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中部灌区12个小麦品种幼胚脱分化特性研究Study of De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mmature Embryos from Twelve Kinds of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 Varieties in the Middle of Guanzhong Irrigated District of Shaanxi Province
李璟琦;马伶;魏翠;
摘要(Abstract):
[目的]对陕西关中中部灌区推广的12个小麦品种幼胚脱分化特性进行研究,以筛选出优良转化受体的基因型。[方法]供试小麦品种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小偃22、西农9871、西农979、阎麦8911、西农889、西农2611、陕麦159、陕农138、西农2000、西农3517、小偃216和西农538。培养基A:MS基本培养基+2,4-D 2.0 mg/L+6-B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4 g/L;培养基B:MS基本培养基+2,4-D 2.0 mg/L+6-BA 0.5 mg/L+AgNO32.5 mg/L+蔗糖30 g/L+琼脂4 g/L。培养温度25~26℃,暗培养,28~35 d继代培养1次。[结果]不同小麦品种之间愈伤组织的形成时间、愈伤组织诱导率、胚芽率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不同,且在2种培养基间的波动趋势具有一致性;培养基中附加的AgNO3可以减轻胚发芽的发生概率而促进胚性愈伤组织产生;12个品种中,小偃22、陕农138和小偃216表现出较好的脱分化综合性状,可用于小麦的基因转化研究。[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高效稳定的小麦植株再生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KeyWords): 小麦;幼胚培养;脱分化性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陕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课题(SGH10169);; 陕西教育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0KJ007)
作者(Author): 李璟琦;马伶;魏翠;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2.18.1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梁一池,杨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1):1-3.
- [2]奚亚军,路明.小麦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育种上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3):55-57.
- [3]曾寒冰.小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的研究——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植株[J].东北农学院学报,1998,19(1):1-8.
- [4]余桂荣,伊钧,郭天财,等.小麦幼胚基因型的筛选[J].麦类作物学报,2003,23(2):14-18.
- [5]王睿辉,陈耀锋,高秀武,等.激素对小麦幼胚胚性无性系高频率诱导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1):33-36.
- [6]安海龙,卫志明,黄建秋.小麦幼胚培养高效成株系统的建立[J].植物生理学报,2000,26(6):532-538.
- [7]邢莉萍,王华忠,蒋正宁.小麦幼胚再生培养体系优化及优良转化受体基因型的筛选[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2):187-192.
- [8]祁永斌,李和平,高春生,等.不同小麦品种(系)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体系建立[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3):227-232.
- [9]余桂荣,伊钧,郭天财,等.小麦幼胚基因型的筛选[J].麦类作物学报,2003,23(2):14-18.
- [10]赵元增,李淦,李友勇,等.17个小麦品种(系)幼胚脱分化特性的比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3):7-9.
- [11]廖祥儒,张会图.甘露醇和AgNO3对小麦细胞再分化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0(3):263-265.
- [12]陈军营,文付喜,何盛莲,等.ABA和AgNO3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