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晓苗;殷冬冬;沈学怀;潘孝成;戴银;赵瑞宏;周学利;侯宏艳;尹磊;刘亚云;
[目的]对安徽某土鸡场送检的疑似肿瘤病的病料进行鉴定。[方法]采集病死鸡的肝脏,提取病毒DNA,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检测,对扩增出的ALV env与MDV meq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检测到禽白血病和马立克目的条带,序列比对结果发现,禽白血病病毒为J亚群,马立克为野毒强毒株。[结论]研究结果为了解该地区禽白血病和马立克混合感染情况提供了参考数据。
2024年18期 v.52;No.751 58-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婷;孙述好;翟雨哲;姚寒;邱睿;杨瑷宁;韩雨哲;
[目的]探究大洋河丹东段鱼类资源。[方法]于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对该流域鱼类资源进行了4次调查。[结果]共采集鱼类38种,隶属于10目15科37属。其中以鲤形目最多,共计2科22属23种,占60.53%;其次为鲈形目4种,共计4科4属,占10.53%;鲇形目、胡瓜鱼目与鲻形目均2种,占5.26%;七鳃鳗目、鳗鲡目、鲱形目、鲉形目、鲀形目各1科1属1种,均占2.63%。从鱼类生态类型来看,鱼类群落以底层、产黏性卵、杂食性鱼类为主。渔获物数量组成中以似鮈、宽鳍鱲与鸭绿沙塘鳢占比较高,分别为16.37%、12.10%、9.79%。[结论]该研究补充了大洋河丹东段鱼类资源现状的基础数据,为该河流鱼类资源管理与生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18期 v.52;No.751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文轩;周子昱;马可馨;杨悦瑶;李逸帆;李雅娟;周贺;
通过天然4倍体(4n=100)和2倍体(2n=50)泥鳅杂交创制不同子代杂交组合(4n♀×2n♂、2n♀×4n♂)。以传代20次的杂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系为材料,采用常规冷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通过吉姆萨染色确定数目及核型;通过银染法及CMA_3/DA/DAPI三重荧光染色技术对其进行带型分析。结果显示:正反交3倍体鳍细胞系的染色体分裂相数目为3n=75,核型公式15m+6sm+54t,NF=96;正反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系的染色体分裂相中显示有3个银染点,均位于第1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短臂的端部区域;正反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中显示有3个CMA_3荧光信号点,均位于M1区域。研究表明:杂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经细胞培养传代20次后的染色体组成未发生改变,其染色体数目、核型和带型与3倍体泥鳅其他体细胞结果一致。
2024年18期 v.52;No.751 67-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方绍勤;万揆;黄秋月;徐方芳;赵玉龙;
犬种资源是我国犬业发展特别是警犬工作的“芯片”,实现犬种资源的自主化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警犬解除“卡脖子”风险和迈向国际一流的关键。聚焦我国唯一自主知识产权警犬品种——昆明犬,以其发源地昆明警犬基地2018—2022年各项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昆明犬在我国犬业发展和警犬工作中肩负重任。与犬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昆明犬发展基础薄弱,存在数量严重不足和质量发展的路径缺失。从昆明犬发展的理论缺陷和现实缺失进行解构,对昆明犬的发展困境进行问题识别,从种质资源的综合开发、育种核心技术的创新应用、警用性能开发搭建、完善昆明犬产业化链条等维度重构昆明犬发展路径,旨在为化解我国警犬种源风险提供有益借鉴。
2024年18期 v.52;No.751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金梅;关妙娟;黄鼎;明如宏;李良波;谭勇;
以山豆根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考察DNA、引物、Mg~(2+)、dNTPs、Taq酶5个因素对ISSR-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建立并优化山豆根ISSR-PCR反应体系条件。结果表明:山豆根ISSR-PCR反应体系(20μL)最优条件为Mg~(2+)浓度3 mmol/L,dNTPs 0.2 mmol/L,Taq酶1 U,引物0.5μmol/L,模板DNA 100 ng,运用该体系从100条UBC引物中筛选到10条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可有效建立山豆根ISSR-PCR反应的最优体系,为山豆根的亲缘关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及品种鉴定和系统分类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18期 v.52;No.751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瑞旭;窦宏奇;明浩宇;杨鹤同;宋微;
选择市面上常见的7种杀螨剂对铁线莲上二斑叶螨进行毒力测定。利用玻片浸渍法、叶片残毒法和盆栽毒力测定分别对二斑叶螨卵、成螨及盆栽铁线莲上的叶螨种群进行了毒力测定。对卵和成螨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除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苦参碱、阿维哒螨灵、丁氟螨酯、联肼乙螨唑、阿维乙螨唑、螺螨酯和联苯肼酯。盆栽毒力测定显示,各种杀螨剂的LC_(50)值都比室内毒力测定值有所提高。通过与其他已有研究结果比对发现,铁线莲上二斑叶螨的LC_(50)值较高,表明在铁线莲上定殖的二斑叶螨对农药的耐受性更高。研究结果可为铁线莲上二斑叶螨的化学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2024年18期 v.52;No.751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金庆;王英超;邵秀玲;季蕾;张静;尹伟力;
利用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β-tubulin一段保守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的检测,并进行特异性与灵敏度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可达5 pg/μL,适合于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的快速检测。
2024年18期 v.52;No.751 118-11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航;赵俞;李强;赵江;艾锋;刘娜;张凯煜;
[目的]研究蚯蚓肥对陕北毛乌素沙地土壤改良效应,为解决陕北毛乌素沙地土壤性状差的问题提供方案。[方法]以中科羊草为指示作物,分别在沙地上施用不同含量的蚯蚓肥0 t/hm~2(CK)、30 t/hm~2(LE-1)、45 t/hm~2(LE-2)和60 t/hm~2(LE-3),测定含水率、孔隙度、容重等指标,分析不同处理下毛乌素沙地物理性状;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水解氮含量、pH等指标,分析不同处理下毛乌素沙地化学性状;测定作物的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等指标,分析不同处理下中科羊草的农艺性状。[结果]与CK相比,LE-1、LE-2和LE-3处理土壤含水率增幅为1.01%~7.90%,孔隙度增幅4.75%~5.31%,容重降低2.13%~4.14%;相较于CK,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118.33%~210.83%,速效钾含量增幅17.04%~94.84%,有效磷含量提升10.81%~116.22%,水解氮提升242.01%~261.27%,pH降低1.15%~1.39%;与CK相比,中科羊草株高增加15.95%~27.10%,叶面积提高15.00%~66.8%,生物量增加43.45%~94.87%。[结论]施用蚯蚓肥能够有效改善陕北毛乌素沙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并显著改善中科羊草的生物学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60 t/hm~2蚯蚓肥综合改良效果最佳,得分1.77。
2024年18期 v.52;No.751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康轩;杨佛新;张桂兴;严学东;李静娟;温武东;曾远平;黄铁钢;
以惠城区为例,对东江流域中下游典型土壤进行分类,通过采集1 619个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研究东江流域中下游典型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惠城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属中等偏上水平;青泥格田、花岗岩红泥田等土属有机质含量较高,而乌泥底田、砂页岩赤红地、红色砂页岩赤红地等土属含量较低;青泥格田、花岗岩红泥田、石质土、花岗岩红黄泥田等土属全氮含量较高,而乌泥底田、砂页岩赤红地等土属含量较低;土壤全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0.039 8X+0.376 9,相关系数为0.65;有机质、全氮含量累积基本符合不同分类土壤形成规律。土壤碱解氮含量总体上属中等偏上水平,平均含量水平达到三级标准;土壤有效磷含量总体上属上中等水平,平均含量水平达到一级标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同土属类型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差异均较明显,没有明显规律可循,主要是受人为施用化肥影响较大。
2024年18期 v.52;No.751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颜尘栋;吴书凤;张鑫鹏;黄德龙;魏浩;车欣宇;
以大豆为原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单接菌根真菌、单接大豆根瘤菌和同时接种菌根真菌和大豆根瘤菌处理,以都不接为对照。研究不同接种对植株株高、茎粗、根长、结瘤数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灭菌的发芽率高于未灭菌的发芽率。大豆根瘤菌的每盆中大豆苗的株数最多,所结根瘤数量最多,说明大豆根瘤菌能够促进大豆苗的生长,菌根真菌与大豆根瘤菌混合处理植株茎粗最高,所结的根瘤单个重量为0.007 g,添加菌根真菌的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氮含量最低,大豆的发芽率最低,但单株所结根瘤数最多,说明菌根真菌与大豆根瘤菌混合施用可以促进根瘤的形成和发育。
2024年18期 v.52;No.751 133-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少锋;秀花;
探究不同施肥配比对陇东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施肥配比。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计10个施肥配比处理,不施肥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I处理株高最高,达62.89 cm,是对照的1.59倍,方差分析表明速效肥料和有机肥料对株高的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肥料配施对茎粗影响不显著(P>0.05),鲜草产量是对照的1.32~2.73倍;干草产量是对照的1.17~1.72倍,方差分析表明处理A鲜重和干重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从各处理的营养分析来看,各施肥处理各指标均高于对照,表明施肥处理可以提高苜蓿营养品质。隶属函数分析表明处理A的综合表现最好,即N、P、K分别为75、150、150 kg/hm~2综合表现最好。
2024年18期 v.52;No.751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洋;朱志刚;赵静;高媛;赵懿;
比较蚯蚓原位处理牛粪产生蚯蚓粪和常规有机肥处理对设施番茄产量和土壤改良的影响,为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2个番茄品种为材料,利用上茬温室蔬菜收获后的栽培垄,在垄上直接接种蚯蚓种和牛粪,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番茄的产量、品质。结果表明,合理的控温、控湿度可以创造蚯蚓生存环境,蚯蚓原位处理牛粪产生蚯蚓粪降低了土壤容重(P<0.05),提高了水稳性大团聚体数量(P<0.05),主要集中在2.0 mm≤Ф<3.0 mm和0.5 mm≤Ф<1.0 mm。对土壤全盐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不同盐基离子的影响因品种的不同效果不同。土壤微生物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个品种的番茄产量分别提高14.4%和24.7%。但对番茄品质的影响因品种的不同产生不同结果。综上所述,蚯蚓原位处理牛粪产生蚯蚓粪可显著提高设施番茄产量,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指标,建议设施农业周边有蚯蚓养殖厂的条件下,推荐使用该方法。
2024年18期 v.52;No.751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岳峰;
探究2株贝莱斯芽孢杆菌结合有机肥使用对阳光玫瑰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葡萄上微生物菌肥的应用范围。2020年11月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YH-18、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 YH-20这2株微生物菌剂应用于上海市奉贤区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上。葡萄种植土壤施用2种微生物液体菌剂,按照菌液∶水=1∶2的比例稀释混合,倒入打药机内,通过喷洒的方式将菌液直接喷洒覆盖在施好的园内有机肥上,施用完成后及时翻土进行覆盖。2021年3月在原地进行复施。首次施肥30 d后,YH-18、YH-20处理葡萄叶片叶绿素比对照提高10.12%、3.26%;叶片厚度比对照提高22.16%、10.80%;叶面积比对照提高23.92%、19.87%。2次施菌后,YH-18、YH-20处理果实穗重比对照提高19.55%、16.19%;单果纵径比对照提高3.15%、3.76%;果形指数有所提高。YH-18、YH-20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提高20.08%、13.58%;YH-18处理可滴定酸含量较对照提高21.05%;果实含水量较对照降低2.18%、1.96%;YH-18处理果实硬度比对照提升20.9%。在园内有机肥基础上施加YH-18、YH-20微生物菌剂显著改善了葡萄生长情况,提高了果实品质,适合在葡萄种植园大范围推广。
2024年18期 v.52;No.751 144-14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谭微;官利兰;何艺超;管大伟;刘涛;张新明;
以广东省恩平市主栽马铃薯品种之一祚实1号原种合格脱毒种薯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合理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T_3处理具有显著的增产效益,可保障马铃薯块茎品质,商品薯率最高,经济效益亦最高;且该处理偏生产力(119.85 kg/kg)和农学效率(67.10 kg/kg)均为最高。综合考虑马铃薯产量、品质、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推荐在冬作马铃薯生产中,施用900 kg/hm~2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作为适宜的施肥方案。
2024年18期 v.52;No.751 147-150+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姚悦;谭春萍;
选择新疆14个地州(市)2012—2021年的农业机械化数据,进行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并构建起多元回归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城乡收入比对新疆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水平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城乡收入比对新疆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滞后2期的正向影响作用,经济、社会等条件变量也呈现着一定的滞后性影响特征。
2024年18期 v.52;No.751 213-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娜;史主生;
特色小镇的出现,为小城镇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推动了人才、技术、金融、信息等要素在乡村地区的延伸,拉动了乡村产业融合和高级化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实现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推动小镇居民高质量就业和高品质生活同步发展。以内蒙古为例,从理论层面与实际层面系统地剖析了特色小镇建设与高质量就业的协同发展关系。研究发现,内蒙古特色小镇建设与高质量就业的协同效应不强,在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同时探究了特色小镇与高质量就业协同发展的路径,以期为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024年18期 v.52;No.751 220-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亚妮;孔一;宋婉;涂维亮;
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基于对湖北省17个市返乡创业群体进行调查的274份问卷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式处理数据,再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农民工是返乡创业的主体,而内部资源禀赋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内在动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困境呈显著负向影响。据此,针对该省返乡创业农民工存在的痛点和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助推湖北省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该省就业率,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024年18期 v.52;No.751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东悦;陈俊红;宋玉芬;王忠贤;
分析了2016—2021年北京粮食消费结构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21年北京粮食消费总量呈波动式下降,在北京市农业“调转节”的作用以及COVID-19疫情影响下,城乡居民加大了对口粮的囤积,使得间接用粮量稳中有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开展,北京市城乡居民粮食消费需求升级与粮食产量减少的错位导致粮食不安全系数增加。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北京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加强科技赋能,稳步提升粮食自给率;强化协同机制,保障首都粮食供给;推进种养一体化,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
2024年18期 v.52;No.751 23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洁玉;李富宁;陈萍萍;方明增;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重要资源之一,围绕其开展立法保护工作势在必行。立法保护与品牌建设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现阶段我国对于地理标志农产品立法保护工作存在短板,制约了品牌建设全面推进。结合百色芒果产业发展,探讨百色芒果立法保护工作的现实需求与品牌建设联动发展路径,对区域产业升级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保护与品牌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18期 v.52;No.751 235-23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智颖;
新形势下,农业区域品牌有效赋能乡村振兴。以知名农业区域品牌“南县稻虾米”为例,采用共生理论,从共生界面、共生环境和共生单元分析农业区域品牌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内生机制和共生系统,提出强化共生界面、优化共生环境和发挥共生单元协同作用3项提升品牌价值的农业区域品牌绿色发展策略。
2024年18期 v.52;No.751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立;张倩;姚志;
高素质农民培育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输送可用的乡村人才,农业强国建设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与农业现代化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否有助于农民增收一直未得到严谨证实,基于2023年对湖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调查数据和2016—2022年培育的职业农民数据,采用O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无论农民的身份属性或者个体属性如何,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培训时限的增加均有利于带动农户收入提增;(2)高素质农民培育推进农户收入增主要通过技能改善、丰富理论、人脉拓展这3个中间渠道变量实现,均存在完全的中介效应;(3)培育高素质农民进行规模经营生产也需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据此,提出了强化资金支出、扩大培育规模,深化培育课程改革、提升专业性和建立健全培训后增收考核机制等建议。
2024年18期 v.52;No.751 242-248+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东声;庄定鹏;胡恬恬;覃林珠;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渗透,其在多个领域中所起到的赋能作用日益明显。尤其是在中国的西南边境地区,数字赋能为推动返乡创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动力。着重探讨了数字赋能如何修复该地区的返乡创业,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结合实证数据深入剖析了其中的修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在该地区的政府机构和关联企业的帮扶中,对修复创业信息流通和通达性产生了积极效果。同时,当数字赋能与地区的关联企业和投资机构相结合时,其对于修复和促进创业项目的实施和运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该地区的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在数字赋能的加持下,对创业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和修复。
2024年18期 v.52;No.751 249-254+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青奕;侯娇;柳溪;陆世东;张旭鹏;
基于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根据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非期望的超效率-Malmquist生产指数(SBM-Malmquist)、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实证检验耕地轮作休耕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绿色生产以及促进粮食绿色生产的粮食绿色生产技术进步与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效率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显著促进了粮食绿色生产,主要表现为粮食生产绿色技术效率的持续改善以推动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粮食绿色生产视角准确客观评估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政策绩效,对于当前试点地区调整或完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政策举措,推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常态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政策蕴含,也为当前促进粮食绿色生产提供路径参考。
2024年18期 v.52;No.751 25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红梅;杨俊方;薛珍;李青;
根据新疆13个地州(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从农业发展、环境、资源、经济4个维度构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度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聚类分析对其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水平可分为3个阶段——快速增长期(2011—2013年)、发展下滑期(2013—2014年)、稳定增长期(2014—2020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北疆>南疆>东疆的态势。
2024年18期 v.52;No.751 26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红梅;杨俊方;薛珍;李青;
根据新疆13个地州(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从农业发展、环境、资源、经济4个维度构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度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聚类分析对其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水平可分为3个阶段——快速增长期(2011—2013年)、发展下滑期(2013—2014年)、稳定增长期(2014—2020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北疆>南疆>东疆的态势。
2024年18期 v.52;No.751 26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红梅;杨俊方;薛珍;李青;
根据新疆13个地州(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从农业发展、环境、资源、经济4个维度构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度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聚类分析对其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水平可分为3个阶段——快速增长期(2011—2013年)、发展下滑期(2013—2014年)、稳定增长期(2014—2020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北疆>南疆>东疆的态势。
2024年18期 v.52;No.751 26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红梅;杨俊方;薛珍;李青;
根据新疆13个地州(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从农业发展、环境、资源、经济4个维度构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度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聚类分析对其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水平可分为3个阶段——快速增长期(2011—2013年)、发展下滑期(2013—2014年)、稳定增长期(2014—2020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北疆>南疆>东疆的态势。
2024年18期 v.52;No.751 26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红梅;杨俊方;薛珍;李青;
根据新疆13个地州(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从农业发展、环境、资源、经济4个维度构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度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聚类分析对其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水平可分为3个阶段——快速增长期(2011—2013年)、发展下滑期(2013—2014年)、稳定增长期(2014—2020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北疆>南疆>东疆的态势。
2024年18期 v.52;No.751 26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敏;陶睿泽;刘英超;李育川;李晶;王海燕;曹富美;
案例教学不仅可巩固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教学模式,但近年来在中国农业专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少有应用。笔者在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就教学方式的完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农业硕士研究生相关专业课程案例分析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2024年18期 v.52;No.751 265-267+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连男;陈纪鹏;王婷玉;
以宜春学院农学专业校地合作服务乡村振兴为契机,以农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明确农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设、强化专业实践基地运行机制建设、优化农学专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考核指标等措施,提高农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制定农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农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2024年18期 v.52;No.751 268-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惠敏;李庚飞;谢荣;董蓉;蒋亚华;乔永旭;李权;
耕读教育作为加强高校农学相关专业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强农兴农的使命和知农爱农的情怀具有深远意义,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对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园林专业人才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宿迁学院园林系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制度建设,开展园林专业“1+1+3+3”耕读教育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共建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等举措强化了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成效。基于宿迁学院园林专业耕读教育的内涵建设,提出了其耕读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创新,主要包括:依托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打造“跨界整合”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依托宿迁学院的产业学院(苏花学院),实施专业特色发展;推动耕读教育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依托“苏北”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打造“沉浸式”育人格局。这些举措建构和创新了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也为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其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提供了借鉴。
2024年18期 v.52;No.751 271-274+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兰剑;安慧;吴江;
新文科秉持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遵循需求为本、技术赋能、协调联动的基本原则,对于促进高校加强培养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乡村问题日益复杂化,新时期所需的乡村治理人才应是具备多元化知识体系、综合实践能力、活跃思维能力和强大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要在新文科建设的引领下构建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新型课程体系、专业教材、复合型师资队伍、数字化教学平台,多主体协同培养符合乡村治理需求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
2024年18期 v.52;No.751 275-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鞠延仑;常凇瀚;房玉林;
葡萄生态学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改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课程发展方向。从教师团队建设、制定课程思政目标、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教学评价改革4个建设路径详细阐述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内容,以期为培养有理想、有信念、勇担当、懂技术的葡萄与葡萄酒行业人才助力。
2024年18期 v.52;No.751 28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