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理群体多鳞鱚的形态差异分析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nalysis among Three Populations of Sillago sihama Forskál
张健东;马龙;陈刚;潘传豪;汤保贵;周晖;黄建盛;王忠良;
摘要(Abstract):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结合可量性状和框架测定数据,对湛江、北部湾和阳江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鱚进行了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可量性状及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湛江与北部湾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小,而阳江群体则单独形成一个聚类分支。主成分分析显示,3个群体在主成分1和主成分2上的分化较显著,但仍有部分重叠交错现象;在主成分1分布上,3个群体中湛江和北部湾群体相对较接近,而与阳江群体稍微分离,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头部和尾部纵向长短对多鳞鱚3个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贡献率最大。同时,通过对8个贡献率较大的形态比例参数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P2以及综合判别率均为100%。综合以上3种多元分析的结果表明,湛江、北部湾和阳江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鱚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而3种多元分析方法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3个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
关键词(KeyWords): 多鳞鱚;地理群体;形态差异;多元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2006B20201003);;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A20105001,2006B20701001)
作者(Author): 张健东;马龙;陈刚;潘传豪;汤保贵;周晖;黄建盛;王忠良;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11.14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万瑞景.多鳞鱚早期发育形态[J].海洋水产研究,1996,17(1):35-41.
- [2]王成辉.中国红鲤遗传多样性研究[D].上海:上海水产大学,2002.
- [3]李思发,李晨虹,李家乐.尼罗罗非鱼品系间形态差异分析[J].动物学报,1998,44(4):400-457.
- [4]赵建,朱新平,陈永乐,等.珠江卷口鱼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变异[J].动物学报,2007,53(5):921-927.
- [5]谢仲桂,谢从新,张鹗.我国华鳊属鱼类形态差异及物种有效性研究[J].动物学研究,2003,24(5):321-330.
- [6]郭慧,陈立侨,杨国梁,等.不同罗氏沼虾种群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30-535.
- [7]许加武,任明荣,李思发.长江、辽河、瓯江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形态判别[J].水产学报,1997,21(3):269-274.
- [8]郑汉丰,张根芳,李家乐.三角帆蚌池蝶蚌及其杂交F1代早期形态差异分析[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5,14(3):225-230.
- [9]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93-401.
- [10]丁文超,李明云,管丹冬,等.大黄鱼4个家系的形态差异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2009,22(2):185-190.
- [11]于飞,张庆文,孔杰,等.大菱鲆4个进口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J].海洋水产研究,2008,29(5):27-32.
- [12]赵建,朱新平,陈永乐,等.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4):506-509.
- [13]闫路娜,左惠凯,曹玉萍.文昌鱼秦皇岛、青岛和厦门地理种群形态特征的分化[J].动物学研究,2005,26(3):311-316.
- [14]ELLIS T,HOWELL B R,HAYES J.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wild and atchery-reared turbot[J].Journal of Fish Biology,1997,50(5):1124-1128.
- [15]冯建彬,李家乐,王美珍,等.我国四海区不同群体文蛤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5,24(4):318-323.
- [16]赵晓勤,倪娟,陈立侨,等.日本沼虾4种群的形态差异[J].中国水产科学,2006,13(2):224-229.
- [17]唐守正.多元统计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 [18]MAYRE,LINSLEYG,USINGERRL.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system-atic zoology[M].NewYork and London:McGrawHill,1953.
- [19]李朝霞.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 [20]高天翔,张秀梅,柳广东,等.10个日本绒螯蟹群体与日本绒螯蟹形态的主成分分析[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3,18(4):273-277.
- [21]王伟.翘嘴鲌(Culteralburnus)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鲌亚科鱼类系统发生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 [22]张永普,林志华,应雪萍.不同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J].水产学报,2004,28(3):33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