茄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袁莉;姜波;

    [目的]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加工番茄产量预测模型。[方法]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加工番茄产量变化趋势,建立了加工番茄产量预测的GM(1,1)灰模型,并以2001~2009年新疆加工番茄产量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该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对近期加工番茄产量的预测是可靠的。[结论]为新疆地区番茄产业的宏观调控、番茄加工及储藏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099-10100+1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南极适冷菌Rheinheimera 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发酵条件的优化

    李贺;林学政;刘同军;

    [目的]优化南极适冷菌Rheinheimera 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南极适冷菌R.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菌株R.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为:蛋白胨3.0g/L,硫酸铵1.0g/L,淀粉2.0g/L,NaCl15.0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8,发酵温度10℃,摇瓶装液量30.0%(V/V),接种量1.0%(V/V)。优化后菌株R.sp.97发酵液的抗菌活性较优化前提高了22.2%。[结论]为研究南极适冷菌R.sp.97的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01-10103+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透明质酸发酵过程中底物抑制及解除抑制的方法研究

    佘永红;罗瑞明;刘晓连;柳杨;

    [目的]探求获取高产量透明质酸的发酵方法。[方法]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过程中,探索其底物浓度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葡萄糖对透明质酸发酵的影响最大,低浓度的葡萄糖只能合成少量菌体和透明质酸,高浓度的葡萄糖会抑制菌体的生长和透明质酸的形成,探索试验发现,分批补料发酵可以解除底物抑制,其具体方法为在发酵开始前加入2%的葡萄糖,14h时加2%的葡萄糖,22h时再加2%的葡萄糖。[结论]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分批补料发酵能够解除底物抑制,得到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透明质酸,且产量高。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04-1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水稻水通道蛋白OsPIP2-6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姚清国;李晓芹;李小兵;韩爱云;

    [目的]探讨水稻水通道蛋白OsPIP2-6的亚细胞定位。[方法]克隆了水稻中的重要通道蛋白OsPIP2-6基因,构建了瞬时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法在洋葱表皮中进行瞬时表达,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结果]水稻水通道蛋白OsPIP2-6主要定位在细胞质膜上,证明了OsPIP2-6是个水通道蛋白。[结论]为植物水通道蛋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08+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酵母菌的倍性及其鉴定方法

    洪玉;杨永军;常登龙;朱利泉;

    [目的]鉴别单、二倍体酵母菌株。[方法]分析了2种倍性酵母菌的特征及其联系,对酵母菌体进行美兰染色、产孢后子囊孢子的番红染色以及低温特殊处理,对单、二倍体酵母进行区分与鉴定。[结果]酵母菌株经美兰染色后能清晰观察到两者的活性及其菌体大小的差异;产孢后的二倍体菌株,子囊孢子被染成红色,菌体为蓝色,而单倍体菌株只有蓝色的菌体;低温处理后,在长有单、二倍体混合菌株的平板上,二倍体的菌落明显大于单倍体。[结论]单、二倍体酵母菌在形态上、遗传上和生理上存在很大差异,可以借助一些辅助试验很好地把它们区分开来。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09-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农业生物技术

  • 纹枯病菌诱导水稻表达的WRKY基因克隆及分析

    姜述君;马建;范文艳;戴凌燕;张国庆;于涵;刘朝;

    [目的]克隆纹枯病菌诱导的水稻上调表达基因。[方法]对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获得的纹枯病菌诱导水稻表达的EST序列K16进行电子克隆,根据电子克隆产物设计引物进行RT-PCR、克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克隆产物进行功能预测。[结果]克隆出一个长度为1079bp的序列,结构功能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236个氨基酸的蛋白,存在多个功能位点,含有2个典型的WRKY结构域和1个C2H2锌指型结构,该基因与水稻WRKY8、WRKY24和WRKY30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经电子克隆获得的纹枯病菌诱导表达的基因为典型的WRKY家族基因,该基因可能在水稻抗纹枯病中起重要作用。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12-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外源抗菌肽在转基因鱼腥草中的表达及抗茎腐病研究

    易浪;董燕;周联;刁玲武;朱丹丹;

    [目的]鉴定转基因鱼腥草中外源抗菌肽的表达,分析抗茎腐病的能力。[方法]通过SDS-PAG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基因鱼腥草植株中外源抗菌肽的表达,接种不同浓度的立枯丝核菌孢子,比较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的染病情况。[结果]外源抗菌肽能在转基因鱼腥草中表达;立枯丝核菌的最佳侵染孢子浓度为3×105/ml,观察时间以3d为宜,转基因鱼腥草较非转基因鱼腥草的抗茎腐病能力增强。[结论]外源抗菌肽的表达能增强转基因鱼腥草植株的抗茎腐病能力。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16-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苦荞的蔗糖含量变异研究

    黄凯丰;时政;宋毓雪;韩承华;陈庆富;

    [目的]明确不同苦荞资源间蔗糖含量的差异,筛选出低蔗糖含量的苦荞材料。[方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的35份苦荞籽粒中的蔗糖含量。[结果]35份苦荞资源的蔗糖含量变化幅度为0.0077%~0.2089%,平均值为0.0518%;不同产地苦荞的蔗糖含量存在差异,以贵州赫章地区的较高,贵州纳雍地区的较低。[结论]苦荞中蔗糖含量较低,可作为低糖粮食作物进行推广利用。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19-10120+1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麦SRAP-PCR体系的正交设计优化

    艾鹏飞;武玉芬;魏景芳;

    [目的]优化小麦SRAP-PCR技术体系。[方法]以小麦丰优68为试材,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小麦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5因素(Taq聚合酶、Mg2+、模板DNA、dNTPs、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结果]不同因素对小麦SRAP反应体系的影响为:Mg2+>Taq聚合酶>dNTPs>模板DNA>引物;优化的小麦SRAP-PCR体系为:在20μl反应体系中,包括10×PCRBuffer2.0μl、Mg2+2.0mmol/L、Taq聚合酶2.0U、dNTPs0.2mmol/L、模板DNA40ng、引物0.6μmol/L。[结论]该优化体系为小麦资源SRAP遗传分析奠定了技术基础。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21-1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白假丝酵母脂肪酶CaLIP5在毕赤酵母X33中的优化重组表达

    杨宁;蓝东明;王永华;杨博;

    [目的]研究新的脂肪酶及优化脂肪酶发酵培养条件。[方法]在毕赤酵母X33系统中重组表达白假丝酵母脂肪酶CaLIP5。利用响应面分析法,构建了CaLIP5的酶活回归方程。[结果]由响应面分析可知,在温度25.71℃,pH8.33,酵母提取物浓度1.28%和葡萄糖浓度4.06%时,预测最大酶活为8.33U/ml。试验验证酶活为9.24U/ml。实际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优化后的酶活提高了22.22%。[结论]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可以获得毕赤酵母X33重组表达CaLIP5的最大酶活。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24-10126+10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巴西橡胶树树根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研究

    姜泽海;周权男;李哲;

    [目的]寻找一条降低橡胶树树根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污染的有效途径。[方法]对巴西橡胶树树根进行组织培养,取林段断根处理30d后的新根为外植体,采用1g/L多菌灵、0.1%HgCl2和不同浓度益培隆对其进行了消毒试验。[结果]在常规消毒前先采用1g/L多菌灵对外植体处理2.5h,再用75%乙醇消毒30s及0.1%HgCl2消毒6min,然后接种到添加0.1%益培隆的固体愈伤诱导培养基上,培养30d后外植体污染率下降至44.59%,存活率达25.60%。[结论]为降低橡胶树树根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27-10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黑木耳YBS-3菌株ras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

    张霞;宋瑞清;邓勋;

    [目的]从黑木耳(Auricuralia auricular)基因组中克隆内源ras启动子,为黑木耳利用基因工程培育优良品种提供启动子元件材料。[方法]利用PCR技术,以黑木耳菌株YBS-3基因组DNA为模版,克隆得到4条ras启动子片段。采用启动子序列分析软件Place、Promoter prediction和TFSEARCHver.1.3对其进行序列结构分析。[结果]4条启动子片段均含有核心启动子序列,除典型的基本作用元件TATAbox和CAATbox外,还有许多其他重要作用元件如GATABOX、GCGCBOX和CCAATBOX1等,同时每条片段中均至少具有1个转录起始位点,且检测到HSF、AP-1、GCN4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4条目的序列在理论上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功能。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30-1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粉虫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刘晶晶;韩宏岩;许维岸;

    [目的]克隆鞘翅目昆虫黄粉虫酪氨酸羟化酶(TmTH)基因。[方法]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和PCR方法克隆了鞘翅目昆虫黄粉虫TmTH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TmTHcDNA全长2103bp,包含1605bp的开放式阅读框,可编码534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分子量为60.66kD,等电点为5.70,构建了其系统进化树。[结论]TmTH基因的克隆为鞘翅目昆虫酪氨酸羟化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33-1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普通荞麦染色体的原位PCR技术研究

    李分龙;陈庆富;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荞麦的简单易行的染色体原位PCR技术。[方法]采用16S套式引物、4.5S套式引物与psbA引物,以栽培甜荞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原位PCR、原位套式PCR与多次原位PCR试验。[结果]高温干燥可以起到与包埋类似的作用;染色体的原位套式PCR效果比原位PCR明显,多次原位PCR次数为5~6效果较佳。16S引物和4.5S引物均显示了4对信号,但位置不同;而psbA引物是单拷贝的,仅显示出1对信号。根据这些信号的位置差异可以区分普通荞麦的5对染色体。[结论]所使用的荞麦染色体原位PCR技术简单易行。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35-10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药用野生稻(CC)-栽培稻(AA)异源单体附加系MAAL8的遗传分析

    刘如亮;刘虹;陈雁;覃瑞;李刚;

    [目的]通过对药用野生稻-栽培稻异源单体附加系MAAL8进行花药培养及其与栽培稻H1493回交,研究异源单体附加系的遗传特征。[方法]采用表型分析研究了后代分离比例,并采用SSR和甲基化分析研究了异源染色体的传递行为。[结果]在145个回交后代植株中有78株保留了MAAL8的卷叶标记性状,在32株花培植株中有5株为正常卷叶,2株为极端卷叶,其余为平叶植株。用14对SSR标记进行分析显示,在所有卷叶植株中可得到药稻特征带型,而在平叶植株中都没有。用11个多态性RFLP标记进行Methyla-tion-Sensitative Southern分析显示,有8个在AA和CC基因组之间的甲基化变异方式是不同的。[结论]MAAL8的异源染色体可经过减数分裂完整独立地传递给后代,并保持表型特征不变,且药稻的甲基化方式随着单条染色体的附加可在杂种后代中稳定遗传,甲基化的稳定性可能对异源染色体在栽培稻基因组环境中的相对独立遗传有一定作用。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39-10142+1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以pmi为筛选标记的水稻转基因研究

    梁永亚;李浩;段永波;陆徐忠;唐甜甜;杨剑波;李莉;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甘露糖安全筛选体系。[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FP)编码基因为报告基因,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转入水稻品种皖粳97,并对转化和筛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受体品种皖粳97,在32℃光照条件下诱导愈伤的出愈率可达90.3%,且生长较快;培养基中甘露糖筛选压力以5g/L蔗糖+15g/L甘露糖较为适宜,在该条件下筛选21d,进而分化成苗,转化频率可达20.6%。[结论]该研究确立的甘露糖筛选体系,能明显缩短筛选周期、提高转化效率,有利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生产。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43-1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子代组培苗瓶内菌根化研究

    安会翠;叶建仁;吴小芹;刘戈;朱丽华;

    [目的]研究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子代组培苗瓶内菌根化。[方法]对湿地松再生植株离体条件下菌根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并对再生植株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菌根真菌培养基质和接种量对离体条件下菌根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湿地松丛生芽诱导出根原基后,以转接到珍珠岩为培养基质接种彩色豆马勃为最佳,有利于菌根的形成;在珍珠岩接种彩色豆马勃为2个菌块时,菌根化率高达84.4%,形成的二叉分枝状短根最多,平均每条主根上形成12.49条;菌根的形成提高了再生植株的驯化移栽成活率,菌根化再生植株在植物生长室长势良好,根系发达。[结论]为提高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组培再生植株的成活率提供了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47-10149+1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Taqman定量PCR技术检测转基因大豆中外源基因拷贝数

    仇有文;张明辉;高学军;曲波;敖金霞;袁肖寒;刘营;霍楠;

    [目的]采用Taqman定量PCR技术检测转基因杂交大豆中外源nos终止子基因的拷贝数。[方法]以大豆凝集素基因为内参照基因,以非转基因大豆基因组DNA为内参照基因标准品,通过梯度稀释法分别求取了内参照基因和质粒DNA的Ct值与拷贝数对数值的相关性标准曲线方程,并通过将得到的Ct值代入标准曲线方程求取了样品的拷贝数。[结果]内参照基因标准曲线方程为y=-3.422x+35.201,R2=0.998;外源基因标准曲线方程为y=-3.348x+34.890,R2=0.999。nos终止子基因及其下游边界序列在转基因杂交大豆中为单拷贝。[结论]为确定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拷贝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50-1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Taq DNA聚合酶的热纯化制备

    丁燕华;刘树涛;齐庆远;

    [目的]提高Taq DNA聚合酶的制备效率。[方法]利用Ni柱亲和色谱纯化载有6xHis标记的Taq DNA聚合酶,并重组载体,利用Taq DNA聚合酶的耐热特性,对粗提液75℃处理1h,之后通过PCR试验验证制备酶液的活力。[结果]所获重组的pET-32A-Taq能够在BL21(DE3)宿主菌中高效表达并可通过热变性去除杂蛋白,获得了活力远高于购买的Taq DNA聚合酶的酶制剂。[结论]使用热纯化法制备的Taq DNA聚合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能满足常规大量PCR实验要求。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53-1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地区甘蔗黄叶病病毒分子鉴定

    颜梅新;黄伟华;黄诚华;

    [目的]为广西甘蔗黄叶综合征(YLS)的分子检测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显症甘蔗叶样本,通过提取总RNA,利用引物P1/P2对样本进行反转录RCR(RT-PCR)扩增,对广西地区甘蔗黄叶病的病原体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经引物P1/P2扩增出630bp的目的片段。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是甘蔗黄叶病毒(SCYLV)外壳蛋白基因的一部分,与其他国家SCYLV分离物同源性达95%~99%。[结论]广西甘蔗黄叶病病原确是SCYLV,该病毒可能是近年从区外或境外传入的。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56+1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显齿蛇葡萄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张霞;杨朝东;倪德江;

    [目的]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建立快速、高效的显齿蛇葡萄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显齿蛇葡萄带芽茎段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灭菌方法、培养基和激素组合对显齿蛇葡萄离体快繁的影响。[结果]外植体采用75%乙醇浸泡20s+0.1%HgCl2处理8min+吐温-801~2滴灭菌效果较好;腋芽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B5+1.00mg/LBA+0.05mg/LNAA;增殖培养以MS/B5+1.50mg/LBA+0.05mg/LNAA为宜;生根以1/2MS+0.50mg/LIBA的培养基效果好。[结论]建立了一个显齿蛇葡萄离体快繁的高频率发生体系,为其愈伤再生体系、遗传转化及无性系变异筛选奠定了技术基础。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57-10159+10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微卫星数据“01”化的研究

    李建芳;刘占林;

    比较数据转化前后的遗传距离与聚类关系,发现"01"化后的数据因信息丢失引起遗传距离的减小,降低了聚类的分辨率与支持率。因此,建议不要将微卫星数据"01"化。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60+1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刘召亮;何觉民;陈彪;梁钾贤;

    [目的]研究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苗的条件,确定各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绿玉树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玉树茎段作为外植体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萌芽率、增殖倍数、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萌芽培养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1/2MS+0.02mg/LNAA+1.00mg/L6-BA,分化率为89.7%;继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0.02mg/LNAA+0.60mg/L6-BA+3.00mg/LAD,增殖倍数为5.70;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0.40mg/LNAA+0.40mg/LIBA,生根率达100%,移栽成活率达80%。[结论]初步确定了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的生长条件。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61-1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简并引物小温度范围不规则降落PCR在庞大基因家族扩增中的应用

    华慧颖;王芳;常重杰;杜启艳;

    [目的]探讨高简并性引物扩增庞大基因家族基因的特殊方法。[方法]采用高简并引物对鲤鱼基因组DNA分别进行了常规PCR扩增、常规降落PCR扩增以及优化后的小温度范围不规则跳跃降落PCR扩增。[结果]采用常规PCR仅得1条明显条带,得到的基因较少;采用常规降落PCR仅得到弥散性扩增,无明显条带出现;而采用小温度范围不规则跳跃降落PCR则得到了3条明显条带和多个基因,扩增结果理想。[结论]为庞大基因家族扩增条件的优化与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64-10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植物体与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发育中的DNA甲基化及其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丛建民;沈海龙;李玉花;张鹏;黄剑;杨玲;

    从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调控模式、DNA甲基化形式、植物发育中DNA甲基化调控、体细胞无性系发育中的DNA甲基化等方面,阐述DNA甲基化在植物体与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发育中的相关机制,评述植物体与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发育、繁殖等的相关分子机制及表观遗传机制。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70-10174+10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植物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安春鹏;聂玉哲;李玉花;

    在介绍磷酸化蛋白富集技术和质谱技术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磷酸化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75-10177+10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菜籽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

    王丽娟;任学敏;杜艳慧;张其彬;罗水忠;姜绍通;郑志;

    [目的]建立适用于菜籽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方法]以湘油17号为材料,对双向电泳技术中的样品制备方法、凝胶浓度、上样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使用TCA-丙酮法提取菜籽总蛋白最佳,所获蛋白在2-DE图谱上获得的点数最多。当采用pH3~10IPG胶条和12%的凝胶、上样量为250μg时,可得到背景清晰、重复性好、蛋白点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结论]为开展油菜种子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78-10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Xcm I酶切的pUC19-T载体的构建

    孙程龙;李业伟;王颖;宫婷;扈荣良;

    [目的]构建以pUC19质粒为基础可利用XcmI内切酶制备的T载体。[方法]化学合成2条含有双XcmI酶切位点的互补寡聚核苷酸链,经过变性、复性后克隆入pUC19质粒的HindIII和BamHI位点之间,通过XcmI酶切后得到一个线性化的带有3'末端突出一个T碱基的T载体。[结果]经TA克隆验证,制备的pUC19-HB-T载体对PCR产物的克隆率达到95%以上。[结论]构建的pUC19-HB-T载体可用于PCR产物的克隆、测序及后续分子生物学操作。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82-1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板栗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配套育苗技术研究

    刘婷;苏淑钗;王倩;刘万平;王静;

    [目的]研究板栗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配套育苗技术,以期节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苗木培育成本、缩短育种年限。[方法]按照板栗的横径和纵径,采取1/2、1/3、1/4等切取比例以及横切、竖切、斜切、双边竖切等切取方法,共计10个处理。测定各处理的发芽率、成活率及苗木形态指标,分析各处理与对照之间的显著性差异。[结果]1/3斜切为最佳切取方式,不仅可以保证高发芽率、成活率,且经其处理后的幼苗生长状况与对照的板栗幼苗无明显差异,苗木质量较高。[结论]该套育苗技术,不仅可以节约育苗成本,缩短育种年限,还可促进板栗提前发芽,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85-10187+1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植物基因沉默机制研究进展

    万小荣;莫爱琼;杨妙贤;余土元;

    综述了植物体中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及RNA干扰(RNAi)导致基因沉默的机制,并阐述了RNAi技术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88-10189+10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水稻硫转运蛋白基因OsST的亚细胞定位

    王雪艳;潘露琪;楼依哲;葛颖慧;赵海军;

    [目的]构建水稻硫酸根转运基因OsST与YFP黄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对OsST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方法]从水稻叶片的cDNA中克隆OsST基因ORF全长,测序验证后连入pA7-YFP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将融合载体转入洋葱上表皮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荧光发光部位。[结果]OsST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核膜上。[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硫转运蛋白的功能及硫酸根运输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90-10191+10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CD4+T细胞表位预测及其应用

    李向阳;张嘉保;何永聚;王景龙;

    目前,运用生物软件预测CD4+T细胞表位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为表位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T细胞表位预测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92-1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颠茄H6H基因的克隆及高效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王贵君;郑月;陈敏;廖志华;

    [目的]克隆颠茄(Atropa belladonna)H6H基因并构建高效植物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颠茄中克隆莨菪碱-6β-羟化酶和1,4-丁二胺-氮-甲基转移酶基因编码区,插入经改造后获得双元三价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2301-gus,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2301-H6H,并将该表达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和发根农杆菌C58C1。[结果]获得了可直接用于遗传改良的颠茄工程菌p2301-H6H-LBA4404和p2301-H6H-C58C1。[结论]为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颠茄中生物碱含量奠定了基础。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94-10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颠茄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卡那霉素抗性筛选

    王细荣;强玮;卢衍;李金弟;陈敏;廖志华;

    [目的]建立颠茄高频再生体系及筛选卡那霉素(Kan)抗性。[方法]以颠茄叶片及腋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中6-BA和NAA不同配比对其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及叶片不定芽对Kan的敏感性。[结果]MS+4.5mg/L6-BA+0.2mg/LNAA为叶片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不定芽分化率达100%,在1cm×1cm叶块上的不定芽分化数平均达5.85;MS+3.0mg/L6-BA+0.1mg/LNAA为腋芽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不定芽分化率达100%,每个腋芽不定芽分化平均数为4~8个;400.0mg/LKan为颠茄叶片遗传转化的最佳筛选浓度。[结论]为颠茄无菌苗的快速繁殖以及基于叶盘法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97-10198+10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景德镇瓷业崛起的茶文化因素

    蔡定益;肖绚;

    论述了景德镇瓷业的崛起中重要的茶文化因素,主要是唐代开始饮茶风气的兴起、唐宋浮梁(今景德镇)及其周边茶业的兴盛、唐宋到明清饮茶风尚的变迁以及一些著名茶人对景德镇瓷的推崇。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67-10169+10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920年河南省旱灾影响述论

    王鑫宏;

    从经济、社会日常秩序、人口、生态环境4个方面分析了1920年华北5省特大旱灾对河南省的影响。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723-10724+10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江苏茶史文化初探

    耿祝芳;

    结合相关史料,从自然环境、历史渊源、文化影响等方面对江苏的茶史文化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江苏茶业对礼仪文化、丧葬文化、陶瓷文化的影响。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725-10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蚕业科学》性质及学科分类

    朱安;李杨;房威;张志转;朱永和;

    根据期刊性质和学科分类方法,以文献数量为依据对《蚕业科学》进行分类。结果发现,该刊2009年刊登的文献中学术性论文占总比例的96.43%,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类文献128篇,占当年发表文献总量的73.1%,其余学科文献均较少,不能划入相应学科,因此应将该刊归类为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类学术期刊。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艺与园艺

  • 水稻待测粳型亲籼系的亲籼性鉴定

    陈跃进;

    [目的]选育粳型亲籼系。[方法]选用6个籼稻、6个粳稻和6个广亲和测验种,以F1代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指标,测定了5个待测粳型亲籼系的亲籼性。[结果]待测粳型亲籼系G2123、G2417、G2410和G3005亲籼、不亲粳,为特异亲籼系;G2615不亲籼,也不亲粳,为不亲和系。同时探讨了粳型亲籼系亲籼性测定时的测验种、育性指标、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测定方法,分析了G2417高亲籼性的原因。[结论]G2417自交结实率(小穗育性)95.1%,与6个籼稻测验种杂交的F1代平均结实率(小穗育性)94.9%,是个亲籼性极好、综合性状优良的亲籼系。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199-10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乡普通野生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戴菲;黄运红;彭伟梦;李鹿鸣;龙中儿;

    [目的]研究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根系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采用平板稀释培养法测定群落组成;采用最大或然计数法测定微生物生理群。[结果]东乡野生稻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平均值分别为83.02和16.98mg/kg(土),较普通栽培稻低;根际可培养微生物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氮素生理群中氨化细菌>好氧固氮菌>反硝化细菌>嫌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结论]东乡野生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普通栽培稻相比有差异。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02-10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关系初探

    何贤芳;赵莉;朱昭进;汪建来;

    [目的]寻求小麦高产和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指标。[方法]以安徽省种植的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单位面积粒数、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生物学产量、株高、收获指数等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在相关方向和程度上均有差异,且其他性状之间相关性及差异显著性均有不同;大多数品种(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生物学产量及穗粒重显著相关,同时某些品种(系)的产量与其他性状之间显著相关。[结论]以产量作为小麦高产及超高产育种的选择指标之一是有效的。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04-10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短期高温胁迫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光合作用的影响

    王连喜;金鑫;李剑萍;马国飞;曹宁;李琪;

    [目的]研究短期高温胁迫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宁夏广泛种植的粉用马铃薯陇薯3号为试材,分析短期高温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其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室内外CO2浓度差、净光合速率(Pn)以及叶片光合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结果]出苗期高温胁迫下的马铃薯净光合速率和叶室内外CO2浓度差均出现滞后性,而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常温下相一致,但数值均高于常温下;其中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叶室内外CO2浓度差。分枝期高温胁迫下净光合速率、叶室内外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虽然变化趋势与常温下相近,但是均在中午出现一次突变,达到峰值,而水分利用率变化与常温下基本一致;其中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的因子也是叶室内外CO2浓度差,其次是蒸腾速率。[结论]高温胁迫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光合作用均有影响,且分枝期大于出苗期,其中叶室内外CO2浓度差是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的因子。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07-10210+10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果蔬重要害虫桔小实蝇文献计量分析

    刘新周;韩群鑫;

    以计量学为基础,以"CNKI"全文数据库为依据,对我国1980~2010年发表的关于果蔬重要害虫桔小实蝇的相关学术论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包括研究文献的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载文期刊的分布、主要产出单位及区域等,从文献研究角度分析了桔小实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11-10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麦种质资源在育种上应用价值的鉴定与评价

    王永玖;闫洪凯;于国宜;张亮;张磊;王志学;来德娥;牛存秀;

    [目的]鉴定与评价小麦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0份小麦育种材料的冬春性、抗寒性、抗病性及一些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记载,并对部分性状进行了室内分子标记检测鉴定。[结果]小麦的冬春性受春化基因的控制,决定着小麦的种植区域,小麦的抗寒性和生育期与冬春性密切相关;小麦抗病性的室内分子检测结果与田间的抗性表现基本一致,通过对各种病害(白粉病、纹枯病、叶锈病)病情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抗病性间相关性不显著;通过对部分已审定品种的产量结构和综合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了解了目前育成品种的产量结构和产量水平。[结论]为小麦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14-10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3个木薯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

    苏文潘;付海天;罗燕春;彭靖茹;黄强;

    [目的]研究3个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品种的光合特性,为木薯的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美国PP-SYSTEM公司生产的TPS-2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大田条件下对3个木薯品种的株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3个木薯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株变化呈先增后降的趋势,SC205在株变化中下降明显,GR891、GR911下降缓慢,GR911净光合速率最高,SC205最低;GR891、GR911的胞间CO2浓度稳定在310μl/L左右,SC205净光合速率强时胞间CO2浓度较低,随后升高。较GR891、GR911而言,SC205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更能节约并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结论]SC205净光合速率有提高的潜力。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18-10219+10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超短季棉个体形态发育的影响

    李金才;唐光雷;李存东;

    [目的]探讨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超短季棉品种个体发育动态的影响,明晰它们对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效应,为黄河流域冀东棉区棉花种植的播期和密度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以超短季抗虫棉546系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播期(播期Ⅰ:5月20日,播期Ⅱ:6月2日,播期Ⅲ:6月14日)和密度(低密度:12万株/hm2,中密度:15万株/hm2,高密度:18万株/hm2)处理对其个体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播期和密度处理对超短季棉546系的个体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播期的影响效力要高于密度的影响效力,而播期对于棉株个体果枝数量发育的影响效力又明显高于对主茎伸长生长和加粗生长的影响效力。[结论]在黄河流域的冀中棉区对超短季棉546系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期和密度的调控,有效地促进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夯实其产量基础。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20-1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6种不同声频对豇豆苗期生长影响的研究

    姜仕仁;黄俊;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频率特征的声波对豇豆苗期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古典音乐与昆虫鸣声的混合声波(MI)、杜鹃鸣声、蟋蟀鸣声、单一频率的400Hz声波和多种频率合成的F5、Fn声波进行试验比较,对豇豆苗高、苗重进行测定,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经6种不同类型和频率声频处理后,豇豆苗期生长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声波能显著促进株高生长,对豇豆苗期助长效果较好的是400Hz、杜鹃鸣声和蟋蟀鸣声,其次是MI、Fn和F5;与对照组相比,杜鹃鸣声和蟋蟀鸣声处理组在生长期间能显著促进苗株增重。[结论]不同类型、频率特征的声波对豇豆苗期生长都有明显的助长作用,但作用效果有所差异。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23-10226+10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苹果砧木耐盐变异体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分析

    李振侠;徐继忠;邵建柱;

    [目的]筛选苹果砧木耐盐变异体,并对其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用60Co-γ对苹果砧木78-48进行辐射处理,以处理明显的叶片为外植体诱导出再生植株,以1.0%和1.2%NaCl作为选择压,对再生植株进行多代交替盐筛选,直到筛选出耐1.2%NaCl的变异体L和K,以耐盐变异体L2和K2为试材,对其进行耐盐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RAPD分析。[结果]变异体不仅在生理生化指标上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在DNA水平上发生了突变。[结论]变异体L2和K2是78-48的耐盐新株系。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27-10228+10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主产区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李橙;杨志新;刘树庆;杜国强;赵阳;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对河北省葡萄主产区白牛奶品种的5项指标(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固酸比和Vc)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SPSS对葡萄品质进行了聚类分级。结果表明,2种评价结果的排序基本一致,说明其在葡萄产区综合品质评价中的可行性及科学合理性。从研究过程来看,灰色关联分析法因对指标理想值的限制,品质定义上更严格;而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是一种加权综合平均分析,使用上更简便。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均显示,桑园镇夹河村的葡萄综合品质最优;矾山镇东关村的综合评价分值最低。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29-1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陆文科;何勇明;李涛;黄革文;兰生葵;

    [目的]研究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在花生开花下针期,以喷清水为对照,分别喷施几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即喷施花生超生宝1次(开花下针期900g/hm2)、花生超生宝2次(苗期450g/hm2和开花下针期900g/hm2)、国光矮丰(多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2250g/hm2、快绿丰1800g/hm2、花生控旺粒粒饱1125g/hm2,调查分析各处理对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生产安全,其中喷施花生超生宝的处理较清水对照增产9.32%,喷施国光矮丰(多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和快绿丰的处理均增产4.24%,喷施花生粒粒饱的处理增产0.42%。[结论]花生生产应首选花生超生宝作为调节剂。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35-10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苗期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

    王丽娟;李天来;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夜温15℃为对照,设夜温6℃(18:00~6:00)为处理,处理7d后测定番茄叶片糖和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和淀粉的含量,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蔗糖、总糖和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了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结论]夜间低温导致番茄叶片中光合产物积累,对光合作用产生反馈抑制。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37-10238+10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镧对镉胁迫羽衣甘蓝的调节效应

    郭凯;谈成林;王友保;张洁;惠勇;

    [目的]为花卉植物用于Cd污染土壤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镧(La)对羽衣甘蓝受到镉(Cd)胁迫的调节效应。[结果]低浓度的Cd对羽衣甘蓝的出芽率、株高、根系、地上和地下鲜重与干重等指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Cd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一定浓度的La可以缓解这种抑制作用。[结论]5mg/LLa缓解高浓度Cd对羽衣甘蓝种子出芽以及生长等各项指标的抑制作用效果最好。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39-10240+10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疆迪西型鹰嘴豆中脂肪和蛋白质组分的研究

    海力前木·卡地尔;艾拜都拉·阿布都拉;

    [目的]提取新疆产地的迪西型鹰嘴豆的油脂,测定脂肪酸含量及组分,并测定迪西型鹰嘴豆的分级蛋白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方法]以新疆产地的迪西型鹰嘴豆为试验材料,提取其种仁油脂。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采用微量定氮法和分级提取法测定粗蛋白和分离蛋白,并对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鹰嘴豆中油脂含量高(18.2%),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为主要成分,占脂肪酸总量80%以上,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鹰嘴豆中粗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3.71%,以球蛋白和清蛋白为主,占蛋白质总量的80%以上,而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较低。其蛋白质均含18种氨酸酸,属完全蛋白质。谷氨酸含量最高,占蛋白质的15.8%;天冬氨酸含量占10.7%;此外还有精氨酸(9.30%)、亮氨酸(7.56%)和赖氨酸(6.34%);其次为苯丙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氮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最少。鹰嘴豆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结论]新疆迪西型鹰嘴豆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豆类作物。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41-10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魔芋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及因子分析

    杨秀莲;梁艳丽;谢世清;赵庆云;

    [目的]研究魔芋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及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方法]对10个魔芋种质的15个主要性状进行相关性及因子分析。[结果]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产量与平均球茎重、根状茎条数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发病率与株高、叶柄基部粗、平均球茎重、最大球茎重、根状茎条数、产量、干物质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经因子分析,将魔芋各性状指标分为形态因子、光合因子、产量因子及品质因子。[结论]增加球茎平均重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生长健壮的植株光合作用强,且产量高、干物质含量高、发病率低;生产上应采取农业栽培措施,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有效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44-10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土壤干旱对枇杷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

    黄晓霞;左任英;程小毛;

    [目的]以枇杷2年生实生苗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良好水分处理(100%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处理(70%田间持水量)和重度干旱处理(50%田间持水量),比较枇杷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生化特性对不同程度土壤干旱的响应。[结果]干旱处理尤其是50%田间持水量使得植株叶片膜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在0.05水平显著增加,同时增加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结论]枇杷可以通过激活抗氧化酶系统及累积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特性来积极应对干旱。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47-10248+10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一村一名大学生”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宋静;王欣莹;高崴;

    为给"一村一名大学生"研究及信息交流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2002年1月~2010年11月发表的有关的"一村一名大学生"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核心作者、主要期刊分布及产出单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一村一名大学生"研究文献数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持续研究不够深入,研究人员之间合作有待加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和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为发表相关文献数量最多的期刊;研究单位主要为高校,以河北农业大学的发文量最多;从地域分布上讲,以浙江省和河北省发文量最多。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49-10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苹果-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赵甜甜;蔡新;汪云刚;陈继伟;刘德和;李岚;罗正飞;李朝云;

    [目的]探讨苹果-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苹果-茶间作园中的茶树和邻近未间作茶树叶片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其在年生长周期中茶树生长状况及茶鲜叶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季节,间作及对照茶树新梢生长差异较大。春、夏、秋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度较对照茶树低,冠面湿度则较对照茶树高,而在冬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湿度均与对照茶树差异不显著;间作茶树的呼吸强度极显著低于对照茶树,净光和强度极显著高于对照茶树,而光和强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间作对茶树新梢发芽密度虽无显著影响,但因其促进茶芽提早萌发、增加了芽叶重量,进而提高了茶鲜叶产量。[结论]为复合生态茶园间作的合理配置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51-1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苦荞种子中葡萄糖含量变异研究

    时政;宋毓雪;韩承华;黄凯丰;

    [目的]明确不同产地苦荞种子中葡萄糖含量的差异。[方法]以不同产地的35份苦荞资源为试材,测定了其籽粒的葡萄糖含量。[结果]35份苦荞资源的葡萄糖含量变化幅度为0.0556%~0.8402%,平均值为0.3217%;不同产地苦荞的葡萄糖含量存在差异,以贵州威宁的苦荞种子T324中葡萄糖含量最高,原产贵州威宁苦荞种子T398最低。[结论]为明确葡萄糖含量在不同苦荞资源间的遗传变异规律提供了参考。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54-10255+10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海拔高度和移栽期对烤烟烟碱含量及其氮素来源的影响

    许汝冰;谢志坚;李进平;涂书新;陈振国;王学龙;

    [目的]探讨环神农架烟区适宜的植烟海拔高度和移栽期,为"金神农"优质烤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5N同位素示踪微区试验与田间试验,研究了2个不同海拔高度(903和1130m)和3个不同移栽期(5月5、15、25日)对烤烟烟碱含量及其氮素来源的影响。[结果]烤烟吸收的土壤氮和肥料氮用于烟碱合成的比例随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而地上部各器官烟碱氮中来源于肥料氮的比例则与之相反。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高海拔地区烤烟各生育期体内吸收的肥料氮和土壤氮用于烟碱合成的比例分别降低了1%~29%和5%~47%;打顶期~成熟期,上、中、下部叶中肥料氮占烟碱氮的比例分别降低了41%~56%、32%~24%、22%~33%,从而导致烟碱含量降低了11%~35%。推迟移栽期降低了烤烟体内吸收的肥料氮和土壤氮用于烟碱合成的比例及烟叶中烟碱氮来源于肥料氮的比例,从而降低了烟叶中的烟碱含量。与5月5日移栽相比,5月15~25日移栽烤烟上、中和下部叶烟碱含量分别降低了8%~19%、12%~22%和12%~40%;但与5月15日移栽相比,5月25日移栽烤烟上、中部叶中烟碱含量有增加趋势。[结论]适当提高植烟海拔高度和推迟移栽期至5月15日左右更有利于降低烟叶中烟碱含量,尤其是上、中部叶。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56-10259+10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茶树新梢“持嫩性”研究进展

    黄艳;成浩;

    通过探讨嫩度与"持嫩性"的关系、总结前人关于嫩度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嫩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开展"持嫩性"专项研究的基础与前提,认为质构仪可以用于评价新梢的嫩度,"持嫩性"将成为茶业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60-10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留兰香挥发油的薄层分离及抗菌活性研究

    张晓伟;李青雨;王德国;石倩倩;王佳华;

    [目的]对留兰香挥发油的组分及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留兰香挥发油的组分进行初步分离,采用扩散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留兰香挥发油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以石油醚∶乙酸乙酯(V∶V=6∶1)为层析液时,留兰香挥发油的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出4种主要物质;留兰香精油对3种试验菌株的抑菌性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0、1.00、3.50μl/ml。[结论]留兰香挥发油具有抑菌作用,这为综合开发留兰香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63-10264+10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林业

  • 国产落叶松规格材销槽承压试验研究

    刘柯珍;王朝晖;黄仲华;

    销槽承压强度对于确定螺栓连接的屈服承载力及其木结构连接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得到国产落叶松规格材的销槽屈服承载强度,并分析规格材的尺寸对销槽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销槽承压试验。结果表明,顺纹理时,国产落叶松规格材的销槽屈服承载强度随着密度增大呈增大趋势;当荷载方向与纹理方向平行时,规格材的屈服强度为39.93MPa,与理论值吻合;规格材长度不影响销槽承压最大荷载和屈服荷载。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65-10266+10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小桐子幼苗在空气干旱胁迫下的水分状况变化与渗透调节物质响应差异

    陈凯;刘娴;龚明;

    [目的]研究小桐子幼苗在空气干旱胁迫下的水分状况变化与渗透调节物质响应差异,以更好地理解其抗旱性机制。[方法]以培养12d的小桐子幼苗为材料,在25℃/20℃(昼/夜)、16h光照、相对湿度75%的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空气干旱处理,测定小桐子水势、渗透势,以及可溶性糖、脯氨酸、甜菜碱含量变化。[结果]空气干旱处理导致小桐子叶片水势、渗透势显著下降,膨压丧失。小桐子叶片和茎秆中可溶性糖、脯氨酸和甜菜碱含量不同程度地显著上升。[结论]小桐子叶和茎中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叶片对干旱的响应大于茎秆。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67-10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岳丹;马青;法科宇;鲁肃;黄守科;

    [目的]评价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方法]通过对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调查与监测,以县为最小单位,采取普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评价上利用物质量评价法对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2005年西北地区平原林业在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植被固碳、土壤固碳、植被制氧、吸收二氧化硫和滞尘方面均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各自生态服务功能值分别为32075.8万m3/a、2.8×106万t/a、1254万t/a、2752.8万t/a、3354.3万t/a、53.0万t/a和8510万t/a。[结论]为我国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70-1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几种常见香辛料的抑菌作用研究

    郭红珍;杜鹃;史振霞;赵红玉;

    [目的]促进香辛料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抑菌率,比较不同浓度姜、辣椒、花椒提取液对常见3种细菌大肠杆菌(E.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作用。[结果]不同浓度香辛料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抑制效果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不同种类香辛料的抑菌效果存在差异。[结论]姜、辣椒、花椒具有抑菌作用,生产中应根据需要选择香辛料抑菌。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73-10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银杏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王秀珍;段爱国;保尔江;张建国;

    [目的]探讨银杏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华北地区人工栽培的银杏为试材,研究了其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季节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银杏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v/Fm、Fm/Fo、Fv/Fo的日变化呈明显的先减小后增大的动态规律,一般在中午12:00达到最低值,向阳叶片的NPQ在中午时分达到最大值。银杏阴生叶的荧光参数Fm、Fv、Fv/Fm、Fm/Fo、Fv/Fo明显高于阳生叶,但NPQ最高峰出现时刻早于阳生叶,且峰值高于阳生叶,表明银杏阴生叶可能具有更为灵敏的热耗散机制。与阳生叶相比,在不同测定时期阴生叶具有更高的PSⅡ潜在活性和内禀光能转换效率。[结论]为保护银杏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75-10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昆明市3种木兰属园林乔木叶片的表型可塑性与生长规律

    刘琼琳;张春艳;杨允菲;

    [目的]为木兰属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玉兰、紫玉兰和荷花玉兰3种常见木兰属园林乔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成株叶片的长、宽、面积及生物量,分析其叶片的表型可塑性和生长规律。[结果]3种植物均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叶生物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5.45%~57.50%。叶面积变异系数次之,为34.72%~48.44%。叶长、叶宽的变异系数均较小,为18.77%~28.28%。玉兰与荷花玉兰的叶宽与叶长呈幂函数异速生长规律,而紫玉兰呈直线同速生长;玉兰、紫玉兰的叶生物量与叶面积呈直线同速生长规律,而荷花玉兰呈幂函数异速生长。[结论]玉兰、紫玉兰和荷花玉兰3种成株叶片在叶长、叶宽、叶面积以及叶生物量等数量性状均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78-10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慈溪市2种卫矛属常绿灌木的叶片生长分析

    曾繁薇;张春艳;杨允菲;

    [目的]为大叶黄杨与金边黄杨的培育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浙江省慈溪市内的卫矛属大叶黄杨及其变种金边黄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叶片长度和宽度、面积和生物量的生长规律,比较2种植物叶片在生长上的差异。[结果]2种植物的叶片有着相似的数量特征,大叶黄杨叶片长度为39.5±8.6cm,宽度为22.2±5.8cm,叶面积为635.1±274.6cm2,叶生物量为0.046±0.024g;金边黄杨叶片长度为37.2±8.6cm,宽度为18.8±4.4cm,叶面积为499.8±207.8cm2,叶生物量为0.03±0.016g。大叶黄杨叶片的宽度与长度呈极显著直线函数关系,金边黄杨叶片则为极显著对数函数关系;二者的叶生物量与叶面积均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呈现异速生长规律。[结论]大叶黄杨和金边黄杨成株叶片在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生物量等数量性状均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80-10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汉平原地区3种楠属植物叶片生长规律的研究

    徐阳;徐蕾;李海燕;

    [目的]对3种楠属植物楠木(Phoebe zhennan)、利川楠(P.lichuanensis)和闽楠(P.bournei)叶片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方法]大样本、随机取样测定成株叶片的长度、宽度、面积和生物量。[结果]闽楠的叶片宽度显著小于楠木和利川楠。3种植物叶片长度、宽度、面积和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均为楠木>利川楠>闽楠。3种植物叶片的生长规律均可由多种函数形式较好地表达,在最佳的拟合方程中,楠木、利川楠和闽楠的叶片在宽度与长度的关系上均呈异速生长规律;在干重与面积的关系上,楠木呈同速生长关系,利川楠及闽楠呈异速生长规律。[结论]同属不同植物种间叶片的生长规律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差异。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82-10283+10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3种木犀属植物叶片的生长规律

    朱媛;李海燕;

    [目的]分析3种木犀属植物金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thunbergii)、银桂(O.fragrans var.latifolius)和四季桂(O.fragrans cv.Semperflo)叶片的生长规律。[方法]采用大样本、随机取样方法测定成株叶片的长度、宽度、面积和生物量。[结果]四季桂的叶长显著高于金桂和银桂,银桂和四季桂的叶宽和生物量显著高于金桂,3种桂树叶面积间差异显著。3种小乔木叶片的生长规律均可由多种函数形式较好地表达,在最佳的拟合方程中,叶长和叶宽间呈同速或异速生长,叶面积和生物量则均为异速生长;在植物种水平上,银桂和四季桂叶片均呈异速生长。[结论]随着叶面积增长,金桂的物质增长速率最快。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84-10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地杂交竹林碳储量特征研究

    刘正刚;洪祖荣;

    以华西雨屏区1998年退耕还林地杂交竹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竹各器官碳含量为0.4720~0.5133g/g,平均碳含量为0.4950g/g,以竹杆碳含量(0.5133g/g)最高,竹枝碳含量(0.4720g/g)最低,各器官碳含量表现为竹杆>竹蔸>竹叶>竹根>竹枝;不同年龄的杂交竹单株碳储量大小顺序为3年>2年>1年,同一年龄单株最大碳储量是最小碳储量的1.31~1.88倍;杂交竹林各器官总碳储量为17.223t/hm2,其各器官碳储量表现为竹杆(70.12%)>竹枝(10.99%)>竹叶(9.85%)>竹根(7.25%)>竹蔸(1.79%)。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87-10288+10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梁平白夹竹低改复壮技术研究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李彬;温中斌;任凭;李秀珍;刘访兵;周小舟;

    [目的]揭示各技术措施对提高白夹竹产量和质量的关系。[方法]设施肥、虫害防治、垦复、施肥+虫害防治、施肥+垦复、虫害防治+垦复、施肥+虫害防治+垦复7个处理,以不处理为对照,比较各措施对梁平竹山镇白夹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通过施肥、虫害防治及垦复等低改复壮措施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新竹数量,但对新竹的平均胸径没有明显影响;与施肥、虫害防治相比,垦复的效果相对较差;虽然白夹竹新竹的产量随着低改复壮措施投入的增加而提高,但其收益与投入不成正比。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讲,施肥+虫害防治处理对白夹竹笋产量的效果最优。[结论]白夹竹新竹的收益与低改复壮措施投入不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夹竹产区林农发展白夹竹的积极性。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89-10290+10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林业史学发展史研究述论

    张文涛;严耕;

    介绍了中国林业史、中国林业史学、中国林业史学发展史等相关概念,分析了中国林业史学发展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指出只有把握林业史学发展史的基本脉络,才能找到林业史学的努力方向,进而促进林业史学的健康发展。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91-10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竹类植物的工业利用途径综述

    王玲;

    竹类植物无论是在生长性能上,还是在加工性能方面,都优于木材,使竹子的工业利用前景一片光明。在当今木材资源短缺,竹材资源稳步提升的形势下,发展竹类植物的工业利用途径,以竹代木,将是提高植物利用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总结,综述了竹类植物的工业用途。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94-10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农业灾害防御

  • 半翅目捕食性天敌昆虫评价研究

    李晓明;缪勇;

    半翅目捕食性天敌昆虫是自然界天敌资源的重要成员,在生态调控防治虫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的重要天敌资源。分析了半翅目捕食性天敌昆虫评价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半翅目捕食性天敌优势种评价的天敌控制当量分析方法和对目标害虫自然控制作用评价的天敌控制率分析方法。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97-10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用物候短期预测金银花主要病虫发生期的研究

    苏桂花;谢恩倍;欧善生;黄雪兰;石化玉;黄奉茂;简峰;黄艳花;覃连红;陈彩贤;

    2008~2010年,在广西忻城县金银花种植区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为害金银花的胡萝卜微管蚜、花蓟马、棉露尾甲、白粉病发生期分别与当地所种的毛桃树相关物候出现期吻合,以毛桃树为指示植物分别预测以上"三虫一病"的发生期,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性高,可作为当地田间适期防治金银花"三虫一病"的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299-10300+10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黔东南田鱼(鲤)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

    孟立霞;张文华;潘娟;姚银花;张国辉;周贤君;

    采用常温半静态停食试验法,进行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黔东南田鱼(鲤)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22.8±0.1)℃下,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鲤24hLC50分别为28.480和6.135μl/L,48hLC50分别为26.919和5.826μl/L,96hLC50分别为26.793和5.382μl/L;安全浓度分别为6.819和1.497μl/L。根据安全浓度的大小,可知鲤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大于对甲氰菊酯的敏感性。建议稻田养鱼的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使用量分别控制在安全浓度即6.819和1.497μl/L以内。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01-10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昆虫多样性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池康;秦飞;郝德君;

    综述了区域生态环境、植被演化与人工经营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03-10304+10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8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臭牡丹提取物对病原真菌抑菌效果的研究

    林娜;魏琴;尹礼国;李华兰;张剑;

    [目的]研究臭牡丹不同部位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菌饼法研究臭牡丹的抑菌能力。[结果]臭牡丹提取物对小麦赤霉、杨树溃疡、棉花枯萎、番茄灰霉病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茎的蒸馏水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5mg/ml;茎的80%乙醇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MIC为30mg/ml。臭牡丹提取物在pH4~8的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结论]臭牡丹提取物对4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05-10306+10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植物源除草活性产物研究进展

    谢普清;杨剑;

    化学除草剂的广泛使用造成的环境安全问题使得研究者日益注重利用天然产物控制杂草,而天然除草活性产物主要来自植物和微生物。概述了国内外来自植物的天然除草活性产物,包括植物体及残体、植物粗提物及纯化合物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07-10309+10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2种生物农药对菜青虫的控制作用及对天敌的影响

    高曙晖;

    [目的]研究Bt和阿维菌素对甘蓝田菜青虫种群动态、捕食性天敌群落主要特征指数及天敌-菜青虫益害比的影响。[方法]采用药剂处理和系统调查的方法。[结果]阿维菌素对菜青虫种群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Bt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不明显。Bt和阿维菌素处理对甘蓝田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有明显的影响,但对菜青虫发生高峰期的天敌-菜青虫益害比无明显影响。[结论]Bt和阿维菌素处理可以保护天敌对菜青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10-10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铜陵凤凰山铜尾矿库区凤丹种植地土壤酶活性研究

    张洁;谈成林;惠勇;郭凯;王友保;

    [目的]了解铜陵凤凰山铜尾矿库区凤丹种植地土壤酶活性情况。[方法]对安徽铜陵凤凰山新、老铜尾矿矿区凤丹种植和非种植地以及凤凰山农田地区的土壤采样,分析4种土壤酶活性。[结果]新、老尾矿库凤丹种植地4种土壤酶活性大于非种植地土壤酶活性,老尾矿库的凤丹种植地的土壤酶活性大于新尾矿库区,但是低于农田地区土壤酶活性。[结论]经过十几年的复垦,老尾矿库土壤酶活性有明显的提高。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12+10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土壤与肥料

  • 土壤含水量、容重、光谱反射率之间相伴变化关系研究

    陈祯;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量变化对容重变化的定量化影响及其与光谱反射率的关系,构建相关模型,为近红外线光谱连续准确监测土壤含水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北省黄棕壤、水稻土、潮土为供试土壤,用环刀采样,在土壤脱水干燥过程中,用微型光纤光谱反射仪等连续同步测定土壤质量含水量、容重、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结果]探讨了土壤含水量~容重变化的关系及相关模型,构建了反映土壤容重变化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土壤光谱反射率的指数关系模型。[结论]所建模型拟合效果好,物理意义明确,形式简单,变量关系清晰。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13-10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盐胁迫对油葵幼苗生长及离子吸收·分布的影响

    杨晓翠;李文建;曲颖;张天虎;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对油葵幼苗干、鲜重及离子吸收和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环境,测定油葵幼苗干、鲜重及离子含量。[结果]NaCl胁迫抑制油葵幼苗生长,降低了幼苗干、鲜重。叶片鲜重下降最明显,200mmol/LNaCl胁迫时下降约60%;子叶鲜重下降最少,200mmol/LNaCl时下降约13%。干重的下降程度同鲜重相似,200mmol/LNaCl胁迫时,根、茎、叶、子叶的干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约35%、39%、55%和8%。NaCl胁迫下,油葵幼苗根和茎中Na+含量上升,K+含量下降;Na+主要集中在根和茎中,叶片中较少;根中K+含量下降最明显,叶片中K+含量相对较高。根和茎中Ca2+、Mg2+含量下降,叶片和子叶中Ca2+含量相对稳定,子叶中Mg2+含量略上升。[结论]油葵幼苗在NaCl胁迫下保持较高的矿物质元素吸收和运输以及相对稳定的离子平衡,可能是油葵具有较高耐盐性的原因。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17-10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郑州郊区菜地氮磷在酸雨影响下流失特征研究

    张明磊;万红友;李桂荣;万云蕾;

    采用实验室人工模拟酸性降雨方法,以普通农田土壤作对比,研究郑州市惠济区常规菜地和大棚菜地土壤氮磷在酸雨影响下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径流中磷素浓度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氮素浓度随降雨时间变化不明显;氮素主要以颗粒态氮和硝态氮形态流失,磷素主要以颗粒态流失;大棚菜地的氮磷流失量明显大于常规菜地,常规菜地和普通农田的氮磷流失量比较接近。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21-10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壤土土地处理系统去除N·P效果的研究

    谭文博;欧阳峰;肖琳川;

    通过实验室构建的黄壤土土地处理系统模型,结合试验数据研究了黄壤土土地处理系统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50cm高的黄壤层可以实现对氮、磷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24-10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脂肪酸分析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江凌玲;詹艺凌;韦善君;

    从土壤微生物鉴定、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分析等方面,综述脂肪酸分析技术应用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现状,并对该技术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评述,提出利用多种研究技术相结合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前景。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27-10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保定市郊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刘燕玲;刘树庆;薛占军;严永路;侯冬利;

    以保定市郊污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灌区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单因子和复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灌区11个采样点的Cd平均潜在风险系数为77.9,达到中度生态危害程度,其余元素均未达到轻度生态危害的上限标准,6种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依次为Cd>Pb>Cu>Zn>Cr>Ni。在6种重金属元素中,Cd元素对生态风险的贡献率最高,是构成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因子。另外,污灌区个别样点的土壤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指数为223.2,达到中度生态危害程度。与污灌区相比,对照区样点6种元素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相对较轻,没有达到轻度危害程度,而且对照区4个样点的重金属复合生态风险指数相对于污灌区较轻,但存在Cd风险。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30-10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南疆区域农业肥料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

    蒋青松;姚江河;唐义淼;王冀川;

    [目的]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南疆区域农业肥料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方法]给出了区域农业肥料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农业肥料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结合南疆阿克苏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在考虑种植面积约束、水资源总量约束和粮食生产安全约束的前提下,建立了南疆阿克苏地区农业肥料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证模型,并采用计算机搜索算法,通过Lingo编程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优化配置后产生的经济效益较配置前增加了近18亿元,相对增量约为34.4%。[结论]为实现南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33-10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主要林业土壤现状与改良建议

    毛家伟;任银玲;张翔;

    概述了河南省主要林业分区及其土壤类型分布。在评价不同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于河南林区的几项土壤改良措施建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37-10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污泥处理处置的研究进展

    王月香;陈茂林;

    系统地阐述了目前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我国污泥的处理处置提出了建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40-10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非充填复垦土壤饱和导水率预报的岭回归模型

    高祥伟;费鲜芸;谢宏全;

    运用统计软件SAS9.0,运用岭回归技术,对非充填复垦土壤的饱和导水率与土壤紧实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容重、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间的关系作了详细研究,并建立了饱和导水率的岭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容重、紧实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各因子对饱和导水率的作用依次为非毛管孔隙度>紧实度>容重>有机质含量>毛管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该模型对研究充填复垦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42-10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钙肥对板栗幼苗三大基本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王静;苏淑钗;刘万平;王倩;刘婷;

    [目的]研究钙肥处理对板栗幼苗吸收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影响。[方法]以1、2年生板栗幼苗为供试材料,施入不同浓度的钙肥,测定板栗幼苗不同部位的氮、磷、钾含量。[结果]当钙肥浓度为3mmol/L时,板栗幼苗各器官的含钙量达到最大值,但1年生幼苗根部的含钙量除外,其在钙肥浓度为2mmol/L时达到最大值。1年生幼苗各器官氮含量最大值对应的钙肥浓度不尽相同,叶、茎、根分别对应的钙肥浓度为4、5、3mmol/L;2年生苗各器官的氮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3mmol/L时。磷和钾的吸收波动较大,各器官含量最大值在3、4、5mmol/L均有出现。[结论]钙肥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1、2年生板栗幼苗对氮、磷、钾的吸收,提高板栗的营养水平。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45-10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资源与环境

  • 巢湖蓝藻衰亡过程中颜色及形态变化的室内模拟研究

    孟泽婧;李玉成;吴涓;王宁;

    [目的]研究蓝藻在巢湖湖湾处经过好氧、厌氧处理的衰亡降解过程。[方法]首先将蓝藻进行7d自然水解,然后向其中加入3种好氧微生物和2种厌氧微生物,进行蓝藻微生物降解,分析整个过程中蓝藻的颜色、形态及荧光变化,并与自然条件下蓝藻的衰亡过程进行对比。[结果]新鲜蓝藻呈绿色,衰亡5d后变为黄绿色,衰亡22d后变为浅黄色,衰亡50d后变为白色;新鲜蓝藻内的藻蛋白含量最高,经过108d的微生物处理,藻蛋白可基本被降解;蓝藻衰亡的第3天,色素释放量最大。[结论]为巢湖蓝藻应急打捞及资源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48-10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pH及浓度对次氯酸钠除藻效果的影响

    许杰龙;任随周;张国霞;许玫英;吴晓玉;孙国萍;

    [目的]研究次氯酸钠在不同浓度和不同pH条件下对羊角月牙藻的杀灭效果。[方法]以细胞数和叶绿素a作为检测项目,研究次氯酸钠在不同条件下对羊角月牙藻的杀灭效果以及叶绿素a褪色后的藻细胞活性。[结果]次氯酸钠浓度越高,叶绿素a的褪色效果越好,但细胞数减少量变化不明显。在3mg/L的NaClO条件下,pH为4.7的藻液中叶绿素a褪色率(62%)是pH为9.4(5%)的12倍。叶绿素a褪色率为95%和100%的藻液离心后重新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中,藻细胞的数量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pH越低,次氯酸钠的除藻效果越好。叶绿素a褪色后藻细胞失去了生长繁殖的能力。通过调节pH和NaClO浓度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抑制藻类生长,控制藻类的爆发。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53-10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西藏农村生物质能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吴珊珊;姚治君;沈镭;

    [目的]为实现西藏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述了西藏能源资源情况,分析了西藏农村生物质能利用的特点及潜力,并提出了西藏薪柴替代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结果]西藏可再生能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和以薪柴和畜粪为主的生物质能,而常规化石能源资源稀缺,石油、煤炭资源较少,能源消耗以生物质能为主。这种低水平的传统的能源消费结构使脆弱的高原生态植被遭到破坏,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结论]西藏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改变目前能源的消费结构,积极实施薪柴替代战略,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农村小水电替代目前以生物质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小城镇化进程,重点发展农村沼气,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减少因能源消费对西藏生态环境的破坏。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56-10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巢湖流域生态安全机制研究

    田炯;王振祥;王翠然;

    针对巢湖流域特点,着重分析了巢湖水环境质量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变化,从而揭示巢湖流域生态安全状况变化的内部机制和关键影响因素,提出重建水生植被与总磷(TP)入湖量的控制相结合是保障流域生态安全的基础。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59-10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市垃圾拾荒者所做贡献的绿色核算——基于土地资源与环境的贡献研究

    周燕芳;

    以北京市为例,阐述了垃圾拾荒者通过拾捡可回收物对资源的贡献,分析和评价了北京市垃圾拾荒者对土地资源和环境的贡献,并估算得到2007年其经济价值的大小,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64-10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湿地填料强化除磷研究

    刘志寅;尤朝阳;张丹;肖晓强;

    填料吸附法是人工湿地去除农村生活污水中磷素的主要方式。对不同类型填料及其组合在吸附除磷方面进行讨论,认为合成填料在单一填料中除磷效果最优,其次是工业废料、天然填料;而组合填料明显好于单一填料。建议在人工湿地填料的选用中,应根据水质特点和填料特性选择不同填料组合强化除磷。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67-10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矿区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

    杨伟伟;雷冬梅;徐晓勇;

    在总结一般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基础上,引申出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内涵;从自然、人为和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分析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子,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原则,将评价体系分解为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健康5个要素;结合一般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简述了适用于矿区的生态系统健康度计量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突变级数法。目前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还处在发展阶段,还需要在理论、"3S"等技术方面进行更深入及定量化的研究。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70-10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氮素在盐碱稻田内的动态变化及潜在环境影响分析

    叶洁琼;袁瑞霞;王兆慧;柳建设;

    [目的]分析氮素在盐碱稻田内的动态变化及潜在环境影响。[方法]以松嫩平原典型苏打盐碱地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该区水稻田中的氮素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试验区土壤属强碱土,CEC、C/N比值都较高,保肥能力差;2年试验期内,田表水中的盐碱化指标含量波动较大;试验初期总氮和氨氮浓度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强降雨对其影响较大;硝态氮浓度出现峰值晚于总氮和氨态氮,之后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试验期间,氨挥发损失占总氮损失的18.9%~28.8%;田面水中总氮浓度均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农田退水中的非离子氨浓度较高,对下游查干湖鱼类养殖存在危害。[结论]为盐碱地治理以及水体和渔业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74-10376+10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Cu/Fe双金属去除四氯化碳的研究

    陶宏林;单爱琴;李海花;索金莉;

    [目的]探讨Cu/Fe双金属去除四氯化碳的性能。[方法]以四氯化碳(CT)为靶污染物,采用分批试验研究了Cu/Fe双金属去除CT的可行性,并研究了铜化率、投加量及pH对CT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柱试验考察了Cu/Fe双金属去除CT的长效性。[结果]Cu/Fe双金属对CT有良好的去除性能,CT终去除率可达97.90%;在试验条件下,铜化率越高、投加量越大,Cu/Fe双金属对CT去除效果越好;偏酸性环境有利于Cu/Fe双金属对CT的去除;对于CT的去除,Cu/Fe双金属比零价铁更具有长效性,其寿命是零价铁的2倍以上。[结论]为双金属脱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77-10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铅胁迫对空心莲子草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熊勇;张振宇;杨青松;

    [目的]研究铅胁迫对空心莲子草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究重金属铅污染的植物修复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铅胁迫水培空心莲子草后,观察其外伤症状,并测定其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空心莲子草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茎叶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持续增加,而SOD、POD和CAT活性则先增加后降低。[结论]当铅浓度不断增加时,空心莲子草茎叶细胞膜透性增大,丙二醛含量高度积累,抗氧化酶系统活力下降,正常氧化代谢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植株枯萎。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80-10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吉林省地表温度时空分布遥感研究

    王红红;邢立新;潘军;朱亚静;乔振民;李淼淼;白志远;李鹏飞;

    利用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仪(MODIS)数据,基于亮度温度、大气透过率和地表比辐射率等参数,运用分裂窗算法对吉林省全区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获得地表温度时空分布与太阳辐射时空分布一致的良好效果,其中3、6、9月份的温度直方图呈现双峰,经分析为地表湿度影响所致。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83-10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生态调水对巢湖水环境的改善效果研究

    陈昌才;王化可;唐红兵;

    阐述了巢湖对生态调水的需求,并在2009年现场调水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与评价了调水对巢湖东西半湖的水质影响。调水期间,环巢湖支流汇入湖水量5.02亿m3,出湖水量6.31亿m3,湖体TP、TN分别增加77.6和619.0t,CODMn减少了517.0t。调水试验结果表明,调水结束后东半湖TP浓度增加了7.6%,TN、CODMn、Chla浓度分别减小了40.3%、8.2%、41.8%;西半湖TP、TN、CODMn、Chla浓度分别增加了82.5%、1.2%、3.9%、711.8%;西半湖浓度增加的同时,东半湖浓度在降低,调水效果明显。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87-10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氮素在包气带中的运移转化规律及模型研究进展

    张沙莎;孙强;曹李靖;

    概述了干湿交替模式在再生水回灌中的应用以及再生水中的土壤氮素在包气带的运移特征和模型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此外,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91-10393+10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番茄酱工业水污染物产排放量核算方法研究

    康宏;曹晓凡;毛立敏;

    从我国番茄酱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番茄酱生产的原料消耗与生产工艺,综合考虑废水产生量、污染物浓度等方面的因素给出了番茄酱生产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公式。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94-10395+10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盐度胁迫对茳芏·短叶茳芏萌芽的影响

    陈元松;

    [目的]研究茳芏及短叶茳芏两种盐沼植物不同盐胁迫下对其萌芽的影响情况。[方法]以2种茳芏作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研究盐胁迫下不同种茳芏的萌芽情况。[结果]低盐度对2种植物萌芽有促进作用,在盐度>10‰的情况下,萌芽受到抑制,盐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结果]2种植物适宜种植在低盐度地区。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96-10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群组决策法的环境承载力计算

    阮文刚;吴仁海;郑少露;

    现有环境承载力在概念、内涵及量化方法上,都存在一些有争议的地方,值得进一步研究。针对这一现状,首先把生态服务功能的概念加入环境承载力中,把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定义为由多维度综合向量合成;其次,介绍具有专家决策及统计学分析优点群组决策法,将其引入计算环境承载力的指标权重;再次,在现有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尚无统一定论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佛山市为基础进行研究,检验方法的可行性。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98-10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乌梁素海流域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董蓓蓓;马淑花;曹宏斌;张懿;

    基于已有研究结果和实际调查资料,采用排污系数法,对乌梁素海流域COD、TN、TP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8年乌梁素海流域COD、TN、TP污染负荷总量分别达39.3、6.95、0.91万t/a,其中畜牧养殖业和农田面源是主要的贡献源,其污染负荷分别占COD负荷总量的23.5%和31.1%、TN负荷总量的40.3%和25.2%、TP负荷总量的61.1%和13.5%。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控制的关键是降低农牧业污染排放,而处于转型期流域的工业污染也不容忽视,并针对这3类污染源提出防治对策。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02-10405+10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多环芳烃厌氧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刘珊垚;吴涓;王宁;李玉成;

    [目的]筛选并鉴定多环芳烃厌氧降解菌。[方法]通过富集,在厌氧条件下从受焦油长期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多环芳烃的高效厌氧降解菌,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鉴定。[结果]从受焦油长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2株多环芳烃降解菌W2和Y3,经综合表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W2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菌株Y3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结论]为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06-10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稻草上段短切物/淀粉环保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吴传保;孙平;

    开发基于农作物秸秆的复合材料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采用热压方法制备了稻草上段短切物/淀粉复合材料,研究了淀粉用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及硬度的影响。当淀粉用量为40%,热压温度为120℃,热压时间为8min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到2.05MPa。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09-10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省公顷”的宁夏盐池县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李朋鲁;周立华;李永乐;杨国清;

    运用"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对宁夏盐池县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宁夏盐池县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基于"省公顷"分析的生态足迹计算得出2008年盐池县人均生态赤字高达1.6120hm2。生态足迹用地为耕地>建筑用地>草地>化石能源地>水域。在计算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对盐池县生态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增长快、居民消费方式不合理以及资源的利用率低是产生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12-10414+10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沙障的作用及对周围治沙的影响——以民勤县青土湖重点风沙口为例

    马述宏;李积山;

    [目的]评价不同材料、不同模式沙障的固沙效益,为青土湖的治理提供建议。[方法]通过在风沙口设置不同材料、不同模式的沙障,监测分析不同类型的沙障在不同风力条件下的固沙效果、保存年限等。[结果]麦草网格沙障利用价值最高,表现在积沙能力强、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其成本类同于粘土沙障,棉花秆、芨芨草低立式沙障、土工编织袋沙障、高分子固沙剂沙障、沥青沙障、生态垫沙障、尼龙网沙障积沙能力明显,实用价值较高,但由于造价昂贵,限制了其推广应用。[结论]青土湖地形复杂,流动沙丘一般以沙垅、新月形沙丘出现,高度在3~15m,在沙丘的不同部位应设置不同的沙障组合,以实现沙障整体功能最大化。同时,根据各沙障的优缺点安排所处的位置,以充分调动其固沙潜力。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15-10416+10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实验室有机废水的污染研究

    闫晶晶;屈艾;刘小燕;贾蓉;

    [目的]对生物及化学类实验室的有机废水进行遗传毒性和污染效应的研究。[方法]将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环己酮时所排有机废水逐级稀释成8个梯度浓度,采用蚕豆(Viciafaba)根尖细胞微核技术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梯度的实验室有机废水对蚕豆根尖细胞有遗传毒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废水处理浓度增大,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污染指数和有丝分裂指数逐渐增加;但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形成和有丝分裂的进行。[结论]实验室有机废水有明显的遗传毒性和环境污染效应,可以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其污染效应进行监测和评价,实验室废水必须进行合理的处理(稀释或吸附消除重金属)方能排出。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17-10419+10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SR模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张秀梅;张征;王举位;严国正;桂凌;

    以煤炭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的自然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为出发点,基于PSR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3个准则9个要素35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依据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法对2003~2008年鄂尔多斯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生态安全处于较不安全状态,生态问题较为严重,生态风险较大,但从2003年起,生态安全状况逐年改善,2006年起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20-10422+10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AHP-FUZZY法论证采煤塌陷地村庄搬迁规划选址的研究

    陶育琼;黄晓;张韦唯;

    以宿州市埇桥区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规划为例,应用AHP-FUZZY法论证采煤塌陷地村庄搬迁规划选址的优劣程度,通过对搬迁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和模糊综合分析,得出该搬迁规划方案是在顾及各方面影响因素后所得出的最优方案。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23-10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地球化学指标在黄土环境演变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贾耀锋;毛龙江;

    中国黄土沉积纪录了最近2.6Ma以来黄土高原及全球自然环境演变的历史。重建其演变历史以预测未来气候环境的变化趋势是指导该地区经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黄土的地球化学指标是重建该地区环境演变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进一步研究的目的,总结了黄土地球化学指标在环境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和近年来取得的进展。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26-10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农业气象

  • 区域暴雨指标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的关系

    姜会飞;廖树华;潘学标;侯双双;

    利用北京地区1985~2008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IPCC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确定方法计算得到北京地区暴雨天气指标在10.4~38.8mm波动,暴雨气候指标为日降水量≥27.5mm。以暴雨天气指标、暴雨气候指标和国家暴雨标准计算历年的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统计分析年降雨日数、暴雨日数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的相关关系,得出年降雨日数和暴雨日数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作物洪涝受灾率,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则具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以区域暴雨气候指标统计的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相关程度最高,建议以暴雨量来预测评估洪涝灾害时,采用区域暴雨气候指标。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32-10435+10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桂林动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黄梅丽;李耀先;廖雪萍;李永健;史彩霞;徐圣璇;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桂林气候(1951~2008年)和3种动物物候(1983~2008年)的趋势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动物物候期与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对主要气候影响因子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桂林市动物各个物候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始鸣(见)期和绝鸣(见)期既有提前,又有推迟,始鸣(见)期以呈提前趋势为主,绝鸣(见)期以呈推迟趋势为主;始绝鸣(见)间隔日数,3种动物均一致延长。桂林市动物物候期与其发生时和发生前1~5个月的气候因子相关较显著。动物物候期变化对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最敏感,而对日照的反映不敏感,即动物物候期的变化主要是气温和降水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36-10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近49年辽阳市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张梅;安娟;陈玉光;徐婷;

    [目的]分析近49年辽宁省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线性趋势模拟、滑动平均等方法,将标准化后的1961~2009年辽阳市玉米播种期、营养生长期及生殖生长期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和玉米单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近49年玉米生长季各个时期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增温明显;降水在播种期变化不大,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呈减少趋势;日照在整个生长季均呈减少趋势。无论在哪个生长时期,气温的升高对玉米产量的增加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降水和日照的减少是造成近4年玉米小幅减产或增产缓慢的原因。[结论]该研究为政府和农业部门领导科学安排指挥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及准确预报玉米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39-10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气象条件下小麦灌浆速率特点分析

    翟怀巍;孙凤平;李春晖;郭勇;沈献荣;李双霞;房稳静;

    在驻马店市多年小麦灌浆速率测定资料的基础上,选取了干旱、雨涝和正常年份3个小麦灌浆期间气象条件典型年,分析了在这3个典型气象条件下小麦灌浆速率特点及其对产量的最终影响,以找出小麦灌浆期间最适宜的气象条件。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42+10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河西走廊中西部风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储量研究

    郭良才;李红英;于海跃;丑伟;相吉;

    [目的]探讨河西走廊中西部风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储量。[方法]利用河西走廊中西部10个气象观测站1955~2007年风速气象资料和2007年1~12月专用风塔精细资料,研究了该区域内风能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储量。[结果]河西走廊中西部环境风速相对较稳定,气候特征分布上无明显跳跃式变化;风能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别,瓜州县和玉门市附近存在1个风能大值区;区域内风能普遍较高,10m高度层内风能密度在100w/m2以上,大部分地方在140w/m2左右,大值地带在200w/m2以上;垂直方向上风能随高度呈线性增长,平均每升高10m风能约增加15w/m2,50m层风能普遍大于240w/m2。河西走廊中西部风能存在明显的日、年变化,3~5月是风能密集阶段;距地面高度10m处风能在10:00前后处于低值,从11:00以后不断增大,到18:00前后达到日最大,然后逐渐减小。区域内年有效风速时数普遍在6200h以上,大值区接近7600h。[结论]为河西走廊中西部风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43-10445+10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用降尺度技术建立降水量预测方程的研究

    程智;朱保林;

    [目的]研究一种利用多层次的模式环流输出场建立的降水预测模型。[方法]对安徽省业务运行的降尺度预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模式多个层次的环流场中寻找与降水的高相关区;并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模型对预报因子进行筛选和组合,形成了月降水量的预测方程;最后分别将2005~2009年的实况环流场和模式环流场代入方程,比较2种资料方案的预测评分,分析各月评分的高低,考察其业务运行的可行性。[结果]与传统降尺度方法相比,利用多层次的模式环流输出场建立的降水预测模型资料内容更为丰富;从预测效果来看,平均距平符号一致率为63%,PS评分为75分,不仅高于业务运行的降尺度方法,也高于业务发布预测的评分;此外,该方法对典型涝月的预测效果更好,表明该方法对异常值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该研究为丰富降尺度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46-10447+10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呼伦贝尔市2010年气候对牧业影响分析

    朱蒙芬;曹庆国;张昉;孙军喜;吕淼;谢晓丽;

    利用牧区6个台站1961~2010年降水、气温、日照时数、大风日数等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呼伦贝尔市2010年主要气象要素与50年系统观测的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牲畜生理特征及牧草生长特点,分析2010年呼伦贝尔市气候异常特征,研究气象条件与牧业的关系。结果表明,2010年呼伦贝尔市冬春异常低温,夏季干旱是制约该市2010年牧业产值的主要气象因素;并提出要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草原水利工程,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适应气候变化,提高产品质量,最终达到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48-10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动物与饲料科学

  • 3种处理方法对波杂山羊的同期发情效果研究

    花卫华;徐志伟;刘泉;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实用的波杂山羊同期发情处理方法。[方法]以波杂山羊为研究对象,设计了3种不同的同期发情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处理下波尔山羊的同期发情率、发情后卵巢状态以情期受胎率。[结果]组1(CIDR+PG+PMSG)和组3(PG+PMSG)的同期发情率显著高于组2(PG+三合激素)(P<0.05)。组1发情羊的卵巢状态明显优于组2和组3,而且其情期受胎率也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CIDR+PG+PMSG是波杂山羊最有效的同期发情处理方法。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51-10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藏系绵羊MSTN基因在不同年龄不同组织的表达定量研究

    梁婧娴;陈志成;郑玉才;杨虎林;徐亚欧;

    [目的]研究MSTN基因在藏系绵羊不同年龄、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方法]根据GenBank已发表序列(NM_001009428.1)设计1对引物,以藏系绵羊组织总RNA为模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了MSTN基因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真胃、瘤胃、腿肌和心肌中的基因表达量。[结果]经过内参基因校正后,综合4个组织分析,MSTN基因在6月龄藏系绵羊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是12月龄藏系绵羊的2.52倍,是羔羊的2.24倍,是9月龄的1.30倍(P<0.05)。且MSTN基因在腿肌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几乎未表达,在腿肌中的表达量是其瘤胃的3984.78倍,是心肌的602.69倍(P<0.01)。[结论]为MSTN蛋白抗体的正确利用奠定了基础。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54-10457+10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疗效研究

    米同国;黄占欣;孟志敏;李连缺;

    [目的]评价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水中添加30、45、60mg/L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进行混饮治疗,研究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支原净对照组相比,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Ⅱ、Ⅲ组有效率、治愈率、肺损伤改善率、相对日增重率、料肉比与支原净基本相同。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剂量为60mg/L试验组中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5%。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剂量为45mg/L试验组中有效率95%,治愈率为90%。[结论]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在饮水中的推荐混合剂量为45~60mg/L。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58-10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5蛋白跨膜区的敲除及可溶性原核表达研究

    严孝金;李锋;秦立廷;李倩倩;韩翠晓;冯舵;王笑梅;高伟;

    [目的]构建敲除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5蛋白跨膜区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分离和纯化。[方法]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IBDVVP5基因的胞外片段和胞内片段,然后将2个片段及pET-28b(+)同时相接,即载体-胞内片段-胞外片段-载体,构建了敲除跨膜区基因片段的VP5重组表达质粒pET-VP5-FC及改进后的pET-VP5-SC。将表达质粒转化BL21(DE3),IPTG诱导后经Ni亲和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结果]得到可溶性表达的IBDVVP5。[结论]为进一步研究VP5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61-10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波对雏鸡的认知功能和NMDA受体亚基基因表达的影响

    邢瑞;车轶;崔勇华;徐世清;

    [目的]研究微波对鸡胚生长发育及雏鸡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磁控管发射2450MHz的微波来模拟微波辐射源辐射种蛋,直到雏鸡孵出后,分别采用一次性被动回避学习和RT-PCR检测微波对雏鸡认知功能和NMDA受体NR1亚基与NR2亚基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微波辐射后,暴露组的回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特别在辐射强度最高组的回避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暴露组有2组雏鸡体重增加,其中一组的孵化时间有所增加。经RT-PCR分析,NR2亚基表达量在第10天及15天时都上调,NR1亚基表达量只在第15天时才下调。[结论]微波对个体发育具有一定影响,通过使端脑中NMDA受体结构组成和功能发生改变,使自身的调节能力下降,从而对认知功能有一定损害。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64-10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城疫F蛋白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现状

    陶静;叶红;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V)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禽类传染病之一,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传染病。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新城疫的主要防控手段仍是免疫接种。F蛋白是构成新城疫病毒(NDV)致病性的分子基础之一。综述了国内外新城疫F蛋白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68-10469+10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混合感染及继发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诊断与控制

    刘跃生;李军星;徐丽华;赵海云;

    [目的]为养猪生产中猪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临床检查、PCR和RT-PCR检测,对猪场外购生长猪、自繁母猪及哺乳仔猪先后发生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混合感染的疑似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确诊为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混合感染,继发猪链球菌2型感染。通过采取隔离、淘汰、消毒、药物防治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该研究可为类似猪病的控制提供借鉴。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70-10472+10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牛胎肺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李霞云;侯玲玲;马月辉;李向臣;王开功;关伟军;

    [目的]建立牛胎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培养体系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取3~5月龄牛胎儿肺脏,得到MSCs。通过控制胰酶消化时间,去除难消化的上皮样贴壁细胞,获得纯化的牛肺MSCs,研究其形态、增殖情况及体外诱导分化潜能。[结果]牛胎肺MSCs可在体外扩增培养,传至24代以上,表达CD29、CD44和CD166,不表达CD34、CD45和BOLA-DR,并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结论]从牛胎肺中可以分离出MSCs,可以在体外培养,并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73-10475+10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邹佩贞;徐剑;温彩燕;陈建荣;邓亮琼;何兰芳;

    [目的]探讨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特点。[方法]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南方白甲鱼卵巢周年变化和卵母细胞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分为6期,其卵母细胞相应地划分为6个时相,其中第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明显的卵黄核;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液泡;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分化明显,卵黄颗粒部分融合;第Ⅴ、Ⅵ时相分别为卵子形成和退化吸收时相。卵巢发育为不完全同步型,属多次产卵。南方白甲鱼的产卵季节自每年的4月开始,盛期为5~7月。[结论]为南方白甲鱼的人工繁育提供了技术参数。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76-10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生猪养殖阶段可追溯系统的天线设计

    赵金燕;曹志勇;吴兴纯;陶琳丽;张曦;

    [目的]针对生猪养殖阶段特点,设计基于RFID技术的畜产品可追溯系统。[方法]阐述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天线设计方法,并采用不同的天线对可追溯系统进行通信测试。[结果]数据传输率等参数设置相同时,外接天线的通讯距离比PCB天线要远;3种外接天线比较而言,同轴天线和壁挂天线的通讯距离较远;500kbps数据传输率时通讯距离在28m范围内,250kbps数据传输率时通讯距离在40m范围内。从硬件成本角度考虑,壁挂天线价格远高于同轴天线,在相同通讯距离要求时,系统选用同轴天线。[结论]在生猪养殖阶段采用该研究设计的有源电子标签和读写器,可提高猪肉产品的安全性,并对彻底实现食品的"源头"追踪和提供食品安全的透明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80-10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进遗传算法下的畜禽冷链配送优化研究

    叶勇;罗红恩;张立伟;

    在介绍传统遗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通过设定前置交叉算子、互换变异算子、逆转变异算子来进行模型求解。算例分析表明,该算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该问题的最优解或满意解。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83-10484+10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简易收集油茶地蜂的方法研究

    肖忠优;黄敦元;谷平;余江帆;朱朝东;

    [目的]探索一种收集野生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的方法。[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用PVC管材收集油茶地蜂的装置。[结果]利用不同规格的PVC管材制成的巢管选择在油茶地蜂羽化出巢的前期或初期可收集到一定数量的野生油茶地蜂。在几种不同直径的供试PVC管材巢管中,无论从巢管的营巢率还是从单个巢管的平均营巢数来看,都是直径相对较大的巢管收集野生油茶地蜂的效果好。[结论]为实现油茶地蜂种群的成功迁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85-10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邛海湿地夜鹭巢址选择研究

    马金华;

    [目的]探索影响邛海湖湿地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巢址选择的因素,为保护邛海周边生物环境、保护和利用鸟类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邛海湖湿地夜鹭巢址选择的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影响夜鹭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有植被高度、树胸径、隐蔽度、距水(邛海)距离和距公路的距离。[结论]距水距离、植被高度和树胸径是影响夜鹭营巢的主要因素。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88-10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林分类型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分布的影响

    周国娜;袁胜亮;张丽丽;

    在不同林分类型中,节肢动物在个体数和类群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而类群数差异不显著;节肢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并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不同层次的土壤中,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因素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数和类群数的产生不同影响。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91-10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噬菌蛭弧菌在罗非鱼养殖生产中的防病效果

    陈静;黎小正;童桂香;黄立斌;韦信贤;吴伟军;

    [目的]为了探讨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在罗非鱼养殖生产中的防病效果。[方法]向罗非鱼养殖池泼洒不同浓度的噬菌蛭弧菌或光合细菌,观察1个生产周期内养殖池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变化及罗非鱼的发病情况和产量。[结果]噬菌蛭弧菌用量在5×107PFU/m3以下时,随着用量的增加,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减少幅度越来越明显,罗非鱼因细菌病导致的死亡也明显减少,产量明显提高;噬菌蛭弧菌与光合细菌配合使用的效果更好;单用光合细菌时,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减少幅度较小,发生较严重的细菌病,不能达到防病的效果。[结论]在罗非鱼养殖生产中,噬菌蛭弧菌的使用量为5×107PFU/m3即可达到预防细菌病的目的。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94-10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水产养殖过程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的设计

    马从国;赵德安;

    以池塘水产养殖水质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池塘水质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建立了渔业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设计和实现了池塘养殖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某企业养殖池塘水质的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大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对渔业水质的综合评价结果客观、合理,使用简便,提高了水产养殖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97-10498+10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对虾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估计

    何玉英;王清印;谭乐义;李健;陈华增;李吉涛;

    [目的]对中国对虾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进行估计,为中国对虾的选择育种提供基础依据和技术参数。[方法]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建立了51个全同胞家系(包括35个半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中国对虾150日龄时各家系的体长、头胸甲长、腹节长和体重。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采用方差、协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对虾150日龄时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中国对虾体长遗传力的估计值在0.36~0.51,头胸甲长的遗传力估计值在0.14~0.24,腹节长的遗传力估计值在0.25~0.50,而体重的遗传力估计值在0.04~0.29。中国对虾各生长性状表现出高的正相关,其中体重和腹节长的遗传相关最大(为0.92),其次为体长和腹节长(0.91)、体长和体重(0.88)、体重和头胸甲长(0.87)、腹节长和头胸甲长(0.86)之间的遗传相关,以体长和头胸甲长之间的遗传相关最小(0.83)。[结论]中国对虾体长、头胸甲长、腹节长和体重性状表型相关在0.80~0.90,t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499-10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蟹壳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杜正彩;邓家刚;王志萍;郝二伟;芦晓燕;

    对蟹壳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作一概述,为蟹壳在医药保健方面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03-10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汉中地区农田生态系统访花食蚜蝇物种多样性调查

    程丽萍;张史玲;张宏杰;陈锐;霍科科;

    [目的]调查汉中地区农田生态系统访花食蚜蝇的物种多样性。[方法]通过标本采集和馆藏标本整理、鉴定,结合文献资料,对汉中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访花食蚜蝇的种类及其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系统统计。[结果]共鉴定食蚜蝇科昆虫标本5015头,汉中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布有访花食蚜蝇3亚科16族141种,其中食蚜蝇亚科65种;迷蚜蝇亚科72种;巢穴蚜蝇亚科4种。食蚜蝇科昆虫成虫主要活动在每年的4~7月,优势种为黑带食蚜蝇和长尾管蚜蝇。[结论]为研究汉中地区食蚜蝇科昆虫的访花习性和传粉作用提供了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06-10509+10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苜蓿品种叶面积与抗旱性的关联性研究

    张怀山;代立兰;乔国华;王春梅;杨晓;

    [目的]研究不同叶面积苜蓿品种的抗旱性及其两者的关系。[方法]通过研究紫花苜蓿在干旱条件下不同品种叶面积脯氨酸含量的差异性,探讨紫花苜蓿抗旱性与叶面积大小的关联性。[结果]在旱作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的抗旱性与其叶面积大小有直接关系,叶面积越大的苜蓿品种脯氨酸含量越高,其抗旱性越强。[结论]叶片面积可以作为衡量不同苜蓿品种抗旱性强弱的一个较为直观的辅助性指标。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10-10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三江源兴海地区西北针茅产量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魏占雄;谢卫东;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三江源兴海地区西北针茅(Stipa sareptana Beckervar.krylovii)牧草产量的因子,结果表明,影响西北针茅牧草产量的主成分因子以水分因子为主,温度和光照因子其次;以各因子为自变量,西北针茅牧草产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产量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达0.9873,各因子影响牧草产量的大小为4月降水量>4~8月降水量>7月降水量>8月日照时数>6月日照时数。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13-10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景观

  • 屋顶花园的本土化设计研究

    梅小清;吴鹏;黄筱;

    对屋顶花园的本土化设计与建造进行了研究。从屋顶花园的历史出发,总结了屋顶花园的发展现状。认为屋顶花园不仅可以提供公共休憩空间,实现建筑的隔热保温、隔音降噪,达到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的作用,更能美化环境,改变局部气候,丰富我国城市空间中的俯仰景观,补偿地面绿化面积不足,改善生态质量。最后提出屋顶花园的设计原则,包括:①增强安全意识,注重屋顶载荷设计;②强调生态使用,注重绿化覆盖率;③彰显艺术特色,建立景观层次;④谨慎投资,节约建造成本,注重后期养护管理。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16-10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森林公园制度设计——基于开发与旅游两过程中外部性的消除

    付亚菲;

    概述了城市森林公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城市森林公园的特殊性。基于城市森林公园在开发及旅游消费过程中存在的外部性消除的问题,首次将房地产商这一角色引入其中,从而提出两个大胆设想,用于消除两过程的外部性。城市森林公园开发过程中的外部性可通过2种方案消除一是将森林公园规划用地及周边房地产开发用地使用权全部拍卖给房地产商,由房地产商进行森林公园及其周边商品房的开发;二是森林公园的开发经营承包给旅游开发公司,房地产商对其进行补偿。旅游消费过程中的外部性消除则通过政策、法律控制,建立门票制度的方法解决。提出的第1个设想因未对城市用地、房地产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尚需联系环境经济学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18-10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住宅建设安全绩效关键影响因素分析评价

    刘峥;王世宁;马建光;

    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农村住宅建设安全绩效的主要因素,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就此提出提高农村住宅建设安全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21-10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低碳园林的营建原则与方法

    李芸;李静;张浪;

    追溯了低碳理论产生的历史并阐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了低碳园林的内涵和原则,指出低碳园林的营造应遵循尊重场地、自然做功、景观异质、彰显自然的原则,进而探讨了低碳园林的营建方法,突出在雨水储蓄利用、绿色园林构筑物、污水净化循环、建造材料选择、植物增汇措施5个方面,阐明低碳城市园林绿化理念和技术是园林绿化建设的新思路,也是建设低碳城市的迫切需要。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24-10525+10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公园绿地园路系统的构成

    韦松林;彭璐;

    该研究运用系统的思想,从功能、形态、设施3个方面解析城市公园绿地中的园路系统组成及相互关系,建立公园绿地园路系统框架用以指导园路建设。介绍了园路系统的内涵,将园路系统的属性归纳为要素独立、集体整合和层次清晰、动态发展,从实用功能和社会功能两方面总结公园绿地园路系统的功能构成。其中,实用功能包括交通组织、引导游览,划分空间、构成园景,设施组织、生境提升;社会功能则包括交往和教育。还从形态要素与层次结构、布局形式方面介绍了公园绿地园路系统的形态构成,并按功能将公园绿地园路系统的设施构成分为休憩、装饰、照明、展示、服务5类。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26-10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从建筑文化的构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发展

    赵飞鹤;阴帅可;

    该研究套用了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用人类活动、建筑环境、建筑文化分别替换了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人类社会、外部环境、文化,从而组建了建筑文化的结构模式,它是依托于文化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存在的。该模式中,建筑工程技术位于建筑文化结构的最外层,设计方法及著述位于中间层,价值观位于最内层。将这一结构模式应用于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发展过程,按照朝代更替的时间跨度,从社会意识、文化心理和审美风尚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从苑囿到山水园,从城市宅园到江南私家园林的变更过程,指出园林发展过程是从外部形态到实用功能的改变,这一改变是由当时的社会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通过一定的设计方法指导实现的。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29-10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模糊综合评价法和AHP法在东大街改造项目的社会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王成军;柴波;

    对东大街综合改造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其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分别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通安全环境等方面对东大街综合改造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进而建立了东大街改造项目的评价指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每一项指标的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体系。最后,应用建立的评价体系对东大街改造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科学的评判,论证了东大街综合改造项目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应对项目建设予以支持。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31-10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自然保护区内村镇的规划建设研究探讨——以衡水市魏屯镇为例

    刘蕊;李春风;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过程中,自然保护区与其范围内及周边地域的村镇密切相关,如何能够使两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利的关系,使得自然保护区与村镇经济发展得到双赢,是该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区与区内村镇间的内在关系,提出自然保护区内村镇规划建设的3种情况。以衡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魏屯镇为例,提出镇域及镇址规划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业内的交流与探讨。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34-10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特色优势探析

    胡粉宁;丁华;郭威;

    从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从而对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7个主类进行类型结构及数量、质量评价,并从乡村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角度,对其分布组合进行评价。总结了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认为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级别较高;乡村人文旅游资源占有绝对优势,具有开发潜力;民俗文化类人文旅游资源突出,地域分异明显;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资源组合状况良好,各资源区特色突出。以期为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保护提供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37-10538+10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8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镇山村“家庭主导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成因分析

    李天翼;

    分析了镇山村的地理区位,将其旅游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建筑景观和民族文化景观3类,并将自然景观分成半边山、花溪水库、附近田园,将建筑景观分为石板建筑群、石板城门、石板巷道和石板城墙,将民族文化景观分为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布依族民风民情,分别对景观内容加以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以"农家乐"为主的"家庭主导型"开发模式,并从精英推动、时代背景、家庭经营优势、客源结构与社区文化因素方面对该模式进行成因分析。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39-10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农业温室公园规划设计探讨

    杜洁;

    以天津市松江区农业温室公园为例,介绍了其基于生态、经济、景观、功能性、科普性以及将情感与植物有机融合的原则,将园区景观分为"农艺新科""蔬菜树""南国果园""蔬菜吧"4个部分,分别分析了各园区的景观布局和设计方案,以及植物种植布局,强调了温室公园科普及休闲、娱乐兼顾的功能,突出了其将人造景观和高新农业相结合,并展示艺术与农业有机结合的特色,以期为该类型的农业公园规划设计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42-10543+10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速公路沿线植物声屏障设计与应用研究

    姚阳;屠书荣;薛芳;

    对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特性和治污降噪机理进行分析,阐述了利用植物声屏障降低高速公路沿线交通噪声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介绍了植物声屏障的设计模型与设计方法,以及植物选择原则及范围。在此基础上,以云南楚大高速公路K37+100~K37+250段为例,对植物声屏障设计应用进行实例研究,分析了试验项目概况、设计方案,并提出了其中的注意事项,结合大量统计资料分析和云南楚大高速公路植物降噪试验项目的研究,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44-10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大学生群体的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刘亚洲;

    在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外出旅游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迅速成长为旅游新亮点的背景下,以南京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就旅游认知、旅游偏好、参与意愿、参与动机、出游方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拓大学生乡村旅游市场的相关建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47-10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9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取象比类——论中国古代园林仿生思想

    俞志军;许先升;

    "取象比类"是一种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该研究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取象比类思想的应用,然后推及到现代,解释了取象比类的概念,并将其思想运用于园林中,理解为一种仿生学的造园思想。认为取象比类可分为取"有形"比类和取"无形"比类,"有形"是指事物外在的形貌、结构、色彩等客观特征;"无形"是指情感、内涵、文化、精神等特征。以"乌龟型城"和"一池三山"的造园思想为例说明了"有形"的比类;以扬州个园为例说明对竹精神的意境仿生,以苏州拙政园为例说明对声景观的仿生,以苏州狮子林为例说明对诗画意境的内涵仿生。最后从理念、建设方法、文化3个角度总结出取象比类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51-10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上海引进新优园林树木品种调查及应用

    崔志刚;卓丽环;

    通过对上海引进的园林绿化新优树木品种的种类及其观赏特性进行调查,研究其资源现状和分布状况,并对上海合理应用新优绿化树种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调查结果表明,上海新引进的园林新优树种(品种)77个,其中常绿树木占25.96%,落叶树种占74.04%,乔木、小乔木占64.94%,灌木占31.17%,藤本占3.89%。该研究为制定新优园林绿化树种开发利用方案,建立优质种苗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53-10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以山地景观为特征的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探析

    杨金娥;张建林;

    阐述了观光农业园的研究与发展历程,将观光农业园分类,按开发内容的不同分为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农业公园;按开发模式的不同分为改造型和新建型;按地域性质的不同分为平原型和山地型。从地形、植被、水文、生态4方面分析了山地型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资源特征;提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景观单元关联、空间结构协调,系统性,保护传统文化的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原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山地观光农业园建筑、景观小品、交通道路、植物绿化、给排水工程等的景观设计。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56-10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策略——以桂林大圩古镇为例

    龚克;邓春凤;

    强调历史文化古镇是我国地方文化与特色传承的重要基地,在总结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的特点与模式的基础上,以大圩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为例,介绍了大圩的保护现状,并揭示出其缺乏社区居民"原真性"行为景观、商业行为取代了"原真性"民俗、旅游设施不完善、传统聚落面临破败风险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策略,主张做好古镇保护、建设、旅游规划,切实做好功能转换定位,实行有机的旧城整治并加强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促进古镇可持续发展;拓展旅游产业链,强化区域联合;积极推进原住民参与古镇保护与开发;实施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管理和原住民参与的运行模式。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58-10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管理视角下花卉与旅游的实证研究——以鄢陵名优花木科技园为例

    高洪涛;

    介绍了鄢陵名优花木科技园的建设情况,从花卉产业发展和园区基本情况入手,突出其作为鄢陵花木规模化、标准化、公司化示范区的重要地位。通过对花卉企业的访谈和抽样调查,总结出园区发展的政府支持力度大、园区服务理念好、花卉旅游发展意识强、发展呈现规模化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揭示出园区管理方面存在的3个问题,即企业花卉生产特色问题、园区流转土地农民的思想问题以及入驻企业的问题,最后从园区管理的视角下提出发展花卉旅游的建议,指出花卉旅游发展在基础工作方面应加强企业生产的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探索多样性的土地流转方法,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和思想培训;在政策扶持方面应加强园区标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创新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宣传、突出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的项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61-10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精明增长理论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启示

    魏娜;唐倩;

    介绍了美国精明增长理论的背景和内涵,将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特点归纳为人口增长、城市空间扩展、产业扩展3点,指出南京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①城市扩展过程中出现"蔓延"现象;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均匀;③城市历史文脉被破坏。运用精明增长理论分析南京城市空间扩张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制订增长边界,限制增长总量,节约使用土地;严格控制增长强度,充分使用现有资源,集约利用土地;科学评价增长效益、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对策。旨在为南京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提供参考。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64-10565+10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旅游业冲击下少数民族村庄文化变迁及其反思——基于吐鲁番古城村旅游业的调查

    汤文霞;李武陵;

    利用实地调查所得的资料,从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古城村发展旅游业的必然性方面介绍了古城村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对吐鲁番古城村开展旅游业后的文化变迁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着重于从毛驴的参与、语言的变化、宗教、道德问题及村民对高昌佛教文化的认识5个方面分析古城村发展旅游业后民族文化变迁的具体内容,认为旅游业的发展是改变当地村民生存现状的重要途径,扩大旅游业规模是转变村民生产方式的重要形式,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重视旅游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村民的消费观念适当加以引导,而整个少数民族地区都应该注重对当地特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66-10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民间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设计与开发研究——以河北曲阳石雕为例

    王蕾;庞宏伟;

    以具有典型意义的河北省曲阳县羊平村为例,分析了曲阳县乡村民间文化旅游概况,阐述了其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旅游业已经获得一定发展的优势,也总结了其道路绿化不足、环境污染严重、高层次人才缺乏、小型商品开发不足的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该以商旅互动、立足文化、动态参与、系统规划、统筹兼顾等原则指导乡村民间文化旅游的开发设计,并总结了相关发展战略。针对羊平村,从环境建设、石岗雕刻公园休闲区设计、黄石广场功能区设计、乡村旅游商品设计方面展开了重点建设项目探讨,以期能对我国民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70-10571+10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省衡东县吴集古镇的保护及其乡村旅游开发探索

    刘天曌;杨载田;刘沛林;

    吴集古镇凭借其位于五岳名山衡山之东、古代湘中南地区东西水运大动脉洣水河畔的优越地理位置,特有的历史机遇使其在一个历史时期发展成为商贾云集的工商重镇和洣水中下游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该镇旅游资源具有山水古镇相融、风景名胜高度集中,市井繁荣、店铺作坊鳞次栉比,祠堂庙宇众多、重大节庆活动不断的历史旅游资源环境特征。笔者认为要保护吴集古镇并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应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行科学规划、采取整体保护手段,依托于名山名城进行区域组团开发。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72-10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湘西凤凰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姚玲玲;于小俸;王晶;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作用3个方面探讨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以湘西凤凰县为例,具体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构想,建议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民族乡村旅游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方面着手,并具体阐述了相关策略,以期增加农民收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地区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从而得到有效保护。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75-10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贾桂康;欧钟慧;

    大王岭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秀丽的自然山水、宜人的气候条件等生态旅游资源。①通过现场勘察,采用风景资源管理系统,选定地形、植物、水体、色彩、邻近景观影响、稀有性、人为改变7个风景质量因子对大王岭自然保护区进行体验性美感质量评价,其评价总分为20.00分,属A级,说明该保护区自然景观美学价值高,适宜开展各类旅游美感体验活动。②运用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标准,选择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生存威胁6项评价指标对该保护区旅游环境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累计得分86.10分,评价等级为Ⅰ级,说明该保护区旅游环境生态质量良好,适宜开展生态旅游。③根据景观质量评分细则评价该保护区,得出景观评价总分86.00分,达国际4A级旅游区(点)标准,说明该保护区景观质量基础好,有较大发展潜力。④参考我国山岳型观赏旅游地评价因子模型树,对该保护区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与客源条件、区域经济背景进行综合性定量评价,其旅游资源评价结果为60.67,占满分的85.6%;区位与客源条件评价结果为11.83,占满分的79.8%;区域经济背景评价结果为10.55,占满分的72.5%。这说明该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较高,区位优势较明显,区域经济背景价值较高,具备良好的发展优势。该研究可为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有利于百色地区旅游业的整体提升,有利于百色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旅游项目的进一步推出。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77-10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陕西省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单杰;李红梅;

    从农村文化和谐、助推文化创新以及开发文化产业等多角度,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意义,并以此为视角,结合当前陕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实语境,从政府、传承人、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陕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对策。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80-10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古建筑群防雷安全隐患及其对策研究

    樊希彬;熊群峰;夏志刚;

    回顾了古建筑被雷电击毁或因雷电引起火灾的历史事件,由此引发了对古建筑群防雷安全问题的探讨,以辽宁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孤山古建筑群为例,对古建筑群防雷安全隐患进行勘查和检测,总结出5种防雷安全隐患类型。从古建筑防雷类别划分、保护级别、防雷措施、防雷工程设计依据、工程施工、新施工工艺等6个方面进行研究,依据相应技术规范分别从古建筑物外部、内部和古树木防雷等方面提出4项防雷安全隐患应对措施,并具体针对大孤山古建筑群的实际情况,详细探讨了施工方案、人员安排、劳务计划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工程验收、技术文档等问题,以期为切实做好古建筑的防雷安全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83-10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IS的沿海局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赵小娟;王长委;胡月明;王兵;胡小飞;周建;

    借助于GIS技术,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沿海的电白县为例,按照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景观格局划分,并通过其指数的变化对局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9年电白县沿海滩涂沼泽面积明显增加,水域大幅度减少,其余也有一定量的增减。土地利用斑块数目增加,分维数和分离度呈增加趋势,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呈下降趋势,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性下降,优势度有所增大,破碎度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干扰程度较大。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87-10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乡镇级空间发展功能区划方法探讨——以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为例

    李芳;周兴;

    以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GIS技术和SPSS13.0软件对生态环境价值、经济发展基础、自然资源价值3个主因子进行综合得分测算,得到经济—生态—资源组合三维坐标,最终形成空间开发功能区划,将全镇22个行政村划分为6类。6类空间开发功能区划中,重点发展区域和适度发展区域主要分布在八塘村、新陆村、苏湾村、新蒙村、湴村、大新村、高新村,这类区域的交通区位较优越、经济发展基础较坚实、生态环境敏感性较低,宜作为城镇和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控制开发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北村、高岭村、苏岗村、木龙村、振新村,这类区域的经济发展基础中等,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生态环境敏感性中等,且临近重点开发区域,需在一定限制下进行开发;灰色弹性区域主要分布在横岭村、三板村、学山村、山泉村、新花村,这类区域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生态环境敏感性均较低,但由于自然资源条件较好,交通区位较优越,具有潜在的经济发展优势,作为城镇和产业的后备发展用地;适度保护区域和重点保护区域主要分布在高浪村、岑西村、新安村、新合村,这类区域生态环境较脆弱,经济发展基础较低,应按照"保护优先,集约开发"的原则发展。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91-10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第七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昆明园景观规划设计

    李波;高进;赖永香;

    以第七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中的昆明园为例,揭示出其基于《大观楼长联》,以田园风光为背景、以"大有可观"为主题的景观创作思路,对昆明园的立意与布局、主题和分区设计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以"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景区以及生态林区为重点,分析了景观营造要素的表达手法,着重于从地域文化层面出发,探讨当下园博园地方园的景观营造之道,以期为以后的园博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94+10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重庆石灰岩山地3种野生植物园林观赏物候探析

    卢高峰;陈晓德;徐洪辉;李朝政;

    探析重庆石灰岩山地海石公园的3种野生植物光枝勾儿茶、云实、鄂羊蹄甲的物候观赏期。根据地形分区取样,随机选取树型各异、大小基本相同的光枝勾儿茶、云实成熟植株30株、鄂羊蹄甲7株,进行定株定点观测,并记录观测结果。探索3种野生植物的园林观赏价值,并确定其相应的观赏期,为这3种野生植物的园林观赏及开发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及建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95-10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自然保护区低碳旅游开发中的产品设计研究——以广西龙虎山景区为例

    廖钟迪;滕腾;

    笔者分析了现有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3个误区,指出低碳旅游立足于对旅游发展中碳排放量的控制,其实施空间比生态旅游更丰富,适合所有类型的旅游目的地,且操作性强,效果评价更易于量化。基于此,笔者提出自然保护区低碳发展思路,以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介绍龙虎山低碳旅游资源概况,分析了龙虎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低碳旅游产品设计的必要性,根据资源特点设计低碳旅游活动项目,并由不同的游客市场定位提出5条各具特色的低碳旅游线路,同时提出开发的相关建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598-10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与管理

  • 新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动力机制优化探析

    杨媚;

    阐述了当前新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动力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不系统、不具体,动力机制运行过程中各部门配合不协调;对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农民出现道德水平滑坡,理想淡化,个别领域道德失范;农民工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应该创新教育理念,变换教育方式,加强制度保障,从多方面优化新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动力机制,切实提高新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00-10601+10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戚中美;陈明华;

    从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要求出发,论述了农民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制约农民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充分、正确的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02-10603+10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化产生的城乡景观生态问题

    田甜;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和乡村景观的结构、布局、功能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目前由城市化带来的城乡景观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乡村景观生态问题突出自然、半自然景观的退化造成生态平衡失调,景观格局混乱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新旧景观不协调造成乡土特色消失,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土地浪费及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景观生态问题强调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得生态功能下降、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遭到破坏、城市绿色空间不断减少造成景观破碎度增加、城市布局缺乏规划引发空间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出乡村景观生态问题的解决应注重景观生态规划、调整布局,以整体性原则协调区域综合发展,有效协调各种矛盾,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力度,开展生态网络建设;城市景观生态优化应着重于合理规划景观结构比例,建立合理的景观格局,并有效地建设城市绿地,调控生态环境。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04-10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论板仓红色旅游与板仓小镇经济的协调发展

    刘彦;李巧云;关欣;刘义红;刘向上;杨程;陈书;

    将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的杨开慧纪念馆的发展设想与当地打造"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地、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的良好机遇有机结合,分析了当地独有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对游客、商铺老板、政府工作者等进行了长期走访、调研,希望对景区与板仓小镇的协调发展建言献策,这也必将对实现当地资源的整合、可持续利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深远意义。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07-10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寿光蔬菜的冷链物流研究

    李永开;王淑云;

    介绍了寿光蔬菜经济的现状,通过SWOT分析发现:寿光的蔬菜产业优势明显而冷链体系不足,冷链蔬菜前景广阔而市场竞争激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项对策建议:建设物流渠道例如多温共配;发展动态信息采集技术与MAP保鲜技术;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完善"绿色通道"。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10-10613+10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能值分析的闽台农业经济系统的相图法比较研究

    李恒;黄民生;姚玲;陈诗吉;

    运用能值方法,分析了福建和台湾两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结构变化情况,以及该变化对各地环境和系统发展的影响。运用相图分析法对系统的发展进程、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台湾,农业生产过程对不可更新反馈能值的依赖更强,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对系统可持续性的削弱程度更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投资合作、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加强闽台农业生物科技合作等对策。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14-10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BCG矩阵的我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细分战略研究

    曹旭平;张丽媛;

    选取松香、活性炭、松节油和糖醛为研究对象,依据2006、2007年我国主要林化产品各出口市场销售额数据,构建了我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的BCG矩阵,对我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细分战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林化产品明星类出口市场偏少,明星类和金牛类市场主要集中于北美、欧洲及东亚地区,糠醛出口的明星类市场最多,松节油出口的金牛类市场最多,松香出口的狗类市场最多。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19-10620+10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聊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孟彩红;石浩朋;杨萍;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山东省为参照系,对2000~2009年聊城市的产业结构及其经济增长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且将2000~2004年与2005~2009年2个时间段之间的3个分量进行比较,分析了聊城市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变化趋势,结合聊城市近几年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聊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出建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21-10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虞城气象灾害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吴俊祥;

    利用1959~2010年虞城气象档案历史资料,总结分析了该县气侯特点、主要气象灾害以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等。结果表明,虞城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旱涝不均,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经常发生的有暴雨、大风、寒潮、连阴雨、高温等原生气象灾害和内涝、干旱等次生气象灾害,全县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总数的70%以上,约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3%~6%,对虞城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26-10628+10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模糊灰色预测模型的油菜产量预测

    牛军锋;

    把模糊数学和灰数学有机的结合为模糊灰色预测FGM(1,1)模型,并应用到油菜产量的预测上,实例分析发现FGM(1,1)模型预测我国油菜产量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29-10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

    杜治平;王明罡;

    首先阐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意义,总结其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最后提供解决对策。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31-10632+10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综合型合作:黔南农业合作化的新思路

    陈清恒;

    介绍了黔南农业合作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表明黔南农业合作化处于起步阶段,合作范围仅限于专业合作、技术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取得经济效益,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松散状态,也就不能改变黔南小农经济格局。建议重新整合全部农业生产要素,以村为单位,将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统一调配,交与第三方经营单位按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而作为要素所有者的农民则按所提供的要素比例进行分配,实现综合型农业合作模式。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33-10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减贫与社会保护”会议综述

    王素霞;于敏;刘民权;

    对2010年10月1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减贫与社会保护"国际研讨会进行了综述。会议关注两大主题:"全球应对金融危机与减贫的经验"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减贫与社会保护",与会专家讨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贫和社会保护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分享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减贫的国际经验,并就我国的老人、少数民族、农民工3类特殊人群的社会保护与贫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36-10638+10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方式比较研究

    詹长春;胡锡坚;周绿林;陈小芳;

    以江苏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为样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筹资方式并从筹资成本、筹资效率、资金安全性、筹资满意度、农民信任程度等指标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方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39-10640+10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唐晓彬;

    从线性扩展支出系统(ELES)入手,依据《新疆统计年鉴》数据,对新疆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对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新疆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的结论,并为改善这些差异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41-10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城市郊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社会网络分析

    安同侃;

    阐述了失地农民养老社会网络分析的必要性,揭示了社会网络的变革对城郊失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以天津市西青区为例进行实例分析与评价,就加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弱网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43-10645+10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四大区域城乡居民消费倾向比较分析

    刘大勇;

    依据1992~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回归模型对我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城镇及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关系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四大区域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具有显著特征,从区域上看,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呈不规律波动,而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则遵守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从时间序列上看,我国四大区域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呈"多U型"变动趋势,不同地区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有一定的差异,而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则呈小频率宽幅波动趋势;四大区域城镇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均呈递减规律。为扩大消费,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快速发展,针对城乡差异及不同地区的特点,提出采用有力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制定和实施刺激消费的区域性政策。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46-10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低碳经济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研究——以衡阳为例

    阳玉香;

    针对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的缺陷,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引导农业银行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机制和规范民间金融组织发展的金融体系创新,同时政府要加强引导。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53-10654+10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土壤科学

  • 基于耕地资源价值核算的征地补偿机制研究——以百色市为例

    易忠君;

    从耕地资源价值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出发,引入资源价值核算的概念和方法,构建耕地资源价值补偿模型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实例参考。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50-10652+10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面源污染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分类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练雄;蔡永立;李武陵;

    依据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干扰程度,在全国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调整,提出基于面源污染问题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二级分类系统,并应用到上海市滴水湖集水区。一级指标分为林地、耕地、建筑等,反映了地表径流方式;二级进一步细化和调整,将草地分为自然的荒草地和人工草坪,耕地细分出大棚,坑塘细分出养殖池,农村住宅细分出家禽养殖场,公园与绿地归为林地和草地,旁道树归为林地等,这些类型可以与实际面源污染相对应,较好地解决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与面源估算之间衔接的问题。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55-10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近60年来湖北省耕地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昌远兰;刘成武;

    [目的]分析近60年来湖北省耕地资源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湖北省1949~2009年的历史文献、统计资料和普查数据,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近60年来湖北省耕地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点。[结果]近60年来湖北省耕地资源的数量经历了一个由短期增长到持续减少然后又平稳增加的动态变化过程;由于省内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不同,耕地资源变化的区域差异较明显;耕地资源总量和人均量的减少恶化了人地关系,加剧了人地矛盾,对湖北省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影响。[结论]为湖北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60-10662+10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对我国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方式的探索

    夏璐;

    在梳理和概括了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确立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方式应注意的问题,从紧急状态和公共利益2个方面探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方式,并指出了农村征用补偿方式确立后需考虑的2个程序上的问题。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63-10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漯河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臧玲;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当前人口日益增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增大的形势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问题。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通过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总体形势,探寻了典型平原农业区和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可为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67-10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绩效评价研究——以依兰县为例

    童之杰;黄辉玲;薛思学;张克新;

    将绩效评价的概念引入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中,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与模型,构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依兰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为实例进行了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依兰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果,规划实施绩效评价为优。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71-10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多视角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山东省惠民县为例

    吴未;刘永强;祝助强;

    根据1996~2005年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从多个视角探讨了山东省惠民县10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0年间惠民县土地利用出现了"五增三减"的现象,其中交通运输用地增加幅度最大,园地减少幅度最大;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及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不同地类之间转移频繁,转换面积较大;园地是促使耕地面积减少的主导因素,其次是建设用地。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73-10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农业教育

  • 草业科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网络课程体系构建

    刘大林;赵国琦;张彪;

    通过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在草业科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了基于网络条件下设计与建构"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草业科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架构、内涵和应用。在"虚拟实验室-草业科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信息资源库"中实现学习目标,促进草业科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77-10678+10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必要性探究

    刘义杰;

    介绍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内涵以及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理论基础,在分析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策略。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79-10680+10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图片阅读法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杨冬华;侯玲;王娜;

    针对人体寄生虫学课程课时数少,内容多,基本框架一致的缺陷,运用"图片阅读法",以教师启发引导为主线,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能力、智力、动力提升为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为主旨,通过多种途径图片阅读,针对性精选精讲,凸显寄生虫形态学特征,细化各章节重点,理论知识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使学生"以虫识病,以病识虫",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81-10682+10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农业高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绿色化的改革探索

    白玲;李铭芳;吴东平;汪小强;

    针对农业高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以绿色化学为主线,进行了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绿色化的改革探索。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83-10684+10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农业信息

  • 精准农业中管理区划分方法研究

    董玮;陈桂芬;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精准农业中农田管理区划分上应用的主要方法,包括K均值聚类算法、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加权模糊聚类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及改进的蚁群聚类算法。概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比较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分区方法做了简要概括,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85-10687+10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美·日信息内容产业调控方式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杨全城;范利军;贺颖华;

    在比较分析美国、日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选择信息内容产业发展调控方式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和政府引导市场的调控方式,以期为我国信息内容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88-10690+10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冷库温湿度检测与GSM短信报警系统的设计

    刘刚;王立香;柳兆军;

    中小型冷库的大量建设,延长了农产品的存储时间,为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润。同时,由于冷库温度和湿度的检测和控制不当,会使存储的农产品发生冻伤以及腐烂,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的冷库多点温度和湿度的采集系统,当温度和湿度不在安全范围内时,可以利用GSM短信以及声光等进行报警,进一步提高了冷库的科学管理方法。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91-10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亚热带水产养殖寒灾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涂超;

    通过对亚热带水产养殖现状的分析,论述了亚热带水产养殖寒灾预警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和框架,以及亚热带水产养殖寒灾预警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94-10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服务式GIS在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中的应用

    彭静;

    通过分析服务式GIS的定义和组成,从技术上说明服务式GIS应用于生物多样性领域信息共享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从空间的维度,挖掘生物多样性信息隐含的空间规律,为生物多样性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技术支持,提高了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水平。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697-10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贮藏与加工

  • 酶解制备水溶性大豆多糖的研究

    钟艳萍;钟振声;黄金莲;

    [目的]采用植物复合水解酶水解不溶性豆渣粉制备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研究最佳制备工艺。[方法]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pH、温度、酶添加量和水解时间对SSPS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选出优化的因素组合。[结果]各因素对SSPS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水解温度>水解时间>酶添加量>pH,在料液比1:20(g:ml)、酶添加量1.2%、pH4.5、温度50℃、提取时间25h的最佳条件下,SSPS得率为8.89%。[结论]酶解制备SSPS工艺设备简单,条件温和,但是耗时较长。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701-10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通用渠系水量优化软件设计

    高伟增;陶少华;徐进;

    基于复合遗传自由智能算法,采用面向对象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开发出了计算机管理决策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灌区水情信息、渠系信息的查询、分析;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优化配水计划;对配水计划随时调整。实例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704-10705+10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火龙果的冷却方式选择

    Nguyen Van Luu;刘宝林;宋晓燕;华泽钊;Ha Khiet Nghi;

    [目的]研究火龙果的最佳冷却方法。[方法]首先进行不同终压(550、600及650Pa)的真空预冷、不同水温(0、1.5及3℃)的水冷及2m/s风速的强制通风(4℃)试验,然后,从每种试验中选择最优组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适合火龙果的冷却方式。[结果]真空预冷最低只能将火龙果降到10℃左右;强制通风虽能把火龙果降到5℃以下,但时间过长,需要4~5h;冷水温度为0℃时,火龙果的温度降低最快,1h可降到5.5℃。[结论]火龙果的最佳冷却方式是0℃水冷。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706-10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业机械产品设计中趣味的艺术魅力

    刘春媛;

    介绍了农业机械产品中趣味的审美魅力和农业机械产品趣味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指出了农业机械产品趣味化艺术的发展方向。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708+10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保鲜剂对月季切花保鲜效果的研究

    韩亚超;尹恩;

    [目的]筛选适宜月季切花的保鲜剂。[方法]以月季切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配方的保鲜剂对其保鲜效果及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4种保鲜剂均能不同程度地延长月季切花的瓶插寿命,有效增加花枝鲜重和花茎的数量,改善体内水分状况,提高观赏品质。[结论]2%蔗糖+200mg/L8-HQ+100mg/L柠檬酸+40mg/L6-BA+0.8g/LVc效果最佳。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709-10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苯乙醇相关化合物嗅香相似性的评定

    孟广宇;卢斌斌;宗永立;孙世豪;

    建立了一种用于单体化合物嗅香相似性评价的方法,并借助该方法对苯乙醇相关化合物与苯乙醇嗅香的相似性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所获得的评价结果与化合物结构的特征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该方法可作为香味物质定量构-香关系研究中香味物质定量评价的方法,用于化合物嗅香定量数据的获取。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712-10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氮氧化物

    吕健;王小燕;崔俊安;王晓婷;管延渠;周仕禄;张峻松;

    [目的]探讨一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间接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氮氧化物(NOx)的方法。[方法]将NOx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吸收定量生成亚硝酸根(NO2-),在酸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H2O2)反应,其产物与鲁米诺发生很强的化学发光反应,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根据化学发光强度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的NOx含量。[结果]建立了一种新的卷烟主流烟气中的NOx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分析体系:H2O2浓度1.0×10-3g/ml,硫酸浓度0.01mol/L,氢氧化钠浓度0.10mol/L溶液配制发光液,鲁米诺浓度为1.0×10-5mol/L。方法的检出限为1.2×10-5g/L,相对标准偏差<3.00%。样品分析结果表明,烤烟型卷烟NOx含量普遍较混合型低,与烤烟型卷烟含亚硝酸盐较低的规律比较吻合。[结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适用于卷烟主流烟气中的NO的定量分析。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717-10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醋蛋保健口服液的研制

    陈黎斌;黄国平;韩晋辉;

    [目的]改善醋蛋液口味。[方法]以醋蛋、蜂蜜为主要原料,加入中草药提取液,研制具有保健功能的醋蛋保健口服液,并对稳定剂和矫味剂的选择、口服液的配方等进行探讨。[结果]β-环糊精为最佳稳定剂,添加量为0.1%。阿斯巴甜为最佳矫味剂,添加量为0.3g/ml。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确定了该保健口服液的最佳配方为:醋蛋酶解液25%、蜂蜜10%、中草药提取液1%、阿斯巴甜0.3g/ml。[结论]该产品改善了醋蛋风味,营养丰富且具有保健养生功效。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720-10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名词解释

    <正>1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的统计刊源中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指标反映了该期刊在学术交流中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是文献计量中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征稿启事

    <正>~~

    2011年17期 v.39;No.342 10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