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香气成分与其评吸总分和香味特征的相关性Correlation of Aroma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Score of Smoking and Aroma Characteristics of Flue-cured Tobacco
王能如;李章海;王东胜;刘添毅;张清明;黄一兰;
摘要(Abstract):
[目的]为特色烤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同等级烟叶的香气成分及其评吸总分、香气质、香气量及香型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初烤烟香气成分与其评吸品质和香气特征的关系。[结果]从烤烟中共检测出41种香气成分,与评吸总分关系密切的有二氢猕猴桃内酯(显著正相关)、四甲基吡嗪、茄酮、氧化茄酮、香叶基丙酮、2-乙酰吡啶(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香气质关系密切的有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显著正相关)、2-乙酰吡啶和2,3-二甲基吡嗪、2-甲基戊酸和四甲基吡嗪(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香型关系密切的有四甲基吡嗪、茄酮、氧化茄酮、异戊酸(显著正相关)、二氢猕猴桃内酯(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各香气成分与烤烟香气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关键词(KeyWords): 烤烟;香气成分;评吸总分;香气质;香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烟草专卖局《三明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10200401001)
作者(Author): 王能如;李章海;王东胜;刘添毅;张清明;黄一兰;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06.08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史志宏,刘国顺.烟草香味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50,146-150.
- [2]王瑞新,马长力,韩锦峰,等.烤烟香气物质及不同施肥类型对其主要成分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2):160-164.
- [3]冼可法,沈朝智,戚万敏,等.云南烤烟中性香味物质分析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2(2):1-9.
- [4]刘百战,冼可法.不同部位、成熟度及颜色的云南烤烟中某些中性香味成分的分析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3(3):46-53.
- [5]史志宏,韩锦峰,官春云,等.烟叶香气前体物在成熟和调制过程中的变化[J].作物研究,1996,10(2):22-25.
- [6]赵铭钦,汪耀富,杜士彬,等.陈化期间烟叶香气成分消长规律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7,2(3):73-77.
- [7]史志宏,韩锦峰,王彦亭,等.不同氮量和氮源下烤烟精油成分含量与香吃味的关系[J].中国烟草科学,1998(2):1-5.
- [8]周冀衡,杨虹琦,林桂华,等.不同烤烟产区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1):20-23.
- [9]李炎强,胡有持,朱忠,等.云南烤烟复烤叶片陈化过程香味成分的变化及与感官评价的关系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4,10(1):1-8.
- [10]周淑平,肖强,陈叶君,等.不同生态地区初烤烟叶中重要致香物质的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04,10(1):9-16.
- [11]于建军,庞天河,焦桂珍,等.攀西烤烟评吸结果与中性致香成分的关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77-82.
- [12]王能如,徐增汉,李章海,等.变黄末期变黄程度对翠碧一号烤后烟叶香气成分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7(2):268-271.
- [13]胡建军,周冀衡,李文伟,等.烤烟香味成分与其感官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J].烟草科技,2007(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