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两次农业致灾性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欧小锋;尹忠海;田莹;姚倩;李少云;
摘要(Abstract):
利用区域自动站、雷达、卫星以及NCEP 1°×1°再分析等资料,对岳阳2011年6月10日和28日2次不同环流背景下的槽前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10"大暴雨过程具有降水强度大、影响时间长、危害性大等特点,相比"6.28"过程,"6.10"过程受500 hPa低槽、850 hPa切变和地面弱冷空气共同影响所致,高空急流使得不稳定层结加厚,低空急流为大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地面弱空气侵入倒槽增加了层结不稳定,触发了大暴雨的发生;2次大暴雨过程均存在强回波和逆风区,强回波(55 dBz以上)、高回波顶(≥14 km)、逆风区对大暴雨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6.10"大暴雨过程无论在水汽输送与辐合、大气上空不稳定能量环境条件均比"6.28"过程强。
关键词(KeyWords): 大暴雨;过程对比;农业致灾性;岳阳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南省局重点项目(201203);; 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4M37)
作者(Author): 欧小锋;尹忠海;田莹;姚倩;李少云;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3.31.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侯瑞钦,景华,张迎新,等.05.7.23河北暴雨中尺度分析[J].气象,2006,32(7):88-95
- [2]伍志方,曾沁,吴乃庚,等.广州“5.7”高空槽后和“5.14”槽前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气象,2011,37(7):838-846.
- [3]何光碧,陈静,李川,等.低涡与急流对“04.9”川东暴雨影响的分析与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5,24(6):1012-1023.
- [4]苗爱梅,武捷,赵海英,等.低空急流与山西大暴雨的统计关系及流型配置[J].高原气象,2010,29(4):939-946.
- [5]倪允琪,周秀骥.中国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形成机理以及监测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J].气象学报,2004,62(5):647-662.
- [6]林永辉,布和朝鲁.2008年8月初上海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2003,61(2):508-514.
- [7]叶成志,潘志详,刘志雄,等.“03.7”湘西北特大致洪暴雨的触发机制数值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7,18(4):468-478.
- [8]李象玉,纪英惠,潘志祥.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J].气象,1999,25(9):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