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棒棒”群体产生的原因分析Cause Analysis of "Bangbang" Group in Chongqing
马春丽;肖世忱;
摘要(Abstract):
通过查阅相关统计资料和文献,系统地阐述了"棒棒"这一非正规职业形成的原因,旨在对该群体的产生做出合理性解释,为后续改善"棒棒"群体整体生活状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棒棒”;农村改革;城乡收入;重庆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091063519)
作者(Author): 马春丽;肖世忱;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30.19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夏进.进城农民生存状况实证研究———关于“山城棒棒军”劳动生活的调查与分析[J].城市研究,1998(4):39-43.
- [2]龚建文.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新农村建设———中国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J].江西社会科学,2008(5):229-238.
- [3]刘亢,黄豁.重庆直辖十年观察[J].瞭望,2007(25):34-36.
- [4]黄颖,张大勇.外出务工农民的行动反思与调整———重庆“棒棒”群体城市生存轨迹的社会学思考[J].农村经济,2006(2):112-114.
- [5]雍兰利,赵丽欣.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学解释[J].河北学刊,2003(4):55-58.
- [6]刘畅.制度排斥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J].社会福利,2003(7):4-7.
- [7]黄平.寻求生存———当代中国农村外出人口的社会学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 [8]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