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居民点类型判识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Empirical Test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Type Recogn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王琦;余清潭;范树平;余波平;
摘要(Abstract):
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其类型判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以六安市独山镇为例,设计采用三步判识法,首先根据不同判识依据和标准识别特色保护类村庄,其次识别撤并搬迁类村庄,最后识别集聚提升类村庄和城郊融合类村庄,这也为农村居民点整治类型判识的探讨与检验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科学手段。研究结果表明:独山镇有特色保护类村庄5个,撤并搬迁类村庄3个,城郊融合类村庄10个,集聚提升类村庄3个。
关键词(KeyWords): 农村居民点;类型判识;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08085QG310);; 安徽农业大学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8zs12zd);; 2018年安徽农业大学引进与稳定人才项目(yj2018-60)
作者(Author): 王琦;余清潭;范树平;余波平;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王鑫,魏旺拴,贾璟琪,等.山西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方农业,2018,12(26):104-106,112.
- [2] 姜广辉,张凤荣,陈军伟,等.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5):81-87.
- [3] 刘晓清,毕如田,高艳.基于GIS的半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优化分析:以山西省襄垣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5):822-826.
- [4] 饶金波.浙江省吴兴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与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 [5] 邹利林,王建英.中国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4):59-68.
- [6] 张佰林,张凤荣,高阳,等.农村居民点多功能识别与空间分异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2):216-224.
- [7] 文博,刘友兆,夏敏,等.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适宜性评价: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6,36(4):280-285.
- [8] 姜广辉,何新,马雯秋,等.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3):265-273.
- [9] 曲衍波,张凤荣,姜广辉,等.基于生态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1):290-296.
- [10] 姚家华.对裕安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几点思考[J].广东科技,2013(14):172-173.
- [11] 张正峰,赵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J].经济地理,2007,27(1):137-140.
- [12] 陈美球,吴次芳.论乡村城镇化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J].经济地理,1999,19(6):97-100.
- [13] 李裕瑞,刘彦随,龙花楼.中国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变化[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0):1629-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