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内秦淮河水葫芦生态修复潜力分析Potential Analysis of Restoring the Ecology of Eichhornnia crassipe in Internal Qinhuai River in Nanjing
高桂枝;卢海龙;陈晨;刘士鑫;孔庆刚;
摘要(Abstract):
对内秦淮河水质污染及水葫芦的生态修复情况。结果表明,内秦淮河总体为Ⅴ水质,以BOD、总磷、总氮污染为主,而且总磷、总氮严重超标,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严重;在内秦淮河上游和排污口的适当地方用网隔引种水葫芦覆盖面积占水域总面积的30%,每年最低可净去除所在水体中氮11.2 t、磷1.8 t、有机质497 t、COD 396 t。另外,水葫芦还可吸收水体中金属离子、过滤水体浮游颗粒物等,总体上,水葫芦改善水质效果明显,如此连续种植数年,完全可以改善内秦淮河水体。建议在内秦淮河水体治理时,可采用生物-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技术,实现内秦淮河有效的自治能力。
关键词(KeyWords): 水葫芦;治理;水污染;内秦淮河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课题(08cx0007,08cx0006)
作者(Author): 高桂枝;卢海龙;陈晨;刘士鑫;孔庆刚;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33.04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雁,冯效毅,田炯.内秦淮河水环境整治方案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0,13(3):34-36.
-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 [3]吴忠标.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45-354.
- [4]夏青,陈艳卿,刘宪兵.水质基准与水质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79.
- [5]韦进宝,吴峰.环境监测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21-123.
- [6]童昌华,杨肖娥,濮培民.富营养化水体的水生植物净化试验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8):1447-1450.
- [7]颜京松,李梅姿.论水葫芦的是非功过[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20(1):1-4.
- [8]盛婧,郑建初,陈留根,等.水葫芦富集水体养分及其农田施用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10):2119-2123.
- [9]郑建初,常志州,陈留根,等.水葫芦治理太湖流域水体氮磷污染的可行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3):247-250.
- [10]张志勇,刘海琴,严少华,等.水葫芦去除不同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能力的比较[J].江苏农业学报,2009,25(5):1039-1046.
- [11]高运强,王荣富.水葫芦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有机物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74-75.
- [12]周春祥,郞玉农,李海,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与生态开发利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5):6-9.
- [13]黄泱,吴宏,许寿斌,等.水葫芦对三湘江漳州师范学院河段水质影响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9(1):78-81.
- [14]张燕燕,郑少奎,杨志峰,等.浮水植物型表面流人工湿地低温除硝氮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9):10-12.
- [15]刘建武,林逢凯,王郁,等.水生植物根系对多环芳烃(萘)吸附过程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1):32-34.
- [16]聂荣,翟建平,王传瑜,等.水生生态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6(7):6-12.
- [17]李话雨.生物-生态法修复受污染河流的实例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