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综述

  • 植物激素调控温度形态建成研究进展

    严弋敬;韩俊艳;王昕;

    全球变暖将会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全球农作物的大幅减产。在此大背景下农作物的抗热育种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温度形态建成是植物进化出的一种应答高温逆境的生长发育策略,它是指高等植物所发生的全部有利于适应非逆境高温的形态变化。温度形态建成分子机制的研究将为农作物抗热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大幅提高育种效率。生长素、油菜素内脂和赤霉素是参与调控温度形态建成的重要植物激素。综述了生长素和赤霉素参与调控温度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并探讨了未来的应用方向。

    2020年07期 v.48;No.64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提高烤烟上部烟叶可用性研究进展

    李彦平;阎小毛;孟智勇;王红军;张昭;朱景伟;郭芳阳;

    上部烟由于工业可用性差,一直制约我国卷烟企业的发展。对上部烟质量现状,提高上部烟可用性的意义以及影响上部烟的诸多因素(品种、生态条件、栽培技术、烘烤调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提高上部烟可用性今后研究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我国烤烟上部叶可用性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07期 v.48;No.64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Toll样受体2激动剂在疫苗研发中的研究进展

    杨斯锦;潘超;朱力;王恒樑;马莲菊;

    Toll样受体2(TLR2)是Toll样家族中识别配体范围最大的一类Toll样受体(TLR),能够识别包括脂蛋白、脂肽等成分在内的多种配体。通过这些配体激活后的TLR2可以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通过简要综述近年来对TLR2配体激动剂作为潜在的疫苗佐剂及免疫类药物方面的研究,发现其在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优势将为解决疫苗研发中的多种挑战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0年07期 v.48;No.644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甜菜碱在提高烟草抗逆性中的作用

    刘丹;李爱华;刘岱松;周波;吴自友;黄凯;

    甜菜碱(GB)是植物在胁迫下积累的一种渗透保护剂。介绍了甜菜碱在植物中的作用机理,以及高盐度、干旱、高温、低温和重金属逆境下添加外源甜菜碱或转甜菜碱基因对烟草内部相关变化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甜菜碱增强烟草抗逆性和提高品质、产量提供参考。

    2020年07期 v.48;No.644 11-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辐照处理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徐浪;王林聪;焦懿;詹国平;刘涛;张伟锋;郑耘;余道坚;

    辐照处理是农产品加工的一种常用处理方法。根据辐照处理类型的不同对农产品辐照处理技术进行分类整理,对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处理剂量进行归纳分析,并对辐照处理后农产品的品质影响进行总结,以供相关人员应用参考。

    2020年07期 v.48;No.644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草原生态修复研究综述

    王悦;廖文菊;

    草原生态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关系着区域的生态安全,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修复工作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总结了草原生态环境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退化问题,针对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从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政策措施3个层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分别介绍了不同退化类型的草原生态修复方案,最后对草原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0年07期 v.48;No.644 20-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果蔬酚酸的研究及在保鲜中应用进展

    魏云潇;余作龙;韩超;金建昌;付长春;刘彩琴;王楠;王石磊;

    酚酸作为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参与植物抗逆应答及生理生化各项进程,并作为抗氧化剂应用于生产。综述了果蔬体内源酚酸的存在形式、种类和分布情况,及外源酚酸在果蔬保鲜的应用进展情况,为深入开展果蔬品质和保鲜、加工、营养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2020年07期 v.48;No.644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林木矮林萌芽更新的影响因素研究

    赵姣;章志海;张杰;金晓芳;肖祖飞;张海燕;江婉玥;陈丽容;叶凯;王紫泉;李卫东;金志农;

    为实现林地的快速恢复和重建,满足生态环境的需求,矮林作业是森林经营的重要方式。在林木矮林作业中,萌芽更新是首要的一步,它对植株后期生物量积累和经济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伐桩方式、采伐季节和强度、激素和养分4个因素是影响林木矮林萌芽更新的主要因素,需根据树种的不同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的萌芽更新技术来保障林地的质量。该研究对森林的恢复和重建、林木的培育和人工林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020年07期 v.48;No.644 27-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闫晓红;伊风艳;邢旗;展春芳;杨鼎;陈翔;仝伟;王慧敏;孙海莲;

    草地是牧区生活、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草原退化面积大、分布广,加快开展退化草地修复已成为生态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对我国退化草地的基本现状及研究基础进行了简单介绍,着重分析了现有的主要自然修复措施和人工干预修复措施,分析结果显示:围栏封育、轮牧、休牧、禁牧等自然修复措施对退化草地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适用于各类型的草地,是退化草地植被和土壤恢复的有效措施,但不同类型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围封、禁牧后应视恢复状况进行合理利用;免耕补播、施肥、浅耕翻、划破草皮、切根等人工干预修复措施是中重度退化草地植被和土壤恢复的更重要更有效的措施,但修复应用时需根据不同的草地类型、不同的自然条件等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最后对当前退化草地修复和修复后利用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期望能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治理提供借鉴。

    2020年07期 v.48;No.644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采煤塌陷区园林生态景观修复研究进展

    李成;刘美博;吴佳怿;孔德义;

    煤炭资源在带给人们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因采煤而产生的塌陷区也带来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研读,阐述塌陷区的基本概念,对塌陷区进行分类;以生态学相关理论等为指导,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城市文化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塌陷区作出具体的生态修复方案。从塌陷区的景观规划、开发及利用具体案例分析出发,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塌陷区生态修复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导。

    2020年07期 v.48;No.644 35-3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农艺·园艺

  • 杂交油菜新品种冠君油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钟光跃;汪仁全;黄辉跃;王相权;荣飞雪;周海燕;杨杰智;李明;陈新媛;关淑仙;刘序;王仕林;

    通过对杂交油菜新品种冠君油3年区域试验21组数据进行基本数据统计、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索出冠君油的高产模式和栽培技术,为同类型油菜品种创建高产栽培模式提供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冠君油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有效分枝数属于受栽培和环境影响极强的指标,易受人为干预;产量、每角粒数、株高性状可通过栽培措施有效控制和调节;千粒重和生育期的变化较小,表现出品种特有的农艺性状。株高、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等与多个性状关系较紧密,可以通过改善和调节这些性状来优化群体结构,从而提高产量。冠君油高产栽培主要技术为苗期喷施多效唑,适当稀植。

    2020年07期 v.48;No.64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玉米诱导系XKY-1和XKY-2的诱导效果及单倍体加倍研究

    王文洁;张瑞平;周联东;孙佩;刘经纬;王蕊;

    以四大基本模式(唐四平头类群内改良、唐四平头类×P群、唐四平头类×兰卡斯特、唐四平头类×旅大红骨)为基本材料,探讨改良诱导系XKY-1、XKY-2对唐四平头类种质的诱导效果,同时用组织培养方法对单倍体加倍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2个诱导系对唐四平头类种质的诱导率平均达6%以上,加倍率可以达到20%。该研究为开展单倍体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0年07期 v.48;No.644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玉米品种的耐阴性比较

    柳家友;袁刘正;王会强;刘康;付家锋;吴伟华;闫海霞;

    在开花期采用人工模拟50%遮阴,研究了遮阴条件下16个玉米品种在遮阴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遮阴条件下穗长变短、穗粗变细、穗行数和行粒数减少、产量降低。以产量和行粒数的综合耐阴系数为指标对16个玉米品种进行耐阴性评价,分为耐阴性强和耐阴性弱2大类型,漯玉336、郑单958、登海605、阳光98、阳光99、先玉335、豫丰3358共7个玉米品种的耐阴性较强,而迪卡517、怀川39、金城12、北青340、迪卡653、豫禾588、泛玉98、晟玉21、创玉107共9个品种的耐阴性较弱。

    2020年07期 v.48;No.644 43-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栽培模式对红米稻万红151群体特征的影响

    黄成志;雷树凡;吕直文;刘忠贤;

    [目的]研究万红151不同栽培模式的群体特征,为特种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播期、每穴移栽谷苗数和移栽密度3个影响因素,研究各处理对群体特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筛选出适合重庆市万州区的特种稻高产的栽培模式。[结果]产量与有效穗高度相关,受播种期、移栽谷苗数和移栽密度3因素共同影响,其影响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栽插密度、栽插谷苗数、播种期。千粒重受播期影响较大,达显著水平;结实率与移栽密度、有效穗负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着粒数受到影响较小,均不显著;有效穗与移栽密度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群体平均株高受播种期和移栽谷苗数影响,推迟播种期和减少移栽谷苗数则群体平均株高变高;穗长随着播期推迟而变短,但变化不大;穗粒数随移栽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小。生育进程只受播种期影响,播种期越靠后影响越大。不同处理株型、叶姿、叶色等农艺性状无明显区别。[结论]在重庆市万州区种植红米稻,适时早播、提高栽插密度和增加移栽谷苗数是达到高产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障。

    2020年07期 v.48;No.644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增密降氮技术措施对烟叶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向盼来;张敏;常文亮;袁梅;王树林;

    为降低通海基地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提高烟叶原料可用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增密降氮对烟叶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降低氮肥和增加种植密度时,烟株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均价、上等烟比例、经济效益等与常规生产条件下相当,此外降低了上部叶总植物碱和总氮含量,提高了烟叶总糖、钾含量,化学成分更加协调,烟叶评吸质量也明显改善。综合分析认为,通海基地单元施氮量为75 kg/hm~2、种植密度为120 cm×50 cm时烟叶质量较好。

    2020年07期 v.48;No.644 49-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重庆武隆烟区不同烤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的比较

    陈卫;舒波;李超;徐军;罗玲;李钠钾;沈铮;

    以烤烟品种K326为主对照、云烟87为副对照,云烟116、云烟121、CC143、NC102、NC297、PVH2291共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及化学成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云烟121和云烟116的植物学性状、产量、产值、化学成分的协调性等指标优于其他参试品种,较适宜在武隆烟区种植。

    2020年07期 v.48;No.644 52-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γ-氨基丁酸(GABA)对高温下酸枣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

    邓本良;赵旭升;

    [目的]研究GABA对高温下酸枣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抑制剂对酸枣种子进行处理,研究GABA对酸枣种子在高温下发芽的促进作用。[结果]GABA能显著提高酸枣种子在高温(40℃)下发芽率。此外,H_2O_2、DMTU、DPI、ABA和fluridone能显著促进GABA在高温下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论]GABA能促进种子高温下发芽,可能与其诱导种子中H_2O_2降解ABA有关。

    2020年07期 v.48;No.64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四倍体南通矮白菜单株种子产量构成性状分析

    李进;顾绘;殷琳毅;

    为明确四倍体南通矮白菜单株种子产量构成性状的关系,对12株四倍体南通矮白菜的16个单株种子产量构成性状进行了相关、回归、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产量与二级分枝数等6个性状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二级分枝数对单株种子产量贡献最大,通径分析表明二级分枝荚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间接效应最大。综合分析,摘心是提高四倍体南通矮白菜单株种子产量简单有效的措施。

    2020年07期 v.48;No.644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SR标记的油桃品种需冷性分析

    史芳芳;梁武军;张延磊;

    [目的]利用已发表的桃SSR引物分析桃品种资源圃油桃遗传多样性,以期为油桃育种和反季节栽培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4对SSR引物分别对27个油桃品种进行PCR扩增,筛选出多态性好、稳定性高的引物对27个油桃品种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并采用遗传相似系数对扩增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合成的2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5对条带清晰、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利用聚类分析软件,将油桃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包括23个栽培种,其遗传系数在0.9以上,第二大类包括4个原始种,其遗传系数在0.75~0.85,同时鉴别出2个同物异名的栽培种质资源。[结论]基于文献中发表的SSR桃引物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可用于油桃SSR分析。毛细管电泳可以将扩增条带分离至1 bp,能更好地区分种内差异。27个油桃品种有2个原始品种,即台农甜蜜和黑油皇后,与23个栽培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可以作为母本进行杂交育种,且可以作为需冷性品种候选种质。

    2020年07期 v.48;No.644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灌水量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方玉川;陈占飞;刘肖;王小英;张芮银;

    在陕西榆林设置3种灌水量:W_1(1 650 m~3/hm~2)、W_2(1 950 m~3/hm~2)、W_3(2 250 m~3/hm~2),4个施肥水平:F_1(90-60-135 kg/hm~2)、F_2(135-82.5-180 kg/hm~2)、F_3(180-105-225 kg/hm~2)、F_4(225-127.5-270 kg/hm~2),研究不同水分和氮磷钾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明确毛乌素沙地滴灌条件下马铃薯氮磷钾与水分的合理指标。结果表明,灌水和施用氮磷钾均能影响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商品率,最终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以及产量最高的是高水较高肥处理(W_3F_3),其次是中水较高肥处理(W_2F_3);商品率最高的是W_2F_3,其次是W_1F_3处理。因此,在增加产量和节水节肥的目标条件下,W_2F_3处理(灌水量1 950 m~3/hm~2,N-P-K施用量180-105-225 kg/hm~2)可作为该试验条件下较合理的水肥组合。

    2020年07期 v.48;No.64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黄秋葵化肥及农药减施技术研究

    陈杰;柴毅;刘佳艺;何志军;彭常;

    为了科学减少黄秋葵种植过程中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黄秋葵产量,采用少施多次的方式减施25%、50%、100%化肥;采用生物农药、防虫色板减施化学农药,研究不同施肥、施药方式对黄秋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施25%化肥、减施20%农药的黄秋葵产量高于对照(常规施肥施药)7.02%。通过少量多次的方式减施25%化肥可有效提高黄秋葵产量,采用防虫色板以及施用生物农药的方式对蚜虫及蓟马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

    2020年07期 v.48;No.644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资源·环境

  • 阜阳市东部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胡琪;刘少玉;刘鹏飞;张文强;

    在研究区布设24个垂向剖面,共采集0~200 cm深度范围内农田土壤样品120件,选择其中As、Pb、Cr、Ni和Cd共5种重金属进行研究,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样品中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安徽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其中Cd已超过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值。剖面上元素含量由浅到深总体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浅部受干扰显著,深部较稳定。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显示,土壤中Cd、As、Cr和Ni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显示,该区Cd处于强风险等级,其余4种均属于轻微等级;研究区整体属轻微风险等级,Cd是该区土壤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影响因子。重金属最主要来源途径是农田施用的化肥、农药、采煤及交通运输的污染物释放。

    2020年07期 v.48;No.644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一株好氧反硝化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和降解特性分析

    张峥;何勍;覃华静;黄雪容;邓冬梅;

    以苯酚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方法从焦化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好氧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既具有降解苯酚能力也具有反硝化功能的菌株C3。根据16SrDNA序列分析,C3菌株和Pseudomonas sp.的16SrDNA序列相似性达99%。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确定C3菌株的最优环境条件为pH 7.5、温度30℃、初始苯酚浓度1.0 g/L、硝酸盐氮浓度1.0 g/L,在该条件下,C3菌株对苯酚的降解率为89.3%,对硝酸盐的降解率为81.3%,降解产物为N_2。

    2020年07期 v.48;No.644 74-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陈向全;何彤慧;苏芝屯;冯艳琼;崔乔;

    [目的]研究银川平原滩涂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的区域分布差异。[方法]选取黄沙古渡湿地、吴忠黄河湿地、银川黄河湿地和平罗湿地4个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室内试验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和滩涂湿地发育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是干旱区典型的河流湿地类型,其形成受到水文、局地地形、城市建设以及旅游等多重因素影响。银川平原滩涂湿地共发现了26种植物,隶属于11科23属26种,其中菊科、藜科、禾本科为优势科,分别占植物总数的26.92%、15.38%、15.38%,群落多样性测度指标表明其群落物种组成相对单调,大多是单优群落斑块。植物群落多样性表现为平罗湿地>吴忠黄河湿地>银川黄河湿地>黄沙古渡湿地;上、下游区域滩涂湿地植被多样性较高,而中游区域滩涂湿地植被多样性较低;老滩涂植被多样性较高,新滩涂植被多样性较低。这说明滩涂发育程度和地理位置是影响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土壤有机碳、电导率、分形维数的测定,表明随着滩涂湿地发育程度的提高土壤质地越细腻,结构组成越好,表现为平罗湿地>银川黄河湿地>吴忠黄河湿地>黄沙古渡湿地。滩涂发育程度、地理位置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电导率、pH和分形维数的重要因素,随着滩涂发育程度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电导率和分形维数均逐渐增大,地理位置则是pH区域性差异的主导因素。植物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电导率等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表明滩涂发育中的偶发因素影响较大。[结论]该研究为该地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2020年07期 v.48;No.644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假单胞菌增殖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的优化

    宫达非;廖静云;曾慧帆;尚常花;

    [目的]提高假单胞菌的增殖,降低生产成本。[方法]采用光电比浊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假单胞菌增殖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进行优化。[结果]假单胞菌增殖培养基中最佳的碳源、氮源种类与浓度分别为蔗糖0.5 g/L、鱼蛋白胨1.2 g/L。[结论]通过对增殖培养基的优化,降低了生产成本。

    2020年07期 v.48;No.644 83-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改性海泡石对Pb2+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周佳松;夏建国;梁宵;

    [目的]研究改性海泡石对Pb~(2+)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无机盐(FeSO_4)、有机(巯基乙酸)和热处理,对海泡石进行改性,研究Pb~(2+)浓度、振荡时间、pH、海泡石用量对天然与改性海泡石的吸附性能影响。[结果]Pb~(2+)浓度、振荡时间、pH、海泡石使用量的变化均会引起天然与改性海泡石吸附量的变化;海泡石经过热、有机、无机盐改性后可很大程度上增加对Pb~(2+)的吸附;天然海泡石和改性海泡石对Pb~(2+)的等温吸附方程拟合较好的是Langmuir方程;改性海泡石在pH=6时吸附量最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增大而吸附量增加。[结论]该研究为海泡石治理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

    2020年07期 v.48;No.644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畜禽养殖污染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以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为例

    顾静;和利钊;张海欧;郑子健;杨国航;牛婧;李琼;

    为查明畜禽养殖业对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对龙湾屯镇畜禽养殖污染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除猪场样点3中的Cu和Zn含量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外,畜禽养殖区外围其他样点中的Cd、Hg、As、Cu、Zn、Ni含量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相比,畜禽养殖区外围土壤中的Hg、As、Cu、Zn、Ni这5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超标,说明有外源物质进入,外源物质主要为畜禽养殖区的动物粪便;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猪场样点3的Cu、Zn污染指数在1~2,为Ⅱ级轻度污染外,畜禽养殖区外围其他样点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为Ⅰ级无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_N)评价结果显示,除猪场样点3的P_N在1~2,为Ⅲ级轻度污染外,畜禽养殖区外围其他样点的P_N均小于0.7,为Ⅰ级清洁(安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Hg为龙湾屯镇畜禽养殖区外围土壤重金属的主要生态危害因子,应将其作为优先控制的污染元素;龙湾屯镇畜禽养殖区外围地下水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和硝酸盐均有一定程度超标,造成其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未经过处理的养殖废水随地表水进入地下水;由于施过动物粪便的土壤中存在一定的粪大肠菌群,这些粪大肠菌群会通过土壤渗滤途径进入地下水,最终对井水产生影响。

    2020年07期 v.48;No.644 89-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近45年泸沽湖水体面积变化遥感监测

    谯程骏;孙洁;

    利用1974、1986、1993、2003、2013、2018年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以泸沽湖为研究区,对比了目前常见的7种水体指数模型,采用精度最高的经验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ENDWI提取了泸沽湖不同时期的湖泊面积,最后结合气象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泸沽湖湖泊面积与年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呈正相关关系,与年均气温基本呈负相关关系,气温升高,水体蒸发加剧,以致在降水量恒定的情况下,湖泊面积随气温上升而减小。泸沽湖湖泊面积变化主要受草海面积变化的影响,近45年来,湖泊面积总体趋于稳定。

    2020年07期 v.48;No.644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资水营养盐分布规律及水质现状分析

    向鹏;朱士江;徐文;鲁芳;解文婧;谭岚;张虎;

    为了解资水营养盐分布及水质情况,在资水实地考察并采集水样,分析河段水体物理化参数及营养盐参数,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资水营养水平。结果表明,资水表层水温为22.23~29.13℃,pH为8.01~12.09,溶解氧为7.40~8.57 mg/L,总氮、总磷、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总磷、硝态氮、铵态氮、正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0.035~3.747、0.001~0.267、0.159~3.676、0.002~0.081、1.072~2.317、0.044~1.236、0.159~0.436、1.167~4.250 mg/L,总氮、总磷、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总磷、硝态氮、铵态氮、正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各指标平均值分别为1.913、0.026、1.812、0.033、1.740、0.406、0.111、2.468 mg/L。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和局部点位分析,资水氮污染严重,属于劣Ⅴ类水质;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资水营养状态指数为37.63,属于中营养水平。将资水营养盐横向分布特征与奥维地图资水沿线生活社区及污水排放情况进行局部分析,益阳、安华、邵阳段氮污染严重,需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2020年07期 v.48;No.644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 小形寄居蟹对干露·盐度的耐受能力及逃生行为研究

    于海成;王路平;陈相堂;

    研究了小形寄居蟹(Pagurus minutus)对干露、盐度的耐受能力及其在2种不同条件下的逃生行为策略。结果表明,小形寄居蟹对干露耐受能力较强,干露36 h内均能存活;在干露48 h时后死亡率随着干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干露至96 h时,则全部个体死亡。小形寄居蟹对盐度的耐受限度极大,在盐度0的淡水中可以短暂生存,当盐度为5~50时,所有个体均可存活72 h以上;当盐度达到55时,48 h后小形寄居蟹开始有个体死亡;当盐度升至65时,24 h后所有个体死亡。小形寄居蟹在螺壳被固定时均会出现弃壳逃生行为,在干燥组和水中组中,大、小个体在12、24和36 h内逃生个体数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潮湿组中,12、24和36 h逃生个体数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当小形寄居蟹被砂子掩埋1cm时,全部个体可以爬出;当掩埋深度达到3cm时,30 min多数寄居蟹会抛弃螺壳爬到表面;当掩埋深度为6cm时,30 min内只有少数寄居蟹可以抛弃螺壳并爬到表面。

    2020年07期 v.48;No.644 104-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李宏;李松;王仁泉;张明建;李鑫;李凤岐;罗仁革;李义雄;

    [目的]通过投喂3种常见的鱼类开口饵料,以筛选多鳞白甲鱼仔鱼适宜的开口饵料,旨在为多鳞白甲鱼的大规模苗种培育和人工配合饵料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丰年虫、微粒子配合饲料、蛋黄3种开口饵料投喂多鳞白甲鱼仔鱼30 d,研究多鳞白甲鱼在这3种不同开口饵料投喂下的成活率和生长变化情况。[结果]多鳞白甲鱼仔鱼在开口阶段,投喂丰年虫和微粒饲料能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也能满足仔鱼生长的需要,而投喂蛋黄表现为成活率低、生长速度缓慢。[结论]3种开口饵料中,丰年虫是多鳞白甲鱼仔鱼适宜的开口饵料。

    2020年07期 v.48;No.644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阿莫西林在鸡蛋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桑卡娜;杨绒娟;李召斌;张文君;赵永峰;晏磊;周德刚;

    [目的]考察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在鸡蛋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确定其休药期,防止其在临床上的不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组健康成年已开产蛋鸡分别灌服不同厂家的阿莫西林,剂量均为100 mg/kg体重,连续用药5 d。给药期间至给药后14 d进行取样,每日每组取鸡蛋15枚,使用ELISA试剂盒进行阿莫西林残留检测,并用WT1.4软件计算阿莫西林的休药期。[结果]2组均在停药后第1天药物浓度达到最高值,阿莫西林在鸡蛋中的休药期分别为12.74和12.72 d。[结论]阿莫西林在鸡蛋中的残留时间较长,且不同厂家的阿莫西林在鸡蛋中的休药期无差异。

    2020年07期 v.48;No.644 110-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肠杆菌工程菌mglB基因的敲除及水稻秸秆水解液发酵L-丙氨酸

    王灿;潘海亮;梁泉喜;王永泽;王金华;

    [目的]通过mglB基因敲除进一步降低混合糖发酵时常存在的葡萄糖效应,提高水稻秸秆水解液发酵L-丙氨酸的效率。[方法]以大肠杆菌ptsG基因缺陷菌株JH-B3为出发菌,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葡萄糖转运基因mglB,构建ptsG和mglB双缺陷菌株JH-B6,分别以60 g/L葡萄糖、30 g/L木糖和水稻秸秆水解液为碳源进行发酵,验证mglB基因缺失对菌株利用葡萄糖、木糖和混合糖能力的影响。[结果]以60 g/L葡萄糖发酵时,JH-B6利用葡萄糖速率较JH-B3下降了19.9%;以30 g/L木糖发酵时,JH-B6利用木糖速率较JH-B3增加了23.5%;以水稻秸秆水解液发酵时,JH-B3发酵周期和糖酸转化率分别为128 h和89.5%,JH-B6发酵周期为88 h,较JH-B3缩短了31.3%,糖酸转化率为93.9%,较JH-B3提高了4.9%。[结论]双基因缺陷型菌株JH-B6在ptsG基因缺陷菌株JH-B3的基础上缺失mglB基因,进一步降低了葡萄糖效应,提高了水稻秸秆水解液发酵L-丙氨酸的效率。

    2020年07期 v.48;No.644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林业科学·休闲农业

  • 广州市白云湖公园植物造景研究

    张芬;周爱民;

    广州市白云湖公园是一个集水利、科研、景观为一体的生态型公园,其植物造景具有一些特色。通过对白云湖公园实地调研,分析了公园内种植的主要植物种类,并剖析了公园水体景观中植物配置的艺术原则和造景特色。该研究成果对我国华南地区水体的植物造景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2020年07期 v.48;No.644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8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保存库营建技术探讨

    王生进;陈建萍;黄继忠;岳元彦;刘加理;

    为全面保护腾冲红花油茶资源,促进腾冲红花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30 hm~2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地基本情况分析,确定保存库功能区划原则,对功能区划结果、区划平面布置技术设计研究,开展种质资源自然类型调查、优良无性系调查、近缘种调查、优良单株调查等技术措施应用,对种质资源收集区嫁接苗引进、采穗育苗、大树保存及修剪、整地、定植、管护、观测调查等技术研究分析,对扩繁圃种子及穗条需要量测算、产量预测、整地、嫁接育苗、圃期管理、苗木调查等营建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营建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保存库营建技术。

    2020年07期 v.48;No.644 124-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

    苗杰;路兆军;陈丽英;刘娟;孙晓慧;李保进;

    通过连续3个月(6—8月)对9种植物当年生枝叶生物量和水分含量及其相对比例、总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随时间变化植物当年生枝叶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当年生枝条和叶片形态变化差异显著(P<0.05),在枝叶之间生物量分配比和水分含量比表现出枝条越长,植物个体在枝条和叶片上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差距越小的趋势,反之,则表现为枝条越短,相对比例差距越大的趋势;随时间变化,不同植物当年生枝条、叶片在生物量分配、水分含量及相对比例、总叶面积、比叶面积主要分为4种增长类型:6—8月均无显著差异;7月显著增加(P<0.05);8月显著增加(P<0.05);6—8月逐月显著增加(P<0.05)。可以认为,随时间变化不同植物枝条和叶片的生物量投入和水分保持以及枝条与叶片之间的物质分配权衡关系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2020年07期 v.48;No.644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山野型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研究——以四会市奇石河森林公园为例

    肖玲玲;胡炜;张峰;谭瑞坤;

    山野型森林公园作为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落实到山林乡野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未来森林公园发展的方向之一。以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奇石河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项目为例,从生态学、景观学角度出发,力求将山野型森林景观资源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探析产业、生态、旅游三位一体的森林公园规划,为肇庆市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2020年07期 v.48;No.644 133-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灭菌药剂和方法对美国垂枝红樱扦插育苗的影响

    陈琴;刘杨;陈桂兰;张宇;李树玲;陈本文;

    以美国垂枝红樱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重庆地区扦插育苗中的灭菌药剂选择和灭菌处理方法。结果表明,使用3‰甲基托布津水溶液+40%灭菌灵500倍液作为灭菌药剂能够显著降低美国垂枝红樱的插穗染菌率,提高其扦插生根率、生根数量和根系长度。采穗前10、5 d使用3‰甲基托布津水溶液+40%灭菌灵500倍液作为灭菌药剂各对美国垂枝红樱枝条进行1次喷雾灭菌结合扦插前插穗灭菌处理,能够更好地降低插穗染菌率,提高扦插生根率、生根数量和根系长度。

    2020年07期 v.48;No.644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杜鹃红山茶与29个山茶属原生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研究

    钟乃盛;严丹峰;柯欢;刘信凯;赵鸿杰;高继银;

    以杜鹃红山茶为杂交亲本,与山茶属9个组别共29个原生物种进行杂交育种,检测杜鹃红山茶与山茶属的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显示,杜鹃红山茶与多齿红山茶、南山茶、浙江红山茶、长毛红山茶、滇山茶、大苞山茶、越南抱茎茶、尖萼红山茶、全缘红山茶9个物种的杂交亲和性较好,与皱果茶、怒江红山茶、厚壳红花瘤果茶、厚叶红山茶4个物种具有一定的杂交亲和性,与崇左金花茶、毛蕊红山茶、毛籽金花茶3个物种的杂交亲和性较差,与剩余的13个山茶物种杂交不亲和。在山茶属9个组别中,杜鹃红山茶与原始山茶组、红山茶组之间的杂交亲和性较好,与瘤果茶组的杂交亲和性较差,与金花茶组的杂交亲和性极差,与糙果茶组、短柱茶组、油茶组、连蕊茶组、长柄茶组等组别则未显现出杂交亲和性。杜鹃红山茶与山茶属原生种间反交时的杂交亲和性和育种效率高于正交。

    2020年07期 v.48;No.644 140-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问题及对策

    翟姣;

    山东省淄博市原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过规划、设计后,开发建成了全省首家森林乐园,其生态休闲游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发展成以省内周边城市为主要客源市场的休闲度假地,实现了从无优势到颇具优势的跃步。但是面对游客旅游需求的提高和要求日趋完善的旅游大环境,如何实现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保持森林公园的活力与优势是需探讨的问题,首先介绍了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的特点,其次分析了森林公园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2020年07期 v.48;No.644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西南地区花卉主题公园花卉景观设计——以重庆鲜花港公园为例

    房城;余志勇;李玲莉;

    花卉主题公园是以花卉作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集花卉观光、休闲娱乐、婚庆摄影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在花卉主题公园的规划与建设中,花卉景观设计是重点。以重庆鲜花港公园为例,介绍了花卉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花卉景观分区及设计内容,花卉品种的调研及筛选,为西南地区花卉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20年07期 v.48;No.644 149-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宋丹彤;房建恩;

    首先,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缺乏文化内涵、参与人员素质不高和融资匮乏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其次,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总结出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完善的旅游配套,地方政府对休闲农业的支持和参与以及重视参与人员的素质。结合我国休闲农业的现状,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进配套的基础设施,深化旅游发展的内涵,实施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参与人员的素质等措施来更好地促进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

    2020年07期 v.48;No.644 152-15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植物营养

  • 106份水稻材料稻瘟病抗性鉴定及Pi9基因的分子检测

    陈晴晴;夏加发;张海珊;张爱芳;

    采用苗期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并利用Pi9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分析106份水稻材料的稻瘟病抗性水平及Pi9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06份水稻材料对供试菌株ZB-1、ZB-2、ZB-3、ZA-0、ZA-1、ZA-2的抗病率分别为94.3%、92.4%、92.4%、87.7%、59.4%、62.3%;27份水稻材料(占25.5%)含有Pi9基因,其对供试菌株ZB-1、ZB-2、ZB-3、ZA-0、ZA-1、ZA-2的抗病率分别为100%、100%、100%、96.3%、88.9%、92.6%。可见,Pi9基因在安徽省水稻抗病育种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2020年07期 v.48;No.644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几种杀虫剂对女贞球象Stereonychus angulicollis Voss室内外药效试验

    金凤;桂振亚;宋苗苗;张慧会;刘丽;薛丽萍;

    为了筛选出对女贞球象杀虫效果较好的杀虫剂,采用喷雾法进行了不同药剂对女贞球象幼、成虫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5 d,5.7%氟氯氰菊酯EW 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ME 1 000倍液、氯氰·毒死蜱EC 1 000倍液、77.5%敌敌畏EC 1 000倍液、0.3%印楝素EC 2 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EC2 500倍液、40%噻虫啉SC 5 000倍液等对幼虫都具有较好防效,死亡率均达90.0%以上。药后5 d,1.8%阿维菌素ME 1 000倍液对成虫的死亡率为100.0%,防治效果显著。幼虫室外药效试验表明,药后5 d,1.8%阿维菌素ME 1 000倍液、25%灭幼脲SC 2 000倍液、5.7%氟氯氰菊酯EW 1 500倍液、氯氰·毒死蜱EC 1 000倍液、77.5%敌敌畏EC 1 000倍液、40%噻虫啉SC 5 000倍液等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60%,具有一定田间防效。

    2020年07期 v.48;No.644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株菌的聚酮合成酶基因验证及其鉴定

    唐培培;贾真;郭传滨;杨立均;孙会忠;许晓敬;

    采用土壤微生物稀释平板法分离技术,从烟草根际土壤分离到一株活体纯培养物,将其编号为ZMD1。ZMD1菌株与2种病原的拮抗试验均显示出一定的抗菌活性;通过聚酮合成酶(PKS)基因的兼并引物对ZMD1进行了克隆验证,测序结果与其他物种的PKS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故将ZMD1初步定性为产聚酮合成酶活性菌株。综合ZMD1菌株的一般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菌株的16S rDNA保守序列特征分析,初步将ZMD1确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菌株,暂命名为Streptomyces sp.ZMD1。ZMD1可作为烟草病害生防菌剂、土壤保育菌剂和专用菌肥等开发的良好备用材料。

    2020年07期 v.48;No.644 160-162+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葡萄连作障碍原因分析与防控技术

    王晓奕;李兴;李慧丽;张书奎;

    连作障碍是影响葡萄园土壤退化、葡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从土壤养分失衡、微生物及酶的影响和化感作用3个方面介绍了葡萄连作障碍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变耕作模式或精细管理方式等连作障碍的防控措施,对促进葡萄园的土壤健康及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2020年07期 v.48;No.644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脲甲醛肥料与尿素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及土壤氮素的影响

    房娜娜;李敏;段文龙;卢宗云;丁芳;魏占波;王玲莉;石元亮;

    探究脲甲醛肥料与尿素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及土壤氮素的影响,为制备夏玉米一次性施用的缓释氮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夏玉米品种"隆平206"为供试材料,在微区试验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工艺条件下合成的脲甲醛肥料(A、B、C)、常规施肥处理(U)、不施氮肥处理(PK)和不施肥处理(CK),研究不同脲甲醛肥料与尿素配施对夏玉米SPAD值、植株地上部吸氮量、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脲甲醛肥料均能有效提高玉米叶片SPAD值,脲甲醛肥料B效果最显著。脲甲醛肥料较普通尿素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籽粒吸氮量,增产达5.7%~19.3%,籽粒吸氮量增加5.81%~20.15%,均以脲甲醛肥料B产量最高,脲甲醛肥料C次之,脲甲醛肥料A产量最低。脲甲醛肥料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高于常规尿素处理,分别增加2.98~9.62百分点、4.18~5.95 kg/kg和4.19~5.96 kg/kg,规律相似,以脲甲醛肥料B最高,脲甲醛肥料C次之,两者无显著差异。3种脲甲醛肥料配施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在第30~50天显著高于常规尿素处理,而土壤硝态氮在第10、30和50天显著高于常规尿素处理。3种不同脲甲醛缓释肥中,脲甲醛肥料B处理效果最好,可作为夏玉米专用缓释肥。

    2020年07期 v.48;No.644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解钾菌ZMD02的解钾活性及生长特性研究

    吴俊林;郭传滨;贾真;郝浩浩;许晓敬;杨立均;孙会忠;

    采用火焰分光光度法对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细菌ZMD02的解钾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28℃、180 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7 d后,菌株ZMD02发酵液中水溶性速效钾含量达1.5μg/mL,故将ZMD02定性为硅酸盐菌株。对ZMD02的生长特性研究表明,ZMD02对不同糖源的发酵产气能力表现为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对碳同化能力表现为麦芽糖>葡萄糖>乳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ZMD02对不同氮源的同化能力表现为酵母膏>蛋白胨>硫酸铵>硝酸钾>尿素;ZMD0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7。ZMD02菌株可作为烟草生物钾肥开发的备用菌株。

    2020年07期 v.48;No.644 170-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鲁西南蒜区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以金乡县为例

    李晶;殷碧秋;刘振富;陈宪信;陈亮;徐保民;王乃建;

    [目的]分析鲁西南大蒜主产区土壤养分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优化大蒜养分管理技术。[方法]2009—2018年,连续10年对鲁西南大蒜主产区金乡县蒜田土壤进行定位监测。[结果]2018年鲁西南蒜区土壤养分总体特征:弱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碱解氮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偏高。2009—2018年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弱碱化现象普遍发生;土壤有机质含量快速提高,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呈增高趋势,其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出现盈余和匮乏并存现象。[结论]建议今后鲁西南蒜区施肥原则调整为"控氮、稳磷、减钾",重视酸性、生理酸性肥料或腐殖酸类肥料的使用,有机肥施用仍需大力推广。

    2020年07期 v.48;No.644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优化施肥研究

    陈孝赏;陈伟强;张中熙;蔡东升;

    研究兴佳2号的需肥规律,为合理施肥、减少和避免不合理施肥所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氮、磷、钾施用量对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建立相应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对于马铃薯高产栽培种,钾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用量和氮肥用量。由此可见,增钾、控氮、适磷的施肥措施是马铃薯获得高产的有效措施。产量高于25.0 t/hm~2和利润大于2.0万元/hm~2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氮肥用量116.42~156.13 kg/hm~2,磷肥用量85.45~119.75 kg/hm~2,钾肥用量229.69~318.25 kg/hm~2。为了高产不能偏面增加肥料用量,需要将氮肥、磷肥、钾肥配施,同时应做好土壤培肥工作。马铃薯栽培中的优化施肥技术研究可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

    2020年07期 v.48;No.644 176-17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药用生物

  • 改性麦麸膳食纤维功能和结构特性研究

    王磊;廖晨;孟哲;王建华;闫艳华;董李学;曹慧慧;

    以麦麸为原料,利用蒸汽爆破技术(SE)改性麦麸膳食纤维(DF),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对DF的晶体结构和颗粒形态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F经过蒸汽爆破改性后,溶解性、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分别为50.24%、3.89 g/g、2.58 g/g和5.47 mL/g,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最小凝胶浓度分别为465.8 mL/L,501.2 mL/L和9.24%;DPPH、ABTS、O_2·~-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90.57%、73.68%、55.42%和44.12%。改性后DF结晶结构未受影响,颗粒更致密,表面有明显的蜂窝状结构。研究结果可为麦麸膳食纤维的功能改性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07期 v.48;No.644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改性小麦麸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小鼠的影响

    郭城;冯元;廖新茹;刘芷童;张赟睿;

    采用纤维素酶制备改性小麦麸膳食纤维,考察了改性小麦麸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指标的改善作用,并研究了其对糖尿病小鼠胰腺和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灌喂改性小麦麸膳食纤维28 d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耐量水平有明显改善,小鼠胰腺和肝脏肿大症状以及病理变化也有一定的缓解。

    2020年07期 v.48;No.644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0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赣南脐橙致腐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2-苯乙醇敏感性分析

    熊大维;顾斌涛;刘兰;黄筱萍;

    从采摘后贮存自然发病的赣南脐橙中分离出4种病原真菌,根据菌株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这4种病原真菌分别为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柑橘链格孢(Alternaria citri)和芽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生物保鲜剂2-苯乙醇(2-PE)可有效地抑制这4种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但对不同致腐菌抑菌效果差异显著(P<0.05)。2-PE对芽枝状枝孢霉、指状青霉菌、柑橘链格孢和意大利青霉菌菌丝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4、1.8、2.2和2.4 g/L。

    2020年07期 v.48;No.644 186-18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康复新液对乙醇致大鼠急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陶柱萍;郭锐;王雪雪;厉颖;刘卫红;高鹏飞;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无水乙醇致大鼠急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无水乙醇灌胃SD大鼠,制备急性胃溃疡模型,将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无水乙醇10 g/kg)和康复新液给药组(无水乙醇10 g/kg+康复新液6 mL/kg)。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胃黏膜形态学变化和溃疡指数,测定大鼠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胃组织损伤严重,溃疡指数、MDA水平明显升高;SOD、GSH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康复新液给药组胃组织损伤程度减轻,溃疡指数和MDA水平降低(P<0.05),SOD、GSH水平升高(P<0.01)。[结论]康复新液对无水乙醇引起的急性胃溃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自由基生成、促进氧自由基清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氧化应激有关。

    2020年07期 v.48;No.644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引种地·不同播种方式及播种量对穿心莲产量的影响

    蔡磊;肖祖财;吴海洋;孙文凯;郭伟;罗素梅;王振;张斐斐;刘跃清;刘小平;

    研究不同引种地、不同播种方式和不同播种量对穿心莲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种地和播种量对穿心莲鲜重、干重都无显著性影响,播种方式对穿心莲鲜重有显著性影响、对干重无显著性影响。当播种量为15 g、条播时,穿心莲鲜重和干重都能达到最大值。

    2020年07期 v.48;No.644 193-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云南大关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初步研究

    梁翱;张震;罗伟;施鹏;柳奕哲;秦祎旸;徐涛;

    [目的]初步研究云南大关县中药资源,并提出发展建议。[方法]基于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采用野外样地调查、药材市场调查和栽培调查,对昭通市大关县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对药用植物分布状况进行评价,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关县共收集并鉴定了615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其中蕨类植物45种、裸子植物6种、被子植物564种。调查了市场上65种中草药。[结论]大关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复杂,许多植物的药用价值高且发展潜力巨大,应该科学地保护和开发利用。

    2020年07期 v.48;No.644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贮运加工·检测分析

  • 不同处理对鲜切山药品质的影响

    孟一;王甜甜;张帆;陈东杰;张玉华;

    以鲜切山药为试验材料,研究2种杀菌液处理、4组护色液处理和乙醇熏蒸处理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处理对鲜切山药的杀菌效果最好。1.0%柠檬酸+0.5%氯化钙浸泡10min对常温真空包装鲜切山药的护色效果最佳。乙醇熏蒸处理能有效控制微生物生长,抑制褐变,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以乙醇熏蒸3 h、熏蒸浓度200μL/L时效果最佳。

    2020年07期 v.48;No.644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绿茶蛋白质的提取及抗氧化肽的制备研究

    张子迪;李宜慧;朱彩霞;杨薇;白东清;李涛;

    [目的]对茶叶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条件进行研究,并研究茶叶蛋白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性,为茶叶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茶叶蛋白质,采用响应面法进行茶叶蛋白提取工艺的优化。将茶叶蛋白采用风味蛋白酶进行水解,获得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茶叶多肽。[结果]通过响应面法得到茶叶蛋白的最佳理论提取条件: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59.02℃,碱液浓度0.65 mol/L,料液比1∶20。在此条件下,预测得到的茶叶蛋白质最大提取量为29.79%,经过验证后,茶叶蛋白的最大提取量达到28.39%。利用风味蛋白酶酶解茶叶蛋白获得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多肽混合物,酶解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60 min,酶解温度60℃,酶解pH 7.0,酶用量9%。[结论]该研究开发了一种茶叶蛋白的提取工艺,并且茶叶蛋白可以通过风味蛋白酶酶解制备绿色、天然的抗氧化剂。

    2020年07期 v.48;No.644 202-206+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1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再造烟叶原料提取液Brix值与固含量和提取率的相关分析

    朱红琴;曹环;余磊;吴平艳;刘维涓;

    为了能快速判断出再造烟叶在线生产中原料的提取情况,采用实验室模拟生产的方法对再造烟叶原料进行提取后用手持折光仪测定提取过程中提取液的Brix值(可溶性固含量),并利用经典方法计算出原料提取率和提取液固含量,分析了提取液Brix值与固含量、提取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梗组原料提取液固含量为3.81%~7.21%时,Brix值与固含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10 4);梗组原料提取率为24.10%~39.25%时,Brix值与提取率的线性回归方程R~2为0.819 6。当叶组原料提取液固含量为3.02%~6.55%时,提取液Brix值与固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R~2为0.956 9;当叶组原料提取率为20.14%~49.21%时,提取液Brix值与提取率的回归方程R~2为0.895 8。这说明在一定的提取范围内提取液Brix值与固含量和提取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生产上可以通过快速测定提取液的Brix值来判定提取程度,并进行实时调控。

    2020年07期 v.48;No.644 207-209+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量蔬菜中镉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刘晓颖;赵士文;张伟彪;

    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量蔬菜中镉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分析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各影响因素,量化了各影响因素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得到蔬菜中镉含量测定结果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57和0.114 mg/kg,并讨论了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判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0年07期 v.48;No.644 2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荧光金纳米簇用于猪肉中氯霉素快速检测的研究

    成玉梁;李恒超;谢云飞;于航;郭亚辉;姚卫蓉;陈英;钱和;

    [目的]基于氯霉素对大豆蛋白金纳米簇(SP-AuNCs)的荧光猝灭现象,建立一种荧光检测传感器。[方法]采用改良后的SP-AuNCs的合成,以及加入氯霉素后荧光检测及优化表征。[结果]氯霉素和SP-AuNCs反应的最佳反应时长为9 min,线性检测浓度为0~300μmol/L,检测限为22.86μmol/L,同时有很好的选择性,最终取得的回收率是87.80%~98.45%。[结论]该试验为氯霉素的快速、可视化检测拓宽了思路,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

    2020年07期 v.48;No.644 21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翡翠贻贝酶解液体外降压活性评价方法研究

    安婷婷;王鹤;邓长春;林资政;

    [目的]研究翡翠贻贝酶解液的体外降压活性,为后期开发药品和保健食品等提供前期的理论和试验基础。[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翡翠贻贝酶解液的体外降压活性。色谱柱:YMC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0.1%TFA乙腈,B为0.1%TFA水;测定波长228 nm;流速1 mL/min;进样量20μL。[结果]该方法使翡翠贻贝降血压肽、HHL和马尿酸较好地分离,在0.02~0.20 m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7 2),最低检出限为50 ng,定量限为200 ng,平均回收率为101.8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评价翡翠贻贝降血压肽的体外活性。

    2020年07期 v.48;No.644 219-220+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农业气象

  • 基于TRIZ的城市边缘区村落更新策略研究——以富民县大营村为例

    陈铎;代晓芳;陈新洋;

    近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发展模式粗狂,城市用地不断的无序蔓延,导致边缘区村落问题频发。针对以上问题,以富民县大营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引入了TRIZ理论,将技术参数、创新原理与边缘区村落更新领域相匹配,提出系统的更新策略,从而引导边缘区村落的良性发展。

    2020年07期 v.48;No.644 22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7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密山市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杨静;缪钢;高亮;朱毅;

    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秸秆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作用。从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方面介绍了密山市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深入探讨了密山市秸秆资源化的制约因素,并从秸秆收储运体系、扶持与监管机制、宣传引导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旨在为密山市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提供参考。

    2020年07期 v.48;No.644 226-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IS的沧州市雷暴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王文韬;高操;韩典辰;李连祥;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建立以致灾因素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灾害承受体脆弱性和防灾抗灾能力为主的评估体系,选取2010—2018年雷暴频次、极大雷电活动频次、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指标,利用GIS分析技术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沧州市雷暴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大面积的雷暴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任丘地区、沧州市区、海兴北部地区和黄骅市东南部地区,主要是由于雷暴致灾因子危险性较大;中西部环境敏感性和承载体易损性相对低,导致雷暴灾害发生的风险较低;沧州市区的承载体易损性特别高,市区东部承灾体易损性也较差,导致沧州市区东部的雷暴灾害发生风险高于东部。

    2020年07期 v.48;No.644 229-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8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江淮地区一次农业致灾龙卷天气成因分析

    吴彩霞;王坤;汤建国;顾天真;袁晶;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资料和其他常规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雷达特征等方面,对2017年7月2日江淮地区发生的一次龙卷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卷发生时,江淮地区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500hPa位于华北冷涡底部,涡后不断有冷空气南下,700和850hPa均有切变线和急流,地面有辐合线;龙卷产生在中等大小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强垂直风切变条件下,同时抬升凝结高度较低;龙卷在发生前、发生时在雷达图上都探测到三维相关切变、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龙卷发生前,中气旋提前0.5 h出现,这对估计和预警龙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2020年07期 v.48;No.644 23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西部作物生长季平均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刘迪;陶延怀;郑文生;

    利用小波变换理论研究作物生长季温度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突变特征,以黑龙江省西部甘南县54年生长季(5—9月)平均温度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平均温度呈上升态势,生长季气温具有5、9、25和44年左右的周期。揭示出了黑龙江西部作物生长季平均温度变化趋势,为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热量资源和挖掘农作物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2020年07期 v.48;No.644 239-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农业信息

  • 资源昆虫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曹成全;

    资源昆虫是指昆虫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内含物等)或昆虫体本身可作为人类资源利用、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种群数量具有资源特征的一类昆虫。阐述了以乡村景观昆虫(萤火虫为主)、健康昆虫(爬沙虫为主)和环保昆虫为代表的资源昆虫在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中的应用途径。

    2020年07期 v.48;No.644 242-243+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9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林木产品进口贸易依存度的国际比较研究

    王若舟;蒋彦庆;

    为了探究我国林木产品进口贸易依存度实际情况并探讨对于原木资源的保护和林业产业的发展,通过搜集和整理2002—2016年的相关数据,利用原木折算法来构建木材资源的进口贸易依存度,对我国和美国、欧盟等10个世界主要林产品经济体的林产品进口依存度进行比较;利用因子分析法,引入森林覆盖率、人均GDP等10个变量,进一步分析不同国家林木产品进口依存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的林业进口贸易依存度(平均为27.2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为20%左右),低于欧盟平均水平(36.43%)和日本平均水平(67.34%),与中国原木产量在同一水平的国家如俄罗斯(3.52%)、加拿大(11.85%)、巴西(1.61%)的林木产品进口依存度远低于中国,说明我国对于木材的国际依赖程度仍然在可控范围内,目前我国亟需解决的是木材资源的长期供求缺口和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最后,结合当前的环境以及原木采伐政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助力我国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2020年07期 v.48;No.644 24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业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价值创造研究——以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徐健;王俊俊;

    以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修正的智力资本增值系数(VAIC)模型,从构成智力资本要素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创新资本和关系资本4个方面分析了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公司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对策,以期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020年07期 v.48;No.644 250-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农业管理·农业教育

  • 湖北幕阜山片区特优区建设与特色产业兴旺研究

    孙志国;熊晚珍;定光平;刘之杨;钟儒刚;

    介绍了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概况,概述了湖北幕阜山片区特色优势农产品,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战略下,该片区省级与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以及特色产业兴旺的策略,并提出创建12个省级、6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建议。

    2020年07期 v.48;No.644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耕地质量定级评价方法研究——以田林县为例

    甘昉;卢晓;刘敬涛;

    运用耕地质量定级评价工作中常用的因素法及修正法对田林县耕地进行耕地质量评价,对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相关性分析,并与国家利用等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修正法在初步确定耕地质量级别时,在国家级利用等指数的基础上考虑了各级耕地之间的渐变过渡,未产生跳级现象,与国家利用等有着较好的衔接;修正法平均等别的线性斜率高于因素法,定级结果区分度较好,定级结果相较因素法可靠度更高。

    2020年07期 v.48;No.644 25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4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时代云南蒙自农业电商人才发展问题与对策

    丁鹏力;谭少杰;王昌梅;张无敌;尹芳;赵兴玲;吴凯;柳静;杨红;刘士清;

    对蒙自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及建议:提高人才待遇,提供能力施展平台;提高认识,普及知识;实行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实战化;明确方向,精准定位;出台相应政策,积极吸纳人才。

    2020年07期 v.48;No.644 260-262+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苹果种植户安全生产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疆303个苹果种植户的调查

    马莉;徐一狄;李青;

    以南疆303个苹果种植户调研数据为实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果农安全生产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民族、家庭年收入等农户自身特性对其安全生产认知有显著影响,是否为纯农户也对其安全产生认知有显著影响,政府监督是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认知的重要的因素。提出增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大农户技能培训力度、以政府督察为引导,加大鼓励及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2020年07期 v.48;No.644 263-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村非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满意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华晓月;胡宇雯;刘佳颖;章旭明;胡冰夏;

    基于在江西省南昌市、宜春市、萍乡市、赣州市、抚州市、吉安市和新余市等部分村庄的入户调查数据,利用描述性评价与回归模型,从个人特征因素、家庭经济特征因素、干部责任心因素、精准识别因素等12个因素,对非贫困户精准扶贫政策满意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非贫困户对于精准扶贫政策满意度整体处于一般水平;非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受到家庭经济特征因素、干部责任心因素、致贫原因、相对贫困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以下相关建议:加强扶贫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教育水平;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内部管理,"两头兼顾";加强政策宣传,实现政策公开透明化,完善监督与惩罚机制,使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都"认账";精准识别工作、扶贫工作落实实现标准化、常态化。

    2020年07期 v.48;No.644 26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张晓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产业兴旺提供动力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还存在诸如产业融合度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发育不完善、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体系等问题。为此,要通过完整产业链条、丰富新产业新形态、建立和完善多形式的农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村产业融合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新动能。

    2020年07期 v.48;No.644 272-27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状与发展研究

    王天羿;王伟;王宝军;袁月;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数据信息,从地理标志产品的登记数量、各省市地区分布、品种种类分布和发展速度等几个方面,从整体上对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基本情况做了概况和总结,得出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法律法规、理顺各部门管理职责、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完善信息化建设和品牌建设等方面进一步阐述如何发展和完善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

    2020年07期 v.48;No.644 274-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耦合机制下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选择

    石颜露;

    探究耦合机制作用将其动力组合归纳为集散机制的政策保障扩散力和人才培育集聚力、匹配机制的要素配置传导力和职业农民调控力、以及协调机制的多规合一促进力和多面发展推动力共同构成。依据耦合演化的特征,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耦合机制体系,由此将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耦合类型分为政府、市场、学校主导耦合型。通过以上因果逻辑关系构建路径选择概念模型,为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耦合发展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路径选择方案。

    2020年07期 v.48;No.644 277-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韩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章鏴;吴永祥;窦云鹏;

    国际化合作办学已成为全球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发展不可避免的潮流和趋势,对于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作用。分析了应用型院校的中韩合作办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联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4个方面,对构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020年07期 v.48;No.644 28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