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元分析Genetic Multianalysis on Main Quantity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Soybean Varieties under Intercropping Mode
赵志刚;罗瑞萍;姬月梅;赵越;郝吉兵;
摘要(Abstract):
[目的]为开展套种模式下春大豆新品种选育和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春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豆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2.82%,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31%;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呈显著相关,与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与结荚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3.034 4%。[结论]产量构成的主要性状有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株高、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在选育适合套种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时,应着重对以上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性选择。在套作条件下选择品种时,宜选择植株高度适宜、生育期较长、分枝多、单株荚数多、单株粒数多和百粒重高的耐阴性品种,然后通过播期调整、肥水控制来促进营养生长,提高有效分枝以及单株荚数,保证较高的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实现增产。
关键词(KeyWords): 春大豆;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赵志刚;罗瑞萍;姬月梅;赵越;郝吉兵;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18.1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赵剑峰.遗传相关分析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J].大豆通报,2001,6(3):26-27.
- [2]唐启义,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 [3]班新河,许海涛.相关性分析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9):12650-12658.
- [4]陈学珍,谢皓,王春霞,等.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产量与品质性状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7(6):18-20.
- [5]韩秉进,潘相文,金剑,等.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大豆科学,2008,27(1):67-73.
- [6]章建新,胡根海.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03,40(1):16-19.
- [7]盛德贤,滕建勋,牟方贵,等.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的研究[J].种子世界,2006(1):24-27.
- [8]梁江,陈渊,程伟东.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J].广西农业科学,2000(3):126-128.
- [9]周恩远,刘丽君,祖伟,等.春大豆农艺性状与品质相关关系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2):145-149.
- [10]裴占江,李淑芹,佟玉新,等.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3):299-303.
- [11]李向华,常汝镇.中国春大豆品种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J].作物学报,1998,24(3):325-332.
- [12]张玉先,张瑞朋.主成分分析在大豆产量与相关性状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学,2004,8(3):107-109.
- [13]李明松,吕美琴,林荣辉.春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的遗传多元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41-142.
- [14]张正翼,龚万灼,杨文钰,等.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J].大豆科学,2007,26(5):680-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