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江黎明;薛瑞长;尹贻强;
摘要(Abstract):
以济宁3种类型的小麦主推品种济宁16(大穗型)、泰农18(中间型)、济麦22(多穗型)为材料,各类型品种分别设置3个种植密度开展大田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不同;高种植密度下才能使大穗型品种有较高的产量,此时其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3个产量构成因素形成较佳组合,且单位面积穗数与千粒重对产量贡献较大;中种植密度下才能使多穗型品种与中间型品种有较高的产量,此时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贡献较大。
关键词(KeyWords): 种植密度;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因素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江黎明;薛瑞长;尹贻强;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3.35.07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萍,陶丹,宋海星,等.品种、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30(6):602-605.
- [2]王之杰,郭天财,王化岑,等.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1,21(3):64-67.
- [3]王志芬.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J].山东农业科学,2001(4):6-9.
- [4]杨世民,廖尔华,袁继超,等.玉米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4):322-324.
- [5]李金才.品种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23(4):16-20.
- [6]陈利平,陈绍文,李彦,等.栽培密度对春小麦分蘖利用和产量影响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学,1994(1):5-7.
- [7]于振文,岳寿松,沈成国,等.不同密度对冬小麦开花后叶片衰老和粒重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5,21(4):412-418.
- [8]季书勤,赵淑章,吕风莱,等.多穗型小麦品种公顷产9000kg主要技术指标及关键技术[J].麦类作物学报,2001,21(1):55-59.
- [9]郭天财,王书丽,王晨阳,等.种植密度对不同筋力型小麦品种荧光动力学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5,25(3):64-66.
- [10]王之杰,郭天财,王化岑,等.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1,21(3):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