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教育

  • 《食用菌学报》性质及学科分类

    李杨;朱安;房威;张志转;朱永和;

    根据期刊性质和学科分类方法,以文献数量对《食用菌学报》进行分类,为完善期刊分类方法提供借鉴。研究表明,《食用菌学报》2009年的论文全部为研究性文献,园艺类论文达到总文献量的71.43%,其余学科文献数量较少,未能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因此将其划分到园艺类学术性期刊。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高校的管理机制改进研究

    于谦龙;顾晓敏;

    我国要实现农业发展,必须有效开发和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农业高校肩负着培养、培训农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在国家教育投入有限的硬约束下,农业高校应该建立起高效的教育资源运行机制。对于如何改进农业高校的管理机制作了研究。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63-3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劳动力培训模糊性的克服与培训细分化研究

    刘玉来;

    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模糊性制约了其培训效果。克服模糊性,进行农村劳动力细分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必然要求。对如何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有效细分和培训作了研究。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66-3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自然保护区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探讨

    王清春;李晖;

    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自然保护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69-3770+3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原经济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策略探讨

    赵玉国;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原经济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落实好农村职业教育,职业学校要明确自身的服务定位,打造中原经济区职业教育的服务特色,以期促进中原经济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原经济区的崛起。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71-3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高校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祁婧;李金山;赵凯博;

    针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阐述了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及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初步构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评价体系。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73-3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明华;张志琰;樊庆德;徐春光;李艳;

    根据《微生物学》教学规律和课程的特点,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3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76-3777+3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代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

    吴宾;党晓虹;

    粮食分布的区域性差异决定粮食流通的作用。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即萌发形成我国古代农业领域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高潮。自宋元以后,粮食的市场流通有日趋加重之势。古代的粮食流通既遵循市场供求原则,又遵循指令性计划的原则。总体看,古代粮食流通在大部分时间里还是以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为主,辅以市场调节,这样的流通体制有利于保证国家的急需,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但却大大降低了粮食流通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同时,古代粮食流通的局限性与其社会制度的缺陷密不可分。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78-3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植物病理学报》性质及学科分类

    李杨;朱安;房威;张志转;朱永和;

    根据期刊性质和学科分类方法,以文献数量对《植物病理学报》进行分类,以明确其学术定位和学科归属。研究表明,《植物病理学报》2009年的论文全部为研究性文献,植物保护类论文达到总文献量的86.41%,其余学科文献数量较少,未能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因此将其划分到植物保护类学术性期刊。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 农用明胶基高吸水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陆爱霞;徐世杰;

    [目的]研究农用明胶基高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方法]以明胶为基质、丙烯酸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微波辐射的方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当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为0.20 g、交联剂用量为0.010 g、去离子水10.0 ml及120 W微波反应5 min时,所制备的明胶基吸水性材料对去离子水的吸液倍率可达420 g/g。[结论]研究结果为明胶基高吸水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51-3152+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长白山区4种丛型禾草地上生物量生殖分配研究

    宋金枝;李海燕;夏广清;孙忠林;

    [目的]研究4种丛型禾草地上生物量的生殖分配。[方法]以长白山区的4种丛型禾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sibiricus)、华北翦股颖(Agrostis clavata)和鹅观草(Roeqneria kamojiowi)为研究对象,计算各种群营养枝和生殖枝构件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百分比。[结果]4种丛型禾草生殖枝生物量的分配比例较高,基本都在85%以上。在生殖枝构件中,生殖枝茎杆生物量的生殖分配比例较大(75%~90%),说明这4种丛型禾草主要是以地面下茎基部分蘖出新个体进行无性生殖。[结论]初步揭示了丛型禾草地上总生物量生殖分配的一般规律,为植物生殖生态学以及草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53-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葡萄酒酵母乳酸生成动力学的研究

    杜以文;安家彦;

    [目的]研究葡萄酒酵母在发酵过程中生成乳酸的变化规律,为在酿造葡萄酒等酒的过程中估计发酵液乳酸含量提供简单的方法。[方法]用以对羟基联苯为显色剂的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的乳酸含量。[结果]确定了葡萄酒酵母在葡萄糖浓度为120g/L、玉米浆(固体)浓度为2 g/L的发酵培养基条件下的细胞生长、乳酸生成动力学,确立了葡萄酒酵母发酵生成乳酸动力学模型并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估计。[结论]葡萄酒酵母生成乳酸的动力学模型为属于Ⅰ型,即产物的形成与细胞生长相偶联。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55-3156+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潮州6种蔬菜汤中F-·Cl-·NO2-·NO3-的同时测定

    衷明华;

    [目的]同时测定潮州蔬菜汤中F-、Cl-、NO2-和NO3-的含量。[方法]利用WICⅡ-型离子色谱仪,测定潮州不同鲜度6种蔬菜汤中F-、Cl-、NO2-和NO3-的的含量。[结果]菜汤中NO3-的含量较高;菜汤中有适宜的F-、Cl-含量。[结论]保鲜处理放置的蔬菜中,NO2-、NO3-含量增加。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57-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纳米材料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吸收的研究

    关荣发;黄天烨;黄斯;李梦熹;周延;

    综述了纳米材料的营养功效及吸收途径。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59-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不确定性灰色预测的陕西农业用水研究

    惠小健;殷春武;

    根据农业用水量为在某一区间内变化的实际情况,引入连续区间有序加权算子对区间数进行集结,并基于灰色预测建模思想给出一种处理不确定信息的陕西农业用水量预测模型。最后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在陕西农业用水量预测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61-3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西蒙得木素及其研究进展

    颜春凤;耿红卫;

    综述了西蒙得木素的结构,分析方法,影响其在jojoba中含量的因素,毒性及提取方法等,并阐明了西蒙得木素的潜在利用价值。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63-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蔗健康种苗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

    淡明;李松;刘丽敏;刘红坚;余坤兴;卢曼曼;

    从甘蔗健康种苗的组培快繁技术的特点、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等方面综述了甘蔗健康种苗组织快繁技术的发展趋势。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65-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番茄核雄性不育系大107可溶性固形物杂种优势与遗传效应的研究

    王先裕;陈伟;于分弟;梁聪耀;杜永臣;曾东;刘政国;

    [目的]选育出1~2个优质高产的后代番茄杂交组合(品种)。[方法]用大107作为共同母本,与东圣3号、牛番茄、美丽莎、1439、12、A3配制6个杂交组合的F1代及其相应的亲本材料进行可溶性固形物杂种优势与遗传效应的分析。[结果]可作为可溶性固形物性状杂交育种的亲本有大107、东圣3号、美丽莎;组合大107×东圣3号和大107×美丽莎可溶性固形物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而且具有较明显的杂种优势。[结论]大107×东圣3号和大107×美丽莎是选育该性状的最优杂交组合。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67-3168+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白车轴草挥发性成分植物生理学与化学分类学特征研究

    王胜碧;孙姗姗;方特钱;刘和;赵荣飞;

    [目的]解析白车轴草挥发性成分的植物生理学与化学分类学特征。[方法]分别采集、提取白车轴草开花期的叶柄、花蕾、盛花与衰花精油,应用GC/MS/DS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应用植物化学成分规范分析法,以基本成分与特征成分表征植物挥发性成分的生理学与化学分类学特征。[结果]通过分析,确定白车轴草精油基本成分共8种,特征成分共83种,分属于4个不同部位或花期。通过提出指纹成分与重叠成分的概念,对特征成分进行细分可知,指纹成分是某个部位或花期独有的成分,重叠成分则是2个或多个(但不是全部)部位或花期共有的特征成分。对重叠成分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开花期的白车轴草叶柄、花蕾、盛花与衰花之间既有区分,又有联系。[结论]该研究为探寻白车轴草的生长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69-3173+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α-·β-·γ-环糊精对Temazepam手性识别的分子模拟筛选

    刘铁兵;张志强;潘和蹇;方慧生;何华;

    在相同的模拟条件下,采用α-、β-和γ-CD作为手性拆分试剂,对Temazepam手性拆分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大小的环糊精在识别Temazepam对映体分子时有不同的手性识别能力:α-CD>γ-CD>β-CD。说明在这3种环糊精中,α-CD最适合作为溶剂对Temazepam对映异构体进行拆分,计算机模拟筛选为今后合理选用手性拆分试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74-3175+3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业生物技术

  • 利用巢式PCR方法筛选水稻OsIRT1突变体的研究

    王俐勇;苏红;印莉萍;

    [目的]筛选得到水稻OsIRT1基因突变体。[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从水稻Tos17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共筛选近30000个单株。[结果]得到一个OsIRT1突变体单株。[结论]该突变体中的Tos17插入位点位于OsIRT1的内含子中。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76-3178+3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自由基清除剂对香石竹切花瓶插寿命及生理效应的影响

    龙斌;廖梅英;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对香石竹切花瓶插寿命及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以高温季节的香石竹切花为试材,以8-HQ和蔗糖为基础保鲜物质,分别添加2种自由基清除剂(MA和SBN)和外源活性氧ST,设置4个处理,以蒸馏水为对照,探讨自由基清除剂用在香石竹切花瓶插过程中SOD、CAT及O2-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各处理的香石竹瓶插寿命均比对照长,其中MA处理最为明显,比对照延长了6.5d;MA和SBN处理对O2-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比对照推迟6.0和8.0d,对SOD达到峰值的时间比对照延长2.0d,对CAT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比对照延长8.0和6.0 d。[结论]2种自由基清除剂的处理在香石竹切花瓶插过程中对抑制O2-的水平及促进SOD和CAT的合成具有明显效果,并能明显减缓SOD和CAT活性下降的速率。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79-3180+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虎舌红花芽分化的研究

    王金德;杜娟;邵慧敏;母贤;

    [目的]了解虎舌红花芽分化的过程。[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对其花芽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虎舌红花芽分化从每年4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5月底结束,属于当年一次分化型,分化阶段可分为5个时期,即花序分化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结论]虎舌红整个花芽分化过程正常。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81+3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降低软籽石榴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研究

    张爱民;李佳娣;薛建平;毛春娜;朱艳芳;

    [目的]研究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和浓度及防褐剂含量对石榴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化的影响。[方法]选用淮北黄里软籽石榴的茎段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基本培养基、6苄-基腺嘌呤(6-BA)、吲哚乙酸(IA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探讨软籽石榴茎段组织培养褐化率最低的培养基。[结果]淮北黄里软籽石榴茎段组织培养褐化率最低的培养基为MS+6-BA1.0 mg/L+IAA 0.50mg/L+PVP 2500mg/L+蔗糖30 g/L+琼脂7g/L,各因素对褐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VP>6-BA>无机盐>IAA。[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提高软籽石榴快速繁殖系数提供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82-3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杨品红;王志陶;王志勇;

    从核糖体功能中长期存在之谜出发,阐述了关于核糖体亚基高分辨率晶体结构的研究,分析了核糖体结构与mRNA转录精确性的关系,及肽键形成机制与50S亚基结构的关系,论述了核糖体亚基结构在抗生素研制中的应用,并对核糖体功能复合物晶体结构研究的新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84-3189+3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2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农艺与园艺

  • 灌浆期小麦倒伏后光谱变化特征

    胡宗杰;张杰;王召海;

    [目的]研究灌浆期小麦倒伏后的光谱变化特征。[方法]通过人工模拟小麦灌浆期的倒伏现象,采用光谱仪测量倒伏小麦的光谱反射率,分析了冠层光谱变化的原因及特征。[结果]小麦倒伏越严重,植株光谱变化特征越明显。小麦倒伏后,其冠层光谱反射率整体增大。其中,灌浆前、中期5级倒伏小麦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常生长和倒伏的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发生了同样的变化。[结论]该研究为使用遥感影像监测目标区域、获得倒伏面积及受灾程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90-3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分区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单产空间化模拟——以吉林省玉米为例

    石淑芹;陈佑启;李正国;杨鹏;吴文斌;姚艳敏;李志斌;

    以吉林省玉米统计单产为例,采用分区和多元回归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玉米统计单产的空间化模拟研究,以便了解粮食单产与各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为农业资源的综合分析、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为作物遥感监测提供有效参数。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93-3195+3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液氮超低温保存对小麦种子发芽力与活力的影响

    王冠球;王庆;张文明;姚大年;樊宏;王慧;汪帆;

    [目的]研究液氮超低温保存对小麦种子发芽力与活力的影响,为小麦种质资源超低温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收获后自然干燥的郑麦9023、皖麦48、扬麦158和安农1032(糯小麦)4个小麦品种种子,分别密封于塑料冷冻管中,放入液氮罐中保存7 d,取出后常温解冻24 h,采用幼苗生长测定、冷浸试验、电导率测定和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等方法,测定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结果]起始发芽率为87.7%~97.3%的小麦种子,液氮保存7 d后,其幼苗生长测定发芽率为82.0%~94.0%,冷浸试验发芽率为79.3%~98.0%,模拟田间出苗率为43.7%~58.0%。[结论]初步认为小麦种子可以进行液氮超低温保存。

    2011年06期 v.39;No.331 3196-3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染色体倍性小麦分蘖期氮同位素组成的研究

    王周锋;刘卫国;王政;邓西平;

    [目的]研究不同染色体倍性小麦分蘖期氮同位素组成(δ15N)的变化。[方法]以不同染色体倍性小麦及不同抗旱性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EA-Delta pluse质谱仪测定并研究了小麦叶片、根系和整株氮含量、δ15N的变化。[结果]随着染色体倍性的增加(2n→6n),小麦整株δ15N呈增加趋势,整株δ15N更能代表小麦生长过程中氮的分馏情况;现代小麦整株δ15N与其收获性状有关,即高产小麦的δ15N较低。[结论]该研究可为选择高氮利用效率小麦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00-3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粳型巨胚稻西巨胚1号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

    张荣萍;戴红燕;蔡光泽;

    [目的]研究西巨胚1号品种特性及在攀西高原稻区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通过对西巨胚1号、合系22-2、昌米011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分蘖力、穗部性状和品质性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播期、播量、栽插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西巨胚1号在攀西高原稻区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西巨胚1号在攀西高原稻区种植中表现出胚大、米质较优、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攀西高原地区3月下旬播种,用种量为60~75 kg/hm2,基本苗120万~150万株/hm2,早施分蘖肥,重施基肥,补施穗粒肥,科学灌水,注意病、虫、草、鸟害防治。[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改进西巨胚1号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生产实践参考。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04-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耐盐鉴定基质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吴新海;孙景合;王秀萍;刘雅辉;

    [目的]为耐盐资源的鉴定评价、耐盐棉花适应性筛选、耐盐棉花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个棉花品种在6个全盐浓度条件下进行地下咸水、NaC l溶液、盐碱原土3种基质的萌发期试验,测定发芽率、出苗率,分析盐胁迫对棉花发芽率、出苗率的影响。[结果]NaC l溶液处理的棉花发芽率偏高,地下咸水溶液处理和盐碱土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相近;利用NaC l单盐溶液进行发芽期耐盐性鉴定,鉴定浓度选用0.50%;利用地下咸水和盐碱原土进行耐盐性鉴定,鉴定浓度选用0.40%。[结论]采用地下咸水做棉花耐盐鉴定基质,最切合生产实际。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06-3207+3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几种保果剂对大红袍荔枝保果效应的比较

    张惠云;魏团仁;高贤玉;李宏;张晓芳;罗心平;

    [目的]寻找能提高荔枝着果率和果实品质的保果剂,指导果农进行荔枝保果并为荔枝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几种保果剂分别于大红袍荔枝谢花后、果实膨大期进行叶面、幼果喷施,比较几种保果剂对大红袍荔枝的保果效应,找出能提高荔枝着果率和果实品质的保果剂。[结果]不同保果剂对大红袍荔枝的保果效应不同,保果剂处理果实膨大期着果率和果实采收前着果率均为使用保花保果王750倍液的最高。根据保果后着果率和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出,使用保花保果王750倍液效果最好。[结论]使用保花保果王750倍液对大红袍荔枝的保果效果最佳。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08-3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4种硼肥对甜樱桃花粉萌发及坐果的影响

    呼丽萍;李一婧;谢天柱;李娟;

    [目的]研究4种硼肥对甜樱桃花粉萌发和坐果的影响。[方法]以红灯、美早和兰伯特3个甜樱桃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硼砂、硼酸、速乐硼、金钾硼4种硼剂及其不同浓度对花粉萌发和坐果的影响。[结果]4种硼剂在适宜浓度下对花粉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花粉萌发率较对照提高了27.93%~106.16%,其中以硼砂对花粉萌发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次是金钾硼;田间提高坐果率的效果以金钾硼最好,其次是硼砂。[结论]可通过喷施稀释1 000倍的金钾硼或稀释7 500倍的硼砂来促进甜樱桃花粉萌发和坐果。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10-3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甜瓜果实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杨昱;李兴国;于泽源;

    综述甜瓜果实香气的化学成分以及果实的品种、成熟度和采后贮藏条件对甜瓜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从分子水平对甜瓜香气调控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改善甜瓜果实风味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13-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方式种植玉米和花生效果比较

    韦本辉;甘秀芹;陈保善;申章佑;俞建;宁秀呈;陆柳英;韦广泼;胡泊;莫润秀;李艳英;吴延勇;

    [目的]研究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种植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专用型机械将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的粉垄整地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3种方式比较,以玉米、花生为供试作物品种,各个处理全期均不施肥。测定玉米、花生前期的根系长度和数量,后期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结果]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相比,粉垄整地种植的玉米、花生前期的根系长度增加18%以上,数量增加15%以上,后期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10%以上,产量增加8%以上。[结论]粉垄整地方式种植的作物比传统整地的根系发达,光合效率提高,产量增加。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16-3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1 ] |[阅读次数:0 ]
  • 广东万年青水培试验研究

    孙廷;辛向阳;张建芳;

    [目的]为广东万年青水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和不同营养液处理广东万年青。[结果]8 mg/L萘乙酸处理后5 d生根,平均达到8.7条,新根长6.82 cm,根系生长良好,根粗、白;观叶植物营养液生长最好,平均根长13.52 cm,根生长粗壮,分叉多;平均新生有5.8片叶,叶片生长旺盛,叶色翠绿。[结论]广东万年青水培诱导生根的最佳萘乙酸浓度为8 mg/L;广东万年青水培营养液观叶植物营养液配方效果最好。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20-3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经济作物与药用植物

  • 青藏高原东缘翠雀属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巩红冬;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研究青藏高原东缘翠雀属藏药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和药用价值。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共有东缘翠雀属藏药植物19种。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原位吸附提高葡萄悬浮培养中反式白藜芦醇产量的研究

    岳向国;张卫;邓麦村;

    [目的]研究原位吸附对葡萄悬浮培养体系生长和生产的影响。[方法]考察5种常用吸附剂对葡萄细胞生长及芪类和花色苷生产的影响。并对筛选出的HP2MGL和XAD-7的最佳添加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添加浓度为100 g/L的XAD-7和HP2MGL的处理组中反式白藜芦醇的产量最高,在第7天达到251.4和258.8 mg/L,将白藜芦醇苷和白藜芦醇的产量换算成总芪产量(mmol/L),结果显示,添加XAD-7和HP2MGL后,在第7天芪类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4和1.5 mmol/L,比对照处理的芪类产量高27%。在筛选出XAD-7和HP2MGL后,又考察了添加不同浓度XAD-7和HP2MGL对葡萄细胞生长、花青素和芪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优化结果为添加200 g/L的HP2MGL,此时,体系中反式白藜芦醇在第7天的产量为568 mg/L。[结论]200 g/L HP2MGL大孔树脂可以显著促进葡萄悬浮培养细胞体系中反式白藜芦醇产量。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23-3226+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亳菊茎尖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植株的研究

    俞年军;彭代银;吴德林;刘守金;朱月信;曹勇;王韵琴;江芹;董玲;

    [目的]研究亳菊茎尖组织培养技术,为亳菊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的MS培养基中,考察不同浓度的6-BA、NAA对亳菊茎尖愈伤组织、丛生芽、再生植株诱导的影响。[结果]茎尖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0 mg/L6-BA+0.30mg/L NAA,以MS+0.50 mg/L6-BA+0.10 mg/L NAA为芽的诱导培养基,芽诱导率达100%;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30 mg/L IBA。[结论]通过亳菊茎尖愈伤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27-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刺人参茎耐缺氧及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研究

    胡彦武;

    [目的]观察东北刺人参茎对小鼠的耐缺氧、抗疲劳作用,为开发利用其药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剂量东北刺人参茎给正常小鼠连续灌胃14 d,测定其负重游泳时间、耐缺氧时间;检测运动小鼠血乳酸含量。[结果]东北刺人参茎5.2、2.6、1.3 g/kg剂量组能延长小鼠的耐缺氧时间和负重游泳时间,且能降低小鼠血乳酸含量。[结论]东北刺人参茎有提高耐缺氧、抗疲劳能力的作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30+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獐牙菜苦苷对H2O2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徐仙赟;程齐来;李洪亮;苏水莲;

    [目的]观察獐牙菜苦苷对氧化应激引起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獐牙菜苦苷抗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差速贴壁法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检测不同给药组中SD乳鼠细胞心肌细胞存活率以及培养液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心肌细胞的相关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3种不同浓度獐牙菜苦苷均能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上清液中SOD含量,且能降低MDA含量,与H2O2刺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獐牙菜苦苷对H2O2诱导损伤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氧化系统以及调控特异性蛋白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34-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HPLC法优选痹痛贴乙醇回流工艺研究

    吴丽;何宇新;张康;周书来;甘晓琴;

    [目的]优选出痹痛贴剂的最佳乙醇回流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乙醇用量和提取次数4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莪术等3味药材的乙醇回流工艺进行优选,以姜黄素含量和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结果]最佳乙醇回流工艺为:80%乙醇10倍量提取3次,每次1 h。在此提取条件下,姜黄素含量达2.59 mg/g,干膏得率为6.80%。[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37-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薯莨块茎中氨基酸及矿质元素成分分析

    李晓菲;秦培文;胡世伟;纪丽丽;范润珍;宋文东;

    [目的]分析测定薯莨(Dioscorea cirrhosae Lour.)块茎中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的种类及含量,评价薯莨的营养价值,为薯莨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矿质元素含量。[结果]测得氨基酸16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98%,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含量较高,居于前3位,蛋氨酸含量最低;薯莨块茎中富含K、Ca、Na、P和Mg 5种常量元素和B、Mn、Mo、Co、N、iCr、Cu、Se、Fe、Sr、Zn、Ba、Cd和Li14种微量元素。[结论]测得署莨块茎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及药效成分,该研究为薯莨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40-3241+3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姜三七产量的影响

    李丽淑;谭冠宁;王晖;何海旺;胡泊;韦本辉;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姜三七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经过人工驯化的野生姜三七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试验。[结果]最佳的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处理组合为A2B2,即人工种植姜三七适宜的施肥量为有机肥11 250 kg/hm2,复合肥225 kg/hm2,合理的种植密度为12.6万株/hm2,在此条件下,可使产量提高到11 740.5 kg/hm2,比野生生长姜三七的产量(约1 500kg/hm2)提高7倍左右。[结论]该研究可为中草药姜三七的高效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42-3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微胶囊化喀什小檗花色素抗氧化特性研究

    黄敬德;杨玲;

    [目的]研究喀什小檗花色素及其喷雾干燥制取微胶囊的抗氧化活性,以期为工业中应用微胶囊花色素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花色素在不同状态下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作用。[结果]不同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花色素>微胶囊花色素;不同样品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花色素>微胶囊花色素。花色素微胶囊化前后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但均低于维生素E的清除能力。[结论]花色素抗氧化能力较好,微胶囊花色素因为微胶囊化后花色素含量降低,协同作用降低,所以其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花色素微胶囊化后便于贮存,由于花色素被包埋而隔离外界环境,延长了保存时间。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44-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灯盏花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史云东;王元忠;贾琳;金航;

    [目的]测定中药灯盏花(HERBA ERIGERONTIS)中微量的元素,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NO3-HClO4(V,V5∶1)混酸作消化液处理样品,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中药灯盏花中K、Ca、Cu、Na、Mg、Mn、Fe、Zn、Pb、Cd等10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中药灯盏花中含有比较丰富的K(1 128.40(md)μg/g);未检出有害元素Cd和Pb;其余7种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Na[947.30(md)μg/g]>Ca[779.20(md)μg/g]>Mg[557.10(md)μg/g]>Zn[109.80(md)μg/g]>Fe[66.40(md)μg/g]>Cu[33.30(md)μg/g]>Mn[7.27(md)μg/g]。[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为研究中药灯盏花中微量元素与药效的内在关系和更好地开发利用灯盏花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47-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秦岭草药叶下珠资源调查

    张小斌;雷燕妮;

    采用查阅文献、标本与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陕西秦岭草药叶下株的种类、生境分布、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有2种叶下珠属植物,即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和黄珠子草(Phyllanthus simplex Retz.)。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49-3250+3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狼毒大戟水浸液对家蚕的药杀效果

    侯伟倬;甄占萱;李云祥;杨贵明;李季生;李娜;

    [目的]以家蚕为试验材料,研究药用植物狼毒大戟对鳞翅目昆虫的药杀效果。[方法]取多年生新鲜狼毒大戟根制成水浸液,用于涂抹家蚕背部、浸泡家蚕、涂抹桑叶饲喂家蚕。[结果]用药液涂抹背部的家蚕无明显的中毒症状;浸泡1、3 min的家蚕取出后可存活7 d左右;浸泡5 min的家蚕可存活2 d左右;浸泡15 min的家蚕取出后最多可存活10 h。家蚕取食涂抹狼毒大戟水浸液的桑叶后,2 d内100%死亡。[结论]狼毒大戟水浸液对家蚕具有明显的触杀和胃毒作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51-3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氮钾配施对桔梗品质的影响

    张艳玲;杨本凤;孙万慧;尹健;

    [目的]研究氮钾配施对桔梗品质的影响,为桔梗的栽培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结果]氮钾配施条件下,在施氮肥0~210 kg/hm2和施钾肥0~315 kg/hm2时,随氮肥和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桔梗中多糖和总皂苷含量增加。当施用氮肥210 kg/hm2、钾肥315 kg/hm2时,桔梗中多糖、总皂苷含量最高,分别为22.08%、8.73%。[结论]一定水平的氮钾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桔梗品质,该研究为桔梗的栽培奠定了基础。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53-3254+3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杜仲树皮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

    丁勇;黎燕红;王汉斌;龚秀会;刘小烛;

    [目的]从杜仲树皮中获得高质量的总RNA。为开展杜仲后续mRNA分离、杜仲抗真菌蛋白基因克隆、及杜仲树皮cDNA文库构建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杜仲树皮为材料,分别采用改良CTAB-LiCl法、RNApure Plant Kit法和RNAiso Plus法进行总RNA提取,用琼脂糖甲醛变性凝胶电泳检测总RNA的完整性,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总RNA的纯度和得率。[结果]改良CTAB-LiCl法和RNA-pure PlantKit法提取的杜仲树皮总RNA纯度和完整性较高,A260/A280值均在1.800~2.000,28和18 SrRNA条带清晰,RNA得率较高;而RNAiso Plus法提取的杜仲树皮总RNA的纯度和完整性较低,A260/A280值为1.652,28S和18S rRNA条带存在降解和弥散现象,RNA得率低。[结论]改良CTAB-LiCl法和RNApure Plant Kit法抽提获得的杜仲树皮总RNA质量较高,能满足后续RT-PCR和RACE等试验的要求,这为成功克隆杜仲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关键词杜仲树皮;RNA提取;方法;比较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55-3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苏州地区铁皮石斛移栽基质优化筛选研究

    郭益红;孙红杰;史冀清;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苏州地区铁皮石斛(De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et Migo)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期生长的影响。[方法]试验设4种基质处理,分别为纯细锯末、泥炭∶树皮∶刨花=2∶4∶4、泥炭∶树皮∶刨花=3∶3∶4、泥炭∶树皮∶细锯末=2∶3∶5。[结果]基质配方泥炭∶树皮∶刨花=2∶4∶4的透气性和保水保肥性能良好,以其为基质时,铁皮石槲组培苗的成活率最高,后期生长过程中萌芽率最高,株高较高,茎粗较粗。[结论]泥炭∶树皮∶刨花为2∶4∶4的基质配比最有利于铁皮石斛的生长,这可为太湖流域地区生产者提供参考。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58-3259+3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鱼腥草中槲皮素含量分析方法研究

    赵国文;张丽萍;龚靖;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不同部位中天然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纤维素酶与超声提取相结合;采用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冰乙酸(40∶60),柱温为25℃,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槲皮素在0.1~14.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鱼腥草根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3.9%,茎叶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3.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鱼腥草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60-3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西藏八角莲不同部位鬼臼毒素的HPLC分析

    钟国辉;权红;袁雷;田发益;罗利攀;兰小中;

    [目的]建立了西藏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不同部位鬼臼毒素的HPLC分析方法,并对鬼臼毒素含量进行检测。[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hates C18柱(1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5∶45,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90 nm;柱温,25℃;进样量,20μl。线性范围为1~200μg/ml,回归方程:y=15121x-46585,r=0.9991。[结果]西藏八角莲根、块茎、叶、叶柄、花和果实中均检测到鬼臼毒素,但是不同部位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块茎中鬼臼毒素含量最高,为(180.50±2.74)(md)μg/g,之后依次为根中(58.83±1.59)(md)μg/g,花中(40.33±1.24)(md)μg/g,叶中(36.93±1.09)(md)μg/g,叶柄中(29.90±0.45)(md)μg/g,果实中(6.03±0.12)(md)μg/g,依次降低。[结论]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重复性高、分离效果好,不同组织中鬼臼毒素含量以块茎中最高,果实中最低。该研究可为西藏药源植物功效成分的分析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62-3264+3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产地火炭母总黄酮含量测定

    韦玉;高雅;张可锋;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火炭母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火炭母总黄酮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3.65x-0.0045,在0.008 64~0.06912 m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2.01%,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1.60%~3.74%。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65-3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超声波提取红景天鞣质工艺的优化

    龚钢明;何晓静;

    [目的]对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Hook.f.etThoms.)H.Ohba]鞣质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红景天鞣质提取的工艺;采用干酪素法测定鞣质含量。[结果]红景天鞣质的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70%丙酮溶剂,料液比为1∶10,超声功率为450 W,提取时间1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红景天鞣质提取率为5.17 mg/m。l[结论]该研究为红景天鞣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67-3268+3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广东和广西鸡血藤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迟玉广;李中阳;黄爱华;肖凤霞;刘国光;张巧谊;

    [目的]建立广东和广西产鸡血藤中4种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并对其含量水平和健康风险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测定广东和广西鸡血藤中铜(Cu)、锌(Zn)、铬及铅(Pb)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用暴露评估法对其食用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广东3#鸡血藤样品中的Cu含量、广东的2#样品中Pb含量和广西2#样品中Cr的含量均超出了国家限量标准,其中,广西2#样品中Cr的含量超标最为严重,是限量标准的10倍;广东2#、3#、广西1#、2#和3#鸡血藤中的Pb,经成人口服会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广西2#鸡血藤里的Cr,服用后可能对人体产生健康产生较大的风险。[结论]该试验建立的微量元素检测方法重现性、精密度好,为鸡血藤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69-3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甘草总黄酮提取方法的对比及工艺优化

    王铎;王晶;刘春明;时东方;刘文闯;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甘草(RADIX GLYCYRRHIZAE)总黄酮的提取效率,并对最优方法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比较了快速溶剂萃取法、超声法、回流提取法和温浸提取法对甘草中总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快速溶剂萃取法的提取工艺。[结果]快速溶剂萃取法优于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温浸提取法;快速溶剂萃取法提取甘草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为7 min,提取温度为110℃,提取次数为1次,乙醇浓度为70%。[结论]该试验得到提取甘草总黄酮的较优化方法,并优化了其提取工艺,为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72-3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0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五味子醇提物对小鼠肝脏抗氧化系统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杜鹃;宋春梅;陈希;王琰;

    [目的]研究五味子(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醇提物对雄性小鼠肝脏抗氧化酶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五味子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28 d后,测定肝脏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用HNO3-HClO4混合酸消化液消化肝脏组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肝脏组织中锌(Zn)、铜(Cu)、铁(Fe)和锰(Mn)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五味子醇提物中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GSH和SOD含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五味子醇提物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Cu、Fe和Mn元素含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五味子醇提物可明显提高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并通过维持肝脏内微量元素水平而发挥其抗氧化功能。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74-3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正交试验法优化苦豆子渣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李力;杨晋;

    [目的]优化提取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渣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苦豆子渣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奠定基础。[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苦豆子渣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苦豆子渣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次数为3次,在最佳条件下总黄酮的得率为4.86 mg/g。[结论]优化的苦豆子渣提取工艺简便、合理,为苦豆子渣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及以苦豆子渣为原料的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76-3277+3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草果开花结实的技术措施

    李贵赞;王慷林;高治中;李莲芳;郭东华;

    [目的]为提高草果产量寻求一种较好的方法。[方法]设置自花授粉、异化授粉和自然条件下未进行人工授粉,研究了人工授粉对草果结实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花期使用外源激素和施肥对草果结实率的影响。[结果]人工授粉比大田自然状态下的结实率明显提高,同一处理水平下异花传粉OND结实率高于OOU;自花传粉OOU结实率高于OND。当外源激素和磷肥水平均较高时,结实率达到最大。[结论]在花期进行人工授粉以及使用外源激素能大大提高草果的结实率。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78-3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HPLC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

    张烨;赵倩;高科江;邬思文;马云霞;赵杰;吕霜霜;

    [目的]探讨滇重楼(RHIZOMA POLYGONATI)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与生长年限的关系,为确定其最佳采收年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mm×15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5℃。[结果]不同生长年限的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明显不同。其中,3、4年生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较低;5、6年生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明显升高,但6年生的含量略低于5年生;7年生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骤升,且升幅最大。[结论]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不同,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不同需要适时采收。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80-3281+3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荔枝核中原花青素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

    刘新;韩琴;徐洁;

    [目的]优化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提取荔枝核中(SEMEN LITCHI)原花青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荔枝核为原料,考察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pH值、料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荔枝核粉末粒径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提取荔枝核中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采用超声波提取荔枝核中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粉末粒径100目,料液比1∶8(W/V),乙醇体积分数70%,pH值5.0,超声波功率600 W,提取时间30 m in,提取1次。各因素影响原花青素提取效果的主次顺序是:提取时间>粉末粒径>料液比>超声波功率。采用最佳试验组合提取荔枝核中原花青素,得率为13.11%。[结论]该研究可为荔枝核中原花青素和食品色素的有效利用提供借鉴。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82-3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麻黄中麻黄碱萃取工艺优化

    吴家全;周斌;

    [目的]优化乙酸乙酯萃取麻黄碱工艺参数,为改进麻黄碱提取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用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分别考察溶液pH值、振摇时间、相比、萃取级数对麻黄碱萃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溶液的pH为12~13,料液比为1∶1,振摇时间为2.0m in,采用三级逆流萃取。[结论]该工艺污染小、工艺简单,可作为麻黄碱提取纯化的一种方法。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86-3287+3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暗紫贝母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韩鸿萍;杜晓;

    [目的]优化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L36(42×32)对暗紫贝母中已知的活性成分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暗紫贝母中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样品粉末粒径200目,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90 min,提取1次。其中,提取次数对提取结果影响极显著(P<0.01);样品粉末粒径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显著(P<0.05);提取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暗紫贝母的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合理利用及开发贝母属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88-3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溶剂提取的薄荷浸提物的抑菌效果研究

    刘锐;莫倩美;

    [目的]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的薄荷(HERBA MENTHAE HAPLOCLYCIS)浸提物的抑菌效果,以期为优化薄荷提取工艺,减少2次污染,为薄荷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的薄荷浸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不同溶剂提取的薄荷浸提物对4种指示菌均具有的明显的抑菌作用;不同溶剂提取的薄荷浸提物的抑菌能力也不同,其中无水乙醇的薄荷浸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薄荷浸提物的抑菌能力受到菌种的影响,相同的薄荷浸提物对不同菌种的抑制能力并不相同。[结论]用无水乙醇的薄荷浸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91-3293+3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五加皮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性能分析

    刘霞;丁常泽;申湘忠;

    [目的]优化五加皮(CORTEX ACANTHOPANACIS)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性能,为五加皮多糖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五加皮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浓缩、透析和醇沉等对多糖进行纯化,对其溶解性、还原糖含量、蛋白质进行检测,并进行红外鉴定。[结果]五加皮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温度为90℃,提取次数为3次,溶媒量为100,提取时间为2.0 h。在最佳提取工艺下,五加皮多糖的提取率为9.38%。该多糖溶解性较好,含有淀粉,含有少量还原糖,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光谱。[结论]该研究优化了五加皮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为五加皮多糖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94-3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不同产地草果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闵勇;张薇;姚立华;刘卫;王洪;

    [目的]比较分析云南省不同产地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tre)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种属鉴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技术研究了云南省4个不同产地(元阳小新乡、上新城乡,蒙自冷泉镇,文山州马关大篾厂乡)草果叶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从4种草果叶中共分离鉴定了61个化合物。其中9,12,15十-八碳三烯-1醇-的含量最高超过20%。其次,桉叶油醇和棕榈酸含量均超过10%。[结论]草果叶挥发油中组成丰富,可进一步进行开发利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98-3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红景天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立;王秋水;王亚东;陈东方;张焱;王海玉;

    [目的]探讨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Hook.f.et.Thoms.)H.Ohba]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批,每批分为4组,分别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1个溶剂对照组,连续灌药(20 m l/kg.体重)30 d,测定各免疫指标。[结果]高剂量组红景天提取物可提高小鼠碳廓清能力(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能增强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DTH能力(P<0.05),促进NK细胞活性(P<0.05)和血清凝血素的生成(P<0.05),增加抗体生成细胞数的生成(P<0.05),并且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P<0.05),但对免疫器官/体重质量值和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无显著影响。[结论]红景天提取物具有增强正常小鼠免疫力的功能,该研究为开发有食用价值的保健食品提供了试验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01-3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干姜中6-姜辣素包合工艺的优化

    傅秀娟;何兵;刘艳;王芳;

    [目的]优化干姜(RHIZOMA ZINGIBERIS)中6姜-辣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提高干姜产品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包合物;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设计法优化包合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含量测定,以包合率(0.6)、包合物收率(0.2)及包合物含6姜-辣素的百分数(0.2)加权评分为评价指标。[结果]最佳的包合条件为:干姜提取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25℃),加入2倍量水研磨1.0 h,干姜醇提液∶β-环糊精为1.5∶10.0(W/W)。[结论]该包合工艺合理可行,重复性好,包合效果好,可指导6姜-辣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生产。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03-3304+3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女贞子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徐玲花;熊亚青;严镇钧;杨裕启;吴雪丽;吴习姣;

    [目的]优化女贞子(FRUCTUS LIGUSTRI LUCIDI)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乙醇回流法提取女贞子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2.50 g干燥女贞子粉末,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50(M/V),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2 h。在此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较高,为6.215%。[结论]乙醇回流法提取女贞子总黄酮稳定可靠。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05-3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薄层色谱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罗由萍;邓鹏飞;

    综述了国内外薄层色谱研究进展,包括薄层扫描法、高效薄层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反相薄层色谱、微乳薄层色谱以及薄层色谱联用技术,并总结了近年来薄层色谱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09-3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27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紫金标提取物抗菌活性的研究

    杨家强;宋宝安;

    [目的]测定紫金标(Ceratostigma minusStapf ex Prain)不同萃取相的抗菌活性,为紫金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用微量稀释法测定MIC、MBC值。[结果]紫金标不同萃取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石油醚层对上述4种标准菌和耐药菌的抑制活性均较高,其对这4种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0.005、0.078、0.156和0.005 mg/ml。[结论]紫金标初提物呈现广谱抗菌特性,且具有抗耐药菌作用,这为紫金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13-3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深圳大鹏半岛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常颖;田丽华;胡平;李家美;王瑞江;

    [目的]了解深圳市大鹏半岛的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以及保育状况。[方法]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以及对大鹏半岛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考察。[结果]大鹏半岛药用植物资源共203科748属1 303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67属113种,裸子植物6科7属8种,被子植物155科674属1 182种。此外,来自于14个科的45种珍稀濒危植物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根据大鹏半岛的药用植物资源的药效将其分为15类,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结论]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及保育提出了建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16-3318+3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超临界CO2萃取大黄蒽醌类成分工艺的优化

    谢伟雪;刘孝敏;谢伟敬;谢伟云;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工艺,为探索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工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的工艺。[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静萃取时间为30 min,动萃取时间为15 min,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为2.0 ml,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为30 MPa,CO2流量为6 ml/min。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率为1.12%。[结论]得到超临界CO2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探索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工艺提供了参考。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19-3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山药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李宏睿;姚树林;陈云超;邹立强;

    [目的]优化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优化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不同蛋白质结合程度的山药多糖羟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结果]山药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3.0 h,料液比为1∶8,pH值为8,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山药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15.1%;经蛋白酶水解脱蛋白后的山药多糖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次为Sevage法脱蛋白处理后的山药多糖,而未经处理的山药多糖液抗氧化活性最低。[结论]该研究优化了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为山药多糖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22-3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川乌头不同组织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陈红英;

    [目的]分析川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不同组织中挥发油的成分,为川乌头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C-MS对不同组织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川乌头母根、茎叶、子根和须根中分离35、40、32和21个峰,经随机数据库检索分别鉴定了8、9、9和6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98%、19.53%、7.61%和9.84%。[结论]川乌头不同组织中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含量均较少。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25-3326+3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车前草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

    何洋;黄敬聪;叶奕芬;李慧珊;李萍;孙悦;

    [目的]对车前草药材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车前草进行定性鉴别,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30~60℃)-甲酸(10∶15∶1,V/V),显色剂为1%氯化铝乙醇溶液;采用HPLC法测定车前草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lltech Apollo C18(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55∶4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49 nm,柱温为35℃。[结果]薄层色谱鉴别中,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木犀草素在1.05~21.0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60%,RSD值为1.7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车前草药材的质量。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32-3333+3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莲藕多糖的降血糖活性及对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罗登宏;周桃英;袁仲;崔东波;

    [目的]研究莲藕(RHIZOMA NELUMBINIS NUCIFERAE)糖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及其对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动物模型。试验设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优降糖对照组及莲藕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结果]莲藕多糖能减缓糖尿病小鼠消瘦的症状,降低血糖,提高糖尿病小鼠葡萄糖耐受能力。此外,莲藕多糖还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糖尿病小鼠肝、肾和胰腺等重要组织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新的天然降糖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34-3335+3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雀儿舌头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研究

    白重炎;周迪;

    [目的]研究陕北分布的一种含有剧毒物质的植物雀儿舌头(Leptopus chinensis)营养器官的结构特征,为深入研究与利用这种植物资源提供基础生物学依据。[方法]运用石蜡切片法制片,显微镜观察雀儿舌头根、茎、叶结构,随机选择20个视野测量相应数据,分别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雀儿舌头根的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次生结构中维管组织发达;茎中皮层所占比例较大,维管组织排列成近圆环形,髓部较发达;叶片为异面叶,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气孔主要分布于下表皮,下表皮被丰富的表皮毛;贮藏细胞和分泌细胞密度较大。[结论]雀儿舌头营养器官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使其表现出极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生命力强、繁衍快、分布广,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36-3338+3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农业信息

  • 基于EVS-Pro的西安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可视化模型的构建

    张希雨;杨茂功;付晓刚;李敬敬;

    在系统收集并整理西安水文地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环境可视化系统EVS-Pro,构建了西安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可视化模型。所建模型可以展示西安三维水文地质结构体整体形态、单个含(弱透)水层的三维结构、任意位置的南北向剖面或东西向剖面及三维可视化栅栏图,从而清楚地显示模型内部的各个细节,更直观地展示西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为准确地评价、规划和管理西安地下水资源,防治因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奠定重要的水文地质基础。

    2011年06期 v.39;No.331 3231-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NET的农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蔡春华;

    基于.NET的C/S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并实现了农贷管理系统,并且配合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银行工作人员走出柜台到农村现场办理业务的目标。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41-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业多媒体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张兰华;许晓晨;

    为了满足新农村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手段获取知识的需要,在原有农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农村使用信息系统及网络建设的现状,建立了适合农民使用的农业多媒体系统,并对多媒体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设计,详细介绍了各模块的功能和实现过程。利用系统的演示功能可以方便地获得既定的数据,利用系统的查询功能可以获取各种所需的数据,而且利用系统的信息交互平台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交互。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43-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公众对政府门户网站持续信任的形成机制研究

    王涛;

    以改进的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为理论支撑,提出了建立公众对政府门户网站持续信任的机制模型。以北京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息质量显著影响公众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持续信任。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对公众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满意具有积极作用。公众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满意和信任显著影响公众使用政府门户网站的意愿。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45-3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遥感和地学信息图谱的济南市动态变化分析

    于明洋;徐秋晓;

    选用济南市1995、1998和2003年3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软件图像处理模块及计算机解译模块,分别提取3期影像中的绿地、建筑用地、林地及水体信息;利用遥感软件建模模块统计分析得出济南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及转移矩阵,并得出地学信息图谱,利用地学信息图谱和转移矩阵监测与分析济南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95~1998年济南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绿地向建筑用地的转化,绿地转变为建筑用地的面积为62.27 km2,占初始绿地面积的25.84%;1998年济南市城市扩张加剧导致绿地和林地减少,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2003年绿地、林地的面积逐渐增多,但仍比1995年少。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49-3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村信息服务供给中市场企业间合作关系研究

    程霞;

    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合作供给农村信息服务是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促进农村信息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现有农村信息服务供给的主要模式,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合作的优势,并基于博弈模型研究市场企业合作供给信息服务存在的障碍机理,最终提出促进企业合作的策略设计。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52-3754+3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IS的香格里拉县森林景观变化驱动力分析

    岳彩荣;崔同琦;

    通过对香格里拉县3个时段遥感卫星影像的解译,得到1974、1989、2000年3期森林景观分类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海拔、坡度和坡向等自然因素分析了地形因素对景观变化的影响;在人文驱动方面,利用成本距离分析方法研究了居民点、道路、农地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并对成本距离与景观空间变化关系进行了函数拟合。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县森林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森林变化在海拔3 200~4 200 m、坡度<30°地段最为活跃;森林在阴坡上的变化明显大于阳坡;森林变化与距居民点、道路、农地的距离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数学拟合达到了较高的拟合精度。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55-3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我国蝴蝶兰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秀文;和艳会;

    通过对1994~2009年我国有关蝴蝶兰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发表时间、研究内容、期刊分布、核心作者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中国蝴蝶兰研究水平、科技成果和蝴蝶兰的研究特点,为蝴蝶兰的深入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61-3762+3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农业灾害防御

  • 气质联用法测定洋葱中有机磷类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

    邵辉;张玉婷;刘磊;李娜;李辉;宋淑荣;郭永泽;

    [目的]为监测洋葱中有机磷类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添加回收的方法对洋葱中农药提取和杂质去除方式进行摸索。[结果]建立了洋葱中有机磷类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气质联用测定方法。方法添加浓度为0.10和0.01 mg/kg,平均回收率为73.9%~109.9%,相对标准偏差为1.49%~11.20%,检出限为0.002~0.010 mg/kg。[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集准确定性与定量于一体,为去除洋葱中农药残留测定时硫化物的干扰提供了新途径。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27-3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东部林区蛾类研究

    金志民;刘铸;李殿伟;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牡丹江地区周边的蛾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共获得蛾类标本3 772只,鉴定出15科122种,以夜蛾科种类最多,卷蛾科次之,蝙蝠蛾科最少。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30-3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柑橘黄龙病实时荧光PCR鉴定技术研究

    肖远辉;陈国平;傅翠娜;

    [目的]建立一套高效、准确的柑橘黄龙病(HLB)早期鉴定手段。[方法]根据HLBsecE基因(EF164805.1)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HLB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鉴定技术。[结果]被检测的236个柑橘苗圃样品中,有54个苗圃感染了HLB,检出率为22.9%。引物特异性好。[结论]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重复性好等优点,其检测灵敏度达0.01 ng。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39-3340+3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烟草赤星病对烟叶产量产值损失率估计研究

    余清;

    [目的]研究烟草赤星病对烟叶产量、产值损失的影响。[方法]在烟叶采收期分上、中、下部叶3个部位进行赤星病不同危害程度对烟叶产量产值损失率估计研究,并进行回归相关性分析。[结果]赤星病病级与烟叶单叶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赤星病病级与单叶重损失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中、上部叶单叶重损失率上升速度明显高于下部叶,上、中、下部叶单叶重损失率分别为3.18%~28.95%、3.43%~28.88%、10.07%~26.90%。赤星病病级越高,烟叶产量、产值越低,损失率越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赤星病病级与烟叶产量和产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产量、产值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赤星病对烟叶产值的负影响远大于对产量的影响,烟叶产量损失率最高为28.56%,产值损失率最高可达89.67%。[结论]该研究为准确把握赤星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减少其对烟叶的危害、提高烟叶产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41-3344+3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一株溶藻细菌溶藻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魏雅冬;戴明;王双侠;王广慧;张腾霄;李贺;

    溶藻细菌A1是通过分泌胞外物质对青苔起到防除作用的。为进一步研究其防除机制,通过温度和pH值的单因素试验,活性炭吸附、有机溶剂萃取以及活性物质粗提等试验探讨活性物质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A1菌株溶藻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经过121℃处理后仍有很好的溶藻效果;发酵液的pH值分别调至2.0和4.0时,活性物质失活,而中碱性条件下活性物质防除青苔能力会增强;该活性物质不能被活性炭吸附;有机溶剂乙酸乙酯、石油醚和氯仿萃取后,该溶藻活性物质表现出强亲水性,由此可以初步推测活性物质属于糖类。溶藻活性成分粗提结果表明,A1菌株分泌的活性成分应由多种溶藻活性物质组成。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45-3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咖啡豆象对新寄主麻疯树的危害

    吴跃开;陈波涛;欧国腾;

    [目的]咖啡豆象是世界性仓储害虫,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与重要能源植物麻疯树的生态区重叠,有必要调查其对麻疯树的危害性。[方法]以贵州罗甸种植区为调查点,对野外麻疯树林分及室内果实储藏物进行调查,掌握害虫发生情况及其为害后果,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确定。[结果]咖啡豆象在罗甸麻疯树种植区普遍分布,室内及林间均见其发生为害;成虫取食真菌,对麻疯树果实的直接为害性很小,但成虫将卵产于果皮内,幼虫在其中孵化并取食,最终可将果皮蛀空,从而对果实造成直接为害;另外,咖啡豆象还可能具有一系列的潜在危害性,包括直接蛀食种子、传播病原物、威胁产区其他经济作物等。[结论]麻疯树是咖啡豆象的新寄主,咖啡豆象对其有一定的危害性,对其产品、其他经济作物有潜在的危害性,应加强对咖啡豆象的研究和防控力度。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48-3349+3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麦品种苗期白粉病的鉴定与分析

    蔡广成;孙友武;张梦梅;

    [目的]了解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变化,筛选小麦白粉病抗源。[方法]对安徽省不同类型的13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分析。[结果]被测的136个品种中,高抗品种40个,占总品种中的29.4%;中抗品种58个,占总品种的42.7%;中感品种24个,占总品种的17.6%;高感品种14个,占总数的10.3%;鉴定品种大多数为高抗和中抗,感病品种为少数;从不同类型品种上来看,淮北半冬性和淮南春性品种抗病性比淮北春性品种更强一些。[结论]此鉴定为小麦品种的抗白粉性快速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50+3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边富贵竹黑腐病病原鉴定及防治方法研究

    吴赟生;张森泉;高洋;张荣;

    [目的]明确金边富贵竹黑腐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出对该病害有防治作用的杀菌剂。[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根据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物形态特征;分别测试2种不同浓度下的9种供试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引起金边富贵竹黑腐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曲霉属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N.Tiegh)。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恶霉灵、代森锰锌、维鲜、烯酰吗啉、福.福锌等对该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效浓度为500 mg/L时,抑菌率为100%。人工接种试验表明,有效浓度为1 000 mg/L的维鲜或烯酰吗啉溶液喷施叶片防治效果为100%。[结论]防治金边富贵竹黑腐病推荐选用50%维鲜乳油或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51-3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莱氏野村菌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测定

    朱春燕;袁盛勇;孙士卿;孔琼;薛春丽;李河;

    采用喷雾法测定莱氏野村菌不同浓度孢子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在4.2×108个/ml浓度下,8d后莱氏野村菌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最大致死率达88.57%,其致死中时间为4.25d,致死中浓度为2.43×105个/ml。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54+3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海南胡椒主要真菌病害调查与病原鉴定

    崔昌华;郑服丛;贺春萍;李锐;何小兵;郑肖兰;

    [目的]明确当前海南胡椒主要真菌病害及对应病原菌种类。[方法]对海南13个胡椒主要种植区域的胡椒园进行系统调查,对所得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共调查到真菌病害7种,分别为胡椒瘟病、炭疽病、枯萎病、慢蔫病、根腐病、基腐病、菌核病。目前,危害胡椒最严重的为胡椒瘟病、胡椒炭疽病、慢蔫病和枯萎病。[结论]研究结果为胡椒病害的综合防治和科研工作者掌握其最新动态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55-3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井冈霉素的提纯和含量测定研究

    曹晖;王绍云;

    [目的]对井冈霉素原药进行提纯,并测定其含量,以用于井冈霉素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方法]选用混合溶剂对62%井冈霉素原药进行重结晶;利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并研究了不同测定条件对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经过重结晶后的样品,其纯度提高至97.7%。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井冈霉素含量的最佳条件为:对照品为无水葡萄糖;5%苯酚溶液1.0 ml,浓硫酸用量5.0 ml,反应后静置20 min,检测波长490 nm;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为0.993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72%,RSD为0.3628%。[结论]重结晶法可以很好的完成井冈霉素的精制;硫酸?苯酚比色法用于测定井冈霉素的含量,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靠性强,可以在工业化生产中推广应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59-3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星豹蛛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及药剂对其活性的抑制作用

    马敏;张宾;葛衍珍;李生才;

    [目的]系统研究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性质,确定其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及其抗性水平,建立快速、准确的AChE活性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星豹蛛不同部位AChE活性测定的最优条件组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豹蛛AChE的体躯分布及其对4种常用药剂的敏感度。[结果]星豹蛛头胸部、腹部和附肢AChE活性测定的最优条件组合是:酶浓度分别为12、18、29 g/L;底物浓度分别为0.6、1.0、1.0 mmol/L;反应体系pH值均为7.0;反应温度分别为30、35、35℃;反应时间均为5min。AChE主要分布在星豹蛛的头胸部,提取液中含有Triton X-100时,AChE的比活力要比无Triton X-100时大。灭多威、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对星豹蛛头胸部中AChE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7.76×10-5、1.76×10-4、4.12×10-4、4.94×10-4mol/L。[结论]星豹蛛体内AChE是膜结合的;4种药剂对星豹蛛头胸部中AChE的抑制具有很好的剂量效应,表明星豹蛛头胸部AChE可以作为环境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污染的生物化学标记。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62-3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阿维菌素·毒死蜱对草鱼的毒性效应研究

    李常健;骆鹰;杨锦兀;陈龙;蒋琼凤;

    [目的]探讨阿维菌素、毒死蜱2种药物对草鱼的毒性效应及相互关系。[方法]以健康活泼的草鱼为试验对象,用阿维菌素、毒死蜱分别对其进行单一药物的急性毒性和2种药物组合和联合毒性试验。[结果]阿维菌素、毒死蜱、2种药物混合对草鱼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阿维菌素0.54、0.49、0.17、0.10 mg/L;毒死蜱0.29、0.21、0.12、0.05 mg/L;阿维菌素与毒死蜱混合药1.22、1.08、0.99、0.86 mg/L;其对草鱼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10、0.005、0.086 mg/L。药物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毒死蜱>阿维菌素>混合药。[结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混合药的不同浓度对草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浓度越高毒性作用越大,低毒性强度的阿维菌素对毒死蜱具缓解作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65-3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的创建

    邢跃先;吴凤新;蔡鑫茹;孙志超;夏远峰;晁青;徐明良;檀国庆;

    [目的]创建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为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杂交、回交、自交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对黄早四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成功转育,并对其近等基因系进行研究,观察回交转育成的近等基因系的抗感变异及配合力变化特点。[结果]对照黄早四发病率46%,入选的25个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发病率均小于10%,入选率为92.6%;多数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与对照黄早四之间的配合力差异不显著,而M135、M140等几个自交系所配制的杂交种产量突出,超过对照郑单958,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结论]试验所得抗玉米丝黒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的表型和配合力都已经非常接近黄早四,而其抗玉米丝黑穗病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解决了黄早四不抗玉米丝黑穗病的难题。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68-3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生物菌剂防治苹果树重茬效果的研究

    张秉宇;刘秀春;

    [目的]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解决果树重茬问题。[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对老果园根区重茬土壤和行间土壤进行不同生物菌剂用量和干鸡粪处理,研究生物菌剂防治苹果树重茬的效果。[结果]各试验处理的苹果幼树生长发育均优于根区重茬土壤处理的苹果幼树,其中以生物菌剂每盆1.0 kg处理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显著,株高、干周年增加量、新梢长度、粗度、单叶面积、百叶重、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增加41.48%、39.53%、28.82%、26.00%、33.42%、37.38%、33.48%;苹果单叶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分别高18.55%、24.19%;且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结论]生物菌剂抑制苹果树重茬有较好的作用,可在生产中进一步试验应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71-3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防治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张润祥;高越;武宇鹏;王振;卜鸿成;封云涛;范仁俊;

    [目的]明确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对甜菜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在苞菜田中,于甜菜夜蛾发生初期,按照不同施药量兑水进行叶面喷雾,计算各处理防效。[结果]该药剂有效成分用量21~27 g/hm2,药后2 d防效为91%~99%,药后5 d防效为92%~99%,药后10天防效为92%~98%,显著优于对照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结论]该药剂速效性好,持效性显著,可作为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甜菜夜蛾的有效药剂和替代乳油的环保剂型进行推广使用,推荐用药量为有效成分用量24~27 g/hm2。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74-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宁夏自然灾害历史变动及成因分析

    丁建军;冯建民;梁旭;陈晓娟;

    利用宁夏1978~2007年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受灾人口、牲畜伤亡、倒塌房屋、粮食减产、经济损失及同期物价指数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定量化模型,分析了自然灾害的历史变动状况。采用线性倾向的最小二乘法分析自然灾害的长期变化趋势,并用最大熵谱统计方法分析其振荡周期。结果表明,全区及各区自然灾害基本上存在2~3年的周期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处于气候背景上的年代际与年际尺度的灾害频发振荡期,2000年开始自然灾害灾度趋于减少趋势。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76-3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白蛾的防控瓶颈因素分析

    王秋芬;郭红珍;胡启蒙;武海围;魏东晨;

    美国白蛾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笔者结合近年来在河北省廊坊市对美国白蛾的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结果,从美国白蛾寄主林木的主要经营方式、扩散迁移特点、生物学特性、天敌控制、药物防治等方面分析了美国白蛾的系列防控瓶颈因素,以期为发展美国白蛾的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寻找突破点,也为进一步完善害虫的综合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80-3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蹄金草坪中甘薯叶甲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郑兴国;沈素香;顾卫兵;陈建军;

    [目的]研究甘薯叶甲在马蹄金草坪中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方法,为有效开展甘薯叶甲的综合防治、保护马蹄金草坪提供依据。[方法]以南通地区马蹄金草坪中的甘薯叶甲为研究对象,连续多年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同时进行室内饲养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甘薯叶甲指名亚种嗜食打碗花等,但在南通城区和城郊好发于马蹄金草坪。1年发生1代,10月中旬后以老熟幼虫在草坪根区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蛹可分3级,蛹历期9~11 d。成虫聚集为害马蹄金叶成"被害塘",6月产卵于禾本科杂草的老茎或枯茎中。卵历期9~13 d。幼虫取食马蹄金根部致其生长不良。冬春气候温暖且成虫羽化前后气候暖湿、马蹄金叶绿柄高且生长稠密、草坪中禾本科杂草多有利于该虫发生。挖查各级蛹的比例可推测成虫的发生期。防治措施有清除禾本科杂草、防止带虫移栽、用打碗花等制毒铒诱杀成虫或用毒水淋土毒杀低龄幼虫等。[结论]研究摸清了南通地区马蹄金草坪中甘薯叶甲的危害情况、年生活史、影响因素、发生期预测和综合防治方法等。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83-3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疆阿勒泰地区西部蝗虫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特征量指数模型研究

    齐贵英;白松竹;潘雪梅;

    通过对1991~2008年阿勒泰地区西部三县蝗虫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指数74项特征值的相关分析,分别筛选出与各县蝗虫发生面积显著相关的大气环流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别建立各县蝗虫发生面积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利用模型对2009~2010年各县蝗虫发生面积进行延伸预测,并初步分析了大气环流特征量与蝗虫发生面积的关系。研究结果为蝗灾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86-3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5%三苯基乙酸锡WP对水稻田水绵的防除效果

    朱文达;何燕红;涂爱萍;李林;

    [目的]研究三苯基乙酸锡对水稻田间水绵的防除效果。[方法]2008~2009年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25%三苯基乙酸锡WP进行水绵防除试验,分别于施药后10、20、30 d调查药效,比较不同处理的防除效果。[结果]25%三苯基乙酸锡WP对水稻安全,对水稻田间水绵的防除效果持久且稳定;施药后30 d,对水绵的防除效果仍保持在98.00%以上,各处理的防除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96%硫酸酮晶体。[结论]25%三苯基乙酸锡WP对水稻田水绵的防除效果明显,推荐剂量以300~450 g/hm2为宜。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08+3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柞蚕新的捕食性天敌——凹翅宽颚步甲

    赵世文;董绪国;李喜升;张其苏;董春艳;穆秀奇;梁宏斌;

    记述了凹翅宽颚歩甲(Parena cavipennis Bates)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对柞蚕的危害及其捕食害虫种类等相关的基础信息。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13-3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土壤与肥料

  • 利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研究综述

    周宁;

    综述了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的机理、研究成果和应用,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90-3391+3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省晚稻施钾效应及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研究

    鲁艳红;廖育林;罗尊长;聂军;黄铁平;夏海鳌;

    [目的]研究钾肥对晚稻产量、经济效应的影响,建立湖南省晚稻土壤速效钾的丰缺指标。[方法]2005~2008年在湖南省湘北、湘中-湘东及湘南3个地区的稻田土壤上共布置159个钾肥晚稻田间试验。[结果]晚稻施钾有明显的增产及增收效应,3个地区晚稻施钾平均增产803~871 kg/hm2,平均增产率为13.1%~13.7%;施钾平均增加利润704.01~798.39元/hm2,平均产投比1.94~2.31。施钾增产趋势及经济回报均随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提高而减缓或降低。晚稻种植体系中,湘北区土壤速效钾"低"、"中"、"高"丰缺指标分别为<45.8、45.8~143.0和>143.0 mg/kg;湘东-湘中区分别为<42.9、42.9~125.2和>125.2 mg/kg;湘南分别为<38.8、38.8~139.1和>139.1 mg/kg。[结论]湖南省晚稻种植体系中,严重缺钾土壤较少,土壤钾素主要为中等水平,8%左右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92-3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吉林省农户测土配方施肥调查

    李翠兰;王剑锋;尤迪;李德忠;高强;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吉林省8个县市区24个乡镇385个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经济效益分析,验证了测土配方施肥在作物增产和农民节支增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结论,指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认知程度。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95-3396+3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土壤中砷氧化菌的生理生化及转化砷特性研究

    宋卫锋;罗丽丽;林梓河;严明;邓琪;莫于婷;

    [目的]通过外加砷源驯化肇庆市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中细菌,研究砷氧化菌的生理生化及转化砷特性。[方法]采用富集、稀释平板、硝酸盐漫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等。[结果]从中分离、鉴定出具有氧化砷功能的产碱杆菌和土壤杆菌2种菌株。[结论]这2种菌株最适氧化砷温度为30℃,最适氧化砷pH为9。培养基中乳酸钠浓度对菌株氧化砷有一定的影响。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97-3399+3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多肽及不同施肥配方对巨峰葡萄产量、品质和主要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邓海燕;曾小岑;刘萍;唐志鹏;潘金灿;杜中军;

    [目的]为解决巨峰葡萄第2造果果实存在含酸量偏高和果粒较小的问题。[方法]以巨峰葡萄为材料,研究多肽及不同施肥配方处理对巨峰葡萄第2造果产量、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增施有机肥能够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果实酸含量,有利于叶片P、K元素的吸收,增加葡萄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的效果明显;喷施800倍多肽,能促进果实中Ca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提升第2造果果实品质,对葡萄产量的提高效果明显;增施化肥则对叶片、果实N元素吸收与积累作用最大。[结论]增施有机肥和喷施多肽有助于提高巨峰葡萄第2造果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00-3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凹凸棒土/聚丙烯酸钠保水保肥树脂制备及性能

    王松;杨勇;

    [目的]探讨凹凸棒土/聚丙烯酸钠复合树脂制备的最佳条件及其保水保肥性能。[方法]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出高吸水性能的凹凸棒土/聚丙烯酸钠复合树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保水剂的最佳条件,并通过性能研究试验确定最佳条件下制备的保水剂性能指标。[结果]制备吸水剂的最佳条件为:交联剂、凹凸棒土、引发剂用量分别占树脂单体质量的0.050%、15.000%、0.450%,温度为75℃,中和度为9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保水剂性能指标是:蒸馏水吸水倍率为762 g/g;保水剂在室温下24 h的水分蒸发率<10.00%,在50℃水浴锅中10 h水分蒸发率为99.11%。[结论]该保水剂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对10.0 g/L的尿素溶液的吸附倍率为500g/g;由0.1 g树脂饱和吸附15%尿素溶液后制备的溶胶肥,用50 m l蒸馏水动态淋滤后尿素残留为34.4%。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05-3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武汉市几类典型功能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分析

    赵锦慧;李海燕;宫玺;杜文妹;胡荣芬;

    以武汉市为例,对城市不同功能分区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相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含量差异以及各层次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各功能区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这说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09-3410+3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林业综合发展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戴寿连;张骏;朱锦茹;陈高杰;沈爱华;方仁柱;江波;袁位高;

    世界银行率先在浙江省开展人工纯林改造试点,分期分批将生态效益低下的松杉板栗茶纯林改造为针阔混交、阔竹混交林以及茶阔复合层林。对浙江省林业项目林分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3方面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对项目进行评价。5个县的林地经改造后,项目区每年可增加蓄水量918.65万m3,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5.05万t,土壤改良效益每年增加571.43万元。只要生态保护措施到位,项目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在可控制的范围内,项目将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11-3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蚯蚓堆肥处理对不同物料农化性质的影响

    王艳;鄢海印;杜亚琴;梁俊文;刘可星;

    [目的]研究蚯蚓堆肥前后进料和出料的主要农化性质的变化。[方法]蚯蚓堆肥处理不同比例的牛粪、药渣、污泥、枯枝落叶。[结果]pH趋于中性,EC增加;与进料相比,出料的全氮和速效氮含量(除30%牛粪+70%污泥处理外)表现出下降趋势;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均增加,增幅分别为0~101.8%,13.6%~57.2%;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增幅为6.9%~33.7%;蚯蚓堆肥加快了有机物的分解,各处理有机质含量与进料相比都呈下降的趋势;整体上,30%牛粪+70%污泥和100%枯枝落叶2个处理的速效养分含量增加最多。蚯蚓堆制处理后,总体上各处理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大于对照(100%牛粪)。[结论]经过蚯蚓堆肥处理后,整体上能使速效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30%牛粪+70%污泥和100%枯枝落叶的效果最好。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16-3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徐良将;张明礼;杨浩;

    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包括工程措施、化学治理措施、生物修复措施和农业生态修复措施。通过对这些修复方法的综述,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并且对重金属治理的方法进行了展望。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19-3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6 ] |[阅读次数:0 ]

林业

  • 西府海棠花粉生活力测定

    尤扬;贾文庆;

    [目的]研究分析了不同染色方法和离体萌发法对西府海棠花粉生活力的影响,以期为选出影响西府海棠花粉生活力的最佳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府海棠花粉为试材,利用碘-碘化钾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离体萌发法和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对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钙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适合西府海棠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佳培养基是:0.8 g琼脂+15.0 mg/L蔗糖+2.0 mg/L硼酸;低浓度的钙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钙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培养基中Ca(NO3)2浓度为1.6×10-5mg/L时最适合西府海棠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结论]3种染色方法均不适合测定西府海棠花粉生活力。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23-3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珍稀油料植物琴叶风吹楠种子性状及含油率的变异分析

    许玉兰;吴裕;易小泉;杨晓玲;蔡年辉;张夸云;段安安;

    [目的]了解琴叶风吹楠种子性状及含油率。[方法]对采集于西双版纳且经过风干处理的琴叶风吹楠种子测量其纵径、横径、千粒重、出仁率等性状,并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测定种仁含油率。[结果]各单株间的纵径、横径、千粒重、出仁率、含油率间存在很大的差异,34株琴叶风吹楠种子横径为1.33~2.35 cm,平均为1.69 cm;纵径为2.48~3.60 cm,平均为2.99 cm;纵横径比值在1.48~2.31,平均为1.78;千粒重为2 354.16~5 505.87 g,平均为3 329.59 g;种仁率为78.23%~86.75%,平均为84.36%;含油率为52.48%~71.09%,平均62.99%。[结论]琴叶风吹楠属于高含油量种子,各单株间的含油率达到极显著差异,有望从中选出种仁含油率高的单株,为该树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26-3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金沙江头塘小流域5种类型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师楠;郎南军;李晋;杨旭;江期川;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金沙江头塘小流域退耕还林地5种不同的人工林林下的灌木和草本层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以及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人工林林下共有植物59种,隶属31科,蔷薇科和菊科植物占优势。各种人工林林下植被的优势种不同;物种丰富度以华山松林最高,圣诞树林最低;云南松林、旱冬瓜林和云南松-华山松混交林的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布均匀,群落多样性高;华山松林下缺乏灌木层,但草本层物种丰富。通过比较,发现金沙江头塘小流域人工林的灌木物种多样性显著低于云南松原始林的物种多样性,而草本物种的多样性则相反,即人工林高于云南松原始林。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29-3432+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防治方法对思茅松人工林碳汇功能的影响

    岳锋;杨斌;

    通过调查未经防治、经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正常思茅松林分,测算了林木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含碳率和含碳量,并估算了4种思茅松林的BEF、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功能。结果表明,景谷县思茅松人工林林木生物量、林木碳储量、土壤碳储量、林分总碳储量分别为1.51×107、7.83×105、1.42×106、2.28×106t,表现出巨大的碳汇;4种林分思茅松的BEF在0.94~1.00;思茅松不同组分生物量、碳储量的分配为干>根>枝>叶;林分有机碳的分配为土壤层>林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松毛虫危害后,每株总生物量、每株碳储量、林分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分别降低15.80 kg、8.10 kg、47.04 t/hm2、32.66 t/hm2,通过化学/物理机械防治后分别提高9.70 kg/6.90 kg、5.00 kg/3.62 kg、25.93 t/hm2/19.50 t/hm2、17.93 t/hm2/13.09 t/hm2。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33-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王丽;唐纯科;张垒;张晓琴;

    通过测定马尾松低效林改造20 a后的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和持水性能),评价了不同改造措施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马尾松低效林改造20 a后的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总体上比改造前有明显好转,但相对于改造后的初期几年变化不明显,有的物理指标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可能是人为干扰的结果。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36-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社区林业公平问题研究综述

    李丽;程云行;胡根长;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集体林权改革的推进,林业公平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社区林业的概念及社区林业公平、平等与效率的区别,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社区林业公平的研究视角(经济公平和政策公平、性别公平)及社区林业公平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推进区林业公平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区林业公平研究的特点及不足,以期为社区林业公平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39-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开发活动对百里杜鹃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僮祥英;杨珊;

    为了了解经济开发活动对百里杜鹃景区的影响,选取目前主要展开的采矿、旅游及农业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开发活动对百里杜鹃生态环境造成了干扰,要保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控制好辖区经济开发活动的强度和速度。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42-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生物质活性炭制备的比较研究

    董宇;申哲民;王茜;刘婷婷;马晶;

    活性炭比表面积大,炭粒间含有细小的毛细管,具有很强大吸附力,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环境处理等方面。以廉价的生物废弃物为原料制备活性炭,不仅解决了生物质处置的难题,而且生物质得到了重新利用,相比于将其直接燃烧、堆肥等处理,具有更高的资源回收价值。活性炭的制备有炭化和活化2个过程,活化分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通过不同活化方法、不同活化剂以及不同加热设备所制成的活性炭性能的比较,进而得出制备活性炭的较优条件。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44-3448+3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2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基质对水黄皮和银叶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刘滨尔;廖宝文;韩静;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对半红树植物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和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设4种基质处理,分别为黄心土、黄心土∶沙子∶复合肥=200∶200∶1、黄心土∶沙子∶基肥=200∶200∶1、黄心土∶沙子∶火烧土=4.5∶4.5∶1。调查指标包括生长量、生物量、光合速率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水黄皮在基质为黄心土:沙子:基肥=200∶200∶1时生长较好,银叶树在基质为黄心土∶沙子∶基肥=200∶200∶1、黄心土∶沙子∶火烧土=4.5∶4.5∶1、黄心土∶沙子∶复合肥=200∶200∶1时生长均较好,2种半红树植物在黄心土中生长均较差。[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半红树植物的育苗造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49-3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景观·农业旅游

  • 银滩东区村民参与红树林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建议

    王道波;周晓果;

    针对红树林开发过程,结合村民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村民合理参与红树林生态旅游和保护的设想:进行生态旅游培训,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保护意识;社区居民直接参与景区规划、建设,增加钱袋子,减少纠纷;村民参与经营和管理,提高主人翁意识;村民参与评估和监督。以期为银滩东区村民参与红树林开发的方法、方式提供借鉴。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54-3455+3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白洋淀湿地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

    顾虹;苏胜昔;

    介绍了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分析了白洋淀湿地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剖析了白洋淀湿地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后提出了白洋淀环境友好型低碳发展模式。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56-3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旅游地软环境的构成体系及形成路径研究

    陈雪钧;

    在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软环境成为影响乡村旅游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研究乡村旅游地软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综合借鉴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地软环境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综合归纳乡村旅游地软环境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服务环境;分析各构成要素的动态交互影响机制;探究乡村旅游地软环境的形成路径,并对乡村旅游地软环境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58-3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生态自然观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三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为例

    黄净萍;

    结合三峡大学的校园规划,以生态自然观的视野探究校园规划的生态设计原则和具体方法,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练实践生态校园的具体方法,从而推动我国大学校园实现物质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综合发展,特别强调了精神生态对生态校园的重要意义,为其他生态校园的设计提供了实践上的借鉴作用,从而契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全球共识。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61-3463+3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烈士公园纪念区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邓洁;

    设置生态效能、视觉质量和主题氛围3类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湖南烈士公园纪念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在评价指标权重值比较中,主题氛围>生态效能>视觉质量;纪念广场及轴线节点处的植物群落景观评价分值较高,而远离纪念轴线的植物景观分值普遍偏低。建议根据评价模型有针对性地进行植物景观改造工作。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64-3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夹竹桃叶色白化的原因探讨

    王永亮;赵歌;李叶峰;杨燕;陆小平;

    [目的]从叶片结构,叶绿体等亚细胞结构以及色素组成研究该突变体叶色白化的原因。[方法]以叶色白化的夹竹桃叶片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绿体形态;用板层析技术分析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组成。[结果]突变型与野生型的叶肉细胞无明显差异,但白化叶片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几乎看不到绿色存在;分离2种叶色的叶绿体发现,突变型的成熟叶绿体数量很少;板层析结果显示,白化夹竹桃中光合色素基本缺失。[结论]夹竹桃叶色白化可能是因叶绿体合成受阻引起叶绿素缺失造成的。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66-3467+3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欠发达县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以桂林市平乐县为例

    李敦祥;李志献;

    利用SWOT分析法,对平乐县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以期为旅游和经济均欠发达的平乐县有针对性地发展旅游业指明方向,并进一步研究了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68-3469+3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杭州西湖北山北坡理景艺术分析

    马金艳;张涛;于水情;

    在杭州西湖建设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北山北坡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与造园手法。通过分析阐明北山北坡传统园林的价值,并以其为例,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典造园手法。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70-3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龙岗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李双跃;孙代佳;刘立兴;龙彩云;

    根据黄龙岗森林公园所在区域的立地条件和开原市的总体规划,利用生态学原理之边缘效应,从项目概况、规划性质和目标、规划的依据和原则、总体规划和经济技术指标5个方面对其进行规划设计。通过规划设计不仅使该公园成为开原市人们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和生态保护、培育的场所,还使其成为向外界展现开原市自然生态和地方文化底蕴的窗口。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73-3474+3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灵宝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杨帆;张瑞桓;

    [目的]评估灵宝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方法]应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方法,借助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定量评价灵宝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结果]灵宝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44327.99万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3 817.66万元;土壤保持价值5355.22万元;净化空气价值9940.00万元;营养物质循环价值9469.80万元;固碳释氧价值为15745.31万元。[结论]灵宝市森林生态系统对该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75-3476+3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景观动态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陈静;张树文;张养贞;

    以土地变化科学理念为指导,遥感和GIS为技术支持,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定量化分析和研究1986~2000年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时空分布格局。通过对研究区域内沼泽湿地时空动态变化程度、动态方向、动态变化形式以及景观格局变化和景观转化特征的分析后得出结论。研究表明,15年来东北地区沼泽湿地面积和斑块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景观动态变化方面,虽然后5年年均缩减速率是前10年的28倍,但前10年是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景观斑块变化相对剧烈的阶段。纵观近15年来东北沼泽湿地景观总体变化,具有:虽有阶段性扩展但总体减少、局部萎缩、边界扩散程度加强、景观破碎化程度显著等特点。就其驱动因子研究表明,沼泽景观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驱力的作用下,形成独特的景观空间格局。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77-3481+3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沈阳方城历史街区景观特质研究

    张丹;林瑞雪;田大方;

    以沈阳方城历史街区为例,结合景观整体性原理,对方城历史街区景观特质加以诠释,并提出今后设计的途径和方法。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82-3484+3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资源与环境

  • 湖岸带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常熟市南湖荡为例

    尹志杰;刘晓敏;陈星;

    以常熟市南湖荡为例,从定量的角度对湖岸带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一系列湖岸带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东部平原地区其他河湖沿岸带的健康研究提供了示范作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85-3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能力空间差异分析

    张贤芳;舒强;张丽蓉;

    采用偏离-份额方法对我国1999~2006年间各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能力差异明显,大陆31个省市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变化可划分为6种类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区位条件差异是各省市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能力差异的驱动因素。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88-3489+3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膜法沼气净化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郑志;吕艳丽;

    通过对膜法沼气净化处理的理论研究和数学推导,建立了采用中空纤维式膜组件净化分离沼气中CO2、H2S组分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数学软件实现了求解。在此基础上,以甲烷浓缩倍数为试验指标,开展了膜法沼气净化模拟效果的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考察了膜组件参数、操作条件等因素对沼气净化效果的影响,用以指导生产实际中膜组件的选择和膜分离过程的设计与优化。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90-3492+3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浮水植物型人工湿地对水稻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的控制效果

    方荣杰;谭茂兰;

    [目的]研究浮水植物型人工湿地对水稻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的控制效果。[方法]介绍了浮水植物的特点及净化污染物的原理,并通过浮水植物型人工湿地对水稻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物的控制,分析其净化效果。[结果]浮水植物型湿地对双季早晚稻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17%、62.23%;对双季早晚稻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5.69%、74.37%,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均较好。同时,浮水型植物还具有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结论]浮水植物型人工湿地不仅能有效控制农田排水的氮磷污染物,而且能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健康。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93-3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橙皮生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对水中Cr6+的吸附研究

    张玮;王波;娄海涛;

    [目的]使用柠檬酸和氢氧化钠对橙皮进行改性,对含有Cr6+的重金属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方法]研究了溶液的pH值、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比较了酸改性和碱改性这2种改性橙皮的吸附作用。[结果]酸改性的橙皮对Cr6+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pH值为1.0左右,初始浓度5.0 mg/L,用量为0.6 g,温度50℃,时间为80 m in的条件下,酸改性橙皮对Cr6+的吸附率达到了96.52%。[结论]化学改性提高了橙皮的吸附能力,在废水处理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96-3497+3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喀左县风能资源开发和利用

    潘成军;马成芝;梁志兵;李宝刚;高鹏;

    利用喀左县1980~2009年平均风速资料,分析喀左县风速的年变化规律。对喀左县风能资源状况及已建立的6座测风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喀左县风能资源为国家2级标准,风能资源属于较丰富区,具有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98-3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城市化进程与水资源环境演化的关系研究

    高明娟;田华峰;薛丽芳;

    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对城市化水平-社会经济-水资源等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其耦合相关性,证明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演化具有一定的联系。最后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水资源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01-3503+3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TOPSIS的生态农业县评价方式研究

    黎慧波;

    在分析影响生态农业县评估因素的基础上,基于TOPSIS方法给出一种避免确定指标权重的生态农业县评价方法,并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04-3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秸秆生物降解菌对秸秆菌群与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

    吴红艳;王智学;陈飞;

    对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种施用后不同生长阶段秸秆中细菌、真菌的数量及其纤维素酶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测指标在菌种施用后一个生长季内均呈"升高—相对稳定—降低"的变化趋势。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06-3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赵永华;刘耿;

    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截至20世纪末,岷江上游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直线下降,森林的生态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侵蚀强度增强,养分流失严重,土地质量下降,干旱河谷面积不断扩大,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强度与破坏性也有所增加。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以保证岷江下游、成都平原及长江中上游的生态安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08-3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台儿庄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陈淑荞;王满堂;

    根据Rapport的活力-组织力-恢复力(VOR)理论,构建城市生态系统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台儿庄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从而了解台儿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明确台儿庄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制约因子,为台儿庄区城市生态规划提供可靠的背景状况和研究依据。结果表明,2006年台儿庄区城市生态系统处于病态,2007年处于亚健康状态。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12-3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混合尘源解析新方法

    郑雪峰;邹长武;印红玲;

    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来解决大气颗粒物源解析CMB模型(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在解析混合尘源中遇到的共线性问题。即通过聚类分析对排放源进行共线性强弱分类,根据分析结果对其中共线性较强的一类(扬尘类源)提取主因子,并和其他独立尘源共同带入CMB模型进行计算。最后将主因子贡献量返回,得到各个源贡献值。通过和其他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解析结果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15-3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鄱阳湖区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问题与保障

    唐兵;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区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立了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构、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但在内部管理体系、资金技术保障、法规体系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又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有必要从制度、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提供保障以实现鄱阳湖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19-3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试论El nino事件对沈阳气候的影响

    王美娜;杨志勇;郑苗苗;

    通过对1951~2005年沈阳温度、降水、暴雨日数资料及1951~2005年沈阳气候极值分析,探讨El Nino事件对沈阳气候的影响。结果发现,在El nino当年沈阳地区温度呈偏低趋势,当El nino过后沈阳地区温度呈现偏高趋势。通常在E l nino发生前一直到接近El nino峰期这一段时间,沈阳地区雨水充沛,有的年份会洪涝灾害发生;温度偏低,冬季容易出现冷冬,有的年份会发生低温冷害。El nino事件次年,沈阳地区雨量偏少,日照充足,偏暖,一般会出现暖冬,有的年份会有干旱、高温少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23-3526+3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盐城市低碳农业探索和实践

    秦光蔚;陈爱晶;周祥;徐汉亿;孙进;

    低碳农业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针对现代石化农业投资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弊端,从保护资源环境的角度提出的。低碳生态农业经济模式已存在于我国广阔农村中。根据低碳农业在盐城的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探讨了低碳农业在盐城发展的必要性、优势条件、实践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对低碳农业在盐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盐城乃至我国低碳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有所启迪。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27-3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区划分析及“G+X”管理模式构建

    姜钰;姜崧;

    依据价值分析理念,对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区划分析,并构建了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G+X"管理模式。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30-3531+3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入侵植物土荆芥化学成分及其功效研究进展

    廖颖;李元;马丹炜;

    入侵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为藜科藜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原产热带美洲,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威胁着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土荆芥富含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等次生代谢物质,具有抗菌、杀虫、抗癌、抑癌等多种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对土荆芥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效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文中就其化学成分及其功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32-3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粘土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探讨

    吕利;张路;吴勇;郑美娟;艾晓艳;王大川;魏光荣;

    介绍了粘土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作用机理和国内外研究概况。通过粘土作为处理介质,重点考察COD和氨氮的变化情况,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进行试验,并通过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土地法等常规处理方法的比较,提出粘土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和应用性。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35-3536+3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农业气象

  • T213 L31数值预报产品检验

    尚可政;秦春明;王式功;杨德保;佘峰;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T213 L31数值预报产品,对东亚范围内2003~2008年对流层各等压面的高度场、温度场、风场、垂直速度场和水汽场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①高度场预报,可信度较高(即气候距平相关系数大于0.6)的时效,对流层中上部6~7 d,对流层中下部5 d;②温度场预报,可信度较高的时效,对流层中上部4 d,对流层中下部5 d;③风场预报,可信度较高的时效,对流层上部5 d,对流层中部4 d,对流层下部3 d;④垂直速度场预报,可信度较高的时效仅为1~2 d;⑤水汽场预报,可信度较高的时效,对流层中部2 d,对流层下部3~4 d。由以上结果可以推论,T213 L31模式,天气形势和天气过程预报可信度较高的时效为5~7 d;近地面天气系统预报可信度较高的时效约为3~5 d;降水预报可信度较高的时效为1~3 d。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37-3539+3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河套一次低涡强冰雹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研究

    王位泰;张天锋;李照荣;徐启运;薛景轩;黄斌;

    通过对2007年7月24日河套南部庆城县强冰雹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和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分析,探讨此次低涡强冰雹的新一代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河套低涡在铅直剖面上对应有深厚的正涡度场分布;提出河套低涡影响下大冰雹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预警指标模型:降雹前强度R≥57 dBz且随高度有"跃增"特征,径向速度V回波的中气旋M和≥±20 m/s的速度中心在2~11 km高度上活跃,云顶高度ET"跃升"显著,垂直液态水含量VIL≥45 kg/m2大值中心面积迅速扩大,对有效实施人影防雹增雨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40-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山地气候资源在反季节蔬菜种植中的应用

    吴光武;陈延云;高丽娥;陈锡本;

    尤溪县热量、光照和水分资源随海拔高度升高差异明显,地区分布差异大,尤以热量资源差异最为明显。介绍了如何运用高海拔山区春季回暖迟缓、夏秋季节温凉的气候条件,进行反季节蔬菜种植的基本方法,为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提供参考。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44-3546+3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消除偏差集合平均在黄海渤海大风预报中的应用

    朱桦;智协飞;俞永庆;

    基于日本气象厅预报模式(JMA)、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预报模式(NCEP GFS)及美国海军全球大气预报谱模式(NOGAPS)3个模式2009年6月28日~8月10日每日20:00预报的海面风场预报资料,利用消除偏差集合平均对海面风场进行预报试验,并采用均方根误差对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对于24、48 h海面风场预报,消除偏差集合平均有效地减小了预报的均方根误差,预报效果优于单个模式的预报;其中,渤海中部偏南地区及黄海中部误差减小最为明显。此外,消除偏差集合平均预报明显改善了2009年7月13~14日和8月7日大风过程的预报效果,提高了风速值和大风区位置的预报准确率。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47-3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1010号台风“莫兰蒂”特点分析及多普勒天气雷达定位探讨

    陈礼斌;

    1010号台风"莫兰蒂"属于少见的近海加强的微型台风,其影响程度重、移动路径曲折、范围小、强度强,预报和防御的难度大。为此,针对该台风的部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运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对该台风近海时的定位进行了一些探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51-3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3月3~5日东北特大暴雪过程分析

    効碧鸿;宋长远;张晶;张凯荣;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运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分析,对2007年3月3~5日东北特大暴风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南方气旋东移北上和500 hPa南北两支高空槽的合并。强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是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置导致的强上升运动,以及中低层深厚的正涡度的产生和维持。水汽来源是由700 hPa偏南低空急流携带东海和南海2个源地的充沛水汽抵达东北地区。强降水落区与850 hPa正涡度和200 hPa正散度大值区相一致,同时温度平流的强弱及冷暖过渡带位置能够很好地反映降水的强度及落区。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54-3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50年来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

    李云;李忠勤;

    利用乌鲁木齐河流域及附近5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1959~2008年的气象资料,通过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多气候带性质的流域气温、降水量的特征。结果表明,整个乌鲁木齐河流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以秋、冬季贡献最大,流域气温年代际总体上表现为70~80年代前呈下降趋势,90年代后呈上升趋势。气温突变最为集中的时期是90年代末;同时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90年代后具有较统一的上升趋势阶段,降水量突变最为集中的时期是90年代初。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59-3561+3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固相萃取-HPLC法测定6种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

    陆敏;张文娜;冯俊霞;郭瑞霞;

    [目的]用固相萃取-HPLC法测定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方法]以市售的6种油炸淀粉类食品为供试样品,用自制活性炭固相萃取小柱对各净化液进行富集,在流动相为甲醇∶水=5∶95,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色谱柱为C18时检测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结果]经测定,薯片、虾条、油炸饼、麻花、油条和锅巴食品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分别为2.50、1.10、0.80、0.66、0.51和0.70μg/g。根据试验设定的色谱条件,以峰面积为纵坐标,丙烯酰胺的浓度为横坐标做标准曲线,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1.041×105X-1.442×103,丙烯酰胺的线性范围为0.1~2.0μg/m l,最低检出限为0.05,回收率大于70%,RSD为1.5%。[结论]固相萃取-HPLC法测定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效果较好,用固相小柱可有效减少杂质峰的干扰,使得样品加标回收率较高。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62+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评估

    李晶;林蓉;张海娜;吕志红;王艳;胡春丽;李菲;刘晓梅;

    利用辽宁省1971~2008年农业生产资料及气象灾害资料,计算了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冻害的影响权重、成灾率及其变异值,进一步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并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等级划分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粮食产量与相应年农业气象灾害存在负相关关系,1989、1997、2000年农业气象灾害较为严重,粮食产量相应严重减产。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小灾情出现频率最大,占总年数的39%,同时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年代逐渐增大;干旱影响权重为63.0%,成为当前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63-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鞍山市一次冻雨天气过程分析

    韩艳凤;何军;陈晓岩;

    利用MICAPS和鞍山站实况资料,对2010年2月24日鞍山出现的罕见冻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面气温在0℃以下,地面到850 hPa甚至到700 hPa有逆温层,从高空到地面为冷-暖-冷的温度层结结构,且存在一定厚度的冰晶融化层时,鞍山市出现冻雨天气。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67-3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来西亚10号番木瓜气候生态特性及其经济布局区划

    郑小琴;赖焕雄;杨金文;

    通过分析番木瓜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以极端最低气温为主要指标,做出番木瓜低温害的分级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及建立的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推算模式,做出漳州市番木瓜低温分布图,从而了解番木瓜受低温害的可能性,划分出番木瓜种植的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为果农种植番木瓜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70-3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抚顺地区低温冷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王国莉;李金义;张影;迟贵富;

    利用抚顺市50个乡镇(站点)1951~2005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抚顺地区常发生的冷害和冻害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活动积温为基础,计算出了抚顺地区50个乡镇的低温冷害指标;并提出了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74-3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加权马尔可夫链在泰安地区年降雨量预测方面的应用

    王洋;吴家阳;王敏;

    依据1960~1990年泰安地区的年降雨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分级法,对其进行状态分级,分为枯水年、偏枯年、平水年、偏丰年和丰水年5个状态,利用加权马尔可夫链建立年降雨量预测模型,针对其对极端降雨量年份预测不准的缺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极端降雨量年份预测,作为原模型的补充。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且34年后泰安地区将出现旱情。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77-3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辽西朝阳地区大枣农业气候资源鉴定

    张富荣;宗英飞;冯雪菲;戴海燕;冯淑霞;谭政华;

    [目的]鉴定大枣各生育期气候条件。[方法]根据大枣各个生育阶段的气象指标,分析当地气候资源的利弊程度。[结果]温度条件是朝阳地区种植大枣的主要限制因子。朝阳南部地区热量充足,各生育时段的热量条件较好地满足生理指标的要求,适宜栽植大枣;而北部地区大枣生育关键时段的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指标,不适宜栽植大枣。朝阳地区水分条件基本满足大枣生长发育需求。朝阳地区大枣生产气候优势是光照充足和温度日较差大。[结论]朝阳南部地区是适宜生产优良品质大枣产区。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80-3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与管理

  •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运营机制创新研究

    段永亮;

    从研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运营机制出发,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运营机制创新的目标、内容和路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发展机制、投融资机制和激励机制3个方面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运营机制进行了创新设计。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82-3584+3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农村劳动力资源及流动状况分析

    田富强;

    分析西安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收入、就业分布、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现状,计算西安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分析西安农村劳动力流动动因、效应、数量、构成、方式、流向分布、规模及收益;提出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推动劳动力流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79-3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10~2015年河南省粮食生产预测研究

    门可佩;赵凯;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10》最新修定的1996~2009年农业经济统计资料,通过筛选并建立对数新发展系数的优化灰色模型,对2010~2015年河南省粮食产量以及相关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河南省粮食产量将达到5 489.58万t,到2015年将突破6 000万t大关,约达6 017万t。未来几年河南省粮食生产将在稳步上升中迈上新的发展台阶,为全国粮食供给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81-3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城乡空间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研究

    段禄峰;张鸿;

    介绍了区域空间演进的一般规律,在传统农业、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4个阶段演进过程中,空间结构类型依次为均质化空间、极核化空间、点轴化空间和一体化空间;空间区位决择同时受到经济、社会、环境3个因素的作用,空间结构变化沿着三维空间延伸。结合我国城乡空间结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二元结构特征突出成为影响城乡空间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的实际,提出了我国城乡空间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对策,指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外部环境;城乡统筹规划是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前提;发挥政府职能是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关键;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的途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基础。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84-3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中民生科技支撑体系构成分析——以河北省平原地区农村为例

    李军峰;牛建高;

    以河北省平原农村地区为例,分析了当前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指出依照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发展清洁生产型循环经济是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同时提出新农村民生科技支撑体系构建应该符合农村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利于实现农村循环经济生产生活模式。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88-3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规划科学性研究

    宋岭;张少伟;李志民;

    在阐述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镇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明晰社会经济发展演变过程中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科学规划的具体思路。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90-3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湖南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陈辉民;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1978~2009年湖南省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消费与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9年,湖南省城镇居民的实际人均消费与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广开城镇居民收入渠道;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92-3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研究

    文斐婧;王柏彬;逄忠臣;

    伴随着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政府的扶持及相关产业的大力配合下也在快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愈加重要的地位。因此,促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入世后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根据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概况,探讨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95-3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歧视经济学”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的影响

    刘玉萍;郭郡郡;

    以"歧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模型,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能够提高城乡收入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由于我国城市资本存量远大于农村资本存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能完全消除城乡收入差距。要提高我国农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政府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改变目前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状况;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促进农村资本存量的增长,以便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99-3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生态文明村建设模式研究——以松阳县枫坪乡根下村为例

    陈兵红;陈茂铨;金晓春;王昌腾;

    以松阳县枫坪乡根下村为例,剖析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特色路径,总结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典型经验,为丽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全面铺开提供重要经验。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01-3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顾客价值的湖北省农业绿色物流发展研究

    李林;

    在回顾有关顾客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发展农业绿色物流是湖北省农业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了现阶段湖北省农业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湖北省农业绿色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04-3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主产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宿桂红;

    以1998~2008年玉米主产区(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四川)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DEA的CRS、VRS和Malmquist指数模型,运用DEA-Tobit两步法测度主产区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产区玉米生产多为规模无效,且普遍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主产区玉米生产多为纯技术效率有效;主产区玉米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速度大于技术效率下降的速度。1998~2008年,玉米主产区的生产结构合理,并未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06-3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引导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居住模式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宋福忠;赵宏彬;

    在阐述重庆市农村居民居住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受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山地地貌特征、农民小农意识、资金匮乏等因素影响,重庆市农村居民以散居状态为主。结合城市扩张带动、农村市场开发、农村资源开发、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生态移民等契机,倡议采用城镇发展推动模式、市场开发带动模式、土地开发驱动模式、乡村产业构建模式、移民安置迁建模式引导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居住。提出了引导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居住的政策建议: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二是广泛宣传,激发农民意愿;三是先行试点,发挥示范引导;四是完善政策,确保农民利益;五是加强领导,降低集居风险;六是逐步推进,实现适度集居。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09-3712+3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工作流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研究

    侯涛;施艳容;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程度较低,普遍存在物流主体规模小、层次低、组织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流通环节多等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分析了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研究了基于工作流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给出了系统多层体系结构和设计关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13-3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宜宾市农业产业组织发展的主体性选择——基于叙府模式的分析

    曾志娟;

    介绍了叙府茶业产业组织体系的演进模式,并对"叙府模式"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合作经济组织是宜宾市农业产业组织发展的主体性选择,提出了宜宾市农业产业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15-3716+3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鞠芳;

    基于当前安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技术推广条件落后、技术推广组织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技术推广经费缺乏、推广理念陈旧等问题,针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服务对象、服务目标、服务内容和推广队伍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提出进一步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17-3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城乡差异历史探源

    朱鸿亮;张瑞青;

    为了解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现在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历史根源,从生产方式、管理模式、文化、社会分工4个方面分析了近代城乡差异。近代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城市生产方式的近代化,而广大农村仍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成份的增多以及中国资产阶级的逐渐形成,推动了中国城市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城市近代化管理的同时,广大乡村仍然采用传统的乡村自治管理模式。文化方面,由于城市中心地位的优势,人口集中,交通发达,城市近代文化繁荣发展;而广大农村信息闭塞,文化落后。近代以来由于城市最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和改造,成为近代化生产力的主要着力点,手工业与农业分离而向城市集中,城乡社会分工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城市工业、乡村农业"的新的分工格局。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19-3721+3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形势下云南烟草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

    张谦;胡剑波;

    云南是我国最重要、规模最大的"两烟"生产基地,烟草已成为其支柱产业。现阶段却面临着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和全球经济还未彻底走出金融危机的矛盾,面对2010年如期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运营,以及2011年将全面实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等新形势,云南烟草经济除了拥有自身优势、劣势与外来机遇之外,更多的却是各种外部威胁。因此,在对云南烟草经济发展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以促进云南烟草经济健康发展。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22-3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0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河西走廊干旱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以张掖市为例

    陈钰;

    以张掖市为例,分析了河西走廊干旱区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农业自然资源方面,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水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方面,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农村经济方面,农业结构仍不能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产品加工比重低、深度不够。指出实施农业循环经济是张掖市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村环境;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升农业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张掖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营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形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拓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资渠道;健全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26-3728+3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黑龙江省克山县A村为例

    张丽新;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找到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办法,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该研究以黑龙江省克山县A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农民满意度不高及政府对非物质性公共产品供给不够重视等现状,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参考性对策。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29-3731+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多伦农牧交错带农业综合开发草地建设效益分析

    姜凤河;王佐英;王林堂;马惠明;石靖伟;白文明;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不仅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带,而且也是重要的经济带。但是,由于粗放的经营方式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该区域土地退化,农牧业生产力低,人民生活贫困。通过对内蒙古多伦农牧交错带农业综合开发草地建设效益分析发现,改良天然草地、多年生人工草地和青贮饲料地的植被地上生物量和经济效益都有明显的增加。因此,在农牧交错带发展高产青贮饲料地和人工草地建设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保护生态环境。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32-3733+3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中循环经济研究——以秦皇岛为例

    李韬;林鹏;赵蒙;

    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建设新农村的相互关系,表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指出了秦皇岛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薄弱;政府政策指导不足;技术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树立全民的循环经济意识;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模式创新;加快循环农业产品的市场化步伐。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34-3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外资利用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朴成哲;康之良;

    在分析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和我国产业结构的一般情况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指出外资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同时也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737-3740+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土地科学

  • 我国土地整理项目决策研究进展与展望

    刘向东;陈溪涛;郭毛选;

    对近年来土地整理项目决策方法与模型、风险控制、公众参与、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目前土地整理项目决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85-3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发展的经验及对策研究

    蓝红星;郑长德;

    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灾情进行了分析,整理了震后国家及四川省出台的有关综合、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住房、产业扶持、就业保障8个方面的政策环境,明确了灾后重建的"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以及"六有"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并从家园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重建、精神家园重建、对口支援5方面分析了四川现在的恢复情况。最后,结合四川受灾后重建的宝贵经验与各方面的优势,提出下一阶段恢复重建的政策建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88-3590+3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汶川地震灾区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袁惊柱;姜太碧;

    根据汶川地震灾区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户是否参与土地使用权流转行为以及是否参与土地使用权的转入或转出行为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并针对假设的土地使用权流转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地震灾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基本上符合理性假设。但农户土地流转市场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91-3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动物与饲料科学

  • 渭南师范学院校园鸟类群落与多样性分析

    刘永飞;吴逸群;廉小平;

    2010年8~9月,采用样线法和鸟鸣声识别法对渭南师范学院的鸟类组成及数量进行了调查。校园内共有鸟类16种,分属2目11科。其中15种属于"三有"保护动物,10种鸟类属于留鸟,6种鸟类属于夏候鸟。优势度分析表明,麻雀为校园鸟类优势种。对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的分析表明,林地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建筑区鸟类均匀性指数最高。群落相似度分析表明,草丛与建筑区生境相似度最高,而林地与建筑区生境相似度最低。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96-3597+3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微贮麦秸饲养肉牛效果研究

    贾玉堂;汤继顺;葛善勇;戴金路;李立冰;阮永明;

    [目的]研究微贮麦秸饲养肉牛的育肥效果。[方法]将试验牛分为2组,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饲喂用微贮麦秸替代50%青贮玉米的饲料,饲养90 d;测定实际增重、饲料利用率等。[结果]微贮麦秸能显著提高肉牛采食量,试验组粗饲料消耗比对照组提高5.6%;试验组肉牛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试验期增加收益234.9元/头。[结论]麦秸经微贮打包后可明显提高肉牛养殖效益。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98-3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双低菜籽饼在育肥羔羊精料中的适宜添加量

    王志有;侯生珍;王兴福;

    [目的]确定双低菜籽饼在育肥羔羊精料中的适宜添加量。[方法]选择120只50日龄藏羔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双低菜籽饼添加量为50、100、150和200 g/kg且能量和蛋白水平一致的混合精饲料。试验期为120 d。[结果]精料中添加150 g/kg双低菜籽饼能显著提高羔羊的日增重(P<0.01)、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精料中添加200 g/kg双低菜籽饼则明显降低羔羊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各组间血清转氨酶活性和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均差异不显著。[结论]育肥羔羊精料中双低菜籽饼的适宜添加量为150 g/kg。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00-3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氟烷基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张新银;孙敬礼;武磊;刘贤侠;李大全;黄涛;

    [目的]研究氟烷基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技术,检测经产母猪的基因型,分析基因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携带型基因的母猪的总产仔数与携带型基因母猪差异不显著。携带型、型基因母猪产活仔数与携带型基因的母猪差异显著。携带不同基因型基因母猪间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表现出的趋势。[结论]基因对母猪繁殖性能有影响。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03+3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免疫活性测定

    王海丽;徐公义;葛长城;赵德明;

    [目的]研究四川资阳脑膜炎病例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ZYH33溶血素(suliysin,sly)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融合蛋白生物活性分析。[方法]从sly中获取第230~593氨基酸残基区域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并鉴定,以重组pMD18-T/sly为模板PCR扩增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pQE-30连接,转化至大肠杆菌TG1,重组子经PCR、酶切、测序鉴定。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鉴定融合蛋白的抗原性。[结果]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可被猪链球菌2型菌体ZY05719抗血清识别,具有抗原性。[结论]所克隆、表达的溶血素区域可作为猪链球菌的诊断抗原,为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04-3605+3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甘蔗汁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韦日明;王凌宇;肖胜军;彭新青;肖福英;夏春波;吴群英;蒋林彬;刘健翔;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病理模型,探讨甘蔗汁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低剂量组、高剂组量和模型组。采用白酒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式,给予甘蔗汁进行保护。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并取肝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结果]甘蔗汁能够直接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且低剂量(7.5 m l/kg)和高剂量(15 m l/kg)能够有效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明显改善肝组织脂肪样变。[结论]甘蔗汁能抑制酒精诱导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肝组织的损伤,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06+3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副猪嗜血杆菌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李军;谢宇舟;禤雄标;陈泽祥;杨威;马春霞;胡帅;彭昊;许力干;谢永平;潘艳;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定量检测副猪嗜血杆菌(HPS)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副猪嗜血杆菌16 S rRNA基因序列,选择其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建立快速定量检测副猪嗜血杆菌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并评价了其特异性和稳定性。[结果]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最低检测限是50拷贝/μl,重复性好,变异系数均小于2%。该方法特异性强,只能检测副猪嗜血杆菌,不能检测到猪链球菌2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DH5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采用该方法对10份临床疑似HPS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其结果与细菌分离培养和常规PCR的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高,可用于HPS感染的临床快速检测。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07-3609+3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氨基酸粉·发酵棉粕和发酵菜粕在异育银鲫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孔丽;张伟;叶元土;戴修赢;王文娟;蔡春芳;

    [目的]研究氨基酸粉、发酵菜粕和发酵棉粕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氨基酸吸收、体成分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氨基酸粉、发酵菜粕和发酵棉粕等量替代鱼粉、棉粕和菜粕的基础饲料饲喂平均初重为17.3 g的异育银鲫80 d。分别测定各组异育银鲫的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血清及饲料中氨基酸含量;肌肉和肝脏体成分指标;以及肝脏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氨基酸粉组和6%发酵棉粕组的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明显提高(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氨基酸粉组和6%发酵棉粕组血清赖氨酸的浓度高于对照组,且4种必需氨基酸的吸收在投饲后2 h达到峰值,与对照组一致。各试验组异育银鲫体成分和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异育银鲫饲料中用3%氨基酸粉、6%发酵棉粕和6%发酵菜粕分别等量替代鱼粉、棉粕和菜粕,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以及对氨基酸的吸收效果。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10-3612+3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重组毛囊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验证

    于永生;罗晓彤;朴庆林;金海国;

    [目的]构建毛囊特异性表达绵羊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9(KIF Ⅱ-9)cDNA的毛囊特异性表达载体,并证明其表达的有效性。[方法]根据绵羊毛角蛋白关联蛋白6-1(KAP6-1)基因已知DNA序列设计合成2个特异性引物,以绵羊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KAP6-15’调控序列,然后与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基因(KIFII-9)cDNA、去除CMV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成皮肤特异性表达载体pcDNA3.1-KK,新生小鼠皮下注射该重组载体证明其表达有效性。[结果]PCR扩增出1042 bp的特异性片段,DNA测序结果证明,该克隆片段与KAP6-1 5’端调控区序列相比具有极高的一致性;构建的毛囊特异性表达载体PCDNA3.1-KK,皮下注射新生小鼠,皮肤内KIF Ⅱ-9得到转录。[结论]该试验构建的载体PCDNA3.1-KK具有表达特异性。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15-3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虫草饲料添加剂对蛋鸭生产性能及鸭蛋品质的影响

    孙汉巨;李晓祥;丁琦;朱羽;陈哲;

    [目的]观察虫草饲料添加剂"虫草欣康"对蛋鸭的生长性能、产蛋率及鸭蛋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70只处于产蛋期的蛋鸭,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I组饲喂含0.1%虫草添加剂的基础日粮,试验II组饲喂含0.4%虫草添加剂的基础日粮。试验期28 d。试验期间,定期观察记录蛋鸭的体重和生长状况,检测鸭蛋外部品质和营养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和II组蛋鸭体重略有增加,产蛋率分别提高1.07%和2.15%,蛋重分别提高3.95%和4.16%,料蛋比分别降低了2.54%和4.23%;鸭蛋蛋形、蛋壳厚度稳定;在试验I和II组,鸭蛋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5.55%和17.15%,胆固醇含量分别下降了11.79%和42.14%,卵黄中IgY含量分别提高了13.20%和27.97%,卵磷脂含量分别提高了5.13%和11.69%。[结论]虫草饲料添加剂能够增加蛋鸭的体重,提高蛋鸭产蛋率以及鸭蛋品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18-3620+3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粤北山区东北林蛙人工养殖的越冬情况

    余春胜;阳建春;陈小凤;

    [目的]了解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4种不同越冬模式下的越冬情况。[方法]在粤北山区设置室外水陆越冬、室外水越冬、室内旱越冬与室内冷冻箱水越冬4种越冬模式,将东北林蛙分别放在这4种越冬模式下进行越冬管理。记录时间、温度以及东北林蛙的越冬情况;同时,对越冬前后的各组东北林蛙分别进行数量统计与体重测量,计算林蛙在越冬期的体重消耗率和成活率。[结果]室外水陆越冬模式与室外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仅有40.0%与41.5%,室内旱越冬与冷冻箱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达到了82.0%与84.5%。[结论]温度、越冬模式以及东北林蛙自身的肥满度是影响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安全越冬的重要因素。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21-3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强健性夏秋用新蚕品种川蚕24号育成

    刘俊凤;刘彬斌;陈义安;

    [目的]介绍强健性夏秋用蚕品种川蚕24号的选育经过和品种特性。[方法]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强健性夏秋用皮斑双限性蚕品种川蚕24号。[结果]经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的室内鉴定和农村鉴定,新品种具有强健好养、发育整齐、茧丝质优、可根据幼虫体色和斑纹区分雌雄的特点,万蚕产茧量19.66 kg,茧丝长1 241.29 m,解舒丝长941.99 m,解舒率75.87%,鲜茧出丝率17.07%,洁净94.03分,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对照种。[结论]新品种川蚕24号强健好养,高产优质,适合四川、重庆等长江流域蚕区夏秋季饲养。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24-3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浓度药物与不同天数鱼苗对吉富罗非鱼雌性诱导效果的影响

    李莉萍;林勇;朱佳杰;甘西;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药物(苯甲酸雌二醇)与鱼苗天数对吉富罗非鱼雌性诱导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苯甲酸雌二醇设置6个浓度0、80、90、100、110、120μg/g,分别对卵黄囊刚吸收完的第0天、第5天、第10天吉富罗非鱼苗进行雌性诱导1个月,再饲养至体长16cm时,统计雌性率。[结果]不同天数鱼苗,在6个浓度药物作用下,组内雌性诱导效果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第0天鱼苗以120μg/g浓度药物,诱导效果最好,平均雌性率67.24%;第5天、第10天鱼苗分别以100、90μg/g浓度药物,诱导效果最好,平均雌性率为56.58%、24.83%。相同药物浓度下,第0天、第5天、第10天鱼苗间,雌性诱导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以第0天诱导率最高。[结论]对第0天吉富罗非鱼苗,以浓度为120的药物进行雌性诱导,效果最好。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27-3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复方对家禽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刘群;朱子凤;江平康;周李;

    [目的]从传统中草药及其复方中开发高效、长效、广谱、低毒、价廉的抗病毒新药。[方法]以祛邪药白花蛇舌草、金银花和扶正药黄芪、甘草等组成抗病毒复方制剂,用于鸡新城疫(ND)、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鸭病毒性肝炎(DVH)、H9亚型禽流感(AI)和禽肿头综合征等疾病自然发病家禽的治疗。同时,以单体黄芪多糖饲喂家禽作为对照。[结果]中药复方制剂对ND、IBD、DVH、AI和禽肿头综合征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7%、87%、69%、100%、100%,均高于黄芪多糖;其痊愈率分别为33%、37%、13%、69%、75%,均显著高于黄芪多糖(P<0.01);其治疗效果较差的病例百分比分别为15%、21%、24%、6%、7%,均显著低于黄芪多糖(P<0.01)。[结论]中药复方对某些家禽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在降低死亡率和促进生产性能方面优于单体黄芪多糖。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30-3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紫花苜蓿与鸭茅混播效应初探

    左艳春;杜周和;朱永群;周晓康;

    [目的]探讨紫花苜蓿与鸭茅混播效应以及最佳混播比例。[方法]设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紫花苜蓿与鸭茅的混播比例不同。测定混播后各个处理组混播草地的产量,相总生物量以及紫花苜蓿与鸭茅在混播草地的竞争率。[结果]处理A3组的总产量最高,为4 827.67 kg/hm2,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且与处理A1组差异极显著(P<0.01)。3个混播处理组的RYT值均大于1,2种草能够互补共存。在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的竞争力强于鸭茅,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紫花苜蓿与鸭茅混播草地以及建立高产优质的人工混播草地提供了依据。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33-3634+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大黄等5种中草药对两种锯缘青蟹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

    谢丽玲;赵水灵;成凯;黎志荣;陈博;

    [目的]研究大黄、黄芩、金银花、杜仲与大枣及其复方A(大黄.黄芩)、B(大黄·黄芩·金银花)、C(大黄.黄芩.杜仲)和D(大黄.黄芩.杜仲.大枣)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常见致病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通过纸片法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别采用稀释法与平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副溶血弧菌对单方的的敏感度为黄芩>金银花>大黄>大枣>杜仲,其复方的抑菌效果为A=B=C>D。其中,黄芩、A、B、C和D对副溶血弧菌的杀菌作用较强。嗜水气单胞菌对单方的敏感度依次为大黄>黄芩>金银花>大枣>杜仲,其复方的抑菌效果为A>B>C=D。其中,大黄与复方C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杀菌作用较强。[结论]大黄、黄芩、金银花、杜仲与大枣及其复方对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能用于锯缘青蟹疾病的治疗。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35-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益生菌复合制剂的研制

    王敏;魏文玲;刘济明;

    [目的]研制益生菌复合制剂。[方法]分离、筛选纳豆芽孢杆菌xw1、乳酸菌xw2、酵母菌xw3,进行动物灌胃试验与肠道菌群检测试验。[结果]通过饲喂益生菌复合制剂,小鼠肠道厌氧菌菌群有不同程度地增多,且一些致病肠杆菌受到抑制。综合分析,得到1个益生菌复合制剂的适宜配方(108 cfu/m l):纳豆芽孢杆菌xw1:乳酸菌xw2:酵母菌xw3为2∶1∶1。[结论]益生菌复合制剂有促进动物生长,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功效。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38-3640+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3种药物对斑节对虾仔虾的毒性研究

    白东清;穆祥兆;李玉华;任东悦;吴旋;宁博;

    [目的]探讨甲醛、高锰酸钾、聚维酮碘对斑节对虾仔虾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作用。[方法]以1000尾健康的斑节对虾仔虾为试验对象,用高锰酸钾、甲醛、聚维酮碘3种药物分别进行单一药物和任2种药物组合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试验。[结果]3种药物对斑节对虾仔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甲醛80.67、55.81、42.26、33.56 mg/L;高锰酸钾7.93、6.31、5.14、4.77 mg/L;聚维酮碘6.95、5.78、5.00、4.32 mg/L。对斑节对虾仔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甲醛3.56、高猛酸钾0.48、聚维酮碘0.43 mg/L。3种药物毒性大小依次为:聚维酮碘>高锰酸钾>甲醛。[结论]高锰酸钾和甲醛,与聚维酮碘混合后,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41-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产地老芒麦的苗期抗旱性研究

    卢素锦;周青平;刘文辉;梁国玲;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老芒麦抗旱性强弱。[方法]对来自新疆(E01)、甘肃(E02)、北京(E03)、山西(E04)、青海(E05)的老芒麦种质材料进行连续干旱处理,观察牧草叶片外部的形态特征,并测定干旱第0、5、10天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并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其抗旱性。[结果]连续干旱胁迫下,5种牧草叶片外部形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老芒麦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产地老芒麦间差异显著(P<0.05);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不同产地老芒麦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产地老芒麦苗期抗旱性顺序为E04>E05>E01>E03>E02。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44-3646+3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四羟甲基硫酸鏻对日本鳗鲡的急性毒性及杀菌性能试验

    林明辉;刘春花;陈道印;黄志斌;孙保兴;

    [目的]探讨四羟甲基硫酸鏻(THPS)作为一种新型季鏻盐杀生剂对日本鳗鲡的毒性作用以及杀菌效果。[方法]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进行THPS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急性毒性试验,以及THPS对柱形屈绕杆菌(F.columnaris)的杀菌性能试验。计算THPS的半致死浓度(LC50)、24 h安全浓度(Sc)、对柱形屈绕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杀菌率。[结果]THPS的24、48和96 h的LC50分别为11.9、9.9和9.1 mg/L;Sc为2.1 mg/L;MIC和MBC分别为0.36和0.72 mg/L;浓度为0.7 mg/L,作用12 h的杀菌率达100.0%,药效持久,且受pH值影响极小。[结论]新型季鏻盐杀生剂对防治鳗鲡细菌性疾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47-3648+3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贮藏与加工

  •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牛翠娇;史玉琴;殷志萍;赵文;宋涛;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食品中的反棕榈油酸、反油酸和反异油酸3种反式脂肪酸。[方法]从食品中提取的脂肪在碱性条件下甲酯化;Hp-INNOW ax(30 m×0.25 mm×0.25μm)毛细管柱上分离,经质谱检测器检测;通过标准品的保留时间、与标准谱库对照的方法定性;采用外标法定量;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出样品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反式脂肪酸甲酯及其异构体分离效果较好;在0.001~0.010 m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5),相对标准偏差为0.648%~2.430%,方法回收率为89.1%~102.0%,3种反式脂肪酸甲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800、0.875、0.840μg/m。l[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捷,适用于食品中主要反式脂肪酸的测定。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49-3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8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响应面法优化大枣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蒋水星;陈雪峰;赵天殊;

    [目的]优化以提取芦丁后的大枣渣为原料进行大枣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分析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液固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行优化组合。[结果]大枣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30∶1、提取时间3.6 h、提取温度89℃。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大枣多糖得率为13.85%。[结论]通过多元回归拟合,所得回归方程可以准确地反映多糖得率与液固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的相互关系,最佳工艺能够用于指导大枣多糖的提取。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52-3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黄姜渣提取淀粉的成分及颗粒结构分析

    杨铖;毛楠;籍国东;

    [目的]分析黄姜渣提取淀粉的成分及颗粒结构。[方法]利用物理分离方法从黄姜生产皂素的废渣中提取优质黄姜淀粉,分析了其主要成分和颗粒结构。[结果]黄姜淀粉的含水量与木薯淀粉接近;其淀粉含量与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接近;其蛋白质含量低于其他2种淀粉;其脂肪含量低于马铃薯淀粉;其直链淀粉含量则高于其他2种淀粉,品质更优。SEM分析表明,黄姜淀粉颗粒呈饼状,表面较粗糙,颗粒较大且较均匀,粒径在15~25μm。酸水解分析表明,黄姜淀粉颗粒可能为中空的,且在颗粒内部结晶区和无定形区是交替分布的。[结论]该研究为黄姜淀粉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55-3656+3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烟用聚丙烯丝束滤棒成型胶粘剂中苯系物含量的测定

    黎洪利;白晓虹;文鹏;蔡利;

    [目的]测定烟用聚丙烯滤棒成型胶粘剂中的苯系物含量。[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丙纤胶进行检测,并用外标曲线法进行定量。[结果]以5 m l饱和NaC l溶液作为样品基质,样品瓶在80℃下平衡30.0 m in,各苯系物的平均回收率为93%~105%,相对标准偏均差<5%。[结论]该方法可以用来测定烟用丙纤胶中微量苯系物。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57-3658+3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棕榈油的螺旋压榨制取及其脂肪酸组分分析

    公谱;邓干然;曹建华;李国杰;刘智强;李玉林;郑爽;

    [目的]研究棕榈油的提取工艺,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方法]使用螺旋压榨法提取棕榈油,用气相色谱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分。[结果]提取得到的棕榈油含有7种脂肪酸成分,以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53.3%,饱和脂肪酸约占45.3%。[结论]螺旋压榨提取棕榈油的工艺可行,提取的棕榈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59-3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建昌板鸭微生物发酵动力学研究

    林巧;

    [目的]研究建昌板鸭传统制作工艺过程中主要发酵微生物的生长变化规律。[方法]以建昌板鸭为原料,每48 h对其主要发酵微生物(细菌、酵母菌、乳酸菌和葡萄球菌)的菌体浓度进行了测定,应用7次高阶多项式方程建立了板鸭发酵过程中各微生物生长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各动力学模型函数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建昌板鸭发酵微生物细菌、酵母菌、乳酸菌和葡萄球菌生长的动力学模型与试验实测数据能够较好地拟合。[结论]为建昌板鸭加工行业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62-3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硒和酵母对中华米虾孵化率的影响

    杨丽坤;蔡端波;李泽健;黄增瑞;李春青;刘建国;

    [目的]研究硒和酵母对中华米虾孵化率等的影响。[方法]饲料中添加硒和酵母,比较虾的生长指标、孵化率及其幼体的成活率。[结果]当硒含量为0.45μg/g时,饲喂有机硒的中华米虾的生长指标、孵化率等,均高于不添加硒元素和添加同含量无机硒饲喂的中华米虾;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酵母也可提高以上指标。[结论]将富硒酵母作为饵料生物,按一定比例添加到中华米虾饲料中,可提高虾生长指标、孵化率等。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66+3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生姜提取液对冷却猪肉保鲜效果的研究

    郑俏然;姚成强;余海霞;

    [目的]研究生姜提取液对冷却猪肉的保鲜效果,为生姜的开发利用及猪肉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浓度95%乙醇生姜进行浸提,并将其提取液应用于冷却猪肉的保鲜中,对冷却猪肉在贮藏期的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生姜提取液能有效抑制冷却猪肉贮藏期间细菌的繁殖及蛋白质分解,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冷却猪肉汁液流失的速率。其中,70%生姜保鲜液保鲜效果最佳,至少能保存15 d。[结论]生姜提取液对冷却猪肉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且能稳定猪肉色泽。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67-3668+3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小麦粉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的作用机理及安全性研究

    刘林;彭蜀晋;

    从过氧化苯甲酰的分子结构入手,阐述了其理化特性和用途。通过对过氧化苯甲酰的合成和作面粉添加剂的背景出发,探析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面粉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和安全性。通过试验比较了各种过氧化苯甲酰检测方法,提出了较好的检测方法。根据国内、国际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指出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面粉添加剂的可行性;同时针对当前一些在面粉中滥用过氧化苯甲酰添加剂的现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69-3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贵州黔中“山地醇甜香”烟叶发展现状及策略

    杨梅林;李继新;潘文杰;罗勇;

    从黔中"山地醇甜香"烟叶的质量与风格内涵、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益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黔中特色烟叶的生产现状,今后应从烟叶特色解读、特色品种选育、烟叶品质安全以及构建完善特色烟叶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加强特色烟叶的开发。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72-3673+3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培养基原料和配方对不同生产方式下灵芝品质的影响

    刘松洁;郑林用;许晓燕;余梦瑶;魏巍;江南;罗霞;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综述了在人工栽培、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这3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培养基原料和配方组成对灵芝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为推动灵芝产业化进程奠定基础。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74-3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柠檬膳食纤维功能饮料的研制

    李宇;孙钟雷;

    [目的]探讨柠檬膳食纤维功能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以柠檬汁为主要原料,柠檬膳食纤维提取物(SDF和IDF)、白砂糖、稳定剂等为辅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饮料的最佳配方和加工工艺。[结果]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柠檬汁35%,膳食纤维0.45%SDF+0.20%IDF,白砂糖10%,稳定剂0.15%CMC-Na+0.05%黄原胶。[结论]该产品为功能饮料行业增添了新品种,为柠檬的精深加工提供了新思路。

    2011年06期 v.39;No.331 3677-3678+3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名词解释

    <正>1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的统计刊源中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指标反映了该期刊在学术交流中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是文献计量中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讨论

    <正>着重于研究中新的发现和重要方面,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不必重复在结果中已评述过的资料,也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或随意扩大范围,讨论与文中无多大关联的内容。

    2011年06期 v.39;No.331 3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工作单位

    <正>在圆括号内书写作者的工作单位(用全称)、城市名及邮政编码。若为外国的工作单位,则加国名。多个作者不同工作单位时,在名字的右上角分别加注1、2,和地址前注1.、2.。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结果

    <正>利用图、表及文字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务求精练通顺。不需在文字上重复图或表中所具有的数据,只需强调或阐述其重要发现及趋势。

    2011年06期 v.39;No.331 3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题名

    <正>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句反映论文、报告中的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用副题(即二级标题),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首字母缩写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一般字数不超过20字。英文与中文应相吻合。英文题名词首字母大写,连词及冠词除外。

    2011年06期 v.39;No.331 3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