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组决策法的环境承载力计算Study on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Based on Group Decision
阮文刚;吴仁海;郑少露;
摘要(Abstract):
现有环境承载力在概念、内涵及量化方法上,都存在一些有争议的地方,值得进一步研究。针对这一现状,首先把生态服务功能的概念加入环境承载力中,把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定义为由多维度综合向量合成;其次,介绍具有专家决策及统计学分析优点群组决策法,将其引入计算环境承载力的指标权重;再次,在现有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尚无统一定论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佛山市为基础进行研究,检验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KeyWords): 环境承载力;群组决策法;评判;佛山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阮文刚;吴仁海;郑少露;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1.17.06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ARROW K,BOLIN B,COSTANZA R,et al.Economic,growth,carrying ca-pacity,and the environment[J].Science,1995,268:520-521.
- [2]王俭,孙铁珩,李培军,等.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4):768-772.
- [3]叶文虎,梅凤桥,关伯仁.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科学意义[J].环境科学研究,1992,5(S1):108-111.
- [4]曾维华,王华东,薛纪渝,等.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在湄洲湾污染控制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S1):70-73.
- [5]陈楷根.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应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 [6]唐剑武,叶文虎.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3):227-230.
- [7]唐剑武,郭怀成,叶文虎.环境承载力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1997,17(1):6-9.
- [8]常春芝.环境承载力分析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23(2):38-41.
- [9]陈传美,郑垂勇,马彩霞.郑州土地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9,20(1):53-56.
- [10]马爱锄.西北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 [11]曾维华,杨月梅.环境承载力不确定性多目标优化模型及其应用——以北京市通州区区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08,28(5):667-672.
- [12]毛汉英,余丹林.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4):549-555.
- [13]刘仁志,汪诚文,郝吉明,等.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9,16(1):49-61.
- [14]徐泽水.不确定群组决策的一致性调整及专家的赋权[J].运筹与管理,2000,9(3):26-29.
- [15]宋海洲.群组决策的综合判断矩阵及一致性调整[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6):52-59.
- [16]曾维华,王华东,薛纪渝,等.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关键问题之一——环境承载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1,1(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