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五期间生态足迹测评Ecological Footprint Evaluation of the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during the Tenth Five-year Plan
张红丽;郭永奇;张文彬;
摘要(Abstract):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根据2002~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资料,对兵团十五期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兵团十五期间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4.968391 hm2增长到2005年的5.540852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1年的2.412742 hm2下降到2004年的2.28535 hm2,2005年稍有回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反向发展趋势使兵团的十五期间生态赤字由2.555649 hm2增至2.922504 hm2,说明兵团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KeyWords): 新疆兵团;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新疆兵团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YB06)《新疆生产兵团节水生态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阶段成果;; 石河子大学“263”项目资助
作者(Author): 张红丽;郭永奇;张文彬;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8.20.03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陶在朴.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的重量及面积观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 [2]REESW E.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What urban e-conom ics leaves out[J].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1992,4(2):121-130.
- [3]杨开忠,杨咏,陈洁.生态足迹分析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15(6):630-636.
- [4]陈东景,徐中民.生态足迹理论在我国干旱区的应用与探讨——以新疆为列[J].干旱区地理,2001,24(4):305-309.
- [5]岳东霞,李自珍,惠苍.甘肃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发展趋势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3):454-463.
- [6]荆治国,周杰.基于特征参量调整法的中国省域生态足迹研究[J].资源科学,2007,29(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