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地区2013年7月22日致灾暴雨过程分析Analysis of Disastrous Rainstorm Process in Hanzhong Area on July 22,2013
何豫秦;杨睿敏;刘元珺;
摘要(Abstract):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汉中区域站资料,对2013年7月22日汉中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短波槽、700 h Pa切变线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东路回流冷空气是暴雨的触发机制;强降水一般发生在Ω高能轴下方,辐合中心和大暴雨中心重合;大范围持久的上升运动是产生区域性暴雨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KeyWords): 暴雨;过程分析;汉中地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陕西省气象局“火车头计划”项目(2012-2015)
作者(Author): 何豫秦;杨睿敏;刘元珺;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5.03.08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伍志方,曾沁,吴乃庚,等.广州“5.7”高空槽后和“5.14”槽前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气象,2011,37(7):838-846.
- [2]杨康权,张琳,肖递祥,等.四川盆地西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3,32(2):357-367.
- [3]周雪松,阎丽凤,孙兴池,等.“2007.8.17”山东大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J].气象,2012,38(8):960-970.
- [4]林建.2009年8月29日黄淮和西南地区不同性质暴雨特征分析[J].气象,2011,37(3):276-284.
- [5]郭大梅,许新田,刘勇,等.陕西中南部一次突发性大暴雨过程分析[J].气象,2008,34(9):40-46.
- [6]张弘,侯建忠,乔娟.陕西暴雨若干特征的综合分析[J].灾害学,2011,26(1):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