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红塔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的影响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on the Number and Activity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Hongta District of Yuxi City
陈艳;何倩倩;
摘要(Abstract):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在玉溪市红塔区选取玉米地、樱桃地、林地3种代表性土地利用方式,测定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活性。[结果]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类群中细菌占绝对优势,微生物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樱桃地、玉米地;微生物总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樱桃地、林地、玉米地。[结论]微生物活性和功能除了与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有关外,还与农田管理措施有关。
关键词(KeyWords): 土地利用方式;微生物总数;微生物活性;玉溪市红塔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艳;何倩倩;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6.23.03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秀英,赵秉强,李絮花,等.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8):1591-1599.
- [2]彭萍,李品武,杨水平,等.施肥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的肥力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6(6):1096-1099.
- [3]范君华,刘明,洪远新,等.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活性的影响[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2,14(1):15-17.
- [4]范君华,刘明,黄伟.南疆温室和菜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比较[J].土壤肥料,2003,1:31-33.
- [5]肖海珍,黄春晖.玉溪市红塔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16(4):27-30.
- [6]肖海珍,黄春晖,李涛,等.谈玉溪市红塔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20(3):40-43.
- [7]刘光崧.土壤理化分析与剖面描述[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9-33.
- [8]李阜棣,喻子牛,何绍江.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70-71.
- [9]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320-344.
- [10]铁展畅,罗明,阿不都克尤木,等.塔吉克斯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2014(5):1019-1028.
- [11]铁展畅,阿不都克尤木,巴依木热杜夫,等.塔吉克斯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性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4,23(5):177-184.
- [12]邵玉琴,赵吉,韦记鹏,等.内蒙古皇甫川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9(4):71-80.
- [13]赵瑞芬,张一弓,张强,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以太原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262-266.
- [14]张士亮,李鹏.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林副特产,2011(1):95-98.
- [15]贾倩民,陈彦云,刘秉儒,等.干旱区盐碱地不同栽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J].草业科学,2014,31(7):1218-1225.
- [16]张洁,姚宇卿,吕军杰,等.豫西旱坡地长期保护性耕作土壤酶活性及其与肥力关系[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2):142-146.
- [17]张静,高云华,张池,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赤红壤性状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12):3423-3430.
- [18]郭欢,曾广萍,刘红玲,等.丛枝菌根真菌对红花根围微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13,40(7):1214-1224.
- [19]苏广实,王世杰,胡定清,等.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微生物的影响:以广西都安澄江小流域为例[J].地球与环境,2013(1):29-36.