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Study on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彭洪兵;李江风;吴姗姗;
摘要(Abstract):
土地综合承载力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根据土地综合承载力内涵,选取水土、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广西各地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值,并根据此评价值将广西划分为5种类型区,即高承载区、较高承载区、中等承载区、较低承载区、低承载区。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性建议,为广西国土规划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广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西国土资源厅2013年重大科研课题“广西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研究”(GXZC2013-G3-30210-KL)
作者(Author): 彭洪兵;李江风;吴姗姗;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4.35.1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书华,曹静.土地综合承载力评判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1):129-133.
- [2]司朝霞.深圳市土地承载能力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5.
- [3]李新运,李荣升,张晓青,等.山东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预测[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39-41.
- [4]ARROW K,BOLIN B,COSTANZA R,et al.Economic growth,carrying capacity,and the environment[J].Science,1995,268:520-521.
- [5]FAO.Pential population supporting capacities of land in developing world Rome[R].1982.
- [6]谭波.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 [7]PRICE D.Carrying capacity reconsidered[J].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A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1999,21(1):5-26.
- [8]宋健,孙以萍.从食品资源来看我国现代化后所能养育的最高人口数[J].人口与经济,1981(2):2-10.
- [9]田雪原,陈玉光.经济发展和理想适度人口[J].人口与经济,1981(3):14-17.
- [10]中国科学院.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12-13:
- [11]胡恒觉,高旺盛.甘肃省土地生产力与承载力[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6-106.
- [12]王明涛.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系数确定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1999,17(2):56-61.
- [13]业义成,柯丽华,黄德育.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