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综述

  • NaCl协同高压电场提高紫花苜蓿辐射敏感性的研究

    徐凯迪;陈浩;宋智青;丁昌江;

    以紫花苜蓿为诱变材料,通过研究NaCl和高压电场的协同作用,探究高压电场诱变紫花苜蓿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经过NaCl和高压电场的协同处理后,存活率达到对照组的50%以下,处理组紫花苜蓿的茎长、根长、苗高和鲜重都比对照组低,活性氧(ROS)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果表明,NaCl能够提高电场对紫花苜蓿的辐射敏感性。同时,为研究高压电场中的非均匀电场和离子风的各自贡献,利用高压电场加遮挡处理紫花苜蓿,结果证明,在NaCl与高压电场的协同作用中,离子风起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找到NaCl与高压电场联合处理提高紫花苜蓿致死率的方法,并为紫花苜蓿的诱变工作提供了新方法,为高压电场诱变技术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2021年04期 v.49;No.66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JL-B16生物学特性研究

    袁宗胜;刘芳;谢宝贵;

    对枯草芽孢杆菌JL-B16进行平板培养,并对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和荚膜染色,获得枯草芽孢杆菌JL-B16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采用温度梯度和pH梯度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JL-B16的最适培养条件,绘制其40 h内的生长曲线,并对其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JL-B16菌落为黄色,菌落边缘不平整,菌体呈杆状,革兰氏阳性,有芽孢,无荚膜;枯草芽孢杆菌JL-B16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佳生长pH为7.0,适宜生长pH 6.0~8.0。对枯草芽孢杆菌JL-B16进行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为后续系统研究枯草芽孢杆菌JL-B16奠定了基础。

    2021年04期 v.49;No.665 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紫薇属植物研究进展

    陈燕;李玉娟;王莹;郭聪;柯裴蓓;谈峰;沙文锋;

    系统回顾了有关紫薇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栽培繁殖、遗传性状以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保存种质资源、加快紫薇新品种选育、品种归纳和鉴定为今后的主要方向。

    2021年04期 v.49;No.66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8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黏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杨灿;母银林;王洁;陈祥盛;

    综述了黏虫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介绍了黏虫主要天敌种类,论述了植物源提取物、性信息素、昆虫不育技术、转基因技术在防治黏虫中的运用,并讨论了生物防治现在存在的一些弊端和往后有效持续控制黏虫的发展趋势。

    2021年04期 v.49;No.665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棉花耐涝害的生理生化特征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李成林;Mienandi Nkodia Jessica Maguy;Anane Gideon Owusu;马晓昕;周克海;马雄风;杨代刚;高俊山;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棉花种植区域,由于受到长时间梅雨季和强降雨的影响,棉花在生长发育时期容易受到涝害胁迫,棉花的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机制都发生了变化,植株地下部分缺氧使地上部分的干物质合成受阻,导致棉花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这成为当前长江流域棉花产业稳定的一大问题。综述了涝害对棉花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品质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棉花耐涝的分子机制,为棉花耐涝种质资源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1年04期 v.49;No.665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衣藻二氧化碳浓缩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秦燕;范波;苗贵东;

    当低浓度CO_2限制微藻光合作用时,CO_2浓缩机制(CCM)是一种有效的无机碳(Ci)吸收策略,以保证微藻的正常生存和繁殖。CCM主要是通过升高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附近的CO_2浓度增强光合作用的效率,同时抑制光呼吸的进行。CCM的关键步骤包括无机碳的聚集吸收、Rubisco对CO_2的固定和碳酸酐酶催化的不同Ci的转换。CCM中分子调控元件的有序协作,不仅可以帮助细胞感知周围CO_2的浓度,诱导调节CCM基因的表达,还可以协调衣藻在低浓度CO_2环境下光合作用中碳和其他代谢途径的相互作用。总结了目前以衣藻作为模式生物对真核藻类CCM的研究概况、调控机理,以及CCM机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和展望。

    2021年04期 v.49;No.665 20-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李波;石晓旭;刘建;薛亚光;石吕;魏亚凤;

    稻麦两熟是我国面积最大种植方式,水稻秸秆还田是一种便捷的秸秆利用方式。秸秆还田后在雨露水浸提以及自身腐解释放化感物质会对周围作物产生化感作用。为了给水稻秸秆还田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介绍了近年来水稻秸秆对小麦化感作用研究进展,从秸秆还田化感物质释放方式、秸秆中化感物质分离鉴定、水稻秸秆主要化感物质、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化感效应、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中后期影响等方面阐述了研究进展,并对水稻秸秆还田化感作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2021年04期 v.49;No.665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农艺·园艺

  • 种植模式对华北区夏谷子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刘建军;韩晓冉;焦秀芬;刘红亮;韩永亮;

    [目的]探索华北夏谷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夏谷子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河北东粮公司自选优良品系东储粮黄金苗16号为试验材料,在冀南地区曲周试验点,采用大区对比试验,对邯郸地区生产上7种夏谷子种植模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灭茬和微喷水肥处理对夏谷子株高、穗长、穗粗和产量均有促进作用;播前机械灭茬、精量播种、全生育期水肥一体化的模式下夏谷子增产9.8%。[结论]播前机械灭茬、精量播种、全生育期水肥一体化的模式更适宜该地区的夏谷子生产。

    2021年04期 v.49;No.665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龚松玲;何明凤;李成伟;高珍珍;刘章勇;朱波;

    [目的]为探明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周年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2017—201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三湖农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中稻-小麦、中稻-油菜、中稻-冬闲3种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结果]中稻-小麦模式周年产量比中稻-油菜和中稻-空闲分别高8.06%和46.71%;3种种植模式水稻季差异不显著,差异主要来自冬季作物,小麦产量是油菜的2倍左右;在经济效益上,中稻-油菜模式收益最高,比中稻-小麦和中稻-空闲分别高1 123和2 959元/hm~2,增幅率为6.63%和19.61%;在积温利用上,中稻-小麦模式积温利用效率最高,比中稻-油菜和中稻-空闲高1.27%和27.16%。[结论]中稻-油菜模式的经济效益高,环境风险比中稻-小麦式较小,冬闲田的资源利用效率浪费严重,应选出适应力强,且环境友好的冬季作物。

    2021年04期 v.49;No.665 32-3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地膜覆盖类型对胡麻生理生长的影响

    杨丽;王宗胜;刘杰;

    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胡麻生长的影响,为选择高效、环保的覆盖地膜材料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转光膜、黑色地膜4种材料,对胡麻全生育期进行平膜全覆盖,以不覆膜露地条播为对照,比较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含水率、胡麻经济性状、根系、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在土壤水分、根系指标、生物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方面较露地处理表现出优势,苗期0~20 cm土层,转光膜、普通地膜、黑色地膜、生物降解膜处理的水分含量分别较CK高16.67%、15.29%、14.85%、7.75%。普通地膜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 548.52 kg/hm~2,显著高于CK,各覆膜处理间没有差异,且转光膜、生物降解膜、黑色地膜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普通地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7.25 kg/(hm~2·mm),其次是转光膜处理,为6.60 kg/(hm~2·mm),转光膜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地膜材料,为覆膜栽培提供了参考。

    2021年04期 v.49;No.665 37-4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肥料与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郧单22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周刚;杨虎;陈光勇;李文品;张世洪;叶青松;唐余成;徐星华;许红霞;袁修华;

    以玉米新品种郧单22为试验材料,研究肥料和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郧单22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在4个施肥水平中,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水平处理的穗长、穗行、出籽率、千粒重、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密度对穗长、穗粗、穗行、行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整体上均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降低,产量却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当密度为6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及二者之间的互作效应,导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密度和施肥量太高时,产量出现降低。农艺性状变化规律与产量变化有密切关系。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最佳处理组合为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密度为60 000株/hm~2。

    2021年04期 v.49;No.665 43-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

    闫见敏;曹克梅;李云洲;张万萍;耿广东;须文;

    分析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发育期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探讨果肉外观颜色差异形成的原因,为选育不同果实颜色的樱桃番茄新品种提供参考。以成熟果色分别为红色、粉色、黄色、紫色和绿色的"状元红""粉丽娜""皇冠""黑珍珠"和"碧玺"5个樱桃番茄品种为试材,测定其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的叶绿素、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等色素的含量。结果表明,5个樱桃番茄品种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完熟期含量最低;番茄红素含量呈逐渐增高趋势,其中,"状元红"完熟期番茄红素的含量最高,达0.092 mg/g;"黑珍珠"随着果实的成熟,叶绿素、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含量呈增高趋势,其叶绿素、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状元红"和"粉丽娜";"皇冠"果实成熟过程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均低于其他几个品种;"皇冠"和"碧玺"果实成熟过程中几乎不含番茄红素。

    2021年04期 v.49;No.665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金边瑞香水培扦插繁殖试验技术研究

    周勇辉;罗素梅;郭荣生;蔡磊;刘小平;

    以金边瑞香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IAA、IBA、NAA及扦插基质花泥、海绵、珍珠岩对金边瑞香水培扦插成活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剂种类、生根剂浓度及扦插基质对金边瑞香扦插成活及根长有显著影响,对生根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生根剂采用IBA处理平均成活率达80.00%,1 000 mg/L的生根剂处理平均成活率达80.55%,花泥扦插处理平均成活率达89.33%。6号组合IBA+1 000 mg/L+花泥扦插成活率为94.00%,明显高于其他组合(P<0.05),达到了提高扦插成活率的目的,值得应用推广。

    2021年04期 v.49;No.665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品种色素万寿菊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陈利文;唐楠;

    对27份供试万寿菊的农艺性状、色素含量及理论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万寿菊花瓣产量及叶黄素含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其中蒙菊的干花瓣产量最高(1 891.35 kg/hm~2),士杰3号次之(1 831.35 kg/hm~2);叶黄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士杰常规2号(1.778 g/kg)、赤菊1号(1.648 g/kg)及士杰3号(1.623 g/kg),叶黄素产量较高的品种为士杰3号(2.999 kg/hm~2)、蒙菊(2.361 kg/hm~2)。从农艺性状、色素含量综合分析,士杰3号是优良的色素万寿菊生产栽培品种;蒙菊次之,可加大种植密度应用;士杰常规2号、赤菊1号、猩红4号可作为育种亲本再经进一步选育或培育,有望成为优良的育种原材料或常规新品种。

    2021年04期 v.49;No.665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资源·环境

  • 黄土区降尘及其元素成分特征分析——以洛川为例

    梁婷;同延安;王兵;万红莲;乔丽;

    为研究陕西黄土区大气降尘污染及其化学成分特征,在洛川县设点对大气降尘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017年洛川总降尘量为58.1 t/(km~2·a),月均值为4.8 t/(km~2·月),月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24.9和0.1 t/(km~2·月)。降尘量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依次占年降尘量的59.7%、27.5%、9.3%和3.5%。降尘中可溶性盐分沉降总量为24.548 kg/(hm~2·a),降尘中各种盐分沉降量从大到小分别为NH_4~+-N、Ca、NO_3~--N、Mg、Na、K、S和P。降尘中Fe、Al及重金属Cu、Mn、Pb、Zn的含量分别为10.889、95.309、10.178、51.164、96.027和9.189 mg/kg,均相对较低。

    2021年04期 v.49;No.665 56-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09—2020年淮河流域皖北3市氟化物变化研究

    唐萍;王欢;耿天召;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研究2009—2020年淮河流域皖北3市氟化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淮河流域皖北3市主要断面氟化物均值超标,超标率较高;淮河流域皖北地区氟化物与氨氮、COD和总磷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淮河流域皖北地区氟化物超标,主要因为区域土壤母质氟化物及碳酸钙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地下水氟化物浓度本底值偏高,气候因素致使该区域地下水中氟化物更容易富集以及地表水氟化物及高含氟地下水相关等。

    2021年04期 v.49;No.665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液态地膜对绿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杨娜;

    针对城市绿地紧实、结构差、保水保肥性能差等问题,以孔雀草为供试材料,研究液态地膜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植株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液态地膜120 d后,土壤容重降低18.5%、通气孔隙度提高22.2%、土壤最大持水量提高26.2%、土壤毛管持水量提高24.8%、毛管孔隙度提高5.7%;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7.7%、17.7%和19.7%;孔雀草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地上部干重是对照的1.20倍。可见,施用液态地膜能够较好地改良土壤物理和营养性质,促进植株生长。

    2021年04期 v.49;No.665 65-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滨海盐碱地土壤不同改良措施研究——以金山围填海项目为例

    韦菁;

    利用金山围填海项目围堤、吹填之际,在模拟盐碱土上整体覆土。经过对5种处理的pH、电导率(EC)、全盐量、有机质这些指标的统计分析后,提出土壤与有机改良材料的最低体积比为4∶1;建议设置隔盐设施条件下的覆土高度,大规格乔木2.0 m,一般乔木1.5 m,灌木1.0 m,地被和草坪0.6~0.8 m;指出有机材料优先选择酸性,并持续投入,保证用量。

    2021年04期 v.49;No.665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六安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

    赵寅成;孙雷;岳正波;吴楠;

    通过评价六安市生态系统为六安和周边地区人们福祉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其经济价值总和,基于指标方法的规范和定期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的制度,核算了六安市2017年GEP。综合分析核算结果可知,六安市2017年的GEP达3 794.48亿元,其中生态系统调节功能总价值、生态系统产品提供总价值和生态系统文化功能总价值分别为3 140.8亿、408.5亿和245.2亿元,分别占全市GEP的82.77%、10.77%和6.46%。六安市土地面积约15 461.16 km~2,单位面积GEP为2 454.20万元/km~2。六安市GEP远远高于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1 218.7亿元)。可知六安市GEP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可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2021年04期 v.49;No.665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下载次数:9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新疆耕地利用效率及空间相关分析

    田玉梅;李国平;

    利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新疆1999—2018年的耕地利用效率,通过计算Moran’s I分析新疆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环境变量、统计噪音和管理无效率会影响耕地利用效率;新疆耕地利用综合效率上升,受到纯技术效率明显影响;通过Moran’s I可以得出新疆耕地利用效率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综合来看,新疆耕地利用效率虽整体较好,但仍需调整要素投入,实现新疆耕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2021年04期 v.49;No.665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 伊犁河谷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型鉴定与分析

    王传锋;

    为摸清伊犁河谷地区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的病毒基因型,利用BVDV基因组5′端非翻译区(5′-UTR)通用型引物,采用一步法RT-PCR对疑似感染样品进行基因扩增、序列测定与比对分析以及遗传进化树构建。结果显示:12份疑似样品中,有1份样品PCR扩增结果呈阳性,基因型鉴定为BVDV2型。该研究表明伊犁河谷规模化牛场内存在BVDV2型感染,为该地区规模化牛场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1年04期 v.49;No.665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3种兽类肱骨的形态学比较

    王震;

    以虎、狮、棕熊、黑熊等13种动物的肱骨为研究对象,观察了肱骨形态特征,并测量了有关参数。结果发现,食肉动物肱骨与草食动物存在明显差别。不同种类动物肱骨的差别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肱骨的形态特征与动物活动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进行肱骨分类比较时,肱骨后天活动形成的部分形态特征应谨慎使用。该研究将为动物骨骼的分类或鉴别提供一定的启示。

    2021年04期 v.49;No.665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生长环境下花■的形态特征比较

    雷宁;曾建刚;沈小明;叶金云;朱俊杰;

    运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采自太湖、钱塘江桐庐段的野生花■以及由太湖野生群体经人工繁育3代的花鳐骨这三个群体的30个形态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太湖群体和东林养殖群体的形态较为接近,而与桐庐群体的差异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 55.08%、主成分2 14.01%、主成分3 6.87%,它们的累积贡献率为75.97%。逐步判别选入3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通过建立的3个群体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_1为75%~100%,P_2为77%~100%,综合判别率为86%,结果表明3个群体形态差异显著(P<0.01)。该研究为花■不同群体的鉴别积累了基础资料以及为花■的增殖放流、优良品种的培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04期 v.49;No.665 88-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3种警犬不同肌肉中PPARGC1A基因的发育性表达研究

    李静;万九生;陈超;邓卫东;岳锐;熊和丽;黎立光;

    [目的]探究PPARGC1A基因mRNA在昆明犬、马里努阿犬、德国牧羊犬不同肌肉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为研究犬的肌肉和运动能力形成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昆明犬、马里努阿犬、德国牧羊犬3种警犬在6月龄、1岁龄的臀腿肌肉组织中PPARGC1A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PPARGC1A基因在3种警犬肌肉中呈现逐渐上升的表达趋势。马里努阿犬在6月龄和1岁龄时臀腿肌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昆明犬和德国牧羊犬(P<0.01)。[结论]PPARGC1A基因在肌肉发育和肌内脂肪沉积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探索肌肉发育及肌内脂肪沉积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基础。

    2021年04期 v.49;No.665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广西2个地方猪种与杜洛克猪杂交后代生长及繁殖性能分析

    温斌华;覃兆鲜;马青艳;陈宝剑;梁旦;农素群;蓝晞;秦谦涛;刘南干;谢炳坤;

    [目的]研究杜洛克猪和环江香猪、隆林猪杂交后代的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为优良性状新品系猪的选育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杜洛克猪♂×环江香猪♀和杜洛克猪♂×隆林猪♀杂交分别获得杂交后代杜香猪和杜隆猪,测定杜香猪、杜隆猪的体长、体高、胸围、腹围、体重等生长性能,记录母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及其仔猪30日龄断奶头数、30日龄断奶窝重等繁殖性能。[结果]杜香猪和杜隆猪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均较优良,杂交后代集中了环江香猪、隆林猪和杜洛克猪的优良性状。[结论]利用广西地方猪种来培育优良性状新品系猪,环江香猪和隆林猪可作为良种的二元杂交母本使用。

    2021年04期 v.49;No.665 96-9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水草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的影响

    李飞;辛建美;施正庭;蒋文枰;

    为研究克氏原螯虾对不同水草的喜好,选取浮萍、伊乐藻、金鱼藻和小球藻等,在室内玻璃钢池中研究不同水草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的水草及其组合均可用于克氏原螯虾养殖,其中处理(5)(饲料、金鱼藻、浮萍和螺蛳)的效果最佳,处理(3)(饲料、伊乐藻和金鱼藻)的效果次之,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养殖过程中,不同处理间水质差别不大,但不同时间、不同处理间水质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为克氏原螯虾养殖中的水草种植提供一定的指导。

    2021年04期 v.49;No.665 98-9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68份柚类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分析

    王旭;彭洁;朱延松;杨胜男;张晓楠;余洪;江东;梁大成;

    [目的]用17对SSR引物对68份柚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背景研究,推演其亲缘关系,为更好地利用这68份材料提供参考。[方法]17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用Power Marker V3.25软件计算观测等位变异数(Na)、有效等位变异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香农多样性指数(I)和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用Ntsys2.0计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用Structure2.3.4推导群体遗传结构。[结果]17对引物扩增出62条多态性条带,平均为3.647 0条。计算得出这62个多态性标记位点的平均等位变异数Na为3.470 6,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Ne为2.152 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54 2。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481 0和0.848 2,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419 8。在遗传距离0.36处将材料分成5个类群,结构分析中将材料分成4个组群,聚类分析和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所选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和结构分析的结果能直观地了解这68份材料的亲缘关系,并对其中可能的同物异名品种进行筛选。

    2021年04期 v.49;No.665 100-103+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林业科学·休闲农业

  • 荔波小七孔景区植物景观提升研究

    孙连群;黄娅玲;朱慧方;

    以荔波小七孔景区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从植物种类构成、生长状况和配植情况等方面对荔波小七孔景区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出荔波小七孔景区在植物配植、季相变化、保护管理、景观体验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建议。

    2021年04期 v.49;No.665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浓度激素对马甲子幼苗的影响

    袁畅;张志朦;黄潜;谢忠涛;张阳芷;杨贤均;

    采用3种浓度激素分别处理层积与未层积的马甲子种子,对发芽后的马甲子种子在子叶展平时的根、茎进行测量,以探究不同浓度激素对马甲子幼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25℃的条件下,使用0.050 00 mol/L的生长素处理层积过的马甲子种子后,幼苗长势最好,其根、茎长度分别为48、58.73 mm,综合整体来看,生长素对层积与未层积过的种子发芽后的幼苗都能起到促进作用。0.050 00 mol/L浓度赤霉素处理层积过的马甲子种子,对种子发芽后幼苗根、茎生长有促进作用。任意浓度萘乙酸处理层积与未层积过的马甲子种子,都不能对马甲子幼苗根、茎生长同时产生促进作用,其中0.000 10 mol/L的萘乙酸对层积与未层积马甲子幼苗的茎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2021年04期 v.49;No.665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章古台地区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肖巍;王东升;张日升;迟琳琳;

    [目的]研究章古台地区不同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方法]以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赤松(P.densiflora)、油松(P.tabulaeformis)、彰武小钻杨(Populus×Xiaozhuanica W.Y.Hsu et L.cv.Zhangwu)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下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高度、生物量等,分析其在物种组成、生长状况、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4种人工林林下分布草本植物共21科36属39种。不同树种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及分布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樟子松林、赤松林、油松林下形成了以马唐为主要优势种的草本植物群落。樟子松林下盖度和生物量最大,彰武小钻杨的盖度和生物量最小。通过比较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认为彰武小钻杨林下草本植物群落中没有绝对优势的草本植物,不确定性较高,草本植物分布不均匀;樟子松林下形成了以马唐和虎尾草为主的、稳定的、分布均匀的草本植物群落。[结论]从4种人工林草本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看,要加强对赤松林、油松林和彰武小钻杨林的经营管理。

    2021年04期 v.49;No.665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EMATEL的森林火灾影响因素研究

    刘蓉;段辉良;吴鑫;

    采用DEMATEL方法对森林火灾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表明:人为因素在森林火灾发生时起着核心作用;加强防火宣传,注重防火队伍建设,加强林区经济投入是做好森林防火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加快对气候因素和植被因素的科学研究,为森林火灾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2021年04期 v.49;No.665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火炬树水浸液对苏丹草和狗尾草的化感作用

    董芳瑾;金鑫麟;李华清;欧留妹;赵娟;李践践;李荣花;

    分析火炬树不同器官水浸液对其他植物的化感效应有助于了解火炬树化感作用物质合成的部位。利用火炬树果穗、树皮和根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对苏丹草和狗尾草2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火炬树果穗水浸液对苏丹草和狗尾草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化感效应指数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对狗尾草的抑制作用强于苏丹草;火炬树树皮水浸液在0.002 g/mL时对苏丹草有促进作用,其余浓度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树皮水浸液3个浓度对狗尾草均表现为抑制作用;火炬树根水浸液3个浓度对苏丹草都表现为促进作用,在0.002 g/mL时对狗尾草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余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火炬树化感效应表现抑制作用的强度是果穗>树皮>根。

    2021年04期 v.49;No.665 119-120+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聊城市常见园林树木滞尘能力与叶片微形态解析

    宁婷婷;纪紫嫣;马雪媛;王首刚;赵红霞;

    以聊城市内常见的12种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单位面积与单株滞尘能力,通过显微镜观察叶表形态结构,研究植物滞尘能力与叶表微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滞尘量(TSP)从大到小为白皮松>紫叶李>雪松>紫叶桃>悬铃木>白蜡>榆树>国槐>油松>银杏>胡桃>七叶树。单株植物滞尘能力(TSP)大小顺序为国槐>紫叶李>胡桃>紫叶桃>悬铃木>七叶树>雪松>白蜡>白皮松>油松>榆树>银杏。植物滞尘能力与叶面结构、冠层结构及树体高度有关。雪松吸附PM_(10)的能力最强,白皮松吸附PM_(2.5)和PM_(0.1)的能力最强。叶片越粗糙、绒毛和褶皱越多、气孔多且开口较大的植物滞尘能力越强;树冠覆盖面积大的植株滞尘能力较强,叶片小而疏的植株滞尘能力相对较弱,高度为2~6 m的植株滞尘效果最佳。

    2021年04期 v.49;No.665 121-12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9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重庆市武隆区农旅融合困境与对策

    张家栋;张国栋;

    农旅融合作为产业融合的重要形式,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农村产业融合必然的发展趋势。武隆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涉农产业基础较好,具备农旅融合的先决条件。采集武隆区旅游业与其他涉农产业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测算农旅融合水平,发现武隆农旅融合达到一定水平,旅游业同农业、林业融合较好,同牧业、渔业融合有待提升。继续提升武隆区农旅融合水平还存在服务人才缺失、宣传力度低、品牌效应低等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2021年04期 v.49;No.665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植物营养

  • 赣州烟区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示范效果分析

    申昌优;刘辉;杨庆根;刘毅;刘润生;张慢慢;廖忠辉;饶文平;廖敏;钟秋瓒;

    对比国内烟叶产区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赣州烟区所实施推广应用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对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保障烟叶质量安全、提高烟农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该研究为绿色防控技术在赣州烟区的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2021年04期 v.49;No.665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海洋微藻活性物质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抑菌性研究

    李小姣;钟雪峰;杜国英;

    采用杯碟法,选取3种海洋微藻:2种硅藻(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um f.minutissima、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1种绿藻(塔胞藻Pyramimonas sp.),测定了其石油醚和85%乙醇提取物对烟草青枯病的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塔胞藻的乙醇提取物抑菌性最强,三角褐指藻的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新月菱形藻的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也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性,而塔胞藻的石油醚提取物无抑菌活性。该研究为烟草病害生防制剂提供了新资源,也为进一步研究微藻抗菌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2021年04期 v.49;No.665 131-13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悬浮种衣剂(FS)对水稻稻蓟马和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江曲;王可;潘求一;谈应才;

    用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进行水稻拌种,明确其对水稻稻蓟马和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对水稻稻蓟马、恶苗病具有较好防效,2.50 g/kg(种子)处理对水稻稻蓟马、恶苗病防效均可达91%以上;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防治水稻稻蓟马适宜用量为2.50~5.00 g/kg(种子)。

    2021年04期 v.49;No.665 134-13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辽宁地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曲继林;陈昶;陈睿;马超;纪明山;徐军;

    为验证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在辽宁省盘锦市胡家镇、辽阳市佟二堡镇、营口市石佛镇、东港市黄土坎镇各选取2块地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不同施药时期和次数、剂量、剂型和成分处理间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有效用药量为125 g/hm~2,用药次数为1次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高于25%噻呋酰胺·嘧菌酯悬浮剂,相较井冈霉素、噻呋酰胺单剂和嘧菌酯单剂防效分别高16.8%~20.0%、12.2%~17.7%、14.2%~17.3%,且展膜油剂处理产量高出其他处理3.6%~19.0%。嘧菌酯和噻呋酰胺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相比其他剂型或单剂具有防效好、持效期长、节工省时、治防兼备等优点。

    2021年04期 v.49;No.665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微生物菌剂拌土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和促生效果

    沙月霞;邢敏;李明洋;王晨曦;王佳娟;沈瑞清;

    为研发用于宁夏玉米茎基腐病预防的微生物菌剂。温室条件下检测了3株芽孢杆菌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和促生效果,研究了3株菌的相容性,田间试验验证了复合微生物菌剂拌土对宁夏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与促生效果。温室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R15、萎缩芽孢杆菌(B.atrophaeus)HR37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HR55对宁夏玉米茎基腐病具有较明显的预防效果和促生长作用;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3株芽孢杆菌之间不存在相互抑制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证实微生物菌剂M1对宁夏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效果达60%以上;微生物菌剂M2在乳熟期的预防效果为58.31%,蜡熟期达65.10%。2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在乳熟期的防效与噁霉灵可湿性粉剂无显著差异,与微生物菌剂对照的防效之间有显著差异。微生物菌剂M1和M2明显促进玉米的出苗率和株高,对出苗率的促生效果与噁霉灵可湿性粉剂无显著差异。微生物菌剂M1和M2处理组的玉米产量高于噁霉灵可湿性粉剂与微生物菌剂对照处理组,有效增加有效穗数、千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明显降低玉米秃尖长度。微生物菌剂M1和M2可以有效预防宁夏玉米茎基腐病,为粮食安全和玉米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21年04期 v.49;No.665 141-144+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施氮量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粳稻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刘丹;邓力喜;孙玉友;冯章丽;李洪亮;魏才强;程杜娟;吴亚男;陈银华;隋常玲;

    为了阐明氮肥用量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粳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选取适宜于该积温区种植的20个粳稻品种/系为材料,对高低2个不同氮肥水平下粳稻的分蘖动态、叶绿素含量、干物重以及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氮肥施用量能够增加参试粳稻的分蘖数,提高分蘖期和抽穗期粳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积累,但与低氮施用量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对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的调查分析表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实粒数3个性状影响较大,其变异系数均超过10.00%,且产量的变异系数也达9.6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个氮肥用量下第二积温区粳稻穗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趋势基本一致,其中穗长与穗粒数、实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

    2021年04期 v.49;No.665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有机肥处理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林子龙;陈根辉;黄艳霞;郭其茂;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4种不同有机肥对龙薯9号和龙薯7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有助于提高甘薯单株薯重、单株薯数、商品薯率和薯块干物率,增加甘薯产量,改善甘薯食味品质。不同有机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存在显著差异。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复合肥262.5 kg/hm~2、太丰有机肥3 150 kg/hm~2时,龙薯9号鲜薯产量为38.60 t/hm~2,龙薯73产量为34.21 t/hm~2,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021年04期 v.49;No.665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型液体有机肥对水仙乌龙茶茶叶品质及土壤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曹士先;晁倩林;徐鹍鸬;段联勃;徐杰;蔡小勇;冯卫虎;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液体有机肥对水仙乌龙茶茶叶品质和茶园土壤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水仙乌龙茶树品种为试材,研究该有机肥对水仙乌龙茶产量、内含生化成分、感官品质及茶园土壤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T1(喷施A+B酵素)与CK相比,二者的发芽密度和百芽重相对变化不明显,但T1乌龙茶的水浸出物和茶氨酸的含量均高于CK,且水浸出物与CK呈极显著差异;另外,T1和CK的乌龙茶感官审评分别为90.75和90.05分,但T1的外形和香气表现均优于CK;另外,T1土壤中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高于CK,仅从有机质含量看,T1与CK分别为2.17和1.83 g/kg,二者呈极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该液体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1年04期 v.49;No.665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氮磷钾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黄璐璐;王站付;金海洋;徐春花;徐培培;郭栋;张栋杰;邓仕俊;

    为研究不同氮磷钾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选用"南粳46"进行了常规施肥、常规缺氮、缺磷、缺钾以及不同氮磷钾肥梯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300 kg/hm~2时,产量仅比施氮肥225 kg/hm~2提高2.43%(P>0.05),但氮肥利用率与农学效率减少了21.9%(P<0.05)、27.57%(P<0.01),当施磷量与施钾量为60 kg/hm~2时,产量仅比施磷、钾量为30 kg/hm~2时分别提高了2.54%(P>0.05)、3.15%(P>0.05),但磷、钾肥利用率降低了10.21%(P>0.05)、23.76%(P<0.01),农学效率降低了96.06%(P<0.01)、21.03%(P>0.05)。因此,综合考虑水稻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建议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磷钾肥施用量均为30 kg/hm~2为宜。

    2021年04期 v.49;No.665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药用生物

  • 蓝莓汁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胡军;罗刚华;曹敬华;

    以蓝莓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蓝莓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蓝莓汁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30 min、果胶酶添加量0.2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蓝莓出汁率可达70.2%。

    2021年04期 v.49;No.665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八月瓜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伍沙沙;王延;徐婷;杨燕飞;梁潇;丁晓丽;刘晓龙;钱海兵;

    [目的]研究八月瓜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八月瓜低、中、高剂量组以及护肝片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4d,末次给药1 h后,采用腹腔注射0.1%CCl_4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八月瓜对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测定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八月瓜各剂量组可降低ALT、AST、AKP、γ-GT、LDH和MDA水平,提高GSH活性,改善肝组织病变。[结论]八月瓜能改善CCl_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21年04期 v.49;No.665 163-165+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2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暗紫贝母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彭芳;贺正;祁妹俄波;吴宇;沈雪莲;廖敏;张超;

    暗紫贝母是名贵中药材川贝母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栽培前景非常广阔。但暗紫贝母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经过10多年驯化栽培,目前栽培量较小,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更好开展暗紫贝母的规模化、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对暗紫贝母基地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结合近年来贝母类药材栽培研究的成果,从品种选择、栽培选址、种子处理、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控、产地加工等关键环节探讨暗紫贝母的栽培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为提高药材品质,应推进暗紫贝母的品种选育工作,在不同生长时期对关键栽培参数进行精细化管控。

    2021年04期 v.49;No.665 166-16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种植密度对杜仲生物量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杜丹丹;于雪莹;季倩如;刘英;郭晓瑞;唐中华;李德文;

    以药用植物杜仲为材料,在3个种植密度D1(3 000株/hm~2)、D2(6 000株/hm~2)、D3(9 000株/hm~2)水平下测定了杜仲的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探讨密度对杜仲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杜仲株高显著下降,单株叶片数量、叶面积、叶厚、干物质积累量和含水量均在D2处理组(6 000株/hm~2)达到最高;气体交换参数随密度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种植密度对杜仲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显著影响(P>0.05),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上升,光化学淬灭系数q_P显著下降,说明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叶绿素含量在D2处理组达到最高水平;次生代谢产物在D2和D3处理组含量最高(P<0.05)。因此,杜仲种植密度对不同的生长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不同,在6 000株/hm~2种植条件下,杜仲叶片保持良好的受光面积,水分和养分吸收充分,光合色素含量最高,干物质积累量最多。

    2021年04期 v.49;No.665 16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9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贮运加工·检测分析

  • 茶籽饼生物脱毒工艺的优化

    管维;詹逸舒;李明红;兰时乐;管桂萍;文金;

    以茶籽饼中茶皂素降解率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嗜酸小球菌固体发酵茶籽饼的生物脱毒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适宜的生物脱毒工艺条件为茶籽饼粕85%、麦麸15%、葡萄糖3%、KH_2PO_4 0.1%、MgSO_4·7H_2O 0.15%、NaCl 3%、含水量70%、种龄24 h、发酵时间5 d、接种量20%、初始pH 6.0、发酵温度32℃,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茶籽饼中茶皂素的降解率可达到68.42%,比优化前提高了57.13%。

    2021年04期 v.49;No.665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几种植物源物质对烟草甲成虫的驱避作用

    吕建华;郭亚飞;奚家勤;郭建华;

    [目的]寻找烟草甲生态防治新方法。[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香茅精油、甘菊精油、大蒜精油、α-蒎烯4种植物源物质对烟草甲成虫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4种植物源物质对烟草甲成虫均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且其作用效果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强。[结论]香茅精油、甘菊精油、大蒜精油、α-蒎烯4种植物源物质均具有作为驱避剂防治烟草甲的巨大潜力。

    2021年04期 v.49;No.665 180-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龙眼果肉微波真空薄层干燥数学模型研究

    刘永富;谭安林;潘小莉;韦向成;

    为获得龙眼果肉的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研究了固定真空度下不同微波强度对龙眼薄层干燥水分的影响。采用8个常用薄层干燥数学模型,建立了龙眼干燥水分比和时间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微波强度是影响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分别对8种数学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并确定模型参数,发现Page模型拟合效果最佳,能准确预测龙眼果肉干燥水分的变化规律。干燥过程大致分为升速、恒速和降速阶段;当微波强度较低时干燥过程由升速和恒速阶段控制;当微波强度较高时,干燥过程由降速阶段控制。

    2021年04期 v.49;No.665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缬草根提取物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蔡昊城;刘志华;熊文;张超;何沛;向能军;司晓喜;蒋薇;朱瑞芝;张凤梅;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分析了缬草根提取物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优化确定的试验条件为0.5 g缬草根提取物样品,80℃下用红色萃取头萃取20 min,解吸3 min后进GC/MS分析。缬草根提取物样品中检出127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醇类28种、酯类22种、烯烃类21种、酮类15种、酸类8种、酚类5种、醛类6种、烷烃类4种和其他18种。缬草根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是醇类(46.177%)和酸类(26.082%),其中(-)-桉油烯醇(13.630%)和异戊酸(24.540%)含量较高。

    2021年04期 v.49;No.665 186-190+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酶抑制率法快速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比较研究

    邓家军;杨琳芬;张富生;王兆芹;廖健;魏敏芝;叶琴;王茜;张志芳;陈玲;

    运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酶抑制率法快速检测蔬菜、水果中高风险农药残留,以腈菌唑、三唑磷、水胺硫磷、氟虫腈、百菌清5种农药为例。结果显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重复性好,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检出限可满足GB 2763—2019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要求,无假阳性、假阴性现象,相对准确度较高。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GB/T 5009.199—2003中酶抑制率法相比,胶体金试纸条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受检测环境温度影响较小等特点,适用于对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的现场筛查和检测。

    2021年04期 v.49;No.665 191-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植物和食品全氮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付宇新;胡燕;王莉;贺义昌;曹冰;王召滢;华小菊;曾凡新;

    [目的]为了减少化学废液排放,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对测定植物、食品全氮或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方法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法]选择国家标准物质辽宁大米和芹菜作为检测样品,采用减少称样量、硫酸、加速剂及蒸馏试剂量的改进方法和现行植物食品全氮测定标准方法进行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使用改进方法测定样品中全氮含量,其结果的RSD值小于5%,与标准物质指定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说明改进优化后的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及准确性符合检测分析的要求。[结论]该方法减少了试剂药品的试验用量,尤其是浓硫酸的使用量,降低了检测成本,效率有所提升,对环境污染减少,适合植物、食品全氮或蛋白质的测定,可以推广使用。

    2021年04期 v.49;No.665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农业气象

  • 不同水肥组合对宁夏干旱风沙草原区固定喷灌紫花苜蓿土壤含水量及品质的影响

    刘燕茹;周乾;徐利岗;

    [目的]研究不同水肥组合对宁夏干旱风沙草原区固定喷灌紫花苜蓿土壤含水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水肥组合下固定喷灌紫花苜蓿土壤含水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沙土条件下,当苜蓿根区土壤含水量低于6.3%时必须灌水,灌水至土壤含水量在12.0%以上,每次灌水至40~60 cm;处理T_4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较高,粗蛋白含量最高,适口性较好。[结论]宁夏干旱风沙草原区最优的水肥组合方式为灌溉定额3 600 m~3/hm~2,施肥量N 75.0 kg/hm~2、P_2O_5 105.0 kg/hm~2、K_2O 90.0 kg/hm~2。

    2021年04期 v.49;No.665 201-20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半农半牧区基本农田利用现状及应对策略——以内蒙古巴林右旗为例

    永海;包玉珍;

    以半农半牧区典型区域内蒙古巴林右旗为研究区,基于农牧户与基层干部的实地访谈第一手资料,对基本农田的建设、扩大以及耕作利用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因居住位置狭窄或缺少资金导致部分农牧户的基本农田面积小;旱地农田生产仅依靠种植国家补贴性作物维持;因生态移民项目移居导致居住地与农田距离拉远;林地没有补贴;草场与耕地补贴相比差距较大,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农业面源污染等6个问题,并对基本农田的有效利用与高标准化建设提出了应对策略。

    2021年04期 v.49;No.665 204-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播种机具对夏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高建胜;崔慧妮;田殿彬;董国豪;郭建军;郭智慧;李拥军;郭良海;

    [目的]针对当前玉米机械播种单粒性差、播深不一致、作业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不同播种机具播种试验,以减少作业工序,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为山东省德州市玉米稳产高产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勺轮式、指夹式2种类型的精量播种机进行贴茬免耕播种,各播种机设置5、7、9 km/h 3种播种速度。[结果]从产量来看,指夹式播种机的播种效果明显好于勺轮式播种机,且在播种速度为7和9 km/h时玉米产量较高。[结论]综合考虑播种效果及播种效率,推荐指夹式播种机,播种速度为9 km/h。

    2021年04期 v.49;No.665 20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二战后日本乡村规划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周力行;刘宇;

    近年来在美丽乡村等乡村再造运动的发展和带动下,我国乡村土地的利用、规划以及原有环境的整改和优化等乡村建设,在取得了可观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空间利用不充分、管理不合理等问题。相比之下,同样面临人多地少等问题的邻国日本在70多年的乡村发展、建设和再造的过程中逐渐进行着乡村土地、空间的合理规划以及环境的整改,在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建成了均衡、稳定的乡村环境。以日本乡村规划的演变历程、发展方向和采用的方法、手段为基础,探究这一过程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以便为将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2021年04期 v.49;No.665 209-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8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乡村地域功能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

    洪苏琴;李俊峰;

    运用熵值法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安徽省乡村地域功能水平,对其乡村地域类型进行识别,进而分析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安徽省的乡村地域空间呈现集聚性较强、分异性明显的特点,皖南和皖北地区的乡村地域功能指数较低,发展较慢,皖中地区各项功能指数均发展较好;安徽省的乡村地域功能类型主要分为单一型、交叉型和综合型,单一型和综合型居多,其中弱综合型最多;影响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主导因素为经济基础和国家政策,基础建设、产业结构、区位条件和自然因素等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地域功能产生影响。

    2021年04期 v.49;No.665 216-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1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农业信息

  •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高吉星;苏昱;郭蓉;贾楠;王少慧;黄维昌;

    根据2008—2018年相关数据,利用SPSS 25.0和最小二乘法实现模型的参数估计分析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对GDP、第一产业产值有明显促进作用,出口的效果最为显著,且出口贸易对于GDP、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作用强于进口贸易。同时,政府、企业、个人在农产品进出口方面皆存在问题,贸易壁垒、深加工技术和产需矛盾、品牌建设成为影响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如下建议:发展生态农业,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调整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重要粮食产量;增加农产品进口来源,保证农产品质量。

    2021年04期 v.49;No.665 22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1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强化农村商业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李追阳;季雪焦;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总抓手。农村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中理应发挥好先锋作用。分析了当前农村商业性金融的功能和现状,以及农村商业性金融对乡村振兴支持不足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条有效对策——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增加产品供给数量、增发针对性的地方政府债券、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和构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来强化农村商业性金融的作用,并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

    2021年04期 v.49;No.665 227-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贵州省天麻种植的生态适宜度区划研究

    尹剑;邱远宏;

    [目的]对贵州省道地药材天麻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为产地中药资源合理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程数据、气象栅格数据、土壤质地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土壤侵蚀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从地形适宜度、气候适宜度、土壤适宜度和土地利用适宜度4个方面,考察贵州省天麻的种植生态适宜性,借助空间分析技术将影响天麻生长的各类因素综合,获得贵州天麻种植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黔西北是天麻种植生态适宜度的高度集中区,黔东北地区种植潜力也较大,但目前开发尚不充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结论]贵州生态条件适合天麻药材产业发展,空间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材种植区划方法。

    2021年04期 v.49;No.665 230-23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5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番茄用农药登记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建议

    王静;马新耀;朱九生;

    为明确目前国内番茄用农药登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番茄病虫害防治及农药登记提供参考,对我国番茄用农药登记数量、类别、有效成分及防治对象、剂型、毒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登记农药存在产品种类不均衡、传统剂型偏多、生物农药登记较少等问题,提出了调整农药登记产品结构、发展绿色环保农药剂型、加强生物农药研发及完善相关登记管理制度等参考建议,以期为病虫害防治、农药合理使用及农药登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021年04期 v.49;No.665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结合地理国情数据的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方法研究

    石晓春;叶娇;王海云;吴洪宪;

    粮食生产功能区是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而出台的一项重大政策。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广东省为例,结合地理国情数据,进行了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各分区面积占比分别为最适宜为77.92%、比较适宜为2.16%、基本适宜为18.89%、勉强适宜为1.03%;最适宜地类主要位于粤北的山地丘陵区、粤东和粤西沿海地区,基本适宜区主要位于珠江流域平原区;该方法可较科学地进行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对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1年04期 v.49;No.665 237-240+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杜仲产业发展之杜仲标准分析

    陈进;郭新安;邢军安;

    为探讨杜仲标准与杜仲产业发展的关系,通过国家及各省级地方标准平台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年5月31日的杜仲标准,进而分析标准类型、实施时间、主题及主体、地域分布和更新代替等方面。结果表明,杜仲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数量分别为2、11、21和4篇;杜仲的第1篇标准实施在1999年,2010和2019年是杜仲标准实施的2个峰值年份;杜仲三大主题标准数量相差不大,种苗培育为14篇,造林培育为17篇,杜仲产品为16篇;以杜仲皮、杜仲雄花、杜仲叶和杜仲果/籽/种仁为主体的标准数量(43篇),远超其他主体的标准数量(3篇);陕西省地方标准数量最多(11篇),数量占比高达50%,与全国杜仲种植规模排序基本一致;杜仲标准的更新代替全部集中在林业行业标准,以标准"杜仲丰产林技术"(LY/T 1561—1999)的更新代替最显著和重要。目前,杜仲标准主题多集中在杜仲栽植培育和杜仲各部位初级产品,亟待增加高附加值的杜仲精深加工产品为主题的标准。

    2021年04期 v.49;No.665 24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烟农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程思逸;施伟平;黄志宏;杨振纲;曹秋英;

    对烟草商业企业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服务烟叶生产业务的可行性、优劣进行分析,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条件下对烟草商业企业建设烟农服务平台提出设计思路与搭建架构,并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实施过程中易产生的风险,为烟草商业企业烟农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2021年04期 v.49;No.665 245-24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农业管理·农业教育

  • 关于脱贫攻坚中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联结

    陈述;

    在当前的反贫困国家战略中,扶贫开发、农村低保、精准扶贫的渐次提出,为我国脱贫攻坚做出了巨大贡献。扶贫开发(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问题。如何织密底线民生"保障网",逐步构建一体化的反贫困政策框架,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

    2021年04期 v.49;No.665 248-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贫困地区“95后”农二代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仁寿县识经镇为例

    杨鑫;石晶;

    了解农二代群体的现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对四川省仁寿县识经镇"95后"农二代的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四川省仁寿县识经镇"95后"农二代生存现状的因素。结果表明:80.2%的人接受的是高中及以下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不超过20%,受教育水平总体偏低;对目前工作持满意态度的占比19.0%,持较满意态度占比47.1%,持不满意态度的占比为33.9%;农二代大多集中于工作相对轻松、收入较稳定的行业;农二代的收入大都集中于中低档水平;该群体自购房屋占比为10.7%,所占比重最低,租房居住的比重最大,占比42.1%;大部分农二代普遍对社会保障制度了解不深,意识不强,社会保障缺失;婚姻状况方面,未婚群体占绝大多数,且男性农二代的未婚率比女性农二代高。

    2021年04期 v.49;No.665 251-25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冠肺炎疫情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王佳;李君;王涛;

    概述了目前我国脱贫攻坚的成效,从农业、就业、教育、收入4个方面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影响,提出了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对策建议:加大消费扶贫力度,促进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加大转移就业扶贫政策倾斜力度;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学动态扶贫管理力度;完善农村卫生及医疗服务体系。

    2021年04期 v.49;No.665 25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乡村善治与村级权力机制的重构——基于浙江典型社区治理的实证分析

    倪宁静;全永波;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之下,结合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多元主体,以村级权力机制的重构为切入点,通过乡村善治当前存在的主要困境与理论阐述,构建一个对多元主体进行权力机制重构进而最终实现乡村善治目标的理论逻辑和分析框架。再基于浙江典型社区治理的案例,针对其中主体间权力架构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为乡村善治提供实践依据并反映现实意义,从而佐证了在村级多元主体权力机制重构的前提下最终实现乡村善治的现实可行性。

    2021年04期 v.49;No.665 257-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贫困村脱贫攻坚“五位一体”模式研究——以广东省定贫困村黄塔村为例

    钟剑龙;

    2020年是全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贫困户的务工、产业受到影响,收入降低,容易发生返贫;扶贫产业面临复工缓慢,生产滞后,产品滞销等挑战,出现亏损情况;各项扶贫工作均受到疫情波及,进展缓慢。黄塔村是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帮扶省定贫困村,扶贫干部认真分析形势,运用"五位一体"模式,精准施策。经过加大疫情补助,实施消费扶贫,扩大以奖代补等系列措施,贫困户经济收入逐步恢复,黄塔村坚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2021年04期 v.49;No.665 262-264+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资本视角下西藏农牧区环境治理路径研究

    张雁军;张华娜;

    乡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农牧区乡村环境治理,不仅关乎着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关乎着农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传统乡村环境治理模式陷入困境,寻求多元参与的乡村环境治理模式成为方向。以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社会资本介入农牧区乡村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农牧区乡村环境治理的困境,同时从社会信任、社会规范、社会网络3个方面提出了突破农牧区乡村环境治理困境的思路。

    2021年04期 v.49;No.665 265-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动物生产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吴秋珏;庞有志;马文锋;徐廷生;王玉琴;马岩;宋祯;王建平;李元晓;

    新农科的建设需求下,实践课程成为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性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迫在眉睫。从新农科建设需要入手,探索了实践性教学组织建设的思路,并在教师培养、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等方面深入实践。实践表明,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效果良好,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021年04期 v.49;No.665 271-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专创融合的无土栽培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刘建国;潘春香;肖艳辉;朱云娜;

    针对无土栽培学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专创融合的无土栽培学实践教学新模式,并从专创融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延伸等方面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专创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无土栽培学实践教学效果。

    2021年04期 v.49;No.665 274-27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模式探析

    陈胜文;吴有恒;陈纯秀;肖英银;黄剑锋;何国平;

    在分析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特点以及现有的农业科普资源类型基础上,提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建立科学有效的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新模式,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农业科普教育文化氛围。

    2021年04期 v.49;No.665 27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实践困境与出路

    曹庆楼;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人才振兴的重要举措。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事关全局,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以黔南州为例,阐述了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与困境,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客体以及模式等方面分析原因,进而提出了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出路与对策。

    2021年04期 v.49;No.665 28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