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靳佩;解增言;蔡应繁;舒坤贤;黄飞飞;
转座子是一类可以在基因组不同位置间移动的、重复的序列,广泛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生物基因组中,并对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进化有着重要影响。转座子鉴别与注释是基因组注释工作的重要一步,相关软件可分为3类:从头算法、基于同源性的算法和联合算法,不同的软件实现方法和功能各不相同,并各有优缺点。文中对此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在今后的开发中将会出现更多结合多种算法的综合流程程序包,它们整合多种方法的优点,针对性强,可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解决实际问题。
2013年08期 v.41;No.405 3294-3296+3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赖育菠;张杨;陈志宽;罗俊明;刘顺会;陆幸妍;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防止土人参愈伤组织玻璃化的效果。[方法]以MS+6-BA 2.0 mg/L+NAA 0.5 mg/L+蔗糖30g/L为基础培养基(对照组),将其配方作以下分组调整:①6-BA浓度减半;②添加活性炭(1 g/L);③Ca2+加倍;④NH4+减半;⑤采用2,4-D+KT代替6-BA;⑥联合②③④⑤,比较培养基变化对土人参愈伤组织玻璃化率的影响,并观察土人参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②~④组玻璃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⑤组玻璃化率降至25%(P<0.05);⑥组玻璃化率降为0,同时⑥组悬浮细胞密度及活性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Ca2+浓度加倍,NH4+浓度减半)+2,4-D 2.0 mg/L+NAA 2.0 mg/L+KT 0.5 mg/L+活性炭1.0 g/L+蔗糖30 g/L,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土人参愈伤组织玻璃化的发生。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07-3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洋洋;王震;何希宏;刘浩;
[目的]研究3株药用乳酸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方法]观察3株乳杆菌L2、L3、L8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形态及生长状况,并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甲基红和V-P试验及乳酸和过氧化氢鉴定,最后观察它们对不同糖类的利用情况。[结果]菌株L2、L3、L8均为革兰氏阳性菌,且与GAM培养基相比,其在MRS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更为良好;L2、L3、L8的甲基红试验均为阳性,V-P试验均为阴性,且都产过氧化氢、乳酸,但3株菌之间的乳酸产量无明显差别;L2、L3、L8对不同糖类的利用情况基本相似。[结论]该研究为3株乳杆菌L2、L3、L8的进一步药用化奠定了基础。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10-3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小进;张华菲;何希宏;刘浩;
[目的]研究4株乳酸杆菌在体外对3种常见致病菌的拮抗作用。[方法]将4株乳酸杆菌(L1、L2、L3、L4)分别与3种致病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观察拮抗结果。[结果]4株乳酸杆菌对3种致病菌都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其中L1的拮抗作用强于其他3株乳酸杆菌;当将致病菌的菌落数提高一个数量级时,L1仍可将3种致病菌杀死,拮抗作用仍十分显著。[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用乳酸杆菌直接进行微生态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14-3315+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雪艳;苟潇;李继中;
内皮PAS1蛋白(EPAS1/HIF-2)是细胞应对缺氧时关键的转录因子,在生物体生理及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文中对EPAS1的结构、分布、表达调控及在病理过程中的作用、高原低氧适应性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EPAS1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16-3318+3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周宇;王长振;侯粲;李爽跃;杨曙明;
PBP3作为肺炎链球菌唯一的D,D羧肽酶,能够从肽聚糖五肽上移除最后一个末端D-Ala,导致转肽反应中供体不可用,因此控制了肽聚糖的网状交联水平,在细胞分裂和生长中起重要作用。文中对PBP3的功能与结构进行了综述,为今后PBP3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19-3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佳;吕芬;吴崇超;彭舟;魏博;杨辉;陈伟;熊盛;
[目的]研究蓝藻抗病毒蛋白N(CVN)衍生物(LCVN)对永生化上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毒性及LCVN凝胶的制备和体外活性检测。[方法]用MTT法测定LCVN对HaCaT细胞株的半数毒性浓度(CC50)以及LCVN对流感病毒毒株A/HK/8/68(H3N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LCVN对HaCaT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LCVN凝胶与HIV包膜蛋白GP120的相互作用。[结果]培养24和48 h后,LCVN对HaCaT的CC50分别为(9.25±1.21)与(1.94±0.12)μmol/L,将LCVN做成凝胶后,与HIV外膜蛋白GP120的结合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剂量关系,LCVN凝胶对A/HK/8/68(H3N2)毒株的IC50为(98.20±0.03)nmol/L。[结论]LCVN对HaCaT细胞的毒性明显小于CVN,当做成凝胶以后LCVN对流感病毒A/HK/8/68(H3N2)具明显抑制作用,并能与HIV包膜蛋白GP120相互作用。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23-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任翔宇;
镍作为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存在于一些与能量和氮代谢相关的金属酶中。钴主要参与维生素B12的合成,再进一步被含维生素B12的酶利用。由于环境中只存在微量的镍和钴,生物体为满足其对镍和钴的需求,形成了高亲和性的镍钴吸收系统。目前对微生物的研究中发现,高亲和性镍和钴的吸收主要依赖于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家族和其他一些次级转运蛋白(secondary transport-ers)。文中对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末来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27-3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鲁红侠;杨艳;朱小茜;
[目的]研究NaCl胁迫对拟南芥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拟南芥为材料,研究NaCl浓度分别在0、50、100、150、200mmol/L时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特性与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拟南芥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率均随之降低;幼苗鲜重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平均根长在低盐度下与对照组相比较长,但在高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在NaCl胁迫下,拟南芥幼苗中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比对照组高。[结论]NaCl胁迫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NaCl胁迫会使拟南芥膜脂过氧化,从而使幼苗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31-3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邓呈逊;黄建武;龚炎长;
[目的]对洪山鸡进行20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性分析,为对其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对随机抽取的50只洪山鸡进行20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检测。[结果]在20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出17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可检出8.8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在0.011 1~0.555 6间分布,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755 5,平均杂合度为0.791 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81 9。[结论]该研究表明被检测的洪山鸡群遗传变异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34-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翟亦倩;罗昌;程曦;张秀海;黄丛林;吴忠义;
[目的]利用花粉管结合农杆菌介导方法将iaaM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方法]利用电击转化法将iaaM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LBA4404菌株中,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验证正确的菌株直接转化京24玉米自交系,最后通过除草剂筛选及PCR检测得到阳性植株。[结果]试验共得到12株抗性植株,其中10株为阳性植株。[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无需组织培养体系,直接利用花粉管通道进行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转化方法。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36-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林;何宗琴;郑在;尹若春;
[目的]对酶法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用酶法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为:料水比1∶15(V/V),漆酶含量0.30%,纤维素酶含量0.50%,木聚糖酶含量0.40%,β-葡聚糖酶含量0.20%,pH 4.4,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的得率达0.592%。[结论]该研究为白藜芦醇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39-3340+3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杨麟;罗大刚;
水稻叶色突变体较为常见,对水稻叶色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克隆与功能研究,探讨水稻叶色突变机理,对促进水稻遗传改良与水稻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文中综述了近年来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发掘、基因定位与克隆、功能研究及育种利用方面的进展。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41-3343+3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于春霞;田咏梅;李传华;张夕国;谭秀山;毕建杰;
[目的]探索我国最新专利技术——双行交错稀植(SHJC)种植方式玉米(Zea mays L.)增产的生理生态相关机理。[方法]利用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比较3种种植方式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探索SHJC种植方式玉米生育特征和增产机理。[结果]SHJC种植方式玉米与相同密度的不交错种植方式玉米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生理生态优势,且地下根数量多,重量明显增加。SHJC种植方式改变了株间根系的生长环境,干物质积累高;SHJC种植方式光合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且上升为最大光合速率(Pn)的时间早,且其玉米群体各层的相对光强均小于其他种植方式,可充分利用强光,产量高。[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玉米及其他作物高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新思路。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46-3347+3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志鹏;沈寅寅;龚才根;朱田平;王新其;李茂柏;曹黎明;
[目的]为崇明水稻生产上推广机插秧种植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以上海市主推的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花优14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机插秧和人工撒播2种不同种植方式对其产量以及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机插秧比人工撒播增产1 000.35kg/hm2,增幅11.40%,经济效益增加1 701.77元/hm2,增幅10.82%。[结论]对杂交粳稻种植而言,机插秧种植方式优势较为明显。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48-3349+3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宾照;高红梅;陶艳;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激素对花毛茛(Ranunculus asiaticus L.)组培增殖率的影响,为花毛茛组培苗的商业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花毛茛的杂交一代(F1)种子通过无菌催芽得到无菌苗,无菌苗在基本培养基+糠基嘌呤(1 mg/L)培养基上培养驯化2代后,取增殖苗进行3因素(萘乙酸、苄氨基嘌呤、糠基嘌呤)3水平的正交试验,探索3种不同激素及其浓度对花毛茛组培增殖率的影响。[结果]花毛茛组培增殖率对萘乙酸和糠基嘌呤比较敏感,对苄氨基嘌呤反映不敏感,3激素及其浓度的最佳组合是MS+萘乙酸0.03mg/L+苄氨基嘌呤0.20 mg/L+糠基嘌呤2.50 mg/L,增殖率达到2.93,超过生产需要最低增殖率2.00水平,能够较好地满足商业生产的需要。[结论]MS+萘乙酸0.03 mg/L+苄氨基嘌呤0.20 mg/L+糠基嘌呤2.50 mg/L培养基适宜花毛茛组培增殖。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50-3351+3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禄兴丽;Sikander Khan Tanveer;
[目的]研究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呼吸和夏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为西北旱作夏玉米田保护性耕作提供技术依据。[方法]设置传统耕作(CK)、还田免耕(NTS)、还田深松(CTS)和还田旋耕(RTS)4个耕作方式。[结果]夏玉米田CO2平均排放速率表现为RTS>CK>NTS>CTS,CTS处理能够较传统翻耕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P<0.01)。与CK相比,CTS、NTS和RTS处理能提高产量24.44%、6.96%和9.17%,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土壤深松与秸秆还田相结合是西北地区旱地夏玉米较适宜的耕作方式。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52-3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樊艳萍;
[目的]明确施氮量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旗叶中蔗糖合成动态的影响。[方法]冬小麦品种有2个,温麦6号和太空6号;氮素水平有5个:0、90、180、270、360 kg/m2。花后0、5、10、15、20、25、30 d取旗叶测定指标。[结果]小麦旗叶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开花后15 d最高,蔗糖含量在开花后15 d左右最高,蔗糖含量与SP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温麦6号,在整个灌浆期不施氮处理的蔗糖含量最低,SPS活性最弱;灌浆中期前,施氮量270 kg/m2处理的蔗糖含量最高,SPS活性最强;后期,施氮量360 kg/m2处理的蔗糖含量最高,SPS活性最强。太空6号,在灌浆前期,施氮量360 kg/m2处理的蔗糖含量最低,SPS活性最弱,未施氮处理的蔗糖含量最高,SPS活性最强;灌浆中期,施氮量180 kg/m2处理蔗糖含量最高,SPS活性最强,施氮量360 kg/m2处理蔗糖含量最低,SPS活性最弱;灌浆后期,施氮量180 kg/m2处理蔗糖含量最高,SPS活性最强,未施氮处理蔗糖含量最低,SPS活性最弱。[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高产栽培的氮素运筹和提高营养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55-3356+3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郑新疆;徐宇强;陶志柱;张静;李萍;王小伟;
研究7个强优势的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2代的竞争优势,并对F2代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2代3个主要经济性状中,单株铃数竞争优势最大,是F2杂种优势主要来源,单铃重和常规对照相比仍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皮棉产量和对照相比,增产幅度可达10%以上。因此,好的杂种F2代在生产上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57-3358+3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叶茂;周初跃;郭东锋;沈嘉;吴福如;刘挺;
[目的]通过对四川凉山地区质地黏重的红壤中掺入砂性客土的改良试验,研究客土改良对红壤质地及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方法]加入砂土的比例分别为10%、30%、50%、100%、0(不加砂性客土的对照)。[结果]在质地黏重的红壤中掺入砂性客土,随掺客土量的增加,土壤pH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下降趋势;掺客土10%有利于土壤速效磷的释放,掺客土10%和30%则有利于速效钾的释放;随土壤掺砂量增加,烟株生育期天数逐渐减少,掺砂50%处理能够获得最高的中上等烟比例,而掺砂10%处理处理可以获得最大的产量和产值。[结论]该研究可为四川凉山地区利用砂性客土改良红壤土质提供科学依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59-3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海金;陈国秋;张文飞;王凯玺;黄瑞;
[目的]为谷子(Setaria italica L.)新品种朝谷58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朝谷58的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应性等。[结果]朝谷58是2007年以高产品种朝谷9号为母本,抗除草剂品种懒谷1号为父本杂交,经6个世代定向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生育期119 d,株高155.7 cm,叶片数14.6片,幼苗绿色,芽鞘绿色,穗纺锤型,短刺毛、绿色,码中紧,主穗长20.2 cm,单穗穗粒重11.91 g,千粒重2.70 g,出谷率80%~83%,黄谷黄米。连续几年在沈阳、辽北、辽西等地种植,表现突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的特点。2012年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结论]朝谷58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高产优质,适宜在沈阳、阜新、朝阳、建平、铁岭、锦州等地进行种植。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62-3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春龙;韩春梅;叶少平;李龙秀;林依倔;
[目的]确定大麦(Hordeum vulgare L.)芽苗菜生产的适宜处理温度和采收时间。[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温度处理(15、20、25、30℃)和采收时间(9、10、11 d)2个因素对大麦芽苗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A3B2(即处理温度为25℃,采收时间为10 d)处理下大麦芽苗菜的株高较高为12.7 cm,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最高,分别为77.19和1.44 kg/m2。[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大麦芽苗菜产量、制订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64-3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进余;刘冲;李志欣;张立树;孙秀坤;岳雷;刘英敏;
通过多年来的系统研究,明确了鸭梨无公害生产的环境质量指标,制定了鸭梨无公害栽培果实品质性状、树体结构、产量水平及效益指标,以及果实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指标,集成配套了相适应的栽培调控技术,包括水分调控、配方施肥、平衡修剪、疏花疏果、人工授粉、梨果套袋、病虫防治及适期采收等8项关键技术,为鸭梨实现无公害高品质栽培,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和出口创汇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66-3367+3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吕中伟;杨占平;王志勇;李小红;刘启山;王鹏;
[目的]为进一步推广葡萄(Vitis)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间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年美人指葡萄、郑麦366为试材,比较葡萄小麦间作与葡萄单作不同种植方式对果园土壤水肥状况及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与葡萄单作比较,葡萄小麦间作0~20、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4月份与8月份比较,葡萄小麦间作的速效氮、速效钾比葡萄单作降低的幅度大,葡萄单作的速效氮含量基本没有变化,速效钾含量降低了20.8 mg/kg。与葡萄单作相比,4月上旬葡萄小麦间作土壤含水量平均降低3.53个百分点,0~20、20~40 cm土层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了1.32~3.61、1.20~1.57个百分点。[结论]该研究可为制定葡萄优质丰产技术措施、培育优质果园土壤和科学合理集约化利用耕地提供依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68-3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潘红星;刘杰;涂朝勇;李容;朱东阳;刘宁;
2009年11月~2010年4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雏鳳山及周边环境冬春两季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实体4 073只次,其中冬季2 003只次,春季2 070只次。结果表明,白颊在调查区均有分布,乔灌林的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河道,其遇见率为37.167只次/(h.km),河道遇见率为12.615只次/(h.km),其他区域遇见率约为12.667~17.308只次/(h.km);春季数量略高于冬季,与生存和繁殖相关资源条件(食物、水分、隐蔽条件)较优越的生境其分布数量明显较多,干扰较大的公路沿线绿化林地有相当大的数量。最后,对此次调查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及其数量分布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城市及近郊开展鸟类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86-3387+3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建荣;倪永清;
[目的]从50株冷水鱼肠道产蛋白酶菌株中筛选优良产酶菌株,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为高效低温蛋白酶技术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对比脱脂乳平板初筛结果确定供试菌株,对选定菌株进行表型及16S rRNA/2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产酶菌株的进化地位。用Folin酚显色法复筛,并研究最佳产酶菌株所产蛋白酶的酶学性质。[结果]从6株供试菌株中筛选出一株高产酶菌株P-D-10,初步鉴定隶属于Pseudomonas。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显示,P-D-10产生的蛋白酶最适反应pH在8.5左右;在0~60℃均有催化活性;具有10和40℃2个最适酶活温度;热稳定性较差,在70℃水浴10 min后剩余酶活力仅为20.14%。除了Tween-80对该酶酶活力有促进作用外,其他金属离子、还原剂、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螯合剂对该酶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筛选获得的高产酶菌株P-D-10隶属于Pseudomonas,是一株具有研究与应用潜力的产低温蛋白酶菌株。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88-3391+3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齐新章;袁琦;曹兴玲;朱世海;
[目的]探讨岩羊对高海拔低氧生境的适应机制。[方法]对青海省西宁野生动物园散养的成年岩羊血常规进行了分析。[结果]岩羊血液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浓度(HGB)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极显著高于同等条件下饲养的绵羊。[结论]高RBC、HGB与低HCT的组合有助于岩羊血液提高氧气携带量和运输效率。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92+3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朋辉;
综述了斑马鱼肾脏结构、发育和再生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肾脏的发育、再生及再生机制提供了借鉴。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93-3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葛玉洋;李琦华;樊月圆;初晓辉;徐志强;陈小波;葛长荣;贾俊静;荣华;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指DNA序列上的单个碱基变异,是继RFLP和Microsatellite后的第3代分子标记,一般呈双等位基因多肽,具有密度高、分布广、信息量大、易检测和统计分析等特点。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鸡的生长发育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鸡的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95-3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胡艺珂;张霞霞;陈萍;邵晨;
氧气对大多生物体至关重要,但是氧气能转变为活性氧从而对机体产生毒性。多种冷血脊椎动物可耐受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氧化压力,如某些鱼、蛙、龟和蛇等。综述了缺氧/低氧耐受性动物在环境、代谢产生供氧不足时的应对方式。对比这些动物的应对方式后发现了某些抗氧化能力提高的规律。机体一般采用关键抗氧化酶的酶活增强、谷胱甘肽含量增多来抵御氧化压力。
2013年08期 v.41;No.405 3397-3399+3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远超;林溪;岳兴建;王永明;覃川杰;谢碧文;齐泽民;
[目的]为切尾拟鲿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HA和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和空气干燥制片法,对切尾拟鲿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切尾拟鲿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52,染色体臂数(nf)为84,核型公式为:2n=18m+14sm+20st。[结论]该研究对长江水系切尾拟鲿资源的保护利用及系统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00-3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海龙;李迪强;成钢;朵海瑞;张于光;王秀磊;
以GIS为平台,建立了包括坡度、坡向、海拔、植被类型在内的黔金丝猴生境数据库,建立了黔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并利用ArcGIS软件对各图层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适宜黔金丝猴生存的面积为204.53 km2,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7.27%,不适宜面积为229.00 km2,约占保护区面积的52.73%。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03-3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崔勇勇;谢志刚;徐循;褚可龙;蒋文忠;裴恩乐;袁晓;徐宏发;
[目的]探究半散放条件下引入狗獾(Meles meles)的四季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上海市郊区采用红外夜间监视仪对从山东引入的狗獾进行了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的研究。[结果]新出生的幼獾春、夏季受到母獾照料,出洞时间较成体平均晚35 min,夜间活动持续时间较成体平均短40 min;与自然环境下上海本地狗獾相比,引入狗獾四季夜间活动持续时间均较长,平均长约2.50 h,且最长活动时间发生在夏季,为9.85 h;不同季节引入狗獾对于人工补饲的取食情况差异明显,其中秋季平均每天取食时间最长,为2.93 h,占夜间活动持续时间的比重也最大,为34.8%;春、夏季取食时间较分散,秋、冬季则较集中,分别集中在16:00~20:00和0:00~4:00时间段,分别占整个取食时间的61.0%和62.0%。[结论]为上海地区狗獾种群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参考。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07-3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余志;
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前进,而生态畜牧业的生产模式在肉牛养殖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安徽省近年来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对其他省市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进展,针对实现安徽省肉牛养殖业向生态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10+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熊刚;尹思璐;梁永增;王咏星;
[目的]探究新疆地区河鲈(Perca fluviavilis)水霉病的病原菌。[方法]从患病河鲈肌肉及体表分离出多株病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验证其中1株丝状真菌HL01具有高致病性,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形态与生长特征。[结果]菌株HL01的菌丝为透明管状结构,无隔,分枝较少;孢子囊呈球状,卵孢子呈肾形,数量在20枚左右。根据形态及生理学特征将菌株HL01鉴定为破囊霉属(Thraustotheca)。菌株HL01对氯化钠敏感,氯化钠质量分数为2.5%时可抑制其生长,氯化钠质量分数为1.0%时其生长最好;该菌株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5℃;该菌株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pH 5~9,生长的最适pH为7。[结论]为确定新疆水霉病病原菌的多样性、大规模调查水霉多样性以建立研究模型以及为进一步研究水霉拮抗菌的多样性提供可靠的指示菌种奠定了基础。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11-3413+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谢贝;
近年来,肛门缺陷相关的遗传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斑马鱼泄殖腔包含肛门,研究泄殖腔的发育机制有助于增强对这类遗传病的了解。综述了斑马鱼泄殖腔的发育过程、相关信号通路以及一些标记基因等,以期为相关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14+3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申跃武;刘云;梁素华;杨俊宝;陈保锋;胡锦矗;
[目的]探究微尾鼩的年龄分布与性比,为进行种群数量预测奠定基础。[方法]将捕获于四川南充市郊的929只微尾鼩(434♂,495♀)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了12个月的微尾鼩性比、年龄组成及其季节动态。[结果]12月至次年2月为低数量期,种群中以亚成体组(Ⅰ)为主;4~9月为高数量期,雌、雄性都以成体二组(Ⅲ)为主。除亚成体组(Ⅰ)雄性略多于雌性以外,捕获的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为0.88),但经过卡方检验各组性比均符合1∶1的比例。在调查期间,各月的性比♂/♀值在0.64~2.00,9月捕获的雌性个体比雄性多46.67%,差异显著。[结论]微尾鼩越冬个体以亚成体组(Ⅰ)为主,各年龄组性比为1∶1。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15-3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易晓贵;
Hippo信号通路是在果蝇中发现的,能够调控器官大小,其功能异常会导致肿瘤发生。对Hippo通路及其上游调控因子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与其他信号途径之间的关联也进行了介绍。最后,重点阐述了Wwtr1基因的一些生物学功能和研究进展。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18-3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飞;
肾小球滤过性屏障(GFB)是一种高度特化的血液滤过性界面,维持着体内离子渗透压和代谢物生理平衡。GFB的功能发挥依赖于肾小球毛细管(GCW)的独特结构。从GCW的基本结构、功能、信号因子、肾小球滤过性屏障缺陷产生尿蛋白等方面综述GFB的研究进展。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20-3421+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晓蕾;金丽;张耀光;
[目的]解决长吻鮠养殖过程中受精率、孵化率、鱼苗成活率较低的问题。[方法]探讨了盐度和pH对长吻鮠胚胎发育的速度、器官分化、畸形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盐度越高,长吻鮠胚胎的孵化率和存活率越低,发育速度越慢。原肠胚期和神经胚期是对盐度最敏感的时期。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在6‰以下,最高临界盐度为11‰。氢离子浓度对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有明显的影响,但与胚胎发育速度关系不大。胚胎发育的适宜pH是7,最高临界pH为9,最低临界pH是5。[结论]该研究可为长吻鮠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22-3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白子金;宋良敏;高林;
[目的]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在产蛋鸡饲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30周龄海兰褐蛋鸡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1组(基础日粮+0.10%微生态制剂)、试验2组(基础日粮+0.25%微生态制剂)和试验3组(基础日粮+0.50%微生态制剂)4个处理,饲养试验期为42 d,考察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结果]使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降低不合格蛋率和料蛋比;同时可降低鸡蛋的蛋白比率,提高蛋黄比例,并可改善蛋壳厚度和蛋形指数,对鸡蛋的哈氏单位和蛋黄颜色也表现出良好的改善效果。[结论]使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改善产蛋鸡的生产性能,提高蛋品质,其中0.25%的添加比例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改善效果最佳。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24-3425+3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王锦荣;杨章平;臧胜兵;尹召华;鲍延安;朱建明;
[目的]探究我国南方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特定阶段荷斯坦奶牛生长发育及体态结构的变化。[方法]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的279头荷斯坦奶牛(49头犊牛、35头青年牛、195头成年牛)进行体尺测量,将测量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个生理阶段的体尺指数,用SPSS 15.0软件分析体尺指数在各生理阶段、成年牛胎次间的变化,并绘制散点图对场内犊牛和青年牛的体高、体长、胸围指标进行拟合。[结果]牛只年龄越大,体型越长;犊牛生长发育均衡;青年牛不同月龄体尺发育不均衡;成年牛因胎次的不同其体态结构呈现出无规律性,但要注意对产胎多的母牛加强补充骨骼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结论]为奶牛场的犊牛饲养管理、青年牛培育及饲养管理、成年牛的选种选配工作提供了借鉴。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26-3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余求妹;姜华帅;
阐述了舟山远洋渔业现状发展优势的基本情况,对舟山远洋渔业现状存在的主要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29-3430+3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袁嫚嫚;邬刚;陶宇;孙义祥;
[目的]为了探讨玉米专用配方肥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根据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采用磷钾肥衡量监控技术原理,通过不同农户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大配方、小调整和农户习惯处理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农民习惯处理相比,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平均产量分别增加4.0%和19.7%,平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36.9%和57.5%。[结论]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可以达到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而小调整处理的效果优于大配方处理。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31-3432+3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任加国;李成刚;武倩倩;温汉超;
[目的]以兖州兴隆庄镇塌陷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养分在塌陷坡面和垂直剖面的流失变化规律。[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土壤不同空间结构的迟效养分和速效养分。[结果]在坡面方向,由坡顶到塌陷中心点,迟效养分和速效养分都发生了迁移流失,其中速效养分流失更明显。在垂直剖面上,在0~40 cm深度,碱解氮和速效磷流失较大,分别高达37.91%和23.68%。[结论]在地表,塌陷中心点发生养分富集现象;在60 cm深度之下,土壤养分含量基本不变,判定此深度为该塌陷区养分的影响深度。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33-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希云;张永清;陈轶楠;杜静静;马大龙;闫娇;
[目的]为了解襄汾县土壤中Mn、Zn、Cu、Cr、Ni 5种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与磁化率的相关性、污染状况。[方法]通过对襄汾县主要土壤类型褐土下的7个土种剖面取样分析,并且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对襄汾县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7个土种剖面中多种金属元素的垂向分布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在0~20 cm范围内有明显的富集现象,20 cm以下各元素含量出现波动,土壤中Mn和Cu、Cr、Ni来自于同一污染源,Zn则可能来自于其他人为活动污染源。[结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土壤磁化率、土壤理化性质有密切的联系,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指数均小于1.0,襄汾县土壤未受到污染,尚属清净,适合农业生产。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36-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增祥;
[目的]研究氮磷钾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西瓜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不同的西瓜生长发育时期,配施不同组合的氮、磷、钾。[结果]在试验条件下,施氮磷增产效果显著;施用氮肥后西瓜果实瓜瓤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减少,300 kg/hm2以上明显减少,总酸和硝酸盐含量增加;施用钾肥后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增加,但过多施用不再增加。过多的施用氮肥促进硝酸盐的积累显著。钾肥可有效地抑制硝酸盐的积累。[结论]施入纯氮200~300 kg/hm2、P2O5100~200 kg/hm2、K2O 100~200 kg/hm2,西瓜果实产量高,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高,硝酸盐积累较少,总酸含量较低。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40-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谢云;王延华;杨浩;
氮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氧化亚氮的释放。对土壤氮素的迁移和转化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42-3444+3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1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严舜涛;缪颖;唐沈芸;关禹;高顺康;勾影波;
[目的]对昆承湖周边地区土壤动物的种群、数量、土壤酶与土壤动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3个样地,随机用土壤环刀按0~5、5~10和10~15 cm 3层采样。每个季度取样1次,共计4次。采用手捡法采集大型土壤动物,中、小型土壤动物用Tullgren法分离,同时进行分类鉴定和数量统计,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获得土壤动物732个,隶属于3门11纲19类。弹尾目和蜱螨目为优势类群,占个体总数的78.28%。常见类群为线虫纲、双尾目、双翅目、膜翅目、蜘蛛目,占个体总数的16.53%。其他为稀有类群,只占个体总数的5.19%。3个样地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的排序为样地3>样地1>样地2。脲酶活性与土壤动物密度呈负相关,脱氢酶活性与土壤动物密度呈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动物密度呈正相关。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呈现明显的表聚性。湿度与土壤动物密度呈正相关。温度与土壤动物密度趋向于负相关。土壤动物种群密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而种群密度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该研究可为本地合理利用土地及生态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45-3447+3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伍昌年;凌琪;王莉;李阳;李祖成;李晶;
[目的]为了研究微波辐射对剩余污泥有机物释放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不同微波功率、作用时间,考察微波辐射对剩余污泥有机物释放的影响。[结果]延长作用时间和增加微波功率的条件有助于剩余污泥中有机物释放,上清液浊度、有机物总量、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增大,而Zeta电位和pH均减小。上清液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从40、54 mg/L增加到130、170 mg/L,Zeta电位从-11.2 mV降至-5.1 mV,pH从7.80降至7.07。Zeta电位在(700 W,60 s)时最低,为-5.1 mV,pH最低为7.07,Zeta电位与m(蛋白质)/m(多糖)的比值呈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54~0.98。[结论]微波辐射有助于剩余污泥的有机物释放。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48-3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沙明侠;
通过对千阳县休闲旅游农业资源整体状况及发展现状的分析对比,阐述了今后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要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增加亮点,大胆突破,用特色项目的启动来带动千阳县乡村体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75-3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涵;
以对上海、北京、哈尔滨3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滨水区绿地进行实地调查为依托,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总结出城市滨水区绿地生态空间的构建模式,包括竖向模式和护岸模式。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78-3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晨;
通过分析色彩对人生理与心理所产生的作用,结合医院景观的色彩运用实例,提倡在医院景观设计中合理利用色彩元素,针对不同的病人需求营造不同的空间,使医院景观更加人性化,为医疗康复起到辅助作用。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80-3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田晓霞;刘俊梅;闫敏;
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关于产业融合及农业旅游的研究进展,构建了产业融合度的测算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Maple软件对新疆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过程的融合度进行轨迹模拟。研究表明2006~2011年新疆农业和旅游业已经出现产业融合,融合趋势正在逐年增强。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82-3484+3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甄翌;
构建了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旅游目的地生态效益计算模型,以张家界为例,对其旅游生态效率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就如何优化张家界旅游生态效率提出了建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85-3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罗心宁;孙丽娟;
以南京石头城公园减灾规划建设工程为例,探讨了应急避难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及园林绿地在城市减灾抗灾方面的重要作用。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91-3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跟踪;李鹏山;苏珊;孟相彩;李敏;
采用1991、2001、2010年3期Landsat TM/ETM+和Alos遥感影像数据,应用面向对象遥感影像提取技术,对3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GIS技术及FRAGSTATS 4.1景观分析软件,选择合理的景观指数,对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格局进行时空变化研究,揭示乡村景观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20年来,热带园地景观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热带农田景观形状最为复杂,热带疏林景观受到人为干扰的强度很大,但热带疏林景观连接性好,分布集中,聚集程度高,热带聚落景观和热带荒草地景观散布程度大,连接性差;景观连通性基本保持良好;蔓延度指数变化不大,景观均衡性稳定;景观多样性基本维持平衡,各景观类型分布基本均匀,但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有上升的趋势,景观异质性程度略有增大。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94-3497+3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叶慧;
从街道的特性出发,根据街道的功能、性质等将街道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现代商业步行街、传统地域文化的街道以及滨水区街道5类,并根据各自不同的功能需求,探讨其在街道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设计要点。
2013年08期 v.41;No.405 3498-3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偲;韩璞景;
运用变异系数、旅游经济区位熵、旅游资源丰度等方法探讨新疆15个地州市2001~2010年的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波动较大,各地州市旅游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伊犁州直属县市、吐鲁番地区、克拉玛依、和田地区等地旅游资源丰度指数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保持正相关,昌吉州、阿克苏地区、乌鲁木齐等地出现错位。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01-3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胡其琛;
立足于江苏省常州市的农村新民居建设情况,站在农民的视角上,研究农村新民居建设中的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其影响程度,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江苏省新民居建设工作有所裨益。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05-3506+3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英;
以新建铁路工程对五大连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影响评价为例,采用生态机理法、综合指数法,中尺度水平从"面"的层次、小尺度水平从"点"的层次选取评价指标,分析了铁路工程对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总体要求、线路设计、工程施工等方面提出了保护措施与对策,以最大程度减少对风景名胜区的不利影响。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07-3509+3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葆成;邹伦星;饶新平;
根据黄冈市所属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并结合亚热带丘陵山区气候考察、局地小气候调查等资料,围绕黄冈市主要农作物生育特点,对黄冈市农业气候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10-3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战志敏;郗洋;庞旭龙;牛广山;
利用1948~2003年的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的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及NCEP 6 h 500 hPa高度场资料和6 h U、V分量资料,将热带气旋路径分为西行路径、西北路径、转向路径(即北上路径)3种,分别研究了3种不同路径对应的多年气候态大气环流场。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各种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转向路径热带气旋集中在9月出现最多,西行路径热带气旋11月最多,西北路径热带气旋集中出现在7、8月;各个路径的热带气旋有较大的年际变化,转向路径的热带气旋呈略微的递增趋势,西行路径的热带气旋有减少的趋势,西北路径的热带气旋略有增加的趋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高空西风急流和东风带的南压则有利于西行路径热带气旋的发生,副高和东风带的东移有利于西北和转向路径热带气旋的发生。200 hPa高空西风急流对热带气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切变上。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12-3515+3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维英;白庆梅;李明;
通过对2012年12月4日秦岭北麓关中平原部分地区逐小时气温变化分析,发现12月4日关中平原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气温日变化异常过程,西安城区4日上午中度强度的雾霾天气抑制了其局部大气的升温幅度,是4日白天西安城区气温升幅缓慢的原因;西北路冷空气到达关中前下沉增温及秦岭地形阻挡引起的大气压缩增温效应是19:00~21:00关中部分地区出现温度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与周边区县相比,西安城区城市热岛效果显著。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16-3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延宾;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09年8月27日一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过程中对流层中低层具有暖湿层结,高层冷空气的扩散使不稳定层结产生,通过卫星水汽图像分析可以追踪高空冷空气动向,地面辐合线为强对流的发生起到触发作用。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19-3521+3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尹娟;欧爱松;石燕清;周正明;
利用吉首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10年的日照时数实测数据,采用曲线分析法、滑动平均法等对吉首市50年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际、各季节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日照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吉首市的年代际、年际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春、秋、冬季日照时数呈曲线变化,夏季日照呈明显减少趋势。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22-3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姣;覃军;
利用NCEP/NCAR 1959~2007年东亚月平均网格点再分析资料以及全国756个站点资料,分析了华北典型少雨年和典型多雨年对流层整层大气物理量场的变化特征,并着重对2008年末~2009年初的全国旱情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冬季少雨年的基本环流形势,500 hPa高度距平场110°E以东为负距平,以西为正距平,即"西正东负"的形势,温度和风场也均呈现相对应的分布形势;与此相对应,华北地区对流层整层盛行下沉气流;对流层中下层辐散、中上层辐合,华北地区为正涡度距平区,500 hPa水汽从北向南输送,水汽很少;多雨年的环流形势恰好相反。2008年10月~2009年2月华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为:中高纬度环流异常,乌拉尔山附近位势高度为正距平区,我国东北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位势高度为负距平区,位势高度的差异反映的是气压的差异,两地产生很大的气压梯度,有强烈的西北风;而这强烈的西北风阻挡了来自渤海的湿润气流,使得气流不能进入我国内陆地区,而取道东北进入东北和西伯利亚,造成了华北地区的此次干旱。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24-3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贺然;林而达;韩雪;郝兴宇;冯永祥;宁大可;
通过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播期试验,探究在正常偏暖年份下,北京地区继续种植冬性品种小麦和提高偏春性小麦品种种植比例的可能性,并利用播期调整减少抗寒性相对弱的品种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与9月下旬常规播种相比,北京地区目前可以适当推迟冬小麦播期,10月中旬前均可种植,品种选择应以冬性和半冬性品种为主;10月上旬以后播种的冬小麦,冬前难形成壮苗,容易遭受冻害影响,特别是偏春性品种,但可通过提高播量和选种抗寒品种减少产量损失。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30-3532+3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欣;郑广芬;纳丽;王素艳;
[目的]研究近50年宁夏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根据宁夏20个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的方法定义宁夏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选取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频率、强度等多个指标,并利用线性回归和M-K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分析了宁夏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特征。[结果]采用百分位法确定的宁夏近50年平均极端降水阈值大致呈现从南到北逐渐减小的分布状况,阈值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宁夏海原以南的固原地区,较小的区域位于宁夏的同心、盐池以北的大部地区,与宁夏气候平均年降水量的分布极为相似;近50年宁夏大部分地区的极端降水频率、极端降水量以减少趋势为主,而极端降水强度呈增大趋势。对麻黄山、六盘山2个典型站的极端降水事件分析发现,麻黄山极端降水频率与极端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极端降水强度为增大趋势,六盘山极端降水频率、极端降水量与极端降水强度均呈减少趋势;麻黄山年极端降水频率在1994年之前呈减少趋势,1994年以后呈增加趋势,突变发生在2003年;年极端降水强度1984年以来为增加趋势,突变时间为1984年,六盘山从1978年至今为减小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宁夏气候突变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33-3535+3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爱玲;马英洁;秦涛;吴冠楠;于江;徐桂华;
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对2010~2011年鲁中地区昌乐县西瓜大棚内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并于2011年1月15日~2月25日分期播种西瓜进行试验,用斐林试剂滴定法测定西瓜糖含量,用手持折光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将气象资料分析结果与西瓜各发育期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确定鲁中地区优质大棚西瓜的适宜气象指标。结果表明,鲁中地区优质大棚西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2℃。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发芽最适温度为25~30℃,幼苗期最适温度为25~30℃,开花授粉期的最适温度为22~27℃,果实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4℃。西瓜每天光照要求8 h以上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西瓜生长期内需要总日照时数为1 000 h左右。西瓜生长发育较适宜的空气湿度为50%~60%;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5%~75%,苗期65%,伸蔓期为70%,果实膨大期则要求75%~80%。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36-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徐永清;刘春生;张弛;王庆祥;
使用WRF模式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2009年7月~2010年6月期间的风速进行预报研究,并与测风塔70 m实测风速比较,分析模式的预报性能和误差大小。结果表明,测风塔实测年平均风速5.0 m/s,预报年平均风速为6.1 m/s,相关系数高达0.71,WRF模式能够很好地预报出风速的变化趋势;WRF模式准确地反映出实际风速的月变化趋势,除1月外,各月预报值均大于实测值,5和9月误差较大;预报风速与实测风速在各时刻相关性非常高,相关系数均在0.60以上,相对误差与均方根误差均是夜间大、白天小;WRF模式预报的主导风向与实测一致,但数值略小,对年风向频率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39-3541+3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肖敬德;童燕;申为民;王素英;李海燕;王卫民;张光;刘春燕;宋素蕊;郭宁;
利用河南省安阳市夏谷产量和相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3~2012年降水量对豫北优质夏谷新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7月份降水量对夏谷产量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R=0.982 04(R2=0.964 4),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回归方程Y=0.738 8X+159.991 0,该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当地气象条件、选育优质夏谷品种及其优质丰产提供科学依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42+3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珊;孟小荣;金丽娜;
利用1960~2012年西安区域7个气象站的历史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安地区雾日、轻雾日及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2年西安区域雾日分布呈近山区多、平原区少的特点;轻雾日的分布呈城区多发、郊区少发的特征;霾日在城区为高发区,近郊次之,远郊最少。西安地区年平均雾日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征,轻雾日数以9.0 d/10a的速率呈波动性显著增加趋势,霾日以-7.7 d/10a的速率呈波动性显著减少趋势。西安地区雾日数在年内呈单谷型分布,全年最低值出现在夏季6月(0.2 d),冬季12月出现最高值(3.8 d);轻雾日数在年内呈"V"型分布,全年轻雾日数最低值出现在6月(7.6 d),冬季12月份出现最多(17.4 d);霾日数在年内呈"U"型分布,春末(5月)~初秋(9月)霾日出现频率在年内变化曲线上表现为一个宽广的"U"型底部,在冬季1月份上升至最高值(6.1 d)。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43-3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锋;
由于气溶胶的介电常数不易直接测量,气溶胶的复折射指数的实部与其介电常数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可以用气溶胶的复折射指数的实部来求出其介电常数,并对4种基本粒子、3种常见类型的气溶胶以及任意体积比混和建立的气溶胶类型的介电常数进行了研究。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47-3549+3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程爱珍;黄中雄;
根据糖蔗生长发育所需的气象条件要求,采用广西龙州县198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作依据,分析当地气温、降水和日照的气象条件对糖蔗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州县独特的气候正与糖蔗的种植及其生长所需要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很适宜糖蔗的种植。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50-3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严爱兰;王维汉;
在模拟条件下,通过淋溶试验研究土壤碘的环境地球化学迁移特征,并用缓坡地节水灌溉系统的集成技术,在低丘缓坡地收集雨水,通过在植物周围建立微型集水区,从而把雨水中的微量碘返回土壤,供植物生长发育之需。结果表明,用收集到的蓄积水浇灌土壤,不但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提高缓坡地的生产力,还可以进一步避免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碘被雨水淋溶损失,从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充足的碘元素。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53-3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永锋;罗纨;
通过在试验场建立地下渗滤系统装置,系统在运行达到熟化后,应用其处理生活污水,水力负荷为1.8 cm/d。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COD、氨氮、总氮的平均浓度去除率分别为87.9%、98.3%、42.9%,平均系统去除率分别为92.3%、98.9%、62.9%。其中,出水COD、氨氮、总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6.8、0.41、32.78 mg/L。各指标系统去除率都大于浓度去除率,说明系统去除率比浓度去除率更能精确表示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能力,尤其是对总氮的去除率更高。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55-3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蔡茜;储金龙;顾康康;
改进的生态足迹法从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碳排放三方面入手,对传统生态足迹法进行了改进。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改进生态足迹法对淮南市2002和2010年的生态足迹需求、供给和生态赢余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评估了淮南市的生态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2~2010年淮南市的生态赤字上升极快,其中2010年人均生态需求为16.52 hm2/人,供给为0.21 hm2/人,生态赤字为16.31hm2/人。淮南市目前的发展属于不可持续性的。改良生态足迹法的评价指标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结果更符合实际,对于其他城市的生态规划和建设也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58-3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茵;李楚华;蓝伟华;
广州市猎德污水处理厂二期UNITANK工艺设计规模为22万t/d,目前已运行9年。该系统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去除效果良好,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生化池MLSS浓度约3 000 mg/L,污泥负荷约为0.14 kgBOD5/(kg MLSS.d),实际运行已比较接近设计要求。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63-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岳阳;徐颖;陈玉;
[目的]研究黑曲霉菌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淋滤效果。[方法]采用分批摇床培养,研究了淋滤时间、污泥含量、接种量、初始pH以及碳源浓度对污泥中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淋滤体系控温30℃、碳源含量8%、接种量为2×106个(孢子)/L、污泥含量1.0%的条件下,经过12 d的淋滤处理,黑曲霉对污泥中Zn、Cd、Cu、Pb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3.6%、87.8%、70.4%和75.6%。[结论]黑曲霉淋滤法可有效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67-3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唐天乐;杨晓姝;
[目的]研究不同运行模式人工湿地中溶解氧与净化效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在线试验模型和现场监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运行模式的有/无植物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与溶解氧的关系。[结果]连续运行的人工湿地上有无植物对有机物和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没有明显影响,间隔运行的人工湿地上有无植物对污水中CODCr、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种有植物间隔运行的人工湿地对CODCr、NH4+-N、TN的平均去除率比连续运行的人工湿地和没有种植植物间隔运行的人工湿地高。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CODCr、NH4+-N、TN的净化效率在昼间较高、夜间较低,污染物净化效果与溶解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人工湿地的前置单元增氧有利于改善后置湿地单元的溶氧环境条件,可以提高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污染物的能力。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宜在昼间运行,利用好植物的光合增氧潜力,则可表现出良好的净化污染物的效果。[结论]该研究为氧化塘-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70-3573+3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聂虹宇;苏锋;蔚远中;
首先,总结了合川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然后分析了该项目的治理效果。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74+3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俞婕;唐小伟;常有锋;唐杰;
水环境容量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理论基础,也是进行水环境规划的工作基础。阐述了水环境容量的概念以及规划环评中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并以普洱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为例,采用控制断面法进行了应用分析,并提出总量控制建议。结果表明,控制断面法对提高该园区水环境质量有指导作用,并能达到保护区域环境质量的目标。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75-3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方丽;张建辉;周胜芳;王金旺;王锦良;
基于国内最近几年发表的有关碳汇和碳汇交易的文献,综述了我国碳汇发展的现状、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我国碳汇交易市场的政策建议等,为新时期进一步发展我国碳汇交易市场提供借鉴。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79-3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天海;邢亚囡;敖静;
根据垂直复合流人工湿地水流运动规律和污染物去除反应机制,基于轴向离散模型及活性污泥Ⅱ号模型中污染物反应动力学方程,考虑植物生长过程因素,建立了垂直复合流人工湿地生态耦合模型。应用中试人工湿地长期运行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CODMn、NH4+-N去除效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7%、3.7%,模拟CODMn、NH4+-N浓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值均小于20%,说明该模型对CODMn、NH4+-N的模拟是有效的。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82-3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婷婷;左京生;
根据黑龙江某取水工程水文地质情况,采用GMS软件,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取水工程地下水流场进行模拟,预测在两种不同开采方案下研究区地下水流场水位变化。结果表明,在开采量相同的情况下,方案二通过优化调整拟建取水工程开采井的位置和布局,减少蒸发量并增加河流补给,在保证供给水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取水工程对地下水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是较好的开采方案。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87-3589+3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邱鸿荣;罗建中;李志萍;郑国辉;
[目的]研究大塱涡涌表层底泥重金属赋存形态特征及生物有效性。[方法]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对大塱涡涌表层底泥中重金属Cu、Zn、Pb、Cd与Cr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风险评价准则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评价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底泥中Cu主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Zn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Pb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结合态为主,Cd主要以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Cr主要以铁锰结合态为主。风险评价准则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Zn和Cd对环境构成了高风险,Pb对环境构成了中等程度的风险,Cu和Cr对环境危害的风险比较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由高到低依次为Zn>Cd>Pb>Cu>Cr。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Cu、Zn与Cd达到了重度污染水平,Cr为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各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表现为Cd>Zn>Cu>Cr>Pb;每个采样断面均达到重度以上的污染水平,污染最严重的是W6断面,各个采样断面污染程度表现为W6>W5>W2>W7>W1>W3>W4。[结论]该研究为大塱涡涌污染治理与控制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90-3592+3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元蛟;苏文华;张光飞;崔凤涛;周睿;
[目的]研究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方法]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雨季土壤水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合已经完成的旱季土样水分的研究,将雨季、旱季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其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结果]雨季土壤水分总体呈现含水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是在根系层向下1.0 m以内含水率会下降;草地土壤含水率高于林地,稀树草地则高于林地而低于草地。此外,对比旱季土壤含水率可知,为了避免形成永久性的土壤干化,在元谋的土壤水文条件下,在恢复工程中栽种林木是不合适的,草本植物是更好的选择。[结论]该研究对在干热河谷中种植农作物、经济作物以及进行生态恢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93-3594+3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许应妹;吴波;于法展;杨盼盼;
以苏北地区为例,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分析苏北地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苏北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高,能够负荷该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在推进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的同时,应控制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程度,保护好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95-3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超;虢清伟;王劲松;卓琼芳;易皓;刘文俊;
调研了广东省东江流域的基本情况(组成、面积、人口),并从污水排放方式、水质水量情况、污水治理情况(处理模式、处理方法、处理成本及运营管理、处理效果)等方面,分析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并对该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出对策及建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599-3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寇文杰;谢振华;赵立新;黄昱琪;
地下水背景值是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的前提,是地下水污染判别及污染程度评价的重要标尺。简单回顾了地下水背景值概念的发展历史,并系统介绍了地下水背景值确定的工作流程及常用的确定方法,以及在背景值确定工作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该研究为地下水背景值确定方法的选取及背景值确定的工作流程提供了依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03-3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奎兴;罗建中;张砾文;
针对小工业园区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如加强排污企业的监管,尽快监督落实排水许可制度;改造各个污水直排口;完善排水体制,建立污水管网验收制度,对局部排水体制进行改造等措施,为乡镇工业园区污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提供参考。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06-3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长根;杨笋;牛仕婷;
目前,在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情况下,农村的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相对于城市却有所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通过对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10个行政村实际环境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农村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保护农村环境的几点对策建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09-3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曹永生;刘菲菲;许颖;郭鑫;赵燕燕;
选用承载率评价法,基于焦庙镇环境规划,结合研究区相关统计数据,评价焦庙镇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焦庙镇水环境有一定污染,2008、2015、2020年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分别为0.361 1、0.694 4和0.902 8,均有一定富余,但富载不多,有超载的危险,远期规划应注意水环境保护。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14-3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彦丽;赵敏宁;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隶属度加权平均处理的方法,对2004~2010年大辽河营口段水质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深入分析了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过低的原因。结果表明,影响大辽河营口段水质的主要因素是溶解氧含量过低,2004~2010年大辽河营口段水质有逐年变好的趋势,为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16-3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欧朝蓉;孙永玉;朱清科;叶文;
生态环境脆弱性是生态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近年来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着重论述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现状评价及其演化,分析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19-3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张继义;王龙;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提出的能源碳排放计算方法,计算了甘肃省1995~2009年化石燃料消费的CO2排放量。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甘肃省化石燃料消费的CO2排放量呈增加趋势,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由1995年的11.01 t/万元下降到2009年的3.42 t/万元。甘肃省化石燃料消费增长迅速,但化石燃料消费结构变化不大。未来甘肃省节能减排压力巨大,要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大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尤其加大对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22-3623+3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伟;张旭;马军;朱雅娟;黄卓;
[目的]探讨固定生物床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固定生物床处理特定车间产生的低浓度废气,通过人体嗅觉感官定性评价处理后的废气,从而确定最经济的空床接触时间,并验证固定生物床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可行性。[结果]当空床接触时间为60 s时,可满足处理后的废气无人体嗅觉感官不适的排放标准。空床接触时间为60 s时,固定生物床循环水的COD基本保持不变,证明废气中的有机负荷在该空床接触时间内全部被微生物降解消耗。[结论]利用固定生物床系统处理磷酸盐车间低浓度废气是经济可行的。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24-3625+3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璐;支崇远;周玉春;油秋平;
对珠江流域红水河上游河水29个样点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红水河上游河水中重金属Pb的含量为2.15~19.7μg/L,Cd的含量为0~5.12μg/L,Cr的含量为0.52~1.6μg/L,Cu的含量为3.55~12.2μg/L。3个采样河段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1.0,说明Cd超标;支流1和主流上游河段内梅罗指数>1.0,为轻度污染;支流2内梅罗指数<1.0,为污染警戒。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26-3627+3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油秋平;支崇远;王璐;周玉春;
为了了解贵州地区赤水河水体污染状况,对赤水河17个样点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采样检查和分析。结果发现,赤水河河水中的Cd、Cr、Cu、Pb、Hg和As 6种重金属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0 17~0.000 88 mg/L、0.001 29~0.009 00 mg/L、0.002 05~0.008 29 mg/L、0.001 45~0.007 41 mg/L、0~0.001μg/g和0~0.008μg/g。将河水测定结果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比较,根据单因子指数法,河水中6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均<1.0,总体为清洁水平。但上游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409,属于微污染,下游及整条河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553、0.602,综合属于轻度污染。总体而言,赤水河中重金属的污染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28-3629+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世敏;赵迪;徐淑霞;刘翠翠;吴坤;
[目的]筛选高效苯胺降解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河南某化工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以苯胺为唯一碳、氮源的高效苯胺降解菌DA-K,并对该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和生物学降解特性研究。[结果]DA-K菌株呈革兰氏阴性,细胞为杆状,菌落颜色呈灰白色,初步确定为不动细菌属。通过测定,DA-K菌株生长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30℃,可在苯胺质量浓度为2 500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生长良好。DA-K菌株在苯胺浓度为1 000 mg/L,pH 6.0,30℃,180 r/min的条件下振荡培养96 h,苯胺降解率接近80%。[结论]DA-K菌株苯胺降解效率较高,具有实际处理苯胺废水的能力,为构建基因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30-3631+3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魏锐;王建南;谢朝阳;郑群怡;
[目的]优化生姜中提取姜辣素的醇提工艺。[方法]以生姜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自变量,6-姜辣素的收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生姜中6-姜辣素醇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8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2 g/ml,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70℃,在此条件下,姜辣素的提取率达92.55%。[结论]与传统工艺比较,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的6-姜辣素醇提工艺具有提取率高、能耗少的特点。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32-3634+3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秦瑜丽;
[目的]建立测定保健食品片剂中葡萄糖酸亚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150 mm,5μm);以乙腈-离子对溶液(500 ml纯化水中加四丁基氢氧化铵10 ml,用磷酸调pH至7.6)30∶70(V/V)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器在波长210 nm处进行检测。[结果]试验表明,该方法标准曲线良好,线性范围为62.5~625.0μg/ml,回归方程为Y=0.009 2X-0.116 6,R2=0.999(n=6)。出峰时间为1.547 min,平均回收率为96.68%,RSD为1.5%(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样品前处理简便,结果稳定、精确,可用于保健食品片剂中葡萄糖酸亚铁含量的测定。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35-3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戴永强;蒋海明;尹云瑶;李杏;李军;
[目的]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菟丝子黄酮和多糖的连续提取工艺。[方法]以菟丝子黄酮和多糖为提取对象,利用超声辅助法连续提取菟丝子黄酮和多糖,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了菟丝子黄酮和多糖超声辅助法连续提取工艺。[结果]试验表明,菟丝子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600 W,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40 min,固液比1∶30 g/ml。菟丝子多糖进行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在提取温度为60℃条件下,超声功率200 W,提取2次,提取时间75 min,料水比1∶35 g/ml。[结论]研究可为菟丝子黄酮和多糖的综合研究开发提供依据,促进菟丝子资源的综合利用。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37-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韩连军;
[目的]研究香菇汁在蛋糕糊中不同添加量对蛋糕品质的影响。[方法]应用传统蛋糕制作配方和制作工艺,通过改变在蛋糕糊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香菇汁,观察测定影响蛋糕质量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结果]添加10%香菇汁的蛋糕蓬松程度较差,不能体现香菇香味,产品色泽无影响;添加20%的香菇汁即可改善蛋糕的蓬松度,增加了产品的香菇香味,稍微改善了蛋糕的色泽;香菇汁添加量达30%则降低了蛋糕的蛋香味和色泽。综合色泽、香味和蓬松程度几个方面,添加20%~25%的香菇汁最为合适。[结论]香菇汁在蛋糕糊中的添加对蛋糕的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无影响,其不同添加量会影响到蛋糕的色泽、香味和蓬松程度。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39-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钱立生;
[目的]优化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碱浸提法提取胡萝卜中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主要因素对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碱浸提法提取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还对其持水力和膨胀度进行测定。[结果]优化得到的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液浓度4%、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 g/ml、提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61.28%,其持水力和膨胀度分别为2.18 g/g、3.47 ml/g。[结论]碱浸提法工艺简单可行,适用于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41-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洪晓明;刘斌;张世伟;赖心田;杨国武;
毛细管-激光诱导荧光免疫分析以其分析时间短、前处理简单、检测灵敏度高等优势,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潜在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44-3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建中;刘青娥;陈海燕;钟仙龙;
[目的]利用大孔树脂对香菇废菌棒粗多糖进行脱色。[方法]以香菇废菌棒为材料,以脱色率和多糖损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6种大孔树脂在香菇废菌棒脱色方面的性能,并选择脱色效果最佳的树脂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研究表明,717型阴离子树脂对香菇废菌棒的脱色效果最佳,其最佳的脱色工艺为:717型树脂用量6%,脱色时间3 h,pH 3,脱色温度40℃,在此条件下,香菇废菌棒的脱色率为82.07%,多糖损耗率为12.63%。[结论]研究可为香菇废菌棒多糖的理论研究及工业化提取中的脱色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47-3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卢智华;张金梅;胥文玲;李晓建;
[目的]确认并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标定结果的偏差所在。[方法]研究了影响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稳定性的因素,剖析该溶液标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对相应关键点进行试验,控制其标定结果的相对偏差。[结果]试验表明,参与硫代硫酸钠标定过程的水必须不含CO2和O2,是煮沸冷却水或新制备水,减少用水干扰;制备的溶液及静置过程中的溶液均需放置在避光条件下,避免环境对溶液造成影响;标定过程中静置完毕后应立即加水终止反应,确保结果的稳定,降低偏差;采用滴定一个样品加入一个碘化钾的方式进行试验,对控制偏差效果显著。[结论]研究可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制备提供参考。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50-3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丽霞;赵鹏;
[目的]优化桦褐孔菌碱溶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桦褐孔菌为原料,通过稀碱法提取碱溶多糖,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测定碱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试验得出,桦褐孔菌碱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液浓度0.5mol/L、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80℃,在此条件下,桦褐孔菌多糖得率可达3.83%。[结论]研究可为桦褐孔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52-3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姚秋萍;姚芝荣;
[目的]研究马齿苋各级分多糖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以热水浸提马齿苋,采用35%、55%、75%和95%的乙醇分级醇沉马齿苋多糖提取物,得马齿苋各级分多糖POP1、POP2、POP3和POP4,分析其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醇沉马齿苋多糖量的比例为POP1∶POP2∶POP3∶POP4为0.83∶1.25∶1.82∶2.16;各级分多糖抗氧化能力随多糖浓度的上升而增强,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并且在等浓度条件下其抗氧化能力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清除能力为POP4>POP3>POP2>POP1。[结论]乙醇浓度95%醇沉的马齿苋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56-3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钟昔阳;贾继伟;王士雷;姜绍通;
[目的]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茯苓面条加工工艺中复合磷酸盐和食用碱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以小麦面粉、茯苓粉为原料,以感官评价得分作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茯苓面条加工工艺中复合磷酸盐和食用碱的工艺参数,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出最佳的工艺参数为:茯苓粉添加量23.84%,复合磷酸盐添加量0.12%,食用碱添加量0.22%,此时茯苓面条的感官评价得分预测值为82.58分。但从实际操作的方便和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对数据进行修正为:茯苓粉添加量23%,复合磷酸盐添加量0.10%,食用碱添加量0.20%,此时茯苓面条的感官评价得分为82.39分。[结论]模型建立合理,预测的结果较为准确,可为茯苓面条的加工提供参考。
2013年08期 v.41;No.405 3659-3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