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分析

    李永春;王静英;尹钧;

    随着植物遗传转化的迅速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就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

    2006年23期 6077-6078+6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层次分析法在联合收割机综合评判中的应用

    张浩;王勇;徐大华;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来自农机一线的第一手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机型的收割机进行了综合评判。在处理数据时,尽量采用可以精确定量的数据,减少人为因素可能带来的偏差,结果合理可靠,且方法具有一般性,有推广价值。

    2006年23期 6079-6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优质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夏加发;李泽福;陈多璞;王元垒;石英尧;

    以2004年安徽省推广种植的优质米品种为材料,进行稻米理化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籼稻的整精米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籼稻的粒长与垩白度、粳稻的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呈显著负相关,粒长与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籼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与透明度、碱消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籼稻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碱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籼稻垩白粒率、粒长、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6.5%;粳稻垩白粒率、精米率、粒长、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7.6%。从改善垩白、长宽比和精米着手,筛选垩白小、长宽比适当、精米率较高的品种,籼稻兼顾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粳稻兼顾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对提高籼、粳稻米综合品质会有更好的效果。

    2006年23期 6081-6082+6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李秀岩;魏健;孙振雷;

    对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006年23期 6083-6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宜春市食物生产全要素相对生产率的测度

    邱爱保;邓小刚;吕爱清;

    全要素相对生产率(TFRP)是测算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的资源配置效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和LINGO软件,测算了1993~2003年宜春市食物生产全要素相对生产率,以探求该市食物生产效率与规模效益。结果表明,宜春市食物生产(纵向比较)基本上呈现常数规模效益与规模效益递增交替波动现象,食物生产TFRP较高,生产状况较好,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可以继续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而与江西其他10个市横向比较,宜春市食物生产呈常数规模效益现象,表明该市在江西食物生产效率上具有比较优势。

    2006年23期 6085-6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分光光度法测定果汁中Vc含量的不确定度研究

    关秀杰;张玉廷;郑虎哲;刘亚臣;

    以2,4-二硝基苯肼光度法测定果汁中Vc含量为例,分析了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及评定,确定了各不确定度分量值与灵敏系数,给出了2,4-二硝基苯肼光度法测定果汁中Vc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

    2006年23期 6087-6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玉米胞质雄性不育增产机理分析

    侯玮;苏波;王国胜;闫保罗;邹仁峰;

    对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多种利用方式进行了增产因素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自交系、制种试验中不育系的处理都有一定的增产作用;恢复型不育单交种和雄性不育化单交种的增产机理一致,都是通过降低穗长的变异系数,提高果穗的整齐度对产量产生影响。雄性不育与人工去雄的作用基本一致,都能对制种和大田生产起到增产的效果。

    2006年23期 6089-6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应用AMMI模型分析安徽省油菜区试品种的稳定性

    林凯;江莹芬;郑冬梅;余华胜;汤继保;陈峰;

    通过将AMMI模型应用于2005~2006年度安徽省油菜区试C组参试品种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AMMI模型优于传统的回归分析法,10个参试品种产量稳定性最好的是驰丰1号,稳定性最差的为笑油3号。讨论AMMI模型在分析品种稳定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2006年23期 6091-6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微波高压快速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南阳彩色小麦中的微量元素硒

    朱玲;高向阳;王金鹏;

    以南阳灰麦、紫麦、蓝麦为材料,采用微波高压快速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样品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南阳彩色小麦中硒含量为13.37~21.95 mg/kg(干基),3ε32为1.4×104,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为0.999 7,加标回收率为100.6%~105.7%,RSD为4.4%,因此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工作曲线线性关系好的显著优点,结果令人满意。

    2006年23期 6093-6095+6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吉林地区山葡萄籽中活性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姜贵全;牛佳牧;方桂珍;

    对吉林地区野生山葡萄籽和山移植葡萄籽中总黄酮、低聚原花青素含量做对比分析;并利用GC-MS技术对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山葡萄籽中总黄酮(3.64%)含量略高于山移植葡萄籽中总黄酮,而低聚原花青素(0.95%)含量比山移植葡萄籽高1.07倍;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0%以上,其中亚油酸达75%以上,野生山葡萄籽油中亚油酸(78.84%)含量高于山移植葡萄籽,葡萄籽放置1年以后,亚油酸含量下降13.37%,而硬脂酸含量升高。

    2006年23期 6096-6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诸葛菜试管苗的光合特性及其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吴沿友;李国祥;刘建;张红萍;吴德勇;

    用Li-840 CO2/H2O气体分析仪对诸葛菜试管苗的光合特性及其对CO2升高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诸葛菜试管苗的光合速率日变化不大,午间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在不同光源下实际光合速率的比较,在相同的光强下LED-红光下的试管苗的光合速率最高,LED-蓝光次之。正常大气条件下,LED-蓝光在70μmol/(m2.s)光强下的诸葛菜试管苗的CO2饱和点为5 058μmol/mol,CO2补偿点为266μmol/mol。

    2006年23期 6098-6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设施栽培欧李光合特性的研究

    薛仿正;温鹏飞;柴凯;王鹏飞;杜俊杰;

    以欧李3号为试材,对设施内外及露地条件下欧李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欧李光合速率的有关生理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条件下,欧李3号叶绿素含量增加;欧李3号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明显的双峰型曲线。设施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分别于9:00、15:00达到高峰,分别为19.989、.59μmol/(m2.s)。而在露地,光合速率分别于10:00、15:00达到高峰,且其值明显低于设施内。综合分析各因素认为:欧李设施栽培时应避免湿度大幅度下降而导致的光合速率下降。

    2006年23期 6100-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3种酢浆草过氧化物酶的研究

    钱玉梅;高贵珍;张兴桃;李爱玲;李素雯;

    通过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野生酢浆草、红花酢浆草和三角紫叶酢浆草的过氧化物同工酶(P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酢浆草出现3条谱带,迁移率(Rf)分别为0.2140、.269和0.538;红花酢浆草仅出现2条谱带,迁移率(Rf)分别为0.215和0.269;三角紫叶酢浆草也出现2条谱带,迁移率(Rf)分别为0.419和0.484。野生酢浆草和三角紫叶酢浆草过氧化物酶活性远远高于红花酢浆草,其中野生酢浆草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

    2006年23期 6102+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温度和保存条件对鸢尾属植物花粉活力的影响

    王文元;许玉凤;李楠;王雷;孙晓梅;

    主要研究鸢尾在不同贮藏条件下保存的花粉活力的变化,以及温度对花粉管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鸢尾花粉耐贮性不强,在4℃干燥条件下可贮藏8 d左右。在25℃时花粉萌发率高,生长快。

    2006年23期 6103-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高燕麦草苗期耐盐性鉴定及综合评价

    阳曦;张新全;王运琦;王赞;张耿;高洪文;于遵波;

    在浓度分别为0.35%、0.45%、0.55%、0.65%、0.85%的NaCl胁迫下,对23份自俄罗斯引进的野生高燕麦草(Arrhenatherum elatiusL.)种质材料进行了苗期耐盐性鉴定,测定在盐胁迫下存活率、株高、分蘖数、植株干重、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并对材料耐盐性强弱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燕麦草在浓度0.35%~0.65%的NaCl胁迫下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属于中等耐盐牧草;各供试材料间耐盐性差异较大,材料ZXY-367综合评价值为0.921 1,耐盐性最强;材料ZXY-45、ZXY-443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593 40、.562 9,耐盐性最差。

    2006年23期 6105-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铜对扇贝肌肉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王凡;李法松;赵元凤;吕景才;刘长发;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对栉孔扇贝肌肉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CATS、OD、GSH-PX的活性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但CAT整体仍是抑制的特性。扇贝肌肉组织CAT、GSH-PXS、OD对海洋铜的早期污染均具指示作用,其中最为灵敏的指标是GSH-PX,其次是SOD和CAT。

    2006年23期 6109-61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植物抗盐机理研究进展

    刘国花;

    对近年来植物抗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阐明了植物在盐胁迫下的反应、盐胁迫作用机理以及植物的抗盐调控机制,指出了目前植物抗盐机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2006年23期 6111-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9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8 ] |[阅读次数:0 ]
  • C4光合作用关键酶PEPC的反应机制

    赵艳;陈丽梅;李昆志;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在C4和CAM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该酶的催化反应机制及其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2006年23期 6113-6114+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小麦种子对二甲四氯敏感性的测定

    崔乘幸;任锋利;谢红兵;

    以小麦为试材,测定了二甲四氯对小麦种子芽长、根长和鲜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二甲四氯对小麦种子芽长的72 hEC50为798.28 mg/kg;二甲四氯对小麦种子芽长、根长和鲜重的抑制作用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2006年23期 6115+6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伴生栽培小麦灌浆后期光合特性分析

    胡先运;傅兆麟;李香莉;罗心毅;方小群;

    以伴生栽培小麦和栽培小麦旗叶为实验材料,对其部分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叶室内空气温度(TA)、光合有效辐射(PAR)对伴生栽培小麦有较强的限制性作用,而细胞间隙CO2浓度对伴生小麦有限制作用。伴生栽培小麦的色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均高于栽培小麦;,而SOD酶活性则低于栽培小麦。这可能与伴生栽培小麦生物产量较高而经济产量较低有着密切关系。

    2006年23期 6116-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球形红细菌减少小麦和油菜幼苗中铜积累的效应

    郭凌;张肇铭;杨官娥;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光合细菌球形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菌悬液对铜胁迫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油菜(Brassicacampestris)幼苗生长及富集铜的效应。结果表明:过量Cu2+对小麦、油菜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油菜幼苗比小麦幼苗更易积累环境中的Cu2+;施用球形红细菌菌液后,小麦、油菜生长受到Cu2+的抑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各部分铜的积累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且70 mg/L菌悬液比35 mg/L菌悬液缓解作用更为明显。

    2006年23期 6119-6120+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特异粳稻种质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蔡光泽;杨足君;刘成;任正隆;

    利用中国粳稻种质滇粳优2号(B90)和日本粳稻冷香粳(X1)筛选100条ISSR引物。利用筛选出的10条引物对来自中国、日本等国家的40份特异粳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PCR扩增结果表明,10条ISSR引物在40份材料中共扩增出2 600条DNA带,其中多态性位点有42个,平均每条引物可以检测到4.2个多态性位点。聚类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聚为3大类,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62~1.00。相同居群的中国特异粳稻种质基本能聚为一类,但是与部分日本粳稻交叉聚在一起。这表明:粳稻种质的遗传差异与气候变化类型的相关性不紧密;ISSR标记可以作为种质资源分类和保护的有效手段。并对中国特异粳稻种质的保护进行讨论。

    2006年23期 6121-6123+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3种禽血抗凝剂效果及其对DNA提取质量的影响

    王敏强;曹俊辉;刘晓玲;

    通过3种不同血液抗凝剂对禽血抗凝,提取新鲜的和经冷冻保存一段时间后的抗凝血DNA,运用紫外分光法、凝胶电泳和PCR扩增技术检测提取的DNA样品质量,探讨不同抗凝剂的抗凝效果及其对提取DNA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抗凝血提取的DNA纯度和浓度相近。新鲜抗凝血比冷冻保存一段时间后的抗凝血提取的DNA质量好。ACD抗凝血在冷冻一段时间后出现凝血块,EDTA抗凝血液放置时间过长也影响抗凝效果,但两者在加入裂解液后则可长时间保存。75%乙醇抗凝剂抗凝效果较好,可长时间保存,适合远距离采血。由3种抗凝禽血提取的DNA分子片段完整,能满足常规分子生物学试验研究。

    2006年23期 6124-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香石竹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研究

    孙振雷;魏健;李秀岩;

    对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进行了茎尖分生组织快速繁殖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花香石竹比散枝香石竹接种成活率高,且以顶芽为外植体,在MS+6-BA0.5 mg/L+NAA0.4 mg/L上培养的丛芽分化率最高,达到87.5%。将顶芽、带腋芽的茎节、不带腋芽的茎节或茎段分别接种在MS+6-BA0.5 mg/L+NAA0.4 mg/L上培养,顶芽分化的芽数最多。光照12 h/d对香石竹丛芽生长有利。

    2006年23期 6126-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勒的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蔡汉权;赖钟雄;陈丹生;刘喜斌;陈明峰;

    研究了罗勒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方法,结果表明:诱导罗勒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 mg/L+NAA 1.0 mg/L;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 mg/L+KT0.5 mg/L+NAA 0.5 mg/L,生根培养基为MS+6-BA 1 mg/L+KT0.5 mg/L+NAA 0.5 mg/L。

    2006年23期 6128-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葡萄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袁维风;徐凯;徐德聪;钱玉梅;

    对15个葡萄品种进行RAPD分析。从6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用于DNA扩增,共扩出71条DNA带,其中多态性DNA带47条,占总数的66.2%。通过聚类分析,分成4大类,美洲葡萄类群康可、奇妙无核自成一类,与欧亚种、欧美杂种分开;其中森田尼无核、无核白遗传关系近,最先聚在一起。该结果显示,欧亚类群遗传差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证明RAPD技术能在DNA分子水平上揭示葡萄遗传背景及亲缘关系。

    2006年23期 6130-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意大利蜜蜂蛹超氧化物歧化酶提取技术研究

    杜开书;柴立英;郎剑锋;

    以意大利蜜蜂蛹冻干粉为研究材料,经提取、盐析、浓缩、透析和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等纯化步骤,获得了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该酶蛋白结晶呈菱形,PAGE法显示为均一的蛋白谱带。在相同时间内,测定了pH值、温度对该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蛹中SOD在pH值为8.3时,酶活力最高,pH值高于或低于8.3时,酶活力均有明显下降;温度在25℃左右时,该酶活力最高,40℃时保持活力在80%以上,到90℃时没有活力,说明意大利蜜蜂蛹SOD是一种比较耐热的酶,这为SOD的提取提供了新酶源。

    2006年23期 613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海滨锦葵微卫星位点的开发

    单莹;张立军;郑熙;金华;阮成江;

    根据SSR分子标记的可转移性和可通用性,利用棉花中已知的SSR引物,筛选适用于海滨锦葵的SSR引物。在筛选的50对引物中,只有1对引物在海滨锦葵中无扩增位点,扩增成功率达到98%。在5株表型差异明显的海滨锦葵中扩增出多态位点的引物有22对,占扩增引物的44.9%。22对产生多态性的SSR引物共扩增出151个等位基因,其中差异等位基因数为87个(占总等位基因数的57.62%);每对引物产生的等位基因数在3~21个(平均数为6.86)、差异等位基因数在1~16个(平均数为3.86)。开发出的适用于海滨锦葵的22对SSR引物可为海滨锦葵的混合交配系统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持。

    2006年23期 6134-6135+6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杆菌介导的药用植物遗传转化

    张家辉;杨蕊;

    利用根癌农杆菌、发根农杆菌介导药用植物的遗传转化。对转化过程中转化方法及转化后的鉴定、影响植物遗传转化的因素与次生代谢产物以及转基因药用植物的获得等方面进行综述。

    2006年23期 6136-6137+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番茄BADH2基因转化水稻

    刘俊利;

    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含番茄BADH2基因的过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其导入日本晴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获得了303块潮霉素(Hm)抗性愈伤组织。获得1 059个转化植株。随机选择115个T0植株进行Hyp离体叶片筛选,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植株均呈抗性,并且与PCR检测结果相吻合,说明T0植株中不存在假阳性。

    2006年23期 6138-6139+6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用牛αS1-酪蛋白基因构建乳腺生物反应器表达载体的研究

    管晓斌;李春笑;赖松家;

    牛αS1-酪蛋白基因是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常用的表达载体,可以指导外源基因在动物乳腺中高水平表达。对牛αS1-酪蛋白基因的结构、表达载体的各种调控元件及其研究应用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2006年23期 6140-6141+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生物信息学在蛋白质组学上的应用

    黄啸;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时代标志性的研究新领域,其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壮大。从生物信息学与蛋白质数据库、蛋白质分析、蛋白质功能的联系3个方面,对生物信息学在蛋白质组学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06年23期 6142-6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日本百脉根■牛儿基■牛儿基氢化酶的电子克隆及进化分析

    李晓晓;李蕊;李雅轩;蔡民华;胡英考;

    根据物种间同源基因相对保守的特点,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拟南芥牛儿基牛儿基氢化酶(GGH)基因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搜索GenBank中的HTGs数据库,找到一个与之高度匹配的日本百脉根基因组DNA序列LJT46M09,用GENSCAN软件分析该序列得到一个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的基因。以此基因序列BLAST检索GenBank中的est-others数据库获得了同源的EST片段。进行EST拼接后得到该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013361,由1 389 bp核苷酸组成,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推测编码蛋白为462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大豆、截形苜蓿、烟草、拟南芥、小麦、水稻的牛儿基牛儿基氢化酶基因氨基酸序列的一致率分别为91%、89%、84%、81%7、3%、74%。该基因与叶绿素等的生物合成有关。

    2006年23期 6145-6147+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拟南芥LRR-Extensin蛋白家族的研究

    鲁朝霞;苏磊;单雷;毕玉平;

    LRR-Extensin(LRX)是一种定位于植物细胞壁中的蛋白,其结构中含有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和伸展蛋白结构域。LRX蛋白的功能众多,除了促进细胞生长外,还影响营养生长、形态发生、授粉受精等,随细胞基质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并表现出高度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特异性。介绍了拟南芥中LRX的分类、结构特征、表达形式及其在根毛和花粉发育中的作用。

    2006年23期 6148-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地膜集水技术在北方旱作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张晓辉;

    将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在玉米栽培,收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介绍3种有推广价值的地膜集水技术,并分析其特点、适用范围及增产增收效果。

    2006年23期 6151-6153+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皖稻17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郑乐娅;吴敬德;余行道;朱学桂;张瑛;童继平;佘德红;

    皖稻17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法选育成的耐寒早籼新品种。2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6 562.5 kg/hm2,比对照竹青增产0.45%;苗期耐寒性强,全生育期107 d;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

    2006年23期 6154+6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特用春谷与夏谷南引主要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刘晓辉;孙秀华;曹毅;刘丽屏;

    通过对特用春谷与夏谷南引的比较研究,认为特用春谷在珠三角地区主要产量性状均明显高于夏谷,其中码数、穗重、千粒重表现较突出;只是株高、穗长略低于夏谷;因此特用春谷引种于珠三角在春播、夏播、秋播均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2006年23期 6155-6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优质油菜新品种(H组合)比较试验与综合评价

    曹流俭;邢君;陈浩;

    研究了6个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H组合)在安徽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优质油菜新品种(H组合)H4-1-1、H4-2-2、H4-5-1表现经济性状协调、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性较强,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2006年23期 6157-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高产杂交籼稻新品种II优129

    刁立平;张继本;林添资;龚红兵;景得道;盛生兰;

    II优129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株型好,穗型大,熟相好。2005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平均单产9 229.5 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73%,综合表现居参试组合第1位。

    2006年23期 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糯玉米京科糯2000不同收获目标的种植密度研究

    孙扣忠;赫明涛;吉荣龙;王红军;王军;张明;

    通过对京科糯2000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经济效益的研究,阐明当以鲜穗出售时,合理密度为52 500株/hm2,此时产量与优质协调一致,效益最高,而以籽粒为收获目标时,适宜密度为60 000株/hm2,此时产量最高。

    2006年23期 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系杂交籼稻丰两优1号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邓接楼;王爱斌;涂晓虹;

    丰两优1号2003~2005年在江西上饶地区大面积示范,表现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产量高、米质优。介绍了其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06年23期 6161+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保持鲜食型玉米优良品质性状的栽培技术研究

    朱文东;陈苏维;

    介绍了鲜食型玉米的生理特性,并提出保持不同鲜食型玉米优良品质性状的栽培技术措施。

    2006年23期 6162-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适时麦地膜覆盖栽培研究

    张金帮;孙本普;

    适时麦采用地覆盖膜栽培,能够显著增加穗粒数,在基本苗少的条件下,明显增加穗数。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或返青前20 d左右是适宜盖膜时间。

    2006年23期 6164-6165+6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牛尾菜种子发芽特性的初步研究

    邵美妮;徐树军;李楠;曲波;范海延;

    研究结果表明:牛尾菜种子休眠期很长,休眠的原因主要是胚后熟,必须经过一个变温阶段;解除其休眠可采用变温层积或200mg/kg GA3处理,不仅促进种子发芽,而且大大缩短休眠期。

    2006年23期 616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堇菜属植物根和叶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张春宇;孙哓梅;翟强;苗青;李楠;

    对沈阳市常见的4种堇菜属植物的根和叶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比较其营养器官结构上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堇菜属植物在根和叶的显微结构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根的木质部、叶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差异尤为显著。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的根和叶解剖结构差异明显,应为2个不同的种。

    2006年23期 6168-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的个性塑造

    张建荣;郑斌松;吴建新;张云;

    通过南昌经济开发区麦园广场的设计实例,探讨现代广场设计中的个性塑造问题,旨在通过富有个性化的城市广场的设计来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优化城市空间,打造出一张个性鲜明的城市名片。

    2006年23期 6170-6171+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土地景观动态模拟预测研究——以重庆永川市为例

    彭月;魏虹;朱韦;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利用马尔科夫模型模拟和预测重庆永川市的土地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干扰不变情况下,研究区景观将达到一个稳定时状态,此时各土地景观面积分别为:耕地41.88 hm2、林地0、草地18.13 hm2、水域11.98 hm2、城乡用地1 383.62 hm2。研究区几乎全为城乡用地所覆盖。

    2006年23期 6172-6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冰雹灾害对河南农业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黄岩;谢世友;王李云;贾红杰;

    冰雹是危害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常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以1949~2005年河南省的雹灾资料为基础,分析归纳冰雹的时空分布特点,探讨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切合河南实际的农业防灾减灾建议,以增强河南省农业生产的防雹抗灾能力,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2006年23期 6174-6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鸡腿菇不同品种对比试验

    杨勋;李伟;王尚堃;

    采用同一培养料配方,以CC944为对照,对鸡腿菇8个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特白33栽培种菌丝生长最好,污染率最低,发菌、现蕾时间均最短,菇形较好,产量最高,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2006年23期 617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基质配比对仙客来花期生长的影响

    陈佳瀛;娄玉霞;潘静娴;邵勤龙;李兰;

    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对仙客来花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固体基质泥炭、珍珠岩和陶粒按4∶1∶2、2∶1∶2、6∶1∶2配制成的混合基质,可延长仙客来花期,增加花朵数和叶片数,但仙客来的冠幅未受到明显影响。

    2006年23期 6179-6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板栗良种早实丰产栽培试验

    郑芳;田士林;邵明丽;李莉;

    对板栗早实丰产栽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良种果园提前进入丰产期,增产效果明显,果品质量显著提高。

    2006年23期 6182+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木兰科观赏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曹受金;刘辉华;

    木兰科植物是一类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园林绿化树种。从木兰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园林观赏特性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木兰科植物的地位与现状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情况,得出木兰科植物完全符合园林绿化的需要,应该大力开发与利用。

    2006年23期 6183-6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苔藓植物在园林上的应用研究

    张晓丽;李海燕;张路恩;

    苔藓是植物界一类特殊的类群,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而在园林上被多方面应用,可用作花卉苗木根部的包扎物、花卉栽培中的土壤添加物、盆景材料或建造苔藓公园等;在人工培育上,应从取材、栽植、条件控制等方面注意关键技术要点。

    2006年23期 6185+6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海南草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王坚;刘国道;李雪枫;郇树乾;付玲玲;罗瑛;

    综述了海南省5大类草地的分布、特征和种类组成情况,并就目前草地管理不善、退化严重的利用现状提出了合理开发的建议。

    2006年23期 6186-6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豫南地区地栽苏铁越冬方法研究

    田士林;李莉;郑芳;

    研究了4种苏铁越冬方法,结果发现:秸秆庵棚的防护措施成活率最高,且来年苏铁不缓苗,是一个简单且经济实惠的防冻措施。

    2006年23期 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太行山野生红豆杉共生菌分布规律初探

    孟丽;简在友;李孝伟;王鸿升;

    通过对太行山野生红豆杉不同器官共生菌的菌落特征、菌丝长势和拮抗试验等的比较研究,发现太行山野生红豆杉体内的共生菌在其体内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种子中有一个共生菌菌株与从根中分离的一个共生菌菌株类似,但它们都与从其他器官中分离的共生菌不同;叶中的一类共生菌菌株也明显不同于其他部位的共生菌菌株。

    2006年23期 6189-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丽水市居住区绿化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张亚芬;

    通过对丽水市居住区绿化现状的调查,分析了丽水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06年23期 6191-6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丽水山地乡土野生植物的引种栽培与繁殖试验

    王昌腾;杨勇春;

    通过对南方红豆杉等10种乡土野生植物的引种栽培试验,对其在丽水地区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适应性进行研究与评价,找出了栽培繁殖技术的最佳途径与方法,为今后扩大乡土野生植物栽培与繁殖提供了依据。

    2006年23期 6193+6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雨水利用技术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王瑾瑜;段渊古;

    在水资源短缺的今天,雨水利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园林中建立与景观相结合的雨水利用体系不仅有利于节约城市园林的养护成本,也有利于完善和维护自然界的水循环,是一种短期经济效益和长期生态效益双收益的有效方法。综述了雨水利用设施在园林中的应用。

    2006年23期 6194-6195+6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他感作用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高祥斌;张秀省;

    阐述了在城市园林生态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合理利用植物他感作用,配置复合植物群落,可以防治杂草及病虫害,有利于创建优美、稳定、环保的城市生态环境。

    2006年23期 6196+6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尾寒羊妊娠毒血症血清中钙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王明成;何生虎;

    通过小尾寒羊妊娠毒血症血清中钙、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患妊娠毒血症的小尾寒羊血清中钙的含量(2.25±0.06 mmol/L vs.2.33±0.04 mmol/L)显著低于健康小尾寒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101.12±21.06 U/L vs.158.90±52.17 U/L)显著高于健康小尾寒羊,患妊娠毒血症的小尾寒羊血清中磷的含量(2.34±0.44 mmol/L vs.2.47±0.04 mmol/L)和钙磷比值(0.99±0.17 vs.0.96±0.14)与健康小尾寒羊相比差异不显著。结果证明小尾寒羊妊娠毒血症与钙、磷的营养状况不良有一定的关系。

    2006年23期 6197+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低蛋白日粮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吴信;黄瑞林;印遇龙;邓敦;谭良溪;

    选用体重分别约为20和50 kg的猪480和300头,均按完全区组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了低蛋白日粮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对照组2个阶段(20~50和50~90 kg)分别饲喂粗蛋白含量为18.5%和16%的高蛋白日粮;试验组饲喂粗蛋白含量为15.5%和14%的低蛋白日粮,只补加赖氨酸。结果表明:以真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标准配制生长肥育猪饲料,粗蛋白水平降低12.5%~16.2%,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屠宰性能以及猪肉品质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而且在背膘厚、系水力等指标上还略有优化趋势,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

    2006年23期 6198-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阿米卡星与替米考星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联合药敏试验

    孙雪峰;李引乾;张国士;薛琴;荆娜娜;

    研究了阿米卡星和替米考星2种药物在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4种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阿米卡星与替米考星对各菌的MIC均在7.81~62.50μg/ml之间;二者联合后的FIC指数范围0.75~1.0;二者联合用药时为相加作用。

    2006年23期 6201-6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夏季奶牛室通风喷淋降温控制系统的设计

    丁永前;许大好;丁为民;徐大华;

    针对目前夏季奶牛室降温措施少,严重影响奶牛夏季产奶量的现状,结合奶牛的生理特性设计了一套降温控制系统,具有控制电路结构原理简单、成本低的优点。经过实地试验,证明该控制系统性能可靠,运行稳定,适用于中小型奶牛室。

    2006年23期 6203-6204+6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胡晓苗;张丹俊;汪丽;李克勇;

    从安徽省合肥郊县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雏鸡体内,分离到4株病毒。经血清学、人工感染、鸡胚接种、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人工感染易感鸡试验表明,4株中有2株具有超强毒株的致病特点。将其接种36日龄鸡后第2天精神沉郁,拉白色或绿色稀粪,发病率为100%。第3~4天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达80%。剖检可见全身性出血素质,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接种鸡胚后72~96 h引起鸡胚全部死亡。另外2株接种易感鸡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出现亚临床传染性法氏囊病,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表明此2株毒力较弱。

    2006年23期 6205-6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变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程太平;荣俊;彭本英;

    从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死鸡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鸡胚传代,到第3代,出现卷缩胚,第8代,卷缩胚达到50%。第3~8代的尿囊液经胰蛋白酶处理后对鸡红细胞可引发凝集。以琼脂凝胶沉淀试验检测,病料处理后的收获液、第3~8代鸡胚尿囊液与肾型IBV抗血清均可形成沉淀线,其沉淀线与肾型IBV阳性抗原和肾型IBV抗血清之间形成的沉淀线发生完全融合。该分离株在鸡胚病毒干扰试验中对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的增殖有显著干扰作用。动物回归试验,试验鸡感染分离毒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40%,死鸡的病理变化明显而典型。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是鸡肾型IBV。

    2006年23期 6207-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母猪窝产仔数与泌乳力的关系

    何勇军;黄远波;

    对母猪窝产仔数与泌乳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3个品种泌乳力存在差异,大白母猪泌乳力较强,杜洛克最少;同一品种内,随着窝产仔数的增加,泌乳量逐渐上升,其中大白母猪21 d泌乳量上升幅度大于长白和杜洛克。

    2006年23期 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常德地区滨湖水牛消化道内寄生虫区系调查及其防治

    王京仁;李淑红;曹姗妹;

    2005年7~10月,在常德市丹洲镇、河茯镇、东郊乡的三湖村、桑场、石灰村、和平村取点,调查滨湖水牛体内寄生虫区系,确定寄生虫的种类、优势虫种及防治方法。结果:检出滨湖水牛感染寄生虫分属11科、13种,其中吸虫4种、绦虫2种、线虫7种;优势虫种是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扩展莫尼茨绦虫(M.expansa)和犊新蛔虫(Neoascaris vitulorum);用0.2 mg/kg阿维菌素口服,7 d后再口服15 mg/kg丙硫苯咪唑,联合驱虫,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2006年23期 6210-6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草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李淑梅;杨帆;

    选用黄连、黄芩、栀子、石榴皮、大黄5味中草药,采用煎煮法提取其效成分,并对这5味中药提取物在体外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中药提取物在不同浓度时对大肠杆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根据单味药物的抑菌效果及中药的特性进行组方,并测定各方剂的抑菌效果,筛选出最佳的配伍组合。

    2006年23期 6212+6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新城疫病毒HN蛋白结构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王三虎;李杰;王选年;杭柏林;王丽荣;姚四新;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HN糖蛋白位于病毒囊膜表面,与病毒的毒力及致病性密切相关,因此在NDV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HN蛋白的1级结构、空间结构分析了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能力、神经氨酸酶活性和促膜融合活性等生物学活性。

    2006年23期 6213-6214+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饲养条件对波尔山羊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

    杨涛;耿照玉;刘旭光;姜润深;张绍胜;张伶俐;

    研究饲养条件对波尔山羊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控温(22~24℃)和室外自然条件下(10~20℃),分别对处女母羊和经产母羊进行超数排卵处理,无论是处女母羊还是经产母羊,超排效果差异都极显著(P<0.01)。此外,在日粮中添加青绿多汁饲料对处女母羊和经产母羊的超排效果都有改善作用(P<0.05),其中日粮中添加青绿多汁饲料的处女母羊的超排效果接近未添加青绿多汁饲料的经产母羊。因此,波尔山羊在进行超数排卵时,应选择经产母羊,日粮中应添加青绿多汁饲料,避开低温条件进行。

    2006年23期 6215+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保水剂在药用植物绞股兰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马晓娣;孙玉霞;黄美玉;

    采用不同浓度的保水剂沾根茎和混土沟施2种方法,研究保水剂在药用植物绞股兰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适量使用保水剂,对绞股兰根茎萌芽、幼苗生长以及产量形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种使用方法中,保水剂混土沟施比沾根茎(浓度为1.0%)效果好;3种不同浓度的保水剂沾根茎,1.0%的保水剂效果较好。适宜的使用方法和适当的用量是促进绞股兰生长、提高产量的前提条件。

    2006年23期 6216-6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问荆属3种药用植物生物量的研究

    阎兆;王芳;谢树莲;

    研究3种问荆属植物,问荆、林问荆、草问荆的生物量。采用样方法,在研究区域内设置1 m×1 m的样方,采挖后称其干重。结果表明,3种问荆属植物的生物量都主要集中在地上且靠近地面的部分,不同种类生物量在垂直方向的具体分布与其植株的分枝情况等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2006年23期 6218-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营养元素对芳香植物精油含量和成分的影响

    陈红波;王羽梅;王五宏;

    就各种营养元素对芳香植物精油含量和成分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评价,总结了各种营养元素与植物精油代谢的关系,为芳香植物生产中通过合理施肥提高精油产量提供参考。

    2006年23期 6220-6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栝楼遗传育种及种质鉴定的研究进展

    张洁;周立人;李德庆;

    概述栝楼遗传育种及种质鉴定的研究现状,提出应当加强分子生物学在这两方面的应用,从而促进栝楼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栝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06年23期 6223-6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南阳烟区不同年份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分析

    李东亮;沈笑天;许自成;

    分析了南阳烟区不同年份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烟叶化学成分在不同年份间存在着广泛的变异,总糖、总氮、烟碱、氯、还原糖、钾、糖碱比、氮碱比和钾氯比的年度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总氮的变异系数(17%)最小,比较稳定;钾氯比的变异系数(89%)最大,较不稳定。南阳烟叶氮碱比适宜,总糖含量较高,但钾氯比偏低。控制烟叶总糖含量,协调糖碱比,提高钾氯比是今后南阳烟叶品质的改良方向。

    2006年23期 6225-6226+6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烤烟田间生长过程中叶片主要品质指数的变化

    赵光伟;阎秀峰;孙广玉;

    对田间状况下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品质指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烤烟田间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叶片中氮/碱比值表现为“V”型变化;叶片还原糖/总糖比值表现为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叶片钾/氯比值表现为“∧”型变化;不同烟叶部位之间氮/碱、还原糖/总糖、钾/氯比值的差异均不显著。随着叶龄的增大,叶片氮/碱比值呈现出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叶片还原糖/总糖比值和叶片钾/氯比值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不同叶龄之间氮/碱比值的差异极显著,而叶片还原糖/总糖比值、叶片钾/氯比值的差异均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叶龄与叶片氮/碱比值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叶片还原糖/总糖比值、叶片钾/氯比值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烟叶中钾/氯比值与氮/碱比值、还原糖/总糖比值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还原糖/总糖比值与氮/碱比值之间相关性也不显著。

    2006年23期 6227-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普通烤房半自动化烘烤烟叶试验研究

    徐增汉;王能如;李章海;韦建玉;杨启港;周效峰;

    试验结果表明:安装了“自动控温强制排湿装置”的普通烤房,其烘烤效应明显优于传统普通烤房,并能显著节约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缩短烘烤时间,减少燃料消耗,降低烘烤成本。

    2006年23期 6230-6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水果中有机磷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张玉廷;郑虎哲;崔春兰;刘艳;

    以丙酮、二氯甲烷以及乙腈等作为提取剂,比较了国标法和CDFA-MRSM法对水果中有机磷农药的提取效率和回收率,提取液用气相色谱仪-火焰光度检测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国标法测定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82.3%~90.2%,变异系数为3%~9%;采用CDFA-MRSM法测定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9.3%~88.7%,变异系数为4%~11%。说明2种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较好,均符合农药残留量分析的基本要求。

    2006年23期 6233-6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转基因作物的抗虫性分析

    王春莲;

    目前,全球种植的玉米、棉花、水稻几大主要作物都培育出了抗虫转基因作物,农业生产中虫害影响非常严重,随着传统杀虫剂的长期应用逐渐暴露出其弊端,通过田间试验调查虫害侵染情况,分析转基因作物的良好抗虫性。

    2006年23期 6235-6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刘乃森;刘福霞;

    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ANN)的主要特点及误差反向传播网络(BP)的工作原理。综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在植物病虫害的诊断、虫害和病害流行预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提高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精度应注意的问题。

    2006年23期 6237-6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1%阿维菌素乳油防治菜青虫药效试验

    孟宪磊;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阿维菌素乳油能够有效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上的菜青虫,且对蔬菜安全,用量以3~4.5 g/hm2为宜。

    2006年23期 6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15%吡·多悬浮种衣剂的研制

    谢毅;吴学民;

    采用湿式超微粉碎法加工工艺对15%吡.多悬浮种衣剂进行了研究。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成膜剂、防冻剂进行了筛选试验,确定了最优配方。经低温和热贮稳定性试验,制剂外观无明显分层,水中分散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种衣剂相关标准。

    2006年23期 6240-6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防虫网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卢百关;方兆伟;秦德荣;刘耀鸿;樊继伟;徐大勇;

    对8个水稻品种秧田期覆盖防虫网与不盖防虫网调查比较,防虫网对灰飞虱防虫效果达99%,显著提高秧苗株高、分蘖数、茎基宽度、百株干重等素质指标,对防止大田条纹叶枯病发生效果极显著。

    2006年23期 6242-6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FUZZY集在评价天敌作用中的应用

    惠小静;徐世才;李延清;齐龙;

    把模糊数学的基本思想与生物防治的实践相结合,用浅显易懂的方式给出刻画天敌对害虫控制能力的FUZZY集,比较多种天敌对一种害虫控制能力大小的方法及天敌能否安全地控制害虫不造成经济为害的评价方法。

    2006年23期 6244-6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花夹竹桃内生细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肖春玲;肖力;李晓红;

    从黄花夹竹桃的根、茎、叶中分离出内生细菌13株,以小麦赤霉(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早疫(Alternaria sclani)、番茄灰霉(Botrytis cinerea)3种常见植物致病真菌以及3种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受试菌,对其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内生细菌G2、Y1对受试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内生细菌G1、G2、G3、G4对受试细菌具有普遍的抑菌作用。

    2006年23期 6246+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水稻条斑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进展

    郭亚辉;许志刚;

    比较了过去40年中国内外水稻条斑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成果,结果表明:传统研究方法和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品种与病菌的互作反应以弱互作为主,部分菌株与品种间存在强互作关系。提出了优先选用既抗白叶枯病又抗条斑病双抗源材料的建议,以期为水稻细条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06年23期 6247-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土壤优势流的植物根系效应

    董宾芳;傅瓦利;

    综述了土壤优势流的基本特征,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水分和农用化学物利用效果的影响。阐述了根系对优势流的影响,并讨论了根系的动态变化对土壤优势流的影响。介绍了根系及优势流的一般研究方法,以及有关根系和优势流关系的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2006年23期 6249-6251+6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微肥及有机肥在砂姜黑土薄荷上的应用效果

    何传龙;刘枫;王道中;

    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有效硼、锌低于缺素临界值,施用有机肥和锌、硼等微肥能促进砂姜黑土薄荷生长,显著提高薄荷鲜草和薄荷油产量。有机肥可使薄荷油增产30.7%;微量元素锌的增产效果稍好于硼,增产率分别为13.2%、12.5%,而锰肥增产效果不明显,硼、锌、锰一起施用增产作用好于单施处理,增产率达21.0%。

    2006年23期 6252+6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有机肥配施微生态制剂栽培大棚黄瓜试验

    李翠华;

    在大棚黄瓜栽培中,通过施用微生态制剂与化学肥料的对比试验,得出结论:在土壤中施用微生态制剂,可使栽培区内形成良好的微生态体系,培肥地力,调节植株生长发育,并能有效抑制早衰,降低残留和公害,提高产量和品质。

    2006年23期 6253-6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滇池流域斗南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养分的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高明;杨浩;

    在滇池流域斗南村选取5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的25个土壤样品,对土壤中氮、磷和有机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磷和有机质含量有明显差别:蔬菜花卉地上的含量都是最高的;其次是抛荒的蔬菜花卉地;作为粮食作物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小麦地和林地,因为其经济价值较低,投入较少,养分的含量是最低的;流入滇池的旁沟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加剧了滇池的富营养化。综上所述,确定距离滇池最近的蔬菜花卉地和抛荒地是滇池的最主要的非点源污染源,从而为滇池污染的治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006年23期 6255-6257+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根瘤菌对紫花苜蓿接种效果的研究

    赵士豪;王来福;陈文新;

    将中国农业大学菌种库(CCBAU)提供的10株苜蓿根瘤菌分别接种在奔马、金皇后、金太阳3个品种的紫花苜蓿上,经初筛和盆栽复筛,结果表明:R193菌株与奔马苜蓿品种匹配效果最佳,且固氮效果较好,单株含氮量比对照增加55.08%,总含氮量比对照高105%,经PCR测定,其占瘤率约为50%。

    2006年23期 6258-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施氮对弱筋小麦郑麦004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潘兹亮;吕玉虎;彭保宏;张丽霞;凌萍;

    研究了施氮对郑麦004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能改善其经济性状并显著提高产量,在拔节期、返青期追施氮肥增产效果更好。

    2006年23期 6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几种典型土壤中NPK肥料交互作用对全N的影响

    张明;

    采用3种典型土壤:河南封丘石灰性潮土、江苏常熟中性黄泥土及江西鹰潭红壤,研究室内纯培养过程中N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受PK影响的规律。全N研究结果表明:外源铵态N在土壤中极易通过挥发、硝化和反硝化等途径而减少。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中全N(不包括硝态N)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黄泥土和潮土的降幅大于红壤。施N条件下,PK肥的施用对氮的转化也有一定的影响,施P处理的石灰性潮土中全N高于不施P处理的。

    2006年23期 6261-6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土壤水分控制条件下钾钙配施对生菜生长的影响

    王丽霞;

    以意大利生菜为材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分与施用钾、钙量耦合对生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土壤较高含水量和中等含水量),处理⑧(钾为0.450 g/株,钙为0.030 g/株)对生菜生长促进作用均较好,但对生菜钙含量的效果不好,这可能与钾、钙的颉抗作用有关。

    2006年23期 6263+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异丙隆对土壤基础呼吸与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高军;姜金华;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异丙隆对大田土壤和大棚土壤基础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异丙隆使用量在50mg/kg以下,对土壤基础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基本没有影响;在100 mg/kg以上,其抑制效应随使用量的增加而明显,但在培养期内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异丙隆对2种土壤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2006年23期 6264-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壳聚糖对公园污水渠杀菌效果研究

    成庆利;刘秉涛;闫金霞;

    以郑州市国家森林公园内污水渠为对象,研究了酸溶剂、pH值、壳聚糖分子量和浓度对壳聚糖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为较好的酸溶剂;最适pH值为5~6;壳聚糖分子量为4.4 kd时,杀菌效果最好,其余分子量的壳聚糖杀菌曲线均出现峰值,10 h后培养液中细菌数均极少;壳聚糖杀菌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壳聚糖可以应用于部分地表水的除菌。

    2006年23期 6266-6267+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城乡过渡带景观特征与规划建设探讨

    张国斌;李秀芹;

    城乡过渡带是一种不同于城市和农村的特殊系统类型,分析城郊开放的景观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景观异质性高、生物多样性丰富、能流、物流和信息流频繁、系统的敏感性与脆弱性高等特征。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优化原则,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相耦合原则,依据各地城郊特征,提出城市生态过渡带的建设模式。

    2006年23期 6268-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水资源分配模式研究

    隋丹;屠梅曾;

    农村水资源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的农村水环境和水资源现状的分析,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四大原则的“以供定需”农村水资源分配模式,并提出执行分配模式的农村水资源管理具体对策。

    2006年23期 6271-6272+6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GPS/PDA技术在河南省南阳市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常秋玲;魏丹斌;祝桂兰;余坤;郭宇;郑晖;

    通过GPS/PDA技术在河南省南阳市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实践,建立基于GPS/PDA技术的土地调查作业方法和流程,检验GPS/PDA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可行性,锻炼和培养了基层专业技术骨干队伍,为河南省国土资源科技支持体系奠定基础。

    2006年23期 6273-6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承德县城区噪声现状质量评价与对策

    张秀兰;王滢;

    采用城市环境噪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承德县城区2003年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进行科学评价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2006年23期 6276-6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耕地面积变化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对策

    杜国平;钟太洋;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浙江省耕地面积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基建占地和农业结构调整是浙江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2006年23期 6278-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岷江上游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席一;尤振;

    岷江上游区内广漠的森林,本是岷江流域得天独厚的大自然保护屏障,然而这些林地多分布在高山峡谷坡面上,由于长期过伐,森林的蓄水保水性能降低,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繁,泥石流、滑坡增加,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概述了岷江上游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现状,提出了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2006年23期 6281-6282+6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青藏铁路格唐段高海拔地区植被恢复研究——I高寒草原植被现状与恢复基本途径探讨

    陈志国;周国英;陈桂琛;卢学峰;宋文珠;畅喜云;刘永安;

    青藏铁路的修建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对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的局部植被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和破坏,如何尽快恢复植被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对青藏铁路青海境内的高海拔的气候条件及现有植被状况作了统计调查,提出尊重科学,因地制宜的指导原则,恢复与重建的工作一起抓:一方面要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管理,综合治理;另一方面通过原有草皮回植,科学管理以及异地繁殖当地草种等途径尽快提高地表覆盖度和植物种群多样性,以期达到最佳的生态效应。

    2006年23期 6283-6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三亚红沙港环境质量评价

    李春强;陈宏;朱白婢;刘志昕;彭明;

    根据2005~2006年三亚红沙港海域春、夏、秋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环境质量作出评价。结果表明,红沙港无机氮普遍超过2类水质标准,47%超3类水质标准,33.3%超4类水质标准,特别是夏季大部分属4类水质,整个港湾无机氮污染严重;活性磷酸盐一般符合2类海水水质标准,部分超2类水质标准,13.3%超4类水质标准;pH、DO尚属正常,COD基本符合2类水质标准,但铁含量偏高;叶绿素a含量虽尚属正常,但夏季偏高;平均营养状态指数(E值)在3.66~4.33,呈重富营养化;有机污染状况除湾口轻度污染外,其余测站均在中度污染以上,全年有53.3%站位处于严重污染。研究指出红沙港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生活污水的排放及入湾径流是造成该水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认为目前红沙港水质已不能满足该海域功能区划提出的要求,需进行综合整治。

    2006年23期 6286-6288+6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刘莉;陈玉成;于萍萍;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对多环芳烃的来源、分布、危害、处理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06年23期 6289-6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乌鲁木齐市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白雪;安放舟;

    根据乌鲁木齐市1988~2003年耕地面积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耕地数量的变化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SPSS10.0统计软件定量分析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社会系统压力与经济发展动力、农业科技的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2006年23期 6292-6293+6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乡村旅游开发的民俗资源凭借——以甘肃陇南为例

    董平;师守祥;张胜武;

    乡村往往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而且这些乡村民俗又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从旅游与民俗关系的论述入题,以陇南为例,研究乡村民俗文化特点及旅游开发价值,并对其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2006年23期 6294-6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9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H2O2对丙草胺在水体中光解的影响

    徐正生;程燕;

    以高压汞灯和自然光为光源,研究了酰胺类除草剂丙草胺在水体中的光解动态,并以PNDA为探针,初步研究了双氧水对丙草胺光解的影响机理。由于H2O2能通过光解产生羟基自由基,从而对丙草胺表现出显著的光敏化降解作用。在高压汞灯下,H2O2使丙草胺的光解速率提高了1.74~4.55倍,但光敏率随H2O2浓度添加至一定量后而减弱;在太阳光下,H2O2使丙草胺的降解速率提高了33.6~81.58倍,敏化作用却随H2O2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2006年23期 6297-6298+6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渠霓;龚健;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是土地整理项目的龙头,当前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在介绍了规划主要内容以及依据原则的基础上,对当前规划设计受到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思路。

    2006年23期 6299-6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脱蛋白工艺对苦丁茶冬青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何玲玲;王新;

    采用乙醇对苦丁茶冬青叶进行脱脂,水提醇沉方法得到苦丁茶冬青叶粗多糖。采用Sevag法去除多糖中的蛋白质,研究了除蛋白次数对多糖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叶多糖采用Sevag法脱蛋白3次以后再继续脱蛋白意义不大。

    2006年23期 6302+6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鲁南城市带农产品物流研究

    卢中华;

    分析了山东省鲁南城市带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优化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思路和对策,指出鲁南城市带应不遗余力地发展区域农产品信息流,积极培养物流人才,促进政府企业携手合作,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构建鲁南商贸物流基地的构想。

    2006年23期 6303-6304+6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农药企业物流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沈素文;谢晶;

    分析了中小农药企业物流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2006年23期 6305-6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的贸易政策对户籍制度的影响

    王文涛;肖国安;

    我国的追求静态比较优势的国际贸易政策导向,导致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低度化产业结构的形成,这种产业结构需求的农民工只是简单劳动力,简单劳动力具有易获取、易监督的特点,决定了农民工不可能获得城镇户籍,从而使我国独具特色的城乡分割户籍制度长期存在。

    2006年23期 6307+6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王颖;李江风;

    通过国家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的实践,在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2006年23期 6308-6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孟庆娜;张晓光;李志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需要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农民的自主建设,农民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的主体。但是由于长期的城市倾向,农民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存在着很多的障碍,整体素质偏低、收入增长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社会保障事业落后等。因此,政府要努力将农民培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的主体,把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贯穿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

    2006年23期 6310-6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新一轮土地调控背景下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改革出路——以江苏省为例

    干玲;朱健宁;

    发展工业是各级政府财税的主要来源,而当前工业用地的供应主要以协议出让为主,地方政府往往将地价作为调控杠杆,通过扩大土地出让面积、降低土地出让价格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导致工业用地效率低下、土地闲置浪费等现象严重。在新一轮土地调控背景下,以江苏省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现状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探讨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改革出路。

    2006年23期 6312-6313+6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郑刚;

    通过列举我国农业现状,结合可持续发展与人力和资源状况的相互关系,利用定性研究分析的方法,分析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并针对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06年23期 6314-6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试析陕西农业生产民俗的区域差异

    党晓虹;

    陕西省是我国跨自然地带最多的省区之一,省内地理条件复杂多样,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三大主要的农业类型区:即关中-旱作农业类型区、陕南-旱稻兼作农业类型区、陕北-农牧结合农业类型区。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使得各地的农业生产民俗也是丰富多彩、异彩纷呈。重点论述了三大区域在农业生产仪式和祭祀方面的差异。

    2006年23期 6317-6318+6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政府角色定位

    赵德起;吴云勇;

    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政府当前的重中之重。但是,如果不分轻重缓急、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将会严重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进行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央政府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大环境的建设上,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立足于小环境的建设,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2006年23期 6319-6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意义及其途径

    简伟秀;郭兰平;

    论述了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指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途径。

    2006年23期 6321-6322+6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黑色经济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田志文;

    分析我国黑色经济现状,并从法制建设、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道德建设与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打击与治理黑色经济的对策。

    2006年23期 6323-6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青岛市市区土地招拍挂出让状况定量分析

    丁蕾蕾;丁刚;

    从出让规模与区位、规模与用途、出让底价与成交价等方面,对青岛市市市区2002~2006年一季度招拍挂出让地块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对青岛市土地出让市场进行预期,以引导房地产开发理性发展。

    2006年23期 6326-6327+6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借贷双方心理探究

    陈华伟;周艳球;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通过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通过对商业银行和大学生借贷双方心理的分析,揭示了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的心理因素。

    2006年23期 6328-6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初探——以镇江市为例

    华波;

    简要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涵及其体系,以镇江市为例,从规划目标的实现、实施效益等方面对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价分析。

    2006年23期 6330-6332+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不完全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的博弈分析

    易元红;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信息非对称而导致逆向选择,因此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从而限制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政策路径。

    2006年23期 6333-6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多途径安置模式研究

    钱凤魁;王秋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农村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面临着就业难和无法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问题,而当前对失地农民所实施的几种主要的安置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健全,以保证城乡社会的协调发展和长治久安。

    2006年23期 6335-6336+6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在不确定环境下战略期权对战略决策的应用研究

    黄仁懿;黄丹;

    为了最大化企业的价值,企业在战略制定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到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回顾了在前景不确定的环境下进行战略制定的理论,并对在这种不确定环境下进行战略制定所用到的经典工具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实物期权思想的引入,让管理者在项目的投资分析上,以最小的成本规避了潜在的巨大风险,让企业在利用可能的机会上没有任何的限制,然而,实物期权仍然应用于项目层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实物期权有所不同的战略期权思想,并在具体应用上提出了战略期权矩阵。

    2006年23期 6337-6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简述邓小平发展农村经济建议的宏观指导

    周林章;

    邓小平指出:要把农村经济建设置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中谋划;把农民当作农村经济的主体,尊重农民的经济利益;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农村城镇化发展道路;农村经济发展要经历和实现两次飞跃。这些构想,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2006年23期 6340-6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周桂芳;朱淑丽;鲁春阳;

    介绍了3S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并分析了其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土地整理和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2006年23期 6342-6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

    程华;

    介绍学习型组织的起源和概念,以及与组织学习的区别,综述国外学者对学习型组织进行评估的理论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006年23期 6344-6345+6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1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三农”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应对措施

    杜亚娜;

    从对“三农”产生社会排斥的根源入手,探讨消除对“三农”社会排斥的重要意义以及一些措施,以期对形成农业与工业的良性循环、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社会和谐做出有益探讨。

    2006年23期 6346-6347+6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循环经济下国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研究

    姜硕;冯科;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生态经济。而在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扩张、高物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国土资源已经不堪重负,故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倡是实现国土资源宏观调控和合理配置的必然选择。探讨了循环经济与国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2006年23期 6348-6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培养新型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刘永梅;刘乃刚;代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趋于多样化,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结合新时期农村的现实状况,提出相应对策。

    2006年23期 6351-6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江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邹宽生;

    分析了江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江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策。

    2006年23期 6353-6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的构建

    张美玲;王文涛;

    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运行了10多年时间,但农业政策性银行法尚未出台。从农业政策性银行法产生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了其法律性质,立法误区,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农业政策性银行法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6年23期 6355-6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庄秀琴;

    在分析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方法,即:加强宏观政策调控,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拓宽信息渠道,提高服务水平;强化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

    2006年23期 6357-6358+6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农村城市化

    笱丰明;

    发展城市化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最有效的途径,而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独特的特点对农村城市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来促进农村城市化。

    2006年23期 6359-6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风景名胜区发展“农家乐”的问题与对策——以重庆市缙云山景区农家乐为例

    张文菊;杨晓霞;

    在我国,许多著名风景区都处于乡村的包围中,在这些地方发展农家乐之类的农业旅游娱乐设施,条件成熟,方便易行。在结合重庆市缙云山风景区农家乐考察时发现普遍具有规模小、设施简陋;经营模式雷同,竞争手段单一;管理体制不畅;缺乏统一规划、布局混乱;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进而提出发展风景名胜区农家乐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2006年23期 6361-6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农村金融框架下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研究

    周竞竞;

    邮政储蓄银行的批准筹建对农村金融体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巨大的意义,同时也存在很多风险和挑战。从农村金融的特征出发论证邮政储蓄银行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框架下建立和发展将面临的治理结构,农村市场定位,农村市场竞争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2006年23期 6363-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国内外证券公司股指期货参与模式的启示

    曾健;鲍祥霖;

    近年来以股指期货为核心的衍生产品市场已成为各金融中心竞争的焦点所在。在亚太地区主要股票市场中,中国大陆是唯一没有股指期货的空白地。因此培育和发展股指期货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迫在眉睫的任务。借鉴美国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券商参与股指期货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券商参与模式,对我国日后发展金融期货市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6年23期 6365-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理论简析

    谷曼;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转型阶段,要改变农业增长方式,在深度和广度上挖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潜力,不断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就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和它所借鉴的先进理论。

    2006年23期 6368-6369+6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天津蓟县发展绿色都市农业的战略重点

    黄学群;

    对天津蓟县发展绿色都市农业的成就、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蓟县绿色都市农业的战略目标是重点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加工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为蓟县绿都及京津冀地区提供绿色农产品、绿色环境和生态景观,成为京津冀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和休闲观光基地。今后10年的战略重点是绿色农产品生产及生态环境建设两大领域。

    2006年23期 6370-6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股权制衡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分析与探讨

    卢媛媛;王静刚;

    从科学的角度,使用A股公司2004年的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公司经营绩效指标,然后将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的股数进行合并,通过组间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股权制衡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显著差于大股东绝对控股公司,并对这一现象与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2006年23期 6374-6375+6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的影响——对农民外出打工现象的分析

    敖德玉;黄雪梅;周相勇;

    由于农村耕地的缺乏、农业比较效益低,随着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跳出农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形成近几年备受关注的“打工经济”。在农民工对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增加自己的现金收入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带来的一系列家庭、社会问题,特别是对农村长远发展的不良影响。提出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及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6年23期 6376-6377+6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分析

    吴新生;晋新焕;

    从新的视角分析了影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分析框架应用Eviews软件对各个因素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性障碍,调整产业结构和扩大对以服务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传统农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2006年23期 6378-6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市生态农业旅游开发

    热娜;

    系统分析了兰州市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有利条件、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兰州市生态农业旅游的建议。

    2006年23期 6380+6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禽肉产业国内竞争力实证分析

    周勇;王健;郭淑缓;

    从产品结构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产品出口竞争力3个方面对河北省禽肉业在国内的竞争力进行实证测定评价,指出了河北省在全国禽肉产业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提出了提高河北省禽肉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2006年23期 6381-6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信息技术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

    周启;

    信息技术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术期刊编辑理念、编辑工作方式和编辑手段、编辑知识结构3个方面。编辑理念的变革主要集中在办刊中充分体现主体意识、策划意识和创新意识。对编辑工作方式和编辑手段的影响表现在:计划制订更为科学、合理,更具针对性;组稿更为科学、准确,确保稿件的前瞻性和学术性;审稿方式更为科学、简捷;编辑加工方式实现了编校方式的一体化。信息技术要求学术期刊编辑从单一专科型编辑向现代高素质全能型编辑转变。

    2006年23期 6383-6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档案工作管理的创新思路

    董新华;章继华;

    图书馆办公室在馆内挡案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肩负图书馆挡案收集、掌管、传播、开发与利用的实际职责,在协调图书馆的多项工作中,起到其他职能部门所代替不了的作用。侧重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2006年23期 6385-6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纳米复合镀层与微米及普通镍磷合金镀层性能的比较研究

    李佳民;王彦梅;张兆国;

    对普通Ni-P合金镀层、微米SiC化学复合镀层及纳米SiC化学复合镀层的镀态硬度和热处理硬度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耐磨性试验对3种镀层的磨损量和磨痕宽度进行了对比,通过扫描电镜对3种镀层的磨痕形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C复合镀层的耐磨性优于微米SiC复合镀层和普通Ni-P合金镀层。

    2006年23期 6387-6388+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B类气旋发展的分析

    周昆;

    首先利用P坐标中的涡度方程和Petterssen发展方程简介A类和B类气旋的异同点,然后用常规观测资料、云图等分析2002年5月12~15日一次江淮暴雨过程来说明B类气旋的发展。指出B类气旋发生发展的启动机制主要在高空,高空涡度平流对气旋发展起主导作用,与挪威经典气旋模型不同;而绝热变化项与非绝热变化项的作用与经典气旋模型相同,气旋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具有与经典锢囚气旋类似的热力结构。

    2006年23期 6389-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