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 基于可加模型方差齐性检验的研究

    朱建国;

    研究了在回归分析中可加模型的方差齐性检验问题,得到了方差齐性检验的Score统计量,并利用随机模拟,说明了检验方法的有效性。

    2008年36期 v.36 15765-15766+15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孔树脂吸附纯化粗提葡萄梗单宁研究

    张建;毛晓英;李宝坤;

    [目的]探究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葡萄梗单宁的吸附和解吸性能。[方法]通过研究特1号、ADS-17、AB-8和D4006树脂对粗提葡萄梗单宁的吸附和解吸附能力,筛选最佳树脂,研究最佳树脂对粗提葡萄梗单宁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确定其最佳的吸附与解吸附工艺参数。[结果]特1号树脂分离纯化粗提葡萄梗单宁的最优吸附-解吸试验条件为:上柱液pH值3.0,质量浓度5.67 mg/ml,流速2.0ml/min,室温,洗脱剂乙醇浓度60%;粗提单宁经树脂吸附纯化后,纯度大幅提高,可以达到96%;树脂经7次重复使用,吸附性能无明显降低,可以循环使用。[结论]特1号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葡萄梗单宁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2008年36期 v.36 15767-15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海洋放线菌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何生美;薛永常;贺宝玲;张秀军;张玉芬;

    近几年来,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有特殊生理活性和潜在药用价值的新化合物,其中,抗肿瘤化合物的研究及开发显示出十分诱人的前景。按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简要介绍了来自海洋放线菌的几种抗肿瘤化合物。

    2008年36期 v.36 15770-15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9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黑曲霉菌株

    冯培勇;张婷;王艳杰;

    [目的]选育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方法]以1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F1)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选育出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生产菌。[结果]在适宜条件下,选育得到的菌株D3产CMC活力为出发菌株的145.5%。[结论]NTG、DES和紫外线作用机理不同,但都能对微生物细胞中的DNA造成突变,使其具有新的特性。

    2008年36期 v.36 15774-15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的研究

    姚新建;张保东;詹秀环;霍俊杰;

    [目的]建立检测蔬菜中有机磷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检验蔬菜中的有机磷。[结果]结果表明,农药的加标回收率为73.88%~108.90%,相对标准偏差为2.07%~5.08%,检出限为0.017 3~0.039 5μ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较好。

    2008年36期 v.36 15776-15777+15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纳米材料对水团簇的影响

    刘安勋;廖宗文;

    [目的]为纳米材料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研究纳米材料处理水分子团簇的变化。[结果]在190~325 nm波段,纳米材料处理水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光吸收增强,表明水分子的结构和能态发生了变化;水的17O-NMR半峰宽变窄,化学位移减小,向低场移动。[结论]水经纳米材料处理后分子团变小,活性提高。

    2008年36期 v.36 15780-15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降解烟碱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

    周通;谢晓阳;徐波;刘志文;吴晓玉;蒋卫;桑菁菁;

    [目的]对1株具有高效降解烟碱能力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应用基础培养基、富集培养基从南昌卷烟厂废弃烟草及其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高效降解烟碱能力的菌株,通过观察该菌株的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该菌在含0.5%烟碱为唯一碳源选择培养基上生长,48h烟碱降解率为83.2%,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阳性的嗜烟碱节杆菌。[结论]试验所筛选的X5菌株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烟草工业和环境保护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008年36期 v.36 15958-1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YAG激光对番茄早疫病菌拮抗菌WB7的诱变效应

    张军;陈立;胡青平;陈五岭;

    [目的]探明YAG激光对枯草芽孢杆菌WB7诱变作用。[方法]采用YAG激光(波长1060 nm,功率7 W)照射1株对番茄早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WB7,综合各辐照时间组里菌株致死率和正变率的大小以及拮抗能力提高程度,分析不同辐照时间对WB7生长以及诱变的影响效果。采用连续传代培养,测定正变株拮抗能力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利用YAG激光辐照枯草芽孢杆菌对WB7有显著的诱变效应,不同辐照时间的诱变率有显著性变化,辐照1.5 min诱变作用最强,且正变率最大;筛选的最佳突变株WB7-L1.5’5高抗番茄早疫病菌,经过7代传代试验证明其可稳定遗传。[结论]该研究建立了YAG激光诱变枯草芽孢杆菌WB7的试验体系,对番茄早疫病的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8年36期 v.36 16028-16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HPLC法分析木糖结晶母液中的糖组分

    孙广仁;宋媛;梁天王;

    [目的]用HPLC法测定木糖结晶液中糖组分。[方法]色谱柱为SCR-101N糖分析柱(7.9 mm×30 cm),柱温为40℃,流动相为水,流速为1.0 ml/min,检测器为视差检测器。[结果]以峰高定量,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在4~8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3、0.9997和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n=5,RSD=1.8%)、98.1%(n=5,RSD=0.8%)和99.4%(n=5,RSD=1.4%)。[结论]该方法测定木糖结晶液糖含量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2008年36期 v.36 16038-16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资源与环境

  • 山东省栖霞市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分析

    付彦兵;杜俊一;史学功;郝文强;

    查阅汇总了1988~2007年及1968~1987年山东省栖霞市的主要气象资料,并分析了栖霞市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008年36期 v.36 15778-15779+16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西宁市气温变化与热岛效应分析

    于斌;刘峰贵;周强;梁军;

    选取1961~2004年西宁站和周围3站的月平均气象资料,对西宁站与周围3站的气温距平3年移动平均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西宁市平均气温上升的趋势中有2个明显的变化期。然后利用1961~1974年(较长的平稳期)西宁与周围气象资料建立函数关系,求得1974年后西宁站由于热岛效应所产生的净增强值。其计算结果是西宁市1974~2004年的平均气温比1974年以前的平均气温增加了0.49℃,并且西宁市的热岛效应呈总体减弱的趋势。最后通过数学模型求得剔除热岛效应后西宁市的气温变化曲线,但西宁市的平均气温仍然呈升高的趋势,1961~2004年的气温平均升高0.40℃。这一变化不但与西宁市周围的地形有关,还与全球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2008年36期 v.36 16031-16033+16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鲁中山区紫外线指数强度分布特征研究

    王继鹏;魏敏;张冉;

    根据鲁中山区代表站泰安农试站2004年12月~2007年12月紫外线观测资料,逐时、逐月、逐季节、逐年际分析该地区紫外线指数强度分布特点。结合该站同期相关气象资料,分析紫外线强度与相关气象要素的关联性,并统计同期紫外线预报的准确率。结果表明,在晴好天气下,紫外线强度在正午时段达到最大;月紫外线指数在5月份左右达到最大;天空中云量-特别是低云量的多少是影响紫外线指数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低云量越多,紫外线强度越小;紫外线指数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夏季较强而秋、冬季较弱;紫外线强度与同期天气现象、低云量及相对湿度的大小有密切关系;紫外线预报的正确性与同期天气预报的正确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后者。

    2008年36期 v.36 16034-16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合肥市紫外线指数预报业务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曹琦萍;刘承晓;张亚;翟宇波;

    介绍了合肥地区紫外线预报系统的建立依据以及功能。由于紫外线和太阳高度角、云量等要素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利用2004~2006年紫外线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紫外线预报方程,并根据预报方程建立一个集资料采集、信息查询、预报制作、产品发布、定量评分于一体的具有较好的人机交互的紫外线预报业务系统。

    2008年36期 v.36 16036-16037+16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淮梅雨期气温日较差异常及其环流背景分析

    李如琦;王谦谦;毛文书;

    利用1951~2001年江淮地区109个台站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对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梅雨期的气温日较差可划分为南、北、西3个气候区域,各个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呈现出明显或不明显的减小趋势,北区的减小趋势最为明显;江淮特别是江淮南区气温日较差的异常与江淮地区梅雨期的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以江淮南区梅雨期气温日较差为代表分析其异常与环流背景的相关关系,发现季风环流、南亚高压加强(减弱),副高减弱(增强),低层暖(冷)平流加强,空气柱厚度增加(减小),使江淮南区降水减少(增多),利于气温日较差偏大(偏小)。

    2008年36期 v.36 16040-16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3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7月阳泉市两次致灾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李润春;高俊寿;高源;刘仙婵;李智才;

    2006年7月山西省阳泉市出现两次致灾冰雹天气过程。分析了天气预报业务中常用的实际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太原多普勒雷达资料,尝试对同类天气的短时和临近预报进行总结,得出预报指标和可用的概念。经分析发现:夏季午后致灾冰雹发生时,当日08时是典型的降雹环流形势,500 hPa有低于-12℃的冷中心,存在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的大气层结,有正的对流有效位能,本地地面总能量达到高能(≥60℃)。当对流云发展时,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低于-40℃,多普勒雷达探测到回波强度在45 dBz以上,强回波(≥45dBz)高度在8 km以上,强回波面积≥15 km×15 km,对流回波发展为典型的冰雹云特征,垂直液态含水量(VIL)≥40 kg/m2,强回波对应径向速度场的逆风区(风辐合)或模糊区(风突变引起)。

    2008年36期 v.36 16049-16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长株潭一体化背景下都市休闲农业定位研究

    贺德红;周志宏;

    基于对长株潭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条件、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的基本认识和国内外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做法与经验的系统分析,从长株潭都市休闲农业的产业定位、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空间定位4个方面,明确长株潭地区都市休闲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2008年36期 v.36 16053-16054+16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开发体验型乡村旅游的作用及开发策略探讨

    张让刚;王海乾;张志国;

    探讨了体验型乡村旅游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明确了开发体验型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并提出了开发策略。

    2008年36期 v.36 16055-16056+16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四川地震资源与开发研究

    傅广海;

    界定了地震旅游资源的概念,用灾害经济学观点、旅游规划理论和系统方法分析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派生的地震旅游资源,提出了地震旅游产品开发原则和总体思路,并就龙门山断裂带整个区域地震旅游产品开发的协调互补与整合给出了框架性建议。

    2008年36期 v.36 16057-16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张学玲;蔡海生;丁思统;黄双根;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从湿地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分析和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方面对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分析,得出1985~2005年期间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其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驱动因素。

    2008年36期 v.36 16066-16070+16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0K]
    [下载次数:8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陕西省土地利用结构模型研究

    吴金华;戴淼;尹剑;

    针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复杂特征与BP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应用上的缺陷,利用遗传算法来优化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形成了遗传算法与BP网络结合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运用matlab软件编制神经网络和遗传神经网络程序,实现模型的建立。证明遗传神经网络用于土地利用结构的预测是可行和有效的,有着良好的前景。

    2008年36期 v.36 16071-16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耕地综合价值测算的XX市征地补偿研究

    孙爱莲;李效顺;

    以XX市为例,首先从理论上界定耕地的综合价值并与征用结合起来明确补偿对象,运用综合因素法将XX市的耕地划分为4个级别,在此基础上测算了耕地的生产力价值;然后,运用多种计量方法重点测算耕地的3大保障价值及社会稳定和生态服务价值;最后,对征地案例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一级区片内征用0.0667 hm2耕地的综合价值为145191.93元,其中的82197.54元占耕地总价值56.61%,应该补偿给失地农民或集体,其余62994.39元,应该补偿给国家或政府。

    2008年36期 v.36 16074-16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评价分析

    杨启俊;龙昱;郝银;

    在资源条件评价的基础上,对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将显著提高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粮食产量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改善了耕作条件和生活质量。

    2008年36期 v.36 16079-16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省节庆旅游开发策略分析

    张维梅;贾秀荣;

    介绍了湖南省节庆旅游的主要形式,分析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开发对策。

    2008年36期 v.36 16082-16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卜全民;李凤英;

    简要分析了我国河道污染的现状及其原因,阐述了传统河道整治带来的负面影响,论证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河道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先期处理技术、河道形态修复技术、生态河堤修复技术、生态河床修复技术、生态护坡修复技术和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以及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展望了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2008年36期 v.36 16084-16085+16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5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论生产力的生态转向

    孙淑萍;

    经典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主要是从经济学和社会历史哲学角度对生产力进行研究,这在当时具有必然性及合理性。但随着生态问题的突出,生产力问题有必要从新的角度——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角度进行反思和认识。生产力的生态转向指的是生产力从单纯以人的物质利益为目标的扩张性发展模式转向对人和自然双向关怀进而实现二者共存共荣的生态化发展模式。

    2008年36期 v.36 16086-16087+16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农用地定级中养殖水面定级技术方法研究——以惠州市惠城区为例

    姚小薇;王占岐;曾杰;冯小红;

    运用因素法评定养殖水面用地级别,并进一步完善了农用地级别体系;选取地块法作为划分定级评价单元的方法,提高了研究成果的精度。研究方法具有普适性,对今后开展农用地定级、尤其是除耕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定级具有示范意义和借鉴作用。

    2008年36期 v.36 16088-16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江苏省耕地资源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孔伟;张飞;

    选取1999~2006年为研究时段,对此期间江苏省耕地资源的数量变化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借鉴人口地理学中人口重心的计算方法对其分布重心的转移趋势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还利用与耕地变化相关的一系列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近年来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江苏省耕地资源变化的因素可以归纳为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农业科技进步以及人口系统压力3个方面。

    2008年36期 v.36 16091-16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汽爆技术在农作物秸秆利用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杨春和;张爱军;白晓龙;乔启成;陈效民;

    汽爆技术是实现对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的一种有效预处理手段,介绍了蒸汽爆破技术及其应用于农作物秸秆利用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2008年36期 v.36 16099-16101+1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国内外生物质裂解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

    肖烈;张忠河;何永梅;杨国峰;尤希凤;

    综述了生物质裂解技术的工艺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生物质裂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总结了生物质裂解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并对生物质裂解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8年36期 v.36 16102-1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邯郸市城区雨水径流水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刘世虹;刘建军;崔香娥;王玉国;苏理生;

    [目的]为有效利用城市雨水、控制非点污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积法观测了邯郸市内主要干道和屋面降雨,分时段取样,分析了样品COD、SS、Pb、Zn、TN、TP、石油类、酚、氯的含量。[结果]油毡屋面初期径流COD最高为2 458 mg/L,在降雨后期维持在100 mg/L左右。道路初期径流COD和SS最大值分别为1 080和3 155 mg/L。油毡屋面明显较瓦屋面污染严重,在整个降雨过程中,COD值始终超标(300 mg/L),随季节气温变化明显。短时强降雨的冲刷强度大,初期径流COD、SS值高,稳定速度快;降雨强度较小,初期径流COD、SS值小,稳定速度慢。[结论]城区雨水初期径流水质污染严重。屋面材料、道路污染状况、气温、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间隔时间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2008年36期 v.36 16107-1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奎河徐州段水环境现状评价及对策

    郑环;

    通过对奎河徐州段水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奎河徐州段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此区域内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残留在土壤中的农田养分和化学物质经淋洗进入奎河,其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使藻类及其他需氧生物大量繁殖,需氧有机物的增加又导致了BOD5增高和DO浓度下降,是造成徐州段范围内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集中治理生活污水,"关、停、并、转、迁"工业污染,建立人工湿地,生态隔离和河道曝气改善农业污染,中水回用等相应的可持续利用整改方案。

    2008年36期 v.36 16110-16111+1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南通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分类收集效益分析

    顾卫兵;乔启成;花海蓉;杨春和;白晓龙;

    以南通6县(市)农村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结合垃圾的产生特征分析了垃圾的去向及处理方式,提出了南通市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采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效益模型对此模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式采用的回收、焚烧、堆肥、填埋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及其对应的垃圾分类方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模式对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8年36期 v.36 16112-1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生态脆弱区矿山复垦实践——以头道沟铁矿为例

    张晋;孙鹏举;刘学录;

    通过对头道沟铁矿土地复垦的研究,得出生态脆弱区铁矿复垦的方法及复垦经验。

    2008年36期 v.36 16115-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花生壳粉吸附模拟废水中Cd2+·Pb2+的研究

    谷亚昕;

    [目的]获得较为理想的花生壳粉作为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Cd2+、Pb2+的吸附条件,为花生壳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花生壳粉为主要原料,对含Cd2+、Pb2+的模拟废水进行了吸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pH值、废水中Cd2+及Pb2+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花生壳粉对Cd2+、Pb2+的吸附效果。在Cd2+、Pb2+初始浓度均为30 mg/L、pH值为6、搅拌2 h、花生壳粉的投加量为0.25 g的条件下,Cd2+、Pb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2%、90.0%。[结论]花生壳粉对Cd2+、Pb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式。

    2008年36期 v.36 16126-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六安市淠河水质时空变异研究

    汪万芬;钱东升;储金宇;谭绿贵;

    应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1~2007年六安市淠河水质进行全面评价与分析,不仅采用"中心化"方法进行数列的无量纲化处理,还运用点到区间距离法计算关联系数,克服了传统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和可行。结果表明,2001年水质级别为Ⅲ类,轻度污染;2002年和2004年的水质较清洁,水质级别为Ⅱ类,其中2002年比2004年的水质好;2003年、2005年和2006年的水质清洁,水质级别均为Ⅰ类,其中2003年比2005年、2006年的水质好;2007年水质级别为Ⅲ类,轻度污染。2001~2007年水质均能达规划目标,2001~2006年水质逐渐变好,但2007年水质有反弹趋势。2007年度,窑岗嘴大桥和大店岗断面的水质均为Ⅰ类,光华厂渡口和新安渡口断面的水质级别均为Ⅱ类,各断面水质较清洁。同时在2007年度,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淠河水质依次属于Ⅰ、Ⅱ、Ⅲ级,总体水质较清洁,但平水期水质受轻度污染。

    2008年36期 v.36 16129-1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贵州水安全战略思想探析

    吴未;

    结合贵州省水安全的现状,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战略思维方法,研究科学合理的区域水安全战略,提出实行区域一体化管理的措施。

    2008年36期 v.36 16132-16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洪泽湖沉积物中磷赋存形态研究

    黄进;

    利用连续提取法研究洪泽湖沉积物中不同赋存形态P的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洪泽湖沉积物中总P含量为725.772~977.637 mg/kg,平均827.887 mg/kg,主要由无机P组成(42.4%~65.2%)。赋存形态以铁铝结合态为主,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铁铝结合态磷可以释放到间隙水和上层水体中,是湖泊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钙结合态磷相对稳定且很难被生物利用,对湖泊富营养化影响不大。由于各种差异的存在,建议以总磷含量作为衡量水质状况的依据。

    2008年36期 v.36 16161-1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热激蛋白70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应用

    肖作江;张淑华;李巧;

    热激蛋白在各类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热激蛋白70在生物体受到环境胁迫,如热胁迫、有机污染胁迫、重金属污染胁迫等时会大量表达,是反映环境污染程度的有效生物学标志物,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系统地综述了其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应用。

    2008年36期 v.36 16223-16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植物生理·生化

  • 饲料型刺槐幼苗的光合生理特征比较研究

    张江涛;

    [目的]研究刺槐幼苗的光合生理特征。[方法]对3个饲料型刺槐无性系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导度(Gs)之间差异明显。相关分析发现,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极显著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一定的相关性;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呈极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为饲料型刺槐的栽培和耐旱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08年36期 v.36 15782-15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地被菊地栽抗旱性试验研究

    李锦馨;

    [目的]为地被菊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个地被菊品种(铺地雪、落金钱、紫勋章、新红)和早小菊(CK)为材料,抗旱性试验在防雨棚内进行,各品种采取随机区组排列,缓苗成活后,整个生长周期进行控水试验,记录各品种的生长发育状况,比较它们的耐旱能力。[结果]在地栽控水的条件下,地被菊的株高、冠幅的增长率是逐渐降低的。4个地被菊品种的冠幅增长率、分枝能力、花朵数量、地上、地下部干物质量均大于对照早小菊。根冠比大小依次为:新红>落金钱>紫勋章>铺地雪>早小菊。在整个生育周期没有灌溉的条件下,地被菊植株仍然生长健壮且开花繁茂。[结论]新红、落金钱和紫勋章地被菊品种抗旱性表现最好。

    2008年36期 v.36 15974-15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农业生物技术

  • 橡胶树不同品系橡胶粒子蛋白的比较研究

    吴坤鑫;王震;姚茂平;陈雄庭;陈守才;

    [目的]对橡胶树不同品系橡胶粒子蛋白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以11个橡胶树品系为试材,采用不同离心速度分级分离方法,获得不同直径大小的纯化橡胶粒子,分别洗脱其膜蛋白并作电泳SDS-PAGE分析,并比较了高产品系和低产品系胶乳中的大橡胶粒子膜蛋白质谱。[结果]14.5、24.02、7.0、32.0、34.0和49.0 kD等蛋白条带的含量在不同直径大小的橡胶粒子上有明显变化,其中14.5 kD蛋白是橡胶延长因子,24.0 kD蛋白是小橡胶粒子蛋白。橡胶树各个品系具有各自独立的特征蛋白谱带,主要表现为在品系之间存在某些谱带表达量上的差异,其中27.0 kD橡胶粒子膜蛋白在耐乙稀利刺激的PR107中的丰度要显著高于不耐乙稀利刺激的海垦1号。[结论]橡胶粒子膜表面的一些蛋白条带可能跟橡胶粒子直径大小或发育相关。

    2008年36期 v.36 15785-15787+15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SSR标记在小麦遗传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郑威;李先文;孙东发;

    介绍了SSR标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概述了SSR标记在小麦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构建、核心种质的筛选、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2008年36期 v.36 15791-15793+15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甜高粱抗丝黑穗病分子标记的建立

    魏鑫;陆水怡;庄严;李玥莹;

    [目的]在甜高粱丝黑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上有所进展。[方法]以甜高粱抗丝黑穗病品种LTR102、甜高粱感丝黑穗病品种LTR106为试材,应用SSR技术对甜高粱丝黑穗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的初步分析。试验中采用CTAB方法提取甜高粱基因组。[结果]通过比较Taq酶用量的不同,进一步优化了Taq酶的用量。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多态性扩增,所用的20个SSR引物中有16个引物能扩增出清晰的多态性谱带,完全可应用于甜高粱丝黑穗病抗病基因的初步定位。其中有4个引物扩增出了差异带,引物号为:Xtxp 279、Xtxp284、Xtxp36、Xtxp228。[结论]通过比较体系中各不同因素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了SSR反应体系,达到了较理想的检测效果。

    2008年36期 v.36 15794-15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猪NPY受体Y1 cDNA的克隆及分析

    周春宝;倪黎纲;丁家桐;包文斌;

    [目的]研究猪NPY-Y1受体在猪激素分泌及发育生理功能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从初情期的苏姜猪母猪中提取下丘脑组织总RNA,RT-PCR扩增出NPY-Y1 cDNA,扩增产物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试验扩增产物与GeneBank公布的猪NPY-Y1序列比较,其同源性达到100%。[结论]为下一步研究猪NPY-Y1基因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2008年36期 v.36 15797-15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热应激对小鼠睾丸Hsp70-2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姜忠玲;

    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温度、相同时间(4 h)热应激处理小鼠睾丸组织中Hsp70-2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以研究热应激对Hsp70-2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热应激组小鼠睾丸Hsp70-2 mRNA转录水平下降,并且温度越高,其下降幅度越大。与对照组相比,33℃组小鼠Hsp70-2 mRNA相对转录水平显著(P<0.05)下降,而37℃组和42℃组下降极显著(P<0.01)。42℃组Hsp70-2 mRNA相对转录水平仅为对照组的44.7%。上述结果说明,热应激使Hsp70-2基因mRNA转录水平下降,热应激对雄性生殖机能的影响与Hsp70-2减少有关,而Hsp70-2 mRNA转录水平可以作为热应激对雄性生殖机能损伤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

    2008年36期 v.36 15799-15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铁皮石斛组培技术研究

    白美发;黄敏;

    [目的]为铁皮石斛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铁皮石斛组培幼苗为试材,接种于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培养60 d后分别取出全部小苗称重;组培苗移栽后统计成活率。[结果]4种不同基本培养基中,以N6对铁皮石斛幼苗的增殖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619.0%,MS最差;以椰子汁为附加物时,对铁皮石斛苗的增殖促进作用最大,香蕉泥和马铃薯泥的增殖效果相近;日光灯照下的铁皮石斛苗较高,自然光照下培养的铁皮石斛苗粗壮,叶色浓绿,增殖率高。当苗高为(6.0±1.0)cm时,经1周炼苗后,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至石灰石碎石滤水层5 cm+锯末8 cm+活苔藓2 cm的基质,成活率在95%以上,植株生长良好。[结论]得到了优质、高效、低成本、规模化培育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方法。

    2008年36期 v.36 15802-15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杀菌剂对枸杞组织培养中真菌污染的控制作用

    李晓莺;罗青;张曦燕;何军;曹有龙;

    [目的]为解决枸杞组织培养中的真菌污染问题。[方法]在枸杞继代培养物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农用杀菌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经灭菌后,在光照12 h/d、光强2 000 lx、温度23℃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材料的受污染与生长情况。[结果]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枸杞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真菌污染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污染率仅10%,且枸杞培养物的生长情况良好。[结论]找到了一种在枸杞组培快繁中既能有效防止真菌污染,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组培苗生长发育的杀菌剂。

    2008年36期 v.36 15804+15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木薯优良品种“辐选01”的快速繁殖

    李斌;黄永才;杨美纯;覃剑锋;

    [目的]研究优良品种木薯"辐选01"无性系组织培养技术。[方法]以"辐选01"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分别在无性培养系建立、芽的增殖、生根和移栽4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MS+6-BA 1.0 mg/L培养基较适合诱导腋芽萌发;MS+6-BA 2.0 mg/L适合作为组培苗的增殖培养基;1/2 MS+NAA 0.1 mg/L作为组培苗的生根培养基较好。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在70%左右。[结论]通过"辐选01"的组织培养研究,为木薯优良品种种品的快速繁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2008年36期 v.36 15817-15818+15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新疆白鲜愈伤组织生长动态研究

    樊宪伟;张虎平;敖清艳;张霞;

    [目的]研究了新疆白鲜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生长动态,为从中提取药物活性成分奠定基础,同时是解决资源贫乏的一条新途径。[方法]以幼叶、真叶、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激素配比、碳源对新疆白鲜出愈率的影响以及愈伤组织生长动态变化。[结果]幼叶在激素浓度为6-BA 2.0 mg/L+2,4-D 0.5 mg/L的MS和B5培养基出愈率分别为83.0%和93.3%,且在低盐B5培养基上诱导率较高;不同外植体幼导率为子叶>下胚轴>真叶,子叶的诱导较快,诱导率较高;蔗糖作为碳源时效果较好,诱导率为100%;愈伤组织生长的倍增曲线揭示继代培养时,第5~17天为快速增长期,且在暗处生长较好,继代周期20 d较为合适;不同激素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质量亦有较大的影响。[结论]y1y、2激素组合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虽较致密,但在体胚发生中均未达到理想效果,也未能进一步分化。将其转入含有激动素KT 3.0 mg/L+NAA 0.1 mg/L的MS培养基中,发现愈伤组织在光下变黄绿色,生长也较紧凑,可诱导出胚状体。

    2008年36期 v.36 15863-1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艺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周娟;李进前;张彪;张传胜;张岳芳;王余龙;董桂春;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种类型。[结果]供试品种间NUEg的差异很大;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成熟期全株、根系、茎鞘叶、穗含氮率低;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抽穗前吸氮量、成熟期总吸氮量较小;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成熟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高。[结论]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吸氮量小、植株含氮率低、氮素利用效率高。

    2008年36期 v.36 15805-15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与鲜荚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缪亚梅;王学军;汪凯华;陈满峰;张秀梅;

    [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气候条件下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方法]以江苏省南通市引进的7个推广品种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9个农艺性状与鲜荚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主茎节数>生育期>分枝数>鲜百率重>株高>多荚百分率>标准荚数>出仁率。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是影响鲜食大豆鲜荚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出仁率、标准荚数、多荚百分率对产量影响则较小。[结论]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荚数、主茎节数、生育期对鲜荚产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2008年36期 v.36 15809-15810+15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夏季高温发生规律及对一季稻生长的影响

    岳伟;杨太明;陈金华;

    [目的]通过历史气象资料分析,揭示安徽省夏季高温发生规律及对一季稻生长的影响,为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气象地面观测资料、农作物发育期观测资料及产量结构资料为基本数据源,分析安徽省近50年来夏季高温发生规律及分布特征。针对典型年夏季高温发生特点,结合一季稻所处发育期的温度适宜指标和高温危害指标,简要分析安徽夏季高温热害对一季稻水稻生长发育的危害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安徽省高温热害持续的时间与出现频次都是沿江高于江淮之间,江淮之间高于沿淮。安徽夏季高温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到高温热害,可导致空壳率、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结论]安徽省江淮地区高温热害的主要发生时段与一季稻抽穗扬花期基本吻合,可通过推迟栽插期来避免一季稻遭受高温热害。

    2008年36期 v.36 15811-15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纳米生物技术在水稻·玉米·大豆增产效益上的应用研究

    刘键;张阳德;张志明;

    [目的]研究纳米生物技术对玉米、水稻及大豆的增产效益,为纳米增效肥料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在不同地区,设计不同的试验方案分别研究纳米增效肥料对玉米、水稻及大豆的增产效益。[结果]结果表明,与普通肥料相比,纳米增效肥料使水稻增产10.29%;使春玉米增产10.93%~16.74%,且有明显的促进玉米早熟的功能;使大豆增产28.81%,含油量增加13.19%,对我国培育非转基因高油大豆有重要意义。[结论]该研究是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探索,开拓了纳米材料在肥料应用方面的新领域。

    2008年36期 v.36 15814-15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卫星搭载对紫花苜蓿当代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任卫波;赵亮;王蜜;陈立波;郭慧琴;

    [目的]了解卫星搭载对紫花苜蓿当代植株生物量的影响。[方法]3个品系的苜蓿种子搭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进行飞行。返地后,对其植株茎粗、初级分枝数及单株当年生物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卫星搭载后,紫花苜蓿当代植株初级分枝数和单株生物量均显著增加,茎粗无显著变化。以高于(对照平均值+3倍标准差)为标准进行筛选,获得茎粗增加变异株2株,初级分枝增加变异株5株,单株生物量增加变异株12株。[结论]获得的变异株可用于苜蓿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但其有利变异能否稳定遗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08年36期 v.36 15819-15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主要性状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焦庆清;

    [目的]推广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方法]比较分析了苏油4号与当地主栽品种的主要性状,并介绍了苏油4号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苏油4号具有高产与双低品质相结合,成熟期适中,抗逆性较好等特点;2007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论]苏油4号适于江苏省及相邻地区采用育苗移栽和稻茬浅耕晚直播种植。

    2008年36期 v.36 15821-15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TLAB研究油菜叶片的生长动态

    杨宁;李建国;

    [目的]模拟油菜叶片的生长动态。[方法]以9个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记录油菜生育期内主茎叶片数累积情况并采用MATLAB编程语言对叶片生长动态进行模拟。[结果]各油菜品种出叶速度为春后>苗期>越冬期,各品种Logistic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700,较好地反映了油菜叶片的生长动态。[结论]该研究为油菜智能化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对优质高产油菜的生产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2008年36期 v.36 15823-15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园艺·园林·林业

  • 烟台绵枣儿的核型研究

    王爱云;赵彦宏;张萍;刘林德;王丽娟;张琳丰;

    [目的]研究烟台绵枣儿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情况。[方法]取绵枣儿根尖,用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后,固定、解离、染色后制片,镜检并统计染色体数目。然后选用染色体形态好且分散的细胞,在显微镜下拍照分析。[结果]烟台绵枣儿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6+1Bs,核型公式为K(2n)=2x=16+1Bs=6m+4sm(2SAT)+4st+2t+1Bs,核型分类为"3B"型。[结论]对烟台绵枣儿从核型比较、细胞型划分、种的进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为细胞遗传学、进化遗传学、现代分类学、遗传育种等提供研究依据。

    2008年36期 v.36 15825-15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特早熟豇豆新品种夏栽品比试验初报

    周国庆;王云;肖黄平;彭友林;

    [目的]探讨特早熟豇豆新品种99-1夏栽的生物学特性及可能性。[方法]对豇豆新品种99-1和当地主栽品种长豆角(CK)两个豇豆品种进行夏栽品比试验。[结果]据两个豇豆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品比试验发现,CK营养生长较为旺盛,株高比99-1高约28 cm,叶片数比99-1多。但在荚长、单荚鲜重、每花序结荚数等方面99-1均占优势。前期产量99-1比CK增产62.4%,全期产量99-1比CK增产41.4%。99-1的抗逆性较强,没有发现植株倒伏,早衰现象。[结论]特早熟豇豆99-1比对照品种具有结荚多、产量高、荚形美观、耐热、抗旱、植株不易衰老等优点,适宜夏播,伏缺季节上市,可大面积推广。

    2008年36期 v.36 15829-15830+15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萝卜肉质根大小对种株发育及开花结实的影响

    武喆;白婷婷;张光星;

    [目的]明确肉质根大小对胡萝卜采种的影响。[方法]以"甜红1号"胡萝卜采种亲本植株为试材,设种株肉质根平均单根重为50、100、150 g3个处理,探索其对胡萝卜种株发育及开花结实的影响。[结果]胡萝卜肉质根平均单根重为150 g的株宽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一、二级侧枝数为平均单根重150 g的最多。3个处理的始花期在5月26~28日,平均单根重150 g的盛花期为6月2日,比平均单根重50和100 g的分别早7和3 d。平均单根重100和150 g的主枝产量/单株产量、一级侧枝产量和一级侧枝千粒重显著高于平均单根重50 g的,而一级侧枝产量/单株产量显著低于平均单根重50 g的。[结论]胡萝卜肉质根大小的3个处理在单株产量、主枝产量和主枝千粒重方面无显著差异。

    2008年36期 v.36 15831-15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食用百合研究进展

    王纯荣;周雯雯;颜贤仔;

    综述了食用百合在栽培、化学成分提取和功能以及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其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8年36期 v.36 15833-15834+1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套袋及增糖剂处理对苹果梨品质的影响

    何伟;曹后男;郑明子;韩苗苗;赵金伟;朴宇;

    [目的]为了完善优质苹果梨生产技术。[方法]以苹果梨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套袋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有所降低,还原糖、糖酸比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V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果实平均单果重有降低的趋势。着色指数提高1倍。而增糖剂可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糖酸比及果实大小。[结论]套袋、增糖剂结合处理可明显改善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最佳处理为比大其梨膨大素结合套袋处理。

    2008年36期 v.36 15839-15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苏州地区欧洲水仙生物学特性及物候期研究

    金立敏;周玉珍;孔贤;吕文涛;李洁;陆桂梅;

    对适合苏州地区栽培的14个欧洲水仙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物候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欧洲水仙物候期差异明显;萌发早的品种如小矮人、花季等可作为冬绿品种在园林中种植,而白朗宁、小矮人与花季、粉色魅力搭配使用可以延长花期。

    2008年36期 v.36 15842-15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节水型园林的发展状况及实现对策

    杨丽娟;王海洋;

    阐述了国内外节水型园林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并提出了实现节水型园林的可行性建议及对策。

    2008年36期 v.36 15844-15845+15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

    刘勇;杨莹;

    从思想与功能、园林建筑、植物造景、园林小品4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进行了比较。

    2008年36期 v.36 15846-15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开放式公园社会向心空间使用状况评价——以保定市竞秀公园为例

    章文姣;张红艳;王飞;张涛;段大娟;李俊魁;

    以保定市竞秀公园中使用率高、受民众欢迎的社会向心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使用状况评价(POE)方法,从空间特性、空间要素两方面对人群需求进行系统的使用状况评价,并提出了城市开放式公园中社会向心空间的改造措施,从而为解决城市公园区域问题、营建城市开放空间提供依据。

    2008年36期 v.36 15848-15850+15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开封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优化

    李雪玲;王发曾;夏为丽;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开封市绿地系统较以前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但仍不完善。针对开封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即建立以其自然和人文特色为基础的"绿心+绿网"的绿地空间布局模式,以适应开封建设生态城市、旅游城市和人居环境的需求。

    2008年36期 v.36 15851-15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滨水绿带的亲水性研究——以蒋村湾西江西岸一期绿化工程设计为例

    王意珍;应冬冬;

    通过蒋村湾西江西岸一期绿化工程设计实践,对滨水绿带的趋水性设计、滨水绿带的空间营造及造景手法作了初步研究。

    2008年36期 v.36 15854+16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安徽和县得胜河滨水景观设计

    蔡鲁祥;

    力图体现"绿涌和州,水木天成"的主题,努力将观水、亲水、戏水、瞰水等人的活动融入设计中,使人亲近得胜河,并结合地域文化,将商业文化、水文化贯穿于整个设计中。

    2008年36期 v.36 15855-15856+1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泉羊角岭(北马冢村)采摘观光园规划设计

    安广义;王桂霞;安洁琳;康晓梅;闫海霞;邓名正;

    以温泉羊角岭(北马冢村)采摘观光园方案的规划设计为例,从规模设计理念和规划设计分区等方面对"新农村+矿山+采摘园+自然景观"的农业观光园形式进行了探索。

    2008年36期 v.36 15857-1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下的农庄旅游与发展——以郑州汜河农庄旅游规划为例

    张宁;李鹏飞;

    对农庄旅游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以郑州汜河农庄旅游开发为例,探讨了农庄旅游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并提出了一种农庄旅游的规划模式。

    2008年36期 v.36 15860-15862+15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态廊道农业园规划建设探讨——以东麟农业生态园为例

    崔志华;张金池;

    介绍了生态廊道农业园规划建设项目的概况,分析了其规划定位,阐述了指导思想,提出了对生态廊道农业园的规划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008年36期 v.36 15867-1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透过《辋川集》分析辋川别业的造园特点

    李福全;杨主泉;

    在辋川别业的营建过程中,王维寄情山水,在写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写意,创造了意境深远、简约、朴素而留有余韵的园林形式,使其成为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品。

    2008年36期 v.36 15870-15871+15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9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八景”文化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申月华;李硕;李品;

    通过介绍"八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挖掘"八景"自身存在却又被忽视的文化底蕴及特点,总结了"八景"在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中对现代园林的影响,指出了重新审视"八景"文化对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实际意义。

    2008年36期 v.36 15872-15873+15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汉字与苏州园林造景的关系

    张云;

    从汉字的字义、字形、字体等方面分析了汉字在苏州园林造园活动中的运用及透过园名、景点的字里行间所呈现出的诗情画意美。

    2008年36期 v.36 15874-15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承德避暑山庄赏美的人为障碍及解决对策

    田月梅;

    从避暑山庄美学欣赏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山庄赏美的人为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2008年36期 v.36 15879-15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杨晓慧;傅超英;韦晓霞;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及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景观生态学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作用,提出了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及建议。

    2008年36期 v.36 15881-15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综合评价研究

    杨贤均;申学成;邓云叶;

    通过对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综合评价标准、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功能和特征的分析,确定了15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立了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绿量绿视率、自然景观变化率、安全程度、场所景观、组织交通和改善小气候等因子为影响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的重要因子。

    2008年36期 v.36 15883-15885+15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陕西省西安市城市水景空间植物景观分析评价

    李鹏飞;杨晓曼;

    采用层次分析法,选择若干对水景空间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指标,建立了整体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唐东芹等提出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AHP模型与方法,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对西安城市水景空间植物景观分析评价,同时也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应用价值。

    2008年36期 v.36 15886-15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基质对扶芳藤扦插育苗的影响

    司剑华;雷云丹;段晓明;盛海彦;

    [目的]研究扶芳藤扦插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比。[方法]采用5种基质配比,分别为M1(50%泥炭+50%珍珠岩)、M2(40%泥炭+60%珍珠岩)、M3(50%泥炭+50%栗钙土)、M4(40%泥炭+60%栗钙土)、M5(100%泥炭)对扶芳藤进行容器扦插育苗试验,对不同基质引起的扶芳藤愈伤率、生根率、根长、单株根系数目、新生枝数及新生枝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基质M1中扦插的扶芳藤生根率、愈伤率最高,分别为87%和88%;根长最长,为68.0 mm;平均新生枝数最多,为4.6条,效果最佳。基质M5中扦插的扶芳藤,其单株根系数目最少,为43.1条;新生枝生长量最高,为12.7 cm;基质M4最差。[结论]基质M1与M5比较适合扶芳藤插穗的生长。

    2008年36期 v.36 15890-15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贵州马尾松遗传改良及种质保存利用研究

    邓伦秀;陈景艳;

    在概述国内外针叶树种遗传改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贵州近30年来在马尾松种源选择、优树选择及种子园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对马尾松种质保存利用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贵州马尾松遗传改良的目标和方向。

    2008年36期 v.36 15893-15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凌示范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森林建设模式探析

    代亚丽;李靖;

    对杨凌示范区城市环境问题以及城市绿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示范区城市森林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

    2008年36期 v.36 15896-15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旅游业发展的风景区村落整治及规划研究——以金华双龙风景区为例

    张艳明;吴樟荣;王才福;王美娟;

    以浙江金华双龙风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风景区及村落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风景区内村落建设与风景区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并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村落整治及规划的相应对策。

    2008年36期 v.36 15971-15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

  • 洛阳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的初步鉴定及其毒力测定

    李江波;胡艳红;冯纪年;

    [目的]测定药剂对蔬菜根结线虫的毒力。[方法]采用传统的制作会阴花纹的方法,对洛阳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的种类进行鉴定,并选择4种药剂对根结线虫的二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结果表明,洛阳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病主要由南方根结线虫引起,未发现其他种类;4种药剂中5%阿维菌素乳油对根结线虫有较高的毒力。[结论]该研究为根结线虫的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

    2008年36期 v.36 15827-15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东方果实蝇防治技术研究概况

    杨丽英;刘建宏;熊小真;

    东方果实蝇是东南亚地区最具毁灭性的5种农业害虫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检疫害虫之一,其寄主范围广、繁殖力高、适应能力强且危害程度大。近年来,在我国东方果实蝇主要发生区,东方果实蝇危害呈现明显地上升势头,对当地果蔬生产形成严重威胁,并也影响到这些地区果蔬外贸出口。综合了近年来世界各国在东方果实蝇防治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和防治技术,分析探讨了不同防治措施的利弊,以期能为我国东方果实蝇防治和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2008年36期 v.36 15986-15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板栗新害虫深褐拟叶螽生物学特性及发生条件的研究

    练飞;佘德松;冯福娟;

    [目的]为探明深褐拟叶螽在板栗上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生活史,野外调查其发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结果]深褐拟叶螽在浙江省云和县1年发生1代,以卵在板栗直径5 cm左右的主干上越冬。成、若虫都以算盘子叶片为食,成虫产卵危害板栗幼树主干。4月上旬若虫孵化,6月下旬成虫羽化,7月中下旬产卵。[结论]可采用清除算盘子等杂灌木、休眠季节小刀划卵4、月上中旬或7、8月份喷药、冬季涂干等办法进行防治。

    2008年36期 v.36 15993-15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6%甲对·辛乳油对棉铃虫的室内毒力评价

    单文荣;李俊霞;

    [目的]评价甲对.辛乳油对棉铃虫的毒力。[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50%甲基对硫磷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及两者复配制剂26%甲对.辛乳油对棉铃虫的触杀毒力。[结果]结果表明,26%甲对.辛乳油相比其2个单剂对棉铃虫有较强的触杀作用,LC50为115.38mg/kg,共毒系数(CTC)为198.27。[结论]该研究为甲对.辛乳油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008年36期 v.36 15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69g/L精恶唑禾草EW防除麦田野燕麦研究

    程亮;郭青云;魏有海;郭良芝;翁华;辛存岳;

    [目的]更好的防治春麦田野燕麦杂草。[方法]在青海省对69 g/L精恶唑禾草EW防除春小麦野燕麦的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69 g/L精恶唑禾草灵EW不同制剂量于野燕麦2~3叶期(春小麦3~4叶期)兑水300 L/hm2茎叶喷雾,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达88.41%~98.57%,除草效果和对照药骠马相当。药后20 d,各处理区小麦生长正常。[结论]69 g/L精恶唑禾草EW安全性好、防效高、持效期长,可进一步示范推广使用。

    2008年36期 v.36 15996-15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速除·新野等防除旱直播稻田杂草效果研究

    李建伟;秦玉金;

    [目的]推广速除、新野等除草剂。[方法]2006和2007年在江苏省江都市浦头镇对速除和新野等除草剂进行小区药效试验。[结果]施药后各药剂均未对水稻产生明显药害。42%新野1 800 ml/hm2、50%速除1 800 ml/hm2对直播稻田单子叶杂草及双子叶杂草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防效均在92%以上。[结论]50%速除和42%新野可有效防除直播稻田杂草,对水稻安全性较高,可推广使用。

    2008年36期 v.36 15998-15999+16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球孢白僵菌对昆虫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田志来;阮长春;李启云;谭云峰;孙光芝;

    从白僵菌的侵染途径、侵染过程及侵染过程中昆虫的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方面的变化对白僵菌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概述。

    2008年36期 v.36 16000-16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1 ]

管理科学

  • 种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提升路径分析

    骆仁林;

    通过对种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财务分析,发现种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较历史虽有较大改观,但还存在偿债风险较高、获利能力欠佳等问题,种业上市公司要提升公司价值必须要将公司主营与公司战略结合,提高技术研发优势,增强产品的系列化能力。

    2008年36期 v.36 15835-15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种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分析

    盛海平;石英尧;陈多璞;

    针对我国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实施科学管理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创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以期为推动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种业推广普及提供参考。

    2008年36期 v.36 15837-15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农林高职院校《园林植物保护》教材建设

    马国胜;陈娟;

    介绍了《园林植物保护》教材的概况,分析了农林高职院校加强《园林植物保护》教材建设的必要性,针对农林高职院校《园林植物保护》教材的建设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构思。

    2008年36期 v.36 16105-16106+1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化

    左群;贺新春;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型社会群体。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磨炼,农民工从整体上已具备中国产业工人的基本特征,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大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大力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深度转化,从本质与表征上将农民工融入中国工人阶级队伍。

    2008年36期 v.36 16118-16119+1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王静;张燕中;

    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分析归纳等方法,分析阻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农村学校体育的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些思路,为决策部门制定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2008年36期 v.36 16154-16155+1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皖西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王厚民;韦勇;阮永福;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皖西地区6个县、市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从投入的经费、场地设施、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师资、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2008年36期 v.36 16156-1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中体育休闲的若干问题研究

    秦文明;

    发展新农村体育休闲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民生活质量,推动乡风文明,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农村乡风文化背景、现有生产力水平、农民休闲意识及体育场馆设施是农村体育休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加强农村体育休闲的宣传,树立体育服务的理念;建立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改善农民体育休闲的结构;发展体育休闲文化,提升农民体育休闲的品位等,给未来农村体育休闲的建设性发展提出建议及对策,旨在为新农村体育休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008年36期 v.36 16159-1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

    王哲;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知识点繁多而分散,概念抽象而难以理解,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8年36期 v.36 16163-16164+1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促进农村教师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研究

    叶泽滨;

    基于整体性、动态性、发展主体和责任主体主观能动性,以想不想发展、能不能发展、会不会发展为思维架构分析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从教师个人层面上、学校层面上和政府、社会层面上对促进农村教师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进行了讨论。

    2008年36期 v.36 16165-1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调查研究

    赵洁;曹光海;

    [目的]了解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实际情况与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济宁市及其他地区的5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进行测评。[结果]父母外出情况、生活情况、留守儿童的年级和性别是影响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结论]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状况值得关注,父母、当前生活家庭及学校应重视对其家庭功能的建立。

    2008年36期 v.36 16168-1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三鹿奶粉事件”后河北省奶业发展研究报告

    刘勇;范会婷;韩继普;杨云乐;

    分析了三鹿奶粉事件产生的原因,介绍了河北省奶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主要应对措施。

    2008年36期 v.36 16171-16173+16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制度建设与科研经费管理

    马慧玲;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企业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不断增加,科研经费在农业科研单位资金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对如何管理科研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行了分析。

    2008年36期 v.36 16174-16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村成人远程教育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安永辉;

    介绍了远程教育的定义以及在我国开展农村远程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村成人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2008年36期 v.36 16176-1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时代农民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李沛武;范天森;

    全球化时代,农民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内外部各种复杂因素的合力冲击下,面临着诸多新的困难与挑战。从全球化性质、实践主体、教育对象、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工作机制、阵地建设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这是加强和改进农民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础和逻辑起点。

    2008年36期 v.36 16178-16180+16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农村民生问题调研报告——以河北省为例

    王卫国;凌湄;焦翠丽;张丽敏;胡园园;

    以河北省为例,调查出农村民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

    2008年36期 v.36 16181-16182+16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制度与现实之间的双重变奏——对南通市失地农民补偿的个案研究

    刘启东;姜乐军;

    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关乎社会稳定的大局。以南通市为例,介绍了其对失地农民采取的补偿制度依据及做法,针对补偿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2008年36期 v.36 16183-16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灰色关联评价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研究——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农村为例

    何植民;李彦娅;

    农村公共物品分类的模糊性、供给主体和方式的多元性,以及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的复杂性使得多指标的综合评价难以进行。灰色关联度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客观、全面地考察农村公共物品评价的各项指标对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影响程度,从中找出影响其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为例,通过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有效供给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依据和对策。

    2008年36期 v.36 16186-16189+16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城中村交通堵塞问题调查与分析——以河南省郑州市信息学院路为例

    张亚丽;解浩松;崔正荣;孟庆香;黄珺嫦;

    以郑州市信息学院路为例,阐述了城中道路交通堵塞与城市用地类型变化之间的关系,剖析了交通堵塞频繁发生的原因。建议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包括结合城中村改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完善道路基础设施、限制私家车出行、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双改单"等。

    2008年36期 v.36 16190-16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城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

    王颖;

    小城镇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它作为农村与城市在生产、交换、生活方式之间的纽带,起着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作用。作为河北省重要城市的秦皇岛,城镇化水平低下,生态建设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实际分析了秦皇岛市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加快秦皇岛市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同时增强生态建设的对策,对秦皇岛市城镇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8年36期 v.36 16193-16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省移民扶贫移民贫困风险因果树分析

    邹晓娟;梁媛媛;

    利用因果树分析方法对江西省移民扶贫移民贫困风险发生的四大因子(搬迁风险、生产风险、生活风险和社会边缘化风险)及其深层因子进行了层次分析,并就移民发展能力和机会、生产资金资助、移民参与制定发展规划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

    2008年36期 v.36 16197-1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黄芪·蒲公英等中草药配伍对肉仔鸡生长保健性能的影响

    杨红文;艾玲;雒秋江;

    [目的]探讨黄芪、蒲公英等中草药对肉仔鸡生长保健性能的影响。[方法]将黄芪、蒲公英等中草药分别以配伍形式加入艾维因肉仔鸡基础日粮,测定对其生长保健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添加中草药配伍A组(0.8%黄芪,0.4%山楂,0.4%陈皮,0.4%苍术)、中草药配伍B组(1.2%蒲公英,0.8%乌梅,0.8%黄柏,0.4%黄芪)肉仔鸡体重分别提高6.12%(P<0.01)及0.64%(P>0.05);肉仔鸡采食量分别改变-7.95%、9.99%;肉仔鸡料肉比分别改变-14.04%、9.35%,中草药配伍B组替代抗生素添加剂使肉仔鸡成活率和对照组保持相当水平。[结论]黄芪配伍中草药对艾维因肉仔鸡生长性能有较好改善作用;蒲公英配伍中草药则使其生长性能有所下降,但可替代日粮中抗生素添加剂的防病保健作用。

    2008年36期 v.36 15898-15899+15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鸡舍环境镰孢菌的定量研究

    王雅玲;彭红艳;王钰卓;李婷婷;胡敏锐;宋莉;郭静;吴迪;

    [目的]对鸡舍空气和周围基质(饲料、粪便、灰尘、土壤)中镰孢菌(Fusarium)的浓度和分布进行定量研究,为控制从业人员和禽类Fusarium感染及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6级Anderson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和曝皿法采集空气中样本,采用无菌袋随机采取周围基质中样本,进行实验室培养、计数、纯化。[结果]共得到镰孢菌分离株717株,以灰尘中Fusarium的浓度最高(2.8×105~1.5×106cfu/g,平均为8.8×105cfu/g)。[结论]空气中的镰孢菌分布与土壤中和灰尘中镰孢菌相关性较大。

    2008年36期 v.36 15900-15901+15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禽霍乱·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研究(Ⅲ报)——疫苗对鸭和鹅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试验

    王红琳;杨峻;邵华斌;温国元;艾地云;罗玲;罗青平;张蓉蓉;

    [目的]为禽霍乱、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鸭和鹅等水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接种固体培养基收获的菌液与鸡新城疫病毒弱毒株La Sota接种易感鸡胚收获的感染鸡胚液混合,用甲醛溶液灭活后制备成5批二联油乳剂灭活苗,用于鸭和鹅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试验。[结果]5批二联苗对鸭和鹅的安全性试验表明,免疫鸭和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免疫效力试验表明,免疫后3周,鸭和鹅的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均≥4 log2,新城疫攻毒保护率均为100%,禽霍乱攻毒保护率为66.7%~83.3%。[结论]该二联苗用于免疫鸭和鹅安全可靠,免疫效果良好。

    2008年36期 v.36 15902-15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正大标准化养猪生产模式研究

    冉小波;杨彬;赵彦军;

    中国传统的规模化养猪主要有专业户和工厂化养猪两种模式。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养猪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科学养猪的要求。为适应养猪业改革的需要,正大集团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进行高密度、高效率、高质量的标准化养猪生产模式。对正大标准化养猪的优点和标准化养猪发展趋势作一介绍。

    2008年36期 v.36 15904-15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一例大肠杆菌引起猪腹膜炎的诊治报道

    李麟;宣亮;付党华;

    江西省某猪场的猪群发生了腹膜炎,从病料中分离出一株细菌,经多种观察和试验,认为由大肠杆菌引起。对病猪进行了诊治,控制了病情。

    2008年36期 v.36 15907-15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弓形虫病病原的实验诊断研究进展

    李潭清;宋勤叶;杨润德;高轩;刘兰亚;

    综述了诊断弓形虫病的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核酸检测(如PCR)、组织学检测寄生虫和/或其抗原(如免疫过氧化酶染色)或组织分离。其他较少使用的方法包括细胞培养、动物接种、弓形虫皮肤试验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论述了细胞培养、动物接种、血清学方法和核酸检测方法检测弓形虫的研究进展。

    2008年36期 v.36 15909-15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炎毒热清及其微乳制剂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体外抑菌作用

    王棋文;李剑勇;牛建荣;周旭正;张继瑜;魏小娟;杨亚军;赵兴绪;

    [目的]为评价炎毒热清(AEE)及其微乳制剂(AEE-ME)的安全性和抑菌活性。[方法]用灌胃法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及其95%可信区间;采用杯碟法研究抑菌作用。[结果]AEE经小鼠口服LD50为10.937 g/kg,95%可信区间为9.309~12.850 g/kg;AEE-ME经小鼠口服LD50为5.357 g/kg,95%可信区间为4.388~6.566 g/kg。AEE对猪大肠杆菌O149、金黄色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10.00、20.00、20.00、10.00 mg/ml;AEE-ME对上述4种菌的MIC依次为5.00、10.00、5.00、5.00 mg/ml,对绿脓杆菌的MIC为20.00 mg/ml。[结论]AEE属实际无毒性物质,AEE-ME为低毒性物质,二者均有抑菌活性且AEE-ME抑菌作用强于AEE。

    2008年36期 v.36 15912-15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皮刺螨总科名录初报

    任天广;郭宪国;

    医学革螨非是昆虫类节肢动物的统称,可以作为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皮刺螨总科是医学革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国内关于革螨区系研究的诸多文献报道,在《中国经济昆虫志》(第40册)的基础上,新增了9属126个新种,丰富和扩展了皮刺螨总科的内容。

    2008年36期 v.36 15915-15919+15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含水量的人工饲料对东亚飞蝗生长发育的影响

    曹成全;陈申芝;张知锦;

    [目的]研究不同含水量的麦麸饲料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东亚飞蝗若虫,在山东农业大学温室内进行其对不同含水量的饲料取食试验,测得结果应用统计软件DPS v 3.01专业版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含水量(40%、60%、80%)的同一种饲料,其饲养效果不同。东亚飞蝗对麦麸饲料的取食量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其所取食的饲料中所含(实际消耗)的麦麸量却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增重效果也是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加,死亡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生长速度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加快,消化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利用率和转化率随含水量而变化的规律不是很明显。[结论]试验验证了东亚飞蝗取食食物相当程度上是为了取食水分这一论断,也为节约其人工饲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8年36期 v.36 15920-15921+15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巢湖的太湖新银鱼食物组成分析

    杨启超;刘恩生;鲍传和;伍昌俊;王树荣;李洪远;宋雪明;

    [目的]为了分析巢湖银鱼产量变化的原因。[方法]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8月9、月在5个采样点分别进行调查,研究了巢湖的太湖新银鱼食物组成、生长指标,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巢湖银鱼产量变化的原因。[结果]结果表明,桡足类是太湖新银鱼的主要食物,在8月份食物中平均个数组成比例和出现率分别为66.32%±11.85%和100%,枝角类平均个数组成比例为27.77%±10.11%,出现率为100%,轮虫很少;在9月份食物中平均个数组成比例和出现率分别为57.86%±31.00%和87.18%,食物中枝角类平均个数组成比例为29.35%±28.06%,出现率为74.36%,轮虫极少。[结论]随着富营养化加重、蓝藻频繁暴发,巢湖中浮游动物数量在不断减少,而鲚鱼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银鱼产生巨大食物竞争。此外,巢湖的银鱼大量感染双线绦虫,大量感染寄生虫肯定会对银鱼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2008年36期 v.36 15922-15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小肽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及鱼体组成的影响

    於叶兵;王宽华;许杭峰;

    [目的]为在水产饲料中应用小肽提供试验性参考依据。[方法]试验选用平均体重(16.19±0.25)g/尾的异育银鲫240尾,随机分4组,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中小肽的添加量分别为0、20.03、0.0和40.0 g/kg饲料。每天投饲3次,分别为6:301、3:30和18:30,投饲率为鱼体重的3%~4%,水温24~28℃,pH值6.8~8.0,DO>5 mg/L,饲养45 d。[结果]试验得出,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异育银鲫增重率、饵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试验组Ⅱ的饵料系数在所有试验组中最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小肽替代部分鱼粉可以显著提高饲料的干物质消化率(P<0.05),可以提高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磷表观消化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但降低了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另外,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小肽替代部分鱼粉对异育银鲫鱼体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试验组Ⅱ的鱼体组成和对照组最接近。[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小肽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及鱼体组成无显著影响,还可以有效降低饲料成本。

    2008年36期 v.36 15925-15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饲料添加剂半胱胺对牙鲆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王子甲;叶继丹;王琨;孙云章;李富东;凌泽春;

    [目的]研究饲料添加剂半胱胺对牙鲆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和口腔灌服2种方式按等对数浓度梯度进行半胱胺对牙鲆的急性毒性试验,同时采用一次腹腔注射方式以100 mg/kg BW的半胱胺剂量对牙鲆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腹腔注射组半胱胺96 h的LD50为263.6 mg/kg BW,95%可信区间为237.40~292.80 mg/kg BW,其安全剂量为26.36 mg/kg BW。口腔灌服组半胱胺96 h的LD50为1754.70 mg/kg BW,95%可信区间为1534.60~2006.30 mg/kg BW,其安全剂量为175.47 mg/kg BW。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在注射100 mg/kg BW半胱胺后2 h,与对照相比,牙鲆血浆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血浆谷草转氨酶活性随注射时间有所升高,谷丙转氨酶活性随注射时间有所降低。[结论]半胱胺对牙鲆的毒性属于低等毒性。

    2008年36期 v.36 15928-15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鼠营养性肥胖模型的建立

    田方;金红星;成文玉;

    [目的]建立与人类肥胖最为接近的高脂饲料所致单纯性肥胖模型,为肥胖理论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用ICR和KM 2个品系的小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高脂饲料试验组和普通饲料对照组,测定小鼠体重L、ee’s指数、脂肪湿重、同视野脂肪细胞数量及血液指标。[结果]ICR雌性小鼠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不同品系的小鼠对高脂饲料的要求不同,相同品系不同性别的小鼠也需要不同的高脂饲料诱导营养性肥胖模型。

    2008年36期 v.36 15963-15964+15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条件对绒山羊体外培养初级毛囊生长的影响

    李蘅;李金泉;曹贵方;张文广;

    [目的]为阐述毛囊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分离绒山羊初级毛囊并培养于无血清DMEM培养基和Williams E培养基中,观测毛囊的生长速度及形态学变化。[结果]毛囊在无血清DMEM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是0.034 mm/d(前3d),在生长过程中毛囊的层次结构及形态可长时间保持不变;在无血清Williams E培养基中生长速度是0.077 mm/d(前3 d),明显加快。[结论]绒山羊初级毛囊在2种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更适合在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

    2008年36期 v.36 15965-1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药用植物·烟草·茶叶

  • 不同播种期对大千生生长的影响

    李赫男;庄云;马尧;张洋洋;

    [目的]确定大千生的最佳播种时间。[方法]以吉林省吉林市左家地区大千生种子为材料,分别在不同播种期(4月29日、5月9日、5月19日和5月29日)进行播种,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其各种生理指标和种子指标。[结果]播种期不同,大千生的生育时期不同,其各项指标均有一定差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形态指标、生理指标还是种子指标方面均以5月19日播种的种子生长比较旺盛,产量较高。因此,认为在吉林省吉林市左家地区大千生的最佳播种期为5月19日左右,即每年5月中旬。[结论]该研究为大千生生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8年36期 v.36 15931-15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岳西高山区生姜立体栽培小气候效应分析

    江大纯;江胜国;杨太明;程正飞;

    [目的]为岳西高山区姜农提高生姜的产量和产值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方法]对20062、007年在岳西县高山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生姜立体栽培,将试验田分为传统方式栽培、套种豇豆和遮阳网栽培三部分,进行试验对比分析。[结果]间作区比对照区增产8.1%,遮阳网区比对照区增产30.7%。但采用遮阳网对高温有减缓作用,但遮荫成本大,经济效益不高;间作生产成本低,土壤保温效果高于一般区,经济效益高;传统栽培经济效益最差。[结论]立体栽培方案有效地改善了温热等小气候条件,产量显著提高,建议推广使用。

    2008年36期 v.36 15933-15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崖豆藤属(Millettia)分布种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王建荣;宗鑫凯;王祝年;

    综述了现已掌握的中国崖豆藤属11种植物提取的天然化合物132种,包括黄酮类、萜类、甾体类等。在此基础上,对该属植物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的报道亦加以归纳,为今后我国崖豆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性药理研究提供参考。

    2008年36期 v.36 15936-15942+15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8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贵州省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悬钩子属植物分类及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左经会;林长松;向红;廖雯;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分类鉴定和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公园有悬钩子属植物31种5变种,其中14种1变种可以入药,资源蕴藏量较大,具有很高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研究结果对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的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扩大该属药源和发展地方经济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8年36期 v.36 15943-15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采收期东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分析

    李凤伟;凌明松;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季节不同年生野生和栽培东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及干物质得率确定其最佳采收期,使其药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为仿生东北红豆杉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RP-HPLC法,TOSOH 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 mol/L乙酸铵-冰醋酸(41∶59∶0.2),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25℃。[结果]野生和仿生东北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最高时期在4、5月份。[结论]该方法用于紫杉醇的测定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东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测定。

    2008年36期 v.36 15948-15949+15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苦参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邵晶;倪京满;郭玫;赵磊;余晓晖;

    [目的]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苦参药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苦参总生物碱的浓度50%乙醇溶液,加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振摇后,氯仿萃取,萃取液于一定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结果]氧化苦参碱检测浓度在0.013~0.026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7 1)。用氧化苦参碱作为对照品,在pH值7.0的条件下加入2.0 ml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在417 nm处有最大吸光度,该条件下可准确地测定苦参药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试验测得不同产地苦参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所购得的陕西、甘肃苦参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较高,分别为1.801、1.778 mg/kg。[结论]该试验所采用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通过总生物碱的含量客观全面地评价苦参药材的质量。

    2008年36期 v.36 15950-15951+1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0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肉苁蓉的药用有效成分及其寄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范丽颖;鞠殿民;任军;车莉;

    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的多年生专性根寄生植物,其寄主为藜科的固沙植物梭梭。肉苁蓉具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多糖、生物碱、氨基酸、无机微量元素等。目前,对肉苁蓉寄生机理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主要从肉苁蓉种子的萌发过程,吸器的诱导因子及寄生植物对外源物质的识别3方面简单阐述了其寄生机理。

    2008年36期 v.36 15952-15954+15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9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紫蘑菇多糖的提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葛淑敏;于源华;张艳飞;

    [目的]试验优化了紫蘑菇多糖的提取条件,探讨了紫蘑菇多糖对人宫颈癌细胞、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MTT比色法测定。[结果]试验成功提取了紫蘑菇多糖,试验结果显示紫蘑菇多糖对人宫颈癌细胞、肝癌细胞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试验为真菌多糖的提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8年36期 v.36 15955-15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益智挥发油的气相指纹图谱的研究

    刘红;邹童;张连华;毕和平;杨定国;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益智挥发油的气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来自10个不同产地益智挥发油,并用SPSS软件对气相指纹图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研究10种不同产地益智挥发油气相指纹图谱的相似性。[结果]10个产地制备的益智精油得率在0.21%~0.96%,以广东阳江产益智产油率最高。各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02%~1.00%,相对峰面积的为0.6%~2.5%,符合指纹图谱的要求。不同产地的益智挥发油的成分含量相似但个别存在差异。质量不尽相同,海南产益智较好,为地道药材,广东次之,广西较差。[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测定益智药材挥发油的气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药材质量评价。

    2008年36期 v.36 15961-15962+15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4种石斛水提物对人宫颈癌HelaS3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

    鲍丽娟;王军辉;罗建平;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石斛药用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人宫颈癌细胞HelaS3和肝癌HepG2细胞用含10%新生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在37℃和5%CO2条件下培养,比较了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和马鞭石斛水提物对HelaS3和HepG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4种石斛水提物对HelaS3细胞和HepG2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在所选浓度范围内对剂量和时间有依赖性。4种石斛水提物对HelaS3细胞的IC50分别是11.63、17.71、15.11和5.89 mg/ml;对HepG2细胞的IC50分别是10.40、22.95、3.80和17.76 mg/ml。显微观察显示,处理组的活细胞多呈红色,核呈固缩状或圆珠状,有明显的染色质凝集和细胞凋亡特征。[结论]剂量效应分析表明,对HelaS3细胞而言,马鞭石斛水提物抑瘤效果较好;对HepG2细胞而言,金钗石斛水提物抑瘤效果较好。

    2008年36期 v.36 15968-15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9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0 ]
  • 利用醇提药渣提取黄芪多糖的工艺研究

    赵海燕;马永平;刘雅静;

    [目的]确定从醇提药渣中提取黄芪多糖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采用水为提取溶剂,用搅拌回流方法提取黄芪经乙醇提取后所得药渣中的黄芪多糖(APS)。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提取温度、固液比及提取时间对APS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黄芪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00℃,固液比1∶16,提取2 h;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次数为3次,乙醇沉淀APS的最佳浓度为70%。与直接从黄芪生药中提取多糖相比,从醇提药渣中提取得到的黄芪多糖粗提物得率有所降低(从24.58%下降到12.93%),但纯度却大大提高(从74.87%提高到93.27%)。[结论]该方法能综合利用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减少中药资源的浪费。

    2008年36期 v.36 15977-15978+15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直立型川麦冬黄酮含量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郭星;程方叙;廖政;张兴国;曹原湘;文便便;

    [目的]初步探讨直立型川麦冬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川麦冬主产区,采用原位动态法采集供试品,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麦冬黄酮含量,相关回归法分析麦冬黄酮与生育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直立型川麦冬中的黄酮含量y(mg/g)与生育时间x(d)的变化规律是:y=1.2356 lnx-4.748 9(n=7,50≤x≤730,0≤y≤3.128,r0.001=0.9507,r=0.9542)。[结论]在一定生育时间范围内(0≤x≤730 d),直立型川麦冬中的黄酮含量y(mg/g)与生育时间x(d)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008年36期 v.36 15979-15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酸碱度及水浴时间对烟叶总糖测定的影响研究

    崔权仁;王世济;刘小平;武文明;武家美;

    [目的]探讨用铁氰化钾比色法测定烟叶总糖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测定试验中,设水浴时间4个水平(10、20、30、40 min),酸碱度4个水平(pH值为6.0、7.0、8.0、9.0),研究水浴时间和酸碱度对烟叶总糖测定的影响。[结果]烟叶总糖转化时水浴时间长短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总糖转化后溶液pH值在一定范围内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同一样品水浴10 min与另外3个处理总糖的测量值差异极显著(P<0.01)。总糖转化后将待测液pH值控制为6.0~9.0时,不同处理间所有样品总糖的测定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所有样品待测液pH值为9.0的总糖测量值均小于对应样品在pH值6.0、7.0、8.0时的测量值。[结论]烟叶总糖转化时间以80℃水浴10 min较为适宜,待测液pH值范围可控制为6.0~8.0较为适宜。

    2008年36期 v.36 15981-15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皖西烟区烤烟新品种适宜栽培技术研究

    徐玲;徐经年;张林;刘碧荣;

    [目的]探索适宜在皖西烟区推广栽培的烤烟品种及栽培技术。[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因素,品种为副因素,对3个烤烟品种不同处理的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内在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品种9601表现出明显的早发趋势,较云烟87和云烟85田间长势强。3个品种在当地生态条件下最适宜的施氮水平为97.5 kg/hm2;而在3个处理当中尤以品种9601的综合经济性状表现突出,明显优于其他2个品种,适宜在皖西烟区推广栽培。适当增加钾肥的施入量将更加有利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结论]该研究为皖西烟区烤烟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技术基础。

    2008年36期 v.36 15983-15985+15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都匀毛尖原生(野生)茶树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谢维斌;张国洲;

    通过对都匀毛尖原生(野生)茶树资源进行初步调查,明确了都匀毛尖原生茶树分布的主要特点、状况及都匀原生茶树资源类型,提出了都匀毛尖原生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策。

    2008年36期 v.36 16257-16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土壤肥料

  •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刘英;王允青;张祥明;周兵;方先和;吴会平;

    [目的]探讨紫云英与水稻轮作制下,化肥与紫云英配施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进行早稻和晚稻施肥效应试验,测定水稻的各种经济性状并分析与不同施肥处理的关系。[结果]化肥与紫云英配施,不仅能提高水稻产量,而且可以减少化肥用量;在减少40%化学肥料的基础上,配施15 000 kg/hm2紫云英效果最佳。[结论]紫云英对下茬作物具有较为明显的后效。

    2008年36期 v.36 16003-16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硫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籽粒蛋白含量动态的影响

    谢迎新;郭天财;朱云集;王晨阳;王永华;

    [目的]为冬小麦品质改良和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研究2种硫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中筋力型品种豫麦49和强筋力型品种豫麦66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影响。[结果]施用硫肥能提高2种筋力型冬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尤其对中筋型小麦品种豫麦49效果更明显。[结论]针对不同筋力型品种,结合不同要求,采取合理硫肥施用技术可以起到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的作用。

    2008年36期 v.36 16006-16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施氮水平下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与多糖的关系研究

    康建宏;吴宏亮;杨涓;杨剑涛;

    [目的]在考虑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与多糖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枸杞最佳施氮量。[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甜菜碱、类胡萝卜素、黄酮的影响及其与多糖的关系。[结果]不同的施氮肥水平下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甜菜碱、类胡萝卜素、黄酮的含量存在着差异。适中的施氮量(600~900 kg/hm2)对枸杞类胡萝卜素等次生代谢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有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糖与甜菜碱、黄酮、总糖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在枸杞生产中,产量和品质不能同时达到最佳,应通过施氮量调节多糖与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获得产量与品质均较高时的平衡点。[结论]考虑到产量和质量的关系,枸杞最适宜施氮量应为600~900kg/hm2左右。

    2008年36期 v.36 16008-16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设施环境下人参最优施肥参数的研究

    闫毅;王瑞梅;于海业;陈丽梅;袁月明;

    [目的]建立人参优化施肥数学模型,为人参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设施栽培的人参为试验样品,以氮、磷、钾为试验因子,人参产量为试验指标,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了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结果]对产量反应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分析表明,人参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氮、磷、钾的增产效应次序为氮、钾、磷。应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求模型最优解,分析了氮、磷、钾的主因素效应和单因素效应。[结论]最高产量797.12 g/m2,最佳施肥量:尿素23.74 g/m2,过磷酸钙68.02 g/m2,硫酸钾41.27 g/m2。该模型拟合度好,预报性很高,实用价值大。

    2008年36期 v.36 16011-16012+16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运用灰色理论分析中外化肥使用绩效

    郭成苇;栗凤娟;

    运用灰色理论及DEA分析法对我国化肥使用量与粮食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中外化肥使用绩效,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2008年36期 v.36 16013-16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长期秸秆还田及休闲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周波;刘登民;劳秀荣;聂俊华;孙伟红;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1984~2004年采用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与氮磷肥配施种植玉米和小麦,2005年仅施肥和秸秆还田而不种作物为休闲处理。[结果]长期秸秆直接还田与单施化肥均可降低土壤容重,两者配施效果更好。土壤孔隙度与秸秆还田量呈显著正相关。长期秸秆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钾含量的效果均优于单施化肥,而两者配合施用效果更佳。施用磷肥的增磷效果比单施秸秆更有效。休闲处理不仅使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升高、物理属性得到改善,而且还使土壤综合肥力水平得到恢复与提高。[结论]长期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等生态条件,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2008年36期 v.36 16015-16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密植石榴追肥中速效性氮素分配比例的研究

    彭世逞;

    [目的]为密植石榴生产速效性氮肥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cheffe提出的单形重心设计,对石榴生产过程中花前追肥、花后追肥和果实膨大期追肥中速效性氮素的投放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在每株施用纯氮180 g的条件下,建立了石榴单株产量与3次速效性氮素施用比例之间的数学模型。[结论]通过计算机寻优,获得最高单株产量10.66 kg时,3次施氮比例为0.4∶0.3∶0.3;产量9.5 kg/株以上的72套方案中,其优化配比为0.390∶0.319∶0.291。

    2008年36期 v.36 16020-16021+16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深圳市民广场园林土壤理化状况分析

    梁敏国;鲁朝辉;张少艾;

    对深圳市民广场园林土壤进行了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民广场园林土壤以多砾质壤土为主,土壤石砾含量高;表层土壤容重大(平均值达1.62 g/cm3),总孔隙度低(平均值40%);土壤pH值较自然土壤明显增高,pH平均值为7.79;68%的土壤电导率不达标,平均值为1.3 mS/cm;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处于缺乏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6.9 g/kg和4.3 mg/kg;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处于极缺水平,平均值分别为0.35 g/kg和29.0 mg/kg;土壤速效钾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值为101.4 mg/kg。

    2008年36期 v.36 16022-16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开垦时间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周传艳;陈训;唐金刚;吴克华;杨泊;

    [目的]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农业生产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贵州普定典型喀斯特山区3个不同开垦时间(1959、1968、1980年)的0~10、1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普定县喀斯特山区随着农业用地开垦时间的增加,土壤养分变化总体表现为有机质、全氮、CEC下降;土壤pH值下降;全磷、全钾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等有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普定县喀斯特山区土壤养分随开垦时间的变化主要是受到施肥和微地形的影响。

    2008年36期 v.36 16025-16027+16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业信息

  • 新疆城镇园林绿地树种配置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韩卫民;张如秒;于宝华;

    运用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利用Delphi 7和Server SQL 2000数据库平台,建立一个能为新疆园林绿化服务的园林树种配置信息系统。

    2008年36期 v.36 16045-16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IS的安阳市种植生态区划研究

    孙顺德;张小燕;李晓珍;

    采用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了安阳市自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把安阳市划分为5个农业生态区,即:太行山地果、药、林区,山间盆地粮作区,岗丘粮油花卉区,平原粮经作物区,沙地粮果油区。分析了5个农业生态区资源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安阳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奠定了基础。

    2008年36期 v.36 16047-16048+16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山地风景区规划中的应用

    李卓;

    GIS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与数据管理能力,可应用于山地风景区规划的各个方面。试图运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山地风景区进行坡度、坡向、高程、山体阴影度、可视性等方面的分析,提出山地风景区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

    2008年36期 v.36 16060-1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10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rcGIS的土地利用图的制图综合技术研究

    王林松;田永中;徐永进;吴文戬;陈军;钟燕林;石永明;

    介绍了利用ArcGIS软件综合土地利用图的方法流程,对其中数学基础的生成、空间配准、空间建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对制图综合的技术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8年36期 v.36 16225-16226+1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8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常用矢量化软件的精度比较研究——以R2v、Arcgis、Mapgis为例

    钟燕林;田永中;徐永进;吴文戬;王林松;陈军;石永明;

    在对专业矢量化软件R2v和自带矢量化模块的非专业软件Arcgis、Mapgis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这3种软件分别对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矢量化,结合第二次土地大调查,提出了R2v结合Arcgis的矢量化方法,以期将矢量化精度提升到更高水平。

    2008年36期 v.36 16227-16228+16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rcGIS Engine的河道断面生成与数据获取

    贺巧宁;

    河道断面分析是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传统河床演变分析方法中的断面分析主要是针对固定断面来进行,分析过程是根据固定断面的实测地形资料,绘制河道断面图,处理数据的工作量较大,且分析依赖断面实测资料的完整性。基于ArcGIS Engine的河道断面生成与数据获取解决了传统河床演变断面分析必须立足固定断面的局限。以河道地形测量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可根据需求任意布设河道断面,河床演变的断面分析不再受到实测固定断面资料的局限。

    2008年36期 v.36 16229-16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用GIS实现口岸外来有害媒介生物动态监控

    荣德福;刘伟;桑长春;

    以GIS技术为核心,用宁波口岸现有的视频监控网络,将现场查验与监控终端有效联系起来,对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为疫病疫情的控制提供预警和风险评估;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地图视觉化效果、地理分析和其他数据库的集中管理,构筑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警示系统和突发性事件处理体系,使得在处理涉及时空事件中更加高效和快捷,也为牢固树立防止有害生物入侵安全屏障提供技术保障。

    2008年36期 v.36 16232-16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的研究

    张玉菊;汤梦玲;张广峻;

    阐述了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过程,从实例出发,介绍了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指出绿色建筑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8年36期 v.36 16064-1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价

    王如平;马玉银;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生物安全也成了国际上倍受争议的问题。较全面地介绍了转基因的安全性,阐述了生物安全现状,就转基因产品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以及国际上现有的评价措施进行了综述。

    2008年36期 v.36 16097-16098+1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9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局域农民分层研究法”的深层探讨

    张真;

    "局域农民分层研究法"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从其由来、基本主张、优点及实践等方面对"局域农民分层研究法"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2008年36期 v.36 16259-16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安徽农业科学》总被引频次变化趋势与原因分析

    张志转;张尚君;朱永和;

    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的统计数据,将2001~2007《安徽农业科学》的总被引频次和我国87种综合类农业科学学术期刊总被引频次平均值进行比较,并分析原因。

    2008年36期 v.36 16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论广西蔗糖产业经济及其发展战略

    卢庆南;梁贤;陆宇明;林涛;莫彬;韦莉萍;苏晓波;兰宗宝;

    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蔗糖产业经济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论述了广西蔗糖产业经济在广西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同时提出了广西蔗糖产业经济的区域、科技、工业、长效几大发展战略。

    2008年36期 v.36 16095-16096+16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茶花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江灶发;

    在分析我国茶花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茶花产业化发展的对策,认为政策引导、企业带动、科技支撑、扩大消费等是我国茶花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8年36期 v.36 16120-16121+16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西部县域园区产业集群地域根植性问题研究

    胡卫东;

    从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的关联性出发,研究了园区产业集群地域根植性问题。首先简单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的关联性;其次,分析了产业集群地域根植性的内涵、特点与分类,并对西部县域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考察,深入探讨了西部县域园区产业集群地域根植性问题的构成与成因;再次,提出了西部县域园区产业集群根植性培育思路;最后,总结了全文的基本观点。

    2008年36期 v.36 16122-16125+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简论我国村级经济组织制度改革

    赵彬;

    介绍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内涵、意义、现状、思路、做法和成效,研究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与难点,并提出进一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建议。

    2008年36期 v.36 16199-16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淮安市以城带乡发展农业思路研究——建设清江蔬菜批发市场 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张春梅;

    介绍了淮安市概况及淮安市清江蔬菜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清江蔬菜批发市场在淮安市蔬菜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

    2008年36期 v.36 16203-16204+1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需求的归因与实证——以常州农田水利设施为例

    俞锋;董维春;周应恒;

    通过对江苏常州农村的入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LOGIT模型估计农户对生产性公共产品农田水利设施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的需求意愿受受访者文化程度、有无特殊经历、家庭灌溉缴费、户均水田面积等变量的影响,与这些变量的相关性并不因地区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而非农就业人数与农户需求的相关性在较发达的地区更为显著,家庭人均纯收入在较发达地区与农户需求显著相关,这为区分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提供了实证依据。

    2008年36期 v.36 16205-1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西藏建立农户示范基地实现实践教学和科技推广途径探讨

    曹丽花;蔡晓布;张博;

    论述了西藏以高等农业院校为主体,建立农户科技示范基地,实现实践教学和科技推广的双重作用;并针对西藏实际情况阐述了农户示范基地建设的原则;提出了在西藏实现以农户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和科技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为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和相关科研部门的实践教学和科技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008年36期 v.36 16209-16210+16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业现代化因素与江西水稻单产的关系

    高雪萍;艾施荣;

    在多变量VAR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江西省1980~2006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VECM等方法对江西稻谷单产和农业现代化指标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机械、用电量和旱涝保收比率均对稻谷产量增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稻谷生产增产作用不明显;每公顷耕地农业机械动力和旱涝保收面积比率对于稻谷单位产量增长的短期效应小于长期效应,而在短期内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大于长期效应。

    2008年36期 v.36 16211-16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棉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邬昕珏;

    在分析我国大豆产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要警惕预防大豆产业的危机发生在棉花产业上,即棉花价格话语权的旁落。这也是我国棉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008年36期 v.36 16214-16215+16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欠发达地区农业自主创新的障碍研究

    郭将;

    欠发达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是,农业发展中技术创新的盲目进行,不但加剧了资金、人才的压力,而且延误了发展时机。该文对欠发达地区农业技术创新中自主创新进行了思考,提出创新技术应该从实际出发,客观地面对其中隐藏的现实问题。

    2008年36期 v.36 16216-16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

    周婷;张光连;陈良玉;

    分析了北京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并针对当前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体制、创新机制等对策。

    2008年36期 v.36 16218-16219+16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中部与东部经济水平差距衡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与浙江为例

    徐玲;

    为寻找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的原因,利用变形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安徽、浙江的经济差距进行了衡量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省经济差距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人们一直非常重视的投资,而是人力资本和以资本、劳动之外的影响因素为代表的交易费用。

    2008年36期 v.36 16220-16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贮藏与加工

  • 速冻鲜白莲的加工工艺研究

    吴蔚书;

    [目的]探索速冻鲜白莲的加工工艺。[方法]以江西南昌白莲为原料进行加工,研究速冻鲜白莲的完整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指标。[结果]把成熟、均匀、饱满的新鲜白莲去壳后放入流动水中清洗,加入0.02%的果胶酶制剂,45℃酶解1.5 h后用清水漂洗。然后将捅去莲心的白莲立刻放入0.6%~0.8%的稀食盐护色液中浸泡后热烫,然后快速冷却,挑选品质优良的莲子在有孔冻盘中沥水2~3min,速冻16 min后,在-5℃以下包装送入冷藏库冷藏。要求速冻鲜白莲中的砷≤0.5 mg/kg,铅≤1.0 mg/kg,细菌总数≤300000 cfu/g,致病菌不得检出。[结论]该加工工艺可增加鲜白莲的附加值,能满足市场需求。

    2008年36期 v.36 16135+1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黑豆酱油的研制

    明哲;

    [目的]研究以黑豆代替部分黄豆为原料生产酿造酱油的工艺,利用黑豆的营养性和功能性来提高酱油的营养价值,为开发酿造酱油的新品种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对制曲物料配比、发酵过程中的温度等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当原料中黑豆、黄豆、麸皮的配比为75∶55∶10时,在黑豆酱油理化指标中,无盐固形物为20.130 g/ml,氨基态氮为0.815 g/ml,总氮为1.719 g/ml,出品率为5.3%;低盐固态发酵过程中,当温度为43℃时,黑豆酱油中总氮为1.794 g/ml,氨基态氮为0.826 g/ml,糖分为3.760g/ml,波美度为22.7,pH值为4.6。[结论]低盐固态发酵生产黑豆酱油时,最佳的制曲物料的配比为黑豆∶黄豆∶麸皮=75∶55∶10,最佳发酵温度为43℃。

    2008年36期 v.36 16136-1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鲜红枣发酵酒生产工艺的研究

    贺晓光;李冰峰;郭春香;王松磊;

    [目的]探讨鲜红枣发酵酒的生产方法。[方法]研究鲜红枣发酵酒时干酵母的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及质量标准。[结果]结果表明,以宁夏新鲜灵武长红枣压榨汁为原料,采用法国莱蒙特干酵母活化后添加枣原汁发酵,经过滤、杀菌等操作制成鲜枣发酵酒,其口感醇正、澄清透明、性质稳定,具有长枣特有的风味,是果酒中的佳品。[结论]该方法为红枣深加工和发展地方经济、增加枣农收入提供参考。

    2008年36期 v.36 16138-1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性蛋白酶酶解绿豆蛋白制备寡肽的研究

    顾薇;屠春燕;袁艳娟;潘永兰;

    [目的]利用中性蛋白酶将绿豆蛋白质水解成肽和氨基酸,通过优化酶解条件得到水解度较高的绿豆肽。[方法]选用中性蛋白酶对绿豆分离蛋白进行酶法水解以制备寡肽。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酶解条件。[结果]试验得出,最适的反应条件为温度50℃、pH值6.5、底物浓度7%、酶浓度6000 U/g、水解时间240 min。[结论]绿豆分离蛋白在此条件下酶解,水解度的平均值可达28.82%。

    2008年36期 v.36 16140-16141+16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醉制过程中气单胞菌控制的试验观察

    董杰;蒋云升;

    [目的]研究醉制辅剂对河蟹源性气单胞菌等致病菌的杀菌效果。[方法]采用从患病河蟹体内分离的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鲫鱼,以加饭酒和醉制辅剂对鱼肉做杀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醉制辅剂以一定浓度(30%~40%)与加饭酒同时加入醉制品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2~4 h)有效地杀灭气单胞菌。[结论]醉制辅剂与加饭酒对河蟹源性致病性气单胞菌的联合杀菌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效果高于两者单独作用结果。

    2008年36期 v.36 16142-16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狭叶四照花果实保鲜及黄酮提取研究

    易咏梅;彭东梅;程超;

    [目的]研究狭叶四照花果实保鲜及黄酮的提取。[方法]用5种不同溶剂的壳聚糖作保鲜膜分别对狭叶四照花果实进行处理。[结果]结果表明,5种不同溶剂的壳聚糖保鲜膜均能不同程度地延缓果实衰老,其中以醋酸作溶剂效果最好,比其他溶剂的保鲜效果平均高出18%以上。处理8 d后,第5组的好果率仍达85%以上,Vc、还原糖、有机酸含量分别为保鲜前的69%、101%、53%以上,而未处理的已经大部分干瘪失去食用价值。此外,以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更为有利于黄酮的提取,狭叶四照花果实和叶黄酮含量分别为10.26、55.12 mg/g。[结论]有利于开发狭叶四照花果实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

    2008年36期 v.36 16145-16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香蕉果肉过氧化物酶初步纯化及特性研究

    杨昌鹏;罗菊珍;郭静婕;藤田修二;

    [目的]为控制香蕉POD引起的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饱和度70%硫酸铵盐析和DEAE-Toyopearl 650M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果肉POD,测定香蕉酶液中POD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结果]香蕉提取酶液中POD被纯化了约7.3倍,回收率为33.8%。香蕉果肉POD对愈创木酚的Km值为5.98 mmol/L,其最适pH值为6.5,pH值稳定性为pH 6.0~10.0,最适反应温度为35℃。盐酸-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能显著地抑制香蕉果肉POD的活性,亚硫酸氢钠、植酸、柠檬酸也能有效地抑制该酶活性;而Cu2+对香蕉果肉POD则有明显的激活作用。[结论]香蕉果肉POD的热稳定性低于香蕉PPO热稳定性,其有效的化学抑制剂与香蕉PPO基本一致。

    2008年36期 v.36 16148-1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瞬变高压对β-乳球蛋白变性的影响

    付敏;王武;方红美;左君;何青云;陈从贵;

    [目的]探讨瞬变高压条件下β-乳球蛋白的变性规律。[方法]以鲜牛乳为原料,通过瞬变高压处理后β-乳球蛋白的SDS-PAGE和巯基含量检测,考察压力水平、进料温度、处理时间对β-乳球蛋白的影响。[结果]瞬变高压处理可导致β-乳球蛋白发生凝聚和解聚;20~60 MPa范围内随着压力的提高,β-乳球蛋白的凝聚作用增强,但过高的压力(80 MPa)会导致其产生解聚作用;25~45℃进料温度的影响结果与压力类似;而2~8 min处理时间的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消除β-乳球蛋白的致敏原及高压技术在牛乳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8年36期 v.36 16151-16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农业机械与电子工程

  • 一种高低压自动转换的节能喷灌喷头装置

    刘孝洋;

    喷灌技术在我国农业灌溉领域应用较广。目前常规使用的固定式喷头、旋转式喷头和孔管式喷头由于不能实现高低压的自动转换,无法同时兼顾远近射程的不同需求。而脉冲式喷头虽可对灌溉区域进行间断均匀地调节,但费用偏高,广大农民消费不起。笔者从节能的视角出发,设计出一种能实现高低压自动转换的喷头装置,且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在我国农村地区具有较大的推广空间。

    2008年36期 v.36 16235+16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养蜂箱内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研究

    马德贵;王飞;王硕;孙燕;曹成茂;

    介绍了蜜蜂养殖场的多个养蜂箱内温湿度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利用集成的温、湿度传感器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PTR8000+实现多点温湿度数据的无线传输与接收,利用终端的PC机监测各养蜂箱的温、湿度;阐述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并从硬件和软件两2面说明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法。结果表明,系统使用方便,数据传输可靠,数据可视化直观。

    2008年36期 v.36 16236-16237+16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农业机械平面和空间机构多余自由度的研究

    孟祥文;欧阳富;

    针对传统平面、空间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存在计算不准和自由度计算公式及概念过多的缺点,提出用一个新的公式替代传统平面、空间机构115个公式,用1个多余自由度λ替代平面机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2个概念,新公式比传统公式简单,从而说明新公式揭示了机构运动的本质和规律,并为平面、空间机构自由度计算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公式。

    2008年36期 v.36 16238-16240+16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机在线统计管理系统的设计

    齐新丹;李骅;尹文庆;

    在农机统计管理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微软(IIS)架构的系统解决方案,规划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并对程序开发过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2008年36期 v.36 16241-16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史

  • 汉长安城与古罗马城粮食问题研究

    刘仰智;郭风平;

    西汉长安城和古罗马城都有数十百万的人口。作为两大政权的政治经济中心,西汉长安城和古罗马城的粮食安全问题影响甚至左右了当时的政治格局,至今仍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

    2008年36期 v.36 16244-16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代的植棉和棉纺

    马华阳;

    论述了我国宋代植棉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指出宋代是我国大规模植棉的分界期,宋以前主要是引进,集中于边疆种植,发展缓慢,宋以后是逐渐推广至江南、陕西等地种植,发展很快。在宋代棉业的基础上,元代及明、清棉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全国普遍植棉。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棉花成为首要的纺织原料,可以说是宋代棉业拓展的结果。

    2008年36期 v.36 16247-1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试析民国时期皖西茶业的衰落原因

    朱正业;杨立红;

    皖西地区是安徽省的重要产茶区。民国时期,在国内外市场的冲击下,受交通、税负及生产加工等因素的制约,皖西茶业渐趋衰落。深入探讨皖西茶业的衰落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8年36期 v.36 16249-16250+16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清代陕西关中的油料栽培与利用研究

    刘英;

    基于对方志文献的梳理,说明了清代陕西关中地区大豆、麻子、芝麻、荏子、菜子、芥子、蔓菁子、亚麻子、蓖麻子、棉子、花生和向日葵等12种主要草本油料的栽培及相关的利用情况。

    2008年36期 v.36 16251-16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侗族传统稻鱼鸭共生模式的抗风险功效

    崔海洋;

    稻田经营中的稻鱼鸭共生模式,是我国南方侗族传统生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广大侗族地区在承受了经济全球化的猛烈冲击后,这种现代环境专家正在竭力推崇的"循环农业模式"正在快速消失。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在今天的黄岗侗寨,稻鱼鸭共生模式还在稳定地延续着。调查发现,这一独特的生计方式具有抗击自然风险的独特功效。

    2008年36期 v.36 16254-16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