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lavonoid Compounds in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姜健;杨宝灵;李慧;苏明;姜国斌;
摘要(Abstract):
[目的]提出一种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新方法。[方法]首先应用光谱仪获得4种黄芩的光谱曲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再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模型进行检测。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以每一个样品的前8个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节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2种成分类型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节点,建立一个8(输入节点)-13(隐含层节点)-2(输出节点)的3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黄芩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这2项指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87%和5.15%,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值的符合程度很高,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结论]新模型可用于黄芩的质量检测和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KeyWords): 近红外光谱;黄芩;黄酮类化合物;主成分分析;人工神经网络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2004);; 大连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B10NC089)
作者(Author): 姜健;杨宝灵;李慧;苏明;姜国斌;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31.1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汤立建,赵良才,李庆林,等.黄芩黄酮类成分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21-23.
- [2]李韦,李化,杨滨,等.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化学成分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2):1425-1429.
- [3]臧鹏,陈斌,严衍禄.短波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葛根中总异黄酮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14-2615.
- [4]石春红,郑有飞.超声波法提取黄芩中总黄酮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87-7289.
- [5]杨立新,刘岱,冯学锋,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3):661-961.
- [6]黄凯雁,秦民坚,周铜水.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芩及其制剂中4种黄酮的含量[J].安徽医药,2008,12(9):799-801.
- [7]褚小立,袁洪福,骆献辉,等.支持向量回归建立测定醇烯比的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28(6):1227-1231.
- [8]王卫东,谷运红,秦广雍,等.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整粒小麦单株蛋白质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4):697-701.
- [9]王丽,何鹰,邱招钗,等.光纤近红外光谱法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测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9):1397-1399.
- [10]虞科,胡楚楚,程翼宇.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复方丹参滴丸中的3种有效成分[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3):622-922.
- [11]刘波平,秦华俊,罗香,等.偏最小二乘-反向传播-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J].分析化学,2007,35(4):525-528.
- [12]吴军,白琪林,苏胜宝,等.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分析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5,33(10):1421-1423.
- [13]陈建,陈晓,李伟,等.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玉米品种鉴别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28(8):1806-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