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综述

  • 水稻镉积累相关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袁雪;马海燕;马亚飞;陆龙千;

    重金属镉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降低水稻籽粒中的重金属镉含量成为了很多学者研究的内容。通过对水稻镉积累相关基因家族的概述及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希望能从中得到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2019年16期 v.47;No.629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降雨侵蚀力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杨轩;

    降雨侵蚀力(R)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土壤侵蚀定量预报的重要环节。从模型最小估算单位尺度、指标类型和精度2个方面分别将目前降雨侵蚀力模型分为次降雨侵蚀力(R_t)模型、月降雨侵蚀力(R_m)模型、年降雨侵蚀力(R_a)模型以及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模型,次雨量模型、日雨量模型、月雨量模型、年雨量模型和综合指标模型,并逐类分析各指标和模型的特点、优劣,为降雨侵蚀力计算时选用合适的指标和模型提供参考。针对现有模型的不足,提出建立基于日雨量的综合指标模型,提高估算精度。综合R因子的研究现状,提出直接观测的设想。

    2019年16期 v.47;No.62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1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效果研究综述

    刘方明;孙云云;高玉山;窦金刚;侯中华;万成山;刘慧涛;王立春;

    综述了玉米化肥减施增效的技术途径及应用效果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施加缓释肥料等新配方肥料、有机物料以及化学物质等物质的减肥增效作用,探讨了轮作、调整播期、喷洒化肥距离以及水肥一体化等措施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减肥增效技术的研究前景。该研究可以为玉米化肥减量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该技术综合生态评价和推广应用。

    2019年16期 v.47;No.629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

    赵晨阳;戴峰;刘述颖;谢倩影;李晨;石佳;

    植物根际促生菌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其促生机制可以帮助植物获取营养物质、调节植物激素水平、增强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等。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根际促生菌促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和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探讨了植物根际促生菌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9年16期 v.47;No.629 1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下载次数:2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玫瑰类黄酮研究进展

    金晶;阳鑫;周薇;周艳;周洪英;

    结合项目组工作需要,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从玫瑰类黄酮的分离鉴定、类黄酮对玫瑰花色的影响作用机制2个方面总结梳理了玫瑰类黄酮的研究动态,并对类黄酮在玫瑰上的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贵州省玫瑰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美丽中国、多彩贵州的建设作贡献。

    2019年16期 v.47;No.629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农艺·园艺

  • 长治市15个谷子品种种植的综合评价

    田岗;王玉文;刘永忠;李会霞;刘鑫;李万星;曹晋军;刘红;

    为解决长治市谷子生产中存在品种混杂与选种盲目等问题,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田间种植鉴定与室内品尝比较,对15个谷子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晋谷40、长生07、晋汾107、长农35等品种的商品性、适口性及产量俱佳,是适宜长治地区种植的优势谷子品种;晋谷21号、长生13、长杂谷466等品种均各有优缺点,可以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种植。

    2019年16期 v.47;No.629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耕作方式对春玉米田间杂草·土壤容重和含水率的影响

    杜艳伟;赵晋锋;王高鸿;李颜方;阎晓光;赵根有;

    研究秋季深松、春季深松、传统翻耕和免耕4种耕作方式对春玉米田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杂草发生情况、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深松处理能够有效降低16~35 cm土层的土壤容重;秋季深松能在整个生育期提高2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春季深松能够提高拔节期—成熟期2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不同处理田间杂草发生状况从重到轻依次为免耕处理、秋季深松处理、春季深松处理、传统翻耕处理;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深松处理、传统翻耕处理、春季深松处理、免耕处理;秋季深松处理能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2019年16期 v.47;No.629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在浦江的种植表现

    金芝辉;王起;潘康蓉;

    以甬优12等10个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开展产量、性状等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浦江不同种植模式种植的籼粳杂交稻品种。结果表明,甬优12号产量最高,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16.08%;甬优1512产量较低,比对照减产15.35%。10个品种平均产量10.32 t/hm~2,产量在8.65~11.86 t/hm~2。甬优12号、甬优15号、甬优7850、甬优1540、甬优538共5个品种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其中甬优12号、甬优15号、甬优7850产量达极显著差异。甬优17号、甬优1140、甬优8050、甬优1512共4个品种的产量低于对照甬优9号,其中甬优1512与对照相比减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019年16期 v.47;No.629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休眠特性小麦种子淀粉粒的扫描观察

    王增;孙晓燕;韩冰;杨燕;

    小麦萌发初期淀粉及蛋白质的水解速度和种子自身营养状况决定了小麦休眠性的强弱。以不同休眠特性的白粒小麦为试验材料,对休眠性弱和休眠性强的两类材料进行不同时期淀粉粒水解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在成熟小麦干种子中,中优9507和京411(弱休眠特性)胚乳内淀粉粒被蛋白基质紧密包裹,而阆中白麦子和万县白麦子(强休眠特性)胚乳内淀粉粒与蛋白基质结合松散,淀粉颗粒裸露较多;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阆中白麦子和万县白麦子比中优9507和京411胚乳淀粉粒的分解程度更大,分解速度也更快。在开花后35 d的小麦种子中观察到的结果与成熟种子中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推断出淀粉粒与蛋白基质的结合程度及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粒的水解程度与小麦籽粒的休眠特性相关。

    2019年16期 v.47;No.629 28-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3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种植密度对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机械化栽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李波;陈喜昌;张宇;张立国;任洪雷;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对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机械化栽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方法]在110 cm垄栽培模式下,对5个早熟、高产、优质、适合机械化的玉米品种进行密度试验,分析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表现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也可能规律不明显。随着种植密度从6.75万株/hm~2增加到9.00万株/hm~2,绿单2的产量增高,德美亚3的产量呈下降趋势,而龙福玉10、38P05、垦沃6的产量变化无规律。[结论]绿单2、龙辐玉10、38P05、垦沃6、德美亚3的最适密度分别为9.00万、8.25万、8.25万、8.25万、6.75万株/hm~2。

    2019年16期 v.47;No.629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烟草种质资源田间鉴定及繁种更新试验

    马柱文;李香荷;黄振瑞;袁清华;张振臣;李集勤;李淑玲;陈俊标;

    2018年春季对77份烟草种质资源进行田间鉴定及繁种更新,其中烤烟51份、晒烟26份,对参试种质进行了主要特征特性的数据采集。结果表明,参试种质间生育期、形态特征、主要农艺性状等差异较大;不同生育期变异系数为7.4%~17.0%,由高到低依次为移栽至现蕾天数、移栽至中心花开放天数、全生育期、苗龄。大埔多叶烟的全生育期最长(197.0 d),而茅天镇小鸡尾最短(126.0 d);不同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1.3%~26.5%,变异系数从大至小依次为节距、叶长、叶宽、茎叶角度、叶数、株高、茎围、花冠长度、花冠直径、花萼长度、主侧脉夹角;普通烟草花叶病(TMV)的田间自然发病最严重,青枯病次之,黄瓜花叶病(CMV)、黑胫病、马铃薯Y病(PVY)零星发生,广烟127、YK1085、SR1307、多抗6号等45份资源发病率为0,其余22份资源不同程度发生田间自然病害。参试67份种质种子发芽率符合入库要求。

    2019年16期 v.47;No.629 33-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稀播长秧龄培育壮秧技术研究

    彭秀荣;何爱萍;贺云梅;时佩佩;

    以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以来的播种量和移栽秧龄为对照,通过设置不同梯度播种量和移栽秧龄,筛选出适宜的播种量和长秧龄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110 g播量处理不利于壮秧培育,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较大影响;LAI与播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产量与播期和播量间呈正态分布。

    2019年16期 v.47;No.629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播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保大麦16号产量的影响

    赵加涛;刘猛道;杨向红;付正波;字尚永;

    为了大力推广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大穗型饲料大麦新品种保大麦16号,研究了保大麦16号最佳播种密度和氮肥用量。结果表明,在密度210万/hm~2、氮肥用量750 kg/hm~2时,保大麦16号的产量最高。但结合效益分析及农业部制定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保大麦16号最适宜密度为210万/hm~2,最经济环保的氮肥用量为全生育期施尿素450 kg/hm~2、种肥和作分蘖肥各50%。该研究为保大麦16号的大面积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16期 v.47;No.629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4种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闫向前;马文娅;何鑫;

    [目的]筛选更加简便、快捷、有效分析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方法。[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度、同异分析和模糊概率法,对2015年国家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品种(南片B组)试验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4种分析方法各有优点,方差分析法理论和方法虽然较成熟,但只能分析产量1个性状,综合能力较差;其余3种分析方法综合能力较强,对参试种评价较为客观全面。[结论]模糊概率法区分度较高,更有利于辨别品种优劣;其计算简便快捷、结论准确可靠,较适合用来综合评价夏大豆新品种。

    2019年16期 v.47;No.629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授粉对永嘉早香柚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陈巍;郭秀珠;徐文荣;孙兴民;郭正兵;

    以永嘉早香柚为试验材料,以琯溪蜜柚为授粉品种,统计不同生长时期授粉果实和对照的裂瓣指数,测定果实IAA、GA_3、ZT、ABA 4种内源激素含量,分析授粉处理对永嘉早香柚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中旬至11月中旬,授粉处理可显著降低永嘉早香柚果实的裂瓣指数,授粉果实和对照IAA、GA_3、ZT、ABA含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授粉果实的4种激素含量显著增加,其中授粉果实的IAA含量为同时期对照的1.94~3.23倍,GA_3含量为1.92~4.67倍,ZT含量为2.09~3.43倍,ABA含量为1.98~2.96倍。推测果实内裂发生初期出现的ZT含量急剧上升可能导致对照囊瓣开裂,授粉果实中高ABA含量抵消了部分ZT激素的作用从而抑制了囊瓣开裂。该研究为阐述永嘉早香柚果实内裂机理提供参考。

    2019年16期 v.47;No.629 46-4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喷水频度和光质对烟用烤房内豌豆苗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苏烁;高相彬;郭磊;张警予;崔光周;宗胜杰;

    以烟用烤房内生产豌豆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蓝光、红光、蓝红混合光)对豌豆苗长、重量积累、色素含量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光照条件下,相对较高的喷水频度能够提高豌豆苗长、鲜重和干重、色素含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其中蓝光照射条件下,叶绿素a、V_C含量和总酚含量显著增加,红光照射条件下,叶绿素b、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显著增加,蓝红混合光照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V_C含量和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相同喷水频度下,蓝光处理能够显著提升苗长及显著增加豌豆苗茎叶鲜重、总鲜重、总干重。不同光质对豌豆苗叶片中不同色素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蓝光处理显著增加叶绿素a含量,红光处理显著增加叶绿素b含量,蓝红混合光照处理显著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红光处理酚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光质。蓝光照射处理V_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类黄酮含量高于红光照射。豌豆苗中色素总量与V_C含量、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豌豆苗生产过程中采用蓝光照射配合较高的喷水频度能够改善豌豆苗生长发育状况和达到提升豌豆苗营养价值的目的。

    2019年16期 v.47;No.629 48-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野生黄伞人工驯化及其高产栽培模式的建立

    王磊;杨树德;程显好;

    以野生黄伞菌株为试验菌株,经过人工驯化,获得昆野黄伞04-1菌株,对该菌株采用菌袋覆土仿野生栽培和日光温棚菌袋覆土与蔬菜立体栽培2种模式,开展其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体系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驯化成功的昆野黄伞04-1菌株的生产性能优于已有的栽培用菌株丹东黄伞818,菌袋覆土仿野生栽培模式和日光温棚菌袋覆土与蔬菜立体栽培模式的生物学效率均高于当地菇农已有模式的生物学效率,其中以日光温棚菌袋覆土与蔬菜立体栽培的生物学效率更高。

    2019年16期 v.47;No.629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1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江淮之间精品阳光玫瑰葡萄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王成荣;王虎;杨军;孙其宝;

    针对近年精品阳光玫瑰葡萄倍受青睐,价格飙升,江淮之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经济效益差距很大的实际情况。结合几年安徽晶鑫葡萄示范园建设的成功经验,从主要特征特性、选择优质苗木、推行健康栽培、精细整地建园、规范整形修剪、严格处理花果、优化肥水管理、绿色防控病虫和运筹采收销售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江淮之间精品阳光玫瑰葡萄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

    2019年16期 v.47;No.629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0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资源·环境

  • 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格局对人为干扰度的响应——以浙江金义新区为例

    余孟杰;吴涛;解雪峰;蒋国俊;沈鎏澄;项琦;孙晓敏;

    基于Landsat TM遥感数据,提取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并利用ArcGIS 10.3中渔网工具分别创建不同尺度的评价单元。分别计算每种尺度下的景观格局指数,构建人为干扰强度指标,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来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格局指数对人为干扰度的响应,研究金义都市新区的景观指数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对人为干扰度做出的响应。结果表明:①人为干扰强度空间分布表现为四周低,中间高。②斑块密度(PD)、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与人为干扰度呈正相关关系;蔓延度指数(CONTAG)、景观聚集度指数(AI)与人为干扰度呈显著负相关。③在探讨评价单元的空间尺度时发现,景观指数与人为干扰度的相关显著性表现不同,具体表现在:AI在空间尺度为2 000 m时,显著相关。而PD、CONTAG、SHDI及SHEI在空间尺度为4 000 m时,与人为干扰度的显著相关,说明人为干扰度与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的响应存在空间尺度差异性。④在处于发展初期的区县尺度下进行景观格局指数与人为干扰度相关性分析时,发现选取评价单元为4 000 m时,得到的相关性和显著性结果较好。

    2019年16期 v.47;No.629 59-6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5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城镇化水平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任亚平;赵明华;徐鑫;张一;于贵思;

    基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文件,选取2007—2016年为研究时段,运用熵值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影响绿色城镇化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城镇化水平在时间序列上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绿色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来看,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城镇化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比和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2019年16期 v.47;No.629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2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电子废物拆解区羟基多氯联苯的分布及传递特征研究

    王帅;史永富;

    [目的]初步探索多氯联苯(PCBs)在水生环境和水生生物中的转化、迁移和传递特征。[方法]通过对典型PCBs污染区域(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及周边地区的主要电子废物拆解区)中水体、底泥、鱼、虾和蟹等水生环境和水生生物样品中的10种羟基多氯联苯(OH-PCBs)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低氯化OH-PCBs可能易于在水生环境和水生生物之间分布和传递,而高氯化OH-PCBs可能倾向于在水生生物体内代谢和生物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环境分布和传递。[结论]该研究不仅可为OH-PCBs对水生生物产生的安全隐患提出预警以及为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也有助于研究PCBs在水生环境的最终归向及存在形态、揭示水生环境中其真实污染水平,对预防OH-PCBs对食物链及各层级生物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2019年16期 v.47;No.629 68-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1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湿润指数的近50年和田地区地表干湿变化特征

    田世英;

    利用1960—2016年和田地区气象站的逐月气象资料,采用伊凡诺夫公式计算出逐月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分析了该地区地表干湿的年际、季节变化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和田地区夏半年、冬半年以及全年潜在蒸散量平均值分别为239.8、75.1和143.7 mm。夏半年、冬半年和全年潜在蒸散发量随时间变化均呈增长趋势,增速分别为0.349 3、0.251 9和0.313 6 mm/a。该地区多年平均地表湿润指数为0.027 2,春季湿润指数的年际变化呈减小趋势,夏、秋、冬季和全年湿润指数的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四季和全年湿润指数的多年平均指数分别为0.023 9、0.031 0、0.014 3、0.040 8和0.027 2,根据湿润指数相对应的气候区划标准,该地区春、夏、秋、冬季以及全年均为极干旱区。年湿润指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潜在蒸散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要素的相关性均未通过0.01、0.05显著性检验。改善该地区湿润状况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的增加,其他气象要素的变化对地表干湿状况起增强或削弱作用。

    2019年16期 v.47;No.629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水质指数法的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研究

    唐萍;王欢;

    [目的]研究2018年安徽省相关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方法]采用水质指数法计算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结果]皖南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优于皖北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新安江、长江流域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优于淮河流域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吻合实际情况且更加客观准确。[结论]该研究为水环境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16期 v.47;No.629 78-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2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RSEI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李鸿芝;

    [目的]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方法]利用巢湖流域2006年和2017年2个时相的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采用新型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研究区这11年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展,巢湖流域生态质量总体出现下降趋势,研究时间内RSEI均值从0.562下降至0.500;生态环境较差和差的区域面积增加了2.63%,生态环境优良区域面积减少了18.79%。在空间分布上,合肥市区及舒城县生态质量相对较差,流域西南的岳西县部分地区和庐江县生态质量较好,且研究时间内合肥市区生态变差,肥西县北部和庐江县生态逐渐变好。[结论]总体来看,植被覆盖的减少和建筑用地的扩张是导致巢湖流域生态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2019年16期 v.47;No.629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5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浅滩湿地生态修复设计——以衢州坑西湿地为例

    李根;

    以衢州坑西浅滩湿地为例,经现场多次踏查和植被、水文调查,对比分析地形、地貌测绘图纸,结合现状植被、水文等条件,从景观空间安全格局构建、乡土植被的生态修复、工程技术辅助手段3个方面论述了浅滩湿地的生态修复设计,再现优美的自然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游憩场所,对这类浅滩湿地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2019年16期 v.47;No.629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8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3种秸秆腐熟剂的应用研究

    蒋亚琴;司学刚;张运栋;葛昌斌;

    当前玉米秸秆还田量逐年加大,由于不能及时腐熟分解,直接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而增施秸秆腐熟剂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试验选用3种秸秆腐熟剂,研究不同处理对秸秆干物质量、纤维素含量、累积净腐熟量、收获指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增施秸秆腐熟剂可以显著加速秸秆的腐熟剂速度,尤其是2号腐熟剂对玉米秸秆的腐熟速度快,90 d的降解率达86.96%,处理玉米秸秆腐熟效果最好。增施2号秸秆腐熟剂可显著改善漯麦163的单株成穗数、穗粒数、穗数、千粒重、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等性状。

    2019年16期 v.47;No.629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3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铅胁迫下产铁载体细菌对芒草幼苗的促生特性研究

    赵锐名;成小英;

    [目的]探讨产铁细菌对芒草铅吸收特性的影响。[方法]从土壤中分离产铁载体细菌,并进行土壤pH影响芒草铅富集试验和产铁载体细菌影响芒草促生特性试验。[结果] pH值越接近7,植株生物量、株高生长势越强,叶片、根系对铅的吸收能力越弱;铅胁迫下添加产铁载体细菌均提高了芒草植株的叶、根重量及其总干重、根冠比、株高,使根系含铅量下降,叶片含铅量在400、600 mg/kg胁迫下也显著下降。[结论]产铁载体细菌可提高铅胁迫下芒草抗逆性,降低富集量,应用价值高。

    2019年16期 v.47;No.629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5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潜山市耕地地力建设与利用改良对策

    朱再生;

    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成果资料、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和测土配方施肥资料,调查潜山市耕地的立地条件和生产管理情况,分析养分、土壤物理状况等,指出潜山市耕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耕地地力建设与利用改良对策。该研究为全面提高潜山市农业工作的管理水平,实现耕地质量动态监控管理,为各级农业决策者和科技工作者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改良并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科学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9年16期 v.47;No.629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 热应激对黄羽肉鸡心脏UQCRB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张权;张柏海;杨志聪;黄琳琳;黎欣欣;吴芷茵;

    [目的]研究热应激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对新广黄公鸡和怀乡公鸡进行热应激处理,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UQCRB基因在新广黄公鸡和怀乡公鸡心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对黄羽肉鸡体重、心脏相对重和心脏UQCRB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新广黄公鸡和怀乡公鸡21、28 d体重以及28 d心脏绝对重显著高于怀乡公鸡(P<0.05),2种公鸡心脏相对重差异不显著。28 d试验组新广黄公鸡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新广黄公鸡21 d心脏UQCR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怀乡公鸡(P<0.05)。热应激显著降低了新广黄公鸡28 d心脏UQCR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心脏UQCRB基因表达与黄羽肉鸡生长速度相关,在肉鸡其他组织器官的表达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9年16期 v.47;No.629 102-10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美白对虾池塘精准养殖系统研究与应用

    马晓飞;袁永明;张红燕;沈楠楠;

    构建并集成完整的南美白对虾池塘精准养殖系统,设计完善、可行的环境监测和环境传感器安装校正方案,开展完整周期的养殖生产试验,通过养殖环境监测数据、养殖设备精准控制记录以及养殖过程记录等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价了南美白对虾池塘精准养殖系统的应用效果,总结了该系统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019年16期 v.47;No.629 104-107+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乐清湾鸻鹬类群落分布多样性变化

    敖展雄;宫莉霞;杨秋花;

    经过2015—2016年的春秋冬3个季节,乐成、蒲岐、清江、雁荡4个观测地点对乐清湾鸻鹬类群落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在乐清湾共观测到鸻鹬类3科24种。乐清湾鸻鹬类群落在时间上呈现季节性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以冬季高于春秋季;在空间上,清江的Margalef指数最高,蒲岐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

    2019年16期 v.47;No.629 108-10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发酵饲料对杂交鲂鲌“皖江1号”生长性能·生理生化指标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王永杰;甘小顺;徐双贵;陈红莲;张静;鲍俊杰;

    [目的]为发酵饲料在规模化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积累资料。[方法]研究发酵饲料对杂交鲂鲌"皖江1号"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免疫指标及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发酵饲料能提高杂交鲂鲌的生长性能,优化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提高消化酶活性,从而使饵料的利用率得到提升。此外,生物发酵饲料能提高杂交鲂鲌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能力。[结论]发酵饲料是一种新型、安全的优质配合饲料,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9年16期 v.47;No.629 110-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温度和湿度对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容;宋春霞;黄令富;韦泽刚;李朝锋;苏丽;

    [目的]明确温度和湿度对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利用该昆虫对八角高产栽培提供基础。[方法]在10、15、20、25、30、35℃以及相对湿度60%、70%、80%、90%和100%条件下,测定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各虫态发育历期。[结果]温度对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影响较大,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在25℃时最高,分别为96.67%和93.67%,在10℃时最低,分别为75.63%和70.12%;不同温度下八角黄瘿蚊各虫态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虫态发育历期在35℃条件下最短,在10℃条件下最长。湿度对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在相对湿度90%条件下最高,分别为96.61%和95.49%,相对湿度60%时最低,分别为79.17%和76.90%;湿度对八角黄瘿蚊卵、蛹和成虫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对幼虫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湿度为90%时,幼虫发育历期最短,为7.50 d。[结论]温度和湿度对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25~30℃、相对湿度90%是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

    2019年16期 v.47;No.629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1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5株安徽流行株M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潘孝成;沈学怀;赵瑞宏;戴银;胡晓苗;侯宏艳;周学利;张丹俊;

    为了解安徽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遗传变异,对5株PEDV安徽流行株M基因进行RT-PCR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5株PEDV安徽流行毒株M基因的全长均为681 bp,编码226个氨基酸,核苷酸同源性为99.1%~99.9%,其与国内外PEDV参考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6.9%~100%。进化树分析显示,5株流行毒株与CV777、attenuated DR13、LZC和CHS亲缘关系较远,与2011年后国内外PEDV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

    2019年16期 v.47;No.629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大金川切割山地鸟类多样性及人类干扰因子研究

    王玉君;向姣;白文科;李玉杰;赵姗姗;张晋东;周材权;

    [目的]调查大金川切割山地鸟类资源及人类干扰状况。[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大金川切割山地鸟类的物种组成、鸟类多样性及人为干扰等。[结果]共调查到61种鸟类,隶属6目23科49属,其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名录的鸟类4种,皆为近危(NT),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8种,其中鹰科、雉科、鸫科、鹟科鸟类的多样性较高。不同海拔、生境下的鸟类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2 000~4 000 m中高海拔地区的鸟类物种丰富度较高,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中的鸟类丰富度高于草甸、针叶林等。放牧是调查区域主要的人类干扰因子,受干扰的主要是鸡形目和隼形目鸟类。[结论]大金山切割山地鸟类资源丰富,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人为干扰。建议当地政府应注重发展当地居民的其他生计,控制放牧干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同时相关保护部门也应加强非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监测与保护。

    2019年16期 v.47;No.629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9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免疫荧光染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宋瑞龙;周子彦;徐天祺;潘士锋;刘宗平;

    免疫荧光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速度快和便于观察等特点。影响免疫荧光染色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从荧光染料、抗体、样品前处理、染色过程等几个重要的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免疫荧光染色质量,以获得一张高分辨率的图片做了详细的介绍。该研究有利于提高免疫荧光染色质量,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帮助。

    2019年16期 v.47;No.629 124-12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2K]
    [下载次数:1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林业科学·休闲农业

  • 广东省龙门县七娘坛森林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

    李临兵;庄会霞;林金福;

    通过分析七娘坛森林公园的资源情况,以及设立森林公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析了建设土娘坛森林公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认为在龙门县建立七娘坛森林公园切实可行。

    2019年16期 v.47;No.629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特有树种资源调查

    仝伯强;王磊;臧德奎;丁平;刘丹;吴府胜;孙爱宗;解孝满;

    对山东特有树种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群体数量、生态区位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统计发现:山东省有特有树种10种5变种,这些种类分布区狭窄,仅4种分布于2~3个分布点,其余只分布在一个地市;种群数量有限,其中泰山椴、少叶花楸种群数量500余株,山东栒子、鲁中柳数量为100~500株,山东山楂等8个树种资源种群数量均不足10株,亟需加强保护。同时对这些资源的濒危等级进行了划分,极危(CR)12种、濒危(EN)2种、易危(VU)1种。此次调查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山东林木种质资源提供了参考。

    2019年16期 v.47;No.629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1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观山湖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霍姮翠;庞伟;孙亚青;文中正;耿雪;仇忠启;

    为明确2015年观山湖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替代市场法、条件价值法等,对供给、调节、文化三大类9个服务指标进行核算。结果表明,2015年观山湖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120.81亿元,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87.80万元/hm~2;价值最大的4项服务排序:休闲游憩(41.22亿元)、水源涵养(32.94亿元)、气候调节(24.48亿元)、土壤保持(19.24亿元),占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比例分别为34.12%、27.27%、20.26%、15.93%;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为79.51亿元,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中,调节服务价值最高的为灌木林(30.58亿元),其次是针叶林(23.44亿元);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57.79万元/hm~2,其中针叶林单位面积调节服务价值最高,为71.48万元/hm~2,是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的1.24倍。

    2019年16期 v.47;No.629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8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广州市城市园林绿地动态变化

    庄会霞;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以1949年以来广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规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常住人口、常住非农业人口、建成区面积、道路总长度等驱动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拟合了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和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城市园林绿地规模与各驱动因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拟合的线性方程拟合优度均较高,其中以建成区面积和常住人口为自变量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优度最好。基于研究结果,预测了未来广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规模,旨在为相关规划、计划等提供参考依据。

    2019年16期 v.47;No.629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冯伟;何少伟;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之一,林业资源是生态环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生态建设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已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日常工作的经验积累和充分的调研总结,分析了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为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2019年16期 v.47;No.629 142-14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植物资源调查

    黄鑫慧;李红叶;胡韫韧;高皓若;王昱骁;

    [目的]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植物资源种、科、属分类。[方法]根据校园功能分区,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归纳分析其植物资源种类。[结果]242种校园植物隶属于100科207属,其中被子植物223种,裸子植物12种,蕨类植物6种,苔藓植物1种。隶属于蕨纲、石松纲、裸蕨纲、苏铁纲、银杏纲、薄囊蕨纲植物均为1种,10种植物隶属于松杉纲。被子植物中,175种植物隶属于双子叶植物纲,46种植物隶属于单子叶植物纲。按用途分类,药用植物184种,食用植物54种,观赏植物169种。[结论]对植物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为同区域高校植物引种与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9年16期 v.47;No.629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0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8种滇产地被植物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比较

    张学星;胡济民;陈海云;吴涛;周筑;白平;永培伟;

    对18种滇产地被植物2年生容器苗木进行光合-光响应曲线测定,通过光合生理参数探讨其光能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小蜡(Ligustrum sinense)、纤枝金丝桃(Hypericum lagarocladum)、鳞斑荚蒾(Viburnum punctatum)、清香桂(Sarcococca ruscifolia)、板凳果(Pachysandra axiilaris)、美丽马醉木(Pieris formosa)的饱和光强最大光合速率(P_(max))、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较低而表观量子效率(AQY)较高,表明其耐阴性较强;西南栒子(Cotoneaster franchetii)、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的P_(max)、LCP和LSP较高,表明其适应强光的能力较强;而铺地栒子(Cotoneaster adpressus)、粉叶栒子(Cotoneaster glaucophyllus)、牛筋木(Dichotomanthus tristaniaecarpa)、大花醉鱼草(Buddleja colvilei)既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又能适应阳光较充足的环境。研究结果为不同场景选择适生性好的地被植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9年16期 v.47;No.629 148-15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7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岩溶区吊丝竹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郝思文;吴庆标;

    以广西马山县岩溶区吊丝竹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吊丝竹林各组分的生物量,C、N、P、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揭示岩溶区竹林养分吸收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特殊性。结果表明,岩溶区吊丝竹各器官单株生物量大小表现为竹秆、竹枝、竹叶、竹蔸、侧根;吊丝竹各器官的C、N、P、K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的C、N、P含量高于全国土壤的平均水平,但C∶N比低于全国平均值;凋落物的N、P含量均小于叶片,但C∶N、C∶P值均高于叶片;植物N∶P值是表示环境中养分制约的重要指标,吊丝竹N∶P值为9.36,表明氮素是吊丝竹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2019年16期 v.47;No.629 152-15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茶产业与休闲农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以石坪顶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景区为例

    邱元凯;赵雯钊;戴添基;张婷婷;童广清;

    在分析石坪顶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准确定位市场,满足市场需求,依托石坪顶自然景观和资源,做好休闲农业与茶产业的融合,挖掘石坪茶文化,推出系列茶事活动,丰富休闲农业内涵,建设生态观光茶园和茶文化体验园,拓展休闲旅游项目等茶产业与休闲农业协同发展的对策。

    2019年16期 v.47;No.629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7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植物营养

  • 几种除草剂对恩平簕菜安全性及混用效果

    陈健章;谭乾开;谭卫娜;官利兰;李水源;黎素霞;何艺超;

    [目的]研究适于恩平簕菜种植中田间杂草防除的除草剂。[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测定除草剂茎叶喷雾对簕菜安全性及杂草防除效果。[结果]宝成、灭草松、盖草能对簕菜相对安全,莠去津出现轻微药害现象。盖草能单独使用、宝成单独使用杂草防治效果较差,鲜重防效仅为26.3%和44.7%。盖草能和灭草松混合施用,无药害现象,且相对防效较佳,株数和鲜重相对防效分别达95.9%和89.5%。[结论]在恩平簕菜种植中,盖草能和灭草松混合施用,除草效果较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9年16期 v.47;No.629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上海嘉定新城绿地园林树木病虫危害现状调查与评估

    杨淑平;

    以上海嘉定新城绿地为例,采用随机均衡样方法对24种常见园林树种的病虫害进行调查,将绿地分为街旁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3种类别。结果发现,树木受害主要有3个方面原因:受气候变暖影响的病虫危害;土壤结构导致的生理性病害;种植过密导致植株受害,其中受气候变暖影响的病虫对园林树木的危害是最主要的原因。垂柳、合欢、杜鹃和香樟受害最严重。该研究为新建绿地病虫危害原因寻求积极有效的解决途径,以期实现以点带面,为上海其他新建绿地树木种植及养护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

    2019年16期 v.47;No.629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防控江淮地区一季中稻病虫害的农药减量施用技术示范

    唐中兴;迟元凯;陈晴晴;汪涛;赵伟;

    [目的]针对江淮地区一季中稻病虫害频发问题,推广示范农药减量化施用防控技术。[方法]比较常规用药(A)、减量用药(B,比常规用药量减少20%)+控失剂(C)、A+C及不用药处理(CK)水稻后的防效及效益。[结果]B+C处理对纹枯病、二化螟等病虫害的防效均较A处理好,产量也较A处理高。[结论]与常规用药量相比,用药减量20%并添加控失剂施用,防控效果及增收明显提高。

    2019年16期 v.47;No.629 169-17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分析

    许娟;陈莉;丁克坚;

    [目的]明确安徽省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安徽省128个主栽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分析安徽省品种审定标准执行后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发展趋势,并对阜阳、亳州、宿州等主产区展示品种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参试的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中,无对小麦赤霉病抗病品种,淮南片品种的抗性总体高于淮北片,42个淮南片品种中中抗和中感品种分别占14.3%和85.7%;淮北片品种中中抗比例为12.8%,中感占75.6%。2017、2018与2011和2012年相比,安徽省参加审定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明显提高,中感以下品种比例下降。3个试验点参展小麦品种国审与省审感病、中抗品种比例无显著差异,但4个主要育种地参试小麦品种中河南省参加展示品种对小麦赤霉病感病(S)的比例最高,为68.75%,其次为山东、安徽和江苏。[结论]品种抗性与审定地相关性不大,与育种地有一定的关系。

    2019年16期 v.47;No.629 172-173+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陕西杨凌国家区试玉米品种病虫害抗性调查

    董继广;姜军侠;白伟;房爱省;仵均祥;

    [目的]明确不同玉米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方法]于2017年8—9月,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国家玉米区域试验站对72个供试玉米品种的病虫害抗性进行调查。[结论]72个供试品种对玉米病虫害的抗性程度差异很大,且在玉米灌浆初期和乳熟期,不同品种之间抗性程度的排序变化较大。2号品种受害最轻,危害率仅为8.33%,是所有供试品种中唯一受害株率小于10%的品种。[结论]初步明确了不同玉米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程度,为优良抗病虫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16期 v.47;No.629 174-178+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5%香芹酚水剂对玉米叶螨的田间防效试验

    李铭东;沈彤;何意林;李昭煜;李国利;

    为筛选出防治玉米叶螨的新型生物农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进行了生物农药5%香芹酚水剂对玉米叶螨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5%香芹酚水剂对玉米叶螨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5%香芹酚水剂500倍使用剂量,药后2、7、10 d的防效分别为80.86%、84.17%、87.91%,与对照药剂15%哒螨灵乳油3 000倍使用剂量的防效76.62%、80.50%、84.42%差异极显著;5%香芹酚水剂600倍使用剂量,药后2、7和10 d的防效分别为77.15%、80.16%、84.08%,与对照药剂15%哒螨灵乳油3 000倍使用剂量的防效差异不显著;5%香芹酚水剂500倍和600倍使用后玉米增产率分别为26.36%、18.88%。因此, 5%香芹酚水剂可以作为新的生物农药,在玉米叶螨发生初期,使用500~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019年16期 v.47;No.629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鄂西北烟区斜纹夜蛾发生动态研究

    许汝冰;张建功;宋红昌;李锡宏;程海峰;郭利;苏兆俊;吕先博;曹丽君;董小林;

    为了了解斜纹夜蛾在鄂西北烟草种植区的危害情况,选择在襄阳保康烟区通过系统定点、不同海拔定点观测,了解斜纹夜蛾在烟田的发生动态规律。结果表明,2017年烟田斜纹夜蛾初发期在5月10日,5月18日出现第1个发生高峰期,6月中旬出现第2个高峰期,在此期间发生量较低;7月出现第3个高峰期,8月中下旬为持续发生期。在海拔850、1 050、1 150 m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基本相同,发生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该研究为实时防治烟田斜纹夜蛾成虫和测报虫害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16期 v.47;No.629 18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施氮量对稻茬田马铃薯干物质·氮素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邬刚;廖华俊;袁嫚嫚;王家嘉;耿维;王家宝;张祥明;闫冲冲;孙义祥;

    以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N 0、86、124、161、248 kg/hm~2)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规律、氮素累积规律、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氮素累积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马铃薯最高产量在施氮量为124 kg/hm~2(N_2处理),与N_0处理相比,N_2处理块茎产量显著增加了19.8%。通过曲线回归分析得出,马铃薯的最佳施氮量为137.6 kg/hm~2。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率以施氮量124 kg/hm~2处理最高,为37.1%,其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均以施氮量86 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293.1、35.7、97.4 kg/kg。在安徽稻茬田马铃薯生长中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30~150 kg/hm~2。

    2019年16期 v.47;No.629 184-186+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5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宜昌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

    刘刚;李浩;董贤春;乔德平;秦铁伟;

    对比宜昌烟区2003与2016年植烟土壤养分,分析4个县植烟土壤养分主要化学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土壤pH有升有降,五峰、长阳土壤酸化趋势明显,兴山碱化趋势明显。植烟土壤有机质除秭归外,其他3县均增加。碱解氮含量有升有降,晾烟区增加,烤烟区下降。速效磷含量全部大幅提高。速效钾含量升高,尤其是兴山增加幅度最高。

    2019年16期 v.47;No.629 187-190+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药用生物

  •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云南苦荞黄酮工艺研究

    蒋高华;蔡冰;彭兴华;余家友;陈业高;

    [目的]建立优化苦荞黄酮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苦荞中总黄酮提取率的4个主要因素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进行研究。[结果]以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探索最佳试验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5%、提取温度80℃、时间2.0 h、液料比40∶1(mL∶g),在该条件下实际总黄酮含量为0.059 0 mg/g,提取率为2.9%。[结论]该研究结果与回归模型的预测值(0.059 2 mg/g)基本相符。

    2019年16期 v.47;No.629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鱼腥草酥饼的研制

    高秀;谷秋荣;李亚丽;李金萍;胡财江;

    该研究以产自云南曲靖的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地下部分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鱼腥草粉用量、黄油用量、色拉油用量和糖粉用量4个参数对鱼腥草酥饼品质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鱼腥草酥饼最佳的工艺配方是鱼腥草用量8 g,黄油用量54 g,色拉油用量54 g,糖粉用量64 g,此工艺下制作出的鱼腥草酥饼品质良好,浅黄色,色泽均匀,外形完整,组织细腻,口感酥脆爽口。对鱼腥草酥饼的相关理化指标及微生物限量进行了15 d的监测,结果表明,鱼腥草酥饼的过氧化值、酸价、微生物限量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且过氧化值和酸价远小于对照组相应值,提示鱼腥草具有抑制酥饼氧化的作用。

    2019年16期 v.47;No.629 19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UV-B辐射下核桃青皮多酚提取物对燕麦幼苗抗氧化性的影响

    杜京旗;杨卫民;

    以燕麦品种"定燕2号"和"晋燕14号"为材料,研究UV-B辐射增强条件下,核桃青皮多酚对燕麦幼苗活性氧含量、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青皮多酚降低了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定燕2号"和"晋燕14号"O_2·~-产生速率、·OH、H_2O_2和MDA含量。UV-B 6 h+核桃青皮多酚处理后,"定燕2号"的SOD活性、CAT活性均最高,而"定燕2号"的APX活性最低;UV-B 0 h+核桃青皮多酚处理后,"晋燕14号"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UV-B 3 h+核桃青皮多酚处理后,"晋燕14号"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UV-B 3 h+核桃青皮多酚、UV-B 6 h+核桃青皮多酚处理后的"晋燕14号"的DHA含量显著高于UV-B 3 h+核桃青皮多酚处理。核桃青皮多酚对不同UV-B辐射下"定燕2号"和"晋燕14号"抗氧化性影响的综合测评分别依次为12、3、6、0 h;12、3、6、0 h。该研究结果为核桃青皮多酚提取物在核桃青皮深加工利用、燕麦育种、抗氧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9年16期 v.47;No.629 200-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黔产青钱柳中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及其产地加工研究

    王维;叶世芸;殷少文;郑立肯;

    [目的]测定黔产青钱柳在不同炮制温度及不同生长年限下总三萜含量的变化,以确定青钱柳产地加工的最佳温度和生长年限对其品质影响的差异。[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样品用30倍量的70%乙醇,超声提取40 min,显色后,在546.5 nm的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品,测定其总三萜的含量。[结果]齐墩果酸浓度在0.004 1~0.024 6 m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5%,RSD为2.24%(n=6),该方法可靠。不同干燥温度和生长年限对黔产青钱柳中总三萜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干燥温度在80℃时,总三萜的含量高于其他炮制温度下的,并且高温和低温条件下,青钱柳的色泽加深,影响到成品的外观性状。[结论]青钱柳的最佳干燥温度为80℃,由于不同生长年限中总三萜含量的差异无规律可寻,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2019年16期 v.47;No.629 205-20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6K]
    [下载次数:7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蜈蚣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

    胡超逸;森林;詹志来;熊哲铭;鲁孟丽;胡志刚;

    [目的]理清蜈蚣药材流通现状,制定蜈蚣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用于指导规范蜈蚣药材流通。[方法]在本草考证的基础上,进行市场流通现状调研,确定其与蜈蚣主要产地流通现状之间的联系。[结果]蜈蚣药材存在"蜈蚣条"和"蜈蚣皮"2种规格,根据长度将"蜈蚣条"划分为3个不同等级,"蜈蚣皮"为统货。[结论]新的蜈蚣药材规格等级标准的制定对于指导市场蜈蚣药材流通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蜈蚣药材的化学成分和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2019年16期 v.47;No.629 209-21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8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贮运加工·检测分析

  • 牡丹籽油储存过程中抗氧化指标动态与抗氧化剂筛选

    刘佳莹;刘阳阳;赵修华;祖元刚;葛云龙;李媛媛;吴茗芳;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温度、空气以及抗氧化剂储藏条件对牡丹籽油过氧化值(POV值)影响,通过测定POV值来提高牡丹籽油的贮藏。[方法]利用过氧化值测定试剂来检测牡丹籽油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POV值,并添加不同的抗氧化剂来抑制牡丹籽油氧化。[结果]牡丹籽油在4℃储藏条件下相对于25和45℃的POV值增长较慢,表明在低温时牡丹籽油易于储藏。在密封储藏条件下,牡丹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过程会变慢,牡丹籽油保存的时间更长。在25℃条件下,设定不同时间对牡丹籽油的POV值分别在见光与避光条件下进行试验,8 d之后,牡丹籽油见光条件下的自由基开始快速生长,加速了氧化过程,因此应采取避光措施来储藏及运输牡丹籽油。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牡丹籽油的氧化速率,选取8种抗氧化剂进行试验,最适宜牡丹籽油贮藏的添加剂是合成抗氧化剂BHA,还有TBHQ,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的种类是竹叶黄酮、V_C。[结论]牡丹籽油要在低温、密封、避光条件下进行储存。且在选择添加剂时,竹叶黄酮作为一种低价的食品添加剂,可以考虑作为牡丹籽油的一种新型植物源抗氧化剂。

    2019年16期 v.47;No.629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7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南极磷虾虾粉加工干燥技术与设备应用分析

    欧阳杰;马田田;沈建;

    干燥是虾粉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是影响虾粉品质的重要因素,适宜的干燥技术和设备可有效保证南极磷虾虾粉质量,提高南极磷虾虾粉生产效率。综述了几种常用的食品干燥技术和设备的原理、适应物料形式以及优缺点,并根据南极磷虾的物料特性,对这几种干燥技术和设备在南极磷虾虾粉加工中的应用前景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南极磷虾干燥技术创新和干燥设备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2019年16期 v.47;No.629 216-21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0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冷榨花生粉中蛋白质的超声波辅助提取试验研究

    夏潇潇;湛琴琴;姜明敏;王飞;

    以冷榨花生粉为原料,使用超声波辅助Tris-HCl溶液提取冷榨花生粉中的蛋白质,考察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频率和提取温度对花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液料比为50∶1、超声时间为20 min、超声频率为70 kHz、提取温度为40℃时,冷榨花生粉中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87.22%。

    2019年16期 v.47;No.629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3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规格等级天麻的主要成分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郑治洪;邵先强;邱志龙;黎启高;刘鹏;

    [目的]测定贵州德江不同等级天麻的主要成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取硫酸-苯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天麻中的主要成分多糖、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等级天麻多糖含量差异显著,但是与规格等级没有相关性;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含量与天麻规格等级之间不具有相关性,不同规格等级之间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天麻分级和产品开发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2019年16期 v.47;No.629 223-224+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6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土壤有机质测定的绿色消化技术研究

    罗丽娟;沈丕贤;张峻;欧阳锐;曹俊;李延;

    [目的]为便捷、准确、绿色化地测定山地和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方法]采用烘箱加热法,对土壤有机质测定的保温温度、时间进行研究,分析其与油浴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结果]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最优保温温度为170℃,最优保温时间为25~30 min。选择保温温度170℃、保温时间30 min的条件测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油浴法测定值显著相关。2种方法测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烘箱加热法测定的有机质标准差、相对标准偏差较油浴法测定的小。[结论]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重现性,可准确分析山地和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2019年16期 v.47;No.629 225-22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农业气象

  • 膜下滴灌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

    高旭;陈剑;孔繁涛;杨国;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为大田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兴农168为例,根据膜下滴灌灌水定额共设置5个处理,对应的灌水定额分别为104.0、138.0、172.0、206.0和240.0 mm。通过2016、2017年连续2年田间试验,分析研究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定额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各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耗水量均与灌水定额呈正相关,但是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水定额呈负相关。通过对比分析2016和2017年2年的玉米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相关数据,认为试验地区玉米膜下滴灌的最适宜灌水量为172~206 mm。[结论]合理的灌水定额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2019年16期 v.47;No.629 228-230+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水稻发育期预报模型

    孙贵拓;杨若翰;杨柯;王鹏云;王辉;曾艳;胡春伟;

    利用昆明1994—2012年水稻发育期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各发育阶段综合气候适宜度,构建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水稻发育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各发育阶段间隔日数预报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均在3 d以内,其中拔节—孕穗期平均绝对误差为0;其次为三叶—返青、孕穗—抽穗、乳熟—成熟期平均绝对误差均为1 d;返青—分蘖、分蘖—拔节期平均绝对误差为2~3 d。全生育期预测值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为1 d。预报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可在水稻发育期预报业务中推广应用。

    2019年16期 v.47;No.629 2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1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农业信息

  • 安徽省外出农民工数量预测研究——基于IOWA算子组合预测模型

    彭彤蔓;陈虹;

    为探讨安徽省外出农民工人数的变化趋势,搜集2013—2017年安徽省外出农民工人数,基于IOWA算子组合预测模型,将一次指数平滑法和灰色预测法2种单项预测方法组合,对未来安徽省外出农民工数量进行预测。从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误差3个指标考察发现组合预测模型的效果要优于单项预测;从预测得到的结果来看,2018年和2019年安徽省外出农民工数量将分别达1 446.650万、1 477.920万人,安徽省外出务工人数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对此,安徽省不但要发展本省经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而且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已经外出的农民工享受到同等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权利,实现社会公平。

    2019年16期 v.47;No.629 235-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2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潜山市瓜蒌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建议

    葛江洪;

    潜山市是瓜蒌的宜产地、原产地,是瓜蒌籽、瓜蒌种苗等的集散地。瓜蒌是潜山重要的地方特色经济作物,有悠久种植历史。潜山市瓜蒌产业规模较大、品牌响,栽培技术、种苗繁育技术较好,产业带动能力强,是产业扶贫的好途径,同时有效带动仓储、物流、农资、电商、包装等行业快速发展。分析了潜山市瓜蒌产业发展的优势,提出了发展壮大瓜蒌产业的建议。

    2019年16期 v.47;No.629 238-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5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创新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杨蕊;杨方;陈晓冬;程慧;曹宇宾;裴玮峰;李武佳;李勇伟;

    随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研项目、成果数据的增多,科研管理工作已难以完全利用传统的办公软件实现,历年科研成果统计和分析工作困难、效率低,让管理者无法全面准确地掌握院内科研情况。为解决以上问题,引入科研管理系统,根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的实际情况,建设科研创新数据库,以满足项目申报、成果汇总、经费管理和科研考评等工作。实际应用表明,科研创新数据库建设方案切实可行,科研管理系统能够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数据,实现了科研管理科学化、自动化和规范化,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

    2019年16期 v.47;No.629 24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秦薇;万忠;康乐;

    针对目前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中时间维度研究缺失、指标选取过多、指标相关性不足的现状,该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众多因素进行降维,从而找出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输入层,建立精度更高、数据需求量更少、计算时间更短的农业科技创能力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得到我国2005—2016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得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由投入产出以及研发能力共同决定。最后,根据该研究结果提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2019年16期 v.47;No.629 245-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7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专利视角的莲藕加工机械技术研究

    肖正强;黄勇;

    莲藕巨大的市场需求要求莲藕加工产业从手工向机械自动化方式转变。通过Incopat数据库检索莲藕加工机械相关专利,对该领域法律状态、专利申请人、专利申请趋势、热点研究方向、技术构成等进行分析,为国内莲藕加工机械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2019年16期 v.47;No.629 25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业管理·农业教育

  • 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思考

    马江;贠清渊;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农业科研机构也重新进行了科研发展规划和学科调整,其后勤保障服务机构也随之纷纷改革,其结果是:从表面上看,农业科研机构的后勤保障服务制度由原来的"直属后勤保障"转变为"社会化后勤保障",后勤保障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由科研机构自主选择,逐步形成了社会化后勤保障体系,后勤保障服务虽然在专业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利用后勤保障服务相关知识,对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进行探索和研究,并结合多年的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体会,提出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以适应国内当前的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科研机构后勤保障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2019年16期 v.47;No.629 25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监管模式下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检验机构发展的对策探讨

    陶运来;张居舟;殷俊峰;

    通过对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基本情况及食品检验检测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分析,探讨了在新监管模式下如何改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运行机制。其次,做好食品检验检测的事先、事中和事后统筹规划,国家、省、市、县4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经费的作用,做好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总体部署,抽检做到全覆盖。再者,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考核,不断提升其质量和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因此,在新监管模式下,强化食品生产者的主体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和管理,才能从源头入手、从根本上抓好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

    2019年16期 v.47;No.629 257-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6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昌平区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实践与思考

    田东霞;张宏基;刘丹;

    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直通式气象服务是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气象直通式为农服务可从气象为农服务保障机制,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开展针对性服务,发挥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作用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服务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拓宽、服务保障作用更加突出,农业发展信心增加,最大程度地减轻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以昌平区气象局为例分析了近年来开展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工作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效,并就进一步提高直通式气象服务水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2019年16期 v.47;No.629 260-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龙县农牧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苟才明;文万春;张德银;

    依据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综合新龙县农牧产业特色资源、环境、市场、人才、体制机制等要素,分析了农牧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培育主体、健全机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等相应发展对策,为深度贫困县产业扶贫提供理论支撑。

    2019年16期 v.47;No.629 263-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理念下食品应用型人才校政企协作培养模式的构建

    王小明;陈碧;谢济运;

    新工科建设对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促进和支撑作用。从食品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创新的内在需求和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需求出发,探讨了国内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构建了"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导向"的协同培养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共育人才、共管教学、能力导向评价和"五新教育模式"育人的食品应用型人才校政企协作培养模式,创新和丰富工程教育的模式和内容,以期提高食品产业和产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助力食品领域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2019年16期 v.47;No.629 269-27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6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王梦雨;李成忠;张衡锋;

    构建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中高职分段培养有效衔接的关键部分。通过分析目前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岗位群体和岗位能力分析,从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安排、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2019年16期 v.47;No.629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3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整合与优化的改革与探索

    任国领;侯晓哲;赵晓菊;胡敏;曲丽娜;张虹;

    基因工程是以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为理论基础的专业必修课,其知识抽象复杂,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基因工程实验作为基因工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分析了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授课内容老化、教学方法被动和考核方式单一等。基于基因工程实验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借助教师的科研优势进行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期实现实验内容的整合与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方式构建和完善。

    2019年16期 v.47;No.629 275-27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0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双一流”目标驱动下创新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探讨——以扬州大学为例

    杨晴晴;张昌泉;

    在"双一流"目标驱动下,以扬州大学为例,对农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在对"双一流"发展建设中农学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性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缺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扬州大学的定位和发展现状,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多学科交叉教学科研平台,打造双创实践平台、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将科研成果引入专业课程、激发创新意识,导师制带领、培养创新兴趣,依托创新项目、提升创新能力5个方面,对农学学科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学者和高校开展农学学科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2019年16期 v.47;No.629 27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4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MOOC理念下高校公选课教学改革研究——以茶叶营养与保健课程为例

    蒋晓岚;严伟才;王东旭;邓威威;刘亚军;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中营养与保健的正确引导需求日趋迫切。阐述了开设跨专业选修课程茶叶营养与保健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教学实践明确了MOOC理念下农业高等院校茶叶营养与保健课程的定位以及授课内容立体化、教学方法现代化、考核方式多元化的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旨在为加强高校选修课的建设提供参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9年16期 v.47;No.629 28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6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徽农业科学

    <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A类学术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半月刊1961年创刊)欢迎订阅欢迎投稿官方网站:www.ahnykx.com投稿邮箱:ahnykx@aaas.org.cn微信公众号:ahnykx联系电话:0551-65160973/65148869邮发代号:26-20

    2019年16期 v.47;No.62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