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24 10 v.52 21-23+29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58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性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摘要(Abstract):

[目的]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58在黄淮海南片麦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9—202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海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新麦58的农艺性状和品质、产量构成、丰产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新麦58在国家冬小麦品种黄淮海南片水地组3年试验中成穗率较高,有效穗数为638.59万穗/hm2,穗粒数33.90粒/穗,千粒重43.44 g,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264.6 kg/hm2,比对照增产5.68%,增产点率100%。品质结果达到强筋小麦品质标准。产量三要素相关性和直接通径系数结果均表明,穗粒数是影响新麦58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生产上应保证适量的有效穗数,主攻穗粒数,稳定千粒重,进一步挖掘新麦58的高产潜力。

关键词(KeyWords): 新麦58;农艺性状;丰产性;产量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田中伟,樊永惠,殷美,等.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根系改良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作物学报,2015,41(4):613-622.

[2] 吴曹阳,梁诗涵,邱军,等.基于连续12年国家苦荞区域试验的中国苦荞品种选育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9):3878-3894.

[3] 李世平,张哲夫,安林利,等.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在小麦区试中的应用及其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0,15(3):10-15.

[4] 苏秋芹.花生新品种龙花163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191-195.

[5] 唐启义.DPS 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21-312.

[6] 芦艳珍,马乐,杨三维.山西南部旱地区试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20,48(12):1876-188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粮油检验容重测定:GB/T 5498—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8] 刘艳喜,秦毛毛,周正富,等.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79的品质及其稳定性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48(12):30-36.

[9] 陈晓杰,张建伟,范家霖,等.国审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郑品优9号[J].中国种业,2021(6):117-119.

[10] 张承毅,吕建华,毛瑞喜,等.山东省优质小麦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J].种子科技,2020,38(22):3-11.

[11] 王志龙,于亚雄,杨金华,等.抗条锈小麦新品种云麦75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0(1):61-64.

[12] 王汉霞,马巧云,田立平,等.小麦新品种京花12号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J].种子,2020,39(5):124-126.

[13] 王志龙,程加省,杨金华,等.小麦新品种云麦74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作物研究,2019,33(6):543-546.

[14] 杨海峰,朱坤,屈涛,等.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45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2(4):80-82,109.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S512.1

引用信息:

[1]马海涛,付亮,彭东等.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58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4,52(10):21-23+29.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