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景观变化分析——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中下游地区为例Analysis of Landscape Change in the Karst Area of Guizhou Province
殷洁;李秀珍;胡远满;张盼盼;肖笃宁;
摘要(Abstract):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景观分析软件,对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中下游1973~2004年的景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田、旱地始终占据优势地位。景观类型面积变化中,有林地面积持续减少,旱地变化较复杂,草地、灌木林地、有林地三者之间双向转化明显,10.0°~17.5°,17.5°~25.0°,25°~35°3个坡度级的裸岩面积增加明显。景观整体呈现出人为的退耕还林还草、毁林毁草开荒与自然的生态系统逆向演替交互作用,处于波动状态。
关键词(KeyWords): 景观变化;喀斯特;贵州省普定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资助项目(2006CB403201)
作者(Author): 殷洁;李秀珍;胡远满;张盼盼;肖笃宁;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23.03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仰麟.农业景观格局与过程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8,6(2):29-34.
- [2]傅伯杰.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1995,15(2):113-120.
- [3]王宪礼,胡远满,布仁仓.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变化分析[J].地理科学,1996,16(3):260-265.
- [4]张明.榆林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景观格局与演化研究[J].地理研究,2000,19(1):30-36.
- [5]王世杰.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J].中国岩溶,2002,21(2):101-105.
- [6]李阳兵,白晓永,邱兴春,等.喀斯特石漠化与土地利用相关性研究[J].资源科学,2006,28(2):67-73.
- [7]刘方,王世杰,刘元生,等.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质量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生态学报,2005,25(3):639-644.
- [8]韩贵琳,刘丛强.贵州喀斯特地区河流的研究:碳酸盐岩溶解控制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4):394-406.
- [9]李秀珍,布仁仓,常禹,等,景观格局指标对不同景观格局的反应[J].生态学报,2004,24(1):123-134.
- [10]周忠发.斯特地区石漠化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分析:以贵州省清镇市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6,26(5):1-3.
- [11]李阳兵,王世杰,李瑞玲,等.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石漠化成因初探[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6):37-42.
- [12]王世杰,郑永春.贵州山区石灰土侵蚀及石漠化的地质原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11(5):461-465.
- [13]张惠远,蔡运龙,万军.基于TM影像的喀斯特山地景观变化研究[J].山地学报,2000,18(1):18-25.
- [14]MICHAELJ,CHENOWETHM.The karstlands of Trinidad and Tobago,their land use and conservation[J].The Geographical Journal,2004,170(3):256-266.
- [15]张惠远,赵昕奕,蔡运龙.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人类驱动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地理研究,1999,18(2):136-142.
- [16]杨兆平,常禹,胡远满,等.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景观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7,26(6):869-874.
- [17]李阳兵,谭秋,白晓永,等.黔中喀斯特地区的景观变化及其生态效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3):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