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岩性11年生杉木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Study on Soil Microflora of 11-year-ol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with Different Lithology
刘映良;谢双喜;丁贵杰;
摘要(Abstract):
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杉木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类土体上杉木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无明显差异,经鉴定有细菌8个属、真菌6个属和放线菌2个属;6类土体上杉木土壤微生物的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根外土壤与根际土壤之间以及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变化呈不同的趋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之间有明显差异,石英砂岩>玄武岩>第四纪红色黏土>长石石英砂岩>煤系硅质砂页岩>变余砂岩;而在微生物总量中,则均以细菌的数量占优势,达到90%以上。
关键词(KeyWords): 杉木;土壤微生物;区系;岩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24B0301)
作者(Author): 刘映良;谢双喜;丁贵杰;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04.14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佟金权.不同地位指数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比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4):369-373.
- [2]陈培俨.杉木阔叶树混交林不同培育模式的效果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3):84-88.
- [3]陈德叶.引进杉木无性系的生长效果及其初步选择[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5):22-25.
- [4]丁国昌,林思祖,曹光球,等.环境胁迫下邻羟基苯甲酸对杉木幼苗电导率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8,28(4):343-346.
- [5]许忠坤,徐清乾,荣建平.杉木不同部位叶龄针叶净光合效率特征[J].湖南林业科技,2008,35(5):1-4.
- [6]曾明洪,熊建宏,杨清培,等.南岭山地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特征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8(5):10-15.
- [7]齐明.运用ISSR分子标记鉴定杉木×侧柏远交杂种[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5):666-669.
- [8]洑香香,杨立伟,施季森,等.杉木茎段皮层cDNA文库构建及EST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8,6(4):683-688.
- [9]焦如珍,杨承栋.不同代杉木人工林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1999,12(1):13-18.
- [10]李延茂,胡江春,张晶,等.杉木连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6(7):1275-1278.
- [11]赵萌,方晰,田大伦.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林业科学,2007,43(6):7-12.
- [1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土壤微生物研究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0-41,44-47.
- [13]许光辉,郑洪元.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49-52,77-79,102-109.
- [14]R.E.坎南,N.E.吉布斯.伯杰细菌鉴定手册[M].8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87-126,278-321.
- [15]H.L.巴尼特,B.B.享特.半知菌属图解[M].沈崇尧,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103-145.
- [16]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76-123,256-279,301-312.
- [17]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常见与常用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35-126.
- [18]S.A.瓦克斯曼.属和种的分类、鉴定和描述.放线菌(第二卷)[M].阎逊初,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87-215.
- [19]阮断生.放线菌研究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4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