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数学法在青海省黑河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分析Application Analysis of Fuzzy Mathematics in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of Qinghai Heihe River
张泰然;王维;吴蓉蓉;
摘要(Abstract):
根据2012年青海省黑河水质监测结果,应用模糊数学法对青海省黑河流域的3个监测断面进行评价,并结合单因子标识指数和综合水质污染指数对3个监测断面的评价结果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河流域3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评价均为I类;模糊数学法所取得的评价结果最优,易将低品质水质评价为高品质水质;在评价有较多I类单因子指标的水体中,用数学模糊法的期望值计算要比数学模糊法更为准确。
关键词(KeyWords): 模糊数学;青海黑河;水质评价;应用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青海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3-QX-22)
作者(Author): 张泰然;王维;吴蓉蓉;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5.13.2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惠.黑河流域水质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4.
- [2]朱晓霞.黑河水质现状及防治对策[J].甘肃环境研究与检测,2003,16(3):275-276.
- [3]王淑文,刘臣.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模糊数学法[J].吉林水利,2001(2):20-22.
- [4]湛贻胜,方菊,童祯恭.模糊数学法在给水管网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西南给排水,2011,33(3):15-18.
- [5]马虹,屈宜春,刘仁伟.污染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与水利,2002(3):164-165.
- [6]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 [7]段春青,陈晓楠,刘昌明.可变模糊集力法在湖泊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39(22):36-40.
- [8]胡明星,郭达志.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J].环境科学研究,1998,11(4):40-42.
- [9]史晓新,夏军.水环境质量评价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及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1997,17(2):127-130.
- [10]郭明明.标识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7):175-178.
- [11]严桂英.标识指数评价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污染防治技术,2013,26(5):19-23.
- [12]卢文喜,李迪,张蕾,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节水灌溉,2011(3):43-46.
- [13]毛兴华.常用水质评价方法的选择[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6(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