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为虎;杨永红;
利用西藏拉萨站点1955~2006年的气象资料,以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作为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的标准,讨论Hargreaves公式、Priestley-Taylor方法和1948年修正Penman方程3种计算ET0方法在西藏高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种ET0计算方法的优劣顺序为1948年修正Penman方程、Hargreaves公式、Priestley-Taylor方法。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45-16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亚梅;郭永恩;王婷婷;
[目的]探讨二氢苯并呋喃衍生物的人工合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异香兰醛为原料,经过6步反应最终合成二氢苯并呋喃衍生物。[结果]在第1步反应中产物2-溴-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的收率为93.2%。在第2步反应中产物2-溴-3-甲酰基-6-甲氧基苯乙酯的收率为96.3%。在第3步反应中产物缩醛的收率为97.7%。在第4步反应中,以溴代苯和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乙醇钠作强碱,CuBr作催化剂,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作溶剂,在氮气的保护下加热回流12h,产物取代苯丙二酸二乙酯的收率为39.1%。在第5步反应中产物1-羟基-2-甲氧基-6-甲酰基苯乙酸的收率为95.6%。在第6步反应中产物二氢苯并呋喃衍生物为淡黄色固体,收率为65.2%,熔点为159~162℃。[结论]该研究为丹酚酸B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49-16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联芝;张科军;吕娟;
[目的]以硫酸氢钠为催化剂,由氯乙酸和异戊醇反应合成氯乙酸异戊酯。[方法]研究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带水剂用量以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硫酸氢钠对氯乙酸异戊酯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用硫酸氢钠催化合成氯乙酸异戊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氯乙酸0.10mol,异戊醇0.12mol,催化剂用量1.0g,带水剂正己烷用量15ml,74~98℃下反应1.5h,在此最佳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2.40%。[结论]为硫酸氢钠催化剂更好地应用于合成氯乙酸异戊酯的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51-16752+16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彭志兵;吴正平;喻华娟;
[目的]对金花葵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石油醚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经KOH-甲醇甲酯化处理后,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金花葵籽油中共检测出6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量占68.91%。[结论]金花葵籽油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53+16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杨艳婧;张学武;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鉴定蔬菜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方法。[方法]用70%甲醇从西兰花籽中提取硫代葡萄糖苷,以甲酸作为离子调节剂,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对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物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西兰花籽中成功鉴定出8种硫代葡萄糖苷,其保留时间分别为5.9、7.7、8.8、9.5、13.6、16.0、19.3、28.6min,分子量分别为422、468、438、436、372、406、420、402;该鉴定方法所测样品不需经过脱硫等预处理,大大节省了试验时间,且样品需要量较少,试验效率较高。[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种鉴定蔬菜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新方法。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54-16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华友;齐向辉;耿旭;徐庆刚;
[目的]优化枯草杆菌重组水蛭素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采用系列预处理、初步层析和精细纯化试验。[结果]优化的分离纯化工艺为:发酵液经离心、三氯乙酸处理、超滤浓缩脱盐,再上阴离子交换柱,或用乙醇处理后贮存,为离子交换备用。初步层析介质用阴离子交换QSepharoseF.F.,缓冲体系为Tris-HCl(pH值8.0),体系电导率为6.0mS/cm,上样量为240.0ATU/ml介质,产品纯度为70.2%,回收率达90.0%。用SephacrylSi-100凝胶过滤柱精细纯化水蛭素,在一定流速范围内,流速对纯化效果影响不大,上样量可为10.0ml,得到的纯品纯度可达95.1%,得率为93.0%,SDS-PAGE电泳为单一条带。[结论]可为进一步工业化分离纯化水蛭素研究提供借鉴。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57-16759+1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易弋;黎娅;容元平;李凯;
[目的]筛选酒精耐受型酿酒酵母菌最佳菌株。[方法]利用紫外线对酿酒酵母JL2008进行诱变处理,并结合氯化三苯四氮唑(TTC)进行筛选,对5株对酒精具有较强耐受性的突变株SC1~SC5的酒精耐受性进行比较,选择出2株酒精耐受性较强的突变株(SC1和SC5)进行酒精发酵,测定其生长速率和发酵性能。[结果]2株菌的酒精耐受能力远远高于出发菌株,均能在酒精体积分数为9%的培养基上生长;在含糖15%的培养基中,SC1的酒精发酵终浓度和发酵效率与原始菌株大致相同;在含糖30%的培养基中,SC1的酒精发酵终浓度和发酵效率分别是16.54%和85.2%,均高于原始菌株。[结论]突变株SC1在含酒精培养基中的生长和在浓醪条件下的发酵效果优于JL2008,是一株极具潜力的应用于浓醪发酵的酵母菌株。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60-16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彩平;崔堂兵;
[目的]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产β-葡萄糖苷酶真菌的生长模型。[方法]用底物变色法筛选出产β-葡萄糖苷酶的真菌,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研究了其中1株真菌的生长状态。[结果]2、11、24和52h后,训练真菌的干重试验值和拟合值的相对偏差分别为4.12100%、1.27700%、0和0.36900%,β-葡萄糖苷酶酶活的相对偏差分别为69.97000%、0.02390%、0.03413%和4.18100%。在验证试验中,6、12、16和38h后,供试菌株的干重试验值和拟合值的相对偏差分别为2.58200%、3.22000%、2.66900%和0.73130%,β-葡萄糖苷酶酶活的相对偏差分别为3.63800%、4.83000%、3.89000%和1.22500%。BP网络经过训练后,其误差平方和为0.411×10-3,试验值与拟和值相比,误差小于8.5%,误差平方和为1.82。[结论]该文所提出的建模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模型构建简单、预测准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13-16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维红;高雅琴;梁丽娜;杜天庆;
介绍了7种动、植物纤维的性质、特点及其光学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动、植物纤维的显微结构各异,据此可以鉴别纤维的种类。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17-16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志荣;
以种植方案的优选问题为例讨论二目标规划问题的不同解法并比较结果的差异性。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288-17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季祥;张智慧;张雪艳;蔡禄;
[目的]优化小球藻培养条件,以提高小球藻生物量。[方法]在无菌培养条件下,对影响小球藻生长的主要营养因素Na2CO3、NaNO3、KH2PO4和MgSO4等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微量元素和pH值对小球藻的生长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优化培养基配方为:Na2CO30.02g/L,NaNO32.0g/L,KH2PO40.02g/L,MgSO40.1g/L,环境条件为pH值6.0。[结论]该研究为扩大培养小球藻提供依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63-16764+16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李素华;舒常庆;
[目的]寻找影响石楠组培苗生根的关键因子。[方法]首先比较生长素NAA、IBA及蔗糖不同浓度对石楠试管苗(2~3cm)生根的影响,并选用IBA和NAA2种生长素,分别设3种浓度,通过光、暗(8d)培养对比试验,研究生长素和暗培养时间对石楠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生根培养中适当降低蔗糖的浓度、前期暗培养8d能显著提高石楠组培苗的生根率和生根数。生长素是石楠生根所必需的,培养基中同时添加NAA和IBA有利于根的分化,石楠组培苗在1/2MS+IBA0.5mg/L+NAA0.5mg/L+蔗糖20g/L培养基中生根率和生根数最高,分别为75.7%和6.9。[结论]为石楠规模化生产和转基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65-16766+16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国会;缪承阳;米春江;
[目的]研究不同碳源对虎眼万年青离体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虎眼万年青子鳞茎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1.0mg/L、NAA0.2mg/L,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蔗糖(15、30、45g/L)、麦芽糖(15、30、45g/L)和葡萄糖(15、30、45g/L)。[结果]蔗糖为虎眼万年青离体生长的最佳碳源。当蔗糖浓度为30g/L时,虎眼万年青离体生长的繁殖系数最高,长势最好。[结论]为从根本上解决虎眼万年青生产过程中优化品种、周年供应、控制成本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67-1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娄晓鸣;周玉珍;孔贤;吕文涛;张文婧;
[目的]寻求杂交朱顶红鳞茎不定芽诱导的最佳配方,以提高杂交朱顶红组培扩繁系数。[方法]以杂交朱顶红鳞茎为外植体,探讨不定芽诱导的最佳部位、最佳激素浓度,并比较不同品种的杂交朱顶红对不定芽产生的影响。[结果]朱顶红鳞茎诱导不定芽最适部位为鳞茎下部,苹果诱导频率为87.12%,杂交后代18号诱导频率为31.55%;不定芽发生最适培养基为MS+TDZ0.5mg/L+NAA0.1mg/L,无论是诱导频率还是每外植体诱导不定芽数均为最高,苹果诱导频率为100.0%,杂交后代18号诱导频率为70.1%;不同品种不定芽分化差异较大,杂交后代比国外引进品种更难诱导不定芽。[结论]为朱顶红的种球国产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69-1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曹果清;莫清珊;陈凤仙;
[目的]对组织DNA提取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一种从绵羊凝血块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将绵羊凝血块用眼科剪剪碎,用组织DNA抽提液裂解细胞,用蛋白酶K消化后,经过酚/氯仿抽提,无水乙醇沉淀获得基因组DNA。[结果]提取的DNA浓度为(159.90±0.70)ng/μl,A260/A280比值为1.80±0.01,分子完整,结果理想。以从凝血块中提取的DNA为模板,对绵羊BM203微卫星位点进行了PCR扩增,扩增效果良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实用,提取的DNA可满足后续相关研究对DNA质量的要求,值得推广借鉴。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71-1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范佳英;孙桂荣;康相涛;张艳芳;孙宜梅;亢娟娟;马新红;白义春;
[目的]对固始白鹅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微卫星标记分析。[方法]利用11个微卫星标记对固始白鹅进行遗传检测,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位点,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这11个微卫星位点在固始白鹅中的遗传变异,计算了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结果]8个位点在固始白鹅上有较好的多态性,平均每个座位检测到4.25(3~6)个等位基因,平均杂合度为0.597(0.273~0.69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35(0.530~0.76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447(2.3830~4.9840)。[结论]为固始白鹅的保种和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73-1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蔚丰;
[目的]通过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寻找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N端片段(nGLP-1R)结合Exendin-4的关键位点。[方法]通过易错PCR建立一个鼠肺nGLP-1R(从第21个氨基酸到第145个氨基酸)的噬菌体随机突变展示肽库。根据筛选出的突变体分析突变后nGLP-1R与Exendin-4结合活性。[结果]nGLP-1R第30位、第46位和第92位氨基酸是其与Exendin-4结合的潜在位点。[结论]关键位点单个氨基酸残基的突变可以改变nGLP-1R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75-1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杰;林俊芳;郭丽琼;
[目的]从草菇基因组中克隆内源强启动子,为草菇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启动子元件材料。[方法]采用PCR技术从草菇基因组DNA中克隆gpd启动子片段,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序列特征和调控元件进行分析,并构建表达载体。[结果]从草菇基因组中克隆出2条特异gpd启动子片段,大小分别为1056和614bp;成功构建了分别以这2条启动子片段驱动的、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的2个表达载体。[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品质优良的草菇新菌株奠定了基础。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78-16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崔波;蒋素华;马杰;张仙云;叶永忠;
[目的]克隆蝴蝶兰ACC合成酶cDNA片段,构建其反义表达载体。[方法]根据已报道的蝴蝶兰ACC合成酶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通过RT-PCR以蝴蝶兰总RNA中扩增出ACC合成酶的cDNA片段,将其连接到MD19-T质粒载体上进行测序。用XbaⅠ和SacⅠ对重组质粒和pBI221酶切后连接,构建蝴蝶兰ACC合成酶的反义基因表达载体。[结果]获得了蝴蝶兰ACC合成酶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与参考的已报道序列具有98.92%和76.36%的同源性。通过引入XbaⅠ和SacⅠ酶切位点,进行载体构建,构建了蝴蝶兰ACC合成酶的反义基因表达载体。[结论]成功构建了蝴蝶兰ACC合成酶的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对蝴蝶兰花期和生长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81-16782+16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静;曹阳;梁桂英;金海国;严昌国;
[目的]研究牛DECRl基因对牛肉质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延边黄牛为研究对象对DECR1基因第5内含子进行SNP分析,并与部分肉质性状、脂肪酸、氨基酸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了g.23473A>G、g.23263A>G两个突变;基因型AA与蒸煮损失、pH24负相关,基因型BB与pH1、肉豆蔻酸、组氨酸、赖氨酸负相关,基因型BB与硬脂酸、亚麻酸正相关。[结论]试验对DECR1的基因特性以及与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83-16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鹤;张文庆;赵敬东;
阐述了我国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介绍了DNA分子标记技术与其在植物新品种保护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97-16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旭明;仇天雷;林有胜;韩梅琳;孙晓红;
以酶水解液为发酵基质,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CICC8008)厌氧发酵生产丁醇的15个因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影响该菌的厌氧发酵的主要影响因子为CaCO3。在该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CaCO3浓度、温度、时间3个因子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3种因素与丁醇产量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优化结果与试验验证,当CaCO3浓度为5.04g/L,温度为35℃,时间为70h,丁醇发酵从初始发酵培养条件下的5.15g/L提高到6.20g/L,产量提高了20%。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277-1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立安;张忠明;
[目的]研究洋葱、大蒜和油菜中Ran基因与拟南芥Ran2基因的同源性,以确定3种植物材料能否作为拟南芥的替代材料研究Ran的定位。[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以拟南芥Ran2的引物分别从洋葱、大蒜和油菜分裂细胞提取的总RNA中克隆出同源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洋葱、大蒜和油菜的Ran基因开放阅读框分别为666、663和666bp;分别编码221、220和221个氨基酸,分子量约24.3kD;与拟南芥AtRan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1%、100.0%(除末端缺少1个天冬氨酸D外)和96.4%;进化树分析显示洋葱和大蒜Ran基因与拟南芥进化关系更近。[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植物Ran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281-17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恒多;林俊城;张宇飞;肖宇;邓运;田小海;
[目的]探讨茉莉酸甲酯和其类似物二氢茉莉酸丙酯在水稻两系不育系制种中的调花作用。[方法]2007年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试验场,采用不同剂量茉莉酸甲酯和二氢茉莉酸丙酯对开花期两系不育系广占63S进行处理,测定其当日午前开花率和结实率。[结果]不同剂量的茉莉酸甲酯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当日午前开花数,其当日有效花率比对照(不施药)提高15.83%~40.74%,并最终使父母本异交结实率提高12.15%~16.16%,使用剂量以30mg/m2最佳。茉莉酸甲酯不同剂量处理的结实率与对照均呈极显著差异,但3个剂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剂量30mg/m2的二氢茉莉酸丙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日午前开花率,且使异交结实率显著提高(达5.18%),但其效果弱于茉莉酸甲酯。[结论]2种茉莉酸类物质均具有提高两系不育系制种产量的潜力,且茉莉酸甲酯的调花效果比二氢茉莉酸丙酯更优越。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86-16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罗冰;陶宏征;林丽飞;周倩兰;马艳;
[目的]明确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间硝酸镧溶液的最佳浓度和临界浓度。[方法]研究稀土元素镧对水稻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20.0mg/L硝酸镧处理效果最佳。当浓度超过30.0mg/L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结论]稀土农用应该慎重,以确保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88-16789+16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代海芳;欧行奇;李新华;
[目的]了解春性小麦在不同播种深度下抗寒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春性品种豫麦2号为试材,测定2、4、6、8cm不同种植深度其苗期和越冬期的抗寒生理指标,分析各指标变化规律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总糖(WS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整体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各播种深度下的变化不一致。[结论]播种深度影响小麦的抗寒性,以2~4cm的抗寒性最强,且幼苗生长较好。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90-16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谢尚春;郝艳玲;杨林;林依倔;欧俊;史伟;陈华;叶少平;康林;
[目的]描述四川小麦育种的概况和今后四川小麦育种走向,并为小麦育种和栽培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选定1999~2008年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19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相关的产量和品质分析。[结果]"川麦号"系列小麦产量多半介于5.0~5.5t/hm2,其有效穗和千粒重变异系数是10.11%和7.91%,在保持原有产量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穗数和千粒重是今后提高四川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从品质分析看,"川麦号"系列小麦中,2个品种达到二等强筋小麦标准,大多数品种筋力属中到弱筋标准,单个指标表现突出,但整体品质偏低;其湿面筋、沉降值以及稳定时间变异丰富,提高潜力很大。[结论]证明了四川地区培育高产优质小麦的可行性。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92-16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段瑞君;任有成;熊辉岩;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不同青稞品种幼苗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了解其抗寒机理。[方法]以青稞昆仑12号和肚里黄2个栽培品种为材料,测定了低温处理前、后和低温处理后恢复2d3个阶段的青稞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保护酶系活性的变化及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2种青稞中的SOD、POD活性在低温处理后下降,恢复2d后上升,达到显著水平(P<0.05);CAT活性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各异,肚里黄低温处理后活性下降,恢复后上升,昆仑12号低温处理后先升高恢复后再上升。2种青稞叶片中的Pro、MDA含量在低温处理后都增加,恢复2d后有所下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昆仑12号耐低温胁迫的能力较强,肚里黄较弱。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96-16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何启平;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果穗维管束结构的差异。[方法]选用不同株型和穗型的3个玉米高产杂交种掖单4号、掖单13和沈单7号,利用徒手切片技术观察测定穗柄和穗轴内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比较不同类型品种间果穗维管束的结构差异。[结果]在穗柄(轴)大维管束数、总维管束数、单个大维管束的平均面积、大维管束总面积、维管束总面积上,大穗型品种掖单13和沈单7号显著优于小穗型品种掖单4号;在维管束密度及维管束相对面积上,紧凑型品种掖单4号和掖单13大于平展型品种沈单7号;在维管束的输送效率上,掖单13略占优势,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为今后玉米的高产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798-16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赵定金;徐辉;马苗鹏;封应丽;王小琳;杨春桃;王西瑶;杨翠芹;
[目的]选择适于雅安推广种植的优质甘薯品种。[方法]在相同条件下种植不同甘薯品种,对其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供试品种中,农大22、豫薯7号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但其他品质指标均相对较好,综合品质佳;遗306、豫薯5号的淀粉含量较高;豫薯4号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显著高于供试的多数甘薯品种。[结论]农大22、豫薯7号的综合品质佳,适宜于在雅安推广种植;遗306、豫薯5号可作为饲料、酿酒等行业的原料种植;豫薯4号适宜作为食品行业的原料种植。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01-16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正元;周常海;
[目的]研究多效唑在免耕直播油菜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设置0、50、100、150、200mg/kg共5个浓度多效唑处理进行不同浓度喷施试验,分别设置3叶期、5叶期、7叶期喷施及空白对照共4个处理进行不同时期喷施试验。[结果]喷施多效唑能培育壮苗、改善株型结构和产量性状,能有效解决因密度较大而形成的群体生态状况变化及分枝节位过高等问题,增产幅度可达29.93%。[结论]免耕直播油菜苗期喷施多效唑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3~5叶期以100~150mg/kg多效唑药液叶面喷施为宜。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03-16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斌;周延;龚伟;屈芮因;曾萌;
[目的]为苦瓜耐盐资源的筛选、种质资源评价、耐盐育种及设施抗盐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个不同品种苦瓜种子在Na+浓度依次为0、34.2、68.4、102.6、136.8mmol/L的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溶液中的萌发情况进行研究,分别测定盐溶液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NaCl处理下,随着Na+浓度升高,苦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均随Na+浓度的增加而下降;Na2CO3溶液处理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也均随Na+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NaCl处理;各苦瓜品种抗盐性大小为:X4>X1>X3>X2。[结论]Na2CO3对苦瓜种子胁迫除主要由Na+作用外可能与高pH值的作用有关。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06-16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申东虎;
[目的]研究纸袋和膜袋2种果袋对石榴果实生长的影响,为提高石榴果实品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在石榴果实发育特定时期进行果实套袋(纸袋或膜袋),测定果实纵横径,计算石榴果实体积和净增长,对比纸袋和膜袋对石榴果实生长的影响。[结果]纸袋石榴果实体积增长较膜袋石榴果实快,纸袋石榴果实体积净生长出现1个生长高峰,但纸袋石榴果实裂果明显;膜袋石榴果实成熟期较纸袋果实晚,发育时间长,膜袋石榴果实体积净生长出现2个稳定生长期,2个生长高峰。[结论]临潼地区石榴果实套袋,应以膜袋为主,纸袋为补充;或者采用纸袋+膜袋的方式,前期套纸袋,后期套膜袋。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09-16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宋宇琴;薛增伟;吴国良;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间核桃枝条酚含量的差异。[方法]选自山西省汾阳市核桃基地的7个核桃品种1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Folin-酚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分别测定春季萌芽期核桃枝条韧皮部总酚含量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供试的7个核桃品种中,中林1号和晋龙2号的总酚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中林3号和西扶1号次之,礼品1号、薄壳香和鲁光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中林1号和晋龙2号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中林3号次之,西扶1号、礼品1号和薄壳香含量均相对较低,鲁光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结论]中林1号、晋龙2号和中林3号3个核桃品种的总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余4个供试品种,由此推测,这3个核桃品种的抗寒性也相对较强。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11+16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陈刚;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解袋对东宁5号梨果实着色的影响,为栽培上促进其果实着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9月22、26、30日和10月4、6日解袋,以不解袋果实为对照,对套袋东宁5号梨进行不同时期解袋试验。[结果]不同时期解袋均影响果实的着色效果,解袋时间过早,解袋后的果实生长发育时间过长,果实叶绿素重新合成,既增强了底色,又干扰红色的显现;解袋时间过晚,叶绿素含量低,由于外界温度过低、光照不足等导致果实着色不完全,影响果实外观。采收前10~15d解袋,果实上色快,色泽艳丽,果皮中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较低,且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为东宁5号梨的最佳解袋时期。[结论]采收前10~15d为东宁5号梨的最佳解袋时期。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12-16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祥斌;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叶面积仪法、复印称重法测定室内观叶植物的叶面积,并对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图像处理法与其他叶面积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具有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说明图像处理技术适用于叶面积测量工作。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14-16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焦云红;付伟;耿霄;叶嘉;王艳霞;李磊;张会敏;王秀君;王付民;
[目的]对野生河北木蓝进行繁殖试验,为其大规模的引种驯化提供依据。[方法]设计了扦插、种子萌发2组试验。[结果]在扦插试验中,IBA50~300mg/L均不同程度提高河北木蓝插条的成活率,其中以IBA300mg/L处理效果最佳,成活率达80%。该方法适用于木蓝大规模的引种驯化。在野生种子萌发试验中,热水浸种5min、浓度95%浓硫酸浸种处理对打破种子休眠有明显作用,以浓硫酸处理在砂基质中培养萌发率最高,冷水浸种24h对促进种子萌发无明显作用。[结论]引种河北木蓝在保持水土、发展畜牧业、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24-16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金研铭;徐惠风;王曼竹;
[目的]研究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hybr)幼苗在汞、阿特拉津溶液及不同水质中的生长状况。[方法]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重金属汞和有机污染物阿特拉津以及自来水、蒸馏水、湖水(吉林农业大学湖中的水)对四季海棠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汞溶液对四季海棠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毒害越重;阿特拉津对四季海棠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弱,但生存的海棠生长性状已不健康,不具有观赏价值。四季海棠在自来水、蒸馏水、湖水中的生长状况以湖水较好,说明四季海棠可以适应水生环境的驯化。[结论]为汞在园林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26-16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琴;陈旭;贺亚川;岳远征;胡惠蓉;
[目的]研究‘梦境’百日草的分化形态及与营养生长的相关性。[方法]观察‘梦境’百日草不同时期顶芽的石蜡制片,并测定其株高、株幅、真叶数和分枝数等生长指标。[结果]‘梦境’百日草花芽分化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营养生长前期、营养生长后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苞片原基分化期、舌状花原基分化期、筒状花原基分化期、筒状花花冠和雄蕊原基分化期、筒状花雌蕊原基分化期;通过各生长指标的观测,得到了花芽分化时期与各生长指标间的回归方程。[结论]‘梦境’百日草各生长指标与花芽分化时期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其中,播种天数与花芽分化时期间的相关性最大。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29-16831+16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蔡湘文;张学洪;
[目的]研究光照强度和温度对铬(Cr3+)超富集植物李氏禾(LeersiahexandraSwartz)生长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20、80mg/L的Cr3+(CrCl3)营养液培养采自雁山、荔浦、桃花江的3个李氏禾种群,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金属含量,筛选出对铬富集能力偏高的李氏禾种群进行光照和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光照强度达到3000lx以上时,李氏禾的生长表现最好,生长速度最快;不同温度下生长速度快慢顺序为:25℃>自然状态>15℃。[结论]这一结果能为提高李氏禾的生物量,将其应用于污染水体和土壤的修复而资源化提供前提条件。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32-16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明祖;石秀兰;周玉雷;董阳;陈平;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的硼酸溶液对兰引3号结缕草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提高低温胁迫下兰引3号结缕草草坪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兰引3号结缕草为供试品种,用2种不同浓度的硼酸溶液(16、32μmol/L)喷施2次,研究低温胁迫下硼酸对兰引3号结缕草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及相对膜透性的影响。[结果]低温胁迫下16μmol/L硼酸处理及32μmol/L硼酸处理都能提高兰引3号结缕草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同时降低丙二醛含量,另外,对保护细胞膜系统也起到积极作用。其中,以16μmol/L硼酸处理的效果较好,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7.5%、41.2%、45.1%,而丙二醛含量则降低了16.4%,相对膜透性降低了145.0%(A260)和50.0%(A280)。[结论]低温胁迫下,16μmol/L硼酸处理有利于增强兰引3号结缕草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30-16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霞;庞劲松;亓宝;胡兰娟;袁慧;
[目的]研究小麦多倍化初期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生长17d的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第五代)及其父本粗山羊草、母本硬粒小麦的叶片为材料,采用pNPG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而研究了六倍体小麦多倍化初期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二倍体父本TQ27中β-葡萄糖苷酶的比活力略高于四倍体母本TTR04,但差异不显著。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AT5中β-葡萄糖苷酶的比活力最低,与其父本TQ27、母本TTR04中β-葡萄糖苷酶比活力差异显著。TQ27、TTR04和AT5中β-葡萄糖苷酶的平均比活力分别为62.36、64.66和24.15U/(μg.h)。[结论]异源多倍化初期六倍体小麦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其双亲显著降低。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244-17245+17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玉珍;成海钟;金立敏;韦庆华;朱旭东;张文婧;
[目的]为常绿水生鸢尾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常绿水生鸢尾组培苗为试材,通过移栽试验研究了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基质草炭+砻糠灰+珍珠岩(体积比为7∶2∶1)中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其余2种基质的移栽成活率都低于60%。移栽后,生根培养基1/2MS+IBA0.5mg/L+NAA0.5mg/L+活性炭(处理A3)中组培苗的平均根数、叶数与主根长均显著优于1/2MS培养基,1/2MS培养基中根茎部无黑色污染状(处理A2)的组培苗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处理A2和A3中大、中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4月13日与9月9日移栽的组培苗的成活率最高,分别为81%和82%;6月2日移栽的组培苗的成苗时间最短,为36d;11月3日移栽的组培苗成活率低,成苗时间长达120d。[结论]该试验为常绿水生鸢尾的栽培和繁育奠定了基础。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251-17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巩东辉;张少英;乔辰;
[目的]探讨稀土La3+对Ba2+毒害螺旋藻的生态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以鄂尔多斯高原碱湖的钝顶螺旋藻(S1)为试材,采用生理与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外源稀土元素La3+(10mg/ml)对重金属离子Ba2+胁迫(10mg/ml)下螺旋藻生长的影响,比较了施加La3+条件下螺旋藻对Ba2+的抗性效应以及二者拮抗作用随时间的变化。[结果]Ba2+对S1的生长量、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Ba2+污染的培养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La3+后,与单一重金属毒害相比,La3+可以缓解Ba2+导致的毒害作用,叶绿素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胞内多糖等生理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La3+对Ba2+具有较显著的拮抗效应。[结论]一定浓度的稀土La3+可有效地缓解Ba2+对螺旋藻生长的抑制,促进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胞内多糖、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的上升。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254-17255+17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汝红;王瑞贞;常海飞;冯晓东;
[目的]探明干旱胁迫下早熟禾幼苗几种抗旱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干旱胁迫期间对早熟禾幼苗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干旱胁迫后期,早熟禾幼苗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均有较高水平增加,有利于其抵抗干旱胁迫。在土壤含水量未达到5.4%前,MDA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膜伤害较小;但当土壤含水量降到5.4%时,MDA的含量显著上升。[结论]当土壤含水量降到5.4%时,膜结构遭到破坏,抗逆性下降,是导致早熟禾幼苗干旱死亡的主要原因。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258-17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跃群;陆德祥;闫生荣;金洁蓉;
[目的]研究抗坏血酸(AsA)对镉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保护效应。[方法]以扬麦15、扬麦16和扬麦17为试材,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研究了外源AsA对镉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单因素试验中,浓度大于0.05mmol/L的AsA对小麦幼苗主根生长有抑制作用;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随着镉浓度增大而增强,小麦根系SOD活性没有明显变化。AsA浓度不变时,小麦根长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随着镉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镉浓度不变时,0.05mmol/LAsA处理的小麦的抑制百分比低于其他浓度。在镉胁迫下加入AsA后,小麦根系SOD活性明显提高。0.05mmol/LAsA对0.05mmol/L镉胁迫下小麦的POD活性提高最多。[结论]低浓度AsA能缓解镉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高浓度AsA的作用不明显。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274-17276+1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秀萍;鲁雪林;张国新;刘雅辉;
针对冀东滨海地区土壤结构差,盐碱化程度高,棉花出苗率低、保苗难的现状,对棉花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盐分变化及对出苗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5cm耕层盐分的变化幅度最大,有效抑制表层盐分的升高是棉花苗全苗壮的关键;膜侧播种、沟边播种由于播种位置盐碱轻、墒情易掌握,出苗全,是较适宜的棉花种植模式。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16-16817+16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徐伟;石海英;徐晓艳;李秀娟;彭向前;
[目的]对生地黄色素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生地黄为原料,乙醇为萃取剂提取生地黄色素,利用平板打孔法和连续二倍稀释法分别考察生地黄色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及最低抑菌浓度。[结果]生地黄色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625、0.0312、0.0312g/ml,对酿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没有抑菌作用,对黑曲霉的生长有着复杂的影响。[结论]生地黄色素在作为活性天然色素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20-16821+16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张勇;杨启港;郭祥;
[目的]筛选适于烤烟种植的生物有机肥料。[方法]设置5个不同肥料处理,研究生物有机肥对烟叶生育期、生物学性状、抗病性、产量及产值、原烟质量等的影响。[结果]在所有施用有机肥的处理中,施饼肥750kg/hm2处理的综合表现最好:生育期为128d;除节距、腰叶长、腰叶宽略低外,其他性状均比其他处理好;抗病性一般;产量、产值分别为2569.5kg/hm2、32477.55元/hm2,均居最高;制成的原烟外观质量较好。施用"绿山"有机肥450kg/hm2的综合表现居其次,施用饼肥450kg/hm2的综合表现最差。[结论]生物有机肥可以在烟草种植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35-16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吕平;黄强;
[目的]研究苦丁茶不同粗提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抑菌环直径。[结果]粗提物1抑菌效果较强,高于粗提物2和粗提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为3.91和31.25mg/ml。[结论]苦丁茶的不同粗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为苦丁茶开发成新型、安全的抑菌剂提供参考。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38-16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潘春香;白音;包英华;范美玲;
[目的]探讨药用石斛不同时期、不同贮存时间的花粉生活力。[方法]以玫瑰石斛、鼓槌石斛、细茎石斛和金钗石斛4个药用石斛种为材料,对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谢花期4个时期,在白天平均温度25℃、夜间平均温度13℃的自然干燥条件下放置1、5、12、24、48h的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4个种之间花粉生活力差异不大,均以初花期花粉生活力最强,盛开期次之,蕾期第3,谢花期最低;初花期和盛花期的花粉放置1~48h均有良好的生活力。[结论]该研究为药用石斛人工辅助授粉、有性杂交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41-16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立平;严一字;吴松权;孙丽娜;吴基日;
[目的]研究甘草种子发芽率。[方法]通过对4个中药材种子市场上购入的乌拉尔甘草种子随机取样后,对种子大小、颜色等不同的组分测定其千粒重和发芽率,并对各种因素与发芽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来源甘草种子间发芽率的差异很大,有的达90%以上,有的种子几乎丧失发芽能力;不同来源种子的千粒重间差异不大,千粒重与发芽率间看不出明显的相关关系;不同颜色的种子中,灰绿色种子发芽率最高,深褐色种子次之,浅褐色种子最差。[结论]甘草种子的发芽率主要受种子成熟度、保存时间及保存条件的影响;正常成熟的种子为灰绿色,浅褐色和深褐色种子可能是没有完全成熟的种子。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43-16844+16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秋银;胡东南;陈述富;谢冰莹;
[目的]为牛大力种子检验和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分别进行不同种子处理在同一光照培养箱中的发芽试验和不同基质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不同种子处理及河沙、赤红壤和石灰土等不同萌发基质对牛大力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清水浸种为较好的牛大力种子处理,种子平均发芽率达61.25%;其次为40℃水浸种,种子平均发芽率为59.75%;而磨伤后清水浸种,种子平均发芽率仅42.50%;不磨皮、不浸种的对照组种子平均发芽率仅35.50%。河沙为较好的牛大力种子萌发基质,播种后35d就开始发芽,种子平均发芽率达55.00%;其次为石灰土,播种后38d开始发芽,种子平均发芽率达43.50%;而赤红壤播种后40d陆续发芽,种子平均发芽率仅37.00%。[结论]牛大力种子直接用清水浸种处理后发芽效果较佳;用河沙作萌发基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发芽效果。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45-16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孙海霞;周莲;
运用主成分方法分析10个不同地区大青叶药材中的4个有效成分,提取出2个主成分;应用聚类分析对该10个不同地区的大青叶药材进行聚类分析,将各地区大青叶药材划分为5类。2种方法为大青叶药材道地性研究及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47-16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曾明;宇发;王露雨;许开义;
从喜树的形态学,栽培技术,以及如何提高喜树碱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同时对喜树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49-16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美娥;卓儒洞;晏丽;
[目的]比较4种堇菜科植物中绿原酸的含量,为充分利用堇菜科植物资源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325nm波长处测定4种堇菜科植物中绿原酸含量。[结果]绿原酸含量在0~0.024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26%。4种堇菜科植物中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辽宁堇菜19.40mg/g、毛堇菜17.09mg/g、紫花地丁14.09mg/g、深山堇菜10.95mg/g。[结论]4种堇菜科植物中辽宁堇菜绿原酸含量最高,达19.40mg/g。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51-16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林平;徐崇春;汪光永;黄学亮;
通过对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真菌资源的调查,报道和评价了该保护区药用真菌资源。该区有药用真菌49种,隶属16科23属;具重大药用价值的药用真菌有33种,并较详细地描述了其功效和生态习性。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53-16854+16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俊峰;张燕梅;陆军迎;周文钊;
[目的]研究剑麻花粉发芽率,为杂交授粉提供参考。[方法]以剑麻品种、蔗糖、琼脂、硼酸为因素,以花粉发芽率为统计指标,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设计。[结果]各因素对剑麻花粉发芽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品种、蔗糖、硼酸、琼脂;其中品种和蔗糖对剑麻花粉发芽率的影响极显著。[结论]剑麻花粉发芽率的最佳组合为A3B2C2D1,即H.11648在培养基组分为20%蔗糖+2.5%琼脂+0.010%硼酸时花粉发芽率最高。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16+17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董;何爱明;吴丽萍;吴祖建;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于实验室高效、快速的体外抗肝癌活性物质筛选模型。[方法]通过MTT法,对芸香草、半边莲、蜜蒙花、甘草、地榆、柴胡、旱芹和莪术等8种中草药体外抗肝癌细胞SMMC-7721的活性进行初测;描绘肿瘤细胞生长曲线,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不同阶段的生长状况。[结果]受活性物质作用细胞尽管仍然贴壁,但萎缩,边缘清晰化,与生长状况良好的细胞形态有明显区别;浓度为1.0~1.5mg/ml的甘草乙醇浸提液(ESCG)、莪术乙醇浸提液(ESCC)和柴胡乙醇浸提液(ESCB)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SMMC-7721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1.6%、48.5%和52.9%,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结论]MTT法筛选可作为重要抗肿瘤的1个基本筛选模型。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264-17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9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刘光华;尹彩霞;张鹏;乔爱民;
[目的]为防治广州斜纹夜蛾对木薯幼苗的危害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调查木薯的受害株率及对斜纹夜蛾的实验室观察了解了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及其对木薯幼苗的危害。[结果]试验田的木薯幼苗受害率为5%左右。斜纹夜蛾幼虫白天躲在土壤中,晚上出来为害,齐地面咬断或取食木薯幼苗的茎杆,仅剩叶片在土表,造成木薯缺苗,对木薯种植构成潜在威胁。斜纹夜蛾成虫体长l4~20mm,翅展35~40mm,前翅灰褐色,斑纹复杂,自前翅前缘向后缘外方有3条白色斜纹。蛹长15~20mm,赭红色。采用淋治法施用90%晶体敌百虫1000~2000倍液和20%杀灭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可以防治斜纹夜蛾幼虫。[结论]该试验初步研究了斜纹夜蛾在木薯上的发生为害规律。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18-16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小阳;李红侠;王海潮;柏新富;
[目的]为潜山县姜瘟病的防治提供资料。[方法]采集潜山县生姜主产区得瘟病的姜苗样本,用常规方法分离其中的病原体,并对病原体进行细菌学和生物型鉴定。[结果]从所采集样本中共分离出16株菌株(QS1、QS2、QS3、QS4、QS5、QS6、QS7、QS8、QS9、QS10、QS11、QS12、QS13、QS14、QS15、QS16),其中菌株QS2、QS6、QS7、QS10、QS14、QS15的感染症状与青枯罗尔氏菌HS028菌株的感染症状一致,6株致病菌株的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均与HS028菌株一致;6株致病菌株均能利用甘露醇、山梨醇及甜醇,不能利用麦芽糖、乳糖和纤维二糖。[结论]潜山县生姜瘟病的病原体为青枯罗尔氏菌,且其生物型为Ⅳ型。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95-16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余新燕;孟庆果;任思栋;刘振叶;王茂云;高克祥;
[目的]研究球毛壳DN35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防效果,为该菌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ND35为供试菌株,在温室和大田条件下测定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对5种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ND35对杨树侧根和胸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接种ND35能诱导杨树对腐烂病菌和叶锈病菌产生抗性;也能诱导番茄和菜豆对灰霉病菌产生系统抗病性;还可有效防治菜豆立枯病。[结论]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引起的诱导系统抗病性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有重要作用。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00-16902+1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安瑞平;
[目的]为黄瓜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瓜叶片内生细菌B12、B13为供试菌株,通过孢子萌发试验研究了菌株发酵液及发酵滤液对灰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株B12、B13的发酵原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4.4%和91.3%,对芽管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4.2%和79.7%,稀释10倍后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7.2%和78.2%。菌株B12、B13的发酵滤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0.0%和84.4%,对芽管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2.6%和76.7%。50℃下,菌株B12、B13的发酵滤液的抑制率分别为84.7%和83.1%,经100℃沸水浴处理后其抑制率分别为78.9%和73.9%,经121℃高温处理后其抑制率分别为35.7%和27.2%。pH值为3时,B12和B13的发酵滤液的抑制率分别为11.3%和9.3%;pH值为12时,其抑制率分别为31.4%和25.4%。[结论]内生细菌B12、B13可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03-16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马琳;银福军;曾纬;黄云;
[目的]研究黄连白绢病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防治药剂。[方法]以采自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镇黄连GAP基地的病株为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pH值、温度、碳源和氮源对黄连白绢病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选用不同稀释倍液的8种药剂进行室内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黄连白绢病菌的生长和产生菌核的最适培养基为CMA和PDA培养基,最适pH值为7.0。病菌在15~35℃范围内均能生长,30℃为最适温度。菌丝和菌核的致死温度分别是60℃和65℃(处理时间10min)。8种供试碳源中,葡萄糖和甘露醇是最适碳源。7种供试氮源中,氯化铵和硫酸铵是最适碳源。40%氟硅唑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96.6%。99%恶霉灵3000倍液和70%代森锰锌1000倍液的次之,防效均达93.3%。[结论]氟硅唑、恶霉灵和代森锰锌药剂对黄连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好,建议在生产中施用。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05-16908+16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才华;凌受恒;沈力;周向平;黄石旺;
[目的]对防治烟草花叶病的部分药剂进行了筛选试验,旨在为烟叶生产选择防治花叶病的药剂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了净土灵、抑毒星、东旺杀毒、病毒特、好普、爱诺倍达6种药剂在烟草苗期、大田期分别施药,观察各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药剂对防治烟草花叶病有一定的效果。净土灵、爱诺倍达防效相对较差,而抑毒星、东旺杀毒、好普、病毒特对烟草花叶病则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这4种药剂处理3次调查的防效均在55%以上,对发病初期的烟田及时施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但对该病尚不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或控制病情。[结论]在烟叶生产中,可以对抑毒星、东旺杀毒、好普、病毒特这4种药剂做进一步示范和筛选,以推广使用。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09-16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高兴文;陈懿;严敏;姚福荣;
[目的]探讨3,5-二溴-4-羟基苯腈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方法]以自制的3,5-二溴-4-羟基苯腈乳油为供试药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其对玉米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施药10d后,当3,5-二溴-4-羟基苯腈乳油的施药量为600g/hm2时,其对单子叶杂草防效为73.2%,远远高于对照药剂;两者对双子叶杂草的防效分别为96.6%和100.0%。施药20d后,当3,5-二溴-4-羟基苯腈乳油的施药量为300~600g/hm2时,其对单子叶杂草的株数和鲜重防效分别为25.0%~70.6%和0~51.8%,对双子叶杂草的株数和鲜重防效分别为21.6%~70.3%和95.9%~99.7%;而对照药剂对双子叶杂草的防效为100.0%。施药40d后,3,5-二溴-4-羟基苯腈乳油对单子叶杂草鲜重防效为51.5%~89.2%,对双子叶杂草鲜重防效为93.6%~97.0%。[结论]在3叶期后使用3,5-二溴-4-羟基苯腈防除玉米地杂草安全有效。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11-16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秀明;叶昌龙;阙建勇;朱翠凤;
[目的]为掌握鹅掌楸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方法]对鹅掌楸的受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观察了鹅掌楸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药剂进行了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结果]室内防治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林间防治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86%以上。[结论]3种药剂对1~2龄鹅掌楸叶蜂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28-16929+17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鄢洪海;夏淑春;张茹琴;
总结了山东济宁地区灰飞虱的发生特点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定点调查和相关因子分析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传毒昆虫数量大、栽培方式的变化、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病原致病性发生变异、防治方法不当等,提出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改变栽培方式、加强种植管理等方法预防病害发生,采用药剂浸种、秧田防治、大田防治等方法进行统防统治。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291-17293+17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朱云凤;刘杰;解晓虹;多海伟;王蓓元;
分析了连云港市小麦越冬期间(12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2次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结果表明,2次寒潮过程都属于横槽转竖型,2次寒潮冷空气的强度和爆发速度不同,导致其降温程度也不同;2次寒潮发生前都出现了地面升温现象;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对寒潮初始时间的预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22-16823+16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艳兰;熊英明;陈忠行;唐桥义;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回波资料对桂林市2009年7月2~4日与25~28日2次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及物理机制、雷达回波概念模型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切变是2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风低空急流的强弱与暴雨量级有着直接关系,两者配置形成的辐合上升运动是这2次大暴雨的动力机制,辐合及上升运动越强,对应的降水强度越大;絮状强降水回波稳定维持在桂林上空与其内部风场结构上的强盛西南暖湿气流辐合有关,圆形絮状回波比长带状回波更稳定,更有利于大暴雨的形成。另外,经预报实践证明利用多种数值预报产品与桂林预报工具与指标,可对大暴雨过程的落区及量级进行较准确的预报,为灾害性大暴雨天气提供有效的预报与决策服务。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20-16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洪卫;张立清;王军民;陈金光;岳义军;宿秋兰;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T639、T213提供的物理量场,对2009年5月9~10日鲁西北和鲁中北部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空切变线、地面静止锋、冷空气是造成这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26-16927+16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俊国;陈文潮;魏连新;王东君;王丽华;张博;
[目的]针对辽西北建平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分析评价辽西北建平降水特征及干旱对农业影响程度,为减少或避免旱灾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辽西北建平1954~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农作物生育期、产量资料,2003~2006年自然降水与农作物需水量试验资料。运用变率、保证率、经验公式法统计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程度。[结果]辽西北建平农作物生长季降水相对变率为47%;降水量80%保证率为318.5mm;自然降水量与农作物需水量比较,玉米、大豆生长季欠缺33~36mm,高粱、谷子生长季多15~41mm。[结论]辽西北建平降水相对变率大,干旱发生频率高,干旱是制约建平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应种植耐旱产值高的谷子、高粱等杂粮作物防御旱灾。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33-16934+16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吴春英;刘洪新;李金义;徐全辉;
统计抚顺1976~2008年33年暴雪天气,分析了暴雪气候规律、暴雪出现环流形势特征,总结暴雪对农业影响。结果表明,抚顺地区33年暴雪总趋势增加,年平均暴雪日数为1d,出现暴雪最多年份为1976和2000年,年暴雪日为4日。暴雪月分布特点是出现在每年1~4月和11~12月份。11月份出现次数最多,2月份出现次数最少。地理分布特点新宾站最多,清原站最少。暴雪环流特征500hPa为两槽一脊型、一槽一脊型和冷涡型。过程前一天850hPa抚顺地区位于暖温度脊控制,地面影响系统为黄河倒槽。暴雪天气对农业及各行各业带来严重影响。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有设施农业、水库蓄水、土壤墒情、水果、蔬菜、森林防火、作物病虫害、家禽饲养。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35-16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肖强;孙焱鑫;陈延华;曹兵;
应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接触施肥模式下自制的包膜控释肥料(YZS80)中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试验表明:与普通复合肥相比,YZS80全氮平均约以每天0.4%的速度逐步释放,80d内全氮释放了约32%;在施肥点垂直向下方向,YZS80处理土壤中尿素态氮含量在45~80d内30~60cm土层显著(P<0.05)增高;硝态氮含量在0~80d内10~60cm土层变化幅度小,含量适中(10~100mg/kg),但45~80d与0~45d相比显著(P<0.05)增高;铵态氮含量在45d之前10~30cm土层显著偏低(P<0.05),但45d之后10~60cm土层显著(P<0.05)增高,随时间的延续硝/铵值逐渐符合作物需求范围;在接触施肥模式下,YZS80处理产生烧根与盐害的可能性以及硝态氮的淋溶流失风险都显著降低。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38-16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戴文灿;孙水裕;陈涛;龙来寿;
[目的]分析恩施市土壤理化性质,判断土壤肥力级别,研究耕作层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根据我国旱地土壤肥力标准判断恩施市土壤肥力,分析各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恩施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为29.96g/kg、0.80g/kg、7.18mg/kg、126.45mg/kg、18.59cmol/kg。其氮、磷、钾和CEC均达到了旱地土壤肥力Ⅱ级水平,其中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达到了Ⅰ级标准,达到较高水平。[结论]恩施市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土壤CEC与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全氮和酸碱度显著相关。土壤酸碱度和土壤孔隙度相关性显著。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43-16944+16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梁师英;赵锦慧;李海燕;
[目的]为粉煤灰在碱化土壤改良中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已知化学元素的粉煤灰改良已知化学成分的碱化土壤,研究灌水量、改良深度、电厂废渣与土壤处理方式等对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粉煤灰可改善碱化土壤的物理性质,降低其碱化度,增强土壤的吸热能力,提高地温,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养分转化和种子萌发;粘质土壤中施入粉煤灰后,土壤粘粒含量降低,沙粒含量增加;粉煤灰的施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Se含量偏高等),破坏了植物根系对营养成分的吸收,通过添加有机质和复合肥等措施可防止其不利影响。[结论]采取合理措施可减少粉煤灰对土壤的不利影响。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45-16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孟敏;李丁;
为了更深入了解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选择天水市1949~2007年的耕地面积及人口资料,同时根据要求选用部分数据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该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影响该市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相关政策。并通过Excel软件的矩阵运算实现了该市耕地面积的灰色模糊预测。结果显示,天水市耕地面积在未来10年依然逐渐减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面积需求的增多,耕地形势不容乐观。最后,提出天水市耕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48-16950+16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丁玲玲;郑景云;
选取人均产粮、粮食单产、耕地面积等指标作为天门市各乡镇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用灰色评价法对各乡镇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天门市各乡镇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乡镇存在耕地资源生产力水平低、稳定性差、经济投入不高等情况。最后,提出了实现天门市各乡镇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建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51-16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宗强;陈志英;
以哈尔滨市阿城区为例,参考PSR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从耕地利用压力状态和集约状态角度,建立了基于压力指标和集约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阿城区的实际提出了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措施。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54-16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碧林;陈印军;杨瑞珍;陈静;
分析了近年来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出现的新问题,即耕地数量基本实现平衡,耕地持续减少和"占优补劣"态势并未扭转;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和中央大型企业补充耕地压力大;生态退耕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林业建设威胁种植业发展;非法建设占用耕地和存量耕地难以统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57-16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王常伟;徐新阳;
耕地流转对于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资源更有效率的配置以及提高农民的福利都有着积极意义,基于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规范与鼓励耕地流转,以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但在耕地的流转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此主要探讨流转期间的耕地保护问题。如果不加规制,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承包农户将会选择不适当的耕作方式,这对我国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十分不利的。以动态规划模型为工具,探讨了承包农户耕作方式选择的决策机理,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约束其在承包期间的行为,达到耕地保护的目的。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60-16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枫;张效军;刘海英;
采用扩展型PSR模型构建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了广州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996~2006年广州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稍有好转;压力、状态、响应指数呈现不同的变化幅度;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响应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63-16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傅孙萍;李建成;
在对泉州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现状,并指出土地流转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为泉州市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工作提供参考。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66-16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谢红梅;
依据贵阳市土地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08~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是农用地、未利用地逐渐减少,建设用地逐渐增加。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70-1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玲;何方;吴楠;王文艺;
利用1995、2000年淮河上游山丘区土地利用数据,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及数理统计方法,在各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的不同等级梯度上,分析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各地形因子的不同等级对土地利用变化分布特征的影响不同。低海拔、小坡度的地形对耕地、城乡居民用地的变化影响较大;高海拔、大坡度的地形对林地、草地的变化影响较大;坡向对各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大。另外,各地形因子对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的影响不大。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73-1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卢磊;乔木;周生斌;赵振勇;禹朴家;安红燕;
以阜康市为例,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分形模型,计算了阜康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斑块的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结果表明:阜康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斑块的面积-周长双对数关系显著,即阜康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形结构客观存在;各土地利用类型图斑的分维数存在差异,分维数最大的是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为1.4096,最小的是耕地,为1.0986;在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指数中,耕地的稳定性指数最高,为0.4014,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稳定性指数最低,为0.0904;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分维数为1.2403,偏离随机运动值较大,说明土地利用类型总的趋势是比较稳定的。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76-16978+16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邢宇;姜琦刚;张红红;徐驰;李文庆;
应用RS和GIS技术,利用1988年TM数据和2002年ETM数据,引入动态度、转变强度、转变级别和黑土变化指数等指标量化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嫩江县-五大连池市黑土区现有黑土为主的耕地5700.55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3.55%;14年间,黑土为主的耕地减少559.38km2,黑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加剧了黑土减少的趋势;引入的黑土变化指数评价方法可反映黑土流失强度与性质的空间分布规律。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79-16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波;毛国强;杨子江;李兵;
通过调查和研究湖北省部分乡镇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情况和建设经验,对孝感市新农村建设中的饮用水和水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农村洗涤、沐浴和卫生洁具用水等生活污水的处理排放问题。结合孝感市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经济、适用的规划、治理方法,保障新农村的和谐建设及可持续发展。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83-16985+16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熊茵;张文新;
综述了国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研究状况,分析了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矛盾和核心思路,归纳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方法,以期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86-16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邓祥征;姜群鸥;战金艳;
建立了土地系统计量分析模型体系,介绍了定量监测与分析土地系统动态的探测模型、表征模型、驱动机理模型、过程模拟模型和效应评价模型,阐述了各个模型的方法与技术,展望了土地系统计量分析模型的发展方向,总结提出的土地系统计量分析模型为国家相关部门预测区域土地系统动态提供了有效工具。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90-16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正良;刘展鹏;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土资源,切实加强对水土资源问题的研究,对实现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水土资源及其承载力的含义,分析了我国水土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95-16996+17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晓春;汪顺生;韩宇平;张建龙;朱伟坤;
[目的]探讨了陕西省渭河流域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综合用水水平,以期加强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运用多目标、多层次决策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价了综合用水水平。[结果]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用水水平整体不高,制约了渭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结论]要实现渭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997-16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春娜;李富平;郎红东;
根据对南湖公园水质的监测数据建立评价因子集,根据环境质量标准的5个等级建立评价等级集,选择降半梯形分布来确定隶属函数,建立模糊关系矩阵,采用超标倍数赋权法确立权重系数,构造权重系数矩阵,将模糊矩阵和权重矩阵进行合成,得出南湖公园水质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南湖公园的水质基本达到Ⅴ级标准,基本满足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但部分娱乐用水区水质存在污染。与其他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该模糊综合评价法较好地解决了质量分级归属问题,采用超标倍数赋权法确立权重得到了比较客观的结果。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00-17002+17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鄢恒珍;龚文琪;梅光军;陈绍华;陈晓东;
目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呈恶化趋势,严重影响到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们的健康。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与营养物质、溶解氧、光照、温度、水动力以及底泥等影响因素有关。在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以及危害的基础上,分别对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水生动物修复技术的机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03-17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8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0 ] - 佟婧怡;袁兴中;曾光明;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是燃煤电厂等工业领域中去除高浓度氮氧化物最有效的技术,而光催化(Photocatalytic)方法则为最具潜力的去除城市空气环境中低浓度氮氧化物的技术。概述了选择性催化还原中各种金属、非金属以及多孔材料的沸石催化剂的发展及不足,介绍了光催化技术催化原理并就催化剂的选择、制备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最后,对SCR催化剂和光催化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07-17010+17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于秀丽;
剖析了吉林省西部湿地水文功能退化的现状及驱动因素,指出在气候干旱、河流断流、围垦造田、水利工程、人为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下,湿地水量大为减少。最后,针对湿地水文功能退化的原因提出了增加湿地水量、恢复湿地水文功能的具体措施。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11-17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洪波;李江;梁剑;
根据2000~2008年邛海海河口主要水质参数的实测资料,运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对邛海海河口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来邛海海河口5日生化需氧量(BOD5)、溶解氧、粪大肠菌群、总氮都呈上升趋势;总磷呈下降趋势。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14-17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胥彦玲;王苏舰;刘永兵;李怀恩;
磷是淡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限制因素,要防治水体的富营养化,最关键的是要对磷的来源加以控制。以西安市主要供水水源黑河流域为例,分别选取适当的算法对USLE方程及SCS径流模型中各个参数进行了率定,利用SWAT分布式模型中对磷负荷的估算方法,对非点源磷负荷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所采用的估算方法较为合理,适合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磷负荷的计算;全流域每年因降雨径流所产生的非点源磷污染总量为13.451t,对流域水环境及金盆水库的水质产生了不良影响;马召乡四村、厚畛子乡、甘浴湾乡、安家岐以及沙梁子乡对流域非点源磷污染贡献较高,是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关键源区;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农事活动和营养物累积量是削减和控制流域非点源磷污染的主要措施。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16-17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程洋;陈泽智;龚慧娟;孟德胜;
[目的]研究搅拌对猪粪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方法]采用35℃半干法批量发酵方式,在产气缓慢期和衰退期设置搅拌速率为200r/min的搅拌试验。[结果]45d的厌氧发酵COD去除率达到91.96%,产气率为0.148ml/kg,产气旺盛期日产气量波动较大。产气缓慢期搅拌5min产气速率增加1.04ml/(min.kg),同时使温度升高,pH值下降;与搅拌5、15min相比,产气衰退期搅拌10min最有利于发酵。[结论]持续5min间隔50min为1周期的搅拌方法即可使该试验产气及时排出。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21-17022+17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陶爱祥;
介绍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运用循环经济理论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23-17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永强;肖立中;李伯威;李诗殷;蔡信德;
[目的]研究不同改良剂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培养,研究了3种改良剂(骨粉、沸石、骨粉+沸石)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形态及形态间再分配的影响。[结果]加入改良剂后明显提高了土壤pH值,土壤中重金属各种存在形态的含量均有所变化,可交换态降低了37.5%~99.8%。土壤中Cu、Zn、Pb再分配系数接近于1.00,结合强度系数在0.80左右。Cd再分配系数从1.00~1.76,结合强度系数在0.25~0.44。[结论]沸石和骨粉是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效的改良剂,两者配施效果更佳。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27-17029+17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北城;
[目的]考察污泥在矿区废弃地复垦中的作用。[方法]将煤矸石、粉煤灰和污泥按不同质量配比混合,构成矿区复合基质,并在复合基质上种植白三叶草进行试验。通过考察不同配比基质对白三叶草出苗率、根冠比和生长指数的影响,研究污泥的添加对矿区废弃地复垦的作用。[结果]粉煤灰、煤矸石、污泥质量配比为20∶60∶20、20∶40∶40和20∶50∶30的复合基质上种植的白三叶草出苗较早较全,易于出芽和幼苗生长;白三叶草相对应的生长指数分别为0.19、0.17和0.18,虽然相比对照有所降低,但可以通过补栽等方法提高白三叶草相对存活率,从而提高生长指数。[结论]污泥的适量添加(添加量在20%~40%)可以为植株生长提供较为充足的养分,促进白三叶草的生长,有望加快矿区废弃地的复垦。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30-17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石晓玲;李羊林;
对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及其在灾害预防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灰色系统理论在灾害预防中的研究方向。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33-17034+17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云;任昭源;周国庆;周国峰;彭友林;
[目的]为豚草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5年7月~2008年9月,对洞庭湖区(常德市、益阳市、岳阳市)豚草的发生、分布及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每个调查点豚草的防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常德市、益阳市均未发现有豚草分布,岳阳调查区中岳阳楼地区、汩罗市汩营公路两旁豚草分布较多,并有继续扩散的趋势;洞庭南路路旁、岳阳楼公园和汩罗市汩营公路两旁豚草的平均覆盖度分别为95.3%、93.5%和85.4%,密度分别为36.6%、44.5%和48.3%,发生频率分别为53.1%、84.8%和43.0%,岳阳火车站豚草发生较少。[结论]整个洞庭湖区仅岳阳市有豚草分布。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35-17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开晓莉;高良敏;刘宁;韩尚富;陆根法;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连云港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6年连云港市处于严重的生态赤字状态,人均生态承载力呈减小趋势,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日渐增强。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38-17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方铭;许振成;彭晓春;董家华;
通过选取广州市1997~2007年的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环境污染的有关数据,计算出这11年间的人口城市化强度系数和城市环境污染强度系数。运用SPSS软件对广州的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环境进行定量关系研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广州未来的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环境保护提出了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1997~2007年广州的人口城市化强度系数不断增强,城市环境污染强度系数整体减小;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环境污染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两者间的二次模型拟合较好,R2值大于0.8,拟合曲线的相关性达到较显著水平;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环境污染共同产生良好效益。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41-17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肖薇薇;
根据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现状,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以延安市宝塔区、安塞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45-17046+17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庆伟;张卫东;王飞;卢培利;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污染事故损害评价的相关进展情况。以环境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理论基础,构建了生态环境损害的指标体系。根据现有的环境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对生态环境损害的指标进行量化方法的筛选和匹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47-17049+17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文贤;张存;柳斌;吕光东;金建立;
通过对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方面的野外调查、测量和试验研究,探讨了湿地生态特征和退化机理,并提出了加强西藏林芝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50-17051+17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文秀;吴开亚;刘晓薇;朱勤;
探讨了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两种经济政策在我国碳减排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52-17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辉;
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浮萍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包括浮萍直接吸收、微生物降解和系统的物理化学作用等。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55-17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建;孙惠莲;胡俊苗;
在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对防治污染的制度缺失与制度创新进行了研究。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10-17112+1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杨大兵;陈建平;王凤;李俊付;
综合分析影响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因素,构建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基于GIS、RS建立一套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技术方法、流程。以河北省唐山市高新区为例,对其土地利用潜力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全区宗地面积为516.07hm2,平均容积率为0.61,平均建筑密度为0.31,98个评价单元中,适度利用、过度利用、低度利用3种潜力类型的土地单元个数分别占总评价单元的60.1%、7.4%、32.5%,可供挖掘的潜力很大,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84-17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党英娜;郭庆利;
通过对2005年4月19日发生在山东省烟台北部地区一次飑线大风天气过程的天气学和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倾槽过境后形成的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形势场配置为飑线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条件。多普勒雷达资料中反射率因子回波中的断裂处对强天气的产生极为有利。雷达产品上弓形回波带前缘的阵风锋可以做为预报大风的重要依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237-17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裴宗平;鹿守敢;
[目的]准确评价土壤四氯化碳的污染程度。[方法]模拟实验采用自行设计的模拟装置,共设计4个土柱,分别填充细砂、深层土壤(深度>3.7m)和浅层土壤(深度<1.2m),底部均为四氯化碳饱和溶液。通过实验室土柱模拟实验,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方面,分析四氯化碳在土壤挥发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总结四氯化碳在挥发过程中的规律。[结果]含水率高的土壤对四氯化碳的吸附高于含水率低的土壤,且水分在四氯化碳穿透土层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延滞作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四氯化碳的吸附作用明显高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四氯化碳在穿过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层时所需要的时间较长。[结论]该研究为科学治理四氯化碳污染提供参考依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260-17261+17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雅南;王太微;陆井龙;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从天气形势、数值预报、雷达回波分析2009年2月19~20日辽宁地区降雪天气过程的强度和落区的差异及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降雪是受东移冷空气和蒙古气旋的共同影响造成的,落区、强度与实况的差异原因,主要由于数值预报形势场预报偏强和地形增幅造成的。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267-1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么乃全;高云航;张敏;何昭阳;
[目的]通过检测猪瘟疫苗免疫后的IFN-γ水平探讨仔猪细胞免疫情况。[方法]采用超前免疫和普通免疫2种方法对仔猪进行猪瘟免疫,用流式细胞仪对猪瘟疫苗免疫后仔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分泌IFN-γ细胞数量进行检测。[结果]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进行免疫,仔猪PBMC中分泌IFN-γ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增多,且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当在60日龄仔猪进行第2次免疫后分泌时,IFN-γ细胞的比例增加更为明显,而对照组仔猪分泌IFN-γ细胞的比例在试验过程中则一直维持较低的水平,这说明猪瘟疫苗能够诱导仔猪体内IFN-γ水平升高,间接表明猪瘟疫苗注射后激发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结论]与普通免疫方法相比,采用超前免疫方法能够使仔猪及早地产生针对猪瘟的细胞免疫反应。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55-16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苗婷婷;魏世宝;
[目的]应用均匀设计对延边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核移植后的卵裂体系进行优化。[方法]用抽吸法回收卵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然后对成熟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融合、激活以及胚胎的体外培养。比较了在不同的卵巢保存温度、成熟培养时间以及卵泡直径大小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及卵裂率的影响。[结果]延边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最佳条件为在卵巢保存温度为26或31℃的条件下,选取直径为8.0mm的卵母细胞成熟培养24h;卵母细胞核移植后卵裂的最佳条件为在卵巢保存温度为26℃的条件下,选取直径为6.0或8.0mm的卵母细胞培养24h。[结论]该结果对延边黄牛或其他种黄牛的育种及种群扩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57-16858+1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霞;范阔海;
[目的]利用荧光探针法研究铅离子与DNA的作用方式。[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了DNA的纯度,采用荧光滴定法研究了铅离子对DNA构象的影响。[结果]随着铅离子的加入,DNA-EB复合物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在DNA-EB体系中加入铅离子后,荧光强度随着铅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荧光峰位略有红移。按生物分子的荧光寿命τ0为10ns计算,DNA-EB与铅离子的双分子猝灭常数分别为1.01×1013和4.0×1014L/(mol.s),二者均大于生物分子的最大动态猝灭常数2.0×1010L/(mol.s),说明由铅离子引起的DNA-EB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根据斜率和外推截距计算出DNA-EB与猝灭剂的解离常数为1.13×10-5mol/L。铅离子与DNA-EB的结合位点为5.56,结合常数为1.51×1029。[结论]铅离子容易与DNA结合,引起DNA构象的变化。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59-16860+16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壮春;陈阳;郝东升;王艳茹;马玉妹;曹向可;穆艮艮;李金坤;史相国;
[目的]建立一种用低龄日本大耳白兔制备高效价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Et)免疫血清的方法。[方法]先制备迟钝爱德华氏菌(Et)抗原。用日本大耳白兔作免疫动物,分2组试验,一组是2月龄组(T组),另一组是6月龄(S组)。采取耳缘静脉注射的方法,小剂量连续多次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免疫后,收集免疫血清,然后用微量凝集反应法测定免疫血清抗体效价。[结果]凝集反应显示,在免疫剂量相同的情况下,第1次试血测Et免疫血清效价,S组的血清效价比T组的血清效价高,但在第2次试血测Et免疫血清效价时T组的血清效价与S组的血清效价一致。[结论]试验中所采用的T组动物(日本大耳白免)月龄较小,免疫后仍产生了与S组一致的高效价抗血清,说明用低龄日本大耳白兔制备高效价Et免疫血清的方法可行。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61-16862+16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聂英涛;杨杰夫;陈健;
[目的]观察龙眼多糖对大鼠游泳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龙眼多糖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mg/kg),连续给药7d后,每组取10只进行负重游泳试验,观察龙眼多糖对大鼠力竭游泳时间的影响;剩余大鼠负重游泳90min后观察血清尿素氮(B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组织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变化。[结果]大鼠给药7d后,与对照组相比,龙眼多糖能显著延长大鼠负重游泳时间,提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MDA的含量,降低运动后血清BUN和乳酸水平,同时显著增加大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结论]龙眼多糖可能通过改善组织糖原储备及抗氧化作用提高大鼠游泳运动能力。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63-16864+16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林建新;
针对绢蝶属的许多种类外形、翅面斑纹、色彩构成相近和特征不易区分等特点,进行部分种类绢蝶翅面斑纹特征观察、比较。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65-16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孝华;
阐述了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67-16868+1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潘琦;李东;
探索家禽良种的社会经济的地位、属性、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21世纪家禽育种、制种的发展方向和方法,建议采用生态优选育种方案与双选育种法及核心群选育法培养优质家禽良种,同时用生物技术进行辅助选择。用科学发展观构建我国家禽育种制种基地。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69-1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玉邦;周进勤;高建忠;
[目的]评价有机硒对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24头体重15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成3组,对照组不添加硒,2个补硒组分别添加富硒酵母、亚硒酸钠,其剂量以硒计均为0.3mg/kg日粮。[结果]①富硒酵母不能显著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②在30、60d时,2个补硒组血液中GSH-Px活性、血清中SOD酶活性和全血硒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中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2个补硒组的肌肉、肾、肝中硒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机硒的抗氧化能力优于无机硒,使用有机硒代替无机硒作为仔猪的硒补充剂是必要的。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72-16874+1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金志民;杨春文;刘铸;金建丽;李殿伟;
[目的]研究金腰燕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方法]2007~2009年的5~8月,采用逐户走访的方法对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金腰燕的巢址选择和营巢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燕巢的口径、巢高、巢宽及巢径长进行了测量。[结果]在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共发现完整金腰燕巢172个,其中新巢58个,旧巢112个,破巢21个,巢离地面高度一般为3.0~15.0m,其中距地面3.0m处巢最多,占巢总数的87.3%;治山林厂金腰燕巢数最多,平安村金腰燕巢数最少;金腰燕巢具有1个出口,且出口朝东的巢数量最多。[结论]金腰燕多栖息于山地村落,喜欢在有檐的建筑物上营巢,且营巢高度一般为距地面3.0m。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75-1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易传辉;和秋菊;王琳;
介绍了食用昆虫的价值、食用历史以及国内外竹虫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竹虫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竹虫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77-1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9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燕萍;朱慧芳;卢祥云;
[目的]检测草履虫对农药的耐受性,为安全使用农药甲维盐、多菌灵和扑草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单一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甲维盐、多菌灵和扑草净3种农药对草履虫的急性毒性。[结果]甲维盐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430.177mg/L、95%置信区间为414.789~440.723mg/L;多菌灵的1hLC50为135.391mg/L,95%置信区间为102.475~177.581mg/L;扑草净的1hLC50为117.739mg/L,95%置信区间为73.492~175.622mg/L。[结论]3种农药对草履虫毒性大小依次为扑草净>多菌灵>甲维盐。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80-16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朴忠万;金志民;杨春文;金建丽;闫兵;
[目的]研究中国林蛙人工池塘孵化与越冬技术。[方法]2005~2007年,在牡丹江自然保护区内挖人工池塘12个,分别设置不同水温进行林蛙孵化试验,计算孵化率和变态率;设置3个越冬池进行越冬试验,计算林蛙存活率。[结果]孵化池水温在10~12℃、12~14℃时的孵化率可达到97%以上,且明显高于其他温度下的孵化率;胚胎在8~20℃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变态率达91%左右;越冬池放养密度为40只/m2左右,林蛙的越冬存活率可达95%。[结论]人工池塘孵化的最适温度是10~14℃,水深保持在2m左右;林蛙越冬的放养密度建议控制在40只/m2左右,并每月换水1次,水温控制在5℃左右。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82-16883+16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增福;肖敏;吴静雯;邱军强;
[目的]对林蛙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药物敏感性及与益生菌间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从患病的林蛙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LWS1,通过API ID32GN系统(细菌自动鉴定系统)鉴定为解藻朊酸弧菌(Vibro alginolyticus),然后进行药敏试验和拮抗试验。[结果]药敏试验表明,菌株对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新生霉素、万古霉素等不敏感,对头孢噻吩、氧氟沙星、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氯霉素、舒普深、先锋必、痢特灵等高度敏感。拮抗试验表明,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对该菌株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可以考虑筛选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来预防林蛙烂口病的发生。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84-16885+16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乔淑芬;乔淑莉;何晓燕;赵玉敏;孙忠林;宫汝淳;杨丽娟;苗婷婷;
通过对长白山区主要冷水水域调查,得知的冷水鱼为5目7科11种,主要分布于鸭绿江上游及支流中,栖息的最适温度为12~18℃,繁殖期水温一般不超过13℃,食性多属于肉食性,水质要求清澈无污染。调查研究发现长白山区冷水鱼的种类有趋于减少的趋势,种群数量也是越来越少,甚至有的种类已成为珍稀或濒危物种。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86-16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克世;李淑梅;陈广文;
[目的]分析河南省铜山湖淡水三角涡虫的核型,以期为其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对在河南省驻马店境内铜山湖产地首次采到的数十条淡水三角涡虫进行核型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该产地三角涡虫中期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以25条为主(70.1%),还有少部分24条(14.2%),极少数16条(2.8%),是以三倍体2n=3x=24+1B为主,兼有很少的三倍体2n=3x=24和二倍体2n=2x=16的形式,8组中,最大组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是最小组的2倍多,形态多为中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3x=24+1SB,表现出明显的二倍体和三倍体共存的多态性,总体属于2B。[结论]该分析结果为明确河南省淡水涡虫在我国物种上分布的地位提供基础资料。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88-16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金星;周雪瑞;唐建清;黄成;
[目的]探讨克氏原螯虾的生理指标与其饥饿补偿生长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分组饲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周期性饥饿对试验螯虾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72d后,SR22、SR44和SR66组的螯虾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SR11组的螯虾体重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组螯虾的单周期特殊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SR11、SR22和SR44组螯虾SOD活性和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随着饥饿时间的增加,螯虾的消化酶活性、含肉率和肌糖原含量在SR00、SR11、SR22和SR44组极显著上升,在SR66、SR88、SR1212和SR1818组极显著下降;其肝糖原含量和肝体比在SR00、SR11、SR22和SR44组呈上升趋势。SR66和SR88组螯虾的消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SR44组的肠胃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最高。螯虾的肝体比、肌糖原含量、肝糖原含量均在SR44组达到极大值,在SR1818组达到极小值。[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收益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90-16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艳玲;赵丽;
[目的]研究水蛭及其炮制品的抗凝活性,为水蛭的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出血和抗血栓作用来观察不同水蛭及不同剂量的抗凝血效果。[结果]抗凝血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生水蛭的甲醇提取液>烫水蛭的甲醇提取液>生水蛭的水煎液>烫水蛭的水煎液。[结论]水蛭素为水溶性多肽,在甲醇提取物中存在的可能性不大,水蛭中应该还有其他的抗凝血成分。
2009年34期 v.37;No.287 16894+16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江涛;姚宝安;赵俊龙;
[目的]探讨检测猪弓形虫病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纯化的重组弓形虫微线体蛋白3(rMIC3)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用于猪弓形虫抗体的检测。[结果]该法所用最佳抗原浓度为3.40μg/ml,最适宜的血清稀释倍数为1∶160,与猪瘟病毒等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与LAT的符合率为92.56%。[结论]该方法快速、特异、重复性好,可用于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286-17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智理;杨昌鹏;覃海元;潘嫣丽;
[目的]探讨发酵生产香蕉菠萝果酒酵母的固定化条件及发酵特性。[方法]测定不同浓度海藻酸钠和CaCl2固定的干酵母强度,及发酵过程各阶段果酒酒精度、残糖、总酸度等指标。[结果]结果表明,酵母的最佳固定条件为:浓度2.0%的海藻酸钠和浓度4.0%的CaCl2。固定化酵母发酵生产的果酒品质优于游离酵母。[结论]采用固定化酵母发酵生产香蕉菠萝复合果酒具有发酵速度快、可连续使用、节约生产成本等优点。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58-17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林;
[目的]研究绿茶茶多酚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及茶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超临界CO2(SCF-CO2)萃取绿茶中的茶多酚,以茶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萃取工艺予以优化,对所得粗品茶多酚精制后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萃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萃取工艺条件为:CO2压力25MPa、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2.5h,在此条件下,SCF-CO2可将绿茶中47.50%的茶多酚提取出来;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SCF-CO2萃取的茶多酚具有优异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活性和较强的清除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活性,具有突出的还原能力(与VC基本相当)和抑制猪油氧化的能力,其抗氧化活性相当于或优于VC且明显高于乙酸维生素E。[结论]该研究提取的绿茶茶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61-17063+17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9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张然;龚忠;董寅亮;吴珊珊;
[目的]筛选适用于香酥酱鸭生产的复合防腐剂配方。[方法]以酱鸭中细菌总数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防腐效果较好的防腐剂,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配方。[结果]在单因素试验中,2个贮藏期后处理组的细菌总数均低于对照组;3.00%双乙酸钠的防腐效果最优,0.30%山梨酸钾、0.40%EDTA-2Na和0.06%溶菌酶次之;纳他霉素的防腐效果略差于筛选出的4种防腐剂,甘氨酸和壳聚糖的防腐效果不佳。4种防腐剂的最佳配比为:双乙酸钠3.00%+溶菌酶0.05%+山梨酸钾0.30%+EDTA-2Na0.20%。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山梨酸钾对酱鸭防腐效果的影响最大,复配防腐剂的防腐效果明显好于单一防腐剂。在复合防腐验证试验中测得的酱鸭细菌总数和TVB-N含量分别为3.24×104cfu/g和2.90mg/100g。[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的复配防腐剂能有效地抑制酱鸭中细菌总数和TVB-N值的上升。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64-17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静;李湘利;冯磊;魏子浩;殷昭起;张子莹;
[目的]研究常用防腐、防褐抑制剂对切分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PO)的抑制效果及贮运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无公害马铃薯为试材,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正交试验法,测定马铃薯中PPO的酶学特性及不同试剂作用下PPO的活性。[结果]马铃薯PPO的最适pH值为7.6,最适温度为32℃,短时高温处理能显著抑制PPO活性;PPO催化酶促褐变反应符合米氏方程,酶促反应的最大速率(Vmax)为0.2866U/(gFW.min),米氏常数(Km)为0.032mol/L;NaHSO3、抗坏血酸能较好地抑制PPO活性,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效果增强;0.1%抗坏血酸、0.06%或0.10%CaCl2、0.08%苯甲酸钠、1.0%壳聚糖保鲜切分马铃薯丝在4℃下贮藏96h后褐变度仅为6.14%。[结论]马铃薯PPO活性受诸多因素影响,尤以pH值和温度影响最为显著;试验采用抗坏血酸等复合保鲜剂对切分马铃薯丝的褐变抑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关于不同试剂间多因素协同作用机理和抑制效应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67-17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9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荣维燕;郭斌;
[目的]为充分利用紫苏叶资源,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苏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苏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影响紫苏叶总黄酮超声波辅助提取效果的主次因素为:水浴温度>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紫苏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30倍量40%乙醇超声提取40min,然后70℃水浴浸提1h。[结论]优化的提取方法效率高,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4.03%。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70-17071+1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吴文锦;李露;黄凤洪;杨玉平;沈飞;程薇;
[目的]为竹节参皂苷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比色法测定竹节参总皂苷含量,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等因素对竹节参总皂苷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法提取竹节参总皂苷的工艺条件。[结果]各因素对竹节参总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顺序为:超声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浓度70%乙醇,料液比1∶20,提取温度50℃,超声功率为32kHz,提取3次,每次30min。在该提取工艺下总皂苷得率为13.15%。[结论]优化出了超声法提取竹节参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该工艺具有提取温度低、时间短、得率高的优点。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72-1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郑艳霞;王永刚;李志忠;
[目的]寻找开发啤特果产业的新途径,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啤特果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啤特果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提取啤特果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5℃,料液比1∶2,乙醇浓度67%。在该工艺条件下,啤特果多糖的得率为1.05%。[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啤特果提供理论依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75-1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纪明慧;舒火明;孙振范;郭飞燕;王娅;
[目的]探讨提取海南绿茶籽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茶籽油成分。[方法]以海南绿茶籽为原料,采用加热回流法和微波辅助提取绿茶籽中的茶皂素,并将其提取结果进行比较。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用GC-MS对茶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影响茶皂素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温度>无水乙醇>辐射时间>微波功率;微波法提取海南绿茶籽茶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绿茶籽质量与无水乙醇体积比为40∶300(g/ml)微波提取功率为600W,微波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50min,在该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47.89%。海南绿茶籽油经GC-MS分析鉴定出8种化合物,以酸类化合物为主。[结论]与加热回流提取法相比,采用微波法缩短了提取茶皂素的时间,提高了茶皂素的得率。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77-1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金恒;展现明;闫锁;
[目的]筛选适合工业化生产玉米黄色素及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玉米淀粉的副产物玉米黄粉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玉米黄色素、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玉米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5℃、提取时间2h、固液比1∶4、pH值5.5,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乙醇体积>提取时间>pH值>温度。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0℃、酒精度70%、固液比1∶4、浸泡时间6h、pH值5.0,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浸泡时间>乙醇体积>温度>酒精度>pH值。[结论]该研究为玉米黄色素及醇溶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80-17081+17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鸿立;肖振晶;张丽杰;杨晓红;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玉米须多糖含量的差异及蛋白质的纯化。[方法]采用热回流法提取多糖及木瓜蛋白酶除去蛋白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找到木瓜蛋白酶的最优条件。[结果]吉林和松原乳熟期多糖含量为9.87%、10.15%,成熟期为4.85%、4.55%,乳熟期平均产率花柱为7.90%,柱头为12.58%,成熟期平均产率花柱为4.91%,柱头为3.51%。酶水解正交试验最优条件:酶底比1.00%,pH值5.5,体系在水浴中水解1.5h,温度为40℃。[结论]乳熟期多糖含量高于成熟期;乳熟期柱头含量最高,酶法可作为玉米须多糖的脱蛋白的工艺,除蛋白率60.31%,损失率为14.71%。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82-17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范翠丽;李向东;王存连;曹熙敏;
[目的]研究辣椒红色素微波辅助萃取工艺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有机溶剂从辣椒中提取红色素,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溶剂、不同微波火力、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料液比下的色素提取率,然后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另外,对辣椒红色素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论]微波提取辣椒红素的最佳条件为: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微波火力大,料液比1∶9,微波处理时间14min。与浸提法比较,微波提取极大地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收率明显提高。物理性质及化学稳定性研究表明:辣椒红素是一种稳定的天然红色素,适宜在各类产品中进行添加。[结论]为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应用及加工中的护色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85-17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华;施佳慧;
[目的]研究黄酒糟的氨基酸组成和脂类成分。[方法]分别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薄层扫描仪和气相色谱仪对黄酒糟的氨基酸组成、脂质组成和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结果]黄酒糟的蛋白质含量为335.2g/kg(DW),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111.7g/kg(DW),占氨基酸总量的36.60%,赖氨酸是黄酒糟的限制性氨基酸;黄酒糟脂肪含量为16.7g/kg(DW),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7.77%,其中油酸占25.00%,亚油酸和α-亚麻酸2种必需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1.27%。[结论]黄酒糟适合用于生产调味品、提取植物性蛋白和开发低脂高蛋白高纤维保健食品。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42-1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赵桂华;尹淑霞;郝万东;仲维霞;尹昆;
综述了食品蛋白质水解肽的制备方法及蛋白质水解产物的应用情况。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62-1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东;郭海强;候德苹;
以四川省为例,设计调查问卷,以四川各地市州的317个农户为样本,对影响农户增收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政策因素、农户年龄因素、健康状况、农村基础设施、受教育年限、距离城镇距离等因素是影响农户收入增长的显著因素。最后,在以上分析结论的基础上,从加大对农户增收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教育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落实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88-17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颖;尹昌斌;
分析了唐山市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唐山市循环农业发展的两类典型模式,提出了唐山市循环农业的发展方向与模式选择,即"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种、养、加结合型循环农业模式,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特征的循环农业模式,以畜禽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模式,以能源作物开发利用为方向的生物质产业";最后从财政支持、政策机制与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唐山市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91-17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熊德斌;
以协整理论为基本计量分析方法,以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为研究变量,通过对1978~2006年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建立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劳动生产率之间的长期对数模型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弹性系数为1.06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受农村各生产要素制约效率难以发挥造成,并提出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效率的政策建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94-17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才春红;王健;
在分析城镇化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构建融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于一体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河北省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从降低农民进城成本、优化城市投资环境、发展集群经济、推进京津冀的一体化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97-17098+1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莫凡;
产业集群在专业化、降低成本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利用产业集群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已经得到各界学者的认可,甚至进入地方政府决策层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开发区,也是我国西部唯一沿海地区,但在东部产业转移及国家和自治区倾斜政府的良好形势下,其产业集群发展并未取得应有的绩效及获得经济带动作用,表现为产业布局不科学、专业化分工不明显、产业链不完善等。因此,应该根据产业集群理论,科学规划和布局,引导专业化分工,延长产业链,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增强产业集群发展后劲,进而提升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099-1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罗长海;
在理清了都市农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都市农业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探讨了农业园区作为农业发展载体的作用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02-1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杨启智;
从当前新农村建设路径中存在的不足出发,探索了新农村建设中产业与现代村落联动的发展路径。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04-17105+1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忠海;
针对循环经济理论已受到政府部门和学者普遍重视,对国内学者在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方面系统梳理,表明在研究模式上由宏观、中观与微观方面开始转向"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合规律及运行机制的研究,在实践层面由生态园扩展到"生态城"甚至"生态省"建设的实践模式研究,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对西部循环经济的机理与推进机制研究文献相对较少。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06-1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牛建立;
对毛泽东农业建设思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13-1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子剑;
从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小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16-17117+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红侠;
在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目标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具体财务管理目标。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18-17119+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赵路;
发展绿色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短地区经济差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陕南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发展绿色产业的基础、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创新投入扶持机制、促进区域合作、壮大龙头企业4个方面提出了加快绿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20-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郜绍辉;郭志远;
阐述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经历了3个阶段:人民公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税费制度改革之后的时期,它们的本质相同,其绩效却不同。其中人民公社时期的供给制度相对有效,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和税费制度改革之后的时期则相对无效。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25-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潘云华;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西、湖南、安徽、甘肃4省的9个农村地区农民进行了道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民认同当前的主流道德观,表现出传统的继承性和多元化取向,不同性别、年龄的农民道德观呈现显著差异,还存在诚信道德缺失、宗族观念普遍、道德行为与道德观念偏离等问题。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27-17129+17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永平;
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地理限制及相关政策的演变过程,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在现阶段不宜改变地理限制政策的建议。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30-17131+1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易俗;田杰;
介绍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主要类型和内涵,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意义和特点,提出了我国应构建农业劳动力激励、培训就业服务中介激励、企事业单位激励等激励机制,并构建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培训投入与效益协调的监督机制,构建相应的信息和就业服务机制,以更好的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32-17134+1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俊丽;罗强强;
以2007年3月国家财政部和华中师范大学组织的调查活动中的宁夏地区33镇35个样本行政村1000户农村居民的调研数据为调查资料,从公共财政建设滞后、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缓慢3个方面介绍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指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的现实需要。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公共服务供给过程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3方面分析了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通过强化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主体多元化的供给机制、构建主体多元化的供给机制3个方面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35-1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芳;
在分析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状况的基础上,指出了限制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39-1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宋成舜;周惠萍;
在对崇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内涵及其来源,并科学地预测了崇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最后提出了推进崇阳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具体措施。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46-17147+1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海鸿;李田;杜茎深;
运用社会燃烧理论对农村土地调整中的冲突进行了研究,认为农村土地调整中的冲突是在燃烧的基本条件即"燃烧物质"(农地利益)、"助燃剂"(包括自然灾害、农民土地权利意识增强、农地法律政策及其产权制度缺陷等)和"点火温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最后总结了对调控农村土地调整中的冲突的认识和思考。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48-17150+1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邢红;赵媛;
从风电价格、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对江苏风电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力发展风电对江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节约经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建设沿海绿色能源基地,可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利用风电较长产业链,可以优化产业结构。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51-1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瑞涛;
阐述黑龙江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的重要农业大省之一,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在黑龙江省的农村NGO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有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数量最多,发展也最好。所以,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研究来透视黑龙江省农村NGO的功能和发展现状。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55-1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伍国勇;
林业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一般农业的基础功能,还具有丰富而特殊的多功能性。以贵州省丹寨县为例,在介绍林业功能价值评估意义的基础上,从林业的实物生产价值(林业及林副产品生产功能)、生态服务价值(涵养水源,防洪减灾功能;水土保持,粮食增产功能;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功能)、社会服务价值(就业增收;景观游憩功能)3方面介绍了丹寨县林业功能,并采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替代成本法(RCM)、分类估价法(CVM)和旅行成本法(TCM)等对上述功能的货币价值进行数量研究。结论表明,林业生产价值为1971.26万元;涵养水源、防洪减灾功能价值为11100万元,是林业生产价值的5.63倍;水土保持、增肥增产功能价值为16010.15万元,是林业生产价值的8.12倍;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功能价值为112662.41万元,是林业生产价值的57.15倍;就业增收、景观游憩价值为538万元,是林业生产价值的0.27倍。最后,鉴于林业重要的外部作用,建议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考虑到林业丰富的多功能性,以促进林业的有效开发和农业持续发展。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59-1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谭触灵;何斌;
[目的]为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对3种不同抚育方式(全面铲草、铲草+化学除草、割草+施肥)下杉木幼林的生长量及抚育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其最佳抚育方式。[结果]3种抚育方式下,杉木幼林的平均树高分别为3.8、5.0、4.2m,平均胸径分别为5.0、6.4、5.3cm;铲草+化学除草抚育方式杉木幼林的单株材积最高,达0.00970m3,分别为全面铲草和割草+施肥抚育方式杉木幼林单株材积的2.29和1.66倍;割草+施肥抚育方式投资最高(4900元/hm2),其次为全面铲草抚育方式(3600元/hm2),铲草+化学除草抚育方式投资最少(2250元/hm2)。[结论]南方林区杉木幼林的最佳抚育方式为人工除草+化学除草。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66-17167+1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建德锋;陈凯峰;
[目的]为把高档蔬菜香椿引入吉林地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清水为对照,用3种传统培养液,即凡尔赛营养液、道格拉斯的孟加拉Ⅲ营养液、波司特营养液作为基本营养液,各自添加不同的微量生长激素对香椿进行水培试验。[结果]3种配方的水培营养液均适合对香椿进行水培,但其中以道格拉斯的孟加拉Ⅲ营养液添加IBA0.5mg/L为最好,在水培的各个生长阶段都表现优良,水培到25d平均高度和侧枝的长度最大,单株平均重268g。而采用凡尔赛基本营养液+IAA0.5mg/L和波司特基本营养液+NAA0.5mg/L作为水培营养液配方的单株平均重分别为248、250g。[结论]建议在生产香椿水培苗的过程中采用道格拉斯的孟加拉Ⅲ基本营养液+IBA0.5mg/L作为水培营养液配方。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68-1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宝琦;徐建民;李光友;陆钊华;RISTO Vuokko;吴世军;王伟;
[目的]寻找在广西山口地区适合桉树大径材培育的优良无性系,探索桉树大径材无性系良种中期选择的可行性和培育潜力。[方法]调查与大径材培育密切相关的20个5.5年生桉树无性系的主要性状,运用方差与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无性系间性状的差异,以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生长量最优的是DH32-28,其单株材积达0.1262m3,是平均值的131.0%,是最差无性系的198.5%。材质最优的是TH9211-LH5,其木材基本密度与弹性模量分别达0.48g/cm3、6.166GPa,是平均值的116.4%、130.5%,最小值的130.6%、179.5%。应用指数选择法选出各性状指标均优良的5个无性系,分别是DH184-1、DH167-2、DH32-28、DH33-9和DH32-26。[结论]以生产指标、形质指标、材性指标可以选择出适宜做桉树大径材的无性系。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70-17174+17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杨桂绒;王斌;
[目的]证明马尾松松针中抗氧化因子的存在及各因子与马尾松松针抗氧化作用的协同关系。[方法]以新鲜马尾松松针为试材,通过测定其提取液的过氧化值、酸价、VC、VE、VP和胡萝卜素含量研究了马尾松松针的抗氧化特性。[结果]与未添加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相比,添加了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在同一时间测定的酸价较小,其在不同时间测定的酸价变化值也较小。添加了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被氧化的程度远远小于未添加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Vc含量为4.092mg/kg,VE含量为21.000μg/kg,VP含量为36.385μg/kg,胡萝卜素含量为10714.300μg/kg。各抗氧化因子对松针抗氧化特性都有协同增效作用。各因素的协同增效作用依次为:VC>VP>VE>胡萝卜素。[结论]马尾松松针含有抗氧化因子,可以作为功能食品的素材。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75-17176+17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于水强;关庆伟;
[目的]研究南京城市森林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方法]对南京紫金山地区四种典型林分的枯落物储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枯落物和土壤持水量等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马尾松纯林枯落物储量最高,整个枯落物层的蓄水量为马尾松纯林>枫香马尾松混交林>枫香栎树混交林>落叶阔叶杂木林;枫香栎树混交林的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要远大于其他3个林分,并且土壤持水量也最高;不同林分枯落物和土壤的综合蓄水能力的大小顺序为枫香栎树混交林>落叶阔叶杂木林>枫香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结论]就4种林型的水源涵养能力来说,枫香栎树混交林为最优林型。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77-17179+17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史正军;张加研;吴春华;秦永剑;
[目的]探讨油簕竹的开发利用价值,为实现油簕竹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油簕竹化学成分、纤维形态、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综合评价油簕竹的开发利用价值。[结果]油簕竹木素含量23.38%,综纤维素含量73.99%,多戊糖含量17.80%,灰分含量为2.02%;纤维平均长度为3.47mm,纤维平均宽度为24.50μm;细胞属于腔大、壁薄且柔韧性好的细胞类型;且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常见木材,表明油簕竹化学组成、纤维形态、物理力学性质3个方面的性能指标均满足制浆造纸、建筑材料、人造板材等工业对原料的要求。[结论]综合分析认为,油簕竹属优良的植物纤维原料,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大型丛生竹种。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80-17181+17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焕金;周用武;
对云南省安宁市"3.29"重大森林火灾迹地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火灾迹地经常出现滑坡、泥石流现象,紫茎泽兰大量入侵。对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火灾迹地管理中应采取的措施。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196-1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明珠;
基于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风景资源的调查,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主要资源有5类60处,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分值为22.81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为10.0分,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为9.0分,综合得分为41.81分,达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Ⅰ级标准,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最后,对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2009年34期 v.37;No.287 17210-17211+1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