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人工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比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rtificial and Automatic Soil Moisture Observation Data in Shuyang County
叶杰;周伟;叶剑;漆正蓉;
摘要(Abstract):
[目的]客观评估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监测能力。[方法]采用对比差值、逐步回归等方法,比较分析了2013年1月1日~7月31日沭阳国家农气一级站的人工与自动土壤体积含水量观测数据。[结果]人工观测值略高于自动站观测值,两者在浅层的平均差值最小,变化趋势相当一致;在分析了人工与自动观测值相关系数后,为降低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系统性误差,获得较准确的订正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沭阳土壤水分自动站观测资料序列订正模型,并利用该站2014年4月1日~5月31日对比观测资料对其订正效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发挥观测资料的应用价值和气象服务效益提供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人工观测;自动观测;土壤水分;对比分析;订正模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宿迁市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sq201403)
作者(Author): 叶杰;周伟;叶剑;漆正蓉;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6.07.07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连纲,郭旭东,王静,等.土壤质量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J].生态学杂志,2005(2):163-169.
- [2]丁文喜.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11(14):221-226.
- [3]夏军,翟金良,占车生.我国水资源研究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地球科学进展,2011(9):905-915.
- [4]李玉义,逄焕成,王婧,等.中国节水农作制度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3):88-93.
- [5]康绍忠,蔡焕杰,冯绍元.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的技术创新与未来研究重点[J].农业工程学报,2004(1):1-6.
- [6]姚林,郑华斌,刘建霞,等.中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生态学杂志,2014(5):1381-1387.
- [7]粟容前,康绍忠,贾云茂.农田土壤墒情预报研究现状及不同预报方法的对比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6):198-203.
- [8]朱新国,林方存,高湖滨.墒情监测研究进展综述[J].节水灌溉,2011(11):53-55,58.
- [9]张益,马友华,江朝晖,等.土壤水分快速测量传感器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5):170-174.
- [10]王利娜,苏静,郑晓东,等.我国农业干旱风险研究进展简述[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2):3-7.
- [11]李芬,于文金,张建新,等.干旱灾害评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7):891-898.
- [12]周清,朱保美.DZN1型自动站与人工测定土壤湿度对比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6):108-112.
- [13]黄文杰,吕军,翟伶俐,等.人工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差异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3(14):146-149.
- [14]费启瓅,袁慧玲,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等.江苏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与人工观测对比分析及应用[J].气象科学,2013(3):302-307.
- [15]马玉莹,雷廷武,张心平.测量土壤质量含水率的体积置换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13(12):148-153.
- [16]李涵茂,方丽,贺京,等.基于前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土壤湿度预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14):252-257.
- [17]张翔,陈建能.关于回归方程自变量的选择[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9(3):357-360.
- [18]卢文喜,司昌亮,程卫国,等.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水稻产量与各生理参数关系研究[J].节水灌溉,2012(12):37-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