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流因子的荆门梅雨特征量预测方法研究The Study of Characteristics of Jingmen Meiyu Forecasting Methods Based on Circulation Factor
梁涛;崔恒立;陈艳梅;王东仙;何盛浩;
摘要(Abstract):
选取1958~2000年的74项环流因子作为预测因子,用逐步回归法对因子进行初筛选,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方程,AIC准则作为最优方程的判别准则,分别对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量3个梅雨特征量进行预测,并利用2001~2012年的资料对方程的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方程对梅雨偏多偏少(旱涝趋势)的预测比较准确,但对降水异常偏多(少)的年份数值误差较大;方程对入梅日期预测效果较好,大部分年份误差在3~4 d以内;方程对出梅日期预测大部分年份误差在7 d或以上。
关键词(KeyWords): 环流因子;梅雨特征量;预测方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梁涛;崔恒立;陈艳梅;王东仙;何盛浩;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3.05.0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周后福,马奋华.长江中下游梅雨及其中长期预测技术的研究概述[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2,24(1):4-8.
- [2]吕俊梅,任菊章,琚建华.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对中国降水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4,20(1):73-80.
- [3]吴尚森,梁建茵,李春晖.南海夏季风强度与我国汛期降水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3(S1):25-36.
- [4]宗海锋,张庆云,彭京备.长江流域梅雨的多尺度特征及其与全球海温的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1):101-114.
- [5]李丽平,靳莉莉,管兆勇.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可能途径[J].大气科学,2010(5):988-1000.
- [6]严华生,严小冬.前期高度场和海温场变化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J].大气科学,2004(3):405-414.
- [7]韦志刚,罗四维,董文杰,等.青藏高原积雪资料分析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J].应用气象学报,1998,9(S1):39-46.
- [8]蔡学湛,吴滨.青藏高原雪盖异常的环流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J].应用气象学报,2005,16(1):89-95.
- [9]李庆,陈月娟.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对亚洲夏季风气候的影响[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7(6):605-612.
- [10]汪永盛.梅雨起止日期及梅雨量的预测[J].浙江气象,2003(1):4-9.
- [11]杨煜灿,谢征,王国强.回归诊断在梅雨期大到暴雨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科技,2004,32(2):81-85.
- [12]康建伟,陆汉城,张少波,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的集合预报试验[J].气象科学,2006,26(6):598-604.
- [13]符淙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季风雨带演变的模拟[J].大气科学,1998,22(4):522-534.
- [14]鞠永茂,钟中,卢伟.模式垂直分辨率对梅雨锋暴雨数值模拟的影响[J].气象科学,2006,26(1):10-16.
- [15]葛旭阳,陶立英,朱永棍.青藏高原热力状况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关系的相关分析及数值试验[J].应用气象学报,2000,12(2):199.
- [16]孙淑清,马淑杰.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及长江流域降水影响的分析及数值试验[J].大气科学,2003,27(1):36-51.
- [17]何晓群,刘文卿.应用回归方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3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