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次大暴雨过程中两个时段强降水资料的对比分析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ong Precipitation Data in the Two Heavy Rainfall Times during a Torrential Rain Process in Hubei Province
徐明;高琦;赖安伟;许建玉;
摘要(Abstract):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FY-2C TBB资料与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等,对2008年8月28~30日湖北盛夏一次大暴雨过程中的2个强降水时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夜间至清晨,有2个降水明显增强的时段,第2阶段的平均降水强度和极值降水强度更大;第1时段强降水是由暖切变与中低层暖湿气流影响造成,第2时段强降水主要是由东北冷气流和深厚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在中低层形成冷切,且伴随着副高北抬加强,制约切变线停滞少动,不断触发着对流的产生,形成强降水;强降水时段内中尺度环境场特征有利于降水的发生,但第2时段各物理量比第1时段强,因此造成的降水强度更大;雨团与云团的活动规律基本一致,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与此次暴雨过程关系密切;镶嵌在回波带中的对流回波单体与强降水的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夜晚至凌晨时段是对流单体发展的活跃期,往往能发展至最旺盛阶段且有明显的"列车效应";但第2时段中尺度对流系统相对第1时段组织结构更有序、生命史也更长。
关键词(KeyWords): 暴雨;强降水时段;强降水资料;对比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30951,41075038,40975025,41105073);; 公益行业专项(GYHY201106003)
作者(Author): 徐明;高琦;赖安伟;许建玉;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5.02.07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姚秀萍,于玉斌,赵兵科.梅雨锋云系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05,24(6):1002-1011.
- [2]陈丽芳,高坤.梅雨锋结构特征及与锋上涡旋扰动关系的诊断分析[J].大气科学,2007,3(5):863-875.
- [3]赵玉春,王叶红,崔春光.一次典型梅雨锋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结构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11,34(1):14-27.
- [4]刘丹妮,何金海,姚永红,等.江淮流域梅雨环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1,27(4):465-474.
- [5]张端禹,徐明,李武阶,等.湖北一次梅雨大暴雨分析[J].气象科技,2012,40(3):428-435.
- [6]王建捷,陶诗言.1998梅雨锋的结构特征及形成与维持[J].应用气象学报,2002,13(5):527-534.
- [7]张晓美,蒙伟光,张艳霞,等.华南暖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9,25(5):551-560.
- [8]赵宇,崔晓鹏,高守亭.引发华北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特征研究[J].大气科学,2011,35(5):945-962.
- [9]董海萍,赵思雄,曾庆存.2004年初夏一次云南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及其水汽特征分析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1,27(5):657-668.
- [10]胡伯威,崔春光.1998年7月21-22日鄂东沿江连日特大暴雨成因探讨[J].大气科学,2001,25(4):479-491.
- [11]范梅珠,江吉喜.1999、1998年长江流域暴雨成因分析[J].气象,2011,27(4):38-41.
- [12]肖文清,胡文东,赵立斌,等.宁夏中北部两次强暴雨过程综合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2008,27(3):576-583.
- [13]韩珏靖,陈飞,沈建.江苏盛夏两次局地特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2012,32(12):110-119.
- [14]赵玮,王建捷.北京2006年夏季接连两场暴雨的观测对比分析[J].气象,2008,34(8):3-14.
- [15]郭广芬,周月华,史瑞琴,等.湖北省暴雨洪涝致灾指标研究[J].暴雨灾害,2009,28(4):357-361.
- [16]俞小鼎,姚秀萍,熊廷南,等.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