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季异常高温干旱的力子天气学分析
姜海泉;刘行军;吴萍;陈蕾;
摘要(Abstract):
2013年7月2日~8月16日,株洲出现了长达46 d的连续高温天气,其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35.0℃持续日数等高温特征量均破历史纪录。从物理机制和力子天气学原理分析这次异常高温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物理机制包括辐射增温、下沉增温、增温效率、散热功能、额外热源、累积效应等;力子天气学机制,异常高温天气直接的力子天气学原因是西太平洋反气旋环流子对目标区域长期稳定的控制,而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南亚大尺度反气旋环流子和西太平洋反气旋环流子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和自组织机制;南亚大尺度反气旋环流子的异动提前7 d预示高温天气即将出现,主体在西太平洋的反气旋环流子对目标区控制的消失提前2 d预示高温天气即将结束。
关键词(KeyWords): 异常高温;物理原因;力子天气学机制;大尺度;自组织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姜海泉;刘行军;吴萍;陈蕾;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4.29.07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林玉成,徐珺,张芳华.2013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13,39(10):1379-1384.
- [2]杨舒楠,何立富.2013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13,39(11):1521-1528.
- [3]杨义文,许力,龚振淞.2003年北半球大气环流及中国气候异常特征[J].气象,2004,30(4):20-25.
- [4]杨辉,李崇银.2003年夏季中国江南异常高温的分析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1):80-85.
- [5]解明恩,程建刚,范菠,等.2003年云南罕见高温干旱的诊断研究[J].气象,2005,31(7):32-36
- [6]彭海燕,周曾奎,赵永玲,等.200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异常高温的分析[J].气象科学,2005,25(4):355-361.
- [7]王亚伟,翟盘茂,田华.近40年南方高温变化特征与2003年的高温事件[J].气象,2006,32(10):27-33
- [8]姜海泉,张剑明.2010年湖南汛期13次暴雨过程的力子天气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63-19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