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模数、水土流失主要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
景凌云;费喜亮;吴玉锋;张新民;孙浩峰;金毅;刘敏;
摘要(Abstract):
以甘肃省中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区内的孙家岔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确定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以典型流域孙家岔为样地,分析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多数年份,坡耕地平均面蚀模数接近或小于荒坡地,多年平均面蚀模数小于荒坡地,孙家岔流域及部分同类地区小流域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一般在3 000~8 000 t/km2。从地貌上看,面蚀主要发生在梁峁及坡面上,并且从上到下逐渐由弱变强,孙家岔流域发生水力侵蚀的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73.26%,其中面蚀62.21%,分布范围广,是面蚀的突出特征之一。孙家岔流域发生重力侵蚀的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9.96%。切沟和早期还在下切的冲沟对土地破坏严重,对土壤侵蚀模数的急剧增加乃至对流域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甘肃中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模数;水土流失主要类型及分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甘肃省水利科研课题“陇中半干旱区静水与降雨条件下黄土地表入渗对比研究”(甘水发[2006]121号);;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庆阳黄土高原雨洪保蓄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集成”(1203FKDA035);; 甘肃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土保持对西部黄土高原河川径流调控作用研究”(1104FKCA146);; 甘肃省水利厅水利重点科研计划项目“刘家峡水库集水区水土保持林配置技术研究”(甘财农【2012】135号)
作者(Author): 景凌云;费喜亮;吴玉锋;张新民;孙浩峰;金毅;刘敏;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3.14.09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孙有岔流域鉴定验收会议资料汇编[G].兰州:甘肃省榆中县孙家岔流域治理指挥部,1990.
- [2]费喜亮,景凌云,孙栋云.半干旱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容水量与渗水率的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1(6):64-68.
- [3]赵万春,费喜亮,陈学民,等.降雨条件下地形因素对坡面水土流失作用的影响[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5):50-52.
- [4]邢贵,张新民,费喜亮,等.孙家岔流域坡面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水分变化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2):225-229.
- [5]何有华,景凌云,张晓虹,等.刘家峡库区生态承载力研究[J].草业科学,2011(12):211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